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寻找最美乡村教师颁奖典礼观后感最新20篇

浏览

2344

作文

1000

感动中国颁奖观后感

全文共 709 字

+ 加入清单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他们分别是吴锦泉、张宝艳、秦艳友、郎平、屠呦呦、阎肃、徐立平、莫振高、官东、买买提江?吾买尔、王宽等。感动中国让我们明白,自己的路该怎么走;感动中国让我们清楚,人的梦想该如何做。

最让我感动的是屠呦呦。第一次看到这个名字时,觉得这个名字很特别,后来看了她的事迹,更加感动。

2015年12月10日,屠呦呦因开创性地从中草药中分离出青蒿素应用于疟疾治疗而获得当年的诺贝尔医学奖。这是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首次获得诺贝尔奖。1968年,中药研究所开始抗疟中药研究,39岁的屠呦呦担任该项目的组长。经过两年的研究对象筛选,并受到中国古代药典《肘后备急方》的启发,项目组将重点放在了对青蒿的研究上。1971年,在失败了190次之后,项目组终于通过低温提取、乙醚冷浸等方法,成功提取出青蒿素,并在接下来的反复试验中得出了青蒿素对疟疾抑制率达到100%的结果。在没有先进实验设备、科研条件艰苦的情况下,屠呦呦带领着团队攻坚克难,面对失败不退缩,终于胜利完成科研任务。青蒿素问世44年来,共使超过600万人逃离疟疾的魔掌。未来,屠呦呦希望通过研究,让青蒿素应用于更多地方,为更多人带来福音。

她的颁奖词是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今有嘉宾,德音孔昭。

感动中国让我们知道人应该懂得关爱和感恩,懂得坚强和坚持;感动中国激励我们年轻人前行和进步;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感动就在我们身边,感动一直在传递着和发扬着,相信和期待更多的爱和梦想被点亮,愿好人一生平安,愿善良的人,收获福报,祝福您们健康长寿。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2024北京榜样”颁奖典礼观后感

全文共 484 字

+ 加入清单

一个个“平凡人物”的感人事迹在大屏幕上回放,观众为之动容。

从6688名榜样市民中选出的62位“北京榜样”候选人中,有日行一善的好心人,有危急中挺身而出的见义勇为者,有爱岗敬业的奉献者。

首都文明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北京榜样”主题活动自2016年1月在京启动以来,市民通过层层举荐等方式推举身边榜样超过6万人,选出周榜人物135位,月榜人物60位,覆盖了多群体多行业,树立起一批立得住、叫得响、传得开的榜样人物。

6000万,这是62位“北京榜样”候选人收获的点赞次数。2016年,这一点赞数是2015年“北京榜样”收获点赞数的12倍。

“开门评,众人选”的原则贯穿榜样评选全过程。评审委员会通过互联网平台,广泛发动市民参与到评选中,让80后、90后参与进来,让各行业专家、劳模、基层干部参与进来。

近150万北京市民参与到集榜样电子徽章活动当中,网友留言4万余条,评论多达240万字。

刘国庆老人点赞的方式尤为特别。他将每位候选人的事迹编成了七言诗,一共写了62首。“警徽熠熠放光辉,魑魅魍魉胆魄飞。反恐一线奇功建,人们知他为了谁。”这是老人为敬业奉献榜样候选人刑警李迪写的诗。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教师心灵捕手观后感

全文共 753 字

+ 加入清单

在《心灵捕手》中,罗宾拥抱马特达蒙拍着他的背说:孩子,那不是你的错。马特达蒙愤怒的推开他:你说什么呢!欲发飙,罗宾继续轻柔的说着:孩子,那都不是你的错。终于,马特达蒙的泪水奔涌而出,最后失声痛哭……童年的那些伤痛,以及那个骄傲不羁似乎看淡一切的外表下孤寂自毁的灵魂突然有了一个哭泣的出口。突然有个人懂你,不嘲笑你,有耐心对付你的坏脾气,你终于卸下了用以对抗世界的冷酷面具,面具下面,不过是个从最初的求而不得变成一切都不想要的寂寞小孩。

倔强的小孩到最后会什么也不要,你不给我不要,你给我也不要!你们在乎的那些利益那些虚名那些人模狗样所谓上流社会生活,有什么生趣?充斥着互相欺骗虚情假意道貌岸然,去你妈的,一样也不要!

到处都是倔强的小孩,眼神里尽是戾气,一副老子就是这样,啥也不稀罕,爱谁谁。

其实,都稀罕的。

稀罕有人欣赏你的天才,懂你的幽默,跟你喝酒吹牛,陪你逛街八卦,随你远足分享喜怒,亲吻你的脸,抚摸你的身体……重要的是,他们爱你的灵魂,爱你先天的不足并你后天的勤奋。

但你还是惶恐,你看到自己阴暗、缺陷、纠结、邪恶、贫穷、平庸、懒惰、丑陋、软弱、胆怯……你被隔离在光明伟大正确,积极向上乐观的另一面,你努力摆出各种欢畅造型向它们靠拢,却始终看到自己身后的阴影,你认为没有什么是可以得到,也没有什么值得拥有,所以也无从失去。

孩子,这都不是你的错,全世界的小孩其实都跟你一样寂寞,你不是最无助的那一个,他们只是都带着不一样的面具,那面具下,都是千疮百孔经不起审视的狗血人生剧主角,谁也不必同情谁,更不必禅于他的权威,听从你心底对这世界那些渴望,只管去要吧。

1.心灵捕手观后感1500字【深刻】

2.2016最新心灵捕手观后感600字

3.心灵捕手观后感心理学

4.电影心灵捕手观后感【新】

5.心灵捕手观后感6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最美孝心少年颁奖典礼观后感

全文共 820 字

+ 加入清单

家庭的困窘,造就了他独立自主的能力,当许多孩子还在享受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幸福时光时,他已经学会了自己洗衣服、做饭、扫地、捡柴......

“奶奶,好奇怪呀,为什么他们家都有爸爸有妈妈,我就从小就没有爸爸,没有妈妈。”肖宇韩的奶奶告诉我们,肖宇韩爸爸在他三岁时患病去世后,妈妈就出走了,自此她和孙子二人相依为命。小小年纪的肖宇韩知道家庭的情况,从来没有埋怨过生活的困苦,反而更加孝顺,只要一有空闲的时间,就会主动地帮奶奶分担家务。当同龄的孩子放学在家看电视,和小伙伴玩耍的时候,肖宇韩已经拖着车打水去了。

因为力气并不是很大,装满三个水桶,小宇韩大概需要来回近十次。从水井到家,有一段上坡路,上百斤的水加上拖车,对成年人来说都很吃力。肖宇韩埋着头弓着身子,咬牙拖着不敢停顿,爬上坡才大口喘着气休息。“因为奶奶说自来水太贵了,我们两人洗澡要用好多水,所以我才来打水。”

除了拖水,到附近的山上捡柴火也是小宇韩的“日常工作"。小小年纪,一个人上山没有丝毫害怕,也不觉得累。他说,在山里,他可以玩上一会,可以看看小草和野花,就什么烦恼都没有了。用竹耙将掉落的松树叶聚拢在一起,一点点装进编织袋,放进斗车,肖宇韩的动作自然娴熟。

虽然没有丰厚的物质条件,但是肖宇韩却从未因此在学校自卑。相反,在生活中他一直保持着阳光、开朗的性格。班主任老师知道他家的情况,课后也会对他的功课进行辅导。

这些年来,家里的生活都是靠奶奶一个人来支撑,祖孙二人一年到头也吃不上几次肉,他从不在物质上要求奶奶,也从不和别的孩子攀比。在奶奶看来,肖宇韩吃了许多不该是他这个年龄应该吃的苦,他的懂事与孝心,奶奶很是欣慰,但也十分心疼。

日子虽然很难,但奶奶觉得只要祖孙二人能在一起,就比什么都强,因此奶奶不管去哪都会带着他。“奶奶,长大后我养你”这是最让奶奶感动的一句话。

时间的流逝,季节的变更,你养我长大,我陪你变老,生活纵有崎岖,而肖宇韩会紧紧握着奶奶的手,一步一步走更长、更远的路。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教师观后感

全文共 851 字

+ 加入清单

来源于那一种长期的修身养性,来源于精神上不断超越,超越自我,逐渐达到一种忘我的境界,不断打造幸福的人生,陶老师将这种高尚的追求化为一种行动就是不断地读书,读古人圣贤书,读经典的文本,在古人经典的思想里遨游,范文之心得体会: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读书体会。陶老师说,“在我的记忆里,就一直没有和书疏离过”“以书为伴,以读为乐”“让读书成为生活的必需,甚至成了审美追求,特别是高品位的阅读,甚至是背诵,几乎没有停止过。”陶老师特别注重了对孔子精神的研究,也正是因为数十年不断地对经典作品的广泛涉猎,潜心地钻研,陶老师才具有了温温尔雅的大师一样的儒家风范,除此之外,陶老师对自己所从事的编辑记者工作的热爱,更是养成了一种优秀的品格,宠辱不惊,泰然自若。

以前我们常说这样一句话“要给学生一碗水,老师得有一桶水”。我想现在这句话恐怕就很不恰当了。一则现在的孩子知识面之广甚至已经超过我们老师了,也就是说人家的碗比你的桶还大呢,你说这怎么行?二则社会的发展要求孩子越来越全面,家长对孩子的期望也越来越高,孩子不是需要一碗水,而是需要两碗水,甚至更多的水,你说光有一桶水够吗?三则世界越来越小,都成为一个地球村了,知识的需求日新月异,你桶里的水都臭了,还怎么给学生?所以,当代的教师你得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才行,而这活水从何而来?从书中来。你说我们教师怎么能离开读书?这正所谓是“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啊。想一想我们熟知的那些特级教师,哪一个不是博览群书,学富五车?又有哪一个是死抠教科书而终有所成?

所以从教师这份职业的需要来说,教师离不开读书。另外书中的有些内容受时代和作者经历的限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这就需要我们得有清醒的头脑和睿智的目光去判断,去选择,从这方面来说思考也很重要。鲁迅先生曾提到过“拿来主义”,就是要我们审慎地对待书中的内容,有用的我们吸收消化,最后内化为我们自己的思想和精神,没用的甚至有害的我们要毫不惋惜地抛弃,从这个角度讲,光读是不行的,还必须有自己的思考,甚至是“深入的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篇5:2024寻找最美孝心少年观后感

全文共 989 字

+ 加入清单

9月11日讯孝是聋哑女孩李佳艳帮爸爸擦去额头的汗水,打着手语告诉爸爸您辛苦了;孝是李文雅放学后帮患小儿麻痹症的父亲打理理发店,用稚嫩的双手为客人洗头、擦头,帮行动不便的父亲分担劳累;孝是唐雨风说他要好好赚钱养家,就像爸爸赚钱把他养大一般,他要接过养家的接力棒;孝是徐富在说心愿是,第一个说的是希望爷爷不要太过劳累,第二个说的是希望奶奶的脚能快点好起来……9月9日晚上,孝行益阳——益阳市最美孝心少年特别节目感动上演,隆重表彰评选出的18位最美孝心少年,激励他们继续践行孝道、带动更多的人知孝、行孝,唤起社会对孝的思考。

“益阳最美孝心少年”评选活动于今年5月份启动,历时4个月,经推荐、评选和审议三个阶段,最终确定了18名年度益阳“最美孝心少年”,并于9日晚举行颁奖晚会,并请来他们的亲人、捐助者、老师等,见证表彰。

节目现场播放了18名获选者的事迹短片,每段短片都让观众泪洒现场,孝心少年的懂事、坚强、孝顺无不感动着每一位人倾听他们故事的人。郑海霞,今年15岁的小姑娘,在鲜嫩的年纪却有着一双满是老茧的手。小小年纪的她是家里的主心骨,父亲在她7岁时意外坠塘溺亡,从此,她与患有轻微精神疾病的养母相依为命。9岁就曾挖沙、挑沙,挣钱养家。上山砍柴,一把镰刀,她握了六年,手腕上还有两道因砍柴从树上摔下落下的伤痕。太早地挑起家庭的重担,也让这个孩子格外懂事、坚强。对于身世,海霞从不揣测,对于命运,她从不抱怨,能照顾好妈妈,撑起这个家是她最大的心愿。曾哲明,9岁的男孩却头生白发。3岁时,矿难夺走了哲明父亲的生命,去年,母亲的离世又给他小小的心灵留下重创。小哲明与年迈的奶奶相依为命,家里唯一的收入仅靠屋后一块不大的菜地,摘了菜赶早拿去集市卖,一天最多也就二十块。为此,哲明放学后,还会去书屋打工,积攒家用。一次,他打工获得20元报酬,第一件事是去药店给奶奶买了膏药贴,他说奶奶膝盖疼,他心疼。

本次特别节目由市委宣传部、市委老干局、市关工委、市文明办联合主办,省关工委主任杨泰波,省关工委荣誉主任沈睿庭,省委老干局常务副局长、省关工委副主任兼秘书长龚健,省关工委副秘书长兼办公室主任王孝亮,省文明办副主任熊科文,书记胡忠雄,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徐云波,市委常委、统战部长、组织部长何俊峰,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孙达良,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胡立安,市政协副主席徐德华,市关工委主任陆国柱观看节目。

展开阅读全文

篇6:2024寻找最美乡村教师颁奖典礼观后感

全文共 1060 字

+ 加入清单

9月8日下午,教师节来临之际,由光明日报社、中央电视台和北京广播电视台联合举办的“寻找最美乡村教师”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石兰松、薛跃娥、李修雄、庄巧真、杜顺、徐其军、张桂梅、任影、达芳、孙影共10位教师入选“最美乡村教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严隽琪,教育部副部长郝平,光明日报总编辑胡占凡等领导同志出席典礼并致辞。

10月11日晚,我校全体老师在三楼多媒体教师集中观看了“寻找最美乡村教师”颁奖典礼,其实在此之前,我已经看过有关的报道,当时只是单纯的感动与佩服,感动于这些乡村教师,用几十年,几万个平凡的日子书写教育岗位不平凡的坚持,佩服他们那种面对死亡仍然坚持从教的爱岗敬业的理念,但真正感悟他们的事迹是处在和他们同样的位置的时候。

清晨,大龙湖上,薄雾迷蒙。一个农民模样的渡者摇着一叶小船,载着一群满脸稚气的孩童,缓缓而来,又徐徐而去。身后,是水光粼粼的V形波痕,前方,雾霭笼罩的山坡上,一个名叫“刁望”的教学点上,一面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这幅画的主人公,叫石兰松;这幅画的作者,也是石兰松,而我在观看“寻找最美乡村教师”颁奖典礼上最先感动的也是因为石兰松的一句话:“也许一个优秀的教师最对不起的就是他自己的孩子”,当我听到这一句介绍的时候我的眼泪夺眶而出了,怕别人看见,只是默默的流着泪,调整着呼吸。因为就在看这个颁奖典礼的时候,我自己的孩子正在病床上躺着,由我妈妈陪着在吊点滴。听到介绍石兰松的事迹,特别是他的孩子拥抱他的时候,我也在心底默默对着孩子说着对不起。

玥玥从出生一直到我来云龙考试之前都是我自己带着,从我到云龙实习,到军训,再到参加工作,这期间,孩子辗转长沙和湘潭,托转于不同的人之间照顾,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孩子的抵抗力逐渐变差,感冒成为家常便饭,每周五回家见孩子的时候,我真的很心痛,孩子那张拖着鼻涕瘦黄的脸,乱糟糟的头发,脏脏的衣服,陌生的眼神,让我几乎认不出她来,再也找不到当初那种无忧无虑、天真可爱的样子,亲人和朋友也看到了我孩子的转变,有时碰面或者打电话时有意无意的说着我的孩子现在是标准的留守儿童的样子了,我也只能笑笑而已,除了周五至周日细心的照顾,周一至周五的电话询问,我真的不知道还能做什么,亲朋好友都在说我狠心,说为了自己的发展竟然会置孩子于不顾,可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有时候我会问问自己,如果当初料到会变成这样,我还会这样选择吗?

对于自己,再苦再累我可以坚持,可是如果因为我所谓的坚持而让我的孩子一而再再而三的受伤害,我真的不知如何选择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线上开学典礼观后感200字

全文共 276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早上我们学校举行了“开学典礼”,我非常激动。因为,开学典礼有一项:颁发全国青少年五子棋比赛奖,得奖的人就有我。

不一会,开学典礼开始了,第一项:升国旗,第二项:校领导表扬在暑假期间,参加有比赛活动的同学,我和姐姐都在其中。校领导还为我们颁奖了呢!

学校还请了一位抗战老兵,为我们讲述抗战时期的故事,通过老兵爷爷讲故事,我知道了,那些抗战英雄们在那样艰苦的日子里,仍然那么坚强、勇敢。为了我们的家园,不怕牺牲,顽强的与敌人作斗争的精神很值得我们当代学生学习。我向他们致敬。

开学典礼在一片激烈的掌声中结束了。这真是一场使人难忘的开学典礼呀!

展开阅读全文

篇8:“齐鲁最美教师”颁奖典礼观后感心得体会

全文共 942 字

+ 加入清单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学校、家长对教师要求高,对学生的期看高。而学生又自己却无所谓,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应当怎样做教师?这是我们常常谈论的话题。有时我们自己都觉得茫然,束手无策,不知道如何往教学生。在暑期潜心浏览《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使我受益非浅。总观全书,我将一些读书体会回纳为以下几点:

一、做一个真实的人,勇于露拙也勇于表现自己。

不管我们多么优秀,和几十个学生比起来,我们不如学生的地方实在太多了,学生在某个方面的知识可能远比我们丰富的多,这是个事实。由于传统的师道尊严,我们有时候不好意思在学生眼前露拙。却不知,这是一个误区。实在,学生也很清楚,老师不会的东西多了,对而言,他们已不再象小学生那样以为老师无所不知。所以老师假如在学生眼前伪装什么都懂,反而给学生以假的印象。反之,假如老师在适当的时候哼上一曲,可以调走得找不着了,在适当的时候露上一小手,哪怕有着明显的破绽,在孩子们哈哈一笑中,让孩子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你,一个有血有肉的你,一个和他们一样在很多方面有着这样那样不足的你,孩子们和你的心理间隔一下子拉近了很多。另外一方面,假如你在适当的时候慷慨激昂的来几句演讲,声情并茂地来一段朗读,不经意间很专业地评一下当天的球赛,让学生眼前一亮:原来我们的老师还有这么一手!学生对你的好感马上激增。总之,让学生了解一个真实的你!

二、做一个有情趣的人很多人说自己不会玩了,假如放两天假,一般也就是睡个大觉。

有些退了休的老同道,一每天地老的.特别快,大多由于他们没有什么业余爱好。一旦不上班了,整天没事可干,反倒闷出病来了。因此,一个人在工作之余要有一两种业余爱好,这是积极休息,也是进步自己生活情趣的必要的手段,假如整天只知道工作,那他的人生将是多么单调和乏味啊。"用艺术来#39;宣泄#39;实际上是最好的方法。比如看悲剧。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撕毁给人看,看到剧中人物碰到巨大不幸,观众的感情得到了宣泄。""实在更幸福的是创作艺术。在艺术创作进程中,自己的主观世界完全投进了进往,夜以继日乐此不疲,会令人十分满足。他创作时简直就是神,他非常自由,他感觉到世俗世界对他的限制而使他不自由,他理想中的天国就在他的创作中。""只有关心老师的心灵世界,才是真正地关心老师和生命质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感动中国颁奖观后感

全文共 622 字

+ 加入清单

看完感动中国,我真心觉得,闲着是罪恶的,浪费钱也是罪恶的。闲着,其实就是浪费时间,那么概括起来,浪费是罪恶的,应该怎么办?应该珍惜,珍惜生命,珍惜时间,珍惜金钱,珍惜资源。当有真的感触的时候,这些词句就不是空话和口号,不空洞也不高大。有的时候我会觉得闲,会觉得不知干什么好,好像找不到意义所在,而现在,在刚看完感动中国人物之后的强烈感情下,我觉得,有一件事,我们可以花大量的精力去做,以后忙完自己份内的事也不会觉得闲得慌,那就是:慈善。有时候我也会想,有什么好捐助的啊,他们有那么穷吗,再说政府干嘛去了?

会有这种想法,是因为没有同情困难人群的感情基础,我没有见过那种场面,或者通过媒体看过几眼已经被岁月冲淡了,但是一旦把那个画面放到我眼前,我会被震撼,然后内心柔软的说不出话来。我想这就是为什么成长环境艰苦的孩子长大了会更加惦念自己当初那种穷乡僻壤,会更加懂得同情困难的孩子,不是说家庭条件比较好的孩子心硬,而是他们没见过,没有那个触动。所以说,让所谓温室里的花朵去“体验生活”,体验苦,生活的苦,真的是有意义的。

今天晚上含着眼泪看完央视播出的2016感动中国人物颁奖,感受颇深!用他们的话说,做一件好事容易,一辈子做好事就不那么容易了!那需要毅力,需要忍受很多常人不能忍受的痛苦!这就是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善良,正直,乐于助人,坚强,奉献,吃苦耐劳!我要净化自己的灵魂,向他们学习!在有生之年,为大家,为社会多做好事,作善事,做一辈子的好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小学教师榜样观后感

全文共 942 字

+ 加入清单

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就是要进一步提升我们全体党员的党的意识和党性修养,在这个拥有8千多万党员的大家庭里,发挥党员的力量,树立党员典型,对于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民的幸福将起到多么重要的作用学校党组织活动,组织观看了《榜样》纪录片,片中选取了11名优秀共产党员为代表,向我们讲述了那平凡而震撼人心的故事。他们都是平凡的党员,平凡到节目之前我们甚至都完全不认识他们,但他们却又是实实在在的不平凡,因为他们用平方的经历书写着信念、奉献、坚守、责任、作为、担当、作为和创新,让平凡也能唱出动人的歌谣、绘出宏伟的画卷。《榜样》让我们见识到党员应有的样子,意识到前行的道路还很长,不忘初心方能凝聚前行的力量。

其中的一位党员故事对我的印象最为深刻,她是这么讲的,我叫支月英,一名普通的党员教师,我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也没有感召别人的豪言,只有一颗做好份内工作的平常心,1980年,19岁的我怀着对人民教师的美好憧憬,通过考试在江西省奉新县澡下镇泥洋小学当了一名小学教师,36年来坚守在深山里教书育人,从风华正茂的“支姐姐”教成了“支妈妈”、“支奶奶正是因为支老师把自己的人生之根、事业之根,深深扎在了海拔1100米、离县城120公里的大山深处的那片土地中,她的事业大厦才有了坚实的基础,她的事业之树才如此枝繁叶茂。扎根,本指植物根系向土壤里生长。于树木而言,根深才能叶茂,然后才有繁花似锦、硕果累累。于人而言,道理何尝不是如此?是故,人们又用扎根来比喻深入到人群或事物之中,打下事业的基础。“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她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她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她赋予了党员新的时代意义。在这35里她一边教书育人,一边在不断学习为探索农村的教学模式,她是党员中活到老学到老的典范。她就是我们学习的模板,是我们的镜子。

我作为一名教师党员,我会不忘初心、坚持自我,教师最基本的就是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坚守岗位,把自己的党员身份牢记在心,在平凡的世界里做活出不平凡。只有从实际出发,发自内心的热爱自己所在的岗位,才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工作的大事小情中,身在其中,乐在其中,最后以支老师的一句话作为我的结束语,即“艰苦的教学,一切只为了心中始终笃定的一个目标,即教好孩子,教好每一个孩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2024“寻找最美孝心少年”颁奖典礼观后感

全文共 843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一起看了今年的“最美孝心少年”,节目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又一个孝心少年如何尽孝的故事。

这些故事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个叫高梓渊的男孩的故事。他的妈妈患有白血病,因此她自然无法待在那种脏乱不堪的环境中,清理房间的事便交给了他,他便一天天地认真不断地认真清理家中每一处角落,日日夜夜哪里敢懈怠!为了不让任何细菌有可乘之机,他必须日夜地与这病菌作斗争,来保护他的妈妈。这也是他能够成为“20_最美孝心少年”的原因吧。

然而正当我为高梓渊的故事热泪盈眶的时候,节目中有一段情节突然引发了我的思考:那位男孩告诉我们自己曾也是被妈妈娇生惯养大的。就是在自己的妈妈患上重病后,自己竟瞬间开始独立了起来。回想起自己,我也还不是被我妈娇生惯养大的吗?为何我曾经却多次顶撞我妈,而总不理解我妈的爱,显得一点儿也不“孝”呢?我想,如果我的妈妈也患了啥大病,我会与片中的男孩一样变得十分乖巧,孝顺吗?很可能是的!然而转眼一看所有的“最美孝心少年”,几乎每一个孩子的父母都患有什么重大的病,为了照顾他们,那一颗颗原来幼小的心灵豁然变大“成熟”。也正如那个故事一样:一巢幼鸟的母亲在为它们觅食时被猎人打中,当它负着伤回到鸟巢里时,巢中的幼鸟便一下就长大了,开始去找食,抚养起自己的母亲;它们开始担负起整个家庭。回想一下我们,我们如当真有了个这样残弱的父母,我们大约也会如那巢幼鸟一样一下“长大”吧?然而那些作为健康健壮且疼爱自己子女的父母的孩子,就“孝顺”不起来了吗?

答案100%是否定的,只是望向现在有强壮父母扶持的孩子,有多少能与那些“最美孝心少年”一样孝顺呢?恐怕一般孝顺都没有吧!有的时候总想让自己对母亲更孝顺些,能为她分担些家务,到了实际上却连为母亲拖个地都懒得拖,那么,我是不是也要我的妈妈生大病,才会孝顺呢?不,当然不!凭什么只有在我们的父母受苦时我们才能展现我们的孝心呢?我想,“最美孝心少年”这节目正意在传达这样的道理:不要等父母受伤时才尽孝,尽孝在当下,从现在开始,我们正应该用行动表达孝敬之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2024中国体坛风云人物颁奖观后感

全文共 205 字

+ 加入清单

北京时间1月15日晚,CCTV体坛风云人物颁奖盛典在水立方举行,00后跳水奥运冠军任茜获得最佳新人奖。

最佳新人5位候选人是陈婷(田径),龚翔宇(排球),钱学超(射击),曲春雨(短道),任茜(跳水)。最终任茜得奖,奥运冠军陈定和吴敏霞为新人奖得主颁奖。

2001年出生的任茜在里约奥运会跳水女子单人十米台夺冠。任茜:“能获奖受宠若惊,感谢帮助过我的人,没有你们也没有我今天的成绩,我会继续向2020年奥运会前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永远在路上观后感党员教师

全文共 1001 字

+ 加入清单

由中纪委和央视联合制作的8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开播,多位因严重贪腐、违纪违法而落马的省部级以上官员,首次在镜头前讲述他们的忏悔和反思。

在周本顺、白恩培、李春城这些曾经的高官讲述中,我们还看到了腐败之所以发生的内在逻辑。比如人性弱点。白恩培说起他的腐败动因,特别提到商人“住豪华的房子,坐豪华的车,个人还买的私人飞机。我也追求像他们一样的生活,这思想就变了。”眼热攀比,人之本性,常人如此,官员也不例外。对于这样的人之本性,教育固然有一定作用,但当权力和诱惑都足够大,单纯的教育就会显得苍白。尽管人性弱点,绝不是贪官腐败的借口,但从反腐的角度讲,这是必须要正视的。人性共通,意味着任何人都可能有犯错犯罪的“本能”。腐败永远可能发生,反腐自然只能“永远在路上”。

让腐败分子作为活生生的人出现在屏幕上,讲述其被腐蚀和堕落的真实故事,本身就是生动的反腐败教育,值得全党深入学习,引以为戒,敲响腐败的警钟。“打铁还需自身硬”,“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履职伊始的铿锵宣示,仅仅19天就化为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党中央以作风建设为突破口推动党的建设、赢得良好开局,开启了新的历史进军。反腐,一直是我们党在坚持并深入开展的工作,随着日新月异的形势变化,做好这项工作的艰巨性难以言喻。目前我们的反腐斗争取得了一些成绩,并大有取得更大胜利之势,借用发言人的话:在反腐这件事上,大家都很任性。从目前取得的成绩看,各种老虎和苍蝇大都出自中央这个层面。现行体制下对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法律法规很多,但没有执行到位,领导干部把自己置于法律法规之外,产生了巨大的“特权”,这种“特权”就给他们的贪污腐化提供的土壤,留出了漏洞,从分配方式来看,高就业低薪酬现状造成了一些领导干部心理上的失衡。因此,反腐不仅是思想教育的问题,更应该思考管理体制的问题,从顶层设计上处理好“管权用权”的问题。

专题片《永远在路上》的播出,不容置疑,是中纪委敢于亮丑,敢于查处害群之马的有力的亮剑,不仅向世人表明一种查处腐败的决心和信心,也向人民群众表明,反腐没有死角,只要有腐败的地方,就会有我们正义的之剑所在,这同样也是一种承诺!作为一名乡镇工作者,更应该有规则意识、制度意识,具体到工作中就是要做到严格遵守各项规定,从小事做起,小到不迟到,不早退,坚守制度藩篱,勿以恶小而为之,警钟长鸣,持之以恒的抓牢自身作风建设。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2024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观后感

全文共 1038 字

+ 加入清单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开始了,我和我的家人怀着一种说不口的心情观看了整场节目;节目之前我的眼里全是期待,期待这节目快点开始。节目中泪水打湿了我的双眼,父母的泪水也止不住的往下流。

我们一家人的泪水是为那些平凡而伟大的人而流,我们一家人不仅被他们的事迹而感动,我们更他们的精神、他们的执着、他们的爱、他们的信念而感动着······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有的是从事国家高科技研究工作的院士,工程师;有的是为人民治病的白衣天使;有的是普通的基层干部,还有的是教书育人的普通教师,更多 的是普普通通的人他们中有的为祖国航空业的发展贡献出了全部的青春甚至生命,有的为基层的农民工不惜卧底十几家企业,只为农民工有更好的工作,而更多的人 则是在平凡的生活中赢得了尊重。

一般的老人都退休在家享受着晚年的天伦之乐,而这位老人,却把自己最珍贵的时间留给了自己的工 作,在病魔的折磨下他依然坚持工作直到最后一刻,林俊德,中国工程院院士。他为了祖国的科研事业,为了给后人更多的知识经验,他放弃了手术。我心中不禁喊 了一声:“爷爷您走好”您不愧为科研界的一座丰碑,您为我国的科研事业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一根布带,看似平凡,其实未然,这根布袋记录了两代人的记忆。小时候,这根布袋就是母爱,妈妈用它背你长大这根布袋是儿子的深情,你用它背着妈妈,有一天 妈妈的记忆走远了,但爱不会。他在儿女的臂膀上一代代的传承。这是感动中国节目组给陈斌强的颁奖词。陈斌强是一名普通的中学教师,是他用一根布带把他和患 有老年痴呆的母亲紧紧的系在一起,布带的这头是母亲的爱,而另一头是则是你对母亲的牵挂和感恩。自从母亲患上老年痴呆症后,你就用这更布带带系着母亲上 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连五年风雨无阻。也许有人认为这是很普通的事,是他分内的事,甚至自也能做到,但我们中有不少人往往有始无终。常言说“窗前百 日无孝子”有的人可能找种种理由而放弃,可陈斌强却做到了,他用坚持,责任诠释了爱的真谛,人间的真情。让我们学会感恩,懂得回报父母回报社会。

看完之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躺在被窝里那一件件感人的事迹,那一个个令我敬仰的人,那一个个为信念而执着的奋斗一生的鲜活的的人物永记在我的心中。

其实人的一生不一定做了惊天动地的大事令人感动,而那些生活中平凡的小事也令我们感动,多帮助别人多做好事,多为他人着想,先人后己等等,这些事并不足以 堪称伟大,但却温暖人心,给人带来快乐和幸福。因为平凡中有伟大,伟大中有平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2024年教师永远在路上观后感

全文共 1221 字

+ 加入清单

这几天,好多人一直在看CCTV综合频道《永远在路上》,该剧以纪实的手法,真人访谈和案例分析,深刻剖析了违法犯罪分子内心的独白及犯罪的全过程。该剧的主人公都是我们熟悉的身影,还有经常在电视上抛头露面的领导干部。而今都身陷囹圄,孤独终老。真是机关算尽太聪明,枉费了卿卿性命。自古以来,都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我想他们在牢中,如今作何感想了?而我们这些作“壁上观”曾经的同仁是不是要引以为戒了?

掩卷长思,常常夜不成寐。我们党从雪山草地一路走来,何其不易?曾经经历了那么多的枪林弹雨,九死一生而能坚贞不屈,不改初衷,而使江山变色,天下为“共”。而今,为了一己之利,私欲膨胀,最终为人所不齿。落得如此之下场。时也?命也?非也。自始之终,他们都是从一些蝇头小利开始,最后导致私欲膨胀。最终划向罪恶的深渊。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我想,当初入党的时候,他们也是有坚强的信念的吧?为什么在灯红酒绿中迷失了自我?在金钱和利益的面前败得体无完肤。这就是我们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告诫全党所说的糖衣炮弹。是的,毛泽东以他洞察千年的慧眼,早已预见今天可能发生的一切。所以,他在解放初挥泪斩马谡,严惩张庆山、刘子善。而换来了共和国长达数十年的风清气正。想当初,前总理朱镕基曾在新闻发布会上说:反腐败要先打老虎后打狼,对老虎绝不能姑息养奸,准备好一百口棺材,也有我的一口,无非是个同归于尽,却换来国家的长久稳定发展和老百姓对我们事业的信心。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严惩腐败的决心和雷霆行动,换来今天的风清气正,百姓对我们事业的信心。法不严则不治,令不行则不严。

但另一方面,从建国以来,或者说,古往今来,腐败分子为什么络绎不绝,赶不尽,也杀不决呢?当然,这里有人的私欲作祟,更有法制的漏洞。我们不但要打击腐败,更要加强法制建设。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詹巴斗进行了一项试验,他把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分别停放在帕罗阿尔托的中产阶级社区和相对杂乱的布朗克斯街区。对停在布朗克斯街区的那一辆,他摘掉了车牌,并且把顶棚打开,结果不到一天就被人偷走了;而停放在帕罗阿尔托的那一辆,停了一个星期也无人问津。后来,詹巴斗用锤子把这辆车的玻璃敲了个大洞,结果仅仅过了几个小时车就不见了。以这项试验为基础,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林提出了“破窗理论”。他们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栋建筑上的一块玻璃,而这扇窗户又没有被及时修复,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玻璃。久而久之,这些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结果,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蔓延。

十八大提出的建设法制国家,习总书记指出: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都是要把破碎的窗子及时的修补好。我辈更应该敬畏法律,遵守法律。才不会像这部片子的反面典型,在铁窗中度过余生。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随着我国法律的完善,法制国家的建设,我相信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视之,戒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2024央视寻找最美教师颁奖典礼观后感

全文共 919 字

+ 加入清单

观看了“寻找最美乡村教师”,那些平凡却又伟大的教师们的感人事迹让我内心深受震撼,仿佛接受了一场心灵的洗礼。

身兼多职、成年坚守在高原的宋玉刚、用温暖融化冷漠、用爱消除隔阂的邓丽、在孤独、等待、忍耐中坚守教育的徐德光、将一块块璞玉在风雨中打磨成型的肖山、在贫瘠的山村为孩子们耕耘出一片沃土的刘效忠等十位乡村教师的感人事迹,展示了最美乡村教师的执着与博爱,印证了平凡中的非凡,普通中的崇高。老师们用滴水穿石的力量,一点点托起了大山里的孩子,让大山里的孩子们都拥有了自己的翅膀,走出了大山。他们都饱尝了常人无法想象的辛酸,却赢得了学生的独特的爱。风雨不变的坚持将一切绚丽的虚华都对比的毫无色彩。

想想自己,立刻觉得自己在教育工作中遇到的困难早已不算困难,自己平时的抱怨也简直成了无病的呻吟。作为一名新教师,在今后的教育岗位上要走的路还很长,我要以这些最美教师作为自己在工作中的榜样,学习他们高尚的师德和无私的精神。

(1)学习他们甘于奉献、团结互助的精神。最美教师,美在团队。正是因为学校的这种团结互助的精神,才共同谱写了一曲曲感人的赞歌。向他们学习,就要增强大局观念,强化责任意识,强化团队精神,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强化工作的合力,为振兴永康教育贡献智慧和力量。

(2)学习他们忠于职守、高度负责的精神。最美老师,美在责任。他们的责任心充分体现了对学生尽心、对工作尽职、对社会尽责的态度,充分体现了他们敢于负责,敢于担当的精神。向他们学习,就是要树立强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把岗位当作社会责任,把工作当作一种事业的追求,满腔热情的、全身心的投入各项工作,踏踏实实地干事,兢兢业业地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3)学习他们助人为乐、至善大爱的精神。最美教师,美在大爱。这种爱就是把学生真正放在自己的心里,对学生不嫌弃、不抛弃、不放弃,坚守着可以没有大师,没有大楼,但绝不能没有大爱的坚韧的信念和价值观。向最美教师学习,就是要传承中华的美德,弘扬大爱精神,本着爱人民、爱社会、爱他人的博大情怀,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工作。

“把平凡的事做到极致就是伟大”,以他们为榜样,甘做基础中的基础,怀揣着一份信念和坚持,为中国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最美孝心少年颁奖典礼观后感

全文共 1243 字

+ 加入清单

1月18日中午,在学校吃过午饭,内乡县赤眉一初中的学生王森洋利用午休时间回家看望奶奶和爸爸。

奶奶刘爱琴在赤眉镇街边摆了一个小摊,摊位很小,四五筐鸡蛋、几包蔬菜种子和一桶自家腌制的酸菜。除了政府补助,这个小小的摊位支撑起一家三口的生活开销。王森洋搀着奶奶的胳膊问道:“奶奶,这几天变天了,你腿又疼了没有?”“好着呢,你别操心我,在学校安心学习!”

帮奶奶收拾好鸡蛋,祖孙二人依偎着回到家中。屋子里,父亲王飞正在黑暗中摸索着剥花生。王森洋打开灯,蹲在地上边帮忙,边跟父亲闲聊。“爸,我们今天期中考试了。”“考得咋样?都会不会?”“我给你出道考试题,看你会不会吧。你说皮肤是器官还是组织?”“我上学那会儿没有好好学习,可回答不了。”王飞尴尬地说,父女俩忍不住都笑了。

幸福的笑声似乎让人们忘了这是一个命运多舛的家庭。13岁的王森洋在出生不到3个月时,母亲就离开了这个贫困的家庭。在她5岁时,父亲又因患病长期服药,导致双目失明,一家人的生计全靠奶奶在街头摆摊儿维持。跟随失明父亲和年迈奶奶一同生活的王森洋是这个窘迫家庭的“开心果”。在家里,她照顾着父亲的饮食起居,给爸爸讲趣闻轶事,让爸爸不再孤独自闭;只要有时间,她便和奶奶一起摆摊儿,让奶奶少操劳些。偶尔离家,王森洋总要给奶奶打电话,像大人一样叮嘱奶奶监督爸爸吃药,在他人眼中,王森洋成了父亲的“家长”。

“这孩子打小就懂事,上幼儿园就不让我接送,好让我多点儿时间照顾他爸。上小学后,每天放学都把饭做好,边写作业边等我回来吃饭。”刘爱琴看着孙女,满眼的疼爱。“没上初中住校的时候,这孩子每天搬个凳子过来边写作业边帮她奶看摊。从这儿到她家是个慢上坡,收摊时这小娃就跟她奶奶一块推车。”说起王森洋,邻居们既心疼又羡慕。

“我爸整天看不见,心情肯定会低落。我就想办法哄他开心。”晚饭后,王森洋总会把爸爸搀出房间,陪他在门口散步。双目失明的王飞一手搭着母亲,一手搭着女儿,享受着属于他们三人的天伦之乐,这是他一天最开心的时刻。

多难的家庭并没有给王森洋留下阴影,相反她是个特别乐观开朗的女孩。“刚开学我就注意到这个小女孩,脸上常挂着笑容,见到同学有困难就主动帮忙。后来,她被任命为副班长,成了我的得力助手。每天早上她都把早读内容写在黑板上,带着全班同学朗读。”王森洋的班主任柴燕飞忍不住称赞道,“这孩子阳光积极,月考考了全班第一,她帮扶的同学现在每天能背默十个单词,进步特别大!”

11月1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办、中央电视台青少节目中心承办的大型公益活动2020年“寻找最美孝心少年颁奖典礼(第七届)在北京隆重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10名(组)少年获得“最美孝心少年”称号,王森洋是我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孩子。颁奖现场,她的脸上始终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曾经,我的愿望是带奶奶和失明的爸爸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参加颁奖活动后,我感触很多。”王森洋说,“我决心要在照顾好奶奶爸爸的同时,好好学习,报效社会和祖国,让更多同样身处困境中的人们能走出去,感受外面的精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线上开学典礼观后感200字

全文共 231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我们初中生活的第一天。早晨我们早早的来到学校,就是为了我们在初中的第一个仪式——开学典礼

我们来到月坛体育场参加这场活动,在鼓掌声中大家迎来了领导和老师们。至此开学典礼拉开了序幕。典礼上精彩的节目数不胜数,但最令我难忘的是学长学姐们的军训表演。

在全场的热烈掌声中,学姐们开始表演,只听她们跑步声大而整齐,就像一个人在跑步一样,这让我不由得联想到了我们,我们的训练的条件比他们好,可是整齐度还没他们棒。我觉得我们应该珍惜现有的条件,好好学习,而不是偷懒作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2024感动中国人物颁奖晚会观后感

全文共 3259 字

+ 加入清单

安静地坐在客厅的一角,向记者伸出的手温暖而有力。挥毫泼墨,“长征万岁”四个大字,一气呵成。更多时候,她会被电视上的画面吸引,挥手让周围人静下来,电视上正播着一部关于长征的电视剧,一个红军战士英勇战斗,不幸中弹牺牲……

她的目光久久不愿离开。

面对她,面对这位百岁红军老战士,如同面对一部中国革命史、民族奋斗史。

王定国,“延安五老”之一谢觉哉的夫人,生于1913年,是健在的年龄最大的女红军。她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随红四方面军参加长征。新中国成立后,任最高人民法院党委办公室副主任,第五至七届全国政协委员。2009年9月,被评为双百人物之一。

“我清楚地记得在漆黑的夜晚,在蜿蜒曲折的路上,我们点燃了火把,长长的队伍像火龙一样,把天地照得通红……我一直在寻找这生命的火种。”王定国这样回忆。

这是一个忠贞追随者的人生写照。

百多年风雨,从黑暗到光明;两世纪奋斗,唯初心从未变。

蜕变

从童养媳到女红军

王定国的原名叫王乙香,1913年2月出生在四川省营山县的一个佃户家庭。困苦的生活迫使她早早地挑起了重担,六七岁的她,就要到卖担担面的面食馆推磨挣钱。

那时,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王家也难逃噩运。由于没有粮食,她的妹妹被活活饿死了,父亲也因过重的压力病故了。无奈的母亲卖掉了她三岁半的二弟,才安葬了她的父亲。为了活下来,只好把她给了邻村的李家当童养媳。

川东地下党中心县委委员杨克明以布客身份来山区开展工作。王乙香简陋的家,成了农会活动的秘密联络点。她从退婚、剪长发、解放小脚开始了闹翻身、求解放的征途。

获得自由的王乙香改名王定国,配合农民协会四处宣传放脚、剪发、男女平等三件事,让妇女劝男人不吸鸦片,动员妇女参加农民协会。

1933年10月,许世友率红九军解放营山,王定国参加了红军,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县苏维埃政权内务委员会主席、红四方面军妇女独立营营长、川陕苏区保卫局妇女连连长,为红军送弹药、清剿土匪,拿过枪、上过战场……

至今,王定国清楚地记得走上革命道路的那些细节:

“1932年,我跟着王维舟的川东游击队走南闯北。他有一个侄子叫王波,当时在91师,要我跟着他们走,我就跟着他们打游击去了。”“1933年12月,营山县委在消水河地区召开党代表大会期间,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记得那天晚上,县苏维埃组织部领导找到我,宣布我为中共正式党员,无候补期。他们和我谈了话,鼓励我在今后的斗争中要更加坚强。入党令我心绪万千,心情激动,我感到自己终于有了依靠,有了人生的奋斗目标。”

如果说一个人从平凡到伟大有一个起点,入党就是王定国的起点:“从那天起,我就只有一个想法,跟党走,不掉队!”

长征

五过雪山三过草地

1935年3月,王定国调入红四方面军政治部前进剧团,自此开始了艰苦卓绝的长征路。

长征,一个震撼世界的艰难征程。在王老记忆中,牺牲与战斗永不磨灭:“草地我走了3遍,翻了5座大雪山,我们文工团要做宣传鼓动工作,行军途中跑前跑后,走的路远不止二万五千里,应该是一倍以上。”王老在雪山上还冻掉一个脚趾头,“用手一拨,趾头就掉了,也不疼也不流血。”

王老记得:“百丈关战斗,当时敌人把路全都堵住了,不让我们走,牺牲了很多人。剧团的人也参战,我们枪很少,大家都背着乐器赶路,手里有扁担之类的棍棒。也不是空手打仗,用棍棍棒棒打。”

艰苦卓绝这四个字,对长征中的女红军来说,考验更大。王老说:“过草地很艰苦,仗打得也很苦。敌人多,我们人少,打得好就赢了,打得不好,人就没了。”

革命路上有艰险,有时更会身临绝境。“我们想的,就是打开一条路,唯一目的就是和其他部队会合。男女没有什么区别,打仗时不是说女的留下男的打,而是大家一起打。”王老如此坚定。

过若尔盖草地时,王老的体重仅剩下50多斤,“要是胖的话,哪里过得来啊!踩到泥潭里就要陷下了。”除了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雪山草地的严酷环境,饥饿、疾病、疲劳也是大敌。历经艰辛,王定国最终还是走出来了。

让王老铭记的,是和毛泽东主席一起过草地,“毛主席和战士们一起行军,也不骑马,徒步前行,还一路用浓重的湘潭口音给大家鼓劲儿。”

王定国的这条路走得心里踏实,步履坚定。

战斗

在危难中鼓舞士气

从长征开始,王定国的战斗方式就是一手拿着枪、一手拿着剧本。

王定国身材瘦小,平时就爱唱爱跳,还担任过地方革命负责人,随中央红军长征后,被抽调到剧团做宣传工作。

今天的人们,已经很难想象那个时代的战地宣传是怎样的情景,又意味着什么。

王老曾这样回忆,“山高路险,道不好走,剧团走前面,当拉拉队,大家看了我们唱歌、跳舞,忘了疲劳和艰苦,就走得快了。”

一边要长征,一边要作战,一边还要创作、编演、做宣传。部队行军时,剧团必须在队伍前头赶路;休息时,演员们还得回过头来进行慰问演出,从队头一直演到队尾。有人说:宣传队员所走的长征路,有时甚至超过一般部队的一倍。

仓德山是红军战士们翻越的第四座雪山。在那之前,战士们已经翻过了夹金山、梦笔山、长板山。雪山上空气稀薄,气候变化无常。上山时,还是阳光明媚,爬到半山腰就云遮雾罩,寒气袭人。等爬到山顶时,气温更是急转直下。爬上来时刚出了一身大汗,紧接着被冷风一吹,顿觉腰背冰凉。战士们的双手被冻得僵直,几乎抓不住木棍,耳朵也仿佛是要被冻掉一般。

就是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王定国和剧团的战友们仍然坚持着为同志们鼓劲,他们用自己的歌声和呼喊唤起同志们的斗志:“打了胜仗以后,剧团要去慰问我们的战士,我们去唱唱歌,跳跳舞,欢迎归来的战士,他们就不想战斗的事了,忘记战斗的苦了。”

1936年1月中旬,剧团翻过夹金山到大炮山慰问红五军三十七团,那里人烟稀少,野兽很多,经过艰苦行军,走了整整两天两夜才赶到大炮山脚下的牦牛村。“三十七团指战员听说我们冒着风雪,长途跋涉来前沿阵地演出,高兴极了,提前为战友做饭、烧水,并派人前往迎接。演出时,风像刀子一样刮着战士们的脸,而脸部肌肉冻僵了,手脚冻麻了,可这喧闹的锣鼓声却振奋着每个战士的心。”王定国回忆。

无悔

生死追随不改初心

在王定国的一生中,更严峻的考验是在参加西路军作战那一时期。

1936年11月,西路军向河西走廊挺进。王定国所在的剧团改称为“红西路军前进剧团”,过黄河后剧团跟总部行动。

“战斗中,我右腿被流弹击伤,剧团从士门到凉州时,我右腿又挨一枪,腿完全麻木了,天冷血流出来也冻成了冰,也不知道痛,包扎了一下照样行军。”王定国回忆说。

1936年12月5日,剧社奉命慰问从古浪突围出来的红九军,不料与马步芳部队遭遇。终因弹尽粮绝、寡不敌众,剧社余下的30多人被敌人抓入了牢房。

“白天,不见太阳;夜晚,不见月亮。房阴森森,人孤零零,只有豺狼把牢房。”多年后回忆起被俘的境况,王定国写下了这样的诗句。

不叛变、不泄密、不出卖组织,千方百计营救战友,是王定国那个时期的全部信念。

1937年8月,党中央在兰州成立八路军办事处,全力营救被俘的西路军官兵,王定国和战友们被救出。当时担任八路军办事处党代表的是谢觉哉。

等见到营救回来的红军官兵时,谢觉哉一下子认出了王定国。谢觉哉日记中曾记载,王定国就是在长征途中替自己缝过羊毛衣的姑娘。经过“同志们关心,组织上安排”,1937年10月,两位志同道合的战友,在兰州“八办”简陋狭小的平房里,幸福地结成了革命家庭。

从此,从兰州、延安到北京,王定国几乎一直在谢觉哉身边工作。

从此,不识字的王定国有了一个不知疲倦的“识字教师”。

从此,王定国先后生育了7个子女,并全都抚养成才。

1971年6月15日,谢觉哉与世长辞。王定国在谢老走后的6年里,先后整理、撰写、出版了大量谢觉哉文献,总文字量多达500万字。

岁月易逝人易老,但革命者王定国心随党走不觉老。

1983年,从工作岗位退下来的王定国开始了新忙碌。她参与筹建了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中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她还关注林业发展,提出了我国造纸业应走林、浆、纸一体化等建议。2009年4月王定国被全国绿化委员会授予中国生态贡献奖“特别奖”,2011年又被授予 “终身生态贡献奖”。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2024年度感动中国颁奖晚会观后感1200字

全文共 1981 字

+ 加入清单

不是所有的泪水都源自悲伤和痛楚,不是所有的哭泣都因为恐惧和怯懦。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2016年度感动中国颁奖晚会观后感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对于家庭来说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天下父母的最大心愿。但不知从何时起,我们发现周围出现了越来越多发育障碍的特殊孩子,其中最严重的要数自闭症的孩子。在这样的家庭中,孩子不能快乐成长,家长更是承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社会压力和生活煎熬。那种煎熬是常人无法想象的。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发现了孤独症,后来才知道孤独症国际通用说法叫自闭症。

儿童孤独症是一种发生在儿童早期的全面性精神发育障碍性疾病,目前还找不出准确的发病原因,没有相应的治疗药物和有效手段,前景比较暗淡。我的心情随之也黯淡起来。我能给孤独症孩子和孤独症家庭做点什么呢?于是,写了一首歌。歌写好了给谁呢?这时,吉林通化的刘丛凤来了。她就是一个做孤独症的专门家,为了做孤独症她几乎倾家荡产,在所不惜,是这个地区做孤独症的第一人。也因此我认识了我国做孤独症的第一人——田惠萍。

田惠萍毕业于四川外语学院,曾在四川外语学院和重庆建筑工程学院任教。期间,她被公派到德国留学两年。1993年3月创办中国第一家服务于孤独症儿童的公益性组织—北京星星雨教育研究所,任所长至今。曾荣获中国国际交流学会及中国青少年基金会颁发的“展望奖”,曾被美国《读者文摘》(亚洲版)评为“今日英雄”。

她还是中国“心盟”网络组织的发起者,作为全国最早的孤独症儿童康复先驱机构的创办人。

有报道说:20多年前,当4岁的儿子被确诊患上孤独症时,田惠萍几近崩溃。这种病在现实生活中早已存在,直到1943年,美国精神病医生凯纳才提出这一概念并确定下来。由于儿子是中国第一批被诊断为孤独症的患者,田惠萍也是十分茫然,连她自己也是第一次听说。她首先想到的就是他的孩子无法再跟正常人一样去上幼儿园,更不可能达到学龄后去读小学了。“不仅是孩子,作为母亲,我也将跟孤独症长期共处了。”

1993年,田惠萍从重庆来到北京。当时她只有一个信念,要办一所学校,要把像儿子一样的孩子都收到自己身边。几个月后,中国第一家服务于孤独症儿童的公益性专业机构——北京星星雨教育研究所成立。

她估计,孤独症在中国儿童中的发病率为万分之八到九。而据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的估算,我国有10万精神残疾儿童,其中绝大多数为孤独症儿童。而包括成年人在内的孤独症患者,国内达数百万之多。

孤独症发病原因至今不明,因此医学上并没有有效地治疗方法。通过专业性训练有些症状可以明显改善,但疾病将伴随绝大多数孤独症患者一生。

近年来,中国越来越多的地方建立了为孤独症儿童及家庭提供社会服务NGO。由于缺乏政策性支援,很多NGO面临着巨大挑战,主要是经济压力和技术压力。后者突出表现在怎样提供以专业技术为基础的优质服务,如何培训教师等方面。

2005年,在德国米索尔基金会的资助下,通过一系列行业培训活动,由星星雨发起成立了“心盟”孤独症网络。田惠萍说,心盟的使命就是通过资源整合、行业建设和权益倡导提高成员的服务能力。目前,其成员近60家,遍布全国各地。两年来,已组织过11次能力建设培训,6次教师培训,组团赴德国访问1次,资助4家机构完成战略规划。

田惠萍是个理想主义者,正是患病的儿子让她的生活发生了完全有意义的转变,“走向了一条更有价值的路。”现在,田惠萍的孩子每周一到周五在一家成人智障专业机构接受训练,“虽然他还是一个典型的孤独症患者,但生活得很好。”

2009年,通化的冬天格外寒冷。田惠萍突然来到了通化。她要为通化市的孤独症孩子和孤独症家庭、孤独症工作者尽心出力。那些天,她和她的伙伴吴良生,冒着风雪,一场一场地报告,一地一地地辅导,匠心独运,苦口婆心,诲人不倦,精诚所至,让通化人很感动。

作为当地孤独症爱心协会的名誉会长我有机会和她有了较多的接触。论起来,她稍稍大我一点,但看起来她更显年轻一些。她是一个一见面就能给人十分深刻印象的人,是一个听着十分骇人但一接触就能融洽相处的人,是一个有经历能够看轻一切的人,是一个不知天命,不知疲倦,不畏艰险的人,是一个啥都想知道、都想尝试的人。它特别的爱说能说。在我主持的座谈会,她自己就能说上几小时。

那些天,她在通化电台逗留的时间最长,参加通化电台组织的媒体座谈会,做客安琪的《百姓说事》直播间,接受通化电台名牌栏目王燕的《百姓访谈》。我们之间的交谈广泛而有成效。她对通化的文化历史饶有兴趣,她对通化的风土人情,情有独钟,因而深得通化人的喜爱。

临别我给她总结了六个“不”,这就是——不辞辛苦、不避风寒、不知疲倦、不耻下问、不辱使命、不畏艰险。

六个“不”远远概括不了她做人做事的风格、风范,但通化做孤独症的朋友都愿意记住这六个“不”,因为这是田惠萍在通化的一个写照,也是我和田姐友情的一个见证。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