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革命英雄故事读后感(精品20篇)

浏览

7456

作文

551

女英雄贺子珍的长征故事

全文共 2590 字

+ 加入清单

一九三四年十月,国民党步步紧逼,瑞金城十分危险,中央红军即将转移,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毛泽东和贺子珍都要随红军队伍转移,家中的父母和孩子必须托给可靠的人。

贺子珍心中焦急,想跟毛泽东商量一下,但毛泽东却已经随先头部队出发了,还捎信来嘱咐她安顿好父母和孩子后,抓紧赶来。

当时,贺子珍的父母和妹妹就住在瑞金下肖村里,贺子珍赶到那里,把父母和孩子托给妹妹照顾。正好妹妹要留下开展工作,可以照顾家人。贺子珍放了心,但看到孩子,又想到即将离别,不禁泪如雨下。

这些年,他们随着军队大江南北的跑,很少有时间陪孩子。小毛跟着爷爷奶奶,知道爸爸妈妈忙,很懂事地不吵不闹。他是个很可爱的孩子:圆圆的脸蛋,一双大眼睛忽闪忽闪的,特别是那张小嘴巴,笑起来嘴角微微上翘,说起话来非常响亮。

这些日子在瑞金,才多了点时间陪他,但还没几天,部队又要走了,就这么离开幼小的孩子,一向坚强的贺子珍也不禁十分难过。

贺子珍和妹妹商量好了,战争太危险,不能把小毛带在身边,只能先把他寄养在他的奶妈家,以后再做打算。贺怡(yí)见姐姐难过,就赶紧劝了几句,让她快去接孩子。

贺子珍回到家,收拾好了小毛的东西,带着他送到奶妈家。

“小毛就麻烦你了,我们安顿好了再写信来。”贺子珍忍着泪意,拉着奶妈的手说。她实在舍不得孩子。

奶妈也跟着掉泪,说:“你们去吧,早点打了胜仗回来,好好陪陪孩子。”

小毛听懂了,妈妈又要走了,还要把他留在奶妈家,就哭起来。

“我要和爸爸妈妈在一起,我不留下!”

贺子珍心如刀割,也抱着小毛哭成一团。不知为什么,这一次离开小毛,她感到从未有过的难过。

她想起从小毛出生起,就没有好好享受过父爱母爱。

自己和毛泽东都很忙,小毛一见到他们就特别开心,连晚上睡觉时都拉着爸爸妈妈的手,怕一放开了就又见不到了。

他缠着爸爸,让爸爸教他写字时的聪慧;他站在门口送爸爸妈妈出门的懂事;他抱着自己的脖子撒娇,甜甜地叫妈妈……“小毛乖,不要哭了。等打赢了仗,爸爸妈妈一起来接你回家。”

“我不听,妈妈骗人。”小毛哭喊着。

“妈妈不骗你,你跟着奶妈在这里,要好好学习,长得高高的,等爸爸妈妈来接你时,你就是个大孩子了,比妈妈还高了,好不好?”

贺子珍耐心地哄着,珍惜着和孩子的相聚。

“好,我要学写好多的字,等爸爸回来时给他看。”小毛不哭了,还带着泪的眼睛一眨一眨,十分可爱。

“这就对了!乖小毛,跟妈妈说再见,要听奶妈的话。”

贺子珍把孩子的手交到奶妈手里,又看看了看可爱的孩子,毅然转身,走了出去。她哪想到,这一走,就再也没能见到孩子,战争从她的手里夺走了孩子的生命。

当天下午,转移的红军队伍出发了,百姓都出来送红军们,拉着战士们的手热泪长流,不停地说:“这么快就要走啊?”

“一定要再回来埃”

“千万要回来呀。”

……

贺子珍在队伍中频频回头,深情地回望着这片红色的土地,然后坚定地对老乡们说:“乡亲们放心,我们一定会回来的,我们绝不会放弃中央苏区!”

同时,她也在心中默默地向小毛和父母深情告别:“爸,妈,小毛,等着我们胜利回来吧。革命一定会胜利的!”

长征开始后,红都瑞金落入敌人的手中,收留小毛的奶妈的家乡,也成了敌人的地盘。由于敌人憎恨红军的领导,就四处搜捕红军领导的家眷(juàn),连与红军接触较多的人都不放过。贺子珍的妹妹贺怡和红军干部毛泽覃怕小毛有危险,就秘密地把他转移到一个警卫员的家里,后来毛泽覃在战争中牺牲,小毛就从此下落不明了。

贺子珍听说这个消息后失声痛哭,这位不怕苦不怕累,不怕伤痛的女战士,再也没能见到自己的孩子,连他是生是死都不知道。那时正是革命的重要时期,她强忍着巨大的悲痛继续工作,但这种痛失爱子的心痛一直跟随着她,成为这位女英雄的隐痛。

贺子珍的身体里有几块炸弹的碎片,一直没有取出,成为战争留给她的另一份记忆。那件事让所有人都佩服这位女英雄的坚毅和忍耐力。

那是1935年4月初的一个晚上,女红军们拖着疲倦的身体,赶到贵州盘县附近的五里排地区,刚刚想整理队伍,停下休息。一群敌机突然从山后飞过来。

“快趴下!”有经验的女战士立刻大声喊着,与此同时,拉住身边的同志一起卧倒。但敌人的飞机已经发现了她们。其中一架飞机快速俯冲下来,一阵子弹迎头扫射下来,同时三枚炸弹一起投向了休息营地。

战士们迅速趴在路坎下、田沟里、坡地上,隐蔽自己。但有些伤员伤得太重,根本动不了,只能暴露在敌人的枪口下。

贺子珍本来是隐蔽在路边一道土坡下的,但她看到伤员们还在路上躺着,就不顾个人安危,爬出去疏散担架。

这时,一枚炸弹投了下来,在她身边炸开了。

敌机轰炸了一会儿,飞走了,枪声、爆炸声停止了,尘土渐渐散开,只见贺子珍浑身是血,身体里嵌满了弹片,鲜血把军衣染得殷红,已经昏迷不醒了。

同志们赶快开始抢救。警卫员骑马去总卫生部,请来了李芝医生救治贺子珍。

李芝先给贺子珍打了一支止血针,然后做了全身检查,发现在她的头部、上身、四肢共有十七块大小不一、深浅不同的弹片。

由于当时医疗条件太差,没有麻醉药,但李芝医生从没有在没有麻醉的情况下,给伤员动这么大的手术。贺子珍见她犹豫,想说话,却没有力气,就拉着她的手使劲儿点点头。

李芝没有办法,就让一个战士在一边做助手,给贺子珍擦汗。于是,手术在没有实施任何麻醉的情况下开始了。

一块又一块,弹片从贺子珍的身体中取出,李芝忙得满头大汗,把取出的弹片放在一边。贺子珍疼得浑身大汗淋漓(línlí),眼里噙(qín)满泪花,苍白的手紧紧握着旁边一个女战士的手,却坚持一声不吭。

她的精神和意志力让医生十分敬佩,更加投入地工作。一旁的助手紧握着她的手,不停地流眼泪。贺子珍颤抖着嘴唇,挤出一缕笑意:“傻丫头,哭什么。”说完疼得浑身发抖。

身体浅层的弹片终于被一块块取出了,但深入体内的弹片却没能取出,最终留在了她的体内,成为战争留给她的一份永久纪念。

贺子珍就是这样一位坚强而又坚韧的女性,在战争中,她表现出的精神和意志力,值得所有人为她喝彩,她是一位真正的女英雄。

1.贺龙在长征中让人敬佩的故事

2.女将军李贞的长征故事

3.少年老红军王新兰的长征故事

4.爱国民主人士周素园的长征故事

5.2016年开学第一课:贺龙女儿贺捷生的长征故事

6.2016年《开学第一课》:“百折不挠”秦华礼的长征故事

7.2016开学第一课:梁天文的长征故事

8.彭德怀长征路上杀大黑骡子的故事

9.长征路上刘先与宋志刚的感人故事

10.老红军许义华难忘长征路上的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材料——王朴

全文共 507 字

+ 加入清单

王朴生于1929年,牺牲于1943年,河北省完县人。他生长的太行山石岭下的河北省完县野场村,11岁时被大家推选为儿童团团长,牺牲时只有14岁。王朴诞生在村里一户贫苦农民的家庭里。在他开始懂事的时候,日本强盗发动了“七七”芦沟桥事变, 侵占华北,战争的火焰烧到了他的家乡太行山。日寇烧杀抢掠的凶残行为,在王朴幼小的心灵燃起民族仇恨的烈火。

有一次,野场村的乡亲们全被日寇赶到村子里,王朴也是其中一个,日寇拿着一份由汉奸金珠子提拱的村干部和抗日军属名单,叫汉奸翻译把他们一个一个拉出来,然后狗汉奸龇牙咧嘴地问王朴:“你就是野场村的儿童团团长王朴吧?”。王朴理都不理这个狗汉奸。“你一定知道八路军的东西藏在那里, 说出来就放你回家。”“不知道!就是知道也不会告诉你鬼子和狗汉奸!”王朴面不该色得回答。日寇猛地抽出了东洋指挥刀,指着王朴的胸口,狂叫道:“你的小八路,快快的说,你不说死了死了的!”王朴面对日本鬼子强盗的刺刀,想起了“五不誓言”,想起了张喜子和秀大伯,更想起了自己领着儿童团团员宣言的誓言“头可断,血可流,秘密不可泄!”于是把牙一咬,昂首挺胸,面对死亡,毫不畏惧。就这样,王朴英勇的为自己的祖国献出年轻的生命。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我和书的故事:《父母课堂》读后感

全文共 789 字

+ 加入清单

身为人母感到幸福,深知责任重大,怎么才能教育好孩子,自己没有经验,只能凭父母那时怎么教育我的一些记忆,以及同事、朋友平时交流的一些育儿方法,来尝试教育孩子,总觉各有特点,不是十分满意。 读了《父母课堂》杂志后,感同身受,收获颇丰。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言传身教至关重要。现在每个家庭一般都一个孩子,都深受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的疼爱,惯着宠很普遍。具宠爱于一身的孩子教育,基本上落到父母肩上。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孩子,孩子善于模仿,孩子会学父母的言行和动作。有一次早上送孩子去幼儿园,为了赶时间,我看看两边都没有过往的车辆,便没有带孩子走斑马线,走过马路后,孩子问我:“妈妈,你怎么没带我走斑马线啊”。我的脸顿时红了,连忙给孩子道歉:“妈妈这次错了,下次咱们一定遵守交通规则。”平时跟孩子讲安全知识的时候说:“红灯停、绿灯行、黄灯请你等一等”,“过马路要走斑马线”。孩子已经记住了父母所教的,但是看到父母没有按照所说的去做,就会问为什么?作为父母,给自己的孩子做出好的榜样。教会孩子正确地判断事物,引导孩子健康成长。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作为父母,一定要给孩子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树立正确的言行,给孩子作出他们为之骄傲的榜样。

前段时间流传的“虎妈狼爸”式的教育方法,孩子成才需要靠高压,父母的威信是靠吼、打、板面孔树立起来的。我觉得那只是个例,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教育方法。基础教育阶段要强调学生自由地探索,主动地学习,健康地成长。父母赢得尊重,要靠与孩子平等交往,靠理解、尊重孩子来建立。父母同孩子面对面、目光平视着说话,特别能让孩子感受到平等的家庭氛围。孩子说话时,父母最好专心倾听,不要随便打断孩子的话题,让孩子感到父母和蔼可亲,可以信赖。孩子如果觉得父母像朋友,他就会无话不谈,无拘无束。在平等、宽松的环境里,孩子就会养成活泼开朗、自信和勇于创新的健康个性。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成语故事读后感

全文共 357 字

+ 加入清单

这个暑假我读了《中华成语故事》,有很深的感受,中华成语故事是文明智慧的源泉,思想文化的结晶。汉语成语,浓缩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智慧,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华民族语言文化中的一枝独秀的奇葩。在文字表达中恰当地使用成语,能起到画龙点睛、生动形象、意境深奥的效果,这也是其他语言文字难以比拟的地方所在。

我从“不自量力”的成语中学到了:要正确地估计自己的力量,不能过高估计自己。

我从“大公无私”中学到了:要完全为集体利益着想,没有一点私心。也可以指处理事情公正,不偏向任何一方,才能受人爱戴。

我从“悬梁刺股”中学到了“只有刻苦学习才能成为大器之材。感受很多,不能一一列举。

一个成语故事往往就是一段历史,一个传奇,一个哲理。我要以史为鉴,学习古人的智慧,时时反省自己,严格地要求自己,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小豆丁:王铸镔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中外神话故事读后感700字

全文共 730 字

+ 加入清单

读《干将镆铘》有感

这个星期,我读了一本名叫《中外神话故事》的书,其中的一个故事叫做《干将镆铘》,使我深受感触。

在春秋战国时期,有一对夫妇,男的叫干将,女的叫镆铘,都是造剑的好手,他们所铸的剑,工艺精湛,锋利无比,深受当地人的喜爱。

有一年,因为战乱,夫妇两人逃亡到了楚国,楚国的楚王早就听说他们夫妇二人铸的都是一柄柄好剑,所以召他们夫妇进宫,并要为他铸一把天下独一无二的好剑。临走前,楚王还吩咐侍从把许多奇石异铁赠与二人,以便铸剑。夫妇二人把这些奇石异铁背回家,为给楚王打造一把绝世好剑,干将不惜拿出自己积累多年的寒铁精华,镆铘也支起了铸剑的炼炉。夫妇二人尽心尽力,不分昼夜的守在炼炉旁。

炼炉中的炉火染红了天空。可是奇石异铁仍有许多没有熔化。三个月过去了,楚王派使者问剑铸到什么程度了,干将如实禀报楚王,楚王心中不悦,但又没有办法,只好继续等下去。几个月又过去了,楚王又派人去打听铸剑的进展,楚王这次没了耐心,把镆铘臭骂了一顿。

三年过去了,夫妇二人在淬炼炉中的剑模时,一朵七色彩云化入炉中,剑模裂成两半,成了一对宝剑。夫妇二人已认识到楚王的残暴,因为镆铘怀了身孕,所以干将带着其中一把宝剑去见楚王。楚王因为私心杀害了身怀绝技的干将,镆铘生了一个儿子,取名为赤。赤长大后,镆铘把他父亲死的原因告诉了他,后来赤因为受到一位壮汉的帮助,帮他的父亲报了仇。

读完这本书,我不禁想到了自己,如果我能像干将镆铘一样持之以恒的“造剑”,那我还用担心自己的成绩吗?故事中的楚王让我觉得可恨,竟为了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而且更可恨的是楚王怕干将会为别人造比他更好的剑,从而杀死为他尽心尽力铸剑的干将,这样的行为让我感到楚王的愚蠢。

读了这个故事,使我深刻感受到:邪恶永远不可能战胜正义。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哲理故事读后感

全文共 441 字

+ 加入清单

故事照亮了我们的人生,哲理改变了我们的命运,一个小故事蕴含了精湛的哲理,一段小感悟浓缩了人生的真谛……。亲爱的顾客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要为大家推荐一本十分好看的书:《最精彩的哲理故事全集》。

这是一本充满着哲理的书,书上主要的内容都是鼓励我们奋发向上、坚持不懈的小故事,而且在每篇故事的最后,都会有一段总结性的小感悟,点明了故事的中心,浓缩了智慧的结晶。

这是一本美丽的书,它拥有着一件华丽的红衣裙(封面)和颗颗耀眼、闪烁的.宝石(文字)。一个醒目的白色大标题方方正正的印在了封面的正中心《最精彩的哲理故事全集》。许许多多的人都喜欢看这样一本充满着智慧的书。

《最精彩的哲理故事全集》一书共收集了200多则古今中外最精彩的故事。内容涵盖了自强自立、努力奋斗、专心致志、坚韧不拔、冒险尝试、坚定信念、积极进取、灵活处事、团结一心、注重品德、孝顺父母和宏大宽容的方方面面。里面的故事形式多样,容易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如果你认同了我的介绍,那么就快来选购这样一本《最精彩的哲理故事全集》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6:216年革命历史题材电影故事片《大火种》观后感

全文共 457 字

+ 加入清单

作为建党95周年的献礼之作,影片以1926年发生在山东省广饶县的真实故事改编,讲述了《共产党宣言》是如何克服残酷的镇压和血腥屠杀,如火种般在人民群众中传递的故事。

当姜玉兰及一众农村女性得知从《中国共产党宣言》这个小本子里能够知道取得馍馍的方法时,那激动而兴奋的表情仍然历历在目。那个年代,地主压榨老百姓,家里的孩子是顿顿吃不饱,天天饿着肚子睡觉,吃饺子都是奢望。想来如今的生活真是来之不易……

青年共产党员刘雨心带着中国首版《共产党宣言》来到广饶,向群众宣讲《共产党宣言》的真义,号召大家团结起来支持共产党,学习马克思主义理念,保护《共产党宣言》,保护革命的种子,最终她为了革命事业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但革命的种子也终于在这片土地生根发芽。

“种子生长需要泥土,能成为泥土,好。”的确,我们现在的安定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辈用生命换来的,现代的我们可以吃饱穿暖,再不用天天饿肚子,穿大补丁的衣服,女性也不用裹小脚,且拥有了上学读书的权利。

吃水不忘挖井人,感恩先烈们为我们创造了现在的美好生活,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无比光荣。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哲理故事读后感

全文共 328 字

+ 加入清单

一个男孩身世悲惨,六岁被生母所卖,五年后又因养父母生了弟弟而被抛弃。四处流浪,经常挨打使他变得冷酷无情。

到了少保中心,依然恶习难除,常用欺负同学的方式求得短暂快乐,发泄心中的怨恨。

男孩的自暴自弃让老师心痛,为了给予他更多的关爱,老师决定住在中心。但他却无视于老师的存心,反而更加怀念无拘无束的流浪生活。在决定逃离的当晚,落地时崴伤了脚。幸而被焦急寻找的老师及时发现,送往医院。

老师如母亲般彻夜不眠守护在病床旁,悉心的照料。男孩冰冷的心开始融化了,在打骂中成长的他,从未得到过一丝温暖。当老师为他泡脚、按摩时,终于忍不住扑进了老师的怀中,一遍遍地哭喊着「妈妈,妈妈……」

人间的至真至美莫过于这份爱,它可以温暖冷酷的心,唤回内心的良知,重新燃起本善的人性光辉。

展开阅读全文

篇8: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赵一曼

全文共 1170 字

+ 加入清单

在1935年11月,赵一曼率领的部队被日伪军包围,她要团长带队突围,自己担任掩护,左手手腕中弹负伤。她在村里隐蔽养伤被敌人发现,奋起迎战时左大腿骨被子弹打穿,因流血过多昏迷而被捕。她被押到哈尔滨伪滨江省警务厅受刑后几度昏迷,仍坚贞不屈。她生命垂危时,日寇担心死去得不到口供,把她送进哈尔滨市立第一医院监视治疗。负责看守她的伪满警察董宪勋和医院女护士韩勇义,都为她的英勇所感动,又听她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于是决心参加抗联队伍。在二人帮助下,她于1936年6月28日深夜逃出哈尔滨,朝抗日游击区的方向走。 伪骑警队在第三天凌晨追上了她们乘坐的马车,赵一曼再次被捕。敌人反复折磨了她一个月,她只是怒斥敌人:“你们可以让整个村庄变成瓦砾,可以把人剁成烂泥,可是你们消灭不了共产党员的信仰!” 赵一曼负伤被捕解到哈尔滨后,日寇和伪满的警察头目立即对她进行审讯。此时,她伤口不断流出的鲜血湿透了棉衣,依然滔滔不绝地痛斥日寇侵占中国东北的暴行。负责审讯的日本特务恼羞成怒,竟用竹签从她的指甲缝中钉进去,用鞭子狠戳赵一曼的伤口,使她几次昏死过去。日寇将她送到医院,伤势刚好一点,日寇又在病床前审问,赵一曼依然坚不吐实,日寇拳打脚踢,她的伤口再度破裂,又昏迷过去。医护人员甚至包括看守的警察都对她产生了敬佩。

篇四:革命先烈英雄事迹——董存瑞

生辰:1929年10月15日

祭日:1948年5月25日

在河北省隆化县北郊,长眠着模范共产党员、全国著名战斗英雄董存瑞的英灵。在苍松翠柏中,矗立着一座雄伟的纪念碑,碑上铭刻着朱德总司令的题词:“舍身为国,永垂不朽!”

董存瑞,1929年生,河北省怀来县人。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当过儿童团团长,13岁时,曾机智地掩护区委书记躲过侵华日军的追捕,被誉为“抗日小英雄”。1945年7月参加八路军。后任某部六班班长。194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军事技术过硬,作战机智勇敢,在一次战斗中只身俘敌10余人。先后立大功3次、小功4次,获3枚“勇敢奖章”、1枚“毛泽东奖章”。他所领导的班获“董存瑞练兵模范班”称号。

1948年5月25日,我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响。董存瑞所在连队担负攻击国民党守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他任爆破组组长,带领战友接连炸毁4座炮楼、5座碉堡,胜利完成了规定的任务。连队随即发起冲锋,突然遭敌一隐蔽的桥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锁。部队受阻于开阔地带,二班、四班接连两次对暗堡爆破均未成功。董存瑞挺身而出,向连长请战:“我是共产党员,请准许我去!”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前进中左腿负伤,顽强坚持冲至桥下。由于桥型暗堡距地面超过身高,两头桥台又无法放置炸药包。危急关头,他毅然决然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啊!”碉堡被炸毁,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年仅19岁。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名人故事读后感四百字

全文共 475 字

+ 加入清单

俗话说得好,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是伟大的天才留给人类的遗产;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命伴侣和导师。今天,我读了《名人故事》这本书,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没有耕耘就没有收获。齐白石通过刻苦学习,成为了一代着名的画家;李白通过毕生的苦读,成为了一代“诗仙”;伽利略通过不懈的努力,成为了一代科学巨人;匡衡通过几十年的寒窗苦读,成为了我国西汉时期的一个着名的经学专家……

孔子是世界杰出的文化名人,被后人称为“至圣”。他从小家境贫寒,没钱上学。但尽管如此,他仍发奋读书,不耻下问,老人小孩都是他询问的对象。他爱打破沙锅问到底,别人便送给他“百事问”的雅号。

成年之后,他的求知欲更强了。一次,他得到了一部《易经》,就像得了稀世珍宝一样高兴地把它抱回家,逐字逐句地读起来。他读一遍不懂,就读第二遍;读第二遍不懂,就读第三遍……这样读来翻去,连穿在竹木简上的牛皮带都断了。就这样,他换了三次带子,这就是“韦编三绝”这个成语的来历。

读完《名人故事》这本书,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我明白了只要我们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实现我们的美好愿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历史经典故事读后感300字

全文共 481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读了《铁杵磨针》这个成语故事,读完以后我明白了好多的道理。

唐朝著名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在风和日丽的一天,李白又没去上学,他跑到外面去玩耍、路边的的花草使李白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这么美的景色,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走着走着,来到一个破茅屋门口,看见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李白走过去说:“老婆婆,您在做什么?”“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个绣花针。”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说道。接着又低下头继续磨着。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当然!”“可是,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老婆婆反问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可是,您的年纪这么大了?”“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没有逃过学。每天的学习也特别用功,终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诗仙。

故事虽然不长,但是道理却很深刻。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恒心,一定会成功的,功夫不负有心人。如果在学习上能认真、努力、有恒心,成绩好一定是没有问题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纪念革命英雄作文500字

全文共 506 字

+ 加入清单

革命英雄他们用生命化作一叶方舟,承载着千年文化,意志坚强,灿烂辉煌,驶向方明之路。

国家将清明列为法定日,为的就是让我们了解,纪念先烈们,如今的祖国是由他们用流血牺牲换来的,祖国的富强,人民的安定祥和……都是他们用血肉换来的!

狼牙山五壮士,为掩护大部队撤退,诱敌人入绝境,弹尽粮绝,是否记得他们最经典的那句话?“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在他们选辞退路时,一定也曾想过不走绝路,但为了祖国,他们选择了绝路;在他们选择跳崖时,也不曾想死,但为了祖国,他们毫不犹豫跳下了山崖。

回顾那个最精彩的片段:他们仅剩下一颗手榴弹,队长让队员先留下手榴弹,用石头使劲砸,到最后,敌人伤得差不多了,队长扔下手榴弹,将从敌人那夺来的枪折成两段,第一个跳下崖去,队员们见队长跳下崖去,一个接一个纷纷跳下去,他们带着一颗爱国心高喊:“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

最后,五壮士里还有二位存活就下来,他们就是葛振林和宋学义!他们一生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家!

再着邱少云,他严守潜伏纪律,任凭火烧身体身体不动,忍痛不吭,崩然不动,直至胜利!

峰峦如聚,浪涛如怒,伴夏大地英雄望古今,意涩苦,多少中烈都入土,多少英雄都做古!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洋葱头历险记》童话故事读后感

全文共 388 字

+ 加入清单

寒假里,我在《洋葱头历险记》中认识了一个新人物:洋葱头。

让我先来给大家讲一讲这个故事吧:在一个蔬菜王国里,洋葱头的爸爸不小心踩了柠檬王一脚,就被关进了监狱。洋葱头在探监时,老洋葱告诉他:“监狱里关满了正直的人,柠檬王让强盗、杀人犯待在他的宫殿里,却叫好人来坐牢。”洋葱头听了,就下定决心当好人,还要把大伙儿全都救出来。

在营救过程中,洋葱头好几次都进了监狱,但在小樱桃、小红萝卜等朋友的帮助下,他一次又一次逃离了柠檬王的魔爪。洋葱头聪明、勇敢、团结,他和伙伴们一起努力,终于把柠檬王给消灭了。所有的“犯人”都出了监狱,村民们都过上幸福的生活,坏蛋都得到了应有的下场。

从这个故事中,我知道了胜利是来之不易的,它是由坚持、恒心、毅力所组成的。就像洋葱头遇到了不少困难,但是最终取得了胜利,那就是坚持的力量。如果我们能把这种力量用在对待生活及学习中的困难,那就没有什么能难倒我们的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我和书的故事:《父母课堂》读后感

全文共 402 字

+ 加入清单

女儿从学校回来给我一份杂志--《父母课堂》,说是学校推荐给家长阅读的,《父母课堂》读后感卢佳琪。我没有想到会被它深深地吸引住了。

翻开杂志,犹如置身在充满教育知识的海洋,每一篇文章都值得我细细品味。这里面既有普通家长的心声,也有孩子们的心声;既有专家针对性的指导,还有生动感人的案例。它是一座搭在家长与孩子心灵之间的桥梁。

我读了《没有犯错的要惩罚》这一篇文章,它震撼了我的心灵,引起我的反思。在没有读到这篇文章之前,如果我的孩子做出了那些玩皮的事情,我不会像史密斯先生那样幽默睿智地去处理,一定会一边唠叨,一边收拾。然后把孩子叫到眼前,狠狠地批一顿,会在不知不觉中,扼杀掉她许多探索和创新的热情跟欲望。好在这篇文章点醒了我,以后不能再犯这样的错误了。要用爱心、宽容去包容、允许孩子犯“错误“,要正确引导她,涌向知识的海洋。

非常感谢《父母课堂》,也非常感谢青岛文登路小学的老师,把这样好的杂志带到我们身边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小英雄雨来故事读后感500字

全文共 557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怀着敬佩的心情放下了《小英雄来》这本书。

《小英雄雨来》这本书的作者名叫管桦,出生于抗日战争年代。小时候亲眼目睹了只比他大几岁的儿童团团长带领着团员们掩护八路军交通员、为八路军送鸡毛信等等。后来,他根据这些事,写出了《小英雄雨来》这本书。

在《小英雄雨来》这本书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情节是雨来为了消灭警备队而英勇负伤的故事,在一次伏击战中,雨来被警备队抓住了。警备队队长把他交给了一个叫李四喜的人看管。后来,交通员李大叔装扮成了送柴送菜的村民,摸清了警备队内部的情况,并告诉了游击队队长杜绍英。最后,杜绍英带领着队员装扮成村民一起冲进了警备队内部,歼灭了警备队,救出了雨来。雨来也因此负了伤,他在八路军医院里养了半个多月的伤。伤好之后,他申请加入游击队,但可能是因为年龄小,被拒绝了。他没有灰心,后来又再次申请,终于被批准了,他成为了一名光荣的游击队员。

雨来拥有着坚强不屈、勇敢无畏的优良品质,交通员李大叔躲到地洞里之后,嘱咐雨来不要泄露他的位置,鬼子给他日本糖块他不要,给他金戒指他不接,不管鬼子如何诱惑、打骂他,他都没有说出李大叔的位置。真可谓是宁死不屈啊!

雨来不怕困难,保家卫国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小伙伴们,虽然战争年代已经远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还是应该向雨来学习,学习他坚强无畏、不怕流血牺牲的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革命故事6、抗日小英雄王二小

全文共 486 字

+ 加入清单

河北省涞源县,位于河北西部,与山西交界,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根据地之一。抗日英雄王二小就生长在这里、关于王二小的英雄故事我就不多所说、

鬼子发现上当后,先是残忍地剁去二小右手的五个手指,又用刺刀刺向二小的胸膛,把他摔到在大石头上。八路军一举全歼此股日寇,战斗结束后,几个战士冲向二小,当时他还活着,和另外两名受伤八路军战士一起送到刘家庄,可惜伤重无治,为国牺牲,三位战士永远长眠在刘家庄的深山老峪里。当时来源县青救会干部张士奎写了王二小在反"扫荡"斗争中,把敌人引进埋伏圈而自己壮烈牺牲的材料,报道给边区青救会的。《晋察冀日报》在第一版发表了这条消息。词作家方冰、曲作家劫夫,根据这篇报道,在1942年创作了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这首歌很快在边区,直至全国传唱开来,这一唱就是六十多年

今天我们来到这里,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秋日的太阳暖融融挂在天上,地里玉米,豆子熟了,柿子,核桃,苹果挂满枝头。山坡上羊儿成群,牛儿悠闲地甩着尾巴,一片平和景象。谁能想到六十年前,有一个东洋倭国贼寇窥我中华,在这条美丽的山谷中残杀我英雄少年。前事不忘,在歌声中永远记住十三岁的放牛孩子王二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小英雄王二小的故事读后感

全文共 494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读了一个故事,是关于王二小的故事。

有一天,王二小象以前一样上山去放牛,他听到村里有枪声,回到村里一看,有很多人抱着小孩往外跑,他问一个大叔,大叔说:“日本人来了,我们要逃命王二小故事读后感300字王二小故事读后感300字。王二小一听,急急忙忙的跑回家说:日本人来了,我们逃命吧。”哥哥说:爸爸病成这样,咱们向哪逃。爸爸说:去放牛吧,丢了谁能赔得起。这时一个炮弹从天而降,炸了半个房顶,砸死了王二小的爸爸。这时,鬼子进屋了,他们抓走了王二小的哥哥。王二小要把哥哥救回来,妈妈给他准备了很多吃的。他到了那,发现哥哥已经死了。他很伤心。可是更伤心的是他回到家里,妈妈已经饿死了,原来妈妈把吃的都留给他了。他想报仇,开始流浪,四处打听八路军的消息。

很快,他认识了一个人,成了儿童团团员,他表现很好,立了几次功。有一天他上山去放牛,遇见了一个日本中队,队长把他抓来,让他带路。他把日本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包围圈,日本人发现上当后把他打死了。可是日本人也被八路军打死了。王二小死的时候才十三岁。后来有人为了纪念王二小,写了一首歌,很好听,这一听就听了60年。

我很喜欢王二小,我们大家都要向他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抗日英雄“谢晋元”的故事

全文共 1806 字

+ 加入清单

谢晋元(1905-1941),字中民,汉族,广东梅州蕉岭县人。毕业于黄埔军校第四期,历任国军排长、连长、营长、师参谋、旅参谋主任、副团长、团长等职。著名抗日英雄,淞沪会战中率“八百壮士”死守上海四行仓库,鼓舞了人民的抗战热情,被国民政府授予抗战最高荣誉奖章“青天白日勋章”(第69号)。本文是关于谢晋元的抗战故事,欢迎阅读!

谢晋元团长:带领八百名英勇孤军死守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掩护五十万名中国军队撤退,上海保卫战一役,彻底粉碎了日本"三月亡华"的迷梦。

继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芦沟桥战起,八月十三日即展开了中日首场大型会战--"淞沪会战"。当时的上海是东亚最大港埠,又是我国经济文化交通第一要地,租界林立,华洋杂处,因此,中国最高统帅蒋介石委员长决定在上海向国际显示中国抗战的决心。

淞沪会战的主战场方圆不过几十公里,日军先后增援三十万兵力,双方三个月的血战,死伤超过五十万人,一寸山河一寸血的惨烈程度,被国际媒体形容为"血肉磨坊"。

战争相持至十月底,日军登陆杭州湾,大上海全部陷于敌火包围之中,中国统帅部以拖延时间之战略目的已达,为从长远计,决作战略上之转移。二十六日下命五十万国军退出上海战场。谢晋元团长奉命守闸北继续作战,负起掩护大军撤退的艰巨任务。

谢晋元,广东蕉岭县人,黄埔军校四期学生,他临危受命,率兵转守苏州河北岸,并选定四行仓库为据点,单线作战,带领八百名官兵誓死奋守,孤军为了表明决心,大家都预立遗嘱,交人带出,以明心志。四行仓库实际是金城、盐业、中南、大陆等四个银行的联合栈库,位于苏州河北岸,仓库楼高六层,建筑坚固,为闸北一带最高、最大的一座建筑物。

十月二十七日清晨,日军发觉我军全线撤退,立即跟踪追击。日军在闸北正向前搜索之际,不料忽被四行仓库屋顶之弹雨扫射,日军一时人仰马翻,乱成一片,此时日军尚不知弹雨从何而来。之后发现四行仓库内留有国军,于是对仓库实行三面夹攻,双方冲锋肉搏,战况激烈。谢晋元团长亲率下属于四行仓库外布阵迎战,痛歼日军,杀敌无数。

一时全闸北各地之敌军,分路向四行仓库集中围攻,其中有敌军二十余人,在苏州河畔夹攻,这时有一位在六楼守望的壮士看见,立即全身缚满手榴弹,突由六楼平台对准敌人跃下,一个大炸弹自天而降轰然爆炸,烟硝飞扬中,二十余敌兵化为泥灰肉酱,而我壮士亦血肉横飞,忠勇殉国。隔岸民众看到这一幕,一方面固然鼓掌称快,但也为这个英勇壮士痛哭流涕。

上海女童子军杨惠敏在苏州河畔眼见对岸日旗遍布,独四行仓库屋顶未竖国旗,便决心要将青天白日旗送进四行仓库去。二十九日天未破晓,谢晋元团长率领所属肃立天台升旗,上海市民于一片烟尘火海中,争睹巨幅青天白日国旗,迎风招展,无不喜极而泣,感奋万状。当天全世界各大都市之午晚报,都报道四行孤军奋斗和女童子军杨惠敏代表全体市民,冒险潜入仓库向孤军献旗种种细节。

自四行仓库屋顶悬挂国旗后,全国人心振奋,并且轰动世界。日军当局见全球舆论赞扬国军,痛愤之极,所以向公共租界当局提出严重威哧,要求迫令孤军投降,或撤入租界缴械。一方面向孤军发动猛攻,自早到晚,连续四次进攻,但均遭孤军击退,敌人伤亡甚重。

十月三十日,敌军又大举进攻,用小钢炮及机关枪向四行仓库密集射击。并有敌机数架在上空助战。孤军沉着应战,逐一歼灭。上海公共租界英军司令少将,因见我军英勇作战,深受感动,除了购赠粮食送给八百壮士充饥外,他更亲自进入四行仓库拜会谢晋元,建议孤军自租界撤出,英国驻上海领事愿给予最大协助,但谢团长答道:"我们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即使撤走,也得要有我们蒋委员长的命令,否则我们宁愿战死。"

后来,各国使节团透过外交关系,正式提出照会,要求我政府下令撤离孤军,以免日军重炮射入公共租界,危及各国侨民。中国最高当局再三考虑,以八百壮士已完成掩护国军主力撤退的任务,决定电令仓库守军撤出并转进租界,四行仓库守军只得服从命令,挥泪撤离。

三十一日凌晨,谢晋元率部冒死突围,日军水陆射击,八百壮士且战且走,英军司令在桥头接应,数万市民隔岸声援,情绪沸腾,幸而谢团长沈着应变,于密集炮火中迅速抢越桥头,虽有伤亡,但安抵英租界者尚有三百七十多人。孤军们成功奋守四行仓库,完成了掩护五十万国军撤退的任务。

一九四一年四月二十四日,谢晋元在上海租界军营内,突遭四名汉奸持刀刺杀,当场倒地殉国。一代民族英雄与世长辞,但他与八百壮士死守四行仓库的光荣战绩,震惊中外,名垂不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英雄人物故事

全文共 387 字

+ 加入清单

在周末里,我看了一本书叫《将军们的故事》。这本书讲的都是将军的故事,封面上还写了一句话:“我自岿然不动,敌军围我万千重。”

这本书里讲了许多将军伟大的事迹,其中彭绍辉的故事深深地感动着我。彭绍辉是在与敌军战斗时重担而失去左臂,因为伤口非去臂不可,否则会有生命危险,但没有麻 醉药,只能用铁锯锯开没用的手臂。在手术中,他说:“你们不是不知道关羽刮骨疗伤时还在下棋呢!我可以和你们说笑,等我割了臂后,就娶不到老婆了……哈哈!”

实际生活中,要是有彭绍辉这样坚韧不拔,就会变得更美好。想到这,我也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将来成为国家栋梁。

其实生活中,没有人做不了的事,只有人做不了事。只要我们这里多几位将军,那就天下太平。有人说,“贫穷的人越珍惜未来。”也有人说,“富裕的人,越不珍惜未来,还用钱收买别人。”

读了这本书,我明白了将军的辛苦。贫穷,明白了做人要坚忍不拔,认真做好每一件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野天鹅童话故事读后感

全文共 470 字

+ 加入清单

寒假里我读了安徒生童话。在这本书里我认识了愚蠢的皇帝、粗明的士兵,可爱的拇指姑娘、勇敢的丑小鸭、可怜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善良的夜莺、坚定的锡兵、海的女儿、聪明的小克劳斯……最令我感动的是《野天鹅》里的艾丽莎。

从前有一个叫艾丽莎的小公主,她的妈妈去世了,国王又娶了一个王后,这个恶毒的新王后把王子们变成了11只天鹅,还把艾丽莎赶出了王宫。天上的仙女在艾丽莎的梦中告诉她;用教堂墓地里的荨麻为11只白天鹅各织一件披甲,魔法才能解除。而且仙女还说:“从你开始工作直到完成,不管用多长时间,你决不能说一句话。你说出的每一个字,就会像一把短剑刺进你哥哥的心里。他们的生命全系在你的舌尖上。”

不说一句话多么苛刻的条件啊!每当痛苦或幸福时候,我们最想用语言来表达,而艾丽莎却有口难言。但是最后她做到了,她用自己的坚韧的毅力、顽强意志恢复了她和哥哥们原来的幸福生活。

我要好好向艾丽莎学习,上课时管住自己的嘴巴。不和别的同学说话、不做小动作,专心听老师讲课,做个守纪律的好学生。

忍耐和坚持虽是件痛苦的事情,但会渐渐地为我们带来好处。让我就从这最小的事情做起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关于刘胡兰的英雄故事100字

全文共 1155 字

+ 加入清单

刘胡兰,原名刘富兰,1932年10月8日出生于山西省文水县云周西村的一个中农家庭。母亲早亡,父亲刘景谦续娶胡文秀为妻。胡文秀将刘富兰名中的“富”字改为自己的姓氏“胡”,从此更名刘胡兰。继母积极投身于妇救会工作,并非常支持刘胡兰参加革命。

刘胡兰8岁上村小学,10岁起参加儿童团。1945年10月,刘胡兰参加了中共文水县委举办的“妇女干部训练班”。学习了一个多月,回村后她担任了村妇女救国会秘书。1946年5月,刘胡兰调任第五区“抗联”妇女干事;6月,刘胡兰被吸收为中共预备党员,并被调回云周西村领导当地的土改运动。

1946年秋,国民党军大举进攻解放区,文水县委决定留少数武工队坚持斗争,大批干部转移上山。当时,刘胡兰也接到转移通知,但她主动要求留下来坚持斗争。这位年仅14岁的女共产党员,在已成为敌区的家乡往来奔走,秘密发动群众,配合武工队打击敌人。

云周西村的反动村长石佩怀,为阎锡山军派粮派款、递送情报,成为当地一害。1946年12月的一天,刘胡兰配合武工队员将其处死。阎锡山匪军恼羞成怒,决定实施报复行动。1947年1月12日,阎军突然袭击云周西村,刘胡兰因叛徒告密而被捕。她镇静地把奶奶给的银戒指、八路军连长送的手绢和作为入党信物的万金油盒——三件宝贵的纪念品交给继母后,被气势汹汹的敌人带走。刘胡兰在威逼利诱面前不为所动,被带到铡刀前眼见匪军连铡了几个人,怒问一声:“我咋个死法?”匪军喝叫“一个样”后,她自己坦然躺在刀座上。刘胡兰牺牲时,尚未满15周岁。

毛泽东在指挥全国战局之余,为刘胡兰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刘胡兰是已知的中国共产党女烈士中年龄最小的一个。她凭着对人民的感情和对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定信念,在铡刀面前坚贞不屈,视死如归。这种表现,恰恰是共产党的革命教育深入千千万万农民心中的结果。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战争,从本质上讲是一场新型的农民战争,是用先进阶级的思想发动和武装千百万原来是小生产者的农民。刘胡兰作为一个14岁的农村少年便能加入共产党,这首先在于她从儿童团起就接受了党的教育,并看到党领导的土地改革给贫苦农民带来了根本利益。为了捍卫本阶级的利益,她能不贪财、不惧死,最后面对敌人的利诱,只回答说:“给我一个金人也不自白。”在刑场上,她又大呼:“怕死不当共产党。”当时,匪军曾从现场的群众中拉出几个人,要他们去打刘胡兰,但没有一个人动手,这也恰恰表现出当时党与群众的鱼水关系。

1947年3月26日,毛泽东为刘胡兰亲笔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那恰恰又是中共中央刚刚从延安撤退的8天后,毛泽东正决定离开陕北以游击方式同国民党军周旋。在此紧要关头,全党的领袖在指挥全国战局的百忙中,为一个年轻的女党员写下这样的文字,正有着激励全党和全体解放区人民去英勇奋斗以赢得战争胜利的寓意。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