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高中鲁迅散文精选【热门20篇】

浏览

3342

作文

59

执着高中散文

全文共 403 字

+ 加入清单

有一个人,需要用一生来珍守:

有一段情,需要用一世来隽永。

我们一直都在小心的过着生活

是伤痛让成长的过程更深刻

从失望到绝望我经历了太多

慢慢地,也学会了长大

不再是那么的爱幻想、也不会再憧憬那些所谓的美满

没有一个人非要另一个人才能过一生

我用时光的残片来巩固心中那座看上去坚不可摧的城

我开始习惯一个人个没有你的夜

开始习惯沉沦、习惯那些无所谓的爱情

别再试图了解我连我自己都不了解更何况是个外人

迷恋的不是美满缠绵的只有情感

那些所谓的特例早已成为你的习惯

烟花纵使再完美

也抵不过一个人的憔悴

等不到天黑烟花不会太完美,等不到烟花天黑不会太完美

有些失望是无可避免的但大部分的失望都是因为你高估了自己

失去了才学会惋惜谁知道那早已成为过去

你等我时,我也在等你。你不等我时,我还在等你。

曲折的曾经你陪我走过而今的辉煌你在哪?

失去了一个世纪拥有的却是你的离开

对白怎么说、表情才不难过如果失去、就不必想念说再见、再也不见给你的温柔、你不配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高中毕业季散文精选

全文共 841 字

+ 加入清单

就这样,各自奔天涯。 ——题记

六月初的淮师校园依然是那么美丽恬静,却多了一份淡淡的离愁,会令你漫起无尽的的思绪。图书馆前,镜月湖边,总能看到身穿学士服的大三学长学姐们拍毕业留念的情景,脸上洋溢着动人的笑,是的,他们要毕业了。

这样的画面,脑子里常常会回响何炅的《栀子花开》,淡淡的旋律,缓缓的调子。六月,毕业季,毕业生们就要走出校园,步入社会,一张张青春的面孔珍藏着大学的美好回忆,一双双明亮的眼睛充满着对未来的期待。听学长们说,他们班昨天去吃毕业散伙饭了。本来说好了谁都不许哭,要笑着迎接毕业,笑着迎接离别,但最后女生都哭了,他们男生也很没出息的红了眼圈。要离开了,离开学习三年的淮师,相处三年的同学,住了三年的宿舍,一切都是那么不舍。在离别面前,谁都不是胜者,刺痛了心底最柔软的部分。舍不得,舍不得,淮师的一草一木都动情,载满了三年的青春回忆。学姐说:“难道大学生活真的就要结束了?感觉好像做梦一样,一下子就要告别了。快离开了,虽然我们挥霍过青春,但希望你们能好好珍惜!”我的心紧了一下,离开,所带走的不仅是生活用品和学习书籍,还有那一份份沉甸甸的感情和充满美好的记忆……

最害怕每年的毕业生晚会,表面热闹欢愉的送别礼,藏满了全是离别的伤感。每一首歌,每一支舞,全是毕业生们对青春的留念,对母校的不舍。校园里有他们最纯真的爱情,最美丽的誓言,最动人的年少轻狂。一瞬间记忆如潮水般翻涌,很多大学同学,从此一别,终身都难再见了。带着无法割舍的痛,各奔东西。

常常在想,什么是成长?忽然明白,告别就是成长。鸟儿告别大树,在更高的天际翱翔;鱼儿告别小河,在更深的海洋遨游;花种告别花蕊,在更广阔的大地生长。这就是成长,在告别中成长。毕业也是一种成长,有她独有的仪式。宣告旧的已经过去,新的变化即将开始。在告别三年的大学生活的同时,也告别了身上的不足,比如依赖与散漫,青涩与无知。就这样,慢慢地有青涩走向成熟。毕业就像一场蜕变,可以像蛹化蝶般,迎接另一种美丽与灿烂,承载更多的责任与担当!

展开阅读全文

篇2:高中毕业季散文

全文共 615 字

+ 加入清单

三年的等待,这刻终于到来!原以为毕业会很开心的,可是,事实并不是这样,毕业很伤感!

六月九日,毕业后的第一天,这天,我看见同学们脸上的笑容是如此的灿烂,毕业了,我们终于可以放松了!可是真的就那样开心么?

九日晚,咱们班举行了道别会,老师和同学在那摇曳的灯光下一一道别,一一发表感!一句句祝福语从他们她们口中说出来,小小的祝福乘载着沉重的友情!分别在即,虽没有大生痛哭,但也从那微笑脸庞上看出一丝无奈与浓浓的不舍之情!那一夜,我们疯狂过,把自己的压抑痛苦全全表达!而,疯狂之后是沉寂的教室!我们的心渐渐平静…

十日早,天气不是很好,乌云布满天空,小雨稀稀啦啦的在天空中飞舞。我很早来到学校,看到的是一个个行李箱,心中的凄清又浓郁起来!走进原本热闹的寝室,看到的是一片落没,无限伤感!有回到雨中,看到了忙碌的搬着行李的同学,心里一酸,眼泪差点流出。帮他们搬运完所有的行李,便就要道别…车子终于起动,我用力的挥手,心中一片不舍,天上的云也许读懂了我的心情,滴下了她的眼泪朦胧了我的眼睛!也许我们不会再见了!朋友,祝你们以后一片光明!!!随时间发展,同学朋友一个个都走了……

佛说:前生五百次的回眸,换来了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我们彼此是过客,但三年,我们之间留下了许许多多的美好回忆!

相聚就是缘!

相离却是必然!

随着毕业的离歌唱响,我们都要分别!

毕业,我们开心,但在开心之后却一定有浓浓的伤感!我们难以忘怀我们一起走过的三年!

毕业了,我们伤感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3:高中生抒情散文

全文共 1640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高中生的抒情散文欣赏篇一:

一路快乐萦绕

贾平凹曾说道:“人的一生,苦也罢,乐也罢,得也罢,失也罢,更要紧的是心间的一泓清泉里不能没有月辉!”

而我想说,人的一生更要紧的是心间的苍穹里不能没有快乐!快乐是凭栅南望,衣袂飞舞。

五斗米谓何?辟一处静境,觅一方清池,待到深秋悲寂寥,众人皆愁我独笑,寻壁南山,“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

瘦山下,秋菊旁,幽径中,渊明心怀淡泊,抱拥宁静,点点快乐濡染着唇边,化作梦中呢喃。

快乐是忘掉烦忧,流浪远方。

虎啸狼嗥,任尔东西南北风,也吹不歪青莲心灵苍穹中的明月,抛却贵妃端砚御手调汤的显赫,高呼:“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青莲一袭青纱,手牵白鹿,高一脚,低一脚,踏着迷离的月光遁入青山秀水中。

山野静寂,月儿相随,快乐的哼唱在晚风中纠缠,飞舞,飘远……

快乐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宵小诬陷,贬谪荒凉,“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挥一挥衣袖,不带走功名利禄锦衣玉食,东坡用肩膀担起“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的社稷大任,修大堤,缓灾役,将真我交织成快乐奔腾的旋律。

皓月当空,他端起觥筹,一饮而尽,全然忘了鬓角的银丝,微露欢颜,快乐如千百年前酿造的杜康,涓涓滴滴地沁入心底。

正如台湾作家林青玄所说:“生命的历程,就像写在水上的字,顺流而下,想回头寻找的时候总是失去了痕迹!”快乐亦如此,你无须刻意寻找,它就萦绕在一路走来的天地。

也许它如一盏清馨的龙井,温和而悸动;也许它如一盏飘飞的碧螺春,清寒而空灵;也许它如一盏芬芳的桂花茶,沁心而热烈……

但请别让它挥霍掉那梦呓般的香气,赶紧盖上茶盖或深吸一口,让丝丝快乐填充胸腔,蔓延到四肢百骸,洗濯着岁月留下的苦涩……

关于高中生的抒情散文欣赏篇二:

微笑

我一回头,身后的草全开花了。一大片。好像谁说了一个笑话,把一滩草惹笑了。

我正躺在山坡上想事情。是否我想的事情,一个人脑中的奇怪想法让草觉得好笑,在微风中笑得前仰后合。有的哈哈大笑,有的半掩芳唇,忍俊不禁。靠近我身边的两朵,一朵面朝我,张开薄薄的粉红花瓣,似有吟吟笑声入耳;另一朵则扭头掩面,仍不能遮住笑颜。我禁不住也笑了起来。先是微笑,继而哈哈大笑。

这是我第一次在荒野中,一个人笑出声来。

还有一次,我在老家麦地南边的一片绿草中睡了一觉。我太喜欢这片绿草了,墨绿墨绿,和周围的枯黄野地形成鲜明对比。

我想大概是一个月前,浇灌麦地的人没看好水,或许他把水放进麦田后睡觉去了。水漫过田埂,顺这条干沟漫漶而下。枯萎多年的荒草终于等来一次生机。那种绿,是积攒了多少年的,一如我目光中的饥渴。我虽不能像一头牛一样扑过去,猛吃一顿,但我可以在绿草中睡一觉。和我喜爱的东西一起睡,做一个梦,也是满足。

一个在枯黄田野上劳忙半世的人,终于等来草木青青的一年。一小片草木会不会等到我出人头地的一天?

这些简单地长几片叶、伸几条枝、开几瓣小花的草木,从没长高长大、没有茂盛过的草木,每年每年,从我少有笑容的脸和无精打采的行走中,看到的是否全是不景气?

我活得太严肃,呆板的脸似乎对生存已经麻木,忘了对一朵花微笑,为一片新叶欢欣和激动。这不容易开一次的花朵,难得长出的一片叶子,在荒野中,我的微笑可能是对一个卑小生命的欢迎和鼓励。就像青青芳草让我看到一生中那些还未到来的美好前景。

以后我觉得,我成了荒野中的一个。真正进入一片荒野其实不容易,荒野旷敞着,这个巨大的门让你努力进入时不经意已经走出来,成为外面人。它的细部永远对你紧闭着。

走进一株草、一滴水、一粒小虫的路可能更远。弄懂一棵草,并不仅限于把草喂到嘴里嚼嚼,尝尝味道。挖一个坑,把自己栽进去,浇点水,直愣愣站上半天,感觉到可能只是腿酸脚麻和腰疼,并不能断定草木长在土里也是这般情景。人没有草木那样深的根,无法知道土深处的事情。人埋在自己的事情里,埋得暗无天日。人把一件件事情干完,干好,人就渐渐出来了。

我从草木身上得到的只是一些人的道理,并不是草木的道理。我自以为弄懂了它们,其实我弄懂了自己。我不懂它们。

展开阅读全文

篇4:高中毕业季散文精选

全文共 733 字

+ 加入清单

不知道,已经是多少次的抬头。看着这熟悉到了已经烂掉地步的教室。

一样的教室,一样的人。

不知道是多次的欣赏,看着那早已厌倦的景色。

一样的天空,一样的花草。

不知道,是多少次感受到那种即将离别的悲哀。

不一样的感觉,一样的惋惜。

没有了初一时的嬉闹,取而代之的,是恨不得把头埋进书本里的景象。

教室里回荡着的只有笔头刷刷的声音,沉重,而烦躁。

无人理睬的演讲,一次又一次的轮流走上讲台。

我的思绪,也在轮流地交替着。悲伤,感慨。

换了一次又一次的教室。不变的还是那般自称为新新人类的90后,崇尚着自由。享受。

可是如今,却也不得不为减轻身上的负担而埋头苦干。

黑板上用红色粉笔大写了的中考倒计时,49天。

就像我的思念一般,一天一份,把它瓜分得淋漓至尽。

就像隔离了在千里之外的新大陆一般,铃声响起时,人们才得以发现了它。

同学们抒怀了身骨,放松了心情。“诶,发什么呆呢,走啦,去食堂吃饭了”。轻轻的拍肩,熟悉,而温柔。

可是我却突然很害怕,这样的温柔会不会像那倒计时一样,一点一点得被分割。直至“无”、

或许到最后,这样的甜蜜也会变得苦涩无味,纵使是当初最要好的朋友,到头来是不是也只是擦肩而过的一个点头?

我不敢再想象下去。

飞速的追赶,亲手种过的花草树木在身旁如同流水一般,回放着我们天真地,可爱地嬉戏着得场面。

看着低年级的同学,我竟然对以前的生活想起了怀念。

不知道当初,我们曾经吸吮着同一个糖果,然后这般地嬉闹着。

不知道当初,我们同饮着一支矿泉水,充满义气。

不知道当初,我们曾经壮志满酬,高谈阔论。

不知道当初,我们对彼此已经没有了一丝的惋惜。

因为一切的一切,都已经够了,足够了,它让我留了一世的想念。

这些年的阳光明媚。灿烂了整个夏天。

用双手捂住眼瞳,让思绪的泪水从指缝流出。我,虔诚而又静静地想念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被遗忘的细节高中生散文

全文共 867 字

+ 加入清单

思念的季节,微风旋起落叶的浪漫。十一月,熟悉的月份,我检拾岁月的回忆。很多美好的人、美好的事,都在潮起潮落的沙滩上欢呼着享受晴日,唯独是你,默默躲在闭合的贝壳里微笑。你的好,我记不起了!但我必须记起。于是,我寻找着……

或许,我的诞生曾给予你一场剧痛,但你依然执著把我带到世上。这份伟大,我忘了!

但我没有忘记,每天早上那份香甜温暖的早餐,是你用期待和盼望精心泡制的。每天,我醒得比闹钟还要早,可我总败给带着微笑打火的你。我总爱躲在被窝里贪一分温暖,但我聆听着从厨房传来的铲子与铁锅的摩擦声。我知道,即使煤气炉上蓝色的火焰跳动得再旺盛,也不能驱散冬天的严寒。每次进食前,我会对着腾着白雾食物发一阵呆,因为,我首先品尝的,是你的心意。

是什么令你坚持了六千多个早晨?其实,我是知道的。

或许,你曾慷慨地让我吮吸你的甜乳,让我健康成长。这份伟大,我忘了!

但我没有忘记,春秋的更替,冬夏的往返,你为我更换过多少次被子。秋将至,银针拖着长线穿过多少层布。而我发现不了棉被上的缝口。你的细心太完美了,你把爱,把温暖都装进棉被里,然后精心地缝上白线,把所有的爱、所有的情密封得严严实实,然后看着我睡得香甜、睡得温暖。每次我沉浸在绚丽的梦里欢笑时,我感觉到,你坐在床旁轻抚我的额头的温柔!

是什么令你坚持十几个年载?其实,我是知道的。

或许,一场大火曾把幼小的我困在死亡的恐惧里,是你不顾生死冲进火场把我救了出来!这份伟大,我忘了!

但我没有忘记,在我最混乱的岁月里,你紧握着我的手,从来没有松懈过。我敌不过成长的诱惑,于是我狂妄地要摆脱你,要过自由生活,但你紧紧地拉着我快要被扯破的衣领,没有放手。我记得自己对你讲过一些不敬的言语,那一定划伤了你的心,而且伤得很深吧!我知道心灵被划伤的痕迹,像树里圈圈年轮一样,永远没法消退!

是什么令你执著了十几年载?其实,我是知道的。

也许,你我间从来就没有发生过大事,你也没有像英雄地救过我,我们只是很偶然地被联系在一起……

但岁月叫我拾起那些被遗忘细节,教我看平凡的细节里不平的情。

我轻轻地揭开皎洁的贝壳,终于发现了你……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人教版高中第五册第一单元综合叙述作文:鲁迅作品的综述

全文共 1126 字

+ 加入清单

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为北洋军阀政府所通缉,南下到厦门大学任中文系主任。1927年1月,到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任教务主任。1927年10月到达上海,开始与其学生许广平同居。1929年,儿子周海婴出世。1930年起,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反抗国民党政府的独裁统治和政治迫害。从1927年到1936年,创作了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收辑在《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编》、《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和《集外集拾遗》等专集中。鲁迅的一生,对中国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领导、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文学团体;主编了《国民新报副刊》(乙种)、《莽原》、《语丝》、《奔流》、《萌芽》、《译文》等文艺期刊;热忱关怀、积极培养青年作者;大力翻译外国进步文学作品和介绍国内外着名的绘画、木刻;搜集、研究、整理大量的古典文学,编着《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整理《嵇康集》,辑录《会稽郡故书杂录》、《古小说钩沈》、《唐宋传奇录》、《小说旧闻钞》等等。

1936年10月19日因肺结核病逝于上海,上海民众上万名自发举行公祭、送葬,葬于虹桥万国公墓。1956年,鲁迅遗体移葬虹口公园,毛泽东为重建的鲁迅墓题字。

1938年出版《鲁迅全集》(二十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鲁迅着译已分别编为《鲁迅全集》(十卷),《鲁迅译文集》(十卷),《鲁迅日记》(二卷),《鲁迅书信集》,并重印鲁迅编校的古籍多种。1981年出版了《鲁迅全集》(十六卷)。北京、上海、绍兴、广州、厦门等地先后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鲁迅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首)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小说《祝福》、《阿Q正传》、《药》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鲁迅的作品充实了世界文学的宝库,被译成英、日、俄、西、法、德、阿拉伯、世界语等5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拥有广大的读者。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人教版高中第五册第一单元综合叙述作文:鲁迅文化

全文共 2535 字

+ 加入清单

鲁迅文化观的研究仍然是新世纪的一个持续不衰的话题。与以往不同的是,中国学人在深化鲁迅与中国文化的话题时,不再过于注重鲁迅的“反传统”或对鲁迅的“反传统”作偏于一端的简单理解,而是采取了更科学、更辩证、更实事求是的分析态度。王富仁的系列长文《鲁迅与中国文化》认为,鲁迅与中国文化的关系是:鲁迅“并不绝对否定中国古代的任何一种文化,但同时也失望于中国古代所有的文化”,鲁迅“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化传统,同时也毅然地反叛了中国古代的文化传统”。王富仁还特别注意把鲁迅放在中国文化历史发展的宏大建构中审视鲁迅思想与中国文化主体的内在联系及生成,这对于如何建设中国的现代文化,具有十分深刻的启迪意义。陆耀东在《“五四”时期的鲁迅与传统文化》中指出,“鲁迅当时对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传统文化整体确持否定态度,但对其他文化派别(如墨家)和儒家内部的异化的声音(从屈原到曹雪芹)则有所肯定。”张永泉在《从天地观看鲁迅早期文化思想》中认为,鲁迅留日时期“对以普崇万物特别是敬天礼地为‘本根’的中国传统文化是完全肯定的,对以此为‘始基’的‘一切睿知义理与邦国家族之制’是完全肯定的。”只是到了五四时期才展开对封建家族制度和礼教制度激烈而深刻的批判,并“深刻揭露了中国传统天地观的本质,原来这不过是历代儒者为了推行他们的思想主张而臆造出的骗人的手段。”胡兆铮的《鲁迅笔下的“天”及其他》指出,“天”与“无”在传统文化意义上是相通的,而鲁迅终生坚定不移的战斗目标则是与“天”争斗。沈庆利的《试论鲁迅的农民战争观》认为,鲁迅尽管没有全面否定农民战争,但鲁迅确实更多地“从文化心理学的角度,把农民战争和农民起义作为特定的历史文化现象,加以独到而深邃的剖析和批判。”主要“批判了农民战争的野蛮性和残忍性”,“抨击了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发动者”,揭示他们“与原始宗教的密切联系”。

关于鲁迅和宗教文化的关系,王富仁在《鲁迅与中国文化》中认为,鲁迅与“佛家文化对于物质世界虚幻性的揭示和对于人生痛苦的解析”产生过强烈的共鸣,并受到佛家文化动态地体验性地把握社会人生的方式的影响。但鲁迅对佛家文化的虚无主义人生哲学持否定态度。哈迎飞的系列长文《鲁迅与佛教文化关系论》从“鲁迅、尼采与佛教”、“以一身来担人间苦”、“谈鬼物正像人间”三个不同的角度细致、深入地分析了鲁迅与佛教文化的关系,不仅揭示与论证出鲁迅与佛教或远或近的内在原因,还对佛教对鲁迅思想与创作的实际影响及意义做了阐释。管恩森《耶稣·撒旦·鲁迅——鲁迅与基督教关系发微》侧重揭示了鲁迅与基督教在精神层面的契合点:“精神主体的推重”、“面对庸众的先觉者”、“反传统的异端力量”。王家平的《再论鲁迅与中外宗教文化》对鲁迅与宗教文化的关系以及鲁迅在接受宗教文化的过程中思想的发展变化做了系统的梳理。

更多的研究成果侧重对鲁迅文化思想做整体考察。李新宇的《鲁迅:启蒙路上的艰难持守》和《1928:新文化危机中的鲁迅》认为,鲁迅在五四之后面对的矛盾和介入的论争,每一次都与五四新文化和现代知识分子的启蒙立场面临的危机有关,“鲁迅的思想无论怎样发展变化,都始终守护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启蒙立场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现代知识分子话语。”赵树勤在《新文化精神的孤独的坚守者》中指出,对于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鲁迅都既不是前驱者和领导者,也并不太主动积极。”鲁迅积极追求的是实际的现实主义的科学精神。钱理群在《最后十年,鲁迅的锋芒所向》中认为,对“真的知识阶级”的认定和追求,以及“思想行动”与“实际的运动”的结合,构成了鲁迅“最后十年”的文化业绩,“1930年代,鲁迅更为关注的是对‘今之海’所代表的现代中国文化的批判性审视。”他又在《鲁迅与现代评论派的论战》中详细考察了鲁迅与陈源等现代评论派论战的情况,认为这场论战在中国现代思想史、文化史、文学史乃至中国知识分子精神史上都有重要意义。薛毅在《论鲁迅的文化论战》中对鲁迅与胡适、陈源、梁实秋、周作人、林语堂的论争进行了细致的论述,证实鲁迅一直是五四新文化精神的扞卫与持守战士。赵歌东的《启蒙与革命:鲁迅创作的现代化选择》指出,鲁迅创作选择了彻底的启蒙而反对循环式的为革命而革命,这种“创作的现代化选择表明:在现代化思想启蒙未完成状态下,中国社会自身内部的革命无助于推动中国现代变革过程。”王吉鹏等的《鲁迅留日时期思想转变价值论》认为,鲁迅对近代以来中国文化转型的前瞻性思考中表现出的独特的思维方式、精神操守和人格魅力以及对社会转型精神现象的剖析,对于当代处于同样情境下的知识分子有重要的启示作用。温儒敏的《鲁迅对文化转型的探求与焦虑》针对当前某些试图颠覆鲁迅的现象提出质疑,认为鲁迅对近代中国文化转型有独特的探求,也有不应忽视的焦虑,有时表现为传统批判中的偏激。黄健在《价值重构:取向与差异——论鲁迅与新儒家在现代价值观建构上的本质区别》中认为,鲁迅之所以遭受新儒家的指责,是因为新儒家们不能够理解鲁迅反叛传统、批判传统的思维逻辑,也无法充分地认识到鲁迅完成思想文化观念现代转换之后的思想特点。富强的《个人—现实—文化——鲁迅革命观的内在线索》认为,鲁迅从自我与个人的“立人”立场出发,发现了中国当时的现实与文化传统共同的“反个人”特征,于是鲁迅以此为着眼点,把对两者的批判融为一体。梁展的《自我观念与科学的本源》、《个人意志的发展与虚无主义的起源》、《自我、意志与生命》分别从鲁迅对19世纪科学观念的思索和批判、鲁迅对个人意志的诠释与叔本华的差异及其后果、鲁迅的形而上学及其矛盾等方面对鲁迅文化思想进行了系统探讨。刘增人《论鲁迅的人格范型》认为,“超越性、意志力、审美性、互补性”是鲁迅文化积淀中具有基础和核心意义的特质,这使鲁迅具有了艺术家型、崇高型、理智实现型的人格范型。

关于鲁迅与地域文化关系的研究,主要有陈越的《试论鲁迅的文化性格及其越文化印痕》和王嘉良的《两浙文化传统:鲁迅文化人格形成的内源性因素》,前者认为,鲁迅在作品中流露出的“故乡情结”、精神气质和思维方式都留有越文化的印痕。后者认为,鲁迅从两浙文化中继承的,主要是独特的“硬气”人格力量,与此相关联,是鲁迅创作中的坚硬的“土性”特色和刚毅劲直的文风。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文字的美与责任高中生长篇散文

全文共 3976 字

+ 加入清单

我从小热爱读书,亦酷爱写字。从有作文课的那天起,写日记成了我直面心灵的最好方式,尤其是当看到我的文字在报刊杂志付梓的时候,愈感到文字是最懂得我心灵的朋友。

学习新闻的我,能够服务于媒体,将自己的爱好通过文字来服务于读者,服务于社会,无疑是莫大的幸福。然而,幸福的感受又不尽相同。进入媒体以前,文字带给我的,是心绪飞扬的幸福;加盟媒体以后,文字带给我的,则是一种心系大众的小心翼翼。文字作为我通过传媒与大众交流的工具,不仅仅要追求语言艺术的美感,更重要的是它担当着直面现实、影响大众的责任

说起文字的责任,我想到了从小最敬仰的文学巨匠鲁迅先生,他一生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著文、呐喊。作为一介文人,鲁迅先生正直、正义,不乏平民意识,更具精英骨气。在当时那个黑暗的时代,能有他那样的气度与姿态,是中国文学之幸,更是中华民族之幸。先生的作品,我很小的时候就曾拜读,虽然那时的理解还不甚深刻,但他那铮铮铁骨般的文字至今记忆犹新。先生仗义执言,不畏强权,敢于讲真话、为追求真理而付出一生;为振救民族、振救国家而弃医从文,其热爱国家与民族之心昭昭!

我作为一个热爱文学、喜欢写字的中国人,没有丝毫理由不热爱自己的民族、国家。爱国,到底爱的是什么?是爱国家的名字吗?还是爱国家的土地和矿藏?这是我10多岁时就有的思考。随着阅历的不断叠加,这个答案日渐清晰起来。欲将爱国,必先爱人。我认为,爱国既不是爱国家的名字,亦非爱国家的土地和矿藏,爱国即爱人。我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女子,何以爱人?文字是我向大众传达仁爱之心、关注之情的惟一方式。故我的文字总是冀望与大众坦诚、平等地交流,从而,与大众心灵相通。

文章要做到与读者坦诚和平等交流,这是看似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道理,但真正做到实非易事!我相信,但凡有过创作经历的人都能体会到这一点。凭靠对外在世界的观察和个人心灵的敏锐感悟,我细细密密地串起了一串串梦想的文字珠链,便营造出了一个五光十色的文字奇景。这只能算得上文字语言的美,而要担当文字实质的责任还远远不够。虽然文字罗列而成的篇章也称得上文学,而伟大的文学,从不单纯停留在梦想的层面上,它要涵盖历史,涵盖广阔的现实与责任,涵盖琐碎、艰难而具体的现实人生。

作为一个理想主义者,当心灵中的完美与完善被现实击碎的时候,求梦圆、求完美的自我便忧郁起来,难免要将性格的脆弱时时带到文字中去。随着人生阅历的不断提高和对社会生活的更深刻理解,我力争更好地处理梦境与现实的关系,更好地处理个体经历和社会经验的关系,力求使自己能写出既有鲜明的个性又有广泛的社会涵盖性的文章。面对写字,我没有功利心。只觉得,写作除最单纯地回归文字之美外,就是启迪大众求真求善求美,关注社会、关爱他人,其实也就涵盖了文字的责任。因此,每每走在市井街道,看路人匆匆走过,他们或表情淡然,或眉开眼笑,或忧愁伤感,或故作深沉……这时的我,总在心里猜度,那些也许永远再不会相遇的人们,有些怎样的故事或状态。而他们走过身边,可否知道,曾经被一双明媚的眼睛这样注视过、关注过?也许,每个人的身畔都有一双无形的眼睛在注视,那是命运的双眼,或者,也是自我审视的双眼吧。而我,更愿意用文字来记录这种审视,物化成段段篇篇的文章,然后,心安理得地睡去。

盛夏的傍晚,是我所在的城市最美的时候,看夕阳悬天际,听桃河漾碧波,我都可以牵着心爱的人走在霓虹灯闪烁的街头。生命的四季更替,我之所以可以微笑前行,是因为身边总有这样一份永恒而美好的爱相随,那也是我想用文字告诉大家的真理。面对浮躁的尘世,只要心中有爱,只要有一颗求真向善向美的心,有一份乐观的期待,就一定能以宁静温暖的心去写字。生命的纯美,不在于一个人享受了多少物质上的华贵,而在于一个人是否体验到精神世界的精贵。因此,我抛下身外的所有喧嚣,沉湎于自我的文字中,以真情为文。以至深、至诚、至真的情感面对我的文字。我的文字,侧重于抒发内心的情感与内心碰撞的思索。写字的时候,我把心交给了读者,将自己为文的责任交给了大众,任思绪汩汩流淌,一泻千里。我越来越感到只有心系读者为文,才能心存责任,才能写出具有真情实感和真知灼见的文章来,从这个意义而言,文学才是人学,我常以此自勉。

真情实感和真知灼见,都是一个“真”字,然而,在一篇文章中二者要相辅相成、形神俱备地融会贯通,真的非常不容易。对我来说,追求文章本质真实是我努力的方向,即文章所承载的社会现实性、时代精神、社会典型性等,都是我写字的责任,这也是我自从写媒体文章以来,长期思考的一个问题。文章怎么写才能在直面现实的同时,具有时代感和社会典型性?只有当写作者独到的感受和体验、新颖的发现和见解,表现在文章的思想内容上,能够与大众读者产生共鸣,才称得上与社会典型性靠近。也就是写作者的视角所创造的文字景观,确实是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的感受。因此,我写字追求真情实感。

文章的真实有两种,一种是生活的真实,一种是艺术的真实。大多数写作的人都会明白,生活的真实未必真实,只有艺术的真实才能揭示出社会本质的真实。不同的真实观,导致不同的写作。用眼睛写作,书写的仅仅是现象的真实;用心灵写作,书写的是内在的真实,即事物本质的真实。只有揭示事物本质真实的文章,才能与大众读者产生共鸣。如此看来,写字的独到之处,是要在真实精神世界中绽放出事物本质的真实之花。灿烂的精神之花,既需要土壤,也需要阳光和雨露,这正是“文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写照。生活的诗情画意无处不在,它或许比文学本身还精彩;另外,生活的许多乐趣来自文学的给予。

所以,对于热爱写字的人,仅有发现美的眼睛是不够的,还得有美好善良的情怀。面对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真诚感永远保留在我的心中。喜怒哀乐、酸甜苦辣,得失轻重,祸福险夷,人生固有写不完的文章。

《诗经》、《楚辞》的琅琅珠玉,唐诗宋词的锦色奢华,都让我从文字“本质的真实”,想到了美学中常常念就的“质与文”的问题。写字、为文,内容和形式缺一不可,这正是美学家所说的“质与文”。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文大于质,或者质大于文,都不是一篇文章最好的契合。当文与质相互融合交相呼应之时,才可能达到文字最为吸引人的境地。文字不仅仅是简单说话,还需要艺术的升华。我所说的艺术升华,指的是文字所能带给读者的阅读境界和想象空间。文字的意义在于带给读者生命力的艺术感受,带给读者思想灵魂的启迪。文字的生成源于写作者灵魂深处的境地。往往在独处的静夜会翩翩停驻许多思绪。这便是“静”的艺术作用。当人内心的情感沉静下来,感发人心的共触之善便会悄然而至。庄子也表达过类似意思,“简而从之,约而往之,心身俱焉”。大象无形。大音希声。大美无言。大痛无辞。大生命境界。大诗性精神。古往今来,那些大诗人、大艺术家莫不如此。一个人的经历,它从某种意义上造就人的思维。经历是人生美好的馈赠。

我经历了从南到北,跨越几千公里的迁移,离开了父母、亲友,还抛弃了很多很多,到一个陌生的城市从零开始打拼,真正用心去感受了生命的沉重,也因此体会了生活的五彩缤纷。所以,我可以毫无愧色地说,文字、文学是我的心愿之乡!沉湎于其中,我为文的责任更有着独具的意义!我发现,许多人对于弱小都会自觉地垂怜扶触,对邪恶蔑视,对正义首肯,对和平眷恋。可能因为人世存在“良性”呼唤。良心是与生俱来的,正如反对邪恶。写字,文学艺术以及新闻层面上的写作,将令我葆有“良性”的基本。写作其实是个人内心的梦呓,但个人的人性是有连续性的,它与一个人所处的历史与文化又有着一致性,爱恨情仇、喜怒哀乐,连绵、渗透社会的各领域、各方面。

生活不是一潭死水,需要活力四射。面对文字,我的生命充满激情。因为我热爱文字,热爱使我面对复杂的人生而变得单纯。面对纷繁的社会生活,虽然我的感情是炽热的,眼睛是敏锐的,思想是奔流的,我的精神却始终专注。我专注于生活,专注于写作,专注于城市的每一个细节,专注于日子的细小过程,专注于身边的人物和故事,这是我的生活姿态和创作状态。这种状态就是我心灵的宁静。激水常浅,静流则深。心中有一道宁静的精神河流,使我拒绝身外的躁动不安,守住自己心中的神。宁静,可以真实,直截了当地说实话,拒绝空洞和抽象。无论是生活或写作,我都努力使自己以自然开朗的心态,去处理复杂事物,去自由表达思想,去放弃一些无谓的竞争与是非。

没有内在的宁静,没有坦诚的心境和率真的态度,没有自我舍弃的过程,要达到宁静的心灵境界,绝非易事。色彩斑斓的世界,对每一个人的诱惑都太大太强。但我惟挚爱文字,心地单纯而宁静。我的思绪不会为身外的琐碎、身外的困难以及社会生活的复杂而左右。少年时候,诸葛亮的《诫子书》中所谈到“宁静致远”的思想境界对我影响颇深。有了宁静的心境,面对文字,才能不愧于真挚的情感。我这里所说的情感,不仅仅是爱写字的人最爱说的“真情实感”,还应包涵着更大更宽更深厚和更人类更世界的内质。真情实感只是生命的底色,却够不上做文章的底色。真挚的情感才能载得起文章的重量,它是比大地和天空都更广阔的人的心理活动,既包含着真情实感的表面华彩,亦蕴涵着理性过滤后所留下的人生况味。人而无情不是真人,文而无情不叫文章。“文章合为时而作,文章合为事而作。”只有用心,文字之美才能在生活中挥洒自如。

当一切修饰散去,文字的美感自然浮现,而文字背后喷溅出的创作者的思想,才是一个真正热爱写字者的责任,才是写字的人追求的精神财富。因此,我不愿意在浮华中迷失自己,我更不愿意辜负上天赐给我的所有经历。写作在担当文字责任的同时,听任心灵的解脱与呈现,就会“心有意态,笔有情氛,信马由缰,收浆入舟,乱花飞絮,野溪奔流,一任天然。”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文字之美与责任二者俱备,将是热爱写字的我此生不懈的追求!

展开阅读全文

篇9:高中优秀散文:深秋霜降情依旧

全文共 1494 字

+ 加入清单

秋已去!情趣仍升腾!故都秋韵依旧浓郁。

“寒露惊秋晚,朝看菊渐黄。千院风扫叶,万里问斜阳。远雁悲群鸟,田野寒早霜。枫红松柏志,冬夏色苍苍。”

轻吟着这首关于寒露的诗词,让人便不禁想到了霜降。霜降,是秋日里最后的一个节气。倘若没有霜降,那丰腴的秋和圣洁的冬是不能握手的。

她在不经意间,告别了秋,默然的于冬相拥了。心也一如这眼前的片片落叶,不知是对深秋的眷恋还是对冬日的向往难以平静。

此刻,让人想到故园的霜降。那古人静居的深处,亭楼庭院以养尊处优;无奢侈去处以休闲,更无渊博宿儒以谈笑;充耳是乡野里鸡鸣犬吠,举目是错落有峦山农舍,依依可看到袅袅的炊烟;弯曲无形的乡间小径,通往丰硕的田园。

我的人生是喜欢在闲暇时游戏于山间田野,终日与草芥为伴,经年与彩蝶为伍。那四季不同的迷人景色,总会让我醉于山花烂漫中,徜徉于迷人的传说间。一回首,人生便是四十多年。一年牵引着一年,一个霜降重叠着一个霜降,我总试着写些关于霜降的文字,因为那里有太多的美,美得终日让我欣喜不已和向往不止。也许那里有我向往的根,有我未来的魂。

我总以拙陋的文字对四季给予最深情的礼赞。对于秋,总是别出心裁,组装一些精美绝伦又浓情四溢的篇目,极力将她营造得深厚、严厉、幽远、凝重、肃穆一些,也许,有心的朋友一直在心中叹惋,笔下的秋为何有别于他人之秋呢?且总是那样缠绵而凄婉,忧郁而萧索?

是的,这也许就是意境,就是文脉。我不曾记起在何处看到这个词汇,今用于此,借以诠释自己对秋的浓情与怀恋吧!

许是文人,亦不是诗人。因而,我常常悔恨自己未曾淋漓的去书写过霜降和心绪中的晚秋。然而,诸多缠绵的情感蕴积在秋季的片片思绪里,那些缠绕着一颗颗沧桑老榆的紫藤、一颗颗记录时光的松柏,还有那冷峻的山脉,酿造了我向往高雅然而又庸凡的情怀,铸就了独出心裁而又空荡荡的人生缘念。

我的艰辛、我的情愫、我的怀恋、我的雅致都将在这浓郁的秋末里发酵酝酿,盛载了春的柔情似水,鸟语花香;夏的花红灿烂,莺歌燕舞,冬的银装素裹,皑皑雪霜……

当初冬的第一片瑞雪飘飞在沉睡的心里故园时,当第一缕冬阳撒射在心底的峡坡幽谷时,我愿将盛一碗千载久酿的老酒,为那些依依深情以及那些似曾相识、的知己与知友、以及百年前世一母同胞的姐妹兄弟干杯!

“秋雨甚绵,朝朝暮暮,凄凄霏霏”,时令已到霜降,秋的颜色是那样的浓重了。回望辽野,寒秋意郁,不再听到鸟的鸣唱,许就在一夜间,就千里霜铺,万里飘叶。

古人且把“霜”作为天气转凉的表征,亦称深秋的霜降为“霜凝而白”。随着霜降的来临,气候也由温爽转冷。于此,“霜气寒冷晨凝霜”季节的变迁亦令心情由静转入动,由快乐惬意转入缠绵而忧郁,是情绪使然?亦或是时节而至?

冷风吹草径,秋情人依旧。仰望南飞燕,思绪暗潮动。时时翘首望,夜夜苦耕耘。

是深秋点缀了今天的浓弥情漫,是霜降营造人与情的相识与相知,相望与相惜。

“秋蝉衰弱残无声”是北国暮秋的特征。盈盈秋风,声声秋蝉吟,草丛飞卷蓬枯,索然美景远逝,落叶行色匆匆,冷气萦绕脚下,望尽天涯路,路在凄风苦雨中。。。举目望,天地相接处,苍松孤然,故园依旧。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随着这秋味渐飘渐远、越淡越轻的时节,会不会与我心心相犀,像古人那样登高滕王阁而发出如此感慨呢?

行走在那浩瀚的峡谷溪畔,自我的情愫早已凝成了一片片浓厚的霜,趁着秋的脚步倘未走远,我试用文字去挽留这多情的秋季,送予朋友深秋的问候。那麽,就在这样的时令,让这般因秋而孤然的情怀随着秋风飘入冬的眉稍,愿与君一道去体味秋的世深情绚吧!

霜降不是苍凉与凄婉,她是一个轮回的呼唤!在这个秋晨的黎明,写下这些零乱的文字,用来祭奠承载生命的霜降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高中生写景散文

全文共 1190 字

+ 加入清单

母亲很喜欢雪,尤其是六角的雪花,每次提及,必表现出犹如朝圣者般的虔诚。她说过她曾在雪中埋下什么,却神秘的如同守着秘密的少女,不让我知晓,被问急了,也只加一句“六角琼雪落,福缘叩心门”,让我生出无限的遐想。

所以,在母亲的影响下,我对雪抱着同样的热忱和好奇,只是南方落雪少见,总不如愿,直到那个暮夜。

初六的午后,父亲因连日饮酒此刻正在偏房酣睡,若有若无的鼾声绕过微掩的门扉,涟漪在小院;母亲则是早早出门唠嗑去;至于我,收回因连日串门疲乏的腿,独坐书桌,徜徉自己的世界,竟不觉有些欢愉。

时光如流沙,悄悄从指缝逝去,再度回首,已是夕阳斜暮。

院外,行人杂乱的脚步间或着沉重的破风声,沉疾而来,沉疾而去,慌张地就如即将面临末日的难民一般,惊扰心魂。我微皱眉,不满地望向窗外,不禁愣住了。

窗的一角不知何时凝上了一簇冰棱,迅速如雾气一般弥漫开来;而窗外,白色的雪花纷纷扬扬,犹如轻柔棉絮铺满天际,让这黄沉沉的暮色变得梦幻起来。

雪!心中不可思议地叹道。神往已久,却难遇首,而此刻美梦成真,竟生有一种不现实的感觉。利落而又急促地向院落走去,生怕走慢一步,梦便惊醒,极美的零度便会离我而去。只是小院早已立了一道身影,如雪迷蒙,我知道那是母亲,不仅因为熟悉,更多是知晓她心中对雪景的热切。

不知雪落了多久,已在地上积了薄薄一层。

不知她站了多久,洁白的羽绒衣已化为了雪裘,融在这一方风雪中。

三千青丝散落风雪,她却痴然望着掌心。我缓缓走近,透过雪幕,依旧可以认出,那是一片生有六角的雪,就如她多少次描述的模样,一尘不染,至美洁白。

感受到我的到来,她缓缓抬起头,目光中蕴着绚烂五彩,那是少女怀春的欣喜,那是少妇哺儿的风韵,竟让我出现了一刹的恍惚,在这一刻,她眼角的鱼尾纹被风雪带走,目光中的沧桑不在,重回了曾经的青春时代。

二十年前,就在这里,一双眸望穿风雪,一双足踏雪而来。她望着掌心生有六角的雪出神,他望着望着雪的她入迷。那一年,她在风雪尽头找到了生有六角的雪,找到了自己的幸福。

十七年前,就在这里,她枕在他的怀中,手中枕着痴儿,眺望风雪,任那风雪再大,也侵不进他的臂弯。这一次,她没有刻意寻找,却依旧看到了那生有六角的一片,如蝶飘落,许以祝愿。

……

雪在落,夹杂着风的呢喃,父亲的鼾声时续时断,渐隐渐没,似乎正梦到那曾经的风雪与幸福。小院中,我和她仿若事先约好一般,我看着六角的雪在她的掌心缓缓融成一汪春水,仿若过往的青春;她看着我,目光柔和而又梦幻,有如徐志摩的诗写道,青春抚平棱角,却止抑不了早已翻飞的幸福与爱恋。

这一个雪夜,一切都回到了起点。原来父母那早已被柴米油盐填补的青春从未逝去,就葬在这片风雪中;原来,她埋下的不是其他,是一颗名为幸福的种子。植根风雪,她默默守候这么多年,或许,就是为了如今让我见证,她和他走过的一切。

她的青春在风雪中逝去,幸福却早已生根…

落雪无根,埋葬青春。

幸福有源,雪落为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高中散文:成熟多好

全文共 680 字

+ 加入清单

所谓成熟,是这样的能力:不管有没有人监督,都能把事情干好;钱放在口袋里,可以不花;遭遇不平,不想以牙还牙。

青年人懂的是“通例”,老年人明白的是“例外”。

所谓成熟,就是:在某件事上,如果你为了身在“对”的一方而沾沾自喜,那就到此为止,不会同时非要证明别人的“错”不可。

成熟,意味着品味的精细。欣赏爱人脖子上一条新项链,知道她是为自己而戴的;欣喜于桌上一盘红烧豆腐,知道那是老妻为自己做的;孩子在公园里嬉闹,别人走路时踩了你的脚后跟,你无不报以微笑。在湖边,偷听旁边一对恋人的絮语,你赞叹生活的圆满;在儿女的婚礼上忘记了账单和礼物,而专注于喜庆的气氛。小孩子被冰激凌亲得一塌糊涂的脸蛋,小姑娘蹑足走过春天的小溪,风吹响檐前的铃铛,院子里一朵孤傲的玫瑰在坚持最后的美丽,微末的、稍纵即逝的幸福,你一一细加咀嚼,从而体悟,快乐未必来自伟大。

成熟,表现在嘲笑的火候上。首先是丰富的自嘲,愈能拿自己开涮,愈具圆融的智慧。到了这个岁数,生命的局限、自己的窝囊、无聊、丑陋,几乎摸清,于是得以把“自我”放到客观的位置,肆意调侃。你也嘲笑悖谬的世界,但无论对人对己,笑都以肯定生命为前提,温暖而善良,明澈而宽容,让人由此明了,缺陷的人生和无疵的天堂一般美好。艾略特称此为“情人的争执”。

如果你过了五十五岁、六十岁、六十五岁的生日,你终于可以宣告:我已成熟。因为你逐年地为成长做着“分期付款”,如今终于可以“买断”。成熟多好,有人说:“人的一生,就是走向人格完善的行程。人之最可贵的,是老年。因为只有这个时期是他一生的决算期。我们的一生说到底,是为创造出这可贵的老年所做的准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泡沫,在阳光下微笑高中散文

全文共 513 字

+ 加入清单

开心是一天,不开心也是一天,为什么不开心的过好每一天呢?这句话并没有错,但很少有人能真正做到,就比如我,做不到啊!生活的实际击碎了梦中的泡沫,让我在现实中惊醒。

在这个懵懂的花季里,我是一个喜怒无常的孩子。高中的生活真的有些无法言语,现实和梦想总有些许的差距。我不想总在字面上表达自己的无奈和迷惑,因为,我是一个幸福的孩子,我要当一个乐观的孩子,成熟不是我的目标,我只想不要哭泣。生活是一锅粥,主料是自己,配料也要是自己,只有这样,才是自己能支配的生活。

空说白话也只是如一杯热水冒着热气,凉了后,就消弭无声了。我想要一颗平凡的心,但要做非凡的自己,许下的豪言壮志在时间的长河里成为了激动。现在想想,自己有时也蛮可爱的:身边的人在我心中是暖暖的粉色的,周围的景色在我眼中是清爽的绿色,而头顶的天空,在我的生活中是澄清的蓝色。

在我的人生里,我清楚的知道,十五年已经从窄窄的手指缝中要逃走了,也逃远了。现在做什么,也单单只是在追忆,所以,我只会在思想,话语和字迹中去缅怀它。

护住人生中的初心,才能让我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我的人生只能在我的手中,我并不想要强势,我只是需要守护不哭泣,要微笑的初心。我正在证明,泡沫也能在阳光下幸福微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高中抒情散文:痛说

全文共 845 字

+ 加入清单

人生在世,痛是必然。既是必然,何为畏匿之?

痛有多痛?在我看来,最大限度也只不过是心裂开而已,有何惧之?

痛是一瓢冷水,给人以清醒;痛是一本书,给人以智慧;痛是一种思想,给人以升华;痛是一种磨炼,给人以成功;痛更是一盏明灯,给人以指向。渴望“痛”之人对痛的向往,如同“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般迫切。对于痛,切勿囫囵吞枣,人云亦云,浅尝辄止,粗枝大叶;必须要独立思考,深入钻研,过细咀嚼,细细品尝,方能体会到痛像茶般的甘甜,如酒般的香醇,似奶般的营养。

不要惧怕痛,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去惧怕痛,因为我们是人,不可战胜的人!“痛”在我们看来,只能算是脚下的一粒沙子,而我们怎么能被区区的“沙子”给打倒呢?站起来,去正视它、还击它,用“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的豪壮勇气把它征服,而不是“退避三舍”。从某种角度上而言,愈痛就愈不痛,愈怕痛就愈痛。

人生里经历痛并不是坏的,如果在经历痛时,采取乐观豁达的态度,以坚强的方式面对就更完美了。

痛只不过是一种方式,一种感悟生活的方式。你能感觉痛,你才能感觉到这世界的冷漠,这世道的悲哀,这人性的苍凉,继而你才能感受这自然的清新,这万物的清纯,这天空、大海的旷达。

若有一天生活中失去了痛,那活在这个“无痛”的世上还有何乐趣可谈呢?痛在呼唤,我们需要痛。朋友,难道我们不应携手“痛”去拼搏更加精彩的人生么?

痛的真谛,我不能诠释,我也没有那个能力去诠释。但是我感受得到,感受到它就在我身边,如影随形,相信你们也感受得到!

有痛才会有乐。如果说失败是成功之母,那么痛就是乐的亲娘。每一丝痛都和我们的生活交织在一起。我们和痛的关系就像鱼和水一样不可或缺。

佛语曰:“真亦是假,假亦是真。”呵!那么同理而论,痛亦是乐,乐亦是痛。“痛”与“乐”不是绝对的,假如在“乐”的沉浸中,性灵没有提升,则乐正是痛;反之,若在“痛”中拼搏着,心性有所觉醒,则痛正是乐。或许这就是痛的真谛吧!

鲁迅说:“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而我想说:“不在痛中放声大笑,就在痛中‘沉默而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高中抒情散文:母爱

全文共 837 字

+ 加入清单

几经风霜和雨水的洗礼,岁月在我脸上留下了几许沉静和淡然的神色,但内心深处总抑制不住对父亲的感激之情,如湖泊的浮萍,随着记忆的微波慢慢飘近……

印象中,父亲长得并不魁梧,然而坚强;他的双肩也并不如大梁一样坚实,然而那永远是我避风的港湾。他的脸因饱经风霜而布满了皱纹,他的手背粗糙,掌心磨出了厚厚的茧子,以往的灵活已不复存在,然而它依旧很厚、很宽,握着它感觉仍是那么的温暖、亲切……

孩童时代,“十”是十字路口。每当幼稚的我走进误区时,父亲会引导我:如果你认为自己很完美,那么你就将失去很多完善自己机会。我们每个人都不应当小气,而应有“让他人的生活因为有了自己而更加美好”的宽广胸襟……

感悟生活,“一”是人生之路。每当脆弱的我像蚊子似的飞落在玻璃窗上,望着前途一片光明,而我却找不到出口时,面对着受阻的人生之路而一蹶不振时,父亲会关心鼓励道:世上没有永远的一帆风顺,同样也不会永远受阻。受到阻碍往往是黎前前的黑暗,继而是成功的光明,当黑暗来临时,我们应奋力寻找希望的窗口……

学海求知,“×”是经验绝妙论。每当不自信的我自叹坠落时,父亲会支持我:求知生涯是漫长的旅程,在前进的道路上会有花团锦簇的雨林,坦荡如砥的草场和波涛汹涌的大海,而成功只属于那些善于总结经验勇于站在惊涛骇浪的搏击者。时代在发展,我们唯有善于总结搏击经验,方能立于世界之林……

独在异乡,“÷”是我在这边而父亲却在山的那边。每当多愁善感的我倍感孤独时,父亲不会忘记在每次的通话中添上一句:“我的心与你同行”……

我知道人生中“十”、“一”、“×”、“÷”的引路人是父亲。在坎坷的人生旅程中,有父亲的引导,我没有在“十”上误入歧途;有父亲的鼓励,我没有在“一”上一蹶不振;有父亲的支持,我将永远视“×”如珍宝,有父亲的牵伴,我不再孤单……

啊!父爱浓浓……

父亲啊!我愿化成阳光将您的疲惫蒸发;我愿化细雨,将您的苦累冲刷;我愿化作彩霞,将我的爱融入您的美梦……

愿每个高唱《世上只有妈妈好》的人也能高哼一曲《世上爸爸也最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高中散文:那些曾经走过的路,熟悉的人

全文共 404 字

+ 加入清单

手指落在键盘上僵硬了好久,看着夕阳,陷入深深的沉思之中。

此刻比任何时候都孤独,我开始怀疑现实的真实。

岁月对于人来说如同延伸的铁轨,没有回头的可能。

当我回家看到逐渐衰老的奶奶,轻轻的叫了声,走向棺木说了声“爷爷,我回来了。”声音变得哽咽,泪水也顺着脸颊滑落。

看着空空的四周,没了当年的生气,杂草丛生,石头龟裂,小时候带我玩耍的哥哥姐姐也都有了自己的归宿。

曾经一家人幸福的生活在一起,爷爷,奶奶,姑妈,姑爷,伯妈,大伯,哥哥,姐姐,每天一起吃饭,一起聊天,一起看电视,一起打麻将,那里有我最珍贵的回忆,现在只剩奶奶孤寂的生活。

时间就这样带走了我的亲人,带走了我的童年。

我们都大了,他们都老了。

再一次的惧怕时间,也再一次的输给了时间。

曾经走下的脚印,留下的痕迹,烟花般的绚烂。

回头望望,望不见来时的路,遥遥相隔,停留在边际,看着渐渐消失的足迹,消失的容颜。

将一切尘封,调整步伐,继续前行,祝我亲人健康,幸福,长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名家抒情散文:鲁迅《雪》

全文共 667 字

+ 加入清单

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花。博识的人们觉得他单调,他自己也以为不幸否耶?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蝴蝶确乎没有;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记不真切了。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

孩子们呵着冻得通红,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个一齐来塑雪罗汉。因为不成功,谁的父亲也来帮忙了。罗汉就塑得比孩子们高得多,虽然不过是上小下大的一堆,终于分不清是壶卢还是罗汉;然而很洁白,很明艳,以自身的滋润相粘结,整个地闪闪地生光。孩子们用龙眼核给他做眼珠,又从谁的母亲的脂粉奁中偷得胭脂来涂在嘴唇上。这回确是一个大阿罗汉了。他也就目光灼灼地嘴唇通红地坐在雪地里。

第二天还有几个孩子来访问他;对了他拍手,点头,嘻笑。但他终于独自坐着了。晴天又来消释他的皮肤,寒夜又使他结一层冰,化作不适明的水晶模样;边续的晴天又使他成为不知道算什么,而嘴上的胭脂也褪尽了。

但是,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屋上的雪是早已就有消化了的,因为屋里居人的火的温热。别的,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

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

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贫穷的人高中生散文

全文共 409 字

+ 加入清单

是心血来潮想写这篇文章的,却是很久以前的感觉,也在很久以前就这么觉得。

有时候,我感觉太奇怪。

为什么总是把虚伪披在身上,狰狞的对过路人笑?

为什么总是大大咧咧的掩饰内心的胆怯,把一切恐惧击碎?

为什么总是把所有虚幻安在现实,把生活设计得太伪劣?

贫穷的人啊!

把生活演绎得千疮百孔,如轰然倒塌的雕像,只能溅起石子和尘末,把周围笼罩得一片灰暗。

为什么?贫穷的人贫穷的行为贫穷的思想贫穷的品德,贫穷的灵魂。

现实中的诚恳被一点一点腐蚀,越来越矮小的品德,越来越喘息的灵魂,被黑暗一点一点抹去,然后剩下的是什么呢?贫穷的人。一个贫穷的人。

看不到昼的白光,只被夜的黑一点,一滴的褪去身上的光亮,在黑暗中瑟瑟发抖。只因为我们如此贫穷。

街上骂人的粗劣语言。商场上生意的无商不奸。生活中产品的腐锈伪劣。都被笼上一层丝纱,温柔的对你笑。这便是我们的生活吗?是吗?

我不知道。我把所有的时间都煮成鱼汤,放上芫荽,热一壶好酒,在凛冽的冬天里,慢慢斟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高中散文写作基础知识

全文共 3186 字

+ 加入清单

所谓散文,从广义说,是与诗歌、小说、戏剧相并列的一种文体;从狭义说,是一种自由、灵活,短小精悍,表现真人真事真实感情的文体。感情充沛没有感情就不称其为散文。散文对作者主观感情的要求是所有文体中仅次于诗歌的。散文一般的写作规律是:对事物、人生、景物突然有了感悟,感悟深入升华,敷衍成文。这感悟就是散文的意味之本,是散文的中心立意。可是要表现这样的中心立意,就是抒情。所以好的散文,记叙、议论都带有强烈的感情,字里行间都渗透着感情。以下是高中散文写作基础知识,欢迎阅读。

一、精于立意

散文的立意其实就是散文的感悟,有感悟才有散文的写作。散文的立意要求独特,就是说作者的感悟是体现作者的独特情志、独特感受、独特体验的感悟,是他人所不能产生的精神产生。依靠对生活的深入观察、感受、理解。散文立意只要从生活实际出发,凭着鲜明的感受,敏锐的观察能力,同人民同时代共同跳动的脉搏,深厚的感情,丰富的想象,深沉的思索,就会感到我们生活中洋溢着的是诗意。这诗意,是使我们心灵受到触动的东西,使我们眼睛豁然开朗的东西,思想突然升华的东西,感情更为纯洁的东西,它就是诗的灵感。我们要为自己的散文立意去努力捕捉这各心灵的颤动,思想的闪光点。

二、善于构思

构思是写作者对生活素材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提炼的过程。如何寻找线索:散文的材料是很散的,每一个材料都是一颗珍珠,但这些珍珠互相之间有内在联系,我们要寻找一根线,用笔作针,将这些散落的珍珠穿起来,成为一串光彩夺目的珠圈、项链。

哪些东西可以作为线索:(六种常用的线索)一是感情线索。我们的感情在生活中发生变化,如由厌恶到喜爱,或从厌恶到喜欢,就可以用这条感情的线索把一些似乎没有关联的材料联结起来。如杨朔的荔枝蜜。二是事物线索。把发生在不同地点、不同时间、不同情况下的事件组合在一起。许多托物咏志的散文就是以物为线索的。三是人物线索。如写某一个人物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活动,可以用这个人物作为线索串连起来,也可以用另一个人物把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人物、不同内容的事物串连起来。这个人物还可以是写作者本人我。四是思绪线索。如面对某一事物、景物沉思暇想,通过联想和想象,把有关的材料组织在一起,表达原定的主题思想。五是景物线索。通过景物描写,在写景中融进写作者的思想感情。六是行动线索。如游记以游程行踪为线索。

三、创造意境

散文的意境是情与景的交融,是意与境的统一,是作者浸透了时代精神的主观感情、意志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统一。散文的这种意境,应是诗的意境,即所谓诗情画意。散文应该创造出一种淡雅、闲静、情景交融的意境。巧于布局:不少散文的布局都要巧设文眼,开头往往似谈家常,结尾则加以深化,画龙点睛,并且首尾呼应,通体一贯,有机结合。明于断续:散文要散得起来,除了选材要有技巧之外,就是在叙写上要注意断续的技巧。是于断续,才能使散文的行文上挥洒自如。

四、感情具体

散文以感悟为灵魂,但感情是什么,得在文章中说明白。有些散文含蓄,不明说感,但文章中的景致、人物、事件均可以指向感悟。感悟的清楚明白如同记叙文的主题一样,要明白畅晓,让人觉得可喜,引人思考,同时要清楚的出现在文章中。散文和记叙文的最大区别:散文中所写的人生、自然、事件、景物等,都从自身感悟出发,是作者对事物特殊意义和美的发现。这种发现是知觉、思维、感觉的综合思维结果,体现了作者的深思妙悟,是散文的情、理、意、味。而记叙文是记录生活中的人和事,并不从作者的感悟出发。

散文的取材十分广泛,人间万像、宇宙万物、各色人等、宏观微观无不涉及,而这些材料一旦出现在文章中,就立即刻上了作者的主观感悟,代表着作者的人生经验、观点感受。所以,同样的材料,不同的作者所看到的内涵是不同的。这里,我们把散文的取材叫形,把作者的感悟叫神。

散文的文体特点就是:形散神聚。即所有的材料经过作者巧妙的构思联想,这些看似无关联或关联不紧密的材料(形散),但它们都指向同一主旨。这就是散文形散神聚的好处,可以让文章活泼灵动,变化多端散文的写法较其他文体更活泼自由,不拘一格。常见的方式是抒情,即使是记叙,也是带有强烈感***彩的。散文常把记叙、抒情、议论等融为一体,夹叙夹议。散文的结构追求自然而然的境界。在材料选取上,一般运用联想手法。

总体来看,抒情的散文有时气势磅礴,有时低吟轻唱;记叙的散文如诗如画,曲径通幽;议论的散文情真意切,精彩纷呈......但是不管作者怎样安排文字,怎样组织材料,归根结底还是为了表达他对人生或自然的特殊感悟。入笔细微,以小见大。一般的散文写作,我们可以从细小的方面入笔,做到以少胜多,以小见大。实际上,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一涕一笑;事物中的一枚叶片、一粒沙土......都可以体现出大的主题。对于一个有心人来说,这些小的事物同样可以写出好的文章。夹叙夹议,感情真实。不论何种感情,都要真实的表现出作者的状况。散文因为有对生活和事物的感悟,就得有夹叙夹议的的表达方式。

散文具有记叙、议论、抒情三种功能,与此相应,散文可分为记叙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和议论性散文三种。

⒈记叙散文

以记叙人物、事件、景物为主的散文,称为记叙散文。

记叙散文叙事较完整,写人人物形象鲜明,描写景物倾注作者的情感。这类散文与短篇小说相似,但又有明显的区别。就叙事而言,散文所述的事件不要求情节完整,更不追求曲折变化,而小说对叙事的要求要较散文高得多;另外,散文在叙事的时候需要饱蘸情感,小说的情感则主要由人物体现出来,不须作者明确抒发。就写人而言,小说要求努力塑造典型人物形象,典型人物是作者虚构出来的。而散文中的人物则是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进行某些剪裁加工,注重对人物进行写意式的描绘。

根据该类散文内容的侧重点不同,又可将它区分为记事散文和写人散文。

偏重于记事的散文以事件发展为线索,偏重对事件的叙述。它可以是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如许地山的落花生,也可以是几个片断的剪辑,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在叙事中倾注作者真挚的感情,这是与小说叙事最显著的区别。

偏重于记人的散文,全篇以人物为中心。它往往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作粗线条勾勒,偏重表现人物的基本气质、性格和精神面貌,如鲁迅藤野先生。人物形象是否真实是它与小说的区别。

另外,这类散文中还有一种偏重于描写景物的一类,这种散文描写一地的景物,除一些风土志以外,主要是游记性散文。它的内容十分广泛,山川景色、风俗民情、名胜古迹都属记游范围。游记散文最主要的特点是:作品所描写的景物必须完全真实,不允许夸饰和虚构;但又不是照相似的实录,而是作者融情于物,达到情景交融。

⒉抒情性散文

主要用以抒发作者主观情感的散文叫抒情散文。

富有情感是所有散文的共同特征,但与其他散文相比,抒情散文情感更强想象更丰富,语言更具有诗意

抒情散文主要用象征、比兴、拟人等方法,通过对外在形象的描绘来传达作者的情思,因此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是这类散文最常用的手法。而直抒胸臆的方法,在文章中可以出现,但通篇用此一法者并不多见。

托物言志式散文,即象征性散文,作者将情感融于某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具体事物,借助象形联想或意蕴联想把主观情感表现出来。如杨朔的多数散文,矛盾的白杨礼赞等。

借景抒情的散文,将感情寓于景物之中,赋景物以生命,明写景,暗写情,做到情景交融,情景相生。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刘白羽的日出等。

⒊议论性散文

以发表议论为主的散文称为议论散文。

它与抒情散文一样注重情感的抒发,不同的是议论散文重于理智,抒情散文重于感情。

它又不同于一般的议论文,用事实和逻辑来说理,而主要用文学形象来说话,是一种文艺性的议论文。

它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严密的逻辑;既要以情动人,又要以理服人;融形、情、理于一炉,合政论与文艺于一体。鲁迅先生的杂文、陶铸的松树的风格等都是典型的议论散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人教版高中第五册第一单元综合叙述作文:鲁迅作品的研究

全文共 1934 字

+ 加入清单

在对鲁迅作品研究中,《呐喊》和《彷徨》仍然是被关注的热点。这些小说曾被广泛、深入地研究了几十年,现在一般地解读其艺术内涵也许并不困难,重要的在于有所发现。胡尹强的《破毁铁屋子的希望——〈呐喊〉、〈彷徨〉新论》发现,《呐喊》、《彷徨》的二十来篇作品其实是有内在联系的系列小说,它们相互补充、相互阐释,从不同侧面表现了铁屋子意象所隐喻的丰富底蕴——鲁迅对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宏观把握和感悟。作者以铁屋子意象统摄全书,全面而深刻地揭示了鲁迅对现代中国人的存在命运与状态的深刻的人道主义关怀。李靖国的《〈狂人日记〉重探》发现,狂人形象的反封建并不具备彻底性与不妥协性,但这丝毫不降低作品的思想价值。恰恰相反,鲁迅的忧愤深广,正是通过一个清醒深刻的思想者被封建宗法制度强行剥夺自由思想独立人格而致“狂”,进而刻画了传统势力和礼教连“迫害妄想”症患者病发时的种种表现都不容许存在。最后,封建宗法制度与传统文化系统居然将“狂人”治“愈”,将反封建者驯服为其忠实的维护者与奴才,以此揭示封建主义“吃人”的凶残、虚伪与“高明”,从而警示改革者必须直面惨淡的人生和淋漓的鲜血,具备坚强的心理素质。

日本学者丸尾常喜的《“人”与“鬼”的纠葛——鲁迅小说论析》发现,鲁迅小说中有一个“鬼”的形象系列:传统文化“鬼”、民间民俗“鬼”、国民性弊端“鬼”、自身意识到的“鬼”,在这些“鬼”的意象中,《呐喊》和《彷徨》显示出独特的文化批判价值。王冰的《鲁迅作品中生命群像的存在主义哲学色彩》以存在主义哲学观点,发现鲁迅作品中有一个“佯狂”、“向死而生”的生命群像。曹书文的《论鲁迅小说创作的家族意蕴》发现,鲁迅也是中国现代家族小说的创始人,《呐喊》和《彷徨》对女性命运与精神悲剧的关注,对封建家庭叛逆知识分子形象的成功塑造,为我国现代家族小说不断走向成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缪军荣的《永远的地狱——论祥林嫂之死》发现,祥林嫂之死的原因其一是旧礼教各条律之间的内在矛盾,是族权与夫权之间的相悖;其二是愚昧大众“看客”的凶眼,通过“心理暗示”的作用使祥林嫂产生犯罪之感、自我心灵折磨以致跨入地狱之门。解志熙的《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新小说中的旧文化情绪片论》认为,《呐喊》诚然是一部悲愤控诉旧文化、旧礼教,热情鼓吹新文化、新道德的“呐喊”之作,但某些篇章如《故乡》、《社戏》等其实也自觉不自觉地流露出对旧文化和传统生活方式的眷恋与反顾。江业国的《鲁迅笔下阿Q之死的“仪式感”》认为,鲁迅描述阿Q之死的“仪式感”,既是为了在艺术上终结这个“问题人物”,更是为了使“阿Q”彻底成为关于人的存在问题的哲学思辨的艺术符号。

不少研究鲁迅小说艺术形式的成果也颇具新意。严加炎的《复调小说:鲁迅的突出贡献》利用巴赫金的复调理论,发现鲁迅小说是有着多种声音的复调形式,正是这种形式赋予了作品以丰富、多义的美学意蕴。张直心的《神思会通:鲁迅小说的现代主义审美取向》认为,鲁迅小说创作的成功实践印证了鲁迅化的现实主义理论与西方现代主义艺术方法并非势不两立,恰恰相反,它蕴涵着集合诸种方法冲突作用力的开阔性。李春林的《鲁迅与世界现代主义文学》也持同样的观点,他特别一反那种认为鲁迅只是受西方现代主义影响的观点,提出了“平行”说:“他并未完全抛弃传统现实主义,而又融入了新的‘文学趋势’——现代主义”。

张箭飞的《鲁迅小说的音乐式分析》认为,鲁迅小说中的许多章节和段落都契合了变奏、复格段、回旋曲、复调等音乐的旋律结构,具有独特的音乐美。赵卓的《鲁迅心理小说艺术综论》认为,鲁迅的小说大都属于心理小说,它以丰富多彩的心理结构形态和圆熟深刻的心理表现技巧,率先打开了一个全新的审美视野,是带动中国小说现代化转型的先锋创作。邹贤尧的《鲁迅小说的先锋性》把鲁迅小说放到今天的后现代文学的语境中,仍然发现了其形式的先锋和前卫:“我们在先锋作家作品中看到的‘叙事实验’、‘语言狂欢’等等,在鲁迅那里就有。鲁迅在现代文学奠基时期发出的声音,抵达遥远的今天,依然清晰而鲜活”。朱寿桐的《〈呐喊〉:叙事的变焦》认为,《呐喊》的叙事方式可分为“宏观叙事”、“中观叙事”和“微观叙事”三种。

对下层社会不幸者精神状态的批判和鞭挞,基本上建立在鲁迅改良社会、民族进步的宏观视野上,属于“宏观叙事”,体现出的是作者对改造国民性的呐喊:“中观叙事”则指作品将叙述的背景移到比较封闭的、日常的人生场景,将主人公移向一些准“不幸”者,即被抛离了上流社会轨道而直接堕入下流社会的读书人,体现出的是作者对人性善的呼唤;而另外一些作品如《社戏》、《兔和猫》等,则主要是鲁迅自我情感的微波细流的寄托与抒发,属于“微观叙事”。这三种叙事方式共同构成了《呐喊》的“表现的深切”。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高中生写景散文:你说雪终会化

全文共 1557 字

+ 加入清单

满山飞,亦如你灿烂容颜。雪是纷纷扬扬,你用爱熔化一场雪,构成我记忆的深海。

————题记

小时候的每年冬天都会下雪,很大很大,飘散在梦里的远方。母亲用厚厚的毛毯把我裹得严严实实的,只露出两只水汪汪的小眼睛,放在背篓里走很远的山路去看外婆,在雪地上踩下深深的脚印。天空永远都是白寥寥的光,铅灰色的云在不停地翻滚,四周的风虎虎地吹着,不时就传来了婴儿的哭泣声回荡在整个山谷。为什么我的眼里含满了泪水?因为这个手足无措的冬天肆意的暴虐着我的肌肤,我的体温。

那是九几年的一个黑夜,北风呼呼的吹着堂门,一刮就一阵阵地砰砰作响。一家人围坐在火坑边上,外公把我抱在怀里轻声哼唱睡梦的摇篮曲,满眼的柔光透着温馨的慈祥。手拿着玻璃杯的母亲倒了几杯茶,绿油油叶子在滚沸的热水中来来回回、自自在在,不一会儿就悬浮在那凹凸不平的水上,晒在空气中,飘来忽远忽近的、沁人心脾的、浓烈的香。

外婆忍不住先开了口:“孩子还在吃奶的年龄,等过几年在考虑这事吧。”一话毕,就佝偻着身子上楼了,母亲这时的眼圈泛了红,闪闪的泪珠在眼里挣扎着、徘徊不前。

外公心疼地安慰着:“不管怎么样,孩子排第一位,我赞同你妈的想法,你也要看开点,等孩子断了奶在去打打工也不迟,我和你妈两口子就帮忙照料着孩子。”他看着自家的女儿,眉头不由地皱起来,将女儿泡的茶端过来,不管还冒着白腾腾的热气就一口气就喝完,无色无味,一下子就苦涩不已,一如他的人生。不久就听她发出一抽一抽的呜咽声,像是大石滚落的排泄畅快又或是闷沉难耐。

乌云遮住了月光,树叶悲鸣,黑暗笼罩着万物,似要将一切都吞噬一般。

起初的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早在不知经历了几个轮回春夏秋冬,如今已是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然而这都还不是最糟糕的,自古以来都是逢秋悲寂寥,少有我言秋日胜春朝。院子里的花儿在不经意间枯萎,正准备进入冬眠的鱼儿在河水中匆匆游过,常年的青松还是保持不变的姿态,一排大雁摆成‘人’字慌忙的飞向南方,可屋檐后的桂花树已低下了头静默着。四五岁的小女孩在荔枝树下荡着秋千,自娱自乐,抬头望向那一愁莫展的天际。这已是不知多少场大雨的深秋了,也是爸爸妈妈在外打工的第二个年头了,在天未亮鸡未鸣的时候就已悄然离去,不知是离别太悲伤还是太沉重,他们竟没有告别的勇气。那还是一个勃勃生机的春天,却因为春雨的洗礼,记忆中的冬天,那白白的雪已经凌乱不堪了。像那首歌一样。

夜未央,心易碎,不能没有你,我会像一只哭泣的鸽子找不到回家的路。

我从没想过要珍惜,意识到时已离我而去。

我没想过永远,最后却也是河两岸,永隔一江水。

我不是不坚强,可在乎是否心酸泪流。

我没有勇气折断我的翅膀,却也飞不到任何地方。

原来我就像只鸽子一样,冬天来了也会毫不犹豫的落荒而逃。

外婆家里的生活十分拮据,却总把最好的都留给我,每下一次雪,她会耐心的告诉我雪总会化的,等天暖了,妈妈和爸爸就回家了,回来看看我们懂事的丫头。

院子里的枫叶腐朽得不能再腐朽了,只剩下光秃秃的树站在凛冽的寒冬下红梅静悄悄的开,但那种骨子里所散发出的香和味已将它彻底的暴露出来。一晃如那年的冬天预示着的分离,此刻正像一部老电影躺在日光下。一条狗从门槛蹦跳而出,欢快的摇尾巴,用它那如同黑夜星星的眼,似深沉的大海;如同天街小市的灯笼,五彩斑斓;又如同火里的芯子,热情奔放。它看着你,让你无法忽视它的真诚,还不时地发出呼噜呼噜声,一只小手从背篓里缓缓升起,母亲似乎感受到了那个不安分的小家伙,将她抱在怀里,一只小笼包一样的手在大狗的头上爱抚着,渐渐玩心大起,慢慢捻起一撮毛狠狠地揪起······身后是白茫茫的一片雪海,描绘在这苍茫的夜色里。

我们的离别像是一场细微的雪,荡进地面,转眼消失不见。不知道你所在的家乡有没有过这样的大雪,它是不是肆无忌惮的下着。那么,请耐心等待着雪终会化的那一天。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