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运用联想作文【热门20篇】

浏览

7012

作文

443

中考作文运用技巧:语言描述准确

全文共 510 字

+ 加入清单

语言的平实与生动,主要通过语言的运用来体现。小编收集了语言描述准确,欢迎阅读。

说明文的语言,和其它文体一样,都讲究用词准确,表述明白,这是写好各类文体章的基本要求。但是,说明文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对文章的语言又有自己的特殊要求。说明文是以介绍知识为主的一种文体,无论是解说事物,还是阐明事理,都必须讲究科学性,按照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老老实实地说清它们各自的特点和本质,既不允许虚构夸大,哗众取宠,也不允许艰深晦涩,佶屈聱牙。这样,说明文的语言就应该简洁明了,质朴无华,也就是语言要"平实".

不过,讲究平实,并不等于推崇呆板。正如叶圣陶先生在《文章例话》中所说:"说明文不一定就是板起面孔来说话,说明文也未尝不可以带一点风趣。"为了将事物解说清楚,将事理剖析明白,说明文的语言可以形象些;为了适应不同场合的说明需要,增强文章的可读性,说明文的语言也可以活泼些。说明文的语言可以做到"平实"与"生动"的和谐统一。

语言的平实与生动,主要通过语言的运用来体现。不同色彩的词语,不同特点的句式,不同形式的修辞,都可以形成不同的语言风格。除此以外,表达方式的选择,说明方法的运用,乃至结构形式的安排,对文章风格的形成也有重要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张桂梅事迹作文素材运用

全文共 314 字

+ 加入清单

她叫张桂梅,一位奋斗在教育一线的基层工作者,也是人们口中的“燃灯校长”,因为有了她,才有了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这一神圣的教育殿堂。

她一心一意搞教育,早已将“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的信仰刻于心间;她身体力行办学校,带动了一大批甘为春蚕的优秀青年教师加入到基层教育建设中来;她自掏腰包促学习,为众多出身贫寒的农村女孩带去了光明与希望……

师者,传道受业解惑者也。张桂梅不仅为这些渴望汲取知识养分的孩子们送去甘露,更为不知何为理想的青年人指明了方向。她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向社会阐述着信仰的力量,又用信仰的力量托举起一个个稚嫩的梦。

亲其师,信其道,信仰的力量代代相传、生生不息,张桂梅作为大山深处的引路者,无愧于“燃灯校长”之名!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有关音乐课中运用多媒体的作文

全文共 3789 字

+ 加入清单

[摘要]

自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多媒体技术迅速兴起、蓬勃发展,其应用已遍及国民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正在对人类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乃至生活方式带来巨大的变革。特别是由于多媒体具有图、文、声并茂甚至有活动影象这样的特点,能提供最理想的教学环境,因此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现代教学手段,以其非凡的功能而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使课堂辅助教学技术提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在音乐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较多的知识,切实地解决教师无法讲清课本中的某些重点、难点,达到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效果之目的。

[关键词] 多媒体 辅助 运用

随着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给教育教学带来了无限生机,多媒体辅助教学集文字、声音、影视、图像等于一体,对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很好的效果。多媒体辅助教学技术已日益受到重视,作为一种先进的现代教学手段,以其非凡的功能而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使课堂辅助教学技术提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媒体指的是用于传递和加工信息的一种中介性方式、手段或工具。应用于教育领域里的媒体,具体是指各种教学传递方式,而把多种教学传递方式结合在一起使用就属于广义上的多媒体。多媒体辅助教学是指用现代化的多媒体视听系统帮助或代替教师执行部分教学任务、传递教学信息,向学生传授知识和训练技能,直接为学生学习服务。它把教学内容、教学经验和多媒体技术紧密结合在一起,完成教学的各种功能。多媒体技术使课堂教学由静态到动态,由无声到有声、变抽象为形象,扩大了课堂信息容量,使学生能够获得更加广泛的知识。

在音乐教学中,精心设制、合理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有其独特的优点,如不受时间、空间、微观的限制,形象直观,生动活泼,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较多的知识,切实地解决教师无法讲清课本中的某些重点、难点,达到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效果之目的,从而更好地为开展学生的素质教育服务。

一、多媒体在欣赏教学中的运用

音乐欣赏教学,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有重要的作用。而在教学中,学生往往兴致淡漠、不以为然,坐不住、听不进。过去教师用了很多方法,如编故事、画图片、讲解、提示等等,但往往学生只记住老师说的,而对该听的却听不进去。根据音乐欣赏的综合性特点,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则容易同各有关学科知识取得横向联系,加大课堂容量,拓宽知识面,开阔音乐文化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因此,多媒体教学已成为音乐欣赏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把聆听、观察与实践密切联系起来,再加上简洁精辟的语言引导给学生以生动真挚的情境感染,像这样的教学效果就大不相同如在欣赏《梁祝》一课英台抗婚一段时,先是由大管及大提琴奏出旋律下行的封建势力主题,这里为了增加学生对乐曲的切身感受,可以在故事片《梁祝》中选择英台抗婚中的部分情节,当欣赏到这段时,播放故事片断,学生在听与看的同时自然地理解了乐曲所要表达的内容;英台反抗的主题中,小提琴强烈的切分节奏,旋律上行,表现的是英台抗婚不嫁,同样也播放故事情节,英台在电闪雷鸣前与父亲祝员外抗争,所有这些都会使学生主动参与乐曲的发展,真正了解到乐曲表达的含义,在潜移默化中乐曲会很容易地被学生接受。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而情感是不能强迫的,情感体验是不能替代的。缺乏主动参与的音乐欣赏教学必然流于形式,回到教师唱独角戏的老路。针对这种实际情况,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力求通过图、文、声、像结合,把学生的注意力调整到最佳状态。首先我将从网上下载的图片、照片收集、扫描,根据欣赏内容精心设计问题、制作文本,用动画效果旋转或飞入背景画面中,及时引导与提示,吸引学生注意力,开拓学生的思路。通过视听结合,学生从思考和回答问题中,找到了各有关学科知识与民族音乐的联系,找回了了解民族音乐的自信心,缩短了学生同民族音乐的距离,进而使他们自觉进入到感受音乐的状态中。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创设意境,把学生吸引到作品特定的情境氛围中,帮助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多媒体教学手段有利于揭示音乐作品的内涵,使学生从中寻求美、发现美、欣赏美,从而提高审美能力,达到粉笔+黑板+挂图+录音机所达不到的效果,大大激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活动能力和想象力,对欣赏的民族音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运用多媒体丰富的音响效果,能辨别音的高低、长短、强弱,能知道自己或别人唱得是否正确。所以,通过聆听可以帮助学生欣赏音乐。在学生通过多媒体欣赏音乐后,就引导他们动脑思考,这是一首什么情绪的乐曲?什么节拍?什么速度?歌中唱出什么内容?在此基础上形成准确的内心节奏,音高的组合,即内心听觉。没有正确、敏锐的内心听觉,就不可能理解音乐。在教学中,我告诉学生,通过欣赏音乐画面,听歌曲或乐曲,一要想曲子的速度是快是慢,二要想曲子的力度是强是弱,三要想曲子的情绪是欢快,优美,还是深沉,悲伤。每首曲子产生的音响效果不一样,反应的情绪也就不一样。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多听、多看,听后要多联想,在头脑中要有故事情节,要有音乐画面。在想中感知音乐美的蕴含;在想中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在想中引发心灵的火花;在想中充分理解音乐。

通过初步实践,我体会到针对不同音乐欣赏内容,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作为音乐欣赏教学的辅助手段,能给学习的主体——学生带来新的感受、乐趣,促进他们的参与意识,开拓他们的形象思维和发散性思维能力,从而在美的境界中净化心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多媒体在唱歌教学中的运用

在唱歌教学中,不但要教会学生唱歌,而且要教会他们演唱好歌曲。这就是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的关键所在,而现代教学媒体对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则起着重要作用。在教会学生唱一首歌后,还要引导学生处理歌曲情感。但是,如何处理歌曲情感呢?如果单靠老师讲解是非常抽象且枯燥无味的,学生也不易感受得了,这时就可以通过现代教学媒体—运用录像并集视、听、唱于一体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情感,把主要精力放在音乐表现上,让学生边听、边看、边模仿,这样,就能促使学生从简单的练习起步,初步学会处理歌曲情感。因此,现代教学媒体的运用对培养学生的演唱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起着重要作用。例如:在教唱《大海啊故乡》这首歌曲时,教师可以充分地发挥多媒体的“音画同步”的优势,根据歌曲的内容选取几幅表现大海的美丽、博大、深远等优美画面,把它们与歌曲的录音编辑在一起,并恰当地插入教学所需的歌谱,使歌谱、声音、画面连成一片。学生在演唱歌曲的同时又能欣赏到绚丽的画面,仿佛置身于多姿多彩的大自然优美景色之中,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使学生的演唱更入情、更真切,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唱歌兴趣。又如在教冼星海《黄河大合唱》的第七首《保卫黄河》时,通过放映多媒体演唱录像,使学生从形象、色彩、音乐旋律等视觉和听觉方面如身临其境,强烈地感受到乐曲磅礴的气势和中国人民奋起斗争的英雄形象,从心灵深处受到美的教育、美的熏陶,进而热爱美、追求美,也就会更加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生活,并为这种美好的生活而奋斗。

三、多媒体在视唱教学中的运用

在音乐学科中,视唱是极其重要的一门学科,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它可以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培养学生较好的乐感,是学习音乐的必备前提。尤其是对于学生来说,对此学科感到陌生又枯燥无味,不知在学习上从何下手。为此教师必须巧妙地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逐渐对此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如:在视唱教学中,要分析曲目中的每个乐句、每个乐段、每个小节的节奏型;要掌握曲目中的重点与难点。如果是靠教师的讲解、教唱,学生是很难清楚明白的,也很难掌握其中的难点、重点,更谈不上把一曲视唱唱准、唱好。教师若借取电教媒体把要视唱的曲子及其结构、节奏型、速度、表情等清楚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不仅帮助学生理解曲目、分辨节奏,容易掌握曲目中的难点、重点,还能提高视唱教学的效果。

四、思考与启示

由于多媒体在音乐教学中,具有形象生动、直观性强、能优化教学过程等优点,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容易、乐意学、勇于思索、敢于创造,的确是一种提高教学效率的好方法。值得一提的是,多媒体的运用是为了提高效率,而不是追求形式。但当今多媒体辅助教学中的运用还存有一定的误区:片面地唯多媒体是从,唯多媒体是好,为使用多媒体而使用多媒体,甚至已到了众“体”皆废,独尊多媒体的地步。多媒体确实拥有强大的功能,于是常见在公开课上纯粹以多媒体取代了黑板、粉笔,有些课例甚至只有多媒体从头到尾唱戏,多媒体成了独媒体,其实多媒体固然有其优越性,但其它传统常规媒体也有其不容忽视的独特功能,其功能是多媒体技术所不能取代的。因此应以“扬弃”的观点来看待传统的教学手段,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合适的媒体,正确处理好多媒体与粉笔、黑板、实物教具、语言表达之间的关系,让多媒体与传统常规教学媒体有机配合,从而正确发挥多媒体的作用。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 教师应起主导作用,多媒体技术是为收到一定的教学效果而使用的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如果盲目地依赖于多媒体技术而把所有的教学环节全部使用多媒体手段再现出来,那么教师就会成为多媒体技术的奴隶,只起到了播音员和解说员的作用而起不到教师应有的主导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运用排比和比喻的优美段落

全文共 1119 字

+ 加入清单

1、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一泓出现在沙漠里的泉水,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2、谎言是一只心灵的蛀虫,将人的心蛀得面目全非;谎言是一个深深的泥潭,让人深陷其中无法自拔;谎言是一个无尽的黑洞,让人坠入罪恶的深渊万劫不复。

3、母爱是人生的一首歌:责备是低音,呵护是高音,牵挂思念是母爱的主旋律。感情是人生的一部分:亲情是序言,友情是目录,爱、恨、恋、想是感情故事的主题。友谊是人生的一首歌:真诚是词,信赖是曲,理解,尊重是友谊的主旋律。青春是人生的一首歌:成功是词,拼搏是曲,永不懈怠是青春的主旋律。

4、那母亲的抚摸啊,春天一样,无比温暖,春风一样,无比轻柔,春雨一样,无比滋润。”

5、那母亲的抚摸啊,清泉石上一样,细腻悠远;冬日灿阳一样,温暖柔情;盈月落辉一样,柔情泛水。

6、如果说爱是三月淅沥的春风,感恩就是小草吐露的新绿;如果说爱是初夏生机的日光,感恩就是材木成长的浓绿;如果说爱是冬日洁白的雪花,感恩就是颗粒饱满的小麦。

7、人生象是一碗茶,需细细品味;人生象是一味药,需认真煎熬;人生象是一盘棋,需仔细斟酌。

8、朋友是什么?朋友是快乐日子里的一把吉它,尽情地为你弹奏生活的愉悦;朋友是忧伤日子里的一股春风,轻轻地为你拂去心中的愁云;朋友是成功道路上的一位良师,热情的将你引向阳光的地带;朋友是失败苦闷中的一盏明灯,默默地为你驱赶心灵的阴霾。

9、您的笑容是世界上最和煦的春风,您的眼泪是世界上最名贵的珍珠,您的皱纹是辛苦岁月霜雪雨的刻痕;您的画像是勇敢和坚韧的象征。

10、那母亲的抚摸啊,像夏天喝雪碧一样,冰凉透心;像秋天喝冰红茶一样,润泽醇口;像冬天吃炖火狗肉一样,醇香留口;吃春天喝广东老火粥一样,美味可口!

11、自私是一面镜子,镜子里永远只看得到自己;自私是一块布匹,蒙住了自己的眼睛,看不见别人的痛楚;自私是一层玻璃,看上去透明,却始终隔开了彼此的距离。

12、心灵是一方广袤的天空,它包容着世间的一切;心灵是一片宁静的湖水,偶尔也会泛起阵阵涟漪;心灵是一块皑皑的雪原,它辉映出一个缤纷的世界。

13、书是钥匙,能开启智慧之门。书是阶梯,帮助人们登上理想的高峰。书是良药,能医治愚昧之症。书是乳汁,哺育人们成长。书是你的最好伴侣,与你共度美好时光。

14、如果说人生是一首优美的乐曲,那么痛苦则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音符;如果说人生是一望无际的大海,那么挫折则是其中一朵骤然翻起的浪花;如果说人生是湛蓝的天空,那么失意则是天际一朵漂浮的白云。

15、那母亲的抚摸啊,像春风一样,轻触身体;如泉水一样,凉爽肌肤,似阳光一样,温暖我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素材运用解说一:机遇垂青有准备的人

全文共 608 字

+ 加入清单

吴鼎民,安徽巢湖人,1951年出生,南航大人与社会科学院教授,常务副院长,江苏省外语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目前主要从事大学英语教学与研究工作,2006年获得“做出突出成绩的中国硕士学位获得者”(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荣誉称号。

小学毕业时吴鼎民以全年级第一名的成绩进入一所全国有名的中学读书。可初二还没读完,文革就开始了,学校停了课,然后便是轰轰烈烈的上山下乡,他背着行李随着高中同学走了,这一去就是八年多。

八年中,劳动以外,他到处寻找精神食粮。附近鞭炮厂收了一大堆书籍准备卷鞭炮皮,他跑去像搜寻珍宝一样淘出一批大学文科教程,一本本地啃了下去。八年中,他不去考虑用什么办法回城,只知道看书学习。因为有一个信念支撑他。这个信念来自于一位长者对他说的话:“国家不会永远乱下去,总有一天知识会有用。”他努力着,等待机会。机会来了,1978年初,初二没读完的吴鼎民同样考上了大学。后来吴教授为了提高自身能力,一次次向新的高度攀登,分别在南京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学习,1988年获得广州外国语学院硕士学位。

素材点拨】

在漫漫的人生旅途中,也许机遇只会降临一次,也许它会无数次地光顾你。但是,你若不能及时地抓住它,它就会瞬间即逝。所以,能抓住机遇也是一种能力,它会帮助你在苦苦跋涉中来一次人生的飞跃,让你目睹成功女神的微笑。吴鼎民教授抓住了机遇,生活也给了他一个圆满的回报。

【适用话题】

“奋斗”“机遇”“机遇与人生”“信念”“立志”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以树根为联想作文

全文共 873 字

+ 加入清单

新建的马路旁又栽了两排大树,走在宽阔的大马路上,遮天蔽日的大树郁郁葱葱,每一片叶子,每一根枝条都像在孕育着一个新的生命。阳光从树叶中透出来,落在地下,像金子般时时晃动闪耀着。我不禁看出了神。“这都是树根的功劳啊!”一句话打断了我的沉思,觅声望去,见到了一张老人的脸。花白的头发,一身旧工作服,脸上雕刻着岁月的年轮—皱纹。手里拿着一把大锯子,一双慈祥的眼睛笑眯眯地望着我。“张爷爷。”我喊了一声,他是园林局的退休工人,平时常自己干一些修剪枝条的工作。“又在看大树啦?”“嗯”。“大树不平凡呀!可这都是树根的功劳呢!”“树根?“我迷惑了。

“来,”张爷爷把我拉到一株大树面前:“看得见树根吗?”我摇摇头。“孩子,”张爷爷叹了口气,缓缓地说:“大树给人们带来荫凉,绿化了环境,造福于人类,可树根在这里做出的贡献不少啊!树根在地底下看不见,默默无闻,可它却在汲取土壤的营养,供给树叶、树干,让它们能更好的生长。树根实在是了不起啊!”说完,他提着锯子,修剪大树去了。望着张爷爷渐渐远去的背影,我陷入了沉思。是啊,树根默默无闻,几乎不为人们所重视。可它却在背后作出巨大的贡献。它牺牲自己,给树叶提供营养,人们却往往只赞美绿叶,赞美大树,可又有谁赞美过树根呢?

树根,质朴、坚强、不求名利,在默默无闻中力求上进。树根,没有婀娜多姿的形态,也没有鲜艳的色彩。也许,有人说它不美。但是,树根是大树的基础,更是大树生命力的源泉。没有了树根,大树便谈不上什么生命力,更谈不上什么婀娜多姿了。难道这种默默奉献的精神不值得赞美吗?树根的品质不是世界上最完美无缺的吗?从沉思中醒来,我又看到了张爷爷的背影。我不禁若有所悟,生活中不正有许许多多的人,像树根一样,不声不响,默默贡献自己的力量吗?而张爷爷不正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吗?他像许许多多人一样,默默无闻,不求名利,却在平凡的岗位上,努力地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光、一份热。这种精神是任何婀娜多姿的美所比不上的,而这种精神不正是当今社会中某些人所缺少的吗?让那些人去赞美那些婀娜多姿的美吧!我要高声赞美树根,赞美具有树根一样品质的人们!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妙招二:准确运用词语

全文共 703 字

+ 加入清单

这里的“准确”,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体现人物特点,二是结合具体情境。这就要求在写人物动作的时候,避免使用那些“万能词”。什么是万能词呢?就是那些无所不能,多用途的词语。比方说下面的句子

我走到门前。

我走到妈妈面前。

我走过去。

“走”就是一个万能词,还有“看”“拿”“吃”等等。这些词用起来看似没有任何问题,可以用来写人物的动作。但是要知道,这些万能词有时却是万万不能的,因为它们不够准确。

我们都知道,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人物的性别、性格、年龄、身份不同,他们所表现出来的行动的特点也一定是不同的。所以,在描写人物动作的时候,要充分结合人物的性别、性格、年龄、身份等,要表现出人物的特点。

例如:一个家境富裕的孩子,他是把一块钱拿在手里。而一个贫穷的孩子,他会把一块钱攥在手里。

再如:一个腼腆的人,笑的时候是“抿着嘴,嘴角微微翘起”的微笑,而一个爽朗的人笑得时候是“咧开嘴巴,露出牙齿”的开怀大笑。

第二点,人在不同情景、环境中,行动的特点更是不同的,更需要注意准确用词。

比方说,你在饭后散步时的“走”和上学要迟到时的“走”是一样的吗?肯定是不一样的。你在平时喝水时,可能是“拿起杯子,把杯子凑到嘴边,一仰脖,喝一口。”而当你渴极了或者是时间紧急的时候,你会怎样喝水呢?肯定是“一把抓过杯子,凑到嘴边,一仰脖,‘咕咚’灌下一大口”,你看,同样是你这个人,同样是喝水,因为情境不同,表现出来的动作不同,所选用的动词肯定也是不一样的。

提醒同学们一定要注意,在描写人物行动时,务求做到“准确”二字--抓住人物行动的特点写,抓住人物在特定情境中行动的特点写。这样才能把人物的动作写准确,把人物写活。

[写好人物动作的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树根的联想

全文共 540 字

+ 加入清单

平原上,沙地里,峭壁间都生长着郁郁葱葱、高大挺捉的树木。当人们啧喻地赞叹它们的风采时,有多少人思考过这大部分的功劳都应该属于在地下双双地工作看的树根呢?

树根象一位勤劳勇敢的钻探工人,手特铁铲,不断深挖,不断探索,寻找水源、矿产、石油……它在地下交错纵横,干方百计吸收营养和水分,源源不断地向上偷送,催促树千和树枝快快长大,快快长高,快快开花结果。

树根为人类不息工作着,但我们却只能见到扭壮的树干,茂盛的树冠。在一裸完整无缺、生命力极强的树面前,我们永远也欣赏不到它的身影。这令我想到了人——“灯光、布景、化妆……准备,开始”舞台或屏幕上出现了穿着华丽、神采奕奕的演员,观众为他们的表演雀欲鼓掌。然而在成功的欢呼声中倾注了多少幕后工作人员的汗水与辛劳啊!但又有多少人注意过他们,在银屏上的演员表之后瞧一瞧他们的名字,评价一下他们的劳动成果呢?

可以说没有树根,就不会有地上部分的树千、树冠。它可称为树的塞础。这令我想到物——一座商业大厦竣工了,但无法使用。由于地基打得太浅导致楼体很不德,必须推倒重新盖起。那地基不就是一种树根吗?

世界上象这样双双无闻为人类工作的人和物还有许多许多。他们虽不为人所知,但却在努力工作看,为社会奉献出自己的力量。我要高声赞美树根,赞美具有树根特神的人们!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由一张照片引发的联想作文600字

全文共 749 字

+ 加入清单

我曾经在展览会上看过这样一张照片,它被米色的木质雕花边框包围着,可爱极了。照片上有一个大大的画架,一只握着铅笔的手好像在画着未完成的画,背景是一望无际的草原,有点缀在草原上的是白色的的牦牛和褐色蒙古马。

可以看出这张照片是在高原拍摄的,尽管那里有着毒辣的阳光和稀薄的空气,可也有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美景。我觉得那只握住铅笔的手,仿佛握住了整个世界。如果能这样过一生又何尝不是惬意的一生?于是我陷入了无限的遐想……

我想像着我背着画板浪迹天涯。当我踏着轻快的步伐仰视着高原的天空时,繁星一定会对我眨眼睛吧;我哼着悠扬的小曲体会西湖的韵味时,荷花一定会为我竞相开放吧;当我撑着腰爬到黄山顶峰时,客松一定会对我招招手吧;当我侧耳倾听江南水乡那悠扬质朴的渔歌时,鱼儿一定会为我欢快地吐着泡泡吧……而我所要做的,便是用手中的画笔,记录下这美妙温馨的一切,那将是多么惬意的生活啊。

我想像着我一个人坐在古镇的藤椅上或是崎岖的山路上,静静地用手中的画笔描绘出我眼中的世界。石壁上的爬山虎、夕阳下的垂柳,风中的野花、远山的枫叶……它的精彩,它的生动,它的美好,都随着我挥动的画笔,一点点地留在我的画纸上,留在我的心中,那将是多么惬意的生活啊。

我想像着我坐在马路或是花坛边上,看着来来往往的行人。尽管他们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但我相信,总有那么些人,仅仅一眼便叫你刻骨铭心,难以忘怀。我会细致地画出那些人的特征。细致到步履蹒跚的老人脸上岁月的痕迹,细致到妙龄女郎大红皮包上别致的挂饰,细致到孩童头上充满趣味的虎头帽……这都是独属于我的记忆。当我老了,走不动路时。我会翻出这些画,因为这是我一生的珍藏,它比物质上的享受更令我难忘,它是我的回忆,它是我对生活全部的爱。

我多么希望有一天在展览会上展出我描绘的生活画卷,那将是多么惬意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关于大树的联想作文

全文共 648 字

+ 加入清单

树,与人相生相伴的树,各种各样的树;有形的树,无形的树。有人栽树,有人毁树。人们为树赞礼赞,又为树而叹息。树,寄托着人类热切的希望;树,蕴涵着人类丰富的感悟……

坐在树下,看着树叶随风飘动,霎时间思绪万千……

春天,树抽出了新枝叶,像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一样,用力的汲取着大自然恩赐的阳光,雨露和花香。风像是树的父亲,环抱着他,亲吻着他,为他讲述365个睡前故事。大地像是他的母亲,奉献自己的精华,哺育了她的儿子。也许万物是树最好的老师,教他做人、做事,让他在万物中锻炼、成长。

夏天,树长出了繁茂的树叶,像是一根根青翠欲滴的头发。树到了这个时候,应该是一位强壮的青年了,经过一个春天的学习,他懂得了什么是“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人们栽种了他,赐予了他生命,他就应该报答人类。每当炎炎夏日的时候,树总是似一个母亲把人们紧紧拥在树荫下,为他们遮去烈日的炎炎,有时还送一阵微风。

秋天,树迈进了中年,头发渐渐脱落,秋风煞爽,树尝到了收获的甜头。看着人们从自己身上摘去自己大半辈子拼搏来的果实,树也无怨无悔。在他眼中,人们像女娲一样伟大。他笑了,笑容那么纯洁。儿时的玩伴小燕子来向他道别:“树哥哥,我们家要迁徙到南方去了。”树伤心地挥手告别。

冬天,寒风呼啸,树只剩下光秃秃的身体,他冷得直发颤,“生命快结束了嘛!”他自言自语道,“小燕子呢?她去哪儿了?”突然,雪花像一个个纯洁的小精灵,飘落在他身上,为他织起一件雪衣。树,长眠了。

“叽叽……”鸟叫声打断了我的思绪。我抬起头,呵,春天来了!树又开始了他幸福的一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2024中考作文素材积累与运用:关注自我

全文共 3559 字

+ 加入清单

热点导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第四学段8条对写作的要求中,5次出现“自己”一词,可见对“自我”的足够关注。唯有关注自我、贴近自我,才能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心”。近年来,全国各地中考作文紧紧围绕“关注自我”命题,凸显了对学生的成长体验、人生感悟、情感交流等的关注。比如,2013上海中考作文题《今天,我想说说心里话》,2013南京中考作文题《书里有个“我”》,2013温州中考作文题《原来我没懂》,2013兰州中考作文题《我的梦》……“我”是作文最为丰富的资源,是一座常挖常新的神奇宝藏,因此“关注自我”主题一直是作文命题专家的首选热点。

素材集锦

时鲜

【资讯】

2014年2月11日《成都商报》刊发题为《高考理科状元毕业四年流浪街头》的文章:八年前,刘宁(化名)以近650分的高分,成为凉山某县的理科状元,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四年前,刘宁大学毕业,却没有找到理想的工作。他开始沉迷网络,四处流浪。“如果在战争年代,我是不是会更有价值、更有作为?”“但在现实生活中,让我像大多数人一样,找个工作结婚生子、挣钱养家,我觉得很无聊很没意思。”2014年春节过后,在好心人的帮助下,他的父亲才找到他。

一句话点拨:仰望星空不如脚踏实地,用行动创造实实在在的自己。

适用话题:选择、理想与现实

【人物】

1978年,养蜂人沈克泉在贵州山区发现了3株花期长的野生油菜,将其带回家乡播种,想为养蜂场提供新的蜜源。继而想到改良培育出产量高的油菜品种。

一开始,乡亲们嘲笑他"泥腿子想当科学家"。上世纪八十年代,沈克泉培育出了优质油菜种。由于沈克泉的油菜品种未经国家审定,当地部门对沈克泉进行了罚款、拘留。但他仍刻苦自学有关油菜遗传育种和生产栽培的知识。在没有专业分析、没有专业仪器的情况下,沈克泉和儿子沈昌健用肉眼观察,凭记录总结规律。

2009年,沈克泉去世,儿子沈昌健依然坚持着油菜育种。几十年来,沈克泉父子自筹资金150多万元,欠债累累。如今,沈昌健的"沈油杂"202、819已进入区域试验环节。

——根据201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油菜花父子”35年追梦路》整理

一句话点拨:一个有梦想的人,就拥有了至死不息的奋斗激情。

适用话题:梦想、坚持

【声音】

假如马云能够成功,80%的年轻人都能成功。我是真想证明这一点,小学我读了七年,真的,因为我们小学太差,没中学要我们,多读了一年。杭州有个中学只成立了一年,叫千水中学,可能历史上都没有这个名字,有一年我们学校毕业出去,没人要,老师说学校就变成中学吧。我高考考了三次,很多人都知道。走到今天为止,我觉得有的时候是自己努力,生活在一个好时代,加上一些好的朋友,加上一些好的机会。

——马云《感恩时代造就自己》

一句话点拨: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自身努力加巧遇良机,方可造就自己。

适用话题:努力、机遇、成功

经典

【妙语】

意识到你是重要、美丽而有价值的。一旦你认识到自己的价值,便不必依赖别人提高你的价值,也不会强求别人的言行符合你的旨意。——韦恩??戴尔

深窥自己的心,而后发觉一切的奇迹在你自己。——培根

我们不是单靠吃米活着。——巴金

条件不足畏,命运不足信,得失不足计。坚定地走好自己的道路。

——温家宝

【名段】

如果我不叫的时候,倒真的觉得好受些,叫起来反而感到空虚。特别是刚叫完之后的那种空虚,真受不了。有一天,我竟自卑的差点从树枝上掉下来。然而,我还是要叫,因为我是乌鸦。我是太阳鸟的后裔。

——李森《我是乌鸦》

一句话点拨:当生活欺骗了你,要勇于摆脱自卑,微笑着走向自信。

适用话题:自尊、自信、勇敢、乐观

【名家】

1986年9月初,他(启功)在香港中华文化中心主持书法讲座,他先把赵子昂论书的名言用大字写在板上:“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工。”然后他提出修改意见说“书法以用笔为‘次’,而结字‘必’须用工。”他认为粉笔、铅笔、钢笔字是汉字的骨架,是结字的基础,而用笔是字的肉和韧带组成部分,因此结字必须用功;架子搭好了,然后讲究用笔的肥瘦、墨色的浓淡、互相配合。他反对古人提出写字要“横平竖直”这一法则,他证明连印刷铅字的工整字体,也都微向右下方倾斜。

——黄苗子《启功先生二三事》

一句话点拨:做人做事做学问,一定要有自己的见解,做“我”,不做“他”。

适用话题:挑战、独立、创新

深刻

【睿语】

假如一心一意,只想着要找到“最完美”的贝壳,等到夕阳西下,海浪冲去了印在沙滩上的印迹,回首检视手中的篮子,也许篮子依然是空的。

(赵云《不要让篮子空着》)

你冲破了黑暗的束缚,你微小,但你并不渺小……(泰戈尔《萤火虫》)

在一个人的思想还没有强大到自己能完全把握自己的时候,就需要在精神上依托另一个比自己更强的人。(路遥《平凡的世界》)

【哲事】

兰登元帅,当前法国的国防部长,他的军旅生涯是从一个小鼓手开始的;在凡尔赛美术馆陈列的他的画像上,只见他的手垂放在鼓面上,这是应他自己的要求绘制的。这样将激励着法国士兵饱含热情地献身于军职工作,因为每一个士兵都觉得也许某一天自己的军用背包上也会插上元帅指挥棒。

——塞缪尔?斯曼尔斯《自己拯救自己》

一句话点拨:坚韧不拔的努力和奋斗,让“小我”成为“大我”。

适用话题:奋斗、平凡与伟大

【哲思】

如果不是所有的生命(所有的人)都有着对意义的描画与忧虑,那就是说,意义并非与生俱来。意义不是先天的赋予,而显然是后天的建立。也就是说,生命本无意义,是我们使它有意义,是“我”,使生命获得意义。

建立意义,或对意义的怀疑,乃一事之两面,但不管哪面,都是人所独具。动物或昆虫是不屑这类问题的,凡无此问题的种类方可放心大胆地宣布生命的无意义。不过它们一旦这样宣布,事情就又有些麻烦,它们很可能就此成精成怪,也要陷入意义的纠缠了。你看传说中的精怪,哪一位不是学着人的模样在为生命寻找意义?比如白娘子的“千年等一回”,比如猪八戒的梦断高老庄。

——史铁生《灵魂的事》

一句话点拨:生命的意义在于自我的上下求索,有了追求才是真正的“我’。

适用话题:精神寄托、人生价值

丰富

【文化】

一天,我去看他(齐白石),他拿了一张纸条问我:“这是个什么人哪,诗写得不坏,出口能成腔。”我接过来一看是柳亚子写的,诗里大意说:“你比我大十二岁,应该是我的老师。”我感到很惊奇地说:“你连柳亚子也不认得,他是中央人民政府的委员。”他说:“我两耳不闻天下事,连这么个大人物也不知道。”感到有些愧色。

——艾青《忆白石老人》

一句话点拨:摆脱世俗杂念,沉醉于自我所乐的世界,方为大境界。

适用话题:执著、专注、做好自己

【商界】

邵逸夫究竟是谁?

大娱乐家?大慈善家?大富豪……他从来不要这些虚名,他认真地说:“我只是一个生意人。”

人人都知道邵逸夫精明过人,他看人选片的眼光极准,又懂得与时俱进,什么好卖拍什么,电影时代称霸一方;一旦电影势微,他又毫不犹豫转战电视剧制作。1967年他与利孝和成立TVB,垄断了五分之四香港人四十年的夜晚生活,带领无线电视成为香港最大的电视台和全球中文电视业最具影响力的电视之一。他一生不做赔本的买卖。人家问他为何不支持艺术片,只拍赚钱的娱乐片,他正色道:“没人看的戏,就没人得益。所以,我宁愿专门从大家都喜欢的娱乐着手,我是在做生意。”

——黄佟佟《邵逸夫,最后的旧式生意人》

一句话点拨:人,贵在认清自己,尤其是在众人抬举自己的时候;只有认清自己的人生角色,才能做出点实事。

适用话题:认识自我、坚定方向

【科学】

霍金小时候没有残疾,喜欢自己造玩具,而且会造很复杂的玩具。不过很不幸,霍金得了一种很奇怪的病,会使肌肉萎缩,后来连话都不能说了。于是他只好在想象中生活,想象中玩。他玩的东西,啥宇宙弦理论、膜理论没几个人能弄明白。可是他写的书《时间简史》《果壳里的宇宙》卖得很火,因为大家都觉得霍金很神奇,都想看看他在玩啥。

——摘自《读者》2014年第1期《科学是玩出来的》

一句话点拨:玩也是人的一种生活态度,玩着思考着创造者是一种智慧。

适用话题:兴趣、个性、快乐、思考

每日一练

《城南旧事》里,“我”慢慢懂得了镇定与坚强,学会了自己管自己;《故乡》里,“我”慢慢懂得了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老王》里,“我”慢慢懂得了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在你的人生道路上,你慢慢懂得了什么?请以《我慢慢懂得了》为题,把自己的成长经历和人生感悟写下来。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②不少于600字。

【构思导写】

首要的是,写出“我”独有的亲身经历、成长故事,“我”独特的生活感悟,要体现鲜明的个性;其次要突出“慢慢懂得”的“慢慢”,这是一个长期的、曲折的、不易的过程;最后,横线上补充的内容,角度应是多向的,紧紧围绕“这一”感悟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树根的联想

全文共 886 字

+ 加入清单

树木是随处可见,尤其是参天大树,,屹立在公园、路边、山间、树林、更是数不胜数,每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都张开怀抱,拥抱着迎面拂来的微风,散发着生命之绿,吟咏着生命之歌!见到此情景,想必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疑问吧:是谁供给了它这样的营养?是谁给予了它繁茂的生命?又是谁的哺育使树木永远焕发青春与活力?让我来回答你:是树根。树根是这样丑陋的东西,怎么会哺育出如此美好的树木呢?树根是比较丑陋,但它将它所有的美丽都化为养料输送给了枝、干、叶、花,它们的美丽不正是根的美丽的化身吗?试问:如果没有根,大树怎么会枝繁叶茂、生机无限?如果没有根,花儿怎么会美丽妖娆、沁人心脾?如果没有根,枝干怎么会硕果累累、迸发生命之绿?正是根,你们认为不雅的平凡的东西,用它的美丽滋养古木,吸收大地母亲的乳汁哺育了一代代的桃红柳绿。这样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根,怎么不值得我们热爱和赞美?

当你漫步在森林中,感受绿树成荫的清凉时;当你流连在路边,分享枝繁叶茂的生命时;当你悠游在公园,欣赏杨柳的婀娜,松柏的挺拔时,请你也低头注视一下那平凡的树根。

根并不美丽,我们可以看到露出地面的它的一部分,棕灰色的表皮,早已因岁月的磨砂而变得粗糙;早已因无尽的风吹雨打而留下了永不会痊愈的伤口,但它从不后悔。它的根系家族是十分庞大的,我们分明可以看到每一条根的末端都分出了许多细枝,那我们看不到的地方呢?有成千上万条吧!也许还会更多。它们都将前仆后继地为树木的繁茂而奉献自己。

每当看到树根,总有一些身影在我眼前浮现:清洁工人的卖力清扫,留下了一份干净与清爽;煤矿工人每日下矿井深处,为人民奉献的乌金是一份光和热,更多的是一份温暖;教师站在三尺讲台,用知识的乳汁哺育了一代代的祖国栋梁……这些不都是树根精神的体现,美丽的闪耀吗?我想到我们人类的根,小而言之是父母,大而言之是祖国,只有我们每个人乐于奉献,深深得扎根于祖国,我们的祖国就会更加兴盛!

树根是树木的根本,那么我们中华儿女的根便是中华民族,中华大地,我们只要默默奉献,深深扎根于此,我们将看到一个永不止步的巨人------中华民族立于世界的东方!

[树根的联想的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高一作文:水的联想

全文共 899 字

+ 加入清单

是自然界一种极普通,极常见的物质.地上的江河湖海,天上的雨雪冰雹,乃至于清晨的露珠,夜晚的迷雾,水,无处不在.

水,滋润万物,是万物之源.水,看似普通,却蕴含着多少哲理.

水·愁豪情

水,流淌着古往今来多少文人的悲欢承载着南来北往多少骚客的愁思"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水如愁.那"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的无奈,那"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的凄婉,那"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的寂寞,那"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的哀叹……水,似乎一直是愁的化身.

但,你是否还记得"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悲壮;是否还记得"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雄奇;是否还记得"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激昂;是否还记得"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磅礴;是否还记得"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的豪迈……水,不只是愁的化身,不只是消沉情思的载体,它更是豪放的代言,它能汇成洪流,穿峡破谷,一往无前.

水是人间最多变的形象.杜甫的水飘落了一叶叶苦恨艰难,苏轼的水奔逐着波澜万丈的浪花,范仲淹的水更行更远,流向乡魂归处,徐志摩的水蜿蜒在浪漫多情的康河,那林妹妹的水啊,则是泛着的点点泪光,散着片片落花!水多情又无情,它流淌千年,流不去千古情,只要千古情长在,千古水长流,古今由来便同是一梦,笑罢梦醒,何必枉悲伤借水寄情,水的柔情,我喜爱;水滴石穿的坚韧,奔流到海的决心,更会一路砥砺着我前行.

水·包容·内敛

每一滴水汇集到一起,于是便有了海.

海教会了我们用一颗宽容的心去包容一切.

小时候,喜欢海的浩瀚,深邃.第一次见到海,便被它的浩瀚无际震撼了,母亲那时候对我说:"你要有像海一样宽广的胸襟,知道吗"那时候的我并不理解母亲的话,只知道一个劲地点头.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渐渐明白了这句话.每当和他人产生矛盾的时候,便会想到海,记起母亲的那句话.

平静的海面下,涌动着多少暗流,积聚着多少能量,容纳着多少生物.但是,它从不张扬,从不炫耀,它只是静静地孕育着生命,用它那宽广的胸怀拥抱一切."壁立千仞,有容乃大",其实,人心比海更广阔,更深邃.

水,自然的哲学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炉的联想作文800字

全文共 908 字

+ 加入清单

每每去奶奶家,或是回来的时候,总是看到那个宏伟的建筑:它宽,非常宽,远远望去就给人一种巨大无比的感觉;它高,非常高,拔地而起,直插云霄。这个建筑总是在那个不封闭的顶上冒出一股灰色的浓烟,风吹向哪儿,就飘向哪儿,真听风的话呀!所以,我喜欢称它为“烟囱”,后来,我从爸爸口中得知,那是一个工厂,烧砖瓦,我们就称它为一个巨型的“炉”吧!

一天,正逢假期,我就请爸爸带我亲自去“炉”看一看,瞧一瞧它的庐山真面目。爸爸带我去了。刚到这外面,就两个字来形容:热,大。大不用讲了,抬头一望,会无比震惊,你会发现往上会大一点,然后又会大一点,明显是圆柱形,只不过中间有些凹进去罢了。建造者是多么神奇,多么伟大啊!我们重点谈这个热。唉,今天已经很热了,然后再加上这“炉”向外散的热气,真是热上加热。我不禁用手扇自己的头,好驱散些热气。这时,我看见正好有两个工人正在搬运一些刚出炉的砖。砖还冒着热气,他们还要送它们到堆放场呢!

看着这些砖,我不禁感慨万千:这砖是多么不容易呀,真应了于谦的那首《石灰吟》呀!“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百炼成钢”,这不都表明了这些砖的经历吗?它们进炉是一堆泥,出炉却成了可以造高楼大厦、工厂的砖。我不由得百感交集:这砖不就像我们人吗?回首昨天,我们还是一群牙牙学语、稚嫩天真的幼稚小儿;展望今天,我们已经是一位位聪明机智、文明道德的阳光少年。这变化真大,就如同我们进了幼儿园,一堆一碰就散的泥块进入了大炉;九年后,我们在学校中不断磨练,即将进入高中的大门,就像那堆散泥,也即将变成一块块石砖,投入祖国建设。

每个人都是希望自己成为一块合格的砖,不是吗?我们即将完成磨练,即将出炉。

我们小学毕业了,的确即将出炉,但这又是一个新起点,即将进炉,进入一个需要磨练六年的炉——中学。我们的路还十分漫长,经历的磨难也还有很多,所以,我们还得提高勇气和信心,充满自信地进入下一个炉,进行磨难?

我们要进的炉还不可计数,大学、生活。进炉是石块,出炉变成石灰。再进炉,出炉,为国家百炼成钢,是很有意义的。

人生就是一个炉,你要成为一个次品,还是合格品,就看你自己了。加油吧,去做一个出炉的优质砖块,在祖国大厦中做一砖一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名篇运用

全文共 271 字

+ 加入清单

(1) [so]∶这样,那样;像[前文]指出的或提出的方式或方法这样或那样

如此则荆吴之势强——《资治通鉴》

理当如此

(2) [thus]∶达到这个程度或达到这个范围

劳苦而功高如此。——《史记·项羽本纪》

(3) [nearly]∶这样的

两座城市发展的状况是如此相同

这样。《礼记·乐记》:“如此,则国之灭亡无日矣。” 唐 杜甫 《房兵曹胡马》诗:“驍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毛泽东 《沁园春·雪》词:“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1.抱怨的近义词是什么

2.非常的近义词是什么

3.赶紧的近义词是什么

4.特别的近义词是什么

5.震惊的近义词是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运用比喻句应该注意

全文共 240 字

+ 加入清单

感情色彩

(1)比喻要有感情色彩。更重要的是要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突出事物的特点

(2)在习作中,用上比喻的修辞手法,能够突出事物的特点,把事物刻画得入木三分。

比喻原理

(3) 了解比喻的特点不要随便写要遵守 把什么比作什么 的比喻原理

生动

(4)使文章更生动

如何判别是不是比喻句

有“好像”“像”“是”一类词的句子,不一定都是比喻句。判断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句,关键要看句子里是不是在“打比方”。

有的同学一看到含有“像”、“好像”“仿佛”等词语的句子就认为一定是比喻句,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花的联想作文300字

全文共 310 字

+ 加入清单

我想你们都知道,冬天是个寒冷的季节。那你们是否想过,当你躲在家里取暖时,当你在和小伙伴打雪仗时,有一种在默默地开放——梅花。

梅花,迎着寒风而绽放的花朵。瞧,那枝条上的梅花真是叫人沉迷,粉里透红的花瓣一层裹着一层,冰肌玉骨。淡淡的清香沁人心脾,弥漫在整个冬天。

我爱梅花,在万物“大睡”时,是它为冬天增添了一点生机,平添了一点美丽,从古至今又有多少诗人和作家赞美梅花,如“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还把松、竹、梅称为“岁寒三友”。在我的心目中,梅花代表着寒冬中的风雪逆行者。

多么坚强的梅花啊!虽然它没有月季花的艳丽,没有玫瑰的高贵,没有荷花的淡雅,但是它拥有不畏寒冷,独步早春,傲立雪中的精神,象征着刚毅精神和崇高的品格。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一张白纸的联想作文

全文共 743 字

+ 加入清单

一张白纸,一段人生,一花一鸟一世界,一景一情一经纶。

静掩的窗子隔住尘封的幸福,寂寞的温暖饱和着辽远的炊烟,我在脑海中尽情的追逐,竭力的探寻着一张白纸该有的价值。

一张白纸,很普通,也很廉价,可是从古至今,他不知圆了多少文人墨客的文字梦,若是没有那一张张白纸,谁能懂得诗仙李白的浪漫与落寞?谁能理解杜甫的放荡豪爽?谁猜得透孟德的雄心壮志?谁明白诸葛先生一笔出师表的意志决绝?

一张白纸,挥洒了鲁迅先生对旧时代封建社会的多少不满?一张白纸,同样有给了那些为新中国早日解放的先烈们多少勇气?一张白纸,可以很卑微,卑微到被弄皱,弄脏,弄破,撕碎或揉成一团:一张白纸,同样可以很伟大,伟大到上面布满很多有灵魂,甚至有思想的文字。十六岁的我一直在很努力的用激情和拼搏去深移人生这张白纸,虽然我拥有的知识一颗高中生填满幻想,莽撞而又冲动的心,但却在突然的回眸间发现,人生这张白纸,已被我用还未成熟的,稚嫩的青春脚步踩上了大大小小,扭扭歪歪的八双脚印,左一脚八年,右一脚八年,跨不出的是这张白纸该有的界限。如今的我,已经与呱呱坠地时那一声迎接黎明的啼哭之岸越来越远。左岸是很模糊而又无法忘却的儿时回忆,右岸是十分葱郁有值得把握的青春,我能做而又不得不做的,就是让青春作船,意志为帆,努力拼搏,驶向成功的彼岸!

十六岁,我人生的这张白纸已有了一段尚未定型的痕迹,而且,在这梦一样的雨季里,生命早已赋予我舵手的能力,我已然成为能够独立追梦的少年,所以,我在努力,不管多苦多累,梦的彼岸,定然花香满天,蝴蝶缠绵:但梦的途中,却布满荆棘与万般困难。我没有放弃,征程仍然在继续,他们扼杀不了我追梦的勇气,因为我想让自己人生的这张白纸变得绚丽多彩,充满无限存活的意义!

一张白纸,一段人生,一花一写一世界,一景一情一经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水的联想

全文共 831 字

+ 加入清单

听……的声音。或是花开般的悄无声息,又或是被秋风召唤的落叶簌簌地飘落般的诗意,又或是“大江东去浪淘尽”的雄浑,又或是“小桥流水人家”的清逸。

听……水的声音。有白驹过隙,流年飞逝的缩影,有滴水穿石的坚韧,有风起云落的遐思。

水的逝去,总是牵动着时间的神经末梢,乘着时间的尾巴,将时间的流逝描绘得淋漓尽致。

忍不住回忆,时间顺着流水淌过的点点滴滴……

曾几何时,还是梳着羊角辫的我,跟着哥哥姐姐们,在田亘间有说有笑;曾几何时,总是那么小心翼翼的盯着脚下凹凸不平的小路,颤颤地唱着儿歌,还不住的喊着“哥哥姐姐等等我”;曾几何时,会不厌其烦地问“1+1=?”,然后哥哥姐姐们就说出各式各样的答案,可深奥了;曾几何时,还可以调皮地要求哥姐们背我,还比比谁举得高;曾几何时,我们可以窝在被窝里讲笑话,把整个床搞得乱七八糟……

曾几何时,哥哥姐姐们和我,总是那么快乐,以为这便是生活。

以前他们都叫我“小不点儿”,绰号很符合实际,我确实很瘦小,又是老幺。现在偶尔从电话里听到这个名词,显得格外的突兀,却又充溢着浓浓的温暖。

是什么时候开始,我们没有那么多时间在一起,没有那么多时间一起开玩笑,一起并排着走在街上,一起吃饭。

是什么时候开始,我们不再常常地聚在一起,不再常常见面。

是什么时候开始,我们之间的电话越来越少。

是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变得越来越生疏。

是什么时候开始,我们走得越来越远……

后来,姐姐说:“我要去杭州实习了,那里很美,那里有着属于我的叫做未来的地方。”

姐姐说:“我想要考得远点,不想再待在重庆了,外面有什么,真的很好奇……”

姐姐说:“我不知道结果怎么样,只能走一步算一步,我自己选的路,就算是跪着也要把它走完。”

哥哥说:“别像你哥我那样儿,混个Y学校,没什么意思,现在也无能为力了。”

哥哥说;“努力点……”

我,该说什么……

我们都长大了,时间和流水都走了。

我在日记本上写过“多少年后,我们散落在不同的地方,是什么飞逝而去,让我们来不及感伤”。

或许时间仍在,只是……我们飞逝。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一条题目的联想作文800字

全文共 871 字

+ 加入清单

寒假的一天,我正在做数学卷子,可做到最后一道难题,一堆钢管堆成下图的梯形形状,最上层有9根,最下层有14根,一共有6层。你能算出有多少根吗?我想了下,用9+10+11+12+13+14=69(根)就行了。爸爸看见后问我如果有40层怎么办呢,你是不是要加40次?我想当然的说:“对啊。”

爸爸立即出了一道题来:一堆钢管堆成一个三角形形状,最上面有一根,一共有100层,问一共有多少根?我想了想,立即说:“1+2+3+……+100不就行了。”“那等于多少呢?”我沉默了。爸爸拿起笔,在原来的三角形旁边画了一个一样的反过来的三角形,把原来的三角形变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我看着这图,立即豁然开朗100×(100+1)÷2=5050(根)。爸爸夸我说:“聪明。你看看1加到100是这么做,那1加到200,300呢?”我说:“把100换成200和300就行了。”爸爸说:“对的,其实我们可以把刚才的式子1+2+3+……+100看成是三角形的面积,旁边画一个一样的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总根数就可以看成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式子100×(100+1)÷2中前面的100是100层可以看做高,100+1看成平行四边形的底,这样就好理解了。”我点点头。爸爸笑了笑说:“那你看看刚才的题目有没有什么简单的方法?提醒你下刚刚是三角形,现在是梯形,可不可以拼成平行四边形?”我立即说:“懂了懂了,(9+14)×6÷2。”爸爸笑了笑说:“恭喜你答对了,如果层数变化了会不会呢?”我说:“会了啊,9+14就是上层加下层,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底,层数相当于高,除以2相当于2个梯形拼成的,我们求的是一下梯形。”爸爸说:“恩恩,不错。那上层和下层和层数之间有没有关系呢?”我说:“层数=下层-上层+1。”爸爸说:“你真机灵,那你觉得上面的题目是不是可以少掉一个条件呢?你好好想想?”我茅塞顿开。

过了一会儿,爸爸拿来了一条计算题,18+19+20+……+55=?我笑了笑说:“爸爸,你小瞧我了,我会的,不一定要图形题的,18是上层,55是下层,数字的个数就是层数。”爸爸开心的笑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合理运用作文素材的方法

全文共 7270 字

+ 加入清单

一、高考作文素材应用技法之理例结合

所谓理例结合,就是在作文中将举例和引用原理或名言相结合,使具体事例和科学原理、名人名言相得益彰,发挥更好的效用。特别是在议论文的写作中,既讲究理论论据,又讲究事实论据,事实可以直观地再现情景,引用可以借名人之语增强议论的力度,二者的结合是议论文常用的写法。

下面我们先看两个事例:

是爱迪生吧?他一手持蛋,一手持表,准备把蛋下锅煮五分钟,但是他心里想的是一桩发明,竟把表投在锅里,两眼盯着那个蛋。

是牛顿吧?专心做一项实验,忘了吃摆在桌上的一餐饭。有人故意戏弄他,把那一盘菜肴换为一盘吃剩的骨头。他饿极了,走过去吃,看到盘里的骨头叹口气说:“我真胡涂,我已经吃过了。”

这两件事其实都不能算是健忘,都是因为心有所旁鹜,心不在焉而已……

忘不一定是坏事。能主动地彻底地忘,需要上乘的功夫才办得到。人之大患在于有身,能忘其身即是到了忘我的境界。而一个人只有到达忘我的境界,才能有大作为。

在上面文段中,围绕“健忘”这个主题,作者精心选材,通过“爱迪生”“牛顿”的事例说明“健忘”的涵义、范围,之后又引用孔子的话说明“忘不一定是坏事”。这些材料都为人们所熟悉,引用恰当有力,典型准确,很有说服力。试想一下,假如只有事例,或者只有引用,有这样好的表达效果吗?

二、高考作文素材应用技法之素材加工

素材加工是普遍用得上的写作技能,在写作中,照搬素材的情况是很少的,通常都要根据写作内容的需要或是表达的需要,将作者已掌握的材料进行加工,使之由原始的素材变成文章中经过加工的题材。而在行文过程中,对素材的加工一般要达到两个目的:一是要围绕题目和中心,二是要恰当地表达作者的感情。也就是说,对选定的生活现象素材,以及阅读中获得的书面材料,要删除与题目无关的部分,并注入自己的感情倾向。

下面我们先看一个加工前的素材:

记得有一次,在亲戚家吃饭,我觉得糖醋鱼烧得挺好吃的,就随口说了一句,“糖醋鱼挺好吃的,以后要是天天吃就好了。”妈妈听了,很兴奋地对我说:“你要是喜欢,每次回家我都给你做。”第二天,我回学校后,把这件事差不多忘了。过了几个星期后,我回家吃饭,妈妈特地从菜市场买回两条鱼,忙着烧糖醋鱼,即使累得满头大汗也不亦乐乎。

下面是经过加工后的情景:

去年春节,我在姥姥家吃饭。糖醋鱼就摆在我的面前,那种滋味诱惑着我,不知不觉间,我把糖醋鱼消灭光了!等到意识到这一点时,我的脸红得像关公一样。母亲打破了尴尬的沉默:“姥姥的手艺实在太高超,你看……”说得姥姥心花怒放。在回家的路上,妈妈悄悄地对我说:“你要是喜欢,每次回家我都给你做。”

从此以后,鱼市场中天天穿梭着母亲忙碌的身影,几乎无一天例外。

有一次,风雨交加,狂风怒吼,母亲又患了感冒,我想今天我的糖醋鱼肯定泡汤了。

晚上回到家中,刚到家门口,门缝中就飘来了那熟悉的、诱人的的香味。我真的不想进去,我怕我的眼泪不争气!我真的不想进去,因为我的内疚与自私!我真的不想进去,因为母亲那带着体温的糖醋鱼……

以上素材的加工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在艺术真实上下功夫,为买鱼、烧鱼设置场景。二是在细节描写上下了工夫,不但有符合生活真实的对话,而且有人物的心理活动。这样一来,母爱就表现得更加具体真实也更加强烈了。

在对素材引用表达中,为了更好地支持论点,我们还要对素材从语言上精心加工,使看似平淡的素材,熠熠生辉。请对比以下文段。

(1)李白所走的路更让我佩服。这样说虽有失公平,但我仍然觉得,李白人生路上的磨难虽然是坎坷的,但他坚信他的理想一定能实现,正如他所说的“天生我材必有用”。

(2)李白洒脱,不寄托于高堂的庄严,不艳羡那官场的利禄,站在大唐的江山上,站在诗人的位置上,任清风涤荡心胸,随月辉起舞弄影,“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他吟出了好大的斗志;“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他吟出了好大的气魄,于是,大唐的江山史册上又多了几分厚重、灵动的神气!难道能说无仕途作为的李白没有体现自己的价值吗?不能。

以上例(2)比例(1)要生动,更具有形象感。其中主要是作者(2)在处理素材时多用描写和想象,从而把相同的材料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三、高考作文素材应用技法之组合排比

素材应用中的“组合排比”不是指一般的修辞手法,而是一种运用素材的方法。它也可以称做“多料合用”。这里所说的“多料合用”不是指一般的连续使用甚至堆砌同类材料的做法,而是指将同类材料进行精要的表述,组合在同一段落中,共同说明同一论点。其好处是显得滔滔不绝,材料充实,理直气壮,可以取得良好的修辞效果。在组合时,语言表达要注意精要整齐,排列顺序要合理(比如按时间先后,由远到近,由主到次等)。

例如下面这个例子:

江南,是你心灵栖息的地方

古往今来多少人在这里寻找到了生命的归宿。传奇女子三毛,浪迹天涯几十年,头发上沾的什么风都有的她,一来到江南便哭了,像见到了亲切的老祖母,她终于找到了生命中可以停歇心灵的地方。江南巨贾沈万山,历经商场的风风雨雨,最后仍是定居在周庄的水边,不再争名逐利。还有不留名的文人隐士,或许他们也曾想金榜题名,仕途得意。然后日复一日的尔虞我诈,钩心斗角,终于使他们累了,于是他们打点行囊。到了江南,终老于斯。(节选自2006年高考浙江卷满分作文《栖息江南》)

文中用了三个例子,共同说明江南是心灵栖息的地方。这三个例子都很典型,一个是浪迹天涯的三毛,一个是“历经商场的风风雨雨”的沈万山,一个例子是群体形象,是中国古代曾经“仕途得意”的文人官宦。这些人都把江南作为生命的归宿,就更显出了江南的美好。这当然是单独一个例子所不能达到的效果。

作者将同类素材排比组合,既在观点上加大了力度,丰富了内容,又在语言上显示出了一种气势,表现了一定的文采。这种用材的方法,是经过了作者主观的精选、加工,和那种无视内容的需要与否而堆砌材料的做法是完全不同的。

四、高考作文素材应用技法之避熟求生

高考大纲关于写作的“发展等级”部分有“材料新鲜”的要求。有些材料,从它诞生的时代看,未必属于新材料,但是由于人们知之不多或用之不多,因而也具有相当的新鲜感。然而事实上,高考作文材料老化是个严重的问题,总是“重复昨天的故事”,特别是喜欢应用历史题材,到古人那里去讨救兵。“李杜文章万古传,至今已觉不新鲜”,作文材料如果老是陈谷子旧芝麻,谁会喜欢呢?“文章合为时而着,歌诗合为事而作。”时代进步一日千里,社会发展日新月异,选材也应当与时俱进,用当新事物代替旧陈事物,文章才能具有时代感和现实性。传统材料当然也可以有,但新鲜的材料一定会给读者意外的惊喜。

有一名同学写以“考验”为话题的作文,他就没有选用杜甫、文天祥、苏武等历史人物的材料,而是将当年感动中国的人物——云南省宝山市公安局副局长明正彬的事例写进了文章:

云南省宝山市公安局副局长明正彬,这个在刀尖上跳舞的人,在缉毒战线的最前沿经历了无数次生死考验,经历了无数次铁与血的交响。在毒贩子面前,他吓不怕,买不动,难不倒;毒贩子在他手下,过不去,藏不住,逃不掉。因为有他和他的战友,在考验面前挺得住,站得直,扛得动,所以我们才能享受清新的空气,灿烂的阳光。

这样的事例,贴近现实,时代感强,令人欣喜。

五、高考作文素材应用技法之对比映衬

正面论证和反面论证是议论文写作中的两种论证方法。当你确定论点之后,就要用论据来证明你的论点是正确的。对比论证既是一种论证方法,也是一种应用素材的方法。这是一种常用的、有说服力的论证方法。把性质上相反的两种事物加以对照、比较后,推导出它们之间的差异点,使结论映衬而出,能有效地说服读者,使作者的观点鲜明突出。因为事物的特征和本质在比较中最容易显露出来,特别是正反相互对立的事物的比较,具有极大的鲜明性,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经过对比,正确的论点更加稳固了。古人说:“无反则正不显”,正反一对比,人们就会更清楚地发现真理,认清事物的本质。

例如这样一段话:贝多芬甩开了尘世的喧嚣,在音乐的国度里尽情跳跃;居里夫妇抛弃了名利的纷扰,在科学的世界迈出了更深远的步伐;陶渊明忘却了世俗的黑暗,在自由的南山中悠然采菊……他们的人生轻松徜徉,嗅着人间的芬芳。而别里科夫被世俗束缚在套子里,葛朗台被金钱拖至了死神的身边,他们没有全力轻松地奔跑,最终被卷入世俗的浊流中……(选自高考满分文《轻松起跑》)

我们面对同一个话题,总能找到正、反两方面的人物素材,运用对比手法将这两种人物放在一起做一个深入的比较,优与劣、好与坏、美与丑自然会更加鲜明突出。这种方法可以广泛运用于各种文章的写作中。

六、高考作文素材应用技法之故事新编

话题作文允许编故事,利用古典名著等进行“故事新编”近年来大行其道。严格意义上讲,“故事新编”属于对一个材料的另类的使用方法。它并不是一种新的文体,大致上属于小说。其写法是根据表现主题的需要选取人物、情节作一番改造,形成新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则改变不大,大致保持原作风貌。这样的故事既可以避免胡编瞎说,又可以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使故事增加许多趣味性,令人爱读。

请看下面这个例子:

木石前盟确实感人,可金玉良缘并不是我一手策划出来的,我也在追寻着自己的爱情呀!当宝玉挨打时,我不也真情流露了吗?但林妹妹那红肿的双眼博得了大家的同情,人们对我自然视而不见了。调包计给我招来一片骂声,可谁又知道当我听到宝玉的一声“林妹妹”时,我的心中也痛苦万分呢?我得不到自己追求的爱情,还承担着破坏别人感情的骂名,谁又曾为我说过一句公道话呢? (《宝钗鸣冤》湖北考生)

上述例子,就是一则典型的故事新编。考生立足于名着的宏观,在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之间,大胆地选择了“为宝钗鸣冤”的角度,列举原着中的种种事实,言之有理,让读者信服。考生从高考作文的话题(感情的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出发,在充分把握名着的前提下,充分运用名着的相关材料,为自己考场作文的中心服务,是难能可贵的。

七、高考作文素材应用技法之扩展素材

我们在生活中所记忆的素材,大多是粗线条的、简单粗糙而缺乏丰满细节的,在运用时往往要进行扩展。具体的方法不外乎扩充情节和增添细节,使故事有血有肉,并且更有利于表现主题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我国现代着名作家赵树理偶然听说在解放区某村的一个民兵小队长和同村一姑娘自由恋爱,结果双双被村里人活活用石头砸死的爱情悲剧后,放飞想象力,将故事添枝加叶,进行了合理的扩展和改造,于是就有了着名的中篇小说《小二黑结婚》。大量事实证明“艺术是靠想象而存在的”(高尔基语)。作文时由一物,一景,一个动人的故事,一丝心绪的牵挂,一个喜悦的预感等,根据话题、主旨,遵循生活的内在规律,引发联想,或补充引申,或添枝加叶,丰富发展,使平淡无奇的事件变得光彩照人。

2003年高考河北省优秀作文《楚王的忏悔》,扩充的是教材《史记.屈原列传》中有关楚怀王的一段文本。在教材中楚怀王是个次要人物,司马迁在写作时对其所用笔墨较少,人物形象比较单薄。

在作文中,考生却把楚怀王作为主要人物来塑造,为他添加了许多心理描写:“我内心犹如大海波涛,我脑间犹如长江奔流,一边是我娇美的妻子,一边是终日在耳边唠叨的大夫,我心灵的天平开始了长时间的称量。”“我真是太糊涂了。我为什么要轻信我的‘爱妻’,轻信这个蛇蝎女人;我为什么要放逐我的‘三闾’,放逐这位忠心爱国的贤士!我忘不了朝堂上他拂袖而去的身影,我忘不了他眼角泪珠悬挂处的深情……”在怀王的矛盾思想、心灵忏悔中,点明了“感情亲疏不同导致了认知错误”的主题,使故事变得更充实、更丰富、更生动。

八、高考作文素材应用技法之旧例翻新

在一些经典名著中,有一些众所周知的人物和故事,我国也有大量的古代寓言故事。这些材料常常频繁地出入于高考考生的笔下,成为高考作文素材中的“大众情人”。这些被人们习用的素材,由于与阅卷教师见面机会太多,就会产生审美疲劳。如果把这些内容巧妙地化用在自己的文章中,并赋予新意,就能化腐朽为神奇。这种“旧例新用”的方法,又叫做“旧瓶装新酒”。近年来的高考优秀作文这样做的很多,例如2000年的《三个和尚新传》、2001年的《阿Q新传》、2003年的《魏延的控诉》、2006年的《“草船借箭”三解》等。

所谓旧例,就是指旧材料、老材料。不但是指那些古代的、近代的历时已久的人物和故事,而且是指那些经常出现在一般文章和高考作文之中,长期以来被人们广泛运用的素材。或是因为众人皆知,太“熟”太“俗”;或是故事简单,内容单薄;或是千人一面,彼此雷同;或是缺乏个性,无趣无味。这些素材包括课本(主要是语文课本)中的人物或事例,也包括课外阅读中的经典作品和大众读物,还包括影视中接触到的人物或事例(如感动中国人物等)。一般而言,这类素材属于“经典”,但同时属于习见类,如果运用不好,将很难达到独特、新鲜的表达效果。高考作文中如果频频使用这些旧例,就有可能造成表达上的“似曾相识”和主题上的陈旧感。材料老化,是高考作文中一个普遍弊病。从根本上说,考生应当选取新鲜材料,包括从时间上看是新近发生的事情,从空间上看是身边发生的事情,这些对于读者来说都是新鲜的材料。但是,当我们找不到新鲜材料时,对旧有素材进行改造,也不失为一种“避熟就新”的途径。

旧材翻新,最重要的是从角度上出新。我们可以从历史上言之成理的“翻案文章”中得到启发,并作为我们翻新的榜样。如唐代诗人罗隐的《西施咏》:“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诗作一反古人“女人是祸水”的陈腐观点,历史地客观地分析了家国兴亡的原因,堪称“翻案之作”的典范。运用旧例翻新法有它特殊的好处。至少有两大优点:一是旧例很多,便于我们从容选择;二是旧例人们耳熟能详,易于接受,同时,经过改造后的旧例又融进了独特个性和创造精神,给人以新鲜感,能闪现作者的智慧。

九、高考作文素材应用技法之一材多用

写议论文,同学们大多苦于无材料可用。其实,大家头脑中已经储存了不少材料,但为什么还会为材料匮乏而发愁呢?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有些同学不会高效率地利用自己占有的材料,不善于一材多用。由于事物本身的丰富多彩,一则好的材料总是立体型的,具有多元的属性,再加上不同的人对材料的理解不同,立意的角度有异,因此,同一则材料往往可以从中挖掘出几个不同的观点。例如《烛之武退秦师》一文,就可以多角度切入:

①金子总会发光的。烛子武是块“金子”,年轻时精力旺盛,才华横溢,但被埋没几十年而黯然失色。到了晚年,国难当头,才被委于重任,出使秦国,挽救了国家的危难。

②千里马需要伯乐的发现和扶植。千里马就是烛之武,伯乐就是佚之孤。如果没有佚之孤对烛之武的充分了解和极力举荐,烛之武纵有多大才华也没有施展的机会。

③顾全大局,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烛之武年轻时未被重用,难免产生委屈和不满,但国难当头,他不计个人恩怨,毅然出使秦国。

④责已恕人,宽容待人。面对烛之武的牢骚,郑伯没有表现出丝毫不满,而是深深自责,连说“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⑤烛之武善于辞令,值得我们学习。与战国时代纵横家的危言耸听不一样,烛之武的外交辞令委婉曲折,柔中有刚,弦外有音。在今天市场经济大潮中,人际交往大大增加,不善辞令的人,将找不到自己的一席之地。

一材可以多用,但首先得有分析的头脑,才可能从同一材料中发现蕴藏着不同的意义。同时,运用材料不是原封不动地照搬,而应根据不同观点的需要,作一定的取舍,在叙述时要突出和强化与观点相关的地方,其他无关内容可一笔带过。如果我们能做到一材多用,那么一则材料可论证几个不同的观点,可说明几个不同的问题,那么同学们头脑中库存的材料就会成倍增加,又何愁“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呢?

十、高考作文素材应用技法之反弹琵琶

“反弹琵琶”是逆向思维在写作中的运用。所谓反弹琵琶,就是为了实现某项目标,有意突破常规,通过逆向思维来发现问题或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反弹”就是从某论点的对立角度去确立新观点,去阐发新见解。对于一则素材,如果我们有意识地运用这种思维,将使我们的作文创造出新境界,收到出奇制胜的效果。

“反弹琵琶”,是作文创新的重要方法,运用它,可以使文章标新立异,收到耳目一新的艺术效果。例如:人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说“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人说“老大徒伤悲”,我说“老大也不必伤悲”;人说“有志者事竟成”,我说“有志未必成”;人说“开卷有益”,我说“开卷未必有益”。这是从反向立论,把正的反过来说。当然,反的也可以正过来议,例如“异想可以开天”,“弄斧不妨到班门”,“对牛也可弹琴”,“五十步可以笑百步”等。作文时“反弹琵琶”,会使你打开一片新天地,不仅使文章内容丰富有波澜,而且可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使文章新意盎然。

要把“琵琶”反过来弹,关键在于摆脱习惯性思维,敢于从传统观念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苏轼诗云:“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事,长期沉浸在一个事物中,长时间受到环境过多的影响,会使人形成习惯性思维的固定模式,从而使人对事物的多元属性和它的本来面目看不清楚。这种模式还经常支配着人们按一定的模式去解决问题,尽管人们有时对问题百思不得其解,或者觉得解决问题的效果并不显着,但因为他觉得这是轻车熟路,所以不思变革。然而,此时如果运用逆向思维,“反弹琵琶”,就会从长期浸染的事物中跳出来,产生“横看成离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感觉,从而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但是如果把“反弹”误为“乱弹”,立论偏颇,就会画虎不成反类犬,贻笑大方,甚至损害文章的思想性。三是并不是所有的素材都可以“反弹”。那些违反科学道理,有悖于人们共识和伤害人们感情的“反弹”,都是不合时宜的。如“螳臂挡车”,贬抑螳螂已成共识,你若想褒扬它,想借此改变人们的传统观念,人们将难以赞同。

同学们,当你写文章按常规思路出现“卡壳”时,此时不妨来个“反弹琵琶”,相信你写出来的文章会新颖独到,更富有个性!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