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关于司马相如的轶事典故(通用20篇)

传经韦相:讲述韦贤父子两代丞相,韦家满室书香,都以通晓经书而做高官,门第显赫的故事。后来,“传经韦相”这一典故,用来称人以诗书传家,家风淳雅。今天就给大家具体分享一下关于司马相如的轶事典故,希望读者喜欢。

浏览

6767

作文

1000

历史典故:庖丁解牛

全文共 789 字

+ 加入清单

战国时期,梁国有一个名叫庖丁的厨师,专门负责替梁惠王宰牛。他手所接触的地方,肩所靠着的地方,脚所踩着的地方,膝所顶着的地方,都发出皮骨相离声,刀子刺进去时响声更大,全部都像音乐一样动听,而且他竟然还能将这些声音同《桑林》、《经首》两首乐曲伴奏的舞蹈节奏合拍。

站在一旁的文惠君不觉看呆了,他禁不住高声赞叹道:“真了不起!你宰牛的技术怎么会这么高超呢?”

庖丁放下刀子回答说:“臣下喜欢探究事物的规律,这已经超过了一般的宰牛技术。当初我刚开始宰牛的时候,看见的都是完整的牛。3年之后,当我已经对牛的结构了如指掌的时候,就再也看不见整头的牛了。到了现在,臣下宰牛的时候,只需要用心神去接触牛,而不必用眼睛去看了。依据牛体的天然生理结构,劈开筋骨间大的空隙,沿着骨节间的空穴用刀,从来没有碰过那些支脉、经脉、骨肉粘连的地方,更何况是那种大块的骨头呢?我手中的这把刀,已经用了19年,但刀刃却仍像刚磨过的一样。”

梁惠王听他说完,问道:“这么大一头牛,你就这样轻而易举地将它宰完了吗?”

庖丁摇摇头,回答说:“每当碰上筋骨交错聚集的地方,我就会特别谨慎、小心翼翼,目光集中,动作放慢,刀子轻轻地动一下,‘哗啦’一声牛的骨肉便被分解开了,就像一堆泥土散落在地上一样。这时,我才放心了,提起刀站着,为这一成功而心满意足,然后拭好了刀,把它妥善地收藏起来。”

文惠君听了庖丁的这一席话,连连点头,似有所悟地说:“好啊,我听了您的这番金玉良言,还学到了不少修身养性的道理呢!”

比喻经过反复实践,掌握了事物的客观规律,做事得心应手,运用自如。每一个生物都是结构复杂的个体,要将它们解剖开来,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但庖丁却很容易地做到了,关键在于他掌握了牛的机理。世间万物都有其固有的规律,只要你在实践中做有心人,不断摸索,就能透彻地了解和领悟人生的道理,把握事物内在的规律,那时,再复杂的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平沙落雁》背后的历史典故

全文共 1643 字

+ 加入清单

据说《平沙落雁》是近三百年来流传最广的古琴曲,现存的琴谱就达五十余种。与其他名曲不同,《平沙落雁》的背后,并无脍炙人口的掌故。

《平沙落雁》最早的版本载于明代崇祯七年(1634)刊印的《古音正宗》。《古音正宗》这样解题《平沙落雁》:

“盖取其秋高气爽,风静沙平,云程万里,天际飞鸣。借鸿鸪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也。……通体节奏凡三起三落。初弹似鸿雁来宾,极云霄之缥缈,序雁行以和鸣,倏隐倏显,若往若来。其欲落也,回环顾盼,空际盘旋;其将落也。息声斜掠,绕洲三匝,其既落也,此呼彼应,三五成群,飞鸣宿食,得所适情:子母随而雌雄让,亦能品焉。”

按说崇祯七年的时代,正是明朝饱受内忧外患困扰的时代。朱明王朝王祚将尽,天下有识之士无不忧心忡忡。此时刊印《古音正宗》,也许作者另有深意。上面的解题文字意趣昂然,并无半点忧天悯地的情绪在内。也许“借鸿鸪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也”两句,正是中心点题之句,以示儒家倡导的“贫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思想。

逸士即隐士,指隐居山林的读书人。孔子云,“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易》曰:“天地闭,贤人隐。”从现实急流中退却下来的文人,在山林、田园中找到了最后的栖身之所。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的说法。中国历代文人及其作品,受中国隐逸文化影响甚深。逸士虽“处江湖之远”,但社会影响力有时并不弱于“居庙堂之高”者。

最早的隐士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商朝的伊尹曾隐于市肆,周朝的姜尚曾隐于山野。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隐士层出不穷。汉代以后,隐士的身份已经有了明确的定义,一般指那些不与朝廷合作而又具有一定文化影响力的人。三国魏晋时代是隐逸最盛行的时代,士人“以高隐为贵”,诸葛亮、陆机、王猛、谢安等历史名臣都曾有过隐逸的经历。

真正的隐士应该“只钓鲈鱼不钓名”,但是,渐渐地,自魏晋以降,隐逸却有极端化、世俗化的倾向。隐士中的一些人,他们不但“钓名”,而且“钓利”。他们把隐逸做为获取名誉和功利的手段。也有的当权者,为获得礼贤下士的名声,刻意逢迎隐逸山林的士人,有的甚至不惜以“假隐”充“高隐”。

《晋书·列传第六十九》记载,隆安二年(399年),东晋权臣桓玄(桓温之子)发动叛乱,把持了东晋朝政。自魏晋以来历代都有隐士,偏偏当时却一个也没有。桓玄觉得很没面子。为获得礼贤下士的名声,他赶紧派人找来了西晋著名隐士皇甫谧的六世孙皇甫希之。先让皇甫希之隐居山林,由桓玄资助各种费用。然后桓玄下召将皇甫希之征为著作郎,但又指使皇甫希之故意推辞不接受,然后桓玄下召封皇甫希之为“高士”。此事传为举世笑谈,时人戏称这种隐士为“充隐”。

另一个极端的例子,见于唐代刘肃编的《大唐新语·隐逸》。唐时的卢藏用考中进士后,特地隐居终南山中,但他身在山林,心在朝堂。与当时的朝士交往密切,后果以高士名被召入仕,授官左拾遗,时人称之为“随驾隐士”。另一个隐士司马承祯尝被召,将还山,卢藏用指着终南山曰:“此中大有嘉处。”司马承祯慢慢道:“以在下看,这是仕官的捷径啊。”这就是人们所称的“终南捷径”。此时隐逸已成为一条做官捷径了。

士人的隐逸,根据其价值取向,大致可分为儒之隐和道之隐。前者有一定的功利色彩,天下有治则进,天下无道则隐。儒之隐者大都抱有“兼济天下”的抱负。而道之隐则无任何功利目的,通过遁世来使心灵获得最彻底的明澈和宁静。对于那些既有从政经历又有隐逸经历的人来说,其隐逸分为仕前隐和仕后隐,即先隐后仕和先仕后隐。《平沙落雁》所表现的“逸士心胸”中的逸士,虽身处隐逸之地,犹胸怀“鸿鹄之志”,应属于儒之隐和仕前隐。

真正做到彻底的隐逸,谈何容易。自古以来,象陶渊明、谢灵运一样纯正的逸士少之又少。古代大多数的逸士,或为世情所困,或因言获罪,最终归隐山林,潜居幽庐,也许不过是为世人做出的一种姿态而已。他们表面上超脱,但内心里也许从未平静过。

从这个角度来看,《平沙落雁》的曲中之音和曲外之意,包涵了对怀才不遇而欲取功名者的励志,和对因言获罪而退隐山林者的慰藉。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华佗治病的历史典故

全文共 1830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我们都知道华佗艺术高明,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华佗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曹操在赤壁大败,回到许都,心里郁郁不乐。偏在这个时候,他最钟爱的小儿子仓舒得了重病,家里人到处请医抓药,都不见效。眼看孩子没有救了,曹操伤心地说:“要是华佗在,孩子不会死得那么早。”

曹操所说的华佗,是我国历史上一位著名医学家,和曹操是同乡。华佗自小熟读经书,尤其精通医学。不管什么疑难杂症,到他手里,大都药到病除。当地官员和朝廷太尉听到华佗名声,征召他做官。华佗都推辞不去。

华佗诊病极其准确。一次,有两个官员闹头疼发热,先后找华佗看病。经华佗问明病情,给一个开了泻药,另一个开了发汗药。有人在旁边看华佗开药方,问他为什么病情相同,用药却不一样。华佗说:“这种病表面看来一样,其实不同。前一个病在内部,该服泻药;后一个只是受点外感,所以让他发发汗就好了。”这两人回去抓了药服了,果然病都好了。

还有个姓李的将军,请华佗给他妻子治病。华佗去了,一摸脉,说:“这是怀孕时候伤了身子,胎儿留在肚里了。”李将军说:“我妻子已经小产过,胎儿已经下来了。”华佗说:

“按照我的判断,胎儿还在病人肚子里。”

李将军不相信。华佗走了以后,过了一百多天,他妻子的病越来越重,只好再请华佗来治。

华佗说:“肯定有个坏死的胎儿在肚里。大概你妻子原是双胞胎,一个先小产下来了,一个留在肚里。”

华佗给病人服了汤药,又给她扎针,果然产了一个死胎,病人很快就恢复健康了。

华佗不但能治内科,还善于做开刀手术。他配制一种麻醉剂叫麻沸散。有个病人患肚痛病,痛得厉害,经过十多天,胡须眉毛全脱落下来。华佗一诊断,说:“这是脾脏溃烂了,得赶快开腹治疗。”华佗让病人服了麻沸散,打开腹腔,把坏死的脾脏切除,再缝好创口,敷上药膏。过了四五天,创口愈合,一个月康复了。

历史书记载的有关华佗治病的传说还有很多。据说,有个太守生病,请了许多医生诊治都没治好。华佗诊治以后,认为这种病只有让病人发怒,才能治好。他故意向病人索取很贵的诊费,却拖拖拉拉不认真给他开方抓药,过了几天,竟不告而别,还留下一封信骂太守得了病是自作自受。

太守果然大怒,立刻派人追捕华佗。太守的儿子知道华佗用意,暗暗叮嘱家人不要去抓华佗。太守听说抓不到华佗,更加怒气冲天,一气之下,呕出几口黑血。不想这一呕,病反而好了。

曹操一直患头风病。一遇到工作紧张,头风病发作,痛得受不了。他听说华佗的医术高明,就把华佗请来,华佗扎了几针,头痛就止了。曹操不肯放他,把他留下来做了随从医官,好随时给他治病。

华佗虽然乐于帮助人,热心给人们治病,但他却不愿一直呆在曹操身边,给一个人管药箱。有一次,他借口回家探亲,顺便去取点药,曹操没有怀疑,让华佗走了。

华佗回到家里,托人给曹操捎了一封信,说他妻子病得厉害,一时回不了许都。曹操一再催促,华佗还是拖着不去;

曹操又命令郡县官吏去催,也碰了软钉子。

这一来可惹恼了曹操。曹操派个使者到谯县去调查。并告诉使者,如果调查下来,华佗妻子确实有病,就送他四十斛(斛,音hú,古代以十斗为一斛)小豆,听任华佗推迟假期;要是华佗谎言搪塞,就把华佗抓来。

调查结果,华佗被抓走了。

曹操把华佗抓到许都,他认为华佗故意违抗他的命令,是大逆不道的行为,下令把华佗处死。

谋士荀彧认为这个处刑太重了,劝曹操说:“华佗医术高明,他一死,牵涉到许多人的生命,希望丞相从宽发落。”

曹操本来也是个爱惜人才的人,自从他打败了袁绍后,有点骄傲起来;再说,他正在气头上,哪肯听荀彧的劝阻,气呼呼地说:“哼,我不怕天下就没有像他那样的医生。”说完,就派人把华佗杀了。

华佗被捕离开家乡的时候,随身还带着一部医书,这是他根据多少年来积累的经验写成的。他本来没想到得罪曹操竟招来杀身大祸。他觉得自己遭到罪没法挽回,可是让这部书湮没太可惜。临刑前一天,他把狱吏请来,对他说:“请您把这部书好好保存,将来可以靠它救病人。”

那狱吏胆小,怕接了华佗手里这部书,将来曹操追究起来,自己受到牵连,说什么也不肯保管。

华佗十分失望,他叹了口气,向狱吏要了火种,在监狱里把宝贵的医书一把火烧毁了。

打从华佗死后,曹操发头风病,就再没有找到合适的医生给他治疗。但是曹操并不肯承认自己做错了事,说:“华佗这小子是有心不肯根治我的病,即使我不杀他,也不见得会治好我的病。”直到他的小儿子仓舒死了,他才懊丧万分。

华佗死后,他的几个学生继承他的事业,继续为百姓治病。可惜记下华佗的经验的那部医书竟失传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历史典故

全文共 2379 字

+ 加入清单

古时候,有一个姑娘叫祝英台,她生得聪明又美丽,不但会绣花剪凤,还喜欢写字读书。她长到十五六岁了,就一心想到外地的学馆里去读书。

可是,那时候是不让女孩子外出读书的,怎么办呢?英台和丫环商量出一个好主意:假扮成男孩子的模样去求学。于是祝英台打扮成一个公子模样,丫环打扮成书童,俩人互相看了看,还挺像的,不禁高兴地笑起来。

祝英台的父亲正在厅堂里喝茶,忽然看见一个书童领着一位公子进来向他行礼,他慌忙起身答礼让坐,还请问公子尊姓大名。祝英台一看连父亲也瞒过了,别提多高兴了。她于是卸装露出真相,使父亲大为惊讶,嗔怪女儿调皮没有规矩。祝英台趁机向父亲说了要外出求学的想法。父亲说:“自古以来哪有女子外出求学的?即使是假扮成男的,在外生活也有许多不方便。”可是祝英台坚决要去,父亲拗不过她,只好同意了。

祝英台假扮成男子,样子十分英俊潇洒,丫环扮作书童挑着书箱,离开家求学去了。她们走了一程,觉着热了,就来到路旁小亭子里休息。这时,路上走来一个书生和一个书童,也到亭子来歇脚。他们互相问候,祝英台才知道这位书生叫梁山伯,也是到学馆求学的。祝英台和梁山伯谈得十分投机,两人在亭子里就结拜成兄弟,梁山伯比祝英台大两岁,于是祝英台称梁山伯为兄,梁山伯称祝英台为弟,随后高高兴兴一同上路了。

祝英台和梁山伯来到学馆,拜见了老师。老师见到这两位聪明英俊的少年来求学,很是高兴。

老师把他俩安排在同一张课桌上学习。梁山伯对祝英台像对自己的亲弟弟一样,十分关心爱护。两个人从早到晚在一起,成了最要好的朋友。

祝英台和梁山伯同住一个房间,祝英台为了不让梁山伯发现她是女的,就把两个书箱隔在俩人的床位中间,书箱上还放上满满一盆水,她告诉梁山伯睡觉时要老实,要是乱滚乱动,把盆里的水弄洒了,她可要告诉老师重重地罚他。所以梁山伯总是规规矩矩,从不乱动,一直没有发现祝英台是个女孩子。

可是祝英台女扮男装的事,早被细心的师娘看出来了。师娘把祝英台叫到跟前,说破了真相,祝英台要求师娘保守秘密,师娘答应了,并对这个聪明的女孩子更加细心关照了。祝英台有什么难处和心事,也都来对师娘讲。

时间一晃三年。一天,祝英台接到家信,说她的父亲病了,要她赶紧回去。祝英台向老师请了假,又来找师娘。说她和梁山伯同学三年,梁山伯为人诚恳热情,学习勤奋,她已经深深地爱上了他。她把一个玉扇坠儿交给师娘,托师娘做媒,等她走后,为她向梁山伯提亲。

祝英台将启程回家的时候,梁山伯一定要亲自送她。他二人一路上相依相随,总是不愿意分手。祝英台要向梁山伯表露自己的爱情,又不便直说,只好打着许多比方来启发梁山伯。

他们看到河里有一对鹅,祝英台就唱道:

“前面来到一条河,

河里游着一对鹅,

公鹅就在前面游,

母鹅后面叫哥哥。”

老实厚道的梁山伯没有听懂她的意思,继续往前走。祝英台又唱了好几首比喻男女爱情的歌,梁山伯还是没有明白。祝英台开玩笑说:“你真是一只呆头鹅!”

祝英台又指着池塘里的一对鸳鸯唱道:

“青青荷叶清水塘,鸳鸯成对又成双,英台若是红妆女,梁兄啊,你愿不愿意‘配鸳鸯’?”

梁山伯叹了一口气说:“可惜你不是女红妆啊!”

祝英台见梁山伯还是不明白,便说:“我家有个九妹,我和她是双胞胎,长得和我一模一样,我愿做媒,让九妹和你结为夫妻,你愿意吗?”梁山伯本来很爱祝英台的才貌,一听说九妹和她生得一模一样,就高兴地答应了。

他们相送了十八里,来到江边,才恋恋不舍地分手了。临别的时候,祝英台和梁山伯约定在七月七日到祝家相亲。梁山伯远远望着江对岸祝英台的身影越来越远,渐渐地看不见了。

祝英台回到家里,父亲的病早就好了,他让祝英台换成女孩子的装束,不让她再外出读书了。这时恰巧有一家姓马的大财主来求亲,父亲就把祝英台许配给马家的儿子。祝英台坚决不答应这门亲事,她对父亲说她已爱上了梁山伯,并且托了师娘做媒。可是父亲反对说:“从来儿女的婚姻都是由父母做主的,女孩子自己在外面找男人,像什么话?”硬要祝英台嫁给马家。

自从那天梁山伯送别祝英台后,回到学馆,他继续用心读书,竟把七月七日去祝家提亲的事忘得一干二净,直到师娘拿着玉扇坠儿来,说明祝英台托她提亲的事,梁山伯才恍然大悟,知道了祝英台原来是个女的,她说的九妹就是祝英台自己啊!梁山伯立刻向老师请了假,赶到祝家去和祝英台会面。

梁山伯来到英台家里,看见祝英台完全恢复了女子打扮,显得更加美丽可爱。他说出师娘为他们提亲的事,哪知祝英台一听这话就大哭起来,她说:“梁兄啊,你为什么这么晚才来呀?我父亲已经硬逼把我许配给马家了!”梁山伯一听,又是吃惊,又是难过,心都碎了。俩人就抱头痛哭起来,他们互相发誓,无论谁也不能破坏他们之间深厚的爱情,两个人要永远在一起。他们的哭声被祝英台的父亲听见了,祝员外怒气冲冲地跑上楼来,把梁山伯赶出家门,将祝英台严加看管起来。

梁山伯回到家里,伤心极了,他想念祝英台,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着,就病倒了,病情越来越重,不久就死了。临死之前,他告诉家里的人,他死后要把他埋在从祝家通往马家去的路边。

马家迎亲的日子到了,花轿抬到祝家门口,吹吹打打好不热闹。可是祝英台却哭哭啼啼,怎么也不愿意上轿。在她父亲的命令之下,许多人推推拉拉,硬把祝英台推进轿子抬走了。

花轿抬到半路上,忽然来了一阵大风,吹得抬轿人走不动了。这时丫环告诉祝英台,前面就是梁山伯的坟墓。祝英台不顾别人的阻拦,走出轿来,一定要到梁山伯的墓前去祭悼。

祝英台来到梁山伯的墓前,放声大哭,痛不欲生,全身扑到坟上。霎时间,电闪雷鸣,风雨大作,坟墓忽然裂开一条大缝,祝英台喊着梁山伯的名字,一下子就跳进坟里去了。

一会儿,雨停了,云开了,天空出现了一道彩虹。只见一对美丽的蝴蝶从坟头上飞起来,绕着坟头翩翩起舞。人们都说,这对蝴蝶就是梁山伯和祝英台变的。至今人们还把这种黑花纹、翠绿斑点、尾翼上有两根长长飘带的大蛱蝶,叫做梁山伯祝英台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典故

全文共 785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出自晚唐诗人杜牧的《过华清宫三首·其一》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历史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典出《新唐书·后妃传》:妃每从游幸,乘马则力士授辔策。凡充锦绣官及冶瑑(zhuàn)金玉者,大抵千人,奉须索,奇服秘玩,变化若神。四方争为怪珍入贡,动骇耳目。于是岭南节度使张九章、广陵长史王翼以所献最,进九章银青阶,擢翼户部侍郎,天下风靡。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

杨玉环(公元710年~756年),唐代蒲州永乐(今山西永济)人,晓音律,善歌舞,曾做女道士,号太真。唐玄宗(李隆基)召她入宫,封为贵妃,备加宠爱。

杨贵妃经常跟随唐玄宗出游,只要骑马而行,就由太监高力士牵着缰绳,赶马伺候。为她服务的,有担任管理制作朝服的绣官,以及铸造金属器物、雕刻玉石的匠人,共有上千人。他们负责满足杨贵妃的各种需要,从新奇的服装到珍稀的古玩,应用尽有,变化莫测。四面八方的官员,都争先搜罗珍奇、古怪的宝物进贡,真是令人触目惊心。当时,岭南节度使张九章、广陵长史王翼所献的宝物最好,于是,张九章被授予银印青绶的官阶,享受2000石以上俸禄,王翼也被提拔为户部侍郎,为朝廷掌管户口、财赋,捞到一个肥差。争献宝物的举动,在全国上下风行一时。杨贵妃特别喜欢吃荔枝。但必须是刚摘下来的新鲜荔枝,送来后她才肯吃。为了满足她的要求,官吏们让驿站的骑士日夜兼程,飞驰传送,奔跑几千里路,荔枝的鲜味一点儿也没变,就已经送到京城。

唐代诗人杜牧在《过华清宫》一诗中,写道:“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对杨贵妃的奢侈生活作了辛辣的嘲讽。

“一骑红尘妃子笑”就是从这个故事概括而来的。红尘:本指尘埃。在这个故事中“红尘”指荔枝。后来,人们用“一骑红尘妃子笑”讽刺帝王后妃的腐朽糜烂的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篇5:鲤鱼跳龙门的历史典故

全文共 1029 字

+ 加入清单

庙峡,又名妙峡。两座巍峨雄奇的凤凰大山,拔水擎天,夹江而立,引人入胜的鲤鱼龙门,活灵活现,雄奇壮观。进入峡谷,两山雄峙,悬崖叠垒,峭壁峥嵘,壁峰刺天;奇特的岩花,依壁竞开,把峡谷装缀成仙境一般。这个神奇美妙的峡谷,流传着一个优美动人的故事。

鲤鱼跳龙门的神话故事

在很早以前,龙溪河畔的乡民,男耕女织,过着安居乐业的美满生活。一年,不知从哪儿飞来一条大黄孽龙,作恶多端。它不是呼风唤雨破坏庄稼,就是吞云吐雾残害生灵,把整个峡谷搞得乌烟瘴气,不得安宁。每年六月六日它的生日这天,更是强迫人们献上一对童男童女和十头大黄牛,一百头猪、羊等物供它享用。如若不然,它就发怒作恶,张开血盆大口,窜上村庄吞噬人畜,破坏田园,害得宁河黎民怨声载道,叫苦连天。

峡口龙溪镇上,有一位聪明俊美的小姑娘,名叫玉姑,她下决心,非除掉这条恶龙不可。有几次,她登上云台观去找云台仙子求救,都未找着。她仍不灰心,继续去找。这天清晨,她登上云台观,仙子被玉姑心诚志坚的精神感动了,就出现在她眼前,向她指点说:“离这儿千里之外有个鲤鱼洞,你可前去会见一位鲤鱼仙子,她定能相助于你。”

玉姑辞别云台仙子,跋山涉水,历尽千辛万苦,来到鲤鱼洞中,找到鲤鱼仙子,说明来意。鲤鱼仙子对玉姑说:“你想为民除害,这是件大好事,可是必须牺牲你自己啊!你能这样做吗?”玉姑毫不犹豫地说:“只要是为乡亲们除害,消灭那恶龙,哪怕是上刀山,下火海,粉身碎骨我也心甘!”鲤鱼仙子见玉姑这样诚恳坚决,十分满意地点了点头,朝玉姑喷了三口白泉,她顿时变成了一条美丽刚劲的红鲤鱼。

小红鲤逆江而上,经过七七四十九天,游回家乡。这天正是六月六日清晨,她摇身变还原貌,见乡亲们已准备就绪:一对童男童女,十头大黄牛,一百头肥羊肥猪。人们敲锣打鼓,宛如一条长龙向祭黄龙的峡口走来,前面那一对身着红衣红裙的童男童女,早已哭成泪人了。

黄龙见百姓送到盛餐佳肴,早已垂涎三尺,得意地张开大口。就在这千钓一发之时,玉姑抢先上前,拦住父老乡亲们说道:“大家在此暂停等着,让我前去收拾这个害人精。”话刚说完,只见玉姑纵身跳下水中,霎时变成一条大红鲤鱼,腾空飞跃,直朝恶龙口中冲去,一下窜进它的肚中,东刺西戳,把龙的五脏六腑捣得稀烂,恶龙拼命挣扎,浑身翻滚,但无济于事,终于被玉姑杀死了。可是,玉姑自己也葬身在黄龙腹中。

从此,宁河人民又过着安居乐业的日子。人们为了缅怀玉姑为民除害,在峡口半山腰修起了一座鲤鱼庙。至今在宁河一带,还广为流传着鲤鱼跳龙门的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曹冲称象典故故事

全文共 468 字

+ 加入清单

曹冲,字仓舒,他是三国时魏王曹操的小儿子,天资聪慧,思维敏捷,五六岁时的智力已和成年人不相上下。

大约在曹冲十岁的时候,有一次,吴王孙权派人给曹操送来一头大象。大象生长在南方的丛林里,北方人极少看到。因此,曹操带着儿子们和文武官员一起前往观看。

大伙儿看着这庞然大物,纷纷议论。谁都想知道它的重量,但哪儿有那么大的秤呢?

曹操也很想知道大象的重量,就问文武百官说:

“你们谁能想办法称出它的重量?”

文武大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个个束手无策。这时,曹冲上前对曹操说:“父王,我有一个办法,可以称出大象的重量。”

曹操知道曹冲一向聪明过人,平常也很喜欢他,就说:“你说说看,用什么办法?”

曹冲说:“用一只大船,先把大象安置在大船上,在大船吃水的深度刻上一个记号,然后把大象牵上岸。再把一些石块装到船上,让船沉到原来刻上记号的深度。只要称一称石块的重量,就可以知道大象的重量了。”

曹操听了,连声称赞说:“好!这个办法好!”

于是,曹操马上让人准备船只和石块,果然很快就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后来,“曹冲称象”这一典故,用来称颂人年幼聪颖,才智过人。(雅雅)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历史典故:鹜蚌相争渔人得利

全文共 360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下面是小编收集的一些关于鹜蚌相争 渔人得利的历史典故,供您参考,希望帮助到您。

鹜蚌相争 渔人得利

战国时,苏代(著名纵横家苏秦之弟)听说赵国将要攻打燕国,他替燕国当说客到赵国去劝阻。苏代见赵惠文王时,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从燕国来赵国途中,经过易水(今河北省中部的一条河,流经易县)时,看到一只蚌露出水面在晒太阳,正巧飞来一只鹜鸟去啄蚌肉。蚌马上合拢其壳,将鹜鸟的长嘴紧紧 地挟住,鹜鸟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就会被晒死。”蚌回答说:“今天不放你,明天不放你,你就会被憋死。”双方都互不相让,来了一个打鱼人,一下子把它们都捉了起来。 在苏代的劝说下,赵王放弃了攻打燕国的打算。 苏代讲的这个故事,叫做“鹜蚌相争,渔人得利”。至今还被人们常常引用,以说明由于双方互不相让,结果弄得两败俱伤,使第三者从中得到好处。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成语典故

全文共 206 字

+ 加入清单

【出处】: 《诗·魏风·汾沮洳》:“彼其之子,美如英……彼其之子,美如玉。”

【举例造句】: 假如不幸我庄周死后,你这般如花似玉的年纪,难道捱得过三年五载?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庄子休鼓盆成大道》

【故事】: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描写一个美丽多情的少女去野外采桑,看到一个长得像鲜花一样美丽、像碧玉一样清秀的青年男子,他虽然衣着朴素大方,举止言行处处很高雅,少女顿时对这个如花似玉的男子从心底产生爱慕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姜太公钓鱼经典故事

全文共 1829 字

+ 加入清单

一、词语出处

《武王伐纣平话》卷下:“姜尚因命守时,立钩钓渭水之鱼,不用香饵之食,离水面三尺, 尚自言曰:‘负命者上钩来!’” 释义 “姜太公”,即西周初的姜尚,又称姜子牙。姜太公用直钩不挂鱼饵垂钓,愿意上钩的鱼,就自己上钩。比喻心甘情愿地中别人设下的圈套。

二、词语释义

吕尚隐居,垂钓于渭滨溪,周文王打猎时和他相遇,谈得极为投机,即拜为师。后吕尚帮助武王伐纣灭殷,建立周朝。后遂用“太公钓、吕钓、渭钓、子牙垂钩、溪钓、渭滨垂钓、钓周、钓渭、垂钓溪、大钓无钩、直钩钓国、溪直钓、溪未遇”等写隐居、贤才待用,及贤能执政,大业盛隆;以“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直钩鱼”等表示心甘情愿。

三、主要内容

商朝末年,渭水流域兴起了一个国名叫周的强国,周的祖先姓姬,历史很悠久,据说他们的远祖后稷在尧的时候担任农师,以后世世代代承袭这个职务,管理农业方面的事情。夏朝末年,政府腐败,农业衰弱,周的祖先就西迁到现在的甘肃东部和陕西西部一代,自己组成了部落。商朝后期,周族遭受西北的狄族的侵扰,周族的首领古公儃父率领族人从岐山北边迁到岐山南边的周原上居住,并且在那里建筑城郭宫室,开垦荒地,设置官吏。大概从那时起,周族逐渐形成了奴隶制国家。古公儃父的儿子季历在位时,周的势力强大起来。商朝的王感到周的威胁,就杀害了季历。

季历死后,她的儿子姬昌继位,就是有名的周文王。因为祖先做过农师,周文王也十分重视农业。他待人宽厚,对待老年人很尊敬,对待小孩很爱护,所以来百姓都很拥护他。周文王特别尊重有本领的人,请他们帮助他治理国家。许多有本领的人纷纷来投奔他,因此他手下拥有许多文臣武将。

殷纣王看到周势力越来越强,十分害怕,就找个理由把周文王找来,囚禁在羗里(今河南省汤阴县西北)。周文王的臣子为了搭救文王,搜罗了美女、好马和珍宝献给纣王,并买通商朝的大臣,请他在纣王的面前求情。纣王很贪财,又喜欢美女。他的了礼物,听了大臣的话,把文王释放了。三联阅读3lian.com/zl/转载请保留

周文王获得自由以后,决心治理好自己的国家,以便寻找机会,推翻商朝,报仇雪耻。他看到自己手下虽然有了不少文臣武将,可是还缺少一个文物全才能够统筹全局的人,帮他筹划灭商大计。因此,他经常留心寻访这样的大贤人。

有一次、,周文王外出打猎,在渭水的支流磻溪边上遇见了一位钓鱼的老人。老人须发斑白,看去有七八十岁了。奇怪的是他一边钓鱼,一边嘴里不断地唠叨:“快上钩呀上钩!愿意上钩的快来上钩!”再一看,老人钓鱼的鱼钩离水面有三尺高,并且是直的,不是弯的,上面也没有钓饵。文王看了很纳闷,就过去和老人攀谈起来。

这老人姓姜名尚,有名子牙,是远古时代炎帝的后代。他曾在商朝的首都朝歌(今河南省汤阴县)宰过牛,在黄河边上的孟津卖过酒。他不会做买卖,亏了本,所以到渭水边上来钓鱼了其实是在等待贤明的君主来寻访他。

周文王和姜尚的谈话中,发现姜尚是一个眼光远大、学问渊博的人。他上通天文,下知地理,对政治、军事各方面都很有研究,特别是对于当时的政治形势,分析的头头是道。他认为商朝的天下不会很长久了,应当有贤明的领袖出来推翻它,建立一个新的朝廷,让老百姓能过上舒服的日子。

姜尚的话句句都说到了文王的心里。他本来就是为了想要推翻商朝,到处去寻找大贤人,这眼前的姜尚,不就是自己要寻访的大贤人吗?文王恳切的对姜尚说:“我们盼望您很久了,请您到我们那里去,帮助我们治理国家吧!”说完就叫手下人赶过车子来邀请姜尚和自己一同上车,回到都城里去。

姜尚到了文王那里,先被立为国师,也就是最大的武官:后来升为国相,总管全国政治和军事。周文王的父亲太公季历在位的时候,就向望着姜尚这样的大贤人了,所以人们尊称姜尚为“太公望”。后来人们干脆把“太公望”的“望”省略掉,把姜尚叫做姜太公。

姜太公果然是栋梁之才,他做了周文王的国相,帮助周文王整顿政治和军事,对内发展生产,是人民安居乐业;对外征服个部族,开拓疆土,削弱商朝的力量。周文王在姜尚的辅佐下,先后打败了大戎、密须得部族,征服了嗜、阁等小国,并且吞并了从属于商朝的崇国,在崇国的地盘上营建了一个丰城,把都城从岐山南边的周原迁到了丰城。到周文王晚年的时候,周的疆土大大扩充,西边收复了周祖的老家,现在陕西、甘肃一带地方,东北进展到现在山西的黎城附近,东边到达现在河南沁阳一带,逼近了殷纣王的都城朝歌,南边把势力扩充到了长江、汉水、汝水流域。据说周文王已经控制了当时天下的三分之二,为灭商奠定了可靠了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开天门的典故

全文共 960 字

+ 加入清单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老天爷为了使天下的老百姓都能过上好日子,每逢大年三十的晚上,他都要把天门打开,将天宫宝库中的金银财宝、珍珠玛瑙等等无数的宝贝撒往人间。到了那个时辰,只见人间遍地金灿灿、银闪闪,所有的砖头、瓦块、石头蛋子都变成了金银。

但是,有一条天宫的规矩人们必须遵守,那就是,谁都不许贪心。捡到的金银还一定得放在屋里,等到天光大亮才能开门。李家庄有兄弟两个,两人性格完全相反。老大叫狗崽,为人尖酸刻薄,而且更是爱财如命。谁要想从他那借到一个小钱,真比登天还难。他的弟弟老二叫五子,这人可是个心地善良,勤劳忠诚的好人。

这一年的三十晚上,兄弟俩都坐在屋子里等着天门开。可是,等啊,等啊,时间过去了很久,仍没见到天门开。狗崽想:我现在得想个法,等天门一开就能毫不费力地多弄一点金银财宝。于是,他将一大堆大石头、大石磙、大磨盘都搬到了自己的门口,准备等天门一开就把这些东西搬进屋里去。老实厚道的五子却什么也没干,只是一动不动地坐在那里,望着蜡烛,耐心地等待着。

等啊,等啊,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三更时分,天门终于开了。院子里的砖头瓦块,果然都变成了金银财宝。五子把金银财宝收进筐里,搬到屋内,关上了屋门。此时的狗崽却拼上了命,他搬完大块金子,再搬大块银子,捡完珍珠,又拾玛瑙,他恨不得把天底下所有的好东西都搬到屋里去。他看着满屋的金银财宝,像吃了蜜糖一样甜透了心。

狗崽坐在屋子里想,从今以后自己可就是天底下最有钱的人了。他着急地等待着天明,可是盼啊,盼啊,天却总是不肯亮。他实在耐不住了,便推开屋门来到院子里看天,竟忘了“不到天亮不开门”的这条规矩。

在院子里站了一会,他又不耐烦地回到屋子里。进屋一看,他顿时就傻眼了,搬进屋子里的大块金银,此时都变成了大块石头、大石磙、大磨盘。他气得嚎啕大哭起来。

五子呢,他只拾了点金银便回到屋子里,坐在那儿一动不动,一直到大天亮,他才打开了屋门。他一看,哎呀,那一筐里的金银财宝把人的眼睛都快照花了。五子可真高兴坏了,围着那筐金银财宝跳个没完。

一年一年的过去了。每年天门还开,老天爷还撒财宝,但渐渐地老天爷发现,像狗崽那样的人越来越多了。老天爷一生气,从此就再也不开天门了。

但人们为了希望能过富裕的生活,总是怀着侥幸的心理,每年三十夜里痴心地等待着。虽然过了一年又一年,天门却再也不见开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联讽洪承畴历史典故

全文共 678 字

+ 加入清单

洪承畴是明朝万历年间的进士,到崇祯时已是兵部尚书,同时封为蓟辽总督,崇祯把一个朝廷的命运都交到了他身上。他也感戴崇祯知遇之恩,素以忠节自命,在自家客厅上悬挂了自撰的对联一副:

君恩深似海 臣节重如山

崇祯十五年,督师与清军死战于松山,兵败被俘,消息传到京师,说洪承畴已经殉国,崇祯大痛,亲自设灵祭悼洪的亡灵,不知此时洪承畴被俘已经降清,并为清廷筹划开国规划,一时京城士人大哗,洪承畴后来官至武英殿大学士,七省经略,残酷镇压农民起义及抗清活动

有一年春节早上,洪府大门上贴起了副新联,上下联均是当年洪承畴旧句,不过后面各添了一个字,两句成了:

君恩深似海矣! 臣节重如山乎?

两个虚词眼,一叹一问,极尽讥讽。洪承看着也是无可奈何。

这年,正好洪承畴60生日,这一天洪府车水马龙宾客盈门,正这时忽然闯进来一个披麻带孝的人,人们看时却是洪经略的门生,到大厅之后号啕大哭,边哭边大声朗读当年崇祯祭洪诔文,一个大厅顿时鸦雀无声,洪承畴被弄得无地自容,那门生哭罢,把手中一副对联在桌上摊开,扬长而去,大家偷眼看那对联,见上面写的是:

史鉴流传真可法 洪恩未报反成仇

上联嵌抗清名将史可法姓名,下联“成仇”谐音“承畴”,一褒一贬,跃然纸上,洪承畴面红耳赤,呆若木鸡。

洪承畴以先朝重臣降清,又死心塌地做了清廷鹰太,连他的家乡人也很看不起他,他致仕回到福建南安老家,一年“谷雨”日,他寂寞难耐,拉了一位氏族弟子下棋,洪承畴难得高兴,棋子下得很顺手,一时想起今日谷雨,便拈须吟道:

一局妙棋, 今日几乎忘谷雨!

他那位小辈把他看看,缓缓对道:

两朝领袖,他年何以别清明?

洪承畴听了,一张脸胀得绯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及第粥的由来典故

全文共 723 字

+ 加入清单

广州西关是老广州的城市中心,自唐代以来就是外埠商人集居地,商品的集散地,商业贸易相当活跃,各地饮食风尚和烹饪方法促进了西关饮食业的发展。文献记载:“广州西关,肉林酒海,无寒暑,无昼夜。”在这里产生了一大批极具特色的传统美食,其中“及第粥”代代相传、家喻户晓。

及第粥是三元及第粥的简称。相传,清朝时,广东林召棠中状元回乡拜祖,他每天都喜欢用猪肝、猪腰子和猪肚子煮粥而食。

有一天,一位退居广州的御史前来探访林召棠,刚巧林状元正在吃粥,林便连忙招呼老御史同吃。御史嗅到一股诱人的香味儿,便问他吃的是什么粥。林状元知道老御史常常盼望他儿子能科场高中,因此指着那粥恭敬地回答:及第粥。老御史闻之满心喜欢,也不讲客气,便与状无同食。粥白如凝脂,似醴酪,鲜香无比,味道很美,很受用。在科举取仕时代,状元、榜眼、探花为殿试头三名,合称三及第。林如棠便用猪肝、猪腰子、猪肚子三种猪内脏比作三及第。御史吃过及第粥后,回到家里便命厨人依法炮制,精心熬制及第粥给儿子吃。他的儿子果然高中状无。老御史大喜过望,逢人便讲及第粥的好处。因此,及第粥便广为流传开来。

如令,在广州吃及第粥依然是时尚。在西关当数伍湛记的及第粥最为有名。据说,伍湛记及第粥已有40多年的历史了,创始人为顺德人伍湛。他在文昌南路横街开了一家父子店。由于当时广州四大著名酒家之一的“文园”酒家就座落在文昌横街,伍湛记恰恰就在街口,去“文园”酒家的食客经过伍湛记的时候,都被香气扑鼻的及第粥所吸引,纷纷进去一品味道。伍湛记的及第粥色香味独具,食客趋之若鹜。十分有趣的是莘莘学子吃及第粥,高考前后更是络绎不绝,多为讨个吉利。还有为数不少的父母买及第粥拿回家中给子女吃,充满着无限爱心,寄托着“望子成龙”之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游刃有余的成语典故是什么

全文共 2369 字

+ 加入清单

游刃有余,刀刃运转于骨节空隙中,在有回旋的余地。比喻工作熟练,有实际经验,解决问题毫不费事。下面请欣赏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游刃有余相关典故内容。

游刃有余的意思

[释义] 刃:刀口;刀锋;游刃:运转刀刃;余:余地。比喻经验丰富;做事熟练;解决问题毫不费力。

[辨形] 刃;不能写作“刀”;余;不能写作“鱼”。

[近义] 挥洒自如 滚瓜烂熟 炉火纯青

[反义] 捉襟见肘 一筹莫展

[用法] 用作褒义。用来比喻人富有经验;能力强。一般用作谓语、宾语。

游刃有余的成语典故

梁惠王有一个庖丁,就是厨师。有一回,他去看这个庖丁宰牛,只见他丝毫不费劲地就把牛的骨头和肉分割下来,手起刀落,非常利索。梁惠王感到非常吃惊,便佩服地问庖丁:“你的手艺为什么这么高啊?”庖丁笑着回答说:“这根本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我之所以能这样,是因为我非常熟悉牛的骨头和肉的结构,因此才能这样轻而易举。”梁惠王又问:“那么,你使的这把刀一定非常锋利吧?”庖丁轻轻挥了挥刀,对梁惠王讲述了游刃有余的意思,他笑着回答:“一般宰牛人用的刀,一个月就要换一把,因为他们的刀刃经常碰到牛骨。可是我这把刀,已经用了九个年头,宰杀了几千头牛,但它仍像新刀一样锋利。其实,刀刃非常薄,而肉和骨头中间有一条缝,要比刀刃宽得多,把这样薄薄的刀刃插进去还绰绰有余呢!”

用游刃有余来造句

1) 风清霜在山林之间纵跃飞驰,不忘回头查看,见陈林竟始终吊在她的身后不远,还一副游刃有余的样子,见猎心喜之下,速度再次暴增。

2) 如今经历了些事的谢三江在官场上显得越来越老到,权术被他玩得游刃有余,这些人还以为他讳莫若深是城府很深,便更加心勤嘴勤起来,把个谢三江的马屁拍得肿起老高。

3) 只见他徒手游走在七星剑阵之中,身如游龙,上下翻飞,竟是游刃有余,神情自若。

4) 你是高级技工,干这活是游刃有余。

5) 我们这位老教授一走上讲台,便如庖丁解牛,游刃有余。

6) 这件事别人都说难办,但他做起来却游刃有余。

7) 他总以为自己已看破红尘,因而常常玩世不恭,游刃有余。

8) 如果你已经对自己身体的感觉非常熟悉,并且游刃有余,那试着把注意力放到你的呼吸上来。

9) 她的英文能力很好,做这点翻译工作必是游刃有余,毫不费力。

10) 没有任何一种策略比得上搜索营销,让你如此游刃有余。

11) 愿你在工作中,顺顺利利,力争上游,游刃有余,与众不同,通权达变,遍地开花,花团锦簇,粗中有细,意得志满,满载而归!

12) 要把握好这样一种平衡很难,而杰出员工却能做到游刃有余。

13) 这件工作对他而言,绝对是游刃有余,难怪长官放心交给他全权处理。

14) 李明干这件事是游刃有余。

15) 行家出手果然不同,这件大家都摸不着头绪的事,他却游刃有余地办妥了。

16) 他在这权力的两极之间左右逢源又左右为难,既是游刃有余又是如履薄冰,巨大的利益诱惑使之乐此不疲,但暗藏的杀机又不得不让他盼望早日解脱。

17) 这时,贝蒂已经认识我在全国的大多数朋友,能够游刃有余地应付频繁打来的电话,而且在办公室是个极好的帮手。

18) 他有多年的律师实务经验,应付这种案子,真是游刃有余。

19) 她当了那么多年的家庭主妇,煮顿饭给大家吃当然游刃有余了。

20) 只有博学多闻,上课时才能做到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21) 怎样才能从一个偶然的设计混子成为游刃有余的设计机器呢?

22) 生既刮垢磨光,伐毛洗髓;新硎乍发,游刃有余。

23) 权利名场——他用现代智慧游刃有余!情歌诗篇——美人几度垂青!………

24) 桑野虽然在法力上犹是游刃有余,但也并非胜券在握了。

25) 对于mike这种无关痛痒的小骚扰,她早已应付的游刃有余。

26) 好的学习习惯会提高学习效率,它还是成功的开始;好的学习习惯,能让我们在学习中游刃有余事半功倍;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过程。

27) 不可能只存在于你的心中,只要你能超越自己的心理极限,你会发现做什么事情都会游刃有余。正是这一点成就了百年西点。

28) 在这个越来越复杂的世界中,我们需要更加善于推理思考,才能过得游刃有余。

29) 他对电脑软硬体都很熟练,操作与维修技术可以说早就到了游刃有余的境地,一点都难不倒他。

30) 如果我手中现在拿有一个新的砍砸器,用它从动物身上剔肉是如何游刃有余就相当显而易见了。

31) 目前有现成的控制和治疗霍乱的措施,所以我们在这一方面游刃有余。

32) 坚持做下去,直到自己能从中领悟到真谛,幽默将会成为你身上言谈举止的一张名片,你也能在商务场合像商务人士一样游刃有余。

33) 每当快要期末考试或该交期末论文的时候,那些整天穿梭于图书馆疲惫不堪的学生和从容不迫游刃有余的学生之区别就显现出来:个性欢快的学生对考试不太在意。

34) 岁月就像一条河,爱情就像在河里游动的鱼,失恋的滋味多尝几次,你就会在激流中游刃有余;是你的终归是你的,缘分到时就一定会握住一双属于你的温柔的手!

35) 如果你对自己了解充分,那么你就会找到一份适合自己性格的工作,并且游刃有余。

36) 而且,无论是在经济商业还是在投资领域,她们都可以做得游刃有余。同时,在家庭生活中,此专业的女生也精通于赚钱和理财。

37) 有了宽容,就会少了一份烦恼,多了一份轻松;有了宽容,就会少了一份争吵,多了一份宁静。国际宽容日,愿你为人处事游刃有余!

38) 本杰明。富兰克林年轻时愣头愣脑,缺乏交际技能,后来却颇具外交策略,在处理人际关系中游刃有余,被任命为美国驻法大使。

39) 说一千道一万,我们教育孩子并不是为了把他们塑造成一门心思追求财富的人,而是希望孩子们步入成年后能具备相关知识在各种理财问题上能够做到游刃有余,不论是消费储蓄投资还是撤资。

40) 生活在世界各地的人们,只要懂得了识谱规则,拿到了一张谱子,他就会游刃有余地唱出动听的歌曲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不可同日而语的历史典故_1100字

全文共 1000 字

+ 加入清单

这个成语来源于《战国策.赵策二》,夫破人之与破于人也,臣人之与臣于人也,岂可同日而言之哉。

战国中后期,各诸侯国之间战争不断,从而出现了,“合纵”和“连横”的政治活动。弱国联合进攻强国,称为“合纵”,随从强国去进攻其他弱国,称为“连横”。当时有个纵横家,名叫苏秦。他先到秦国游说秦惠王,结果没有成功。于是,他又到赵国游说。赵国的相国不喜欢苏秦,他又没有成功。后来到燕国,才得到一些资助。接着,他第二次来到赵国,这一回,赵国的国君赵肃侯亲自接待了他。

他向赵肃侯分析了赵国和各国的关系:“如果赵国与齐、秦两国为敌,那么百姓就得不到安宁;如果依靠齐国去攻打秦国,百姓还是得不到安宁。现在,如果大王和秦国和好,那么秦国一定要利用这种优势去削弱韩国和魏国;如果和齐国友好,那么齐国也一定会利用这种优势去削弱楚国和魏国。魏、韩两个弱了,就要割地,也会使楚国削弱。这样,大王就会孤立无援。”

赵肃侯年纪比较轻,见苏秦说得头头是道,不住地点头称是。接着,苏秦又分析了赵国的实力和面临的形势:“其实,山东境内所建立的国家,没有一个比赵国强大的。赵国的疆土纵横两千里,军队几十万人,战车千辆,战马万匹,粮食可支用好几年。西、南、东三面有山有水,北面有弱小的燕国,也不值得害怕。现在各国中秦国最忌恨赵国,但为什么它又不敢来攻打赵国呢?原来是它害怕韩、魏两国在后边暗算它。既然如此,韩、魏可算是赵国南边的屏障了。但秦国要是攻打韩、魏两国,那倒是很方便的,它们必然会向秦国屈服。如果秦国解除了韩、魏暗算的顾虑,那么战祸必然会降临到赵国。这也是我替大王忧虑的原因。”

赵肃侯听到这里,心里非常害怕,急着问苏秦应该怎么办。于是苏秦说道:“我私下考察过天下的地图,发现各诸侯国的土地合起来五倍于秦国,估计各诸侯国的士兵数量十倍于秦国,如果六国结成一个整体,同心协力向西攻打秦国,就一定能打败它。如今反而向西侍奉秦国,向秦国称臣。打败别人和被别人打败,让别人向自己称臣和自己向别人称臣,怎么可以放在同一时间里来谈论呢?”

接着,苏秦又讲了一些如何具体搞合纵的方法和策略。赵肃侯听完说:“我还年轻,即位时间又短,不曾听到过使国家长治久安的策略。如今您有意使天下得以生存,各诸侯国得以安宁,我愿意诚恳地倾国相从。”

于是,赵肃侯给了苏秦许多赏赐,用来让他游说各诸侯国加入合纵联盟。

【成语解释】

不能在同一时间里来谈论,形容两者差距很大,不能相提并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历史典故:莫须有

全文共 650 字

+ 加入清单

【注音】mò xū yǒu

【成语故事】

绍兴和议之后,秦桧唆使其同党万俟卨向宋高宗呈上一道捏造岳飞抗金时拥兵不救、放弃阵地等许多"罪名"的奏折。此后秦桧再收买张俊、王贵、王俊去诬告岳飞儿子岳云曾写信给张宪,欲与之共同发动兵变。

绍兴十一年九月,张宪被捕入狱;十月岳飞、岳云两父子也被骗入狱。已经辞官在家、明哲保身的老将韩世忠忍不住,去问秦桧岳飞何罪,秦桧蛮横地回答:"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韩世忠气愤地说:"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是年十二月,高宗赐死了岳飞。

典故】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 《宋史·岳飞传》

【解释】原意是也许有吧。后指凭空捏造。

【用法】作谓语、补语、定语;指凭空捏造诬陷

【结构】紧缩式

【相近词】凭空捏造

【反义词】确凿无疑

【同韵词】万世不朽、无胫而走、十字街口、竭泽焚薮、捏捏扭扭、翘足企首、二五耦、天长日久、羊入虎口、两肩担一口、......

【年代】古代

【灯谜】一抹斜红不肯无

【邂逅语】瞎子捋胡子

【英语】unwarranted

【德文】unberechtigt

【日语】でっちあげ,根(ね)も葉(は)もない,いわれのない,ありもしない

【成语造句】

◎ 等莫须有的罪名,备受摧残。

◎ 为了一点莫须有的罪名,我不得不离开那相处过八九个月的地方了。

◎ 好在,这没什么关系,到了他能够知道孙悟空是"莫须有"的当儿,也就会懂得猴子变人是什么一回事了。

◎ 是党在全国科学大会前夕推倒了强加在我身上的莫须有的罪名。

◎ 这就更为老虎加上了害兽的莫须有罪名。

[历史典故:莫须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杜鹃啼血的历史典故

全文共 1790 字

+ 加入清单

很早很早以前,位于四川的蜀国有个国王,叫做望帝。望帝是个人人爱戴的好皇帝。他爱百姓也爱生产,经常带领四川人开垦荒地,种植五谷。辛苦了许多年,把蜀国建成为丰衣足食、锦绣一般的天府之国。

有一年,在湖北的荆州地方,有一个井里的大鳖成了精灵,幻成了人形。可是,他刚从井里来到人间便不知何故死了。奇怪的是,那死尸在哪里,哪里的河水就会向西流。于是,鳖精的尸体就随着西流水,从荆水沿着长江直往上浮,浮过了三峡,浮过了巴泸,最后到了岷江。当鳖精浮到岷山山下的时候,他突然活了过来,他便跑去朝拜望帝,自称叫做“鳖灵”。说来也巧,鳖灵正碰见望帝愁眉不展,嗟呼长叹,便忙问为什么如此惆怅。望帝见到鳖灵,非常喜欢他的聪明和诚恳,便告诉了他缘故。

杜鹃啼血

原来,有一大群被蜀人烧山开荒赶走的龙蛇鬼怪,不愿离开天府之国的宝地,更不情愿看到蜀人把自己的家园建成乐园,他们便使了妖术,把现在川西原来一带的大石,都运到夔峡、巫峡一带的山谷里,堆成崇山峻岭,砌成龙穴鬼窝,天天在那里兴风作浪,将万流归海的大水挡住了。结果,水流越来越大,水位越来越高,将老百姓的房屋、作物甚至生命,埋葬在无情的洪水里面。大片大片的梯田和平地,人们生活的地方,变成了又黑暗又污秽的海底。这种百姓遭殃受罪的情景已经很长时间了,可是谁也没有办法,望帝因而茶不思、饭不香,心中难受。

鳖灵听后,便对望帝说:“我有治水的本领,我也不怕什么龙蛇鬼怪,凭着我们的才智一定能战胜邪恶。”望帝大喜过望,便拜他做了丞相,令他去巫山除鬼怪,开河放水救民。

鳖灵领了圣旨,带了许多有本领的兵马和工匠,顺流来到巫山所在,和龙蛇斗了六天六夜,才把那些凶恶顽劣的龙蛇捉住,关在了滟澦堆下的上牢关里。接着,他又带领人们和鬼怪拼斗了九天九夜,才把那些邪恶狡猾的鬼怪捉住,关在了巫山峡的鬼门关里。然后,鳖灵着手把巫山一带的乱石高山,凿成了夔峡、巫峡、西陵陕等弯曲峡谷,终于将汇积在蜀国的滔天洪水,顺着七百里长的河道,引向东海去了。蜀国又成了人民康乐、物产丰饶的天府之国。

望帝是个爱才的国王,他见鳖灵为人民立了如此大的功劳,才能又高于自己,便选了一个好日子,举行了隆重的仪式,将王位让给了鳖灵,他自己隐居到西山去了。

鳖灵做了国王,便是“从帝”。他领导蜀人兴修水利,开垦田地,做了许多利国利民的大好事,百姓过着快乐的生活,望帝也在西山过着清心寡欲的日子。

可是,后来情况慢慢起了变化。丛帝有点居功自傲,变得独断专行,不大倾听臣民的意见,不大体恤老百姓的生活了。人们为此愁起来啦。

消息传到西山,望帝老王非常着急,常常食不好寝不安,半夜三更还在房里踱来踱去,想着劝导丛帝的办法。最后,他还是决定亲自走一趟,进宫去劝导丛帝。于是,第二天早晨,他便从西山动身进城去访丛帝。

这个消息很快就被老百姓知道了,大家都诚心诚意地期望丛帝能悔过反省,便一大群一大群地跟在望帝老王的后面,进宫请愿,结果,便连成了很长很长的一支队伍。

这一来,反而把事情弄僵了。丛帝远远地看见这种气势,心里起了疑惑,认为是老王要向他收回王位,带着老百姓来推翻他的。丛帝心中慌了,便急忙下令紧闭城门,不得让老王和那些老百姓进城。

望帝老王无法进城,他靠着城门痛哭了一阵,也只好无奈地回西山了。可是,望帝老王觉得自己有责任去帮助丛帝清醒过来,治理好天下,他一定要想办法进城去。他又想呀想呀,终于想到只有变成一只会飞的鸟儿,才能飞进城门,飞进宫中,飞到高树枝头,把爱民安天下的道理亲自告诉丛帝。于是,他便化为一只会飞会叫的杜鹃鸟了。

那杜鹃扑打着双翅飞呀飞,从西山飞进了城里,又飞进了高高宫墙的里面,飞到了皇帝御花园的楠木树上,高声叫着:“民贵呀!民贵呀!”

那丛帝原来也是个清明的皇帝,也是个受到四川百姓当成神仙祭祀的国王。他听了杜鹃的劝告,明白了老王的善意,知道多疑了,心中很是愧疚,以后,便更加体恤民情,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好皇帝。

可是,望帝已经变成了杜鹃鸟,他无法再变回原形了,而且,他也下定决心要劝诫以后的君王要爱民。于是,他化为的杜鹃鸟总是昼夜不停地对千百年来的帝王叫道:“民贵呀!民贵呀!”但是,以后的帝王没有几个听他的话,所以,他苦苦地叫,叫出了血,把嘴巴染红了,还是不甘心,仍然在苦口婆心地叫着“民贵”!

后代的人都为杜鹃的这种努力不息的精神所感动,所以,世世代代的四川人,都很郑重地传下了“不打杜鹃”的规矩,以示敬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高考古诗词常用典故

全文共 3803 字

+ 加入清单

语文是高考的第一场,语文成绩的好坏,对后面的考试有着重要影响。而语文科目中,古诗词文学鉴赏占有很大比重,是每年必考的内容,考生普遍感觉难度较大,高考临近,将一些常用的古诗词典故汇总如下,希望能帮各位节省复习时间,更好地应对语文考试。

1、月老

传说唐朝韦固月夜里经过宋城,遇见一个老人坐着翻检书本。韦固前往窥视,一个字也不认得,向老人询问后,才知道老人是专官人间婚姻的神仙,翻检的书是婚姻簿子(见《续幽怪录·定婚店》)。后来因此称煤人为月下老人,或月老。

2、月亮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碛,沙漠,茫茫大漠中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着东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

3、柳树以折柳表惜别。

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如1987年曾考过的《送别》诗: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这一习俗始于汉而盛于唐,汉代就有《折杨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着名的地方,如“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的诗。后世就把“灞桥折柳”作为送别典故的出处。故温庭筠有“绿杨陌上多别离”的诗句。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说的是笛声中《折杨柳》的曲子倒是传播得很远,而杨柳青青的春色却从来不曾看见,以此来表达伤春叹别的感情。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说的是今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又有何人不引起思念故乡的感情呢?

4、蝉以蝉品行高洁。

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唐诗别裁》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

由于蝉栖于高枝,餐风露宿,不食人间烟火,则其所喻之人品,自属于清高一型。骆宾王《在狱咏蝉》:“无人信高洁。”李商隐《蝉》:“本以高难饱”,“我亦举家清”。王沂孙《齐天乐》:“甚独抱清高,顿成凄楚。”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他们都是用蝉喻指高洁的人品。

5、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十分繁华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了。“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吴国的旧苑荒台上的杨柳又长出新枝(荒凉一片),遥想当年这里笙歌曼舞,那盛景比春光还美(不胜春:春光也不胜它)。这里是以杨柳的繁茂衬托荒凉。

“阶前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一代贤相及其业绩都已消失,如今只有映绿石阶的青草,年年自生春色(春光枉自明媚),黄鹂白白发出这婉转美妙的叫声,诗人慨叹往事空茫,深表惋惜。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桥边已长满杂草野花,乌衣巷已失去昔日的富丽堂皇,夕阳映照着破败凄凉的巷口。

6、南浦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南浦是水边的送边之所。

屈原《九哥·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江淹《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范成大《横塘》:“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古人水边送别并非只在南浦,但由于长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一个专名了。

7、长亭是陆上的送别之所。

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很显然,在中国古典诗歌里长亭已成为陆上的送别之所。

8、琴瑟(1)比喻夫妇感情和谐,亦作“瑟琴”。

《诗·周南·关雎》:“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又《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琴瑟。”

(2)比喻兄弟朋友的情谊。

陈子昂《春夜别友人诗》:“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出川。”

9、秋水秋水,喻指眼睛,形容盼望的迫切。《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望穿他盈盈秋水,蹙损他淡淡春山。”春山,指眉。

10、鸿雁

《汉书·苏轼传》载,匈奴单于欺骗汉使,称苏武已死,而汉使者故意说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燕,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单于只好放了苏武。后来就用“鸿燕”、“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单讯。如晏殊《清平乐》:“生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不,惆怅此情难寄。”李清照词云:“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另一首词云:“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大雁在这里是传书的信使。

11、神器指帝位、政权。

《老子》:“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己。天下神器,不可为也。”

12、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再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岭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样晶莹、高洁。

13、陶朱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的别号。

相传他帮助勾践灭吴后,离开越国到陶,善于经营生计,积累了很多财富,后世因此以“陶朱”或“陶朱公”来称富商。

14、祝融

传说中楚国君主的祖先,为高辛氏帝喾的火正(掌火之官),以光明四海而称为祝融,后世祀为火神;由此,火灾称为祝融之灾。

15、螟蛉《诗·小雅·小宛》:“螟蛉有子,蜾赢负之。”蜾赢(一种蜂)捕螟蛉为食,并以产卵管刺入螟蛉体内,注射蜂毒使其麻痹,然后负之置于蜂巢内,作蜾赢幼虫的食料。古人错以为蜾赢养螟蛉为子,因把作为螟蛉养子的代称。

16、连理枝、比翼鸟作恩爱夫妻的比喻。

连理枝指连生在一起的两棵树。比翼鸟,传说中的一种鸟,雌雄老在一起飞,古典诗歌里用作恩爱夫妻的比喻。相传旧中国时宋康王夺了随从官韩凭的妻子,囚禁了韩凭。韩自杀,他的妻子把身上的衣服弄腐,同康王登台游玩时自投台下,大家拉他衣服,结果撑是跌下去,死了,留下遗书说是与韩凭合葬,康王却把他们分葬两处。不久,两座坟上各生一棵梓树,十天就长得很粗大,两棵树的根和枝交错在一起,树上有鸳鸯一对,相向悲鸣。白居易的《长恨歌》:“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有了这些句子,难怪人们把结婚称为“喜结连理”。

17、孔方兄

因旧时的铜钱有方形的孔,所以人们把钱称为孔方兄(含诙谐兼含鄙视意)。

18、青梅竹马

出自李白的《长干行》:“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后来用“青梅竹马”形容男女小的时候天真无邪,也指幼小时就相识的伴侣。

19、问鼎以问鼎比喻图谋帝王权位。

《左传·宣公三年》:“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雒,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三代以九鼎为传国宝,楚子问鼎,有凯觎周室之意。后遂以问鼎比喻图谋帝王权位。

20、见背背,离开。谓父母去世。

李密《陈情表》:“生孩六月,父母见背。”

21、逐鹿

《汉书·蒯通传》:“且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颜师古注引张晏曰:“以鹿喻帝位。”后来用逐鹿比喻群雄并起,争夺天下。魏征《述怀》:“中原初逐鹿,投笔事戎轩。”

22、三尺是法律的代名词。

三尺,也叫“三尺法”,是法律的代名词。古代把法律写在三尺长的竹简上,所以称“三尺法”

23、杜康

《说文解字·巾部》:“古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少康,杜康也。”后即以杜康为酒的代称。曹操《短歌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24、鸿鹄鸿鹄飞得很高,常用来比喻志气高远的人。

《史记·陈涉世家》:“陈涉太息曰:‘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25、秦晋

春秋时,秦晋两国为婚姻,后因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倒赔家门,情愿与英雄结婚姻,成秦晋。”

26、彭祖

彭祖,传说故事人物,生于夏代,至殷末时已八百余岁,旧时把彭祖作为长寿的象征,以“寿如彭祖”来祝人长寿。

27、谢家唐宋诗词不达意处常用“谢家”之典,这些典故所指意义上主要有二:

(1)用谢安、谢玄家事,意指人有风度。《世说新语·言语》载,谢安曾问子侄:为什么人们总希望自己的子弟好?侄子谢玄回答说:“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阶庭耳。”这是说,谢安子弟讲究举止风度,其服饰端庄大方如芝兰玉树一般。故用其事指有风度的人。辛弃疾《泌园春·叠嶂西驰》:“似谢家子弟,衣冠磊落,相如庭户,车骑雍容。”

(2)指山水诗人谢灵运之事。《宋书·谢灵运传》载:灵运于会稽山“修营别业,傍山带江,尽幽居之美”。后用此事指居家的幽美。

28、鸡肋

鸡的肋骨,“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比喻没有多大价值,没有多大意思的事情(见于《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29、婵娟

婵娟,姿态美好,多用于形容女子;因人们常喻月为美女,故称月亮婵娟。

30、献芹

《列子·杨朱》有一个故事说,从前有个人在乡里的豪绅面前大肆吹嘘芹菜如何好吃,豪绅尝了之后,竟“蜇于口,惨于腹”。后来就用“献芹”谦称赠人的礼品菲薄、或所提的建议浅陋。也说“芹献”。高适《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尚有献芹心,无因见明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中国历史典故:一鸣惊人的楚庄王

全文共 1437 字

+ 加入清单

具有传奇色彩的楚庄王,力克强晋,最终饮马黄河,问鼎中原,成就一代霸业,下面是关于他的历史故事,一起来阅读下吧:

秦国打败晋国以后,一连十几年两国没有发生战事。可是南方的楚国却一天比一天强大,一心要跟中原的霸主晋国争夺地位。

公元前613年,楚成王的孙子楚庄王新即位,做了国君。晋国趁这个机会,把几个一向归附楚国的国家又拉了过去,订立盟约。楚国的大臣们很不服气,都向楚庄王提出要他出兵争霸权。

无奈楚庄王不听那一套,白天打猎,晚上喝酒,听音乐,什么国家大事,全不放在心上,就这样窝窝囊囊地过了三年。他知道大臣们对他的作为很不满意,还下了一道命令:谁要是敢劝谏,就判谁的死罪。

有个名叫伍举的大臣,实在看不过去,决心去见楚庄王。楚庄王正在那里寻欢作乐,听到伍举要见他,就把伍举召到面前,问:“你来干什么?”

伍举说:“有人让我猜个谜儿,我猜不着。大王是个聪明人,请您猜猜吧。”

楚庄王听说要他猜谜儿,觉得怪有意思,就笑着说:“你说出来听听。”

伍举说:“楚国山上,有一只大鸟,身披五彩,样子挺神气。可是一停三年,不飞也不叫,这是什么鸟?”

楚庄王心里明白伍举说的是谁。他说:“这可不是普通的鸟。这种鸟,不飞则已,一飞将要冲天;不鸣则已,一鸣将要惊人。你去吧,我已经明白了。”

过了一段时期,另一个大臣苏从看看楚庄王没有动静,又去劝说楚庄王。

楚庄王问他:“你难道不知道我下的禁令吗?”

苏从说:“我知道。只要大王能够听我的意见,我就是触犯了禁令,被判了死罪,也是心甘情愿的。”

楚庄王高兴地说:“你们都是真心为了国家好,我哪会不明白呢?”

打这以后,楚庄王决心改革政治,把一批奉承拍马的人撤了职,把敢于进谏的伍举、苏从提拔起来,帮助他处理国家大事;一面制造武器,操练兵马。当年,就收服了南方许多部落。第六年,打败了宋国。第八年,又打败了陆浑(在今河南嵩县东北)的戎族,一直打到周都洛邑附近。

为了显示楚国的兵威,楚庄王在洛邑的郊外举行一次大检阅。

这一来,可把那个挂名的周天子吓坏了。他派一个大臣王孙满到郊外去慰劳楚军。

楚庄王和王孙满交谈的时候,楚庄王问起周王宫里藏着的九鼎大小轻重怎么样。九鼎是象征周王室权威的礼器。楚庄王问起九鼎,就是表示他有夺取周天子权力的野心。

王孙满是个善于应付的人。他劝说楚庄王:国家的强盛,主要靠德行服人,不必去打听鼎的轻重。楚庄王自己知道当时还没有灭掉周朝的条件,也就带兵回国了。

以后,楚庄王又请了一位楚国有名的隐士孙叔敖当令尹(楚国的国相)。孙叔敖当了令尹以后,开垦荒地,挖掘河道,奖励生产。为了免除水灾旱灾,他还组织楚国人开辟河道,能灌溉成百万亩庄稼,每年多打了不少粮食。没几年工夫,楚国更加强大起来,先后平定了郑国和陈国的两次内乱,终于和中原霸主晋国冲突起来。

公元前597年,楚庄王率领大军攻打郑国,晋国派兵救郑。在邲地(今河南郑州市东)和楚国发生了一次大战。晋国从来没有打过这么惨的败仗,人马死了一半,另一半逃到黄河边。船少人多,兵士争着渡河,许多人被挤到水里去了。掉到水里的人往船上爬,船上的兵士怕翻船,拿刀把往船上爬的兵士手指头都砍了下来。

有人劝楚庄王追上去,把晋军赶尽杀绝。楚庄王说:“楚国自从城濮失败以来,一直抬不起头来。这回打了这么大的胜仗,总算洗刷了以前的耻辱,何必多杀人呢?”

说着,立即下令收兵,让晋国的残兵逃了回去。

打那以后,这个一鸣惊人的楚庄王就成了霸主。

从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到楚庄王,前前后后总共五个霸主。历史上通常称他们是“春秋五霸”。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周处除三害的典故故事:迷途知返的周处

全文共 628 字

+ 加入清单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王安石《游褒禅山毒已》)这段话的意思是:世上奇妙雄伟、珍异奇特、极不寻常的景象,总是在那道途艰险而又僻远因而人迹罕至的地方,所以不是有志气的人是不可到达的。成功之本—— 立身之本,在于立志。

晋代的周处,年轻时性情避暴,逞强好斗,被乡里认为祸害。当时义兴河中有条蛟,山中有只白额虎,跟周处一样都侵害百姓,义兴人把它们叫做三害,而周处为害最为严重。有人劝说周处去杀虎斩蛟,其实是希望三害中只剩下一害。

周处立即去杀死了那只老虎,然后又跳进河里去斩蛟。那蛟有时浮在水上,有时沉入水中。周处穷追不舍,跟着它游了几十里路。过了3天3夜,同乡的人还不见周处回来,都认为周处死了,互相庆贺起来。不周处竟然把蛟也杀死了。

他回来以后,听到乡里人为他的死”而庆贺,才觉悟到自己被大家当作了祸害,决心改悔。于是他到吴郡去寻访当时的大文学家陆机和陆云,陆机不在家,只见到陆云。

周处把自己被人看作祸害的情形告诉了陆云,并且陈述了自己改正错误的愿望,但因年岁太大,担心最终也不会有什么成就。陆云说:“古人说‘朝闻道,夕死可矣’,何况你的前途还很有希望。

再说,一个人怕就怕没有志向,有了志向,还怕美好的声誉不能传扬吗!”周处从此改过自勉,立志自新。“后仕晋,为御史中丞,”对贪官污吏多所弹劾。氐人齐万年反叛,周处率军平叛,斩首万级,“弦尽矢绝,左右劝退,处曰:‘此是吾授命之日。’遂战而殁。”终于“名标青史”。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七步之才的典故是什么

全文共 1697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七步之才形容人非常有才气;文思敏捷,历史故事的主人公是曹植。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七步之才的典故,欢迎大家参考!

【基本信息】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成语】七步之才

【注音】qī bù zhī cái

【解释】有七步成诗才能。比喻人有才气,文思敏捷。

【用法】偏正式;作宾语;含褒义,比喻人才思敏捷。

【结构】偏正式

【近义词】文不加点、倚马可待、信手拈来

【反义词】呆头呆脑、胸无点墨

【同韵词】批红判白、襟怀坦白、否去泰来、置予于怀、章往考来、深切著白、神往神来、数往知来、日月入怀、蜂拥而来

【典故】

曹植是曹操第三个儿子、魏文帝曹丕的同母弟弟。他从小受到良好的文学熏陶,有非凡的文学才华。曹操曾几次打算把他立为魏世子,继承自己的事业。

曹操第二个儿子曹丕一心想当魏世子,一些拥护他的人一再在曹操面前说他的好话,最后终于促使曹操改变主意,立曹丕为魏世子。

为了稳住自己的地位,曹丕想尽方法使曹操对曹植反感。曹植生性随便,不注意遵守禁令,几次遭到曹操处罚,从而没有机会使曹 操改变对他的看法。

汉献帝延康元年(公元220年),曹操因病去世,曹丕继任丞相。 就在这一年,曹丕废献帝自立为帝(即魏文帝)。

曹丕称帝后,借口曹植在父丧期间礼仪不当,把他拿下问罪。这罪犯得很重,当时要被处死。在审问的时候,曹丕指责他仗自己有才学,故意蔑视礼法,接着说:“父亲在世时,常夸你的诗文,我一直怀疑有人为你代笔。今天限你七步成诗一首,如若不成,休怪我问你死罪!”

曹植点点头,说:“请皇上赐题。”

“就以兄弟为题,但不许出现兄弟二字。”

曹植略一思付,便迈开脚步,走一步吟一句:“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箕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这几句诗的意思是:要煮豆子作豆鼓,抱来豆梗当柴烧。豆梗在锅下呼呼燃烧,豆子在锅里被煮得又哭又叫:“咱俩都是一条根上长出来的,为什么这样狠心地煮我不轻饶?”

曹植吟完,正好走了七步。曹丕听了,羞愧难当,免去了他的死罪,将他贬为安乡侯,曹植七步成诗的事很快传开,人们也因此而称赞他有“七步之才”。

希望对你有帮助:醇醪即美酒。本来意思是:老将程普曾说,与周瑜交往,如同品饮甘醇的美酒,自己不知不觉地就被感染陶醉了。

七步之才造句

1) 七孔归一头,七律七绝七步之才只一人;七情七夕,七字乃六加一后所得,祝七一快乐!

2) 上联:三尺讲台四年师恩五方授业六十高龄七步之才八斗学士九州皆桃李桃李满天下,下联:九天之外八方齐聚七年不见六星饭店五味俱全四处欢歌三杯满水酒水酒敬师恩。横批:师恩难忘!

3) 小暑七月七,祝你拥有几个七,七步之才就是你,七情六欲不伤你,七十二行都有你,七项全能唯算你。七七小暑快乐。

4) 七步之才(曹植):形容才学高超,文思敏捷。

5) 一个孩子,二人拥有,三口之家,四季平安,五福临门,六六大顺,七步之才,八方进财,九九相盼,十分满意。恭喜你喜得贵子,祝宝宝健康可爱!

6) 发一发,愿你一本万利事业起,名利双收展魄力,三阳开泰拢财气,四通八达财运聚,五福临门得金币,六六大顺满珠玉,七步之才招宝器,八面玲珑生意经,祝发财日,发发发。

7) 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寒暑,五更鸡啼,六艺兼修,七步之才,八方桃李,九州子弟,十分可敬。老师,教师节到了,祝您节日快乐!

8) 七月初七是七夕,七夕送你七个七,七星高照事如意,七彩生活甜如蜜,七仙容貌真美丽,七色心情乐无敌,七步之才无人比,七十二变最神气,七(妻)贤子孝天伦齐。祝:七夕快乐!

9) 一句祝福话,两份友谊情,三翻五次愿,四季关怀心,五谷丰登喜,六六大顺乐,七步之才赞,八面威风过,九九重阳节,祝你永快乐!

10) 他很有文学才华,上中学时就被同学们称为七步之才。

11) 她文思敏捷,在大学中文系读书时,就被同学们称为七步之才。

12) 我虽无七步之才,但写点杂感还是得心应手的。

13) 他长于写作,有七步之才。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