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食盐涨价历史【合集20篇】

导语:这一天,是人类正义战胜邪恶,光明战胜黑暗,进步战胜反动的纪念日,也是值得中华名族永远铭记的纪念日。小编收集了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的作文,欢迎阅读。

浏览

5767

作文

1000

不朽的历史永远的担当作文

全文共 1246 字

+ 加入清单

巍峨群山,托举着亘古不变的日月星辰,见证了兴衰更替的王朝万代;汹涌长江,澎湃着永不停息的千支万流,积淀着无与伦比的中华传统;滔滔黄河,荡涤着愈古千年的丰功伟绩,也铭记着为人仰慕的古之先贤。

我们凝视心中的偶像,心中顿时升腾起无限的敬仰,让我们一起追寻先贤在历史中渐行的身影,追寻那能抚慰我们,提升我们的力量吧!

拂去粒粒纤尘,是斑驳了的封面,点一抹蜡黄的灯,轻轻地走入先贤的世界,静坐,在泛黄而微微粗糙的纸页里,我似乎看到了管仲,这为一代风流宰相,满腹经纶,堪称有经天纬地之才,激扬文字,就连齐桓公也唯他马首是瞻。他运筹帷幄,在诸侯之间纵横捭阖,以富强齐国为己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我清楚地看到他心怀天下苍生的博大胸襟,闻到他灵魂中血气方刚的烈香。他身上充斥的激情让我驻足,让我感动。

轻轻地翻着墨气缭绕的书页,柔柔地踏在书的世界里,继续前行。我看到了那个金人入侵的动乱年代里,立下了“还我河山”的壮志,一生征战疆场,带领万千将士“饥餐胡虏肉,渴饮匈奴血”的岳飞。因为有一颗勇于担当的心,才来得“金兵未灭,何以为家”的豪情万丈;因为有一颗精忠报国的心,才有了“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的梦想,于是“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他矢志不渝,让我看到了他胸中浓浓的爱国热血,看到了他那勇敢地扛起责任的铮铮铁骨……

他们是我们心中的骄傲,是中华民族堂堂七尺男儿,他们用宽厚的肩膀毅然扛起了重任,在历史的扉页上缀上了灿烂的一色。男儿志在四方,然巾帼不让须眉。孤身于沙漠,周边是波澜起伏的沙海,漫天黄沙高傲地席卷一切,而昭君却以车马的激情穿越沙漠。她不是不知道那背井离乡的苦痛有多深,但她仍怀着崇高的担当勇往直前,她把泪水默默埋藏心底,把青春年华留给了荒凉苦寒的大漠。凛冽的寒风吹乱了她的秀发,却不能吹散我对她深深的喜爱。她对责任的承担,同样为每个人做出了榜样。

琉璃的金殿煊赫的荣耀不是他们实现理想的牵绊,追名逐利摧眉折腰不是他们生命的企盼,他们用执著和忠贞荡涤灵魂,用激情和热血传递给我们最真挚的情意。

他们淡泊名利,一心为国,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勇敢地担当起重任,被后人定格为一道特殊的风景。扪心自问:这种精神品质难道不是我们社会的“稀缺品”,不正为人们呼唤和渴求吗?

然而,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呈现在眼前的社会灯红酒绿,物欲横流,很多人在道德的边缘线上徘徊,甚至不少人直接丧失了道德底线。人情冷漠,世态炎凉狠狠敲打着我们经济快速发展的成果。又有多少人真正懂得担当的意义呢?可我们正处在青春昂扬的年代,面对着跟不上时代步伐的社会道德,应该身体力行,不做沉默的羔羊。从先贤哪里汲取精神养料,他们犹如星辰,在永恒、深邃的史册上引领我们,呼唤我们。所以我们应当传承他们美好的品质,让他们的追求成为我们的精神道场。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等着我们去实现;中国梦,需要我们去构建。让我们扬起翅膀,撑起风帆,在承担中创造传奇的历史;让我们以年轻的姿态,以青春的风采,在祖国大地上浓墨重彩,谱写新一代的篇章。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历史典故

全文共 603 字

+ 加入清单

武则天当政时期,采取了恐怖的高压政策,奖励告密之人,许多人因此而升官晋级。当时,出现了许多酷吏,他们发明各种残忍的刑具逼迫犯人招供,真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这其中最著名的便是周兴和来俊臣。

整日以折磨他人为乐的周兴,怎么都没有想到,有一天,他也成了别人告密的对象。武则天收到告发周兴与人联络谋反的告密信后大怒,立刻下旨给来俊臣,要他负责审理周兴的案件。

太监送密旨的时候,周兴正与来俊臣喝酒呢!他们俩一边喝,一边讨论着用什么办法使犯人招供。来俊臣看了太监送来的密旨,随便把它往桌上一丢,仍旧和周兴继续原来的话题。来俊臣说他自己写了《告密罗织经》。周兴笑笑说,那里面写的刑罚都算不了什么,最近他又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可以逼出犯人的口供来。来俊臣问:“什么办法?”

周兴得意扬扬地说:“这个新办法就是拿一个大瓮,把它放在火上烧烤,谁不肯招供,就把他放在大瓮里烤,不由他不招!”来俊臣听了,连连叫好。他一面说,一面叫人去搬一只大瓮和一盆炭火到大厅里来,把瓮放在火盆上,盆里炭火熊熊。

来俊臣觉得到时候了,马上变了脸,厉声向周兴宣读武则天的密旨:“周兴,你听着,你如果不老实交代,那就只好请你进这个大瓮了!”

周兴顿时吓得面无血色,魂飞天外,手里酒杯一下子便掉到了地上,连忙跪在地上,表示愿意招认。来俊臣定了他的死罪,上报给武则天。武则天觉得周兴为她办了不少事,便免了他的死罪,改判充军,但他的仇家太多了,在流放的途中被人杀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破釜沉舟的历史典故和解释

全文共 873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破釜沉舟出自《史记·项羽本纪,比喻不留退路,非打胜仗不可,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破釜沉舟的历史典故解释,希望对你有帮助!

成语破釜沉舟:比喻不留退路,非打胜仗不可,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釜:煮饭用的一种锅;舟:船。打破饭锅,凿沉渡船,比喻决一死战。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羽已杀卿子冠军(楚军统帅宋义),威震楚国,名闻诸侯。乃遣当阳春、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漳河),救钜鹿。战少利,陈馀复请兵。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破釜沉舟的故事:

秦朝末年,各地人民纷纷举行起义,反抗秦朝的暴虐统治。农民起义军的领袖,最著名的是陈胜、吴广,接着有项羽和刘邦。下面,讲一个项羽破釜沉舟的故事。

有一年,秦国的三十万人马包围了赵国(那不是原来的那个赵国)的巨鹿(今河北省平乡县),赵王连夜向楚怀王(不是原来那个楚国的国王)求救。楚怀王派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带领二十万人马去救赵国。谁知宋义听说秦军势力强大,走到半路就停了下来,不再前进。军中没有粮食,士兵用蔬菜和杂豆煮了当饭吃,他也不管,只顾自己举行宴会,大吃大喝的。这一下可把项羽的肺气炸啦。他杀了宋义,自己当了“假上将军”,带着部队去救赵国。

项羽先派出一支部队,切断了秦军运粮的道路;他亲自率领主力过漳河,解救巨鹿。

楚军全部渡过漳河以后,项羽让士兵们饱饱地吃了一顿饭,每人再带三天干粮,然后传下命令:把渡河的船(古代称舟)凿穿沉入河里,把做饭用的锅(古代称釜)砸个粉碎,把附近的房屋放把火统统烧毁。这就叫破釜沉舟。项羽用这办法来表示他有进无退、一定要夺取胜利的决心。

楚军士兵见主帅的决心这么大,就谁也不打算再活着回去。在项羽亲自指挥下,他们以一当十,以十当百,拚死地向秦军冲杀过去,经过连续九次冲锋,把秦军打得大败。秦军的几个主将,有的被杀,有的当了俘虏,有的投了降。这一仗不但解了巨鹿之围,而且把秦军打得再也振作不起来,过两年,秦朝就灭亡了。

以后,项羽当上了真正的上将军,其他许多支军队都归他统帅和指挥,他的威名传遍了天下。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触摸历史作文800字

全文共 821 字

+ 加入清单

妈妈有一条压箱底的旗袍,大红色的,像火一般鲜艳。

那是她和爸爸刚刚结婚的时候买的,家里至今还保存着一幅妈妈穿着旗袍的照片,照片已经泛黄。

旗袍放在箱子里时间已久,妈妈偶尔把它拿出来晒晒太阳,我才得以一窥其容颜,这条旗袍上的颜色已有些淡淡褪去,还有些折痕,一切的一切都透着沧桑的历史感。

现在早已不流行这种旗袍,市面上有着各式衣服,换句话说,旗袍只属于它曾经流行的那段历史,如今,它已淡出人们的记忆,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中了。

这条旗袍引起了我对那段历史的深深联想,旗袍为民国20年代之后最普遍的女子服装,因为它上面的花纹图案,或是其自身的材料,无不都透露着一种时代女性之美。反观这条丝绸裁剪而成的旗袍,我仿佛可以看到当年的情景。

我的眼前出现了一条悠长的石板街,两边坐落的是古镇,迎面走来的是三五成群的少女们,她们的旗袍有的是鲜艳的,有的是朴素淡雅的,无一不散发着美丽。穿着这些旗袍的少女,也是充满活力的,她们笑着,如花如梦。

旗袍的美,使得中国女人在含蓄上平添了几分奔放,在稳重里又增加了几许妖冶,在娴静中又洋溢着不少妩媚。它的质料,它的曲线、它的温润,它的华美,它的饱满,这一切的一切,无不展示出旗袍夺人魂魄的魅力来。

民国女子最爱旗袍,张爱玲曾言:就是再没有心肝的女子说起她“去年那件织锦缎夹袍”的时候,也是一往情深的。可见这是怎样一般的情感了。而我对民国,记忆中还有张爱玲和林徽因一般的才女。天才作家张爱玲便是名副其实的民国旗袍代言人,她的一生曾经亲自设计裁纸数百种样式的新潮旗袍,她所到之处,无不汇聚的是惊叹赞美之声。

一回头,我又回到了现实之中,但在家中,在窗外,早已经寻找不到那份典雅美好了。

旗袍是时代的产物,让我感受到了与之相关的那段历史,无需出门便可以浮想联翩,如同一卷卷录像在面前闪过。所以一提起旗袍我大都会想到那种高雅端庄的气质与那些才华横溢的才女们。

正是眼前的这条旗袍,我才得以触摸到那段历史,触摸到属于旗袍的美,那份属于东方的独特韵味。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历史成语故事的意思2:画饼充饥

全文共 213 字

+ 加入清单

三国时期,有一个正直的文人叫卢毓(yù),在魏国做大官。

一次宫中选拔人才,官员们推荐了许多有名的人,魏国的皇帝说:“让卢毓来选人,我不要这些只有名声而没有真才实学的人。名声就像画在墙上的饼,不可以拿来吃。”

卢毓建议皇帝选拔和考试相结合。从此,皇帝根据个人的实际能力来任命官员。卢毓的方法得到了大家的称赞。

成语画饼充饥”就来自于皇帝所说的话。一开始,它指有名声而没本领的人。后来,人们用它来比喻以不切实际的空想来满足自己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参观杭州历史博物馆作文500字

全文共 521 字

+ 加入清单

五月一日上午,我、方天一、章倚嘉、来彬和俞心蕾等5人一同去参观了坐落于粮道山18号的杭州历史博物馆

一进门,我们就看到琳琅满目的古董:有的形状千奇百怪、凹凸有致;有的颜色一块白一块黑,十分奇特;有的虽然碎了,但这儿的人又把它们拼合了起来,摸起来十分光滑,就是还有些小破洞;有的完好无损,在灯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有的好似是用陶泥做的,简陋极了;还有的是雕刻出来的,特别精致、美观。再走进去是一个大屏幕,上面是古代人们的生活和生存环境,周围是一些知识、挖掘到的古代有名建筑物等。

通往二楼的走廊上全是名句和赞美杭州的诗词。二楼是国画和毛笔字展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国画,那儿的画活灵活现:有展翅欲飞的雄鹰;有清新甜润的泉水;有用轻笔描的蜘蛛网如同真的;也有干枯的树干;篮子里红彤彤的桃子,馋得人家口水直流“三千尺”。再看看那些毛笔字:有的字弯来弯去好像画画;有的字很潦草,使人无法辨识写的是什么字;还有的字写得很小,但端端正正。不禁让人觉得现代、古代的画家、书法家的作品真神奇,简直是不可思议:如现代沈尹默的行书八言联、民国高野侯的梅花图……

这次杭州历史博物馆之行,让我开阔了眼界,了解了历史,学到了不了知识及仔细观摩了一些大师的作品,真是一举多得!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妙趣横生雅俗诗历史典故

全文共 516 字

+ 加入清单

在中国浩瀚的诗海中,有一种诗的写法是先俗后雅,这类诗被人们称作“雅俗诗”。

据清人张皇甫《息歌偶录》一书记载,有位富翁为太夫人祝寿,特请当时的才子唐伯虎绘画题诗。唐伯虎画了一幅《蟠桃献寿图》,接着题诗一句:堂前老妇不是人。此句一出,众人大吃一惊。唐伯虎又写道:好像南海观世音。众人见是赞誉之句,立即转怒为喜。谁知唐伯虎又写了一句:儿孙个个都是贼。在场的子孙们个个怒目圆睁。唐伯虎神情怡然地以“偷得蟠桃寿母亲”作结,众人顿时恍然大悟,欢笑满堂。

明代朱元璋是一个喜欢写雅俗诗的皇帝。相传他登基这天的清晨,吟诗道:“鸡叫一声撅一撅,鸡叫两声撅两撅。”群臣闻之,欲笑不敢笑。可朱元璋若无其事,继续吟道:“三声唤出扶桑日,扫退残星与晓月。”这时,群臣交口称赞其诗气势不凡。

常与朱元璋一起吟诗作对的大臣解缙,从小就聪明好学,很会做诗。

有一次,解缙到社仓去买平价米,几个豪绅难为他:“不做出诗来不卖。”

这时,恰巧天空中飞来一群麻雀,落在社仓墙头,解缙触景生情,随口吟道:“一窝一窝又一窝,墙上还有许多窝。”

几个豪绅听罢,捧腹大笑,说:“你这也叫诗?”

笑声刚落,解缙接着吟道:“食尽皇家千廪粟,凤凰何少尔何多?”

豪绅听了,气得脸色发白,但又无可奈何。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初中考试作文:孝敬母亲历史典故

全文共 314 字

+ 加入清单

卖身葬父

汉朝时,有一个闻名的孝子,姓董名永。他家里非常贫困。他的父亲去世后,董永无钱办丧事,只好以身作价向地主贷款,埋葬父亲。丧事办完后,董永便去地主家做工还钱,在半路上遇一美貌女子。拦住董永要董永娶她为妻。董永想起家贫如洗,还欠地主的钱,就死活不答应。那女子左拦右阻,说她不爱钱财。只爱他人品好。董永无奈,只好带她去地主家帮忙。那女子心灵手巧,织布如飞。她昼夜不停地干活,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织了三百尺的细绢,还清了地主的债务、在他们回家的路上,走到一棵槐树下时,那女子便辞别了董永。相传该女子是天上的七仙女。因为董永心地善良,七仙女被他的孝心所感动,遂下凡帮助他。

有诗颂曰:

葬父贷孔兄,仙姬陌上逢;

织线偿债主,孝感动苍穹。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经典历史典故:姽婳将军

全文共 1064 字

+ 加入清单

姽婳将军,明朝末年人。姽婳将军的故事是怎么样的呢,下面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红楼梦》第七十八回中,贾政讲述了“姽婳将军”林四娘的故事。当年一位恒王出镇青州,他“好武兼好色”,令一班美女习战斗攻拔之事,其中林四娘“姿色既冠,武艺更精”,恒王让林四娘统辖诸位美女,称为“姽婳将军”。

当然了,这位恒王是一个真正的“须眉浊物”兼草包,竟被“流贼”杀死。文武官员纷纷要献城,“不期忠义明闺阁”,林四娘带领众美女夜袭贼营,力战不支,殉王报国……有人考证,曹雪芹并非杜撰,历史上确有其人其事。林四娘是明末崇祯年间的秦淮歌妓,后成为衡王朱常庶的宠妃,平生只参加过一次战斗,在战斗中香消玉殒,被人们称为“姽婳将军”。

到了清代,蒲松龄还把林四娘写进了《聊斋志异》。

此事的考证是否可靠不得而知,但是历史上层出不穷的“姽婳将军”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她们不爱红装爱武装,不系明珠系宝刀,艳李浓桃临战场,让婀娜和娇媚在刀光剑影里亮丽着。她们上马杀敌,就是将军;下马后娴静美好,是为“姽婳”,称之为“姽婳将军”,用《红楼梦》中的说法,是“妙极神奇,更觉妩媚风流”。

我国有文字记载的第一位“姽婳将军”是妇好,她是商王武丁的妻子。甲骨文中有关她的记载有二百多条,她曾率领一万多人的军队去攻打前来侵略的鬼方,并大胜而归,因功勋卓着而深得国民的爱戴。

后来,她的墓中出土了带有“妇好”铭文的“钺”,是妇好生前曾使用过的武器,重八点五公斤。另一件虎纹铜钺重九公斤。妇好使用如此重的兵器,可见她武艺超群,力大过人。

在历史中,虽然这些巾帼英雄不让须眉,屡立功勋,但正式被皇帝册封,列入国家编制的女将军只有一位,她就是明末的女帅秦良玉,她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封侯的女将军。

秦良玉是一位苗族姑娘,她骁勇善战,足智多谋,自幼从父习文练武,善骑射,通诗文,战功卓着。她统帅的“白杆兵”更是威名远扬,这也是她自己独有的一支部队。

崇祯二年十二月,清兵绕道喜峰口,直抵北京城下。崇祯皇帝匆忙下诏征调天下兵马勤王。秦良玉闻讯,火速“出家财济饷”,率“白杆兵”兼程北上。当时各地赶来的十余万官军互相观望,畏缩不前。唯独秦良玉率先奋勇出击,收复永平、遵化等四城,解除了清兵对北京的威胁。

为此,崇祯皇帝召见了富有传奇色彩的女将军秦良玉,封其为一品夫人,充总兵官,加封少保。崇祯感慨万千,写下四首诗赐给了秦良玉,夸赞她的功绩。其中“世间多少奇男子,谁肯沙场万里行”这一句是非常值得体味的。在国家危在旦夕的时候,崇祯皇帝对男人们也许是不抱什么希望的,他们是靠不住的。明末的男人们也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这一点。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倾听历史的声音作文

全文共 679 字

+ 加入清单

时光在历史的长河中翻滚,溅起层层浪花。冥冥之中,依稀听见它的声音……

是匡衡凿壁的锤声,一本书,一点光,一个人,身体如何地也阻挡不了对知识的渴望,对读书的热爱。给我一点光我将创造一个世界。微微地灯光照亮了一个人的灵魂,一个人的品质,这源于中华民族最传统的美德。叮叮当当的声音,听似杂乱,却是历史中热爱学习的历史之音。

听,这是一个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故事。是一个殚精竭虑的人,一片江山,金戈铁马磨不去他心中的忠诚。南征北伐,显现了一个人的才华,一个人的真心。先帝白帝城托孤之时曾说:“幼主刘禅昏庸无能,贪图享乐,万不得已之时,丞相可取而代之,兴我汉室。”然尽管先帝如此之说,孔明决不违“情”犯上,依旧忠心耿耿。他怀着赤城之心,尽心尽力,凡事亲力亲为,忧公如家。震耳欲聋的厮杀声,听似嘈杂,却是历史中呕心沥血的忠诚之音。

是荡气回肠的过零丁洋,一个人,一片残破的山河,他的忧国忧民、忠君爱国之心,坚如铁石。他毁家纾难、起兵勤王。即使兵败被俘,也称“但愿一死”。大丈夫战死沙场,马革裹尸又何妨!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沉浮雨打萍。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听,这是一个被流传至今的故事,这是一个赞颂的传奇,剔听到了廉颇放下一国大将的姿态向蔺相如负荆请罪的那一声道歉。道的是歉意,收获的,是将相和的美名。宽容大队,知错能改。倾听历史,收获大益。做一个历史的倾听者,倾听过去,展望未来,指引现在。

时间的长河顺流而下,而无数人的身影伫立,闪烁着美德的光辉。历史倾听到了他们的声音,听到了,印在心里,代代传颂。历史之音,世间最美之音!倾听隐藏在时间中的声音,越是隐秘越是伟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04倾听历史的声音作文800字——张瑶

全文共 834 字

+ 加入清单

那天,爷爷听村里人说,村北面有一篇老房子要拆迁并说里面还有我家的老房子哩!于是,爷爷带着我和爸爸去了爷爷口中的老屋

车刚到门口,我和我老爸就惊呆了。外面的大门很大,门上有许多块木头拼成的,已经有些黑。以门缝为中线,两扇门两边靠近门缝的地方有两个很像耳环的门把手。这门很是奇怪,不用锁也不用钥匙就可以把门打开、关上,我跑到天井里明白了这一切。在两扇门上有两个很大的木钩子,将一块门板钉在门上,再把木板向有钩子的一方摁下,当木板进入木钩子里这样门就关上了。房子又矮又黑,四个窗户还是老式的“田”字窗框。房子的外墙和里屋的底部都是有不平的石头砌成的。屋墙约在一米的位置向上就是砖头了。漏在外面的砖头四个角已被磨平,砖和砖之间的缝隙有着橙红色的粉末。

屋里更是不堪入目。推开门,满是灰尘,不得不让我们干咳了几声。我迈过门槛手推着门都不禁打了个踉跄,更何况爷爷奶奶和那时的姑姑爸爸。

正间彷佛现在的客厅,门对着的墙边,有一张高脚方桌,上面有一把暖瓶,桌子两边有两把椅子,做上去都会有吱呀吱呀的声响“爸爸,这房子有多久了?”爸爸被我这突如其来的问题打回了“原形”,他看爷爷,爷爷意味深长的说:“这房子有年数了,你大姑出生的时候我们都在这住三四年了。”我彷佛回到了那个时候,甚至可以听到大姑的哭声.....

因为我家是庄户人,所以东间是接待客人的地方。爷爷说在东间进门后北墙曾经有沙发和桌子,可是现在早已不见了踪影。沙发正对着是一个高低柜,低柜上曾经是一台电视机,电视机很小,就像微波炉一样大小。高的那头放录音机,也早已不见了踪影。这时我放佛听到录音机里放邓丽君的歌,看着那年轻时的李连杰和成龙的电影。

西间更是简单,进门后先看到的是一个大衣柜,柜中有一面大镜子。北面则是一张长方形的学习桌。桌上什么也没有,但是岁月给它留下了深深的皱纹。桌子对面是炕,炕很大,也许是家里很多人的缘故!

倾听历史声音,为你讲述动人的故事,或许那些事你不记得,但是在历史的道路上它为你的里程碑添了龙飞凤舞的一笔。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历史的选择作文900字

全文共 934 字

+ 加入清单

人类之伟大,乃是掘出精神的力量;民族之文化,乃是把握历史选择。它记录了那些烽火连天的岁月,沉淀下了历史的精髓;它忘记了那些惨绝人寰的杀戮,摒弃了历史的杂质。

五千年的悠悠岁月凝聚着华夏人民智慧的结晶,五千年的壮志豪情积淀了历史的沧桑。在这片东方的黄土地上,多少人抛头颅、洒热血,用身躯托起中国的脊梁,用生命换来如今的辉煌。这让我不得不想起屈原,一个愤世嫉俗、报国无门的臣子,用孤愤的诗行代替了富贵,用楚辞《离骚》洗去了历史的铅华。一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成为后人追求理想的动力。无数个像屈原般的人,他们的呐喊如同一阵阵惊雷激荡着这昏睡的土地,他们就像一束束火焰,在曲折的道路中蔓延。“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荆轲带走了那段悲壮的历史,却带不走那份赤诚与热血。当国土沦丧,生灵涂炭,无数爱国人士用生命谱写了一首激情澎湃的诗篇。任它潮起潮落,自有天地胸襟。什么是博大和深邃?什么是情操和品行?看大浪淘沙,百舸争流;听锣鼓喧天,战马嘶鸣!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历史本是一张白纸,只是五千年的时光流逝已在上面留下了太多的遗憾与心酸。近代历史中,中国像一只在风雨中飘摇的孤舟,在迟暮中步履蹒跚。封建统治者的无能,列强的侵略,中国也曾遭受了百年沧桑。一个个不平等条约,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个世纪的蹂躏也差点让中国成为残垣断壁。然而,沧海桑田,古埃及的文明已凝固成阳光下无言的石柱,而中国历经沧桑却更强。192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成为了中国人民苦尽甘来的转折点,它的出现则如沙漠中的绿洲解救了濒危的中国,如灯塔照耀着中华革命前进的道路。

曾经,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艰难困苦中奋起,在艰辛探索中前进,完成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伟大历史任务。而今,中国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中国共产党又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世界发展的潮流中,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竖起了一座里程碑……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因为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也证明,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是人民的意愿,也是必然的结果,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

千载兴衰风雨,你,静静地伫立于万千苍生之上,仰天长望,你如此浩瀚。我的中国,永远的中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为历史所珍惜作文900字

全文共 886 字

+ 加入清单

天地苍茫,岁月无情。亘古的长风吹起岁月的烟尘,大江东去的春水将那曾经的风流爱恨,功过荣辱一并尘封于历史。而翻开浩如烟海的史册,才发现——曾几何时,那一个个或曾辉煌无限,或曾臭名昭著的名字背后,都有着一样悠久的历史文化起源,可既然灵魂一脉相承,为何其发展与历史评价截然不同呢?

先秦诸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那时的他们尚没有流派的概念,只有志“同”道“和”。也许他们的想法与观念并未全部为历史所珍留,也许早已被历史的长轮所碾。但在争论与顿悟中所留存的精华经过岁月的沉淀,已然成为经典、传统、乃至文化。纵使当今社会发展、思想顿悟,没有经过岁月的审批与裁决,终是不够完整、不够成熟。文化怎可与历史发展和背景背道相驰?不正是代代辈出的才人们凭借自己的超前思想以微薄之力影响着当时的社会,形成的一时的独特文化吗?时间与空间的独一无二造就了每个时代与众不同的文化符号与代言。

怎样才可以成就经典,铸就文化,文化又该如何思辨,何去何从?

追溯历史,中华文化师出同门——华夏文化,经过了秦始皇“焚书坑儒”,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晋与南北朝的过渡,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所谓文化,早已在历史的长河中被磨砺得面目全非,以至于造成了各朝各代各不相同的结束与进步。至于经典,就更是在时间的鞭策下沉淀、积累、升华。作为文化的原身,被历史所保留,却与面目全非的文化渐行渐远。那么,在时刻风云巨变的今天,究竟何为历史的文化,文化又以何种面貌存于世?

泱泱华夏,悠悠文化,五千年的遗留岂是一朝一夕所能言尽、所能体会的;慢慢长河,浩浩史册,岁月的选择岂是一己之力所能抗拒、所能改变的。传统绝非不可改变,时事骤变,文化岂可墨守成规,一成不变,我们绝不能接受因存在时间空间影响而一味改变的传统。社会受传统文化影响且发展,而文化因社会而形成。更朝换代使得社会发展皆与众不同,经典文化何不因此而独一无二。历史的文化,为历史的潮流所致,却也不断的影响着潮流的选择。

历史所珍留的,即为历史;历史所珍存的,成为精华;历史所珍贵的,可为经典;历史所珍惜的,方为文化。“留”才能“存”,“存”方可“贵”,“贵”然后“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追寻历史的足迹作文800字

全文共 836 字

+ 加入清单

南京是六朝古都,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城市。这个暑假,我紧跟着历史的脚步,来到了这座城市。

中山陵,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墓。这座伟大而壮观的陵墓修建在雄伟的钟山南麓。爬上高高的山峰,来到了中山陵脚下。登上这392级台阶,就来到了孙中山先生的陵墓。孙中山先生静静地躺在用玉石建成的陵墓中。他为推翻封建专制呕心沥血,受到了万人敬仰。

追随着历史的脚步,来到了总统府。总统府是国民党蒋介石办公、休闲、住宿的地方。总统府建筑群占地面积约为5万平方米。既有中国古代传统的江南园林,也有近代西风东渐时期的建筑遗存,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建筑历史。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此宣誓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辟为大总统府。孙中山逝世后,这里变成了蒋介石办公的地方。

追随着战争的气息,来到了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感受到战争带给人们的痛苦。一位失去了刚刚满一个月孩子的母亲抱着孩子的尸体,抱头痛哭。一位年轻的小伙子泪流满面地背着自己的父亲,此时的父亲被炸药炸成了两半,惨不忍睹。战争的阴云笼罩着孩子们天真烂漫的笑容,再也看不到他们可爱的笑脸,多么痛苦啊!30万人的冤魂在天空中飘荡着,憎恨这侵华日军犯下的滔天罪行。勿忘国耻,警钟长鸣!

一缕硝烟拉着我的手,来到了雨花台烈士陵园。雨花台是个风景秀丽的地方,但在1927年以后却被蒋介石当成了屠杀共产党的革命烈士的刑场!据统计,从1927年到新中国成立的1949年,在这22年中被杀害在这里的共产党和革命烈士达10万人以上!恽代英、邓中夏、罗登贤等著名共产党人就在此英勇就义!经受了血与火考验的雨花台,在南京人民的精心保护和努力建设下,越来越显得端庄秀丽,它景色优美,令人心旷神怡;而洒在这里烈士的鲜血,孕育了震憾人心崇高的革命精神。

紧跟着历史的脚印,来到了南京博物院,看到了很多的文物让我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这是一次难忘的旅行,让我们铭记历史,不忘国耻,奋发力强,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富强美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历史的回眸作文600字

全文共 679 字

+ 加入清单

残阳将落,黑夜即将拥拢。人生如梦,就如畅饮一杯美酒,月与我共醉可好。时间随磅礴大江奔去,望月只是凄凉。不见岁月的流浪,只见青春在慢慢隐去。

寒夜森森,是谁乘着醉意,挑灯看剑?孤梦于回,是谁在睡梦中策马扬鞭?旌旗猎猎,是谁在千里之外听见塞外翻弦?是孤旅漂泊的游子,是壮心难酬的将军,是失意落漠的豪放词人。

当年的红衣少年,登高望远,指画山河,雄心壮志犹如东升的红日喷薄欲出,他不是别人,是辛弃疾。华发苍颜的祖父辛赞将自己毕生的缺憾寄托在他一人身上。希望他像霍去病一样横扫,胡沙千里。当本应有一个父疼母爱的童年,但是他的父亲早早的离开,于是他一直随同祖父,面对的是祖父伪仕金国的惆怅,昨日大宋地今日金国城。当时,城头上的旗纛被金的图腾更替,当时的渡头街上荡起的不再是大宋的语言……一个帝国的背景在最后一个余晖隐去,如今在此的流水依然悠悠清闲,谁又知道那是一位将军一襟辛酸泪。

落日楼台的那一抹隐隐而去的斜阳余晖,恰是偏安一隅的南宋王朝。断鸿声里的一声秋末的当空长啸,成了对一个帝国的吊歌,平身塞外江南的他已不习惯江南的小桥流水。千里莽莽征程路,原来本想是弓刀事业,阴阳差错换成了纸笔文章。原本一双应握刀的手只能在宣纸上游动,当原本拉的是弓的弦换作了琴弦。谁能体会曾经拥有一颗豪情壮志的心被割祸的感觉?他的命运已被注定,闲散的职位只能让他青旗买酒,近山傍水。他开始在迷芒中自欺了。我醉月明月,醉里且欢笑是位卑未敢忘忧国。他只能梦中战场杀敌,策马扬鞭。

历史给他开了一个玩笑,玩笑了他一生。自己不也有惊天伟地之才,但是只能手补天裂,落魄了封侯事,可怜了白发生!掩掩英雄泪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

全文共 474 字

+ 加入清单

黄*萌

历史长河浩瀚如大海,在这漫漫的五千年间出现过不少历史名人,由以忠诚出名的赵云、也有以老奸巨猾出名的秦桧。但我不喜欢爱国的屈原,也不喜欢心狠手辣的曹操。我最喜爱、也最崇拜的历史人物是神机妙算的三国著名军事家——诸葛亮。

诸葛亮,字孔明。“草船借箭”、“火烧赤壁”、“三顾茅庐”……这些故事无一不表示了诸葛亮的才智多谋。但我认为,最能表现诸葛亮的聪明才智的故事是“空城计”。

诸葛亮在众人慌张不已时能镇定自若,设下空城计,这是多么了不起啊!当时大部分军士去运粮食了,城中只剩五百军士,但司马懿却已经引领大军来进攻了。诸葛亮灵机一动,令人大开城门,并叫几人去城门洒水扫街,装作旁若无人的样子。他又领两个小书童,带上一张琴,上望敌楼坐下抚琴,一书童在旁握宝剑,一书童轻摇毛扇。司马懿看到这一幕,以为城中有埋伏,便快速撤了兵。就这样,诸葛亮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救了全城人的命。

这就是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他能在最危险的时刻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化险为夷,并保持镇定。甚至在临死前,他都担心国家的安危,让我感动不已。他就是在我心中最忠诚、最神机妙算的军事家——诸葛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历史典故:老骥伏枥

全文共 910 字

+ 加入清单

老骥伏枥比喻有志之士,年纪虽老而仍有雄心壮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历史典故:老骥伏枥,欢迎阅读!

老骥伏枥:为梦想奋斗终生

【出处】《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释义】骥:良马,千里马;枥:马槽,养马的地方。比喻有志向的人虽然年老,仍有雄心壮志。

【历史典故】

东汉末年,政治动荡,诸侯四起,天下大乱。其中以曹操最有远见,他想统一天下,重新建立安定的社会。

曹操自从“挟天子令诸侯”,许昌屯田以后,先后消灭了董卓、黄巾军、吕布、袁术、袁绍、刘表等地方势力,基本上统一了北方。

建安五年(即公元200年),曹操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大败袁绍,从此,军威大振,曹操更加雄心勃勃。但是,袁绍的两个儿子投奔了乌桓,企图借助乌桓的力量卷土重来。乌桓的经济、文化较落后,当时尚处奴隶制时代。他们乘中原地区经常混战,常常侵袭汉朝的领土,北方人民的生命财产没有保障。对此,曹操决心征讨乌桓。

公元207年,即建安十二年,曹操亲自统帅大军北上远征乌桓。当时曹操已年过半百。古人认为,人到50岁,就进入衰老阶段。这点曹操心里也十分明白,但为了彻底消灭袁氏残余势力,真正统一北方,他胸怀宏志,人老心不老,仍然驰骋疆场。经过长达几个月的艰苦行军作战,曹操在白狼山一带与乌桓的20余万兵马进行了激烈的争战,彻底击败了乌桓,杀死了他们的头领,十几万人被迫投降。

曹操率领大军,凯旋而归。在返回的路上,曹操带着胜利的喜悦,想着自己已经是五十三岁的人,但历史的重任肩负在身,统一中原的大业尚未完成,他激情澎湃,赋诗一首: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

这首诗表现了曹操热爱自然、蔑视天命、老当益壮、志在千里的积极进取精神,抒发了他那变革现实、统一中原的豪情壮志。

【成长心语】

曹操在他年过半百时,仍然充满雄心壮志,而我们青少年,更应该从现在开始就坚定为理想奋斗终生的信念。“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句话曾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而对于我们来说,这句话同样意义非凡。作为学生,我们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努力学习,不虚度年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02倾听历史的声音作文650字——肖彦秋

全文共 629 字

+ 加入清单

因为喜欢看古装剧,所以,我喜欢历史。从历史书籍的阅读中我了解到许多历史上有名的人,也学到了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

记得,我曾看过一部电视剧《仙女湖》。它是一部神话电视剧,里面主要讲述了墨家巨子非乐,汉武帝刘彻,名将卫青和霍去病,以及七仙女的故事。

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霍去病一生传奇的经历。霍去病从小流落在外,身体也不好。在流落期间,幸得墨家巨子非乐相救。非乐为小霍去病调治身体,又见小霍去病虽然身体不好,但却仍有雄心壮志。于是,取名去病,并以墨家剑法一书相赠,希望他能有所成就。

后来,霍去病跟随卫青练习武艺。长大后,霍去病和卫青凭借超群的武艺和过人的胆识,深入漠北,打败了入侵汉土的匈奴兵,为击败匈奴立下赫赫战功,并且深得汉武帝信任。霍去病与卫青被称为“帝国双壁”,并留下了“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千古名句。这短短的八个字,因为出自霍去病之口而言之有物、震撼人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在国家危亡之际挺身而出,为国赴死!南社诗人陈去病因读“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毅然易名“去病”,投身革命!历史上这样的英雄数不胜数,像精忠报国的岳飞,“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岁月的冲洗,那些无足轻重的人都已经被人们所遗忘,但是那些为中华民族的事业以及历史的进程做出过巨大贡献的人,不论何时都会被后世所敬仰,也都会流芳千古。历史的长河生生不息,传达出历久弥新的声音,我愿倾听历史的声音,铭记历史上激荡不已的声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历史是不能忘却的作文800字

全文共 782 字

+ 加入清单

战争的硝烟刚刚散去,历史并没有离我们远去。但是,却有很多人忘记了历史。忘记历史意味着什么,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因此,我们不能忘记历史。

打开中国的历史,相信我们每个人都忘记了那一场战争,是那一场战争,让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相信大家不用想就知道,那就是让我们心痛了100多年的鸦片战争。

在当时,我们的国家虽然不太强大,我们的人民生活虽然过得并不富裕。但是,我们也是在清净的生活中自得其乐。然而,英国殖民者为了吞并这一块蛋糕,居然,采取了极端的措施,向中国叛卖鸦片。从此,中国开始了噩梦般的生活。

鸦片,严重败坏了社会风尚,摧残了人民的身心健康,同时更破坏了社会生产力,造成工商业萧条和衰落。鸦片流毒流毒越来越广,从王公大臣到平民百姓,吸毒者日众,为害中国国人身心健康,军队也吸食鸦片,身体变得虚弱,失去作战能力。

中国,这个东方的巨人已经失去它原有的风姿。它开始拖着病怏怏的身体去面对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它,怎么对付得了呢?

中国堕落了,是什么让它堕落了呢?原因是方方面面的,但不可否认,鸦片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既然鸦片猛于虎,但是我们当中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人沾染上它呢?是为了一时的好奇,还是为了炫耀自己的富有,抑或是由于自己意志力的不够坚定而上当受骗呢?说不尽,道不完。事实摆在我们的面前。许许多多的人因为沾染上毒品,而导致道德沦丧,家破人亡。像这样的例子还要去列举吗?在我们的周围不是有很多这样的人吗?

亲爱的人们啊,我们的国家一天比一天强大,我们的生活一天比一天美好。我们为了建设好自己的家园,请你们要记住这段惨痛的历史,远离那魔鬼一样的毒品好吗?即使不是为了国家,为了这个民族,哪怕是为了自己,我们也不应该远离毒品,珍惜我们的生命吗?我也希望,我们的国家应采取最严厉的措施去惩罚这些危害制毒、贩毒、吸毒和吸毒的人。让毒品无所遁形,还我们一方清净的天空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我的历史老师作文800字

全文共 810 字

+ 加入清单

刚进初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第一节历史课。因为我认识了一个从未见过的老师

老师长得不高,白白的,鼻梁上架了一副眼镜,显得很有书卷气。他自我介绍时,更是别具一格,开口就是“大家好!以后由我来教你们历史!“敝人姓宋”,相传还是贵族的后代呢!”听到这,全班哄堂大笑,我更是眼泪都笑出来了,心想:真不愧是历史老师,介绍都带有历史文学气息!之后一段时间,“敝人姓什么”也在学生之间传为佳话!不过,老师上课时动作更为“经典”!他两手撑讲台,身体前倾,一只腿在前,一只腿后伸,讲起话来摇头晃脑,真有点古代学生背论语时的样子!于是,一节课我都在笑声中度过。老师幽默风趣使我而感到自豪!

而宋老师跟别人不同的是,它具有创新思想!一般都是老师授课,不知哪天宋老师突发奇想让我们备课,我们叫苦连天,只好回家苦干。而我就得亲自制作幻灯片。到那天果然抽到我上去讲课。不过我还真得感谢老师,是他让我知道当老师的辛苦,同时也让我知道学历史的快乐,从而真正意义上的爱上历史!老师的创新使我们走进新的历史天地!我为这爱创新的老师感到自豪!

但其实最让我为之自豪的是老师的魅力呀!上他的课感到轻松、愉快,却能学到很多知识。比如老师老师讲一个课时,往往会告诉我们许多历史故事,还有不少从《史记》中的名言。他还会联系生活实际和社会现况来发表言论。可我们也并不是听众,而是积极参与,这时班里就像是讨论会!每人脸上都笑得像朵似的!所以我觉得老师的魅力很大,有时我不认为他是老师,而是一个无所不谈的朋友。正因为这样,班上无一例外的都爱上了历史课,当然历史成绩也在全年级名列前茅呀!不止这样,我们都和老师到了称兄道弟的情份上。每次一到历史课,我们就会用幻灯片打出“欢迎发哥”的字样!每次老师一来就会笑,而我们也跟着一块儿大笑!所以我们为有这样一个魅力指数超过万点以上的老师感到自豪!

来到初中,我庆幸自己能遇到这样的老师,而不幸也许只能跟老师相处三年!不管怎样,我都永不忘记!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素女与大鸿历史典故

全文共 1476 字

+ 加入清单

轩辕黄帝有个妹子,名叫素女,嫁给了黄帝的大臣大鸿。大鸿追随黄帝到涿鹿去灭蚩尤,一去三年不回,素女日夜思念着自己的老公。部落每日分给她的肉食果子什么的,她总留着些,想等大鸿回来吃。晚上总做恶梦,她经常从梦中惊醒,呆坐着说胡话:“这一仗败了,大鸿叫蚩尤杀了。”只有一次的梦她很满足,她正在梳着自己黑油油的头发,大鸿走来,悄悄地站在她身后,看着这个山花一样悦目的姑娘,眼里布满了柔情……素女提着竹篮在山上摘野果,“噢?嗨?”远远的平原上传来了大鸿粗犷的声音……他们又成亲了。大鸿走在男性的最前边,蛮精神的,咧着大嘴巴笑。素女和姐妹们端着烤肉和玄酒欢笑着迎接……她和大鸿手拉手在一个满是鲜花的山坡上走呀,飞呀……素女日思夜想,只盼着黄帝早日战胜蚩尤,使全国人都能过上安宁日子,也盼着大鸿早日回来团聚。她盼呀,想呀,不知流了几许相思泪。

这一天总算盼到了!黄帝骑在高头大顿时气宇轩昂,好多士兵扛着金戈、金斧,握着金刀,神气十足。素女挤在欢迎的人群里,急切地在部队中搜寻着大鸿……风后、力牧、应龙都回来了,惟独不见大鸿。素女急了,仿佛有些发狂,拦住黄帝,问大鸿哪里去了?黄帝低下头,停了一下说:“大鸿到另外地方执行任务去了,后边就回来。”可是素女的心却不由得扑扑地跳,她隐约以为哥哥在骗她。本来大鸿追随黄帝去作战,一直十分勇敢,每次上阵都挥动着石斧左右砍杀,蚩尤的人马无人能抵挡。这一天,全国着大雨,双方还在交战。黄帝命应龙借助水力摆一个水阵,抵挡蚩尤的进攻,谁知蚩尤的士兵全是南边人,他们水性好,一个一个;中过了水阵。大鸿看到这种景象,抡起石斧就和蚩尤战在了一起。应龙、力牧也各和蚩尤的一个上将拼杀。这时,凤伯雨师(蚩尤的两个上将)也冲过来围住大鸿血战。大鸿十分勇敢地挥动着石斧,以一当十,左砍右挡,不退一步。黄帝带领雄师叫嚣着冲过来。突然,风伯的金刀削过大鸿的肩头,大鸿负伤了!但是他仍旧拼力砍杀……风声、雷声、雨声掺杂在一起,像乱舞的战鼓轰鸣……大鸿一斧下去,蚩尤不及招架,滚向后去。大鸿回身架住雨师的金斧,冷不防,蚩尤从背后砍来……

黄帝终于忍痛告诉了素女,大鸿牺牲了。素女抽泣着,声音哀婉悲凄,谁听了都要流泪。举办葬礼的这天,素女没有哭。天近傍晚,部落前面的空隙上,燃起了三堆大火。素女双膝跪倒在大鸿的尸体旁,双手抱成拳贴在额前,虔敬地替老公祷告。来到坟地,人们把死者头西脚东安放进土坑里,一个人把陶壶里的玄酒倒在手上,向死者身上弹洒。素女噙着泪把自己亲手做的食物,连同平时为大鸿留下的果子一个一个装进陶罐,放在大鸿的右手边。黄帝从身上取下自己的长稍大弓,轻轻地放在大鸿的左手旁……

回到屋里,素女才想起了哭。她双肩抽动着,哭呀,哭呀,声音细细的,长长的。一钩残月挂在夜空,素女凄凄切切的哭声传得很远,很远……

黄帝用铜造了二十面大镜,送给素女慰藉她。素女对着镜子,更感到自己形单影只。她的眼睛清楚地凹了进去,眼光也凝滞了,表情惨白。伶伦造出乐器后,黄帝要求每个女性都得学会演奏。轮到素女了,她披散着头发,穿一身白色衣服,鼓瑟,那声音哀不自胜,在座的人都跟着瑟声落泪。素女越弹越哀痛,黄帝也以为太悲痛了,就将五十根弦的瑟破为二十五弦。

素女纪念大鸿,眼泪流干了,声音哭哑了。一天,她对看她的人讲,她梦见大鸿活过来了,在南山替黄帝放马,大鸿叫她去哩。素女终于随大鸿而去了。黄帝为了怀念素女的痴情和大鸿的功勋,就仿照素女的哭声,亲自制作了一种乐器,因为是两根弦一张弓,就取名为“二胡”。今后,每到夜晚,无论谁拉响二胡,人们一听到那凄凄婉婉的声音,就说是素女在哭大鸿哩。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