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写艺术的作文4篇 作文合集20篇

人生最好的享受不是物质的享受,是精神的享受,是艺术的享受。今天小编就来分享作文:享受一场艺术盛宴,请各位读者好好欣赏和借鉴。

浏览

5324

作文

1000

什么是小说的艺术表现

全文共 1878 字

+ 加入清单

朱自清先生曾说过:“没有受过相当的要问讲习的训练或是没有受过相当的咬文嚼字的工夫的人,是不能了解大意的,至少了解不够正确。”和小编一起来看看下文关于什么是小说艺术表现的内容 ,欢迎借鉴!

阅读教学的重点就是培养学生对语言的移情审美能力。《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品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语文课就应该在浓浓的语文味中,在满怀诗意的情境中,在丰富的语言想像中,让学生通过品读语言文字,去享受语言的魅力。

《船长》选自法国著名文学家雨果的短篇小说。课文讲述了哈尔威船长在“诺曼底”号客轮遭到“玛丽”号大轮船猛烈撞击即将沉没的时候,镇定自若,指挥60名乘客和船员有秩序地乘救生艇脱险,自己却屹立在船长岗位上,随着客轮一起沉入深渊的故事。本文最突出的写作特点就是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来表现哈尔威船长的英雄本色。教学中只有以“品读语言”为核心,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语言强大的表现力和美妙的神韵,让语文课散发它真正的魅力。

一、用“文学的眼光”切人,读中品味

这篇文章的层次是非常清楚的:遇险——脱险——殉职。“脱险”部分是讲读的重点,“殉职”部分是情感的升华。课堂上我让学生交流了读小说的感受,并以此引出小说的三要素,让学生了解这三要素的特点,给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小说在写作上的一大特色是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来凸显人物形象。果戈里说: “语言是理解人物的钥匙。”于是我结合小说的写作特点,即通过人物语言来塑造人物性格,大胆整合教学内容,主抓人物的语言,以此入手,将文中哈尔威船长的四次命令提取出来,()再分别引导学生品读,结合相应的环境描写,体会情况的危急,体会人物的心理,从而进一步感受到了哈尔威船长的伟大。这其中我还创设多种情景,置学生于海难现场,让他们与文中人物生死相连、情意相通,从而反复地朗读、想象、体悟,使哈尔威船长的形象扎根于学生心中。

二、潜心会文,推敲揣摩语言的味道

歌德说:“会读书的人,用两只眼睛看: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文字,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后。”这纸背后的无穷意味就是通过对纸面上文字的感知、理解,并加入个体丰富的想象来充盈、丰满,最终品味出来的。我把船长形象的剖析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尤其紧抓船长的语言,引导学生读书探究。

例如:哈尔威船长站在指挥台上,大声吼道:“大家安静,注意听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妇女先走,其它乘客跟上船员断后。必须把60人全部救出去!”教学时,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紧紧抓住“吼”字指导学生去品悟,体会船长大难临头时的沉着与镇定,通过剖析哈尔威的吼声,使学生进一步丰满船长舍己救人的精神。而后,我又设计了一个问题:“哈尔威船长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引导学生紧抓人物的语言去体会,从而渗透了本文的写作特点。尤其是“60”这个数字,尽量多维度去感悟,读出了什么?从而真正理解船长只考虑别人,尊重妇女、爱护弱小的高尚品德,以及了解他的智慧和丰富的经验。

人物语言的描写,是文章的重中之重。对于对话,我设计了两段文字的比较,一段对话简洁,一段对话拖沓,目的是让学生领悟“对话”描写的奥妙和技巧。随后引导学生了解哈尔威船长与洛克机械师、奥克勒大副的对话内容。抓住“够了”这句让学生体会船长的自信、沉着冷静、临危不惧。再通过分角色朗读,让学生在思维的撞击和课文的诵读中,对课文内容有深刻领悟,实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升华。

三、多元探读,感悟小说艺术的魅力

读书是需要动脑思考的,只有潜心会文,才能真正走进文本的深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领悟”和“了解”“表达方法”.为此这节课我做了尝试,进行新的探索:一是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比较,领悟课文中简短语言的艺术效果,从中感受到“简短的语言有力、节奏快”更能渲染气氛,体现人物品质;二是紧紧围绕船长的四次命令,品读小说艺术的魅力;三是换一种方式默读。默读,是一种无声的阅读,正因为无声,会显得理性。为了延续肃穆悲壮的课堂氛围,换一种方式落实默读训练,我将理性的默读演绎成“深情地凝望”.庄严凄婉的音乐在流淌,时空却仿佛凝固了,在此种情境之中的“深情凝望”一定是刻骨铭心的。我想,此时,让孩子们去发问,孩子们才会问得真切,问得荡气回肠,感人肺腑。而这样的自主质疑和问题解决,应当会实现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完美融合。

“言为心声”,语言就像一面心灵的镜子,不论是直接的还是含蓄的,都能让人通过阅读和分析感受到人物内心思想的折射。重锤敲打文本“语言”,通过品读个性化的语言,让我们来感受人物形象,来感受小说的魅力。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艺术节杂技表演作文400字

全文共 448 字

+ 加入清单

又到了我们学校的艺术节了,这个节日是一年举行一次的。一天下午,我们全班一起去看一场精彩的杂技

那些都是专业的杂技演员。演出开始了,我变得非常兴奋,心扑通扑通地跳个不停。第一个节目,我觉得一般,有点失望。第二个节目让我大开眼界,杂技演员先把一个球放在地上,再在球上放一块木板,然后站在木板上,我觉得出乎意料!最后,有人又给他三块木板,居然还连翻三个跟斗!这个节目给我一个大大的惊喜,观众席上掌声雷动。

到了同学们喜欢的小丑表演时刻,舞台中间放着一把椅子,两个小丑从两边冲了上来。一个跑得快先坐在了椅子上,而且还得意地翘起了二郎腿,另一个小丑不服气地扔掉了他的帽子。当他捡帽子时,另一个小丑就坐在椅子上了。然后他们说好一人坐一半,一个小丑在心里暗笑,他一顶,另一个就摔在了地上。舞台上两个小丑互不相让,各出奇招,他们争先恐后地抢着椅子,一会儿这个坐个空,一会儿另一个坐在地上,最后他俩都坐了个空,场上观众哄堂大笑,后排的同学都站起来为他们鼓掌。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他们都是付出努力,才有今天的精彩!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民间的艺术品作文600字

全文共 666 字

+ 加入清单

民间艺术品——剪纸不仅形象生动,栩栩如生,它们还十分特别。因为剪纸不仅给欣赏的人一种美得感受,更表达出剪纸者内心的感受。

在欣赏了那么多美不胜收的作品后,其中有一幅剪纸让我印象深刻。

看,艳阳高照的下午,一个小男孩套着白马褂,头上扣一顶小巧又可爱的高帽,虽然早已大汗淋漓,却一心想到驯服两头骆驼。这两头骆驼可是出了名的怪脾气,动不动就发火,没人敢招惹。其中一头螺头黑白想见,与众不同,别看它瘦小可怜,脾气比十头牛还倔呢!走起路来头一昂,身子一摆,那不可一世的样子看着就讨厌。还有一头脾气稍微好点,可惜他全身通黑,一种高贵的气息从内而外的流淌着,不怒自威,当看到他的第一眼就会吓得哭爹喊娘。

尽管这两头骆驼很倔,可小男孩不是个省油的灯,非得使出十八般武艺把它们驯服才肯罢休。他灵机一动,照这么下去也不是个办法,必须速战速决,倒不如先和他们做朋友再下手。于是,小男孩绞尽脑汁,想法设法,使出所有玩的功夫,硬是把两头骆驼的目光吸引住了。一开始,两头骆驼瞧了瞧小男孩,紧接着心里边有点痒痒了,它们把面子一丢,傲气一甩,向小男孩抛了几个媚眼,还拱手作辑呢!小男孩喜上眉梢,任何动物都是有弱点的。

渐渐地,小男孩和骆驼成了亲密无间的好朋友,顺利地驯服了它们,在回去的路上扯高气昂地变成了小男孩。

从这幅作品中,我不但知道了一个好玩的故事,更深刻的体会到了剪纸的人要好强好胜,不服输,而对困难毫不退缩的性格。

每一幅完美的民间剪纸背后,不仅隐藏着生动有趣的故事,更表达出了剪纸的人积极向上,永不放弃的态度。民间剪纸虽然平凡,却一眼就能打动所有欣赏的人的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艺术的熏陶作文

全文共 508 字

+ 加入清单

思想者被法国雕塑家奥古斯迪·罗丹创作于1880-1900年,现收藏于巴黎美术馆。他象征着但丁对于地狱中种种罪恶幽灵的思考。为了这个形象,罗丹倾注了巨大的艺术力量,被誉为世界十大雕塑。直至现在,我才有幸见到他的真面目。

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天,我们全家来到了中华世纪坛参观文艺复兴时期展览。展览厅里挂满了大大小小的名画,他们都出于许多很有名的画家之手,但其中最吸引我的还是罗丹的雕塑——思想者。

这座雕像塑造了一个身材高大强壮的巨人,他左手扶膝,右手托着下巴,好像在思考着一件很重要的大事。巨人面部表情很严肃,他的肌肉非常紧张,仿佛沉浸在无限的痛苦之中。他那深沉的目光以及拳头触及嘴唇的姿态,把身体蜷缩成一团,仿佛渴望沉入“绝对”的冥想。他低着头,给人一种很沉默的气息,若有所思。深陷的眼眶,不知所措的眼神,更突出了这种苦闷的内心情感。通过思想者的动作,他的思想感情深深的表达了出来,给予参观者一种引发深思的感受与境界。这就是罗丹作品真正的妙处所在。

罗丹的思想者是西方雕塑艺术的瑰宝。从古至今,思想者给了多少人以艺术的熏陶和美的享受。他一直默默地注视着地面,仿佛还在思考着。今天,当我站在这座雕像前,才真正感受到艺术的魅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关于艺术名言警句

全文共 1331 字

+ 加入清单

41、雕刻无须独创,它需要的是生命.——罗丹

42、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流;首先,是陶冶性情的熔炉.——冼星海

43、向生活和习俗里去找真正的范本,并且从那里吸收忠于生活的语言.——贺拉斯

44、艺术是感情的传递.——列夫·托尔斯泰

45、艺术是发扬生命的,死神所在的地方就没有艺术.——罗曼·罗兰

46、寻门而入,破门而出.——许麟庐

47、音乐是人生的艺术.——施特劳斯

48、不爱音乐不配作人,虽然爱音乐,也只能称半个人。只有对音乐倾倒的人,才可完全称作人.——黑格尔

49、艺术的基础存在于道德的人格.——罗斯金

50、发掘生活的美是我最大的乐趣.——杨之光

51、我的造型法是由纯粹的形式和色彩构成,与自然的结构完全无关.——瓦萨雷利

52、读书不多,画则不能进于雅;观理不清,则画不能规于正.——苏轼

53、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徐悲鸿

54、只有动情写作的作品才能动人以情.——塞·泰·柯尔律治

55、音乐是心灵的迸发。它不象化学那样能进行实验分析。对伟大的音乐来说只有一种真正的特性,那就是感情.——弗德雷里克·柏辽兹

56、艺术是一种使我们达到真实的假想.——毕加索

57、美术一旦脱离了真实,即使不灭亡,也会变得荒诞.——托·卡莱尔

58、美术所以能产生科学,全从“真美合一”的观念产生出来。他们觉得真即是美,又觉得真才是美,所以求美,先从求真入手.——梁启超。

59、离开了人民,艺术就没有了土壤.——梁明诚

60、音乐用理想的纽带把人类结合在一起.——瓦格纳

61、音乐不只是表达的艺术,它还是能引起激动的艺术.——法·费提斯

62、音乐歌颂人们的生活,引导人们走向光明的未来.——苏·普罗科菲耶夫

63、艺术正如生活那样,它是无穷无尽的。因此枣也不可能有什么能使我们认为还有比本身就是时代的海洋的音乐更美好的东西.——罗曼·罗兰

64、应从习作中寻求快乐.——塞尚

65、艺术乃德行的宝库.——巴尔扎克

66、像诗是词汇的和声一样,音乐是音符的和声;像诗是散文和演说的升华一样,隐约是诗的升华.——英·珀赛尔

67、艺术与科学既不同而又互相关联;它们在审美的方面交会.——克罗齐

68、艺术家对于自然有着双重关系:他既是自然的主宰,又是自然的奴隶.——歌德

69、对美的感知和理解是审美教育的核心,是审美的要点.——苏霍姆林斯基

70、让自由的艺术和音乐本身美的规律冲破技术的樊篱,给思想和心灵以自由.——海顿

71、似者媚俗,不似者欺世,妙在似与不似之间.——齐白石

72、顽强的毅力可以克服任何障碍.——达·芬奇

73、每部杰作是激情迸发的产物.——迪斯累利

74、将自己的职业作为武器,去抗争,去争取自由,要相信自己,负己之责,凭借自己的力量去与社会斗争.——安藤忠雄

75、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首先是培养人.——苏霍姆林斯基

76、诗歌是艺术的女王.——托·斯普拉特

77、一个作家阐述的真理比别人更少,仅仅因为他讲述了更多的真实,这是永恒的规律.——麦考莱

78、科学和艺术是一枚硬币的两面.——李政道

79、我在旋律上花费很多功夫。重要的事情不在于旋律的开始,而是把它继续下去,发展成完满的艺术形象.——R·斯特劳斯

80、意存笔先,画尽意在.——唐·张彦远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艺术的星空作文600字

全文共 659 字

+ 加入清单

什么样的画能称得上美丽?什么样的美丽能称得上艺术?又是什么样的艺术能震撼人心?

那片星空一直是我心灵的归宿。

惬意的日子!我看着夕阳一跳一跳地盗走光明,黑夜渐渐织上天空,鸟儿回家唱催眠曲,小草散发出梦的清香。就连绿树荫下,蟋蟀也随着渐渐降温的午后阳光的热情,弹奏得愈发起劲儿。院子里,我仰起脖子看夏日夜色里的乡下:无数星星正热热闹闹的聚集在我的头顶——真美啊!

星星一点一点,洒遍了整个天空。它们轻轻眨一眨眼睛,微风便牵着昙花走来。时间仿佛凝固,我就这样沉浸在因深蓝而深邃的夜空,因洁白而皎洁的月光中……星星不动,我心在动。黑夜中旅行,穿越过这星海。无数白点拖着尾巴离我远去,我像是伟大的创造者,心中除了平静,就只剩平静了。艺术带来的平静。

爱上了星空,遇上了《星空》。梵·高的星空也是他精神的支柱吧,或许星空带给他安慰,或许星星留给他希望。当星星以特别的形式扭曲着,是不是也代表着艺术家的境界呢?星星不断旋转,不断变化,不断吸引又不断排斥。星空爆发出浓烈的悲伤。这是梵·高的心灵世界,这是他悲惨生活的缩影。

星空的艺术中,梵·高要的也是动态美。当他画一个太阳,他会希望人们感觉它在以惊人的速度旋转,正在发出骇人的光热巨浪;当他画一片麦田,他希望人们感觉到麦子正朝着它们最后的成熟和绽放努力。他画出了一个神秘而有故事的星空。

星空像一个谜团了,一个艺术的谜团,一个艺术家的艺术谜团。她画出了所有梦幻的悲伤,即使在画之外,也震撼人心。

星空的艺术,是艺术的星空。

夜深了,黑暗中点点光明,是最后的艺术。人们在艺术中进入梦乡,拥有星空……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小说中的艺术表现

全文共 10976 字

+ 加入清单

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一起来看看小说中的艺术表现,仅供大家参考!谢谢!

一、研究小说艺术内容形式的重要意义

在文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有过许许多多形形色色的文学样式,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而产生,发展、消亡。每一种文学样式,都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为表现当时的社会生活竭尽全力;同时,也在这一过程中完成它自身的生灭。我们有过众多出色的学者,曾对文学发展

做过同样出色的研究,从中总结出很多颇有教益的经验与规律;然而,从艺术内容形式上,亦即从文学本身的规律上去研究它们,却很少有人去做。至今,在我们这样历史悠久、幅员广阔的国度里,还没有一本完善的《文体学》专著,就是一个明证。

上述情况,有着深远的历史原因。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文学始终不能登上大雅之堂,除了诗歌可以做为赞颂统治阶级以及上层人士间酬答的工具之外,其余可以说都被视为邪端异说。特别是小说这一样式,向来受到轻慢。如果说对文学样式进行研究,前人还给我们留下为数不少的“诗话”“词话”的话,而对小说样式的研究的著述,实在是风毛麟角。

从文学发展的历史状况来看,十九世纪以来,小说这种样式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在运用语言表达社会生活的文学诸种样式中,已经超群绝伦,人们可以一口气说出几十种乃至上百种列入世界名著的小说来。就中国文学史的情况看,曾经有过几个繁荣时期:唐宋的诗词、元代的杂剧、明清的小说。可以说,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社会生活日趋繁杂多变,小说正是适应这种情况而完成了它的发展。这充分表明了,小说出于它本身艺术表现上的原因,才能够肩负重任,大显身手。

从艺术内容形式上去研究小说,不是没有意义的。不错,鲁迅曾否定过“小说作法”,但我们应该历史地、客观地去领会他的这一论断。他否定的是当时草率成篇专为骗钱的“密诀”“入门”之类的书籍,绝不反对对小说艺术进行研究。在鲁迅的著作中,论及小说作法的篇章很多,假如不是由于斗争紧迫无暇顾及,他倒真会写一部高水平的“小说作法”来呢。

“利其器”向来是做好工作的先决条件,作小说,怎么可以不研究作法呢?

当前,我们正处在建设四化的历史时期,亿万人民高昂的情绪、举国上下沸腾的场面,需要我们调动一切艺术手段去表现它。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如果我们在运用各种文学样式时,能够扬其长,弃其短,则必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小说发展的历史,就是小说艺术发展的历史。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对小说提出日益繁难的要求;这要求,成为小说艺术发展的动力,使它完成自身的发展。

中国小说,经历了漫长的发展道路。它从古代神话传说、史传文学吸取了营养,在魏晋六朝志怪、志人小说和唐宋传奇中初具规模,于宋元话本中日趋成熟,至明清小说中达到高峰。在这一发展过程中,中国小说不单在表现社会生活中越来越深刻、广泛,而且与之相适应在艺术表现上也越来越灵活、有力。

二,小说艺术表现力在逐步提高

从小说发展的历史来看,艺术表现力的逐步提高,表现在如下一些方面:

(一)对人物刻划的手法日趋丰富、多样。

小说反映社会生活,是从记事开始的。魏晋小说,不过是如鲁迅所说的“粗陈梗概”(《中国小说史略>),因为作者们的着眼点是“搜奇记逸”。唐宋传奇,已经在叙述故事力求“宛转”的同时,注意落墨于人物形象。所以,在唐宋传奇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刻划人物的细节和人物内心世界的简单表露。到了宋元话本中,人物已经从故事的演进中凸现出来,得到了多方面的表现。有一个曲折动人的故事,固然是吸引住听众的一个先决条件;但要想真正抓住听众,还需得力于绘声绘形的渲染。这样,说活艺术必须做到:“讲论处不滞搭、不絮烦,敷演处有规模、有收拾,冷淡处拾掇得有家数,热闹处敷演得越久长。(《醉翁谈录,小说开辟》)说到底,故事中人物的命运是听众关注的焦点,说话人的“敷演”就不能不围绕着它来进行。话本中的人物,面貌是清晰可见的,这里有具体的肖象描写;这些人物的身世是清楚的,这里有概括的介绍;这些人物的言谈举止是活灵活现的,这里有语言、动作的简劲描绘;这些人物的内心是可以窥测的,这里有多种方式的心理交代。明清小说,使小说艺术达到了高峰。

《红楼梦》一书,单就人物描写的艺术方法而论,可以说无愧于世界名著的称号。在人物描写的手法上,且不说那性格化的语言,也不说那独特性的动作,就那心理描写的多样性来说,也足以使人惊服。这里不但运用了结合人物行为言谈透示心理的传统手法,而且运用了条分缕析的静态剖析的创新手法,也运用了诸如幻境、梦境等等特异手法。有人说,静态剖析的心理描写手法,为19世纪西洋小说所独有,可是我们的伟大作家曹雪芹,在18世纪闭塞的中国却使用了它,恐怕这个手法的“独创权”不该归于外人吧。再说,意识流动,意识交流的写法,在《红楼梦》的幻景、梦境中有所体现,也可以说是“意识流”的较早的应用吧。综上所述,小说艺术在发展中,逐渐把人物描写推到首位,相应地也就促进了人物描写手法的丰富多样。

(二)对故事叙述的方式日趋曲折、多变。

敷演故事,一开始就成为小说着力解决的任务,但由于当时种种条件的限制,在内容形式上并没有那么复杂多变的手法。志怪、志人小说及传奇,大都叙述简单的故事,而且依自然顺序,平板地叙述交代。到了话本小说里,情况有了大的变化。由于说话人要靠“三寸不烂之舌”吸引住听众,就必须有一个动人而曲折的故事。故事的曲折动人,固然要靠故事本身;但在叙述交代时运用一些技巧,则不但不是多余的,而且是必需的。先提出结局,后交代过程,可以造成悬念;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使繁杂的故事得以表现;线索人物、线索物件的使用,使情节可以严谨贯通;“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使故事能够层层推进。

如果仔细考察中国古典小说,就可以发现,短篇向长篇有个过渡时期,这种过渡从《西游记》、《水浒传》等著作中都可以看得出来。先有了精心构制的短篇内容形式,再用它连环延续,最后才有了通体安排妥切的长篇结构《红楼梦》在安排情节方面,又达到另一个高峰。繁杂的生活琐事,众多的人物行为,是那样如涓涓细流归入大海;而看去平淡的家务事、儿女情,又是那样丝丝入扣、层层相因地依据它自身的逻辑在变化发展。面对《红楼梦》所表现的生活事件,恐怕除了曹雪芹以外的作者,都会束手无策吧。看来,小说艺术的焦点从叙事转向写人,并没有降低对叙事本身的要求,而是使它进一步发展,以适应着力刻划人物的需要。何况,叙事本身,也是小说艺术的一个不可推卸的任务。

(三)对背景、环境的渲染,日趋浓重、炽烈。

由于传奇以前的小说,还只是粗陈梗概,对故事演进的背景、人物活动的环境,还很少交代。这样,那时的小说在表现社会生活的厚度方面,就很受限制。在话本小谠中,情况开始有了变化。说话人为了绘声绘形地表现人物,便不能不连同他们身处其境的社会形势与自然氛围,也加以必要的渲染。但应该看到,这种对背景、环境的交代,还是很简单的,而且有时也流于公式化,如话本、讲史乃至后来小说中的“风景赞”“器物赞”“肖象赞”等等。又是在伟大著作《红楼梦》中,上述写法达到了新的高峰。这部被誉为“封建社会百科全书”的作品,对于当时社会生活提供了那样丰富多采的画面,实在今人惊叹。《红楼梦》中社会背景和自然环境的描写,诸如政治形势的透示,人物关系的显现,世态人情的披露,风俗习惯的点染,山川景物的勾勒,用具器物的描绘,加强了作品的厚度和深度,使后世读者从中得到的东西比从历史学家、经济学家、统计学家那里得到的要多得多。这里要着重指出的是作者在完成上述任务时的技巧,曹雪芹一反过去的那种简单而又刻板的写法,结合人物言淡举止,适应故事的推进演化,或随意点染,或着力铺陈,千姿百态,各尽其巧。

( 四)作者对人物、事件的评论抒发,日趋强烈、灵活。

小说的思想,主要靠故事、人物本身去完成;但是,这并不排斥作者的评论抒发。在传奇以前的小说中,还很少出现作者出面表态的情况。话本艺术中,由于有了说话人这一特定的讲述者,就可以随着故事的演进,抒发他的感慨赞叹,也可以对不同人物表示喜厌爱憎。话本中的楔子,内容中很大的因素是警世喻俗的规劝之言。《红楼梦))在这方面,同样攀上高峰。作者的意旨,竟然用了那么多的艺术手段来强调、陈述,实在是后世小说作者的楷模。在这部伟大作品里,表达作者的观点主张,是那样的内容形式多样,又是那样的方法灵活。这里面有几个次要人物做为作者的代言人,又有假主要人物之口发出的议论,有凭借某些细节显示的哲理,又有随处进行的即兴阐发。

小说内容形式的发展,原因在于小说本身。社会生活提出要求,这只是提出了文学内容形式发展的客观要求,能否适应这种要求完成这种发展,则要取决于文学内容形式本身的主观条件。在文学发展的历史上,不能适应社会生活要求而消亡的文学样式,是并不乏见的,例如中国的宋词、元曲。那么,为什么在近最几百年间,不是别的文学样式,而恰恰是小说得到充分地发展呢?原因恐怕不难找出。

三,小说艺术表现力的特点

文学是以语言为工具来表现社会生活的,粗粗看来,它似乎不如线条、色彩、音响、造型等等手段那么生动、有力。但是,它的优点,也正在于它的表达条件的简朴。语言,犹如空气和水,无所不在,一当它掌握在巨匠手中,便生出无限的魔力。画一幅万人交战的场面,需要大幅的纸和多量的油彩,而当具体描绘时,则要有千钧的笔力;至于用色彩表现抽象的思维、声音,更是使一般匠人无能为力。在语言艺术领域中,情况则有了不同,尺幅之中可以囊括天下,寸毫之端可以尽洒风情。

社会生活,要求文学去反映它,而这要求似乎是无限的。文学反映社会生活,总是达不到极限,而只能逐步提高这种反映的深度、广度、厚度。

那么,社会生活对文学提出怎样的要求呢?概括说来,就是:对人物刻划的生动、丰满,对人物关系(故事情节)叙述的完整、多变,对人物活动的背景环境描写的细微、广泛,对人物行为的评论的深刻、灵活。

应该看到,在实现上述要求时,小说这一样式,较之诗歌、散文、剧本,有着独特的优越性。也可以说,满足上述要求,恰恰是小说之所长。下面,让我们对此做较为详细的研讨。

(一)小说可以生动、丰满地刻划人物。

“文学是人学”,各种文学作品,都以写人为中心。在人物刻划上,小说的艺术手段是多种多样的。特别应该指出的是:小说在刻划人物形象时,几乎不受什么限制。

这里,我们不妨拿小说与其它文学样式比较一下。诗歌中写人物的叙事诗,在进行人物刻划时,为适应这种凝炼的艺术内容形式,恐怕很难尽兴;再说,既使找到了那有力的动作、话语,也要屈从于那容量有限的诗行。剧本是供表演用的,它的主人公们,只能靠形诸于外的动作、语言去感染观众;尽管剧作家们创造了例如“独白”之类的揭示人物内心的方式,但要达到探微入细、淋漓尽至,怕也有不小的困难。

小说在这方面是得天独厚的。它可以不受时间、空间限制,或明或暗、或虚或实、或表或里、或分或合地去完成人物刻划。详细地介绍小说刻划人物的方法,不是本文的任务,这里仅就这种刻划的独异性谈谈几点看法。

小说刻划人物,能够做到集中与分散结合。在小说中,一个人物出场了,作者将对他的言淡举止、遭遇命运负责。如果他是一个主要人物,我们则看到作者在他身上浸注的心血。从集中写的角度,有出场后的大段概括介绍,有特定行为的着力描写。而从分散的角度看,则随时随地都可写他,交代故事时可以点到他,写别的人物时可以想到他;就是在集中的概括介绍中,又何尝不是把很长时间分散的材料集拢到一起的呢。以鲁迅小说《孔乙己》为例,孔乙已出场共两次,是集中写他,这一点在剧本中可以做到;关于他身世的介绍,“有

一回”教“我”认字的描写、“有几回”给孩子们分茴香豆的交代,都是分散写的,时间很不确切,这在剧本中就难办到。

身世,遭遇、性格的概括介绍,是小说刻划人物的独特手段。它可以概括较长时间内人物的行为表现,将分散的(也是在别的样式中无法或很难表现的)材料集中表现出来。类似《阿Q正传》前几章的描写,只能在小说里出现。

小说刻划人物,也可以做到直接与间接结合。人物出场,可以写入物;人物不出场,也可以写入物。间接写入物,可以在叙述故事中捎带提到,也可以在次要人物的议论中得到反映,还可以在两个人物之间相互映衬。同是在

小说刻划人物,还可以做到写形和写神结合。读者阅读作品,为其中的人物命运所吸引,不单要了解他的言淡举止,更重要的是要窥探他的思想灵魂。人物的内心世界,是人物行为的根据;人物形象的深刻、丰满,也源出于此。在文艺发展的进程中,人们不断对此提出更高的要求,迫使各种祥式不能不在这方面有所研讨。正是在这一点上,小说显示了它在表达上的巨大能量,小说的笔锋,可以深入到人物心灵深处,探奥搜微,似乎一切禁区死角都不存在;小说的笔力,可以梳理纷乱散漫的思绪,条分缕析,似乎一切繁难庞杂都要就范。

在鲁迅的小说中,较多的是采用结合人物行为举止透示心理的方法。仿佛是随意边一笔,竟然使读者得以窥见人物的隐秘,实在令人赞叹。在《祝福》中,几乎没有正面、直接去写祥林嫂的心理活动,然而人们从她那“瞪着”、“间或一轮”、“钉着我、“顺着”、“没有神采”、“旋转眼光”、“围着大黑圈”、“瞪着”、“窈陷下去”的眼睛和眼神中,不是可以看到她的灵魂吗?《阿Q正传》中的阿Q,对“革命”有着他自己的认识与幻想,文中第七章土谷祠的那段心理描写,实在是淋漓尽至。这些,与上述的写法不同,它得力于集中的状写与剖析。

小说的上述心理描写,在其它样式中则是较为困难的。在剧本中,一切都靠“演”出来,不是动作、言语透示,便是做作的自白 ,同时,揭示人物心理又要受到时问、空间的限制,具体些说它只能表现特定时间、地点的人物内心世界,无法像小说那样浮想联翩、思接千载。在散文中,这种以描述生活片断为主要内容的样式,怕也授难在状写人物心理时做刭尽兴,它只好采取以少胜多的写意笔法。这样,在韵味上有所得,而在细微处却有所失。就连电影文学这种新兴的能量颇大的样式,虽然有“主观镜头”、“幻想镜头”、“闪光镜头”、“回忆镜头”等等专门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独特手段,但“诉诸视觉”“瞬息即逝”这些大框子却把它套住了。有才能的电影作家,面对托尔斯泰、巴尔扎克、罗曼*罗兰等人笔下的几页乃至几十页的心理剖析,恐怕也要无能为力吧?

“意识流”手法,把小说揭示人物心灵的功能,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在某些方面,竟然将事物推向它的反面。鉴于小说在心理描写上的独特功能,“意识流”派的作家们,以人的意识、思维活动为描写对象,运用诸如内心独白、幻觉、自由联思、客观心理描写、心理剖析等等手法,以独特的途径反映社会生活。应该看到,从艺术的角度看,意识流手法的出现,是小说内容形式发展的必然结果。长于心理描写的小说,为什么不在心理描写上大显身手呢?然而,物极必反,任何事物的无限制的伸张,一定要走向它的反面。意识流派作家们,沉迷于小说心理描写的艺术快感,竟然忘记了小说本身。

什么是小说?尽管目前还没有一个权威的定义,但从人物、情节、环境三方面去限定这一祥式,总不至于遭到反对。小说是在相应的环境描写基础上,通过一定的故事情节,塑造具有典型性的多种多样的人物形象,用以广泛地深入地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样式。小说要写人,写心理是写人物的内容的一部分;小说要通过故事写人(这是做为阅读文学的一个先决条件),一旦有什么东西排斥了故事情节,则势必影响艺术效果。意识流派的小说家,用心理描写冲击了一切,也就冲击了小说本身。心理描写只是小说诸多手法之一,尽管它是有力的手法,但也不能恶性膨胀去代替一切。这正如一个人的双手,人们都希望它壮实有力,但如果它大过了身体,则要造成灾难。

我们欣喜地看到,意识流手法,在我国当代小说中得到了应用。中国作家们,对这种手法加以批判吸收,取其长,弃其短,增强了自己作品的表现力。例如,王蒙的《春之声》、《布礼》,茹志鹃的《剪辑错了的故事》,宗璞的《我是谁》等等,都因此种手法而使作品生色添采。

意识流手法,还不只限于心理描写,它还影响到结构等方面,这里不多谈了。

(二)小说对人物关系(故事情节)的叙述,可以做到完整、多变。

敷演故事,本是小说形成后即着力注意的艺术焦点,所以既使是当它转向偏重刻划人物时,也不能不在这方面积累下大量的经验。何况,小说不管是讲说还是阅读,总是要靠故事情节来吸引听众和读者的。

叙述故事的技巧,历经各代积累,到了当代小说中,有了惊人的发展。本来,人世间的各种人物关系,错综复杂、千头万绪;为了在表现它时与之相适应,逼得小说艺术不能不如影逐形。故事的表述,应该巧妙地做到“事因人生,人以事显”;同时,它本身又该首尾相贯、摇曳多姿。小说在写人时很少禁区,在叙事时同样无甚障碍。这种叙事表现上的独特优越性,明显地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小说表现故事,具有极强的适应性。现实生活是丰富多采、错综复杂的,世间的事件千头万绪、繁缛纷纭。从时间的因素看,有些事件绵延数年,源远流长;从空间的因素看,有些事件牵涉几地,场景广阔。俗称“一口难说两家事”,该是文艺家对此难阻发出的慨叹。

小说在这方面,有着自己独占的方便。一椿上下几十年、左右数万里发生的大事件,用剧本表现它,要用许多场次,而场次过多过碎又势必为表演带来困难。诗歌虽可以借助于它独有的跳动式的节奏,在表现时间、空间时一试身手,但总是要给人以凌乱、破碎之感。小说则不然,它可以上溯下延,虽概括漫长的岁月,仍能保持其连贯;它可以左勾右联,虽漫写众多场景,仍能保持其完整。在一个特定的时刻里,可否回忆往事,可否畅想未来,对不同时态中的事件可否交叉进行叙写,其它样式对此望而却步,小说却可以挺身而出。几个相互关联的事件,平行发展又互相制约,进而纠缠绕缭,小说可以对其有条有理地加以叙写,这又为其它样式所不及。能用二、三千字的篇幅写一个人的一生吗?叶圣陶在《一生》中做到了;能够用一只笔写出互相勾联牵涉的大大小小的事件吗?茅盾在《子夜》中完成了。

小说表现故事,具有特殊的灵活性。事件的发生发展,总是依自然顺序进行的。事件发展的自然顺序,显示了事件的内在逻辑,是表述它时不可动摇的主干。然而,总是按部就班地叙写,未免使人感到平板。艺术是用有限的内容去反映那无限的世界,以少胜多是应该遵循的总的法则。在诸多事件中,难道没有主次吗?一个事件中的各个环节,岂能轻重均等?重要的结局,应该使读者先睹为快;虽属必要但易使人生厌的交代,最好是分散进行。小说叙述故事,可以使其中的情节串动、跳跃、顿宕、隐藏;正是在这诸多技巧中,使故事的表述生辉。在鲁迅的《祝福》中,祥林嫂的死,由于作者把它倒置在故事的开头,该是多么撼人心弦。在《药》这篇作品中,从第三节到第四节,一下子就跳过了几年,又是何等地筒劲明快。

短篇小说,把上述的灵活性发展到了极点。为什么在生活中撷取一、二场景,竟然上下勾联、左右牵涉地写出在漫长时间、广阔空间发生的人与事,恐怕得力于对小说这种特点的运用。

小说表现故事,具有极大的孕含力。小说以故事为经,以人物活动、场景描绘为纬,交织成一部部生活的书。在小说中,故事的进展恰似流动的河水,载着人物们向前行进。这股河水的容量是巨大的,简直可以负载一切。有才能的小说家,总是那么吝啬,他们不肯轻易地推进情节,这使一般看热闹的外行颇惑失望。随着情节之水的流动,人物做尽了自己的戏,环境也得到了足够的渲染,就连作者的议论阐发也达到了尽兴。在冈察洛夫的小说《奥勃洛摩夫》一书中,整整的第一部,花费了十多万字,主人公仍然象开篇那样躺在床上。这在剧本中,怕是不能令人容忍的吧?在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中,有整章的议论文字,穿插在故事发展之中,恐怕人们对此也不敢轻易否定。说讲文学,似乎从此点得到启发。一部武松的故事,可以说上几个月;“血溅鸳鸯楼”这在电影、戏剧中只能打上几分钟的事件,说书时竟要费上几天。

中国小说,具有说故事的传统,也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外国小说,由于它的发展建立在阅读基础之上,偏重静态的剖析。前者,生动活泼、引入入胜,但不免失之单薄,特别是不利于人物刻划与评论抒发。后者,条分缕析、鞭辟入里,但不免失之沉闷,对习惯看故事的中国读者,不利于普及传播。鲁迅是把这两者结合起来的第一人,他在中国小说的传统技巧基础上,吸收外国小说技巧的宝贵经验,铸造了一种全新的小说技巧。鲁迅的小说,注重在故事的演进中,通过人物自身言谈举止刻划人物,但在关键处所,也不排斥对人物的深入剖析。令人感到婉惜的是,他忙于战斗,转而运用杂文武器,茌小说创作上只是开了个头,就那样戛然而止了。

(三)小说对人物活动背景的描写,可以做到细微、具体。

人物总是生活在一定的背景环境之中的,脱离特定历史条件、政治形势、自然氛围的人物是没有生命的。问题还不限于此,文学作品的背景环境的渲染,还有另外的作用,那就是显示社会生活的时代的、阶级的、地域的、民族的气息。人们会惊异地发现,文学作品中那随意点染的一件器物、一个细节、一片场景、一种气氛,也许与故事演进、人物刻划并无多大直接关系,但却可以从它们身上看到一个特定的时代。这种点染,增强了作品的厚度与深度。后世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民俗学家、宗教学家、地理学家,乃至推进历史前进的政治领袖人物,都可以从托尔斯泰、契诃夫、巴尔扎克、左拉、狄更斯、马克。吐温、曹雪芹、鲁迅等等巨匠的著作中,去吸取营养。一一这些,都是小说家,说小说在这方面具有独特的功能,恐怕不是偏颇之词吧!

小说勾勒环境、点染气氛,有很大的随意性。这里没有丝毫的贬意,“随意”者,随处可行也。在小说中,可以专门介绍形势、描写景物;也可以在人物活动中,就目之所及捎带写出;还可以随着人物心情变化,使景物形态也随之变化。鲁迅的《一件小事》,几处写到了“风”:人冒着风,风伴着人;事因风起,入以风显。《白光》中,又几处用到了“月”。月伴着人,月衬出心。一一这里的“风”与“月”,是随手点染的,既省力,又讨好,可以说是“召之即来,挥之即去”。这与剧本就大不相同了:剧本中的每一场,景物固定,既不许中途变换,又很难随时添加。

小说勾勒环境、点染气氛,又能做到有深度。一定的场景、气氛、细节、器物,总是有它历史的来龙去脉,有它现实的底蕴根源。如果能从生活中挖掘、选择具有深厚内容的细枝末节,往往起到超乎寻常的作用。这仿佛从肉猪身上割下的一块肉,它联系着周身的血脉与神经。鲁迅在《孔乙己》中描述了鲁镇酒店的格局,它不单为主人公提供了一个活动的场所,也为我们勾勒了一个旧社会各阶级依照严格界限交往应酬的画面。老舍笔下的北京城,那漫天的黄沙,那酷热的夏日,那皇族的养鱼玩鸟,那军阀的聚宴堂会,那说书的、卖艺的、保镖的、讨饭的、拉车的、算卦的等等三教九流的生活细节的描绘,为我们提供了20世纪初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的完整图景。

(四)小说对人物进行评论抒发,能够做到灵活、深刻。

写任何作品,都是为了表露作者的思想。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评价、主张,通过作品中人物表现出来。这种政治倾向,当然主要靠作品的情节与人物“自然地流露出来”;但是,也不排斥必要的评论与抒发。如果在关键症结之处,结合具体描绘,或画龙点睛,或条分缕析,在形象感染的基础上,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则会大大地提高艺术效果。我们拿小说与剧本比较,就会发现:在小说中作者可以随时随地出场,而在剧本中作者通常却只能退居后台。小说的作者,不单在叙事写人时,把自己的喜怒爱憎,浸注其中,而且,可以象一个万能评沦家随时表态:对事件,他可以予先提示,也可以事后阐发;对人物的言谈举止,他可以赞恶褒贬;对一些细枝末节,他可以充分挖掘它的内在意义;对不同时、地的事物,他可以联系比照,显示出本质和规律。

小说中的抒发评论,是十分灵活的。首先,小说的叙述者,就是一位合法的评论人。叙述人与事,作者先表态,使得读者不能不顺着这个思路走。其次,这种评论取材格外方便,可以就事论理,可以归拢小结,可以联系对比,还可以联想生发。又次,评论的角度是可以变化的,不单以叙述人的身份加以评论,就是以书中人物身份也可以评论;有时,还可以拟设论敌,然后加以论辩。

柳青的巨著《创业史》,在运用小说这抒发评论的手法上,达到了一个高峰。从小说的开卷,到受到干扰勉强完成的二部下卷结尾,通篇充满了论辩的战斗气息。小说的“题叙”,写了一九二九年陕西饥饿史上严酷的一页,这里边写了多少作者的感叹。主人公梁生宝出场了,作者如同一位“尊神”在守护着他,对于他的事业,发出一通又一通赞语;而对于那来自敌对势力的攻击,作者多次挺身而出去抗击;对那来自人民内部的误解,作者不厌其烦地去劝解。合作化这一空前的事业,在它的每一里程上,作者在做出形象反映的同时,又都做了理性的阐发。

小说的抒发评论,可以做到旨远意深。生活中的事物,哪怕是一些细枝末节,都浸透着生活的浆液,能否深入地开掘它,在于作者的才识。小说为这种开掘,提供了方便,只待作者去发挥才力。一包零碎的纸币,在剧本中出现,只不过是件小道具,然而在小说《创业史》第五章中梁生宝的手里出现,却不同凡响。作者先是慨叹道:  “钱对予那里的贫雇农,该是多么困难啊!庄稼人们恨不得把一分钱,掰成两半使唤。”接着,作者对这包零钱做了具体描写:“打开红布小包,又打开他妹子秀兰写过大字的一层纸,才取出那些七凑八凑起来的,用指头捅鸡屁股、锥鞋底子挣来的人民币来……”当梁生宝“拣出最破的一张五分票”付了汤面钱的时候,作者又禁不住感叹了:“这五分票再装下去,就要烂在他手里了。”这里边,并不多费笔墨的抒发评论,表达了作者对中国农民深厚的情意,也表达了他对在合作化大路上奋斗的带头人的由衷敬爱。显然,在其它文学样式中,是很难挖掘出这一细节的生活底蕴。因而也难使这种阐发达到如此的深度的。

通过上节的简略研讨,我们可以发现,小说的艺术表现力,较之其它样式来说,是突出、优异的。围绕着人物形象的塑造,小说表现出那么多的独特技巧,不能不使人重视这种文学样式,以便更好地表现社会生活。然而,正如本文开篇时说的那样,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小说在具有强大表现力的同时,也有它的弱点。我们应该正视它,才能弃短就长。

小说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靠阅读,为了抓住读者,要有形象。鲜明的人物,具体的场景,为小说所不可少。如果说剧本较为概念,而可以由演出来弥补的话,空洞无物的小说则难以挽回败局。

同样是由于上述原因,小说要有故事。故事恰如一条金线,串起人物、场景、细节等等珠玉,才形成了完整的工艺品。叙事诗如果故事性不强,可以由浓重的描写、抒情来补救,而没有故事的小说,终难取得好的效果。

小说的容量大,它可以容纳那与情节关系并不紧密的次要人物、环境场景、细节器物、抒发议论,但往往由此产生偏差。有的作者随意穿插、尽兴阐发,使小说拖沓臃肿,破坏了作品的有机结构。

以上种种,都提醒作者们掌握艺术的辩证法:样式的优异之赴,恰是应该着力发挥而又格外节制之所。

当前,祖国正在朝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沸腾的生活向文学艺术提出了新的要求。只要我们充分调动各种文艺样式的表现力,就一定能够很好地完成上述要求。我们祝愿小说这一支花,在百花园中继续放出异采。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作文素材:人生似艺术

全文共 447 字

+ 加入清单

艺术,它是什么?要是你这么问我,我只能回答,它,是人生

一个人的一生不可能十分顺利,也是经历了许多的坎坷,曲折。难免有些磕磕碰碰,但是有时候也会兴喜若狂。人的一生,可以用一首歌来形容。如果把人生用画笔画下来,也是跌宕起伏,有起有落。或许,那起伏的线条,就是艺术吧。

如果,你乐于助人,喜欢帮助人,那么那幅画,便是一个光鲜亮丽、清新怡人的水彩画;

如果,你爱撒谎,有爱搞恶作剧,那么那幅画,便是一个浑浊的,深色系的重油墨画;

如果,你开心,哼着小曲,那么那幅画,便是一个阳光明媚,五彩缤纷的音符的彩铅画;

如果,你流泪,泪流满面,那么那幅画,便是一个满是蓝色的蜡笔画;

如果……

每一副画,都代表着你。你的笑容,你的泪水,在画中变现的淋漓尽致。每一天,发生的每一件事情都不一样。像艺术一样,它不会单一。

有的时候,我真的以为艺术就是人生,人生也就是艺术。你向未来跨出的每一步,每一个脚印,都化作了一个有艺术性的事物。就算不用任何比喻,人生的起起落落,不就是艺术家笔下那弯弯曲曲的线条吗?

[ 作文素材:人生似艺术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我最喜欢的艺术品

全文共 408 字

+ 加入清单

我有一个雕塑娃娃,它是在我过圣诞节的时候妈妈送给我的礼物。

它的样子非常可爱。它穿着一件粉红色的连衣裙,赤脚站在舞台上。它的脖子里有一圈鲜艳的玫瑰花,所以我叫它“玫瑰宝宝”。玫瑰宝宝还有着一头深褐色的卷发,红润润的脸上嵌着一双乌黑发亮的大眼睛,在眼睛的下面,有着一个俊俏的鼻子,红得像玫瑰花瓣的嘴巴微笑着。活像一个美丽的白雪公主呢!玫瑰宝宝的头上有一只洁白的小鸽子,正在它的头上高声歌唱。

有一次我正在整理我的课桌,突然,玫瑰宝宝摔在了地上,失去了它的舞伴——小鸽子。我伤心极了,爸爸安慰我说:“没事,我用胶水把它的舞伴找会来就是了,不过它可要住院几天哟!”就这样,我已经2天没有见玫瑰宝宝了。第三天回来,我惊喜地发现玫瑰宝宝出现在了我的课桌上,我高兴得手舞足蹈!从此以后,玫瑰宝宝再也没有掉在地上过。

玫瑰宝宝不仅在我孤单的时候陪伴我,而且使我好好学习,成绩步步提高。我可喜欢我的玫瑰宝宝了。

[我最喜欢的艺术品_小学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关于艺术品

全文共 482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眼中,现在的工艺品都十分奢华,打造出的田园风景又太过人工化,使我认为工艺品在我身边已经很少了,但在我家,还有一个工艺的花瓶摆放在电视柜上。

在我家电视柜旁边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摆放着一个仿古花瓶,那是一位大妈送的。它也有几十年了,但还是那样飒爽英姿,不失青春本色,可能是爱干净的妈妈天天擦的原因吧。

这个花瓶有三十厘米高,最粗处直径大约有十三厘米,瓶口细小玲珑,瓶身宽厚粗实。瓶身描绘着一幅美丽的春林风景,碧绿的山林清波荡漾如江面一样,上面盛开着红花,煞是好看,亭子周围栽着一片竹林,亭子的外观如古木一样挺立在树木旁。瀑布流下洗刷着成形已久的鹅卵石,周围环绕着着青山不老的山脉,杏树从一道道山谷中伸出它们蒙着薄雾的花枝,周围弥漫着杏田的芬芳气息。此时鸟儿在山头歌唱,仿佛是一天中最好的时光,亭内有人谈话,像是在庆祝播种的喜悦。

我第一次见到它时,那树木和花朵,使我喜欢上了这花瓶,我仿佛就是亭中的一人,坐在石椅上,品着茶与朋友谈着家常事。花香沁入了人的鼻子,沉浸在古木的清香之中。

我喜欢这花瓶,上面还插着我小时用纸亲手做的菊花。它是我家的一角,一个充满古木艺术的一角。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读书的艺术

全文共 506 字

+ 加入清单

有人说,读书是一种艺术。是的,的确如此。

读书是一种享受生活的艺术。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当你觉得枯燥,烦闷时,读书能使你心情愉悦;当你迷茫惆怅时,读书能平静你的心,让你看清前路;当你心情愉悦时,读书能让你发现身边更多美好的事物,让你更加享受生活。读书是一种最美丽的享受。

读书是一种提升自我的艺术。“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读书是一种学习的过程。一本书有一个故事,一个故事叙述一段人生,一段人生折射一个世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说的正是这个道理。读诗使人高雅,读史使人明智,读每一本书,都会有不同的收获。“悬梁刺股”,凿壁偷光,自古以来,读书勤奋一提升自我是每一个人的毕生追求。读书是一种最优雅的气质,能塑造人的精神,升华人的思想。

读书是一种充实人生的艺术。没有书的人生就像空心的竹子,空洞无物。书本是人生最大的财富。犹太人让孩子们亲吻涂有蜂蜜的书本,是为了让他们记住:书是甜的,要让甜蜜充满人生就要读书。读书是一本最难得的存折,一点一滴的积累,你会发现自己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书是灯,读书照亮了前面的路;书是桥,读书接通了彼此的岸。读书是一门人生的艺术,因为读书,人生才更精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我的书法艺术作文

全文共 494 字

+ 加入清单

艺术,包括很多种,如文学、绘画、雕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曲艺、建筑、语言等。 我喜欢的艺术是书法。我喜欢练字,喜欢书法。在学习书法的道路上,我饱尝了艰辛。虽然曾经想要过放弃,但一次次收获的喜悦,让我坚持了三年。 那是三年前的一天,爸爸带我去参观书法现场大赛。当我走进那现场时,就被这种连空气都带有墨香的气氛沉浸到无可救药,此刻,一个学习书法的念头在我的心中萌生。 就这样,爸爸给我报了一个书法班。

从此,我便走上了,书法艺术之路。刚开始,我是从笔画开始练起的,横、竖、点、撇。。。。。。一下一下地练。由于我对书法的热爱,我可认真了,经常得到老师的表扬。

五年级时,因为要期末考,功课很紧张。是不是要放弃呢,我心开始动摇了。爸爸,看着我那么犹豫,就带我去小区的书法室参观参观。当我走进书法室,梅花香自苦寒来七个大字赫然映入我眼帘,同时也引起了我的反思:是啊!做任何事情,都必须经过艰难困苦,才能取得成功。于是,我又很认真地学书法。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的书法越写越好,每次参加书法比赛都能获奖 辛苦的劳动让我有了收获。书法,它让我在勤学苦练中享受成功的快乐。

这就是真正的艺术

[我的书法艺术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三,小说艺术表现力的特点

全文共 7436 字

+ 加入清单

文学是以语言为工具来表现社会生活的,粗粗看来,它似乎不如线条、色彩、音响、造型等等手段那么生动、有力。但是,它的优点,也正在于它的表达条件的简朴。语言,犹如空气和水,无所不在,一当它掌握在巨匠手中,便生出无限的魔力。画一幅万人交战的场面,需要大幅的纸和多量的油彩,而当具体描绘时,则要有千钧的笔力;至于用色彩表现抽象的思维、声音,更是使一般匠人无能为力。在语言艺术领域中,情况则有了不同,尺幅之中可以囊括天下,寸毫之端可以尽洒风情。

社会生活,要求文学去反映它,而这要求似乎是无限的。文学反映社会生活,总是达不到极限,而只能逐步提高这种反映的深度、广度、厚度。

那么,社会生活对文学提出怎样的要求呢?概括说来,就是:对人物刻划的生动、丰满,对人物关系(故事情节)叙述的完整、多变,对人物活动的背景环境描写的细微、广泛,对人物行为的评论的深刻、灵活。

应该看到,在实现上述要求时,小说这一样式,较之诗歌、散文、剧本,有着独特的优越性。也可以说,满足上述要求,恰恰是小说之所长。下面,让我们对此做较为详细的研讨。

(一)小说可以生动、丰满地刻划人物。

“文学是人学”,各种文学作品,都以写人为中心。在人物刻划上,小说的艺术手段是多种多样的。特别应该指出的是:小说在刻划人物形象时,几乎不受什么限制。

这里,我们不妨拿小说与其它文学样式比较一下。诗歌中写人物的叙事诗,在进行人物刻划时,为适应这种凝炼的艺术形式,恐怕很难尽兴;再说,既使找到了那有力的动作、话语,也要屈从于那容量有限的诗行。剧本是供表演用的,它的主人公们,只能靠形诸于外的动作、语言去感染观众;尽管剧作家们创造了例如“独白”之类的揭示人物内心的方式,但要达到探微入细、淋漓尽至,怕也有不小的困难。

小说在这方面是得天独厚的。它可以不受时间、空间限制,或明或暗、或虚或实、或表或里、或分或合地去完成人物刻划。详细地介绍小说刻划人物的方法,不是本文的任务,这里仅就这种刻划的独异性谈谈几点看法。

小说刻划人物,能够做到集中与分散结合。在小说中,一个人物出场了,作者将对他的言淡举止、遭遇命运负责。如果他是一个主要人物,我们则看到作者在他身上浸注的心血。从集中写的角度,有出场后的大段概括介绍,有特定行为的着力描写。而从分散的角度看,

则随时随地都可写他,交代故事时可以点到他,写别的人物时可以想到他;就是在集中的概括介绍中,又何尝不是把很长时间分散的材料集拢到一起的呢。以鲁迅小说《孔乙己》为例,孔乙已出场共两次,是集中写他,这一点在剧本中可以做到;关于他身世的介绍,“有

一回”教“我”认字的描写、“有几回”给孩子们分茴香豆的交代,都是分散写的,时间很不确切,这在剧本中就难办到。

身世,遭遇、性格的概括介绍,是小说刻划人物的独特手段。它可以概括较长时间内人物的行为表现,将分散的(也是在别的样式中无法或很难表现的)材料集中表现出来。类似《阿Q正传》前几章的描写,只能在小说里出现。

小说刻划人物,也可以做到直接与间接结合。人物出场,可以写入物;人物不出场,也可以写入物。间接写入物,可以在叙述故事中捎带提到,也可以在次要人物的议论中得到反映,还可以在两个人物之间相互映衬。同是在

孔乙己身世的交代,“有一天”关于孔乙己被打折了腿的议论,结尾关于孔乙己“大约”“的确’’死了的推测,都是间接写的。这种间接描写,虽然在剧本、叙事诗、散文中也可看到,但都不及在小说中这样自由。

小说刻划人物,还可以做到写形和写神结合。读者阅读作品,为其中的人物命运所吸引,不单要了解他的言淡举止,更重要的是要窥探他的思想灵魂。人物的内心世界,是人物行为的根据;人物形象的深刻、丰满,也源出于此。在文艺发展的进程中,人们不断对此提

出更高的要求,迫使各种祥式不能不在这方面有所研讨。正是在这一点上,小说显示了它在表达上的巨大能量,小说的笔锋,可以深入到人物心灵深处,探奥搜微,似乎一切禁区死角都不存在;小说的笔力,可以梳理纷乱散漫的思绪,条分缕析,似乎一切繁难庞杂都要就范。

在鲁迅的小说中,较多的是采用结合人物行为举止透示心理的方法。仿佛是随意边一笔,竟然使读者得以窥见人物的隐秘,实在令人赞叹。在《祝福》中,几乎没有正面、直接去写祥林嫂的心理活动,然而人们从她那“瞪着”、“间或一轮”、“钉着我、“顺着”、“没有神采”、“旋转眼光”、“围着大黑圈”、“瞪着”、“窈陷下去”的眼睛和眼神中,不是可以看到她的灵魂吗?《阿Q正传》中的阿Q,对“革命”有着他自己的认识与幻想,文中第七章土谷祠的那段心理描写,实在是淋漓尽至。这些,与上述的写法不同,它得力于集中的状写与剖析。

小说的上述心理描写,在其它样式中则是较为困难的。在剧本中,一切都靠“演”出来,不是动作、言语透示,便是做作的自白 ,同时,揭示人物心理又要受到时问、空间的限制,具体些说它只能表现特定时间、地点的人物内心世界,无法像小说那样浮想联翩、思接千载。在散文中,这种以描述生活片断为主要内容的样式,怕也授难在状写人物心理时做刭尽兴,它只好采取以少胜多的写意笔法。这样,在韵味上有所得,而在细微处却有所失。就连电影文学这种新兴的能量颇大的样式,虽然有“主观镜头”、“幻想镜头”、“闪光镜头”、“回忆镜头”等等专门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独特手段,但“诉诸视觉”“瞬息即逝”这些大框子却把它套住了。有才能的电影作家,面对托尔斯泰、巴尔扎克、罗曼*罗兰等人笔下的几页乃至几十页的心理剖析,恐怕也要无能为力吧?

“意识流”手法,把小说揭示人物心灵的功能,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在某些方面,竟然将事物推向它的反面。鉴于小说在心理描写上的独特功能,“意识流”派的作家们,以人的意识、思维活动为描写对象,运用诸如内心独白、幻觉、自由联思、客观心理描写、心理剖析等等手法,以独特的途径反映社会生活。应该看到,从艺术的角度看,意识流手法的出现,是小说形式发展的必然结果。长于心理描写的小说,为什么不在心理描写上大显身手呢?然而,物极必反,任何事物的无限制的伸张,一定要走向它的反面。意识流派作家们,沉迷于小说心理描写的艺术快感,竟然忘记了小说本身。什么是小说?尽管目前还没有一个权威的定义,但从人物、情节、环境三方面去限定这一祥式,总不至于遭到反对。小说是在相应的环境描写基础上,通过一定的故事情节,塑造具有典型性的多种多样的人物形象,用以广泛地深入地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样式。小说要写人,写心理是写人物的内容的一部分;小说要通过故事写人(这是做为阅读文学的一个先决条件),一旦有什么东西排斥了故事情节,则势必影响艺术效果。意识流派的小说家,用心理描写冲击了一切,也就冲击了小说

本身。心理描写只是小说诸多手法之一,尽管它是有力的手法,但也不能恶性膨胀去代替一切。这正如一个人的双手,人们都希望它壮实有力,但如果它大过了身体,则要造成灾难。

我们欣喜地看到,意识流手法,在我国当代小说中得到了应用。中国作家们,对这种手法加以批判吸收,取其长,弃其短,增强了自己作品的表现力。例如,王蒙的《春之声》、《布礼》,茹志鹃的《剪辑错了的故事》,宗璞的《我是谁》等等,都因此种手法而使作品

生色添采。

意识流手法,还不只限于心理描写,它还影响到结构等方面,这里不多谈了。

(二)小说对人物关系(故事情节)的叙述,可以做到完整、多变。

敷演故事,本是小说形成后即着力注意的艺术焦点,所以既使是当它转向偏重刻划人物时,也不能不在这方面积累下大量的经验。何况,小说不管是讲说还是阅读,总是要靠故事情节来吸引听众和读者的。

叙述故事的技巧,历经各代积累,到了当代小说中,有了惊人的发展。本来,人世间的各种人物关系,错综复杂、千头万绪;为了在表现它时与之相适应,逼得小说艺术不能不如影逐形。故事的表述,应该巧妙地做到“事因人生,人以事显”;同时,它本身又该首尾相

贯、摇曳多姿。小说在写人时很少禁区,在叙事时同样无甚障碍。这种叙事表现上的独特优越性,明显地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小说表现故事,具有极强的适应性。现实生活是丰富多采、错综复杂的,世间的事件千头万绪、繁缛纷纭。从时间的因素看,有些事件绵延数年,源远流长;从空间的因素看,有些事件牵涉几地,场景广阔。俗称“一口难说两家事”,该是文艺家对此难阻发出的慨叹。

小说在这方面,有着自己独占的方便。一椿上下几十年、左右数万里发生的大事件,用剧本表现它,要用许多场次,而场次过多过碎又势必为表演带来困难。诗歌虽可以借助于它独有的跳动式的节奏,在表现时间、空间时一试身手,但总是要给人以凌乱、破碎之感。小说则不然,它可以上溯下延,虽概括漫长的岁月,仍能保持其连贯;它可以左勾右联,虽漫写众多场景,仍能保持其完整。在一个特定的时刻里,可否回忆往事,可否畅想未来,对不同时态中的事件可否交叉进行叙写,其它样式对此望而却步,小说却可以挺身而出。几个相互关联的事件,平行发展又互相制约,进而纠缠绕缭,小说可以对其有条有理地加以叙写,这又为其它样式所不及。能用二、三千字的篇幅写一个人的一生吗?叶圣陶在《一生》中做到了;能够用一只笔写出互相勾联牵涉的大大小小的事件吗?茅盾在《子夜》中完成了。

小说表现故事,具有特殊的灵活性。事件的发生发展,总是依自然顺序进行的。事件发展的自然顺序,显示了事件的内在逻辑,是表述它时不可动摇的主干。然而,总是按部就班地叙写,未免使人感到平板。艺术是用有限的内容去反映那无限的世界,以少胜多是应该遵

循的总的法则。在诸多事件中,难道没有主次吗?一个事件中的各个环节,岂能轻重均等?重要的结局,应该使读者先睹为快;虽属必要但易使人生厌的交代,最好是分散进行。小说叙述故事,可以使其中的情节串动、跳跃、顿宕、隐藏;正是在这诸多技巧中,使故事的表

述生辉。在鲁迅的《祝福》中,祥林嫂的死,由于作者把它倒置在故事的开头,该是多么撼人心弦。在《药》这篇作品中,从第三节到第四节,一下子就跳过了几年,又是何等地筒劲明快。

短篇小说,把上述的灵活性发展到了极点。为什么在生活中撷取一、二场景,竟然上下勾联、左右牵涉地写出在漫长时间、广阔空间发生的人与事,恐怕得力于对小说这种特点的运用。

小说表现故事,具有极大的孕含力。小说以故事为经,以人物活动、场景描绘为纬,交织成一部部生活的书。在小说中,故事的进展恰似流动的河水,载着人物们向前行进。这股河水的容量是巨大的,简直可以负载一切。有才能的小说家,总是那么吝啬,他们不肯轻易地推进情节,这使一般看热闹的外行颇惑失望。随着情节之水的流动,人物做尽了自己的戏,环境也得到了足够的渲染,就连作者的议论阐发也达到了尽兴。在冈察洛夫的小说《奥勃洛摩夫》一书中,整整的第一部,花费了十多万字,主人公仍然象开篇那样躺在床上。这在剧本中,怕是不能令人容忍的吧?在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中,有整章的议论文字,穿插在故事发展之中,恐怕人们对此也不敢轻易否定。说讲文学,似乎从此点得到启发。一部武松的故事,可以说上几个月;“血溅鸳鸯楼”这在电影、戏剧中只能打上几分钟的事件,说书时竟要费上几天。

中国小说,具有说故事的传统,也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外国小说,由于它的发展建立在阅读基础之上,偏重静态的剖析。前者,生动活泼、引入入胜,但不免失之单薄,特别是不利于人物刻划与评论抒发。后者,条分缕析、鞭辟入里,但不免失之沉闷,对习惯看故事的中国读者,不利于普及传播。鲁迅是把这两者结合起来的第一人,他在中国小说的传统技巧基础上,吸收外国小说技巧的宝贵经验,铸造了一种全新的小说技巧。鲁迅的小说,注重在故事的演进中,通过人物自身言谈举止刻划人物,但在关键处所,也不排斥对人物的深入剖析。令人感到婉惜的是,他忙于战斗,转而运用杂文武器,茌小说创作上只是开了个头,就那样戛然而止了。

(三)小说对人物活动背景的描写,可以做到细微、具体。

人物总是生活在一定的背景环境之中的,脱离特定历史条件、政治形势、自然氛围的人物是没有生命的。问题还不限于此,文学作品的背景环境的渲染,还有另外的作用,那就是显示社会生活的时代的、阶级的、地域的、民族的气息。人们会惊异地发现,文学作品中那随意点染的一件器物、一个细节、一片场景、一种气氛,也许与故事演进、人物刻划并无多大直接关系,但却可以从它们身上看到一个特定的时代。这种点染,增强了作品的厚度与深度。后世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民俗学家、宗教学家、地理学家,乃至推进历史前进的政治领袖人物,都可以从托尔斯泰、契诃夫、巴尔扎克、左拉、狄更斯、马克。吐温、曹雪芹、鲁迅等等巨匠的著作中,去吸取营养。一一这些,都是小说家,说小说在这方面具有独特的功能,恐怕不是偏颇之词吧!

小说勾勒环境、点染气氛,有很大的随意性。这里没有丝毫的贬意,“随意”者,随处可行也。在小说中,可以专门介绍形势、描写景物;也可以在人物活动中,就目之所及捎带写出;还可以随着人物心情变化,使景物形态也随之变化。鲁迅的《一件小事》,几处写到

了“风”:人冒着风,风伴着人;事因风起,入以风显。《白光》中,又几处用到了“月”。月伴着人,月衬出心。一一这里的“风”与“月”,是随手点染的,既省力,又讨好,可以说是“召之即来,挥之即去”。这与剧本就大不相同了:剧本中的每一场,景物固定,既不许中途变换,又很难随时添加。

小说勾勒环境、点染气氛,又能做到有深度。一定的场景、气氛、细节、器物,总是有它历史的来龙去脉,有它现实的底蕴根源。如果能从生活中挖掘、选择具有深厚内容的细枝末节,往往起到超乎寻常的作用。这仿佛从肉猪身上割下的一块肉,它联系着周身的血脉与

神经。鲁迅在《孔乙己》中描述了鲁镇酒店的格局,它不单为主人公提供了一个活动的场所,也为我们勾勒了一个旧社会各阶级依照严格界限交往应酬的画面。老舍笔下的北京城,那漫天的黄沙,那酷热的夏日,那皇族的养鱼玩鸟,那军阀的聚宴堂会,那说书的、卖艺的、保镖的、讨饭的、拉车的、算卦的等等三教九流的生活细节的描绘,为我们提供了20世纪初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的完整图景。

(四)小说对人物进行评论抒发,能够做到灵活、深刻。

写任何作品,都是为了表露作者的思想。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评价、主张,通过作品中人物表现出来。这种政治倾向,当然主要靠作品的情节与人物“自然地流露出来”;但是,也不排斥必要的评论与抒发。如果在关键症结之处,结合具体描绘,或画龙点睛,或条分缕析,在形象感染的基础上,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则会大大地提高艺术效果。我们拿小说与剧本比较,就会发现:在小说中作者可以随时随地出场,而在剧本中作者通常却只能退居后台。小说的作者,不单在叙事写人时,把自己的喜怒爱憎,浸注其中,而且,可以象一个万能评沦家随时表态:对事件,他可以予先提示,也可以事后阐发;对人物的言谈举止,他可以赞恶褒贬;对一些细枝末节,他可以充分挖掘它的内在意义;对不同时、地的事物,他可以联系比照,显示出本质和规律。

小说中的抒发评论,是十分灵活的。首先,小说的叙述者,就是一位合法的评论人。叙述人与事,作者先表态,使得读者不能不顺着这个思路走。其次,这种评论取材格外方便,可以就事论理,可以归拢小结,可以联系对比,还可以联想生发。又次,评论的角度是可以变化的,不单以叙述人的身份加以评论,就是以书中人物身份也可以评论;有时,还可以拟设论敌,然后加以论辩。

柳青的巨著《创业史》,在运用小说这抒发评论的手法上,达到了一个高峰。从小说的开卷,到受到干扰勉强完成的二部下卷结尾,通篇充满了论辩的战斗气息。小说的“题叙”,写了一九二九年陕西饥饿史上严酷的一页,这里边写了多少作者的感叹。主人公梁生宝出场了,作者如同一位“尊神”在守护着他,对于他的事业,发出一通又一通赞语;而对于那来自敌对势力的攻击,作者多次挺身而出去抗击;对那来自人民内部的误解,作者不厌其烦地去劝解。合作化这一空前的事业,在它的每一里程上,作者在做出形象反映的同时,又都做了理性的阐发。

小说的抒发评论,可以做到旨远意深。生活中的事物,哪怕是一些细枝末节,都浸透着生活的浆液,能否深入地开掘它,在于作者的才识。小说为这种开掘,提供了方便,只待作者去发挥才力。一包零碎的纸币,在剧本中出现,只不过是件小道具,然而在小说《创业史》第五章中梁生宝的手里出现,却不同凡响。作者先是慨叹道:  “钱对予那里的贫雇农,该是多么困难啊!庄稼人们恨不得把一分钱,掰成两半使唤。”接着,作者对这包零钱做了具体描写:“打开红布小包,又打开他妹子秀兰写过大字的一层纸,才取出那些七凑八凑起来的,用指头捅鸡屁股、锥鞋底子挣来的人民币来……”当梁生宝“拣出最破的一张五分票”付了汤面钱的时候,作者又禁不住感叹了:“这五分票再装下去,就要烂在他手里了。”这里边,并不多费笔墨的抒发评论,表达了作者对中国农民深厚的情意,也表达了他对在合作化大路上奋斗的带头人的由衷敬爱。显然,在其它文学样式中,是很难挖掘出这一细节的生活底蕴。因而也难使这种阐发达到如此的深度的。

通过上节的简略研讨,我们可以发现,小说的艺术表现力,较之其它样式来说,是突出、优异的。围绕着人物形象的塑造,小说表现出那么多的独特技巧,不能不使人重视这种文学样式,以便更好地表现社会生活。然而,正如本文开篇时说的那样,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小说在具有强大表现力的同时,也有它的弱点。我们应该正视它,才能弃短就长。

小说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靠阅读,为了抓住读者,要有形象。鲜明的人物,具体的场景,为小说所不可少。如果说剧本较为概念,而可以由演出来弥补的话,空洞无物的小说则难以挽回败局。

同样是由于上述原因,小说要有故事。故事恰如一条金线,串起人物、场景、细节等等珠玉,才形成了完整的工艺品。叙事诗如果故事性不强,可以由浓重的描写、抒情来补救,而没有故事的小说,终难取得好的效果。

小说的容量大,它可以容纳那与情节关系并不紧密的次要人物、环境场景、细节器物、抒发议论,但往往由此产生偏差。有的作者随意穿插、尽兴阐发,使小说拖沓臃肿,破坏了作品的有机结构。

以上种种,都提醒作者们掌握艺术的辩证法:样式的优异之赴,恰是应该着力发挥而又格外节制之所。

当前,祖国正在朝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沸腾的生活向文学艺术提出了新的要求。只要我们充分调动各种文艺样式的表现力,就一定能够很好地完成上述要求。我们祝愿小说这一支花,在百花园中继续放出异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风筝艺术节作文400字

全文共 440 字

+ 加入清单

风筝飘飘,看风筝飘飘,它飞上蓝天,它飞上云霄,好像一只美丽小鸟。又到了一年一度的风筝节,今天上午是我们五年级和三年级就举行了风筝放飞赛。

一进场同学们就特别的高兴兴奋,比赛开始之后,同学们好似打了鸡血一样大声的加油,大声的称赞,哇!只听我们班有一群女生小声说到:“哇!那是谁的哈喽kT非得好高。”旁边的男生说到:“蝙蝠也不错呦。”大家多在连连称赞,又是一轮比赛开始了,只听一声令下,选手们纷纷放开了线,这是把我们五年级的同学给镇住了,他们这组之中有的只用半秒就将风筝放的超高了,时间匆匆的流去很快就到了我们五年级了,那们个个精神十足,跃跃欲试,我们看到了更是给他们大声得加油,他们听了更是有了劲,我仔细的观察,啊!是朱博洋他也在这一组里,只听一声哨下,他们各自放飞了风筝,一开始都打成了平局,后来朱博洋风筝因飞的太低底下没有风,败下阵来,后面是孙迎欣,他以开放就非得老高,我们全班多为她呐喊助威,最后她成为了第一名,时间偷偷的流去,风筝比赛就这样结束了。

今天的风筝比赛可真精彩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观艺术节有感

全文共 645 字

+ 加入清单

星期五晚上,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和满腔的热情观看了晚会,那是我们学校提前举办的六一儿童节庆祝晚会,也是我来到这新的学校的第一次文艺晚会,我很高兴可以享受得到。那天晚上我们众人欢聚在一起,我们欢呼,我们激情澎湃……

晚会刚开始时,是万校长讲话,总结了我们学校近来的一些状况和一些晚会的事情的,也表明可希望这次的晚会可以圆满成功。然后,由主持人甜美的声音拉开了晚会的帷幕,全场欢腾!差不多每个班都有精彩的节目表演,大家可都是踊跃参与,无论是一年级的,还是八年级的都在老师的带领下,创办了舞蹈。而且还有我们多才多艺老师们的表演哦,每个班的舞蹈和节目都个有个的特色,大家都表演得非常的卖力。他们那动情的唱腔和那有些生硬的舞蹈都依稀牵扯着我的心,我坚信付出的努力会得到回报的,尽管他们在舞台表演的那一刻表现得不够完美,但他们都是值得我们赞扬的,但可以肯定的是,台上每一位曾经艰辛过的人,都在为自己的付出感到十分的富足。毕竟他们都比别人多了一分勇气,他们能够站上那自信的舞台!我当然也不甘落后啦,我们班一共有两个节目上场了,都是我们原班人马的舞蹈,为了这次的舞蹈我们排练了很久,也花费了很多心思,但结果是不如人意的,可能是因为太紧张还是什么缘故我们表现得很差,不过我们是不会因为一次的失败而气馁的,我们都曾经付出过,努力过,失败过,……我们都会是坚强的幸运儿的,我的队友们,我们要继续努力哦!!

这一次,我们的晚会圆满地拉下了序幕,那一张张洋溢着笑容的脸,他们的节拍而没有因此和停了下来,热情仍旧不断澎湃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中国艺术作文

全文共 1465 字

+ 加入清单

不论是在什么时空,一个国家都应有一种艺术能让民众尽情地舒展怀抱,中国你需要这个时代的艺术作文1400字。人们凭着它拓印下生活的场景、绘出时代的脚印。这样的艺术创造出的作品凝聚了一个时代的精神,是历史的巨浪淘不去的真金。这些瑰宝并不是孤芳自赏,每一件杰作的问世都能激起人们的共鸣。

这种有较强普适性的艺术,具备了两大特点:创作简单、耗时短;作品能清楚地表情达意、欣赏时少有理解障碍,信息容量大。这种艺术既是普适的,全民都能创造、欣赏,又是艺术的,只有最顶尖的工匠才能打造出一流的作品。秦的艺术是气势磅礴的散文,楚汉的艺术是绚丽奇异的楚辞、汉赋;展现魏晋风度的是灵活而工整的.骈文;回荡盛唐最强音的是豪迈且热烈的律诗、绝句;宋有词的细腻婉转;明清有小说、戏曲的万象包罗;现在的中国,你又用什么艺术来囊括这个时代?

“书画琴棋诗酒花”的写意被今日“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生活冲淡,社会的变革、时代的前进,让传媒事业促生的新兴艺术门类在当今世界称王称霸。毕竟信息的传递讲究真实、直观,再好的文字也比不上声音和图像营造的身临其境之感,传媒艺术凭着这无可比拟的优势隐然将成为这个时代的艺术了。遗憾的是,传统的艺术强国中国在当今艺坛上竟占不到一席之地——影评家讲评的电影典例产自美国好莱坞;同学们聊的动漫源于日本;妈妈们看得津津有味的电视剧是东南亚(除中国内地)的舶来品。这就奇了怪了,我们又不是没有电影、电视和动漫,可为什么世界不看中国的影视产品?

我想,这原因诸位也深有体会,优秀作文400字《中国你需要这个时代的艺术作文1400字》。

先对比对比日本和中国的动漫。人家动漫的题材虽然丰富多彩,但是都不离人与自然、社会相处这一大主题。这些作品大多取材于他们的生活,体现了动漫作者对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对日本社会的思索。尤其是一些经典之作,内容直刺生命的意义,呼唤着真、善、美。动漫,是日本的民族产业,是属于他们的时代的艺术。再看中国动漫,主角是拟人化的兽类,很少涉及社会和生活,仅能博得小朋友的欢笑,却无法为中国搬回奥斯卡的奖杯。

再讲讲电视剧和电影。美国电影的英雄主义和科幻世界至少能激发民众的勇气和对未来的幻想,鼓动人们去创造更好的明天;东南亚的肥皂剧至少还有启发民众的生活片段和打动民众的真情,引导人们积极、乐观地把握当下。反观中国,拍得最多的就是古装戏、武侠剧和红色经典!宫廷里的勾心斗角、武侠小说的英雄豪杰、民国的花花世界、党艰苦创业的那段岁月,被演员们演来演去,导演们拍了一次嫌不尽兴,几年后又折腾一班人马重新开业!不是说这些不值得拍,也不是说我们不应铭记历史,我们是应从过往里汲取前进的力量,但我们更应学学人家,把握现在的生活,憧憬未来的世界。一味的重复陈旧的历史,怎么有创新?絮叨的讲只有自己才能懂的话题,又谈何国际市场!毕竟属于你我的时代只有一次,日子一去不复返,我们不是更应用摄像机去捕捉生活的美,用画面来纪录、诠释我们看的、想的世界?

开辟有中国特色的时代艺术,是每一个艺术工作者乃至每一位国民都应为之努力的目标。过去的东西再好,也不应挤占新事物的天地,诚如车尔尼雪夫斯基所言“尽管是莎士比亚,也不能代替今天的作品”。一方面,我们要发展现有的传媒艺术,使其内涵不仅仅局限于复述历史,避免沦为用新器材建旧房子的笑柄;另一方面,要积极地发掘真正适用于中国的、属于这个时代的艺术,不应满足像孩童蹒跚学步似地跟在美、日后头走影视艺术的路,应昂首挺胸地辟出一条新路、成为未来另一种新艺术的领路人。

中国,你需要有真正属于你的、属于这个时代的艺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校园艺术节

全文共 739 字

+ 加入清单

当你站在领奖台上举起奖杯大声欢呼时,你是否有过一种前所未有的自豪感;当你因失误而与奖杯擦肩而过时,你是否有一种永不服输的意志;当你正在看一场激烈的比赛时,你是否想为参赛对员呐喊助威。艺术节,就是为我们搭建了这样一个舞台,展示自己的多姿多彩!

早晨,艺术节在朋友们那震耳欲聋的欢呼声中缓缓拉开了帷幕。哇!跳蚤市场好热闹呀!各班的“小贩”们都把商品摆在摊位上,等着顾客的光临。商品多种多样、琳琅满目。有精美的小饰品,有香喷喷的食物,还有一些娇美的花草。叫卖声、讨价声不绝于耳,人声鼎沸。朋友们都被每个摊前的商品所吸引,他们挑选出自己满意的商品。

“小贩”们大声地宣传,嗓子都喊干了,看见一批批客人光临自己的摊位,觉得再辛苦也值得。中午已经悄悄来临,朋友们陆续离开跳蚤市场。“小贩”们则一边守摊一边乐滋滋地清点钱币,看着自己辛辛苦苦赚来的血汗钱,算算自己赢利多少,然后露出喜悦的笑容。艺术节,让我们知道钱的来之不易,要学会勤工俭学。

“十大歌手”落下了帷幕,“K歌秀”又掀起了高潮。歌手们都尽情唱出自己的风采。听!甲朋友唱的歌是那么温婉柔和,如那清澈见底的泉水在缓缓流淌,如那皎洁的月华一泻千里照在平静的湖面上,又像那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壮丽景象。那声音犹如银铃般动听,仿佛还带了点点花香,沁入人的心脾,净化人纯洁的心灵,让心灵没有一丝杂念。一曲唱罢,四面响起雷鸣般的掌声。乙朋友的歌声显得霸气雄浑,仿佛那奔腾澎湃的黄河之水。

使人想到“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这句诗。虽然一曲已完,但这首歌的灵魂仍浩气长存,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艺术节是欢乐的海洋,让我们开阔眼界;艺术节是成长的舞台,让我们展示自我;艺术节是五彩的锦缎,让我们去编织,去点缀,才能变成华丽的衣裳。艺术节,让我们尽情放飞梦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有趣的民间艺术——剪纸作文350字

全文共 339 字

+ 加入清单

剪纸,又叫刻纸,是中国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剪纸,顾名思义就是用剪刀把纸剪成各种各样的图案。人们把美丽鲜艳的剪纸贴在雪白的窗纸或玻璃上、门上、灯笼上,表达浓郁热烈的喜庆气氛。

剪纸丰富多彩,有可爱的娃娃在汗流浃背地跳绳,有欢快的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有穿戴复杂的少数民族,有寿桃里面一只飞舞的凤凰,还有的鸟儿在梅花丛中唱着美妙的歌……剪纸作品真是多姿多彩、变幻无穷啊!

我最喜欢的一幅作品是《花开富贵》上面开着许多牡丹花。每朵牡丹花的花瓣都清晰可见,树枝有的往上升,有的往下降,还有的往左右两边凸。我仿佛闻到了花的香味,听见蜜蜂在“嗡,嗡,嗡”地叫。

我和妈妈也剪了一幅作品,妈妈和我查了一下百度。然后,我和妈妈三下五除二地剪好了一幅剪纸作品。

我觉得剪纸这项民间艺术一定会传承下去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保护传统艺术英语

全文共 949 字

+ 加入清单

It is widely noted that lots of traditional culture is disappearing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Many ancient architectures and traditional ways of living have been deserted. It seems that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craftsmanship will be replaced in this modern era.

The following reasons can account for the above phenomenon. Firstly, traditional technologies are always considered ineffective while the new sciences are always highly efficient, because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acilitate both our daily and academic life a lot, with which we can save much money and time. Secondly, it is costly to protect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especially the maintenance and repair of the historical buildings.

In my opinion, although traditional culture is an ancient heritage, it couldnt keep pac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It is the tide of history that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technology will no doubt be eliminated in the end.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精妙绝伦的艺术体操比赛作文

全文共 758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下午,妈妈的手机上收到了林老师发的一条特别的信息:“我这有十张观看艺术体操的门票,如有兴趣的同学,明天下午一点四十到奥体西门,不见不散。”看了这条信息,我欢呼雀跃,心想:这真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啊!这是多么令人激动啊!我得立刻让妈妈回林老师一条信息,说我明天去。这一天晚上,我兴奋得睡不着觉。

第二天,我早早的来到了奥体南门,这里已经聚集了一些学生。我在地铁口旁找到了我的同学,我走过去与他们会合。不一会儿,雏鹰假日小队的成员都到齐了,我们兴致勃勃地畅谈起了自己的暑假。这时,天空下起了毛毛细雨。过了不久,林老师来了,她发给我们一人一张门票。进了奥体西门,过了安检,走在去艺术体操比赛现场的路上。我看到有卖砳砳精美图案的小商店,继续往前行走,我看到有一个大砳砳立在草坪上,它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我们终于到了比赛现场,林老师根据座号帮我们找到了位置。我只感觉浑身充斥着力量,整个场地被我尽收眼底,台上被灯光照的五彩缤纷。我已经看到有体操队员在那练习。

准备开始比赛了,我也被这浓浓的比赛气氛感染了。

第一个上场的是英国的棒操队员,只见她立着脚跟抬头挺胸地走上了台,随后立了一个优雅的姿势。音乐响起,她开始轻盈优美的舞动起来。仰身,踢腿,跳跃,劈叉……一系列高难度的动作,她都以最优美的舞姿做了出来。有时,把手里拿的木棒抛到空中,然后有准确无误地接住,她的表现顿时引起了观众热烈的掌声。评为给她9.105分。

接着还有美国,巴西,俄罗斯,印度这些国家精彩的比赛,选手们也都得了不错的分数……

最令我咂舌的是白俄罗斯的带操选手,它就如同一只漂亮的孔雀,向人们展示她那美丽的尾巴。她有时把腿搭到头上,挥舞着手中的彩带,自由地旋转,好似整个舞台都是她的似的,那么无拘无束。评委给了她14.675分,轰动了全场。

今天的艺术体操比赛真好看!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错误也是一种艺术作文550字

全文共 615 字

+ 加入清单

错误是指不正确的事物、行为等。人们都希望不断完善自己,因此错误自然是越少犯越好,及时犯了,也要从中悟出点道理来。但是,当错误成了一种标志性的东西,变得独一无二,还会是不正确的事物吗?

比萨斜塔就是建筑在错误上的。始建于1173年的比萨斜塔,在建造第一层时就开始倾斜了,此后人们尝试各种方法将它扶直,但都于事无补。如今,这座建筑在错误上的塔,却成了比萨的标志。它以它独特的姿态,骄傲地俯瞰着比萨的人们,世界的人们。

同样由于错误而闻名于世的,还有一枚澳大利亚的邮票。这枚澳大利亚的邮票印刷于1913年,在这张邮票上,有着澳大利亚的地图及一只袋鼠。值得注意的是,它印着两个框架。近日,它被拍出了25500美元的高价。我想,它之所以有着如此巨大的价值,不仅仅是时间赋予它的光华,更是因为它不同于其它的邮票,有着独特的美。

《左撇子》是一幅描绘西班牙士兵的画。画上的士兵手持长矛,勇敢威武。当时,画家在完成这副画后,发现自己搞混了空间位置,误将士兵画成了左撇子。万分懊恼之下,他灵机一动,把画的名字改为了《左撇子》,结果这幅画开始闻名于世。绘画的世界是很广阔的,但为什么这幅画错误的画能在绘画界占有一席之地呢?我想,正是因为我们通过画作的“伤口”,触摸到了画家的喜悦、懊恼交错的复杂的情感,感受到了它独特的美。

美丽的东西不一定是完美的,在那些带有缺陷的艺术品中,我们触摸到的是独一无二的美,感受到的,是错误的艺术。

[错误也是一种艺术作文550字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