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我眼中的陶渊明作文(优秀20篇)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译文及赏析,欢迎阅读。

浏览

3342

作文

90

回到桃花源的陶渊明作文_植物作文900字

全文共 797 字

+ 加入清单

回 到桃花源陶渊明,是我所羡慕的。他有胆识,也有勇气辞去官职,归隐田园。如下为回到桃花源的陶渊明作文,仅供参考!

弃彭泽微官,松翠菊黄,琴书而外醉三斗;开田园诗派,韵真辞朴,千百年来第一人。

题记

家,是安乐窝,是避风港,那里有天伦之乐,有浓浓亲情。你浪迹天涯海角,不管是得志还是失意,家都使你魂牵梦绕。

陶渊明,我国田园诗派的开创者,在经历了八十一天的官场生活后,亦然决定摆脱官场的束缚,回到自己那魂牵梦绕的家,享受天伦之乐。

回到桃花源的陶渊明,是快乐的,他归心似箭,“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他兴奋异常,“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回到桃花源的陶渊明,是悠闲的。他悠然自得,自娱自乐,“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他成日“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不是还观赏“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风而知还”的景象。

回到桃花源的陶渊明,是自由的。他“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回到桃花源的陶渊明,找到了自己想要的升华,笔下所写的都为真性情。试问,有谁能发出“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这样的感慨。

回到桃花源的陶渊明,是我所羡慕的。他有胆识,也有勇气辞去官职,归隐田园。即使他家境贫寒,也决意不再答应做官。这份坚持,让我感动。

陶渊明的一声,平淡无奇,色彩缤纷。他虽在政治上没有什么大的成就,但却留下了无数传颂千古的诗句。陶渊明笔下所出,都包含了他对大自然的喜爱。让人读着亲切,回味无穷。

陶渊明,一个敢于追求自我的人。喜欢他,不仅喜欢他的诗,他的词,更他那句句中透露出的自然清新的味道。这种味道令我着迷,也令我向往。

陶渊明所做的一切虽已成历史,依旧受人们喜爱。这就是自然的影响力。从古至今,没有一个人不向往大自然,没有人不热爱朴素的生活。

这些,只有陶渊明做到了。他真是“韵真辞朴,千百年来第一人。”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我读陶渊明作文800字

全文共 753 字

+ 加入清单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每每读起《五柳先生传》,便感到与一位闲情逸致的志士交流,他仿佛就在我身边,等待我能读懂她闲静少言背后的热血人生。

遥想当年,中华神州大地上距今约1500万年的时代中,出现了一位宅边有五柳的诗人――陶渊明。如果说庄周隐居则多出于个人性情――不服儒家之道;如果说诸葛亮隐居则多出于外界因素――暂避当时的战乱。那陶渊明则两者都有,一是为东晋王朝昏庸无为的统治者,二是为自己的志向而隐,于是他淡泊名利,不想出世的性格深入我心,但慢慢长大,再读陶渊明的诗,竟读出了另一番滋味。

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他出任江州祭酒,不久辞官,先后又做过镇军参军、建威参军等职,后任彭泽县令。点点滴滴说明,他还是有一腔热血而非一心向隐的,只是当时历史条件的束缚,加之陶渊明安贫乐道的本性,难以凭一己之力改变时局等的原因,他才无奈归隐。显然,这是无奈的,但也是明智的。

有人说陶潜消极遁世,我认为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他笔下写着“富贵非吾愿”时,心中又何尝不想“闲居亦非吾愿”呢?

他笔下写着“闲静少言,不慕荣利”时,心中又何尝不想“时不利兮”呢?

他笔下的话,心中的愿,从未被填满。

他没有死心,所以才遗憾,而遗憾又正是他作诗的原因。

遥想陶渊明当年,世俗黑暗,世态炎凉,故无奈隐居。重峦叠嶂遮不住他的才气。他饱读诗书,满腹经纶,为后世留下了许多经典诗文,不朽佳作。

他无法飞黄腾达去做官,去朝廷辅佐圣上,但他用另外一种一种方式,报效了祖国。后人皆称陶渊明为“平淡之宗”,只是又有几人能读懂他一字一句下,平静溪流里的波涛汹涌。

且看今朝胜景,国际富强,繁荣昌盛。作为未来祖国栋梁的我们岂不更应该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读他的诗时,他仿佛就在我的面前,他的感情化为一段段动人的文字,在我指尖跳跃,心头盘旋。那一刻,才是真正读懂了他。

展开阅读全文

篇2: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历史典故

全文共 1411 字

+ 加入清单

淝水一战的胜利,谢安虽然为东晋获得了暂时的喘息时机,但是,从此东晋王朝更加急剧地衰落下去,内乱不止,动荡不安。公元年,桓温的儿子桓玄占领了长江上游,发兵攻入建康,废掉晋安帝,自立为帝。三四个月后,北府兵将领刘裕击败桓玄,迎晋安帝复位。从此,东晋王朝只剩下一个空壳了。

就在这个时期,却出现了一个中国古代的大诗人——陶渊明

陶渊明,一名陶潜,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他出生在一个没落的官僚家庭中。他的曾祖父就是东晋著名的大将军陶侃;但到了他的少年时代,陶家已经败落,生活贫困。

尽管如此,陶渊明从小还是受到了很好的家庭教育,他博览群书,养成了寡言少语、厌恶虚荣、不贪富贵的高洁性格。这种个性影响了他的仕途生涯,一生中,只在十三年当中断断续续地做了几次小官。

直到二十九岁时,陶渊明才谋得江州祭酒一职,却因忍受不了官场的繁文缛节,早早辞了职。在家闲居了五六年后,三十五岁时,到了荆州,在刺史桓玄属下当一名小吏,不到一年功夫,又因母亲去世辞职归家,一住又是五六年。

陶渊明终究是名将的后代,官场里知道他的人很多。公元405年,当他四十一岁时,又被推荐到彭泽(今江西九江东北)当了县令。

好不容易在彭泽当了几十天县令,一天,陶渊明得到一个消息:东晋的权臣刘裕已封自己为车骑将军,总督各州军事;这个野心家只差一步就要夺取皇位了。

陶渊明预感到晋朝已经是名存实亡了,他十分灰心,便离开衙门回家去了。

妻子翟氏见陶渊明一副闷闷不乐的样子,不好多问。翟氏端上酒菜,可陶渊明却不动筷,仍然坐在那里叹气。过了一会,陶渊明冷不丁地说:“我想辞职回家乡!”

翟氏一听就知道他又在官场上受气了,因为像这种辞职回家的话,陶渊明不知讲过多少次了。几个月前,陶渊明曾想辞职,还是翟氏提醒他,上百亩官田就要种上稻子了,待收成以后再辞职吧。当时陶渊明总算听了妻子的话,口气缓了下来。这次翟氏仍然用官田收稻之事来劝他,陶渊明听了以后,长长叹了一口气:“唉,真没办法,难道我还是要做粮食的奴隶!”在翟氏体贴的慰劝下,陶渊明这才举起了酒杯。

时局的因素,加上陶渊明一副傲骨,他的辞官念头始终没有打消过。一天,衙役来报:过几天郡里派的督邮要到彭泽来视察。那个督邮陶渊明认识,是个专门依仗权势、阿谀逢迎,却又无知无识的花花公子。陶渊明想到自己将要整冠束带、强作笑脸去迎候这种小人,实在忍受不了。他的倔脾气又发作了:“我怎么能为了这五斗米官俸,去向那种卑鄙小人折腰呢?”

于是,陶渊明离开衙门,板着脸回到了家,冲着翟氏:“收拾行装,回乡!”

翟氏告诉他,稻谷只差几天就要收割了。

“随它去吧!”这回陶渊明已经铁了心要辞职了。翟氏问清原由后,也就不再劝说了,默默地去收拾行装。

第二天,陶渊明乘船离开了彭泽。他出任彭泽令,在任仅八十余日,十三年的仕途生涯终于结束。

从此,陶渊明在家乡过着隐居生活。对于官场,他丝毫没有眷恋之心,辞官后,反而有一种重获自由的怡然自得。他每天饮酒,写诗。他归田后的二十多年,是创作最丰富的时期,主要作品有:《归去来辞》、《归田园居五首》、《桃花源记》、《饮酒二十首》、《挽歌诗三首》等等。

其中,《桃花源记》更体现了陶渊明的思想境界和艺术高度。诗文中通过虚构的手法,把桃花源描绘成一个鲜花盛开,绿树成行,男女老幼,辛勤耕织,祥和无忧的安定社会。陶渊明以此寄托他的美好向往,以及对当时混乱时世、黑暗政治现实的不满。

陶渊明的诗文辞赋,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了一个重要的地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我心中的陶渊明作文1000字

全文共 1119 字

+ 加入清单

陶渊明是一位我非常喜爱的古代文人。到目前为止我对陶渊明的了解仅限于课本和一点零星的课外读物,所以这只是我的个人观点。

陶渊明是一个正直、率真、洒脱、有个性的人。他的真性情总能吸引我,同时我认为陶渊明的洒脱和诗仙李白也有所不同,他的洒脱带给我的感觉是一种脱俗清幽的感觉,而李白带给我的更多的是豪爽仙侠的气息,相比之下我更要喜欢陶渊明。

有些人认为陶渊明消极避世,周敦颐把他定位成无为的隐士,我一点也不认为陶渊明是无为的。下课和同学讨论时,有人为了反驳我,将只知道种豆采菊的陶渊明和重修岳阳楼的滕子京、以及范仲淹作对比。我认为有必要从他们所处的朝代与他们的身世经历去深究一下:

陶渊明出身在一个没落的仕宦家庭,也算是名门了,按理说从政应是一路绿灯。可是无奈晋朝官场实在太过黑暗,贪污、腐败的情况远超《人民的名义》中“汉东省”。陶渊明这一小股清流无论如何也改变不了整方田地的污秽,再说了因为为人正直、率真,反对贪污而碰上几个大贪官的利益,可怜的他,官只能越做越小了。毕竟侯亮平存在于共产党领导的社会的小说里,他在书中所作所为的真实性和可行性,放在晋代的陶渊明身上就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了。陶渊明就算把栏杆拍遍,发出无限的感慨想尽无限的办法也无法改变沼泽一分一毫,于是乎,就只好不为五斗米折腰归隐山林,寻找自我解脱的道路。

至于滕子京和范仲淹,他们被贬因为在朝廷推行新政而被守旧派谗言污蔑。就算被贬,也是太守官职,将落后贫穷的东晋时代的芝麻官-陶渊明,拿来与大宋天下的太守作比较,就好比将普通的大学生创业者和王思聪作比较一样,前者的创业资金只有几千,好一点也就几万,至于后者,创业资金也不多,就两个亿。这结果不用猜想。

再来谈谈陶渊明的喜好——菊花。在我看来菊花的傲骨,坚韧,不与世俗争奇斗艳的精神都是无可比拟的,为何因陶公喜欢就平白无故被扣上隐士的帽子?周敦颐自夸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莲花。陶渊明又何尝不是一朵莲花呢?如果他所在的官场不是污泥,也没有那个官场是泥潭了;如果他出淤泥有染,那也不会被后人扣上消极避世的帽子了。他能做到“而无车马喧”“心远地自偏”正是他的洁身自好的表现啊!至于他的《桃花源记》恰恰是他归隐多年一直牵挂天下百姓的证明,正是他心系天下才画出了安居乐业共享太平的宏伟蓝图。

这么正直,忧国忧民的伟人无奈被逼出官场,本想着退出那污秽的官场,不为五斗米折腰,让后人知道自己的一身正气,现在可好被后世人说成消极避世!实在让我为陶公深感不平啊!如果当时不退出,死撑着,后人只会说他跟所有的官员一样无能腐败同流合污,这真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嗟夫!无从可乐耶!”听到后世如此评价自己,陶渊明也是欲哭无泪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把酒东篱:陶渊明

全文共 241 字

+ 加入清单

他来了,带来了一阵阵菊香,带来了与自然相合的阔达心境。面对官阙,他选择了江湖,选择了自然的那份恬适。他追求的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他有着"阡陌交通,落英缤纷"的理想;他绽放了压在心底的那份"自然"。他的丰碑永远树立在田园郊野之上。

8、 忘却荣辱书定历史:司马迁

你海棠般的容颜,弹响"史家"千古绝唱?谁,能幽愁发愤,吟出无韵之《离骚》?他以海的大度包容了内心之苦、世人之讽,他以山的刚毅正直书写了两千年的沧海桑田。他的坚韧撼动历史,彪炳史册;他的刚正直上霄汉,照耀尘寰!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致陶渊明先生的一封信

全文共 556 字

+ 加入清单

尊敬的陶渊明先生

您好

我们虽然同在中国大陆,但是我们并不在一个朝代中。您可能都不知道我是谁,但是您的大名却永远留下了历史的脚印,留在世人的心中,今日我有幸能写给你,真是人生一大乐事。

陶先生您也许还不知道您被我们称作隐者,您不为五斗米折腰,来到乡下过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日子,为的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活着,坚持人生的理想,不与黑暗社会同流合污,只愿做一位高洁傲岸淡泊名利的人。而当今社会的人只是一味的盲目的去追名逐利忘记自己最初的理想。多想希望他们读了你的文章后能放下那追名逐利的心,做一个真真正正的自己。

陶先生你的《桃花源记》里,我们有幸能欣赏到了世外桃源,感受到了自然美景和渔人一同经历了这场美好的幻想,同时也表现了您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反映出百姓厌恶战争,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您的这种特殊愿望让我感受到您的善良和远大抱负。

在您的《五柳先生传》里,您虽然短褐穿结,箪瓢镂空,但是您依然勤奋学习不曾放弃——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而现在的我们并没有意味到我们自己有多好的条件去供我们学习,但是我们并不知足,我们并没有好好利用现在的一切去勤奋努力的学习,想想那时你是点着短短的蜡烛,在隆冬烈风中拿着毛笔去写字,有时还不一定能填饱肚子。依然那么勤奋的学习,想想我们真是惭愧不已。

我是不是说太多了,就此搁笔吧。

致此

敬礼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我眼中的陶渊明作文700字

全文共 777 字

+ 加入清单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是陶渊明留下的不朽诗篇。陶渊明是南朝有名的田园诗人,他的诗和散文大都在歌颂自然,讽刺社会。他对那争名夺利的世界采取隔离与冷漠的态度,令所有人都印象深刻。对我来说陶渊明不仅仅是一名文学家、诗人,更是一位有骨气、有胆量、有豪情的伟大人物,他嫉恶如仇,厌恶黑暗的官场,不屑与那时代官场之人同流合污,只求回归自然,洁身自好。我对他的印象最为深刻。

陶渊明生于败落的官宦世家,他从小有豪情壮志,立志为国奉献。但身居官场后,他看见那里面肮脏污秽、残暴不公。社会的腐朽令他悲愤不已,可他无能为力,他厌恶官场的黑暗,愤然辞官,隐居田园。便有了妇孺皆知的“不为五斗米折腰”。田园生活贫苦而清淡,但陶渊明乐在其中,正如诗仙李白所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陶渊明便在这清贫自在的田园生活中度过了余生。陶渊明,离我很远,却又似乎是一个老朋友,我熟悉而又陌生,《桃花源记》使我认识了他,知道他内心所向往的生活;《归田园居》使我了解他,他不羁的性格,对官场阴暗的厌恶和对大自然的向往;《不为五斗米折腰》我看到了他的高傲,遗世独立,正如他毕生所爱的菊花,像个不与世俗争奇斗艳的隐者。

陶渊明的品质如此高洁,但他的一生是那么不遂人愿。家道中落、国家腐败,年少壮志的他看到了社会的阴暗面,心中悲伤愤怒,却又无可奈何,只能独自生活在自己的“桃花源”里,带着疲惫的身体和充实的灵魂,以及淡泊名利的心走过无数春秋。

陶渊明的心愿固然美好,但他所向往的“桃花源”终究不可能实现。一味的逃避世界,逃避事实,而不去改变只会落得“菊之爱,陶后鲜有闻”的悲惨境地,但陶渊明不屈权贵、淡泊名利的优秀品德值得后人传颂。

陶渊明,你正如一朵盛开的菊花,不似牡丹富贵,不似梅花高傲,也不似桃花绚烂,你平静、淡然,犹如为天边的启明星,永远闪烁着光辉!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给陶渊明的一封信作文

全文共 429 字

+ 加入清单

陶先生:

你好!

你知道吗?当东篱的黄菊,苍翠的南山。相与还的飞鸟在夕阳下交相辉映事,我不禁在心中感叹你那超远脱俗,不为名利所惑的心境,好一幅晚秋见山图,大自然的纯真意趣全都投映到了你的诗里,也投映到了我的心里。我想这自由自在的隐居生活,应当是你所终生追求的吧。

喜欢你不矫揉做作、不做违心事的性格,更喜欢你笔下“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花源。

没当想到“土地平旷,屋舍俨然”“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美景,每当想到“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佳话。心中的向往之情,油然而生,但当我了解到当时也民不聊生。动荡不安的社会时,不仅对有着引人入胜文笔的你充满了敬佩之情,想到,那没有剥削和压迫、人人平等、自由、美好的生活,便是你对人民大众的美好祝愿吧。

你的志向是如此的“出淤泥而不染”,哪怕是“草盛豆苗稀”的劳动,你似乎不以此为苦,反之以此为乐。

你的作品,在黑暗的东晋大放异彩。

你的性情,在如今的社会放出光芒。

最后,祝愿你在遥远的东晋找到属于你心目中的桃源。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我心中的陶渊明作文

全文共 1016 字

+ 加入清单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古代每一个文人士大夫的人生追求,他,这个开创了田园诗的杰出文人却偏偏是个异类。陶渊明,这个一心寄托山水的清雅之士,面对这个纷扰的社会心境难道真如他笔下的山水那般淡然自若么?

一、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即使他真的寻找到心中的那片桃花源又怎样,他终究也只是一个人。他可以面对自然的壮阔手笔激昂舒啸,他也可以面对败局的雅致畅然赋诗,但懂他的人绝不会放弃一切陪他寄情山水。他终究是一个孤独的人。当后人反复揣摩“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那个淡泊宁静的陶渊明时,有是否了解每一个日夜写着诗,但渴望有人欣赏的另一个他。即使山水再美,没有人,便却少了那一缕生机,就像龙的那一对眼睛,即使龙如何潇洒俊美,无神便也是死物。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他都拥有,独缺一知己与他共赏奇文,同析疑义,他一定会为他现在的我们赏析他的诗赋而高兴,只不过太晚了些。

二、感子漂母惠,愧我无韩才

说起隐士,一瞬间想到的词语会有很多,无外乎“清高”、“孤傲”、“淡薄”罢了。他是一个接地气的隐士。他不会觉得文人用执笔的手去耕种田地是一件丢脸的事,因为生活逼迫这他这么做。他会矛盾,他会想自己作为一个文人雅士为什么要去做这些事,南山下的豆总比杂草稀疏,一场霜冻,可能就什么都没了吧。他会失落,说道清高,有谁会比他陶渊明更清高,可真到了青黄不接,食不果腹的日子里,他却同样要像个乞丐一样向人乞讨,即使他和主人谈笑风生,似乎找到了知己,可当他写下“愧我无韩才”的时候,他的心是否坦然,又是否在滴血。他自负文采初中,只是生错了时代,饿着,冻着,就算讨饭,也不愿折腰,因为这是他的底线。

三、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

这杯酒真的很难下咽。《三字经》中写到“子不教父之过”,可他真的错了么?即使那是的李白还未出生,他却同样知道举杯浇愁愁更愁的道理。或许他的孩子没有他笔下的那般不堪,但一定没有他期望的那样。他以为孩子们一定从小就像他们的父亲一样,不为俗世所玷污,为了心中的正义无所畏惧。但孩子终究是孩子。陶渊明不是一个合格的农人,同样也不是一个合格的父亲。他太清贫了。他对孩子的不成器无奈、愤怒,但更多的一定是愧疚。但时光流转,终不复始,如果他选择重回官场,求个一官半职,孩子们的生活一定不会像现在这般辛苦。可一切都只是如果,如果再给他一次重来的机会,他也决不会后悔,那是他心中最坚实的防线。

我们不知道他都所思所想,我们只知道,历史的长河中有一个文人墨客,他爱菊。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写给陶渊明的一封信

全文共 723 字

+ 加入清单

靖节先生:

您好。久仰您的大名,今日与您交谈甚是荣幸。也恳请您为我指点迷津,授人以渔。

近日我常常拜读您的大作。深深地为您之“不为五斗米折腰”所震撼,为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闲适安逸所羡慕。我不禁想问您:“在那时那样一个社会里,您是如何想的?”

从您的《桃花源记》里,我明白了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压迫、自食其力、和平宁静的社会,那是您与广大劳动人民真实的向往呀!您对战争和黑暗社会的痛恨便跃然纸上。

从您的《五柳先生传》中,我看到了一位卓然不群、“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高贵品质的雅士。读书、饮酒、作诗即使他的爱好。那不是您吗?五柳先生?

在《归去来兮辞》中,您对官场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厌恶和对人生的感慨令世人深思与折服。

我还有一事想请教。您写了大量的饮酒诗,也像隐士一样退隐山林。难道您是否是为了逃避而用酒麻醉自己的心灵。用酒来疗伤?隐,就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吗?为什么不去学习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为什么不像梅一样”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故”呢?不如与社会一搏,哪怕是以卵击石也留的千古美名。

与您所生活的时代相比,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现代化的时代,人们住着几十层高的楼房,每天乘电梯上下楼。我们有了比马车快几十倍的汽车、火车;也有了能像鸟儿一样翱翔于天空的`飞机;更有了可以探索月球的飞船。

现代的人很会享受,平日里,喝杯茶、跳个舞、唱首歌。生活比您的那个时代要舒适多了。但现代人却不像桃花源里的人那样热情好客。人人都互相防备着,犯罪事件常有发生。

您居陋室而不卑,是因为那里没有污浊;您食不果腹而不急,是因为您有精神食粮。草盛豆苗稀并没有使您烦忧,是因为志不违心。

人各有志,愿您能勇敢面对!

至此搁笔,打搅了。

您之崇拜者

某年某月某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陶渊明我想对你说作文1000字

全文共 1111 字

+ 加入清单

渊明公,与你相识,是从那一篇《桃花源记》开始。那“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淳朴生活令我无法忘怀。品君文章,乃余之畅快!

余读《五柳先生传》,为你嗜酒、好读之趣事而捧腹大笑,为你“短褐穿结,箪瓢屡空”而深感同情。余甚爱汝“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之品格,尤爱汝“衔觞赋诗,以乐其志”之随性!世间洒脱豪放者莫过于你!世间安贫乐道者莫过于你!

余于书页间,仿佛见汝“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余陶醉于公之言行举止,更陶醉于公之言论诗文!汝闲静少言,不慕荣利,乃真隐者,大隐者,后世之典范也。想汝当年居于那“桃源仙境”,过着采菊耕种、自食其力、著文自娱的生活,令余羡慕不己。

时隔千年,余若有回天缩地之良方,定当沐浴焚香拜见先生。邀汝至闽南大酒店畅饮,俯瞰高楼大厦,鳞次栉比;交通桥梁,盘虬卧龙;车水马龙,熙熙攘攘……同汝共享中华盛世之繁华景象。较之古代有大不同、大变化、大进步也,想汝亦有同感!

我辈当今结庐在人境,处处车马喧,何从觅一隐士如公者?时光飞转,唯一不变者乃官权金钱者也!宝马香车、琼林玉殿虽已难觅,但人心贪婪之欲,人心污晦之情仍留于世间。何从于城阙间寻一“桃花源”?何从于尘世间寻一“陶渊明”?汝可见“房叔”“房姐”们倚仗高官厚禄、花天酒地,虽不杀人放火,却挥霍钱财!汝可见环境污染使贫民穷者痛哭流涕,纵有良田而颗粒无收!汝可见世界各地暴徒寇盗四处猖獗,枪声不绝,人心惶惶!世界文明虽已进步,中华大国虽已强盛,但乱我心者处处皆在,毁我环境者日日可见。悲哉痛哉,何处觅桃源、何处采野菊?予不如与公归去来兮也。

若人人皆似您“不为五斗米折腰”,若人人皆似您安贫乐道;若人人皆似您“闲静少言,不慕荣利”,世界即变为桃源。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渊明公,您虽已逝,可遗风仍在,您之爱菊,世人皆爱牡丹,但菊之隐逸,非牡丹能比。您之精魂化作菊香,吹遍了万代,醉遍了千古!试想,若世界变为桃源,将多么安逸舒适啊;若人人有汝之气节,将多么和谐美好啊!

我坚信,你之所以隐逸,不是因为害怕尘世的困扰、社会的黑暗,而是宁愿做牡丹花丛中一朵孤傲的菊花!你宁愿生长于穷乡僻野,也不愿意生长在朱门酒肉中。您的淡淡清香飘遍山野,却无人知晓。但您的精神传遍古今,在我们的心中永恒。有人您胆怯,不肯做屈原一般的人物。但我认为,您是真正的巨人,您在田园的隐居中创作诗篇,自得其乐,流传千古,教会了我如何做一朵清淡至傲的野菊,顽强固执地坚守仅属自己的净土,教会了我如何淡看荣利、淡看人生。

无论如何,身为小辈,我都没有资格去评说您。但请允许我直呼您的名字——陶渊明。是你固执地给历史添上一抹菊香,是你在平淡中带我找到了生活的真谛。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陶渊明饮酒扩写

全文共 797 字

+ 加入清单

陶潜,也许你这一生的名声也便是你一生的铭记,一生的宿命:你埋没于世间滚滚风尘中,潜进那自乐的心灵家园里。俗世寻不见你的神采,九泉却掩不尽你的魂风。

千百年后,你浮现于我面前,你,陶渊明,那南山下的采菊老人,却似无意地携走了我心间的一瓣菊香。    初识你是在你的家,桃花源中五柳后的小居。你的家在一片与世无争的静谧的土地上,在阡陌交通的鸡犬相闻间。我叹你如何寻得这一方净土,山也清丽,水也清丽;人皆安详,心皆安详。

你欣然地右手执卷,左手牵壶,来往于这片山水田园间,微醉的身形挪移着,映在那些池竹稻麦上。壶中的可是那忘忧醒神的酒,让你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手中可是那千年无人懂的丹青妙卷,让你不求甚解地会意去了其中的快乐?人世间没有你陶渊明,可你到底身处天地间,身处那一片桃花源。

你忆起归家的情景,欢喜与释然写在脸上,荒芜的山径,还依稀留着些与你一般不愿依附世俗的松菊。仆童相迎,他们身后,还有你尚未更事的孩子倚在门边。当然,还有使人敞怀的好酒在杯中静候。你坚定地说:“隐,我没有选错。”    是啊,多少人试图作出这样的选择,走出的又有几个,出而不复入的又有几个?

哪怕是淡泊明志的诸葛孔明也坚守不住那一亩三分净土。却唯有你,为那一壶一卷与世俗决裂,自己把自己“关”了起来,着实为自己创造了一个无限恢宏的新世界。隐,使你守住心而不动。世间纷扰,诱惑却也不可避免。你当年无心而出山时,定不曾多想鸟倦飞而知还之日。

可这日子来得到底是快,也使你悟得更快,放得更快。时至今日,我依然仰视着你释怀的神话,坚信着包容万物而无染的心胸的存在。

还有你的文章,消尽了锋芒而泛着桃花源间的落英之芳与东篱黄花之味的气息,一起塑起了我心中那个壶卷于手、坦然于胸、土灰掩面却神采非常的你― 陶渊明。   采菊东篱下,举目眺南山。   南山不可见,唯觉香满怀。   有心云常在,倦飞鸟无从。   笔泄山野句,神醉酒壶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走进陶渊明作文

全文共 760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名人典故,数之不尽。而中国文史上,骚人墨客,大到文学各家,小至无名之辈,又举之不完。但自古至今,政坛文人都有个不约而同的爱好,那便是暂别政治江湖,归隐田园生活。中国田园诗派的鼻祖——陶渊明,便是这些田园隐士中的代表。其实我一直觉得陶渊明是个可爱的老人家,一股子傲气,固执且坚定着,硬是要找个“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地方,真不愧是前不着村后不着店,鸟不拉屎鸡不下蛋,还要有美丽风景,可以让他身体和心灵绝对宁静,用好棒好棒的文辞描写他心中的“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把人们说的心里直痒痒,把中国几千年的文人都说的向往和他一样种地吃窝窝头,东篱下啊采菊啊见南山啊什么的,说得世人都倍感市井之嘈杂,都觉得繁华的俗世凡尘怎么看怎么别扭。凡是读过两年诗书的就会说自己向往种地,向往自给自足、粗茶淡饭,说现在这样只是凡尘世俗,身不由己,就等着哪天有机会了就去归隐了。可是真正去归隐种地的人又着实不多……大概还是放不下吧。

掐掐大腿估计也打消不了这种凡人肉身的种种欲望,所以中国几千年的文人总是空喊口号并尴尬着……所以我说,陶老爷子是可爱的。人家是屡次遭贬才归隐田园的,人家就有这种很下心的骨气,人家就有这种远离凡世喧嚣的气节。陶渊明刻苦半生,童年都没有过好地学了一身本领,满腹经纶,并不仅仅是为了去种地。虽然一个需要不断前进的国家不可以动不动就拿逃避作高雅,可是陶老爷子为世间留下了一种质朴的美好。要不是“采菊东篱下”,又哪来的《饮酒》?

若非“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又何谈《桃花源记》?如果没有“种豆南山下”,那《归园田居》又何去何从呢?所以说,田园隐士并不是空口叫出来的名号,并不是种田耕地,无所事是,他们是时刻快乐着并带给他人简单朴实的快乐的。所以,我读着陶渊明,看着快乐的日子从身边走过,幸福也流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我眼中的陶渊明作文600字

全文共 682 字

+ 加入清单

陶渊明其人其文章与品格能够流传千古,依我看,正是因为一个‘真’字。

有晋一代历来注重一个人的出生门第,而陶渊明正是东晋名将陶侃的后代。按照门第来看,陶渊明极有可能步入官场后平步青云,如果他又可以‘聪明’地搜刮些民脂民膏,也许陶渊明会荣华富贵一生,成为下一个石崇王恺。

但也许是看透了官场污浊奢靡之风,无力改变却又不想同流合污。也许是顺应自己返璞归真的天性,陶渊明先后五次辞官,过上了自己想要的山水田园的幽居生活,超脱与俗人俗事,与山林鸟兽共休息。陶渊明找到自己的‘真意’,那就是道法自然,与自然万物生灵休戚与共。就是这样‘真’的人,才能无视金银财帛与功名利禄,就算是连自己最喜欢的酒也喝不上,却写出了‘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样的句子。做到‘悠然’--发自内心的快乐恬静。就是这样‘真’的人,才能在‘短褐穿结,单瓢屡空’的窘迫中说自己是生活在葛天氏,无怀氏时代的人。自然自然,自然而然,遵从内心,即是本真。世间能够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很少,而陶渊明却可以做到,正是因为他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真谛,只要过着自己理想的生活不论是满目萧然还是春和景明的境地都会被他忘怀,洒脱地投入到大自然中。就是这样,养养菊,种种豆,写写文章,便是最大的享受。

有‘真’者,亦有‘不真’者,古今亦有。诗名大如孟浩然者,在山中‘假隐’多年以求一官半职然而却终不得唐玄宗赏识,郁郁而终。我们也不乏是这样的人,又有几个人能够做到率真?这谈何困难,又谈何简单。看看陶渊明吧让我们这些‘鸢飞戾天者’可以‘望峰息心’,找到属于自己的‘真’之所在就是这样的人,才有资格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我不愿做陶渊明——大学生活反思作文

全文共 3947 字

+ 加入清单

已经很久没有独自静下心来好好与文字打交道了,前几次麻木的坐在电脑前,手指下意识地在键盘上游离,不知道想告诉自己些什么。好失败啊,仿佛对文字失去了直观的感觉,曾经相识的伙伴此刻却变得那么的陌生与疏离。更让我觉得人格分裂的是心中又有一种必须吐之后快的“块垒”在不停的搅扰着我早已纷乱的思绪,焦躁、烦闷、茫然、虚浮、空幻……很想寻找出问题的症结,但是越是急功近利地整理杂乱无章的情绪越是让我摸不着头脑,结果只剩下一次次苦思与冥想在心头纠结,纠结,纠结……多米诺骨效应正潜藏在心底暗自发酵,发酵,发酵……直至喷薄欲出的一刹那准备做个永久性的了解。

大学生活并非像中学时憧憬的那般美好的像乌托邦,回想起当初听完高中老师对大学天国世界的描述后同学们脸上露出的那种对大学心向往之的欠揍表情真的觉得自己上当受骗了。大学圈子里出现太多中学不曾有也不会有的状况,很多只有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才会出现的包括人际问题交往问题竟然都一一在大学生的身边出现,而且出现的那么突兀和没有道理。一直以愤世嫉俗的文艺青年自我标榜的笔者在这些欲望的漩涡中也漫无目的地挣扎着,犹豫着,彷徨着,非功利地追求着,探寻着,奋斗着。我不太想用尔虞我诈来形可爱容纯洁的大学校园,我也不太想把心机、城府、手段等恶劣的词语安放在我亲爱的大学生朋友身上,我更不愿意把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比作一场少部分人之间带有强烈追求为实现自我利益的最大化与达到自我目的的完美化而进行的类似政治家们之间的玩弄手段与权术的黑暗斗争与政治博弈。

呵呵,或许我的思想太过偏激,或许我的想法太过单纯,或许我的视野不够开阔,或许我的阅历不够丰富,或许这只是我的一孔之见,或许我说的这么多根本就是无聊透顶的废话,或许你可能要批评我说你小子只不过是想在单调的生活中制造一些可笑的噱头罢了。

或许我真的就是像你说的这样。

突然想起中学时的政治课堂上老师询问大家人生理想时同学们五彩缤纷的回答,总而言之言而总之的说了一大坨后,总结出来都不过是希望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以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种种。相形之下我的回答算是比较“惊世骇俗”的了。“我想生活在一处具有桃花源气质地方的,每天与三两知己谈笑风生,把酒临风,过着自在逍遥不受世俗约束的快乐生活。”说罢后老师就给出了一个“隐士风度”的评语,当时的我都有点飘飘然的仙风道骨的感觉了。

或许那只是当时我无心的戏言,但现在如此“愤世嫉俗”的我是否真的需要寻找到这样一处桃花源做个真正意义上的隐士呢?

或许就像陶渊明那样品味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淡,渴望摆脱“樊笼”复返自然。

这样返璞归真的生活是很让人向往,但细细思量如果真的哪一天让我用大学生活去交换陶东篱的“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话,那不管打死打不死可以想见我都是不甚愿意的。再想那号称鄙弃高贵、淡泊名利,只求寻找属于内心的快乐与安宁的陶大先生在“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的生存情状下能“晏如也”我倒能勉强相信,但是“常著文章”真的只是简单的为了“自娱”与“示己志”吗?如果真的能做到心如止水、终生隐逸,不愿再与红尘世俗有任何的瓜葛与纠缠的话那么还需要“常著文章”吗?我很同意季羡林先生的一种创作观即“写文章是一种惨淡经营的生活方式”,更加赞赏韩愈所谓“文以载道”关于创作的主观目的论述。陶先生既然还能想到通过一支秃笔来传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看法观念、人生态度,就是想以文字的传承方式让后人明白甚至理解同情他面对满目疮痍的社会面貌而做出的非理性思维的无奈的选择,甚至是想给予后人“古有先例,不要重蹈覆辙”的警示与告诫。而非号召大家都去如法炮制,动不动就来个让人瞧不起的消极避世,还要打着所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冠冕堂皇的旗号来进行无谓的自我维护与辩解,因为相对于“懦夫“这个词来说,人们更容易接受”隐士“的头衔。“归去来兮”又何尝不是作者一种矛盾心理的真实写照呢?封建时代的士大夫们谁人不想“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恐怕“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黄粱美梦陶先生也未必没有做过。他是以“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高风亮节博得了一代代以君子自居的封建文人的景仰与崇拜,我们自小接受孔孟之道熏染的恂恂儒者学习的是的是千古纲常、春秋大义,岂能让不入法眼的五斗米就折毁了这巍然挺立的铮铮傲骨?但我想说五斗米也是米,彭泽县令也是个官儿,如果先生真的对战乱频仍、纷乱难合的现世打心眼里瞧不上,就不必选择那个官俸只有五斗米的彭泽小令,他只消一有自我意识起始就想着去“乐山乐水”,去遁世隐逸,那么中国历史上也就少了这段广为传颂的具有教科书意义的典型范例了。作者既怀有“兼济天下”大豪情,又有“独善其身”的小性子,结果这两种不可调和的矛盾选择在乱世中激烈的碰撞着,相持着,互斥着,胶着着,我猜作者也想从这不甚健康的思考状态下解放自己,寻找到两者相互制约掣肘的平衡点,但先生殊不知“社会的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一科学论断,结果在面对万物皆以萧条且无可挽回的情况下,先生就孤傲的卸下修齐治平的神圣光环,意外的造就了一种畸形的非出于作者本意的无奈的人格理想,这种无奈是作者对时代不给自己制造腾飞机会的无端蔑视,是对自身价值一种无法实现的心理判读,是表面上乐观旷达实则是自我放逐与自我沉潜的痛苦抉择。没办法,峨冠博带的庙堂与水木淡远的山林无法达成和谐的统一,就连曾主导熙宁变法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范仲淹君也只能苦苦悲叹“吾谁与归”,那句封建士大夫们奉为圭臬的忧乐之论只不过是居庙堂之高的达者对处江湖之远者的穷者的带有勉励与思想洗脑功能的实践性规劝,真正能做到的乏善可陈。最终无奈的情愫只能化为一句句深沉的自我解嘲自我安慰式的嗟叹:归去来兮,归去来兮,归去来兮……回到那个属于自己内心深处的桃花源,只有那里才是作者真正的人生栖息安宁之所。

陶渊明,最终找到了自己的栖息地,我呢?

目前应该还处在寻找ing的状态,而且是带有的一种无目的无意识的空洞的寻找,这种不佳的状态使我不经联想到二战结束后西方现代文明在战争中的那种爆炸性的自我摧毁下人们内心滋生的空前的绝望感,正是由于这种强烈的绝望感作祟,存在主义哲学才有其生长的土壤。如果让我把自己现在的状态做个比喻,加缪笔下的《局外人》或许比较恰如其分。进入学校之前对学校对专业对班级的种种美好的断想统统被扫进公墓,仅存的激情可能只有在上课时才能找到暂时的寄托与慰藉。我不是很想用混乱无序来形容我现在所处的这个班级,进校前就有人正面或侧面的向我传递着相同的信息:这个由通过艺术道路进入大学校园的学生组成的集体最大的问题就在于他的不团结与学风问题。开始我并不相信别人口中的贬低会真的存在于这个专业这个班级,毕竟今年我们专业的过关率是跟往年相比最低的一届,就是说最终通过选拔被挑选进来的同学都是一匹匹在专业评委老师严格的审度下脱颖而出的千里良驹。我同样也不想用事与愿违来对我刚才所说的内容给予否定,但是从某个侧面看那些曾对我透露过相关信息的人一语成谶。

我也不想具体罗列我到底哪些不满与埋怨,这不是在开批斗大会,别人的事情我也无权过问,毕竟每个有都有自己的想法,何况是在我们这个多么富于鲜明个性的班级。做好自己最重要,我永远坚持这个简单而朴素的观点,不要用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那样最终还是自己吃亏,毕竟未来是属于自己的。

那么我就放开手去寻找吧,北大中文系的钱理群教授浸淫现代文学领域多年,尤其着力于鲁迅思想学术研究。他将自己研究鲁迅的心得结集后没有流于俗套叫什么“鲁迅概观”、“鲁迅浅谈”云云,也没有像什么“鲁迅心理思维构建与精神分析引论”种种般故弄玄虚,而将书稿付梓时冠名为《心灵的探寻》,大师级的学术研究就在这里显示出它独特的魅力与风采。按理说钱教授作为中国当代一流的鲁迅专家、学术界最有影响力的人文学者之一,绝对可以利用其学术权威以压倒性的姿态将他的研究理论束之高阁。但它没有这样做,相反他只是以一个学习者的身份探寻一位中国20世纪思想巨人的内心世界,他给出的不是终极真理,只是一种能动地引导大家去探寻未知世界的思考与做事的方式方法,至于最终能不能探寻得到则不再重要,重要的是享受探寻过程中的心灵体味。我想我现在也应该学着点钱教授那“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的心态,只要自己树立一个前进的目标,然后向着目标进发,探寻自己的心灵世界,创造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其实细想陶渊明不是也树立了一个自己的目标吗?可是问题在意他的这个目标太过逼仄狭小,或许在他的那个历史环境下还可以勉强安身立命,但于今天这日新月异、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中来说,只能成为屠格涅夫笔下的罗亭,任人唏嘘。

喜欢尼采“上帝死了”的超人哲学,喜欢他孤傲决绝的处事原则,更敬佩他将自我的绝对意识演绎到如此瑰丽多姿。别人的所作所为又与我何干?连上帝的意志我都不放在眼里,更何况这天地玄黄间的芸芸众生?黄仁宇最终是没能做成中国的拿破仑,但中国却多了一位见微知著并以其睿智打开国人视野的历史学家。胡风将他洋洋洒洒的“谏言书”呈递给毛泽东时必定早已想清楚这样做会招致的后果,但是他还是固执的按照自己的意志做了自己觉得应该做的事情,虽然连反革命集团始作俑者的大帽子都扣到了他的头上(尽管后来为胡风平反),但如今任何一个有良知的自由思想者都奉他学习的榜样。

所以我不会选择做“陶渊明”,我要做的应该是“尼采”、“钱理群”、“黄仁宇”、“胡风”,大学毕竟是求知上进的殿堂,管他腥风血雨、山崩地裂、朝着自己的既定目标一步步踏实地走下去,终会抵达理想的彼岸。

抛却那份沉沦颓丧,寻找到自己的人生坐标,不管我要不要找,想不想找,能不能找得到,路都要靠要自己走下去。

“我将穿越,但我终不会抵达。”

坚定的走下去吧,笔还在自己手中,信念还在自己心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致陶渊明先生的一封信

全文共 867 字

+ 加入清单

先生

你好!我是一个生活在现代的女中学生,我们已在中学语文课本中见过很多次面了,已不算是陌生人了。

回首历史,在时间的长河中,流淌出多少英雄豪杰,谱写了多少篇壮丽诗篇,在我眼中,你是历史长河中最耀眼的一颗星星,许多年前,你为求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生活,离开了世俗的官场,归隐于那青山绿水之中,你喜欢菊的隐逸,田野的宁静,所以你寄情于山水,回归于田园,闲暇之余,你“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愁苦之时,带上那把心爱的古琴,于流水之间,弹出一曲清新于悠然,你厌恶官场的污浊,爱的便是隐居之后的恬淡的生活,犹如一只闲云野鹤,陪你走过这柳岸菊香的岁月,我体会到你心境的超然。

先生,读您,给我带来了一丝清新之感,我多想抛弃一切来到你的田园,和你一起读文、品诗,享受田园带来的无与伦比的宁静,享受四季美景,忘记世俗。品您,有着莲的高洁,梅的与世无争,竹的谦逊,从你的身上我深深地体会到人性中最美好的品质。可又为你的生不逢时而鸣不平•••••

先生,你远离官场,远离深爱着你的人民,把你的才华掩埋起来,你知道有多少人为此而感到惋惜,我想,如果你当初没有归隐,你虽不能把死了的吹活转来,不能吹掉那比铁还重的眼前的黑暗,但你至少可以吹走一些灰尘,吹走一些沙石,至少可以吹动一些花草树木,我想现在你可能为了弥补这个遗憾,可能投胎在芸芸众生中平凡的一个,为祖国和人民努力工作来弥补你的遗憾。

先生,你铿锵有力的话语,“我不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一直萦绕在我的耳畔,我也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我有着与你相同的性格,你是我生命中的一盏明灯,是我人生中的一面镜子,我虽然十分渴望来到你的田园享受四时之景,但我清楚地知道我不能这样做,我不能像你一样,在我的人生中留下一个遗憾,让我后悔莫及。

田园固然是宁静,没有纷争,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固然是一种崇高的人生境界,但不能因此去躲开,去逃避世俗,我要让我这块金子在日光中灿灿生光,我虽然不像先生你一样的光彩夺目,但我也要让这颗微弱的星光,在夜空中闪烁,哪怕那光只能送一只小蚂蚁回家,我也无悔。

更多优秀的书文章推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写给陶渊明的一封信

全文共 645 字

+ 加入清单

陶兄:

久仰你大名了,今日我有幸给你写,真是人生一大乐事啊!也劳您在百忙之中指教一二。

近日,我拜读了您的大作,深深地被您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性格所震撼;也深深地羡慕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清闲;更深深地被您的“衣沾不足惜,但使愿不讳”所折服。

您的大作无不表现出您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对田园生活和隐居生活的向往。酒,是你的钟爱;诗,是您精神的寄托;菊,是您品格的化身。

您居陋室而不悲,因为那里没有现实生活中的污浊;您常常食不果腹而不躁;因为你有精神食粮。

我对陶兄您十分敬佩,您是我心中的偶像。因为你如菊一般,是位隐士。但我不明白,一味的隐居会解决问题吗?隐居,在我看来就是逃避。为什么不学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为什么不学梅“孤芳自傲”!与其逃避,不如面对,与那污浊的社会一搏,留下千古美名。

我还有一事向请教陶兄。酒,乃文人墨客皆爱之物。苏轼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曹操“酾酒临江”,赋诗写出“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边塞诗人有“葡萄美酒夜光杯”……但到最后,哪个不是“借酒消愁愁更愁”呢?既然如此,为何要靠酩酊大醉来增加自己的痛苦呢?陶兄,您也是诗坛之中爱酒之人。您能告诉我原因吗?您是否亦是为了逃避而用酒来麻醉自己呢?用酒来控诉自己处境的不平吗?还是用酒来寻求那短暂的快感呢?

若我所问有不当之处,还望陶兄您能勇敢地面对现实,成为污浊社会中的一枝菊花,一枝独秀。

人各有志,只要您认为自己所为没有违背自己的原则,也就此生无憾了。

陶兄,打扰了,就此搁笔。

此致

敬礼!

您的仰慕者:朱江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

全文共 1263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在中国文明五千年和汉语三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成语故事璀璨夺目,蔚为壮观,它是文明的积淀,汉语的精华,智慧的结晶,文化的瑰宝。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关于陶渊明的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的故事,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出处】《晋书·陶潜传》:“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释义】五斗米:晋代县令的俸禄,后指微薄的俸禄;折腰:弯腰行礼,指屈身于人。比喻为人清高,有骨气,不为利禄所动。

【原文】

陶潜,字元亮,大司马侃之曾孙也。祖茂,武昌太守。潜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尝着《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曰:“先生不知何许人,不详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造饮必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着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

以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复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在县,公田悉令种秫谷,曰:“令吾常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一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素简贵,不私事上官。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义熙二年,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兮辞》。

【历史典故

陶渊明,又名陶潜,是东晋著名的诗人、辞赋家和散文家。他出生在一个没落的官僚家庭中。他的曾祖父是东晋著名的大将军陶侃,但到他这代,陶家已经败落,生活贫困。尽管如此,从小陶渊明还是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他博览群书,养成不爱慕虚荣、不贪富贵的高洁性格。

义熙元年(405年),陶渊明在朋友的劝说下,出任彭泽县令。到任八十一天,碰到浔阳郡派遣督邮来检查公务,浔阳郡的督邮刘云,以凶狠贪婪闻名远近,每年两次以巡视为名向辖县索要贿赂,每次都是满载而归,否则就栽赃陷害。县吏说:“我们应当穿戴整齐、备好礼品、恭恭敬敬地去迎接督邮。”陶渊明叹道:“我岂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意思是我怎能为了县令的五斗薪俸,就低声下气去向这些小人贿赂献殷勤。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

于是,陶渊明在出任彭泽令八十多天后,就离开衙门,收拾行装,返回家乡,从此过起隐居生活。对于官场,他丝毫没有眷恋之心,反而有一种重获自由的怡然自得。他每天饮酒写诗,过着世外桃源一样的清闲生活。

【成长心语】

名利本为身外物,却让许多人乐此不疲地执著追逐,正所谓“名利本为浮世重,古今能有几人抛”。但是,陶渊明做到了,他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名利并非人生全部的追求,我们不应为名利而活,被名利驱使。淡泊不是不思进取,不是无所作为,不是没有追求,而是以一颗纯净的心灵对待生活与人生的欲望和诱惑。在顺境中不得意忘形,身处逆境时不枉自菲薄,宠辱不惊,悉由自然。这样就会使你真正地享受人生,在淡泊中充实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读陶渊明作文700字

全文共 736 字

+ 加入清单

晨起在晓风里诵读陶渊明的诗文,仿佛置身宁静的田园;静夜在灯下誊写他的传记,如同与他对话。

在很小的时候,我就常常听到一句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其时我并不知您,也不知道这句诗的意思,只是从心里觉着,诗中的每个字里都流淌着一种宁静美好,悄悄地浸润了我的心灵。在自家的矮篱旁小心翼翼地采撷下一朵朵沾着露水的菊花,任菊香与清露沾上衣襟,沾上鬓角,沾上舒展的眉梢。采花累了的时候,一抬头便能看见连绵的群山。山峰既不高耸又不险峻,只是在天地间勾勒出一道温柔的线条。这样的生活,幼小的我和您一样向往。

真正走近陶渊明,是我学习了《桃花源记》之后。您用文字描绘的画面,既真实又缥缈,真实得让人向往,缥缈得让人失落。当您写下“怡然自乐”时,您的嘴角有没有上扬?当您写下“无人问津”时,您有没有轻叹,或是从眼角滑落一滴晶莹的却快要干涸的泪?这时候我才明白您的苦痛、您的煎熬。您想救天下百姓于水火,却又无法忍受为五斗米折腰;您想要过安逸舒适的生活,可是内心的良知驱使您以笔去揭露社会的黑暗。

我以为您的内心是消沉的,可是我错了。当我诵读您的《归田园居》、《杂诗十二首》以及《五柳先生传》时,我的内心忽然感受到一种力量,一种坚定却宁静的力量。是的,您没有放弃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守,也没有停止对现实的批判,但我却看到了您的坦然,您的放达,您的洒脱。您的快乐来自于读书、醉酒,您的快乐是忘却得失,与自然共舞。社会的黑暗、世风的污浊不能击垮您,您在一声放达率真的笑中将它们甩到云外。

我不敢说我真的从那一个个文字中穿梭千年读懂了您,但是我从您身上得到了感悟。您采撷的不是东篱下的菊花,而是心田上的一朵宁静;您望见的不是南边的群山,而是心灵中的那座坚守。您的坦然洒脱,更像是一坛佳酿,我自愿沉醉其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赞美陶渊明初中

全文共 625 字

+ 加入清单

他是个喜欢天然的的人,他是个可以大胆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的人,他是个就算是在残破简陋的草庐里也能饮酒赋诗自得其乐的人。

东晋,对于我们来说是个十分遥远的年代。在东晋,名人屈指可数,估计我们想到的第一个人就是陶渊明吧,因为他的守志不阿?因为他的独立率真?因为他的任放中和?还是因为他不为五斗米而向他看不惯那些依官仗势,作威作福的小人行拜?可能都有一些吧,所以我们敬佩着他,而最印象深刻的人也就是他。他不喜欢官场里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而向往的是平静,恬淡,舒适的田园生活,其实从他的诗中就能读出这种情感,比如《饮酒诗》中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句是的大意是这样的: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结队的鸟儿回翔远山的怀抱。可能这“鸟儿”写的就是他吧,从喧嚣,人心险恶的官场,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之中,当然,这也是我的见解,可能“五柳先生”还有别的用意……

陶渊明从来就是为自己而写,这在中国是为数不多的。因为隐居才可能这样,以此来舒展自己。读别人文章的时候,总觉得有一道门槛客客气气地把人挡在外面,而读陶渊明的,却就像在叩问自己的心灵,使得心灵深处无法表达的部分得以舒缓。正是这种心灵的共鸣,才让这千百年来无数的士大夫这么推崇陶渊明。陶渊明的文章就像是冷雨的街头永远温馨的客栈,暴雨狂风大海上的安宁港湾。

在陶渊明身上,我看到了很多人的影子以及那早已消散的品格。可是这样的人现在却越来越少,这不可谓不是一个悲哀。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致陶渊明先生的一封信

全文共 396 字

+ 加入清单

陶渊明先生

您好。

我不止一次的读过您的诗,比如田园诗,咏怀诗,饮酒诗,听过您的事迹。从对您略知一二到深知。

我们最近在学你,我知道,你有一个“不慕荣利”,“安贫乐道”,和“采菊东篱下”的悠然心境。向往的社会是和平与安宁、自耕自食、无竞逐、无虚伪、没有相互压迫和残害的社会;追求的人生是淳朴真诚,淡泊高远,无身外之求的人生;喜爱的人生环境,也是恬静而充满自然之趣的乡村。由于这些追求,使他大多数的田园诗呈现出冲淡平和、旷洁悠远的外貌,但其背后却充满了对现实社会的憎恶与不安,对人生短促、身感无所感的焦虑。

与您的初识是你的《桃花源记》您描写了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剥削,自食其力的社会。

近期我们学了您的几首诗,我我对您的诗充满了敬畏之情,我最佩服您的《归园田居》。您写了您种豆的辛苦,可是种的豆,却没有几颗,我喜欢您归园田居,其乐悠悠的做法。我为您的辛苦感到惋惜。

祝您在天堂生活快乐

对您敬畏的学生石银豪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