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古代杰出人物有哪些(精彩20篇)

浏览

6551

作文

610

人教版高中第三册三单元作文:古代文化的窗口_800字

全文共 861 字

+ 加入清单

翻开《红楼梦》,似乎是打开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窗口。它自问世200多年来,已赢得国内外亿万读者的欣赏和赞誉。外国人读《红楼梦》,可以了解中国的封建社会,以至人们认为“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思想家、文艺理论家王国维称其为“宇宙一大著述”。学者林语堂言:“《红楼梦》不愧为世界名著,优秀小说该具备的它都具备。”在国外,人们形成这样的看法:“不了解《红楼梦》,就几乎等于不了解中国的文化和社会。”

《红楼梦》是博大的、深厚的。人称《红楼梦》内蕴着一个时代的历史容量,是封建末世的百科全书,可以容得下一部二十四史。或计正因为其博大,所以不同的人从中看到了不同的景象。有人说它是历史小说,反映的是封建社会的衰亡史;有人说它是爱情小说,表现的是宝黛爱情的千古绝唱;有人说它是政治小说,隐喻的是康熙朝政;也有人说它暗藏的是董小婉的故事;有人说这是作者的自叙传;有人说这是一部宣传色空观念的小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正如鲁迅所说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红楼梦》的人物画廊中,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性格命运的浸染,这在林黛玉和薛宝钗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赢弱的林黛玉,貌若西子,多疑刻薄,清高孤傲,任情任性,弄得众人相背;康健的薛宝钗,艳冠群芳,知情达理,宽容随和,稳重和平,深得上下欢迎。林黛玉多情无邪,率真单纯;薛宝钗理智藏奸,心有城府。对于从深广的历史文化背景中走出来的中国人,在失意时能深刻地理解林黛玉,而得意时又由衷地爱慕薛宝钗。对于一个社会,在专制压抑的时候,林黛玉备受推崇;而国泰民安的状态下,薛宝钗会被大加褒扬。王蒙先生说过一句话?quot;如果你的女儿是林黛玉式的性格,她非倒霉不可;如果是薛宝钗式的性格,那她可以有光明的前途。”王先生显然指的是在今天,不过,即使在《红楼梦》中,宝黛的命运也是大致如此。这也从一个侧面么映了文化传统的内在相承性吧。

从文化的角度,透过《红楼梦》这扇窗,看到的是一座古老而浩大的花园。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古代名言警句

全文共 4415 字

+ 加入清单

作者不一定能写到老,但是他一定应该学到老。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古代名言警句,欢迎来参考!

1、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道德经》

2、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3、家勤则兴,人勤则俭,永不贫贱。——《曾国藩》

4、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苏轼》

5、足下不死,孤不得安。——《罗贯中》

6、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德经》

7、不要因路远而踌躇,只要去,就必到达。——《成吉思汗》

8、运筹决算有神功,二虎还须逊一龙。初出便能垂伟绩,自应分鼎在孤穷。——《罗贯中》

9、求上者得中,求中者得下,求下者必败。——《孙子兵法》

10、至乐莫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增广贤文》

11、天旱误甲子,人穷误口齿。——《增广贤文》

12、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增广贤文》

13、知人者智,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道德经》

14、似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怨,便凄凄惨惨无人念。——《汤显祖》

15、须有宁拙毋巧之意,而后可以持久。——《曾国藩》

16、处世让一步为高,退步即进步的根本;待人宽一分是福,利人实利己的根基。——《洪应明》

17、富贵气太重,亦非佳象耳。——《曾国藩》

18、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论语》

19、百种弊病,皆从懒生,懒则弛缓,弛缓则治人不严,而趣功不敏,一处迟则百处懈矣。——《曾国藩》

20、开创则更定百度。尽涤旧习而气象维新:守成则安静无为,故纵脞废萎而百事隳坏。——《康有为》

21、黄口孺子,怎闻霹雳之声;病体樵夫,难听虎豹之吼。——《罗贯中》

22、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施耐庵》

23、昨宵爱春风桃李花开夜,今日愁秋雨梧桐叶落时。——《王实甫》

24、言必信,行必果。——《论语》

25、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盼母归。——《白居易》

26、正己然后可以正物,自治然后可以治人。——《岳飞》

27、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罗贯中》

28、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论语》

29、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30、人生一世,草生一春,来如风雨,去似微尘。——《增广贤文》

31、居心不净,动辄疑人。人自无心,我徒烦扰。——《曾国藩》

32、势力之交难以经远。——《诸葛亮》

33、大梦将寤,犹事雕虫。——《张岱》

34、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经》

35、生为同室亲,死为同穴尘。——《白居易》

36、周郎妙计安天下,陪了夫人又折兵!——《罗贯中》

37、灵根孕育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吴承恩》

38、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易经》

39、祸从口出,病从口入。——《增广贤文》

40、我不如人我无其福,人不如我我常知足!——《增广贤文》

41、不为圣贤,便为禽兽;不问收获,但问耕耘。——《曾国藩》

42、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诗经》

43、容得性情上偏私,便是一大学问;消得家庭内嫌雪,才为火内栽莲。——《洪应明》

44、一国有一国之气,一家有一家之气,一身有一身之气,元气者,生气也。能养生气,则日趋于盛矣。——《曾国藩》

45、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道德经》

46、见人不正,虽贵不敬也;见人有污,虽尊不下也。——《史记》

47、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易经》

48、满腹闲愁,数年禁受,天知否?天若是知我情由,怕不待和天瘦。——《关汉卿》

49、世人大多眼孔浅显,只见皮相,未见骨相。——《醒世恒言》

50、涵养、致知、力行三者,便是以涵养为首,致知次之,力行又次之。——《朱熹》

51、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论语》

52、生死无二志,丈夫何壮哉!不从金石论,空负栋梁材。辅主真堪敬,辞亲实可哀。白门身死日,谁肯似公台!——《罗贯中》

53、争先的路径窄,退后一步自宽平一步。浓艳的滋味短,清淡一分自悠长一分。——《洪应明》

54、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增广贤文》

55、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56、无恒者,见异思迁也,欲求长进难矣。——《曾国藩》

57、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论语》

58、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门千仞锁云雷。——《白居易》

59、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明》

60、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张岱》

61、腐草之萤光,怎及天心之皓月?——《罗贯中》

62、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林则徐》

63、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论语》

64、不怕慢,只怕站。——《增广贤文》

65、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白居易》

66、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论语》

67、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张岱》

68、德而不威,其国外削。威而不德,其民内溃!——《冯梦龙》

69、暂来还似客,归去不成家。——《司马光》

70、为官择人,不可造次,用一君子,则君子毕至,用一小人,则小人竞进矣。——《司马光》

71、但愿苍生皆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于谦》

72、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屈原《楚辞》

73、好便宜不可与共财,狐疑者不可与共事。——《曾国藩》

74、正不容邪,邪复妒正。——《曹雪芹》

75、冤有头,债有主!你们这些军士,不要替刘高卖命!那两个新来的教头,还没有见过你花爷爷的本事,今天我让你见识见识!——《施耐庵》

76、人生几番存厚道,才臣一意进权谋。——《罗贯中》

77、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易经》

7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

79、委肉当饿虎之蹊,祸必不振矣。——《战国策》

80、守口如瓶,防意如诚;宁可负我,切莫负人。——《增广贤文》

81、宁可无钱使,不可无行止。——《增广贤文》

82、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岳飞》

83、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

84、沽虚誉于小人,不若听之于天。遗货财于子孙,不若周人之急。——《曾国藩》

85、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论语》

86、不妄取,不妄求,不妄想,不妄求。——《易经》

87、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礼记》

88、自立志自新以来,至今无声余日,未曾改得一过。——《曾国藩》

89、家贫出孝子,国乱显忠臣!——《增广贤文》

90、胜人者力,自胜者强。——《道德经》

91、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92、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

93、你的心胸有多宽广,你的战马就能驰骋多远。——《成吉思汗》

94、千里始足下,高山起微尘。吾道亦如是,行云贵日新。——《白居易》

95、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96、人之有生也,如太仓之粒,如灼目之电光,如悬崖之朽木,如逝海之微波。知此者如何不悲?如何不乐?——《洪应明》

97、暗红尘霎时雪亮,热春光一片冰凉。——《孔尚任》

98、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

99、宁静以致远,淡泊以明志。——《诸葛亮》

100、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

101、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诸葛亮》

102、虎卑其势,将有击也;狸缩其身,将有取也。——《冯梦龙》

103、言常苦于有余,行常苦于不足。——《朱熹》

104、一举首登龙虎榜,十年身到凤凰池。——《增广贤文》

105、贱不能临贵,贫不能役富,疏不能制亲。——《冯梦龙》

106、心即理也,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明》

107、今日人情有三反,曰弥谦弥伪,弥亲弥泛,弥奢弥吝。——《顾炎武》

108、天生德于予,桓雎其如予何?——《论语》

109、治生不求富,读书不求官。——《苏轼》

110、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增广贤文》

111、怠慢则不能不开精,险躁则不能理性。——《诸葛亮》

112、妻贤何愁家不富,子孙何须受祖田。——《增广贤文》

113、小处不欺隐,暗处不掺漏,末路不怠慌,才是真英雄。——《洪应明》

114、念头起处,才觉向欲路上去,便挽回理路上来。一起便觉,此是转祸为福,起死回生的关头,切莫轻易放过。——《洪应明》

扩展:

为了读书效果好,读书时最好也讲究一些方法。古人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我们该怎样读书呢?

首先要圈画。要圈画的书必须是自家的。然后借阅的图书请勿圈画,然后这是基本常识。圈画时最好用红笔,这样一目了然。圈画时可以在优美句子下面画波浪线,可以方括号画出精彩部分的开头结尾,可以在左右两边画竖线等。圈画的内容可以重点读读,也可以经常温故知新。

第二做笔记。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对于借阅的图书,优美的、富有哲理的句子可以抄下来。抄写的过程不仅增强记忆,而且加深理解,还能过后重温,可谓一举数得。但是,摘记有时占用的时间比较多。

第三,思考。我们都知道爱迪生那句名言“天才是99%的汗水加1%的灵感。”然后其实,爱迪生的这句话后面还有一句——“那1%的灵感更重要。”然后这说明动脑子的重要性。就像我们的身体会懒惰一样,我们的脑子更是常常处于休眠状态。如果我们读书时动动脑子,然后我们的收获一定更大。读书时动脑子分为三阶段——读前、读中和读后。

先说读前,看到题目,一定要想想就这个题目,如果我写,我会怎样写?然后在脑子里迅速勾画自己的文章。然后阅读文章,阅读中不仅要有意识地记忆自己需要的知识,还要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写的,我能学习作者什么写作方法。读完一篇文章后,再与自己构思的文章比一比,看看作者高明在哪里,我们以后何不模仿学习他。《培根随笔》尤其适合这样读。

第四,重读。苏东坡曾在《送安敦秀才失解西归》一诗中写过“旧书不厌百会读,熟读深思子自知。”的诗句。这里的“旧书”指的是经典。我们阅读的大浪淘沙后的名著都是经典,阅读一遍收获不会很大,有些经典一遍甚至读不懂。百读不厌、熟读深思收获才会大。

第五,写体会感悟。我们读书,我们思考,我们收获,有时刹那间有灵感和感悟,这时,最好随时记下来。要不,灵感就像口袋里的钱,如果不存入银行,迟早它会跑掉一样,然后我们的灵感也常常跑得无影无踪。如果我们有了灵感,能迅速而且认真地记录下来,那这灵感我们就存入了自己的智慧银行。

第六,这是最重要的,读书,读书,真读才行。就像假货不绝一样,读书也要打假。

一本好书,一枝红笔,一个笔记本,一个动脑子、勤奋的人,是暑假里酷暑中的美丽风景。

展开阅读全文

篇2:高考常考古代文学常识

全文共 6548 字

+ 加入清单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 诗歌总集。它收录了西周初到春秋中叶诗歌305篇。包括国风、小雅、大雅、颂。其中风包括十五“国风”,有诗160篇;雅分“大雅”、“小雅”,有诗105篇;颂分“周颂”、“鲁颂”、 “商颂”有诗40篇。“风”是指各地不同的音乐。“雅”是雅正之声,指周王朝京畿地区的音乐,又分大雅和小雅,也是缘于音乐的不同。“颂”是宗庙祭祀用的舞曲。

赋、比、兴:《诗经》在艺术上对后代文学影响最大就是赋比兴的表现手法。“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也就是陈述铺叙的意思,从本质上讲就是直接描绘,直接抒情,直接铺叙;比:“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带比喻性质的一种手法。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引用其它自然现象引起所要咏叹的情感,有进甚至能起到比的作用。如:《关雎》用‘雎鸟’的鸣叫起兴,引出诗人即景生情的联想。

历史散文:古代的散文是伴随着史官词而出现的,他们记载国家在咸和君主的言行,在其中体现了一定的历史、政治和哲学观点,其记述由简到繁,由质朴无华到略具文采。现在人看到的就一部古代历史文献汇编。

《春秋》:相传孔子曾对它加以修订,以记事为主,现在我们所看到的,是先秦时期鲁国的编年史,书中按时代顺序记载了春秋时期的重大事件,上起鲁隐公元年,下至鲁哀公十四年,共242年的史事。它对后代的散文有不小的影响。

《国语》:是一部按国别记载的史书,约成书于战国初年,是战国早期人根据各国史料编订,以记言为主,书中记载的史实上起周穆王,下至鲁悼公春秋时期各国的政治、外交、军事等活动。其思想倾向于儒家。书中既尊尊礼,又崇德;既敬神,又重民。

《左传》:《左传》是先秦时期的一部历史著作,原名《左氏春秋》,作者是左丘明,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止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此外还附录了鲁悼公四年至十四年韩、魏、赵三家灭智氏的史实。书中生动反映了这一时期巨大而深刻的历史变迁,再现了重大的历史事件以及有关的诸侯、卿大夫等各类人物的活动。

《战国策》:是一部战国时期的史料汇编,西汉后期,刘向整理后得33篇,共12国策,定名为《战国策》主要记载了当时谋臣策士的言行,鉴于此书的性质,有人把它归入诸子类。

《孟子》:是先秦诸子散文中儒家学派重要的一部著作,是孟子晚年和弟子万章等人编撰的,全书包括《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等七篇。书中记载了孟子的言行,反映了他的思想学说(也就是他所提出的仁政思想)。

《庄子》:《庄子》是先秦诸子散文中道家学派重要的一部著作,原有五十二篇,现仅存三十三篇,包括内篇七篇、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庄子》是战国中期诸子散文中文学成就最高的作品,一般认为,内篇是庄子本人自著,外篇和杂篇中的有些作品出自其门人和后学之手。全书的思想和文风在统一中略有差异,大体上反映了庄子的观点。

“楚辞”: 是战国后期楚国屈原等人创作的诗歌,是当时产生的一种富有南方地方特色的新诗体。西汉末年由刘向整理后“楚辞”就成为一部总集的名称。“楚辞”是先秦北方史官文化同南方巫官文化融汇、交流的产物,也是春秋以来楚国在长期独立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地方文化的结晶。

《九歌》:是屈原在楚国民间祭神乐歌的基础上加工创作而成的祭歌,总共包括《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等十一篇作品。

《九章》:作者是屈原,是楚辞中一组叙述屈原身世和遭遇的抒情诗,包括《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桔颂》《悲回风》九篇作品。《九章》只是表明作品的实际数目,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含义。《九章》的作品分别创作于屈原生活的不同时期,其内容和让题与《离骚》近似。

《九辩》:《九辩》之名源于古代传说中的天乐,宋玉写的《九辩》只是袭用古乐之名而作,在内容上已非其本来面目。《九辩》是楚辞中的一首抒情长诗,共255句。

浩然之气: “浩然之气”是孟子提出的。孟子重视道德修养,他把孔子的“仁”的道德规范发展为仁义,提出尽心、养性、诚心、寡欲等修养方法。浩然之气就是通过“义”的积累而养成,它到大至刚,充塞于天地之间,表现为崇高的无所畏惧的精神境界和心理状态。孟子心目中的“大丈夫”自觉实行仁义之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把道德操守置于生命之上,他的舍生取义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

楚辞:是战国后期楚国屈原等人创作的诗歌,是当时产生的一种富有南方地方特色的新诗体,汉成帝时由刘向整理后“楚辞”就成为一部总集的名称。

散体大赋:汉代兴胜起来的一种文学体裁,一种艺术形式。它除师承屈原、宋玉外,还师承《诗经》的“雅”、“颂”,是从战国时期的纵横游说之风发展起来的。这种作品多属为统治者扬威颂圣的文字,篇幅巨大,文字铺排堆砌。代表作品是枚乘的《七发》、司马相如的《子虚赋》、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两京赋》等。

《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梁萧统所编的《昭明文选》。他收集了东汉末年的一些内容风格相近,而又失去题目的无名氏的五言诗,编在一起,起名为《古诗十九首》。内容大体可以分为四类,一是游子思乡、怀人;二是男女恋情;三是文人士大夫的怀才不遇;四是反映一种颓废心理和一种及时行乐的情绪。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断代史,记载自汉高祖元年到王莽地皇四年,共229年的历史。东汉时期最杰出的史传散文。《汉书》先后经过四人之手才完成,分别为班彪、班固、班昭和马续,其主要作者是班固。在体制上承袭《史记》,而改“书”为“志”,取消“世家”,并入“列传”。全书分本纪十二、表八、志十、传七十,共一百篇。

互见法:“互见法”是司马迁在《史记》中开创的一种写作方法。即是将一个人的事迹分散在不同的地方,而以其本传为主;或将同一件事分散在不同的地方,而以一个地方的叙述为主。互见法分为人物互见法和事件互见法两种。《史记》特别注意人物形象和事件的统一性,为了既不伤害这种统一性,又能忠于史实,常常把一些不宜在本传写的材料安排到别的篇章中。通过人物和事件的互见法,司马迁使《史记》既有了史学的可信性,又有了文学的可读性。

建安风骨:东汉末年,建安诗人直接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真实广泛地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苦难,展示广阔的时代生活画面;抒发作家建功立业的理想壮志和积极进取精神;也流露出人生短促、壮志难酬的悲凉幽怨情绪。作品意境宏大,笔调明朗,形成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风格。后人把这种建安诗歌的独特风格称为“建安风骨”。风指作品的思想内容,骨指作品的艺术形式。代表作家有“三曹”、“七子”、蔡琰等。

正始文学:正始时期,玄学兴起,思想界玄学成为主流,这对魏晋时期的文人及文学都产生了直接而深远的影响,最有代表性的作家是“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正始时期的隐士,指阮籍、嵇康、山涛、王戎、向秀、刘伶、阮咸。他们发言玄远,任性放达,饮酒服药,一进颇有名声。七贤的政治态度和处世方式也各有不同,其中,人品和文学成就最高者是阮籍、嵇康。

太康文学:太康是西晋文学的繁荣时期,此时时局稳定,文人们有时间和精力用于文学的创作和研究,又因社会小康,文人多忘乎所以,歌功颂德,故形式主义文风亦日趋严重,追求文学作品形式的华美,创作成就并不太高,文人自学地追求作品的艺术表现,所以,这一时期的文学大潮是趋于浮艳,诗尚雕琢,文崇骈俪,词采绮丽成为诗文的普通特色。代表这种主流派风格的作家,当首推潘岳和陆机。

玄言诗:晋室南渡,士族文人沉溺享乐,意志更加消沉,以玄学自我迷醉的风气日渐浓厚,其内容上是以谈论老庄玄理为主,少数兼及佛理的表述,在表达上则是抽象玄虚,谈乎寡味。几乎无艺术性可言,东晋玄言诗人有孙绰、许询等。 (最有代表性的作家是:刘琨、郭璞)

左思风力:左思诗虽不多,但内容充实,风格独特,在太康诗坛独标一帜,成为太康,以至西普时期成就最高的诗人,钟嵘认为其《咏史》诗是“五言之警策”,并极力推崇“左思风力”。

宫体诗:产生于梁陈时代的宫廷,多是描写女性和宫廷享乐生活的,风格绮艳浮靡,追求形式,雕琢,格调柔弱,内容平泛,题材狭窄,把形式主义诗风推向极致。代表人物是萧纲、萧绎、徐陵父子等。

永明体:又称新体诗,是从诗歌声律高度提出的一个概念,指五言诗从声律比较自由的古体诗走向格律严整的近体诗之间的过渡阶段,其理论支持便是永明声律说。出现于南朝齐永明年间。周颙在音韵上做出贡献,对汉语语音的天然音调进行规范,沈约把这种音韵的研究成果直接运用到诗歌中,提出了自觉运用声律来写诗的要求“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诗人们把声律说自觉运用于诗歌创作,产生了这个新诗体。诗歌的声律和诗句的对仗加以结合形成了“永明体”。最优秀的“永明体”诗人是谢朓。

徐瘦体:由于徐樆和徐陵父子和庾肩吾、庾信父子均以写艳体诗著称,人们遂称这种形式讲究的艳体诗风为“徐瘦体”。

北地三才:北魏至北齐时期,北朝出现了几位比较正统的诗文作家,模仿南朝诗文创作,虽然水平有限,难与南朝相比,但它却标志着北朝文学开始复苏,也迈开了南北文学融合的第一步。基中较著名的是温子昇、邢邵、魏收。号称北地三才。

志怪小说:多指超现实的神灵鬼怪之事,魏晋南北朝时期大量产生,是与当时宗教迷信思想的盛行有关的。是普通百姓表达理想愿望的需要,他们将自己的反抗情绪和对理想的追求,通过大胆的幻想,曲折的表达出来。志怪小说的内容是宣扬迷信思想,大谈鬼神妖异,神仙道术,志怪小说大都采用非现实的故事题材,展现出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在艺术上比较简略。代表作是干宝的《搜神记》。

轶事小说:以记录人物轶闻琐事为主的轶事小说,在魏晋南北朝盛行。这与魏晋以来品评人物和崇尚清淡的社会风尚大有关系。今存比较完整的是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搜神记》:<搜神记>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志怪小说中成就最高的一部作品小说。作者是干宝,原30卷,今本为20卷,作品虽然不乏神仙道术、鬼怪灵异的内容,但故事来源广泛,保存了不少优秀的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

《世说新语》:刘义庆《世说新语》是记叙轶闻逸事小说的先驱,以魏晋知识分子为主要记载对象,故鲁迅称之为“一部名士的教科书”。对后世的小说和散**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后世效仿《世》的作品有:唐王方庆《续世说新语》、宋王谠《唐语林》、明何俊良《何氏语林》、清王晫《新世说》等

山水诗: 真正以自然山水景物为独立的、客观的审美和描写对象,山水诗对自然景物的精细描绘,对永明新体诗和后世山水诗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代表作家是‘谢灵运’。

初唐四杰:初唐四杰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杰在文学主张上都竭力反对华而不实的绮靡之风,提倡抒发真情实感。对齐梁文风的批判尤显自觉。四杰诗文在内容上有较大的开拓,由宫廷走向市井,由台阁移至江山与塞漠。题材扩大了,思想严肃了,五言八句的律诗形式也有了初步的定型。他们的诗带有强烈的热情与幻想,愤懑与牢骚,不仅反映了齐梁所没有的大唐盛世气象,而且气势雄壮,意境宏博,节奏有力,语言浏亮,富于个性,壮而不虚,刚而能润,雕而不碎,按而弥坚。四杰为结束齐染文风,开启盛唐之间做出了功不可没的贡献。

大历十才子:指中唐大历年间的十位诗人,即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津、夏侯审,大历初年他曾在长安参加重要唱和活动,又创作倾向和诗风相近。其中以钱起、卢纶、戴叔伦成就最高。大历诗人创作内容较贫乏,诗风以清丽空灵、省净纤巧为主要特色,相对盛唐,由壮阔变为清秀,由重气势变为重韵味,艺术显得更为精工。

永州八记:柳宗元的永州八记,属游记,写出了山水景物中的奇妙动人之处,神形毕肖的地再现山水景色的自然美。有卓越的的艺术独创性,善于抓住景物的最主要特征,又善于以动写静的手法与大量的比喻和拟人化的手法,他的游记,画廊式的展现了永州的山水胜景。(游记的名字再写出来)

花间词:五代后蜀时,卫尉少卿赵崇祚将晚唐五代词人温庭筠、韦庄等十八家词编为《花间集》,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人词总集,花间词派因此得名。其核心内容不脱冶游宴乐、男女私情,风格绮艳婉丽,对宋词产生了直接而深远的影响。

温韦:温庭筠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以词名家的人,以宫怨闺诗为主要题材,韦庄是唐末另一位卓有成就的词人。二人齐名,并称“温韦”。

唐传奇:指唐代流行文言短篇小说,它是在六唐志怪小说的基础上,融合历史传记小说、辞赋、诗歌和民间说唱艺术形成的新的小说文体。使得小说由单纯的谈神说鬼,以通过写人来反映复杂的社会生活方面演进。它的兴盛和唐代城市经济的繁荣和唐代佛教道教思想的流行有密切关系。受《史记》以来历史传记文学的影响,以及六朝志怪小说的影响,唐代传奇最繁荣的时期是中唐时期,主要创作在中唐时期,晚唐则出现了大批的专集,传奇的内容既有描写社会生活的,也有写宗教迷信的。但传奇中,成就最高的是有关爱情生活题材的小说,如元稹的《莺莺传》,蒋防的《霍小玉传》。艺术上,情节比较复杂,结构相当完整,语言典雅华丽,富于文采。宋人以后,人们根据这类小说多传述奇闻异事的特点,泛称唐人小说为“传奇”,在明清,则指南戏演唱的戏曲。

西昆派-:由《西昆酬唱集》得名。全部为近体律诗,杨亿、刘筠、钱惟演三人为代表作家。内容无外乎歌咏宴饮生活,咏物、咏史及泛咏男女情爱。追求用典丰缛,属对工整,下字丽艳,音节铿锵;标榜学习李商隐。

江湖诗派——《江湖集》中所录诗人大部分或为布衣,或为下层官吏,身分卑微,以江湖习气标榜,因而被统称为江湖诗派。江湖诗人时时抒发欣羡隐逸、鄙弃仕途的情绪,也经常指斥时弊,讥讽朝政,表达不与当朝者为伍的意愿。江湖诗人中成就较著的是戴复古和刘克庄。

诗话-:诗话是宋代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批评形式,最早的诗话是北宋欧阳修的《六一诗话》。诗话内容大体包括记事、考证和文学批评几个方面。南宋后期严羽所作的《沧浪诗话》,是一部最著名的宋代诗话。

以禅喻诗:以禅喻诗的风气开始于北宋苏、黄等人。严羽改变了前人仅以参禅喻学诗“工夫”的作法,直接以禅境喻诗境,以参禅的“妙悟”喻对诗歌本质的领会。禅宗在说明“如何是禅”的问题时总是恍惚其辞,悠谬其谈,绝不肯作出正面回答。严羽认为诗的本质也是不可言传的,只能依*“妙悟”。这样,他就把以禅喻诗运用到诗的本质问题上,由此导出了后人的“诗禅等一”等论调。

诸宫调:是一种讲唱文艺形式,是在鼓子词和赚词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套曲,再用若干宫调的套曲组成长篇,间以说白,来演唱故事。

元杂剧——-以宋杂剧和金院本为基础,融合宋、金以来的音乐、说唱、舞蹈等艺术样式而形成的戏曲艺术,并在唐、宋以来词曲和讲唱文学的基础上,产生了韵文和散文相结合的、结构完整的文学剧本。

南北合套:元代后期,又有所谓“南北合套”,即在套数中将南曲和北曲的曲牌依一定的规则间用。

小令、套曲:小令又称“叶儿”,一般是独立的单只曲子。套曲也称“套数”、“散套”,由同宫调的三支以上只曲组成,也可“借宫”,一般套末应有尾声,全套必须一韵到底。

铁崖体:杨维桢的古乐府,题目多新创,题材或翻新故事、或描写世故,爱用古韵,诗风瑰奇绮丽,时称“铁崖体”。

茶陵诗派——以李东阳为代表,作诗力主宗法杜甫,强调法度音调。对台阁体文风是有所冲击的,对后来前七子的诗文主张也有直接影响。

唐宋派:嘉靖间,反对前后七子的拟古主义,主张文章取法唐宋古文的作家有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等,他们被称为“唐宋派”。

格调说——沈德潜的格调说,认为诗歌在内容上应该符合封建社会秩序。而在表现上,则应温柔敦厚“,”怨而不怒“,”哀而不伤“,要讲含蓄、比兴,只能”委婉陈词“,不可”过甚“、”过露“。好诗的标准是”风雅“,是盛唐的诗歌,因此写诗必须学古,必须有法度,也就是要”摩取声调,讲求格律"。

义法:“义法”是方苞的文学见解。他认为作文要讲究义法,“义”即言有物,“法”即言有序。言有物,是说文章要有内容;言有序,是说文章要有条理、有层次、有技巧,也就是指形式。方苞主张要写好文章,必须学习古文的法则,必须向古代学习。这既是道统又是文统,是道统和文统相结合的完整的体系。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古代一日游作文300字

全文共 275 字

+ 加入清单

周六,我们学校组织去春游,我们二年级步行去四个站。第一站婺剧院,我们看了抬花轿、仙女散花、九节龙、僧尼会、变脸、唢呐、断桥表演。我最喜欢九节龙,因为它能摆很多造型。看完演出,我们去吃饭,大家拿出爱心便当,互相品尝,很开心!吃完后我们去了婺州窑博物馆,里面有很多陶瓷,很美丽!

我们又去了剪纸博物馆,大家看到了大师剪纸,因为时间很赶,大家不能剪纸,很可惜,所以只能看大师剪纸了。很多人还把大师剪下来的纸拿来玩。

最后一站侍王府,我看见了以前的兵器和人的名称、历史……

走在回学校的路上,我就在想:如果爸爸、妈妈来的话准会拍照片留念,今天的一日游真令人难忘呀!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中国古代文学

全文共 2545 字

+ 加入清单

1.我国古代第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他是春秋时代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言行和思想主张收录在儒家经典著作《论语》之中。

2.庄子是我国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代表作是《逍遥游》。

3.屈原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人,他的出现标志着我国文人独立创作诗歌的开始,他创造了一种新诗体叫楚辞,又叫骚体诗。他用这种诗体创作了我国第一首长篇政治抒情诗《离骚》,另有代表作《九歌》《九章》《天问》。农历五月初五是他的纪念日。

4.我国战国时代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教育家是荀子,原名荀况,代表作是《劝学》

5.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由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史记》,全书共130篇。分本纪、世家、列传、表、书等八种体例,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年间约两千多年的历史,既是一部伟大的史学巨著,又是一部伟大的文学著作,因此鲁迅先生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6.《战国策》是西汉文学家刘向编订的国别体断代史。

7.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是由东汉史学家班固撰写的《汉书》。

8.《出师表》《隆中对》的作者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

9.“三曹”是指东汉建安时期的父子诗人曹操、曹丕、曹植,曹操的代表作有《观沧海》《龟虽寿》,曹丕的代表作有《燕歌行》,曹植的代表作有《七步诗》《白马篇》。

10.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是东晋时期的大诗人陶渊明,自称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代表作散文有《桃花源记》,诗歌有《归园田居》《饮酒》。

11.我国第一部笔记体小说集是南朝宋代小说家刘义庆写作的《世说新语》。

12.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我国第一部叙事较详细的编年体史书是《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左氏春秋》),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13.我国第一部词典是《尔雅》,第一部字典是东汉许慎编写的《说文解字》。

14.“初唐四杰”指王勃、杨迥、卢照邻、骆宾王。王勃的代表作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滕王阁序》。

15.唐诗《回乡偶书》《登鹳雀楼》《凉州词》《春晓》《送元二使安西》的作者分别是贺知章、王之涣、王之焕、孟浩然、王维。

16.李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浪漫主义大诗人,被誉为“诗仙”,代表作有《静夜思》《望天门山》《行路难》《将进酒》《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

17.唐宋八大家指的是唐代的韩愈和柳宗元,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欧阳修、曾巩,其中韩愈为首。

18.杜甫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杜工部,唐代现实主义大诗人,被誉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代表作有“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19.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领导者是韩愈和柳宗元。韩愈的代表散文有《师说》《马说》《祭十二文》,柳宗元的代表作有《捕蛇者说》《童区寄传》《黔之驴》。

20.白居易号香山居士,中唐新乐府诗歌运动的倡导者,代表作有《卖炭翁》《钱塘湖春行》,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

21.《阿房宫赋》和《清明》诗的作者是杜牧,“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名句。

22.宋词婉约派的代表词人是北宋的柳永和南宋的李清照(我国第一个女诗人),代表词作分别是《雨淋霖》、《声声慢》。豪放派的代表词人是北宋的苏轼和南宋的辛弃疾,苏轼号东坡居士,代表词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散文名作有《赤壁赋》;辛弃疾号稼轩,代表词作有《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3.我国第一部也是最大的编年体通史是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

24.《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六国论》《游褒禅山记》《石钟山记》的作者分别是北宋的范仲淹、欧阳修、苏洵、王安石、苏轼。

25,我国第一部科学作品集是《梦溪笔谈》,由北宋沈括用笔记体写成的。

26.《扬州慢》的作者是南宋词人姜虁。陆游的代表诗作有《示儿》《书愤》《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诉衷情》《钗头凤》。

27.元杂剧《窦娥冤》《西厢记》《汉宫秋》《高祖还乡》的作者分别是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睢景臣。

28.“明清四大奇书”(又称中国小说四大名著)是指《水浒》《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

29.我国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白话小说是元末明初小说家施耐庵创作的《水浒》,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小说也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创作的《三国演义》。

30.我国第一部神话长篇章回体小说是明代小说家小说家吴承恩创作的《西游记》。

31.明代传奇剧《牡丹亭》的作者是汤显祖,清代传奇剧《长生殿》《桃花扇》的作者分别是洪升、孔尚任。

32.“三言”小说是指明代小说家冯梦龙编写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二拍”是指明代小说家凌蒙初编写的《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

33.我国第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是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写作的《聊斋志异》,蒲松龄世称“聊斋先生”。

34.我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是清代小说家吴敬梓创作的《儒林外史》。我国古典小说创作达到最高水平的标志是长篇小说《红楼梦》,作者是清代的小说家曹雪芹。其中后四十回由高鹗续写。

35.“晚清四大谴小说”是指刘鹗的《老残游记》、吴沃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李宝嘉的《官场现行记》、曾朴的《蘖海花》。

36.中国古代“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9.2015年高考文学常识选择题精选

37.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成书于春秋时期,内容上分“风”“雅”“颂”三个部分,表现手法上主要采用“赋”“比”“兴”。它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的源头。

38.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是《国语》,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是《楚辞》,第一部文学理论专著是南朝梁刘勰撰写的《文心雕龙》;第一首长篇叙事诗是东汉民歌《孔雀东南飞》

39.“乐府双璧”指的是北朝民歌《木兰辞》和东汉民歌《孔雀东南飞》。

40.元杂剧的四大悲剧是指关汉卿的《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宫秋》、白朴的《梧桐雨》、纪君祥的《赵氏孤儿》;元杂剧的四大爱情剧是指关汉卿的《拜月亭》、王实甫的《西厢记》、白朴的《墙头马上》。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古代婚庆对联精选

全文共 1217 字

+ 加入清单

对联,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古代婚庆对联精选,欢迎阅读!

上联:蓬门且喜来珠履

下联:侣伴从今到白头

上联:欣然开笑口

下联:相聚叙衷情

上联:三千珠履光门户

下联:一对青年结风俦

上联:喜溢重门迎凤侣

下联:光增陋室迓宾车

上联:于归好咏宜家句

下联:往送高歌必戒章

上联:玉镜能谐温峤志

下联:荆钗甘为伯鸾容

上联:瑟鼓房中凫翔静好

下联:箫吹楼上凤律归昌

上联:养女已传针线术

下联:适人再授桑麻经

上联:应要睦邻和妯娌

下联:更须敬老奉翁姑

上联:娘家既已芳声着

下联:婆屋定然美德彰

上联:祥光拥大道

下联:喜气满闺门

上联:一对璧人留小影

下联:无双国士缔良缘

上联:欢庆此日成佳偶

下联:且喜今朝结良缘

上联:不愿似鸳鸯嬉戏浅水

下联:有志象海燕搏击长风

上联:方借花容添月色

下联:欣逢秋夜作春宵

上联:东边烟花西边会

下联:我爱烟花犹爱会

上联:九曲湖畔水盈盈

下联:秋风吹尽满山情

上联:皓月描来双影雁

下联:寒霜映出并头梅

上联:桃面喜陪嫁

下联:梅香和衬妆

上联:翔凤乘龙两姓偶

下联:好花圆月百年春

上联:女儿出阁红颜少柳风吹度十里亭

下联:孝悌忠义莫轻忘老少惹人多怜爱

上联:梅蕊冲寒幸沐春光迎贵客

下联:松针吐翠喜送淑女赴新婚

上联:琴韵谱成同梦语

下联:灯花笑对含羞人

上联:联戚攀亲何必门当户对

下联:交结情侣只求道合志同

上联:一岭桃花红锦绣

下联:万盏银灯引玉人

扩展阅读:有趣的对联故事

越低越好

传说有一个土财主,不识一字。赶上岳父作寿,他也想附庸风雅送一副寿联,便请来村里一位老学究代笔。老学究问他想写什么内容,财主回答说:“你把我岳父捧得高高的,越高越好;你把我说得低低的,越低越好。”老学究思索过后,挥笔写成上联:

太尊翁,尊翁在上,上至三千里凌霄,玉皇盖楼,您在楼上作寿

写完念给财主听,问:“高不高?”财主连说:“高,没有比这再高的了。”老学究又写出下联:

愚晚生,晚生在下,下至十八层地狱,龙王掏井,我在井底挖泥

写完又问:“低不低?”财主高兴地说:“好好,没有比这再低的了。”财主把寿联送给岳父,亲自挂进寿堂。前来拜寿的人看了直笑:“这老太爷,怎么招了这么个女婿?”

东西南北

从前,有个读书人,能诗能文,尤其爱好对联。一天晚上,满天乌云,一片漆,他独自一人坐在家里,觉得寂寞,便想作副对联。他忽然触景生情,得了句上联,满心欢喜,便自言自语地念道:

黑白难分,教我怎知南北;

他把上联刚念完,只听得一声门响,隔壁一个穷秀才应声走进屋里,对他说:

青黄不接,向你借点东西。

读书人说:“你是我的好邻居,借点东西有何难!不过,你须先对个对子,对上了要啥给啥。”于是,便把他的上联念给秀才,要求立即对句。秀才回答说:“我不是已经对过了吗”?读书人莫名其妙。秀才又说:“我刚进门说的那句话,不正好是下联么?”读书人一想,觉得实在好笑,连忙让座献茶。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六一风神

全文共 947 字

+ 加入清单

风神最早是魏晋时期和风骨一起用来品评人物的。欧阳修晚年号六一居士,所谓六一风神即指欧阳修散文的美学风格。以下是小编带来的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希望对你有帮助。

【欧阳修】

风神最早是魏晋时期和风骨一起用来品评人物的。欧阳修晚年号六一居士,所谓六一风神即指欧阳修散文的美学风格。他并不刻意选择人物、场景以及按照某种寓意的逻辑来组织内容,只是自然地叙事、自然地抒怀,在看似散漫不经心的行文中,使读者慢慢地从寻常的叙事中体悟出难以言传的高远境界。他的散文一般具有笔触多情的特点,常着眼于感情的抒发。另外,文章结构层次上的极吞吐往复、参差离合之致,语言层次上的平易自然,都是“六一风神”的构成要素。总之,这种绝世风神的特点是:偏于阴柔之美,纡余委备而婉曲有致,诗味纯浓而情韵绵邈,含蓄蕴藉而平易自然。

欧文柔美之风神大致表现为以下互相联系、互相交叉的三个方面:1.一往情深的情韵之美:“情韵”即深长无尽的感情。欧阳修是一个有至情至性的文人。他像写诗一样写散文,对朝代兴衰、历史变迁、宋世太平、人民丰乐、友朋聚散存殁,都有执着的深情。每逢写到这些题材,他的笔下便流注着潺爰无尽的情思与感慨,情韵之深长令人低回欲绝。欧集中,感叹历史变迁、朝代兴衰的作品有《菱溪石记》、《丰乐亭记》,咏叹宋世太平、人民丰乐的作品有《醉翁亭记》、《丰乐亭记》,俯仰今昔,怀念友人的作品有《苏氏文集序》、《江邻几文集序》、《释秘演诗集序》、《河南府司录张君墓表》、《张子野墓志铭》、《黄梦升墓志铭》、《祭石曼卿文》等等。2.一唱三叹的往复之美:与文章中多有情韵相关,欧阳修的散文具有一唱三叹的风姿。欧阳修不仅对人事变迁俯仰今昔,感慨万千,而且对景物的变化也满怀深情,俯仰感叹,时时摇曳着独特的风神。如《真州东园记》,此文之妙跟写人事不同,不是今不如昔,而是今日胜昔,因“兴”而一一追忆其昔日之“废”,由今日园林亭台池榭之美倒追其当年的荒凉冷落。文中三个“也”字句构成了一唱三叹的情味。3.一波三折的摇曳之美: “一唱三叹”是就感情的抒发上说,“一波三折”是就文意的变化上说,二者都属于风神。

欧阳修的散文以六一风神见称于世,偏向阴柔一路发展,显示出前所未有的以情韵取胜的典型而成熟的艺术风格,这是对古代散文多姿多态的发展所作出的杰出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全文共 355 字

+ 加入清单

歧路亡羊

杨子(即杨朱)是战国时一位学者。有一天他的邻居家跑丢了一只羊。邻人立刻率领亲戚朋友们去追寻,还来邀请杨朱的朴人一同去。

杨子不太情愿地说:“瞎!跑丢了一只羊,何必要这么多人去追寻呢?”

邻人解释说:“你不知道,那里的岔路太多了!”

过了一会儿,邻居带人回来了。杨子问道:“羊找到了吗?”

邻人说:“跑丢了。”

杨子又问:“这么多人怎么会找不到呢?”

邻人答道:“岔路之中又有岔路,我站在岔路口,不知道应该选择哪一条路去找,所以就回来了。”

杨子听了这话,忽然神情忧愁,变了脸色,好长时间不说话,整天没有笑容。

他的门徒都感到奇怪,便向他请教说:“羊是不值钱的畜生,况且不是先生家的,您这样闷闷不乐,究竟是为什么呢?”

杨子陷在沉思之中,没有回答。门徒们还是摸不着头脑。

人们在生活中,不是也会遇到面临岔路无从选择的情形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古代成语故事

全文共 459 字

+ 加入清单

惊弓之鸟成语故事--战国

战国时,魏国有一个叫更羸的射箭能手。有一天,更羸与魏王在京台之下,看见有一只鸟从头顶上飞过。更羸对魏王说:“大王,我可以不用箭,只要把弓拉一下,就能把天上飞着的鸟射下来。”“射箭能达到这样的功夫?”魏王问。更羸说道:“可以。”

说话间,有雁从东方飞来。当雁飞近时,只见更羸举起弓,不用箭,拉了一下弦,,随着“咚”的一声响,正飞着的大雁就从半空中掉了下来。魏王看到后大吃一惊,连声说:“真有这样的事情!”便问更羸不用箭怎么将空中飞着的雁射下来的。更羸对魏王讲:“没什么,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大雁。”“你怎么知道这只大雁受过箭伤呢?”魏王更加奇怪了。更羸继续对魏王说:“这只大雁飞得慢,叫得悲。”更羸接着讲:“飞得慢是因为它身上的箭伤在作痛,叫得悲是因为它离开同伴已很久了。伤口在作痛,还没有好,它心里又害怕。当听到弓弦声响后,害怕再次被箭射中,于是就拼命往高处飞。一使劲,本来未愈的伤口又裂开了,疼痛难忍,再也飞不动了,就从空中掉了下来。”

后来用“惊弓之鸟”比喻受过惊吓的人遇到类似的情况就惶恐不安。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中国古代哲理故事

全文共 238 字

+ 加入清单

一天,庄子正在涡水垂钓。楚王委派的二位大夫前来聘请他道:“吾王久闻先生贤名,欲以国事相累。深望先生欣然出山,上以为君王分忧,下以为黎民谋福。”庄子持竿不顾,淡然说道;“我听说楚国有只神龟,被杀死时已三千岁了。楚王珍藏之以竹箱,覆之以锦缎,供奉在庙堂之上。请问二大夫,此龟是宁愿死后留骨而贵,还是宁愿生时在泥水中潜行曳尾呢?”二大夫道:“自然是愿活着在泥水中摇尾而行啦。”庄子说:“二位大夫请回去吧!我也愿在泥水中曳尾而行哩。”

庄子不愿为官而要做普通的百姓,表现了他对自由的向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中国古代史上最出色的"不战而屈人之兵"理论实践者

全文共 1371 字

+ 加入清单

郭子仪(697-781),中唐名将,汉族,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人,祖籍:山西。汾陽。以武举高第入仕从军,累迁至九原太守、朔方节度右兵马使。天宝十四载(755),安史之乱爆发后,任朔方节度使,率军收复洛陽、长安两京,功居平乱之首,晋为中书令,封汾陽郡王。代宗时,又平定仆固怀恩叛乱,并说服回纥酋长,共破吐蕃,朝廷赖以为安。郭子仪戎马一生,屡建奇功,大唐因有他而获得安宁达20多年,史称“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举国上下,享有崇高的威望和声誉。年八十五寿终,赐谥忠武,配飨代宗庙廷。

郭子仪唐代著名的军事家。武举出身,六尺有余,也就是现在的一米八以上的身材,勇武不凡。安史之乱爆发时任朔方节度使,在河北打败史思明。后任副元帅率唐军及回纥等援军收复洛陽、长安两京,功居平乱之首,晋为中书令,封汾陽郡王。代宗时,叛将仆固怀恩勾引吐蕃、回纥进犯关中地区,郭子仪正确地采取了结盟回纥,打击吐蕃的策略,保卫了国家的安宁。郭子仪戎马一生,屡建奇功,以84岁的高龄才告别沙场。

郭子仪戎马一生,屡建奇功,但他从不居功自傲,忠勇爱国,宽厚待人,因此在朝中有极高的威望。

李光弼和郭子仪同为唐朝著名将领。他们曾经同在朔方镇当将军。可是两个人的关系并不太好,互不服气。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提升郭子仪任朔方节度使,位居李光弼之上。李光弼怕郭子仪刁难他,曾想调到别的方镇去。这时朝廷要郭子仪挑选一位得力的大将,去平定河北。郭子仪出以公心,推荐了李光弼。李光弼却认为郭子仪是借刀杀人,让他去送死。可是朝廷成命又不能不服从。临行前对郭子仪说:“我赴死心甘,只求你不要再加害我的妻子儿女好吗?”郭子仪听到他冤枉自己的话后,流着热泪对他说:“现在国难当头,我器重将军,才点你的将,愿与你共赴疆场讨伐叛贼,哪里还记着什么私忿呢?”李光弼听了非常感动。两人手扶手相对跪拜,前嫌尽释。

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十二月,有人掘了郭子仪父亲的坟墓,可是盗贼却没有抓到。人们怀疑是朝中宦官鱼朝恩指使人干的,鱼朝恩一向嫉妒郭子仪,并向皇上屡进谗言,一再阻挠皇上任用郭子仪。郭子仪对于祖墓被毁的原因心里也是明白的。他入朝时,皇帝先提起此事,郭子仪哭奏道:“臣长期主持军务,不能禁绝暴贼,军士摧毁别人坟墓的事,也是有的。这是臣的不忠不孝,招致上天的谴责,不是人患所造成的。”满朝的公卿大臣原来都很忧虑,怕郭子仪闹出事端,听了他的回奏后,都对他无限钦佩。郭子仪想到的是国家安危事大,朝廷的安稳远比自己私事重要。

郭子仪功德越高,人们越尊重他。吐蕃、回纥称他为神人。皇帝都不直接呼他的名字。甚至有些安史叛将也很尊重他,因为他曾施恩于很多人。安庆绪的骁将田承嗣占据魏州后,蛮横无理,飞扬跋扈。郭子仪派遣自己的—个部将去见他。田承嗣倒很规矩,还向郭子仪所在的方向遥望叩拜,指着自己的膝盖对使者说:“我这双膝盖,不向别人下跪已有多年了,现在要为郭公下跪。”他麾下的老将军数十人,都是王侯显贵,郭子仪颐指他们进退,他们就像奴仆一样,听从他的安排和指挥。

建元二年(781年)六月十四日(7月9日),郭子仪以85岁的高龄辞世。德宗沉痛悲悼,废朝5日,下诏书高度评价和追念他。按律令规定一品官坟墓高1丈8尺,特下诏给他加高10尺,以示尊祟。君臣依次到府第吊唁,皇帝还到安福门临哭送行。生前死后,哀荣始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中国古代绘画历史

全文共 388 字

+ 加入清单

绘画又名国画,是现代人为区别于西洋画而对中国传统绘画的泛称。它包括卷轴画、壁画、年画、版画等各种各样的门类。有时特指以中国独有的笔墨等工具材料按照长期形成的传流而创作的绘画。中国画现分为三大画科: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又有工笔与写意两大种画法;有卷、轴、册、屏等多种装裱形式。

中国绘画历史悠久,仅从已知独幅的战国帛画算起,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如果从内蒙古、甘肃、山东、新疆以及东北各地的原始岩画还有1986年发现于甘肃秦安大地湾原始地画看来,它的历史已不下于5000年。以汉族为主包括各少数民族在内的画家和匠师,创造了具有鲜明民族风格和丰富多彩的形式手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传统绘画。

我还知道一点古代绘画呢!中国绘画的最早遗迹可上溯到远古的岩画和繁荣于新石器时代彩陶器上的装饰纹样。黄河上中游是彩陶繁盛的地区。

在这次习作中,我知道了中国古代绘画历史,和古代绘画的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我想回到古代作文700字

全文共 729 字

+ 加入清单

放下遥控器开门接快递,却看到一个身穿黑袍的人……

那人面色阴沉,腰上佩着一把黑色却又十分华丽的宝剑,一块用一根红绳吊着的玉佩上,写有繁杂的字体。厚重的黑袍是贵族的象征,一双细长的丹凤眼注视着我纯白的T恤衫和短裤,以及那一双浅棕色的橡胶拖鞋,嫌弃的撇了撇嘴。

我一愣,开口问道:“请问这位朋友,这是哪个影视基地,横店的么?”

他上下打量着我,狐疑地问:"汝就是秦朝使者甘罗吧,说,汝到底有什么目的?”我看了看他身后站着的持戟侍卫,咽了口唾沫,淡定地掏出口袋里的手机,百度了起来,令我吃惊的是,这里竟有满格的信号和wifi,于是我坚定了自己的想法,自己走错门了,我退出了大殿的旁门,再将那喷着朱漆、上有鎏金珠宝的厚重木门,看到的还是那一双好似打量着神经病人般的丹凤眼,

于是我在所有人的注视下点开了照相机,把镜头对准那个拍摄古装剧的演员,调整一番。轻按快门,嚓的一声,竟把那个刚才还十分威严的国君,吓得直接瘫倒在地上,失了魂似的爬向身后的侍卫,却发现他们早已抱成了一团,上下牙齿打架,比自己还要胆小。

“万望仙人赎罪,小人不知仙长到来,有失远迎,请仙长莫要杀吾。”那人趴在地上,一边说着一边颤抖着磕头。

见状,我笑了一声:“哥们,这入戏也太深了吧?”他全然不听。“仙长,吾一定与秦国交好,再也不敢违抗秦王的命令,请你放过吾吧。”

我的眉毛早已皱成一团麻花,心想这莫不是神经病吧。我不再说话,准备转身扬长而去

“大仙留步,请签下您的大名。”我是一脸的黑线,历史仿佛就在眼前。在古人的眼中,只要是他们不知道的,不理解的,通称为仙物,仙人。在我们的眼中,对那宇宙中的众多未知,又何尝不是迷信般的恐惧。

在自以为高明人的眼中,历史都是戏份。在真正的高明人眼中,历史才是一切哲理的唯一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古代名著中摘抄优美人物动作描写的片段

全文共 1487 字

+ 加入清单

1、智深也趁着酒兴,都到外面看时,果然绿树上一个老鸦巢。众人道:“把梯子上去拆了,也得耳根清净。”李四便道:“我与你盘上去,不要梯子。”智深相了一相,走到树前,把直裰脱了,用右手向下,把身倒缴着;却把左手拔住上截,把腰只一趁,将那株绿杨树带根拔起。

2、智深大踏步近众人面前来,那张三、李四便道:“小人兄弟们特来参拜师父。”口里说,便向前去,一个来抢左脚,一个来抢右脚。智深不等他沾身,右脚早起,腾的把李四先踢下粪窖里去;张三恰待走,智深左脚早起,两个泼皮都踢在粪窖里挣扎。后头那二三十个破落户惊得目瞪口呆。

3、云长右手提刀,左手挽住鲁肃手,佯推醉曰:“公今请吾赴宴,莫提起荆州之事。吾今已醉,恐伤故旧之情,他日令人请到荆州赴会,另作商议。”鲁肃魂不附体,被云长扯到江边。吕蒙、甘宁各引本部军欲出,见云长手提大刀,亲握鲁肃,恐肃被伤,遂不敢动。云长到船边,却才放手,早立于船首,与鲁肃作别。肃如痴似呆,看关公船已乘风而去。

4、玄德到溪边,见不可渡,勒马再回,遥望城西尘头大起,追兵将至。玄德曰:“今番死矣!”遂回马到溪边。回头看时,追兵已近。玄德着慌,纵马下溪。行不数步,马前蹄忽陷,浸湿衣袍。玄德乃加鞭大呼曰:“的卢,的卢!今日妨吾!”言毕,那马忽从水中涌身而起,一跃三丈,飞上西岸。

5、萧长贵一听强盗二字,更吓得魂不附体,马上想穿裤子逃命。急忙之中又没有看清,拿裤脚当作裤腰,穿了半天只伸下一只腿去,那一只腿抵死伸不下去。他急了,用力一登,豁拉一声,裤子裂开了一大条缝。至此方才明白穿倒了,重新掉过来穿好。把长衣披在身上,来不及钮扣子,拿扎腰拦腰一捆,拖一双鞋。6、西凉兵来得势猛,左右将佐,皆抵当不住。马超、庞德、马岱引百余骑,直入中军来捉曹操。操在乱军中,只听得西凉军大叫:“穿红袍的是曹操!”操就马上急脱下红袍。又听得大叫:“长髯者是曹操!”操惊慌,掣所佩刀断其髯。军中有人将曹操割髯之事,告知马超,超遂令人叫拿:“短髯者是曹操!”操闻知,即扯旗角包颈而逃。

7、陪审员们刚刚坐好,庭长就对他们讲话,说明他们的权力、责任和义务。庭长讲话的时候,不住地变换姿势:一忽儿用左胳膊肘倚在桌上,一忽儿用右胳膊肘倚在桌上,一忽儿靠着他的椅背,一忽儿靠着他的圈椅的扶手,一忽儿把一叠纸的纸边弄齐,一忽儿摩挲一把裁纸刀,一忽儿摸一支铅笔。

8、贾母这边说声请,刘老老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说完,却鼓着腮帮子,两眼直视,一声不语。众人先还发怔,后来一想,上上下下都一齐哈哈大笑起来。湘云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叫“心肝”。王夫人笑得用手指着凤姐儿,却说不出话来。

9、古斯达夫像一个野蛮人在跳一个战争舞,他张开嘴巴,眼睛炯炯发光,向前瞪着。草地上只有他一个,跳上跳下得象一个球,一忽儿用脚跟踏着跳,两条腿替换着踢飞脚,踢到头那么高,每一踢就发一声尖喊。接着他又腾空跳起,在空中转了一个大身,掉下来的时候,只停在一只脚跟上,随即象一个陀螺似的旋转起来。

10、公饮数杯酒毕,一面仍与马良弈棋,伸臂令佗割之。佗取刀在手,令一小校捧一大盆于臂下接血。佗乃下刀,割开皮肉,直至于骨,骨上已青;佗用刀刮骨,悉悉有声。帐上帐下见者,皆掩面失色。公饮酒食肉,谈笑弈棋,全无痛苦之色。

11、那大圣双手捂着眼,正自搓揉流涕,只听得炉头声响。猛睁眼看见光明,他就忍不住,将身一纵,跳出丹炉,忽喇的一声,蹬倒八卦炉,往外就走。慌得那架火、看炉,与丁甲一班人来扯,被他一个个都放倒,好似癫痫的白额虎,风狂的独角龙。老君赶上抓一把,被他一捽,捽了个倒栽葱,脱身走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关于中国古代经典文学常识大全

全文共 1137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古代经典文学常识大全

1.第一位女诗人是:蔡琰(文姬)

2. 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3. 第一部词典是:尔雅

4. 第一部大百科全书是:永乐大典

5. 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

6. 第一部文选:昭明文选

7. 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

8. 第一部神话集:山海经

9. 第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

10. 第一部文言志怪小说集:搜神记

11. 第一部语录体著作:论语

12. 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

13. 第一部断代史:汉书

14. 第一部兵书:孙子兵法

15. 文章西汉两司马:司马迁。司马相如

16. 乐府双璧:木兰词 孔雀东南飞,加上《秦妇吟》为.......

17. 史学双璧:史记 资治通鉴

18. 二拍:初刻拍案惊奇 二刻拍案惊奇 (凌蒙初)

19. 大李杜:李白 杜甫 小李杜:李商隐 杜牧

20. 中国现代文坛的双子星座:鲁迅 郭沫若

21. 三不朽:立德 立功 立言

22. 三代:夏 商 周

23. 《春秋》三传:左传 公羊传 谷梁传

24. 三王:夏禹 商汤 周公

25. 三山:蓬莱 方丈 瀛洲

26. 三教:儒 释 道

27. 三公:周时,司马 司徒 司空

西汉,丞相 太尉 御史大夫

清明,太师 太傅 太保

28. 三曹:曹操 曹丕 曹植

29. 公安三袁:袁宗道 袁宏道 袁中道

30. 江南三大古楼:湖南岳阳楼 武昌黄鹤楼 南昌滕王阁

31. 岁寒三友:松 竹 梅

32. 三辅:左冯翊 右扶风 京兆尹

33. 科考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和自的第一名(解元,会元,状元)

34. 殿试三鼎甲:状元 榜眼 探花

35. 中国三大国粹:京剧 中医 中国画

36. 三言:喻世明言 警世通言 醒世恒言(冯梦龙)

37. 儒家经典三礼:周礼 仪礼 礼记

38. 三吏:新安吏 石壕吏 潼关吏

39. 三别:新婚别 垂老别 无家别

40. 郭沫若 “女神”三部曲:女神之再生 湘果 棠棣之花

41. 茅盾“蚀”三部曲:幻灭 动摇 追求

农村三部曲:春蚕 秋收 残冬

42. 巴金“爱情”三部曲:雾 雨 电

“激流”三部曲:家 春 秋

43. 第一部国别史:国语

44. 第一部记录谋臣策士门客言行的专集:国策 战国策

45. 第一部专记个人言行的历史散文:晏子春秋

46. 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47. 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357句,1785字)

48. 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著:《典论论文》(曹丕)

49. 第一位田园诗人:东晋,陶渊明

50. 第一部文学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刘勰的《文心雕龙》

51. 第一部诗歌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钟嵘的《诗品》

52. 第一部科普作品,以笔记体写成的综合性学术著作:北宋的沈括的《梦溪笔谈》

53. 第一部日记体游记:明代的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记》

54. 第一位女词人,亦称“一代词宗”:李清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幼儿古代寓言

全文共 341 字

+ 加入清单

杞人忧天

杞国有一个人,整天担心天塌地陷,自己没有地方容身,因此愁得睡不着觉,吃不下饭。

有个人看他这样忧愁,很为他担心,就去开导他说:"天但是是很厚很厚的气积聚在一齐罢了,没有一个地方没有气。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从早到晚都生活在天的中间,怎样会担心天塌下来呢"

那人忧天的人听了,又说;"如果天是很厚的气,那么太阳、月亮和星星不会掉下来吗"。

前来开导他的人说:"太阳、月亮和星星,也都是会发光的气积聚而成的,即使掉下来,也不可能把人打伤。"

那个忧天的人又问:"如果地陷塌了怎样办呢"

开导他的人回答说:"大地是土块积聚而成,它充塞四野,无处不有,你在它上面随便行走、跳跃,整天在它的上面生活,怎样担心它会陷塌呢"

那人听了朋友的话,如释重负,十分高兴;那个前来劝他的人放下心来,也很高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中国古代读书的名言警句

全文共 1470 字

+ 加入清单

读书即未成名,究竟人高品雅。修德不期获报,自然梦稳心安。小编收集了中国古代读书的名言警句,欢迎阅读。

1、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久也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朱熹

2、 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朱熹

3、 读书之法,在循序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4、 举一而反三,闻一而知十,及学者用功之深,穷理之熟,然后能融会贯通,以至于此。――朱熹

5、 为学读书,须是耐心,细意去理会,切不可粗心。为数重物,包裹在里面,无缘得见。必是今日去一重,又见得一重。明日又去一重,又见得一重。去尽皮,方见肉。去尽肉,方见骨。去尽骨,方见髓。――――朱熹

6、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朱熹

7、 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朱熹

8、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9、 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匆多,往来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过,与我何益也。―――郑板桥

10、 读书破万卷,胸中无适主,便如暴富儿,颇为用钱苦。―――郑板桥

11、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苏轼

12、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13、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14、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15、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16、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17、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18、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19、 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20、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21、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22、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23、 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24、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25、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26、 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27、 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28、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29、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30、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31、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32、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33、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34、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35、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36、 退笔如山起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苏轼

37、 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蠢鱼尔何如,终日食糟粕。 (清)袁牧

38、 贫寒更须读书,富贵不忘稼穑。 (清)王永彬

39、 凿壁偷光,聚萤作囊;忍贫读书,车胤匡衡。 (元)许名奎

40、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儿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神童诗•劝学》

41、 立品直须同白玉;读书何止到青云。 《对联集锦》

42、 读书即未成名,究竟人高品雅。修德不期获报,自然梦稳心安。 《对联集锦》

43、 勤者读书夜达旦;青藤绕屋花连云。 《对联集锦》

44、 读书当将破万卷;求知不叫一疑存。 《对联集锦》

45、 自家慢诩便便腹,开卷方知未读书。 (清)张月楼

46、 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 (清)朱用纯

47、 至乐莫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 《增广贤文》

48、 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万卷始通神。 (宋)苏轼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2024中国古代经典励志名言警句大全

全文共 1004 字

+ 加入清单

1、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修身》

2、命为志存。——朱熹

3、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4、志当存高远。——诸葛亮《诫外生书》

5、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训俗遗规》

6、业精于勤,荒于嬉。——韩愈《进学解》

7、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耿列传》

8、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诸葛亮

9、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10、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陆游

11、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荀子·儒效》

12、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13、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罗大经《鹤林玉露》

14、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15、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

16、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曹植《赠白马王彪》

17、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志不可满。——魏徵

18、精诚所加,金石为开。——《后汉书·光武十王列传》

19、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20、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汉乐府古辞《长歌行》

21、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盖棺。——陆游《病起》

22、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增广贤文》

23、丈夫不报国,终为贫贱人。——陈恭尹《射虎射石头》

24、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

25、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26、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渔夫》

27、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28、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29、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屈原《卜居》

30、坚志而勇为,谓之刚。刚,生人之德也。——《练兵实纪·刚复害》

3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

32、若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曹学《蜀中广记·上川南道彭山县》

33、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刘备

34、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格言联璧·处事》

35、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赴戎登程口占示家人》

36、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吕氏春秋·诚廉》

37、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告子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古代文学常识汇编:天文历法

全文共 3657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中国古历采用阴阳合历,即以太阳的运动周期作为年,以月亮圆缺周期作为月,以闰月来协调年和月的关系。古人根据太阳一年内的位置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地面气候的演变次序,把一年又分成24段,分列在十二个月中,以反映四季、气温、物候等情况。以下是小编整理古代文学常识汇编的资料,欢迎阅读参考。

【星宿】

宿(xiu),古代把星座称作星宿。《范进中举》:“如今却做了老爷,就是天上的星宿。”“天上的星宿是打不得的。”古人认为人间有功名的人是天上星宿降生的,这是迷信说法。

【二十八宿】

又叫二十八舍或二十八星,是古人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用来说明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每宿包含若干颗恒星。二十八宿的名称,自西向东排列为:东方苍龙七宿(角、亢kang、氐di、房、心、尾、箕);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西方白虎七宿(奎、娄、胃、昴mao、毕、觜zT、参shen);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zhen)。唐代温庭筠的《太液池歌》:“夜深银汉通柏梁,二十八宿朝玉堂。”夸饰地描写星光灿烂、照耀宫阙殿堂的景象。王勃《滕王阁序》:“物华天宝,龙光射斗牛之墟。”是说物产华美有天然的珍宝,龙泉剑光直射斗宿、牛宿的星区。刘禹锡诗:“鼙鼓夜闻惊朔雁,旌旗晓动拂参星。”形容雄兵出师惊天动地的场面,参星即参宿。

【四象】

参见“二十八宿”条。古人把东、北、西、南四方每一方的七宿想象为四种动物形象,叫作四象。东方七宿如同飞舞在春天夏初夜空的巨龙,故而称为东官苍龙;北方七宿似蛇、龟出现在夏天秋初的夜空,故而称为北官玄武;西方七宿犹猛虎跃出深秋初冬的夜空,故而称为西官白虎;南方七宿像一展翅飞翔的朱雀,出现在寒冬早春的夜空,故而称为南官朱雀。

【分野】

古代占星家为了用天象变化来占卜人间的吉凶祸福,将天上星空区域与地上的国州互相对应,称作分野。具体说就是把某星宿当作某封国的分野,某星宿当作某州的分野,或反过来把某国当作某星宿的分野,某州当作某星宿的分野。如王勃《滕王阁序》:“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是说江西南昌地处翼宿、轸宿分野之内。李白《蜀道难》:“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参宿是益州(今四川)的分野,井宿是雍州(今陕西、甘肃大部)的分野,蜀道跨益、雍二州。扪参历井是说入蜀之路在益、雍两州极高的山上,人们要仰着头摸着天上的星宿才能过去。

二十八宿与国分野如下

星宿

角亢

氐房心

尾箕

斗牛

虚危

室壁

奎娄

胃昴毕

觜参

井鬼

柳星张

翼轸

星宿

角亢氐

房心

尾箕

牛女

虚危

室壁

奎娄胃

昴毕

觜参

井鬼

柳星张

翼轸

兖州

豫州

幽州

江湖

扬州

青州

并州

徐州

冀州

益州

雍州

三河

荆州

【昴宿】

西方白虎七宿的第四宿,由七颗星组成,又称旄头(旗头的意思)。唐代李贺诗“秋静见旄头”,旄头指昴宿。唐代卫象诗“辽东老将鬓有雪,犹向旄头夜夜看”,旄头亦指昴宿,诗句表现了一位老将高度警惕、细心防守的情景。

【参商】

参指西官白虎七宿中的参宿,商指东官苍龙七宿中的心宿,是心宿的别称。参宿在西,心宿在东,二者在星空中此出彼没,彼出此没,因此常用来喻人分离不得相见。如曹植“面有逸景之速,别有参商之阔”,杜甫诗“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壁宿】

指北官玄武七宿中的第七宿,由两颗星组成,因其在室宿的东边,很像室宿的墙壁,又称东壁。唐代张说诗“东壁图书府,西园翰墨林”,形容壁宿是天上的图书库。

【流火】

流,下行;火,指大火星,即东官苍龙七宿中的心宿。《诗经.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七月相当于公历的八月,流火是说大火星的位置已由中天逐渐西降,表明暑气已退。

【北斗】

又称“北斗七星”,指在北方天空排列成斗形(或杓形)的七颗亮星。七颗星的名称是: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排列如斗杓,故称“北斗”。根据北斗星便能找到北极星,故又称“指极星”。屈原《九歌》:“操余弧兮反沦降,援北斗兮酌桂浆。”《古诗十九首》:“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玉衡是北斗星中的第五星。《小石潭记》中用“斗折蛇行”,形容像北斗星的曲线一样弯弯曲曲。

【北极星】

星座名,是北方天空的标志。古代天文学家对北极星非常尊崇,认为它固定不动,众星都绕着它转。其实,由于岁差的原因,北极星也在变更。三千年前周代以帝星为北极星,隋唐宋元明以天枢为北极星,一万二千年以后,织女星将会成为北极星。

【彗星袭月】

彗星俗称扫帚星,彗星袭月即彗星的光芒扫过月亮,按迷信的说法是重大灾难的征兆。如《唐雎不辱使命》:“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

【白虹贯日】

“虹”实际上是“晕”,大气中的光学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往往是天气将要变化的预兆,可是古人却把这种自然现象视作人间将要发生异常事情的预兆。如《唐雎不辱使命》:“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汉代邹阳《狱中上梁王书》:“昔荆轲慕燕丹之义,白虹贯日,太子畏之。”燕太子丹厚养荆轲,让其刺秦王,行前已有天象显现,太子丹却畏其不去。

【运交华盖】

华盖,星座名,共十六星,在五帝座上,今属仙后座。旧时迷信,以为人的命运中犯了华盖星,运气就不好。鲁迅《自嘲》诗:“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月亮的别称】

月亮是古诗文提到的自然物中最突出的被描写的对象。它的别称可分为:(1)因初月如钩,故称银钩、玉钩。

(2)因弦月如弓,故称玉弓、弓月。

(3)因满月如轮如盘如镜,故称金轮、玉轮、银盘、玉盘、金镜、玉镜。

(4)因传说月中有兔和蟾蜍,故称银兔、玉兔、金蟾、银蟾、蟾宫。

(5)因传说月中有桂树,故称桂月、桂轮、桂宫、桂魄。

(6)因传说月中有广寒、清虚两座宫殿,故称广寒、清虚。

(7)因传说为月亮驾车之神名望舒,故称月亮为望舒。

(8)因传说嫦娥住在月中,故称月亮为嫦娥。

(9)因人们常把美女比作月亮,故称月亮为婵娟。

【东曦】

古代神话说太阳神的名字叫曦和,驾着六条无角的龙拉的车子在天空驰骋。东曦指初升的太阳。《促织》:“东曦既驾,僵卧长愁。”“东曦既驾”指东方的太阳已经出来了。

【天狼星】

为全天空最明亮的恒星。苏轼《江城子》词:“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其中用典皆出自星宿,雕弓指弧矢星,天狼即天狼星。屈原《九歌》中也有“举长矢兮射天狼”,长矢即弧矢星。

【老人星】

为全天空第二颗最明亮的星,也是南极星座最亮的星。民间把它称作寿星。北方的人若能见到它,便是吉祥太平的事。杜甫诗云:“今宵南极外,甘作老人星。”

【牵牛织女】

“牵牛”即牵牛星,又叫牛郎星,是夏秋夜空中最亮的星,在银河东。“织女”即织女星,在银河西,与牵牛星相对。《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唐代诗人曹唐《织女怀牵牛》:“北斗佳人双泪流,眼穿肠断为牵牛。”

【银河】

又名银汉、天河、天汉、星汉、云汉,是横跨星空的一条乳白色亮带,由一千亿颗以上的恒星组成。曹操《观沧海》:“星汉灿烂,若出其里。”陈子昂《春夜别友人》:“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苏轼《阳关曲》:“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秦观《鹊桥仙》词:“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文曲星】

星宿名之一。旧时迷信说法,文曲星是主管文运的星宿,文章写得好而被朝廷录用为大官的人是文曲星下凡。如吴敬梓《范进中举》:“这些中老爷的都是天上的文曲星。”

【天罡gang】

古星名,指北斗七星的柄。道教认为北斗丛星中有三十六个天罡星、七十二个地煞星。小说《水浒》受这种迷信说法的影响,将梁山泊一百零八名大小起义头领附会成天罡星、地煞星降生。

【云气】

古代迷信说法,龙起生云,虎啸生风,即所谓“云龙风虎”。又说真龙天子所产生的地方,天空有异样云气,占卜测望的人能够看出。如《鸿门宴》:“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农历】

我国长期采用的一种传统历法,它以朔望的周期来定月,用置闰的办法使年平均长度接近太阳回归年,因这种历法安排了二十四节气以指导农业生产活动,故称农历,又叫中历、夏历,俗称阴历。古人写文章,凡用序数纪月的,大多以农历为据。如《游褒禅山记》“至和元年七月某日”,《石钟山记》“元丰七年六月丁丑”,农历的六月、七月相当于公历的七月、八月。

【二十四节气】

是我国古代历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人根据太阳一年内的位置变化以及所引起的地面气候的演变次序,把一年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的天数分成二十四段,分列在十二个月中,以反映四季、气温、物候等情况,这就是二十四节气。每月分为两段,月首叫“节气”,月中叫“中气”。

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和顺序为:

正月立春、雨水二月惊蛰、春分

三月清明、谷雨四月立夏、小满

五月芒种、夏至六月小暑、大暑

七月立秋、处暑八月白露、秋分

九月寒露、霜降十月立冬、小雪

十一月大雪、冬至十二月小寒、大寒

为了便于记忆,人们编出了歌谣:“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古诗文中常用二十四节气来纪日,如《扬州慢》:“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夏至白天最长,冬至白天最短,因而古人称夏至、冬至为至日,这里指冬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古代书信常用语集锦唯美篇

全文共 2377 字

+ 加入清单

从前的车马很慢,书信很远,一生只爱一个人。那些时光造就了很多美丽的爱情故事,让我们从常用语开始了解片言只语吧。

(一)启始

惠书敬悉,甚以为慰。

顷接大示,如见故人。

久不通函,至以为念。

前上一函,谅已入鉴。

近屡奉笺,至感厚谊深情。

接获手书,情意拳拳,至不欢愉。

数奉手书,热情诚挚之情,溢于言表。

日前曾奉尺牍,意其已抵左右。

捧读知已惠书,音容笑颜,历历在目。

昨得书笺,反复读之,深情厚意,感莫能言。

(二)思念

别后月余,殊深驰系。

睽违日久,拳念殷殊。

分手甚久,别来无恙。

故园念切,梦寐神驰。

握别以来,深感寂寞,近况如何,甚念。

鸿雁传来,千里咫尺,海天在望,不尽依依。

相距甚远,不能聚首,转寄文墨,时通消息。

别亦良久,甚以为怀,何日重逢,登高延企。

奉读惠书,宛如天外飞来,回首往事,不啻依稀如昨。

长怀盛德,聊吐愚衷,谨凭鸿雁之传,伫望白云之信。

(三)饮佩

大示拜读,心折殊深。

久钦鸿才,时怀渴谒。

德宏才羡,屡屡怀慕。

久慕英才,拜谒如渴。

顷读诲语,如闻金玉良言,茅塞顿开。

谨蒙诲教,疑或冰释,胜似春风甘霖灌顶。

恩师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泰山北斗,谁不思慕。

蒙惠书并赐佳作,浩如河汉,理至还必须真,拜服之至。嗣后如有所见,或有新作,望莫遗愚友之驽,尚请随时见示为盼。

先生德高望重,文才武略,贯古今之论,晓中外之文,下风引领,敢下拜嘉。

(四)问病

闻君欠安,甚为悬念。

顷闻您卧榻数日,心甚系念。

闻君甚念,无奈事务缠身,未能前来请安,恳请慎疾自爱。

知尊恙复发,恳祈暂停公务,苓参进,调养莫误,甚念甚念。

尊恙已大愈否?贵体新全,望珍摄自重,衣餐增适,动定咸宜。诸唯珍重,皮之不存,毛岂附焉,来日方长,亟望珍重。

尊恙愈否,念念。

欣闻贵体康复,至为慰藉。

重病新愈,望调养有序,节劳为盼。

闻君抱恙,不胜悬念,特函问候,祝早日康复。

(五)时令问候

春寒料峭,善自珍重。

阳春三月,燕语莺歌,想必神采奕奕。

炎暑日蒸,千万珍重。

盛暑之后,继以炎秋,务望尚自珍为盼。

秋色宜人,望养志和神。

秋风萧萧,至祈摄卫。

日来寒威愈烈火,伏维福躬无恙。

寒风苦雨,恳请厚自珍爱。

近闻贵地大风暴雨,家居安否,念念。

朔风突起,寒潮逼至,想寓中均安?

(六)祝贺

顷闻嘉讯,再祝鸿猷大展,万里鹏程。

欣闻……,谨寄数语,聊表祝贺与希望之心。

喜闻……,由衷快慰,遥祝前程似锦,万事如意。

谨具刀笔书谒,恭贺嘉事吉礼。

1、贺新婚

忽鸣燕贺,且祝新禧。

欣闻足下花烛筵开,奉呈薄礼,聊卺之仪。

附呈微物,聊佐喜仪,忽弃是幸。

喜闻你们有缘终成眷属,至为欣慰。

欣闻你们喜结良缘,无限欣慰。

近闻足下燕尔新婚,特此祝贺。

顷悉你不日西厢叙情,蓝田得玉,天成佳偶,谨祝秦晋和欢,白头偕老。

顷闻吉音,欣逢嘉礼,遥祝如鱼得水,并蒂花开,嘉贺嘉祝。

2、祝寿

×日为先生××大寿,遥祝寿比南山,福如东海。

恭祝延年寿千秋。

谨颂受寿家多,长命百岁。

喜贺福寿双全,恭贺全家安好,寿星永照。

3、贺生儿女

闻育祥麟,谨此恭贺。

闻尊夫妇喜添千金,热忱致贺。(贺生女)

弄璋之喜,可庆可贺。(贺生子)

弄瓦之庆,遥以致贺。(贺生女)

(七)致谢

大示诵悉,深感勤勤恳恳诲人不倦之意。

厚情盛意,应接不遑,切谢切谢。

奉报先生殷殷之谊,当俟异日耳。

感荷高情,非只语片言所能鸣谢。

承蒙谆谆忠告,铭感五衷。

承蒙见教,获益甚多,特上寸笺,以申谢忱。

承蒙惠赠各物,衷心感谢,不胜荣幸。

承蒙存问,且赠佳品,感恩不尽。

如此厚赠,实深惶悚,但来从远道,却之不恭,因即拜领。

(八)致歉

惠书敬悉,甚感盛情,迟复为歉。

奉读惠书,久未作复,罪甚罪甚。

惠书已悉,近因琐务,未即奉答为歉。

数奉台函,未暇修复,抱歉良深。

所询之事,目前尚难奉复,敬请宽裕为怀。

前事有逆尊意,不胜惭愧,万望海涵。

前事有负雅意,十分抱歉,尚希恕之。

见有睽异之处,幸在知己,尚希见宽降恕。

(九)拜托

冒味唐突干请,惟望幸许。

拜托之处,乞费神代办,不胜感荷。

谨布区区,尚希鉴明,费神相助。

所恳之事,若蒙慨允,将不胜感激之至。

特沥寸函布达,祈忽他言推诿。

为书请之,便中还请一询为荷。

乞赐……,以志厚谊。

鉴于此情,望您能大解善囊,尽力相助。

人生友谊,唯君多谊,切望惠泽大诿,鼎力为之。

岁月悠悠,与君多谊,还望滋润再三,泽被延绵。

(十)致哀

惊闻××作古,家失栋材,悲痛万分。

尊×猝去,深致哀悼,尚望节哀顺变。

前闻令×逝去,为之惨然,人死不能复生,尚望节哀。

闻悉××仙逝,不胜伤悼,足下遭此不幸,伤感必甚,恳请宽辟哀情,善自珍爱。

死者已矣,生者恳请多多保重。

希高年珍摄,勉抑哀思。谨函驰陈,藉申慰问。

惊承讣告,悲悼不已,凡在相好,无不同深惋惜。

(十一)赠物

奉呈薄资,尚望笑纳为幸。

区区小物两包,聊供途中之需,即乞晒纳。

所奉礼品虽微不足道,但物轻情意重,望勿嫌弃。

千里鹅毛,聊表寸心。

微物奉上,聊祝吉安,幸祈笑纳。

寄奉百元,聊佐薪水,为数甚微,将意而已。

(十二)请教

风雨同舟,愿闻明教。

倘蒙见教,没齿不忘,一日为师,终生为父。

倘承不吝赐教家,幸甚幸甚。

甚盼时赐物,匡我不逮。

得暇望时赐教言为祷。

一切恳请详示,万望莫以鄙陋而不堪教也。

苦有所得,祈随时赐示为盼。

倘有所闻,尚祈见告,俾资改进,不胜为盼。

(十三)商讨

愚直之言,尚祈嘉纳。

蒙雅爱,沥胆直谏。

叨称至好,故敢缄阻,草沥数行,请鉴纳。

相见以诚,请恕不谦。

微开之言,幸无见阔,不胜大愿。

叨在契末,斗胆直陈,伏维朗照,不尽缕衷。

吾敬先生,尤爱真理,故秉笔直陈,希原谅之为祷。

缘承下询,草复寸笺,种种尚须斟酌之处,尊意如何?

此等事本不累述,惟既屡承下问,慨然如感,遂略布鄙怀,万乞曲矛谅察为幸。

(十四)结束

匆此先复,余容后禀。

铁此布臆,余容续陈。

临书仓促,不尽欲言。

日来事冗,恕不多叙。

书不尽意,余言后续。

草率书此,祈恕不恭。

驰函寓意,伫望示复。

匆此草就,不成文进,原宥是幸。

忙中即书,言不由衷,不足之处,恕见谅。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中国古代作家、作品

全文共 2347 字

+ 加入清单

1.先秦时代:

《诗经》(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305篇,包括风、雅、颂三部分,主要手法是赋、比、兴)。

屈原《楚辞》(屈原创作了骚体,楚辞作者还有宋玉等;历代把“诗经”和“楚辞”合称“风骚”)。

历史散文《左传》(中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国语》(国别体)、《战国策》(国别体,由西汉刘向编定)。

诸子散文《论语》(儒家经典)、《孟子》(儒家经典)、《荀子》、《庄子》、《老子》、《墨子》、《孙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

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儒家经典)。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五种儒家经书。

2.两汉时代

司马迁 《史记》(我国最早的纪传体通史,分10表、8书、12本纪、30世家、70列传,共130篇。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年间近3000年的历史。)

班固 《汉书》(纪传体断代史)

汉赋:

枚乘《七发》

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

张衡《二京赋》

班固《两都赋》

扬雄《甘泉》

贾谊 《过秦论》《论积贮疏》等政论散文

晁错 《论贵粟疏》

王充 《论衡》

3.魏晋南北朝时代

建安文学:公元196?220年是汉献帝建安时期,建安文学指汉末至魏初以建安时期为中心阶段的文学。建安七子有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应?、刘桢。

曹氏父子:

曹操和《短歌行》、《步出夏门行》

曹植 《白马篇》、《洛神赋》

曹丕 《燕歌行》

陶渊明和他的田园诗(《桃花源诗并记》、《饮酒》、《归园田居》)、《归去来兮辞》等。

谢灵运和他的山水诗《登池上楼》。

刘义庆 《世说新语》(轶事小说)

刘勰 《文心雕龙》(文学理论著作)

范晔 《后汉书》(纪传体断代史)

陈寿 《三国志》

(《三国志》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合称为“四史”或“前四史”)

4.唐代

初唐: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合称唐初四杰。

盛唐: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等,著有《李太白全集》。

杜甫(字子美,别号少陵),被称为“诗史”“诗圣”,代表作有《春夜喜雨》、《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等,集子有《杜工部集》、《杜少陵集详注》等。

王维(字摩诘) 《山居秋瞑》《渭城曲》诗,著有《王右丞集笺注》。

孟浩然(襄阳人) 《临洞庭赠张丞相》、《过故人庄》、《春晓》

(王维、孟浩然被称为山水田园诗人)

高适《燕歌行》

岑参 《白雪歌》、《走马川行》

王昌龄 《出塞》

(高适、岑参、王昌龄被称为边塞诗人)

中唐: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代表作有《赋得古原草送别》、《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等,著有《白氏长庆集》、《白香山诗集》

元稹《元氏长庆集》。

(元稹与白居易世称“元白”。)

韩愈(字退之,祖籍昌黎,世称“昌黎先生”) 《师说》、《原毁》、《进学解》等。著有《昌黎先生集》。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世称“柳河东”) 《封建论》、《捕蛇者说》等,著有《柳河东集》。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 《李义山诗集》》、《玉溪生词集筹注》等

杜牧(字牧之) 《樊川文集》。

(杜牧与李商隐世称“小李社”)

李贺(字长吉) 《李长吉歌诗》

贾岛(字浪仙) 《长江集》

温庭筠为“花间词派”鼻祖

五代:

李煜(字重光,南唐后主) 《虞美人》等

5.宋代: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 《欧阳文忠公集》

苏洵(字明允) 《嘉?集》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苏东坡全集》

苏辙(字子由) 《栾城集》等。

(苏洵、苏轼、苏辙三人世称“三苏”。)

王安石(宇介甫,号半山) 《临川先生文集》

曾巩(字子固) 《元丰类稿》

(以上六人与唐代韩愈、柳宗元,合称“唐宋八大家”)

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 《乐章集》

晏殊(字同叔) 《珠玉集》

秦观(字少游) 《淮海词》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 《漱玉词》

周敦颐(字茂叔) 《爱莲说》

沈括(字存中) 《梦溪笔谈》

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 《四书集注》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居士) 《稼轩长短句》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 《剑南诗稿》、《陆放翁全集》

文天祥(字履善,一字宋瑞,号文山) 《指南录》、《文山先生全集》

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 《白石道人歌曲》

6.元代

关汉卿(号已斋叟) 《窦娥冤》

马致远《汉宫秋》

白朴《墙头马上》、《梧桐雨》

郑光祖《倩女离魂》。

(以上四人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王实甫 《西厢记》

纪群祥《赵氏孤儿》

睢景臣 套数《高祖还乡》

7.明代

宋濂(字景濂) 《送东阳马生序》(“序”也叫“赠序”,一种文体)

刘基(字伯温) 《郁离子》

高启(字季迪) 《凫藻集》

(以上三人合称“明初诗文三大家”)

施耐庵 《水游传》

罗贯中 《三国演义》

吴承恩 《西游记》》

(以上三部著作与清代《红楼梦》为中国四大古典名著)。

冯梦龙“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

凌蒙初 “二刻”(《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汤显祖 《牡丹亭》

归有光 《项脊轩志》

张溥 《七录斋集》

徐霞客(名弘祖) 《徐霞客游记》

8.清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顾炎武(号亭林) 《日知录》

王夫之《船山遗书》

(以上为明末清初文章三大家)。

方苞(号望溪) 《望溪先生文集》

姚鼐《惜抱轩全集》

(以上二人为桐城派代表)。

李渔(号笠翁) 《闲情偶记》、《笠翁十种曲》(李渔为戏剧理论家)

孔尚任 《桃花扇》

洪升 《长生殿》

袁枚 《随园诗话》

龚自珍 《已亥杂诗》

蒲松龄(字留仙,别号柳泉居士) 《聊斋志异》

李汝珍 《镜花缘》

李宝嘉(伯元) 《官场现形记》

吴趼人和《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刘鹗《老残游记》

曹雪芹(名?,又号芹圃,芹溪) 《红楼梦》

纪昀(字晓岚) 《阅微草堂笔记》

梁启超(字卓如) 《饮冰室合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