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建设扶贫民情日记2017推荐三篇 作文怎么写(汇总20篇)

鲁迅,是我国的大文豪。曾着书、译书无数。他关心下层劳动人民;他那无数着作像茉莉花香一样,随风飘过,但却让有幸闻到花香的人一辈子回味它,记住它。他那白话文——《狂人日记》,曾影响过无数学者,而我也深受其之熏陶。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建设扶贫民情日记2017推荐三篇 作文怎么写,欢迎阅读参考!

浏览

3885

作文

472

双联双创民情日记

全文共 718 字

+ 加入清单

2012年3月8日 星期四 天气:雪

全市“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动员会议刚刚结束,在办公室的我有点坐不住了,双联行动方案虽然已经出台,但具体工作从何着手,一定要再入户看看,尽可能多的掌握一些实际情况,才能理出思路。可天公不作美,下起了大雪,也好,环境恶劣有些问题才能显露出来,叫上张组长,马上出发。

我们驱车径直来到土门镇永东村北城组的一户人家,几间80年代的土坯房里住着一家四口,户主叫朱光林,两个女儿都在上学,妻子郁海棠身体不好,只能做做家务,照顾照顾孩子,只有朱光林一人是家庭主要劳动力,家庭收入也基本来自10亩地的几千元种植收入,由于供养负担重,常常是入不敷出、捉襟见肘。看着这位比我年长不了几岁,但被生活的担子压得显得有点苍老的一家之主,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离开了朱光林家,我们又来到永东村车院组的一户农家,穿过泥泞的小院,来到了堂屋,大炕上躺着一位年逾花甲、重病在身的老人,老人由儿子王奋仁夫妇照顾,一儿一女两个孩子正在镇上的小学上课,一家五口人住在几间年久失修、已成危房的土坯房里,每年来自10亩地的一点收入,除了家庭正常开支、给母亲看病、供孩子上学外所剩无几,靠享受政府低保勉强维持生计。

又走访了郭林等几户人家,情况基本大同小异,带着纷繁的思绪回到办公室已是下午六点多了,一天的摸底走访,我深切地感受到了贫困村、贫困户加快发展的迫切需要,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省委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重大意义,作为一名联村联户的干部,我还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作为全市地税系统“双联富民”领导小组的组长,我觉得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但我相信,通过我们共同努力,一定能找到出路、想出对策,早日带领大家脱贫致富,最终奔向美好的小康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精准扶贫民情日记

全文共 928 字

+ 加入清单

他叫陈启林,2001年7月12日,现住在黄杨村四组。在他出生六个月的时候,母亲就离家出走,至今杳无音讯。父亲常年在外地打工,把他寄养在当时的邻居徐道贵家。父亲每年只是在逢年过节回来探望我。在他九岁的那年,父亲在天津打工,一次架桥的施工过程中出意外去世了。至此,他便举目无亲,就只能靠徐道贵老两口养活了。现在他在白鹤镇石堰中学读书,下半年秋季开学读初二,据了解这个年级有两个班级,共有100多人。他目前学习成绩在年级前30名,如果保持下去很有希望考取房县一中。他平时基本上没有零花钱,只有在买学习用品的时候才问家里要几块钱。他在学校住宿,一天三餐都在学校吃饭,他的生活费一个星期30元到40元钱不等,一个月共150元钱。

徐道贵一家原有4口人,当初就是因为看到他可怜,把他领回家中寄养,这一下子就15年。他分别喊他们姑爷爷(徐道贵),姑奶奶(陈新凤),表叔(徐永前),姑姑(徐永容)。表叔在外地打工,具体做什么他不清楚,姑姑在北京做清洁工,听姑爷爷说他们在外面也挣不到钱。姑爷爷今年67岁,为了维持他上学和一家的日常开销,近期又前往内蒙古去打工挣钱了。姑奶奶在家种点地,同时给表叔带孙子,暑假期间我在家除了学习就帮忙带带孩子。

他说心里一直很感激姑爷爷和姑奶奶,他们从小把他带大,他以后有能力了一定会报答他们。有时候,老人家喜欢说叨,偶尔他实在听不下去也会顶顶嘴。但是他知道他们都是为了他好,事后他会内疚很久。他现在只希望自己能好好学习,一步步的上学深造,以后找个好的工作,努力挣钱,报答他们的恩情。现在他的愿望是买一些语文、数学和英语复习资料和一本书名是《钢铁是怎么样练成的》课外书。

(备注:人物都是本村村民真实姓名,当我走访到徐道贵家里,了解这户人家的家庭情况后,当天我把陈启林喊到村委会,问他有什么困难,这孩子很懂事,说什么困难都没有,就想多看一些课外书,我让他在村委会图书室里挑了几本。他不像其他的孩子那样,他没有手机,没有电脑,没有兴趣班,甚至没有父母的关爱,但是他的坚强和乐观深深地感染了我。扶贫先扶智,精准扶贫一定要把扶贫与扶志有机地结合起来,既要送温暖,更要送志气、送信心,又要从思想上、精神上帮扶,帮助他们树立战胜困难、摆脱困境的信心和斗志。)

展开阅读全文

篇2:2024年驻村扶贫组民情日记

全文共 1409 字

+ 加入清单

2016年5月18日,村里安排我、镇干部姚元梅、村官林选钟下乡入户,开展走访调查。他们比较熟悉各家各户的情况所以我们很快完成了入户调查工作。当准备返回村委会时,村副支书陈元毅负责、挂片的田坝社3点钟要进行“回头看”民主评议贫困户,提出让我留下一起完成田坝社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回头看”

田坝社建档立卡贫困户“回头看”民主评议工作由村干部陈元毅、镇干部蒋必春负责。3点钟刚过,人已到齐,首先由村副支书陈元毅介绍会议召开的动因、主题、贫困户标准及范围,并引荐、邀请我发言、讲话。作为从省上下来的同志,亲自参加村社会议,群众相当期待。当我站起自我介绍、讲话时,大家都聚神凝听。我也放慢语速、吐清字眼,尽量避免因普通话造成部分老年人听不懂的问题。我介绍自己会全力以赴做好帮助困难群众脱贫致富工作,想方设法解决村里的发展困难。但是,前提是认定真正困难的家庭,扶真贫,真扶贫。所以,这次一定要评议出真正贫困、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众。希望每位乡亲要客观、公正、出于公心、发自良心地提出自己心目中真正的贫困家庭。我讲完后,陈副支书接过话题,进一步强调希望大家认真对待,客观评议,并请蒋必春宣读贫困户候选名单,请大家评议。

第一个参加评议的是一位老党员。他不评议自己,而是评他的一个神经有问题、受过车撞、腿有残疾、媳妇跑掉、留下2个孙子的大儿子。在贫困程度上,他认为其子的家庭在整个石灰村也是数一数二的。还有有一户人本身有病,难以治愈,家庭困难,还没有纳入建档立卡户。因申请低保名额,与村干部有过争执。另外也还有一户新申请。我提醒主持人不妨都纳入,由群众来决定,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自有公断。

我和镇干部蒋老师及时编写贫困家庭候选代号,将制作好的选票发给现场群众,同时提醒群众因为名额问题,在12户中只能选中9户,可以少选,但多选属于废票。有几个家庭户主选择弃权,有几户代表表示不会识字、不会写字,有几户认为选谁都可以,自己无意见。结果,最后清点票数,可能不想得罪人,仍然有多张全选票,从而成了废票。

作为反映民意的投票环节,其中的公开唱票、公开计票就成为了关键的核心节点。现场公开唱票、现场计票、现场公布结果,随即展开。将废票剔出,最后原9户候选对象中当选8家,新纳入候选对象的3家有1家当选,随之,张榜公示。

投票前,原先的9户候选贫困对象就坚定地表示,如果此次投票就是落选,也保证承认结果。结果揭晓后,原先喊叫得很凶、争着加入候选贫困户对象的2家没有了意见和声音。评议后,参会家庭认为,此种办法好,是真正的民主,能够真实地发映民意,符合实际。既选出了真正的贫困家庭,又化解了冲突和不满,还不会制造矛盾,避免了得罪乡里乡亲。

如果需要总结此次民主评议活动的话,可以得出,一要勇敢地采用无记名投票的办法,自荐、他荐、荐人、上级推荐,拿出候选对象。只要统一了标准、范围和条件,明确了界线,就会推出合适的候选对象。因为,群众心中有杆称。二要会议领导人员当机立断,及时纠偏,保证主题,同时,主持人员打铁还需自身硬,做到客观公正、公道正派,就会有威信,就能服从。三要全程公开透明,现场公开唱票、计票、公布结果,真正赢得在场群众的认可和信服。共产党人不怕民主,并且从一开始就高举民主的旗帜。只要我们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树立群众工作路线,在法治的原则和框架下,民主就能充分反映民意,就能符合实际情况,就会是好东西。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一切为了百姓,我们就能好事办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民情日记

全文共 666 字

+ 加入清单

20__年3月28日 天气:扬沙

为规范有序、科学推进双联富民行动,认真贯彻省市局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协调推进领导小组扩大会议精神,今天,我局局领导班子带领全体中层干部一行39人,组成9个工作对接联络小组,深入到我局“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联系点古浪县土门镇新丰村9个村民小组,与乡镇、村、组分别对接座谈,进村入户向群众宣讲“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精神和惠民政策,座谈了解群众生产生活情况,分析贫困原因,寻找致富途径,融洽干群关系,为下一步开展帮扶工作取得了第一手资料。

每到一个联系点,地税干部都与困难群众促膝相谈,在拉家常中倾听他们的心声,详细了解他们吃、穿、住、行以及上学、就医、就业、养老和春耕生产等方面的情况,对民情民意、贫困户住房情况、耕地面积、燃料类型、饮水、收入、劳动力及贫困原因等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

对接之后,从方便农户的角度入手,及时将包含联系人姓名、手机号码、行动要求为内容的“民情连心卡”发放到帮扶农户手中,力求使联系沟通无极限。

通过走访座谈,帮扶小组了解到,金色大道横贯该村东西,且紧靠黄羊河农场。依托这一地理优势,群众对发展特色种植业和暖棚养殖业积极性很高,他们希望党和国家能继续制定出台更多的惠农政策,提供必要的、能够发展养殖、种植的资金,修建乡村道路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村级文体活动室,在全省广大干部的帮扶下早日摆脱贫困,奔向小康。群众还对村务公开、土地产权纠纷、农田灌溉缺水等问题提出了意见建议。

在初步摸清联系村和联系户的基本情况后,我们将根据联系村的需求,结合地税实际,将尽快制订出分村帮扶方案。

展开阅读全文

篇4:驻村扶贫工作日记

全文共 941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下午,电话联系马吉米村马吉米小组建档立卡贫困户邓付早,打算再次去他家走访。因他有事,只好傍晚去。晚饭后,我和队友苏煜、吕继踏着暮色,走过半个多小时的水泥台阶山路来到邓付早家。

邓付早一家热情地招呼我们坐下。邓付早爱人端来几根黄瓜招待我们,大儿子李学普忙着泡茶,被我止住。我对他说,吃黄瓜就行啦。

坐在邓付早家客厅简陋的沙发上,我们拉起家常。

“10多年前,爸爸在兴建的电站工地打工,因房屋垮塌,肋骨被砸断。此后,爸爸一直在家养病,家中里里外外全靠妈妈一个人撑着。爸爸现在都不能干重活,只能背三四十斤重的东西。这些年,辛苦妈妈啦!” 健谈的李学普边介绍边削黄瓜。坐在对面沙发上的恰付前用生硬的汉话说:“没事!没事!这么多年都熬过来了,两个儿子已长大成人。”灯光下,恰付前饱经风霜的脸上写满乐观。她告诉我们,现在最让她焦虑的是,小儿子李学邓已经22岁了,除了偶尔上山采药,大部分时间闲在家里,对象也没谈着。

“你那么一个帅气聪明的小伙子,还愁找不到女朋友?不过,男人再帅,没本事也没人喜欢。要赶紧想办法挣钱。”我接过话茬对李学邓说。

李学普今年26岁,5年前曾到怒江州府六库打工,现在主要从事屠宰。他告诉我们,运气好的时候,一个月可以上山多买到几头猪,屠宰后到马吉乡集镇上卖。由于无法称秤,与村民交易时全凭经验估算。有时估算多了,自己就亏本。我们建议他多养猪,他说,家里耕地少,每年收入包谷500多斤。加之住在山上不通公路,养猪不太可行;养鸡,他和父亲共同养鸡12只,前段时间鸡瘟死了4只;扩大草果种植面积,他家只有1亩多地适合种植草果……去年, 李学普种植了300来株重楼、养了两窝蜂。他觉得,种重楼是目前他们家增收的好途径。李学邓则自有他的想法,他想养竹鼠。

不觉中,已近10点。我们起身告辞,邓付早一家挽留我们在他家留宿。因要赶回驻地有事,我们谢绝了他们一家的好意。恰付前拣了几根黄瓜装在塑料袋里,送给我们。拗不过她的一番情谊,我收下了两根。

下山路上,我们陷入了深深的沉思:邓付早一家究竟发展什么产业好?如何才能帮助他家如期脱贫?我想,这是我们每一个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和帮扶干部值得深思的问题。每次走访贫困群众,总是感到力不从心!自己究竟能为他们做点什么?肩上的责任沉甸甸的,却又无能为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大学生村官民情日记

全文共 563 字

+ 加入清单

一年多的村官工作,我学到了很多,认识逐步提高,思想日渐成熟。从刚开始对农村工作的无知到现在的渐渐熟悉,再到变成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感,成为我成长不竭的动力。

记得刚到村里报到的时候,村里正在进行美丽乡村建设活动,村支书告诉我,我们村是镇里的重点村,责任重大啊!隐约中我只记住了“责任重大”这四个字。自己虽然也是来自农村,但对农村政策和工作了解的确实很少。

万事开头难,但只要有“心”,就一定能干好。到村第二天,我就从镇上找来美丽乡村建设活动的相关材料进行学习,在村支书问的指导下,我们把美丽乡村的主阵地定在了村里的主巷道清理上,我还建议把清理好的地方用相机拍摄下来,把照片贴在村里的公开宣传栏上,通过清理前后效果的对比来激发群众的建设美丽乡村的热情,取到了很好的效果。到了检查验收阶段,我们村建设工作受到了镇领导的认可,那时我心里满是成就感。

后来我把这段经历告诉了我的同学,同学说,你进村就是打扫卫生啊。我说,不是,我在学习,在进步。

我觉得用心经历过的事情会变成一笔财富,这些财富会让你充分领略到生活的意义。

在这将近一年的时间里,我一直抱着学习的心态,保持着积极乐观的心态;我时常告诉自己,工作无论难与易、大与小,用心做就会有收获。

一年其实不长,作为村官,我还有更多的事情要做,我的心告诉我,我愿意做下去;我的收获告诉我,我做的值得。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关于驻村民情日记

全文共 1233 字

+ 加入清单

这些天,我一直想怎么把xx村老百姓反映修路的老大难问题解决了。因为从xx乡大庄村川杨公路至xx的8公里通村公路盘山而上,路面凹凸不平,曲折难行,严重困扰着山上的村民们。为此,上周我向单位的秦国祥主任和傅xx副主任求助,求他们出面协调解决,他们十分乐意,要求我先到民和县交通部门了解清楚,然后协调有关领导解决。为此,我和仲副乡长他们商议今天到民和县交通局去查查这个项目是否上报省、市交通部门。

一大早,我、仲副乡长和民和县委宣传部孟xx干事一起来到了县交通局。我们的孟干事在县上有很好的人际关系,他和县交通局办公室主任也很熟。但是我们到的不巧,办公室主任正在旁边的会议室开会,办公室里只有一个值班的工作人员。孟干事让那位同志悄悄叫一下主任,说宣传部小孟来找。不一会儿主任来了,是个女的,很热情。我们说明来意后,她出门叫来一个负责项目工作的女同志,让他给我们查查。那位干事也很热情,让我们在主任办公室喝茶等会儿,她去查资料。不一会儿,她拿着一张表来了,边给我看表边说这个项目已上报到省交通厅,有望下达。但是,他说你们自己跑跑,项目可能批得早,没准明年能实施。听到这我的心里踏实多了,因为我一直担心这个项目如果没上报,我的单位领导们不好协调。此前我心里一直有个打算,如果这个项目已上报至省交通厅,我就请求我们的傅xx副主任给省交通厅陶永利副厅长说说,他是傅主任的老部下,而且也是我在化隆县时的县级领导,这个事他肯定会帮忙。我详细看了一下表格,这个项目叫川杨公路至大库土公路,建设性质为改建4级,建设规模为8.35公里,计划投资292万。和乡上打的报告一对照,有点不一样。我仔细看了看,原来乡上的报告里面还包括从xx村另行通往川杨公路 处的16公里改建路。乡党委马书记也给我说过此事,希望把通往大库土村的公路也一并争取解决了。

回到乡上我立即给马书记和梅乡长汇报了此事。他们让我给傅主任说说,后天带我们去省交通厅见见陶厅长。我当即挂通傅主任电话说了此事,他满口应允,让我们后天去西宁。

商量完去省交通厅的事,我顺便邀请马书记和梅乡长参加国家电网青海检修公司明天来xx小学开展“萤火虫”微公益活动。他们很乐意,决定由梅乡长参加。

这个事也是我自从进驻xx村开展工作最欣慰的一件事,也是我和帮扶组的同志们即将要办的第一件实事。为了把这个企业的捐助拉到xx小学,我再三劝说老师兼青海省慈善义工协会会员的朋友,并和帮扶组的同志们到学校搜集整理文字和影像材料,及时上传给了他们。朋友也实心帮忙,很卖力的把这个事办成了,而且早上通知我明天就要来了,这让我十分感动。以前很羡慕他们经常开展公益救助活动,也有好几次想去参加。但一方面是因工作脱不开身,另一方面还是缺乏勇气的原因。做公益事业,为社会奉献爱心本来是个好事,但不知为什么有时候心血来潮,但真的要去参加的时候,却总是缺乏一股勇气。想到这里,我真的觉得朋友们的爱心举动精神可嘉,勇气也可嘉,自己比起他们差远了。

(晚22时30分于xx乡xx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民情日记

全文共 225 字

+ 加入清单

下午5点多,我们驻村工作人员一行3人,跟着亚鱼村副主任姚本祥,监督委员会主任、综治工作站站长舒水保来到潘塘村民组。近日,潘塘村民组在进行入户道路硬化工程,我们也积极地投入了他们的劳动。据悉,这条道路是连着该组外面的李丫公路,属于一事一议项目,由财政出资金,村民出劳动力共同完成的。大概一个星期左右就能完工并投入使用。入户道路修好了,极大地方便了村民们的出行。村民们表示,道路的硬化结束了以往雨天泥,晴天灰的历史,坐在车上颠簸得不行的情况也将不复存在。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三联四做民情日记

全文共 1613 字

+ 加入清单

为使“三联四做”活动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精准扶贫工作、“三基”建设紧密结合、有序推进,切实发挥工作组作用,确保活动取得实效,果洛州通过做好“三个结合”,进一步深化“三联四做”活动。

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落实“三查两帮一党课”。紧密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围绕做合格党员这个着眼点和落脚点,引导农牧民党员干部学而用、学而行,推动每一名党员干部提振精气神、展示新作为,在“三联四做”活动中当先锋、做表率。一是落实“三查”。坚持以“找问题、理思路、强班子”为目标,查村级组织制度是否健全、查基层党员管理是否规范、查问题整改是否到位。二是落实“两帮”。在查清问题、摸清情况的基础上,以帮助基层理清工作思路、解决问题为落脚点,抓好整改工作,重点要落实好“两帮”任务,即:帮助基层干部理清党建工作思路,帮助村“两委”建立完善工作制度,实现村级重大事项决策制度化、民主化、科学化、规范化,进一步增强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三是讲好一堂党课。结合村情实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牧民党员讲一堂生动的专题党课,引导广大牧民党员把做合格党员的标尺立起来,把做人做事的底线划出来,把党员的先锋形象树起来,用行动体现信仰信念的力量。

结合精准扶贫工作,落实“三有三明一考评”。当前,全州精准扶贫工作进入“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工作组紧密结合精准扶贫工作,落实“三有三明一评”任务,助推“三联四做”活动深入开展。一是落实“三有”。有民情日记,坚持生活困难必记、致富难题必记、邻里纠纷必记、意见建议必记、信访问题必记的“五必记”要求,做到“底数清、情况明”,真正使民情日记成为反映客观事实、提供科学参考的民心日记;有工作台账,客观反映开展活动的各项任务落实情况,总结活动开展的创新做法,交流经验,信息共享;有考勤制度,逐一对“第一书记”和扶贫(驻村)工作队成员在岗情况进行核查,实行“日签到、周报告”制度。二是落实“三明”。明任务,按照州委、州政府《2017年果洛州千名干部下乡开展“三联四做”活动实施方案》(果办发〔2017〕15号)要求,明确工作任务,制定任务分解表,细化工作任务;明思路,将帮助牧民脱贫致富、理清发展思路作为此次活动的重要内容,紧盯贫困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方面和农牧民自身发展等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帮助基层制定符合实际、针对性强、易于操作的发展规划,理清发展思路;明举措,在明确任务,理清思路的基础上,帮助基层制定有效措施,提高贫困群众自我发展意识和能力。三是落实“一考评”。通过查阅扶贫工作基础台账、第一书记和工作队成员驻村履职情况和前期摸底识别工作进行一次全面考评,形成村民评—党员评—村委会评—乡镇评的联评机制,确保工作发挥作用、干出成绩。

结合加强“三基”建设,落实“两会一观摩”活动。紧密结合加强“三基”建设工作,落实“两会一观摩”活动,提升村级组织工作效能。一是落实一次基础工作梳理会。组织乡镇“三基”建设工作人员,对2016年梳理的村级基础工作目录进行回头看,按照以会代训的形式,召开一次基础工作梳理会,组织相关人员对村级组织“6类+N项”梳理要求进行学习,并积极征求村“两委”干部在基础工作梳理方面的意见建议,合理划分事权,减少职能交叉重叠,进一步提升基层组织工作效能。二是落实一次基础信息核查会。召开一次基础信息核查会,与村“两委”负责人、驻村干部和村社网格员核实党建、群团、社会保障、农牧业、教育、卫生、社会管理等基础数据,为后期项目安排、资金投放、精准施策提供可靠资料。三是组织一次观摩点评活动。以村为单位,由乡镇“三基”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村“两委”负责人和驻村干部组成观摩小组,在村与村之间开展观摩点评活动,重点观摩村级基础工作梳理成果,梳理过程中的好做法、好经验;点评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而达到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的目的,以此增强村级组织各项基础工作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全面性,提升基础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篇9:2024年村干部驻村工作民情日记

全文共 425 字

+ 加入清单

2016年7月5日 星期二 阵雨

今天,我来到了小龙坑组,看到了村民常说的“好命人”——邓正军。看到他时,我当时有点傻眼了,在我眼前的邓正军大约55岁,1.6米左右的个子,衣着十分简朴,身体局部瘫痪,生活不能自理,这怎么也不能与好命相联系起来呀。原来,邓正军在多年前身患疾病,导致身体局部瘫痪,他上有90高龄的老母,神经失常的哥哥,儿子已外出打工,妻子是家里唯一的劳动力,且体弱多病。

多年来,妻子并没有因为家庭的变故而离他远去,而是主动承担起家庭责任,数十年如一日的照顾他和家中老小,并在村寨的附近打零工,补贴家用,维持家里的基本开销,虽然家庭清贫,生活却挺充实。这件事让我感触很深,让我从这个贫困家庭中领悟到了自尊、自强的含义。我是一个普通干部,对他们的困难有些鞭长莫及,但是他们锲而不舍的精神却让我收获了金钱无法买到的精神力量,我要把他们那种相濡以沫的情操进行宣传,在社会上营造团结互助的良好氛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同样也是驻村工作的作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甘肃省精准扶贫民情日记

全文共 825 字

+ 加入清单

正宁县招商局副局长***,按照全县扶贫攻坚驻村帮扶工作安排,被派驻周家镇核桃峪村驻村帮扶并担任工作队长。她每日用微信平台使爱心瞬间汇聚,有力地助推了扶贫攻坚工作的开展,也将社会的博爱与诚信发扬广大。在此,特别刊发正宁县核桃峪村驻村帮扶干部***的驻村日记,以飨读者。

***年6月29星期一雨过天晴核桃峪村

6月26日县上召开全县精准扶贫及驻村帮扶工作动员大会,我作为周家镇核桃峪村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却没能参加,因为早上6:00就坐车去市上参加全市招商引资推进工作会。由于没有参加上县上的会议,没能准确领会会议精神,所以今天一大早就赶到单位,仔细把中共正宁县委办公室、正宁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全县驻村帮扶工作队力量整合和加强管理的实施办法的通知》(县委办发【2015】75号)和《关于组建驻村帮扶工作队的通知》(县委办发【2015】76号)两个文件仔细学习了一下。根据文件要求,驻村帮扶工作队成员每人每年要达到220个工作日,其中驻村时间达到160天以上,即日起驻村开展工作。要按照扶贫工作对象、目标、内容、方式、考核、保障“六个精准”的要求,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精准扶贫的决策部署,分类实施,集中发力……

我学习领会了会议精神之后,赶紧向刘局长汇报此事,刘局长对于抽调我到核桃峪村驻村开展帮扶工作大力支持,说这是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要充分发挥自身能力,争取干出成绩。我有些兴奋,有点期待,还有些迷茫……准备好资料,复印了那两份文件,准备铺盖行李,在局领导的亲自陪同下,奔赴周家报道。

周家镇党委魏书记说我是第一个带着铺盖卷亲自到镇上报道的,好多驻村干部都是打电话报道……瞬间有点光荣感!和魏书记简单交流了解情况后,魏书记叫来了核桃峪村杨支书,安排我的食宿问题。开始建议我住在村部,我有点害怕,村部设在广场,三层楼就我一个住,我有些胆怯。经过一致商讨,我的食宿点定在了2007年感动庆阳最美乡村医生***家中———我的驻村帮扶工作正式拉开了序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扶贫驻村民情日记

全文共 926 字

+ 加入清单

3月21日 星期一 雨

今天,天气有点冷,下着雨。我和工作组的另一名队员刘飞老师撑着雨伞又开始了新一天的走访工作。

我们来到了胡胜村四组吴家地垸,走进了吴友元老人的家,他坐在一把小凳子上修理农具,老伴舒翠花婆婆正在收拾碗筷。我们介绍了来意后,舒婆婆热情的搬来两把小椅子请我们落座。吴友元老人家里一共有6口人,他今年78岁,年高体弱,眼睛很不好。舒婆婆已有72岁,身体还算健朗,嗓门很高,里里外外全靠她。儿子和儿媳常年在外打工,大孙子初中毕业后去学泥水工技术,小孙子在中学读初三。只有周末,小孙子才回来一趟。我问她老两口在家是否感到孤单,她说:“我们都是快要死的人了,怕什么,只要清贵(她的儿子)他们在外平平安安就行了,前几天,眼皮子直跳,我叫隔壁的友春打了个电话,结果,儿子埋怨我,老头子也说我的不是,我还不是担心他们,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啊,你们说是不是?”我笑着安慰她:“你老人家要保重身体,你们的健康是他们的福分,照顾好自己,以免儿子儿媳在外打工心不安。”舒婆婆是个心直口快的人,打开了话匣子就停不住了。她告诉我们,现在政策好了,种田不上交,国家还有补贴,她家4亩多田,去年就补了四百多,她们一家都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即使老两口生病了,也不会给儿子带来很大的经济负担。清贵在外打工尽管找了些钱,也是汗水换来的,老两口栽了一些棉花,以补贴家用。现在,只希望大孙子娶个媳妇,抱个曾孙,小孙子考上武中就好了。

舒婆婆是位健谈的老人,而吴友元老人在整个走访过程中,一直没有说过一句话,他迷着眼,面带微笑,边修理农具,边倾听我们的谈心。在我们要离开时,舒婆婆一再挽留,我谢绝了她老人家的好意,告诉她我们以后还要来,又去另一家开始了走访。

走在路上,我想起了自己那满头白发的母亲,她何尚不像舒婆婆那样时时刻刻在惦记着我呢?要常回家看看。在广大农村地区,像舒婆婆那样的空巢老人有很多,俗话说得好“儿行千里母担忧”,她们没有为自己的健康着想,而一心只为儿孙的平安祈福,为儿孙的将来祈福。我们国家是个崇尚孝道的国度,对老人多一份关爱是我们晚辈的责任,作为不在父母身边的子女,我们要定期的打电话报个平安,利用节假日常去看看,千万不要等到“子欲孝而亲不待”的时候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2024简单的民情日记

全文共 778 字

+ 加入清单

在村干部的引领下,带着慰问品,走访了困难户许同文家。当走到他的家门口时,许同文的老伴正将刚刚洗涤好的衣服拿到外面晾晒,看到村干部的到来,老人热情迎到家中。老屋是上世纪60年代修建的,屋里黑漆漆的,里面堆的都是捡回来的垃圾,非常乱,家里生活水平很差,唯一可以看到现代生活气息的是一台破旧的黑白电视机,在与许同文的交谈中,王春喜了解到许同文身患脑血栓,常年卧床,无稳定的收入,孩子常年在外打工,收入也不高,许同文在没患脑血栓时,还能靠通过种地、放羊的收入维系家用尚有结余;身患脑血栓后,失去劳动能力后,家庭收入几乎断绝,大小事情都干不了啦!家里有一个小孙子在上小学,许同文自己也常年服药,整个家庭经济收入少,开销却不小,一家人的生活很拮据,村里看到他的情况,主动为他办理了低保。依靠政府每月的低保金维持生活。尽管生活十分艰难,但老人心态还感到十分满足,他说:“自己已经快到八十岁的人了,现在的生活比起过去不知好了多少,国家给我有低保,逢年过节社区、政府有慰问,没有把我们忘记。听村里邻居讲,两个人虽然很贫穷但是从来都脚踏实地的生活,不欠任何人钱。针对许同文的情况,王春喜嘱咐村里的干部要对村里这种特别困难的户要对关注,自己掏出200元钱塞到许同文手中。

通过这次走访贫困户工作,我深深地感觉到,对这些贫困家庭的帮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建立起一整套完善的社会保障机制、关怀机制,持续地对其进行帮助。贫困户陷入贫困不是他们自己刻意造成的,处于困境的人,心灵极为脆弱,能得到社会的及时帮助和关怀,是让陷入贫困中的人们看到曙光、重塑生活信心的有效手段,作为党员干部要时刻关心这些弱势群体,不仅要在物质上给予帮助,更要在精神上给予鼓励,要根据贫困居民的具体情况,力所能及地、真心实意地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让贫困户切实地得到帮助,使整个村人民都能过上富裕的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社区走访民情日记

全文共 977 字

+ 加入清单

“胡某,男,原本在精神病康复医院接受治疗,因患艾滋病被遣送回社区,母亲退休在家,家庭生活困难。要求:居民强烈要求对其进行隔离,且希望给予他一定医疗补助。”2月19日,桃源县漳江镇纺城路社区党总支书记肖湘玲在笔记本上记下这段话。这也是肖湘玲记下的第594条社区居民困难事。纺城路社区居民几乎都知道,每当他们有困难找肖湘玲的时候,她总会边听边在笔记本上记录,并做到件件有回应,事事得落实。于是,大家亲切地称肖湘玲的笔记本为“民情日记本”。说起“民情日记本”的来由,肖湘玲回忆说,2003年原国营企业桃源纺织印染厂改制后组建成纺城路社区,社区居民大多都是下岗和退休职工,生活十分艰难,很多人心里有怨言,于是她决心要帮助社区居民安居乐业。“最初怕事情多了记不住,社区居民反映的事情都是急需解决的,记录在本子上让我就不会忘了,渐渐地养成了这样一种习惯。”作为社区工作人员,肖湘玲走访过社区上千户居民。她说,自己也说不准写完了多少个日记本,但是谁家有什么困难、哪个老人无人赡养,她都记得清清楚楚。

记者数了数,一共31本,每一页都密密麻麻,记的全是老百姓“琐碎”的难事和急事。肖湘玲说,记下来以后好方便自己回头看。“能够当时落实解决的,我就努力帮助群众落实。暂时解决不了的,我就再看看有没有相关政策解释。如果没有政策,我就会向上级或者有关部门提出建议。”

“如果不是肖书记对我们的帮助,蕾蕾的艺术天赋怕是要埋没了。”提起肖湘玲,罗蕾的妈妈周元平感激地说。12岁的罗蕾喜爱舞蹈,多次获得省市甚至国家级舞蹈表演大奖,因受家庭条件限制,罗蕾的舞蹈深造之路随时面临终结。肖湘玲在走访时了解了这一情况后,在笔记本上写下:寻找资助人员。罗蕾,女……为了让罗蕾有更好的前程,肖湘玲开始找有意寻找合适的资助人,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桃源蓝天液化气站的负责人同意资助罗蕾。

今年1月10日,该负责人将第一笔资助款2000元钱送到了周元平的手中。这些年来,肖湘玲“民情日记”上记录的590多条内容,绝大部分旁边都画了个“√”,代表着这些事情已经得到妥善解决。“看着笔记本上那些没解决的问题,会督促我更好地工作。”肖湘玲对记者如是说。“在肖书记的带领下,社区的生活越来越好了,我们感到越来越幸福”……小小的笔记本,让肖湘玲与居民从陌生到熟悉、从相识到相知,社区成了她的家,她的心和居民融在了一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关于扶贫工作的日记

全文共 2220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阿光叔叔、小和姐我们三人去第一批尼西鸡养殖户家对禽舍做消毒指导。

全村被崩池神山分成两个片区,按所处地域分为山前和山后,山后五个村民小组基本地处于神山之上,由此多少可以想见山后的一部分状况。然而,真正进入村组公路,我还是被这些真正意义上的“九曲十八弯”吓得不太敢说话,一条公路拐来拐去盘踞在整座山上,形状简直跟那条蜷缩水泥路上晒太阳的蛇有得一拼。好在阿光叔叔是个有几十年驾龄性格沉稳的人,把安全交给他,完全可以放心,没想到座驾不给力,这辆有些年代的微型车是村里唯一的工作用车,上坡起步时,挂好的一档自动跳到空档,需要副驾驶协助挂档,第一次见识一辆车由两人驾驶(除了教练车)。

到达的第一户在西当村,村庄散落在半山腰,估算海拔在2700米,站在陡直的山坡望下去,高差很大,让人有点眩晕,金沙江像条细带子嵌在两座大山的缝隙处。村民告诉我,有人测过,江边海拔1790米,待会我们要去的另一户,家在西当,鸡舍和油橄榄基地在江边,我不敢相信,这户人家为了一日三餐每天要在海拔差近1000米的地方往返,到底是什么东西在支撑着他们?当我们顺着蜿蜒的公路上到村庄花二十多分钟完成第一户指导工作,再下到江边时已经是两个小时以后,到达这个有十来户人家名为布卡的村庄,与刚才的西当村完全是两个世界,不禁让人为这里的一切欢欣鼓舞,气候温暖,清澈得几可见底的金沙江水悠闲地绕着村庄流淌,岸上花红柳绿,饱满结实的青稞穗在微风中点头哈腰。我说,这个年近五十的阿茸(藏语叔叔的谐音)还算有点眼光和远见,知道山上刨不出什么,把基地搬到江边来。结果阿光叔叔说,你高兴得太早了,他的基地还远着呢。

车通过车马吊桥,上柏油路行驶好远的路,过两个村庄,终于停下,却被告知这里是德钦县,阿茸的基地在江对面。隔江相望,除了两所低矮的小房子,表明可能有人居住,其它基本看不出来什么,没有江岸应有的枝繁叶茂。来到江边,见到一艘带柴油发动机还带两支木桨的破旧铁皮船,我的第一反应是目测江面宽度和水流速度,若出故障,我能不能凭我那招狗刨安全游回岸上,当然这话不敢跟大伙说。阿光叔叔问小和姐我俩怕不怕,小和姐说她怕水,我说这江面那么窄,游到岸边没问题,顺带捎上他俩。在等阿茸找划船伙伴的间隙,小和姐他俩先上船,兴奋地站船上不同方位让我当他们的摄影师。好不容易等来的船夫和阿茸一起上船,没有去发动机器,而是一人划桨掌舵,一人撑杆,离开江岸后,两人一起奋力划桨,我呆了,为什么不用机器?阿光叔叔脸上的笑容不见了,写满忧愁和恐惧,好像还有痛苦,小和姐不敢看江水,盯着手机不抬头,我想她在通过手机排除恐惧,看着他俩的反应,我居然不怎么怕了,所谓一条船上的蚂蚱不过如此,我玩心大起,用手中的相机不停捕捉他们的每一个表情和动作,包括两位船夫。阿茸的土地是在石头缝中刨出来的,土层薄且养分极少,长了很多仙人掌,平缓处有十几亩除了种油橄榄,还有蔬菜,其它少部分在江岸斜坡上,大部分在陡峭的山上,都种了油橄榄,阿茸说有几百亩,全是他们全家人一锄一铲开垦出来的。他信心满满地为我们介绍,油橄榄3-5年见效益,我们的扶贫项目之一尼西鸡可在油橄榄地里放养,将在今年下半年见效益,种植、养殖两不误,有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帮助,相信过不了几年,他们家就能脱贫。他们一家计划一边管理一边再开垦,将规模扩大到千亩,末了,阿茸说夏天的时候,他种的西瓜又大又好吃,邀请我们到时一定要来做客。看着勤劳朴实执著的阿茸,我仿佛已经看到了葱绿的油橄榄树铺满整片荒芜的山坡,身材娇小的鸡群在林间欢唱,又大又圆的西瓜安静地躺在房前屋后,终于明白阿茸的决心源自何处。我发了一条微信,一位微友提问“能种什么”,当时我说“能种油橄榄和中药材”,现在我说“能种希望”。是的,能种希望!当年的愚公能移山,今天的阿茸颇有愚公的风范,能将荒漠变绿洲相信不是神话。

阿茸很快掌握消毒要领,并认真记下养殖注意事项。送我们过江的时候,虽然两位阿茸拼尽全力,船还是被水冲离临时码头几十米靠不了岸,阿茸说不要太担心,有他们在。阿茸二人分工,一人划桨,一人跳上岸拽住拴船的钢绳背在肩上奋力牵引,船终于靠岸。时间不早,顾不得惊恐,我们马不停蹄地奔赴下一个目的地腊仁组。江边到腊仁组,路更弯更陡更长,阿光叔叔认真开车,不时给我介绍全村情况,小和姐静静倾听,偶尔发出轻轻的笑声表示赞同,对这样的路况她一点也不担心,她是兽医,在这里工作了21年,上山下山,陡峭的山路于她来说与平地无异。她温柔文静,平时话少,当她面对百姓为他们解惑释疑却头头是道,百姓对她感激信任。

翻越一座高高的山坡,迎面是雨夹雪,路有点滑,我们到达老国道214线,阿光叔叔指着背后一座高耸入云的山峰说,那是崩旨神山,今天我们顺时针绕神山一圈。 回望神山,一层白雾环绕,好似披挂了人们为其敬献的哈达,静静庇佑脚下的子民。

下午6点30分,顺利完成我们一天的工作任务回到村委会,其他同事做好晚饭等着我们,感动溢满心头。

很累,早早躺下,却睡不着。 想着即将过去的一天,长久积压心中的一些困惑似乎有了些许答案。对于被抽调的扶贫工作队员,我一直在想会有作用吗?能起什么作用?此刻,我有点明白了,作为分散在各个村落的千万名扶贫队员,也许我们个人力量无法从根本上改变百姓的困难现实,但我们的存在,实质意义是患难与共,作用是桥梁和纽带,价值是希望和精神支柱,是航标,是行船靠岸时的牵引绳。我们和村民,是相伴的关系,就如我和我的同事们。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大学生村官民情日记

全文共 959 字

+ 加入清单

2016年9月1日 星期天 雨

最近全乡上下都在忙抗洪的事,可恨这水还在不停的涨。持续上涨的水位直接对我们乡所属区域堤防沿岸村屯的群众生命财产构成严重威胁。十天前,区委领导到群利屯视察防汛工作,根据汛情,区委邱书记作出马上转移并妥善安置群利屯村民到坝内群英小学的决定。

按照区委的部署,我跟随负责后勤支援的副乡长及其他同事一同奔赴灾民聚居点——群英小学,坐在去往群英小学的车上,看到道路两旁的稻田大部分已被洪水淹没了,看着一片片的汪洋,真是心疼农民们白白付出的汗水。“小彭,昨晚水长了多少?”路过岗哨,程书记忧心忡忡的问正在站岗的彭主任,“情况不太好啊,又涨了8公分!”“唉,继续观察吧,看来得打持久战了。”程书记没过多言语便开车载着我们继续朝灾民聚居点开去。

下了车,我们赶紧奔向食堂,因为我们的工作是保障灾民的日常饮食以及帮助他们解决其他生活琐事。今天我是第一天来这里,有点不知道从何下手。程书记招呼我,让我盛菜,我便开始学着其他同事的样子把菜盛入一个个盆里,把饭盛入一个个桶里,然后拎着桶和盆迅速奔去其中一个灾民安置点。当我推开门的一刹那,我的脚步停顿了,心里不由的颤了一下,我看到一个个灾民无助的窝在临时搭建的床上,一双双失落的眼神,让人心酸。我麻利地为他们盛好了饭菜,然后关上了那道门。背对着那道门我告诉自己,我一定要尽我所能帮助他们、照顾他们,让他们找到在家的感觉。

饭后,我们开始登记新增灾民,为他们分配被褥和床垫,并带领他们到相应的安置点。有的灾民提出由于撤离时太仓促,需要回家取东西,因为村屯已经进水了,为了保证他们的安全,我们一对一跟着村民回家。我负责照顾一位老大爷回家,原来他是惦记他家的几头猪已经好几天没喂食了。我跟着老大爷一起喂完猪食,又往安置点走去。路上大爷和我说,他有两个儿子都在市里开小饭馆,还住起了楼房。我说“那您也应该到市里去住楼房啊,到儿子身边多好啊,有人照顾您!”老大爷笑了笑说“我住惯了村里,谁家也没咱自己家好啊!”边聊天边走,觉得时间过得也快,不一会就回到了安置点。

为了保证灾民住的舒适,我们还定时定点的到各个屋进行清扫,虽然这里的工作很忙,但是能为村民做点小事我一点都没觉得累,因为在这样的危难时刻,能为老百姓分忧愁、解难题,用我们的行动缓解他们心中的悲伤和痛苦是最有意义的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个人精准扶贫工作日记

全文共 2293 字

+ 加入清单

转眼到了农历腊月二十四,是中国传统的“小年”了,自元月8日调任洋淘湖镇党委书记以来,快有一个月时间了。这段时间,我带领党政班子成员到各个企业、行政村、机关部门开展密集调研,了解政情民意,意图为企业、群众排忧解难。一圈走下来,我觉得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大部分企业正遭遇发展的“寒冬”,面临着资金、销售等各种难题;大部分行政村债台高筑,镇村没有成气候的支柱产业,发展后劲乏力;垦区大部分在建工程项目需要镇财政配套的资金缺口巨大;部分垦区群众因个体利益越级集访时有发生;少数困难群众面临“年关”,连基本的衣、食、住、行都难以保障等等,诸多发展、改革、稳定问题亟待解决,我们新任党政班子必须静下心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殚思竭虑,毫不懈怠地用自己的才智和汗水解决好这一道道难题。

望着窗外飘扬的雪花和凛冽的寒风吹过,想起少数困难群众,不知道他们能否安稳地度过这个年关?虽然镇党委、政府早已经在全镇镇村干部大会上下了死命令:不允许哪一个村有一个群众春节期间没有衣穿,没有饭吃;更不允许本镇范围内春节期间出现一例冻死或露宿街头的事例发生。但我还是不放心,坚决不能让老百姓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还有人迈不过“年关”这个坎!我联系了点村冲天村的支部书记李久才同志,自己到部分困难群众家里看一看。李支书带我顶着寒风来到一栋两层楼房前面,我心生疑窦望向李支书,李支书仿佛明白我的意思,说“王书记,您进去就知道了。”进得屋来,才知道什么是徒有四壁的真实写照,这户人家除了椅子和床,几乎没有什么家什,连墙壁也没有粉刷。女主人一个人在家,面色凄苦地告诉我们说,男主人叫詹国清,今年52岁了,自己叫余新美,两人育有一个独生子,今年21岁。因为农垦区的危房改造有一万元补贴,一家人合计着把原来的破旧的老房子拆掉,用多年的积蓄加上一万元补助,再向亲戚朋友借点钱,新修了一栋房子,以后收儿媳妇也用得着。谁料天有不测风云,新房刚刚完工,儿子被检查出患有严重脑梗类疾病,极难治愈,短短几年已经花了50多万元治病了,而且只能保持病情稳定,难有治愈的希望。今年又借了七、八万元为儿子治病,自己身上也有一些毛病,基本丧失劳动能力,每月吃药也要花费大几百元。近几年,已经借债40多万元,全靠詹国清一个人在外面建筑工地打零工艰难度日,今年过年为了多挣几个加班费,也不能回家过年了,孩子现在还在医院。话没说完,先抹起眼泪来。

农村过“小年”,本是一家团圆、喜庆的日子,听了这些情况,我也不由得红了眼眶。把带来的棉被、食品和慰问金送到女主人手上后,我又特别叮嘱一同来的卫生、民政战线的同事,在大病救助和生活救助方面要重点照顾,这一家人老实巴交,没有享受任何特殊政策关怀,连农村低保也担心家里修了房子而申报不上,没有申报。

面对因病返贫、大病积贫的人家,我们想做的事似乎太多太多,能做的又似乎太少太少。基层政府以及我个人能够为这一家人做的,相比他们所面对的高昂的天文数字般且无止境的医疗费用,实在太过杯水车薪。我只得说了一些要坚定信心,生活一定会好起来,会经常来看望他们之类的难着边际的话,心情沉重的退了出来。

我觉得外面更冷了,我们又趟着积雪来到一间低矮如草棚的房子面前,李支书向我介绍说,这是蒋建军家,两口子都是残疾人,但身残志坚,原来条件很差,想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找村委会借了2000元钱养鸭子,现在越养越好,日子有了起色,又幸得一双儿女没有任何疾病遗传,读书很聪明,日子应该会越过越好。

进得屋子,虽然木房子阴暗低矮,却干净整洁,男主人自幼得了小儿麻痹症,双腿需借力行走,女主人手腿均有残疾,只能艰难地自如活动,但两口子满面笑容,热情地搬凳子让客,大女儿明年上初一,小儿子正读小学二年级,一双儿女成绩都是班上前几名,两口子笑着说,辛苦也值得。我也很欣慰,仿佛看到了冬日乍现的暖阳,寒冰一定会渐渐褪去,清风拂面的好日子一定会到来!放下带来的春节物资和慰问金,我对蒋建军说,愿意个人资助其一个孩子直至高中毕业,另外为他争取一辆残疾人电动车,问他还有什么要求没有。他高兴地说,太感谢党和政府了,他们两口子都享受了政府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现在日子越过越好,没有什么要求了,只是还有几十只鸭子没有销出去,过完年怕又要掉膘。我当即表态:这好办,镇政府食堂买二十只,让镇里干部、职工来年尝尝咱洋淘湖群众自己养的纯天然鸭肉,我个人也买两只。现在单位不准发福利了,我过年带两只纯天然养殖的鸭子回去,也算给老婆孩子交个差!同来的镇村同事们都笑了,纷纷表示也要带两只回去。蒋建军激动地说,想不到担心了十多天的事一下子就解决了!我们临走前叮嘱他,生产、生活遇到了什么困难,可以随时来镇里、来村里找我们。

随后,李支书又带我们走访了两户困难户,也是因病返贫的情况。一路走下来,大家感慨颇多。我知道,大家想的最多的,无非是两个问题:一是一定要打赢这场扶贫攻坚战,在我们身边确确实实还有不少生活困苦的群众,习总书记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我们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二是一定要解决好怎么“扶”的问题。要按照习总书记的要求,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关键是要找准路子,把真正的贫困人口弄清楚,把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致贫原因等搞清楚,做到因户施策,因人施策,逐步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这条路,虽然漫长而艰辛,但一定要走!而且要走出成效!”我们在心里暗暗发誓。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2024年驻村工作民情日记

全文共 310 字

+ 加入清单

上午9:00时,与副县长程建华及有关乡镇、县直相关部门负责人一起,陪同贵州百花药业集团董事长黄文荣一行考察道真重庆产业园区和巴渔创业园区。

12:00时,县长向承强主持召开贵州百花药业集团投资意向洽谈会。双方就贵州百花苗方制药厂的搬迁及中草药种植基地建设等事项进行友好协商,初步达成共识:贵州百花药业集团拟将贵州百花苗方制药厂迁至道真重庆产业园区,计划用地面积300亩;选择5个左右的中草药品种,建设育苗、示范种植基地;贵州百花药业集团提供技术支撑,帮助道真建设10万亩以上的中草药种植基地。

驻村感言:同步小康驻村工作,要做的事情有很多,在道真这样一个欠开发的县份,我们更应该发挥联系广泛的优势,最大限度引进客商落户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干部三进三帮民情日记

全文共 370 字

+ 加入清单

1月21日,泗洪县总工会按照“三进三帮”工作相关要求,组织机关全体工作人员,来到瑶沟乡胡三村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县总工会为结对的贫困户送去了油、大米、被褥等节日慰问品,发放了“三进三帮”年画,宣传“扶贫100”保险、低收入农户大病补充保险制度、扶贫助学意见等惠民政策,填写帮扶联系手册等。

大家还与当地群众拉起家常、促膝谈心,倾听百姓诉求和心声,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认真记录民情日记。县总工会主席李涛和结对户余廷康老人亲切交谈,询问他是否有什么困难和要求。老人告诉李涛,他很感谢县总工会对他的帮助,他对党和政府的政策、对基层群众的关心非常感激,十分满意。

李涛表示,春节临近,能深入基层走近百姓,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需求,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十分有意义,三进三帮在很大程度上帮助解决民生问题,帮助发展村集体经济,维护社会稳定,意义积极而深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干部走访群众民情日记

全文共 1353 字

+ 加入清单

作为一名基层党委书记,对农业农村各项工作拘泥于安排部署的多,督办检查的多。真正走近群众、直面群众的机会并不多。有时深入村组农户时,又总会被各种繁锁之事打扰,被一些无端应酬冲断,在内心深处总感觉自已与广大群众接触的时间少了,与普通百姓的距离拉远了。借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之机,我特地给自己安排了一些时间,深入村落、企业、农户中走访征求意见,了解群众对我们的期盼,征求群众对我们工作的意见建议。

3月20日一清早,我便驱车前往最边远、偏僻的八道关村。汽车在平坦的水泥小路上行驶一段距离后,就来到了水泥断头路。这里路面狭窄,坑坑洼洼,好在最近天气好,但仍依晰可见雨天时留下的深沟浅壑。我们一行下车开始徙步前进,沿着高低不平、曲曲折折的土路,行走近3公里,来到了原双河村严家铺大院。这里目前还居住着二十余户70多位老百姓,因为交通恶劣,出行不便,群众很难走出大山看看外面的世界。甚至购买日常消费品都得走很远的路到村口小店才买得到。

今天我们是非常幸运的,大多数群众都在家附近忙农活儿。听说有镇领导干部来了,村民们个个儿喜出望外,奔走相告。不一会儿,院落附近的十几多位老百姓自发的来到我们身边,个个儿脸上露出真诚的笑容,我感到老百姓是多么朴实真挚、可亲可爱呀。当得知我们是专程来看望大家,来了解大家在生产生活方面有什么困难及对镇村干部在“四风”方面有什么问题时,他们的话匣子一个子就打开了。

“如今党的政策好啊,我们老百姓就托党的福啵。我们这儿现在最期盼的是能把水泥路修到家门口就好了”,严家铺院的村民杨龙宝拉着我的手,满怀期盼的对我说道。

“今天我已经看到并感受到了,这里的交通确实让你们受了不少苦,这是我工作不到位的地方。我一定会想办法改善交通条件,解决你们出行难的问题”,面对老百姓的期盼,我没有理由不这样去说,并按照自己的承诺去做。

村民周贤荣说:“我是双女户,大女英年早逝;二女远嫁江苏。丈夫快近六十岁的人了,最近几年三病两痛,光一年看病的钱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家庭现已面临困难,希望能够得到照顾。”

“等你年满60岁即可享受双女户奖励了;至于家庭因病困难,一是要自力更生;二是可以向村上递交救助申请,经村民代表评议同意后上报到镇政府,由镇上再上报县相关部门审批同意后方可享受。”听着村民的诉求,得知他们还有很多困难时,我内心充满了愧疚和不安,而些时我唯有细心的解答着他们的疑问,心里才稍有所安。

“镇、村两级有没有干部在给你们办事过程中,有吃拿卡要的行为吗?”、“有没有干部在工作过程中作风粗暴、官腔官调、只说不做的现象?”、“镇、村干部到你们这里来的多不多?”.....,为不虚此行,能更多的了解一些关于我们干部在群众工作中的态度和作风情况。不时地,我也给前来的群众抛出一些问题,希望能听到他们最真的声音。

村民席实林告诉我,现在镇村干部对老百姓有求必应,服务态度非常不错。只是他们因工作量大,工作繁忙,主动到像他们这样偏远的地方来的更少了,希望他们多来些,哪怕不带工作任务,只和他们说说话,唠唠嗑也行。席实林的这一席话深深触动着我。是啊,如今我们这些离群众直线距离最近的镇村干部,却被各种理由和借口远离了群众,甚至脱离了群众,这是多么危险的事情。干部的脚步本应在群众间行走,现在却本末倒置,这是我们工作的缺失呀。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驻村干部走访记录民情日记

全文共 620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车步赶圩的日子,也是中圳村的“圩日”,因为这一天,中圳新的村部就要正式启用了!这真是值得纪念的一天。

2011年,在驻村的一年多时间里,我们工作组主要以群众关注的焦点为“三送”工作的突破口,办实事,惠民生。通过筹资兴修水利、道路等基础设施,我们在中圳村建设新村部的问题上也积极表示会尽最大力量帮助中圳村一年内完成新村部主体建设。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为尽快完成这一任务,我们就建设新村部事宜进行了公开承诺,接受群众监督。构想是如此美好,但过程却总如此艰辛。在新村部建设预算中,除了上级配套的几万元资金,仍差20余万元资金缺口,20万的资金筹措任务,我相信对任何一个部门而言,都是一个艰巨的任务。为了尽早启动工程,工作组和村干部想尽了一切办法,带头捐一点、通过私人感情向老板讨一点,向社会募集一点……在筹资的过程中,我们碰过壁、遇到过冷脸,但我们最终坚持下来了。今天,终于看到了累累硕果。

为了向村里表示祝贺,我们选派了5名干部赶赴中圳。刚一进村,就听到了喜庆的歌声,远远地还看见了新村部楼顶飘扬的彩旗,大门口还聚集很不少群众,都是帮村里招呼客人的。从他们的笑容里,我看到更多的是希望,是整个中圳村的希望。远远地望着这栋办公楼,还有这群质朴的人们,那时的心情,欣喜与感动并存。

望着大门前自己选定的对联,我凝视良久。不光是欣赏书法者潇洒的笔锋,更是在体会联中的含义。正如此联所书:中华锦绣育千秋人杰,圳成水流润万栽物丰。

愿中圳的明天更美好!!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