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关于元宵节挂灯笼的故事【最新20篇】

导语:小狐狸利用了老虎的威风,吓走了森林里的百兽,可是时间解开了一切,森林里的百兽都知道狐狸是个大骗子,都不愿意和它交朋友,每次见到狐狸,大家都避而远之。下面是由小编为你整理的关于元宵节挂灯笼的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浏览

5040

作文

39

2024有关元宵节的历史故事:破镜重圆

全文共 661 字

+ 加入清单

南陈后主陈叔宝有一个才貌双全的妹妹乐昌公主,嫁给太子舍人徐德言为妻。其时隋军压境,南陈的灭亡已是不可避免。徐德言担心故国灭亡后夫妻离散,便与乐昌公主商定,打破一面铜镜,各拿一半,作为以后相见的凭证,并约定在正月十五元宵节卖镜于街市,以获得对方的消息。不久,陈果为隋所灭。由于为建立隋朝江山方面立下了汗马功劳的杨素破陈有功,隋文帝就乱点鸳鸯,将乐昌公主送进杨素中,赐为杨素小妾。杨素对乐昌公很是宠爱,还为其专门营造了宅院。然而乐昌公主却终日郁郁寡欢,默无一语。

好容易盼到第二年正月十五,度尽劫波的徐德言匆匆赶到街市,果然看见一个老头在叫卖半片铜镜,而且价钱昂贵,令人不敢问津。徐德言一看半片铜镜,忙按老者要的价给了钱,又立即把老者领到自己的住处。徐德言泪流满面地向老者讲述了破镜的故事,并拿出自己珍藏的另一半铜镜……卖镜老人深为之感动,他答应徐德言,一定要在他们之间传递消息。徐德言于是题诗一首:镜与人俱去,镜归人不归。无复嫦娥影,空留明月辉。诗毕,徐德言千恩万谢,托老人带给乐昌公主。

乐昌公主看到丈夫题诗,不禁悲从中来,终日水米不进。杨素再三盘问,才知道了其中情由,也深深地被打动了,顿生成人之美之心。他立即派人将徐德言召入府中,让他夫妻二人团聚回归故里。于是便就有了破镜重圆的典故,一直流传至今。宋朝有个叫贾似道的人镇守淮阴时,有一年元宵节,门客中有人摘唐诗诗句作门灯联牶“天下三分明月夜,扬州十里小红楼。”据说,此联为我国最早的灯联。此后历代都有人争相效仿,在大门或显眼的柱子镶挂壁灯联、门灯联,活跃了元宵佳节的气氛。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元宵节的习俗和故事作文400字

全文共 473 字

+ 加入清单

正月十五,元宵节。按照习俗,今天要吃汤圆。

汤圆是南方的叫法,在北方叫元宵,名字不一样,做法也不一样。元宵是把事先做好的馅切成小立方块,放入有很大滚筒的机器或器皿中,倒上糯米粉,滚筒的滚动带动馅料沾到糯米粉,像滚雪球一样逐渐“长”成圆圆的元宵。而汤圆的做法则完全不同,它不是“摇”出来的,是像包子一样包出来的。把拌好的馅料直接用粘性极强的湿糯米粉包起来制作而成。我更喜欢吃南方的汤圆,因为它更软,口感更糯。

那元宵为什么又叫汤圆呢?这个故事啊,据说跟袁世凯有关。当年,袁世凯当上了大总统还不满足,还想要当皇帝。有一天,他听到有人在吆喝卖“元——宵”,让他联想到“袁——消”,觉得好晦气。于是勃然大怒,下令将卖元宵的抓起来,还命令所有人都不准再提“元宵”二字,将“元宵”的名字改为“汤圆”。但避讳是没用的,这事儿过去没多久,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接着很快就在忧惧中死去。于是,一首歌谣在京城流行开来:“大总统,洪宪年,正月十五吃汤圆。汤圆,元宵一个娘,洪宪皇帝命不长。”

关于元宵节的故事和习俗真不少啊!下次再跟你们说啦,哈哈,我现在要去吃汤圆喽!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元宵节灯笼高高挂

全文共 713 字

+ 加入清单

咱们南通有句俗语叫做“上灯圆子,落灯面”,于是,我便等待着,盼望着,终于捱到到正月十四——上灯日了!吃完元宵,就迫不及待地拉着爸爸妈妈一起去城隍庙看灯会。

欢快地走在人来人往的濠东绿苑里,猛一抬头,只见一盏盏火红的孔明灯犹如一叶叶扁舟,在深蓝的天空中荡漾着;一阵阵的欢笑声回荡在绿地中,似乎赶走了早春的冷。

一进大门,“三毛乐队”便敲锣的敲锣,打鼓的打鼓,乐呵呵地欢迎我们的到来,嘿!那架势还真是有模有样!

咦?那边的人怎么黑压压的一片,什么东西那么吸引人?我拉着爸爸妈妈挤进人群,嗬!原来是八仙祝寿啊!曹国舅、铁拐李、吕洞滨、何仙姑、韩湘子、张果老、汉钟离、蓝采和,个个栩栩如生,神采飞扬,仿佛专挑着元宵这个好日子,从天而降,将美好的祝福和愿望带给人间!盘旋飞舞在灯台顶端的两条金色巨龙也欢快地摆动着身姿,抑制不住地喜笑颜开着呐!

看啊!前面的花灯好有创意呢!一个大大的萝卜,老爷爷来拔,拔不动,还有老奶奶、小白兔、小猫、小狗来帮助!对啦!这可是我从小就听过的歌,从小就看过的童话——“拔萝卜”哩!虽然这些灯是假的,但透过老爷爷微微颤动的胡须、小白兔可爱前倾的长耳朵,仿佛看见了从他们脸上滑下的汗珠,仿佛听见了“嘿咻,嘿咻,嘿咻……”的助威声,好一副其乐融融的场面!

随着拥挤的人流,我还看到了“麒麟送子”、“ 年年有余”、“ 恭喜发财”……,真是惟妙惟肖、形态各异呢!

虽然我是一个小学快毕业的人了,可还是抵挡不了我对花灯的喜爱,对美好佳节的喜爱!所以,走出庙门,可爱的老妈还给我买了一盏大大亮亮的兔子灯呢!

走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我一手牵着妈妈温暖的手,一手拉着大大的兔儿灯,乐颠颠地跑在爸爸的身后,心里满是元宵节的快乐和无比的幸福!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我和元宵节的故事作文600字

全文共 632 字

+ 加入清单

“爆竹声中一岁除。”鞭炮声中送走了旧的一年,迎来了“春节大哥”,大家还沉浸在春节的热闹氛围里。这不“元宵小弟”也赶来凑热闹!

元宵节始于2000多年前的秦代,汉文帝下令将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经将元宵节定为重大节日。2008年,元宵节选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下面我和大家一起分享,我和元宵节的故事吧!我可以用丰富多彩、热闹非凡来形容。“元宵小弟”过生日头一天,我来到北戴河怪楼奇园观灯展,今年的花灯造型种类80多个,其中有与时俱进、凸显传统文化和3D投影效果,看得我眼花缭乱。妈妈说:“看花灯,不仅是热闹,光影交错中我们全家在一起慢慢品,讲讲家乡历史的前世今生”。一进门口的“新时代、新思想、新目标、新征程”十二个大字尤为显眼。

看过花灯后,在我的元宵节里一定是少不了猜灯谜活动了。正月十五的下午我来到秦皇岛市图书馆猜灯谜。小朋友们有的静静地思考着;有的与周围的小朋友商量着某个灯谜;还有的小朋友用手机查谜底。我没有使用任何辅助工具,就靠我的小脑袋使劲猜。嘿嘿!我猜对了四个,拿着兑换来的奖品心里别提有多高兴。给大家透露一下:猜的时候我非常紧张,都急出汗了。我发现好多小朋友也都出汗了,没准大家都跟我一样着急的。

晚上,我与家人围在同一个桌子上吃汤圆,“元宵小弟”的节日让我感受到中华传统佳节的魅力,一碗碗汤圆——“团团圆圆”,元宵入碗——快乐团圆!妈妈还告诉我,她的家乡元宵节还舞龙呢?你的家乡元宵节都有那些事儿呢?一起来分享一下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元宵节灯笼高高挂

全文共 264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正月十五既是元宵节又是情人节,我想今年逢双节肯定要比往年更加热闹。

早上,我和妈妈躺在床上睡觉,被外面阵阵的爆竹声吵醒,赶紧起床向窗外张望,发现许多人家窗上挂了红绸带,门口摆放着稻草,应该是为了迎接花灯队的吧。

晚上,舅舅带着我们去会展中心看灯展,里面有各种各样的花灯,有孙悟空,猪八戒,唐僧。说是看花灯,我觉得有点像“拦街福”,没什么看头,花灯边有各地小吃,人山人海,人们对小吃的兴趣远远大过灯展。我对于今年的花灯展,大失所望。回到家,村里组织的花灯也开始了,鞭炮声震耳欲聋,有骑马的,还有唱京剧的。

今天真是多姿多彩的一天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元宵节挂灯笼作文

全文共 424 字

+ 加入清单

传说在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四处伤害人和牲畜,人们就组织起来去打它们。 可是,有一天,有一只神鸟困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立即传旨,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死。

但是,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的危险,偷偷驾着祥云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有如头上响了一个焦雷,吓得不知如何是好,过了好久,才有个老人家想出个法子,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 燃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

大家听了都点头称是,便分头准备去了。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连续三个夜晚都是如此,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心中大快。人们就这样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财产。从此以后,人们为了纪念这次成功,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

展开阅读全文

篇6:2024关于元宵节的故事

全文共 2279 字

+ 加入清单

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是中国汉族的传统节日之一的元宵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的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被称为“上元节”。

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一起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

1.点彩灯来历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四处伤害人和牲畜,人们就组织起来打它们,有一只神鸟因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

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立即传旨,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死。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的危险,偷偷驾着祥云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就如头上响了一个焦雷,吓得不知如何是好。

过了好久,才有个老人家想出个法子,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燃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

大家听了都点头称是,便分头准备去了。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连续三个夜晚都是如此,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心中大快。人们就这样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财产。为了纪念这次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

2.汉文帝纪念平吕

传说元宵节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之子刘盈登基为汉惠帝。惠帝生性懦弱,优柔寡断,大权渐渐落在吕后手中.汉惠帝病死后吕后独揽朝政把刘氏天下变成了吕氏天下,朝中老臣,刘氏宗室深感愤慨,但都惧怕吕后残暴而敢怒不敢言。

吕后病死后,诸吕惶惶不安害怕遭到伤害和排挤。于是,在上将军吕禄家中秘密聚会,共谋作乱之事,以便彻底夺取刘氏江山。

此事传至刘氏宗室齐王刘囊耳中,刘囊为保刘氏江山,决定起兵讨伐诸吕随后与开国老臣周勃,陈平取得联系,设计解除了吕禄,“诸吕之乱”终于被彻底平定。

平乱之后,众臣拥立刘邦的第二个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闹元宵”。

另有一说是元宵[1]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

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3.东方朔与元宵姑娘

这一则传说与吃元宵的习俗有关:相传汉武帝有个宠臣名叫东方朔,他善良又风趣。有一年冬天,下了几天大雪 ,东方朔就到御花园去给武帝折梅花。刚进园门,就发现有个宫女泪流满面准备投井。东方朔慌忙上前搭救,并问明她要自杀的原因。原来,这个宫女名叫元宵,家里还有双亲及一个妹妹,自从她进宫以后,就再也无缘和家人见面,每年到了腊尽春来的时节,就比平常更加的思念家人。觉得不能在双亲跟前尽孝,不如一死了之。东方朔听了她的遭遇,深感同情,就向她保证,一定设法让她和家人团聚。

一天,东方朔出宫在长安街上摆了一个占卜摊。不少人都争着向他占卜求卦。不料,每个人所占所求,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签语。一时之间,长安里起了很大恐慌。人们纷纷求问解灾的办法。东方朔就说:“正月十五日傍晚,火神君会派一位赤衣神女下凡查访,她就是奉旨烧长安的使者,我把抄录的偈语给你们,可让当今天子想想办法。”说完,便扔下一张红帖,扬长而去。老百姓拿起红帖,赶紧送到皇宫去禀报皇上。

汉武帝接过来一看,只见上面写着:“长安在劫,火焚帝阙,十五天火,焰红宵夜”,他心中大惊,连忙请来了足智多谋的东方朔。东方朔假意的想了一想,就说:“听说火神君最爱吃汤圆,宫中的元宵不是经常给你做汤圆吗?十五晚上可让元宵做好汤圆。万岁焚香上供,传令京都家家都做汤圆,一齐敬奉火神君。再传谕臣民一起在十五晚上挂灯,满城点鞭炮、放烟火,好像满城大火,这样就可以瞒过玉帝了。 此外,通知城外百姓,十五晚上进城观灯,杂在人群中消灾解难”。武帝听后,十分高兴,就传旨照东方朔的办法去做。

到了正月十五日长安城里张灯结彩,游人熙来攘往,热闹非常。宫女元宵的父母也带着妹妹进城观灯。当他们看到写有“元宵”字样的大宫灯时,惊喜的高喊:“元宵!元宵!”, 元宵听到喊声,终于和家里的亲人团聚了。

如此热闹了一夜,长安城果然平安无事。汉武帝大喜,便下令以后每到正月十五都做汤圆供火神君,正月十五照样全城挂灯放烟火。因为元宵做的汤圆最好,所以这天叫做元宵节。

4.袁世凯与元宵

传说,窃国大盗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成果后,一心想复辟登基当皇帝,又怕人民反对,终日提心吊胆。一天,他听到街上卖元宵的人拉长了嗓子在喊:“元——宵。”觉得“元宵”两字谐音“袁消”,有袁世凯被消灭之嫌,联想到自己的命运,于是在1913年元宵节前,下令禁止称“元宵”,只能称“汤圆”或“粉果”。然而,“元宵”两字并没有因他的意志而取消,老百姓不买他的帐,照样在民间流传。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元宵节的故事

全文共 601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元宵节,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元宵节的来历:农历元月十五日是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宵节是中国最古老的夜的节日。相传西汉平定“诸吕”,汉文帝元月十五日开基,定为元宵节。举国上下张灯结彩,欢度佳节。深宫皇室,大家闺秀也可上街看观灯游玩。

元宵节,家家户户自制元宵圆(今有专业户专卖)。

元宵圆古称“浮元子”,是一种雅俗共尝,甜而不腻,脍灸人口的民间小吃,全国流行。“星灿乌云里,珠浮浊水中”。“轻圆绝胜鸡头肉,涌腻偏宜蟹眼汤”。古诗人如此描摩元宵圆,难怪此物历经千年,风行不衰。

挂花灯,放焰火。为泉州元宵节最为喜人的活动,“灯品之多,苏、福为冠”(见宋《武林旧事》)。“天下上元,灯烛之盛,无逾闽中”(见谢肇浙《五杂俎》)。泉州是花灯之城,称花灯为“古灯”。花灯有家庭自糊的,有商店摊铺出卖的,有专业艺人特制的。有鼓灯、润饼灯、鱼虾鸡鸭鹅灯、柑桔香蕉菠萝灯、宫灯、如意灯、料丝灯、玻璃灯、走马灯……形形色色,异彩纷呈。娘家嫁女向婆家送莲子灯,新婚男子向宗祠挂灯(莲生贵子,灯与丁谐音,祈祷添丁)。街上、厅堂、门廊挂灯。在通衢大道设“鳌山”,装活动机关,有山水人物,花鸟鱼虫,光彩夺目。更有举行灯展的,精美的大型的活动的灯琳琅满目。开元寺、承天寺为灯展好场所。文化人举行春灯诗会,南音社街头搭“馆篷”,登台演唱。南安丰州唐王宫前对联:“管弦喧天,人来人往金吾夜;灯花匝地,溪南溪北玉园春”。元宵盛况,全在其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中国历史故事:元宵节的美丽传说

全文共 813 字

+ 加入清单

相传汉武帝有个宠臣名叫东方朔,他善良又风趣。

有一年冬天,下了几天大雪,东方朔就到御花园去给武帝折梅花。刚进园门,就发现有个宫女泪流满面准备投井。东方朔慌忙上前搭救,并问明她要自杀的原因。原来,这个宫女名叫元宵,家里还有双亲及一个妹妹,自从她进宫以后,就再也无缘和家人见面,每年到了腊尽春来的时节,就比平常更加的思念家人。觉得不能在双亲跟前尽孝,不如一死了之。东方朔听了她的遭遇,深感同情,就向她保证,一定设法让她和家人团聚。

一天,东方朔出宫在长安街上摆了一个占卜摊。不少人都争着向他占卜求卦。不料,每个人所占所求,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签语。一时之间,长安里起了很大恐慌。人们纷纷求问解灾的办法。

东方朔就说:“正月十五日傍晚,火神君会派一位赤衣神女下凡查访,她就是奉旨烧长安的使者,我把抄录的偈语给你们,可让当今天子想想办法。”说完,便扔下一张红帖,扬长而去。

老百姓拿起红帖,赶紧送到皇宫去禀报皇上。汉武帝接过来一看,只见上面写着:“长安在劫,火焚帝阙,十五天火,焰红宵夜”,他心中大惊,连忙请来了足智多谋的东方朔。东方朔假意的想了一想,就说:“听说火神君最爱吃汤圆,宫中的元宵不是经常给你做汤圆吗?十五晚上可让元宵做好汤圆。万岁焚香上供,传令京都家家都做汤圆,一齐敬奉火神君。再传谕臣民一起在十五晚上挂灯,满城点鞭炮、放烟火,好像满城大火,这样就可以瞒过玉帝了。

此外,通知城外百姓,十五晚上进城观灯,杂在人群中消灾解难”。

武帝听后,十分高兴,就传旨照东方朔的办法去做。到了正月十五日长安城里张灯结彩,游人熙来攘往,热闹非常。宫女元宵的父母也带着妹妹进城观灯。

当他们看到写有“元宵”字样的大宫灯时,惊喜的高喊:“元宵!元宵!”,元宵听到喊声,终于和家里的亲人团聚了。

如此热闹了一夜,长安城果然平安无事。汉武帝大喜,便下令以后每到正月十五都做汤圆供火神君,正月十五照样全城挂灯放烟火。因为元宵做的汤圆最好,所以这天叫做元宵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元宵节挂灯笼作文

全文共 550 字

+ 加入清单

终于,我们又等到了一年一度的春节。过年了,家家户户都会挂上几个灯笼,为一年一度的春节做装饰。当然,我们家也不例外,早在离春节还有七八天时,爸爸妈妈就已经开始准备起灯笼了。离春节还有两天时,我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到了爷爷妈妈家,准备挂起漂亮的灯笼。

那天,我们吃过中饭后,就开始准备挂灯笼。我们分工合作:我和妈妈负责把还未折的小灯笼折好并挂上低的树枝;爸爸和爷爷则负责把大灯笼撑开挂到走廊上,再把一些小灯笼挂到高高的树枝上。

开始折灯笼了,我和妈妈各自都做好了一个灯笼后,我才发现这种彩色的小灯笼分两种色调:一种的红、黄、蓝相间的;另一种是黄、绿、粉相间的。色彩非常鲜艳,十分的漂亮,而且下面还有红色的须,让人感觉很吉祥。这种灯笼不但漂亮,而且做起来很方便。我和妈妈很快就折好了全部灯笼。这时,爸爸和爷爷也挂好了大红灯笼。于是,我们就一起挂起了小灯笼。

需要挂小灯笼的地方很多,因为爷爷种了很多树。我们东一个西一个地挂着,其中,我觉得最有趣的还是一棵树枝很有弹性的梨树了。因为那棵树是冲天树枝,所以我利用它有弹性这个特点,把它的树枝拉下来后再挂。我一松手,树枝就立刻弹了上去,可怜的灯笼在上面转了半天后才停了下来。最后,我们总算挂掉了所有灯笼。虽然很累,但看着喜庆又漂亮的家,我还是觉得很快乐,期待下一次挂灯笼。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元宵节做灯笼

全文共 816 字

+ 加入清单

杨沁彤

“出手不凡,打一花卉!哈哈,我知道这个谜底,谜底是仙人掌。”从四(4)班的教室里传出一阵阵欢呼雀跃声。原来今天是一年一度的节日——元宵节,我们班正在举行一边绞尽脑汁地猜灯谜,一边热火朝天地做各种各样、多姿多彩的美丽花灯活动,来庆祝这个传统的佳节。

家委会给我们每人准备了一套精美的做花灯材料。我迫不及待地打开袋子,哇!做花灯的材料可真丰富呀,有画着四只可爱小猴子的灯笼纸、蜡烛、双面胶、八根细小的小木棍、四根棱柱……真是数不胜数、应有尽有啊!我仔细地把说明书一个字一个字的看过去,看完后我心里想:这有什么难的,对我来说简直是小菜一碟啊!

终于到了令人兴奋而激动地做花灯环节了,我首先拿起一根小木棍和一根棱柱,准备将小木棍插进棱柱的小孔里,可我却使出浑身的力气也插不进去,像是有什么东西堵在里面,正当我百思不得其解时,突然余光扫到一旁的剪刀,我一拍而起:“对了,就用剪刀。”说干就干,我用剪刀把小孔里残留的细小毛刺给剪去,这样一试,果然有用,小木棍立刻变成了一个听话的好孩子,钻进了小孔里。我不由自主地得意起来,有了前一次经验,不一会儿,就搭成了一个正方体。当我往旁边看看,发现其它同学一个个都愁眉苦脸的,我不禁沾沾自喜。我随手把灯笼骨架往桌上一放,突然发现花灯一边高一边低。这是怎么一回事呢?我仔细一看,哦,原来木棍的小孔是有高有低的,而我却插错孔了,才导致花灯的骨架像个瘸腿的人站在那里。经过调整,灯架子终于四平八稳了。我再拿起一张长长的、硬硬的纸条,在两头贴上双面胶,把两头粘在两根小木棍之间,一个放蜡烛的灯托就做完了。最后在四根小木棍上贴上双面胶,把四张小猴子的灯笼纸贴在木棍之间,一个精美的花灯就大功告成!

放学回到家后,我把做好的花灯送给爸爸妈妈,并祝他们元宵节快乐,他们都说我长大了,我心里美美滋滋地,比吃了蜜还甜!这次做花灯,不仅提高了我的动手和动脑能力,还让我懂得了:功夫不负有心人,只要有付出就一定会有回报的道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元宵节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636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你知道元宵节有什么成语故事吗?我们今天一起来看看吧!

〖福寿齐天〗 成语典故:俺从神圣降临下方,庆贺了元宵,祝延圣主福寿齐天也.明·无名氏《贺元宵》第三折

〖柳眉星眼〗 成语典故:正当年,柳眉星眼芙蓉面,绛衣缥缈,麝兰琼树,花里遇神仙.《全元散曲·斗鹌鹑·元宵》

〖祈晴祷雨〗 成语典故:正直无私有至灵,于家为国保庶民,祈晴祷雨皆显应,掌管经书文卷中.明·无名氏《贺元宵》第一折

〖拖人下水〗 成语典故:这是娘子拖人下水,与我有什么相干.明·李素甫《元宵闹》第二十五出

〖脱颖囊锥〗 成语典故:非画饼,似脱颖囊锥,头角峥嵘.明·沈鲸《双珠记·元宵灯宴》

〖天真无邪〗 成语典故:小青年们听了,都放下碗筷,用潮乎乎的眼睛看着这个天真无邪的孩子.顾笑言《正月十八吃元宵》

〖万载千秋〗 成语典故:当今圣主存仁孝,万载千秋亨太平.明·无名氏《贺元宵》第三折

〖心荡神怡〗 成语典故:炀帝看了这些佳人的态度,不觉心荡神怡,忍不住立起身来,好像元宵走马灯,团团的在中间转.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三十回

〖于家为国〗 成语典故:正直无私有至灵,于家为国保庶民,祈晴祷雨皆显应,掌管经书文卷中.明·无名氏《贺元宵》第一折

金吾不禁

【拼音】jīn wú bù jìn

【出处】西都京城街衢,有金吾晓暝传呼,以禁夜行;惟正月十五日夜敕许金吾弛村,前后各一日.唐·韦述《西都杂记》

【解释】金吾:秦汉时执掌京城卫戍的地方官.本指古时元宵及前后各一日,终夜观灯,地方官取消夜禁.后也泛指没有夜禁,通宵出入无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元宵节的故事作文

全文共 512 字

+ 加入清单

这天是正月十五,皓月当空,银光洒满大地。我们吃个晚饭,然后就和爸爸妈妈一齐,到印台山下东正街的天桥上观看礼花。啊!好热闹呀!人们穿着节日的盛装,脸上洋溢着愉快的笑容,兴高采烈地聚到那里。

“多漂亮啊呀!”才放出几束烟花,我就已经陶醉在这迷人的夜色中。忽然听到几声巨响,天空中出现几个亮点,紧之后无数条“小蝌蚪“一齐飞向天空。过了一会儿,又是一声巨响,又一个亮点出现了,“啪”的一声,开出许多黄色的小花,渐渐地变成了绿色、慢慢地又变成了紫色,然后真是美极了。像太阳一样绚丽多彩的礼花,有的像孔雀开屏,有的像铁树开花;有的像蘑菇。。。。缤纷的礼花一次又一次划破宁静地夜空,最后放出了一个大红色的礼花,顿时天空犹如白昼,烟火星星点点地散落下来,好像一颗颗闪亮的星星,慢慢地变成一个个长长的小灯笼,又美丽又可爱。人们欢呼起来了,大家都不由自主地伸手去接,我也情不自禁地说:“到我那里吧,落在我的手中,然后多么美丽的礼花,让我应接不暇,一个多小时过去了,人们和我一样久久不愿离去。

回到家中,我还陶醉在里面,那些灿烂的景象,一向在我眼前浮现,我衷心地祝愿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我们的生活像礼花一样更加绚丽多彩。

愉快的笑容兴高采烈地聚到那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元宵节做灯笼

全文共 829 字

+ 加入清单

王鲲鹏

“正月里来正月正,正月十五闹花灯。”在一阵阵锣鼓欢天地喧闹声中,人们送走了除夕迎来了元宵节。这不,我们班上也举行了制作手工小灯笼的活动。

下午第二节课的下课铃声一打,家委会的家长们拖着小车,来给我们分配材料啦!经过一阵忙碌的准备,我们每个人都拿到了一包精美的材料:有用来制作骨架的四根方棱柱和八根小圆柱,有四张印有可爱小猴子的灯纸,还有灯笼的提杆等等。

我打开包装,卷了卷袖子,准备开工啦!我先把手伸进口袋从里面拿出说明书,快速地阅读起来。读完之后我得意地笑了笑:原来这么简单啊!这可比那说明书我都看不懂的乐高容易多了。于是我不管三七二十一,拿起四根方棱柱就搭起来,东一插,西一塞,很快就组装好了。我抬起头,看看四周,只见同学们:有的急得满头大汗,有点眉头紧锁,有的几个人头靠着头偷偷议论着……我的心里不禁沾沾自喜起来:这灯笼这么简单,他们竟然还要做这么长时间,真是不可思议。

我沾沾自喜地将做好的骨架放在桌子上。诶!怎么回事?我傻眼了:我的骨架像陈旧了几百年的古屋,东摇西晃,风儿一吹像立马要散架似的。于是我连忙拿出说明书,再次细细阅读起来。接着,我拆掉原来的骨架,拿起方棱柱对照说明书仔仔细细地观察起来。这时,我发现每根棱柱的两端都有上下两个孔。我又拿出小圆柱上对上,下对下,不一会儿就搭出了一个方方正正的方形。我瞪大眼睛,小心地用手轻轻推了推,方形稳稳当当地立在桌子上。嘘!我长长的呼出一口气,心中一块大石头终于落下来。然后我乘胜追击再搭一个,用剩下的小棒把两个方形连接起来,灯笼的骨架终于拼搭完毕。贴上印有小猴的灯笼纸,绑好提竿,放上蜡烛,我的小灯笼就做完了。我提着自己做的小灯笼,心里十分自豪。虽然它不是最漂亮的灯笼,但是它在我心里是世界上最最亮的那盏灯笼。

放学回到家,我点燃灯笼里的蜡烛,灯笼上的小猴子在桔黄色的火光映照下,跳了出来,拿着福字,来和我们欢度元宵节了。我们一起猜灯谜,一起看元宵晚会,我们还将一起手拉手在新学期里挥洒汗水,扬帆起航。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元宵节做灯笼的材料和方法

全文共 1703 字

+ 加入清单

元宵节快到了,元宵节是我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又称“上元节”、“灯节”。民间正月十五闹元宵已有悠久的历史,它伴随人们迎来春天,是把节日习俗体现得最为彻底和典型的传统节日。

现在让我们利用竹条、宣纸、笔墨做一个简简单单的纸灯笼吧。手制纸灯笼的材料和工序都十分简单,既能设计自己喜欢的式样图案,又能使节日平添许多乐趣。

第一步,制作骨架。纸灯笼比较简单的形状是立方体或圆柱体,最好选用可以弯曲的竹枝或竹皮搭成框架,衔接的地方用细线绑紧。如果不好找,细长条状的硬纸板和烧烤用的竹签也可以,结实程度和柔韧性会有所欠缺,但摆在室内也是很不错的装潢。

第二步,制作灯身。在文房四宝店买几张白色、红色的普通宣纸或者洒金宣纸,裁成符合灯笼骨架的长宽,就可以自行设计图案了。书法、绘画、剪纸,都可以在小小的灯笼上一展风采。糊好后,还可以用窄条的仿绫纸上下镶边,看起来更为雅致,很像古式的宫灯。如果不太擅长书画,有一个简单的办法可供参考。用一张薄纸在字帖上描下想要的字样,再将这张薄纸和深红色宣纸重叠在一起,用单刃刀片将字迹挖掉。拿掉薄纸,红宣纸上就出现了镂空的字迹。用白色宣纸做灯身,红宣纸糊在里面,烛光或灯光从镂空处映射出来,效果相当漂亮。

第三步,制作光源。如果放在室内,只需要在灯笼里点一根普通蜡烛;如果想提着出去,最好用灯泡和电池做一个简单电路。也许看起来有一点点粗糙,但在元宵佳节里点上一盏自己手制的灯笼,定会别有一番风味吧!

方法2

工具/原料

各种型号(粗细不一)的铁丝、钳子、稀薄的红布或较硬的红纸、胶水、剪刀、针线、红绳、各种喜庆小挂饰等。

1、首先要做好基架,可用用钳子把中小号铁丝折成八角(八方来财)形状,对角位及边连接处扎好,固定好,这样会结实些,然后上下对立做两个,用中型铁丝连起来,一个框架基本就完成了。(注意:底部和顶部分别需要三个八边形,如下图。一个小八边形和两个稍微大点的八边形组成底部,然后用铁丝连接好。)

注意:如果想放置蜡烛,可以在底部添加一个八角形的纸板或者木板,在中间钻孔插上铁钉。

2、接着便是剪切、粘贴、裱糊红色外衣了,用稀薄的红布或者红纸,按尺寸大小画好,剪成八角形,在上面把各剪纸图案粘或者缝上(这点比较麻烦,要设计好各八角面的图案,及每块要剪好,摆放到适当位置)。

注意:想要放置蜡烛,需要在灯身上挖出八个小洞,方便透光。

3、在花灯顶部和底部留出八个小孔,用来挂各种喜庆挂饰,可以配些虎年虎虎生威的头角饰件,下面配些吉祥及福字,财丁兴旺等其他红旺挂件,整体效果就出来了。在上面接上挂绳,挂起来。

幼儿灯笼

【材料】

卡纸、介纸刀、直尺、铅笔、双面胶、线绳

【步骤】

1.准备一张长方形的红色卡纸(我是用一张过期的旧月历卡)。

2.将卡纸两边各留出0.5~1.0cm,按等分划好若干条平行线,然后用介纸刀切开。

3.卷一下使卡纸呈弧形。

4.对贴,边角料剪成细条作穗,再贴上线绳。

5.漂亮的小灯笼就做好了。So easy!

棉纸灯笼

【材料】

棉纸、白乳胶、笔刷、剪刀、直尺、铅笔

【步骤】

1.选择自己喜欢颜色的棉纸来作为基本的材料。

2.然后选择一个品牌的白乳胶来进行双色粘黏处理,如果你的纸张材料本身就比较厚的话,可以忽略这些地方的处理。

3.用毛笔或是笔刷将白乳胶均匀的涂抹到棉纸上面。

4.这里可以看到涂抹完毕之后,趁着白乳胶还没有干,将另外一层棉纸也覆盖到上面。

5.在稍微干燥一些之后,我们可以借助熨斗来对纸张进行熨平和干燥的处理。

6.先将纸张剪裁成2×8厘米的矩形,接着讲其进行如图所示的小幅度上边缘向下折叠。

7.总共需要再进行连续两次折叠,形成一个三层结构,旋转纸张。

8.然后从上部用剪刀将其分割裁切开,接着如图所示的折叠成这样的小房子状,并用白乳胶进行折叠和固定。

9.我们再分别裁切8个2×3厘米和2×4厘米的矩形纸张,并进行折叠。

10.将两侧折叠之后,同样用白乳胶进行固定。

11.先将2×3厘米的纸张粘贴到在第八步完成制作的折叠结构上。

12.再将2×4厘米的纸张按照相同的方法粘贴到前面一步完成的结构上。

13.最后我们将整个折纸模型翻转过来并且将侧面边缘用白乳胶粘贴好,这里我们就看到独特漂亮的纸艺灯笼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元宵节做灯笼作文

全文共 292 字

+ 加入清单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元宵节,过元宵节怎么能少了灯笼呢?今天下午,我们一起聚集在青少年活动中心学做灯笼。

于老师说:“今天我们要用废纸做灯笼。”我很奇怪,心想:废纸也能变成灯笼吗?这时候,于老师已经开始示范了。她先把一张纸对折,再沿着边一刀一刀剪下去……剪好后用双面胶把两条边贴起来,这张红纸好像被施了魔法一样,变成了一个小灯笼。她再把一张小长方形的纸剪成一条一条的,贴在小灯笼下面,一个美丽的灯笼完成了。我看得眼睛都发绿了,迫不及待地照做起来。虽然没有老师做的那么好,但看着自己的成果,心里比吃了蜜还甜!

接着,我还画了小狗,写了狗年祝福:身体健康,快快乐乐!

同学们,你们的狗年愿望是什么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正元宵节灯笼的作文

全文共 398 字

+ 加入清单

元宵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吃元宵看花灯,猜灯谜都是中国的传统习俗。吃过晚饭,我和爸爸、妈妈来到了灯会上。

我拉着爸爸、妈妈的手来到了灯会上,灯会上灯光璀璨,人海如潮。首先进入我们眼帘的就是文明门,文明门的左右两边是各种各样的灯笼,有金虎飞翔龙腾跃 “、“金陵十二钗”、“孔雀开屏”、“爷爷奶奶看大戏”、“双狮超舞”、“聚盆”、“马到成功”、“一帆风顺”……“马到成功”象征着胜利,“一帆风顺”象征着一路顺风、平安。“龙腾虎跃”一只凶猛的老虎抬起前脚,张开大嘴,好像快要扑到了我的身上似的。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孔雀开屏”,它那漂亮的大尾巴一张一合,非常形象,非常逼真。两旁还有两三个仙鹤,还有那一艘大船,我看到那艘大船,我就感觉我在开船,在海上航行。

有的人买上零食在路边一边休息一边吃零食,有的小朋友买上荧光棒和荧光球在大街上玩耍,我们拍了好几张照片留做纪念。

这真是一个美丽的夜晚啊!我喜欢美丽的灯笼。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元宵节的故事作文

全文共 581 字

+ 加入清单

爆竹声,噼噼啪啪,传入我的耳际,仿佛是在提醒我:“懒虫,还不起床,这天是元宵节!”对啊,我差点忘记了,便穿好衣服,来到门外,观赏烟花。

只见它们像一颗颗导弹一样,窜入广阔的天际,几秒钟的时间,天空中展现出一朵朵的绚丽的花儿,像枪弹雨林,更像天女散花。

“张洁节,吃汤圆了!”妈妈叫我进屋。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入了屋子里,妈妈已为我盛好了热气腾腾的汤圆,狼吞虎咽的我,仿佛又感觉到了过年的气氛。

吃过汤圆,我们全家了祭拜祖坟,回到家里,我听到了一条振奋人心的消息:“今年元宵夜将上演虎年里直径最大的月亮。”我的眼前仿佛已经出现了那轮又大又圆的月亮,温暖的月光,撒在江面上,星星点点,美丽极了!

一下午的时光,就这么分分秒秒的过去了,然后外面的店面都关门了,人们都回到自我的家中,吃着香甜的团圆饭,我们家也如此。

我想了想,每年的元宵节除了看电视还是看电视,这样过的太单调了。这次我想和爸爸妈妈一齐到南湖公园去赏灯,我征求了他们的意见,他们也同意我的意见。

来到南湖公园,我便想到了“千门灯火夜似昼”这句诗。我的眼睛立刻被那盏花形的灯吸引了,五彩缤纷,鲜艳夺目。几百盏几千盏灯连接成一条条笔直的长线,顺着他们走下去,点亮了我的心灯。

又是一声声的炮响,人们在赞叹,夜色中,微微扬起的脸上也变幻着多姿的色彩,也露出了幸福的笑容,他们不也像一朵朵美丽的烟花吗!生活是多么的完美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元宵节我们亲手绘灯笼作文400字

全文共 416 字

+ 加入清单

农历正月十五是中国民间的一个重大节日——元宵节。人们此时会举行一些活动来庆祝这个节日,吃元宵、猜灯谜、放鞭炮,正月十五闹花灯是元宵节最热闹的活动。

今天,我们萧山日报的小记者们欢聚一堂,纷纷拿出自己带来的材料:剪刀、双面胶、彩纸、彩色笔以及一些小饰品,来完成一堂别具生面的水晶手工课—做灯笼,看看谁做的灯笼最具特色,最能体现民族风采。

我在灯笼上画了两枝梅花,通过严寒的冬天,梅花依然含笑开放。

梅花以它的坚贞不渝、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以立志奋发的激励。严寒中,梅花百花之先,独天下而春。因此梅又被民间作为传春报喜的吉祥象征。这也象征着我们民族坚忍不拔、不屈不挠的精神。

手工课接近尾声时,小记者们纷纷举起了自己的灯笼,有的描绘的是金鸡送福,有点做的是蹦跳的小兔,有的画上了小猫的头像……五颜六色、多姿多彩,真是令人赏心悦目。

老师把孩子们的灯笼都拍下来,把它永远停格在这美好的瞬间。

欢腾之后,我们将承载着对一年满满祝福的灯笼带回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2024关于元宵节的故事:元宵节吃元宵

全文共 773 字

+ 加入清单

农历正月十五夜,是我国民间传统的庆典元宵节,俗称又叫“灯节”。旧习元宵之夜,城里乡间,到处张灯结彩,观花灯,猜灯谜,盛况空前。届时,不论皇室贵戚,平民百姓,深闺淑女,均可破常规,顺习俗。制灯玩赏,出游嬉闹。唐诗人崔液作诗道:“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平时足不涉户的闺阁女子,往往乘此机会与意中人谈情相会。宋辛弃疾《元夕》词云:“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元宵灯会狂欢之夜,情人急于纲会,望眼欲穿,“踏破铁鞋无觅处”,见时就在眼前的有趣场景。

元宵节吃元宵,是全国各地的共同风俗。这种食品最早出现在宋代,诗人姜白石在一首《咏元宵》的诗中写道:"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这"市中珍品"即指元宵。宋人周必大也曾写过一首《元宵煮浮圆子》诗:

今夕是何夕,团圆事事同。

汤官巡旧味,灶婢诧新功。

星灿乌云里,珠浮浊水中。

岁时编杂咏,附此说家风。

诗中说明了吃元宵象征团国之意。开始元宵称为"汤圆",因它飘在碗里,像是一轮明月挂在天际。天上月圆,碗里汤圆,家人团圆,正如台湾民歌《卖汤圆》中唱的:"一碗汤圆满又满,吃了汤圆好团圆。"以象征团圆吉利之意。因汤圆最初只专在元宵节上市供应,久而久之,便直接呼它为元宵了。

传说,窃国大盗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成果后,一心想复辟登基当皇帝,又怕人民反对,终日提心吊胆。一天,他听到街上卖元宵的人拉长了嗓子在喊:"元--宵。"觉得"元宵"两字有袁世凯被消灭之嫌,联想到自己的命运,于是在1913年元宵节前,下令禁止称"元宵",只能称"汤圆"或"粉果"。然而,"元宵"两字并没有因他的意志而取消,老百姓不买他的帐,照样在民间流传。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2024年有关元宵节的历史故事汇总

全文共 1575 字

+ 加入清单

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春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传统节日,也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有关一年一度“东风夜放花千树”的元宵节,历史上曾留下了许多故事

早在南北朝时期,南梁简文帝就曾写过一篇《列灯赋》:“南油俱满,西漆争燃。苏征安息,蜡出龙川。斜晖交映,倒影澄鲜。”描绘了当时宫廷在元宵张灯的盛况。隋炀帝时,每年正月十五举行盛大的晚会,以招待万国来宾和使节。据《隋书·音乐志》记载:元宵庆典甚为隆重,处处张灯结彩,日夜歌舞奏乐,表演者达三万余众,奏乐者达一万八千多人,戏台有八里之长,游玩观灯的百姓更是不计其数,通宵达旦,尽情欢乐,热闹非常。

宋代福州有个太守蔡君谟,他为了粉饰太平,便下了一道旨令,强令福州一带庶民,各家须在元宵节燃灯七盏。当时有个叫陈列的人,做了个一丈多高的大灯,上面写了一首诗:“富家一盏灯,太仓一粒粟;穷家一盏灯,父子相对哭。”太守蔡君谟看见了这首诗,不得不收回规定。陈列的灯诗可谓穷苦人民生活的写照,而这个太守也算是个识时务者。

传诵最广的恐怕是元宵节灯联让北宋名臣王安石交好运的奇闻了。王安石20岁时赴京赶考,元宵节路过某地,边走边赏灯,见一大户人家高悬走马灯,灯下悬一上联,征对招亲。联曰“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王安石见了,一时对答不出,便默记心中。到了京城,主考官以随风飘动的飞虎旗出联“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王安石即以招亲联应对出,被取为进士。归乡路过那户人家,闻知招亲联仍无人对出,便以主考官的出联回对,被招为快婿。一副巧合对联,竟成就了王安石两大喜事。这则奇闻未见于信史记载,应该是民间传说了。

宋朝的元宵节更加热闹。《东京梦华录》中记载:每逢灯节,开封御街上,万盏彩灯垒成灯山,花灯焰火,金碧相射,锦绣交辉。京都少女载歌载舞,万众围观。“游人集御街两廊下,奇术异能,歌舞百戏,鳞鳞相切,乐音喧杂十余里。”大街小巷,茶坊酒肆灯烛齐燃,锣鼓声声,鞭炮齐鸣,百里灯火不绝。

朱元璋因一则元宵节灯谜而大开杀戒的故事,在民间也流传很广。朱元璋有一年微服出宫,去看看南京百姓如何欢度元宵节。来到一个猜灯谜的地方,见一群人正猜一张画谜。画上画着一个赤脚妇人抱着一个西瓜,谜目要求猜当地一句俗语。结果被人猜破,谜底是“淮西妇人好大脚”。灯谜讲究别解,此处淮西的谐音是怀西,意思是怀抱西瓜妇人好大脚,这是南京人讥笑当时安徽妇人的一句俗语。朱元璋在一旁听了大为恼火,以为是暗讥皇后马氏。因为马皇后就是淮西人,并且有着一双特大脚。朱元璋就暗暗记下画谜人家的住处,第二天派兵把这条巷子里的人都杀光了。

明成祖朱棣于某年元宵节微服出游,遇一秀才,谈得颇投机。朱棣出上联试他才情,联云:“灯明月明,灯月长明,大明一统。”那秀才立即对出下联牶“君乐民乐,君民同乐,永乐万年。”“永乐”是明成祖年号,朱棣大喜,重赏了那个秀才。

使元宵节增辉的,还有一对父子名人。被称为“父子双学士,老小二宰相”的清代安徽桐城人张英、张廷玉,皆能诗善对。有一年元宵佳节,老宰相出联试子:“高烧红烛映长天,亮,光铺满地。”小廷玉思索时听到门外一声花炮响,顿时领悟,对曰“低点花炮震大地,响,气吐冲天。”父子俩出口皆不凡,珠联璧合,成就了一则妙对。

对元宵节头疼不已且深恶痛绝的历史名人,当属袁世凯了。他逆历史潮流而动当皇帝时,曾对元宵两易其名。因“元宵”与“袁消”谐音,袁世凯感到很不吉利,于是下令全国,庆贺元宵节,民间吃“元宵”改为吃“汤圆”。转而一想,“汤圆”——“汤袁”,不成了“汤煮袁世凯”吗?于是再次下旨,全国将“汤圆”改称“汤团”。当时民间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大总统,洪宪年,“元宵”改名称“汤圆”;明年元宵后,谁还叫“汤团”。“袁消”后,有好事者曾就此事作了一首打油诗:“诗吟圆子溯前朝,蒸化煮时水上漂。洪宪当年使禁令,沿街不许喊元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