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乡愁类型的作文合集20篇

其实,每个人都有乡愁,“乡愁”是对生命中最熟悉最美好的事物的一种怀念。那么你知道怎么写乡愁作文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乡愁类型的作文作文,希望你喜欢。

浏览

4097

作文

268

海峡隔不断的乡愁

全文共 1547 字

+ 加入清单

高秉涵1936年出生于山东菏泽市牡丹区吕陵镇高孙庄村,父亲生前参加过国民党,在他幼年便去世了。1948年9月,母亲宋书玉便打发儿子跟着“国军”出逃。少年高秉涵跪在父亲的坟前,磕了3个响头,起身逃走。

高秉涵的小学同桌刘凤春送别时说:“我爸在541团当团长,你就说跟我是同学,可以直接投奔那里。”

高秉涵坐上马车,随着人流转往镇江,在这里,他患了急性肾炎,高烧不退,躺在草堆上等死,是朋友冒死带他渡江求医治疗。

1948年年底,高秉涵转到无锡惠山,被编入鲁南联合中学。

1949年春,高秉涵离开鲁南联中,投奔驻防芜湖的“国军”刘汝明部181师当兵。1949年4月20日,炮声隆隆,火光四起,解放军渡江战役打响了。惊慌之下,一个士兵碰倒了一锅热粥,高秉涵的腿被烫伤,两腿溃烂,伤势严重。他的小腿上至今还留着黑色伤疤,就是因为这个吓人的伤痕,他从来都不敢穿短裤,怕被人看见。后来高秉涵悄悄爬上一辆军车,押车士兵又用枪托将他捣落河中,他大难不死,自己爬上了岸。

1949年10月16日夜晚,高秉涵随部队逃向厦门东南海滩。第二天,又随军到了台湾,流落在台北街头。每天中午,他挨家挨户讨饭,每天晚上,他到偏僻的地方捡垃圾。

当年,逃难路上,高秉涵随身携带的一些东西被幸运地保存下来,有小学毕业证书,有小学排球队的合影,还有小学全班同学的毕业照……

新年到了,14岁的高秉涵思念母亲,禁不住泪如雨下。他独自跑到阿里山山顶,对着祖国大陆方向,呼喊着:“娘——娘啊!”

离开大陆的几十年来,夜深人静,每每想起母亲,高秉涵都要大哭一场。他受尽了人生的苦难,尝尽了世间的磨难。小时候喝过的黄河水,此刻都变成眼泪流出来了……

1952年夏,在朋友的帮助下,高秉涵考入台湾建中夜校。白天打工干活,夜晚读书。高中毕业后,他又考上了台湾国防学院法律系。

1963年10月20日,高秉涵毕业后,成为金门驻军军事法庭的法官,在金门法庭担任审判员。1964年,金门岛上发生一起士兵逃亡案。一天夜里,一士兵携带汽车轮胎渡海,想偷偷穿越金门海峡,回大陆看望母亲,但是没能成功。黎明上岸,以为到了厦门,谁知因迷失方向又游回金门。

按照军事法令,阵前逃兵,杀无赦。最终,逃兵被判处死刑。高秉涵答应逃兵,有朝一日,把他的骨灰带回厦门,还给他的母亲。这桩逃兵案,也深深地刺痛了高秉涵内心。一个想要回家看望母亲的士兵,怎么会有死罪?身为法官的高秉涵陷入沉重的思考。

每次想到家乡,想到自己的母亲,高秉涵都会忍不住痛哭流涕。他两个眼窝因常年流泪而凹陷下去。

1973年,高秉涵退出军界,成为一名挂牌律师。高秉涵做执业律师,收入不错,他积攒的钱,都捐给了家乡山东菏泽,修公路,建学校,接济贫苦的民众。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1979年,在高秉涵阔别故乡整整31年的时候,他终于写下了第一封家书,地址写上“山东菏泽市西北35里地处高孙庄村,母亲宋书玉收”。信中他写道:“为了能见到娘,我要活下去,娘,等着我,我会活着回来。”这封信由中国台湾转到欧洲,经美国寄到中国大陆,历时3个多月。就在这封信辗转寄达的一年前,母亲宋书玉在吉林辽源去世。自从儿子走后,母亲每天思念他,儿子小时候穿过的棉褂,一直藏在母亲的枕头下,从菏泽一路向北带到辽源,直到去世。

家人告诉高秉涵,母亲常年思念他,直到临终咽气前,母亲都在呼唤着他的名字。这一声声呼唤,撕碎了高秉涵的心,他也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自己的母亲啊!

说起母亲,高秉涵哭得像个孩子,就差一年的时间,没能见到母亲,没能亲眼再见母亲一面,没能给母亲端一杯茶水,尽一分孝心。这让高秉涵留下了终生遗憾。

当时,高秉涵不知道,在海峡这边,两个姐姐去了延安,当上了共产党的干部,年迈的母亲找到了女儿们,却失去了儿子的音讯。无尽的等待最终耗尽了她的生命。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高中常见作文类型的写作指导

全文共 9056 字

+ 加入清单

一、命题作文

1.命题作文的特点

所谓“命题作文”,是指命题者给出的题目是一个完整的、不需要学生补充的作文题,让学生根据所出示的题目进行写作。命题式作文的典型格式一般是“题目”+“要求”,或“材料”+“题目”+“要求”。题目可以是一个词、一个短语或一个句子,规定了作文思想内容方面的要求。“要求”则是交代作文的文体、方法、字数等形式方面的要求。命题作文,有时就是一个自拟立意的话题,看似简单,但如果不经过仔细揣摩,极容易将题意理解错误而跑题,或者容易写出千人一面的内容,所以,遇到命题作文,不要急于下笔,既要认真分析题目,抓住主旨,又要发散思维,写出自己的特色。

2.写作指导

(1)审题。

顾名思义,审题就是审清题意和要求。要抓准“题眼”,找准写作对象,仔细地分析题目的核心意思,明确题意。

假如题目只是一个词,这类题目本身就是题眼,就要准确、全面挖掘该词的内涵和外延。词语的字数越少,其意义的外延就越大。独字式题目,其宽阔的外延虽然给考生的写作提供了广阔的驰骋空间,但其中也埋伏着写空写虚的危险。因此,我们要学会对题目进行有效的分割、限制,把大问题化作一个个小问题来做,文章内容才会具体而充实。具体做法有组词法、找比喻义法、找引申义法和提炼象征法等。例如“路”这个题目,就可以分割题目,如路的类型、路的历史、路的功能等;也可以在前后添加修饰语加以限制,如文人的路、外交家的路、成才之路、幸福的路等。这样,题目的范围缩小了,思路反而容易打开,可以写出丰富具体的作文来。而“门”这个话题,就要深层次挖掘它的内涵和外延,挖掘外延可以想象一下词的象征意义:门的象征意义可以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之门、交往之门、成功之门、改革开放之门等。再比如“绳”这个题目,可以组词“准绳”。如果把立意定位在“准绳”上,就可以写大千世界里的很多习惯行为或道德品格的准绳;“绳”可以组词“缰绳”,如果挖掘“绳”的象征意义,可以写某些束缚,怎样与周围不合理的“绳”作斗争的,怎样摆脱“绳”的束缚等。

如果题目是介词短语,就要看看写作的对象是什么。如“在学海中游泳”这个题目,主要要求学生谈的就是“学”字。“学海”说明学得多而深。题目的意思是:在无尽的书海中学习。通过分析我们知道这篇文章事实上就是谈学习、谈读书。可以谈怎么学,学得怎么样,遇到困难时如何面对和克服,取得好成绩时如何想的、做的,也可以总结学习中学到了什么,领悟到了哪些学习的窍门。这类作文一般可以写成记叙文,还可以谈通过学习你懂得了什么知识或做人的道理等,这类就事论理的文章可以写成议论文。

假如题目是个偏正短语,中心词直接规定写作内容与角度。写作对象一般是被修饰的词语,而充当修饰成分的词语则往往影响选材。如“我眼中的色彩”,题眼应该是“我”和“色彩”两个词,一切色彩都是“我”眼中的,是“我”的所见,不能是别人眼中的所见、别人的想法或别人的理解,更要有自己的真情实感。这个色彩可以是现实的,也可以是抽象的。可以是梦的色彩、2048的色彩、和平的色彩。所以这样的题目只要抓住写作对象,展开联想,精于构思,定能让各种文体和纷繁的内容百花齐放,让学生各尽其长。

(2)仔细分析提示语和要求。

命题作文在形式上,科学地借鉴与吸收话题作文“自选角度,体裁不限”的精髓,“严而有度,定而不死”,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由发挥的空间,鼓励学生张扬个性,自主创新。另外,不少命题作文精心创设情境,设置极具煽情、极有诱惑力的提示,以唤醒考生生活经历和积累,激发写作欲望,开启写作思路,降低写作难度。如“墙”这道作文题,题目中有这样的提示语:

墙,是大家熟知的事物。生活中有物质的墙,如土墙、砖墙、人墙、篱笆墙、玻璃幕墙、花墙、城墙、防火墙、影壁墙等。也有精神的墙,如沟通的障碍、法规的限制、做人的原则、道德的底线等。筑一堵墙,可以多一分约束与安全;拆一堵墙,可以少一分封闭与隔膜。请以“说墙”或“墙的故事”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认真阅读完这段提示语,相信学生的思路就可以打开了,反之,如果不读这段提示语,学生的立意就会陷入僵局。

同样,作文的要求也一定要通读,这里尤其要注意那些带“不”字的句子,一旦把已经否定的内容写进去,就等于是写错了。

(3)选择材料,确定“立意”。

认真阅读题目后,就要认真回忆与这个题目有关的材料,哪些东西是自己最难忘的,最触动心弦的,准备表达一个什么思想。在确定主题的时候,要注意主题的集中、正确,即表现清晰而又健康向上的中心。另外,还要力求主题的深刻、新颖。所谓深刻,就是指文章的主旨要有一定的思想深度,不能仅仅停留在一般意义的正确上,而应该进一步展开联想,力争深入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及其内在规律,让读者从中受到启迪、得到教益,从而深化对事物的了解和认识,让读者留下难忘记的印象。命题基本围绕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思考个人与社会、他人的关系等方面展开。这类命题一般本身比较虚,如“从那一刻开始”“分享”“心中的风景”等题目。遇到这类题目时,我们在构思立意时要注意遵循“化虚就实”,如写“温暖”时,要将看不见的“温暖”实化为亲人间的、朋友间的、陌生人间的一点关爱,些许关心或一点付出与给予等;写“从那一刻开始”时,要叙述或描写那一刻发生的具体的事件是什么,到底重要在哪里等。一些带有比喻或象征性的题目,如“暖流”“春风”等,则应注意其本体与喻体之间的关系,挖掘出这些题目背后的象征意义。也有写实题,对于这类文题要学会“化实就虚”,如“墙”这道题目,就要展开联想,写墙的比喻义、引申义等。

(4)巧妙“构思”,谋篇布局。

因为高考作文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出来,一般起稿或修改的时间是没有的,所以一定要先列提纲,即为文章写作构建整体思路。巧妙的构思应力求做到使文章波澜起伏,妙趣横生,引人入胜,这就要求下笔之前考虑是采用欲扬先抑法、倒叙法,还是设置悬念法。如何开头,如何结尾,如何过渡,哪些详写,哪些略写,都要做到胸有成竹。

二、半命题作文

1.半命题作文解读

半命题作文是指命题者只提供一个不完整的题目,由学生将题目残缺的部分补充完整后再进行写作的一种作文样式。它介于话题作文与全命题作文之间,既有所限制又不失开放,在立意、选材、构思等方面给考生适当的选择余地,“把风筝放飞在蓝天下”就是对半命题作文生动恰当的评价。半命题形式既便于考生放飞个性的“风筝”,又能较好地避免宿构和猜题押题,还便于教师客观公正地评分,近两年来越来越受到命题者的青睐。

2.写作指导

写好半命题作文的关键,在于把握“一半命题”的权利与空间。半命题作文的补题看似简单,但个中颇有奥妙。如何把半命题变为便于自己发挥的命题,是一种“秤砣虽小压千斤”的高层次构思技巧,只有掌握了补题技巧,写作时才会像庖丁解牛那样,做到游刃有余。

(1)填题,要充分吸取题中的隐含信息。

半命题式作文题,题面不长,其间还有空白,呈残缺式。但就是在这残缺短小的题面中,却隐含着不少有用的信息。

命题者通过题面中的某个字词或字词之间的某种关系,向考生传递信息:①暗示一定的类,即文章的体裁及表达属类,是记叙文、议论文,抑或说明文。细而分之,是记人还是记事;是叙事为主,还是抒情为主;是缘事说理,还是以理带事;等等。②敲定一定的质,即文题点示考生应表达怎样的旨意,抒发何种感情,形成哪种走向的文面氛围。③框定一定的量,即对出现在笔下的这一篇作文中的人与事、情与理、时与空的量,作出某种限定:或一人或多人,或一事或数事,或一理或数理,或瞬间或久远,或局狭或广扩,等等。④标示一定的载体。文以载道,具体到一篇半命题作文,文章的旨意凭借何种具体的人、事、时、空,加以显现?这种载道的载体是题目中既定的,还是由学生自定的?对此种种,在半命题的题面中都有所点示。

如“我这个_______迷”一题,题面中的“我”“迷”两词前后缀连,表明是记人叙事的记叙文,题中的“迷”,其含义是对某种事物、活动、景物特别感兴趣,全身心投入,达到如醉如痴的迷恋程度,无疑暗点了文旨。题首的人称词“我”,表明文章的“量”局限于特定的一个人——“我”,局限于“我”的一种兴趣爱好。至于这种如醉如痴迷恋的对象——载体,题目有意空缺,留给学生自主定夺,填之而出。

再如揣摩文题“_______之风不可长”隐含的信息,次第抽出:

类:“不可长”一语,对社会上的某种风气作出一个明确的否定判断,表明一种决绝的态度,行文必然议论说理,当属议论文。

质:“……之风不可长”,分明是抨击、批判不正之风,伸张正义,激浊扬清,此乃本文宏旨。

量: “之风”是偏正短语的后肢,前面填充后,自然形成不正之风、邪恶之风中的一种。

载体:用空格隐去,由学生自揣自定,学生大可从“我”出发,为我所用。

(2)填题,要与命题要求暗合神契。

命题者总是从教学大纲出发,紧扣教材,巧拟半命文题,从一个角度去测试学生的认识能力、表达能力、应变能力。面对半命文题,我们必须整体揣摩出命题者的意图,以利正确定向下笔。知己知彼(命题者),方能百写不殆。

“在_______面前”是前几年湖北省的高考题,稍一端详,可知文题是一个表示态势的介宾短语。为何以态势命题?最终目的是什么?让思绪驰骋,不难看出,命题者设计这一带空白的文题,其初衷是要学生自我营造一种环境、态势,造成特定的氛围,让生活中某一人(或数人)置于其间,述其言,叙其行,从而显示人物的某种精神、气质。大千世界,芸芸众生,这种环境和态势,可能是有形的,如金钱、鲜花;也可能是无形的,如威胁、困难;可能是惬意的,如奖状、成功;也可能是恶劣的,如挫折、歹徒。运思到这个程度,就不难通过填充题,设置一个恰当的对立物、映衬面,为构思中的人事创下典型的环境,从而有力地刻画人物形象,凸现文旨意念。

面对这一文题,有的学生无视命题,随意填题为“在哥哥面前”“在房屋面前”“在校门面前”,如此,也能行文,但陡然增大了深层构思的困难。前一题除了点明兄弟(兄妹)关系外,很难形成对立、映衬关系;而后两题只是点出了人事发生的地点,除此,难以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也就使文章难以契合命题者的匠心与要求。

(3)填题,要切中题旨文意。

如前所述,多数半命式文题,对题旨文意都有所显露,有所暗示,一题当前,我们首先要机灵扫瞄,将其捕捉到手,接着要深层透视,切中底蕴,以利正确填题,深层构思。

如“_______长大了”一题,载体部分空缺,怎样填题为好?关键是对点明文旨的“长大”怎样理解。对“长大”一语,有三种诠释可供思辨取舍:一是增高长重(一般生理现象);二是思想成熟(高级智能现象);三是学业(事业)有成(有为)(社会现象)。对三者运思比较,可以断定,按第一种含义填题,难脱肤浅;按第二第三种含义填题,能揭示人与事的底蕴,从动态变势中演绎出明确的意念。

那么,题中的空白是不是只能填写人称呢?不一定,抓住事物间的逻辑联系,又何尝不可填写动物、植物或静物呢?如生物小组的良种兔、种植小组的新种瓜、校园内外的共青林,可透过这些特指的物体增高长大,曲折地反映出科学少年、时代小主人的茁壮成长,迅速成长。

又如文题“我学会了_______”,题中“学会”一词常见惯用,但纳入文题,其旨意就应仔细琢磨了。这里当指学习并掌握了某种有用的知识、技能与本领,连上前面的“我”,渗出一种可贵的自豪激情。对题旨揣度有高下,填题也就有优劣。如:

“我学会了骑车”“我学会了烧菜”“我学会了打球”——填题正确,流于一般。

“我学会了讲文明”“我学会了自卫”“我学会了珍惜时间”——填题深刻,题旨凸现。

“我学会了打牌”“我学会了赚钱”“我学会了吸烟”——填题错误,题旨走穴。

(4)填题,要正中自己的生活储存。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下笔能否成功,有无感己感人的素材入文,至为重要。而半命题作文正是在动用生活储存方面,为我们提供了方便、自由。填题时就要珍视这一自由,加以充分利用,使填出的文题正中素材仓库之所备。

且看“一段美好的生活给我的_______”一题,显示题旨的空白处可有多种填法,但要正中储存,就要慎选。一学生暑假下乡,与勤俭的祖父相处,对自己的乱用胡花深感内疚,并力戒之,可填“鞭策”。一学生考试失利后,忘情观察大风雨中蜘蛛反复织网的镜头,感触颇深,可填“启迪”。一学生在校运动会3000米赛跑中不支落伍,是班上的拉拉队热烈的擂鼓、整齐的呐喊使他干劲倍增,最后夺得第二,可填“力量”。

又如“我_______同桌”一题,题目已经限定了载体,如何填充为好,仍视素材而定。如果同桌系新来乍到,虽印象鲜明,但交往很少,可填“的”,以便从旁观察描述。如果与同桌交往频繁,碰碰磕磕,时有冲突,填“和”为宜,以展示矛盾冲突中的人物形象。如若对同桌的某一印象和某种情感强烈,不妨选填“敬佩”“恨”“同情”“鄙夷”等。

(5)填题,要力求创意新颖。

填题运思,在符合要求、切中题旨的前提下,还应避俗求新,使题与文,让人触读后俱为之一震。这,主要讲究填题的深加工了。

一组中学生面对“我生活在_______之中”的半命题,有如下填题,试作比较:

填“家庭”“学校”“社会”——浅薄直露,味同嚼蜡;

填“集体”“亲人”“友谊”——正确平常,流于一般;

填“麻将声”“追星族”——切中时弊,发人警醒;

填“题海”“夹缝”“梦魇”——比喻形象,深邃出格。

题面的新与俗制约文面的新与俗。

(6)填题,要符合情理、逻辑。

填题新也好,深也好,都有个“度”,过度则不真,甚至有悖情理,违反逻辑。

如“我第一次_______”,如若有人填上诸如“哭”“淘气”“唱歌”“做梦”之类,必然令人皱眉,因为这些选项都是难以界定“第一”的,填进题中,势必陷入伪科学的泥沼。变换一下,选填印象深刻的“第一”,如“上学校”“登台演戏”“领奖”“下水”则浅,因为这一类“第一”都是不难确认的。如能变向运思,选填“说谎”“当家”“打工”“独自远行”入题,则文旨文趣当会更新鲜可人而又合于逻辑,不违情理。

填题运思应当谨记:文章是生活的反映,真实是文章的生命,巧而伪是不足取的。

总之,题贵新颖,半命题作文的拟题追求的同样是务求准确、生动而有魅力。只要平时注意积累文化知识,正确理解半命题作文的“另一半”提示、“另一半”导引的内涵,并且掌握一定的拟题技巧,就能拟出让评卷老师“怦然心动”、击节叫好而一见钟情的好标题。

三、材料作文

1.材料作文解读

材料作文,是由命题者给出一定数量的文字或图画材料,要求考生根据所给文字或图画的内容和指导性文字自己命题进行写作,最近几年的材料作文并不给过多的指导性文字,往往只给材料不给题目,题目的确定,完全是靠考生自己对所给材料的理解与把握而定。所以,材料作文既能考查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又能真实地反映出考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整理及表达等多方面的水平,所以,在审题上材料作文难度较大。但只要过了审题关,考生就可以把材料作文变成自命题作文来确定主题进行写作。

给材料作文的材料形式多种多样,除了像上面的例子以外,常见的有一则新闻、一个事件、一种现象、一则寓言、一幅漫画,还可是一首诗、一段歌词、一组素材、一个典故等。根据出题者所给材料数量的多少,材料作文可以分为单一材料作文与综合材料作文两大类。

2.写作指导

(1)分析材料,认真审题。

材料作文的材料有的给考生圈定选材范围,有的暗示写作主题,有的提示写作角度。材料作文一般入题容易,难度不大,但是不能因此认为审题可以马虎大意;相反,一定要对出题者所给的各个材料进行具体、细致、综合的分析研究,得到一个集中的意思。如果所给材料可以有几个中心,那么要认真重新整理你对材料的分析提炼,获得与作文有关的有效信息,选一个对你有利的为命题作准备。

具体如何分析材料,达到正确审题呢?

第一,归纳法。首先一定要对材料认真细致地读,至少要读两遍。若所提供的材料是单一材料,就归纳材料的主旨;如果提供的是两则以上的材料,就要分别归纳,找到它们在内容上的共同点。但是有些材料的意思是不容易一下子就归纳出来的,就需要我们划出材料的关键词语,先分层归纳,找出每层的主要问题,再对材料中层次之间的关系进行梳理,把握材料的实质,确立一个有针对性的议题。例如:

“加油!”简单的一句话,让她浑身充满了力量,顽强地冲向终点。“孩子,老师说你做得不错,你一定可以做得更好!”简单的一句话,让一个学习有困难的孩子一步步走进了大学的殿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简单的一句话,让他悟到了“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简单的一句话为什么会有如此巨大的力量?这些现象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阅读这则材料,经过对提示中的三则材料的归纳总结,我们发现题目的关键词是“简单的一句话”,从说话者的出发点来看,都是出于关爱、关心、善意;从说话者的目的和动机来看,都是旨在鼓励,勉励、鞭策,对人的成长起积极作用。那么,考生的写作也要围绕这个主题,展开联想。可以围绕父母的哪句话催你奋进,哪句名言真正触摸过你的灵魂,师长哪句话让你豁然开朗等进行写作。

第二,类比联想法。所给材料有不少是寓言故事、漫画等,还有的是列举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对这类材料的分析就不能就事论事,而应当运用类比联想的方法,想一想我们身边有哪些类似的社会现象。如:

有个鲁国人,擅长织麻鞋,他的妻子擅长织白绢。他们想到越国去居住,于是有人对他们说:“你们将会贫穷不堪的。”这个鲁国人问他是何道理,那人说:“麻鞋是穿在脚上的,而越国人是赤脚走路的;白绢是做帽子的,而越国人是披发的,你们夫妻的特长,在越国是无用武之地的,怎么能不穷呢?”

针对这则材料,我们可以对原材料作合理的联想,进行适当的推理、引申,从而得出“亏本生意做不得”“无用武之地焉能致富”等观点,也可以引申出类似的问题,如“做事情,要扬长避短,要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等。

(2)拟定题目。

在正确审题的基础上,根据材料的主旨和自己所要写的具体内容进行拟题,一方面能够使文章的写作与所给材料更好地吻合,有利于文章对所给材料的拓展,因为材料作文在写作时,一般要求在文章的适当地方合理使用所给材料;另一方面要能适合考生自我写作的实际,确保考生能够自如地驾驭材料,有话可说。同时,一个好的命题,必定是一个小的命题,是精、准、美的命题。

(3)如何使用材料。

在写作材料作文时,试题提供的材料一定要起好“引子”的作用。文章的中心不能脱离材料的中心,但是,无论是记叙还是议论,都要尽量避免直接照搬材料内容。如果是一事一议的文章,依据实际情况进行引用,但—般不能引用太多句子,只是引用主要意思即可。

此外,现在还有一类是材料加话题的命意作文,一般不存在审题和拟题的难度。

四、话题作文

1.话题作文解读

所谓“话题”,就是谈话的中心,引发谈话的源头。在提示语、引导语中指明一个话题(或写作范围),要求以此为引子或由头,去构思成文,就是话题作文。与其他命题比较,高考话题作文往往比较明确地给考生提供了一个既开放又有限制的词语,由这个词语作为中心,通过几句提示性的语言,规定了一个大体的写作范围,至于文体、主题、材料等则由考生根据题目的提示、要求和选择,自由发挥,即由考生自主确立主题,自主选择材料,自主选用写作技巧,灵活地选择合适的展示自己作文特长的内容和形式,考生的写作自主权得以充分的发挥和张扬。话题作文写作范围宽泛,表现手法灵活,表达手法灵活多样,可以尽情书写自己的想法,自己对生活独特的观察感悟。从某种意义上说,话题作文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更利于学生“我手写我心”。但是在确定立意方面也给了考生更多的考验,就是考生必须通过全面和正确的理解分析准确抓住材料内涵,然后紧扣主旨进行写作,否则就会偏离命题人的意图,偏离材料中心。

2.写作指导

(1)要多角度地展开联想。

话题作文是一种开放性的作文形式,要求考生放开手脚,尽情地驰骋在想象的空间。有些考生可能会说,我一时间想不出来,怎么办?最简单的打开联想思路的方法,还是前面提到的:第一步,把话题当成实词,组词或造句;再当成虚词,组词或造句。比如“读”这个话题,自然让人联想到“读书”“读后感”“读书人”,“读某某人”等。第二步,挖掘内涵和外延。如“窗”这个题目,你可以着眼于事物的窗,写一写窗的历史、结构、材料,从而得出窗的变化与社会变化发展、生活水平提高之间的关系;从我们学习过的泰戈尔的《窗》一文中,我们知道窗是人类人格品质的一面镜子;我们还可以从窗的比喻义、引申义着眼,比如眼睛是心灵之窗,天安门是中国之窗,真诚是友谊之窗等;打开一扇窗,等于打开了与外界沟通的心扉,关上一扇窗,就是封闭了自我……再比如“声音”这个话题,你可以造句:历史的声音;毛泽东在天安门前的一声呐喊;国外明星参与选举议员后世人的声音。你也可以写虚拟的声音,如秋天的声音、自然界的声音等,以此来窥见人与自然的关系等。这样你就打开了思路,找到了叙述、描写、议论的中心点。

(2)迅速确定立意。

一般来说,话题作文只提供写作的话题,而没有中心、材料、结构,文体、语言等的限制,给了考生一个比较开放的构思空间。可是方方面面而且散乱的材料,没有围绕一个中心,怎样迅速选定材料呢?一是“缩小话题内涵”。它指的是通过对话题进行解释、引申、修饰、限制、补充等方法,将话题锁定在某一内容上,来缩小选材的范围,迅速确定写作的切入点。比如以“脚步”为话题,你可以通过限制和修饰补充话题,使文章变成“回家的脚步声”“幸福在脚步声中”等。这样,迅速确定了立意,再依据自己的立意选择材料就思路明朗了。二是“化虚为实、化实为虚”。有的话题比较抽象,是一个“虚”的话题,就应该从实入手:比如“偶然”这个话题,你可往实处想,“偶遇李白”“老爸的偶然”等。而“心”这个话题比较实,考生可以把它理解成虚词,可以写“感恩的心”“父母的心”等,这样一来,文章的内容就充实了。三是利用“逆向思维”立意,如以“跨越”为话题,很多同学写了“跨越挫折”“跨越这道坎”,但也有同学利用逆向思维,叙写和议论了如果不跨越挫折会怎么样,对“不跨越”现象的思考等,这样,文章的立意和构思就避开了老调,开拓了新意。

(3)要文体鲜明。

话题作文的“文体不限”是指不限于一种文体,让学生自由发挥自己的特长。在中学的写作训练中,相信学生对自己擅长的文体很清楚,有的教师平时也有根据学生特长给学生定位的,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选好文体,为避免跑题和不辨文体的现象,一般都应列一个结构提纲。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乡愁的名言

全文共 204 字

+ 加入清单

●求人不如求己,他乡不如故乡

●瞻云望鸟道,对柳忆家园(南北朝·阴坚)

●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唐·赵嘏)

●无端一夜空阶雨,滴破思乡万里心(宋·张咏)

●百年为客老,一念爱乡深(宋·刘过)

●本山牛,只吃本山草

●穷家难舍,热土难离

●树高万丈,落叶归根

●宁恶本乡一捻土,莫爱他乡万两金(西游记)

●人出生在哪里,哪里就最珍贵(柯尔克孜族)

●家乡的水是仙水,家乡的土是金子(蒙古)

●在异乡看到故乡的乌鸦也感到高兴(苏联)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关于思乡的作文:乡愁

全文共 759 字

+ 加入清单

老舍去过巴黎,住过伦敦,可心里一直念叨着的,还是北京。说人家的城市笨拙,自家的城市庄重;说人家的城市喧闹,自家的城市有人情味。读者看着看着便要笑了:“好个明显的地域情结嘛!

可谁不知道,老人这份固执的喜爱,不留情面的批评,全是因为他深爱着他从小生长的地方——北京啊。

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可以面向着快乐的坐上一整天的积水潭,温和的香片茶,胡同里各房子的院子和树,牵牛靠山竹草茉莉青菜果子等,老人都深深的爱着。

也许每个人都有这样一份深深的、浓浓扯不断的情感牵系,就着这种牵系,便含着笑含着泪纵容了自己那份偏执的喜爱。

老人如是。“言语是不够表达我的心情的,只有独自微笑或落泪才足以把内心揭露在外面一些来,”以至于“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这只有说不出而已”。

我们所熟悉的地方,山不巍峨却是连绵不断的,水不秀丽却是悠悠的,花不红草不绿却是芬芳葱郁的。即便不深爱却也割舍不了热爱的情怀。

校园里幽幽的花香,课间同学传来的字条,作业本上老师批改的痕迹,还有毕业册上祝福的话语;母亲熬的粥,小妹妹扎起的辫子,拴在门口的西洋狗,还有村子里的那条水沟……这一切我们享之坦然并心存感激,即便将来远去,在他乡也能满心骄傲的怀念。一种叫乡愁的心情在回忆中也就可以淋淋洒洒地凄凉、惦怀一阵了。

许多的美好,并不是我们看不见并不是我们不想赞美,只因它们藏在内心最深处未激荡起涟漪,也就不会澎湃过分眷恋的情绪了。

老舍可以打开窗户扯起嗓子,说“我真爱北平”。

我就不行了。

我是一时之间被老舍的情感同化了。我没有文学大师那样的笔功,把爱雀跃白纸黑字之上,我没有背井离乡得可以随时乡愁一把,所以也只能在梦里试着走出现在生活着的圈子,然后在另一个角落点燃思乡之情。

其实我是渴望外面的世界的,纵然不会像鸟儿一样自由飞翔,也需要一些自己的空间。

乡愁,是一种美好的感觉。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以思乡为话题的高中优秀作文:乡愁

全文共 478 字

+ 加入清单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题记

诗人李白,面对着那一轮明月,默默地想念着自己的家乡。

中秋佳节,团圆之时,不是每一个家庭都是那么完美的团圆。

今天是中秋节,到了晚上,父亲依旧坐在阳台上,抽着烟,皱着眉头,眼睛一直望着没有边际的星空。

这是很平常的事了,每年中秋节,父亲给爷爷打过电话,总是一个人默默抬把椅子,像现在这样……我知道,那是想家了。

平日里,父亲忙进忙出,里里外外地奔波,思乡之情被遮掩了。但一到晚上,特别是这个团圆的夜晚,这情绪……

好男儿志在四方,父亲总不能一直呆在爷爷的身边吧,总不能一直呆在故乡吧?

父亲这个乡愁的情绪不能总这样发作,这个中秋也不能总这样吧?我和母亲想起了与父亲一起在故乡长大的老朋友,我们一同将这位乡亲请到我家。父亲见老朋友来了,眉开眼笑,吆喝着坐下,和当年在故乡一样,与老朋友划拳,喝酒,说着陈年旧事,父亲皱着的眉头终于舒展了。

故乡,牵动着多少人的心。离开故乡十几年,依旧记得那个生养自己的土地!

人们总也认为好男儿志在四方。不错!但是我认为这并不能消磨了那根深蒂固的乡愁。

父亲的乡愁啊,到底什么时候才能消除啊!

故乡,父亲的乡愁……

展开阅读全文

篇5:那一缕乡愁

全文共 953 字

+ 加入清单

夜幕降临了,它慢慢地被烟雾所笼罩.空气中回荡只有乡村才会拥有的柴草味,左右两旁山脚下好似萤火虫般大小的亮光忽明忽暗。一条笔直的省道穿过它的心脏带着希望奔向远方,这是先进的精神,也是事物和该地特产输出的必经之路。天空中的繁星越来越少,距离黎明也越来越近,山脚下的鸡鸣吵醒了沉睡一夜的村寨,鸡鸣声沿着弯曲的小路飘进了她的心中,唤醒了沉睡一夜的小镇。这个小镇就是我的故乡,她虽然平凡,但是却有着一种时刻吸引着我的力量。

早晨的她是一位披着绿纱的少女,婀娜多姿,在云雾缭绕的日子里更加迷人。天还没有明亮,乡间路上已是另一番景象,辛勤的妇女挑着满筐的蔬菜赶往市场。青山有着人们的相伴,显得更加的宽容、大方、生机勃勃。小镇上的居民也被这种气氛渲染着,山更绿了,村边的那条小溪流淌得更欢快了。

平凡的她仍然保留着平凡的经历,那就是一些风俗习惯,例如五天一次的赶集。赶集是人们生活中约定俗成的,至于他的历史我们无从探究。每逢赶集镇上就会聚集周围,甚至来自更远地方的农民,商人。因为这一天会有很多的日用品销售,以满足人们不同生活的需要。

春天,小镇周围的田野被开垦成若干宽度相等,长度不同的长方行,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播种着农民丰收的喜悦。还是番茄耕种的季节,等到幼苗长出后,农民就正式开始繁忙的工作。移植,浇灌,施肥,这些细微的程序,是不容忽视的,没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天见农民忙碌的背影有增无减,因为这是番茄移植的最佳时机,温度适宜。

夏天,番茄会长得更加旺盛,葱绿的叶子爬满了番茄架,番茄的枝叶被捆绑,固定在架上,枝头上的小花谢了,换来小小的果子,果子的成长时期约为一个月,转眼间硕大的果实爬满了枝干。番茄成熟的季节也是镇上最为繁忙的季节,田间农民们笑容满面的打理着挂满果实的“摇钱树”,小镇上吸引了很多前来采购的大客户以及前来观光的旅游者。

八月的故乡最为美丽,由于小镇在番茄种植上的推广以及在科技上的提高,小镇得到了“番茄基地”的美称,道路上随处可见满车红通通的诱人的番茄在销售,整个小镇被丰收的喜悦所笼罩。虽然我离开了故乡,带着一丝丝的离愁,但是在梦中,我将若干次的回到那个生我养我的地方。在远方的我,眼中涌起激动和离别的泪光,祝愿我的故乡,那个远方的小镇越来越美。

离离乡愁,丝丝情意,今夜让我在远方为你捎去我诚挚的笑容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你的乡愁作文600字

全文共 656 字

+ 加入清单

走过曲径通幽的林荫小道,便会听到你和风的耳语,声音如此的低沉、厚重,像是诉说着你内心的沧桑。老槐树便是你的名字。

渐渐地走近你,抚摸着你干皱而又粗糙的皮肤,偶尔划过脸颊的一片悲凉更让你的身世扑朔迷离。你就像是一个久经世事的老者,对你所受的痛苦只字不提。但你常流露于表的露水却难以掩盖你内心的孤寂。

你本不属于这里,你是被移植至此的。我不知道你是从哪个古村寨的村口被刨了根,挖了土所搬来的。但我知道你曾经反抗过,挣扎过,甚至哭泣过,但显然,满地落叶并没有让你获得零星的怜悯。世人又怎知道你临走前那数百次的回眸深藏着你对故土无尽的留恋?

多少个寒暑冬夏,多少个日出日落已将你的根深扎在了这片故土中。看着在你呵护下的小草一天天的拔节、长大,继而枯黄,你送走了一代代的花花草草。终于,你也要走了。当时,恐怕除了那惶恐而落的枯叶和被强行扯断的树根就再也没有东西能诉说你内心的悲痛了。是的,你哺育了多年的村子把你卖给了城里人。可天真的你还在为村民们而担心:没有了你,夏天的老者会在哪乘凉,说书的先生会去哪维生,嬉戏的孩童该往哪捉迷藏?

现在你在这里,每天都有护工为你服务,但你仍是难以放下心中那浓浓的乡愁。那人、那山、那水无时无刻都在你的心中萦回,挥之不去。生长、开花、结果是你唯一的心愿,总有一天你的子孙会带着你未了的心愿重新回到那片厚实的土地,继续守护那一方的水土。

我轻轻地依偎在你的身旁,感受着你带给我的点点气息,风缓缓地,响应着和煦的阳光,任由一股专属于故乡的味道弥漫在空气中……

树儿呵,为何你叶子上常含露水?那是你的泪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乡愁作文800字

全文共 829 字

+ 加入清单

中秋节晚上,我们全家人围坐在阳台上一边喝茶,一边赏月。

我抬起头,望着天空中那轮甜橙饼一样的月亮。仔细凝望,那宁静的夜空中月亮犹如一个清冷美人的眼睛,波澜不惊地打量着大地和大地上进入梦乡的人们。她是那样的温柔和安详。月亮从不像太阳一样火急火燎地把光辉洒向大地,也不像风儿一样忽急忽缓地工作,更不像云朵那样懒洋洋地在天空中飘荡。她总是柔柔地注视着大地,在星星的映衬下,轻轻地向我们微笑。

“你瞧,今天的月亮真是又大又圆!”我感慨道。一旁的爸爸笑着说:“中秋节来临之际,月亮也会更懂人们的心思,拼命地鼓起她的腮帮,活像从画中走出来的唐朝美人圆润的脸庞。”月亮又散发出皎洁的月光,给大地披上了一层银霜。月光如水,好似从夜空中倾泻了下来。突然,我感到月亮是那么的无奈,她是否在像嫦娥等后羿一样,在等太阳?想到这儿,我不禁吟诵道:“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月亮是否像苏轼一样忧愁,一样在思念远方的亲人?好月亮啊,您到底在想什么?在担忧什么?我想问问您,您在天宫和嫦娥、玉兔都过得好不好?快不快乐?

我的爸爸来自青海高原,是一个有着浓浓乡愁情结的人。每到中秋佳节,他就更加思念远在千里之外的父母和兄弟姐妹。今天,看着这天上的圆月,我似乎开始理解爸爸那绵延千里的无限乡愁了。我回过头望着月光下的爸爸,我问爸爸,你在想什么呢?爸爸遥望着月亮对我说:“我想起了小时候,每到中秋,我就会和小伙伴儿们拿着竹竿到各家院子里摘核桃吃。剥核桃皮时,手上脸上经常会被弄得黑乎乎的,坚硬的外壳会割伤我们的手,但我们丝毫感觉不到疼。如今的核桃品种再好,也吃不出当年的味道了。”我顿时想起了爸爸写的那篇《云中谁寄核桃来》,此刻,我终于深深理解了其中的浓浓思乡情。

天上的月亮啊,你真是善解人意!你了解游子们“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离愁别绪。在亲人们遥举酒杯,互诉思念时,你就悄悄升起。正所谓“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从古至今,有多少文人墨客赞美过你呀!因为你最懂思乡情,最知离别愁。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剪不断的乡愁优秀初中作文600字

全文共 3093 字

+ 加入清单

余光自己浓浓的思乡之情,倾注在他的诗作之中,《乡愁》便是一首代表作。小编在此整理了剪不断的乡愁优秀初中作文,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剪不断的乡愁优秀初中作文篇1

把酝酿已久的思念交给秋风,让明月演绎相思的旋律,将期待团圆的心放飞到天空,在异乡斑驳的夜空下又想起你-----我的故乡。

我的故乡------东仰绿春。座落在哀牢山脚下,李仙江畔,那里风景奇特,环境优美,民风纯朴。那里有我心爱的父母和儿时的伙伴。

为了求学,我远离家乡来到锡都个旧,每个学期最多回两次家,不离乡不知思乡何滋味,每到周末看到舍友们一个个高高兴兴地回家,我很是羡慕,周末的宿舍空荡荡的毫无生气,夜晚一个人在空寂的宿舍里连个讲话的人都没有,唯一可做的就是给家里人打电话来缓解心中的落寂,或打给朋友聊一聊近况来证明自己不是一个孤独的人儿。夜很漫长,思乡的情绪也正在滋长,我没有任何的一丝睡意,我的思绪会去追逐家乡亘古灿烂的太阳,泪水悄然而逝。我想家了。

明月本无价,高山皆有情。路遥千里,不断相思,人虽不至。心向往之,故乡我和你貌似隔着千山万水,却从不曾远离,我想念外婆的茅草房,东一座西一栋,就像大山里的蘑菇丛,密密麻麻,自然,纯朴,可爱。我想念外公的藤格子椅,小时候坐在上面玩,阳光照在掌心,仿佛一切尽在掌握之中,当我握紧拳头时,它却早已怃影无踪,那近在手中的感觉是一场美丽的幻觉。外公把它放到院子里的丰收瓜架下,沏上一杯茶,他坐在上面,在一旁玩的我看着外公的神态,就如一种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的人生感慨。

每一学期结束的时候,是最令我向往的时候。通常在放假前的一周我就按奈不住情感。,这一周对我来说无疑是一学年中最漫长也是最幸福的一周,我沉浸在回家的幸福之中,别提好好复习功课了。这也是我最烦闷的一点,意念总是战胜理志,每每我拿起书要好好复习,临时抱一下佛脚时,那种高兴劲又涌上心头,课本当然也是丢在一边,去收拾行李,即使我的行李已被我收了好多遍……

故乡,多少个夜里我面向西而驻立在宿舍走廊里,仰望夜空,思念向故乡生长,遥想每一颗繁星上都藏有一个笑脸,让人望眼欲穿,心动欲摘。

剪不断的乡愁优秀初中作文篇2

老舍去过巴黎,住过伦敦,可心里一直念叨着的,还是北京。说人家的城市笨拙,自家的城市庄重;说人家的城市喧闹,自家的城市有人情味。读者看着看着便要笑了:“好个明显的地域情结嘛!

可谁不知道,老人这份固执的喜爱,不留情面的批评,全是因为他深爱着他从小生长的地方——北京啊。

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可以面向着快乐的坐上一整天的积水潭,温和的香片茶,胡同里各房子的院子和树,牵牛靠山竹草茉莉青菜果子等,老人都深深的爱着。

也许每个人都有这样一份深深的、浓浓扯不断的情感牵系,就着这种牵系,便含着笑含着泪纵容了自己那份偏执的喜爱。

老人如是。“言语是不够表达我的心情的,只有独自微笑或落泪才足以把内心揭露在外面一些来,”以至于“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这只有说不出而已”。

我们所熟悉的地方,山不巍峨却是连绵不断的,水不秀丽却是悠悠的,花不红草不绿却是芬芳葱郁的。即便不深爱却也割舍不了热爱的情怀。

校园里幽幽的花香,课间同学传来的字条,作业本上老师批改的痕迹,还有毕业册上祝福的话语;母亲熬的粥,小妹妹扎起的辫子,拴在门口的西洋狗,还有村子里的那条水沟……这一切我们享之坦然并心存感激,即便将来远去,在他乡也能满心骄傲的怀念。一种叫乡愁的心情在回忆中也就可以淋淋洒洒地凄凉、惦怀一阵了。

许多的美好,并不是我们看不见并不是我们不想赞美,只因它们藏在内心最深处未激荡起涟漪,也就不会澎湃过分眷恋的情绪了。

老舍可以打开窗户扯起嗓子,说“我真爱北平”。

我就不行了。

我是一时之间被老舍的情感同化了。我没有文学大师那样的笔功,把爱雀跃白纸黑字之上,我没有背井离乡得可以随时乡愁一把,所以也只能在梦里试着走出现在生活着的圈子,然后在另一个角落点燃思乡之情。

其实我是渴望外面的世界的,纵然不会像鸟儿一样自由飞翔,也需要一些自己的空间。

乡愁,是一种美好的感觉。

剪不断的乡愁优秀初中作文篇3

透过窗子朝外望去,皎洁的月光稀疏地洒在墨蓝色的泮湖上。我静静地躺着,仿佛一股热流在全身涌动,且悄悄地从心灵的窗口流出……

爬上床,蒙上被子,让那思乡的泪水轻轻地流过脸颊。等那零星灯光熄灭之后,悄悄地探出头望着窗外不圆的月亮。我想家了,想爸爸了,想妈妈了。记得我来的时候,爸爸说:“千万不要想家,会耽误学习的。想得太苦了就打个大电话回来……”是的,打个电话就可以了,电话能给你那种无以言表的亲切感吗?

以前读书,很少离开家,更没有现在这样长的时间。记得来校的前一天晚上,我高兴地对自己说:“你已是高中生了,要过独立的生活了,你要展开飞翔的翅膀在广阔无垠的天空中翱翔!”而现在,我仿佛已真正懂得了席幕容的《乡愁》:故乡的那支清笛奏着悠扬的旋律在我耳边荡漾……

今夜,我想了很多。

走进高中的殿堂,意味着离乡求学的步伐已迈开了。今后的人生中更多的时间是在外闯荡,更多的是忙于工作而不是陪伴爸爸妈妈。我已不再是温室里的骄花,而是需穿山越岭的雄鹰,是迎风破浪的航船……在奋斗中实现上天赋于的作为一个人应有的价值。也许我会有两年、三年或更长的时间看不到家乡秀丽的山,清澈的水,挺拔的树木;闻不到家乡百花的芳香,小草的茁壮;听不到家乡活泼可爱的鸟儿欢快地鸣唱……最最重要的是看不到家乡一张张熟悉而亲切的面孔……

我就要成为家乡过客了!

为了我,辛勤劳作的妈妈的脸上不知被岁月刻上了多少皱纹;为了我,父亲头上,不知又添了几根银丝。为了让我能得到知识的滋润,有一个美好的人生,他们正和天下普通而伟大的父母一样默默地奉献着……

既然来了,就要对得起他们,也要对得起养育我的家乡。我想用我的汗水换取甘甜的果实送给他们;我要用我努力,换取辉煌,诚心诚意的报答他们。

一夜难眠。那轮明月的光辉径直射到我的心里。然而,我必须让自己熟睡,也许当我睡着了以后,就可以回家了……

剪不断的乡愁优秀初中作文篇4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这邮票寄托着游子的情思,是“胡马依北风”的依恋,是“夕阳西下”的惆怅,是“乡音无改鬓毛衰”的喜悦。无论身在何处都改变不了对故乡绥化北林区的思念。

在中国的版图上,不用放大镜,你是找不到绥化的。它位于黑龙江省,东接林城伊春,西接油城大庆,南接省城哈尔滨,北望边城黑河。面积2723平方千米,她的一园一景都令人流连忘返。

记忆里常流连的是儿时房前的院子。四面既没有水泥,也没有红砖,只是朴素地在房前用栅栏围成凸形。一进院子,是条直通房门的石子路。一侧是自然的小菜园,那翠玉般的小白菜,上了蜡似的红樱桃,翡翠样的菠菜,在园子里都精神抖擞地舒展着,那昂首挺胸的样真让人忍俊不禁。另一侧则是充满欢乐的空地,空地上立着一根结实的水泥立柱,柱上镶嵌着小巧的篮筐,每当放学后回到家,我都愿意捧着心爱的篮球,跑到篮筐下尽情投篮。这小小的院子带给我多少童年的快乐啊!

最令我心神??爽的是春天漫步校园的情景。欣欣然张开绿眼的柳树,勃勃然钻出泥土的小草,融融然拂面的春风都让你感到一股清新的空气夹带着湿意扑面而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最妙的是这个时侯恰好飘下润润然的春雨,雨丝粘在头发间,就会变得分外清新,沁人肺腑。透过春雨,似乎听得见春草正如饥似渴地吮吸着晶晶染得的雨露的声音,看得见学子们长大后忙碌事业的矫健身影……

“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是的,家乡的美景是属于我们大家的,更是我们应该共同享受的。

对家乡的眷恋是一杯酽酽的茶,经常品味,会保持更多的质朴与真诚。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以思乡为话题的高中优秀作文:乡愁

全文共 983 字

+ 加入清单

乡愁如烟,乡愁似梦,乡愁是一缕青丝常系在心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身在远方的游子们,你们的心中可有一点感伤?你们的心中可有一丝牵挂?你们的心中可有一缕淡淡的乡愁?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虽然不到中秋,虽然还远离元宵,但是心中那股对家乡的景,对家乡的物,对家乡的人的思念之情却久久徘徊于心中。乡愁如烟,在远游的人的心中冉冉飘起,在他们的脑海里翻腾,在他们的身边缠绕,在他们的脚下驻留。乡愁如烟,随风飘散,带走的是他乡游子无尽的思念,带来的是远方亲人真挚的问候,更有家乡好友的点点祝福。故乡啊,故乡,让我魂牵梦绕的故乡,何时我才能重返你的身旁?

月夜时分,万籁俱寂。独倚窗头,泪水暗流。举头望月,低头乡愁。无论在皎洁的月光下,还是在璀璨的星光中,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一直在心中长久地停留。不知有多少个夜晚,在呼唤声中惊醒;又有多少个黄昏,在叹息声中默默泪流。乡愁似梦,悄无声息地勾起游子对故乡的思念,对眷属的牵挂,对老宅的依恋。梦回故乡,那些花儿依旧在开放,那些鸟儿仍然在歌唱,不知道古道旁的那些人儿是否还在远望。故乡啊,故乡,让我魂牵梦绕的故乡,何时我才能回到你的怀抱?

难舍故乡亲,更难舍故乡情。游子们寄乡愁于酒上,托感情于杜康。“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在微弱的烛光下,伴着泪水,带着惆怅,饮下对故乡浓浓的思念。乡愁是青丝,常系在心头。心中有泪,只感到故乡的亲切,只感到故乡的温暖,只感受到故乡的姹紫嫣红。故乡啊,故乡,让我魂牵梦绕的故乡,何时我才能再次走进你的心房?

故乡遥,何日去?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回故乡,乘一支长蒿,随着心的河流,向故乡漂流,向故乡漫溯。游子们还在徘徊,他们仍没能回故乡,因为他们的事业在四方。他们要载着一船的星辉,带着闪耀的光芒重回故乡。就让我们敲响希望的钟声,期待与他们在灿烂的季节里的重逢。故乡啊,故乡,让我魂牵梦绕的故乡,我必定要让你以我为豪。

亲人在祷告,朋友在等待,故乡在呼唤……回来吧,远方的游子!

花儿会盛开,但终究要凋零;鸟儿会高歌,但最后还是要离去;只有古道上的人儿,年复一年,等待着你们的归来……回来吧,远方的游子!

母亲的皱纹,父亲的白发,一根根,一丝丝,一句句,一声声,冥冥之中,总有一个声音在呼唤……回来吧,我的孩子!

回来吧!回来呦,亲爱的朋友!

“故乡人今犹在,仍念念不忘……”

乡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乡愁海

全文共 232 字

+ 加入清单

李白有诗云:“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余光中也把乡愁比作“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古今游子何其多,他们对家乡的牵挂,又怎一个“愁”字了得?当你告别家乡外出闯荡天下的时候,家人的声声叮嘱会使你步履踯躅;当你穿梭于霓虹闪烁的街市的时候,一声老乡的呼唤会使你泪眼婆娑,当你只身在异域守候中国年的时候,子夜敲响的钟声会使你心潮翻滚。其实,你心灵的天空无时不飘过费翔的“故乡的云”,那一缕挥之不去的乡愁,它一头连接着故乡的殷殷召唤,一头连接你割舍不下的愁思。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那一段乡愁

全文共 1156 字

+ 加入清单

曾经,我在母亲的怀抱里安然酣睡。有一天,我离开了那温暖的家。家!隔着海,似近又远,又远似近。“夷州、琉球……”梦里,有一个熟悉的声音在唤我的乳名,是母亲!是祖国!我离家太久了,母亲哟,我盼着回家!

——题记

我提着笔,在《乡愁四韵》的音乐中构思这篇充满着万般情感的文章。我倾听着,在这浓浓的华歆中浸透了思乡之情:“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酒一样的长江水,醉酒的滋味,是乡愁的滋味,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在这如泣如诉的乐声中弥散着忧伤的氛围和凄美的意境。思念,那种“绿叶对根的思念”,化成字里行间遣不散、理还乱的乡愁。

多少次,我们看到那些白发苍苍的老人吟诵余光中先生的诗篇时,每一句都会让他们老泪纵横。多少往事,多少骨肉,都被那道浅浅的海峡隔在彼岸。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这一湾浅浅的海峡横亘在两岸之间,却又维系着台胞对故乡的思念。

不管是聂华苓“走到千山外,乡情水长流”;抑或三毛“无根的流浪梦在故乡”;还是林清玄“不如归去,不如归去”。他们的情感都有一种“曾经沧海难为水”的无奈,更有一种“关山云外梦故里”的期盼。他们那解不开的乡愁也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愈拉愈远,愈远愈浓。

其实,维系两岸的,更有那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几千年的中华文化浸染着两岸的炎黄子孙。我们共同吟诵着曹操的“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贺知章的“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舒兰的“三十年前/你从柳树梢头望我/我正年少/你圆/人也圆/三十年后/我从椰树林望你/你是一杯乡色酒/你满/乡愁也满。”……

这一首首哀怨的思乡情曲,深深灼痛了海峡两岸所有互相凝望的眼睛,这一段段浓浓的乡愁,牵引着对祖国故土梦牵魂绕的无尽思念。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据说,台湾产的相思豆比大陆的相思豆个大,质地更坚硬,而且台湾相思豆内缘有心型纹路,被人们称做“心心相印”。每一颗相思豆都分黑红两色,红色的一端代表赤子之心,黑色的一端象征着黑土地。或许这相思豆正是相思积累成的而用以寄托相思的吧!

一颗红豆,带来浓情似酒,愁肠怎生禁受?

或许乡愁就是这样的触景生情,就是让我们的心泛起涟漪,跳跃着永不枯竭的悸动,挥洒着无边无际的情伤。

这一依带水的小岛寄托了我们几代人的多少情思。无论是在远古时代因地壳运动而导致的台湾大陆忍痛分离,还是近代因人为因素而致的两岸同胞隔海相望,都割不断那份一脉相承的血系,都阻挡不了历史的进程,阻挡不了统一团圆的共同心愿。

黄山、泰山连着阿里山,黄河、长江映着日月潭。我们有个共同的家,他的名字叫中华。我们无限感慨忧伤的过去,更有理由憧憬美好的未来,台湾思乡的人啊,将不再是只有空叹一句“明月何时照我还”,而是与大陆亲人共同拨奏一曲江南丝竹《花好月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乡愁800字

全文共 478 字

+ 加入清单

中秋之夜,仰望天空,望见一轮明月,但不是那皎洁的一轮皓月,天空中如烟似雾的乌云,弥漫在月光下,好像是嫦娥遮面的轻纱,既不疏远陌生,又有万般娇态。

一千三百年前的今天,是谁,在白露横江的异乡秋夜里,不知桂花的清香,不理美酒的醇厚,硬是那样偏执地吟出一句别有滋味的诗句来——“月是故乡明”。简简单单清清浅浅却一语道破了天机,解释了我们情感与认知之间那把有妙的天枰——因为深爱,所以偏执。、

月似乎可以读懂人心,它是愁绪,也是寄托;它是伤感,更是思念。

月光如一泓清泉,轻轻写入小屋。倚窗望月。那凄清的光辉照的人心生怜惜。窗外一轮圆月夜色,树叶稀疏的梧桐在月辉的映衬下将最后几片枝叶无奈地撇下,落下了无尽的寂寞。明月的清辉照在苏轼的心上,却带不来一点安慰,在无奈的孤独与深切的思念中,苏轼挥笔写下:“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此时此刻,也许只有故乡的月亮可以给他许些慰藉了。

因为深爱,所以偏执。

坐在月下,月饼的香味也融入在对乡愁的遐思中。是啊,“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诗人的声音穿过了千年的白霜与夜晚,道出了我们最不容辩驳的理由,于是我们会心一笑:

因为深爱,所以偏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以思乡为话题的高中优秀作文:乡愁

全文共 804 字

+ 加入清单

漫步他乡的街道,品着“正宗”家乡美食,心底升起一股浓浓的思乡情愁;

端坐静谧的书室,读着“游子”抒情之作,诗歌散出一股浓浓的思乡情愁;

置身洁净的车厢,听着“老乡”淳朴乡音,身边弥漫一股浓浓的思乡情愁。

陌生的城市对于初来乍到的我是一种沉重的负担,陌生的人,陌生的环境,就连生活方式也要以崭新作为开端。灯火阑珊的街道,各具特色的当地小吃,没有一样能够抚慰我背井离乡的心。偶然间,沉重的思绪被一股熟悉的的香味打断。

果然是我日思夜念的家乡美食,兴奋的心情不亚于见到了崇拜的偶像。捧着手中的家乡美食,细嚼慢咽中发现即使打着正宗的招牌,味道却还是有些许差别。这差别也许是制作的疏漏,又或许是乡愁所致……

午后的阳光包围着静谧的阅览室,一种尴尬的气氛飘散于空气中,刚刚转学的我与新群体总显得格格不入。翻开诗集,娟秀而又满载离愁的肺腑之作打动了我,触及我心底最深的地方。和蔼的老师,亲切的同学,可爱的家人,如今却无法再与他们同行。情不自禁地,我用手轻抚着那些没有生命却充满着爱的文字。作者当日写下他们的时候,是否怀着和我一样浓重的思乡之情呢……

洁净的车厢中零零落落地坐着几个人,又到了一站,上车的是两个衣着朴素的中年男子。深蓝色的衣服上沾满了灰黑色的泥点,那张倦色浓重的脸一看就知道他们是为生计而远走他乡的“打工仔”。虽然打工仔见的多了,可是他们的对话还是吸引了我。因为我听到的是那再熟悉不过的家乡话。也许家乡话没有普通话的纯正,法语的优雅,英语的动听,韩语的可爱,但是正是这有些粗鲁的方言帮我了解了一个又一个美丽的故事,叙述我最初的梦想,陪伴我走过快乐的童年。

家乡是我生命开始的地方,梦想诞生的地方。

家乡纯净的湖水养育了我爽快正直的性格;

家乡热情的民众养育了我关爱他人的性格;

家乡清贫的生活养育了我坚韧不拔的性格。

我不会做家乡美食以解乡愁;我不会写抒情之作以解乡愁;我不会说淳朴乡音以解乡愁,我只有将家乡作为心底最深的念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记住乡愁”荆门古民居摄影展览征稿启事

全文共 884 字

+ 加入清单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倡导广大摄影家和摄影爱好者立足于以荆门本土文化为素材的创作理念,努力创作出更多接地气、有温度和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摄影作品,服务文化荆门建设,特举办“记住乡愁”荆门古民居摄影展览

一、主办单位:荆门市政协书画摄影研究室、荆门市摄影家协会。

二、征集主题:全面征集荆门境内以“记住乡愁”为主题的古村落、古民居,包括古民宅、祠堂、会馆、书院、牌楼等摄影作品。作品重在纪实性,兼顾艺术性和观赏性。

三、征集时间:自启事公布之日起征稿,至2017年9月30日止(以收到稿件为准)。

四、作品评选:本次摄影作品展览将由主办单位聘请相关专家组成评审小组,对参展作品进行公开公平评选。评选结果将在市新闻媒体上公布。

五、入展作者待遇:入展作品120幅,入展作者均颁发证书并付一定稿酬。拟定2017年年底举办“记住乡愁”荆门古民居摄影作品展。展览开幕式之前出版《“记住乡愁”荆门古民居摄影展览作品集》,入展作品作者每人获赠作品集一册。

六、征稿细则:

1.荆门市摄影家协会会员和广大摄影爱好者均可投稿。

2.作品必须取材于荆门市境内。

3.作品拍摄时间不限,黑白、彩色不限,投稿数量不限,谢绝组照及电脑后期制作合成的作品。

4.参赛作品一律为数码文件(JPEG格式),单幅文件量不得小于3MG。作品(电子文件)必须注明:作品标题、拍摄地点、作者姓名、作者单位、通讯地址、联系电话,未注明者视为放弃评选。

5.作品(电子文件)发送至332315515@qq.com,联系人:陈锋,联系电话:13886928418。

6.投稿者应对作品的整体及局部均拥有独立、完整、明确、无争议的著作权,作品涉及的著作权、肖像权、名誉权等法律责任由作者负责。

7.本次展览不收参赛费,不退稿。主办单位对入选的作品有权使用(包括宣传、展览、出版、内部学术交流等),不再另付稿酬。如摄影作品用于商业性质,由使用单位与作者本人联系协商另付报酬。

8.本征稿启事解释权属于主办单位。凡投稿者,主办方均视其为同意并遵守此规则。

“记住乡愁”荆门古民居摄影展组委会

2017年5月16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乡愁年级600字

全文共 914 字

+ 加入清单

回想历史,诗意正浓。逐渐成长,也逐渐在诗中游荡。诗是古代文人表达情感的好方法,也是现代人了解历史、思想的重要途径。百诗亦有百不同,却又有相同之处,各个诗人都有自己别具一格的表达方式。

诗中表现最为显著的无异于乡愁,那么乡愁是什么?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乡愁是王湾看到海边的白昼已代替黑夜,江南的春天在旧年未去时已经到来后想起自己的家书到哪了,对亲人的思念已随归雁来到洛阳边。丝丝乡愁亦是对亲人的丝丝想念。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孟郊的乡愁是忘不了慈母在临行前,独守蜡烛,两鬓斑白,眼睛也时而眯小穿针,不辞辛劳地为儿子连夜缝补衣物。这份乡愁胜过了太阳的光辉!

秋意盎然,本就是一个伤感的季节,孤身在外的游子又怎能忍受流水缓缓,别人一家聚在一起的温馨场面?再看看自己,夕阳将要落下,却仍无期回家,浪迹天涯。这是一种怎样的痛苦,我们常人都无法理解,唯有游子可借诗抒情。思乡因人而异,有人痛苦,而有人则是想象与家人重逢的喜悦。就像李商隐,不知何时能回家,却在巴山夜雨之时,想象着与家人在家乡夜雨时,一起温馨重聚,坐在一起闲聊,剪烛西窗。原诗曰: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乡愁是什么?谁也说不清、道不明。因为职业不同,经历不同,见解不同,不同人也给出了不同答案。痛苦悲伤亦或渴望思念终究无济于事,担心故乡亲人安危也只能在“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中体现。岑参也幻想着回家与亲人团聚、重温,可不料身处军中,为国效力却不能留在家乡,守在亲人身旁。但当战乱时,仍思念自己家乡,担心家乡深处战乱之中,家人是否平安?故园的菊花也开在战场旁边。“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或是岑参因想念家人,双袖上沾满泪水但却因公务在身只能让捎信者给家人报个平安。他不想让家人为他担心,思乡的伤感和建功立业的迫切交织在一起,心情复杂。丝丝乡愁也是如此浓厚。

夜晚向远处望去,带去自己那份乡愁。既简单而又浓厚,既真实而又朦胧。诗人也通过文字传达出他们心中的乡愁。诗中凝聚了他们思乡的情感与自己毕生的文学,流传至今我们仍在诵读理解。回首望去,看到那村头的缕缕炊烟这也许就是诗中的乡愁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以思乡为话题的高中优秀作文:乡愁

全文共 454 字

+ 加入清单

——片段1

年幼的男孩,为了读书,远走他乡,到了城里。用了最低的生活费,尽管总被同学嘲笑寒酸,但他从不自怨自哀,我是来学习的!他常常这样激励自己,放学回宿舍,点亮昏暗的油灯。拿出一叠高高的信纸,上面写满了字,记录了他每一天的生活,一直到今天,上面的寄信人都是一位收信人,但看着手里仅有的一张邮票,他沉默了,犹豫了……

最终,他挑出一张最完美无瑕的心,把里面的苦难和埋怨全改掉后,整个信变成了一个描写他幸福美满的校园生活的信,可是,他真如此?站起身,走到窗边,眺望着家乡的方向,眼里溢出满满思乡之情。

——片段2

男孩长大后,与一位,同班的女同学相恋,毕业后,很快便结了婚,可是第二天,他便接到了通知,他要上大陆的彼岸台湾去促进大陆之间的交流,以责任为重的他,只好在第二天买了船票,乘船而去,在船上,望着妻子的方向,不停回放他们的相识,后来相知,相恋,到最后步入婚姻的殿堂,没想到,却为了自己看重的责任而远离她。他站在甲板上,望着大陆的方向久久不能回头。仿佛,他看见了他的妻子还在岸边,望着他的方向流下一串串珍珠泪……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何处寄乡愁

全文共 2516 字

+ 加入清单

作家笔下的故乡,是一个飘渺的梦境。

国人心中,故乡是一片遥远的朦胧,那里既有春天的和煦,夏日的茂盛,秋天的丰收,冬日的温暖。一年四季,长满了茂密的乡愁

现在与故乡之间,是一片大河山川的开阔;记忆与故乡之间,是一段漫长模糊的岁月。富余的时间与空间,经过想象的充分发酵,思念的长久蒸腾,氤氲出一缕缕甘醇,故乡笼罩在橘红色的云霞里,故乡被情感诗化了美化了,人也醉了。

游子与诗人的故乡既是真正的故乡,也是虚拟的故乡。

故乡,乡愁,在作家的笔下,是美好的风景,风雅的情绪。读起关于故乡与乡愁的文字,大约没有人不感动,没有人不感慨的。

鲁迅先生的《故乡》,为我们描述了有些悲凉但极为优美的乡村景象: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这少年便是闰土。

……

月亮、沙地、西瓜、少年、猹……这一切,组成了每一个游子儿时故乡里的曾经的场景。再读《故乡》,觉得故乡就在眼前,那些场景,那些活动,恍如昨天。

读如此的文字,恐怕所有人都有想家,回家的冲动。

那家,就是故乡。

尽管自己在故乡以外的地方早已安了自己的家,但是,意识里从未把家与故乡等同一起。儿时生活的地方,父母所在的地方,才是家,才是故乡。

游子心中的故乡,总远隔千山万水,难以回家,难以回到故乡,在外、在异乡的游子自然在心里就有了一种情绪,一种思想,作家、文人把这种情绪、思想叫做乡愁。

乡愁的描写、记述可以说浩如烟海,多了去了。可是,关于乡愁,给我们这一代人印象最深的,大概莫过于余光中先生的《乡愁》了:

乡愁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乡愁是对家乡的感情和思念,是一种对家乡眷恋的情感状态。对故土的眷恋是人类共同而永恒的情感。远离故乡的游子、漂泊者、流浪汉,移民,谁都会思念自己的故土家乡。

乡愁,又称思乡病,指的是“一个生病的人因为他并非身处故乡而感觉到的痛苦”,或者“再也无法见到故乡的恐惧”。

“一个生病的人”,思乡的情绪强烈,乡愁的感觉突出,其处境,其状态,一般不会太好。一个人,越是困窘,越是无奈,思乡的情绪越强,乡愁的感觉越深。而一个春风得意,八面玲珑的人,是没有时间思乡,没有机会抒发乡愁的。

就是在军队中,当打胜仗时思家病比较不常见,相反地,战况吃紧时则是比较常见的。楚汉战争中,项羽及其军队被困于垓下,汉军士兵唱楚地歌曲以引起楚军思家之情,瓦解战斗力,是为汉语成语“四面楚歌”的来历。

所以,谈到作品中永恒的怀乡情结和心路历程时,余光中先生说,“不过我慢慢意识到,我的乡愁现应该是对包括地理、历史和文化在内的整个中国的眷恋。”

余光中先生还在文章中写道:“烧我成灰,我的汉魂唐魄仍然萦绕着那片厚土。那无穷无尽的故国,四海漂泊的龙族叫她做大陆,壮士登高叫她做九州,英雄落难叫她做江湖。”他说:“这许多年来,我所以在诗中狂呼着、低呓着中国,无非是一念耿耿为自己喊魂。”

乡愁是关于家乡的愁绪也罢,是对整个中国的地理、历史和文化的眷恋也罢,我们总要有一个家乡,一个故乡;有一个国家,一个故国。

国家,我们是日益强大了,可是,我们的家乡却日渐消失。即使没有消失,我们回故乡去,也会觉得,这不是我的故乡,不是我的家!

“青壮炼钢去,收获童与姑”。大跃进、大炼钢铁时,农村的壮劳力,男人都去炼钢铁了,大田里的庄稼只能由孩子和女人来收割了。如此的情境,才惹得彭德怀元帅疾呼:谷撒地,禾叶枯。青壮炼钢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请为人民鼓咙呼!

如今,青壮年的男人没有去炼钢铁,倒是一个个到城里打工去了,不仅青壮年的男人去打工了,就是青壮年的女人也岁男人一起去了,而且一去多日不回。故乡里,只留下老人和孩子。许多老人、孩子甚至有一年、几年没有见到自己的儿子、儿媳,自己的爸爸、妈妈!

青壮年人都走了,老人、孩子能够照顾自己的生活就已非常不易,其他的一切都顾及不了了。道路越来越坎坷,房屋越来越破旧,就是一些打工赚钱建好的房子,大多只是一个空壳。

故乡,是越来越破旧了。

破旧的结果,就是脏。

没有青壮年人,没有了顶梁柱,没有了过去的习惯,没有“黎明即起,洒扫庭除”,干净、卫生已经成为奢侈。

农村,没有像样的厕所,没有正规的垃圾处理地方,猪、牛、羊,鸡、鸭、鹅四处游荡,随地便溺。

加上工业的污染,河水已不清澈,空气几度污浊……

于是,原来那个破旧一点,但是还能让人落脚的故乡,如今脏的让人难以下脚,难以呼吸。在外生活习惯的人,回家一天都难呆。

越来越脏的故乡,与天上皎洁的月亮和光辉的太阳都有点不相称了。在我们的感觉里,月亮已不如过去的皎洁,太阳也不似过去的光辉。

面对破旧、肮脏的乡村,很难让人想象暖阳下老人惬意的模样,月光下孩子嬉戏的情境。

一切都如梦一样。

民风不再淳朴,人心早已不古,世道中落,江河日下。原先讲究杀富济贫,除暴安良,如今却是恃强凌弱,仗势欺人。

没有青壮年的乡村,老人、孩子能够承担起看家护院的重任?一些游手好闲、好吃懒做的家伙看准了这个时机,兴风作浪,偷鸡摸狗,以致乡村偷盗成风,不得安宁。

偷,尚且不止,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明抢,明火执仗,公然抢劫!

面对破、脏、乱的故乡,在外的游子作何感想?

那还是故乡吗?

故乡已无,何来乡愁?

20世纪30年代,一大批仁人志士在中国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乡村建设运动”,如今,乡村依然落后,故乡一天天消失,回家,会故乡成为一种奢侈,一个梦想。

没有了故乡,没有了家,乡愁何所寄,何所安?

一个没有了故乡,一个没有了家的民族,根何所植,魂何所系?同为异乡人,皆成漂泊者,不是什么值得庆幸的事情吧?

故乡,是一个人的根,也是一个民族的根。

家,是一个人的魂,也是一个民族的魂。

农村、农业、农民问题,不是一个可以掉以轻心的问题,不是故乡,不是乡愁浪漫不浪漫,抒情不抒情的问题。作家笔下,不浪漫可以浪费,不抒情可以矫情,乡愁无所寄,故乡无处寻,都不打紧,只要根在,魂在。

根不在了,魂不在了,灾难可就来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不容错过的儿童谜语-成语类型

全文共 949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谜语主要指暗射事物或文字等供人猜测的隐语,也可引申为蕴含奥秘的事物。 谜语源自中国古代民间,历经数千年的演变和发展。它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集体智慧创造的文化产物。儿童类的谜语更是为了开发孩子的思维,小编为大家找来了成语类型的儿童谜语,在猜谜的过程中又能多学到成语,一举两得,不可错过啊!

哑巴说话(打一成语) —— 谜底: 翻手为云

思想保守(打一四字成语) —— 谜底: 墨守陈规

想的美(打一成语) —— 谜底: 异想天开

必(打一成语) —— 谜底: 心如刀割

光头撑伞(打一四字成语) —— 谜底: 无法无天(法=发)

夜总会(打一成语) —— 谜底: 乌合之众

南极洲(打一四字成语) —— 谜底: 冰天雪地

人口普查(打一成语) —— 谜底: 国计民生

十本漫画书加一本语文书(打一四字成语) —— 谜底: 不可思议

悉心照顾心爱的女子(打一四字成语) —— 谜底: 怜香惜玉

最荒凉的地方打一成语 —— 谜底: 不毛之地

骆驼(打一成语) —— 谜底: 久经沙场

烂网打鱼(打一成语) —— 谜底: 一无所获

磨洋工猜一成语 —— 谜底: 一不做二不休

散文(打一成语) —— 谜底: 杂乱无章

快乐的不想回去(打一成语) —— 谜底: 乐不思蜀

钼(打一成语) —— 谜底: 见钱眼开

天下唯一晁天王(打一成语) —— 谜底: 盖世无双

不知何人折梅花(打一成语) —— 谜底: 鹿死谁手

小偷坑蒙拐骗加杀人放火(打一成语) —— 谜底: 罪加一等

躲在水中把船推(打一四字成语) —— 谜底: 暗里使劲

十五个吊桶打水(打一成语) —— 谜底: 七上八下

教鞭(打一成语) —— 谜底: 授人以柄

枪靶(打一成语) —— 谜底: 乱箭穿心

白骨精来源(打一成语) —— 谜底: 青出于蓝

为什么大三的女生都很不缺钱? —— 谜底: 女大三抱金砖

千里奔驰(打一成语) —— 谜底: 马不停蹄

纽约商品大甩卖(打一成语) —— 谜底: 物美价廉

拿着标签问价格(打一成语) —— 谜底: 明知故问

最遥远的地方打一成语 —— 谜底: 天涯海角

表白(打一四字成语) —— 谜底: 一面之词

凳子上钻窟窿;刷子掉了毛(打一成语) —— 谜底: 有板有眼

货郎担做生意(打一成语) —— 谜底: 步步为营

望江亭(打一成语)。 —— 谜底: 近水楼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柳树·乡愁

全文共 431 字

+ 加入清单

又是夏天了,柳树一如既往的向我展示一抹鲜绿。

我的故乡在济南,那里素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誉。柳树是融入在我的童年中的。小时候去大明湖玩,看着那树梢上的一抹鹅黄,嗅着微风吹来的草木清香,心里就格外有一种春天的感觉。那是那么生机勃勃,活力四射啊。就算是在冬天,柳树叶子凋零枯黄已尽,僵硬的枝条镶上一层银雪,也丝毫不减它的美感,一如往昔。

夏天的流失正是繁盛时,酥绿的枝条衬上大片大片的浓绿,有一种水墨画的感觉。点点细碎的阳光在叶影间摇曳,一扫心中的烦躁。柳树的叶片镶上点点金光,微风轻轻把枝叶拂起,如同最最精美的水彩画,几乎美得不像话。

后来我去了荣成一趟。荣成的森林公园也有柳树,修养的也极好,片片叶子油光水亮。可总觉得那里的柳树很陌生,虽然是同一种树,但是不是故乡的,就总觉得很陌生。那深深的乡愁是凝聚在那棵棵垂柳之中啊。只有故乡的,呐,故乡的那些,只要它们还挺立在那,看上一眼,我就觉得特别特别的亲切了……

啊,故乡,故乡的柳树,这就是我的乡愁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乡愁是根线作文

全文共 1174 字

+ 加入清单

月光光,照地堂,年卅晚,摘槟郎,槟郎阵阵香。

——题记

我始终觉得,我是一个怀旧的人。

或许用“怀旧”来形容这个年纪的我不太合适,但从小到大我收集的各式各样的小玩意,随着几次搬家竟都完好无损一样不落。当然,除了几堆让我伤心了几天的彩蛋碎片。

我在深圳出生,在深圳长大。但深圳却不是我现实意义上的家乡——我的祖籍是安徽的一个小村庄,那里风景秀丽,却并没有留给我多少回忆。偶尔逢年过节回去一趟,也无留恋之情。我想我是不是有点薄情,但很快又否定了。因为离开深圳那天,我哭了。从那时起,我便将深圳定位为我情感意义上的故乡。“故”,曾经的;“乡”,生长的地方。

初来合肥好长一段时间,我总是做与故乡有关的梦,醒来便胡思乱想,睡不着觉。想那里整齐漂亮的绿化带,高挺笔直的建筑,被爬山虎密密覆盖的天桥,喷着红漆的出租车……脑海里的画面太过丰富、太过鲜艳,和深夜漆黑的卧室形成强烈反差,心中便没由来地感到失落。

也许这就是乡愁。我有时认为,乡愁这个词略显老成。不过看到房间内摆置的从深圳带回来的物品,那种失落的情绪又会涌上来。不过也不总是如此,每当书上出现“深圳”的字眼,我便兴奋地捧着书向同学到处宣扬,收获同学的一两句赞叹就心满意足了;同学问起故乡我更是侃侃而谈,那种喜悦和自豪是真正溢于言表,绝不矫揉造作。

我本以为乡愁会随时间流逝,没曾想反而日渐生长。以前每天放学坐的公交车路线在脑袋里愈发清晰,以至于现在回家时在路边看到漆着亮橙色的公交车竟脱口而出:“B603诶!”引来同学的侧面,而后暗暗腹诽自己:真实蠢死了。

等公交车时,一发呆,眼前似乎就播放起了抓帧动画:或是炎热的夏天和小伙伴们一起跑到地铁口蹭空调;或是上补习课坐地铁时带上几枚硬币在自动贩卖机里买小零食,坐在候车的石凳上边吃边听着用普通话、粤语、英文轮流播报三遍的进站提示。闭上眼睛感受地面传来的震动,隐约的隆隆声,看着刺目的黄色车灯由远及近穿透隧道的黑暗,在长长的白色列车前挑一个人少的门跳上去,偷偷地低声模仿着广播女生的标准发音。然后,车身摇晃一下,隆隆声又再次响起,列车驶离站台——我的肩被同学冷不防拍了一掌:“还发呆呢,快上车”!

我有些发懵地跨上公交车。是啊,在那里呆了十多年又怎样呢?我没有理由再回去了啊。也许现在那天桥上的爬山虎还是风情地绿着,也许已经没有了。这样想着,那愁绪又再次席卷了我的身体。

偶尔想起飞机飞离深圳上空的那天,阳光明媚在帝王大厦尖尖的高顶上。我讨厌这种玻璃帷幕的建筑,它反射的光线总刺的人眼生疼。我看见那束光在白云中无法溶解,灼热耀眼地让我闭上了发涩的眼睛,然后,有一些温热的液体从眼角划过。

乡愁是根线,一端是故乡,一端是心房。1200多公里的距离,缠着木棉花、凤凰花、勒杜鹃、棕榈树,绕着大梅沙、小梅沙、莲花山红树林,栓着我年少的记忆,系着我敏感的心。

剪不断、理还乱——是乡愁。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