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杜甫《春望》译文及赏析精选20篇

浏览

5351

作文

1000

《故都的秋》赏析

全文共 3545 字

+ 加入清单

1934年7月,郁达夫“不远千里”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再次饱尝了故都的秋“味”,并写下了优美的散文──《故都的秋》。作者在对北平秋的“色”“味”“意境”和“姿态”的描绘中,寄寓了眷恋故都自然风物的情愫和对美的执著追求,流露出一种沉静、寡淡的心境。语言清新淡远,蕴含着色彩感和韵律美,体现了郁达夫散文的独特个性和美学价值。

由主观感受和客观描绘的统一而形成的和谐的色彩感和画面美,是《故都的秋》的第一个特色。

色彩,作为美学上的概念,具有两个方面的内容:自然界的万事万物,无不带有自身的某种色彩,我们不妨称它为客观色彩;客观存在反映到人的意念上来,它的色彩便带有一定的主观性,我们称它为主观色彩。这两种色彩在郁达夫的笔下交相辉映,相得益彰。

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这“清”“静”“悲凉”,便是故都北平的秋在作家意念之上的总投影,它构成了文章的基调和底色。读者也许会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就全文看,作者意在颂秋,为什么一开始就在读者感情上涂上一层悲凉的色彩呢?是不是违反了生活的逻辑?不,这种清、静、悲凉正是故都秋的特色,是作者着力表现的东西,因为这色彩本身就是一种美的表现。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中说:“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摇焉。”是说人的情感随外物变化而变化,春景使人畅怀,暮秋令人感伤。具有这种感情色彩的语句,《故都的秋》中,还有很多:

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

如果说用“细腻”来形容“灰土上留下来的”“扫帚的丝纹”还勉强有点客观性的话,那“清闲”“落寞”则完全是主观的、意念上的了。一片飘零的槐叶能打动情意,几声秋虫的哀鸣更足以牵动心魄,这种深远的忧思和孤独者的冷落之感,正是郁达夫当时的心境。由于在客观事物的描绘中融进了作家的情绪,自然要觉得落寞和悲凉,和故都北平一样,作者的感情上也蒙上了一层淡淡的秋意。

在评论古人悲秋时,文章写道:

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的能特别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

将上述富有主观色彩的词语汇集起来:清、清闲──恬静安谧,这是故都秋的“清”;细腻、幽远──幽静深邃,这是秋的“深沉”;落寞、衰弱、萧条──萧条凄凉,这是秋的“悲凉”。郁达夫用他的情感绘画出了一幅细腻深沉的主观意境图,它构成了文章的骨架。读者可在对秋色、秋味,秋的意境和秋的姿态的体味中,感受作品美的力量。优秀的散文作者,往往注意创造诗一般的意境,但大多在对客观生活的描绘中完成,郁达夫却注重从主观感受上来展示北平秋的特色,恐怕是一般人难以企及的。

如果把以上的主观色彩称为“理智的思索”,需要借助读者的文学素养和一定的鉴赏能力才可完成的话,那么,也可以把《故都的秋》对客观色彩的描绘称为“自然的再现”,它直接诉诸读者的感官。这篇散文,对于自然风物,既没有浓妆艳抹的涂饰,也没有对色彩层次的刻意雕琢,只是在生活的底片上稍事点染,便把自然力赋于北平秋天的种种神韵和盘托出给了它的读者,既映衬出秋的底色,又和谐着文间的基调。你看:

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

这是一幅巨大的画面,带有立体的美感。碧绿辽阔的天空作了画的背景;地面上,五颜六色的牵牛花荟萃成流光泛彩的野花圃;天与地之间,间或出现一两只白色或瓦灰色的驯鸽,点缀在一大片的空白中间,显得疏密得体,浓淡相宜,可与天工媲美。坐在院子里的人,手捧茶碗,举头望碧空,俯身撷牵牛,耳边不时传来驯鸽的飞声,画面有静有动,绘声绘色,秋的美、秋的情趣完全融合在蓝天白花之中。这种清淡中略带一点“野味”的情调,体现出故都秋的质朴美和原始美。从表面看,作者只是信笔而至的点缀,其实作者对色彩的选配是颇具匠心的。这幅画面选用的大多是些“冷色”,如青、蓝、灰、白等等,以此来显示深沉、淡泊的特征。若改用红、黄、橙等“热色”,就破坏了主观色彩的协调和统一,冲淡了故都秋特有的风味和精神。它是作家审美观点在文学作品中的反映。

再看对枣树的描写:

在小椭圆形的细叶中间,显出淡绿微黄的颜色的时候,正是秋的全盛时期,等枣树叶落,枣子红完……的七八月之交,是北国的清秋的佳日。

这节是以枣子颜色的变化,来写季节特征的,是从动的角度描绘色彩的。读者可依靠文中色彩的细微变化展开想像,从而认识事物。很显然,前面的画面是由空间的若干色点来组成的。枣子由淡绿到微黄再到红完,无疑是一条线上的色彩,宛如物理学上的光谱图,轻度的差异都能分辨出来。若不是对事物观察得细致,感触得入微,是难以如此准确表现出来的。

《故都的秋》像一块晶莹的玻璃,还透射出了一些不曾着色的颜色,请看:

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

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

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叫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

西北风就要起来了。北方便是尘沙灰土的世界……

上面几句,并没有直接表现色彩的词句,但由于作者将一些具有某种色彩的特征性事物展示给了读者,读者可以根据作品的艺术境界,加上自己对生活的观察体验,给事物“补”上它的色彩(客观或主观的)。不是吗?透过上面的叙述,人们会在脑海里呈现出金灿灿的阳光和枯黄的小草的形象;看到沙尘灰土的飞扬,读者也会和作者一样,生出“朔风动劲草,边马有归心”的冷落荒凉的悲感。文章的内容也在不断地向内部开拓,逐渐显示出它的深度。再如“廿四桥的明月”“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也同样具有这种特征。

韵律感和音乐美,在《故都的秋》中表现得比较强烈。韵律本是诗歌的专门术语,这里借以揭示这篇散文的诗意美。

关于散文的自然韵律,郁达夫在《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里,作过明确的阐述。他说:“在散文里,那种王渔洋所说的神韵,若不以音律的死律而讲,专指广义的自然韵律……却也可以有;因为四季的来复,阴阳的配合……无一不合于自然的韵律的。”这就是说,自然万物的运动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遵循着某种规律和节奏,这便是一种自然的韵律,作为描绘自然风物的散文,自然是可以具备这一美学特征的。郁达夫写《故都的秋》时,正是为“良友”图书公司编选散文二集的前夕,因而这篇作品是较好地体现着这种艺术主张的。

先看作品对秋雨的描写:

在灰沉沉的天底下,忽而来一阵凉风,便息列索落的下起雨来了。一层雨过,云渐渐地卷向了西去,天又晴了,太阳又露出脸来了……

再看对槐树的描写:

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

读了这两段,谁不觉得作者在写诗?在娓娓的叙述之中,创造了无穷的诗意。首先作者选择的事物,具有诗意,其中有动(凉风、落雨、云逝)有静(灰沉沉的天,无声无息的落蕊),亦情亦景。行文像轻轻飘浮的白云,又像叮咚作响的山泉,自然的韵律和音乐的节奏融化在平静细腻的描绘中。王渔洋所说的“神韵”也巧妙地蕴藉在“息列索落”的秋雨中,蕴藉在“微细柔软”的落蕊里,或有声或无声,或状物或寄情,字里行间暗暗地渗透了秋的意味,秋的情调。这是自然界里最美的一种韵律。

诗歌的声韵和节奏,加强了《故都的秋》的音乐美。“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上面三句,结构相同,动词后面均辅以结构助词“得”,形式整齐划一,有一种整体的美感。作谓语的形容词,“慢”“润”“淡”,表现的都是平淡细腻的意味。它们又都是响亮的音节。“慢”(màn)“润”(rùn)“淡”(dàn)声调相同,前后两字又叶韵,这样读起来声韵铿锵,语势贯通,具有很强的音乐感。托尔斯泰曾经说过:“一个修饰语用得有力,其结果不但被修饰的词,而且连动词甚至插入语也显得十分强劲有力。”(《论创作》)由于《故都的秋》里很多词语具有这个特点(如上文的“润”“淡”等),读起来显得很有节奏。再看下面:“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作者把这些名胜用一个个偏正词组整齐地排列起来,回旋往复,像一串珠玑那样,有着明丽轻快的韵律和节奏。

一切景语皆情语。这篇散文“物”“我”之间完美的交融和统一,显示了作家卓越的艺术才华。它既是对北平秋的客观描绘,又是作者当时心情的折射,在郁达夫大量的写景抒情散文中,是很有特色的一篇。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相见欢赏析600字

全文共 661 字

+ 加入清单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夜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相见欢》这首词我很喜欢,因为虽然是读词,读的是文字,但眼前却能浮现出一幅寂然萧瑟的画面,让人看了就忍不住的伤感。

词中的第一句“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便能让人脑中立刻勾勒出一个孤寂萧瑟的背影,人是黑白的,周围的环境也是黑白的。那人独登西楼,默默无语,抬头仰望着那如弯钩般的缺月,不禁愁苦伤感。月如钩,让人联想到《水调歌头》中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天上的月亮圆了又缺,地上的人们合了又离,这离愁别恨,对于落魄的词人来说是多大的痛苦,这如钩般的缺月,又是怎样的折磨人心。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这句我尤其喜欢,作为一名读者,我好像就站在词人身旁和他一起向下俯瞰,可看到的却只是灰白院落中枯了的草,败了的树。他们虚弱的伸出垂死挣扎的手臂,在萧瑟的秋风中打着冷颤,尽管如此,它的臂却丝毫无法探出这悲凉的深院,他们被锁着,被囚禁着,只能同楼上的词人一起流下悔恨的泪,悲哀,浓浓的悲哀使空气都变得粘稠,遏制的我呼吸都困难。

这让人不由得联想到《十五夜望月》中的首联和颔联,“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同是写景,使读者从景中读出了诗人眼中的世界,品出了诗人隐藏在景中的情况。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从这一句开始抒情,词人以“丝”喻“思”,他从锦衣玉食的人上人落魄为国破家亡的阶下囚,这一句“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还真是令人感叹。

相见欢这首词情景交融,接连使用的意象连接成画,将读者拉入画中,亲身体会了这种悲痛的酸涩流淌在心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有关描写桂花的优美段落赏析

全文共 4323 字

+ 加入清单

远看满树的金黄花朵,好像似满树结满了金子;近看,树枝节间四周包围的花朵,好像一家几十人,紧紧怀抱在一起,谁也不想分离。

小小的花瓣却会散发出迷人的悠长的香气,让人心旷神怡。而在桂花开的最迷人的时候,那股子香气,也确实令人魂牵梦萦。

桂花具有清浓两兼的特点,它清芬袭人,浓香远逸,它那独特的带有一丝甜蜜的幽香,总能把人带到美妙的世界。满树金黄细小的花儿,点缀着整树的绿色树叶。

秋天到了,植物园的桂花开了,风儿透过窗子把桂花的阵阵芳香传送到可儿的身边。不用说,可儿早已被桂花那倩丽的身影和那轻柔的脚步给吸引住了,她放下作业,起身来到窗前,凝视着那小小的桂花:呵,一个个小小的米黄色花苞藏在那青青的绿叶里:有的像小黄银铃一样缀满了枝头,在绿叶的衬托下显得可爱;也有的随着风爷爷的指示,像蝴蝶一样欢快地飞向大地。

两边各有一棵桂花树,每到秋天,这两棵桂花树散发出的香味,十里以外的人都能闻到。桂花树开的花是黄色的,十分的小,直径不到三厘米。中间的花蕊也是黄颜色的,花粉比较多,粉粉的。桂花树的树干很粗。枝条也十分粗壮,这两棵桂花树长得十分茂盛,叶子很多。

桂花树枝上有非常茂盛的叶子,那小小的桂花是那么顽皮地从叶柄旁探出脑袋来。树叶成了一把保护伞,保护着枝头上那一朵朵小黄花。一阵微风吹来,它用花瓣挡住自己的脸,像一位害羞的小姑娘。微风一过,桂花展开了花瓣。清晨,一开门就能闻到一股扑鼻清香的桂花味。

这时的花与其他时刻的桂花不一样。这是的花昂首挺胸,仿佛阳光互相挑逗,微风一吹,远远望去,就像掀起一阵阵浪花,这时一阵芳香扑鼻而来,这香气妙不可言,是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啊!这桂花在阳光的普照,显得如此神采奕奕,晶莹剔透,金光闪闪,让人像躺在这无穷无尽的桂花的海洋里,享受这一切,真希望能把时间停留在这一刻!

严寒的冬天降临了,经不起严寒的树木都早早地枯萎了,落叶了,可是桂花树依然傲然挺立。它的叶子越来越厚,越来越硬了,颜色也越来越深了。它虽然没有夏天那油绿的光泽,但满树的枝叶仍然精神抖擞,奋发向上。

今年的桂花比常年要晚些开花,也许是因为中秋时节这段日子天气变冷的缘故,它也推迟了花期。往年的日子里总是在中秋节前我就闻到了桂花香,那淡淡的夹在空气里的味道让我呆在树下不愿离开。所以,今年就盼望着门前的桂花树也早早的开花就好。而事实就是与想法有着很大的差异,往往我所想的正是不愿意看到的情景。

远远望去,一朵朵桂花像是在绿色的绣花布上点缀着一粒粒金子,又像是一个个小娃娃扒开绿叶笑眯眯地往外瞧。绿叶虽丛丛,但却并不怎么起眼,桂花又像少女穿着那黄色的旗袍,仿佛羞羞答答的,贴在茎上不肯离开,只悄然露出丝丝绿黄相间的内衣。我顺手拾起了几朵小桂花,仔细欣赏,桂花有四个花瓣,中心没有花蕊,单单看上去并不显眼。我放在手中,还不到一分钟,桂花似乎等不及了,桂花香就从我的指缝里四散飘了出来。我情不自禁地闻了闻,赞不绝口地说:“啊真香!”

有一天,我正在做作业时,一阵阵香味随风飘来,我跑到楼下一看,原来是桂花开了。我一阵欣喜,赶紧跑到桂花树下,细细地观察起来:桂花小小的黄黄的,非常可爱。我采了几朵放在手上,闻了闻,香气扑鼻而来;我把桂花放到口袋里,在我的身上也洋溢着桂花的香味。我兴冲冲地跑回家,拿出口袋里的桂花,给妈妈闻,妈妈说:“真香呀,八月十五了,看来桂花也来庆祝中秋节了。”

又到了万点黄金,幽香闻十里的金秋,每年八月十五前后,各种桂花竞相开放。桂花,确实是惹人喜爱的一种植物,素有“叶密千重绿,花开万点黄”的美称,入秋后各种植物开始衰败,有的树已经开始落叶,但是只有桂花,仍然生机盎然,像涂了蜡似的叶子,墨绿墨绿。绿叶丛中的金花银花发出阵阵幽香。春天的丁香花也很香,也受到人们的喜爱,但丁香花香味太烈,香气传的也远不如桂花,桂花的香味是一种幽香,传得远,桂花又被称为“九里香”。宋朝诗人赞桂花:“人间植物月中根,碧树分敷散宝熏。自是庄严等金粟,不将妖艳比红裙。”宋词又赞:“人间尘外,一种寒香蕊。疑是月娥天上醉,戏把黄云挼碎。”这些诗词太美了,看着诗词有种被桂花熏醉了的感觉。

在我居住的院子里,生长着很多桂花树,我常和妈妈去看那芬芳扑鼻的桂花。她说世上最朴实又最典雅的花就是桂花了。它小小的花瓣会散发出迷人悠长的香气,让人心旷神怡。而在桂花开的最迷人的时候,那股子香气,也确实令人魂牵梦萦。周日的下午,做完了作业,我和妈妈到院子里花坛边赏桂花。还未走到跟前,远远的,我闻到了扑鼻的香气,一阵风吹过,瞧,那一棵棵的桂花树,随风摇拽起来了。飘落的桂花好似金色的蝴蝶,好似银色的彩带。走到树下,我仰起头,桂花落在了我的脸上,轻轻的,细细的,带着花香。,抚摸着我的脸,对我诉说着。

在喜庆的八月里,桂花开出了黄黄的桂花,一朵朵小桂花像满天的星星。一阵微风拂过,桂花点点头,好像在向你问好。这时,整个院子里便飘荡着一股清香。秋风吹来,一朵朵桂花跳着优美的舞姿,扑向大地母亲的怀抱,枯萎了。最后,融进泥土里来滋养它的根,期待着明年重新开放。这真可谓“化做春泥更护花”。

桂花树的叶子可茂盛了。舒展开像一把撑开的伞,又像一个大蘑菇,还像一列列士兵守着我门的校园。走近一看,树上张的叶子在太阳下闪闪发光,像是涂上了油亮亮是油漆,用手模光光的,滑滑的,突然手感觉有点刺痛。原来,桂花的叶子边上有一些锯齿。

今天早上我出门的时候,路过桂花树下的时候,突然闻到了一种久违的味道。是的,很熟悉的味道,啊,那是什么?我定睛一看,我没看错吧?再仔细看看,然后我用手扯了点小花下来,看,是桂花,小小的四朵花瓣里藏着淡雅的香。我顺便用手把那几朵鲜嫩的小花骨朵放在手中给揉了揉,一下子手就染了淡雅的黄了。这味道啊,总是萦绕在这一季节里,叫我好不欢欣。

我爱桂花。它虽然没有牡丹花那样雍容华贵,没有月季花那样色泽艳丽,但是它的花朵像一棵棵绿豆芽,小巧玲珑,十分惹人喜爱。它那铁青色的干枝,刚劲挺拔。那对生的碧绿碧绿的椭圆形叶片,衬托着一簇簇小花,那么鲜艳,那么和谐。听大人说,橙黄的桂花叫金桂,黄白色的桂花叫银桂,橙红色的桂花叫丹桂。常见的桂花还有岩桂九里香四季桂等品种。不同品种的桂花互相配合,互相补充,真是五彩缤纷,生机勃勃。

站在树下,如同享受芳香疗。桂花树的叶子是绿色的,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花是黄色,花蕊是淡淡的黄色,花很小很小,像一颗颗小小的星星。桂花开花的时候,满满的开满整棵树,远远的望去,好像闪着黄色的明星;黄色的桂花开了,好像点着黄色的街灯。

有人喜爱姣媚的菊花,有人喜爱富贵的牡丹,可我却喜爱小巧的桂花。我们学校里种着几棵桂花树。多么茂盛的桂花树呀!远远望去,碧绿的桂花树像一把大伞,又好像一棵生长千年的绿蘑菇。桂花树的枝干是灰褐色的,它有几十年的历史,怪不得有手臂那么粗。桂花树的外皮非常粗糙,就仿佛一位慈祥的爷爷布满皱纹的脸。桂花树的叶子是椭圆形的,翠绿色的叶子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光彩照人。注意,叶子的边上还有许多尖尖的小刺,这可是它的防身武器。“快来看呀,大家快来看,桂花真美啊!”

桂花树的叶子翠绿,阔叶的,两头尖尖,特别茂盛,常年郁郁葱葱。中秋前后,桂花竞相开放。那花开在树叶之间,金黄金黄,很细小,花瓣仅米粒般大。那花密密麻麻,一簇连着一簇,远远望去,仿佛绿叶丛中点缀着碎金。秋日的阳光下,满树的桂花闪烁着金色的光芒,特别耀眼,特别美,在我眼中没有任何一种花树能与它媲美了。

桂花的叶子一年四季总是那么翠绿。春天,抽出嫩芽,绿里透着黄,嫩得鲜翠欲滴;夏天,生机勃勃,绿得逼你的眼;秋天来了,桂花落了,这时的叶子看上去显得有些疲劳,但还是那么翠绿;冬天,寒风吹来,像刀子割着人的脸,但是,桂花的叶子不怕冷,依然坚强的守卫着它的枝干。真可谓“四季之绿”。桂花,我喜欢你。不仅喜欢你清香的花,更喜欢你生命的绿叶。

刚买回来时它还比较幼小,但洁白的小花也开满了枝头,清香扑鼻而来。我每天都忙着为它浇水,还定期施肥。在我的悉心照料下,它一天比一天强壮起来,桂花树刚刚长出来的叶子是浅绿色的,逐渐就变成深绿色,秋天的时候,满树都开着漂亮的白花,花儿十分细小,花瓣十分艳丽,缀在枝头的花儿被阳光照耀着就像钻石一般地闪闪发亮,一串串花儿在绿叶衬托下显得异常美丽。

以前说过桂花雨,就是说桂花不好用手摘,而是用手摇,那朵朵花儿就象雨儿一样飘下来,洋洋洒洒,好美的一副画啊。想象着都美,尤其是那黄黄的小花象雨般纷纷飘落下来的情景,如果身上,头上,都洒落了桂花,那香气就扑鼻而来了。

远远的,我闻到了扑鼻的香气,一阵爽飒的风儿吹过,瞧,那一棵棵婆娑的桂花树,随风摇曳起来了。咦?那是什么?好似金色的蝴蝶,好似银色的彩带,缠绵的飘呀飘,飘落下来,飘到了地上,桂花虽然没有琦君故乡那么多,然而我却真的感觉就像琦君所说的,成了“金沙铺地的西方极乐世界。”

桂花飘香已有段日子了,这些天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开窗,让沉闷的房间里能飘满淡淡的桂香。楼下的几棵桂花树全开了,我有点奢望它们不要这样一下子就全开完了,一棵棵地开花,一棵棵地花落,这样空气中弥漫的香味就可以持续整个秋季,甚至初冬,或更久。

凑近头去仔细瞧,发现每朵开放的桂花是四个花瓣,中间是淡黄色的花芯;有些半开的花朵,像害羞的小姑娘,含包欲放,羞答答的。我看了这朵,又看那朵,一棵树至少长了上万甚至上亿朵花朵,真多啊!

桂花树高大挺拔,一年比一年茁壮,年年都会结出许多小桂花苞,开出比任何鲜花还要香的小花朵。桂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那碧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七仙女在舞动着舞姿。这美丽的桂花树。

还没进公园,远远的,我们就闻到了一阵沁人肺腑的香气。芳香中还带有一丝甜意,使人久闻不厌。桂花树的叶子绿得那么新鲜,让人感觉很舒服。绿叶丛中露出的点点金黄就是桂花。如果你不仔细看,是不大看得出来的。它们姿态各异,有的一团团挨在一起,像是一个温馨的家庭,有的却分得开开的,好像是两个孩子吵架了,谁也不理睬谁……它们不光形态万千,而且五彩缤纷,有银白的,有朱红的,有淡黄的,还有橙红的……

现在总想起人闲桂花落的诗句来,每每我喜欢回味着它的味道,桂花自是恬淡与闲雅的,它的叶子属于宽大而厚重的,而花朵总是在绿叶里藏裹了起来,如果不是先闻香,恐怕没有几人能读出它的美来。它的花太小,不张扬,不象菊花,自是在秋风里有过人风骨,看了自叫人觉得冷傲或是觉得厚重的,而桂花却是亲切而温暖的,它总是亲亲的给你一种温馨的气息,让你久久的围绕,在这属于思念的季节里,给你一点甜蜜与幻想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游五泉山动物园作文赏析

全文共 529 字

+ 加入清单

在兰州的五泉有个美丽的动物园

进了五泉山的大门,来到动物园,绕过黑熊馆和狼山,便来到熊猫的住宅,这时熊猫正在仔细的挑选竹子,它选好一根上好的竹子,慢条斯里的将叶子揪下来,才细嚼慢咽地吃起来,很有绅士风度,看起来可爱极了!

看完熊猫,我们就来到大象馆,大象正在场院里甩着长鼻子,慢腾腾地渡步,巨大的脚掌沉重地踏在沙地上,发出通、通、通的声音,留下一个大脚印。它高大、壮实,全身光溜溜的,像一堵灰色的水泥墙。细尾巴,拖在身后,小眼睛眯成一道缝,蒲扇似的大耳朵不时忽扇几下,一对长牙,洁白光滑,像两把玉雕的短剑。

看完大象,经过鸵鸟馆、犀牛馆,终于来到了猴山。猴山上全是猴子,有的在嬉耍,有的在捉虱子,有的在抱小孩,有的在抢吃的。我们便把我们带的水果小西红柿,扔给了一个猴子,猴子拿起来,毫不犹豫的吃了下去。这一下,引起了众多猴子的关注,我又扔下去一个小西红柿,还没落地,就让一个猴子跳起来抓住吃了,我们又扔了五六个西红柿,猴子们就你争我抢起来,忽然,我看见一只母猴抱着小猴也来抢吃的,猴子们便圈跑开了,看来猴子们的等级也很森严。

时间一眨眼就到了下午,该回家了,我满脑子都是动物的影子,大象踏在沙地上,猴子在抢西红柿,出了山门,我还依依不舍。

[游五泉山动物园作文赏析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赏析

全文共 1375 字

+ 加入清单

这是辛弃疾寄给陈亮(字同甫)的一首词。陈亮是一位爱国志士,一生坚持抗金的主张,他是辛弃疾政治上、学术上的好友。他一生不得志,五十多岁才状元及第,第二年就死了。他俩同是被南宋统治集团所排斥、打击的人物。宋淳熙十五年,陈亮与辛弃疾曾经在江西鹅湖商量恢复大计,但是后来他们的计划全都落空了。这首词可能是这次约会前后的作品。

这词全首都写军中生活,也可以说是写想象中的抗金军队中的生活。上片描写在一个秋天的早晨沙场上点兵时的壮盛场面。开头两句写军营里的夜与晓,“醉里挑灯看剑”一句有三层意思:“看剑”表示雄心,“挑灯”点出时间,醉里还挑灯看剑是写念念不忘报国。次句“梦回吹角连营”,写拂晓醒来时听见各个军营接连响起雄壮的号角声。上句是看,此句是闻。接下三句写兵士们的宴饮、娱乐生活和阅兵场面,词的境界逐渐伸展、扩大。“八百里分麾下炙”,八百里炙是指烤牛肉。《晋书》载:王顗有牛名八百里,常莹其蹄角,王济与王顗赌射得胜,命左右探牛心作炙。“麾”是军旗。全句的意思是:兵士们在军旗下面分吃烤熟的牛肉。“五十弦翻塞外声”,指各种乐器合奏出雄壮悲凉的军歌。古代的瑟有五十弦。李商隐诗:“锦瑟无端五十弦。”这词里的“五十弦”,当泛指合奏的各种乐器。“翻”,指演奏。“塞外声”,指雄壮悲凉的军歌。

下片写投入战斗的惊险场面:“马作的卢飞快”,“的卢”,骏马名。相传三国刘备在荆州遇厄,的卢马载着他一跃三丈,越过檀溪(《三国志·先主传》引《世说》)。“作”,作“如”解。“弓如霹雳弦惊”,比喻射箭时弓弦的响声如雷震。“了却君王天下事”两句,描写战斗获胜,大功告成时将军意气昂扬的神情。“天下事”指收复中原。收复中原,不仅是君王的事,也是人民共同关心的大事。末句一结,却转到在南宋统治集团的压抑下,恢复祖国河山的壮志无从实现的悲愤。这一转折,使上面所写的愿望全部成为幻想,全部落空。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鉴赏

这首词题是“壮词”,前面九句的确可称得上是壮词,但是最后一句使全首词的感情起了变化,使全首词成为悲壮的而不是雄壮的。前面九句是兴高采烈、雄姿英发的。最后一句写出了现实与理想的大矛盾,理想在现实生活中的幻灭。这是辛弃疾一生政治身世的悲愤,也同样是陈亮的悲愤。

辛弃疾被称为宋词豪放派的宗师。在这首词中表现的艺术风格有两方面:一是内容感情的雄壮,它的声调、色彩与婉约派的作品完全不同。二是他这首词结构布局的奇变。一般词分片的作法,大抵是上下片分别写景和抒情,这个词调依谱式应在“沙场秋点兵”句分片。而这首词却把两片内容紧密连在一起,过变不变(过变是第二片的开头)。依它的文义看,这首词的前九句为一意,末了“可怜白发生”一句另为一意。全首词到末了才来一个大转折,并且一转折即结束,文笔很是矫健有力。前九句写军容写雄心都是想象之辞。末句却是现实情况,以末了一句否定了前面的九句,以末了五字否定前面的几十个字。前九句写的酣恣淋漓,正为加重末五字失望之情。这样的结构不但宋词中少有,在古代诗文中也很少见。这种艺术手法也正表现了辛词的豪放风格和他的独创精神。但是辛弃疾运用这样的艺术手法,不是故意卖弄技巧、追求新奇,这种表达手法正密切结合他的生活感情、政治遭遇。由于他的恢复大志难以实现,心头百感喷薄而出,便自然打破了形式上的常规,这决不是一般只讲究文学形式的作家所能做到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赏析沁园春雪

全文共 466 字

+ 加入清单

每当读起毛泽东的诗词,内心总有一股热血在激昂。毛泽东那一首首博弈历史,继续开往的革命诗歌,点燃了我的激情这首诗,读完这首诗,我被这首诗深深所吸引。

《沁园春雪》这首诗,是我国伟大的伟人—————毛泽东的一首红遍大江南北的诗。在一九三六年二月初到达陕北清涧县袁家沟布暑长征的准备工作时,面对山野涌动了诗词意,写下了这首千古绝唱。毛主席望着祖国的山川,在满腹涌动的思想中,横惯了几千年的中华文明历史,无限的革命豪情犹然而生。当晚回到袁家沟居地的窑洞点着蜡烛挥笔写了这首。

这首诗熔写景,议论与抒情为一炉,水乳交融,主体鲜明,体现出了毛泽东诗词的豪放的风格。这首诗写出了诗人热爱祖国山川的豪放,由景生情即由山河的壮丽引出对历代英雄的评价。

《沁园春雪》这首诗,写出了毛泽东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对们国家更强大的盼望,对中国共产党胜利的期待。

毛泽东的预言,今天实现了。今天的中国“红装素裹,分外妖绕”今天中国的事业可真是“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竟折腰”。中华儿女正为振行中国,实现我们国家更强大的梦而拼搏争取,让历史证明:“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所见》赏析

全文共 894 字

+ 加入清单

这首诗的第一句平平而起,不着痕迹。第二句调子突然高昂,旋律突然加快,从而形成一个高潮。一二句描写了小牧童的天真活泼、悠然自得的可爱模样和他的愉快心情,“骑”字直接写出了牧童的姿势,“振”字则间接点出他的心情。通过“骑”和“振”两个动词,把牧童那种悠闲自在、无忧无虑的心情和盘托了出来。他几乎完全陶醉在大自然的美景之中,简直不知道世间还有“忧愁”二字。正因为心中欢乐,才不禁引吭高歌,甚至于遏行云,“振林樾”。

三四句仍然是继续描写神态。第三句是过渡,是作势。写牧童的心理活动,交代了他“闭口立”的原因,也是全诗的转折点。第四句,急转直下,如千尺悬瀑坠入深潭,戛然而止。“忽然”一词,把这个牧童发现树上鸣蝉时的惊喜心情和机警性格栩栩如生地表现了出来。“忽然”发生了变化:由响而静、由行而停,把小牧童闭口注目鸣蝉的瞬间神态写得韵味十足。而“闭”和“立”两个动词,则把这个牧童天真的神态和孩子式的机智刻划得淋漓尽致。全诗纯用白描手法,紧紧抓住小牧童一刹那间的表现,逼真地写出小牧童非常机灵的特点,让人倍觉小牧童的纯真可爱。

这是一首反映儿童生活的诗篇,诗人在诗中赞美了小牧童充满童趣的生活画面。诗人先写小牧童的动态,那高坐牛背、大声唱歌的派头,何等散漫、放肆;后写小牧童的静态,那屏住呼吸,眼望鸣蝉的神情,显得特别专注。“此时无声胜有声”。这从动到静的变化,写得既突然又自然,把小牧童天真烂漫、好听多事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这首诗正是在这种起伏变化中获得了巨大的艺术效果。诗的语言,明白如话,质朴无华,十分本色。至于下一步的动静,小牧童怎样捕蝉,捕到没有,诗人没有写,留给读者去体会、去遐想、去思考。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的描写,直接抒发生活的感受,看似闲情逸致,实则寄托情思。同时这首诗不顾及格律,活泼自由,语言浅显明了,形象自然生动。综观全诗,它所描绘的和平、宁静和优美如画的田园风光,所刻划的活泼、自在和天真无邪的牧童形象,表现了诗人的一种“真性情”。诗人曾经说过 “诗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毋庸讳言,诗所描绘、所刻划的,正是诗人毕生追求的境界,也正是他所一再强调的“真性情”。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水浒传》读后感及人物赏析

全文共 353 字

+ 加入清单

水浒传》真精彩!四大名著果然是四大名著,一读感觉挺深奥。

《水浒传》讲的是一百零八个“梁山好汉”从发展起义到起义失败的全过程。其中,有许多故事在民间流传,如:《武松打虎》、《智取生辰纲》、《拳打镇关西》等。也有许多生动形象的人物,如:及时雨宋江、黑旋风李逵、浪里白条张顺、花和尚鲁智深等。

不提宋江的大公无私,也不提武松的英勇无畏,就提智多星吴用的足智多谋。在《水浒传》里,吴用是最不可或缺的人,也是我最崇拜的人。吴用在“梁山好汉”一百零八人中,是其中的佼佼者。他聪明机警,很仗义。他有着宋江一般的狡猾,却比宋江心地端正。他群策群力,有军师风范,不愧是公认的智多星。他智取生辰纲、用谋夺得祝家庄……总而言之,他真的是一个名副其实并不徒有虚名的一个好军师。

吴用——我心中的英雄,《水浒传》——永久不能忘怀的书。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文章赏析

全文共 252 字

+ 加入清单

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的散文《从罗丹得到的启示》,寓意深刻,形象生动,结构精巧,是一篇难得的散文精品。文章记叙作者年轻时游历巴黎的一段经历:自己的文章得到了好评,但觉得还能写得更好,只是还“不能断定那症结的所在”。这时,作者有幸结识了罗丹,从他身上得到了宝贵的启示,“参悟到一切艺术与伟业的奥妙——专心,完成或大或小的事业的全力集中,把易于弛散的意志贯注在一件事情上的本领”,这是干好一切事业的普遍规律。作品借艺术家的生活轶事来表现人生哲理和艺术真谛,用艺术的慧眼和独到的思想对所写的内容作哲理的升华。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在山下望山顶上的人优秀作文赏析

全文共 811 字

+ 加入清单

我读中学时在课文中学到了“文人相轻”这个成语,老师讲解了它的含义,特别地强调,这个成语是指旧社会的文人说的。我走向社会,成了一名文学爱好者,突然发现老师说的那个文人相轻的事,在现今的社会中许多文人身上显得更甚:文人相轻说的是文人互相瞅不起,现在有些文人都已达到了无人不贬的地步了。在他面前,你不能说别人行,你也不能介绍你自已,凡是不在场的文朋诗友几乎都是他渺视的对象。大到伟人,小到平民,任意评判,口若悬河,吐沫飞喷,大有以世界全方位的评论家自居之状态,说到动情时,还要大骂。我常常庆幸自已每次与文友聚集,无人让我难堪。后来才得知,我不在场之时正是被人哧之以鼻的时候。只不过是我在场时,又成了被人吹嘘的角色,我的盲目庆幸使我十分上火,有文友不以为然的说:你少见多怪,咱们都是这样的角色。

“咱们都是这样的角色?”我不甘心我充当这样的角色,也不愿文朋诗友年年月月日日充当这样的角色,可是嘴笨舌塞,阻挡不了人家的嘴,有时还让人怀疑我“莫不是那不在场人的一只耳目”,于是,只好任文人相轻的传统在身边的文人堆里光大了。

五月二十日是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发表讲话的纪念日,这一天,大家以文会友,登山召开笔会。面对远山远海,身边的一位女诗友问一位男画家:你喜爱高山还是喜爱大海?画家说:山有高度,海有广度,海所拥有的山没有,山所拥有的海也没有,它们都有自已的美丽,自已的风光。我爱大海,也爱高山;我登山,也赶海。

那画家爱大海,也爱高山,是因为他走近了高山,走近了大海。

那一时,我突然间想起一位诗友的一首新作《我在山下看你》:“你在山顶上看我小,我在山脚下看你也小。”是啊,是人的自大和距离使自已把对方看小了,把自已看大了,看高了;把别人看小了的时候,自已自然也就小了。心若相近了,文人向文人走去,向工农商学兵,向人民大众走去,会是什么感觉呢?你会发现:每一个人都是一座高山,一片大海,这时,你自已在别人的眼中也成了一座高山,一片大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朝花夕拾》总赏析

全文共 378 字

+ 加入清单

民国时期是中国的一个跨越,是封建的一个转折。在民国涌现出了两批人:一批是病入膏肓而另一批是医者仁心。

“心病难医”但鲁迅却为人民开了一剂良药。鲁迅的话总是一针见血,暗暗的讽刺直击人心。人们总说鲁迅的的文章讽刺当时的社会与当时的人心,但我想其中更多的是无奈与叹惋吧!医者仁心,医者“人”心,也许这是鲁迅弃医从文的原因吧。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最令人记忆深刻的一篇文章。也许是因为总是读到这篇文章又或是因为文章本身的精彩吧!童年的乐趣总是无限,但却被那时古板的学习所遏制。如今的我们似乎快乐的多。

鲁迅不仅有抱负还有一颗善心,当年萧红等遇难,鲁迅出手相助,这也更体现出他的“仁心”。文字是锋利的,但情感是炙热的。在见识到人民的麻木与冷淡,他毅然站了出来。善与恶是永远对立的,正义总是会被传颂的。人生如此,“行医”更如此。

医,先医自己,后医人心。鲁迅是我们的榜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经典成语故事十个赏析

全文共 5170 字

+ 加入清单

(一)铁杵磨针

【典故】

唐朝著名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

一天,李白又没有去上学,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觉到了城外。暖和的阳光、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花草使李白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

走着走着,在一个破茅屋门口,坐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李白走过去,“老婆婆,您在做什么?”

“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个绣花针。 ”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接着又低下头继续磨着。

“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

“当然!”

“可是,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

老婆婆反问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

“可是,您的年纪这么大了?”

“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没有逃过学。每天的学习也特别用功,终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诗仙。

【释读】

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恒心,一定会成功的,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的孩子们,如果在学业上能认真、努力、有恒心,成绩好一定是没有问题的。

(二)闻鸡起舞

【典故】

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祖逖24岁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司,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

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志担任司州主簿。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都督,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

【释读】

故事出自《晋书·祖逖传》。成语“闻鸡起舞”,形容发奋有为,也比喻有志之士,及时振作。

(三)亡羊补牢

【典故】

这故事出自“战国策”。战国时代,楚国有一个大臣,名叫庄辛,有一天对楚襄王说: “你在宫里面的时候,左边是州侯,右边是夏侯;出去的时候,鄢陵君和寿跟君又总是随看你。你和这四个人专门讲究奢侈淫乐,不管国家大事,郢(楚都,在今湖北省江陵县北)一定要危险啦!”

襄王听了,很不高兴,生气骂道:“你老糊涂了吗?故意说这些险恶的话惑乱人心吗?”

庄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说:“我实在感觉事情一定要到这个地步的,不敢故意说楚国有什么不幸。

如果你一直宠信这个人,楚国一定要灭亡的。你既然不信我的话,请允许我到赵国躲一躲,看事情究竟会怎样。” 庄辛到赵国才住了五个月,秦国果然派兵侵楚,襄王被迫流亡到阳城(今河南息县西 北)。这才觉得庄辛的话不错,赶紧派人把庄辛找回来,问他有什么办法;庄辛很诚恳地说:“我听说过,看见兔子牙想起猎犬,这还不晚;羊跑掉了才补羊圈,也还不迟。……”

【释读】

这是一则很有意义的故事,只知道享乐,不知道如何做事,其结果必然是遭到悲惨的失败无疑。

“亡羊补牢”这句成语,便是根据上面约两句话而来的,表达处理事情发生错误以后,如果赶紧去挽救,还不为迟的意思。例如一个事业家,因估计事情的发展犯了错误,轻举冒进,陷入失败的境地。但他并不气馁,耐心地将事情再想了一遍,从这次的错误中吸取教训,认为“亡羊补牢”,从头做起,还不算晚呢!

(四)盲人摸象

【典故】

据古代印度佛经中讲,古时印度有一个小国,国王名叫镜面王。他信奉释迦牟尼的佛教,每天都拜佛诵经,十分虔诚。可是,国内当时流行着很多神教巫道,多数臣民被它们的说教所迷惑,人心混乱,是非不明,很不利于国家的治理。镜面王很想让其臣民们都归依佛教,于是就想出了一个主意:用盲人摸象的现身说法教育诱导他们。镜面王吩咐侍臣说:“你找一些完全失明的盲人到王城来。”使者很快就凑集了一群盲人,带领他们来到王宫。

使者走进宫殿向镜面王禀报说:“大王,您吩咐找的盲人现已带到殿前。”镜面王说:“你明天一早带领盲人们到象苑去,让他们每人只能触摸大象身体的一个部位,然后马上带他们来王宫前广场。”

第二天上午,镜面王召集所有的大臣和数万平民聚集在王宫前的广场上,沸沸扬扬的人们交头接耳,谁也不知道国王将要宣布什么重大的事情。不一会,使者领着盲人们来到了镜面王的高座前,广场上的人们顿时安静了下来。镜面王向盲人们问道:“你们都摸到大象了吗?”盲人们齐声回答说:“我摸到大象了!”镜面王又说:“你们每个人都讲述一下大象是什么模样的!”摸到大象腿的盲人首先站出来说:“禀告圣明的国君,大象就像一只盛漆的大圆桶。”摸到大象尾巴的盲人说:“大王,大象应该像一把扫帚。”摸到大象腹部的盲人说:“大王,大象确实像大鼓。”随后,摸到大象头部的说大象像大勺子,摸到大象牙的说大象像牛角,摸到大象尾巴后部的说大象像棍杖,摸到大象耳朵的则说大象犹如簸箕。最后,摸到大象鼻子的盲人说:“圣明的大王,大象实在像一根粗绳索。”一群盲人分成了几伙,吵吵嚷嚷,争论不休,都说自己正确而别人说的不对。他们又纷纷到镜面王前争辩说:“大王!大象的模样确实像我说的那样!”这时,在场的臣民见此都大笑不止,镜面王也意味深长地看着众人笑了起来。

【出处】

《大般涅槃经》三二:“其触牙者即言象形如芦菔根,其触耳者言象如箕,其触头者言象如石,其触鼻者言象如杵,其触脚者言象如木臼,其触脊者言象如床,其触腹者言象如甕,其触尾者言象如绳。”

【解释】

比喻对事物只凭片面的了解或局部的经验,就乱加猜测,想做出全面的判断。

(五)守株待兔

【典故】

相传在战国时代宋国,有一个农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遇到好年景,也不过刚刚吃饱穿暖;一遇灾荒,可就要忍饥挨饿了.他想改善生活,但他太懒,胆子又特小,干什么都是又懒又怕,总想碰到送上门来的意外之财。

奇迹终于发生了。深秋的一天,他正在田里耕地,周围有人在打猎。吆喝之声四处起伏,受惊的小野兽没命的奔跑。突然,有一只兔子,不偏不倚,一头撞死在他田边的树根上。

当天,他美美地饱餐了一顿。

从此,他便不再种地。一天到晚,守着那神奇的树根,等着奇迹的出现。

【释读】

成语“守株待兔”,比喻亡想不劳而得,或死守狭隘的经验,不知变通。

(六)揠苗助长

【典故】

从前宋国有一个农夫,嫌自已田里的秧苗长得太慢,因此整天忡忡忧忧。有一天,他又荷着锄头下田了,他觉得稻苗似乎一点也没长大,于是苦心思索着有什么办法可以使稻子长高一点。

忽然,他灵机一动,毫不犹豫的卷起裤管就往水田里跳,开始把每一棵秧苗拉高一点。傍晚,农夫好不容易才完成他自以为聪明的杰作,得意洋洋的跑回家,迫不及待的告诉他太太说:“告诉你一件了不起的事,我今天想到一个好点子,让咱们田里的稻苗长高了不少。”农夫太太半信半疑,就叫儿子到田里去看,究竟是怎么回事。儿子听到家里的稻子长高了,兴奋地飞也似的跑到田里去看。这时,他发现稻苗是长高了,但是却一棵棵低垂着,眼看着就要枯萎了。

【释读】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千万不可以学宋国农夫的作法,一切事情都有它的顺序,如果一心只想早点完成就破坏它的次序,到头来不仅不能提早完成,反而一事无成。

(七)买椟还珠

【典故】

一个楚国人,他有一颗漂亮的珍珠,他打算把这颗珍珠卖出去。为了卖个好价钱,他便动脑筋要将珍珠好好包装一下,他觉得有了高贵的包装,那么珍珠的“身份”就自然会高起来。

这个楚国人找来名贵的木兰,又请来手艺高超的匠人,为珍珠做了一个盒子(即椟),用桂椒香料把盒子熏得香气扑鼻。然后,在盒子的外面精雕细刻了许多好看的花纹,还镶上漂亮的金属花边,看上去,闪闪发亮,实在是一件精致美观的工艺品。

这样,楚人将珍珠小心翼翼地放进盒子里,拿到市场上去卖。

到市场上不久,很多人都围上来欣赏楚人的盒子。一个郑国人将盒子拿在手里看了半天,爱不释手,终于出高价将楚人的盒子买了下来。郑人交过钱后,便拿着盒子往回走。可是没走几步他又回来了。楚人以为郑人后悔了要退货,没等楚人想完,郑人已走到楚人跟前。只见郑人将打开的盒子里的珍珠取出来交给楚人说:“先生,您将一颗珍珠忘放在盒子里了,我特意回来还珠子的。”于是郑人将珍珠交给了楚人,然后低着头一边欣赏着木盒子,一边往回走去。

楚人拿着被退回的珍珠,十分尴尬地站在那里。他原本以为别人会欣赏他的珍珠,可是没想到精美的外包装超过了包装盒内的价值,以致于“喧宾夺主”,令楚人哭笑不得。

【释读】

郑人只重外表而不顾实质,使他做出了舍本求末的不当取舍;而楚人的“过分包装”也有些可笑。

(八)滥竽充数

【典故】

据《韩非子》记载,齐宣王爱听吹竽,又好讲排场。为他吹竽的就有三百人。他常常叫这三百人一齐吹竽给他听。有个南郭先生,根本就不会吹竽,看到这个机会,就到齐宣王那里去,请求参加这个吹竽队。齐宣王就把他编在吹竽队里,并且给他很高的薪水。这位根本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每逢吹竽,就混在队里,拿着竽装腔作势。这样一天天混过去,不曾被人发现。

等到齐宣王死了,齐泯王接替王位。他和齐宣王不同,不喜欢听大家一起吹竽,而是喜欢叫吹竽的人一个一个地来吹给他听。南郭先生听到这个消息,只好逃之夭夭,不敢再冒充吹竽人了。

【释读】

西方谚语说,你可以在某时欺骗某一些人,却不能一直欺骗所有的人。南郭先生不会吹竽硬装做会吹竽,终有露出马脚之时。

这个故事也说明南郭先生不善于运用良好的学习条件。在齐宣王300人的吹竽队里,与其他299名乐师相处,学习资源还算丰富。但他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满足于滥竽充数,自欺欺人,只能落个逃之夭夭的下场。

(九)按图索骥

【典故】

孙阳,春秋时秦国人,相传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相马专家,他一眼就能看出一匹马的好坏。因为传说伯乐是负责管理天上马匹的神,因此人们都把孙阳叫做伯乐。

据说,伯乐把自已丰富的识马经验,编写成一本《相马经》,在书上,他写了各种各样的千里马的特征,并画了不少插图,供人们作识马的参考。

伯乐有个儿子,智质很差,他看了父亲的《相马经》,也很想出去找千里马。他看到《相马经》上说:“千里马的主要特征是,高脑门,大眼睛,蹄子像摞起来的酒曲块”,便拿看书,往外走去,想试试自己的眼力。

走了不远,他看到一只大癞蛤蟆,忙捉回去告诉他父亲说:“我找到了匹好马,和你那本《相马经》上说的差不多,只是蹄子不像摞起来的酒曲块!”

伯乐看了看儿子手里的大癞蛤蟆,不由感到又好笑又好气,幽默地说:“这‘马’爱跳,没办法骑呀!”

【出处】

这个成语来源于《艺林伐山》,伯乐《相马经》有“隆颡(sang)蚨日,蹄如累曲”之语,其子执《马经》以求马。出见大蟾蜍,谓其父:“得一马,略与相同,但蹄不如累曲尔。”

【释读】

按图像寻求良马,比喻做事拘泥教条,墨守成规。现在指顺着线索去寻找。索是寻找、觅求,骥是好马。

(十)邯郸学步

【典故】

相传在两千年前,燕国寿陵地方有一位少年,不知道姓啥叫啥,就叫他寿陵少年吧!

这位寿陵少年不愁吃不愁穿,论长相也算得上中等人材,可他就是缺乏自信心,经常无缘无故地感到事事不如人,低人一等——衣服是人家的好,饭菜是人家的香,站相坐相也是人家高雅。他见什么学什么,学一样丢一样,虽然花样翻新,却始终不能做好一件事,不知道自己该是什么模样。

家里的人劝他改一改这个毛病,他以为是家里人管得太多。

亲戚、邻居们,说他是狗熊掰棒子,他也根本听不进去。日久天长,他竟怀疑自己该不该这样走路,越看越觉得自己走路的姿势太笨,太丑了。

有一天,他在路上碰到几个人说说笑笑,只听得有人说邯郸人走路姿势那叫美。他一听,对上了心病,急忙走上前去,想打听个明白。不料想,那几个人看见他,一阵大笑之后扬长而去。

邯郸人走路的姿势究竟怎样美呢?他怎么也想象不出来。这成了他的心病。终于有一天,他瞒着家人,跑到遥远的邯郸学走路去了。

一到邯郸,他感到处处新鲜,简直令人眼花缭乱。看到小孩走路,他觉得活泼、美,学;看见老人走路,他觉得稳重,学;看到妇女走路,摇摆多姿,学。就这样,不过半月光景,他连走路也不会了,路费也花光了,只好爬着回去了。

【释读】

故事出自《庄子·秋水》。成语“邯郸学步”,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的优点和本领也丢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山东高考零分作文赏析:托尔斯泰是个托儿

全文共 1009 字

+ 加入清单

面对这样一个如此抽象的题目,我只能写上,人的生命是由水和空气构成的。

没错,托尔斯泰就是中国教育马面换牛头的托。但换来换去,顶多就是要么一个禽,要么一个兽。

去年见证了高考的强奸,变化了我的人生 ,却未曾见到一点一滴的魅力,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在这里执笔。人生是有光和影构成的,这是一个如此抽象的逻辑,让我们扎根于农村的娃娃无法思考的一个茫然问题。

我们就这样再次得变成了面包。

我们就像一个个没有蒸好的面包等待着高考的蒸烤。

今年的山东高考是一次跨越飞速的升华,但似乎有点急,没有揣摩考生在学校蒙蔽如何来回答一个人生的变化。

我只知道俺的人生遭到了高考的烘烤,遭遇了中国教育的强奸,为啥还要说你的魅力,请你告诉我,你到底哪里美,哪里魅?

托尔斯泰爷爷,如果你活着,我想你 肯定不愿意被这样利用成一个托来拯救一个悲哀的制度。

托尔斯泰爷爷,请你告诉我光和影到底是怎样一个传说。

托尔斯泰爷爷,当您的纯真遇上了我们这样一群调皮捣蛋的撒谎流氓,缩头乌龟,我想您只有无可奈何,您觉得我们敢说这个“影”么?抱歉,我们真的不能。去年的一次经历让我再也不敢走这个偏锋。

托尔斯泰爷爷,您只是一个托,甚至连个托的作用都没起到,我替命题今年山东高考作文的“教兽”给您道歉,希望您能接受。

我们都是可爱的小伙,怀着一颗原本纯真但现在却被烤得焦黑的木炭烂肉来面对光影和阴暗,抽象已经扭曲了托尔斯泰的本意,我想这位可爱的爷爷肯定不会单独拿出这么一句看上去很精辟,其实就是一个屁精的话来倒腾人生魅力哲学史。

我们只是一群刚满18岁的孩子,看上去很猛的命题人,对我们过分期望的中国教育却希望我们能够领悟托尔斯泰爷爷半个世纪的人生,您说难吗?

题跑了,不会越跑越偏,我会让它误入正途。

那些单纯的谈论人生观 的,您不觉得您在扯淡吗?那些深究研究光和影的,您以为这是左手倒影右手年华呢?那些看上去就对这个题目如此醒目了然的,莫非您得到了托尔斯泰爷爷的真传?

字数已渐800,最后祈祷托尔斯泰爷爷能早日复活,给我们诠释一个真正的人生变化。

就算社会有了影,我们也不能说,因为我害怕突然有一天 会被“扫白”了。

就算人生充满了黑暗,你也不能说,说了是要被杀头的。

就算你被强奸了,你也不能呐喊,因为你会被抓进去滴。

所以,就算我的人生千变万化,我都不会说一个影,只有光,金光闪闪,万道光芒,啊!再说就要跑到凌霄宝殿去了……

终于完成任务,交题,希望阅卷老师的人生光彩夺目,脱离斑驳的歪门邪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狂人日记赏析

全文共 468 字

+ 加入清单

狂人日记》这篇小说以第一人称我来叙述,主人公生性多疑,敏感,有强烈的妄想症和迫害狂想症的心理活动,任何人的一举一动都认为别人要害他,让人觉得他真是一个狂人。但他的思想十分活跃,想法也很特别。在这些锋芒毕露,勾心斗角的封建制度中,是一个觉醒的知识分子形象,最后他向人们呼吁救救孩子,想让人觉悟起来,表现出他对封建制度的评判。他饱怀着对社会的希望,希望社会能够觉醒起来。小说中主人公的哥哥讲述了一部“吃人”的历史,同时也揭露了中国几千年来的文明史,更加体现了封建制度的凶残。封建制度束缚了人的思想,使人身活在黑暗当中,让人想起那时的社会真是残暴。

然而,鲁迅始终是一位直面现实的勇士,即使他内心中已经感到绝望却仍然能站起来进行绝望中的反抗。而这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在今天也并非全部灭绝,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已经有人在呼吁保护地球、建立绿色家园,有人在“以笔为旌”,寻找人类的终极价值,建设人类美好家园……

书真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呀!它不仅让我丰富了知识,也让我明白了做人的道理。书是我的好朋友。让我们扬起自信的风帆,去创建一个美丽的中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读书笔记好句好段赏析

全文共 1608 字

+ 加入清单

1) 对喜欢阅读的人来说,看书就是一种享受。书卷中的意念像一股无形的动力,影响你的思想和心态。书乡浸淫日久,则心胸玲珑,见识广阔,自然语言有味,气质高雅,此书卷气也。

2) 常听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冰心奶奶又告诉我们: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起初我只能模模糊糊地明白它的含义,后来真正的感受后,我才懂得了多读书能扩展知识,陶冶情操,这又让我体会到了“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丰富哲理。

3) 巴罗曾经说过:一个爱读书的人,他毕定不致于缺少一个忠实的朋友,一个良好的老师,一个可爱的伴侣,一个温情的安慰者。只要有书陪伴,就有无穷的欢乐。在读书的道路上要去不断地寻找快乐,必然会遇到很多的苦,但是若达到了一个境界,就会真正体会到此苦亦为甜,此甜藏苦中。

4) 读书,读好书是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就如雨果说的:“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考在火上一样,渐渐地融化。”一般,它在一个人的人生中是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5) “鸟鱼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正值青春期的我们有着积极进取的心态,有着勇于拼搏的豪情。因此,我们应该把读书作为一种享受,善于读书,热爱读书。从中提高我们的道德修养和自身的价值。

6) 读书可以充实我们的思想,可以丰富我们的情感,可以教给我们本领,可以纠正我们的过失,在书籍中,你可以真切地感受到生活原本是如此地美好!

7) 在漫漫的人生旅途中,书是我的精神食粮,我经常吮吸着它那知识的甘霖,并将其消化成这世间人生之路上的精神驱动力。每有空闲,不是手不释卷,就是温故知新,不断充实自己的闲暇时光。

8) 读书是一种享受生活的艺术。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当你枯燥烦闷,读书能使你心情愉悦;当你迷茫惆怅时,读书能平静你的心,让你看清前路;当你心情愉快时,读书能让你发现身边更多美好的事物,让你更加享受生活。读书是一种最美丽的享受。“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9) 在书籍中品味知识的博大精神。在书籍中培养修养的文雅得体,在书籍中开拓视野看大千世界,在书籍中学做人处事的方法道理。这也许是读书的真正目的吧。

10) 读好书,好读书,书读好。的确,正因为读书,我的人生才会更加灿烂。它使我看到了未来的路,充满阳光。我会认真读好每一本书,让我的人生更加绚丽,更加有意义。

11) 读书可以感悟人生,这个人生可以是自己的人生,可以是历史的沧桑。可以是天地的沉浮,可以是……;读书是一种德性,在理性的引导下,读书人在灿烂的星空与神圣的道德之间,获得了灵性和自由,以及诗意生存。读书是一种放达,在历史与现实的冲击下,读书人漠然于时间也漠然于空间,即使是惊鸿一瞥,也执掌起漫天光芒。

12) 读书,它使我有了“少无适俗韵,性本爱秋山“的感情;读书,它使我有了“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信念;读书,它使我有了“行贤面去自贤心,焉往而不美“的做事准绳;读书,它使我有了开启成功与智慧之门的黄金钥匙。总之,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读书真好!

13) 有人说,读书好,书中有黄金屋,有颜如玉,有千钟粟,有车如簇。看,有权有势又有钱,更有一位“颜如玉”来“红袖添香夜读书”。你说,读书好不好?诚然,名利声色确实吸引了不少沽名钓誉之徒。但除此之外,读书一定还有别的什么魔力,吸引着那些虽然清贫却孜孜不倦地追求真理的莘莘学子吧?

14) 读一本意义方长的书,能加深我们的理解能力,让灵魂感到冲突。“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每次读书,都能秒趣横生,并从中得到可贵的知识。

15)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每当我读一本新书,获一份知识的时候,我心中的那种快乐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正如培根所说;“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个教师,要想能够适应新的教育形势,就必须读书加以补足,况且,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没有一个渊博的大脑是不行的。读书让我们能够很好的乘上时代的风帆,才能够让自己的职业生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泊船瓜洲》赏析

全文共 357 字

+ 加入清单

诗以“泊船瓜洲”为题,点明诗人的立足点。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间”写了望中之景。诗人站在长江北岸瓜洲渡口放眼南望,看到了南岸的“京口”与这边的“瓜洲”这么近,就一条江水的距离,不由地联想到家园所在的钟山也只隔几座山了,也不远了。次句“钟山只隔数重山”暗示诗人归心似箭的心情。 第三句为千古名句,再次写景,点出了时令已经是春天,描绘了长江南岸的景色。“绿”字是吹绿的意思,是使动用法,用得绝妙。传说王安石为用好这个字改动了十多次,从“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动词中最后选定了“绿”字。因为其他文字只表达春风的到来,却没表现春天到来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绿的景物变化。结句“明月何时照我还”,诗人眺望已久,不觉皓月初上,诗人用疑问的句式,想象出一幅“明月照我还”的画面,进一步表现诗人思念家园的心情,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历届中考高分作文赏析

全文共 1081 字

+ 加入清单

我错过了那次机遇

人的一生,每天都生活在机遇和挑战中,面对着机遇和挑战,有的人抓住了机遇,有的则失去了机遇,我就是属于后面的一个。

记得刚进入三年级时,班里都是新分的同学,一切是那么陌生。

过了几分钟,一位老师走进教室向同学们介绍,听完后才知道他就是我们的班主任。他用很洪亮的嗓子对我说:“同学们好,新的学期开始了,这将是你们学习中最关键的一个时期,希望同学们能够和我相互合作,共同进步!”班主任说完,立即想起了一阵鲜花般的掌声,接着,班主任又说道:“由于我对大家还不熟悉,这次的班干部就毛遂自荐好了,请有志为同学们服务,为班级着想的同学上来竞选,然后大家举手表决!”

很快,有几位同学走上了讲台,他们首先介绍自己的兴趣爱好,学习特点,然后说出自己所担任职务的设想。

在一阵阵热烈的掌声中,班长、副班长、体育委员、劳动委员已名花有主,接下来的是竞选学习委员中的几位科代表。其实我早就想当一名英语科代表,这有两个原因,一是我的英语成绩还不错,二是想通过锻炼提高我的组织能力。可是我就怕在讲台上作自我介绍,因为我这人一向不受说话,性格很内向,一到公众场合就结结巴巴,憋得一脸通红。虽然这样,我还是很想当英语科代表的。

又一个同学走上了讲台,他低着头,脸上泛着红晕,只见他清了清嗓子:“大家好,我叫刘--,虽然我的语文成绩不太好,但我相信,我有能力当好语文科代表,为同学们服务,希望大家支持我,谢谢!”说完,教室里响起了一片热烈的掌声。 - , although my Chinese grades are not good, I believe that I have the ability to be a good language representative to serve my classmates to serve my classmatesI hope everyone supports me, thank you! "After speaking, there was a warm applause in the classroom.

很快又有一个同学上来,她自我介绍后说自己想担任数学科代表。情况已经很紧急,现在只剩下英语科代表了。我开始紧张起来,连忙给给自己打气:“张仕玉,现在该你了,你要上去演讲,你不是想当英语科代表吗?想当就要上去演讲。”看看周围的同学,有的正盯着我看,似乎在说,英语科代表是你的,快上去呀。我的心跳开始加快,脸上开始发红,我把拳头握紧了,鼓着劲狠狠地吸了一口气,正要挪动身子站起,突然,一名女生向讲台走去,又是一阵热烈的掌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关于交通安全的名言大全赏析

全文共 610 字

+ 加入清单

1、做一名美和爱的使者。

2、乱穿马路,失道无助。

3、宁绕百步远,不抢一步险。

4、礼让礼让,人车无恙。

5、路为国脉,法系民魂。

6、遵守交规,储蓄安全

7、实线虚线斑马线,都是生命安全线。

8、礼让三先,路畅民安。

9、爱妻爱子爱家庭,无视交规等于零。

10、谨慎驾驶一帆风顺,遵纪守法十分安全。(www.yuwenmi.com)

11、高速公路,行驶适速。

12、一人出车全家念,一人平安全家福。

13、谨慎驾驶千趟少,大意行车一回多。

14、遵守交通法规,关爱生命旅程。

15、超载超速,危机四伏。

17、酒后驾车,拿命赌博。

18、处罚违章不留情,看似无情最深情。

19、心头常亮红绿灯,安全行驶伴人生。

20、心无交规,路有坎坷。

1、做一名美和爱的使者。

2、乱穿马路,失道无助。

3、宁绕百步远,不抢一步险。

4、礼让礼让,人车无恙。

5、路为国脉,法系民魂。

6、遵守交规,储蓄安全。

7、实线虚线斑马线,都是生命安全线。

8、礼让三先,路畅民安。

9、爱妻爱子爱家庭,无视交规等于零。

10、谨慎驾驶一帆风顺,遵纪守法十分安全。(www.yuwenmi.com)

11、高速公路,行驶适速。

12、一人出车全家念,一人平安全家福。

13、谨慎驾驶千趟少,大意行车一回多。

14、遵守交通法规,关爱生命旅程。

15、超载超速,危机四伏。

17、酒后驾车,拿命赌博。

18、处罚违章不留情,看似无情最深情。

19、心头常亮红绿灯,安全行驶伴人生。

20、心无交规,路有坎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撒哈拉的故事好词好句赏析

全文共 2189 字

+ 加入清单

前段时间读了《撒哈拉故事》,这也是我看的第一本三毛的书。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撒哈拉的故事好词好句赏析,希望大家喜欢。

一、撒哈拉的故事好词

1 . 爱不释手:释:放下。喜爱得舍不得放手。

2 . 万里迢迢:形容路程很遥远。

3 . 心血来潮:来潮:潮水上涨。指心里突然或偶然起了一个念头。

4 . 含情脉脉:饱含温情,默默地用眼神表达自己的感情。常用以形容少女面对意中人稍带娇羞但又无限关切的表情。

5 . 受宠若惊:宠:宠爱。因为得到宠爱或赏识而又高兴,又不安。

6 . 理所当然:当然:应当如此。按道理应当这样。

7 . 容光焕发:容光:脸上的光彩;焕发:光彩四射的样子。形容身体好,精神饱满。

8 . 骨瘦如柴:形容消瘦到极点。

9 . 无可奈何:奈何:如何,怎么办。指感到没有办法,只有这样了。

10 . 逃之夭夭:本意是形容桃花茂盛艳丽。后借用“逃之夭夭”表示逃跑,是诙谐的说法。

11 . 一望无际:际:边。一眼望不到边。形容非常辽阔。

12 . 东张西望:张:看。形容这里那里地到处看。

13 . 触目惊心:看见某种严重情况,心里感到震惊。

14 . 黯然失色:黯然:心里不舒服、情绪低落的样子;失色:因惊恐而变以脸色。本指心怀不好,脸色难看。后多比喻相形之下很有差距,远远不如。

15 . 名副其实:名声或名义和实际相符。

16 . 不可思议:原有神秘奥妙的意思。现多指无法想象,难以理解。

17 . 气势汹汹:汹汹:气势盛大的样子。形容气势凶猛。

18 . 笑容可掬:掬:双手捧取。形容笑容满面。

19 . 眼花缭乱:缭乱:纷乱。看着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也比喻事物复杂,无法辨清。

20 . 走投无路:投:投奔。无路可走,已到绝境。比喻处境极困难,找不到出路。

21 . 五光十色:形容色彩鲜艳,花样繁多。

22 . 喃喃自语:喃喃:连续不断地小声说话。小声地自己跟自己说话。

23 . 满载而归:载:装载;归:回来。装得满满地回来。形容收获很大。

24 . 一本正经:原指一部合乎道德规范的经典。后用以形容态度庄重严肃,郑重其事。有时含讽刺意味。

二、撒哈拉的故事好句

1 . 他被吓得全部头发刷一下完全竖起来,像漫画里的人物一样好看极了,我看他吓得如此,一面笑一面跑到安全地带,等他想起来要追时,这个巫医已经逃之夭夭了。

2 . 那时的姑卡梳着粗粗的辫子,穿着非洲大花的连身长裙,赤足,不用面纱,也不将身体用布缠起来,常常在我的屋外呼叫着她的羊,声音清脆而活泼,俨然是一个快乐的小女孩。

3 . 房内的光线很暗,空气非常浑浊,姑卡坐在墙角内一堆毯子上。她看到我非常高兴,爬上来亲我的脸颊,同时说:“三毛,你不要走。”

4 . 四处除了风声之外什么也听不见,死寂的大地像一个巨人一般躺在那里,,他是狰狞而又凶恶的,我们在它静静展开的躯体上驶着。

5 . 开了两三里路,我们前面现出了一片低地,颜色是深咖啡红的,那片地还罩上了一层淡灰紫色的雾气。几千万年以前此地可能是一条很宽的河。

6 . 我虽然常握着我生命小船的舵,但是在黑暗里,替我挂上了那颗在静静闪烁的指路星,却是我的神。他叫我去哪里,我就去哪里,在我心的深处,没有惧怕,没有悲哀,有的只是一丝别离的怅然。

7 . 每想你一次,天上飘落一粒沙,从此形成了撒哈拉。每想你一次,天上就掉下一滴水,于是形成了太平洋。

8 . 长期的沙漠生活,只使人学到一个好处,任何一点点现实生活上的享受,都附带的使心灵得到无限的满足和升华。换句话说,我们注重自己的胃胜于自己的脑筋。

9 . 在撒哈拉的茫茫沙漠里,生活近乎贫瘠。而人的精神是很坚强的,物资,人心,都是很不明朗的。

10 . 人,真是奇怪,没有外人来证明你,就往往看不出自己的价值。

11 . 荷西有一个很大的优点,任何三毛所做的事情,在别人看来也许是疯狂的行为,在他看来却是理所当然的。

12 . 别人指定的东西,我就不爱去看它。

13 . 生命的过程,无论是阳春白雪,青菜豆腐,我都得尝尝是什么滋味,才不枉来走这么一遭啊。

14 . 如果我突然停顿了,那只表示我在培养自己、沉淀自己,在告诉自己:写,是重要,而有时搁笔不写,却是更重要。

15 . 飞蛾扑火时,一定是极快乐幸福的。

16 . 关在牢里面的人,不一定比放在外面的人坏。

17 . 因为文学本身,对每一个读者,在看的时候,已成了每一个人再创造出来的东西,而实体却不过是一个如我一再强调的小人物,所以对于已经沉迷于此的读者而言,注定是失望的。

18 . 每想你一次,天上飘落一粒沙,从此形成了撒哈拉。

19 . 用一秒钟转身离开,用一辈子去忘记。

20 . 明知道天要下雨就该带把伞,明知道不会有结果就请别开始!

21 . 有的人走了就再也没回来过,所以,等待和犹豫才是这个世界上最无情的杀手!

22 . 诺言的“诺”字和誓言的“誓”字都是有口无心的。

23 . 你在做什么我在仰望天空。30度的仰望是什么是我想念她的角度。为什么要把头抬到30度为了不让我的眼泪掉下来。

24 . 我生命里的温暖就那么多,我全部给了你,但是你离开了我,你叫我以后怎么再对别人笑。

25 . 有些人会一直刻在记忆里的,即使忘记了他的声音,忘记了他的笑容,忘记了他的脸,但是每当想起他时的那种感受,是永远都不会改变的。

26 . 爱情就是上辈子欠下的情债这辈子来还--我上辈子一定俗不可耐,搞得我今生无债可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亲情作文赏析及点评

全文共 616 字

+ 加入清单

亲情是无形的,没有人能够说清楚他是什么样子;亲情是无偿的,没有人会让你为此付出钱物;亲情是无尽的,你的一生无时无刻不在体会到它的存在。

提起亲情我便会想起那佝偻的背影,粗糙而又温暖的双手,他就是我的外公,一个总会滋润我心田的老公公。

我的外公在北大这个学校当任课老师,他的科学十分好,又当了科技的老师,为他们学校建造了很多东西。我一年只能看到外公两三次,而且时间也很短,因为外公肩负重任,要管理好整所大学。

今天五月一日,外公回来看我们了。外公很少为自己花钱,但从不吝惜给我买东西,这次也毫不例外,外公又用自己赚来的钱给我们买了许多美味的零食。这次外公回来了,我要好好和他玩一番。

当天我们来到了农夫乐园,玩了许多东西,有过山车、旋转木马……我一分钱也没花,都是外公帮我付的。我玩得正兴奋呢,没留意脚下,我被一块大石头给绊倒了,摔了个人仰马翻,腿的皮被蹭破了,外公看了心疼极了,连忙把我背起来,可别看外公这么老,其实啊,他的力气还是很大的,我趴在外公温暖宽厚的背上,渐渐地睡着了……当我醒来时,发现自己已经躺在床上了,伤口也被包扎好了,可我左顾右盼,怎么也看不到外公。妈妈对我说:“乐乐,外公已经回去了。”我一听,鼻子一酸,哭了。

外公对我无私的爱,我是不会忘记的,永远,永远……

点评

文章事例虽平凡,感情却真挚、充沛、感人。我受伤后的细节描写颇具匠心,外公一系列的举动,承载着他对我满满的疼爱,自然式收尾,令人回味无穷!

[亲情作文赏析及点评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全诗赏析

全文共 260 字

+ 加入清单

清明节的时候,诗人不能够回家扫墓,却孤零零一个人在异乡路上奔波,心里已经不是滋味;况且,天也不作美,阴沉着脸,将牛毛细雨纷纷洒落下来,眼前迷蒙蒙的,春衫湿漉漉的。诗人

啊,简直要断魂了!找个洒店避避雨,暖暖身,消消心头的愁苦吧,可酒店在哪儿呢?

诗人想着,便向路旁的牧童打听。骑在牛背上的小牧童用手向远处一指――哦,在那天满杏花的村庄,一面酒店的幌子高高挑起,正在招揽行人呢!

这首小诗,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活灵尖现的雨中问路图。小牧童的热情指引,自然会叫诗人道谢连声;杏花村里那酒店的幌子,更在诗人心头唤起许多暖意!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