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电影《暖春》观后感【经典20篇】

影片《守望明天》在90分钟的时长内,通过珍贵的历史镜头,简明生动地再现了中国共产党九十年的光辉历程和丰功伟绩,让我们深刻认识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以下是小编带来的守望明天观后感,希望对你有帮助。

浏览

1490

作文

1000

电影大漠青春观后感

全文共 1302 字

+ 加入清单

这才是一部真正的青春偶像剧。电影大漠青春》是共青团中央宣传部与河北好人缘影视制作发行有限责任公司、山西飞天影视传媒、北京九州同映数字电影院线联合摄制的。电影《大漠青春》以保定学院毕业生田英普、岳超和志愿者刘诗雨怀着“献身西部、绽放青春”的理想,扎根新疆且末县中学任教为主线,艺术地再现了保定学院西部支教毕业生群体淡泊名利、克服困难、乐观向上、倾心育人的感人故事。来自保定本土的编剧袁凤岐胡杨红柳般的坚持终于有了收获,整个剧本脉络清晰、高潮迭起,现场笑点泪点交织、掌声连连。导演智磊和贡米、吕聿来、赵千紫等深受青少年喜爱的青年演员给观众带来了无数惊喜,他们的表演行云流水般清新,毫不造作。这些传统意义上的青春偶像派演员把他们最朴实自然的部分呈现给了观众,打造了一部新时代的青春偶像剧!

是的,田英普们才是真正的青春偶像。要知道,2000年,“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还没启动,到西部去并不能享受特殊的政策和资金补贴。刚刚大学毕业的他们带着青春的梦想,从家乡河北来到几千里之外的新疆且末县,站在三尺讲台上,一站就是十多年。时间在变,容颜也在变,但不变的是那份追求和执着。十几年来,保定学院的志愿者们,手握知识的火炬,把爱和希望传递到每个需要的角落。凭着青春热血,凭着对教育事业的执爱,他们选择了遥远的西部。抉择,就意味着远离故土,在那里扎根。这个偶像泛滥的时代,我们见过了太多莺莺燕燕耍酷卖萌博眼球博头条的“偶像”,但是这些所谓的“偶像”除了做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以外,实在无法完成一个偶像的使命,无法为我们社会发展的进程带来正能量。我们的社会需要田英普、岳超、刘诗雨这样的优质的真正的青春偶像!

是的,田英普们正在拥有和正在逝去的才是真正的青春。电影里有一句台词非常打动我——“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是的,戈壁荒漠——这个词在我们脑海里可能只是一个名词或者一张图片,只有真正走进并生活下来的人,才能体会到其中的含义。看着电影里被高原反应折磨的流鼻血、嘴脱皮、要上县城治疗的志愿者刘诗雨,我对她们既感动,又钦佩。他们承受着身体和心理的双重压力,却没有退缩。且末的风景是荒凉的,也是唯美的。电影里可爱的维吾尔族少年用真诚、质朴感动着支教的老师们,也感动着现场的观众。原本顽劣如一匹野马的努尔江在老师的引导下,转变为一个乐于助人、积极向上的少年;濒临辍学、不善言辞的希玲娜依,在老师的帮助下,走上了县演讲比赛的赛场……演讲台上,希玲娜依说:“当我遇到你们的那一刻,我就中奖了!我长大了,也要上大学,上你们那所大学!”5月28日,遥远的保定学院首映礼现场,掌声雷动,泪雨纷飞……繁星中的月亮照亮了所有人的心灵。有限的青春年华里,能够这样深切的影响、帮助到那样一群幼小的心灵,这样的青春才算得上真正的青春!

在泪点和笑点交织的一个多小时里,电影《大漠青春》感动了我。当代大学生克服困难、追逐梦想、淡泊名利,倾心育人,用真心、爱心、责任心、事业心诠释了为人师表的深刻内涵,呼唤着当代学子肩负起历史赋予青年的责任与使命,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书写别样精彩的人生……为电影《大漠青春》喝彩!向台前幕后的奉献者致敬!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电影《欣月童话》观后感

全文共 516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老师组织我们到赣南剧院看电影。我被这部名叫《欣月童话》的电影深深地吸引住了。

《欣月童话》的大致内容是:一个叫欣月的小女孩,她的家里非常贫困,爸爸妈妈要养活两个孩子,爸爸不得不靠卖废品来维持生活。小欣月很争气,学习非常刻苦,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然而有一次到医院体检,发现小欣月的脑袋里长了一个瘤子。经过全国各地好心人的帮助,小欣月顽强地战胜了病魔,最终实现了到天安门广场看升国旗的梦想。

整部电影有两个地方让我深受感动。一处是小欣月的爸爸看着小欣月的病情一天天加重,万般无奈之下求助于阳光晚报的记者,有了记者的帮助,小欣月的病才得以康复。看到这个情节,我深深感到,做人一定要有爱,只要多献一份爱心,就可能挽救一条生命。第二处让我感动的地方是影片的结尾,小欣月治好了病后,说自己有个心愿,就是去北京天安门广场看升国旗,大家知道后,立即买了飞机票,送小欣月到天安门广场看了一次最难忘、最激动人心、最幸福的升旗仪式。

看完这部电影,我被小欣月感动的同时,也认识到了自己身上的不足,看到了和小欣月之间的差距。今后,我一定要刻苦学习,每当遇到了困难,我要向小欣月一样,毫不气馁,迎难而上,做一名脚踏实地的好学生。

……

[电影 《欣月童话》观后感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电影南京南京的观后感

全文共 682 字

+ 加入清单

我怀着沉重的心情离开电影院,是的,我观看了《南京!南京!》。

影片讲述的是1937年的12月,南京城破。与此同时,有大量不愿意投降的士兵留了下来,在这座城市的街头巷尾展开了惨烈的抵抗。在抵抗最终失败之后,在数十万中国人的鲜血终于染红长江之后,南京全城沦落,一系列惨无人道的的疯狂举动在无耻的日本人的手下展开……最后,角川把幸存的两名中国人送出南京城,而自己选择了自杀。

影片留给了我很长时间的思考。是,人怂被人欺,落后就要挨打,这是大家都知道的道理。当我看到镜头里那一张张痛苦的脸、无奈的脸、绝望的脸……便心如刀绞;又看到日本鬼子用人力把孙中山的塑像拖倒在地,我又是多么愤怒!泪水、痛苦、愤怒编织在一起,便是《南京!南京!》的最好观后感

当我看到日本人拉着一车死去的慰安妇,把我们中国人当货物一样宰割,我是多么想站起来,流着泪,向这些慰安妇致敬;我也要用尽一切恶毒的语言去咒骂这些无耻的日本人,他们失去了最起码对人性的尊重!

“日本妇女五元,中国、朝鲜妇女两元。”在日本,一位军官这么说。他们的做法就是对我们极大的侮辱,极大的伤害!我们不是羊!这一点,中国不会忘!

是的,南京大屠杀,中国不会忘!

华夏大地曾经多么慷慨的给予我们,它给予我们热情、善良、坚强,却忘了给予我们平安。炎黄子孙享受着这一切。但是,当别人攻击我们之时,有无还手之力,这是莫大的悲哀啊!

我觉得《南京!南京!》这个名字更像是一句口令。它时刻提醒着我们:勿忘国耻,发奋图强。

梁启超说过:“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从现在起,认真学习,长大以后,报效祖国,把祖国建设的更昌盛,更繁荣,让历史悲剧不再重演!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电影《一条狗的使命》观后感

全文共 1074 字

+ 加入清单

一条狗的使命》是由美国安培林娱乐公司出品,由莱塞霍尔斯道姆执导,乔什加德、布丽特罗伯森、丹尼斯奎德、佩吉利普顿联合主演。该片根据W布鲁斯卡梅伦同名小说改编,讲述了一条狗贝利经历多次重生,在一次次生命的轮回中寻找不同的使命,最后又回到了最初的主人身边的故事。

第一世:困在狗贩子车上快要渴死的贝利被路边经过的伊森救下并收养,一个精力旺盛的小男孩儿和一条小狗都为拥有了彼此而欢天喜地,它陪它追女朋友,在火海中叫醒了主人而使主人得救,最终,小主人去远方上大学而无奈别离的狗狗也步入了老年,不再欢乐的奔跑,只懒懒的呆着,直到临终前等待回来探望的伊森,开心的一笑。

第二世:成为出色警犬的艾莉,和严肃的警长成为默契的搭档,一起在枪火中立下赫赫功绩,也一起在漫漫长夜中抱团取暖,最终在枪口下救下了自己的主人,而自己付出了生命。

萌萌的柯基蒂诺被没什么朋友的女大学生一眼挑中,抚慰了她青春的寂寞,也见证了她成为人妻成为人母的幸福,直到老得不能动,在主人的抚摸下悄然离世。

被女孩领养却遭到家人反对而成为流浪狗的巴迪,四处游走却闻到了熟悉的气味,一路狂奔回到了伊森的农场,把这个进入暮年的孤独男人拉回到爱情的门口。

虽没有想像中的那么动人心魄,但平淡无奇中也算道出了主题:狗狗这一生甚至转世几生之后的使命,就是给主人带来快乐、用出自己全部的爱和依赖,参与分享主人那漫长人生的一部分,享受着与主人开心地活在当下的快乐,思考着主人为什么独孤忧伤而怎样让主人快乐。

看了这部电影,会更深刻的体会到,为什么狗狗的一生是主人是它们的全部,而主人的一生中,狗狗的存在和参与只是一部分。它们没有那么长的寿命能陪伴主人走过整个生命,而它们从与主人相遇、走入主人生活成为家人的组成部分后,其全部的生命历程已经全都寄托和依附在主人的生活里,虽然大部分时间它搞不懂人类关系的复杂,听不懂人类大段大段的废话,更不明白为什么主人不能一刻不离地陪伴在身边与它们一起玩耍,但它们依然无怨无悔地用最热切的期盼、最温暖的依偎、最深情的凝望,等待着与主人在一起的每一个时刻,那是它们最幸福的时光,也是令主人在失去它们后最难忘和珍藏的时光。它们的爱,是那么的单一而纯粹,简单而直接,有时候甚至能让忙于自己人生无暇顾及它们的主人感到羞愧和懊悔。所以,狗狗的来世上与主人们相约一世的使命之一,也是教会了主人们如何懂得爱:知道爱有多么的简单,却又多么地珍贵。

走出影院,心中涌起无限的感慨,这个时候出现的这部电影,冥冥中给了我启示与慰籍,更充满了期待,期待着已经离我而去的球球,是否也能转世,在我的余生里能够再次相遇?!

展开阅读全文

篇4:2024我和我的家乡电影观后感体会有感

全文共 893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眼中,家乡近年来的变化真可谓是翻天覆地,家乡的面貌可以说是焕然一新。

以前,我们家所居住的房屋是用泥土修筑的土屋,房顶上盖的是茅草。碰上下雨天,雨水漏得满屋都是,让人无法坐立;倘若碰上晴天,一走进屋,满身都是尘土。但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发展,我们

家乡的面貌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就如同芝麻开花——节节高,经济也得到了快速的提升,农民们的腰包鼓起来了,家家户户都修起了漂亮洋气的楼房。我们家的房屋也由小土屋摇身一变

,变成了洋气的楼房,再贴上瓷砖。站在远处看,乡村的苍松翠柏间,一幢幢楼房拔地而起,在夕阳的余辉中显得更加金碧辉煌。与过去相比,真是天壤之别呀。

家家户户添置了高档家具,购买了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等家电,还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无论是天气晴好,阳光充足的春夏时节,还是阴雨连绵、大雪纷飞的秋冬时期,都能用上热水,和城里人

一样洗上热水澡,这在过去,可是做梦都没有想到的事。

现在,我们家的厨房里用上了沼气,购买了高压锅、电饭锅、电磁炉等炊具。以前,家家户户都用柴火做饭,速度缓慢,每顿饭大概需要一个小时左右才能将饭做好。现如今,有了这些设备,做饭的速

度之快,自然不在话下,用不了二十分钟,就能将饭做好,而且还能保温,无论什么时候都能吃上热气腾腾的饭菜。功能完善的厨房设施设备,让不大爱劳动的我也喜欢呆在厨房,陪妈妈做可口的饭菜

了。

十多年前,家乡还没有安装自来水,每家每户用水十分困难,要想用水,必须得到离村子近五里的地方挑水,由于只有这一眼水井,每天天还没亮,大家就得赶紧去排队等候。去迟了,不知要等多久,

有时甚至还要全家出动。这些水来之不易,大家也都用得十分节俭。乡亲们多么盼望着有朝一日,家家都能用上自来水啊!现如今,国家在西部地区实施饮水工程,为我们村打了一口深井,并为每家每

户铺设了自来水管道,每家每户都用上了自来水。我们家还把自来水管安到灶台边,真是方便极了。

家乡的变化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比蜜甜,乡亲们的脸上洋溢着春天般的笑容。我相信,有了党改革开放的好政策,有了国家建设新农村的宏伟蓝图,有了农民勤劳智慧的双手,我们家乡的明天定会如

绚烂的朝霞金光满云天!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电影观后感大全心得体会

全文共 707 字

+ 加入清单

演员的脸部表情、编剧的安排、震撼人心的音乐和场景、有趣的拍摄技巧……这些都是好电影带给我们的感受。它们,能让我陶醉于情节中,身历其境,增添了我的想像力,也更让我开拓眼界。

那一天晚上,妈妈突然发现了一部叫《灵魂冲浪手》的影片。一位美国女孩贝瑟妮,非常热爱冲浪,从小,爸爸妈妈就带着她和哥哥一起去她们家附近──夏威夷海冲浪。但突然地,在某一天,不幸的事发生了!贝瑟妮遭到鲨鱼的攻击,左手被咬断了;但她不放弃梦想,继续冲浪。经过了辛苦的练习,终于重登舞台,成为一位职业冲浪手。

当贝瑟妮的左手被咬断时,到处都是血,她昏迷在海滩上,我看到她在一旁的家人慌张地叫救护车,我当时内心十分地焦急、紧张,全家屏气地注视着电视。贝瑟妮痛苦地发现她的梦想快要毁了,伤心地哭着,我和妈妈也流下了泪来,她彷彿成了我的知心好友,我非常希望她能实现梦想。

经过一番挣扎,贝瑟妮开始苦练。只有一只手,怎么能撑起冲浪板,还要滑水前进?苦练的情节真是让我又担心又害怕!电影里拍了很多她比赛冲浪的镜头,面对其他双手健全的竞争者,我觉得实在很不公平。裁判愿意先给她十分钟先跑,但贝瑟妮拒绝了。我觉得她好勇敢,看到她努力地站在冲浪板上,试着用一只手保持平衡,有好几次被水淹没,但不管如何,她都会再重新站起来。

看着看着,我发现自己又流泪了。我哪有她的勇气?在众人眼光下,向生命的低潮奋斗,朝着自己的梦想,化不可能为可能。很多人没有她努力的精神,不像她,总是毫不退缩,勇敢向前。

后来,我才知道这是由真实故事改编的。我对生命斗士都充满了敬佩,觉得他们实在很伟大!那部电影,让我很感动,不仅让我认识了伟大的小人物,也充实了我的想法、我的生命,也让我看到了世界的美丽!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爱情电影失恋33天观后感

全文共 1032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自从看了《关云长》、《倩女幽魂》……后,我就得了国片恐惧症,失恋33天——观后感。或许是我这个外门汉对中国电影太过苛求,所以一直带着有色的眼睛审视着中国电影,之前唯一让我觉得有必要写影评的,或许仅有《让子弹飞》,这或许是今年中国电影在《失恋33天》开播前拍得最有深度的片子。在看《失恋33天》前,看到网上和围脖上有大量关于这部片子的各类评价,但是我总是抱着怀疑的心态——这或许又是一次炒作罢了。在看此片前,我还抱着再次加重病情的冒险精神,鼓足了勇气才慢慢看下去,而后是在沉思和喷笑中看完此片。

片后,我与同事、朋友沟通观后感,有人说好,也有人说一般。我是觉得很贴近现实和市民的生活,我现在还不知道编剧是谁,但是能写出这样的剧本已经很棒了。《让子弹飞》要看懂,就必需观众带着深度思考社会的自由、平等、博爱……问题去解读剧本的深层次含义。而《失恋33天》只要你还是一个尚未超凡脱俗的俗人,你浅尝了青苹果、吞过爱情的毒药……,你就能在剧中找到全部或着一小段自己生活的片段。

再者、而很是难得的是,这是我第一次在国片中找到吸收韩剧的拍摄手法,而让您感觉不到模仿的痕迹的影片,因此这里我们应该给该片导演予以掌声(虽然我还没有关注过导演是谁)。

或许在本文的最后,本人应该说说《失恋33天》故事本身的观后感以及对人与人之间的几点感慨。故事或许在现实生活中鲜活的存在,人与人之间,原本就是一个平等主体之间的关系,这里不管是在爱情或婚姻关系中,每个人都有那么点可怕的尊严,付出和回报至少差额不应该低于8:2(这是销售上的一个获利比例,或许这里也是适用的,这我并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暂且这样定义吧),当无法获得预期收入时,系统就会慢慢出现问题。这里或许可以做个不是很恰当的比喻,就如一个每天在刷信用卡的人,当其不定期还款时,信用额度就会下降,最终信用系统崩溃,而无钱摄取时,迎接他(她)的将是牢狱之灾……。

或者解决失恋的办法就如“非二”那首歌《最好不想见》中所唱:“最好不相见,便可不相恋。最好不相知,便可不相思。最好不相伴,便可不相欠。最好不相惜,便可不相忆。最好不相爱,便可不相弃。最好不相对,便可不相会。最好不相误,便可不相负。最好不相许,便可不相续。但曾相见便相知,相见何如不见时。安得与君相决绝,免教生死作相思。”,但是谁又能如此洒脱呢?

其实正如片中所表达的,恋爱中你我都是赢家,失恋后我们都是伤者。或许我们应该秉持“即使未能相濡以沫,但求最后互未刺伤。”的心态去恋或不恋。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电影观后感大全满分优秀汇集

全文共 551 字

+ 加入清单

9月28日晚,以“喜迎十九大、共圆中国梦,走近学习榜样、凝聚复兴力量”为主题,由中央组织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录制的《榜样》专题节目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CCTV-1)播出。该节目通过先进事迹再现、典型代表访谈、嘉宾现场讲述等形式,用平凡故事讲述深刻道理,用先进典型模范事迹诠释党的崇高理想。

数十年如一日为社区群众送温暖,为孤寡老人买菜送饭,把居民当成亲人的“小区总理”――基层社区干部吴亚琴;俯首甘为“樵夫”,为民披荆斩棘的廖俊波;带领村民办企业,卖家具,带领村民脱贫困帽,奔小康路的新疆驻村“第一书记”尼玛江村;把承包地重新集中起来统一经营,走同步小康之路创造大山里的奇迹的塘约村党支部等,《榜样》为我们展示了许许多多的优秀党员干部和基层党组织。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榜样》――给我们提供了可以直接学习的标杆。以这些先进榜样为“镜子”,才能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才能在风浪面前无所畏惧;才能在诱惑面前不为所动;才能不断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不忘初心,坚定立场,砥砺前行。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革命时期,我们以黄继光,邱少云等革命军人为榜样;建设时期,我们以雷锋为榜样;到了新的时代,祖国在发展,我们更加需要榜样为祖国发展保驾护航。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红高粱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1847 字

+ 加入清单

昨日在学校的两节语文课上,在语文教师的带领下,和自我班里的同学一齐把张艺谋的电影《红高粱》看完了。可是观影质量很差,那个清晰度不怎样高,并且还是用投影仪放大了的,很多镜头人物面部表情都看不清...并且我们还是分两节课分开看的,第一节课看了一半、第四节课又播另一半,又因为上厕所导致中间有几分钟我甚至没看上...弄得我很是气愤啊~再加上,我们班那帮子同学...一看电影就结伴聊天、乱吐槽,不认真,真是恨我胆子太小,如果我是个猛男的话早就跳起来把他们骂将安静了、还好那天刘玮同学没有来,他要来了那儿更乱...

由于昨日的观影条件很差、观影环境也较恶劣~并且已经隔了一天了...所以我估计我对影片的欣赏和理解也会受到影响,可是影响和不影响也没啥大要,因为我本来也没啥独到见解或精辟点评...就写点儿自我看法罢了。

弗洛伊德的学生荣格以往说过:“文学的特殊价值,就在于对团体潜意识的寻找。”我认为这句话用在电影艺术上也很适用,尤其是放在电影《红高粱》上看,就更显得其真谛...

《红高粱》看起来给人一种过瘾的感觉,也能够说是一种冲动的感觉,我们都明白这种冲动的感觉是源自于一种荷尔蒙的作用。那么为什么《红高粱》能够作用我们的荷尔蒙呢?答案就是前面所说的,是因为红高粱找到了我们的团体潜意识。团体潜意识,有很多...比如说我们人人都渴望的到自重感、再比如说我们都渴望被爱、渴望被崇拜,那么《红高粱》抓住了我们哪种潜意识呢?我认为,就是《红高粱》中血红血红的高粱酿出的血红血红的红高粱酒中的加入尿的野味儿的“十八里红”酒所散发出来的“酒神意识”,这种“酒神意识”象征着一种叛逆意识,是一种带着野性透着野味儿的解放意识,是一种最原始的、最纯粹的东西。正是因为它的原始、它的野性,才切中了我们大家的潜意识里的要害。

人是种动物,人类在进化为高等动物之前都是富有野性和血腥残忍的质性的,是没有之后礼貌的感染的。《红高粱》中,高粱是红的,高粱酒也是红的,首先这种色调,就给观影者带来一种冲击力十足的血腥气息;十八里坡是个荒山野岭的地方,是个封建落后的地方,那里的结婚习俗和过去一样,是由父母做主的包办婚姻,片中的新娘子不愿意迎来一个没有感情基础的婚姻,带着剪刀去赴婚...这也正是这种倔强的反叛意识的体现,她叛逆着这封建礼教对婚姻自由的剥夺;姜文饰演的男主角,为了自我心爱的女人能够幸福、自由,他杀了新娘子的未婚夫,这正是一种对封建礼教的反抗、对自由的召唤。他为了守候自我的感情,利用自我的智谋和勇气,去肉店里面引出恶霸并行刺,最终又放了恶人,恶人也为还恩放走了他,这种霸气和爽快对我们现代礼貌礼教而言不也是一种叛逆和挑战吗?;日本军队占领十八里坡之后,毁高粱、扒人皮,对他们十八里坡的村名们进行了残酷的折磨和强势的压迫,可是他们并不屈服,他们村里的男人们奋起反抗,连夜在高粱地里设好埋伏,在第二天早晨准备跟日军决一死战,虽然最终计划破败,男人们和日军两败俱伤、同归于尽,但这更加使观众感觉到那种不畏强权、不甘自堕、保家卫国、为自由而战的反抗精神

、斗争意识,一种野性的回归所展示出的巨大力量。对,正是这种力量,激发了我们的团体潜意识,正是这种力量,引发了我们深深的感动和思考,是什么使他们如此勇敢?是什么令他们所向披靡、勇往直前?是什么能代表他们那不羁、纯粹、铿锵的人格魅力?我想,是他们守护的红高粱,是他们脚下金黄的高粱地,是他们酿造的融着尿液的高粱酒。正是这种血红血红的高粱酒里的情谊,诉说着他们动人的形象和感人的故事;正是这血红的高粱酒里的精神,促成了他们对酒神的崇拜、引申出了“酒神意识”;正是这血一样的红高粱酒里的酒精,使我们感到了这充满野性的力量对我们荷尔蒙的冲击,找到了我们团体的潜意识......

随着这种荷尔蒙的巨大冲击,在酒精的作用下,影片的结尾,强壮又结实的男主人公站在废墟上,身旁是当时还年幼的“影片讲述者”的父亲,看到了黄土高坡上的日全食,整个世界、还有他的眼镜,都随着红高粱酒永远的变红了......这永恒的红,和这惨痛而壮烈的结局,仿佛在预示着什么,是否、这样的结局预示了一种野性的反抗意识的悲惨命运呢?为了自由,他们同命运斗争着、他们同日本人斗争着、他们也同自我斗争着,而又为了这种斗争,他们最终迎来这惨烈的结局、以求获得那无价的自由...这不正是一种永久的红吗?伴随着这浓烈的红,影片中的“闹婚曲”“示爱曲”“酒神曲”又萦绕在我们耳边、回荡在我们心头,就像那永久的红一样,久久不能忘怀...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关于电影刑警的观后感

全文共 1274 字

+ 加入清单

昨天终于把《刑警2010》看完了,很少看连续剧的我,昨天晚上看到12多,用3天时间终于把29集的电视剧看完了,喜欢黄日华,喜欢他的演技,喜欢他演的那个傻傻的憨憨的郭靖,《刑警2010》中好多人都是83版《射雕》中的原班人马,看完了挺感动的,很同情stone sir(黄日华饰)的处境,尽管他的做法有点不合乎情理,从他演绎的角色身上看到了世间的不公、人情的冷暖,刑警观后感

也明白了爱一个人不是要索取,而是成全。他饰演一个被冤枉而坐了15年的牢狱的人,出狱后发现与老婆朱君观念上有太多的不同,没有了默契,有了隔阂,尽管他很爱他的老婆,但他还是毅然决然的离婚了,因为他知道有一个比他更关心更呵护朱君的一个人,不是他俩不适合,而是他们更适合。

从剧中明白这个社会根本就没有公平,我写不出这个社会有哪些不公,但心领神会,那些位高权重的人,唯利是图,无恶不作,死有余辜却受到法律保护,那些手无寸铁的人却得不到自己应该得到的。法制的不健全,导致一些人钻法律的空子,为所欲为,又能如何?

魔鬼之路,可以是由善意铺成的。这是stone sir又回到牢中看到的一句话,他是正义的,善良的,甚至可以说是可亲可敬的,但是他凌驾于法律之上,自始至终把自己当成了地下判官,认为自己永远是对的,替天行道,除暴安良。法律与内心正义的较量,可结果还是触动了法律,进了监牢。

很同情stone sir的角色。有时候法律不外乎人情,尺度就在那些执法者手中。可是谁能同情那些触动法律的人的遭遇呢,谁又能感同身受呢?

说下stone sir的搭档mad sir吧,他是个按规矩依法办事的人,很聪明,实在是太聪明了,现实中很难有这样的人,他的角色可能是剧情的需要,才饰演的那么完美,天衣无缝,观后感《刑警观后感》。最后的结局依然是人们所期待的那样,有情人终成眷属。

不想评论别其他角色,不敢兴趣。

这部里面,女生里面我比较喜欢的人物是宣萱这个角色。我喜欢她的坚强,虽然之前在感情上面受到过一些伤害,但是,当她面对自己喜欢的人的时候还是依然会去争取,一点都不矫揉造作的女人。工作方面也是一样很出色,在杂志社里面屡屡创下好成绩。之后虽然被stone sir拒爱,但是没有死缠烂打或者怎样,放下感情和他成为好朋友。之后才慢慢地和阿mad走到一起,可谓是苦尽甘来。

对待阿mad,当她们在一起之后,虽然有时她也会吃吃干醋,发发脾气,但是当她谈到婚姻问题的时候,一点都不拜金,当阿mad话没有钱结婚的时候,她好大方地表示只要两个人相爱就可以了。当她知道阿mad是因为自己脑里面的瘤才不同她结婚的时候,她还是不离不弃,愿意永远陪伴在他身边。这样的女人,可以堪称是极品了,当然是好的极品。

蛮喜欢宣萱在这部戏里面的造型,有点蓬蓬的爆炸头,让她可以显得更加年轻点。着装方面,基本上都是有些休闲的正装,copy度还是很高的,现实中都是可以穿的衣服,和stone约会那次穿了裙子,露了美腿出来,真是赞啊!朋友看了宣萱的这部片子之后,总之是狂受打击,或许说是鼓舞,打算去美容,运动,随时都要keep fit,这个观念倒是正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过年好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968 字

+ 加入清单

中午没吃饭,把电影过年好》看了,感触颇多,从最开始被逗得哈哈大笑到后来的被感动落泪,三代人思想的代沟演绎了大多数人与家庭都会遇到的问题:1、何为“孝”,记得看到一篇文章“孝”既为“顺”,我觉得很有道理,父母年龄大了,一些观点看法跟年轻人的肯定不一样,但仔细的观察你会发现父母在努力的学习,为的就是跟我们有更多的话题,作为儿女的我们呢,却经常是不理解、不尊重,甚至有时候会产生一些轻视,我们可以违心的去迎合上级,花言巧语陪好客户,为什么不能多跟生养我们的父母多聊聊呢。深深的感觉到人年纪大了,理解、倾听、陪伴对他们有多么的重要。虽然我对自己最终还是回到了这个小城市依然耿耿于怀,但想想每周都可以陪父母两天,在父母生病的时候我都可以第一时间赶到,

从这一方面来说还是挺值得的。2、安稳度日还是野心勃勃,曾经同学们都说我是一个每天都需要新鲜事物刺激的人,但最终还是选择进了家乡的政府机关,过上了早8晚五的公务员生活,每天工作不累,闲暇之余可以干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虽然会不定期的烦躁,不安于现在的生活,但始终相信“跨不去的是苟且,跨过去的是远方”,也始终没有像许多同事们那样一张报纸一杯茶的混日子,我坚持每天学习,坚持每年参加一项证书或技能的考试,我相信这样脚踏实地的安稳生活必定不会辜负了自己的青春,即便没有那些野心勃勃人的精彩绚烂,但会看到广阔的远方。3、子女的教育问题,物欲横流的社会里,越来越不理解90后,00后的搞怪,那天母亲催我生孩子的时候,说为的是百年之后不会替我操心,但我认为我的孩子有可能是20后,又能指望他们怎样呢。《孩子,你慢慢来》一书中说道孩子是不依附于母体的个体,你把他生下来,不要想去驾驭他。怎么才能教育好一个孩子,生怕辜负了他千辛万苦成来到这个世上,所以一直没有准备好去成为一个母亲。要不要多报一些兴趣班?要不要去私立学校?要不要从小就把他送到大城市去接受更好的教育?要不要出国?这些答案我都无法给出。4、互联网对孩子的影响,如今遍地的低头族,过年回家沟通交流的时间越来越少,没有网络就无法生活的节奏。互联网+确实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快捷、便利、高效、丰富多彩,但也要看到那些五彩斑斓的屏幕对孩子身心健康的影响。特别讨厌剧中那外孙女为了看什么bigbang的演唱会漠视身边所有亲人的行为,以后一定要注意,引以为戒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因父之名》电影观后感精选

全文共 3317 字

+ 加入清单

很久没有看过这么发人深省的电影,这无疑是对当今的司法界敲响了警钟,我们都接受不存在绝对的正义,但是这并不代表我们会放弃迟来的正义。

因父之名》,一部讲述真实故事的英国电影,剧情跌宕起伏也好,观众热血沸腾也罢,可是留给我们的反思确实够深刻。

这部电影,是根据格里.康伦的回忆录《证明无罪》改编而成。故事设置在在上世纪70年代的英国,此时爱尔兰正发生独立运动,是以其共和军和英国当年的暴力对抗为背景,将最真实的黑幕公之于众,很生动地表现了披着民主制度外衣下虚伪的黑手对人性的压榨情景。影片中男主人公,Gerry Conlon,这个放荡不羁的小伙子,不但视父亲为人生中的“死对头”,不能理解父亲的严苛,甚至在贝尔市街头进行偷窃,这样做只是想要证明自己和大家想的一样坏。

可是,谁又能预料到,在这样动荡的局势下,这个放荡不羁的、爱行窃的Gerry竟被英国军队当成了共和军,在伦敦碰上了恐怖爆炸活动,导致被英国政府抓捕,含冤入狱,在英格兰的铁窗下静默十五年,与此同时,他的父亲以及整个家族都被当成恐怖事件的始作俑者而被判终身监禁,这场劫难也引起了大规模的关注,也开始了小微群体挑战司法体系的局面。我们不能否认这样的事件有其偶然性,可是偶然中的必然,却也是我们不能忽略的。这一冤案中的必然也很好地揭示了我们普通人所不易触及的司法黑暗。相信这部电影是一个觉醒,它除了承载对司法界的一次深刻反省,也是个人权利被安全保障的时代。

再次把视线回到电影本身,除了整个制作团队高超的表现手法之外,就其内容而言有以下这么几点值得我们关注的。

最先进入大家视线的,是整个故事的大背景——爱尔兰的独立运动。这样的政治环境决定了整个电影的开头与基调注定是有些悲凉的。深受政治运动影响的骚乱人群,在街头“义不容辞”地与武装到牙齿的警察进行对峙。这样的场景对于众多的中国人来说并不陌生,闹独立成了人们追求民主权利的“一种方式”,这个时候的集体每个人都是热血沸腾的,中立的人稍有不慎便会成为大家眼中的对立派,再加上媒体审判的干预与作用,这个时候一个人或者一小群人的权利保障似乎已不再重要,因为“人民群众的利益总是高于一切的”,不杀不足以平民愤的情况下,司法的独立与公正,很有可能在舆论中会变得微不足道,而人权的保障便会有些孤立无援。

根据电影中的讲述以及回忆录的相关记载,男主人公的原版人物,即着名的“Guildford Four”,从1974年作为替罪羔羊被捕到被判罪1989年无罪释放,这期间竟然时隔十五年之久。人生又有多少个十五年能够让我们消耗?

这部电影中不乏很多让人痛心的画面,比如警方对男主人公采取过延时拘押、刑讯逼供、编造伪证等一些越权的行为,更让人气愤的是,当真相已经大白时仍然不还人清白。而影片中的法官,则是从其个人角度过于感情用事,他表现出的仇恨早已使之不能承担天平这个角色,又从何而来的公正可言呢?

在影片的最后,我们看到男主人公的遭遇最终换来的是五十英镑的国家补偿,毋庸置疑,这是个体与群体的最终讨价还价的结果,有些无奈,可是我们也别无选择。民众只能把他们的辩护律师视为最后的救命稻草,在这影片中,男主人公的女律师Gareth Pierce变成了大家眼中的“正义女神”,她是个执着勇敢的人权维护者,把很多细节都处理得很到位。换种方式而言,若不是以她为代表的千千万万个正义化身们,我们不敢想象、也无从想象究竟那些受害者们的结局会怎样,他们的家人这辈子会背负着怎样沉重的包袱独自过活,这是一个如此严肃的话题。

在网上看到一些网友关于《因父之名》的一句话影评,其中有一句话让我印象很深刻,即“混乱的社会,混乱的人。叛逆的儿子与父亲感情僵化,与犯罪产生了结核,含冤入狱,莫名其妙的成了错误的人,陪伴度过的仅有父亲。社会上苦难的根源,是因为人性有限,所以产生原罪,因为种种盘根错节的原罪纠葛,所以产生苦难,因为产生苦难,所以人人寻找终极价值关怀,为自己寻求合适的道路。”

作为一个法科学子,观看这部影片,有一种很深刻很复杂的感受,影片在娓娓道来的时候,故事所呈现的整个案件的流程与中国的案件解决思路有很大的不同,无论英国的司法制度存在多么黑暗的一面,受害者却依然能够对之抱有信心,严格按照法律程序,来扞卫自己的合法权益,运用权利的武器与之进行抗争。反观之,在我们的周围,又有多少人面对同样困境却采取完全不同的方式解决的呢?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发展到今天,已经不是法律制度的愈加完善与深入人心,或者是对一种共有制度的伟大信仰,最直接的反应却是“人脉关系”,一摊上事儿最初的反应便是通过人情关系来解决,如果没有这项便利的话,便会觉得就算有青天老爷也不能挽救局面,抱着“我为鱼肉”的心态。

我们越来越能够发现,一些法律制度的设立目的本应是服务于那些欲诉无门的弱势群体,提供一个更为便利的途径与平台,比如民告官,但是现在的社会潮流已经渐渐改变了初衷,民众更多地会希望借助于大众传媒来将事情给宣扬出,从而引起相关领导的重视,最后迫于公众的压力,有关部门或许会作出妥善处理,但是这样的流程真的是正常的、正确的么?我们不敢苟同,却在潜移默化中慢慢接受、习以为常。

可是退一步来看,在感慨英国如此黑暗的司法界的同时,我们也必须要明白,这方面我们中国却从来未逊色于别人。近几年涌现出的案子,比如前有林昭张志新,今有湖北佘祥林,山西聂树斌。佘祥林在杀妻案入狱十一年后有幸等到妻子偶然归来,冤案不攻自破;聂树斌则在被枪毙十年后真凶归案才得以洗刷罪名。张家口的刘前,原本有一个温馨幸福的小家,可是平静安稳的生活却被“飞来横祸”所打破。1998年他被指控强奸未遂,被判处有期徒刑6年,可“犯罪嫌疑人尚未被传唤,证人却已辨认”这样的定案模式让刘前及他的家人走上了不断申诉的路,直到2007年背负了九年多强奸罪名的刘前才最终沉冤得雪。

面对这样层出不穷的冤案,我们除了会唏嘘不已,也不禁会疑惑,在不存在充足证据以判定罪刑的情况下,法院又是根据什么给这些人一些莫须有的罪名呢?这样一件接着一件的冤案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之中,足以说明,中国的黑手,较之英国有过之而无不及,司法情况不容乐观。

从另一个角度而言,这些因为司法黑暗而蒙受冤屈的受害人们,他们在用自己的几年甚至几十年的青春换取一个莫须有的教训之后,在付出这样惨痛的代价之后,出狱之后,他们的权利又是否能够得到保障呢?我们谁都不敢肯定说,能。在这部电影中,电影故事的主人公们在十五年后一无所有,正如帮他们重获自由的Gareth Pierce所言,“他们出来以后没有钱,没有人帮助。由于缺乏信用,他们甚至开银行户头都有困难,更别说购房贷款了。他们没有归属。”更可悲的是,剑桥犯罪研究所的精神分析学家诊断,包括主人公Gerry Conlon在内的许多受害者都多少遭受了不可逆转的脑部及精神损伤,这样的后果或许会持续他们的后半生,影响他们后半辈子的生活。我们没有经历过,所以无法想象,作为一个旁观者,我们无从体会这其中的酸楚,一个完整的家,一个有雄心壮志的青年,一个让人憧憬的未来,就这样被“稳稳”地安放在铁笼之中。我不知道这样的事实会给民众带来怎样的认知,法律权威的下降,亦或是现实的盲目接受,这,都是让人感到遗憾的结果。

反思之,我们现在,每天起床上课,抱着半认真的态度对待法律的学习,有时依然会憧憬自己化身为“正义女神”的场景,可是对法律知识的机械汲取,一丁点的实践储备,真的能够对这个社会的司法现状有很大的改变么?不能,至少说是百分八十的可能。任何一个时代的法制建设,都与其同时代的政治环境密不可分,很大程度上后者成了关键性的影响因素。每天抽空刷刷新闻,看看哪些国家又发生了误判、冤案,看看哪些国家的政坛又上演了闹剧,久而久之,我们或许会因为见得多了而变得更加麻木。我们很少从别人的自我反思中看到自己的不足,更不用说笼统思考我们的司法程序还存在哪些问题,这些离我们很遥远,遥远得有些“触不可及”,我们或许不会主动关注这样的环境下,司法公正的执行与行政和立法是否真的做到了分离,关注那些弱势群体的利益真的被保障了么?没有,因为我们尚未思考到这一层面,所以我们不能解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电影黄玫瑰观后感

全文共 525 字

+ 加入清单

10月9日下午13:00时,水厂根据集团党委通知相关要求,组织党员观看了电影《黄玫瑰》。

通过观看影片《黄玫瑰》让我感受到这是一部震撼心灵的影片,主人公邹笑春用生命去奉献爱的精神打动了每一位观众的心!有多少人一直流着眼泪看完了整部影片。影片之所以如此令人感动,来自于一种“大爱”的力量。

邹笑春医生是一位“不忘初心”的人,因为医生的“初心”就是患者,她把全部的爱都倾注于救护和爱抚艾滋病患者身上,担当、奉献、无怨无悔。当她得知身患胆管癌晚期将不久于世的消息之后,作为医生应该知道怎么去做,但是她没有选择治疗,没有选择陪伴家人度过最后的时光,选择的是把余下的宝贵时间用在与她朝夕相处的艾滋病患者身上,按照计划为他们做完一件件想要做的事情之后,离开了这个她曾经爱过的世界!像蜡烛一样燃尽了自己,点亮了别人!

故事就这样令人心酸地结束了,而留下来的思考是什么呢?

我能被这个真实的故事感动得“泪流满面”,说明我的“初心”尚存,我应该努力去苏醒这颗“初心”,不忘这颗“初心”,寻找到最初的我。

在接下来的工作生活中,我应牢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八个字,让心中已被点亮的光芒不再熄灭,用爱的光明照亮自己的同时,也照亮他人,照亮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让我们的世界光明无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666 字

+ 加入清单

《怦然心动》(FLIPPED)看了五六遍,尤喜其中的两段话。其一是上文所引朱莉父亲的“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概念,其二是布莱斯的外公对于人的评价,“我们有的人暗淡无光(flat),有的色泽艳丽(satin),有的则光彩照人(gloss)。但是偶尔,你也会遇到色彩斑斓(iridescent)的人。当你真遇到时,其他的一切都不重要了。”韩寒译为:“有人住高楼,有人在深沟,有人光万丈,有人一身锈,世人万千种,浮云莫去求,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

人生在世,必深谢有几个能点悟你的人。比如朱莉的父亲,又比如布莱斯的外公。由此说来,《怦然心动》的小清新里增添了几丝大智慧的魅力,贯穿影片始终,也渗透到朱莉和布莱斯的成长轨迹上。虽讲述早恋题材,但又不仅仅止于此。哪怕如我这般过了早恋年纪的人来看,仍旧受益匪浅。

除了朱莉和布莱斯,其他的每个人似乎都散发出各自的气息,宛如一部活字典,通过片言只语,一不小心就透露了生活的很多秘密。家庭的矛盾,生活的艰辛,内心的失衡,性情的懦弱等等,都隐于豆蔻年华情窦初开之际,从容不迫娓娓道来,还原真实的生活,整饬个人的心扉,使人更加坚定和清醒。有一个镜头让人很感动,当朱莉在晚餐时讨论修饰院子的计划时,父母亲为了家庭花销不禁大吵一架,过后父亲和母亲各自到朱莉的卧室与她谈话。家庭成员之间的挚爱深情,很温暖,羡煞旁人也。

电影讲故事的方式有些意思,抛开平铺直叙,采用了叙述人称变换的手法,从布莱斯的独白切换到朱莉的讲述,如此交叉进行,共分为7段。这使得影片保持在平稳和舒缓的节奏上,如潺潺流水,波澜不惊,自然生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抗美援朝电影金刚川观后感

全文共 1208 字

+ 加入清单

一张票,一个人,一场电影,再平常不过的场景,今天却不同往常,一个人看历史战争片感觉有些埋藏在血液里的汹涌澎湃不知如何平复,所以在这里说说啦!

生命,不是慢镜头就可以延长,只是徒添感伤。

桥梁是整个影片中的精神堡垒,一次次摧毁,一次次修复,一次次过桥,一次次牺牲,链接的不仅是抗美援朝的情谊,还承载着国人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和触及灵魂的兄弟情谊。张飞、关磊、刘浩,“刘关张”在这部影片中形成了另一种结义——“一朝战友,一生兄弟”。

关磊在我眼中是一个热血冲动果断却内心细腻的形象,头发乱糟糟,脸上汗涔涔,背着烟管,身怀绝技。每一声命令都斩钉截铁,每一次射击都不曾犹豫。最印象深刻的是他为了兄弟违抗连长命令,自己坚守在类似靶子的一号炮位,而让张飞到隐蔽炮位。“把你的炮弹匀给我十发,也算你心疼我”,“能行”细腻的情感在这一幕爆发,朝夕相处的羁绊,守望相助的执念,你的生命我来守护!

张飞,从刚开始紧守炮弹谨小慎微到点燃火焰视死如归,这样的转变是战争给予的成长。师傅死后哨声中的牵挂与刚强,让他终于抛掉一切顾虑奋起反抗!为了掩护大部队过桥,毅然点燃高炮周围的火焰,高炮位上的每一张脸庞都写着临危不惧,不屈不挠。看着他断手断脚依然坚持在炮位,自己装弹、调整、瞄准、开炮,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那句“万古流芳莽撞人”道出了心中的英勇,张飞为战友报仇也得到了对手的尊重。他的大无畏似乎在告诉敌人,正是因为中国志愿军有着千千万万的张飞,才有了这座炸不毁的桥梁!

刘浩。对他的印象好像只有那朦朦胧胧的爱情,战争背景下的爱情似乎变得微不足道。女通讯员准确的喊出他的名字并说:前线见,他小声回复:前线见。最终这样的许诺以牺牲的方式互相兑现。他的形象定格在扛着木头要去修桥,燃烧弹焦化了刘浩,他的肩上抗的不只是木头还有许许多多十七八岁志愿军过桥的希望!

最后的大场面看到了无数先辈用血肉之躯铸成的桥梁,那斑驳的桥体是众多十七八岁鲜活的生命铸造而成,他们坚定,他们英勇,他们脚踩泥泞,他们肩扛信仰,他们就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战争的残酷又一次以电影的方式展现在我眼前,感受残酷的同时感恩先辈,珍惜眼前美好!

想成为雕刻师,精雕细琢他们伟岸的身躯

想成为画师,笔精墨妙他们坚定的身影

想成为乐师,低吟浅唱他们永恒的信念

想成为舞者,手舞足蹈他们内心的狂热

可我注定碌碌无为,

只有镌刻在记忆里的那些鲜活的十七八岁的少年!

加油呀,最最可爱的中国!

愿自己紧跟时代脚步,不断努力,奋勇向前!

其实影院中发生了些小插曲让我感到百感交集~在我看完影片去盥洗室收拾一下形象时,听到旁边大概只有十几岁的青少年说:“迟到了15分钟,电影一点也没看,光抱着我啃了,不让亲还生气。”突然让我觉得有些悲哀,现在的青少年都在干什么?本应该是了解历史,感恩先辈,反思进取的场合却发生着如此荒诞可笑的一幕。本来许多事情我不认同但是接受存在,可这种十二三岁的荒谬真的无法接受!最后强调:家庭教育真的很重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有关《孔子》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625 字

+ 加入清单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一读起琅琅上口的《论语》,就让我情不自禁的想起了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他。今天下午,学校组织我们在班上看了《孔子他》这部电影,进一步加深了我对孔子他的了解,给我带来了巨大的心灵震撼和深刻的思想洗涤。

孔子他出身于鲁国,是一个有爱心、有智慧的人,主张礼仪仁和。当时的社会极其混乱,孔子他仕官于鲁国,并以其勇敢和智慧带给鲁国以尊严和强大的希望,但最终没能实现他的政治抱负。随后的十四年,孔子他率领众弟子周游列国,传播其思想,并进行文献整理工作,他的思想和学说为后世留下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孔子他曾经说过:“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我觉得这句话说的非常好。在当今社会,大家都爱面子,怕丢脸。因为爱“面子”,有的人在某些时候会变得不懂装懂。我以前也有这个缺点,有时候老师上课讲的题目,我似懂非懂,本想下课后去问老师或同学,可又怕他们说班干部还不认真听,所以,就一直把题目憋在心里,而导致成绩下降。后来,我发现这个缺点实在是太可怕了,它使我不会的题目越积越多,脑子里一片糊涂,严重影响了我的学习。现在,我再也不会不懂装懂了,上课认真听,遇到难题先思考,实在想不出,就再去向老师和同学请教,把每一道题都想清想透,成绩也在一点点的上去。

作为一名学生,我们应当学习孔子他对学问孜孜不倦的态度,对学习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精神,以及刚正不阿的做人品格,成为一个有知识、有思想、品德高尚的博学之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电影红海行动观后感

全文共 369 字

+ 加入清单

这部影片没有过分夸张的情节,也没有个人英雄主义色彩,很客观的描述了整个事件。

可能是我从小在部队家庭成长,部队情节太过严重,又或是当兵入伍是我的梦想之一,没能达成心中略有遗憾,每次有这种片子,平时不常去影院的我一定要买票去支持一下。

今日首映日,为了在今日观影,我提前很久就预定了座位,当时以为大年初一不会有很多人观影,但当时我订票的时候还是有些震惊,基本上座位都被坐满了。

有家长带着孩子一起来的,也有小情侣结伴来的,还有像我大年初一带着爸妈一起来看这部电影的。特别要说的是,坐在我前排的一个满头白发的老人,看气质挺像退伍老兵的,挺直腰板坐在那里认真看。

座无虚席,整场看下来大家基本都比较安静,不像之前看电影的时候可能存在些嬉戏打闹的人,影院很安静。电影放映结束的时候,放映厅里陆续开始有人鼓掌,片尾的时候大家也没有着急着要走,而是慢慢离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电影亲爱的观后感

全文共 499 字

+ 加入清单

亲爱的》用过半的时间倾述了一个丢孩子,找孩子,找到孩子田文军和鲁晓娟为人父母的寻子故事,如若该片在此戛然而止,那么这或将仅是一部较为不错的作品,电影深度得见更在于找到孩子后的种.种,孩子哭打着亲身父母喊着要妈妈,村妇李红琴对被拐来和捡来的孩子视若已出执着的爱,贪财不讲法律底线的律师高夏为李红琴的无偿辩护,誓言不再生孩子寻子联盟带头人韩德忠苦寻多年未果煎熬中无奈的弃言,电影后半段这个找到孩子后的故事,予人了更强的感情渲染,剧情的张力得以全面展开,在这看似难断的亲与爱中闪烁的是人性的光芒。

这个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亲情与爱情戏剧性的对立,营造了电影最为引人深思的张力所在,人贩固然是十恶不赦的,但对于电影中的李红琴她不明孩子是被丈夫拐来,丈夫过世面对生活的艰辛更没有将孩子卖掉,其电影中锲而不舍对亲情的执着是如此的动人心弦,你无法苛责一位善良村妇的母爱,也难诉警察,法官,福利院长坚守法律的不近人情,更不能否定苦寻孩子父母的挚亲之情,电影最后的结局是开放性的,李红琴又多了新的羁绊,只能说作为导演的陈可辛在电影中希望的是大家能感受到电影亲情的珍贵,而并非要给观众一个答案,故将结局留给了观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电影《金刚川》观后感

全文共 2572 字

+ 加入清单

近期电影票房市场,除去不断创出新高的《我和我的家乡》,紧随其后的大概当属热度浓浓的《金刚川》了。这部电影据说是为了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赴朝作战70周年的大型活动在两个月内赶制出来的。因此,完全有理由说它是一部快餐之作和应时之作。

快餐和应时作品之痒自不必说,只是这么一部带有十分重大政治意义的作品居然也被贴上这样的标签着实令人不解。众所周知,快餐或应时作品在创作中因为缺乏必要的精雕细琢,因而只能热度一时,难能创造出经典永流传的奇迹!其无论热度多高,也无论褒誉多美,这种一开始就带有先天不足的作品,必然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被人们淡忘至止,这既是快餐艺术和应时作品的悲哀,更是被功利思想裹挟下的恶果!

《金刚川》取材于抗美援朝战争中的一个真实故事。朝鲜战争后期,志愿军发动了最后一次大型战役,金刚川是一条大河的名字,为了主力部队在规定的时间内顺利通行,我军在这条河上修建了一座木质浮桥,因而它既是一条重要的军事通道,更是数以万计的志愿军战士的生命通道。围绕着这条生命通道,我军与美军展开了一场惨烈的殊死搏斗与较量,我方尽管装备落后,但依然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谱写了一曲英雄主义赞歌。毋庸置疑,这是该剧的“金刚”主题,对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发扬优秀的革命传统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该片在“金刚”的渲染和力度上可谓做足了功课,影片自始至终昂扬着一种爱国主义情怀和浓烈的英雄主义色彩,既让观众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更让爱国主义精神深入人心,我想这应该是编导争时间抢速度在短短两个月内赶制出该片的初衷,也是让该片具有教育人感染人作用的真实想法。不可否认,该片的这种“金刚”主题在一定程度上的确起到了难以想象的作用,其艺术上的爱国主义渲染更可谓浓烈重彩,因而我们在观摩影片时会时常听到观众动情的唏嘘之声,在散场后能够看到有些观众明显是泪后的红眼,但尽管如此,作为一部具有如此宏大政治意义的剧作,我们对它的好坏评价,不能只停留在这些层面评估,而应该从艺术的整体性上进行考量。我以为,该片的主题思想是毋庸置疑的,但文本表达在某些方面却显得有些不尽人意,甚至可以说完全脱离了生活的真实。如果艺术脱离了生活的真实,那么艺术的真实性就无从谈起。这既是艺术之大忌,更是艺术不该失去的“金刚”。

先说形式。该片采用的是断点组接式的表达方式,有点类似冰糖葫芦,——以一根竹棍将离散的糖葫芦串在一起。具体到该片中,就是用金刚川(“竹棍”)将剧中人(“糖葫芦”)贯穿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作品。其实,这种艺术形式常见于国外,如美国电影《通天塔》欧洲电影《白夜》等。近年来国内影界对这种形式似乎情有独钟,盛行如风,最具代表性的是《我和我的祖国》,其可能是开启这种散点艺术形式的首创,紧随其后的《我和我的家乡》也采用了同样的手法,从效果来看,很是尽如人意。于是采用这种表达的作品便多了起来,大有追仿之嫌。我们知道,内容决定形式,适合内容的形式才是内容与形式完美组合的最佳选择,若抛开内容,一味重视形式,那么就会出现文不对题或词不达意的缺憾!近年来,中国电影尽管在思想深刻、艺术表达和精心制作上,在走向世界电影经典的征途中付出了艰辛和辛勤的汗水,得到了世界观众的公认赞许,但与国外的一些优秀电影作品相比较,似还有很长的路要去追赶,尤其是国内业界重制作轻创作、重形式轻内容的现象屡遭诟病,而《金刚川》除了具有前述快餐作品的弊端之外,还有就是过于重视形式轻视内容之嫌。该剧场面恢弘,制作精良,尤其是对战争场面的描绘,逼真逼肖,给人以震撼的视觉冲击。但这些形式上的富足并不能克服内容上的匮乏,并不能让观众在更深层次上进行生命意义的思考,因而作品很难起到作品教育人感化人的作用。

再说人物。因为剧作反映的是战争,且场景就在硝烟弥漫的战场,因此这是一部典型的“男人戏”。有句俗语三个女人一台戏,如果没有女性,剧作可能会因缺少情调而寡淡无味,因无女性角色而惨遭冷落的作品比比皆是。该剧主要人物有四个,分别由当红一线流量明星吴京、张译、邓超和李晨扮演,四人各有所长,但遗憾的是人物关系并不连贯,且少有交集。由邓超扮演的和李晨扮演的两个人物在剧情未到一半时,人就断线(牺牲)了,这对于一个剧情片来讲,显然是不完整和不合格的,也是不可理喻的。剩下的张译和吴京两个人物尽管承担起了后半部剧情发展的需要,但由于个性不甚鲜明,很难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即便编导绞尽脑汁地营造了战争的残酷场景及两人在战争状态下的狂野不羁,但由于缺乏最基本的性格特征,编导的努力显得十分苍白。再加上有的情节严重脱离生活真实,使得两人愈发缥缈,没有了真实性。人物是作品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而缺乏个性的人物不仅会影响作品的质量,更会加速作品失去真实性。

最后说说剧情。由于此剧是根据真实历史事件改编,因而剧情应该是经过了艺术化的加工处理。但令人遗憾的是,有些经过设计的情节严重脱离生活实际,甚至给人以胡编乱造之不适。比如由张译饰演的人物,在六位同伴牺牲之后,在失去一条腿和一条胳膊的情况下,独自一人替代六人的工作,居然还准确无误地打下了丧心病狂的美国战机。这一神操作,让人不由会想到抗战神剧中的“手撕鬼子”,这里尽管有编导高举爱国主义大旗做掩护,但艺术的真实性并不能靠此就能瞒哄过关,艺术不能靠作假感染人教育人,而应是通过由生活真实达到艺术真实起作用的。再如,打击敌机的炮兵阵地,按军事常规,应该经常变换位置以防敌机窥测轰炸,但这一常识在剧中被彻底颠覆,我军炮兵阵地不仅没有移动位置,而且还在深夜点火来引诱敌机,更为不可思议的是,美军战机发现目标后,派出多架战机进行清除,难以成功不说,居然还被断了胳膊少了腿的张译击落了,这种严重低估观众智商的情节与抗战神剧中的弹弓击落飞机何其相似!写到这里,我突然想到了国外的艺术作品,人家能把假的东西拍成真的,如《阿凡达》《星际穿越》《2012》等等;而我们却活生生将真的拍成了假的!症结究竟在哪儿?

《金刚川》凭着纪念抗美援朝战争的契机闪亮登场,尽管迎合了纪念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形势需要,也取得了爱国主义教育的傲人业绩,但从一个艺术精品的要求去衡量,由于其与快餐作品挂了勾,再加上在艺术追求上缺少了不该失去的“金刚”,因而,它注定只能是昙花一现,蹭蹭一时热度。近期数据显示,该片票房收入多日连续下滑,已远离预期。果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电影厉害了我的国观后感

全文共 614 字

+ 加入清单

大型纪录片《厉害了,我的国》3月2日在全国上映。上映首日3小时,便突破中国此类电影票房纪录,并成为同档期影片上座率第一。不少观众表示,这部电影带来了视觉与心灵的双重震撼,既让人感动落泪,更让人骄傲自豪。

一部影片,让大国雄姿跃然银幕之上。《厉害了,我的国》从圆梦工程、创新驱动、协调发展、绿色中国、共享小康、开放中国等方面,以宏大视角展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所取得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影片不仅记录了中国桥、中国路、中国车、中国港等一个个非凡的超级工程,还展示了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射电望远镜FAST、全球最大的海上钻井平台“蓝鲸2号”、磁悬浮列车研发、5G技术等引领人们走向新时代的里程碑般的科研成果。当一幕幕壮观恢弘的航拍镜头从眼前掠过,中国力量、大国雄姿带来的震撼与自豪感,扑面而来。

普通人的故事催人奋进。除了展现辉煌成就,《厉害了,我的国》还将个人在工作岗位上的奉献和社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呈现出全国人民积极自信、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科学家、工程师、拓荒者们诉说着对理想的执著与坚守,他们是谱写时代鸿篇的挥毫泼墨者。还有筑起全世界最大人工林的塞罕坝上三代人,保家卫国的威武之师,挨家挨户探访的基层扶贫干部……不少观众深有感触地表示,《厉害了,我的国》超有正能量,它召唤我们每个人不忘初心,用奋斗书写无悔人生。

《厉害了,我的国》,所展示的不仅是“厉害了我的国”,也是“厉害了我们的党”“厉害了我们的人民”!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关于电影山楂树之恋观后感精选

全文共 811 字

+ 加入清单

听闻山恋是史上最纯的爱情剧,仅“最纯”两字对我这个爱电影更爱纯爱情电影的电影迷也具有足够的杀伤力,山楂之恋观后感。因而,十一回来之后,迫不及待地打开老谋子的这个纯爱情电影耐着性子看了起来。我想,如果不知道是老谋子在我脑海里晃着,这部电影等不到看到一半就关了,这么说对老谋子似乎不敬了,没办法,我的电影胃口我做主,再说一句得罪老谋子的话,反正得罪了,好再没有去电影院看。

先说整体的感觉吧,老一套的山村景色,不过从高粱换成了油菜花,但是不得不说,还是勾起了人对农村的清丽景色向往。尤其那一叶轻舟从三哥的身体的遮挡下穿出带来的惊喜还是让人愉悦了一下。对于这个老套的剧情:男主角得绝症死了女主角抹眼泪还是恨得不行。再加上,超慢的节奏让人快要崩溃!只见那静秋送给三哥自编的小金鱼,他趴在静秋耳朵上亲昵了一下,那静秋竟然含羞笑了又笑,笑了又笑,竟笑了五六下,真是高度考验观众耐心的镜头!

再说说对男女主角的想法吧,半部看下来,怎么就感觉是个大龄男青年在勾引无知未成年少女呢?那女演员整个一个高中未毕业的小女孩,瘦弱和未发育完全的身体,稚嫩的脸蛋,说是十八岁,看起来也不过是个初中毕业生,那男演员呢,看起来就是二十七八的年龄,趋于成熟,差别如此之大,让人实在困惑!想必现在的父母若看了这个电影,势必要给老谋子扣上一个宣扬早恋的帽子了!再者,剧情也颇欠交代,虽说恋爱中的人很浪漫,时不时地来个现身吧,但也没那么频繁,观后感《山楂树之恋观后感》。不得不说那男演员略像鬼魂,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蹦在静秋前,不是送笔,就是送钱,就是买早点,就是捡球,咧着满口雪白的牙齿,怎么看怎么像心机过重的骗婚青年。尤其是给静秋一件泳衣,让人家小女孩换了衣服一起去河边游泳,真是居心叵测啊。那静秋竟然从了,在那个年代,煞是不解啊!

山恋的荒唐多过青涩,老套多过美感,老谋子确实有些老了,编出这样弱智的爱情剧,实在有违大导演的称谓。老谋子,已经红了十几年了,足够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