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生门纪录片观后有感【通用20篇】

追寻一位共产党员实事求是、锐意改革真实足迹,再现一位省委书记清正廉明、造福百姓感人情怀的5集纪录片《项南》。下面是相关的观后感,希望对你有帮助。

浏览

4110

作文

682

2024央视大型纪录片为了和平观后感

全文共 1009 字

+ 加入清单

没有正常人喜欢战争,特别是中国人,中国人从来不是一个好战的民族。尊严,不是一种轻飘飘的感受,不是一种帝王的享受。尊严是用事实宣告,中国,真的不再那样轻易被征服了。 There are no normal people like war, especially Chinese, and the Chinese have never been a fighting nation.Dignity is not a kind of fluttering feeling, not an emperors enjoyment.Dignity is to declare in fact that China is really no longer so easily conquered.

没有尊严的国家,就是在引诱他人入侵、蹂躏的国度。古人云,“天与之财,不取不吉”。这是历史上不能改变的事实。抗战前中国不是没有军队,几百万呢。。因为知道你中国好欺负,大好河山,你看不住你的家。

我们尊重为自由而牺牲的勇气,而我们也知道,平等自由这回事,是有尊严的人、有尊严的国家之间的事情,所以,在朝鲜这块土地上,我们宣告的,就是我们有这样的权利。

美国人在朝鲜战争结束之后,立了一座朝鲜战争纪念碑,在纪念碑上写的话是“自由不是无代价的”,它的含义是:在朝鲜战争中牺牲的或者在越南战争等各地战死的美国兵,包括“二战”中在欧洲、在太平洋各岛战死的美国兵,他们是为自由而牺牲的,也就是说,美国今天能有一个自由的社会是得益于这些人的。

抗美援朝战争打完之后,再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敢到中国来侵占一个县城。跟中国讲条件。抗美援朝战争为我们赢得了尊严,也让我们拥有了享受和平的权利。从那以后,直到今天,对中国动武就成了一件令人疑虑重重的事情。

为我们这些普通人赢得了和平的权利,志愿军的牺牲,得利的不是一家一姓一个政府,而是所有的中国人—甚至包括那些可能因为对中国发动战争而死的外国人。志愿军的血,为我们这些普通人而流。

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牺牲者,与青山同碧。

我们应该感激。

人们常常忽视已经到手的东西,那么,为了不让我们在得到之后忘记,也许有一天,我们也可以修一座碑,不单纪念朝鲜战争的死难者,也纪念抗日战争和历次卫国战争中的牺牲者,那碑文或许就应该是:

“尊严不是无代价的!”

这部《决战朝鲜》,我以为,就是为这些牺牲在朝鲜的中国军人,在我们心底树起这样一座纪念碑。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thisischina观后感纪录片《美丽中国》观后感

全文共 3271 字

+ 加入清单

纪录片美丽中国观后感《美丽中国》是表现中国野生动植物和自然人文景观的大型电视纪录片,看过之后给了我深深的触动。纪录片作为“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的电 影电视艺术形式” ,其手段在于对真实素材进行艺术加工与展现,其目的在于以展现真实为 本质,并用真实引发人们思考。但是,自然类纪录片因为较少有人的参与,缺少人与人之间 一目了然的矛盾冲突和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 与社会类的纪录片相比, 它更多地表现为单纯 的猎奇与对真实镜头的捕捉,在思维品格上难以胜出。在纪录片创作中,创作观念是非常重 要的,创作者在拍摄纪录片之前,先要对所表现的事物进行思考。任何一部纪录片都或多或 少地体现作者对艺术和生命的态度, 纪实的品格上升为思维的品格, 才能使创作进入审美的 层次。 国际自然类电视节目主席帕萨`萨拉斯曾说: “自然类影片绝不只是动物、树和昆虫等非 常近的镜头和放大镜头,还有被称为自然精神的东西。也就是说拍摄自然类纪录片,首先需 要摄制者对自然的热爱和了解,要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它需要一种人文精神,而绝不 只是为了追求感官刺激。 ”他同时还说: “现今社会强调的人文精神,并不是单纯的指对人的 价值、人的个性、人的尊严、人的地位、人的发展与人的自由的关怀、看护和尊重,还有我 们所在的这个大自然,包括自然中的一切生命。人文精神就是一种关怀,真诚的对自然世界 的一种关怀。 ” 《美丽中国》是一部反映中国自然生态的纪录片。由 BBC 环球公司与中国中视传媒股 份有限公司联合拍摄,英文名称为”WILD CHINA” ,也有译为《野性中国》《锦绣中华》, 历时三年拍摄,共六集。与其说这是一部纪录片,不如说它是一场视觉的盛宴。诗一般的画 面、 伴之纯粹大自然的声音、 独具中国气质的磅礴之声相结合的美丽画面??都给我们带来 了一种久违的震撼,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带给我们的是全新的视听完美享受。 然而,不仅如此,纪录片《美丽中国》中更有一种陷于画面和音乐背后的、厚实的浓浓 的情怀,一种博大警世的人文关怀流淌其中,它不仅给我一种视觉的震撼,更让我有了对自 然的震撼与敬畏。 《美丽中国》中的人文精神。在整部纪录片中,没有清晰的人物对白,解说词只是展示 性的, 可以说主要是在用视觉语言和影像的力量展示着自然, 更展示着不朽的人文主义精神, 这些精神深深地打动着我。 张家界深山溪水中的娃娃鱼,贵州山间的叶猴,茫茫雪山中被呼为“山中野老”的滇金 丝猴,迁徙途中在鄱阳湖歇脚的浩荡鸟群,上海郊区寺庙中 400 余岁高龄的斑点龟,贵州岩 洞中的蝙蝠。 傍晚时分, 古老爹倚在窗前, 仰头远眺, 看着遮天蔽日从北方飞来的成群雨燕, 计算着它们南来的日子,并以此盘算着插秧的日期。金腰燕飞来的第二天,各家各户就一同 忙着把秧苗移到山间的梯田之中,而头上的雨燕也在忙着建筑新巢。 如此清晰逼真的视觉语言让我在体味生命力量的挣扎的同时, 更让我深深地感受到在这 部 6 个小时的纪录片中,所展示的动物、植物是与我们人类一样平等而珍贵的生命。在优美 的摄像的引导下, 渐

渐走进了大自然的世界, 逐渐用一颗平等的心态感受着自然中生命的起 起伏伏。这部纪录片带给我们的不单单是美的享受,更融入了一种生命的整合:当我们知道 在拍摄后的几周后 400 余岁高龄的斑点龟死了时会遗憾; 在蛇岛上, 当我们看到鸟儿逃脱蛇 的攻击时会高兴??影片中, 往南迁徙的鸟儿在枝头歇息, 透过画面观众看到伪装的腹蛇就 附着在同一棵树的树枝上,且仿佛那腹蛇一张口就要吞下鸟儿了,内心就会焦急万分,担忧 鸟儿能否躲过蛇的攻击。当看到有的鸟儿未能逃脱,只能成为腹蛇的食物时,令人感到无助 和无奈,并感受到了生物链的冷酷与无情。这一切令观众的心随着自然生命而跳动。 《美丽中国》中展现给观众的自然世界与每一个人所面对的并无不同:孤独、疲惫、不 能支撑和致命伤害。 《美丽中国》用它的镜头告诉人们:自然生物是我们的朋友,只不过与 我们生活的方式、地点不一样。也许是社会生活太过复杂和疲惫,我们早就忘了其实所有的 生物都是地球的主人,我们应该发现,这个地球不仅仅属于我们,还属于动物,属于更多的 生灵。纪录片引导人们关注或者说重拾的,可能正是已被忽视掉的人类与动物之间的感情、 生物之间奇妙的感应和联系。 如果每一个观众都在观后像珍惜自己一样善待动物, 那么这就 足以体现这部纪录片在现实中的价值和意义。 理解爱护珍稀动物, 保护我们的自然环境的意 义,正是影片所要表达的强烈的人文关怀精神。 《美丽中国》中的生态平衡观。文明是一把双刃剑,在带给人类物质享受和现代生活的 同时,也带来了人类与自然的隔阂和异化,人类的心灵越来越粗糙,感觉越来越迟钝,心肠 越来越坚硬??于是生命的意识淡薄,悲悯情怀丧失,人文精神缺乏,人类成为唯一只爱自 己的冷漠动物。但是《美丽中国》 ,它带给观众的不仅是美轮美奂的中国自然视觉奇观,还 有前所未有的心灵震撼, 人们震撼于大自然的美与脆弱, 让冷漠已久的心灵变得湿润、 柔软。 这部长达 6 小时的大型纪录片的特点是以自然为对象, 以平等的视点关注人与自然界中的生 物。以纪实的手法和写意的风格,来抒写和展示自然的奇观和生命的奇迹,让观众有机会近 距离地观赏中国大自然中生存的各种生命,在观赏中感受自然的壮观、神奇与美妙,感受生 命的庄严、神圣与美丽,同时也对自然法则产生了新的认识和新的思考。 《美丽中国》把思考的领域从自然界扩展到人类、扩展到人与自然的关系。实际上它是 在借大自然中生物的生存状态观察人类的行为,反思人类未来的命运。或者说,它不是从人 类的角度看自然,而是从自然的角度解读人类,即将动物的世界作为这个世界的主角,从自 然的角度来观察人类的行为, 巧妙地将动物的世界与人的世界进行艺术化的对比, 用暗示和 警示的方法来审视人类的价值观念及许多悖论性行为方式。 无污染无破坏的自然环境本来是 自然界最美好、最壮观的景象,而人类无止境的开发与建设却把这些美好近乎破坏殆尽,多 种物种濒临灭绝,美丽的自然美景不复存在,最终也影响了人类的生存。当我们从大自然的 角度来观察这个世界时, 才能看清这个世界的面貌与形态, 才能发现这个世界的自身结构和 内在关联,才能看清自己面貌的丑陋和行为的愚蠢。 《美丽中国》中人文精神指导和欣赏下的视觉语言。视觉语言是

纪录片创作者用以构成 视觉形象、表达制作思想的各种手段技法的总和。因此视觉艺术、画面思维是纪录片制作人 员应有的基本思维方式,也是电视纪录片表达创意、展示故事的主要创作思维方式。对于纪 录片来说,视觉是第一性的。纪录片是供人们欣赏的艺术品, “好看”是纪录片的“核” ,因 此,视觉语言是纪录片思维品格表达的一种最重要手段。 正是基于对自然生命的尊重与深厚的感情, 纪录片 《美丽中国》 用独具中国气质的磅礴、 浑厚、 包容的声音结合美丽的中国自然画面, 把原属于自然科学范畴的主题拍成了洋溢深厚 人文主义精神的优秀作品,其视觉语言充溢、表现着浓厚的思维品格。如大量的长镜头,跟 随对象的运动,用特效表现的风云变幻、万物生长,大量的航拍镜头展现出壮阔的美感、梯 田区的整体视觉冲击效果;运用自然光线、光度的强弱,光位的顺光、逆光、侧光,光比的

明与暗等,追求写实性;运用蒙太奇的手法,切换自然中的不同场景,无不集中反映着人与 自然和谐这一伟大主题。同时,拍摄者在摄像时总是尽可能地亲近拍摄对象,获取最真实的 视觉画面、获取自然的最美好的瞬间。对于摄制者来说,它们已经不是单纯的物或景,而是 怀有情感的相互依存的“伙伴” 。 《美丽中国》 “创造和利用现实” ,以自己的人文精神与思想来指导纪录片中视觉语言的运 用,而绝不是为纪实而纪实,做呆板、机械的原生态记录。如此生动的记录给所看到的人巨 大的启发。我们都应站起呼吁: “保护自然,保护野生动植物和那些历史悠久的自然人文景观! ”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圆明园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534 字

+ 加入清单

这个寒假,我观看了一部名为《圆明园》的纪录片。这部纪录片由雨果观赏园后的诗意评价作为开头,将我们引入一个如同仙境般的世界,然后用大半的时光以一个传教士的角度描绘了圆明园以往的辉煌,紧之后便开始英法联军烧杀抢掠的镜头,这一幕幕让人心痛的景象,虽然很短,但已深深地刻入了我们的心中。最后的镜头便是此刻的圆明园。

看完这部纪录片,我最大的感想是悲愤。在观看到英法联军焚烧圆明园的镜头时,我想说:这是我国建筑艺术的精华,园林艺术的瑰宝,就这样在一片火海中化为灰烬,这圆明园,建造历时150余年,投入的经费更是能够用“无数”二字来形容,而且,圆明园中的更多东西是用钱换不来的,如古老的青铜礼器,精雕细琢的陶瓷花瓶,历代的名人书画……这些东西是独一无二的,没有了就永远没有了。所以英法联军焚烧的不仅仅是无数的汗水和金钱,还是中国独一无二的文化,更是全世界的一笔不可估量的历史遗产。

在悲愤的同时,我也深思:为什么中国自我的珍宝存放在清皇帝的离宫中,却能被西方人轻易地掠夺和焚烧呢?答案正是清政府太软弱无能,国力太衰败,使得西方列强的铁蹄能肆无忌惮地在中国领土上践踏,如入无人之境。为了不受外族的侵扰,我们的国家就应更加强大,而少年强则中国强,我们此刻要好好学习,长大争取为国家做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篇3:2024年纪录片永远在路上第七集观后感

全文共 1294 字

+ 加入清单

【同期声】 蔡为(中央纪委国际合作局副局长)

对那些证据确凿的外逃腐败分子,我们要点名道姓曝光,效果还是非常好的。据我们所知发布红通之前,有的外逃腐败分子在国外还是过得很猖獗,大家都不知道他是外逃的腐败分子,发布红通之后,这些人很多就收敛了,这种猖狂的势头是被压下去了。

【解说】 百名嫌犯红色通缉令,只是中国近年来加大国际追逃追赃力度的众多举措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一系列卓有成效的举措向世界宣告了中国反腐败的决心,也让外逃人员感到了强烈的震慑。

【解说】 2014年3月,中央纪委整合内部机构建立国际合作局;

5月,中央纪委召开中央国家机关有关部门国际追逃追赃工作座谈会;

6月,中央反腐败协调小组建立国际追逃追赃工作协调机制,设立办公室统筹追逃追赃工作;

7月,公安部开展猎狐2014专项行动;

9月,最高检开展职务犯罪国际追逃追赃专项行动;

10月,最高法、最高检、外交部和公安部联合发布《关于敦促在逃境外犯罪嫌疑人投案自首的公告》 。

【解说】 外逃贪官们其实也在时刻关注着国内的追逃动向。身在美国的王国强,一方面生活提心吊胆、了无生趣,另一方面也感到未来日子将更不好过。当看到敦促自首的公告里提到,自愿回国可以依法从轻或减轻处罚,他终于决定自首,回国接受法律的审判。

【同期声】 王国强(辽宁省凤城市委原书记)

我要不回来,一定是通缉榜上有名的,那你说,全世界见到了这个协查通报,这一百多个国家都行动起来,你不像过街老鼠一样吗?也可能处境比它还难呢。被通缉的人,被追逃的人,他才有这样深刻的感受,这个法律的威慑,有的说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天网在哪儿?平常谁说也看不见,但是只有当事人那种处境,他能看到天网,能看见那一只巨手。

【解说】 腐败分子外逃,是近年来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一些腐败分子在国内贪腐之后,悄无声息地失联,逃往海外。

【同期声】 黄风(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刑法研究所所长)

贪官外逃实际上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末,越来越明显的一个现象,当时出现了一个热词,叫做携款外逃。赖昌星外逃发生在1999年,这是外逃标志性的一个事件。随后在2001年发生的就是中国银行开平支行,余振东、许超凡、许国俊特大贪污案的这几个主要犯罪嫌疑人他们外逃。

【解说】 腐败分子妄图躲到海外过逍遥日子,这是党和人民都绝对不能容忍的。随着外逃现象的出现,追逃工作也随之展开,但早期的工作面临着许多困难。

【同期声】 高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廉政研究中心副秘书长)

当时改革开放才刚上路,我们刚刚打开国门,参与国际合作各个方面的领域还不够宽,经验还不够丰富,特别是在国际反腐败合作方面,我们的话语权还不够大,再加上对国内追赃追逃各个部门各个力量统筹协调的机制还不够顺畅,因此我们追赃追逃总体上处于一个艰难探索的起步阶段。

【解说】 虽然面临许多困难,但中国追逃的努力从未停止。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追逃追赃列为反腐败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遏制腐败蔓延的重要一环,追逃追赃工作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世界感到了中国的决心和力度,国人也清晰地看到了显著的成效。百名嫌犯红色通缉令发布以来,不少潜逃时间长、在国内影响重大的案件嫌疑人相继落网。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山西火种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1059 字

+ 加入清单

集中观看了省委宣传部制作的六集文献纪录片火种》,给全体党员上了一堂特殊的党课。学院领导、院党委成员、在校的师生党员、院团委学生会主要干部参加了本次集中教育,活动由院党委书记吴华英主持。

党课开始之前,党员和学生干部们就陆陆续续地来到了学院会议室,先后以党支部为单位签到、就坐,显示了良好的组织纪律性。党课伊始,吴华英书记传达了校党委组织部关于组织党员集中观看《火种》文献纪录片的相关通知,强调了这是开展“两学一做”之“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只有知党才能更加爱党跟党走,才能自觉地把个人的思想与行动高度地与党中央保持一致性,才能更好地把“两学一做”的学习教育成果化为指导学院改革、矢志成才的具体行动。

吴xxx还代表院党委提出了:遵守会场秩序、认真观看视频、边看边思考边对照、课后各党支部分别组织党员进行专题讨论、每个党员都要撰写不少于1000字的观后感等观看专题视频、上好特殊党课的一些具体要求。接下来,按照院党委的部署,副书记强汾生就近期党支部全部完成“两学一做”第三专题研讨、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学习宣传校党委符惠明书记的学校党代会工作报告、继续以多种形式开展好“党员先锋行”主题实践活动等工作事项,进行了详细安排。

随着《火种》文献纪录片的一集集播放,把在座的党员和学生干部的思绪吸引到了二十年代那个特殊的年代:辛亥革命播下了“科学与民主”的火种,开辟了近代中国寻求变革、自强的新纪元;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的火种;“五四”爱国学生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播下了火种;以高君宇、王振翼和贺昌等为代表的山西早期革命先驱,以开展各种学生运动、创办进步刊物、组织革命社团等形式,发动了山西的革命运动并与全国的革命活动遥相呼应,给山西的革命工作播下了火种……观看过程中,会场鸦雀无声、秩序井然,人们时而神情凝重,时而小议讨论,很多教工党员还不时地低头笔记,课堂气氛浓烈。随着视频一集一集地播放,师生们再次领略了山西这块古老土地上重视教育、人才辈出、人杰地灵、革命发端早、文化底蕴深的特殊省情。

最后一集纪录片的结尾音乐响起,党员和学生干部们依然恋恋不舍,三五一群地讨论着、交流着文献纪录片的内容及观后感。从师生们脸上的表情可以看出,本次特殊内容、特殊意义的党课,让大家受益匪浅,收获良多。我们相信,随着我院“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深入开展,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一定会得到加强,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一定会得到体现,“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良好成效,也一定会转化为推进学院改革创新、跨越发展的实际成果。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英国BBC纪录片《中国春节》观后感

全文共 662 字

+ 加入清单

bbc的纪录片可以说是闻名世界的,这源自于它精良的制作以及电影级别的镜头。在这部讲述中国新年的纪录片中也一样。

第一集的镜头是最美的。无论是春运的人头攒动,还是冰城哈尔滨,又或者是清晨的北京,同样的场景在bbc的镜头中就显得特别的美丽。就拿北京的大裤衩来说,这个建筑在各种镜头中不知道看过多少次,前不久才去过北京,对北京的城市风貌建筑感觉其实很一般。可是bbc的镜头中,北京显出了万全不一样的气质,更大气,更摩登了吧。最美的当属打树花了,看了之后才知道,什么叫真正的火树银花。镜头,无意是吸引我看bbc的纪录片的最主要原因。

第二集则有趣的多,主要以食物为主。看到两个歪果仁拿着木耳说是蘑菇,抱着冬瓜说是葫芦,我真是笑了。这次bbc还十分接地气的介绍了泡椒凤爪和辣条,不知道两个主持人品尝的时候是何种心情。还有混着喝白酒的桥段,真的不怕喝倒吗哈哈哈!介绍的花卉市场的拍卖倒是让我开了眼界,之前对此毫无了解。哦,对了,还有神级春晚。总体来说还算比较客观,一些比较重要的新年现象都被提及了。

第三集我不得不承认,没看完。香港的比重占据了非常大的篇幅。内容上也没什么让人耳目一新的地方。到底是干儿子啊。本来想给5星的,现在只能给4星了。

总体来说,第一集很美,第二集很有趣,总体节奏把握的很好,节奏对于纪录片来说是最重要的。唯一让我有点疲惫的是整体的讲述逻辑。看似好像很有逻辑,从北往南的几个地方,但是实际上在叙述的时候却显得很凌乱,既不是以地点来作为逻辑线,也不是以时间来作为逻辑线,各种无征兆跳跃,让人有点凌乱,大概是这个导演的风格?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纪录片圆明园观后感

全文共 720 字

+ 加入清单

本周历史课我们全系观看了数字纪录片圆明园》,当已经成为废墟的圆明园像梦一般突然恢复她昔日的壮丽,出现在我们眼前时,我们惊叹不已,但是随后,当我们发现,这所有的壮美都要化为泡影,都要被摧毁,我感到无比的愤怒和无限的惋惜!

该片以与《圆明园》的命运一起沉浮的人物为线索,从大清皇朝的康熙、雍正、乾隆的故事,我们看到了圆明园从蓝图走向鼎盛的过程,而从咸丰皇帝那里,我们又目睹了圆明园被劫掠与焚毁的结局。

圆明园非常的美丽,圆明园有一些名胜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有狮子林、平湖秋月、安澜园……,而且里面的文物很多,很壮观。圆明园占地约5000亩,水面占十分之四,大小山峦起伏,各态湖泊星罗棋布,凌空俯视如千岛之国。本园占地210公顷,水域约4/10。东部为园内最大水面福海,外围环列10个小岛,构成一处大型园林景区,共有10座园中园和建筑风景群。福海略呈方形,东西皆宽五六百米,水面开阔。盛时每逢阴历五月五日端午节和七月十五中元节,先后在此举行龙舟竞渡和放河灯等民俗活动。我真想去圆明园游览一番啊!

但是,好景不长,英、法联军在1860年的时候让美丽的圆明园变成了灰烬。更让我气愤的是:他们竟然当场拍卖文物!一个青铜铁器3英镑卖掉了!一副图画则1英镑卖掉了!这……简直就是中国人的耻辱!!!

一代名园圆明园,毁灭了。它毁于英法侵略者之手,也毁于清政府的腐败与无能。它的毁灭,既是西方侵略者野蛮摧残人类文化的见证,又是文明古国落后了也会挨打的证明。我们中华民族不想欺侮其他民族,但也决不允许别人欺侮我们。为了让圆明园的悲剧永远成为过去。为了使我们中国不再落后,不再受外国的欺压,我们当代大学生要刻苦学习科学知识,让烈士用鲜血染成的国旗在高空飘扬,永不垂下。

展开阅读全文

篇7:2024为了和平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1586 字

+ 加入清单

原来,在2010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军事科学院世界军事研究部原副部长罗援在接受_的采访时提出,要隆重纪念抗美援朝战争。我本人一直对抗日战争的话题很有兴趣,有了这个新闻后,也开始关注抗美援朝战争了。

我注意到,军事科学院的罗援提出了一些“要隆重纪念抗美援朝”的理念:

其一,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而且应该用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的机会弘扬我们革命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的精神。这些老同志说得非常好,说我们不怕死亡,但是我们怕被遗忘。

其二,罗援说,俄罗斯有《军人地位法》,德国有《军人地位法》,美国有《军人福利待遇法》。我觉得不管是现役军人、预备役军人还是退役军人,以及其家庭成员,他们在社会上处于什么样的法律地位、他们应该享受什么样的待遇、应该得到什么样的福利,这些还没有一个非常规范的法律上的界定和保障。

因为军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我们军人要无条件地服从国家的召唤,要用我们的鲜血和生命捍卫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由于这一种特殊的义务,那么就要享受一种特殊的待遇。

其三,罗援说,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兵健在的不多了,当我谈六十周年的时候,我们就设想这些老同志当时是十五岁参军,那么现在也七十五岁了。抗美援朝六十年,就看我们当时的志愿军、小战士,他去的时候如果是十五岁,现在也都是七十五岁,也都是老人了。

可能再往下的时间对他们也是非常珍贵的,我觉得应该抓紧时间给他们一种褒奖,对他们的历史给予一种肯定。特别是抗美援朝,我觉得这场战争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人独立自主地领导的一次对外战争。而且这场战争打出了我们的国荣、打出了我们的军威,大长中国人志气。当时我们面对的是谁?我们面对的是比八国联军多出一倍的十六国联军,我们把十六国联军打败了。在这场战争中,我们中国人民志愿军体现了我们中国人民的志气,形成了一种志愿军的精神。

我查询了一下新华社的报道:

今年10月25日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七十周年纪念日。这场战争,是一场伟大的反侵略的正义战争。在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处于危急关头,我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的情况下,党中央做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英明决策,以彭德怀同志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百万中华优秀儿女先后入朝作战,创造了震惊世界的英雄业绩。刚刚获得解放的中国人民,万众一心、节衣缩食、全力以赴支援前线。经过两年零九个月的浴血奋战,终于同朝鲜人民一起赢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粉碎了侵略者侵吞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图谋,保卫了新中国,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不仅极大地振奋了中国人民的民族精神,增强了我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而且大大鼓舞了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在世界反侵略战争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以上都是官方的报道。我看了李峰先生的著作后,对抗美援朝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原来,我对抗美援朝是有误解的。1991年,我在日本留学的时候,看过一本日本人写的图书。他们分析:“中国如果不出兵朝鲜,美国人不会打到中国去。中国出兵朝鲜,给本国经济造成巨大损失。而且,是在帮助苏联与美国争夺在亚洲的势力范围。”

李峰先生的著作,我完全改变了看法。李峰写的《决战朝鲜》一书以恢宏的气势、凝练的语言、饱满的激情、翔实的史料,全景式再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的历史。而且,作者李峰为了写《决战朝鲜》参考了大量图书,这种认真做学问的态度令人钦佩。

我非常喜欢这本图书,我固执地认为:“书如其人。”这个意思就是:书写得好,作者必是一位德才兼备的好人。我父亲是卢沟桥事变后参加八路军的,全国解放后他就在中国青年出版社工作。我从小见过的作家多了去了。本书责编陈智富先生告诉我:“确实‘书如其人’。李峰是一个隐士,淡薄名利,为人低调。这次《决战朝鲜》(白金纪念版)将新增作者的自序和简介,便于读者对作者及创作情况有进一步的了解。”这就很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纪录片《正道:基础教育改革启示录》观后感

全文共 890 字

+ 加入清单

《正道》一片以西安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为例,分为挑战、均衡、素质3个部分,立足中国基础教育现状,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探讨中国教育改革创新的途径与方法,通过展现西安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主要内容,评价其对中国教育改革的先锋意义和对中国教育未来的启示和价值。

好学校和差学校的巨大落差,塑造的是两种落差巨大的人生命运,持续的矛盾积累必然深刻影响到国家的未来前程。西安市迎难而上大胆创新,通过大学区管理制改革等实现教育资源相对均衡化,其中多项设计和措施领先全国,四年来成果显著。

现行教育体制暴露出的问题,早已经是铺天盖地,尤其是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问题,早已经成为阻碍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绊脚石,成为阻挡人人同享教育公共阳光温暖的乌云朵。

尽管,从教育部到各级政府,从网络到媒体都在呼吁实施必要的教育制度改革,破解当前教育行业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但是,我们看到的依然是各地教育水平参差不齐,值得肯定的是一些地方政府在教育改革中动了脑筋,花了力气,解决了制约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实现了教育资源基本共享,教育水平同步提高的目的。但是一些地方政府则犯了影响教育发展的短视错误,对教育工作缺乏立足长远的战略眼光,只顾及到本地政府眼前的经济利益,不能及时纠正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甚至对一些不合法的教育措施采取默认态度,从而导致同一地区各学校之间的师资力量、教学设施、生源和质量悬殊越来越大,如此发展下去只会把教育推向一个畸形发展的道路。

可是同在一片蓝天下,同样一部《义务教育法》为什么会执行出如此截然不同的效果呢?笔者以为其根本原因就是各地方政府不同的施政纲要、不同的发展思路差异所致,地方政府作为中央政府的延伸机构,就应该不折不扣的按照国家的相关法规,再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实施好教育发展战略,而不应该用变了味的执行力,维护自身的小算盘,这样不但是对人才的教育和培养不负责任,更是对国家大政方针的阳奉阴违。所以,要想真正破除教育当中存在的顽疾,必须出台贯彻《义务教育法》的相应考评机制,将教育的发展与地方政府的绩效考核有机统一,使地方政府实施公共权力的同时,更要承担相应的义务,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才有可能得到保障。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纪录片冲天观后感

全文共 527 字

+ 加入清单

冲天,什么冲天?飞机、豪气、青春、国家要冲天。冲破那战争的重重雾霭,只为见到家国复兴那一轮明日。

从这拍摄手法来看,由史诗照片,纪录片,动画片,旁边等等组成。动画片的加入非常的有新意。使得影片平滑。给予人们想象提供了平台和依托。毕竟我们没见过空战场面,更不能揣摩飞行员的心里。动画片+旁白,使人舒服而又适宜的。

飞行员,是高大上的,对我们来说。健康的健美的外形,优沃的收入,无一不是吸引人的。如片尾一位抗日飞行员的女朋友说的那样:“我很羡慕你在天空,觉得离上帝比较近,却没有死亡的幽谷。”而飞机那窄窄的舱室不就是飞行员们的幽谷么?是别人的也是自己的。

从抗日空战一隅可见,我们的中国为抗日贡献了大批的年轻人,一批一批的。他们不恐惧的么?有一位说过“我们在远离极远的天空中我们的痛苦和喜悦只有我们自己孤单的享受。同时在痛苦的事向我们围攻时,不容许我们去回忆和思索任何一件事”包括死亡和恐惧。也许有的,那也许在无数个零星的夜中的,那是怎样的煎熬,和怎样的男子汉呀。

他们是英勇的,他们击落的、击毁的1200多架敌机与自生近1000架飞机的损毁便是他们的丰碑。他们是机敏的,有周志开以一敌八,带走三架敌机而自己未亡的战绩。这大概也是中国精神的一隅吧。

[纪录片冲天观后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2024年大明宫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213 字

+ 加入清单

大明宫是大唐帝国的王宫。它既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为宏大、规制最为严整、规划最具特色的宫殿群;也是中华文化与世界文明的交融点和对外传播的动力中心。公元896年,大明宫毁于兵火。

纪录片《大明宫》由著名导演金铁木执导,这位曾经携《复活的军团》、《圆明园》华丽亮相、令市场刮目相看的著名导演,这一次梦回唐朝,他引领国内顶尖摄影、美工、电脑特效制作团队,让一千余年前中国历史上最繁华荣光的时期——盛唐,以前所未有的清晰影像呈现于观众面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2024年大型纪录片《隐秘征程》观后感

全文共 519 字

+ 加入清单

红军长征中,四支红军队伍总计走过了六万五千里的艰难路程,创造了人类远征的奇迹。而红军所走的地区中,在四川的时间和路线最长,无论从征程的长度,战斗的激烈程度,还是环境的艰苦卓绝程度来看,中国工农红军在四川的故事,都是长征过程中最为荡气回肠的段落,是长征所留下的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所以,《隐秘长征》以“红军长征在四川”为副标题,绝不只是一种简单的地域设定,而是对整个长征宏大价值的高度提炼和典型表达。

长征故事具有史诗般的属性,在以往许多长征题材影视作品中,或者立足于全景式的宏大叙事,或者聚焦于某个故事的典型呈现,而作为一部既要关联全貌、又当立足四川的八集体量的大型纪录片,《隐秘征程》一方面有整体背景的清晰交待,另一方面又没有停留在内容过程的线性描述。

该片最终确立了“以点带面、以小见大”的创作原则,把影片的核心内容牢牢锁定在红军长征这一伟大事件中一连串最具典型意义的细节元素上,比如草鞋、舟船、干粮袋、标语等等这些看似寻常却能贯穿全局的关键物件或重要场景。因为历史的细微之处,最容易被人所忽略,但他们往往是最能够解读历史真相的关键钥匙,同时也是最能够实现纪录片真实性与贴近性诉求的有效因素,正所谓“于细微处见真精神,于平凡处显不平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观后感

全文共 691 字

+ 加入清单

因为微信上的某个公众号的推送,偶然之下得知这个记录片,大概也是因为好奇心驱使,我索性利用闲暇时间看起来了。《我在故宫修文物》,名字听起来也很随意,整个片子拍得真心不错。既讲述了一位位文物修复工作者的日常工作场景,也讲述了一个个美丽的文物在文物修复工作者手下经历的历程。

一口气看完,看完还颇为感动。甚至一遍一遍向同事推荐,但是不感兴趣的人依然是不感兴趣,这一点我也无法强求。不过怕是正是因为如此,工作一年多,我依然觉得很孤单,因为没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所关注的不过是钱,普通的日子。尽管这些是需要被关注,但是平凡的简单的日子里,绝对也是有诗意的生活。偶尔好奇心驱使之下的美丽发现,亦是生活中最好的点缀。​

对这部纪录片中最喜欢的人物莫非是王津师傅。之所以喜欢​,是因为他身上那种大智若愚的气质。明明就是一个技艺很高超的钟表修复师,但是说起话来,那种平和,那种对钟表的痴迷,真是让人印象深刻。我想这可能就是大师的一个典型形象吧。因为热爱,所以总是感觉自己的无知,从来不觉得自己是这个领域中最厉害的人物,可是凭着这股热爱的情感,让自己在技艺这条道上,走得越来越远,对后辈出现的些许不如意,都能心里上给予认可,甚至理解。

我是个很喜欢历史文物的家伙,因为喜欢,所以一次一次地徜徉在博物馆中,流连忘返。当然我更多的时候,只是简单地冲着文物美丽的外观,对于文物本身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我有时是知道的,有时是不知道的。因为自己的无知,因为自己的太多太多的不懂得​。但是看完这部纪录片之后,我开始对文物背后所藏着的历史文化底蕴感兴趣,我甚至想了解每一件文物背后所藏着的故事。我为这些伟大的历史而感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英雄儿女央视大型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892 字

+ 加入清单

在影片中我们结识了那些最可爱的人:用年轻的身躯为冲锋部开辟道路的黄继光,范文写作在“烈火中永生”的邱少云,“战斗小组长”吕松山……他们用自己年轻的生命谱写了生命中最辉煌的篇章,我们的敌人也不得不对他们无比的畏惧和佩服:

美第八军军长范佛里特对志愿军的评论是:“以个人而论,中国士兵是一个顽强的敌人。他们没有防弹背心,没有钢盔。他们只穿上军服,戴上军帽,踏着一双帆布鞋。但是,他们永远是向前作战,奋不顾身的,令我们束手无策。”

美国《安斯凯顿研究室》首席研究员偌布斯?弗兰克评论:北韩战场上的中共军队,除了军事装备上不如美国联军,而其他无论斗志、勇气,都是美国难以想象的高……当时,中共军队可以说无论哪一支都可以在一块阵地,独挡一路盟军。

中国志愿军用他们的顽强而无畏的精神战胜了敌人,也震慑了那些曾经侵略过我们的人。这是史无前例的战争;是穷国打败富国、弱国打败强国创造历史奇迹的战争;是中国军队打出国威、打出军威、打出骨气、扬眉吐气的战争;中国自愿军谱写了中华民族战争史上最光辉的一页,他们不愧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一位日本教授感慨道:“看看你们中国人,100多年来一个失败接一个失败,几千个外国入侵者、一两万个外国入侵者就可以直入你们首都____放火,你们就得割地赔款。后来你们出兵朝鲜,把美国人从朝鲜半岛北面压到了南面,我才感觉中国与过去相比不一样了,看来中国人是真的站起来了。”

今天,我们的祖国一天比一天强大,作为中华民族的儿女,我们不应该忘记抗美援朝战争,更不应忘记那些在战争中浴血奋战的最可爱的人——志愿军,是他们让世界从新认识了中国,是他们保卫了祖国领土的完整,让中国人民免遭外国侵略者的再次侮辱。在和平年代成长的我们应铭记这段历史,以他们为榜样,时刻以祖国的强盛为己任,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为中国的发展和壮大作出自己的贡献。作为中华的儿女,我们更要好好学习,用知识打败未来的敌人,保卫祖国的领土与祖国的强盛,为祖国做出自己的贡献,回报祖国和那些在战争中浴血奋战的志愿军们,不辜负祖国都对我们的悉心栽培与无限期望。

让我们铭记那些最可爱最可敬的人——曾经奋不顾身向前作战的志愿军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纪录片《大国重器》观后感

全文共 1093 字

+ 加入清单

11月6日,我国第一部大型高清工业电视纪录片大国重器》在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正式开播,吸引了全国人民的眼球,更是成为行业关注焦点。

这部电视纪录片历时两年多的时间,摄制组北上南下,深入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工程机械、重型装备、通用装备、港机装备、轨道交通、关键零部件等十余个重点领域,精选了全国18家行业领军企业,讲述了中国装备制造业《国家博弈》、《国之砝码》、《赶超之路》、《智慧转型》、《创新驱动》、《制造强国》系列专题故事。该片重点关注重大装备企业自主创新和转变发展方式的成功经验,以全景式、史诗式、政论式的磅礴气势,用感人的讲故事手法,展现和讴歌了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国家队方阵”,反映中国装备制造业艰难发展的曲折道路,以及振兴与崛起于当代的辉煌历程。

现在我们都在学习《大国重器》,这让我不得不想起清末的洋务运动,而洋务运动接下来还有预备立宪、戊戌变法和摧毁了封建社会的辛亥革命。如果眼光再延伸一点,甚至能让我想起日本的明治维新。大国重器的蓬勃,让我借助现代的传媒手段,通过些许的想象,看到在洋务运动时期的江南制造总局、轮船招商局、唐山胥各庄铁路、上海机器织布局等等兴旺起来的民族实业,也能透过记忆中路过的风景看到的荣宗敬荣德生们满怀救国大义的一腔热血,还有我自己曾经待过的湖北自强学堂,路过的汉阳铁厂遗址。

回到《大国重器》。我看到了很多高精尖的设备,看到了高端制造业中聪慧的善于创新的现代工人,也看到了国内这些走在行业前沿的领军企业如何在国际商业环境中冲锋陷阵。就连欧洲人在北车集团面对即将出厂的CRH系列动车组也在感叹,这才是欧洲的大工业梦想啊!可是很遗憾,我依然只看到“器物”层面的革新和创造,对于制度层面的改革,我没有很深的体会。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生心中还有很多感想要说,而我要提的是,中国高端技术产业的研发和生产产业是必不可少的民生文化;并且,它与美国、西方乃至整个星球在进行着如火如荼的科技创新、市场竞争,及国力、国民智慧、毅力的较量。这句话其实在一开始要说的,“中华的全体为高端产业奋战在第一线的工人们、技术员、工程师们,您们辛苦了,你们的故事,比衣着华丽的明星们要耀眼、感人得多,你们憨厚的面孔,其实展现着朴实无华的东方面孔的美……辛苦了,让我们一起加油吧!”

这个世界,追赶的时间、追赶的是速度,这个世界,不管哪个领域,我们要用勤劳、坚强、勇敢和实力来赢得人们的尊重和钦佩。加油!还有很多感想要说,从今天起,我学会了尊重科研的这一群人,制造产品的这一群大众,我敬爱你们,尊重你们的贡献,钦佩你们的勤劳,加油。现代化,国家要强大、民族要富强,我们不能停止我们追赶世界的脚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纪录片《同心战疫》第一集观后感心得体会

全文共 595 字

+ 加入清单

2020年除夕夜,正是家人团聚的好日子,但是,一场噩耗将人们带入了水深火热之中。武汉最先爆发出新型肺炎,让全国人们陷入了恐慌。

时至今日,全国已有大约七千多人确诊,一万两千多人疑似,其中死亡170例,治愈131例,这些庞大的数字让人害怕。它就像大魔王,无情的夺走人类的生命。可是,人类有何尝不是如此呢?

专家指出,新型冠状病毒来源于野生动物,且极大可能来源于蝙蝠。我曾经听说过人们会吃猴头,会吃老鼠的幼崽,甚至对穿山甲下手,屠宰场中动物的哀嚎声,何尝不是动物对人类的求情。但是人类并没有收手,作为生活在食物链顶端的人类,曾经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主宰,不尊重生命的人终将会收到惩罚!

几天前,不少地区纷纷组织封城,封村,这无疑带来了物价飞涨,一颗白菜上标价68,是何等的黑心商家,口罩纷纷涨价,由几块涨到几时块,又让多少人望口罩兴叹。然而,这当中并不缺乏好人,来自世界各地的仁人志士纷纷进行捐款,对武汉进行援助,不少人自驾游到武汉为了送上成箱的口罩。来自各地的捐款像一道屏障,阻断了病毒的快速传播。

奋斗在一线的白衣天使更是倾尽全力,他们放弃了与家人团聚的机会,放弃了安逸的生活,毅然决然奔赴“战场”,年过古稀的钟南山教授依然在与病毒抗争,每位医护人员都值得我们尊敬。

终于到了在家坐着也能为国家做贡献的时候了,大家应该在家中也好好学习,牢记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有朝一日也能站在第一线战场上成为国家的栋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2024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观后感

全文共 1437 字

+ 加入清单

2016年4月看这部片时,它已经红火一阵,评价9.4。起初看时心态摆得不正,对于被众人传呼其神的东西,难免会抱有过多期待,用批判的眼睛审视它,看这盛名之下是否有难副之处。但随着进度条推进,镜头在木器、铜器、漆器、钟表组的人和事间不断切换,那种硬要评个好坏的小儿心态便羞答答藏了起来。不管是为了庆祝九十周年庆还是招揽人员需要,或是给大众普及些文物常识,或是职业宣传,这部片已真正做到全面兼顾,且不失格不掉品,既没有用力过猛硬要灌输些什么,也不像以往纪录片那样沉闷严肃。总的评价:叙事逻辑稍有混乱,但胜在内容角度新颖别致,画面宜人,观赏舒适度高。一部纪录片该有的客观、科学、普及品质都不缺,有意无意输出的价值观也不让人反感,9分以上实至名归。

如果让我给这部片标记一些关键词的话,应该是联结、短暂、隔绝和矛盾。

一、【联结】

这部片里,瓷器组的纪东歌在故宫骑单车的镜头是被点赞最多的。纪很符合大众眼里学艺术的古典女生的形象,面容淡然,气质超脱,笑起来有点现世安好的感觉。她穿线衫长裙在偌大的故宫里骑车的画面,一截图就是一张妥妥的宣传照,当时旁白说“”在她之前是溥仪在骑车。这让人产生一种奇妙的联想,好像透过纪看到了小小的溥仪在旁边玩耍,过和现实有一瞬紧紧结合在一起。这种用旁白和画面调动观众想象的手法,能够促使观众目光在过与现在之间往返,脑海里呈现的画面比现实所见丰富,视野延展向更深更远处,会有眼界大开的满足感。导演叶君在很多处用了这种方式,如他们走的路,就是当年妃子冷宫的地方,他们喂过的猫,可能就是当年御猫的子孙,还有说要啥头的时候,就是一场古今对话,一场现代匠人嬉笑古代匠人偷懒的日常对话。现在人常说活在当下,每时每刻关注现在,通过片子突然贯穿古今,目光在古今间往返,视野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我想这部片子让人觉得清新的原因之一。促使我想象,回味,可以说这几个镜头是我印象最深刻的,也是我观后最常回忆起来的。

一人一生不能修几件东西,尤其是他们修的是记忆时间的钟表。当时看到这,看到温和瘦削的王师傅静静修钟表的样子,便有些人如沧海一粟的感慨。王师傅长的就是我想象中的钟表师傅样子,温和少话严肃,那么多人喜欢他,应该就是他匠人气质非常浓的缘故。用一个十年来描摹一副画,我看到这时,有些质疑这样做的意义,一个人能有几年啊,都耗在这上面有没有意义?我写这片文时,刚刚问了我同事一个问题,每天办案有没有意义,解决一个问题有没有意义,他说有时候人都要骗骗自己吧。这并没有根治我的迷茫,但这是在我迷茫时自我催眠的安眠药,意义什么的无所谓了。

看片时我会觉得时间很缓慢,对于观者如此对着他们更是如此。屈峰出观展时,就好像从一个世界到另一个世界,她说进来的人都不适应,一天都在这上面好着,太静了。故宫仿佛是一个桃花源,与世隔绝进出就是一个世界。这门手艺是与过对话,即使用先进科技也没有改变他的本质,师徒值,原料,手工歌丝这样传承方式,与工业社会是流水作业是格格不入的。

说缺乏匠人精神,推崇起来,但匠人并不是终极目标,普通人都有跳脱格局的臆想,更不用说中央美院学艺术的学子,他们的抱负更是灼灼,最小干预,做旧如旧时他们的职责,也注定他们不能通过这份职责发挥自己创新的空间,或多或少会有遗憾吧。一个人自己标签的东西。

第一集里他说我们这些人的指甲里有泥巴,修铜器的有绿锈,笑得呵呵。陶渊明在数千年前说洞有小口仿佛若有光,这部片为我们来了口子,让我们一窥故宫里这些匠人们在做什么,告诉我们这个职业身上的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央视纪录片《正风肃纪》观后感

全文共 1293 字

+ 加入清单

近日,央视热播《正风肃纪》,片中再次曝光了原黑龙江省副省级干部付晓光因私公款消费、大量喝酒致陪酒人员死亡的事件。

原东京城林业局党委书记孟庆安陪酒死亡,是值得反思的。既有付晓光专横跋扈的原因,也有孟庆安自身原因,是官场上下级酒文化的激烈碰撞与诠释。孟选择了屈服和随波逐流,用自己的生命来保仕途、求平安,最终未得善果。部分官员太看重眼前的利益,无法对上级的劝酒拒绝。我们只有喝酒这一条路吗?真的是“官大一级压死人”吗?我看不尽然,部分官员缺少一些大无畏的勇气,或者没有多种方式生存的能力,或者说他们已完全被“温水煮青蛙”,他们只有被“牵着鼻子走”,哪怕是一条道走到黑!试想一下,今天不喝这顿酒是否今后就没法开展工作了?不让我干,就不能回家“卖红薯”吗?我们的“官本位”主义实在太重!这也是我国现行公务员体制存在的问题之一。

每年招考公务员,人山人海,挤得头破血流,大家都是真正奔着为人民服务去的吗?我看不尽然!一些真正为人民服务的、“清水衙门”中的岗位,报考人数极少或无人问津。这些症结归根结底到底在哪里?现行的部分官场文化,潜移默化的是一个消极、负面的能量,是主要因素。公务员意味着什么?在百姓的心里,那就是铁饭碗、高收入;高高在上、受人尊重;毕恭毕敬。公务员体系顶层设计应更多考虑“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公务员岗位应营造、体现一种为纳税人服务的特质。

“死有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先辈们为抗击日本侵虐者及解放全中国,抛头颅,洒热血,那是何等的英雄气概啊!他们的死,是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重于泰山的,而今天我们的某些官员们为应付上级的检查,而不得不喝,轻者醉几天,重者胃出血甚至死亡,这样做,值吗?纵观历史,总令吾辈伤心与难过。今天的官场文化还应多学学我们先辈们的革命文化!

付晓光被免去职务,由副省级降为正局级,留党察看一年的处分是否过轻?试问:陪酒人员喝死了,主要责任人降降级就了事?你官大一些,别人替他喝都不行,领导的权威性真是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啊!我认为,应在深挖一些,动作在大一些。关于酒文化,国家亟待有一个明确的说法,倡导不喝酒或者少喝酒的文化氛围,对于劝酒者负相关民事或刑事责任,杜绝悲剧的重复上演。我们可以借鉴“酒驾”管理的成功经验,出台一些相关管理办法。

我们常常提到“父母官”,其实走进了“官本位”的误区。官是谁?官是谁养活的?纳税人养活了官员们,而纳税人就是我们这些普普通通的老百姓。官员们真正的衣食父母是老百姓,官员们应从群众中来,也应到群众中去!官员们应该尽心竭力、无怨无悔,更多、更好的服务于百姓,这样才能真正推动社会积极向上发展。付晓光事件,是当今官场存在的某些群体的典型事件,它极具代表性与针对性,充分反应了当前反“四风”工作的及时性、必要性、紧迫性、长期性与艰巨性。我们坚信,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反“四风”工作必将更上一个台阶!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纪录片观后感

央视纪录片《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观后感

如何培养孩子的德智体能全面发展观后感【最新】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观后感500字

党员观《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有感

《鉴史问廉之三·清浊之辩》观后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2024年奥斯卡最佳纪录片《监守自盗》观后感

全文共 4409 字

+ 加入清单

正如影片所说,影片确实请到了很多重量级的人物进行大量采访。但是,影片的剪辑将大半人所说的进行了重新组织,又删去了很多采访内容。影片就像CCAV台邀请几个人谈论国际形势一样,美帝野心勃勃留了下来,不同意这种说法的人,采访内容被一删再删,留下些被主持人问话问得答不上来的情形。许多人不接受采访是明智的,这样的采访接受了只会让自己羞辱,而且无法表达出自己的观点看法。 若是本片将采访的全部内容都公开来,应该是能让人受益很多的,但是NO NO NO 文艺们怎么能拍这样的片子,文艺应该有立场,文艺应该揭露华尔街的贪婪,应该揭露华尔街控制美国政府,应该揭露那些经济自由化的学者

谈点看法

首先还是从房地产市场谈起,对于美国房市来说,最重要的一个事件发生在大萧条时期,罗斯福政府成立房利美(Fannie Mae)作为其新政的一部分,为低收入家庭提供住房抵押贷款。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 美国政府通过房利美,以及后来成立的房地美间接的影响着房地产市场。威廉斯(W. E. Williams)教授曾写道:从1977年的“社区重建法案”开始,国会就开始威胁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要他们向高风险的住房买家和企业发放更多贷款,这些贷款就称为次级贷款。这些银行和金融机构得到的甜头是,“政府资助企业”Fannie Mae和Freddie Mac将会购买这些高风险的债券。任何脑子重量超过一盎司的人都能明白,这是酿造灾难的配方,可国会却齐声否认。在房利美成立70年后,房利美和房地美成为了美国两大住房抵押贷款公司,持有全美近3100万个家庭的住房贷款,总额约为5.4万亿美元,约占美国住房抵押贷款的一半。在大萧条之后的70年,美国房地产市场除了小范围房地产价格有出现过回落,总体上房市一路高唱凯歌,没有下跌过,但反观世界上其他国家,在这一时期西欧各国都有出现过过房地产市场周期现象,都有出现过房地产市场不景气,下跌的情况;亚洲国家,日本在90年代就有出现过地产泡沫破裂,房地产市场不景气,香港更是几起几伏,调整幅度有时甚至高达30%以上,中国大陆开放三十年,也出现过地产价格大幅下挫的情况,深圳楼市跌幅超过60%,多数为九十年代初内地房产繁荣时所建,深圳地产公司司40%以下的利润不做,朱镕基抓经济后,地产泡沫就此破裂。房地产市场起起伏伏,升升降降是正常的,因为市场总是不断的寻找“均衡”,有时供不应求,有时供大于求,通过市场机制来调节供给需求,有些年房屋供给过多,房价下跌,有些年住房需求增加,房价上升,但是像美国政府这样,通过这些抵押贷款公司介入房市,要求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提供高风险的贷款,这样那些原本属于高风险的住房买家可以买房了,房贷市场也变得十分宽松。这样等于是政府通过两房间接的向房地产市场不断注入大量的资金,促成房地产市场的超级大牛市。这样的房地产市场繁荣是不可持续而且是脆弱的,假如没有利率政策的收紧,布什政府经济政策的失误,它还会因为其他原因而破裂。美国房市到了21世纪,由于长期的政府干预行为,实际上已经是积重难返。

其次再说金融衍生品市场。此次出现问题的大多出现在住房抵押贷款证券(RMBS),很大一部分来自房利美 房地美所发放的,这些证券在次贷危机前,大多得到了像标准普尔等大型评级机构的AAA评级。被认为是“安全”住房抵押证券连同其他抵押证券一起被放入一个证券组合中,形成抵押担保债券(CMO)然后这个证券组合又和其他抵押贷款(如助学贷款等)组合在一起,形成新的组合债务抵押债券CDO。CDO和CDO组合起来,又可以组合成CDO2。像AIG这样的保险公司,卷入金融危机,其主要的原因是卷入保 债务凭证(CDO) AIG从其提供的向超高级风险产品作担保中获得相对较少的一部分利润——承保的每一美元每年的收益仅0.02美分。但如果0.02美分乘以数十亿倍,就是一个非常可观的收入来源,特别是如果不需要准备金来覆盖风险的话。这些证券组合十分复杂,而计算他们的价值和风险更为困难,最初创立CDO的摩根大通团队整合模型时,既需要繁荣时期的数据也需要衰退时期的数据,但是他们却寻找不到房地产市场衰退的数据,这些数据十分重要,想要估算CDO中证券之间的相关性,及其风险,就必须依靠这些数据。如果这些证券是没有相关性的,则相对来说是安全的,如果这些证券高度相关,结果将是灾难性的。这使摩根大通团队最终止步于更大规模的交易。而另一些金融机构却认为看到了商机,积极的参与到这个交易中来,其实他们同样没有找到足够的数据,没有能够预测到潜在的风险。市场上交易者的行为并不一定对,但是市场这种机制,能够惩罚做错的这些人。正如弗里德曼所说,市场是一个不要求认错但会惩罚错失的地方。当金融市场的参与者犯错时,华尔街的交易员们对CDO等金融衍生品的估价是错误的,有毒资产的持有者必须为自己的错误判断付出代价。美国政府对有毒资产的救助,越毒的资产越能得到政府的资助,等于是做的越错的人越能得到补偿。

金融衍生品市场的错误是建立在房地产市场扭曲的基础上。如果没有房地产市场的扭曲,被打包的债券等不会变成有毒资产。剔除了这些债券,或许金融衍生品定价也会有偏差,但是不会出现如此严重的后果。我认为金融市场之后所出现的恐慌来自于政府政策的不确定性。在08年初的时候,政府救助了贝尔斯登集团,所依据是太大而不能倒闭的原则,可是太大而不能倒闭原则并没有清楚的界定什么样的金融企业是太大而不能倒闭的,什么样规模的是可以倒闭的,在拯救了美国第六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后,保尔森却宣布不拯救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更要命的是,美国政府并未解释为什么拯救了贝尔斯登而不拯救雷曼兄弟,这种规则上的不确定性导致金融市场的恐慌,人们并不清楚下一个会倒闭的是谁,政府会救谁或是放弃谁。或许不公布拯救方案,会让保尔森有更大的空间操作,但是这个举动给以金融市场人人自危,竭力自保。从一个侧面可以看出这件事的重要性,就是在前面提及的雷曼兄弟倒闭后,一直不大关注美国金融市场的国内媒体开始大幅报导金融危机,似乎金融危机一夜之间突然爆发的。政府干预市场一定会出问题,只是这些问题会以什么方式表现出来,或者是在什么时候表现出来。或许是长期的资源浪费,或许是金融海啸。

片中认为的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是 “监管不力” 但只要翻一翻过去 几乎所有的经济危机都有许多人归将其归因为 “监管不力” 但有一个问题是 什么才是监管得力? 胡佛总统曾经被认为是让经济过于放任自由 而导致三十年代金融危机 但罗斯巴德指出 胡佛非但不是自由主义者 而是同其继任罗斯福一样 热衷于政府对经济的管理 胡佛极其讨厌卖空 积极打击美国股市做空。后来经济危机爆发,胡佛下台,罗斯福所推行的一系列政策均为主张政府管理,但罗斯福新政成功了么? 没有,大萧条至少持续到了二战时期。 罗斯福的新政对美国产生了一系列影响,在金融业的影响就是拆分,罗斯福将银行的投资部门分出来,禁止银行从事投资银行业务,即为鼎鼎大名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当时JP摩根和摩根史丹利本就是这样被分开的。这项法案影响深远,投资银行确实也长时期“老老实实”做业务。有空再讲故事了。

PS 回答 房市泡沫式政府促成的 金融衍生品是扩大作用。有些人认为金融衍生品完全没有用,例如片中提到的资产证券化。假设银行贷款100万出去,然后把这个贷款拆分成100万份出售,每份一元,购买的人获得贷款所带来的收益,而银行获得流动性,如果都没有人想要银行贷款收益,怎么会有人去买?这是资产证券化的益处,有人喜好流动性,有人喜好固定收益。另一面是,购买的人要承担贷款的风险,银行如果卖出去自然是受益,但并不是所有的都能卖出去,还有贷款的收益会证券化出售高些。金融衍生品现在似乎成为众矢之的,欲处之而后快,但着手金融衍生品监管还不如着手准备金制度与太大而不能倒闭准则的改革,这样才能除去银行风险收益的不对称。

不是说政府救市不利 而是救市规则模糊 这么重要的规则 没有明确规模 而是由几个重要头头进行决定 让市场面临政策上的巨大不确定性

高管的薪金包括两个部分 一部分工资 更重要的是奖金 奖金相当于绩效 如果今年干的好 就能得到多少 但是不能立即拿到手上 离职的时候能够拿到 当然董事会设置的这样制度确有不合理的地方 (不止金融业 其他各行的高管奖金也是如此) 因为不论公司最后如何 高管在离职的时候几乎都能拿到丰厚的奖金。 当然现在看这些高管倒闭离职后还能拿那么多钱非常不合理,但那些钱可以说是之前其在任期间未支付的薪水,只是人走了以后,把钱放进了兜里。我没有赞美这种制度,我也认为这种制度不合理,不单是金融行业,其他行业高管的薪资制度也是类似,我也认为这种薪资制度需要大幅改进。 但同时我认为,如果不是政府出资援助或是参股的企业,政府不应去制定该企业的薪资高低,薪资的制定权应是属于股东,股东才是企业的所有者 。

投资银行不是金融危机的赢家 恰恰相反 最大的输家就是投资银行

美国5大投资银行

1高盛 (目前美国5大投资银行中唯一仍盈利的公司)

2摩根士丹利 (股价下跌)

3美林公司(已被美国银行收购)

4雷曼兄弟公司(已破产)

5贝尔斯登(被摩根大通收购)

片中所指的双方交易的就是高盛 其中SEC诉讼是因为高盛在出售那些卖的抵押证券同时,没有披露另一家客户冲基金经理约翰•保尔森 (John Paulson)正押注于这些证券将崩盘。看出其中的问题了么,两笔对立的交易,事后诸葛亮当然可以说这是不可容忍的,但是事前华尔街几乎一致看好这些产品,而且华尔街的各种对冲买卖一直是持续存在的,投资银行的接连破产贱卖也是事前没有预料到风险。高盛比其他投行所作的唯一区别在于,他买的保险更多,也就是片中AIG所卖的CDS,0.02美分保一美元,不需持有CDO,也可以购买CDS防范风险,高盛的首席风险官并不像许多公司形同虚设,而是有一定实权的。大部分人看到繁荣,少部分人看到风险,还有人既看到风险还对此进行保险。对于高盛的道德拷问可以不断进行下去,但是却很难告倒,大陆几乎所有的基金,都是做多才能盈利,证券公司在向你推销基金产品,这些基金产品要股市涨了才能盈利,而另一方面,证券公司的自营业务是可以在股指期货上做空的。这样一家证券公司卖基金给你,而它的公司自营业务又在进行做空,你就能告它欺诈了么?

金融高管确实有错 市场判断错误 公司风险过高 高管的薪资也不合理 甚至道德有问题(好莱坞这帮吊乱的人绝对不比这些高管性行为 吸毒好到哪去)但是 对金融高管 监管不利 高管太贪婪 确实不是主要原因

监管从来不利 因为两个人交易 第三人监管 他怎么也不可能完全了解双方各种情况 如果他能清楚 完全能够监管者安排交易 计划体制就不会失败。 高管贪婪 高管像来贪婪 从有高管开始就是如此 而且不仅是高管 其他许许多多人也都贪婪。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党95周年文献纪录片《筑梦路上》观后感精选

全文共 2342 字

+ 加入清单

建党95周边献礼纪录片筑梦路上》展现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始终不懈追求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奋斗历程。下面是语文迷为大家提供的纪录片观后感,希望你喜欢。

篇1:《筑梦路上》观后感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的奋斗历程就是一部在中国建立和建设社会主义,历经艰辛、接力前行,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不朽史诗。建党95周年之际,央视综合频道在黄金时段播出的32集大型文献纪录片《筑梦路上》,以党95年以来领导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为基本线索,以党矢志不渝实现奋斗目标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贡献为基本单元,用珍贵的文献资料、经典的事例细节、感人的画面景象、精粹的画外解说、缜密的整体构思,形象客观地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作为民族复兴先锋队的筑梦之路,生动且深刻地呈现了95年来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壮丽画卷,令人信服地表现了中国共产党对民族独立和富强、人民解放和幸福不可磨灭的丰功伟绩。

全片从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关于中国梦的讲话开篇,点出了本片的主题。自鸦片战争失败后,实现民族复兴成为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无数志士仁人、先进分子、人民群众,求索救国之道,维新变法革命。思想界各种“主义”涌入,社会上数百政党蜂起。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将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推进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为旗帜的崭新时期。该片脉络清晰地显示出,从南昌起义、井冈山斗争、万里长征,到浴血抗战、解放全中国,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全党,团结带领群众,从弱小到强大、失败到胜利、苦难到辉煌,终于赢得了革命胜利,建立了新中国,为实现民族复兴构筑了制度基础和道路保证,中华民族走上了依靠社会主义制度实现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了党和国家的重大历史转折,改革开放、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标志着民族复兴伟大事业“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该片聚焦于改革开放30多年来党的重大理论创新和实践创造,通过宏观与微观的叙事、历史与现实的对照、高层与基层的互证、国内与国际的视角,用电视语言、影像艺术,真实再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一代代继往开来,一段段筑梦不止,一步步接近目标,谱写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恢宏篇章。全片有力证明了民族复兴的光明前景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担当使命、不懈奋斗的创造结果,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是实现民族复兴的根本保证。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证明书。《筑梦路上》运用大量历史事实,从各个方面证明了中国共产党勇于担当民族复兴先锋队的伟大实践和崇高精神。在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我们党以民族大义为重,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毛泽东的《祭黄帝陵》如任弼时所说,是“奔赴前线誓死抗日的‘出师表’”。在与国民党“谁主沉浮”的较量中,我们党坚定实行土地改革,贫苦农民翻身解放,而蒋介石却直言不讳:“如果我们从地主手里拿走土地,赶走共产党岂不多此一举”,两大政党的阶级立场鲜明对立。新中国成立后,在西方的核垄断和核讹诈面前,党中央果断作出发展原子能事业、研制原子弹的战略决策,“两弹一星”让中国有了和平的盾牌,邓小平总结道:“这些东西是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过程中,我们党勇于坚持真理、纠正错误,果断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从农村改革起步到创建经济特区,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实现了中华民族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再向全面小康迈进的历史性跨越,引领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长风破浪会有时”。党的十八大以来,民族复兴进入由大到强的关键时期,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创新发展转型升级机遇期、深化改革完善制度攻坚期。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奋力推进民族复兴新的征程,形成“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总方略,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的总要求,开拓中国特色强军之路,统筹大国治理与大国外交,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逐步完善,治党治国治军成效显著。该片对此作出了充分深入的叙述描写,从而进一步坚定了广大观众的理想信念,增强了实现奋斗目标的必胜信心,不愧为一部走向民族复兴有感染力说服力的好作品。

篇2:《筑梦路上》观后感

筑梦路上纪录片播出后,在全国各单位机关团体,学院校等引起强烈的反响,很多网友反应每集必看,先烈们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共和国不会忘记。《筑梦路上》非常棒!

《筑梦路上》是一次宏大的党史教育,让我们党95年来的经历更加清晰。无数风霜雨雪,多次遇到激流险滩,也曾走到悬崖绝壁,也曾面临重重包围,但从未因为困难和挫折而改弦更张,放弃理想,而是将民族复兴的大任更加高扬。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它支撑了我们党经受住了一次次艰苦考验。共产党永远是我们的 “主心骨”,有了伟大的共产党,中国革命和建设在一路之上,留下了确定梦想的高瞻远瞩,追逐梦想的坚定不移!

篇3:《筑梦路上》观后感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中央宣传部、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央档案馆、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联合摄制的32集文献纪录片 《筑梦路上》,6月14日至29日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晚间黄金时间连续播出。

该片紧紧围绕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这一主题,以95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大众进行的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历程为叙事线索,撷取党史上数十件大事,用“讲故事”“析事理”的手法,深刻展现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经历的“寻梦、追梦、筑梦、圆梦”之路,充分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立下的丰功伟绩。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纪录片观后感心得

全文共 916 字

+ 加入清单

坐在宽敞舒适的本田吉普车里,我的心情格外激动,不停地催问着爸爸:“到了吗?快到了吗?”突然,一辆辆威猛帅气的陆战式坦克展现在我的眼前。紧接着,一架架排列整齐的火炮、米格式战斗机也依次闪亮登场。“哦,抗美援朝纪念馆到了!”我兴奋地大喊起来。车刚一停下,

我就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冲进了纪念馆的大门。

展厅中央,两座青铜雕像高高地矗立着,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彭德怀总司令临危受命时的场景。彭司令身穿呢子大衣,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望着朝鲜的方向,好像正暗暗下定决心,一定不会辜负主席的期望。在雕像的后方,刻着八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大厅里一直回荡着“打败美帝野心狼”的雄壮歌曲。

在第一展厅里,陈列着各种各样的军用水壶和美式卡宾枪。我兴奋极了,在一个个展台前穿梭、观看。听导游阿姨说:

“抗美援朝战役共分为五次大战,每次战争都相当地激烈。第一次大战志愿军就将联合国军打了个大败,直接把他们赶到了三八线以后。朝鲜人民为志愿军缝补衣物,运送粮食。曾有一群朝鲜妇女顶着炮火,为志愿军战士们送饭菜。这浓浓的中朝两国友谊,怎能让人忘怀?在一次次战役中,也涌现出了无数的英雄人物。拉响手__与敌人同归于尽的孙占元;烈火烧身纹丝不动的邱少云;第一个将敌军战机击落的王海……这些英雄的光辉事迹将永远铭记在我的心中。

走过超级通道,一个巨型战斗模拟沙盘就深深地把我吸引住了,这就是著名的上甘岭战役。在沙盘旁的介绍中,我得知上甘岭战役打得极为惨烈,历时43天。美军共投入6万余人,重型武器不计其数。在攻打597。5高地时,志愿军遭到了密集的炮火阻拦。通讯员黄继光在弹尽粮绝之时,挺身而出,冲向了敌军的火力点。在探照灯的指引下,他艰难地爬行着。最终,用自己的胸口堵住了敌人的枪眼。“杀呀!为黄继光报仇。”震耳欲聋的口号声响彻云霄,战士们向潮水一般涌了过去,一举攻下了高地,为以后的大小战役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看到这里,我仿佛也回到了那个硝烟弥漫的战场,和志愿军一起痛打美国佬。

走出展厅,我感慨万千。在这短短的时间里,我穿越历史,领略了志愿军抗美援朝战争的光辉事迹。我在心里暗暗下定决心:我们新世纪的少年,一定要继承先辈的优良传统,用先进的科学知识来保家卫国!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