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高中鲁迅散文精选精选19篇

浏览

3352

作文

59

高中经典爱情散文

全文共 4311 字

+ 加入清单

篇一:谁来陪我看桃花

阳春三月,最后一抹料峭的春寒已被温柔的春风吻去。铺天盖地的万紫千红,将春的繁华热闹演绎到了极致。我喜欢看一垄垄的麦田毫无保留地铺展葱绿;喜欢观一畦畦的油菜花无拘无束地流露鹅黄;喜欢赏一棵棵玉兰争先恐后地涂抹纯白……最爱的还是品一树树桃花诗情画意地渲染嫣红。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顶着明媚灿烂的阳光,沐着三月和煦温暖的春风,一片片浪漫唯美的嫣红,覆盖了山岗旷野和道路河湾。眼眸里瞬间涌现出不可思议的惊喜——桃花真的绽放了吗?清楚地记得前两天她还无精打采地拖着瘦骨嶙峋的枝干,丝毫没有丁点生命的征召和迹象,更不用说开花了。可是现在,朵朵桃花娇艳争妍,宛若无数充满灵性的精灵摇曳在枝头,让人心灵顿生浪漫之情。再看一樘樘灰褐色的枝干,在桃花的映衬下,竟也溢出了生命的鲜活和精神,显得风姿绰约。嫩绿的桃叶细若眉黛,在花丛中若隐若现,恰如其分地衬托了桃花的妩媚和娇羞。

桃花不及兰花雅致秀丽,不及荷花娉婷玉立,不及牡丹端庄大方……可是我独对桃花情有独钟。也许是因为我出生于桃花绽放的三月;也许是因为桃花有关于家乡的记忆;也许是桃花容易引发我的多愁善感;也许是桃花独特的风韵……也许没有也许,没有理由没有原因。就像生活中总会莫名其妙喜欢一件毫无用处的物品,钟情一个毫不相干的人。

倘若春天没有灿若云霞的桃花,就有一种无法言喻的单调黯然。只有这娇嫩婉约的桃花,才能让春天繁复而美丽。桃花,是春天的气息,是春天的生命,是春天的灵魂,要不为何春天又美其名曰“桃花春”呢?经过炎夏暴风骤雨的洗礼,瑟秋凄凄婉寒霜的磨砺,隆冬鹅毛大雪的的浸润,只为等三月来,便开得如火如荼,不管不顾。就像一场飞蛾扑火的爱情,一生有过一次的投入和追寻就足够。

踏入桃花林,恍若置身于浪漫的童话世界。一株株的桃树含笑伫立在天地间,桃花一朵朵,一簇簇,一片片,一团团地在枝头展露笑靥,颇有“千朵万朵压枝低”的味道。花朵姿态万千,有的毫不吝啬地恣意绽放,尽情舒展五片花瓣,轻吐芊蕊,一抹嫣红,宛若一个多才多艺的女子,稍一展露便风华无限;有的含蓄内敛地含苞待放,花瓣半露半藏,似胆怯羞涩的女子欲语还羞,表露烂漫纯真的情感;有的还只是沉默不语的花骨朵,一粒粒滚圆滚圆的,仿佛颗颗红豆悬挂枝头,传递相思和恋爱的讯息。这个春天是以桃花的形态表白爱情吗?

随便伫立于一棵桃树下,看满树桃花灿烂如火,流光溢彩,一种婉约别致的诗情流入指尖:“桃花春色暖先开,明媚谁人不看来”。轻轻嗅着阵阵若有若无的清香,一种明媚温暖之意深入骨髓。如果可以,我愿意化身一朵桃花,与春风一共歌唱,同蜜蜂一起舞蹈,和绿叶一同攀谈,抛却尘事纷扰,笑看潮涨潮落,静观云卷云舒。

缕缕暖暖的春风轻轻拂过,花瓣离枝,天空瞬间飘起了阵阵花瓣雨,好像一只只的蝴蝶翩翩飞舞,旋转,最后跌落在头发上、肩上、地上。心情也随着落花变得伤感起来,不禁想起崔护的故事来“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桃花依旧开,却人去楼空,倘若花开永不谢,缘分不会去,爱情就不会散,该有多好。可是,冥冥中自有定数,许多事情往往身不由己。

捧起一簇落花浅浅地闻了闻,我忆起了曾经的恋人,忆起了已逝的爱情,忆起了曾经贪恋过的美好。在那个桃花灼灼的季节,我们永远地失去了彼此,留下了刻骨铭心的痛。“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春天还是春天,桃花还是桃花,可是人却不再是以前的人,而是只剩下我一人。当才女李清照无奈吟出“物是人非”时,伤感也如此啊!如今,唯愿彼此安好,彼此幸福,彼此快乐。

一片飞花即减春,我知道不久后,所有的桃花都会凋零入尘。但是又有什么关系呢?枝头上会缀满一个个又香又甜的桃子,桃花将以另一种形态获得丰盈的生命。更何况,明年春天,桃花依旧绽放如初。

悄悄问一句:“明年春天,谁来陪我看桃花?”

篇二:陌上花开,你还在吗

你说过的,只愿和我水木清华,婉兮清扬。

城破,血光冲天,你坐在马上。

父皇说,你是西域的王子,是送来的质子。那时我立在父皇身旁,端起一盏茶,歪头问质子是什么。父皇抚了抚我的头,笑着说,只不过是西域为了示忠,才甘心将自己的儿子送来京都。我从父皇的眼中看到一丝不屑,撇撇嘴,认为你定是个可怜人,父王母后不爱你,把你送来这京都受苦。

初见你,正在宫中顽皮的乱跑,看见你立在杏花树下,似玉兰般岁月静好,一袭月白长衫,掩不住的英气。你故作疑惑地问我是谁,我说,我是公主,素卿公主。其实还有一句没有说,我是公主,天朝的公主。你说我不像公主,在他心中公主都是美丽的、端庄的,而我只不过有几分好容貌,却不算不得端庄。我红了脸,你笑笑,拉着我,坐在石凳上。初春微凉,听你吹箫。风轻抚,花轻摇,杏花纷纷,如冬日微雪,寂寞,萧条。

为了你,我学礼仪。每日听着沙漏一点一点细碎的声音,每日走过廊下听那风铃的轻响,我只为你,蜕变。

每年初春,杏花纷纷时节,总要经过你门前。听那熟悉的箫声,也念那熟悉的故人。我抱着琴,与你和箫。只因为你说,合了你的箫,才能见到你。我便去学琴。一年一年,箫声依旧。一年一年,我见不到你。

七年,七年,又是一年春。我依旧抱琴,走过你门前。

寂静,无人……

我推开门,依旧是熟悉的情景,风轻抚,花轻摇,杏花纷纷。却少了你,在树下,吹箫。年少时坐过的石凳,落了满满的杏花。我走过去,用手拈起一片。看昔日木几上放着一封信,和,你的箫。我看过那封信,眼角有泪,叮零,落地。

城破,血光冲天,你坐在马上。

城破,我立在城墙上,望着你。

我说,如果有来世,一定不要遇见你……

天边一轮明日,我上前一步,自城墙上,跳下。

我说,如果有来世,一定,不要,遇见你……

天朝,殁

城破,血光冲天,你立于城墙上。

父王说,我要去京都,给天朝的皇帝当质子。母妃在毛毡上坐着,听到这话瞬间泪湿了面庞。我知道,我要去京都,独自一人,为了父王的西域。

临行前,父王与我在帐中密谈。从小我就知道父王不是一个甘于人下的人,就连这次将我送到中原当质子,也不过是他的计谋。我在皇宫中,表面上是为西域表忠心,实际上父王想让我在宫中,为西域,传递消息。

到了京都,拜了皇帝,便不再明着出去。遣了一部分西域的暗卫,在皇宫联络西域籍的大臣,另一部分去找当年父王留下的探子。忠心的,留用,不忠心的,灭口。白日里闲来无事,只得品茗,吹箫,反反复复吹那一曲江山梦。江山梦,梦江山,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吱呀”门一声轻响,门后探出你的脑袋,三千青丝披于脑后,一身娇俏的鹅黄色宫装,连头顶杏花亦失了颜色。我惊艳于你,问你是谁。你说,我是公主,素卿公主。我有些惊异,母妃总说公主是美丽、端庄的。而你不过有几分好容貌,却算不上端庄。你红了脸,我笑笑,拉你坐在石凳上,初春微凉,听我吹箫。风轻抚,花轻摇,杏花纷纷,如冬日微雪,寂寞,萧条。

翌日,便不再见你。宁可在院子里一遍遍的吹箫,也不愿让那葳蕤般的思念疯长。常有宫女嬷嬷在门前嬉笑走过,常有人说你变了,变得和蔼可亲,步履端庄。我听了,心下有些沉重,却还接着吹箫,品茗,与父王写信商讨大业。

每年初春,杏花纷纷时节,你总要经过我门前。我吹箫,你奏琴。我听见你琴声愈加清脆,我听见你奏曲愈加流畅。我知道,只因我,不见你。一年一年,琴声依旧。一年一年,我见不到你。

七年,七年,又是一年春。我却,离了此地。

我在木几上搁下那支吹过江山梦的箫。取过信纸,在腰间取下佩刀,滑破了手指。

血,落下。染了信纸,如雪花红梅般娇艳。

拈起一片杏花,再望一眼院子。依旧是熟悉的情景,风轻抚,花轻摇,杏花纷纷。却少了你,在石凳上。听,我吹箫。

城破,血光冲天,你立于城墙上。

城破,我坐在马背上,望着你。

我说,如果有来世,一定不要遇见我……

天边一轮明日,你上前一步,自城墙上,跳下。泪湿了眼角,溅起一朵尘埃的花。

我说,如果有来世,一定,不要,遇见我……

西域,始

篇三:静观花开,盼你踏雪归来

接连下了几天雨,每次从睡梦中醒来,一层薄薄的雾莎从窗边绵延而来,恍然间,误以为是秋天。帘外细雨蒙蒙,微风阵阵,涓涓心事也似蒙了尘。徜徉在雨中,去领悟风雨的洗礼,去体测雨落的灵动,那一个个路过的花折伞,是在雨中悄然绽放的花骨朵,给我捎去早春的第一句问候。回荡在耳边,久久不能停歇。竟是我一人独坐窗前,痴痴地想你。一蓑烟雨中,你那不经意一瞥或是一笑,如蜻蜓点水般轻轻抚过我的心湖,溅起一波涟漪,拍打着两岸,涌动着思念。我不敢说是在哪个时刻想起你,但它总是悄无声息的,逐渐酝酿,最后就这样猝然出现了。我已经习惯了想你,在每个晨起的时候,在每个将要入梦的时候。

当我看着那一对对爱侣手牵手在雨中奔跑欢笑的时候,泪水已合着雨水滑落了,流干了。细数着雨滴,如满地散落的记忆,再也无力捡起。总是徘徊于想爱不能爱,想忘不能忘的惆怅之中。恨,这错过的缘分;叹,命运如此弄人。幡然醒悟,原来你从一开始就不在我身边,只是我的幻觉罢了。

有你的季节,花开得也娇艳一些。是在讨好于你,还是嘲笑于我,我无从得知。我只能静观花海,盼你踏雪归来。你归来的时候,可否带着盈盈浅笑,允我再欣赏一番。你可否低吟浅唱,挥舞着马鞭,允我再醉一回。可你还是漠然离开了,不容我送你,更不容我有只言片语。无奈之下,一声苦叹,走吧,走吧,带着你温和的体香,带走你给我的暖,挥动着长袖,做别往日,让过去永远停驻在过去。

你会不会在某个阴雨绵绵的早晨想起我呢?你会不会记得那日与我涉水而过,踏入一段缠绵悱恻。前世千百次的回眸,才能换得今生与你的擦肩而过。缘分,本是可遇不可求的,我却愿意往返于人世间,去累积这一段夙缘,来换你转身的容颜。纵使一盏孤灯,两袖寒风,也足矣。我愿化成那万花丛中一抹红,去描你那眉宇间一点朱砂。我愿化成你肩上的彩蝶,舞动着馨香,氤氲成思念,萦绕在你身边墨纸透香,该是你换了模样,约我在来世相见。我则是一脸沧桑,在雨中回望,祝福你地老天荒。那些温馨的画面,也随雨滴四处飘零,凝结成一江春水,流入那无边无际的孤单。虽看似完整,但已经不复当年的模样。

寂寞的不是过眼云烟,而是你那回眸的瞬间。你那闪动着钻石般光亮的眸子,深深地刺中了我心中最柔软的地方,使我满溢着相思的苦难,却不忍让你看穿。我学会了珍藏你给的爱,但我忘记了昨日与你携手的那一米阳光。我守候着一朵芬芳,等待它与你一起绽放,一起流入这静静的时光。

我以为我已经习惯了孤单,习惯了独自走在寂寞的边缘,可每当我沉入梦想,那如缕的思念,又会飘荡在我胸间。驻足,凝望,灯火阑珊处你可曾辗转难眠,为我写下段段书卷。爱你是错还是对,我似乎找不到答案,若是对的,怎么会如此痛彻心间。若是错的,这难道是前世的孽缘?我只愿带上我虔诚的思念,捻一朵花香,天涯海角去把你追随。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人教版高中第五册第一单元综合叙述作文:鲁迅作品的综述

全文共 1126 字

+ 加入清单

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为北洋军阀政府所通缉,南下到厦门大学任中文系主任。1927年1月,到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任教务主任。1927年10月到达上海,开始与其学生许广平同居。1929年,儿子周海婴出世。1930年起,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反抗国民党政府的独裁统治和政治迫害。从1927年到1936年,创作了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收辑在《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编》、《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和《集外集拾遗》等专集中。鲁迅的一生,对中国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领导、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文学团体;主编了《国民新报副刊》(乙种)、《莽原》、《语丝》、《奔流》、《萌芽》、《译文》等文艺期刊;热忱关怀、积极培养青年作者;大力翻译外国进步文学作品和介绍国内外着名的绘画、木刻;搜集、研究、整理大量的古典文学,编着《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整理《嵇康集》,辑录《会稽郡故书杂录》、《古小说钩沈》、《唐宋传奇录》、《小说旧闻钞》等等。

1936年10月19日因肺结核病逝于上海,上海民众上万名自发举行公祭、送葬,葬于虹桥万国公墓。1956年,鲁迅遗体移葬虹口公园,毛泽东为重建的鲁迅墓题字。

1938年出版《鲁迅全集》(二十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鲁迅着译已分别编为《鲁迅全集》(十卷),《鲁迅译文集》(十卷),《鲁迅日记》(二卷),《鲁迅书信集》,并重印鲁迅编校的古籍多种。1981年出版了《鲁迅全集》(十六卷)。北京、上海、绍兴、广州、厦门等地先后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鲁迅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首)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小说《祝福》、《阿Q正传》、《药》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鲁迅的作品充实了世界文学的宝库,被译成英、日、俄、西、法、德、阿拉伯、世界语等5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拥有广大的读者。

展开阅读全文

篇2:那年的念想,这年执着高中生散文

全文共 1843 字

+ 加入清单

这天清晨,又一场雪如期而至,很白,很厚。

安卓着实有些担心,他本打算去给父母寄信。

寒风不减,在安卓的央求下奶奶不得不带他前去

静谧的小路上,四行交错的脚印由此展开,似一抹深深浅浅的思念,就此蔓延……

‘‘奶奶,爸爸妈妈什么时候回家?

“等你再长高些,他们不忙了,就回家。”说这话时,老人的眼眸被忽然刮来的冷风吹得晶晶发亮。

安卓在奶奶身后跟着,边走边吮着干巴巴的手指,看着干巴巴的树枝上,挂着几片枯黄的叶子。他已经记不清父母的样子了。

两个月过去了,在这两个月里,安卓每天都盼着父母的回信。终于有一天,他收到了妈妈的回信。

当你做认为正确的事的时候,周围一切都是阳光

亲爱的安卓:

首先妈妈向你道歉,这么久才给你回信,相信你会理解妈妈。妈妈的工作很忙,不能经常回家看你,不能每年陪你一起过生日,你要懂事,听奶奶的话。

安卓你要知道,妈妈的工作和其他小朋友妈妈的不一样,妈妈需要全神贯注的工作,不能有一点疏忽。你知道妈妈是科学研究人员,它关系到国家发展、经济的增长以及人们的生活。妈妈知道,现在对你说这些你可能还不懂,但妈妈还是希望你慢慢的理解。

现在,人们迈进了千变万化的新时代,面对纷繁芜杂又飞速发展的新世纪,就应如此:科学与人文比翼齐飞。人类两种武器:科技和人文。日益发达的人文科学与人类文化,是人类从中受益;。并借助这两件武器产生的强大动力,从茹毛饮血来到了信息时代,安卓,要知道,他两者的作用是多么重要,而他们的关系也就如天平的两端,不能偏废,缺一不可,尤其是对现今形式来说,科技与人文比翼双飞更为重要。现在,你也应该了解到妈妈的工作是多么重要和光荣了吧!如果为了你,妈妈放弃一切工作,放弃为国家、为社会服务的职责,那么你满足吗?安卓,妈妈相信你是个懂事的孩子,你不会只为自己着想而不顾他人的。

妈妈就此搁笔了。安卓,你要记得:当你做自己认为正确的,自己想做的事的时候,周围一切都是阳光

爱你的妈妈

1993年2月3日

安静地听奶奶读完信,安卓一脸迷茫,看不出他心里在想什么。或许还是有些失落,因为妈妈没有说什么时候回家陪他。一个孩子,想到的仅此而已。

又过了些日子,爸爸也给他寄了信。

他们拥有和你一样的大眼睛,看了让人心疼,

亲爱的安卓:

你好,收到你的来信,爸爸很高兴。

安卓。我现在所在的地方和你不远,这里有骆驼,也非常热,爸爸已经快忘了下雪是什么样的场景了。安卓。这里有很多孩子,他们和你一样大,虽然他们经常可以和亲人生活在一起,但是他们没有足够的食物,衣服也很破,甚至没有鞋子,爸爸虽然很少和他们接触,但是我的工作会给他们带来很多好处,这里的飞机不是你在家里所见的那样,他随时都有可能投下既没炸弹或其他致命武器,这里的孩子很可怜,谈们拥有和你一样的大眼睛,看了让人心疼,他们没有书本,没有条件上学,甚至他们很小的时候就经历了失去亲人的痛苦。因为饥饿,因为疾病,还因为战争,作为一名维和警察,你要为爸爸骄傲!

爸爸想让你知道。当今时代,科学已经发展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同时科技发展又给价值观和伦理是道德观带来巨大冲击。给人类带来了不少的不安和人惶恐在这样的大千

世界里,提高全人类的素质十分必要,为了世界和平与发展,个人的作用不能视而不见,个人素质也亟待提高,从而带动全人类素质的提高。要用科技,人文现代化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正确的世界观武装人,使人成为完美的人,人愈完美,世界愈完美。这不是一厢情愿的理想,这应该成为我们的奋斗目标。所以安卓,你一定要好好读书,将来有所贡献。

在这个陌生的国度里,爸爸很想念你,妈妈还有奶奶,希望你们健康,快乐。

爸爸

1993年3月17日

我会想你那些年想念我那样想念你。

年华腾空翻起,落了地,时光便流逝了十几度的花开花落。习习晚风吹袭了一夜,安卓就这样听了一夜自己的呼吸声和着嗒嗒的表针转动……明天,他就要背上行囊踏上那片硝烟弥漫的土壤。

安卓妈妈去年退了休,‘‘安卓,你真的想好了吗?你确定要去吗?”她问他。

安卓望着天空说“我的将来到来了,我想要有所贡献,我想做爸爸没有完成的任务,无论爸爸是否听得见。”继而他又转过身对妈妈说“人文决定着科技,科技推动着人文,您曾说科技与人文比翼齐飞,无论我选择什么,当我做自己觉得正确,自己想做的事的时候,周围一切都是阳光,不是吗?”

母子相拥而泣,眼泪里有一种对理想的执着,还有一种对丈夫,对父亲长眠心底的思念。

阳光下,他的背影被勾勒了一圈光边,再回眸看一眼故乡的时候却听见“我会像你那些年想念我那样想念你。”只见鬓角斑白的母亲依然站在那里,泪如泉涌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远去的青春时光高中生优秀散文

全文共 674 字

+ 加入清单

阳光透过窗,照到我们身上。

风吹动窗,带来一阵芬芳,香气全身荡漾,不愿挥泪告别,但愿记忆永久。多希望青春有张不老的脸,希望她永远不会被改变,会长留于我的脑海里,待她发酵,酿成美酒。

一 阳光

背起行囊,带着满心的期许,你走进了那里。

初来乍到的新鲜感和对未来的憧憬,让你兴奋不已,像一头初生的牛犊,四处乱晃,希望 把它的一切都牢牢记住,印在我的脑海里。

停不下的脚步,向着每天的太阳奔跑,虽然一切都充满着未知,但你不怕,因为你一直向着太阳,你坚信有太阳就有希望。

这时的阳光,格外强烈,在这本该凉爽的九月,显得格外不合时宜,可你停不下来,因为那团炙热的阳光已经到你的心里,燃成熊熊大火。

二 午后

渐渐地,你觉得累了。

有时,会在某个阳光明媚的午后,偷偷睡上一觉,让那颗疲惫的心蓄满能量,再次活力四射。

也有时,会泡上一杯奶茶,让浓浓的香味缭绕整个下午的美好时光

这时的阳光愈发柔和,你也愈发的从容。

三 我曾走过

如今,又要背起行囊,去到远方。

当记忆中的一幕幕真的只是回忆,当一切都过去,心中竟弥漫着一丝丝的小伤感,到最后,将整个你毫不留情的吞噬。

在最后的那天,你很认真的走过熟悉校园的每个角落,你突然发现,这里竟然全都是你的足迹,耳边仿佛又回响起你和她们谈笑的声音……

四 写在最后

同样,还是那个午后,你拖着一大堆行李走出校门的那一刻,你突然发现门口站着一个小女孩,干净的白衬衫,洗的发白的牛仔裤,利落的马尾辫在身后不听话的甩来甩去,大堆的行李依旧无法拖垮那颗炙热的心,她微笑的看着你,你也微笑的注视着她---那个三年前的自己。然后你朝着她摆摆手,向着远方,大步走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泡沫,在阳光下微笑高中散文

全文共 513 字

+ 加入清单

开心是一天,不开心也是一天,为什么不开心的过好每一天呢?这句话并没有错,但很少有人能真正做到,就比如我,做不到啊!生活的实际击碎了梦中的泡沫,让我在现实中惊醒。

在这个懵懂的花季里,我是一个喜怒无常的孩子。高中的生活真的有些无法言语,现实和梦想总有些许的差距。我不想总在字面上表达自己的无奈和迷惑,因为,我是一个幸福的孩子,我要当一个乐观的孩子,成熟不是我的目标,我只想不要哭泣。生活是一锅粥,主料是自己,配料也要是自己,只有这样,才是自己能支配的生活。

空说白话也只是如一杯热水冒着热气,凉了后,就消弭无声了。我想要一颗平凡的心,但要做非凡的自己,许下的豪言壮志在时间的长河里成为了激动。现在想想,自己有时也蛮可爱的:身边的人在我心中是暖暖的粉色的,周围的景色在我眼中是清爽的绿色,而头顶的天空,在我的生活中是澄清的蓝色。

在我的人生里,我清楚的知道,十五年已经从窄窄的手指缝中要逃走了,也逃远了。现在做什么,也单单只是在追忆,所以,我只会在思想,话语和字迹中去缅怀它。

护住人生中的初心,才能让我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我的人生只能在我的手中,我并不想要强势,我只是需要守护不哭泣,要微笑的初心。我正在证明,泡沫也能在阳光下幸福微笑。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人教版高中第五册第一单元综合叙述作文:鲁迅思想

全文共 2115 字

+ 加入清单

在有关鲁迅思想的研究中,大量的成果集中在“改造国民性”问题上。冯骥才在《收获》上发表的《鲁迅的“功”与“过”》中认为,鲁迅作品的成功之处即在于独特的“国民性批判”,“在鲁迅之前的文学史上,我们还找不到这种先例”,但这不过是“源自1840年以来西方传教士”的舶来品,鲁迅从中受到了启发和点拨,却没有看到里面所埋伏着的西方霸权话语。冯骥才进而认为鲁迅没能走出“西方中心主义”和被西方人认作经典的以审丑为主要特征的“东方主义”的磁场。这一度引起了学者们的激烈争鸣。陈漱渝在《由〈收获〉风波引发的思考》和《挑战经典——新时期关于鲁迅的几次论争》中认为,鲁迅改造国民性思想形成过程中,的确受到美国传教士亚瑟·亨·史密斯《中国人气质》一书的影响。然而,“鲁迅展示中国人的丑陋面,并非印证西方侵略者征服东方的合理性和合法性,而是在展示种种丑陋的过程中渗透了作家的忧患意识和否定性评价,使读者在否定性的体验中获得审美愉悦。”黄川在《亚瑟·亨·史密斯与东方主义》中重点分析了“东方主义”一词的含义和史密斯《中国人气质》一书的详细情况,指出冯骥才把“东方主义”加之于鲁迅的头上是“轻率的、不科学的”。

由论争引发,对国民性问题的研究被导入了十分广泛、深刻的领域。对于鲁迅国民性批判思想形成的渊源,日本学者北冈正子的《鲁迅改造国民性思想的由来》以翔实的史料证实:鲁迅留日时期与许寿裳关于国民性的探讨,是受到当时弘文学院院长加纳治五郎与中国学者杨度关于国民性讨论的直接触动。潘世圣的《关于鲁迅的早期论文及改造国民性思想》认为,“青年鲁迅的改造国民性思想问题,其实与近代西方,明治日本,他的先辈思想家如梁启超以及与他同时代的留日学生有着多样的联系,鲁迅的思想很大程度上反映着他的时代,他的周边世界的精神倾向。”王学谦在《精神创伤的升华——“鲁迅改造国民性”思想形成的心理因素》中指出,幼时的家庭变故使鲁迅的心灵受到严重创伤,直接影响了鲁迅人生道路的选择,并促成了其改造国民性的思想。程致中在《鲁迅国民性批判探源》中认为,鲁迅改造国民性思想的形成不是偶然的,也不是某一单方面的影响,而是多种因素的综合,包括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的影响,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有关国民性的讨论的影响,外国人研究中国国民性的着作的影响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痛切反省和刻骨铭心的生命体验的影响等等。袁盛勇的《国民性批判的困惑》则认为,鲁迅的改造国民性思想主要源于一种强烈的自省意识,他看到了我们国人的“古老鬼魂中”还有一个“我”,因而,“鲁迅的国民性话语是一种自我在场的启蒙话语……他把自己拽进话语语场的同时,也一并让读者沉入其间,在自我反省中杀出一条生路”。尹康庄的《鲁迅的民众观》指出,鲁迅“致力终身的改造国民性思想与实践的逻辑起点”,是鲁迅对民众的“否定与肯定之间所形成的悖论”。方长安的《鲁迅立人思想与日本文化》认为,鲁迅的改造国民性是和立人思想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这深受日本显性文化与隐性文化亦即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影响。

鲁迅改造国民性思想研究的深化还表现在“鲁迅改造中国国民性思想研讨会”的举行。这一学术会议是由汪卫东的《鲁迅国民性批判的内在逻辑系统》和竹潜民的《中国国民性“密码”和“原点”探秘——兼与汪卫东先生商榷》争鸣文章引起。前文认为中国国民性“原点”和“密码”以“私欲中心”四字概括,后文表示了不同意见,认为中国国民性的“原点”和“密码”应是“自欺欺人”。陈越认为汪卫东的“私欲中心”失之太泛,竹潜民的“自欺欺人”不是“对国民性劣根性表现的深层原点的概括”。周楠本指出,“自欺欺人”说实际已包含于“精神胜利法”中,而“私欲中心”是和“精神胜利法”一样的国民劣根性表现,因而“原点”和“密码”的提出并无多少新意。张恩和和林非都肯定了从“私欲中心”和“自欺欺人”入手探讨鲁迅改造国民性思想的积极意义,特别认为以“自欺欺人”为中心展开对国民性弊端的分析是“颇有道理的”。但对国民劣根性的形成,他们都认为原因不是别的,而是封建专制制度和绝对权力统治的结果,“在这样严格的等级制度的规范和限制下,怎么能不产生退守、懒惰、卑怯、奴性、虚伪巧滑、自欺欺人等各种各样的国民性”(张恩和语)。钱理群的论点有三:一、鲁迅改造国民性思想的提出是从中国的现实出发,不是外来思潮的移植;二、改造国民性问题涉及对民众的看法,鲁迅一向把民众分成两类,即“厥心纯白”的朴素之民和“在名教斧钺底下”失去了天性的“无名主无意识的杀人团”,鲁迅的批判锋芒主要指向后者;三、对“真”与“诚”的倡导,对“伪”的批判是鲁迅一生的命题。孙玉石认为,鲁迅的改造国民性思想,他的“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的创作动因,继承了历史上一切优秀文学传统拥有的“大爱与大憎结合的精神”,体现的是文学创作的永恒的主题,因而孤立地研究鲁迅改造国民性思想的“密码”与“原点”,“没有什么真正的学术意义”。孙玉石提出应当特别尊重鲁迅作为文学家的思想家的“独特性”,这就是:“他是以自己的直接感悟与无休止批判来辐射他的思想能量,而不是在逻辑系统的思考中来论证他的思想凝结的。他追求关注的一贯性,批判的直击性却不一定有哲学家思想的严密性。”

展开阅读全文

篇6:高中散文:乡村夜色

全文共 1004 字

+ 加入清单

本来属于夜的颜色是黑的,属于夜的光也只有月光.繁华不属于那片宁静淡泊的夜色.属于夜的似乎只有在乡村才能见到.可,乡村的夜色今后的我可能会很难见到了.

灯火不属于夜,但今天是个例外,因为今天是大年三十.按照我们这里的传统,在三十的晚上要给死去的亲人送亮.于是,满山遍野的烛光证明了这里的确"人烟阜盛".远远的去看那满山的烛光,像天际间的星星一样闪烁着.但是却没有星光的寒冷,淡黄的光泛着一丝丝的温暖,也许这是夜这次不拒绝灯火的原因吧.但是,这万家的灯火只能远观,谁也不敢去打扰死者的沉睡,未免会留下一点遗憾.

冬天的夜很安详,像摇篮中沉睡的婴儿,丝毫没有察觉外面世界的寒冷.当新的一年来到,满天的烟火,瞬间将天空点亮.然后,天空依旧沉默.因为,夜还在沉睡,这些烟火,只能换来它梦呓般的笑声.

冬去春来,银白的世界化作一江潺潺的春水.鲜花爬上枝头闹春.嫩叶勉强的睁开那双沉睡的眼睛,世界在它眼中变得朦胧.选一个明月高挂的夜晚,踏一次青.乘着月色,小路变得清晰,不会害怕摔跤.一席春风,卷起了田野的气息,扑鼻而来.细细的品味,新翻的泥土,青涩的小草,阵阵的花香.气味或清淡或浓烈,让人心旷神怡.

青草、花香,这些白天的景色似乎属于夜晚.白天的我们都太匆忙,谁会为这些景色而停留呢?静静看着面前的青草,在银色的月光下,它的颜色变淡了.可是它却披上了银色的光辉.也许,这才是真正的生命,属于夜的生命.

天渐渐热了起来,令人烦躁的夏天就这样来了.夏天的夜晚似乎总是热闹的.树上的知了,稻田里的青蛙,它们不停的吵闹,似乎想将这个夜晚震碎.这时如果来一场雨它们才会安静下来.

夏天的夜晚很壮阔,一道道的闪光将天空撕裂.但是,很快天空又愈合了.滚滚的雷声夹杂在潺潺的雨声中构成了夜的声调.也许只有现在夜才拥有激情.但激情总是短暂的,雨停的那一刻,一切重归于宁静.只剩下不安的青蛙,还想重温雷雨时的激情.

或许孤独的才会显得美丽,夏天的月难让人铭记,因为它有群星相伴,而秋天的月永远是孤独的.它像一个遗世独立的绝代佳人在空中独舞.

泡一壶淡茶,细细的在皎洁的月光下品味.天空中的月亮像上帝的眼睛,晶莹、透亮,好象要滴出眼泪来了.古人的月有圆有缺,而我的月总是圆的.因为,看不见的那部分月亮是被我的心悄悄的偷走了.

乡村的夜色,安详或盎然,激情或孤独,它拥有生命的魅力.现在的我即将远行,乡村的夜色将变成记忆,变成思念.而我就将在这片夜色中熟睡……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忽然想起鲁迅高中作文

全文共 860 字

+ 加入清单

忽然,想起鲁迅。想起他并不高大但却挺拔的身躯,想起他的清瘦,想起他总是严肃的脸、微蹙的眉,想起他几乎不离手的烟,更想起他的文字。他的文字会让你笑,也会让你哭,他的文字让你痛快,又让你心虚……先生是我最喜欢的作家,没有之一。喜欢他是因为他的文字,更是因为他的思想。

“要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他如是说,亦如是做。国民劣性,他从不回避,民族痼疾,他敢于直陈。于是我们会在阿Q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在遭遇挫败为求内心平衡时,也会以“精神胜利法”自我安慰;于是我们在看到一群中国人围观俄国军人屠杀自己同胞的影片那一幕会暗暗心惊,自己是不是也曾做过无聊的“看客”?而我们更是看到那个为这些而痛心疾首、振臂高呼的先生,他夜不能寐,挥动笔杆,痛斥那个时代。他愤怒地把中国划为两个时代,一个是“坐稳了奴隶的时代”,一个是“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先生该是怎样的努力,却又是怎样的孤独!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是中华传统文化之精神所在,他做到了。入江南水师学堂,想从实业报国;仙台求医,欲疗救病患;终弃医从文,因为他深深感到国人最需要医治的是精神,是麻木与愚昧的灵魂。先生始终自强不息,努力不懈,终于耗尽了最后一丝气力,但国民却似乎还是往昔的国民。

自强不息者仅少数,敢于正视者亦寥寥。从前如此,今天亦如此。这世界的多数是苟活者和庸人,他们无视问题,但求自保;他们回避问题,粉饰太平;他们姑息问题,从中牟利。从前如此,今天亦如此。

偌大的中国已难找到可以放心入口的食物了,“民以食为天”在任何时代都是绝对真理,但今天我们不能去质疑我们吃进口里的食物,否则我们将无物可食;尊老爱幼是我们的传统美德,但今日的中国,老人摔倒了,年轻人不敢扶,也“扶不起”;今日之中国,“看客”甚于以往,真麻木或者装麻木早已司空见惯——

先生若在,是会继续奋笔直陈、大声疾呼,还是会无奈苦笑,叹上一句“造化常常为庸人设计”呢?

时间永是流逝,先生早已作古。我只是期待,并相信,真的猛士必将沿着先生开辟的道路,奋然而前行!

[忽然想起鲁迅高中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8:高中散文:飞翔的叶子

全文共 1264 字

+ 加入清单

我有一个梦想,我坚信一定可以实现它——我想飞翔,我要飞翔,我一定能飞翔!

熹微的晨辉中,有一片叶子贪婪地吮吸着甘甜的露珠;

炽热的阳光下,有一片叶子奋力地伸展着柔嫩的身躯;

漆黑的夜幕里,有一片叶子使出浑身解数补充者必要的生命营养素。

随着时光的流逝,我一刻不停地成长。我要更加强壮,因为只有那样我才能够飞翔。终有一天,我成长为最宽大的叶,成为叶族的骄傲。

蓦然回首时,发觉自己曾是多么幼稚——仅认为长得宽大强壮便可拥有飞翔的能力。而当我竭尽全力壮大后,才意识到我还不知如何飞翔。

我向宠爱我的树母询问:“母亲,请您告诉我,我要怎样做才能飞向蔚蓝的天空?”

“你想要飞翔?!你要知道,作为叶子有条亘古不变的定律——不可能飞翔!”

“难道是叶子就永远不能飞翔吗?那是我的梦想,我不相信世间会有永恒的定则。我想飞翔,我要飞翔,我一定能飞翔!”

母亲默默地凝视着我,“既然这般,那……”她的话有些哽咽,语气很淡,很轻,仿佛一阵风就可以吹散“若要飞翔,你必须学习树藤一样攀援上升,待有朝一日你成功抵达我的头顶,或许你就能实现梦想了。”

只有到达那儿,就能与向往已久的蓝天白云相拥了吗?!

我难以一只内心的兴奋,无论成功与否,我都有尽力抵达那“距地最远,离天最近”的地方。我想飞翔,我要飞翔,我一定能飞翔!

每时每刻,我都与那神圣顶峰更近了,哪怕只是一分一毫的距离,也使我充满了希望——或许明日清晨我的梦想就能实现了。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我坚信“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

拥有梦想,便拥有希望,便可以不惧任何艰难为之努力奋斗。

夜,漫延。星光一闪一闪露出几许清幽的光辉。而月影之侧,一棵高大的树上有一片难眠的叶子,正享受着郎亮星月的愉快普照。

我的血液在翻滚,沸腾,咆哮,浑身的神经细胞耐不得寂静上下跳跃;我终于到达树之顶峰,而梦想即将成为现实!

入晓时分,树母那朦胧的双眼看到了出于她头顶之上的我,不可思议地上下打量我,但作为母亲,眼前的一切又好似意料之中。

“孩子,你确定飞翔时你永不放弃的梦想吗?你真的愿为此付出一切吗?”母亲道出这番话时,语气何等复杂啊!焦急、不舍,伤感而无奈,尤其是当她说“一切”时,语气重而深沉。

“是的,一切!”凝望天空,思忖片刻后我坚定地点头“这是我一生的梦想,世界可以忘却,唯梦想不可遗弃。为实现梦想,我愿付出,一切!”

母亲眼里噙满泪水。“既然如此。孩子,朝着梦想的天空飞翔吧,我为你祝福”那颤抖的声音从她口中一字一顿地吐出“当你的根远离我的时候,你便能够飞翔。”

我终是明白了母亲,但梦想在远方,我不可放弃。即便“一切”中包含泪水、汗水、血水甚至是生命。

“我想飞翔,我要飞翔,我一定能飞翔!”熟悉的声音再次回响在耳际,我挣扎着脱离了母亲那温暖的怀抱,带着几许留恋去寻找属于梦想的天堂。

微风过处,一片叶子衬着蔚蓝的天空、洁净的云朵,优雅地旋转,跳跃,在广阔无际的空中展现柔美舞姿,轻盈而灵动。一片飞翔的叶子,虽即将埋藏于泥土,隐匿于无形,但依然洋溢着含泪的微笑。只有她知道,为实现飞翔的梦想,不怨、不惜、不悔。

展开阅读全文

篇9:高中优秀散文:深秋霜降情依旧

全文共 1494 字

+ 加入清单

秋已去!情趣仍升腾!故都秋韵依旧浓郁。

“寒露惊秋晚,朝看菊渐黄。千院风扫叶,万里问斜阳。远雁悲群鸟,田野寒早霜。枫红松柏志,冬夏色苍苍。”

轻吟着这首关于寒露的诗词,让人便不禁想到了霜降。霜降,是秋日里最后的一个节气。倘若没有霜降,那丰腴的秋和圣洁的冬是不能握手的。

她在不经意间,告别了秋,默然的于冬相拥了。心也一如这眼前的片片落叶,不知是对深秋的眷恋还是对冬日的向往难以平静。

此刻,让人想到故园的霜降。那古人静居的深处,亭楼庭院以养尊处优;无奢侈去处以休闲,更无渊博宿儒以谈笑;充耳是乡野里鸡鸣犬吠,举目是错落有峦山农舍,依依可看到袅袅的炊烟;弯曲无形的乡间小径,通往丰硕的田园。

我的人生是喜欢在闲暇时游戏于山间田野,终日与草芥为伴,经年与彩蝶为伍。那四季不同的迷人景色,总会让我醉于山花烂漫中,徜徉于迷人的传说间。一回首,人生便是四十多年。一年牵引着一年,一个霜降重叠着一个霜降,我总试着写些关于霜降的文字,因为那里有太多的美,美得终日让我欣喜不已和向往不止。也许那里有我向往的根,有我未来的魂。

我总以拙陋的文字对四季给予最深情的礼赞。对于秋,总是别出心裁,组装一些精美绝伦又浓情四溢的篇目,极力将她营造得深厚、严厉、幽远、凝重、肃穆一些,也许,有心的朋友一直在心中叹惋,笔下的秋为何有别于他人之秋呢?且总是那样缠绵而凄婉,忧郁而萧索?

是的,这也许就是意境,就是文脉。我不曾记起在何处看到这个词汇,今用于此,借以诠释自己对秋的浓情与怀恋吧!

许是文人,亦不是诗人。因而,我常常悔恨自己未曾淋漓的去书写过霜降和心绪中的晚秋。然而,诸多缠绵的情感蕴积在秋季的片片思绪里,那些缠绕着一颗颗沧桑老榆的紫藤、一颗颗记录时光的松柏,还有那冷峻的山脉,酿造了我向往高雅然而又庸凡的情怀,铸就了独出心裁而又空荡荡的人生缘念。

我的艰辛、我的情愫、我的怀恋、我的雅致都将在这浓郁的秋末里发酵酝酿,盛载了春的柔情似水,鸟语花香;夏的花红灿烂,莺歌燕舞,冬的银装素裹,皑皑雪霜……

当初冬的第一片瑞雪飘飞在沉睡的心里故园时,当第一缕冬阳撒射在心底的峡坡幽谷时,我愿将盛一碗千载久酿的老酒,为那些依依深情以及那些似曾相识、的知己与知友、以及百年前世一母同胞的姐妹兄弟干杯!

“秋雨甚绵,朝朝暮暮,凄凄霏霏”,时令已到霜降,秋的颜色是那样的浓重了。回望辽野,寒秋意郁,不再听到鸟的鸣唱,许就在一夜间,就千里霜铺,万里飘叶。

古人且把“霜”作为天气转凉的表征,亦称深秋的霜降为“霜凝而白”。随着霜降的来临,气候也由温爽转冷。于此,“霜气寒冷晨凝霜”季节的变迁亦令心情由静转入动,由快乐惬意转入缠绵而忧郁,是情绪使然?亦或是时节而至?

冷风吹草径,秋情人依旧。仰望南飞燕,思绪暗潮动。时时翘首望,夜夜苦耕耘。

是深秋点缀了今天的浓弥情漫,是霜降营造人与情的相识与相知,相望与相惜。

“秋蝉衰弱残无声”是北国暮秋的特征。盈盈秋风,声声秋蝉吟,草丛飞卷蓬枯,索然美景远逝,落叶行色匆匆,冷气萦绕脚下,望尽天涯路,路在凄风苦雨中。。。举目望,天地相接处,苍松孤然,故园依旧。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随着这秋味渐飘渐远、越淡越轻的时节,会不会与我心心相犀,像古人那样登高滕王阁而发出如此感慨呢?

行走在那浩瀚的峡谷溪畔,自我的情愫早已凝成了一片片浓厚的霜,趁着秋的脚步倘未走远,我试用文字去挽留这多情的秋季,送予朋友深秋的问候。那麽,就在这样的时令,让这般因秋而孤然的情怀随着秋风飘入冬的眉稍,愿与君一道去体味秋的世深情绚吧!

霜降不是苍凉与凄婉,她是一个轮回的呼唤!在这个秋晨的黎明,写下这些零乱的文字,用来祭奠承载生命的霜降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高中抒情散文:母爱

全文共 837 字

+ 加入清单

几经风霜和雨水的洗礼,岁月在我脸上留下了几许沉静和淡然的神色,但内心深处总抑制不住对父亲的感激之情,如湖泊的浮萍,随着记忆的微波慢慢飘近……

印象中,父亲长得并不魁梧,然而坚强;他的双肩也并不如大梁一样坚实,然而那永远是我避风的港湾。他的脸因饱经风霜而布满了皱纹,他的手背粗糙,掌心磨出了厚厚的茧子,以往的灵活已不复存在,然而它依旧很厚、很宽,握着它感觉仍是那么的温暖、亲切……

孩童时代,“十”是十字路口。每当幼稚的我走进误区时,父亲会引导我:如果你认为自己很完美,那么你就将失去很多完善自己机会。我们每个人都不应当小气,而应有“让他人的生活因为有了自己而更加美好”的宽广胸襟……

感悟生活,“一”是人生之路。每当脆弱的我像蚊子似的飞落在玻璃窗上,望着前途一片光明,而我却找不到出口时,面对着受阻的人生之路而一蹶不振时,父亲会关心鼓励道:世上没有永远的一帆风顺,同样也不会永远受阻。受到阻碍往往是黎前前的黑暗,继而是成功的光明,当黑暗来临时,我们应奋力寻找希望的窗口……

学海求知,“×”是经验绝妙论。每当不自信的我自叹坠落时,父亲会支持我:求知生涯是漫长的旅程,在前进的道路上会有花团锦簇的雨林,坦荡如砥的草场和波涛汹涌的大海,而成功只属于那些善于总结经验勇于站在惊涛骇浪的搏击者。时代在发展,我们唯有善于总结搏击经验,方能立于世界之林……

独在异乡,“÷”是我在这边而父亲却在山的那边。每当多愁善感的我倍感孤独时,父亲不会忘记在每次的通话中添上一句:“我的心与你同行”……

我知道人生中“十”、“一”、“×”、“÷”的引路人是父亲。在坎坷的人生旅程中,有父亲的引导,我没有在“十”上误入歧途;有父亲的鼓励,我没有在“一”上一蹶不振;有父亲的支持,我将永远视“×”如珍宝,有父亲的牵伴,我不再孤单……

啊!父爱浓浓……

父亲啊!我愿化成阳光将您的疲惫蒸发;我愿化细雨,将您的苦累冲刷;我愿化作彩霞,将我的爱融入您的美梦……

愿每个高唱《世上只有妈妈好》的人也能高哼一曲《世上爸爸也最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高中第五册第一单元作文:鲁迅综述

全文共 1363 字

+ 加入清单

周海婴和周令飞的话具有现实意义。今年年初,浙江绍兴鲁迅故里百草园举行了一场活动。会上,“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的说法引起多方共鸣。

一谈起鲁迅的形象,立马想到怒目金刚、横眉冷对;一说起鲁迅的文章,立马想到“似投枪、如匕首”。显然,这不是完整的鲁迅,如周海婴所说,是“政治上需要”的鲁迅。周令飞说:“鲁迅不单是个勇敢的战士,更是个风趣幽默、可亲可爱的长者。”鲁迅本来就是立体的、多元的,教材偏偏把他描摹为平面的、单一的。

现任鲁迅文学馆馆长的孙郁认为:“没有阅历的人很难读懂鲁迅的书。”鲁迅的观察是尖锐的,体验是深刻的,用语是刻薄的,情感是苍凉的,不鼓励青少年多读,是有一定道理的。

北京文化界人士19日会聚鲁迅博物馆,缅怀这位伟大的现代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贯穿整个纪念活动的是这样一种关注和思索:鲁迅到底离我们有多远?

当天在鲁迅博物馆举行的“鲁迅逝世七十周年暨北京鲁迅博物馆建馆五十周年纪念大会”上,文化部部长孙家正发表演讲说,鲁迅的时代虽已远逝,但他那种要在没有路的地方走出路来的精神将永存。鲁迅的精神在我们现在这个提倡“和谐”的时代中,仍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谐”永远是一个过程,是矛盾中的发展,运动中的平衡,差异中的协调,多样中的统一,其核心是人的全面发展。鲁迅倡导的启迪民智,改造国民性、利人思想及其批判精神,是我们朝这一方向前进的动力。

鲁迅精神作为一种资源是“儒家之后最具有原典意义的存在”。鲁迅博物馆馆长孙郁表示,正是鲁迅精神使该博物馆半个世纪以来成为千百万人造访的“圣地”。他说:“鲁迅是一种开放的、未完成的精神之火,在古老的土地上扩张着,并因此而与每一代人的精神盘诘相遇,成为一种无穷的光源。”

着名画家陈丹青探讨鲁迅的角度独树一帜。他认为,对鲁迅的讨论在中国经历了一个从准政治话题到民间话题的曲折过程,现在我们“要还原鲁迅是很难的”,因为我们和鲁迅之间已经缺乏可共享的生存经验、文化经验和政治经验。所以,作为现在我们探讨鲁迅的起点,我们首先要提出的问题“不是‘鲁迅是谁’,而是‘我们是谁’”。

鲁迅,1881年9月25日出生于浙江绍兴。1902年,留学日本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的工作,创作了《呐喊》《野草》《朝花夕拾》及中篇小说《阿Q正传》等作品。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终年55岁。他的作品被翻译成70多种文字,在50多个国家流传。

“许多人都在哀叹,这个时代的人正在远离鲁迅,好像鲁迅一旦被公众弃绝,他的价值就会随之贬低——岂不知,真正贬低鲁迅的,恰恰是有这种想法的人;事实上,鲁迅真正的价值,就体现在他与这个时代之间的断裂和错位上:只有在反对他的地方,鲁迅的价值才得以彰显;反对得越厉害,他的价值就显得越充分。正如小偷是不会喜欢警察的,我想,一个仍是‘想做奴隶而不得’或‘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也是不会喜欢鲁迅的文字的。鲁迅的文字像大光,可以清晰地照见每一个人的音容笑貌,那些相貌丑陋又想遮羞的人,当然恨不得早日铲除他,消灭之。”

鲁迅只活了五十六岁,只写作了十八年,但鲁迅的存在像一个燃烧的火球,靠近他的人,若没有对火的经验,那必定是会被灼伤的。我们应该读点鲁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人教版高中第五册第一单元综合叙述作文:鲁迅文化

全文共 2535 字

+ 加入清单

鲁迅文化观的研究仍然是新世纪的一个持续不衰的话题。与以往不同的是,中国学人在深化鲁迅与中国文化的话题时,不再过于注重鲁迅的“反传统”或对鲁迅的“反传统”作偏于一端的简单理解,而是采取了更科学、更辩证、更实事求是的分析态度。王富仁的系列长文《鲁迅与中国文化》认为,鲁迅与中国文化的关系是:鲁迅“并不绝对否定中国古代的任何一种文化,但同时也失望于中国古代所有的文化”,鲁迅“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化传统,同时也毅然地反叛了中国古代的文化传统”。王富仁还特别注意把鲁迅放在中国文化历史发展的宏大建构中审视鲁迅思想与中国文化主体的内在联系及生成,这对于如何建设中国的现代文化,具有十分深刻的启迪意义。陆耀东在《“五四”时期的鲁迅与传统文化》中指出,“鲁迅当时对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传统文化整体确持否定态度,但对其他文化派别(如墨家)和儒家内部的异化的声音(从屈原到曹雪芹)则有所肯定。”张永泉在《从天地观看鲁迅早期文化思想》中认为,鲁迅留日时期“对以普崇万物特别是敬天礼地为‘本根’的中国传统文化是完全肯定的,对以此为‘始基’的‘一切睿知义理与邦国家族之制’是完全肯定的。”只是到了五四时期才展开对封建家族制度和礼教制度激烈而深刻的批判,并“深刻揭露了中国传统天地观的本质,原来这不过是历代儒者为了推行他们的思想主张而臆造出的骗人的手段。”胡兆铮的《鲁迅笔下的“天”及其他》指出,“天”与“无”在传统文化意义上是相通的,而鲁迅终生坚定不移的战斗目标则是与“天”争斗。沈庆利的《试论鲁迅的农民战争观》认为,鲁迅尽管没有全面否定农民战争,但鲁迅确实更多地“从文化心理学的角度,把农民战争和农民起义作为特定的历史文化现象,加以独到而深邃的剖析和批判。”主要“批判了农民战争的野蛮性和残忍性”,“抨击了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发动者”,揭示他们“与原始宗教的密切联系”。

关于鲁迅和宗教文化的关系,王富仁在《鲁迅与中国文化》中认为,鲁迅与“佛家文化对于物质世界虚幻性的揭示和对于人生痛苦的解析”产生过强烈的共鸣,并受到佛家文化动态地体验性地把握社会人生的方式的影响。但鲁迅对佛家文化的虚无主义人生哲学持否定态度。哈迎飞的系列长文《鲁迅与佛教文化关系论》从“鲁迅、尼采与佛教”、“以一身来担人间苦”、“谈鬼物正像人间”三个不同的角度细致、深入地分析了鲁迅与佛教文化的关系,不仅揭示与论证出鲁迅与佛教或远或近的内在原因,还对佛教对鲁迅思想与创作的实际影响及意义做了阐释。管恩森《耶稣·撒旦·鲁迅——鲁迅与基督教关系发微》侧重揭示了鲁迅与基督教在精神层面的契合点:“精神主体的推重”、“面对庸众的先觉者”、“反传统的异端力量”。王家平的《再论鲁迅与中外宗教文化》对鲁迅与宗教文化的关系以及鲁迅在接受宗教文化的过程中思想的发展变化做了系统的梳理。

更多的研究成果侧重对鲁迅文化思想做整体考察。李新宇的《鲁迅:启蒙路上的艰难持守》和《1928:新文化危机中的鲁迅》认为,鲁迅在五四之后面对的矛盾和介入的论争,每一次都与五四新文化和现代知识分子的启蒙立场面临的危机有关,“鲁迅的思想无论怎样发展变化,都始终守护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启蒙立场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现代知识分子话语。”赵树勤在《新文化精神的孤独的坚守者》中指出,对于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鲁迅都既不是前驱者和领导者,也并不太主动积极。”鲁迅积极追求的是实际的现实主义的科学精神。钱理群在《最后十年,鲁迅的锋芒所向》中认为,对“真的知识阶级”的认定和追求,以及“思想行动”与“实际的运动”的结合,构成了鲁迅“最后十年”的文化业绩,“1930年代,鲁迅更为关注的是对‘今之海’所代表的现代中国文化的批判性审视。”他又在《鲁迅与现代评论派的论战》中详细考察了鲁迅与陈源等现代评论派论战的情况,认为这场论战在中国现代思想史、文化史、文学史乃至中国知识分子精神史上都有重要意义。薛毅在《论鲁迅的文化论战》中对鲁迅与胡适、陈源、梁实秋、周作人、林语堂的论争进行了细致的论述,证实鲁迅一直是五四新文化精神的扞卫与持守战士。赵歌东的《启蒙与革命:鲁迅创作的现代化选择》指出,鲁迅创作选择了彻底的启蒙而反对循环式的为革命而革命,这种“创作的现代化选择表明:在现代化思想启蒙未完成状态下,中国社会自身内部的革命无助于推动中国现代变革过程。”王吉鹏等的《鲁迅留日时期思想转变价值论》认为,鲁迅对近代以来中国文化转型的前瞻性思考中表现出的独特的思维方式、精神操守和人格魅力以及对社会转型精神现象的剖析,对于当代处于同样情境下的知识分子有重要的启示作用。温儒敏的《鲁迅对文化转型的探求与焦虑》针对当前某些试图颠覆鲁迅的现象提出质疑,认为鲁迅对近代中国文化转型有独特的探求,也有不应忽视的焦虑,有时表现为传统批判中的偏激。黄健在《价值重构:取向与差异——论鲁迅与新儒家在现代价值观建构上的本质区别》中认为,鲁迅之所以遭受新儒家的指责,是因为新儒家们不能够理解鲁迅反叛传统、批判传统的思维逻辑,也无法充分地认识到鲁迅完成思想文化观念现代转换之后的思想特点。富强的《个人—现实—文化——鲁迅革命观的内在线索》认为,鲁迅从自我与个人的“立人”立场出发,发现了中国当时的现实与文化传统共同的“反个人”特征,于是鲁迅以此为着眼点,把对两者的批判融为一体。梁展的《自我观念与科学的本源》、《个人意志的发展与虚无主义的起源》、《自我、意志与生命》分别从鲁迅对19世纪科学观念的思索和批判、鲁迅对个人意志的诠释与叔本华的差异及其后果、鲁迅的形而上学及其矛盾等方面对鲁迅文化思想进行了系统探讨。刘增人《论鲁迅的人格范型》认为,“超越性、意志力、审美性、互补性”是鲁迅文化积淀中具有基础和核心意义的特质,这使鲁迅具有了艺术家型、崇高型、理智实现型的人格范型。

关于鲁迅与地域文化关系的研究,主要有陈越的《试论鲁迅的文化性格及其越文化印痕》和王嘉良的《两浙文化传统:鲁迅文化人格形成的内源性因素》,前者认为,鲁迅在作品中流露出的“故乡情结”、精神气质和思维方式都留有越文化的印痕。后者认为,鲁迅从两浙文化中继承的,主要是独特的“硬气”人格力量,与此相关联,是鲁迅创作中的坚硬的“土性”特色和刚毅劲直的文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高中毕业季散文精选

全文共 841 字

+ 加入清单

就这样,各自奔天涯。 ——题记

六月初的淮师校园依然是那么美丽恬静,却多了一份淡淡的离愁,会令你漫起无尽的的思绪。图书馆前,镜月湖边,总能看到身穿学士服的大三学长学姐们拍毕业留念的情景,脸上洋溢着动人的笑,是的,他们要毕业了。

这样的画面,脑子里常常会回响何炅的《栀子花开》,淡淡的旋律,缓缓的调子。六月,毕业季,毕业生们就要走出校园,步入社会,一张张青春的面孔珍藏着大学的美好回忆,一双双明亮的眼睛充满着对未来的期待。听学长们说,他们班昨天去吃毕业散伙饭了。本来说好了谁都不许哭,要笑着迎接毕业,笑着迎接离别,但最后女生都哭了,他们男生也很没出息的红了眼圈。要离开了,离开学习三年的淮师,相处三年的同学,住了三年的宿舍,一切都是那么不舍。在离别面前,谁都不是胜者,刺痛了心底最柔软的部分。舍不得,舍不得,淮师的一草一木都动情,载满了三年的青春回忆。学姐说:“难道大学生活真的就要结束了?感觉好像做梦一样,一下子就要告别了。快离开了,虽然我们挥霍过青春,但希望你们能好好珍惜!”我的心紧了一下,离开,所带走的不仅是生活用品和学习书籍,还有那一份份沉甸甸的感情和充满美好的记忆……

最害怕每年的毕业生晚会,表面热闹欢愉的送别礼,藏满了全是离别的伤感。每一首歌,每一支舞,全是毕业生们对青春的留念,对母校的不舍。校园里有他们最纯真的爱情,最美丽的誓言,最动人的年少轻狂。一瞬间记忆如潮水般翻涌,很多大学同学,从此一别,终身都难再见了。带着无法割舍的痛,各奔东西。

常常在想,什么是成长?忽然明白,告别就是成长。鸟儿告别大树,在更高的天际翱翔;鱼儿告别小河,在更深的海洋遨游;花种告别花蕊,在更广阔的大地生长。这就是成长,在告别中成长。毕业也是一种成长,有她独有的仪式。宣告旧的已经过去,新的变化即将开始。在告别三年的大学生活的同时,也告别了身上的不足,比如依赖与散漫,青涩与无知。就这样,慢慢地有青涩走向成熟。毕业就像一场蜕变,可以像蛹化蝶般,迎接另一种美丽与灿烂,承载更多的责任与担当!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高中优秀散文:夏日夜色

全文共 885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晚上爸妈加班的加班,有事的也出去了,家里只剩下我和狗。和狗玩了一阵后,我拿着从电脑上打印下来的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细细的品读着,我如痴如醉的读着,仿佛一篇美妙极致的荷塘月色图浮现在眼前。

“月光如流水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我揣摩着,“泻”字用得真妙。

心里突然闪过一个念头,我也想去感受一下夏天的夜晚。浴室我拿着钥匙,带着狗一起出去了。

原来真是的夏夜并不是我想象中的那么燥热啊,拂面而来的是清爽的风。风轻盈的吹着,给街道带来清凉的感觉。风是凉凉的,吹着头发,同海风那样,令人心旷深怡。路旁的灯亮着微弱的光,稀疏的路人悠闲地走着,茶足饭饱后夜晚出来走走是件非常舒服的事,走着的路人和我一样,也在享受风带来的惬意。狗狗也好像很喜欢这样的感觉,眯着眼。

夏夜的风多凉爽啊,而月色也更让我陶醉。

我看见了美丽的月亮,夏天的月儿竟然如此美丽。

颜色略为普蓝的夜空,嵌着月儿,旁边的星星也装饰着夜空,月儿并不是那样圆,缺了一点儿,但是我依然陶醉,那难道不也是一种风韵吗?月儿被时有时无的云遮挡着,就如朱自清所说的“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我觉得此时的月儿,像纱,像梦,像镜。

我们继续走着。

地上有着树叶儿斑驳的影子,摇晃着,听着蝉鸣蛙叫不知不觉已走进荷塘。

我驻足陶醉。

层层叠叠的荷叶间总有几朵荷花亭立着。荷叶像个大圆盘,圆盘盛着似精灵露珠。荷花有些待放,有些已经释然开放了。荷塘就这样被挤得满满的,而月色笼罩着这一池的美景,整体的色调给人以宁静童话的感觉。

荷塘的周围有一径小路,月光泻在路面上,淡淡的。荷塘周围还是有一些树的,在树上,住着蝉,蝉鸣着,荷花荷叶们在蝉的催眠曲下静静地睡去了。

此时,萤火虫闪烁着,同天上星星一般明亮。萤火虫带着微弱的光,展开稚嫩的翅膀飞翔着,给夏夜带来不少情趣。

天色已渐渐黑了下去,我看看表,有点晚了。我加快脚步,牵着狗回家。

回家的路上,不再孤单,因为有月儿和夜色相伴。

我爱夏,爱宁静的夏,爱宁静的夏夜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高中生写景散文

全文共 1190 字

+ 加入清单

母亲很喜欢雪,尤其是六角的雪花,每次提及,必表现出犹如朝圣者般的虔诚。她说过她曾在雪中埋下什么,却神秘的如同守着秘密的少女,不让我知晓,被问急了,也只加一句“六角琼雪落,福缘叩心门”,让我生出无限的遐想。

所以,在母亲的影响下,我对雪抱着同样的热忱和好奇,只是南方落雪少见,总不如愿,直到那个暮夜。

初六的午后,父亲因连日饮酒此刻正在偏房酣睡,若有若无的鼾声绕过微掩的门扉,涟漪在小院;母亲则是早早出门唠嗑去;至于我,收回因连日串门疲乏的腿,独坐书桌,徜徉自己的世界,竟不觉有些欢愉。

时光如流沙,悄悄从指缝逝去,再度回首,已是夕阳斜暮。

院外,行人杂乱的脚步间或着沉重的破风声,沉疾而来,沉疾而去,慌张地就如即将面临末日的难民一般,惊扰心魂。我微皱眉,不满地望向窗外,不禁愣住了。

窗的一角不知何时凝上了一簇冰棱,迅速如雾气一般弥漫开来;而窗外,白色的雪花纷纷扬扬,犹如轻柔棉絮铺满天际,让这黄沉沉的暮色变得梦幻起来。

雪!心中不可思议地叹道。神往已久,却难遇首,而此刻美梦成真,竟生有一种不现实的感觉。利落而又急促地向院落走去,生怕走慢一步,梦便惊醒,极美的零度便会离我而去。只是小院早已立了一道身影,如雪迷蒙,我知道那是母亲,不仅因为熟悉,更多是知晓她心中对雪景的热切。

不知雪落了多久,已在地上积了薄薄一层。

不知她站了多久,洁白的羽绒衣已化为了雪裘,融在这一方风雪中。

三千青丝散落风雪,她却痴然望着掌心。我缓缓走近,透过雪幕,依旧可以认出,那是一片生有六角的雪,就如她多少次描述的模样,一尘不染,至美洁白。

感受到我的到来,她缓缓抬起头,目光中蕴着绚烂五彩,那是少女怀春的欣喜,那是少妇哺儿的风韵,竟让我出现了一刹的恍惚,在这一刻,她眼角的鱼尾纹被风雪带走,目光中的沧桑不在,重回了曾经的青春时代。

二十年前,就在这里,一双眸望穿风雪,一双足踏雪而来。她望着掌心生有六角的雪出神,他望着望着雪的她入迷。那一年,她在风雪尽头找到了生有六角的雪,找到了自己的幸福。

十七年前,就在这里,她枕在他的怀中,手中枕着痴儿,眺望风雪,任那风雪再大,也侵不进他的臂弯。这一次,她没有刻意寻找,却依旧看到了那生有六角的一片,如蝶飘落,许以祝愿。

……

雪在落,夹杂着风的呢喃,父亲的鼾声时续时断,渐隐渐没,似乎正梦到那曾经的风雪与幸福。小院中,我和她仿若事先约好一般,我看着六角的雪在她的掌心缓缓融成一汪春水,仿若过往的青春;她看着我,目光柔和而又梦幻,有如徐志摩的诗写道,青春抚平棱角,却止抑不了早已翻飞的幸福与爱恋。

这一个雪夜,一切都回到了起点。原来父母那早已被柴米油盐填补的青春从未逝去,就葬在这片风雪中;原来,她埋下的不是其他,是一颗名为幸福的种子。植根风雪,她默默守候这么多年,或许,就是为了如今让我见证,她和他走过的一切。

她的青春在风雪中逝去,幸福却早已生根…

落雪无根,埋葬青春。

幸福有源,雪落为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高中散文写作基础知识

全文共 3186 字

+ 加入清单

所谓散文,从广义说,是与诗歌、小说、戏剧相并列的一种文体;从狭义说,是一种自由、灵活,短小精悍,表现真人真事真实感情的文体。感情充沛没有感情就不称其为散文。散文对作者主观感情的要求是所有文体中仅次于诗歌的。散文一般的写作规律是:对事物、人生、景物突然有了感悟,感悟深入升华,敷衍成文。这感悟就是散文的意味之本,是散文的中心立意。可是要表现这样的中心立意,就是抒情。所以好的散文,记叙、议论都带有强烈的感情,字里行间都渗透着感情。以下是高中散文写作基础知识,欢迎阅读。

一、精于立意

散文的立意其实就是散文的感悟,有感悟才有散文的写作。散文的立意要求独特,就是说作者的感悟是体现作者的独特情志、独特感受、独特体验的感悟,是他人所不能产生的精神产生。依靠对生活的深入观察、感受、理解。散文立意只要从生活实际出发,凭着鲜明的感受,敏锐的观察能力,同人民同时代共同跳动的脉搏,深厚的感情,丰富的想象,深沉的思索,就会感到我们生活中洋溢着的是诗意。这诗意,是使我们心灵受到触动的东西,使我们眼睛豁然开朗的东西,思想突然升华的东西,感情更为纯洁的东西,它就是诗的灵感。我们要为自己的散文立意去努力捕捉这各心灵的颤动,思想的闪光点。

二、善于构思

构思是写作者对生活素材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提炼的过程。如何寻找线索:散文的材料是很散的,每一个材料都是一颗珍珠,但这些珍珠互相之间有内在联系,我们要寻找一根线,用笔作针,将这些散落的珍珠穿起来,成为一串光彩夺目的珠圈、项链。

哪些东西可以作为线索:(六种常用的线索)一是感情线索。我们的感情在生活中发生变化,如由厌恶到喜爱,或从厌恶到喜欢,就可以用这条感情的线索把一些似乎没有关联的材料联结起来。如杨朔的荔枝蜜。二是事物线索。把发生在不同地点、不同时间、不同情况下的事件组合在一起。许多托物咏志的散文就是以物为线索的。三是人物线索。如写某一个人物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活动,可以用这个人物作为线索串连起来,也可以用另一个人物把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人物、不同内容的事物串连起来。这个人物还可以是写作者本人我。四是思绪线索。如面对某一事物、景物沉思暇想,通过联想和想象,把有关的材料组织在一起,表达原定的主题思想。五是景物线索。通过景物描写,在写景中融进写作者的思想感情。六是行动线索。如游记以游程行踪为线索。

三、创造意境

散文的意境是情与景的交融,是意与境的统一,是作者浸透了时代精神的主观感情、意志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统一。散文的这种意境,应是诗的意境,即所谓诗情画意。散文应该创造出一种淡雅、闲静、情景交融的意境。巧于布局:不少散文的布局都要巧设文眼,开头往往似谈家常,结尾则加以深化,画龙点睛,并且首尾呼应,通体一贯,有机结合。明于断续:散文要散得起来,除了选材要有技巧之外,就是在叙写上要注意断续的技巧。是于断续,才能使散文的行文上挥洒自如。

四、感情具体

散文以感悟为灵魂,但感情是什么,得在文章中说明白。有些散文含蓄,不明说感,但文章中的景致、人物、事件均可以指向感悟。感悟的清楚明白如同记叙文的主题一样,要明白畅晓,让人觉得可喜,引人思考,同时要清楚的出现在文章中。散文和记叙文的最大区别:散文中所写的人生、自然、事件、景物等,都从自身感悟出发,是作者对事物特殊意义和美的发现。这种发现是知觉、思维、感觉的综合思维结果,体现了作者的深思妙悟,是散文的情、理、意、味。而记叙文是记录生活中的人和事,并不从作者的感悟出发。

散文的取材十分广泛,人间万像、宇宙万物、各色人等、宏观微观无不涉及,而这些材料一旦出现在文章中,就立即刻上了作者的主观感悟,代表着作者的人生经验、观点感受。所以,同样的材料,不同的作者所看到的内涵是不同的。这里,我们把散文的取材叫形,把作者的感悟叫神。

散文的文体特点就是:形散神聚。即所有的材料经过作者巧妙的构思联想,这些看似无关联或关联不紧密的材料(形散),但它们都指向同一主旨。这就是散文形散神聚的好处,可以让文章活泼灵动,变化多端散文的写法较其他文体更活泼自由,不拘一格。常见的方式是抒情,即使是记叙,也是带有强烈感***彩的。散文常把记叙、抒情、议论等融为一体,夹叙夹议。散文的结构追求自然而然的境界。在材料选取上,一般运用联想手法。

总体来看,抒情的散文有时气势磅礴,有时低吟轻唱;记叙的散文如诗如画,曲径通幽;议论的散文情真意切,精彩纷呈......但是不管作者怎样安排文字,怎样组织材料,归根结底还是为了表达他对人生或自然的特殊感悟。入笔细微,以小见大。一般的散文写作,我们可以从细小的方面入笔,做到以少胜多,以小见大。实际上,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一涕一笑;事物中的一枚叶片、一粒沙土......都可以体现出大的主题。对于一个有心人来说,这些小的事物同样可以写出好的文章。夹叙夹议,感情真实。不论何种感情,都要真实的表现出作者的状况。散文因为有对生活和事物的感悟,就得有夹叙夹议的的表达方式。

散文具有记叙、议论、抒情三种功能,与此相应,散文可分为记叙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和议论性散文三种。

⒈记叙散文

以记叙人物、事件、景物为主的散文,称为记叙散文。

记叙散文叙事较完整,写人人物形象鲜明,描写景物倾注作者的情感。这类散文与短篇小说相似,但又有明显的区别。就叙事而言,散文所述的事件不要求情节完整,更不追求曲折变化,而小说对叙事的要求要较散文高得多;另外,散文在叙事的时候需要饱蘸情感,小说的情感则主要由人物体现出来,不须作者明确抒发。就写人而言,小说要求努力塑造典型人物形象,典型人物是作者虚构出来的。而散文中的人物则是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进行某些剪裁加工,注重对人物进行写意式的描绘。

根据该类散文内容的侧重点不同,又可将它区分为记事散文和写人散文。

偏重于记事的散文以事件发展为线索,偏重对事件的叙述。它可以是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如许地山的落花生,也可以是几个片断的剪辑,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在叙事中倾注作者真挚的感情,这是与小说叙事最显著的区别。

偏重于记人的散文,全篇以人物为中心。它往往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作粗线条勾勒,偏重表现人物的基本气质、性格和精神面貌,如鲁迅藤野先生。人物形象是否真实是它与小说的区别。

另外,这类散文中还有一种偏重于描写景物的一类,这种散文描写一地的景物,除一些风土志以外,主要是游记性散文。它的内容十分广泛,山川景色、风俗民情、名胜古迹都属记游范围。游记散文最主要的特点是:作品所描写的景物必须完全真实,不允许夸饰和虚构;但又不是照相似的实录,而是作者融情于物,达到情景交融。

⒉抒情性散文

主要用以抒发作者主观情感的散文叫抒情散文。

富有情感是所有散文的共同特征,但与其他散文相比,抒情散文情感更强想象更丰富,语言更具有诗意

抒情散文主要用象征、比兴、拟人等方法,通过对外在形象的描绘来传达作者的情思,因此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是这类散文最常用的手法。而直抒胸臆的方法,在文章中可以出现,但通篇用此一法者并不多见。

托物言志式散文,即象征性散文,作者将情感融于某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具体事物,借助象形联想或意蕴联想把主观情感表现出来。如杨朔的多数散文,矛盾的白杨礼赞等。

借景抒情的散文,将感情寓于景物之中,赋景物以生命,明写景,暗写情,做到情景交融,情景相生。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刘白羽的日出等。

⒊议论性散文

以发表议论为主的散文称为议论散文。

它与抒情散文一样注重情感的抒发,不同的是议论散文重于理智,抒情散文重于感情。

它又不同于一般的议论文,用事实和逻辑来说理,而主要用文学形象来说话,是一种文艺性的议论文。

它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严密的逻辑;既要以情动人,又要以理服人;融形、情、理于一炉,合政论与文艺于一体。鲁迅先生的杂文、陶铸的松树的风格等都是典型的议论散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被遗忘的细节高中生散文

全文共 867 字

+ 加入清单

思念的季节,微风旋起落叶的浪漫。十一月,熟悉的月份,我检拾岁月的回忆。很多美好的人、美好的事,都在潮起潮落的沙滩上欢呼着享受晴日,唯独是你,默默躲在闭合的贝壳里微笑。你的好,我记不起了!但我必须记起。于是,我寻找着……

或许,我的诞生曾给予你一场剧痛,但你依然执著把我带到世上。这份伟大,我忘了!

但我没有忘记,每天早上那份香甜温暖的早餐,是你用期待和盼望精心泡制的。每天,我醒得比闹钟还要早,可我总败给带着微笑打火的你。我总爱躲在被窝里贪一分温暖,但我聆听着从厨房传来的铲子与铁锅的摩擦声。我知道,即使煤气炉上蓝色的火焰跳动得再旺盛,也不能驱散冬天的严寒。每次进食前,我会对着腾着白雾食物发一阵呆,因为,我首先品尝的,是你的心意。

是什么令你坚持了六千多个早晨?其实,我是知道的。

或许,你曾慷慨地让我吮吸你的甜乳,让我健康成长。这份伟大,我忘了!

但我没有忘记,春秋的更替,冬夏的往返,你为我更换过多少次被子。秋将至,银针拖着长线穿过多少层布。而我发现不了棉被上的缝口。你的细心太完美了,你把爱,把温暖都装进棉被里,然后精心地缝上白线,把所有的爱、所有的情密封得严严实实,然后看着我睡得香甜、睡得温暖。每次我沉浸在绚丽的梦里欢笑时,我感觉到,你坐在床旁轻抚我的额头的温柔!

是什么令你坚持十几个年载?其实,我是知道的。

或许,一场大火曾把幼小的我困在死亡的恐惧里,是你不顾生死冲进火场把我救了出来!这份伟大,我忘了!

但我没有忘记,在我最混乱的岁月里,你紧握着我的手,从来没有松懈过。我敌不过成长的诱惑,于是我狂妄地要摆脱你,要过自由生活,但你紧紧地拉着我快要被扯破的衣领,没有放手。我记得自己对你讲过一些不敬的言语,那一定划伤了你的心,而且伤得很深吧!我知道心灵被划伤的痕迹,像树里圈圈年轮一样,永远没法消退!

是什么令你执著了十几年载?其实,我是知道的。

也许,你我间从来就没有发生过大事,你也没有像英雄地救过我,我们只是很偶然地被联系在一起……

但岁月叫我拾起那些被遗忘细节,教我看平凡的细节里不平的情。

我轻轻地揭开皎洁的贝壳,终于发现了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母爱无疆高中生散文

全文共 801 字

+ 加入清单

记得我曾说过,我长大了,我要飞走,妈妈,您放手吧!但如今,我发觉自己的翅膀依然稚嫩,我还想做那个被您牵着手,被您照顾着,被您呵护着的小女孩!

龙应台,台湾知名的作家,我在最叛逆,最不屑的年龄,遇触到了她的文字,那么深沉,那么忧郁,写她和儿子,父亲的爱与目送。她写儿子上小学时牵着她的手,一步三回头地走入了校园,他们的目光隔空交汇,然后她目送着儿子背影渐行渐远。而我,回忆起刚上幼儿园时又哭又闹,抱着妈妈的腿死不松手的情景,又滑稽又好笑,我那时多么依恋妈妈呀,一刻也不能离开她,因为我一刻也离不开她的呵护与关爱。

龙应台接着写儿子上高中,做交换生到国外生活,检票入口处,安德烈一转身,闪进了入口,没有回望,龙应台只能孤单地目送儿子的背影消失,而没有那期待的目光交汇。我静静地回忆,回忆我和母亲的一切,但那么朦胧,被水洗过的记忆浮现,我越来越大,同时也更固执和叛逆,我会对妈妈的一切吹毛求疵,或是干脆不屑一顾,我骄傲、自我,目无一切,街上,我会松开母亲的手,高扬着头,显示自己的骄傲,大步大步地向前走,而妈妈只能跟着她一直要求自由的女儿,一言不发。而街道却并非一直平坦,我趾高气昂地走着,又如何看清脚下的路呢?结果我被砖头绊倒,血渗了出来,妈妈心疼地帮我清理伤口,然后紧紧地扶着我的胳膊,她生怕我放手。是记忆出了错,还是现实褪了色?浮出水的记忆将我悄悄沉溺,我看龙应台的故事,读着那孤单的目送,渐渐想起自己的故事,妈妈满含爱的心意。

我太自大,只会一直抬着头,走自己的路,视乎一直忽视身后,母亲爱的目光和浓烈的关怀,那爱太平凡但太灼热,我只会用透支,不用付出,真的她不需要我付出什么,只希望我接受她太深太深的呵护关怀,我才明白!

龙应台的故事感动了我,让我看到一位懂得孤单目送,不求回报的母亲,也同样意识到自己的母亲也如此含蓄,深沉地关怀着我,我能做什么呢?除了同样真挚地爱着她,还有,接受容纳她给予我的所有的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走过逝去的青春高中散文

全文共 850 字

+ 加入清单

时光似箭,去了就再也不回头。--题记

我撑着伞,独自走在路上,心中总有些忐忑。“咦?前面就是了!”我心中暗喜。

还是他,在这里足足占了三年,他还将继续在这里站下去……在他那一字眉中,隐隐可以看见一两点白霜,脸上不带一丝笑容,却那样地精神抖擞,沉默着,注视着。保安叔叔你一点没变。

我跨进校门,又是一股心血来潮,我不知从这里跨过多少次但这久别的重逢更加让我激动不已。还是一样美丽的教学楼,一样整齐排列的树木,一样断断续续走进的人儿。雨中夹杂着的是满满的回忆。母校,你一点没变。

再往前走,走进我的教学楼,走到办公室门口,看见的依旧是那样的背影,手拿一支笔,低着头,正认真的写着什么;窗子没有关,窗帘被风撩起,带着几滴雨,有些落在窗台上,有些落在地上。我走到她身旁,她立刻抬头看着我,依旧是那样的眼神;她开心地笑起来,亲切地说:“你来啦!”还是那样熟悉的笑容。班主任你一点没变。

紧接着,我来到了教室,看见这整洁的讲台,整齐的课桌,以及油黑的黑板,还真和以前没什么两样,静静地在那里站着,挂着。而一转眼座位上的全是一张张陌生的脸,彼此惊异的目光相互对视,教室是如此的安静,只听见窗外清脆的雨声。一样的教室,不一样的脸庞,我知道我已不属于这里,一切都变了。

带着淡淡的忧伤离开教室,回望侧立着的班主任,班主任似乎也变了,从他那着装和举止可以看出来,他已从原来那个刚刚带班的新人变得庄重,刚强了。班主任,你真的变了。

走出办公室,走出我的教学楼。这些美丽的高楼变得如此庄严和神圣;这些树木变得更加高大,枝叶更加茂盛,更加绿得发黑。“对呀!你们在这三年里可成长了不少!”雨依旧下着,打在这些树上,洒下一朵朵雨花,洒下一点点回忆。母校你真的变了。

我跨出校门,我的余光匆匆扫过一个人,却又匆匆停下,凝视许久,“真的是他吗?”只见那个人微笑着对我招手,好像在与我道别……保安叔叔,你也真的变了。

我撑着伞,独自走在路上,心中总有些哀伤。我走过我的校园,我走过我的初中生活,我走过,却又不停的驻立回首,那是曾经欢笑着却已经逝去青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