0

包公的铡刀打一俗语【合集19篇】

浏览

515

作文

110

关于鸡的俗语谚语

全文共 506 字

+ 加入清单

2017是鸡年,关于鸡的谚语都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带来的汇总,希望对你有帮助。

1. 骑着骆驼赶的鸡--不识高低

2. 起重机吊鸡毛--大材小用

3. 偷鸡打店主--一错再错

4. 杀鸡的刀子--派不上大用场

5. 拾到鸡毛当令箭--少见多怪

6. 收鸡毛的挑刺--找毛病来

7. 守着公鸡下蛋--没指望

8. 铁公鸡--一毛不拔

9. 铁公鸡身上拔毛--莫想

10. 铁公鸡下蛋--莫想

11. 杀鸡用牛刀--小题大作

12. 十月里的鸡冠花--老来红

13. 山鸡娶凤凰--不般配

14. 王八肚上插鸡毛--龟(归)心似箭

15. 温水烫鸡毛--难扯

16. 蟋蟀斗公鸡--各有一技之长

17. 头上插鸡毛--算哪一国的王子

18. 三个厨子杀六只鸡--手忙脚乱

19. 屁股坐在鸡蛋上--一塌糊涂

20. 山崖上滚鸡蛋--没有一个好的

21. 起重机吊鸡毛--不值一提

22. 牵着骆驼数着鸡--高的高来低的低

23. 蚊子叮鸡蛋--无缝可钻

24. 蚊子叮鸡蛋--无孔可人

25. 五彩公鸡屙屎--滑稽事(花鸡屎)

26. 宁为鸡口,无为牛后

27. 鸡蛋碰石头

28. 家鸡打的团团转,野鸡打的贴天飞

29. 菱角磨作鸡头

30. 鸡儿不吃无工之食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中国俗语谚语大全

全文共 676 字

+ 加入清单

谚语是广泛流传于民间的言简意赅的短语,多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而且一般都是经过口头传下来的。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中国俗语谚语大全,一起来看一下吧。

◆万句言语吃不饱,一捧流水能解渴。

◆山是一步一步登上来的,船是一橹一橹摇出去的。

◆千学不如一看,千看不如一练。

◆久住坡,不嫌陡。

◆马看牙板,人看言行。

◆不经冬寒,不知春暖。

◆不挑担子不知重,不走长路不知远。

◆不在被中睡,不知被儿宽。

◆不下水,一辈子不会游泳;不扬帆,一辈子不会撑船。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生子,不知父母恩。

◆不摸锅底手不黑,不拿油瓶手不腻。

◆水落现石头,日久见人心。

◆打铁的要自己把钳,种地的要自己下田。

◆打柴问樵夫,驶船问艄公。

◆宁可做过,不可错过。

◆头回上当,二回心亮。

◆发回水,积层泥;经一事,长一智。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老马识路数,老人通世故。

◆老人不讲古,后生会失谱。

◆老牛肉有嚼头,老人言有听头。

◆老姜辣味大,老人经验多。

◆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吃一回亏,学一回乖。

◆当家才知盐米贵,出门才晓路难行。

◆光说不练假把式,光练不说真把式,连说带练全把式。

◆多锉出快锯,多做长知识。

◆树老根多,人老识多。

◆砍柴上山,捉鸟上树。

◆砍柴砍小头,问路问老头。

◆砂锅不捣不漏,木头不凿不通。

◆草遮不住鹰眼,水遮不住鱼眼。

◆药农进山见草药,猎人进山见禽兽。

◆是蛇一身冷,是狼一身腥。

◆香花不一定好看,会说不一定能干。

◆经一番挫折,长一番见识。

◆经得广,知得多。

◆要知山中事,乡间问老农。

◆要知父母恩,怀里抱儿孙。

◆要吃辣子栽辣秧,要吃鲤鱼走长江。

◆树老半空心,人老百事通。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与黄河有关的俗语谚语

全文共 521 字

+ 加入清单

1、不到黄河心不死,不撞南墙不回头

2、黄河黄,长城长,英雄百战走四方

3、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4、不到黄河心不死,不见棺材泪不流

5、天下黄河富宁夏

6、黄河尚有澄清日,岂可人无得运时

7、黄河清,圣人出

8、黄河百害,惟富一套

9、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

10、九曲黄河十八湾

11、鲤鱼跳龙门

12、黄河富宁夏,最富是吴忠

13、是非吹入凡人耳,万丈黄河洗不清。

14、黄河面恶心善,长江面善心恶

15、黄河归来不看川,黛眉归来不看山

16、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

17、黄河决了口,县官活不成

18、九曲黄河十八湾

19、说尽黄河只为水

20、黄河尚有澄清日,岂可人无得运时

21、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跛至天涯

22、九曲黄河十八湾,一碗河水半碗沙

23、孤柏嘴着了河,驾部唐部忘往外挪不到黄河心不死黄河百害,惟富一套。

24、黄河滚滚波浪翻,牛皮筏子当轮船九曲黄河十八湾,宁夏起身到潼关,万里风光谁第一?还数碛口金银山

25、黄河船夫曲你晓得天下黄河几十几道湾哎?几十几道湾上,几十几只船哎?几十几只船上,几十几根竿哎?几十几个那艄公嗬呦来把船来搬?我晓得天下黄河九十九道湾哎,九十九道湾上,九十九只船哎,九十九只船上,九十九根竿哎,九十九个那艄公嗬呦来把船来搬。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千年包公观后感

全文共 962 字

+ 加入清单

如今记载反映包拯初进官场的事迹已不可考,只有他任天长县知县时断过的一起“牛舌案”尚留史书。有贼把别人牛舌割了,主人告状,包拯叫他回去把牛杀了。不久又有人来告状,说牛主人私杀耕牛,这在宋朝是违法的,包拯断喝道:“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此贼被识破,惊服!一件小案子,从中看出包拯断案的机智果断,也许他“善断狱讼”之名就是从这时流传开来。至今几乎所有的包公戏都与他善断奇案、沉冤昭雪有关,而事实上,历史并没有记载包拯断案的事迹,他的政绩也非在断案上。

三年后,42岁的包拯被提拔为大理寺丞、知端州(相当于今天的广东肇庆市)“一把手”。端州特产端砚是宋朝士大夫最珍爱时髦的雅器,当地每年向朝廷进贡。凡在这里做“一把手”的官员,都在“贡砚”规定的数量外加征几十倍的数额以贿赂朝廷权贵,所谓“打点”中央的关系,此举加重了老百姓的负担。个性官员包拯一上任就高调破除这则运行多年的潜规则,下令只能按规定数量生产端砚,州县官员一律不准私自加码,违者重罚。并且表态,自己作为“一把手”,决不要一块端砚。此举在当地掀起轩然大波。3年后,包拯任期满,被调至中央任职,果然“岁满不持一砚归”。《包公掷砚》的故事就是以这个蓝本创作的。

不久,45岁的包拯因“端砚事件”被皇帝赏识,被任命为监察御史,负责监察百官,“大事则奏劾,小事则举正”。虽然这个官职没有多少实权,但从此他可以直接参与朝政,对于刚直又不懂人情世故的包拯来说,无疑找到了自己的发声平台。在官场崭露头角,包拯确实发出了不少声音,对国家的内政外交上提出过许多批评意见,比如要求从重处罚贩卖私盐者,反对朝廷以进贡求和西夏,主张强国策略等等。其间,他还代表大宋出使契丹,并与对方使馆“二把手”舌战并成功赢回大宋面子。

这其中,他弹劾陈州京西路转运司,揭露其歪曲中央政策“折变”盘剥灾民的罪行的事迹,被石玉昆的《三侠五义》再创作为家喻户晓的包公戏《陈州放粮》,民间渲染加工成开封府尹、钦差大臣“包青天”奉命查赈,剧中涉及国舅们害民肥私、包公查案遭人陷害、各路百姓掩护包公、包公怒铡皇亲国戚、成功放粮赈灾等等,演义了一个青天大老爷为民除害、不畏强权且惊心动魄、扣人心弦的故事。事实上,作为官场新秀,当时包拯只是上了一个并不为人关注的批评性的奏章,是否被批准史料也无下文。此时,离他入主开封府尚有12年。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美丽的包公湖

全文共 410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在包公湖畔,那里一年四季都很美丽

春天,湖边的柳树抽出嫩绿的枝叶,远远望去朦朦胧胧的像穿上一条薄薄的绿色纱裙。湖里的薄冰融化了,只听“吱吱——吱吱”,小鸟挥舞着翅膀在天空盘旋,好像在说:“春天来了,春天来了!”

夏天,湖边的柳树随风舞动,一会儿跑东,一会儿跑西,真像女孩子甩着的长辫子。每天湖边都有不少人在钓鱼呢。“嘘——”千万别在钓鱼的人身后说话,会把鱼儿吓跑的!

秋天,柳树的叶子飘落下来,人行道上有许多落叶,就像金色的地毯铺在路上,散步的人们踩在上面,软绵绵的,真舒服!

冬天,雪花漫天飞舞、纷纷扬扬,湖面上结着一层厚厚的冰,树上堆积着一层厚厚的白雪,整个大地都变成了奇异的乳白色,真像铺了一层厚厚的棉被。喜爱滑冰的勇士们,在冰面上尽情地展示着自己的技术,时而飞鹤展翅,时而急速奔驰,娴熟的技巧既让围观的群众惊叹,又替他们提心吊胆。

包公湖一年四季景色秀丽,又给周围的居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天然场所,真是个美丽的地方。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凡人俗语

全文共 456 字

+ 加入清单

10.掌声在欢呼之中响起,眼泪已涌在笑容里;启幕时欢乐送到你眼前,落幕时孤独留给自己。是多少磨炼和多少眼泪,才能够站在这里;失败的痛苦,成功的鼓励,有谁知道这是多少岁月的累积……

--姜育恒歌词《小丑》

11.有些事你若是认为不该去做,无论别人怎么样威逼利诱,甚至用刀子架在你脖子上,你也绝不会去做;若是你认为应该去做的事,就真要你抛头颅,洒热血,你也非去做不可。这种了解和同情,唯有在绝世的英雄和英雄之间,才会产生。有很多看来极复杂、极秘密的事,都是往往为了一个极简单的原因而造成的。那就是爱。爱能毁灭一切,也能造成一切。

--武侠小说作家古龙

12.2006年的日历已经翻过去许多页了,可是在我们很多人的脑海中,2005年的很多感动依然留在这里,并因为拥有了一段距离,反而似乎变得更加清晰了。今天,感动中国2005年度人物颁奖礼隆重举行。此刻,我们好像看见在万家灯火中,在茫茫的人海里他们向我们走来,他们带着2005年这一年春夏秋冬的阳光和细雨,更带着沉淀在心里的那一份感动。

--2005年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开场白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与马有关的俗语

全文共 268 字

+ 加入清单

一、不打不奔,不人激不发。

二、马上摔死英雄汉,河中淹死会水人。与马有关的俗语

三、拳头上立得人,()胳膊上走得马。

四、马屁拍在马腿上。

五、人有错手,马有失蹄

六、马上不知马下苦,饱汉不知饿汉饥。

七、人怕理,马怕鞭,蚊早怕火烟。

八、见鞍思马,睹物思人。

九、马至滩,不加鞭。

十、小马儿乍行嫌路窄。

十一、马行十步九回头。

十二、千里骡马一处牛。

十三、牛头不对马嘴。(驴唇不对马嘴)

十四、马看牙板,树看年轮。与马有关的俗语。

十五、人奔家乡马奔草。

十六、马群奔驰靠头马。

十七、人靠衣裳马靠鞍。

十八、人要炼,马要骑。

十九、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包公的传说

全文共 2072 字

+ 加入清单

包公铁面无私,执法公正不阿,替民伸冤除害,深得人心,是宋朝有名的清官。

包公,名包拯,字希仁,宋朝合肥人,曾任开封府尹。

传说包拯三十岁当了开封府尹。那时,他已经是个有智有谋的清官,隔着窗棂吹喇叭──响声在外啦!推荐他来京主事的,是当朝大师王延龄。此人是三朝元老,白胡子齐腰深,还日夜思念着国事。包拯虽是他推荐的,但是他对包拯的人品、才智究竟怎样,还了解的不那么清楚,总想我个机会试试包拯的才能。

这天一早,老太师刚刚起身,漱洗完毕,要仆人端上早点,三个五香蛋。他一个鸡蛋刚吃完,忽听家人禀报:“新府尹包拯来拜。”

王延龄一听,惊喜异常,一面吩咐:“快请。”一面脑子转开了:“我何不借此机会当面试试他呢。” 怎样试呢?王延龄拿着筷子,正要夹第二只蛋时,主意来了。他赶忙放下筷子,端起蛋碗放到桌上,对丫环说;“秋菊,你替我办件事好吗?”

秋菊说:“老太师尽管吩咐。”

王延龄指着桌上的五香蛋说:“秋菊,你把这两只五香蛋吃了,任何人追问,不管怎样哄骗、威胁、烤打,你都不要说是你吃的。凡事有我做主,事后再赏你。”

秋菊听了一愣,可是老太师的吩咐又不敢拒绝,只得照吃了。

王延龄看她吃了,就走出内室,到了中堂,见到包拯后寒暄了几句,便说;“舍下刚发生一桩不体面的事,想请包大人协助办理一下。”

包拯说:“太师不必客气,有事只管吩咐,下官一定照办。”

“那好。”

王延龄说罢,便起身领着包拯走到内室指着空碗说:“每天早上,我用三只五香蛋当早点。今日,刚吃了一只,因闹肚子,上厕所一趟,回来时那剩下的两只蛋竟不见了。此事虽小,不过太师府里怎能容有这样手脚不干净的人?”

包拯点点头,问道:“时间多长?”

“不长。头尾半顿饭的时间。”

“这段时间内,家里有没有外人来了又走的?”

“没有。”

“老太师问了家里众人吗?”

“问了,他们都说未见。你说怪不?”

包拯思索片刻说:“太师,只要信得过,我立即判明此案。”

王延龄双手一拱,说:“那就仰仗也大人了。”

“太师:恕我放肆啦!”

“不必客气。”

包拯挽起施子,走出内室,来到中堂,吩咐说:“现在太师府里大小众人,全部集中,一厢站立。”

常言说得好:“宰相家人四品官。”这些家人虽然站立一旁,并不把新府尹放在眼里。

包拯一见火了,桌子一拍,喝道:“王子犯法,与民同罪。今日,我来办案,诸位休得怠慢,免得皮肉吃苦。谁偷吃了太师的五香蛋,快说。”

众人一惊,顿时,老实了。可是包拯连问三次,这些家人竟象木头桩子一样,闷声不响。秋菊站在那里,也象无事的一样。王延龄在一旁睁大眼睛,装着急于要把此事弄明白的样子,眼看众人一言不发,他想:“包拯啊包拯,这事够你喝一壶了,下一步你难道和一般官员一样动刑吗?即使棍棒下面找出犯人来,也不算高明。”想到这,故意说:“包大人,常言说,肉怕渣,人怕打,既然他们不说,你用刑吧!”

包拯把手一摆说:“不。”转脸对众人冷笑两声,说:“偷蛋的,你不招认,我自有办法。来人啊,给我端碗清水和一只空盘子来。”

“是。”随从答应着去办了。

王延龄看到这里,心里乐了,包拯果然名不虚传。审理案子能够动脑子,不屈打成招。

王太师正在想时,随从把一碗水和一只盘子拿来了。包拯个随从把盘子放在屋中间。然后说:“每人喝口水,在嘴里激漱吐到盘子里,不准把水咽下肚。”

头一个人喝口水,漱漱吐到盘子里。包拯瞅瞅盘子里的水,未吱声,又让第二个人把水吐到盘里。包拯又瞧瞧,又未吱声。轮到第三人,正是秋菊,她拒绝喝水漱嘴,包拯离了坐位,指着她说:“嘿嘿,鸡蛋是你偷吃的。”

秋菊顿时脸红到脖子梗,低头搓弄着衣角。王延龄忙说:“包大人,你断定是她偷吃的,道理何在呢?”

包拯说:“大师,刚吃过鸡蛋,一定会有蛋黄渣子塞在牙缝里,我让他用清水漱嘴,再吐出来,就根据吐出来的水里有无蛋黄沫子来判断。她不敢喝清水漱嘴,不是她是谁呢?”

一席话说得太师点头称是。心想,这包拯还真有招数哩。口里却说:“包大人,此事已明,算了吧,让他们散吧!”

包拯摇摇头说:“不行。案子到此,只明了头,尾还没收呢。”

“此话怎讲?”

包拯严肃地说:“秋菊只是为人捉弄,主犯不是她。”

王延龄一惊,想不到包拯这么年轻,遇事想得这么周全,办事这么干练。索性试到底吧,便说:“包大人,这样说她吃鸡蛋是受人指使啦,此人又是谁呢?”

包拯认真地说:“此人就是太──师──你。”

“啊!”

王延龄笑着连连点头,转脸对众人说:“这事正是我要秋菊做的,为的是试试包大人怎样断案。包大人料事如神,真是有才有智。你们回去,各干各的吧。”

这时,秋菊脸上才现出笑容,和大家一道散去。

等人走后,王延龄问道:“包大人,你根据什么断定是我指使秋菊的呢?”

包拯说:“秋菊已是个大姑娘,懂得道理,犯不着为两个鸡蛋闯下祸,这是一,二是,当我知道是她吃了鸡蛋时,她感到羞愧和委屈;三,这一条,也是最重要的,在全府众人面前她被当众说出是偷吃,这事根根绊绊的不向众人说清楚,秋菊就不能过安分日子,会因羞愧而寻短见的。太师虽是开玩笑,试试我的才智,我要是一步处理不慎,不是会闹出人命来吗?”

一席话,说得王太师连连点头,佩服地说:“包大人,有你坐开封府,我放心啦?”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包公祠观后感

全文共 2570 字

+ 加入清单

孩提时,我的母亲总喜欢在夏天乘凉时,一遍又一遍地给我讲述包公的故事。长大了,我才知道,原来包公是母亲包氏的祖先,怪不得她们乐此不疲地提起这个话题。实际上,包公的故事数百年来一直在民间广为流传,以致现在很多人已经不知道包公究竟是人还是神了!

也许是受母亲的影响吧,我读研究生的时候,竟然鬼使神差般选择了研究包拯的法律思想这一课题。静心读完《包拯集》,再仔细梳理一下包拯的生平事迹,我这才明白,母亲给我讲的那些故事,确实给包公涂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包公在她们眼里,只不过是一个民间向往“公平正义”的化身。

这次去开封,我脑海里首先想到的便是去拜谒包公祠。无论是传说的包公还是真实的包拯,他都是我为之敬仰的历史人物。

包公祠坐落在开封市美丽的包公湖畔。远远望去,绿树掩映中的包公祠建筑典雅,庄严肃穆。大门前,一幅书写遒劲的楹联格外醒目。

公心著在竹帛,千秋共颂赤胆。

正气披之管弦,百姓皆呼青天。

此联虽寥寥数语,却囊括了对包公这一生的公正评价。走进大门,是一幢宋代营造法式的古典建筑,据说是仿照历史文献记载中的开封府模样建造的。祠内设有大殿、二殿、东西配殿、半壁廊、碑亭等,青砖绿瓦,浓墨彩绘,让人顿时有一种穿越时空,回到往古的感觉。大殿之上,一尊包公铜像,蟒袍冠带,正气凛然。我情不自禁地跪下双腿,向包公顶礼膜拜。此时,我想说一声,我敬拜的不仅仅您是我母亲的祖先,更重要的是,我在敬拜您说留下的刚正不阿、公平正义的精神。

包拯坐在大厅上静静地看着我。而我望着他深邃的目光,脑海中也唤起包拯这一生中一幕又一幕的动人故事。

包拯,字希仁,北宋庐州合肥人。据《包氏宗谱》记载,包拯的先祖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贵族申包胥。包拯据传是申包胥的三十五代孙。包拯的祖父包士通,父亲包令仪都没有做过高官。他们隐居乡下,却培养了一个赫赫有名的清官。包拯七岁时,其父母便把他送到了合肥东郊公城乡一个叫香花墩的地方读书。史载包拯小时候“挺然若成人”,“不为狎戏,长弥勖历操守。”少年包拯向往做一个魏征式的谏臣,因此很小便立下了治国平天下的宏大抱负。23岁时,受当时庐州太守刘筠的赞赏,包拯开始名声远播。然而,经过数次科举考试的失败,包拯直到宋仁宗天圣五年才一举高中进士。这一年,他已28岁。

本来,意气风发的包拯此时正是大展宏图施展抱负的好时光。然而,就在包拯准备携父母赴任时,包令仪夫妇竟留恋故土,不愿随包拯前往。孝心至重的包拯见父母执意不去,便毅然辞官,在家侍养双亲长达十年之久。一直到宋仁宗景祐四年,包拯为父母守丧完毕,才踏上赴京的路程。这一年他已三十九岁。

包拯第一次担任的是天长县令。在这里,他因著名的“牛舌案”而一举成名。据史书记载,有一个农民到县衙告状,诉说他家的牛舌头被人盗割,请求捉拿凶手。这个无头案只有苦主,没有凶手,怎么办呢?包公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便想出了一个“金钩钓鱼”的计策。他对告状的农民说:“牛舌被割,牛必死无疑。你先回去杀掉将牛肉卖了吧。”告状的农民一听,连忙说,宰杀耕牛是犯法的,我不敢。包公说你照我说的办吧,我免你无罪。后来告状的农民照办了,没想到割牛舌头的罪犯原本就是为了报复,听说告状的农民自己犯了法,立即到县衙告状。包拯立即升堂,大喝一声:“大胆歹徒,为何先割掉牛舌头,又来告人家私宰耕牛?如此可恶,还不从实招来。”凶犯一听,吓得魂不附体,立即如实招供。这个小案子很快就传开了,以致后来的民间戏曲里把包拯奉若神明,成为一个断案如神的形象。

其实,包拯一生最宝贵的不是民间传说的断案如神,而是他勤政为民,清正廉洁的优良品质。包拯四十二岁那年提拔为大理寺丞,端州知府。他在这里廉洁奉公,改革弊政,深受人民爱戴。庆历三年,包拯在端州任满,就在他离任赴京时,成千上万的端州百姓为他送行。端州最著名的是“端砚”,而作为端州知府的包拯任职三年,也没有一方端砚。端州百姓感念他的清正廉洁,临行时为他精心制作了一方上好的砚台。百姓知他不会收下,便暗地交给书童塞到船上。据说,船行至开采砚石的羚羊峡时忽然狂风骤起,浊浪涛天。有人说:“是不是有人做了亏心事引来天公发怒。”包公一听这话,立即命令逐项检查行装,结果发现了端砚。当他得知这是端州百姓送的,他立即向端州方向深深鞠躬,大声说:“包某绝不带走端州的一石一物。”然后,随手将端砚抛入江中。霎那间,风平浪静,雨过天晴。这个“包公掷砚”的故事虽然有些神话,但却是实有其事。《宋史·包拯传》就有“岁满不持一砚归”的记载。对于爱好书法的包拯来说,不取走一方端砚该是需要一种多么自律的勇气啊!

包拯最可敬之处在于他刚正不阿、执法如山。45岁那年,包拯赴京任监察御史。这期间,范仲淹正在极力推行“庆历新政”。在守旧派夏竦和王拱辰的围攻下,以失败告终。就在王拱辰对改革派斩尽杀绝之际,包拯挺身而出,上疏仁宗皇帝说:“近岁以来,多有指名臣下为

包拯担任监察御史不到三年,但他激切忠直、疾恶如仇的品性连宋仁宗都为之敬佩。经他弹劾的高官就有淮南转运按察使张可久,宋仁宗的亲信太监阎士良,著名的酷吏王逵。特别是“七弹王逵”使朝野为之震动。包拯在做了几年转运使后,于53岁又回到朝廷担任谏官。上任伊始,他便气势不凡,弹劾当朝宰相宋痒是“窃位素餐,在位无所建树”。宋痒罢相后,他又上书为“庆历新政”官员辩诬。此事被仁宗见疑,包拯遂上书请求外任。此后先后赴任瀛洲、徙知扬州、改知庐州、贬知池州。一直到59岁那年,转任开封府。

包拯在开封府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我也不用一一叙述。但他在开封府推行公开审判的司法制度改革,则是对后世影响深远的一件大事。《宋史》称赞包拯在开封府是“威名震动都下,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童稚妇女亦知其名。”一直到64岁,包拯逝于枢密副使任上。他死后,宋仁宗亲授包拯女婿文效为保信军节度推官,负责护送包拯灵枢归葬合肥。

包拯作为北宋著名的清官,是一个颇有进步思想的政治家。他在封建专制统治下所追求的法律公平思想,则为后世敬仰。正因为如此,他在此后数百年间,一直成为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传奇人物。

站在包公祠前,我看着一批又一批前来拜谒的游客,突然想到:当人们带着极大的热情去传扬一个人的时候,这个人的品质可能就是这个时代最缺失的东西。

是的,如果不是这样,一个数百年前的普通封建官吏为什么会这样受人爱戴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春节俗语谚语

全文共 616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俗称年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自汉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年(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即年),年节的日期由此固定下来,延续至今。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春节俗语谚语。一起来看看有哪些吧。

大年初一街上走。

二十三,灶王爷上了天。

二十四,写大字。

二十五擂大鼓。

二十六炖大肉。

二十七宰公鸡。

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蒙香斗。

三十晚上坐一宿。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糊窗户,

二十六炖大肉,

二十七宰公鸡,

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首,

三十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

老婆老婆你别馋。

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

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扫房日。

二十五糊窗户。

二十六炖大肉。

二十七宰公鸡。

二十八把白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

三十晚上熬一宵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糊窗户。

二十六炖大肉。

二十七宰公鸡。

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帖吊酉。

三十的夜里闹一宿。

初一饺子初二面。

初三盒子往家转(赚)。

初四烙饼炒鸡蛋。

初五包饺子(捏小人)。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糊窗户。

二十六,炖大肉。

初一饺子初二面。

初三合子往家转。

初四烙饼炒鸡蛋。

初五。初六捏面团。

初七。初八炸年糕。

初九。初十白米饭。

十一。十二八宝粥。

二十三灶王爷上天

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糊窗户。

二十六炖大肉。

二十七宰公鸡。

二十八白面发。

二十九贴道友(春联)。

三十合家欢乐吃饺子

二十四扫房日。

二十五窟窿堵。

二十六炖大肉。

二十七宰公鸡。

二十八白面发。

二十九贴倒有。

三十晚上坐一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重阳节的名言俗语

全文共 573 字

+ 加入清单

重阳节是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的中国传统节日。下面是小编整理了重阳节的名言俗语,欢迎阅读。

夕阳无限好,人间重晚情。

扶老养老传家久,

尊老敬老世泽长。

孝敬父母以情为上。

尊生老人,

就是尊重自己的未来。

尊敬老人就是尊敬自己,

老人今天就是自己明天。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敬奉公婆,如同生身父母;

友爱姑叔,胜似手足同胞。

太阳光大,父母恩大。

尊敬老人,

不仅满足他们物质上的需要,

更重要的,

是对老人精神上的关照。

对父母最大的爱,

莫过于管好自己。

姜老辣味大,人老经验多。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敬老爱老,永远记牢。

在家敬父母,何须远烧香;

老人开心笑,胜似灵丹药。

自己如何对待父母,

儿女就如何对待自己。

今天为人子媳,

明天为人父母;

今日孝人,

明天人孝。

百善德为本,

敬老孝当先。

尊老爱幼喜笑颜开,

知足常乐永葆青春。

敬田得谷,尊老得福。

儿不嫌母丑,

狗不嫌家贫。

扶老携幼扬美德,

尊老爱少讲文明。

当家方知柴米贵,

养儿才知父母恩。

在家孝敬父母,出门帮助老人。

给老人一份幸福,就是给自己一份快乐;

给老人一片天空,就是给自己一片绿地。

每个人都要走向衰老,

每个人都要尊重老人。

少年莫笑白头翁,

人人都有夕阳红。

年少时懂得尊敬他人,

年老时才受他人尊敬。

尊老等于尊重自己。

父母恩情似海深,

人生莫忘父母恩。

把挚爱留给父母,

让幸福陪伴老人。

文明家庭敬老为先,

幸福之户以德为本。

要想子女孝,

自己先敬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包公观后感

全文共 633 字

+ 加入清单

当谈到"精忠报国"时,我们自然而然会想到岳飞;谈到"义薄云天"时,我们自然而然会想到关羽;谈到"鞠躬尽瘁"时,我们自然而然会想起诸葛亮;谈到"清正廉洁"时,我们自然而然会想起包拯包青天。

从小就听过包公的故事,看过包公影片,从《铡美案》、《狸猫换太子》、《少年包青天》、《包青天》,影片里的包公是一个日审阳夜审阴、半人半神的人物,让人膜拜不已。三集纪录片《千年包公》进一步深化了我对包公的认识,一千多年前的他,不仅仅演绎在荧屏里,他的精神更融入到我们的社会公平正义、人民福祉里。包公为官的清廉与公正,成为后世代代相传的佳话,也成为千年以来执法执纪者勉励自身的标杆。

"七弹王逵"、"谏免张尧佐"的故事,称得上宋朝反贪打虎的典型。1043年,包公被任命为监察御史,就相当于今天的纪检监察干部。其时,进士出身的王逵,为官贪虐,民愤颇大,但因其善于结交朝中权贵,屡贬屡任甚至不断擢升。包公先后七次弹劾王逵,此前六次弹劾后,王逵仍顺利转任,继续被起用。最后一次,包拯在弹劾奏章中将矛头直指皇帝:"以王逵所在残暴、猥滥之状,彰灼如是,而上下蒙蔽,曲加擢用,亦何示警于后哉?"终于,朝廷将王逵罢官免职。1050年,宋仁宗决定任命自己宠妃张贵妃的伯父——声名狼藉的"昏官"、"庸官"张尧佐为宣徽使等四项重要职务。包公率领谏官上谏,"反复数百言",言辞激烈以至唾溅君面,直至皇帝将错误任命"罢之"为止。2014年3月,在视察河南兰考的时候,就曾勉励当地的纪检干部,要当现代的"铁包公".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关于黄河的俗语

全文共 546 字

+ 加入清单

1. 天下黄河富宁夏

2. 黄河黄,长城长,英雄百战走四方

3.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4. 不到黄河心不死,不见棺材泪不流

5. 不到黄河心不死,不撞南墙不回头

6. 黄河尚有澄清日,岂可人无得运时

7. 黄河清,圣人出

8. 黄河百害,惟富一套

9. 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

10. 九曲黄河十八湾

11. 鲤鱼跳龙门

12. 黄河富宁夏,最富是吴忠

13. 是非吹入凡人耳,万丈黄河洗不清。

14. 黄河面恶心善,长江面善心恶

15. 黄河归来不看川,黛眉归来不看山

16. 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

17. 黄河决了口,县官活不成

18. 九曲黄河十八湾

19. 说尽黄河只为水

20. 黄河尚有澄清日,岂可人无得运时

21.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跛至天涯

22. 九曲黄河十八湾,一碗河水半碗沙

23. 孤柏嘴着了河,驾部唐部忘往外挪不到黄河心不死黄河百害,惟富一套。

24. 黄河滚滚波浪翻,牛皮筏子当轮船九曲黄河十八湾,宁夏起身到潼关,万里风光谁第一?还数碛口金银山

25. 黄河船夫曲你晓得天下黄河几十几道湾哎?几十几道湾上,几十几只船哎?几十几只船上,几十几根竿哎?几十几个那艄公嗬呦来把船来搬?我晓得天下黄河九十九道湾哎,九十九道湾上,九十九只船哎,九十九只船上,九十九根竿哎,九十九个那艄公嗬呦来把船来搬。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包公歇后语

全文共 240 字

+ 加入清单

包公的铡刀 ———— 不认人

包公断案 ———— 铁面无私

包公放粮 ———— 为穷人着想

包公审案子 ———— 铁面尤私;六亲不认

包公升堂 ———— 尽管直说

包公铡陈世美 ———— 公事公办;大快人心

包公铡驸马 ———— 刚正不阿;公事公办

包公铡皇亲 ———— 法不容人;六亲不认

包公斩包勉 ———— 正人先正己

包老爷(包公)办案 ———— 明察秋毫

成立皮包公司 ———— 做无本生意

开封府的包公 ———— 铁面无私

老包(包公)断案 ———— 认理不认亲

白脸媳妇当包公 ———— 清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包公妙对破案的历史典故

全文共 1227 字

+ 加入清单

相传包公带着包兴,微服私访。这天,来到一个地方,看看天色已晚,决定找个人家投宿。

他们顺街走着,见前方有一位老人伏在门前石阶上流泪。包公忙上前问:“请问老翁,何事伤心?”老人抬头看了包公一眼,并不说话,只是流泪。包公不便多问,便提出想在这里借宿。老人一听,连连摇手:“不行,不行!实不相瞒,这里前几天才死了人。”包公一听死了人。便问死者何人?何故而死?这一问不要紧,倒引出一段奇案来。

原来,这位老人姓徐,夫妇两人,膝下只有一子,年方十八。不久前,老夫妇为儿子娶了亲。新娘子聪明贤慧,全家人都很满意。

新婚之夜,新娘子听说丈夫正在攻读迎考,便出了一个上联考他。这是个连环对:“点灯登阁各攻书”。新娘子开玩笑地说:“对不上下联,不准进洞房。”偏偏新郎书生气太重,一时答不出,竟赌气到学堂去了。

第二天,新娘发现丈夫愁眉不展,便问是何原因?新郎说;“我正为答不出你的对联发愁呢!”新娘说:“你昨天夜里不是对上了吗?”新郎感到很奇怪;“我昨夜睡在学堂里,并没有回家,怎么会答出对联来呢?”新娘听了这话大吃一惊,这才知道昨夜是被人钻了空子失去贞操,悔恨交加,一气之下,便上吊死了。

一见出了人命案子,衙门马上来人,将新郎捉拿归案。文弱书生抵不住糊涂官的严刑拷打,被逼供认,判了死刑,秋后问斩。老夫人徐氏闻讯,投河而亡。活生生的一个家庭,被弄得家破人亡,好不凄惨。

包公听老人讲完了经过,心里也很难过。是谁促成新娘子冤死的呢?要破此案,必得先对出这个对子来。

这天晚上,包公就宿在老人家里。夜深了,他还在苦思着那个下联,一个人在后院里踱了一会,索兴叫包兴搬来一张太师椅,倚在梧桐树旁,对月而思。想着想着,包公禁不住笑出声来。原来,这个下联正是“移椅倚桐同赏月”。对联想出来了,破案的办法也就有了。

天明后,包公来到县衙,叫人贴了张榜,上写欲在本地挑选一些有才学的人,带进京城做官。条件是:能对出“点灯登阁各攻书”的下联来。

榜贴出不久,一个书生揭了榜。他得意洋洋地来见包公,说:“本书生看过榜后,欲随大人进京,还望大人多多栽培。”包公说;“你对出那副对联了吗?”书生假装思索了一下,说:“这是个下联,上联应是‘移椅倚桐同赏月’,不知大人肯不肯带学生进京?”包公嘿嘿一阵冷笑。“行,我带你进京!”说罢,惊堂木一拍:“ 还不快给我拿下!”左右一拥而上,把书生捆绑起来。

书生正做着官梦,不想被当场拿住,吓得连喊冤枉。包公厉声说:“歹徒,你居心不良,乘夜间淫人妻子,害死两条人命,岂能饶你!左右,掌刑!”书生一听,吓得魂不附体,连忙跪下,高呼:“小人愿招!”

原来,那日新郎赌气跑到学堂后,几个同学开他玩笑,说他放着如花似玉的新娘不伴,却到学堂来守夜,新郎便将考对联的事说了。谁知,言者无意,听者有心,那书生乘机潜往新郎家去答对联,新娘子不辨真假,竟与他同入洞房,以致酿成了这场悲剧。

包公当堂叫书生划供,打入死牢,并叫来姓徐的老人,让他将押在狱中的儿子领回家去。一场冤案,被包公巧妙地判明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有关狼的俗语或谚语

全文共 2305 字

+ 加入清单

要是饿肚,总是羊有罪过。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了有关狼的俗语谚语,仅供参考!

狼剩一口气时,还想吃羊。

狼的头伸进羊圈,决不会谦虚的把身子留在外面。

不能请羊管菜园,不能请狼管羊圈。

就是因为有了正义感,人才成为人,而不成为狼。

饿狼对狮子也敢冒犯。

从狼嘴里休想夺回羔羊。

豺狼要是饿肚,总是羊有罪过。

披着羊皮的狼。

狼行千里,改不了吃人。

狼终究是狼,即使它不吃你的狼。

汉极大,然不耐饥渴,失一狼,走千羊。

离群的羊——狼的饭菜。

人和人是狼。

狼吃羊,一点一点吃进肠。

当你认为狗可信,狼已偷偷把羊圈进。

兔子靠腿狼靠牙,各有各的谋生法。

和狼在一起,就学会吃人。

灰狼其为吾人之口令。

生狼犹恐如羊。

狼众食人,人中食狼。

狼无狈不行,虎无伥不噬。

狼是铁头铜脖子,腰里挨不住一条子。

狼和狗一样,嘴不同;贼和人一样,心不同。

狼怕打,灯怕吹,毒蛇怕石灰。

狼有狼道,蛇有蛇踪。

狼再喂也变不成看家狗。

狼头伸进羊圈,不会将身子留在圈外。

打鱼靠网,打狼靠棒。

虎死不变形,狼死不变性。

山里孩子不怕狼,城里孩子不怕官。

狼狗打架,两家害怕。

狼给羊领路最危险。

听了狼的哭声,千万不要动心。

羊和狼住不进一个圈里,鸡和鹞子住不进一个窝里。

好肉都被狼吃了,坏名誉都加在狐狸身上。

尽管狼在嚎叫,骆驼照样走路。

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

可怜狼的人要被狼吃掉。

可怜狼的猎人,羊群不会增多。

狼行千里吃人,狗到天边吃屎。

狼怎么饿,也不会吃白菜。

狼的叫声很惨,却不能可怜它的处境。

狼给羔羊领路最危险。

狼到天边不改性。

狼窝里少不了骨头。

狼是铜头铁脚麻杆腰。

狼最喜欢离群的绵羊。

狼肚子里没有好心肝。

狼披羊皮还是狼。

没有吃过羊的狼,嘴巴也是红的。

狼老了尚有吃羊的贪心,虎老了尚有捕鹿的愿望。

一个好行为也可能是一个坏行为,谁要救了狼就害了羊。谁为兀鹰修复了翅膀,谁就要为它的爪负责。

英语中关于狼的谚语:

(as)greedy as a wolf (非常贪婪, 贪得无厌)

cry wolf (喊“狼来了”, 发假警报)

eat like a wolf (贪婪地吃, 狼吞虎咽)

have [hold] a wolf by ears (骑虎难下)

have a wolf in the stomach (饿极了 )

He sets the fox to keep the geese. 引狼入室。

When the fox preaches, take care of your geese. 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the wolf at the door 比喻家庭面临的财政问题。

He holds a wolf by the ears. 拧狼耳,即骑虎难下。

The wolf may lose his teeth,but never his nature.狼的牙齿会掉,本性却改不了。

The death of wolves is the safety of the sheep.(狼死羊安)

a lone wolf (不喜欢与人来往的人, 喜欢独居的人; 独自作案的罪犯 )

wolf-call (色鬼调戏妇女时的怪叫 wolffish )

Don’t trust a goat with the kitchen-garden,or a wolf with sheepfold. 不能请羊管菜园,不能请狼管羊圈。

Who keeps company with wolves, will learn to howl. 和狼在一起,就会学狼叫。

Man is a wolf to man. 人对人是狼。(人心狠,人吃人)

A growing youth has a wolf in his belly. 年轻人,在成长,吃起饭来像饿狼。

A wolf in sheeps clothing 匹着羊皮的狼。

The wolf may lose his teeth,but never his nature.(狼的牙齿会掉,本性却改不了。)

wolf in sheeps clothing (披着羊皮的狼 )

cry wolf (虚张声势;报谎喊“狼来了” )

One must howl with the wolves. (跟狼在一起, 就得学狼叫; 入乡随俗。)

sea wolf (狼; 任何贪食的大海鱼。海盗; 私掠船。潜艇。)

see[have seen]a wolf (张口结舌, 说不出话来。)

set the wolf to keep the sheep (叫狼看守羊; 引狼入室。)

the big bad wolf (令人恐怖的人或物。)

throw to the wolves (送入虎口; 置...于险境)

wake a sleeping wolf (自找麻烦)

He who keeps company with a wolf will learn to howl. (跟狼在一起, 就会学狼叫; 近墨者黑。)

keep the wolf from the door (拒狼门外。也可翻译成“免于挨饿,勉强度日”)。

have a wolf in ones stomach (肚里有狼)是指“饥肠辘辘”。

have a wolfish appetite 是“有狼一般的食欲”。

to wolf down ones food 是“狼吞虎咽的吃东西”。

Keep the wolf from the door 是“得免饥寒”。

We were in those days very poor,and keeping the wolf from the door proved no easy task 那时,我们很穷,求温饱很不容易。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包公祠观后感

全文共 1632 字

+ 加入清单

4月份时候,去了一次开封,有幸到包公祠游览。小时候看过《三侠五义》对这个黑面月牙胎记的大胡子一直很敬仰。

现在包公祠是为了发展经济重修的,一进去就是浓重的石膏和漆味,估计除了地皮是原来老包家的,其他都是新建的。但是这有什么关系,来这里是看个文化,听听导游的讲解,了解一下历史,感受这位在中国历史上最享有盛名的清官的人文情怀。前后三进房,第一进是包公的坐像,五柳长须,面如黑炭,长眉如鬓,正气凛然。第二进,陈列是包公的一些文献典籍,还有包公墓出土的瓷器、木碗等。

包公平生只写过一首五律:“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仓充鼠雀喜,草尽狐兔愁。史册有遗训,无贻来者羞。”大意是说,做人要光明正大,就像茂盛直挺的木材应该做房屋的栋梁,精炼的钢料决不应去做铁,我应该做一个无愧史书教诲的清官。包公主张从提高个人修养的角度来保持廉洁,这和诸葛亮主张的“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有相似之处,但从实际操作起来却有些困,人毕竟是社会人,人是社会中的人,人不能离开社会而独立存在,人的本质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当一名公务人员在处理政务的时候。多少牵扯到某些人的切身利益关系,所以很多人就要把这个利益最大化,于是,我们就面对很多的人情关、情感关、金钱关、美色关等等。当这个社会把这个潜规则都默认以后,人与人之间就没有以诚相待了,现在正在热映的电视剧《心术》讲述医患矛盾,当主人公谷超华的手术引发患者隐性心脏病,导致病人死亡。死者家属就说:“为什么手术失败,就是因为医生没上心,为什么不上心,因为没送红包。”一个潜规则被整个社会都默认是一个很可怕的事情,所以看到很多落马的贪官都说:“人情往来,不收就不能融入到这个社会当中去,人与人交往隔着一层。”以这个借口做开脱却也是不对的。以权谋私,权钱交易,却是这个社会腐败的根源,诚如朱镕基说:“吏不畏我严而畏我廉,民不服我能而服我公,公生明,明生廉,廉生威。”廉洁自然生威,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所以我想到作为一个公职人员首先做到刚正不阿,廉洁自律,即使无力改变社会风气至少出淤泥而不染。其实做贪官也很辛苦的。送来礼物,则必须替人办事,毕竟拿人手短。要送礼的事情,毕竟有难度,极有可能违法违规,办这种事情存在极高风险,事情办好了,时时刻刻提防着东窗事发,担心受怕,甚至寝食难安,万一被揭发则名声扫地,更有受牢狱之灾。所以这样一想贪官这个行业,也是属于高危行业,心理素质、体魄稍差者不敢当,不是人人都可以从事的职业。改用股市一句话:“贪官有风险,想当需决绝”。与其如此辛苦,不如清清白白从政,踏踏实实干事,堂堂正正做人。心宽体胖,一觉睡到天亮。

步入偏殿,是蜡像馆,再现了京剧《斩美案》的情景。记得,包公执法常说一句:“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但,若天子真的犯法,包拯真会拿着龙头铡去砍天子,那岂不是造反。在封建社会,想做到“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也是痴人说梦。

想到这里我想起明朝朱元璋在惩治贪官方面的事情,老朱家以前是贫下中农,没少受贪官污吏的欺负,朱元璋登基后,以铁腕手段处置贪官,发明一招“剥皮实草”的酷刑。在明朝从府到州至县都设有的“皮场庙”,把贪官拉皮场庙,完整的割下人皮,然后在皮囊内填充稻草和石灰,缝合完整,若人形,将其放在处死贪官后任的公堂桌座后面,以警示继任之官员不要重蹈覆辙,可以想象想继任官员座椅背后一个人皮偶,是多么战战兢兢,即使是这样,朱元璋在晚年还是发出“为何贪官如此之多,早晨杀了,晚上又生一拨”的哀叹。

即使这样酷刑之下,明朝仍有顶风作案者,可见酷刑不能根本治愈腐败之顽症,我觉得应该完善规章制度,弥补体制漏洞,使腐败分子无机可乘,想腐败也不能腐败。要加强各种监督;加强工作透明度,加强信息公开,政府部门认真接受群众、舆论和监察机关的监督,严格履行其对社会的承诺,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在人民的注视下运行。

包拯据今已有1000多年,但其为官清廉、为民请命的精神对我们仍有现实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包公祠

全文共 722 字

+ 加入清单

古城合肥的东南方,有条在历史上曾作为护城河一部分的包河。古色古香的包公祠就坐落在河心的香花墩上。

沿着走廊向东走,便来到一座井亭旁,六角弯钩的亭顶,显示了我国古代建筑的风格,亭檐是一块黑底红字的匾额,上书“廉泉”二字。走上台阶,步入亭中便看见一口古井,传说贪官污吏如果喝了此井之水会即刻头痛,清官喝了甘甜无比。故给此井起名曰“廉泉”。

向西紧靠湖边的一个较大的亭榭,亭中有8根朱红漆柱子,白色的墙上开了3扇窗子,这就是"流芳亭"。相传包公幼年时常来此处读书,后人建此亭以记之。

包公祠是为了纪念北宋清官包拯而修建的。相传最早建于包公死后5年。现在的包公祠建于明朝。包公祠的建筑和设施都很简朴,无豪华奢侈之处,这象征着包公为官的清廉。

进入山门便有一条长长的石板路,路的两旁是两排茂密的合欢树,树叶遮住了阳光,形成一片树荫,给人以幽静的感觉。步入门内,便来到一个长约12米,宽约10米的四合院。院子中间就是包公祠的正殿。跨过高高的门坎。进入正殿,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包公的全身铜像。只见包公稳稳地坐在太师椅上,身穿官袍,头戴官帽,双目炯炯有神地望着前方,下巴上留着长长的胡须,让人一看便知是一位为民做主、廉洁奉公的清官。铜像的四周是四根朱红漆的柱子,前面是一个长方形的桌案。两边是木刻的对联,上联是“照耀千秋念当年铁面冰水建谨言不希后福”;下联是:“闻风百世至今日妇人孺子颂清官只有先生”。左边放着三把铡刀,这便是:龙头铡、虎头铡,狗头铡。相传龙头铡是铡犯了法的皇亲国戚的,虎头铡是铡犯了法的文武官员的,狗头铡则是铡犯了法的平民百姓的。当年有不少坏人死在这三把铡刀之下。

包公祠的规模虽不雄伟,可布局却是很庄重幽雅,难怪它每日都要吸引不少国内外的游客前来观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关于黄河的俗语

全文共 546 字

+ 加入清单

1、黄河百害,惟富一套

2、 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

3、 九曲黄河十八湾

4、 鲤鱼跳龙门

5、 黄河富宁夏,最富是吴忠

6、 是非吹入凡人耳,万丈黄河洗不清。

7、 黄河面恶心善,长江面善心恶

8、 黄河归来不看川,黛眉归来不看山

9、 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

10、 黄河决了口,县官活不成

11、 九曲黄河十八湾

12、 说尽黄河只为水

13、 黄河尚有澄清日,岂可人无得运时

14、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跛至天涯

15、 九曲黄河十八湾,一碗河水半碗沙

16、 孤柏嘴着了河,驾部唐部忘往外挪不到黄河心不死黄河百害,惟富一套。

17、 黄河滚滚波浪翻,牛皮筏子当轮船九曲黄河十八湾,宁夏起身到潼关,万里风光谁第一?还数碛口金银山

18、 黄河船夫曲你晓得天下黄河几十几道湾哎?几十几道湾上,几十几只船哎?几十几只船上,几十几根竿哎?几十几个那艄公嗬呦来把船来搬?我晓得天下黄河九十九道湾哎,九十九道湾上,九十九只船哎,九十九只船上,九十九根竿哎,九十九个那艄公嗬呦来把船来搬。

19、 不到黄河心不死,不撞南墙不回头

20、 黄河黄,长城长,英雄百战走四方

21、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22、 不到黄河心不死,不见棺材泪不流

23、 天下黄河富宁夏

24、 黄河尚有澄清日,岂可人无得运时

25、 黄河清,圣人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有关黄河的谚语、俗语

全文共 429 字

+ 加入清单

不到黄河心不死,不撞南墙不回头

黄河黄,长城长,英雄百战走四方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孤柏嘴着了河,驾部唐部忘往外挪不到黄河心不死黄河百害,惟富一套。

1.俗语:跳进黄河洗不清黄河富宁夏,最富是吴忠黄河尚有澄清日,岂可人无得运时天下黄河富宁夏不到黄河心不死圣人出,黄河清

2.民谣:黄河滚滚波浪翻,牛皮筏子当轮船九曲黄河十八湾,宁夏起身到潼关,万里风光谁第一?还数碛口金银山

3.信天游:黄河船夫曲你晓得天下黄河几十几道湾哎?几十几道湾上,几十几只船哎?几十几只船上,几十几根竿哎?几十几个那艄公嗬呦来把船来搬?我晓得天下黄河九十九道湾哎,九十九道湾上,九十九只船哎,九十九只船上,九十九根竿哎,九十九个那艄公嗬呦来把船来搬。

4.不见棺材不落泪,不到黄河不死心黄河清,圣人出黄河百害,惟富一套跳进黄河也洗不清黄河面恶心善,长江面善心恶黄河归来不看川,黛眉归来不看山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黄河决了口,县官活不成九曲黄河十八湾

5.是非吹入凡人耳,万丈黄河洗不清。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