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建设扶贫民情日记2017推荐三篇 作文怎么写【汇编20篇】

鲁迅,是我国的大文豪。曾着书、译书无数。他关心下层劳动人民;他那无数着作像茉莉花香一样,随风飘过,但却让有幸闻到花香的人一辈子回味它,记住它。他那白话文——《狂人日记》,曾影响过无数学者,而我也深受其之熏陶。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建设扶贫民情日记2017推荐三篇 作文怎么写,欢迎阅读参考!

浏览

3781

作文

472

干部联系群众民情日记

全文共 1493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上午8:30,天气阴凉。我步行了30分钟,来到钟山居委会新纪元村7栋进行“党员干部联系群众”第一次家访。因为之前居委会只给了这些群众的姓名和家庭住址,所以我要了解他们的家庭基本情况,必需先登门拜访。开始这栋楼的三个半单元楼民都是紧锁的,根本无法进入住户家中。

我在楼下徘徊之际突然从第一单元走出一位年轻的先生——何(后来,因找不到其他联系户时,我又在楼下徘徊时又碰到了他正要回家,我要求他做我的联系户,他欣然同意了。他还告诉我他的小孩子认识我,是我们学校的学生。真是太感谢这位热心的何先生,两次在关键时候帮助了我),我连忙过去打招呼,自我介绍,说明来意,何先生看着我手中的名单,热情地告诉我:他只认识其中两位第二单元的邻居王先生和万先生,他们都是新钢的工人。何先生还告诉了我其中一位邻居万先生的手机号。正在这时,第二单元的楼门因有人扛东西上楼开了门。何先生提醒我赶快过去,二单元找人。

我来到二单元,顺利的敲开了王先生家的门。王先生在我说明来意递上联系卡之后,不仅配合我填好了他自己家的基本情况,而且告诉了我,他的对面邻居万先生家的基本情况。我拿着手中的名单又问王先生,你还认识其他邻居吗?他接过去一一看过后摇了摇头说,不认识。王先生要我看楼道里的电表。果然,我在二单元、三单元电表旁一查,呵呵,有四户人家呢——李先生、赖先生、熊先生、陈先生。我一一使劲敲门(因为我敲轻了屋里的人听不清楚),李先生家夫妻俩都在广东打工,接待我的是他的父母亲(农村户口),家有一儿一女,看起来两老、两小的日子还过得去哦,可是孩子大起来了,李先生夫妇回来了,住房(两室一厅)就不够、靠两夫妻打工养一家六口,平均收入低,如果有廉价房、或享受低保补助就好多了(这是李先生的父母向我诉说的困难)。我将通过以后的“民情日记”向政府反映这一情况。赖先生住李先生家对门,不在家,我将联系卡托李先生的母亲转达来意。

我有先后来到熊先生和陈先生家,接待我的分别是两个女人。熊先生经商,把房子租给了刘女士,是刘女士将熊先生的联系电话和基本情况告诉了我;陈先生的房子早已卖给了丁女士家。丁女士有两个小孩,夫妻在上海打工,暑假带孩子回新余小住,平时全家在上海生活。

还有四个家庭没有着落,我找了四单元的电表,没有查到我要找的人。我又回到一单元,楼门紧锁。我只好在楼下大喊:二楼有人吗?这时一位住在里木堂2栋(与新纪元7栋相邻)的八旬老太太应声来问我,有什么事?我说明来意,老人家立即给我开了楼门。我上楼查电表,没有发现我要找的人。我就回到老人家住的里木堂2栋找她。我了解到老人家姓邱,文盲,生了六个儿子、三个女儿,九个儿女生活状况一般。老三的媳妇和儿子都有神经病,靠媳妇的娘家帮衬,给孙子娶了孙媳、做了房子。老人在一楼搭了厨房和饭厅,住在二楼儿子家,生活来源一是居委会每月150元生活补贴、二是靠老娘家人接济、三是小儿子和女儿们给点。我看了一下老人的厨房,锅子里煮着鸭肉,看来基本生活还是有保证。老人家还信基督教,看来精神生活孤寂。从老人家里出来正好碰上何先生,他成了我最后一户联系的对象,我的最后一张联系卡有了户主。

这次家访时间只花了一个半小时,还算顺利。没有遭到群众的不理解和拒接。回家的路上,我在思考:如果老师联系群众,就联系在学校读书的孩子家庭,岂不更为方便?如果干部联系群众工作从居委会人手,由居委会查清哪些是需要帮助的群众,再分配给机关学校的干部,才能避免形式主义,才能更为有效?干部联系群众工作是创社会和谐的好方法,但要做得更为有效,联系干部的人选也要筛选,不是每个干部都比普通群众觉悟高,都能担负得起时代赋予的重任。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精准扶贫民情日记

全文共 318 字

+ 加入清单

7月21日,在吉木萨尔县政府办住二工镇八户村工作组的积极协调下,州、县中华联合财产保险公司向二工镇八户村送去10万元扶贫款,工作组也为村民送去15吨扶贫化肥。

在简短的扶贫物资交接仪式后,州、县中华联合财产保险公司代表还与镇村两级干部座谈交流,了解八户村基本情况,共同商讨推进八户村精准扶贫具体工作。

二工镇八户村属于城郊村,农田土层较薄,是典型的戈壁地带,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群众经济收入来源较少,增收渠道单一。为帮助村民增收致富,县政府办住八户村工作组积极协调社会力量助力,州、县中华财产保险公司负责人表示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贡献人力、物力,并提供一定的工作岗位,从基础设施、技术、资金等方面给予有力支持,加快八户村的精准扶贫工作步伐。

展开阅读全文

篇2:驻村民情日记

全文共 1871 字

+ 加入清单

4月16日,久违的天空终于放晴了,中午,我独自一人骑着电动车从温泉村委会出发,太阳光照到身上暖暖的,感受着微风吹动嫩绿树枝的动静之美,空气是那样地清新凉爽,人也感觉特别轻松。走着走着,就到了温泉村尖山组,放眼望去,地形梁峁起伏,沟壑纵横,弯弯曲曲、坑洼不平的一条通组路盘旋于山间,自然条件十分恶劣。

我顺着山路盘旋而下,来到了温泉村“党员创业带富工程”湖羊养殖示范基地。我与示范基地的负责人热情地打招呼,自我介绍并递上驻村民便民服务联系卡。“郑书记,上一个月就听说啦,你来我们村帮扶,欢迎你的到来。”他面带微笑地说到。在饲养员的带领下,我参观了圈舍和养殖情况。圈舍整齐有序,湖羊生长良好。据饲养员介绍,该基地现有公羊7只,种羊150只,羊羔59只,还有42只种羊待产。该基地场地有限,现村支两委正在距该基地10公里的丛金山组马桑冲新建一个建设规划用地近500亩示范基地。我建议饲养员,一要做好防疫工作,二要注意饲料安全,三要注意圈舍环境卫生。我与饲养员告别后,又驱车来到了新建基地。

据悉,该基地规划用地近500亩,管理用房占地2亩,圈舍建设占地100亩,种草占地448亩,母羊投放9000只,公羊投放180只,总投资954.4万元,由村干部牵头群众参与的形式成立1000户农民养殖合作社示范基地,现已开工建设,争取今年年底基础设施竣工并投入使用。该合作社,采取“一合五统”模式即群众参与合作,实现圈舍统一、饲养统一、管理统一、技术统一、销售统一。

温泉村距离县城6公里,距政府所在地7公里,有305省道穿村而过,交通方便,村辖区面积31.28平方公里,全村20个村民组,1864户,7003人,田4000亩,土8800亩。该村气候温凉,多雨多雾,年平均在18℃,年平均降雨量1200毫米,降雨主要集中在4月中旬至9月下旬。全村农作物主要以水稻、玉米、洋芋、蔬菜为主。近年来,蔬菜种植一直是温泉村农业中的主导产业,生猪养殖、肉牛养殖是该村养殖业中的主要产品,且规模不大,而节粮型草食畜禽发展明显不够,优势没有发挥出来。一是该村有8800亩耕地和5127亩可利用草山草坡,可为养羊提供丰富的饲草资源,发展山羊生产潜力巨大。二是农村养羊科技水平不高,规模养殖不够,养殖效益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大力发展种草养羊可为该村的新农村建设开辟更加广阔的增收空间。三是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还草、生态环境建设项目种草养畜工程在该村体现为种草养羊,提供了极好的发展机遇和条件。各级政府对种草养羊出台的一系列扶持政策,能够迅速推动该村种草业和养羊业迅速崛起和健康发展。

该项目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按生态畜牧业模式设计,促进农作物秸秆的充分利用,减少作物秸秆焚烧产生的污染,实现了资源的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合理利用废弃农作物进行养殖。同时,项目采取改良草山草坡,林草间作等方式种草养羊,大面积种植牧草,增加植被覆盖率,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羊的粪便,建立“羊—沼—草”家庭牧业生态园,利用沼气肥作为土地的有机肥,经熟化后还田,减少化肥使用量,提高土壤肥力,防止土壤板结,促进粮食增产,牧草高产,使种养业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

对于这样一个贫困、落后的小山村,来之前我心里很有些担忧,但通过驻村以来的所见所闻,改变了我的认识,也增强了帮扶的信心,感觉收获很大,体会很深。

1、思路决定出路。当前农村的产业发展模式大多是由农民自发而成的,形不成规模或规模较小,也缺乏长远规划。开展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帮助村干部理清思路,因地制宜谋发展、转细想、上项目、兴产业,制定切合实际的产业发展规划,努力将扶贫由“输血”向“造血”转变。

2、 增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在农村,没有一个坚强有力的党组织和一支战斗力强的党员干部队伍,谈发展和增收无异于纸上谈兵。要在为党支部输送新鲜“血液”上下大功夫,培养后备人才,特别是要抓住村委换届契机,把农村的致富“能人”选进班子,发挥他们的带动作用,推动村转型跨越发展步伐。

3、农民思想的解放程度和观念的更新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农村产业的发展。

4、让群众得到实惠,让群众亲身感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好处,这是我们同步小康驻村干部的任务与使命,也是检验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天色已晚,便踏上了归途。路上,我一直在思考解决山区农村发展难题,温泉村的养羊模式对我深有启发,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我们只有经常深入基层,多和群众面对面的交流,了解老百姓的真实想法,才能更好地理清发展思路开展工作,早日实现同步小康!

更多热门日记推荐:

展开阅读全文

篇3:领导干部下乡民情日记

全文共 519 字

+ 加入清单

兴宾区紧紧围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向全区2.5万名党员干部发放2.5万册《民情日记》,推行党员干部“民情日记”工作制度,受到广大群众的普遍赞誉。

“村民提出美化绿化家园的问题,乡党委、政府安排乡林业站与区林业局领导及时沟通,联系树苗事情已经落实。”城厢乡党委书记曾嫄艺于4月15日到泗贯村综合场屯调研时,在《民情日记》解决问题情况一栏上这样写道。

如今,在兴宾区农村,都能见到一个个身揣小本本的忙碌身影,他们住农户、访农友、问农事、解民忧,记录群众急需解决的问题。能解决的马上解决,不能当场解决的记录在“民情日记”上,每周汇总,集体研究解决,再把结果逐一反馈给群众。区党委、政府将“民情日记”列入工作重点,要求每名党员干部在当天活动结束前统一在工作笔记上记录自己当天做过的事情,处理的群众问题,走访群众情况,下个工作日工作计划及下基层的深刻体会和反思,并将此作为一项日常工作常抓不懈。

“笔下民情,心中民生”。兴宾区通过“民情日记”真正为群众分了愁事、办了实事、解了难事。截至目前,据不完全统计,全区领导干部共记录民情日记8000余篇,收集整理群众意见1000余条,为群众解决热点难点问题800余个,化解矛盾纠纷100余起,深受群众好评。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村干部脱贫攻坚民情日记

全文共 1191 字

+ 加入清单

2月21日 星期日 多云 迤车镇中寨村

今天早上接到通知,2月22日上午在会泽县城举行2016年会泽县脱贫攻坚工作推进暨驻村帮扶工作动员会。明天就是中国的传统佳节――元宵节,本来与儿子约好了中午爬一趟寥廓山,晚上到珠江源广场放孔明灯、吃汤圆。请假留下满足儿子的愿望,还是收拾行李奔赴会泽,怎么办?考虑到我的驻村扶贫点刚刚从大井镇马鞍村调整到迤车镇中寨村,只好再次与儿子失约,提前踏上去会泽的高速路。从曲靖到会泽有200多公里,明早出发来不及参会。

2月21日下午,市委办下派会泽县中寨村驻村蹲点帮扶的3名工作队员相约14点出发,驱车来到会泽城时还不到17点,嵩待路打通新的隧道后,大大缩减了路程节省了时间。

趁着时间还早,我们3名队员商量决定,直奔迤车镇中寨村帮扶点。路上堵车,晚上18点,我们才来到中寨村委会破旧的二层办公楼前,看到施工队正在打桩划线,准备在村委会侧面的山脚下建一栋200多平米的便民服务综合楼。10多米高的石挡墙边预留了一片小广场,广场上堆满沙子、石头等建筑材料。村党总支书记计加眺说,村“三委”班子坚持“先治坡,后治窝”,先把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水电路修好,再考虑改善村委会办公条件。现在中寨村党总支有11个党支部 117名党员,每次开党员大会都要到别的地方借场地,开村民代表大会同样如此。经过村民代表会商议决定,年底前建好便民服务综合楼,方便群众办事。今年改善村民活动场所,得到“8.03”地震迤车镇灾后恢复重建项目支持,大大减轻了筹款压力。

迤车镇有“会泽的江南”美誉,境内物产丰富、交通发达。靠近昭通方向的中寨村,地处迤车镇北边,距迤车镇政府所在地8公里,东邻马路乡,南邻中河村,西邻迤北村,北邻小河村。村委会辖11个自然村,25个村民小组,现有1927户7007人,其中现有贫困户639户1888人,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的27%。主要种植玉米、水稻、洋芋等传统农作物。

面对脱贫基数大、贫困程度深、产业结构单一等严峻现实问题,村委会一班人克服“等靠要”思想,积极寻求脱贫新路子。在与村干部交谈中发现,村委会宣传员吴启成对“农产品电商”钟爱有加。他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定制农产品品种及规格,通过微信、淘宝网店等新的销售形式,实现核桃仁、南瓜子、大豆、松子、蚕豆等农产品的网上销售。2015年,与洽洽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年销售120余吨,收入480余万元。核桃仁、南瓜子和蚕豆等30余吨产品,远销迪拜等国家和地区,实现产值27万美元。这为农产品销售拓宽了路子。

另外,中寨村依托良好的资源优势,做大做强酿酒业。在继承和发扬传统工艺基础上,采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自主研发“二次蒸馏”、“酒中加蜂蜜进行二次复烤”等酿酒工艺,着力打造“小锅杂粮酒”、“铜锅二次蒸馏酒”等品牌。目前,有大小酒厂43个, 全年产酒2000吨,实现产值2000余万元。这也是带动农民脱贫致富的一条好路子。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双联民情日记走访记录

全文共 1151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上午我和驻村干部一起来到了州交通运输局“三万”活动及精准扶贫驻点村建始县三里乡香树湾村4组,与党员及群众代表进行座谈。在座谈会上,党员代表、群众代表交流讨论的气氛至始至终轻松、热烈,他们畅所欲言,不仅道出了心声,而且提出了许多很好的意见建议。基层的意见实实在在。有的反映村组沟渠堵塞了、鱼塘关不住水了,有的提出小组道路不好、雨天出行困难,有的认为村支两委干部履职不到位,谈出了基层党员、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在该村住宿的日子以来,与村民们交往谈心,了解到许多在单位所得不道到东西,深深地感动不开展“三万”活动怎么会有这样的收获。党员干部只有放下架子,抹下面子,与村民朋友面对面、手拉手、心连心的交朋友,才能密切干群关系。

走访至老党员向承鼎家中,全家4口人,小儿子智力残疾,祖孙三代同堂,居住在一栋较旧的平房内,由于地基深陷,房屋已成危房,但无钱修缮。家中只有1亩薄田,仅能作为饲料地。家庭主要经济来源为儿子外出做工的收入,自己也在外做临时工挣点小钱补贴一下家用。老人今年已经70岁,患有慢性支气管炎,时常要打针吃药,因为没住院,药费不能报销,加重了家庭经济负担。尽管生活艰辛,老人还是比较乐观豁达,他要求儿子不管生活多艰难,一定要走正路,也尽量不要给政府和集体找麻烦。问到老人最大的愿望时,老人说,孙子就要成家了,但是房子成问题,要是有钱能把房子翻修下就好了。

通过走访调查,我们了解到,香树湾村无产业发展,主要经济来源为村民外出务工收入。一是农民自身投入不够。随着党和国家政策越来越好,惠农补贴越来越多,部分农民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积极性不高,等、靠、要思想严重,自力更生、自主创业的传统逐步缺失,自我创新能力和开拓精神缺乏,严重阻碍了农村建设发展。二是因学因病返贫,贫困程度加深。部分农户因子女入学、遭受自然灾害、家庭成员生病入院、致残等情况,原本脆弱的家庭无力承担高昂的学费、医疗费而返贫,贫困程度进一步加深。三是增收渠道单一,产业效益低下。农业生产受地形及水源影响,主要发展玉米、红薯、土豆等几种传统农作物种植和鸡、鸭、猪、羊等庭院式小规模禽畜养殖,基本上是自给自足型,且经营方式粗放,生产投入不足,形不成规模和经济效益。

此次走访活动,加深了我们对基层群众的了解,感受到了群众的疾苦冷暖,是我们“三万”活动为群众办好实事的基础和前提。下基层是干部与群众之间的“连心桥”,不仅仅是有着基层情况和群众意愿,同时也是基层干部对群众感情的真实记录。不仅要嘴上说着老百姓,更要心里想着老百姓。要做百姓的贴心人,要带着感情下基层,带着感情去倾听百姓呼声、了解百姓的困难,真正做到想群众之想、急群众所急、解群众所难。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入开展好“三万活动”,多为群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让“三万活动”更加深入人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干部下乡驻村民情日记

全文共 1268 字

+ 加入清单

和马主任一家吃过早饭已到九点了,今天我们的工作计划是上午下田收割玉米,体验农活,下午到四社走访农户,并把村里的黑板报办起来。这些也是我昨夜思考良久的。特别是作为从机关下村的干部,下田体验农活很有必要。村委马主任忙于村里的工作,三四亩玉米还在田里,所以我们决定到马主任田里收割玉米。

到了田里,我学着马主任的样子掰玉米棒子。虽然小时候帮家人下田劳动,但是老家那边种的都是小麦、豌豆等作物,所以掰玉米棒子还是头一次。不过这活一学就会,就是一手抓住玉米棒子,另一手拿小刀在包叶上面划一道口,然后顺着那道口子剥开包叶,再把里面的玉米棒子掰下来,工序就这样简单。由于海拔较高的原因,每株只结一个玉米棒子,偶尔也有两个的,不过其中一个很小。掰了一会儿后,我的手法越来越娴熟,速度也很快了。这时,海东农牧局科技推广站洪站长打来电话,让我今天赶紧领上昨天我给他说要办养殖场的村民马哈比,到民和县畜牧局补报家庭养殖项目。我一联系马哈比,他正好在县城。而且我们的帮扶组成员小孟从县城还没向村里出发,所以我让他领马哈比去县畜牧局。不一会儿,马主任夫人也干完家务活到了田里。随后,我们帮扶组的老谢、小罗,还有村支部马书记都到了,田里一下子热闹起来了。人多力量大,我们七个人每人占一个垄,一垄一垄掰,马主任负责铲秸秆,一下子加快了收割的速度。收玉米不太累,大家又说又笑地干到了中午。回头望去,身后金黄的玉米堆越来越多,腾出的空地也越来越宽,很少劳作的原因,大家兴奋不已。

下田劳动的原因吧,中午大家吃饭很香。马主任夫人给我们做的是熬饭,一个个都吃了两碗,还把一大碟子油饼吃到底了。

下午我们走访的是距马主任家所在的二社两公里多的四社,即小库土社。这个社是个自然村落,坐落在一社山梁下边的阴山根,地势较低,但坑洼不平,庄廓布局杂乱。我们的车歪歪扭扭地行走在村道上,好像在流水似的白土里游泳,又好像在厚厚的白土尘烟里腾云驾雾。村民们很热情,不管以前见没见过都会打招呼,并往家里邀请。我们先后走访了五户农户,了解的内容基本一样。但是今天走访的一位老农,让人心酸。他叫马索来么,已六十九岁了,家里只有长病在家的老伴,也快七十了。四个儿子都不争气,一个个在外过自己的日子,根本不顾两个老人,用当地的话说就是“不上路”。为了维持贫寒的生活,这位老大叔耕种13亩地,还当村里的护林员,管护大家的退耕还林地。尽管如此,但不知为什么他没有享受到农村低保。我的心里很酸楚,能为他做点什么呢?我从兜里摸出一百元钱塞在他手心,让他买双鞋,因为他穿的鞋实在是太破了。他激动得一时不知说什么好。我转过头悄悄的对村支部马书记说下次调整低保,一定不要忘了他。

从四社小库土返回到一社山梁时,时间已不早了。我们把村里简易的公开栏用墨汁刷了两边后,大家一齐动手,划线的划线,写字的写字,画边的画边,不一会儿把黑板报办了起来。黑板报的右下角还写上了让村民们抓紧开展秋季覆膜等工作的通知,左下角我用彩色粉笔画上了一朵红牡丹,远远望去还有点意思。

又一天的工作结束了,回想起来,感到农村工作虽然苦点,但也十分充实。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建设扶贫民情日记

全文共 1372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我今年第5次来到汉寿县崔家桥镇东仓铺村,一路金秋美景映入眼帘:路两边整齐立着两排崭新的路灯,稻穗迎风招展、清香阵阵……想到以前的泥巴路灰尘漫天,一路农舍衰败破旧,如今大变样,我微微笑了,不禁加快了进村的脚步。

我局是市委驻汉寿县崔家桥镇东仓铺村扶贫工作队的牵头单位。来到村部,扶贫工作队队长、我局派驻的扶贫干部刘绍清,正与村干部商量工作。没有寒暄,也没有什么议程,我们首先步行到了杨家冲组贫困户胡定国的家中。我局每名科级以上干部都和该村的贫困对象进行了“一对一”结对帮扶,年老多病丧失劳动力的胡定国便是我的帮扶对象。

正在休养中的老胡见到我们,欲起身相迎。我加快几步先迎上他,握着他的手说:“好好休息,我们又来走走看看,还有什么困难慢慢说,我们一起解决。”老胡笑着连声道谢,细细介绍他的脱贫进度:村里给他办理的社会保障已经到位,现在每月可领取167元低保金;工作队帮助其子女完成了技能培训,孩子正在找工作。我从老胡含笑的眼眸里,看到了他对美好未来的信心。临走,我塞给老胡一点慰问款,他推辞着不要,我鼓励他说,都是一家人了,自家人不用客气,希望他尽早脱贫,当全村榜样。

结对帮扶,是我局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扶贫责任之一。今年,由我局牵头,与市残联、九三学社常德市委、常德中联重科液压有限公司、华融湘江银行常德分行等后盾单位多次深入东仓铺村贫困户家中,对识别出的71户174人贫困对象摸贫情、找贫因、谋发展,并多次为帮扶对象送去慰问金。今年,东仓铺工作队共筹措资金2479.5万元。除相关项目资金,仅我局机关就捐款40万元,走访慰问贫困户30余户,发放大量米、油、肥料、医药用品及法律法规宣传手册等。

离开老胡家中,我们又陆续走访一些贫困户后,来到该村三口里渡口,查看正在筹备施工的东仓大桥。三口里位于东仓铺村级公路尾端,河道宽约200米,渡口在民国年间就已存在,曾发生过多起安全事故,一直是交通部门安全监管的重点,如能打通这个瓶颈,可让近10万人受益。为此,我们努力申请将此桥纳入汉寿县交通会战项目,汉寿县委、县政府等主要领导多次到现场查看,决定修建该桥,并定名为“东仓大桥”。目前,该建桥项目已争取资金2000万元,并已完成地勘和招投标工作,预计明年将建成通车。

作为政府主管市场经济的重要职能部门,而且是全国文明单位,我局一直以来关注民本民生,始终以人民满意为工作的最高标准。今年初牵头扶贫东仓铺村以来,党组决定由市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晏丰儒具体负责扶贫工作,并派出机关年轻上进且居重要岗位的注册分局局长驻村扶贫,按照联点市级领导市政协副主席朱传宏要求的“抓好六项建设,坚持四个并重”的扶贫原则,扎实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组织市农科所的专家到村进行提高水稻产量的技术培训;动员和组织6户种粮大户注册成立了“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支持和鼓励农民发展林下放养土鸡;在该村八斗丘组一片贫瘠的荒土上组建60千瓦集中式扶贫光伏发电站;率先在43个市级贫困村实现光纤通村入户;在该村平整土地480亩,硬化沟渠3000米;对全村电网进行升级改造;硬化通组入户公路7.1公里。

从东仓铺回去途中,脑海里浮现的是村民们那一双双期盼的眼睛,一张张饱经风霜的脸。我在心里对自己说:我要和工作队加倍努力,力争2017年完成扶贫攻坚目标任务,给东仓铺的村民带来更大实惠!

展开阅读全文

篇8:2024年驻村工作民情日记

全文共 1693 字

+ 加入清单

目前,全县正在开展贫困村及贫困户脱贫规划,这是一项政治任务,关系重大。这项工作需要入户统计各种基础信息,任务量大,但我们必须走访所有贫困户,了解其住房情况、土地情况、子女情况等,找到其致贫原因及发展需求,为其建档立卡,因户施策,为编制脱贫规划实现精准扶贫打下坚实的基础。规划编制中,难的是项目规划的申报、新型经营主体或规模化产业扶贫规划的编制。这需要将村子的实际情况了解清楚,选择适合的项目。经过调研,我们村的劣势在于地理位置相对偏远,土地瘠薄,种植业靠天吃饭;养殖业规模小、缺少资金,抵抗市场风险能力弱;全村贫困人口多,外出打工少;村民了解新政策、新项目渠道有限,有“懒得折腾”的思想观念。我们村的优势在于有一个坚强的党支部班子,素质高,养殖业有一定基础,附近有石城山森林公园等免费旅游景点,有几个致富带头人。

在向前辈请教以及和村班子成员共同商议后,我对于重点工作有了初步的想法:加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协助组建养殖合作社、协助建立绿色生态循环养殖观光示范园、改建村民文化活动室等。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我会和村班子一起认真编制脱贫规划,根据我村实际填报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如修建屯内路4.8公里,建设马场屯到石城屯桥梁一座,修建涵管42座,更新村内无线广播中心控制系统,申请路灯,设置垃圾箱等,争取国家支持。

之所以要协助组建若干个养殖合作社,是因为我村有具备养殖技术和经验的农户,有一定的养殖基础:1个养鸡标准化养殖小区养鸡2.4万只,养羊900多只,养牛300多头,1户养大鹅800多只,1个家庭养殖农场中500只小笨鸡,50只鸿雁,12亩水面的养鱼面积等。但是现在散户养殖,规模小,抵抗市场风险能力弱。可以由村支部牵头,组建养殖合作社,产业扶贫资金,以若干户养殖大户为主体带动贫困户入社,实现规模经营,提高效益,带动贫困户增收。经过到木兰兴牧养羊合作社参观学习,了解了运行模式,我们有了进一步的明晰的思路。

之所以要协助建立绿色生态循环养殖观光示范园,是因为当前人们都很重视食品安全,农民房前屋后大都有个小菜园,可以用“私人订制”的方式,进行“农地代种”和“畜禽代养”。“农地代种”是将农民的“小菜园”“流转”给城市居民,农民为其提供绿色有机蔬菜;“畜禽代养”是私人订制畜禽,为消费者提供放心的副产品。生态园更加突出循环生态绿色特点,采取“水稻地养鸭、玉米地里养大鹅、林中养小笨鸡、橡树籽喂猪、山坡地放羊”等方式。一方面可以为农户解决资金和销路问题,另一方面消费者可获得绿色农副产品,免费获得体验种植和养殖的乐趣,农村免费住宿,免费游览石城山、花砬山,免费采摘蕨菜、榛蘑等。

之所以要改建村民文化活动室,是因为村内没有村民办事和文化活动场所设施较落后,没有供暖设备,不能满足村民活动需求,并且闲暇时间村民文化活动匮乏,容易赌博;有些村民“信教不信党”,不利于党的工作开展。因此,拟改建废弃小学为“村民文化活动室”,分为“村民事务代办服务室、村民致富信息宣传室、党员活动室、文体活动室、图书室”等,主要功能为:帮助村民代办各种事项;宣传党的政策,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定期组织村民观看致富经等致富案例,分享致富经验,转变传统观念,树立脱贫信心,实现“扶贫先扶志”;联系农科院专家来村讲课,推广农业技术,并组织成立合作社等新兴主体,实现“扶贫先扶智”;组织开展党员活动,提高党员意识;开展文艺和体育活动,丰富村民文化娱乐生活;提供农业科技文化等方面的书籍。通过建设活动阵地,弘扬正能量,愉悦身心,营造良好的道德风尚。

此外,也要想办法做好其他事情,建立新民村微信公众号以及微店,淘宝店,统一平台销售和推广农产品,宣传石城山森林公园等;建立新民村信息共享微信群,邀请村民以及村在外工作、上学的人员加入,号召其为家乡做贡献,实现村民网上交流致富信息;统计贫困户青少年学习需求,联系有关培训学校,实现教育扶贫;向农户宣传金融扶贫政策,争取资金支持;联系社会力量,帮助特殊困难人群等等。有了重点工作思路,心里有底了,但每件事都需要仔细研究,找到合适的人,做好项目规划,时间紧,任务重,我必须只争朝夕,努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9:2024年社区入户走访民情日记

全文共 875 字

+ 加入清单

一大早,我就从历市镇政府骑着摩托车赶赴神仙岭以北的车步村开展帮促工作。经过近半个小时的颠簸水泥路,于9:00整到达该村。

到达车步村后,我首先走访了田间地头、新屋下组及部分村民。随后,来到村办公室,和村支两委、村民代表进行交谈。在座的村干部、群众代表积极发言,共话发展。据村党支部书记钟有良同志介绍,车步村属江西省“十二五”规划省级贫困村,现有人口1886人,外流人口625人, 19个村民组,总户数422户。村民长期以来以种植禾笋、养殖生猪为主,近年来受自然灾害以及土地贫瘠,缺少创业致富带头人,很多年轻人都外出打工,村里经济发展缓慢。尤其是5.7洪灾以来坡上的农作物基本绝收,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群众生产生活,积贫、返贫现象比较多。

经过一个多小时二十分钟的交流,我感觉到全村上下创业致富的欲望很强烈,都在积极探索发展的新思路,努力寻求发展的好载体。针对该村自然灾害多、土地贫瘠、劳动力富余的现状,我建议该村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尽力发展、尽快发展、提速发展。一是鼓励村干部发动群众连片种植禾笋,形成规模,以便统一管理,统一经营,形成产业;二是充分发挥村干部的“双带”作用,鼓励农户大力养殖生猪,与大世界、万家惠大超市形成产销链条;三是协助该村与历市镇政府和定南县水利部门联系,抢抓今年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大好机遇,全力扩宽河道;四是建议认真监督实施好村组公路硬化工程,使之成为群众满意工程,改善村民生产生活环境。下一步打算历市镇民政所协调适当给村里解决部分低保户、五保户物资,并向镇领导请示在七.一之际多慰问几名参与抗战的老党员。

临近端午,但烈日灼热。顶着火热的太阳,经过热情的交谈、走访、询问,对该村群众愿望、观念、思想,对村级经济状况、发展思路、发展难题等有了一定的了解,不经意间太阳已开始偏西,拖着满身的汗水、怀着恋恋不舍的心情开始颠簸在离开“差别人一步”的车步村。一路上,怎样帮助群众领会精神、理清村级发展思路,解决村民实际难题、化解农户扯皮纠纷,如何促进统一思想、促进科学发展、促进增比进位、促进和谐稳定,时时在大脑中回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2024年扶贫攻坚民情日记

全文共 653 字

+ 加入清单

2016年1月22日。走访地盘子村贫困户黄生录家。

基本情况:家庭人口4人,黄生录以及儿媳与两个孙子。黄生录60岁,以拉运沙石为第一收入来源,以全家10亩耕地租赁费用(每亩500元,年共计5000元)为第二收入来源。儿媳在县城租房照顾孩子上学,期间在各类饭馆打工(每月1500元)为该家庭第三收入来源。目前户主黄山录因腿痛、腰痛等疾病而无力拉运沙土,因此全家月收入不足2500元。

需求:通过申请扶贫资金,搞家庭牛羊养殖。因为黄生录本人有牛羊养殖经验,同时也可以向村民租贷部分草场,牛羊养殖条件已经成熟。

措施:积极联系县兽医站技术人员对其引进牛羊养殖技术进行培训;对自家庭院部分房屋改造为牛羊养殖棚;协调牛羊饲草料,联系当地养殖大户引进带动等。

家庭希望:通过黄藏寺水库建设补偿款,首先在县城购买一套80平米左右的房子,让儿媳与孙子居有定所,孙子上学也方便;家庭内部积极动员儿媳择婿再嫁。

据了解,自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该县共确定了9个省定重点村和13个州定贫困村。共抽调扶贫干部71人,其中省级27名,州级44名。扶贫干部均能及时报道上岗,积极与乡镇党政、村“两委”打成一片,千方百计增加群众收入,为扶贫工作队和选派单位树立了良好形象。

一本民情日记虽然只是概要的民情记述,但如果没有一种亲力亲为,没有一种一心为民的民生情怀,自然就看不到贫困村未来的希望,当然就更写不出独到的发展眼光和发展思维。从这个意义而言,民情日记是一面镜子,是一个窗口,或者说是一个扶贫攻坚的发令枪,从中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了一种激越与奋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驻村扶贫干部的民情日记

全文共 487 字

+ 加入清单

1月30日,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研究部署?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提出从今年开始,在全省开展省、市、县、乡单位联系贫困村、干部联系特困户工作,帮助特困群众加快脱贫步伐,让老百姓尽快富起来。2月8日,省委常委会再次召开会议,进一步研究部署?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明确了行动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任务、参与范围、联系对象、联系方法和工作要求。2月24日,我县召开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暨扶贫攻坚动员大会,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动员大会,中央和全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动员全县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职工迅速行动起来,积极投身到?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和新一轮扶贫攻坚工作中来,努力加快全面小康建设进程。2月27日,卫生局召开会议,就卫生系统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进行了安排部署。同时要求卫生系统参与行动的单位要紧密结合实际,组织人员深入包联村社、包联农户进行调查摸底,根据包联对象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计划,尽快帮助包联对象脱贫致富,真正实现?广大干部受教育、人民群众得实惠、‘三农’发展上台阶、基层基础更牢固?的工作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下乡扶贫民情日记

全文共 1716 字

+ 加入清单

精准扶贫、不落一人。要坚持以人为本、实事求是,进一步摸清贫困底数,把贫困原因搞清楚、分析透,要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区别不同情况,做到对症下药、精准滴灌,不搞大水漫灌、大而化之。

我所属单位住房公积金鹤峰办事处今年帮扶铁炉乡泉峪村,既然是扶贫就要了解他们的情况,为什么贫困?拿什么来脱贫?怎么帮扶?不进村入户了解那都只是纸上谈兵。为了更好的了解情况,制定有效可行的帮扶计划,8月27日我与单位主任科员殷远凤乘班车来到帮扶村铁炉乡泉峪村,决定去最偏远的贫困户曾召爱家。我没有什么下乡经验,站在山脚下昂头朝着丛山峻岭--我们的目的地望去,心里满怀忐忑,崎岖的机耕路只能靠小“麻木”车进入,(“麻木”是鹤峰有名的代步交通工具,只能坐下两三人,农民家庭条件好的基本家里都会有一辆,进城购物、运送生产资料等)。坐上麻木车,司机特意装了两袋沙土,她说山路不好走,前面有一段路面有太深的坑过不了,拉点沙填一下,在那蜿蜒崎岖的小路上颠簸着慢慢的向目的地驶去,看着“公路”两边陡峭山崖和深不见底的沟壑,心里咚咚直跳。因为用力抓着麻木挡板以防自己簸下来,下车时紧张的心里一松懈,顿时感觉自己浑身都瘫软了。面对此情此景不由得感叹生活在这上面的农户是多么的不容易!

来到贫困户曾召爱家,映入眼帘的是陈旧破烂的木房。屋前的空地上晒着刚采回的黄豆,堂屋里没有像其它人家那样倒了水泥地板,就是一个黄泥巴屋。屋里杂物很多,原始的火坑,老式的黑白电视,没有一样像样的家具。曾召爱全家三口人,老伴五十多岁,儿子快三十多岁了还没有成家立业。我们详细的询问了他们的经济收入,农作物的生长,什么原因致贫等一系列情况。曾召爱说,以前这里人户多,到现在低山发展的快,加上高山交通不便,好多都已搬迁,有的举家出去打工了。我们不想搬迁,我在这里有500多亩的山林,5亩多耕地,两亩多茶园,怎么舍得扔下。我明年还准备发展几亩茶叶的,这上面主要的就是交通不便,种的农作物要变成钱就要上坡下岭往集镇背,来回三四个小时。其实我们这里生产资料丰富,我们多想政府能帮我们把公路修好!那样出去打工的农民也会乐意回家创业,带动村里的经济发展。经过了解沟通,结合泉峪村情和他家的条件,我们和曾召爱夫妻两人商量着制定了帮扶计划,初步确定了三条措施:一是按照他家山林面积地理优势发展养殖业、种植,在现有的8只山羊基础上再增加30只种羊,同时今冬明春再发展密植茶5亩;二是结合乡里危房改造项目,帮助其翻修房屋3间;三是扶贫搬迁,通过政府、村委争取帮扶资金,改善其居住环境。殷主任鼓励他说:“从今以后,咱们就是亲戚,要常联系,有困难就打电话,我们尽最大努力帮助你们。要有信心,要鼓足勇气,相信经过几年努力,你们定会过上好日子的。发展养殖、种植,技术上需要帮助的我们尽最大的努力帮你们争取帮扶,也会向上级部门反应情况争取把公路扩宽”。

从曾召爱家往下走来到三组黄文松家,简陋的两层平顶房,家里只有他老婆和80岁的老父亲在家。他们家属于低保户,两口子都是残疾,住在儿子家,听说儿子很勤快,出去打工十几年回来修了这栋房子,一年回来不到一两次,现在三十好几了还没有成家。黄文松老婆又聋又哑根本无法交流,老父亲看见我们到家里来非常的热情,估计是怕自己家里凌乱,步履蹒跚的把我们带到隔壁的叔叔家给我们一人倒了一杯水。他坐下说现在的政策好啊,我儿两口子都是残疾,田里的活做不了,吃饭都快不能自理了,你们看我那儿媳一天除了帮忙看家什么都不会做,能解决温饱已经很不错了,谈不上什么生活质量,今年多亏政府给我们帮扶了3000多块。看着眼前的老爷爷已是满脸皱纹,白发苍苍 ,心里涌现出一股心酸:本应颐养天年享享清福了这般年纪却还要为子女操心。离开时,我们对老人表示一定会想办法帮扶他。

后面陆续走访了几户贫困户,从山上回到住处已是下午六点,和殷主任一人炒了份鸡蛋饭,也许是太饿了吃了个精光,到住处洗了个澡,躺在床上想着白天走访的贫困户,心中泛起无限的感慨:山里人贫困,那种贫困的状况绝非你坐在办公室里能够想象,不亲临现场你怎能感觉到山里人那种淳朴、厚道,那种淳朴会让在商场、职场激烈竞争中的越来越世故的城里人汗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大学生村官民情日记

全文共 611 字

+ 加入清单

这是植树节后第二天,天气如昨日般晴朗。我去昨天的植树点查看昨天栽植的树木有没有损坏,在去的路上遇到了吴书记,我们边走边聊就聊到了土地这个话题。

虽然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但是我没有生长在农村,对土地的理解和感情不是那么深刻。吴书记说土地是庄稼人的命,养育了这里的祖祖辈辈,一个人如果触摸不到土地的脉搏,感受不到土地的呼吸,即使把他埋到土里他也不懂土地,自然他就不珍惜和疼爱土地,同时不能更好地利用土地和发掘其潜在价值。我们现在当干部,想带动群众致富,可以搞其他产业,但是最终离不开土地,运用好这片土地,才能让大家都富裕起来。

我站在这片新植的树旁陷入了沉思。这些小树根植于这深厚的泥土之中会长成参天大树,这片麦田在土地的孕育下会给我们香甜的饼子,即使他们变成冰冷的砖头却给了我们一个温暖的房屋,这里的一切都是因为有了脚下这片土地才成长、改变、成就。而土地永远还准备着赐予我们更多更好的东西。

要想带领群众致富,就必须用我们勤劳的双手去耕耘这片土地,挖掘它的价值,这也是我们利用者价值的体现。只有深爱这片土地,读懂这片土地,利用好这片土地,才能真正体现土地的价值,让这片土地孕育出每一个人的美好梦想。

黄土脊梁上一波波的麦绿,是美丽的景色,更是土地的馈赠,我曾想带着梦想在这里开花结果,却一直忘记把它埋进土壤里,今天在这里,我洒下的每一滴汗水,希望能回馈这片哺育着2300多人口的土地,也希望这片土地能为这里的人们孕育出更美好的未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访惠聚工作民情日记

全文共 923 字

+ 加入清单

3月4 日上午,按照委系统机关干部深入基层“访民情惠民生 聚民心” 活动的总体安排,我们下派工作组的先遣人员,先期启程前往**区麦盖提县库木库萨尔乡。

早上9:25,飞机准时起飞。也许起的太早赶飞机的缘故,绝大多数人在飞机起飞后,都开始闭目养神,也有个别精神头很好的人,在机舱里小声的说笑着。11:15,飞机准点缓缓降落。排队取了行李后,出门就看到来接我们的联络人员,各小组先遣人员按照要求分头上了指定的面包车。上车后各组清点了人员,车子开始向麦盖提县库木库萨尔乡进发。经过3个多小时的路程,我们到达了库木库萨尔乡政府。大家下车后在乡政府食堂吃了午饭,稍作休整后,就随各个村来接的人去了各组入住的村子。我们第七组住村委会大院。

按照活动分配方案,我们第七小组进驻尤库日哈迪勒克村。下午16:00时,我们在随行的副乡长艾则孜·热合曼带领下来到了尤库日哈迪勒克村村委会。村委会书记艾莎·穆萨早在我们来之前,就带领着村上的干部将我们住的地方打扫的干干净净。放下行李后,村里的干部帮助我们们一起铺被褥、整理房间,看到这些场景,我们感到心里面暖融融的。简单收拾过后,在随行乡领导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村委会的办公环境和办公设施。

住村后随行的副乡长艾则孜·热合曼和村里的干部向我们介绍了该村农业生产、当地的风土人情及具有地方特色很有知名度的农民画等情况,直到深夜。通过交谈我们了解到,尤库日哈迪勒克村人口有1200余人,种植土地有6000余亩,主要以种植棉花、小麦、核桃等农作物为主。近年来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老百姓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人民安居乐业、社会稳定、民风淳朴,同时我们也了解到这里农民人均收入水平还比较低,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还比较薄弱。

作为打前站的工作组人员,我们要帮助5日来到的工作组其他同志,做好有关工作、生活细节。同时,本着虚心学习的态度,尽快与村干部和群众相互熟悉了解,为下一步开展好工作创造条件。

晚上的晚饭是村委会妇女主任阿米尼古丽·卡迪尔给我们做的家常拌面,味道很不错。吃完晚饭后,我们简单洗漱了下就躺在床上。屋内很冷,躺在床上久久不能入睡,想着未来一年后会有怎样的变化,想着着下一步工作如何开展,想着接下来的工作和生活该怎样的开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2024年关于扶贫攻坚民情日记

全文共 2356 字

+ 加入清单

根据县委办、县政府办株县办[2016]43号关于进一步做好全县脱贫攻坚结对帮扶全覆盖工作的通知,确定我院帮扶南洲镇的南洲村、湘渌村和南山村的贫困户48户163人。我院抽调25名干警,成立三个帮扶工作小组,每组由一个院领导带队,分别负责与一个村的帮扶对象进行结对帮扶。9月27日、28日两天,我在前段时间已经掌握南洲村贫困户底子的基础上,与院里另外七名同志,对南洲镇南洲村的16户贫困户进行了集中走访调查。

南洲镇南洲村是今年上半年根据乡镇村级建制撤并,由原来的建佐湾村与袁家洲村合并而成,位于南洲镇中心位置,与镇政府紧邻,故取名南洲村。该村现有2个合作社,461家农户1717人,耕地面积1673亩,村域面积4.5平方公里,13个村民小组,属于传统的农业村,2015年全村村民人均纯收入约7000元。但是,该村村民收入差异还是比较大,收益好的还是那些具有经济实体,或者是会做项目的老板,生活比较贫困的村民还是占有一定的比例。根据村、支两委摸底和统计,2014年底止,尚有贫困户16户40人。经过一年多来的扶贫支持,虽然有了一定的改观,从政策意义上讲,按那贫困户人均年收入的标准来界定的话,有些已经算是已经脱贫,但是从他们的日常生活上来说,显然并没有真正走出困境,脱贫之路,路在何方?

走到邓某平的家门口,看那门楼和建的比较早的楼房,我怎么也不相信他家里竟然是贫困户。进门坐下来才知道,邓某平今年46岁,家里四口人,原来买了货车跑运输,家里搞的红红火火,并建起了楼房。只是前几年,一场大病(肾病)花光了家里的所有积蓄,并还负债三十多万。虽然通过医疗救助解决了一部分医疗费,但据其自己反映,现在尚还负债二十余万元,而要将这些债务进行化解,那就不是一个短期的过程,况且现在还在服药控制阶段,每个月还要一定的药物费用。其妻子和二十岁的女儿都在外打工,两个人的月收入有4000元左右,小的儿子16岁在县五中上高中。如果不是这场病,这一家子的日子那是无比的好过。要是完全按照贫困户每人年收入2855元的标准来衡量的话,这个家庭根本就不是贫困户。可事实呢?

邓某如今年77岁,老伴张某花今年71岁,贫困人口2人,根据镇、村提供的贫困人口信息是这么反映的。按说,农村里的这个年纪,正是儿孙满堂享福的时候,怎么也是贫困户?难道没有儿女赡养么?带着疑问,我们走进了邓某如的家。我们到他家的时候,邓某如还躺在床上起不来,在窗户上只能看到其模糊躺着的背影。在狗吠声中,邓某如的老伴拿着镰刀回来了,原来她还在外面做事,问其原因,得知那是邓某如又病倒了,我们也只能语言安慰。在闲谈中,得知两人育有四子一女,都已经成家立业,只是家境都不怎么好,五个子女每年基本没有支付赡养费用。如今两老子是单独过日子,依靠邓某如名下的低保金和两口子的养老保险金及一些零星小额补助过日子,年收入大概在4000元左右,每年打针吃药的费用就要占了收入的将近一半。说起这些,邓某如的老伴总是不停的抹眼泪,哀叹自己的命运不好,自己都七十几岁的人了,每天还在外为生活忙碌,好在自己的身体也还算好,种点小菜,喂点鸡鸭,尚有些许微薄收入用作贴补家用。

今年65岁的柳某生,外表看起来比75岁的老人还显得老,说话很吃力,反应很迟钝,智力比较低,说是常年药不离身,至今还住在村里原来用做幼儿园的老房子里,如今这房子已经成了危房。30年前,娶了比自己小15岁的聋哑智障女杨某援为妻,并生育了一个女儿。自从女儿长大成人出嫁到河西天元区三门镇某村以后,从此就是两个残障人孤独的生活在一起。几年之前,自己的土房子由于陈旧失修倒塌,于是村里就把他们暂时安置在村部旁边原来用做幼儿园的老房子里居住,并给他们家里接通了自来水。去年以来,随着中央扶贫政策的贯彻落实,村里已经给这老柳家争取到了作为贫困户的危房改造项目资金,上个月已经在他们老柳家的老屋地基上为他们建设新房。目前房子已经建成,村里准备再给他们家做一些简单的装修,接通水电,打好屋前水泥坪,下个月就可以让这两个苦命人搬进新居。这几年,两口子靠着政府提供的低保金、农村养老保险金、残疾人补助以及其他一些小额补助及社会救助过日子,一年也有个五、六千元,生活上也还算有了个基本保障。

十八个家庭,十八本经,家家都有自己难念的经。根据我对南洲村16户贫困户的统计,有15户都与家庭成员的疾病直接有关,另有一户是因残疾丧失劳动能力有关,但身体也不是很好。这使我想起在株洲县这样尚还不算太贫穷的地方,竟然还有这么多生活在贫困边沿的群体,那么,在整个湖南,整个中国,那会有多少贫困人口?中国百姓脱贫之路显然是任重而道远,远非中央之想象。然而,以习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既看到了中国的现实国情,又面对国情不回避,敢于向全世界宣示必须全面脱贫,并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一场脱贫攻坚战役,这确实需要过人的胆识和气魄。我们置身于这场脱贫攻坚战役中,一定要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摸清底数,根据精准扶贫“十个到村到户”,“七个一批”、“六大工程”等要求,找准扶贫工作思路,完成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履行我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由此,也引发了我对精准扶贫工作的思考:中国这么大,贫困户这么多,而且又都是老弱病残的集合体,这就需要国家的社会保障机制如何来建立、健全和完善的问题,如何真正实现老有所依,病有所医,弱有所靠,残有保障,将是我们面临的重大社会课题。相信随着我国社会保障机制的不断健全和完善,彻底消灭贫困一定能够实现,党和政府有决心,我们就一定有信心。同时,在当今的农村,还得大力提倡和弘扬尊老爱幼、赡养父母的传统美德,不能让父母老了就成为了孤独,更不能把父母当作包袱甩给政府和社会。只有全社会形成真正的合力,才能彻底打赢扶贫攻坚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脱贫下乡民情日记

全文共 846 字

+ 加入清单

群众心里有杆秤

按照走访计划,18日下午,我在村干部的陪同下,分别走访慰问了困难户和五保户。

走访慰问的第一户是特困户王新章,今年73岁,老伴已去世,目前全家五口人,儿子、儿媳、孙子、孙女都外出打工,一人独自生活,患脑血栓病近四年,腿部有残疾,行动不便,个人有3.9亩地,由女儿帮着种,包括土地收入和残疾人、低保户享受的保障金,全年收入2000元左右。在全面了解老人的基本情况后,我拉着老人的手,问还有什么困难需要解决时,老人连声说:“没有没有,政府很关心我们,不能再给政府添麻烦了。”当我给老人送上慰问金时,老人激动得说不出话来,长满老茧的双手紧握我的手不放松。离别时,跛着脚执意将我送到门口。

来到五保老人温传祥家时,老人正在准备吃晚饭。通过交谈,得知老人今年74岁,1970年4月从蚌埠下放到姚山村,现有5亩地,包给别人种,自己平时主要以捡破烂为主,全年收入2400元左右。当我问到老人过得好不好时,他十分激动地说:“比过去幸福多了,逢年过节,上级政府都来看俺,给俺送被送粮送钱,共产党的政策太好了,如果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俺今天”。站在一旁的我感觉得出,老人的话发自内心,让我很受感动。临别时,我给老人送上慰问金,老人连声说谢谢,并目送我们很远。

近年来,虽然农村的生活水平有了大幅提升,但依然还有部分群众因孤、病、残原因导致生活困难,说明我们还有许多工作要做,需要群众理解。然而通过与群众的座谈交流,特别是通过与王新章、温传祥两位老人的交谈,我感到他们对党和政府的衷心拥护,感谢现在党的好政策,大多数人是通情达理的、是很容易知足的,只是因为客观原因导致他们暂时的生活困难,不愿党和政府。这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心中有百姓,百姓有杆秤,只要我们心里装着群众,群众心里也会装着我们。作为一名党员、一名领导干部,我们一定要坚决执行上级党委决策,把党的各项惠民政策带到基层,送进百姓家中,让广大群众明白党的政策,感受党的温暖,特别要实实在在地帮助弱势群体解决实际问题,让他们早日走出困境,过上幸福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干部走访基层民情日记

全文共 1158 字

+ 加入清单

社区民情日记真实记录了人民的社会情况,家庭境况,有助于了解人民生活基层,对改善措施有很大作用。

1月30日,星期三。

今天到联系点商水县姚集乡大李庄村,与干部群众座谈,并看望困难户。

大李庄行政村辖5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2200多口人,2280多亩耕地,有党员32人、五保户23户、低保户79户、困难户69户,其中特困户3户。该村以农业种植为主,有几家板材加工企业,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都外出打工了。该村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帮助村里理清发展思路,能引进些项目,使村民致富的路子更广一些。

当日,我们对3户困难群众进行了慰问。针对该村存在的问题,将向局里作专题汇报研究,拿出一套帮扶方案,不走过场,切实为群众办实事。

通过与该村干部群众座谈、到几户特困户家中走访慰问,使我感到当前部分农村经济的发展基础还很薄弱,一些群众还很贫穷,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必须加大力度落实。同时,应当出台更多惠民政策和社会保障措施,切实解决农村弱势群体的困境。

1月15日,星期四。

近期多次接访都有石槽集乡龚寨行政村群众反映该村村干部的问题,为彻底摸清情况、解决问题,今天我到该村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倾听群众呼声。

村民反映的问题主要有:一是村党支部书记勾结黑恶势力打人;二是村干部垄断工程;三是公用用地补偿款发放不及时、不透明;四是行政村账目混乱,公开不到位;五是村干部未经选举产生。

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方案后经集体研究形成如下意见:一是成立工作组进驻该村协调工作。二是石槽集乡党委立即召开会议研究派驻该村第一书记人选,现任村党支部书记暂停工作,配合调查。三是工作组必须限时办结,并按法定程序移交公安、检察院等相关部门办理。

群众的事无小事,解决群众问题需要各级干部沉下身子、下到基层才能了解事情真相,只有群众满意才是我们做领导干部的工作目的。

4月26日,星期五。

今天我再次到秣陵镇西陈行政村走访,主要是看看西陈村文化广场建设情况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状况,了解群众生产生活还有哪些困难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经过前期工作,西陈村文化广场建设已经结束,新安装篮球架2个、乒乓球台2个,添置图书500册。当看到部分群众或在广场上打球锻炼身体、或在图书馆内看书、或聚在一起谈笑风生,深感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对提高农民素质和群众幸福指数的重要性。

针对西陈村从事建筑行业的传统,我与村“三委”干部酝酿,提出“成立协会、能人带动、规范发展、共同致富”的思路;针对西陈村群众民间文艺活跃的特点,要求有关部门加大文化资金、器材等投入力度,深入挖掘整理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群众业余生活。

通过此次调研,我深切感受到干部下基层不仅要身入,更要心入,只有这样才能更深刻地了解群众所需,才能增进对群众的深厚感情,用实际行动解决实际问题,让群众得到实惠、感受温暖,才能真正得到群众的认可和拥护。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社区走访民情日记

全文共 1506 字

+ 加入清单

社区是整个社会的基础,是联系党,政府和群众的纽带。社区工作的开展,对整个社会的发展有着直接重大的影响。作为我们社区工作者,面对的是众多的居民,接触的是居民大大小小最锁碎的事,我们的工作更有意义,也更重要。

我是2002年开始从事社区工作的,担任社区书记兼主任这个职务。虽然我曾有过20几年的街道工作经验,但是做社区工作还是新兵。几年来,我在社区里跟居民的直接接触,帮助解决的事太多太多了,这让我最遗憾的是没有一本《社区民情日记》,记载着详细的情况。自从市、区两级民政部门建立了,对社区工作的考核机制后,特别是对《社区民情日记》这项工作加大了考评力度,使我感受到这项举措太符合社区实际了,对每位社区工作者在工作上太有帮助了。下面我就把两年来开展《社区民情日记》工作的一点体会向各位领导汇报一下,如有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几年来,我在社区工作也算是老兵了,工作经验,工作阅历多些,但是我每做一件事,每干一项工作都是在摸索着干,虽然干了那么多显为人知的事,到后来总觉得没有值得回味的东西,那就是《社区民情日记》。两年来在社区实践活动中,我以“民情日记”为载体,以破解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为突破口,通过了解民情掌握民意,倾听民声,从细微入手,从点滴做起,实实在在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真正让群众感受到党和社区的温暖。刚开始开展《社区民情日记》这项工作,说实在的我根本不知道它的涵义和用途,觉得又增添了一项工作,没有被重视起来。通过以后的实际工作开展,每天都要接触很多来访群众反映的各类问题,遇到很多大大小小的事还要帮助解决的各种疑难问题,这就需要把它一一地记录下来,也就是现在的《民情日记》簿。通过记录这本《民情日记》簿使我锻炼了勤动脑,勤动嘴,勤动手,也就是善于思考问题;跟居民勤沟通取得联系;经常深入居民家中掌握第一手材料;及时了解听取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一年多,是“民情日记”帮了我,我作为社区主任,每天接触的人、事,需要下去解决的问题很多,这些我都记录在民情日记上,有了它,我就能做到居民情况“一口情”,有了民情日记后,我党得在工作上有了帮手,最起码知道每办一件事或解决一个疑难问题后,居民的满意程度。

两年来,通过记录民情日记使我体会到,在实际工作中,我始终坚持真心做人,精心做事,对社区的基本情况了如指掌,对弱势群体家中情况,对容易出现老楼的管道堵塞、漏水问题和居民需求等问题都记录在“民情日记”簿上,都一件件地帮助解决,由于我经常深入到居民中,所以居民对我格外亲,有说不出来的那种情感,有事有话都愿意跟我说。当我翻开民情日记时详细记载着去年11月份师专旧楼,建行旧楼共75户居民因自来水管线漏水停水近半个月,当时我知道此事后,马上同社区其他同志来到此楼了解情况,及时与自来水相关部门联系帮助解决问题,由于我看到楼内的老人拎着塑料桶四处找水,还有的干脆每天买水用,我是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恨不得马上就让居民吃上水。最后经过我们的不懈努力,帮助齐钱,帮助监督维修,困扰了10多天吃水问题终于得到解决,居民为了表示感激之情,特为我们做了一面锦旗送来,像类似这样事太多了。例如,民情日记中还记载着近一个月的时间组织业主代表召开多次会议为世纪花园小区成立业主委员会,得到业主的赞誉和好评。

两年来,我不仅自己在记录“民情日记”,还要求每位工作人员都有“民情日记”本,记录你所从事的工作,身边所发生的事,通过推行这项工作来,社区在为民服务和转变工作作风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与居民群众的关系也更为融洽,也积极带动了社区其他工作。同时也带动了群众参与活动的热情度以及对政府信任度,为进一步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慰问老党员民情日记

全文共 617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我任学士街道任党委书记的第六天。街道刚成立,工作千头万绪,又逢春节将至,更需我们俯下身子,倾听民情

今天我放下手中的所有事情,到自己联系的白鹤社区老党员家中走访慰问。在杨家屋组困难党员凌忠建老人家中,一间小小的杂货铺,堆满了杂七杂八的货物,显得破旧拥挤。见到老人的那一刻,从那张饱经风霜却依然乐观开朗的脸上我看到了一位花甲老人的坦荡、朴实、勤劳。对我们的到来老人既惊喜又感动,在交流的过程中,我得知凌忠建老人多年来靠这家小杂货店养家,前段时间得了一场大病,住了两个多月院才回来。家有三个儿子,都在外打工,大儿子几年前因车祸身亡,自己身患重病,常年服药,老伴年龄大了身体也不好,全靠经营这个杂货铺养家糊口,减轻儿子负担。

当我跟老人谈到街道未来的发展规划时,老人很是激动:“提到我们白鹤社区近几年的发展那真是太快了,今后的变化更是令人期盼,只希望养好身体,多活几年,能开开心心看到那个时候就有福了”。当了解到老人还是汽车4S城的拆迁户时,凌忠建老人赶紧说道:“过完年,我们就会拆房子,请领导放心,我们家绝不会拖项目的后腿”。从他家出来,我感到几分欣慰,我们的基层党员中有那么多平凡、坚韧、支持党的工作的老同志是我们的福气,但同时,也更觉得肩上的担子更沉了。

回来的路上,我心情复杂,难以平静:街道成立了,老百姓的期望也更高了,今后的工作中,我这个班长和我们的班子该如何更好地为群众办实事,为地方谋发展,才能对得起地方群众的深情厚意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扶贫工作民情日记

全文共 1407 字

+ 加入清单

都是新搬迁户,一统计,仅去年就搬迁了18户。原来三组的村民主要分布在山上和山下,大约各占一半,山上的自然条件恶劣,交通不便,村民们强烈要求搬迁。经村委会协调,在山下整理了一些屋基,条件好的都迁下来住进了新房,目前山上大约还有七、八户,我决定先上山走一趟。

沿着山路往上爬,大约二十多分钟才到第一家,叫徐光朝,家里三口人,低矮的三间土坯房,家里很乱,满院都是刚孵出的小鸡。徐光朝的儿子徐斌对我们说,他们家三口本来都在外打工,因为他母亲生了病,得了肝硬化,在医院住了几个月,医生说没有了救治希望,不得已才回来。他母亲现在病情虽然没有恶化,但随时都有生命危险,他父亲身体也不好,患有腰椎间盘突出和甲亢病,他只有放弃打工回家照顾父母。为了挣点钱,他到省农科院学习了蜈蚣养殖技术,在家里养蜈蚣,但才起步,还没有见收;同时又买回了一批鸡苗,准备搞规模养殖。徐斌是我入户走访来在农户家里遇到的第一个年轻人,今年25岁,也是全村唯一一个搞特色养殖的,我很有感触,年轻人就是不一样,有文化,有思路,建设新农村就需要年轻人。我对他说,养蜈蚣风险很大,关键是技术,所以你一定要多小心,有什么问题一定要及时请人解决,千万不能让蜈蚣生病。

再往上走,来到程梅家,她正在林子里放牛,我说我们是“三万”活动工作组的,想到她家里坐坐,她便把牛拴好,把我们带到她家。家里条件还不错,虽然住在山上,但是楼房,而且也收拾得很干净,她说房子建了好几年了。程梅今年39岁,是我入户调查遇到的第二个40岁以下的年轻人,接连遇到两个年轻人,我便有些兴奋,现在年轻人都出门打工,留下来的实在太少了。

程梅家里三口人,丈夫朱朝明开农用车在周边村从事农产品收购、贩卖,每年可以挣一些钱。她在家种庄稼,不仅种了10亩土地,还养了10头猪、3头牛、1只羊,我粗略地算一下,她在家种地搞养殖每年的毛收入也有近2万元。她还有一个女儿,9岁,在洪门铺读小学。她家是我在洪门铺村入户走访以来遇到的条件算比较好的一户了。我问她现在主要有些什么困难,她说主要是她女儿上学比较困难,才9岁,每天要走几里路到山下读书,又没有同伴,中间要穿过好几个树林子,现在野猪比较多,很有危险,上学的时候她可以送一下,放学要是太忙就来不及接,希望能够解决一下。再就是希望村里帮忙在山下协调一个屋基,还是想搬到山下去住。

三组山上的资源其实还是很丰富,森林保护得比较好,山场面积也很大,如果年轻人不出门打工,像程梅一样,在家发展养殖,也还是可以挣到钱。政府应该在这方面做一些工作,力所能及地把年轻人吸引回来,只有年轻人回来了,村子里才有发展的生机和活力,才可能形成一种良性循环,更好地推动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接着我又到吴玉海、程家钱、吴兆旭、涂原进等几家,情况大体差不多,都属于比较勤奋、生活过得去、但生存条件又比较差的一类。他们都反映山上条件太差了,而且野牲畜多,破坏性大,庄稼都种不成,要求村里能够帮他们迁到山下居住。

从山上往回走,我想村里搞迁移扶贫是正确的,应该把村民从山上迁下来,人虽然住在山下,但山上的地还是可以种,而且还可以利用山场资源发展特色产业,老百姓也有增收的路子。

社会发展的趋势是城市化,那么农村发展的趋势应该是集镇化和村庄化,如何探讨一种土地流转机制和搬迁帮扶机制,把那些生存条件恶劣的村民集中迁移到公路沿线、集镇周围,让他们迁得下、住得稳、能发展,应该是政府认真研究并切实解决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