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浏览

2141

作文

133

观后感日记

全文共 923 字

+ 加入清单

上小学那个年代,娱乐活动很少。当学校组织看电影时,同学们就像过节那般开心,欢欣雀跃,同时又有一种隐隐的担忧,要上交一篇观后感。如今看电影早已不足为奇,各大影院轮番上阵,有动作片、惊悚片,动漫片、科幻片……有国产片、进口片,国外的还分原版片、译制片,应有尽有,任其选择,只是没了儿时的那种喜悦,当然更无写作文的负担,但是电影《网络迷踪》却使“大妈有话要说”。

影片拍摄手法非常新颖,颠覆了我对电影的三观。它表现形式完全不同于传统场景,从头至尾观众始终面对着的是电脑屏幕。我是第一次看这种影片,当屏幕上出现WindowsXP的开机画面时,心里“咯顿”一下,“放映出故障了?”随着鼠标向左下角移动,点击“开始”,故事情节就此逐渐展开,

Google搜索、电视新闻报道、视频对话、监控录像……仿佛我不是坐在影院里而是坐在电脑前,不断地操动着鼠标,当移动到“关机”,放映结束了。虽然我稍知晓一些互联网的知识,但是不断滚动的视频窗口、网页浏览器窗口、对话窗口……还是让我眼花缭乱,看起来很是费劲。比如搜索的信息一条条映入眼帘,全部都是英文,尽管关键词有中文字幕出现,仍应接不暇。再比如聊天对话框中打字,还没来得及回车,“嘟”,对方一条消息过来,于是删除,重打;“嘟”,再删除,再重打,反复好几次,自己的思维顿时变得不流畅,卡机了。这种全新的感觉迫使自己也要不断地刷新,经常升级,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这是一部悬疑片。我喜欢这类题材,就如同我爱看阿瑟?柯南道尔、阿加莎?克里斯蒂、笹泽左保的作品一样,总能让人产生一种探索的激情,在人物言行举止或字里行间寻找蛛丝马迹,揭示真相。影片以女儿人间蒸发,父亲网上寻凶为线索,设置了一个又一个的疑团,让观众随着男主角在网络媒体上的各种搜索,不断发现新的迹象。情节一波三折,反转合理又惊喜,真所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在剧情演绎中,充满了悬念的营造和揭秘后的感叹。它探讨了目前人们普遍关注的家庭教育问题。比如为人父母如何与子女的沟通,对孩子的正确教育方法,共同记忆是家庭亲情的纽带等等话题。告诫人们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不能完全依赖网络上的互动,更要重视现实生活里的交往与理解,尤其是两代人之间的交流与共识。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电影《狙击手》观后感日记

全文共 600 字

+ 加入清单

抗美援朝战事一场难以忘却的战事,是一场战强敌、驱恶魔的生死大搏斗!是一场百万中华优秀子孙再次涌现豪迈气概的英雄赞歌与神圣洗礼!抗美援朝战事打出了国威!打出了军威!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事是一场伟大的人民战争!

我们衷心向中国人民志愿军全体将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深深地怀念!中国人民志愿军全体将士不愧为中华民族最可爱的人。抗美援朝英烈永垂不朽!让我们怀念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罗盛教、杨连娣、李家发、杨育才、任光华、孙一增等30万2千7百24名功臣及5953功勋集体。

志愿军战士究竟是抱着怎样的信念冲上战场的?而我们伟大的伟人是怎样下定决心,在建国之初国力极其贫弱、武器装备极其落后的情况下,即让小米加步枪的战士与有先进武器的美国人对抗的?我们的战士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是如何生存的?

这场战争打得惊天地,泣鬼神。一个个奋不顾身、冲锋陷阵的战士把敌人打得抱头鼠窜。这场战争打得震五洲,惊四海。中国人的勇敢无畏让世界上所有国家都倒吸一口凉气!

这是中华雄狮的怒吼,这是一场改变民族命运的赌博,这是一场维护民族尊严的决斗!“我们中华民族原有伟大的能力,压迫愈深,反抗愈烈,蓄之既久,其发必速。我们一定要拼命地向前!”这是1919年的伟人代表中华民族发出的冲天

怒吼!

中国需要强大,把那种“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的气势传承下去。和平生活不能销蚀一个民族的英雄气概;发展经济的同时应使威武不屈的民族精神发扬光大。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女仆日记观后感

全文共 1077 字

+ 加入清单

女主人公一开始对男主人的各种非分要求都没有反抗的接受 但她平时高傲气质不同而且细心装扮着自己的外貌 再加上后面突出表现的正义感模糊了她的丑陋一面的内心 她并不是一个看起来那么出淤泥不染的高贵女性 她为了挤进上流社会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原则可言 就好像她对待蒙特尔的态度 不拒绝也不接受 反抗的都透露着暧昧

其他人的“丑陋”表现的就要明显很多 暴力份子、性欲狂、傲慢、无端的仇视、贪婪等等这些 这些无非都是人性本身的东西 但也许是为了要表达片子的主题所以表现出来时是一种明显的丑化方式

男主人老头子去世之后塞丽丝丁觉得自己想要嫁入大家族的希望已经破灭了 懦弱的性欲狂蒙特尔在妻子面前毫无疑问是弱势一方 他没有魄力也没有勇气给塞丽丝丁一个真正的女主人身份 小女孩的死亡真正把这个故事的序幕拉开 之前的剪辑似乎告诉观众约瑟夫就是杀害小女孩的凶手 塞丽丝丁的直觉没有犯错 她要给小女孩一个交代 这个情节算是最使主题朦胧化的设计 毕竟当一个女主人公决定为了一个小女孩伸张正义的时候 很少会有人再去质疑她的内心或者干脆就忽略了她曾经的种种不光彩的行为

塞丽丝丁在后面的故事中应该是爱上了约瑟夫 至少我愿意这样认为 因为这样的话故事的力度就会更强 退伍上尉向塞丽丝丁求婚 曾经的死路突然就有了一个新的出口而且直接到达曾经幻想着的生活 而后约瑟夫也向塞丽丝丁求婚 可约瑟夫能够给予的生活相比于退伍上尉简直难以忍受 再加上塞丽丝丁之前就认定的约瑟夫是杀人凶手的直觉 她开始更加的自己说服自己 放弃了一开始出卖色相的取证 直接用“诬陷”的方式给自己一个爱和物质之间选择的解脱 还要在约瑟夫被捕之后自己告诉自己他是一个混蛋

约瑟夫对塞丽丝丁说过 你总会意识到你和我是一样的 主题那一瞬间就已经明朗了 每个人都没有什么不一样的 都有欲望 都有丑陋的人性 不管他们平时表现出什么 之前说布努埃尔的剪辑应该是指出凶手就是约瑟夫 但他并没有真正明确表态过真凶是谁 真凶可以是任何一个人 电影中本很久没有所谓正面人物 谁都看得到塞丽丝丁在嫁入一个大家族之后表现出来的颐指气使就跟开场时的女主人没什么两样

片子里面很多人都用爱国和参加过战争当做自己的道德盾牌 结尾时大街上游行时那些爱国者大声喊着绞死赫利特 那些以爱国为名的杀戮难道就是正义了

结局约瑟夫“沉冤得雪”找到了新的女伴完成了自己一直的计划 高声呼喊着生活万岁 游行的队伍消失在街道尽头 生活万岁的呼喊也一同消失

电闪雷鸣湮灭了那些呼喊 布努埃尔从来都会给主人公们一个幸福的结局 即使他从来不带怜悯 恨不得每一个人都在那所谓的幸福生活里被活活炸死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帝企鹅日记观后感600字

全文共 808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我观看了《帝企鹅日记》这部电影,文中以逗趣的语言为人们讲述了一群无时无刻不在与寒冷抗战的家族,它们对孩子的付出和坚定的信念深深感动了我,让我记忆犹新。

在寒冷的冬天,当人们在温暖的屋子里烤火时,在世界的另一个极端,大自然正绘制着一幅幅残酷而完美的画面,一个个灰白色的身体在一望无际的冰原中缓缓移动着,这些帝企鹅们正在为它们刚刚出声的孩子找一处“温暖”的家。最后,经过数月的长途跋涉,帝企鹅们早已精疲力尽,而它们也找到了一处栖息地。虽然此时公企鹅们肚里的食物早已空空如也,但它们不能去觅食,正因它们的孩子正准备在春天破壳而出,迎接生命中的第一缕阳光。它们此刻唯一能做的,就是用自己坚定的信念,战胜刻骨的寒风,等待外出的母企鹅的归来。只见它们数十个围成一团,将蛋放在自己柔软的腹部,在寒风中犹如一个个爱的漩涡,用自己的身体挡住风魔,为小企鹅争取时刻。在极端的天气下,不时有一只只帝企鹅倒下,被白雪覆盖,永远地消失在这个世界上。经过漫长的苦苦等待,公企鹅的食物已经不够它们再与寒冷抗拒下去,而就在这时,企鹅宝宝们也已破空而出,好奇地打量这个世界,兴奋地“啾啾”乱叫,或许它们不知道,如果它们的母亲还不回来,它们将被死神无情地夺去幼小的生命。时刻一天天过去,但是母企鹅却连影子都没有,公企鹅只好啄食吹来的雪花解渴,用自己仅存的力量与大自然做最后的搏斗。不知什么时候,就在大家快要绝望的

时候,远处忽然传来一声鸣叫,企鹅母亲们最后回来了!小企鹅们似乎闻到了母亲的气息,兴奋地叫着,企鹅母亲们喂进小企鹅饥饿的肚子,小企鹅们第一次尝到食物的味道,畏缩的身体顿时生机勃勃起来。这意味着在寒冷的南极将会新增一片生机,将会使冷漠的大地多几声喃喃的温情。

看了这部影片,我十分感动,大自然中的生命是那样脆弱,企鹅父亲企鹅母亲对小企鹅的温情和关爱,企鹅父亲们坚定的信念,企鹅母亲们无私的奉献,这和人类社会是多么的相似,难道不值得我们去思索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拉贝日记观后感

全文共 673 字

+ 加入清单

战争,是霸权者的欲望与贪婪;战争,是野心者的冷酷与残忍;战争,是弄权者的自私与无情。膨胀的野心将和平与人性掩埋的彻彻底底。

死亡?仇恨?无辜的生命的呐喊,襁褓中幼婴的啼哭,家园支离破碎,满目疮痍,这就是战争。也许岁月能抹去那些断壁残垣,可是历史和人们终将铭记那段血雨腥风的悲苦时期。不论是战火纷飞的昨天还是看似风平浪静的今天,战争都依然时时刻刻威胁着人类的生存。

有人说战争是为了让未来更加统一,可是有谁真正的看清过战争背后的代价呢?杀戮,无休止的杀戮,用鲜血洗涤鲜血,用罪恶掩饰更大的罪恶。和平成了最大的笑话,人性被抹杀的干干净净。那些寒风中瑟瑟发抖的身躯,那一双双渴望安宁的眼睛,那一声声绝望的呐喊却被冰冷的炮火炸得粉碎。从二战到日本侵华战争,从伊朗战争到最近的叙利亚战争,哪一次不是伴随着哭泣和鲜血呢?人们渴望的和平被一次又一次的战争撕毁,道德和人性被膨胀的欲望鞭笞得体无完肤。

宽恕,是战争中最大的良知。

每一次战争因为野心而开始,冰冷的炮火,哀伤的哭号,没有良知的征服带来的将会是更多的仇恨。近百年前的战争蔓延至今,没有了烽烟可是依然着针锋相对,笑脸的背后隐藏的却是一颗不够仁慈的心。

原罪,是人们对过去罪恶的沉迷。

战争留下的阴影是人们心底一场永远的噩梦,无法遗忘,时时刻刻用罪恶折磨着自己。沉迷于悲伤和仇恨中不可自拔,直到有一天内心的防线轰然崩塌。

悲悯,是对每一个美好生命的尊重。

和平是每一颗心怀悲悯之心的人构建的伊甸园,鲜花和笑语会冲淡所有的罪恶和野心,原罪得到了原谅和宽恕,有爱的心成为了人们的良知,也希望遥远的明天永远像今天一样和平安宁。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南京大屠杀之拉贝日记观后感

全文共 2081 字

+ 加入清单

1996年12月在美国纽约的南京大屠杀纪念大会上,拉贝的外孙女赖因哈特女士将2000多页的日记副本首次向外界公开,立即引起轰动,成为南京大屠杀最重要、最详实的史料之一。

在日本右翼频频否认、歪曲历史的今天,《拉贝日记》已经成为了反击日本右翼的一个有力的证据。

1937年12月13日日本侵略军占领中国南京后,使用集体枪杀、活埋、刀劈、火烧等惨绝人寰的方法,进行了长达40多天的血腥屠杀,在南京杀害中国平民和被俘军人达30多万人。

德国商人和纳粹党徒

面对日军的野兽行径,一位特殊的德国人的良知受到巨大震动,他决心绝不助纣为虐,反而以自己特殊的身份,保护了25万无辜的中国人。他就是叫约翰·拉贝。

之所以说拉贝是特殊人物,因为他当时在南京有十分奇特的地位,首先,他是一位德国商人,是德国西门子电器公司在中国的代表;其次,拉贝又是希特勒的纳粹党徒,他是纳粹在中国支部的头子;第三,在抗日战争爆发前的1936年,军国主义的日本和法西斯的德国就签订了军事条约成了盟友。所以拉贝在日军血洗南京城时,是日本盟国的代表,有着特定的特权。

拉贝虽然是一个纳粹党徒,但在几个星期的腥风血雨期间,他和十几位外国传教士、教授、医生、商人等共同建立了388平方公里的“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并担任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安全区为大约25万中国难民提供了暂时栖身避难的场所。而在此期间,安全区之外的30万人则惨死在日军的屠刀之下。

在拉贝自家的花园中亦庇护了600名左右的难民

自家花园中庇护了600难民

在南京沦陷后,拉贝以其特殊的身份目击了日本军队在南京制造的南京大屠杀,并将其记录为著名的《拉贝日记》。这本日记后来成为了张纯如女士为写作《被遗忘的南京大屠杀》而收集资料过程中一个最大的收获。

1996年,《拉贝日记》在张纯如等人的寻访下得以重见天日。当年12月在美国纽约的南京大屠杀纪念大会上,拉贝的外孙女赖因哈特女士将2000多页的日记副本首次向外界公开,立即引起轰动,成为南京大屠杀最重要、最详实的史料之一。

在日本右翼频频否认、歪曲历史的今天,《拉贝日记》已经成为了反击日本右翼的一个有力的证据。

南京人眼中的“活菩萨”

由于他所佩戴的纳粹肩章,拉贝在一些人眼中并不是什么英雄。然而他在维护安全区时所表现出来的勇气和无私的精神,已经让他成为南京人眼中的“活菩萨”。

他的故事很快将被好莱坞搬上银幕。在拉贝以前的雇主西门子公司的资助下,南京大学也正在将他的故居修复成为纪念馆,将在下月开放。

南京大学档案馆馆长汤道銮(Tang Daoluan)认为,拉贝并不关心政治,他加入纳粹只是为了能够维持他在南京开办的一所德国学校。

汤道銮表示,拉贝的博爱让她很感动。她说:“他只是一位商人,并不是传教士,也不是人道主义工作者。他在这里的行为——不顾自己的安危去保护另外一个国家的民众,这并不是他的义务。他是个好人,他知道人的尊严。”

由于拉贝的贡献,在他于1938年初被迫离开南京的时候,金陵女子大学的3000人跪在路旁为他送行。

曾要求希特勒向日本施压

1882年出生于汉堡的拉贝早年曾经在非洲待过几年,他的父亲是位船长。他于1908年来到中国,后受雇于西门子中国公司,开始在中国沈阳、北京、南京等地经商,在中国时间前后长达30年。1931年至1938年前后,拉贝任西门子公司驻华总代表,德国纳粹党南京分部副部长。

1937年8月日本飞机开始轰炸南京后,拉贝在自己的院子里建了一个防空洞,上面覆盖着一面巨大的纳粹旗帜。

1938年4月,拉贝抵达德国后立即四处公开演讲、播放纪录片揭露日军暴行。他还写信给希特勒,提交关于南京大屠杀的报告,希望德国政府出面对日本施加压力。但此报告当时没有公开。一般认为,由于德日为盟国,故德国当局禁止他发表在南京的所见所闻。

相反,拉贝写给希特勒的信成了他自己的罪证。纳粹秘密警察盖世太保为此逮捕拉贝审讯了3天。

虽然最终拉贝获许继续保留有关日军暴行的证据,但是相关的纪录片却被毁掉了。拉贝还被警告要对日军的罪行保持沉默,不能就这个问题发表演讲也不能写什么东西。

二战后曾被逮捕

为了保护他的安全,公司随后把拉贝派到了阿富汗。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拉贝由于曾是纳粹成员,因此先后遭到前苏联和英国逮捕。

在面见了朱可夫元帅并证实他没有犯错之后,他在1946年6月被同盟国“去纳粹化”和释放,但是从此陷入了生活拮据之中。

鉴于在南京时的功绩,他得到南京市民的捐助及中国政府的金钱和粮食接济,全家得以渡过战后物质匮乏的难关,包括前苏联封锁西柏林的艰难日子。

1950年1月5日,拉贝在西柏林中风逝世,日记资料由他的家人保存。1996年底《拉贝日记》的重见天日后,拉贝才重新为世人所知。

1997年拉贝的墓碑由柏林搬到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保存。

他是一位德国商人,又是希特勒的纳粹党在中国支部的头子;但在1937年面对日军的野兽行径时,他的良知受到巨大震动,他决心绝不助纣为虐,反而以自己特殊的身份,保护了25万无辜的中国人。回到德国后,他又亲自给希特勒写信,控诉日军在南京的暴行。

他就是“南京的辛德勒”——约翰·拉贝。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帝企鹅日记观后感600字

全文共 406 字

+ 加入清单

看完《帝企鹅日记》,我被影片吸引住了,也许有一部分来自于那可爱胖嘟嘟的企鹅,但有很大一部分是那个常年覆盖冰雪的南极。

南极的冬天,没有那里的温晴。脚踏着坚实的冰层,望着无边无际辽阔的冰天雪地,感受着逼人的咆哮的寒风,这就是南极的冬天。

暴风雪带来了冬天的气息。天地之间一片昏暗,狂风中夹杂着如粉雾般的冰雪,山峰渐渐迷蒙了。雪花漫天飞舞,呼啸着将一切盖上严实的冰层。天地只能默默地承受这暴风雪的洗礼,变得沉寂阴暗起来。

暴风雪过后是长达100多天的黑夜。周围一片漆黑,隐隐约约地能看见一些高耸的山峰。寒风肆虐,那里的刺骨的暴雪和黑暗使人绝望。在这个不见天日的冬天,没有温暖,没有阳光,只有无尽的恐怖与袭人的寒气。耳边不时传来刺耳的冰块的声音,眼前凹凸不平的裹上冰雪的岩石,神秘而寒冷。

黑夜过后,新的一天绽放了。雪峰上蒙上了粉霞一般的轻纱,第一束阳光斜射在洁白的雪上,湛蓝的天空,蔚蓝的海水,明亮,浩瀚。

这便是南极的冬天。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教师日记观后感

全文共 941 字

+ 加入清单

在某个阳光明媚的星期天下午打开了这部电影,恰好画风也是风景如画,小伙伴说看了这么多年电影,不如写点影评试试吧,于是乎,多年之后动笔,选了这么一部平实的电影开启我的影评生涯。

关于教育的电影有很多,但这一部绝对不是属于优秀的。关于爱情的电影就更多了,但这一部绝对属于无厘头的一部。豆瓣上的7.8分中,有那么一两分是因为山水如画,俊男靓女加上去的。尤其是男女主角坐着小船飞驰在河面上,简直美呆了,一点儿也不输大片中俊男靓女坐着豪华游艇飞驰的画面。于是导演在整部电影里放了无数个这样子的画面。

故事的主要情节中关于爱情的部分,大概就是美女教师被发配边疆一年时间以后写了一本朋友圈,然后跟着副校长未婚夫去城里混了,中二男主角随后被发配边疆,因为被劈腿失恋了,然后因为女主角的那一本朋友圈爱上了女主角,寻找女主未果却发现女主角已经订婚了,然后又失恋了,然后离开边疆去进修。然后女主角被劈腿(PS:副校长搞大别人肚子),女主角痛彻心扉发现最爱的还是边疆那些淳朴的孩子,于是回到边疆,看了男主在自己朋友圈里留下的留言而爱上男主,最后他们相遇整个故事就结束了。关于爱情的部分实在是无法跟《触不到的恋人》相比。这部电影值得一看的,就是美如画的风景,美如画的女主。

至于教书育人的部分,只是蜻蜓点水似得带了一下读书的重要性以及男女主角更倾向的教学方法,(PS:大家看看体育老师是怎么教数学的),实在谈不上深刻。

除了教育还有爱情,我想剩下的就是在最前面提到的,风景!!!泰国真的是好山好水,看完这部电影我只想去那样的山水中浪一圈。

我给这部电影的整体评价是:差评~~~如果是作为一部爱情片,毫无吸引人的地方,男女主角莫名其妙就相爱了。像我这样代入感极强的观众,也只是因为女主的美貌而爱上了女主,而影片却非要说男女主角是神交。像《爱在黎明》系列,看着听男女主角的言语交流,有种句句入心坎的感受,无论代入男女主角,你都会爱上对方,但是关于这部电影,非要给个理由的话,我只能说是因为寂寞的男主和被伤透心的女主在意淫中相爱了,而恰好两个人都长的很好看,于是一见如故(长的好看的人就叫爱情,要长得难看你去试试??!!那就是见光死)。而如果作为一部阐述边远地区教育问题的影片,实在是不够深刻,男女主的莫名其妙爱情的戏份太多。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星空日记观后感1000字

全文共 1368 字

+ 加入清单

看这部微电影第一遍,自己就哭得稀里哗啦的。一个穷小子,从小立志摘星星,想学天文学;后来生计所迫,学了经济,坚持旁听、辅修天文学。虽然获得国际投行的工作邀请,但是最终撕毁协议,选择坚持自己的理想,用自己出色的毕业设计征服了天文系的评委们。

就让梦想比现实,高那么一点儿吧。

小时候在家中,每当有亲戚朋友来串门,小孩子不免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而当叔叔阿姨面带笑容地、用和他们平时说话不一样的温柔语气问:“孩子,以后你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会自豪地说:“我以后要当一个科学家!”这种社会期许的回答自然能够收到良好的反响,大人们听到以后总会交口称赞,说这孩子真懂事。

“我一直在逼自己长大,逼自己走正确的路。”懂事,而不是梦想,伴随我从小到大。每一个阶段,我都生活在社会的意见里;这也要拜自己出色的社会化所赐。我不至于像影片中的主人公那样,因为坚持自己的梦想而挨打、被嘲笑。我相信任何一个性格正常的孩子,经过常规的家庭熏陶、学校教育,都能通过社会化而习得自己生活在其中的社会所认可的一套价值。除非,家长或学校试图通过暴力的方式改变现实。

在来到北大之前,我并未成功地忘掉自己的梦想。我记得接到招办老师电话的时候,问我想报什么专业,我欣喜地说:“德语。”电话那头短暂的沉默,然后说:“抱歉,德语系今年在山东没有计划。”

“不是现实支撑了梦想,而是梦想支撑了你的现实。”男主角做得最正确的一个选择,或许是选修天文学双学位,而不是从经济学院转专业到天文学。想从政管转专业到外院学德语,这可能是我这辈子做得最“错误”的决定——我自认为我坚持了自己的梦想,得到的却是家里冷冰冰的回复:“你要是敢转专业,你以后休想得到家里的一分钱。”

在我的一再坚持下,他们终于改变了回复:“你要是敢转专业,我们就不认你这个儿子。”

于是我还是觉得,现实支撑了梦想。等到父母确信我不会有任何“非分之想”以后,辅修和双学位他们也没怎么太多插手。不过现实是,大一上绩点太低以至于不够修德语辅修;到了大二,兴趣转向了社会学,于是选了社会学的双学位。

我直到现在还暗自庆幸没有告诉父母,北大的双学位除了CCER的经双,其他都不是教育部级别承认的学位。我还很庆幸我向父母撒了谎,说我的成绩不够修经双;不然估计要被逼着修个经双,可是自己数学又不好脑子又笨,经世济民个蛋,最后还不是经家济自己。

突然发现做这种决定不需要多么宏大的理由,没人在意修双学位是出于功利目的还是从小到大的梦想。梦想,存在自己心里就好。

来北大的学生不可能都像《星空日记》的男主角一样,出身贫寒、坚守梦想、绩点第一、实现梦想。至于男主角的未来,影片也没有展示。选了天文学这条路,注定和很多基础学科一样要苦苦耕耘,不知什么时候能多发几篇paper熬出头,真正让人类的知识领域扩展一点点。这对于一个坚持梦想但是家境一般的学生来说,能不能在这个时代经得住物质的匮乏、家庭的催促,真的是个未知数。

但是这就是北大最好的地方啊!至少,你可以享受选课辅修双学位的自由,而不是学校教务规定你只能修这几门课、每个学期都安排好、一切按部就班;至少,你可以在4年的本科生涯中,让梦想高于现实;至少,能让梦想发亮那么一会儿,能够让自己的内心得到暂时的安宁。

以及欢迎大家报名社会学双学位,别看它不怎么火,可是必修学分多得一比啊。

[星空日记观后感10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帝企鹅日记观后感

全文共 514 字

+ 加入清单

昨天,老师带我们去了四楼影院看电影,我兴奋得不得了。到了那里,我们找好位子坐下来,过了一会儿,屋里一黑,电影开始了。一首动听的主题曲飘了出来,是一个女孩唱的,我很喜欢,一下子就把我吸引住了,把我带进了下面的故事中。

这里是一片美丽的大花园,但这已经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人们和动物差不多都搬走了,但是这里有一种动物——企鹅,它们却无忧无虑地生活着,它们是那样地快乐无比。企鹅们快到繁殖的时间了,为了繁殖下一代,它们匆匆忙忙地在寻找自己的伴侣。它们找到自己的伴侣后开始产蛋,一个个又白又大的蛋产出来了,企鹅妈妈爸爸是多么高兴啊!因为一个新的生命就要诞生了!企鹅妈妈把蛋给了企鹅爸爸,它将要冒着严寒去找食物,要整整两个月,它的生命危在旦夕。啊,我的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我感觉到了母爱,企鹅妈妈冒着自己生命危险去寻找食物。我没有心思去看电影了,我深深地陷入了深思……电影播放完了,我还被那个情节感动着,感动着……

看完整部电影,我不由地感叹大自然的神奇和精灵般的帝企鹅的生活,并知道了帝企鹅的繁衍方式等知识。同时我不由感叹在那么恶劣的气候下,帝企鹅都能顽强地活下去,而人类享受着安逸的生活却不停地抱怨,我们还需要向大自然学习的太多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观后感日记

全文共 778 字

+ 加入清单

从剧情来看这个报警电话很简单,就是一个女人遭到前夫绑架,但事情似乎远不止此。。。

电影镜头在有限的空间里,绝大多数时间都在盯着男主的脸在做特写,但影片的空间感随着男主接打电话而拉伸、延展,变得极为繁复。

画面从各种电话间,落在公路上一辆疯狂奔驰的汽车里,里面出现一个丧心病狂的男人和一个孤苦无助的女人。

警官阿舍尔的一个同僚那里,他刚喝了酒,正为明天出庭为同事做证而苦闷。

在那个疯狂前夫的住处,刚刚赶到的同事,被阿舍尔命令踹门,去找“可能会有”的证据。

在这个接警电话的外间,阿舍尔一再被提醒,今天是你接线的最后一天,明天出庭后,你就能回到警队了。

在公路上那辆汽车最终驶向的终点,一个精神病院。

《罪人》只有阿舍尔和身边道具意义大于生物意义的一个同僚,但影片要说的事,关乎所有人。

一方是有罪的人,报警电话里的嫖客、醉汉、开车的前夫。

一方是无罪的人,报警的女人,无辜的孩子,或者是阿舍尔本人。

《罪人》的主题建立在一个反转的基础上。本着不能再剧透了的原则,我略过这一点。

影片的主题非常宏大,说的是谁是罪人,判断有罪的标准是固化或者是所看到的吗?

在阿舍尔接到女人报警电话之前,他接了几个电话,处理方式其实是他行事作风的展示,用香港电影的语言就是,“一个霹雳刑警”。

他为此付出的代价是,明天出庭,解释在出警期间,开枪射杀一个年轻人的事。

那个报警的女人后来在电话里说,“他肚子里有蛇”,这句话也让阿舍尔终于明白,“我也曾经杀过人。他做了一件可怕的事情,我杀了他,我不应该撒谎,我不应该说我是自卫。我就想,除掉一些杂碎”。

那个女人问,“他肚子里也有蛇吗?”

有的人伤害别人是觉得别人肚子里有蛇,而有的人伤害别人是自己肚子里有蛇。

觉得别人肚子里有蛇的人,会受到法律制裁,是罪人。自己肚子里有蛇的人,先要接受道德的审判,但不一定觉得是罪人。

我们都是罪人,问题是,我们怎样面对自己的罪?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星空日记观后感500字

全文共 550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看了《星空日记》,这是一部感人的电影。主要讲的是一位男生从小到大一直坚持着自己的梦想——摘星星。你一定会觉得很不切实际,但天文系的教授却说:“梦,才是最真实的现实。”

小时候,这位男生写了一篇作文——我的理想——摘星星,结果被老师骂了一顿,还被同学们嘲笑。下课同学们让他站在高处当星星让同学们来摘,他们无情地嘲笑他,父亲更是不理解她,这使他受到了很大的打击。

可他却并没有放弃梦想,每天会在天文系教室旁听课,会做一些笔记。正当他要放弃梦想的时候,教授对他说:“每个人都是被别人嘲笑才来到这里的。”

毕业后,他去找工作,可却被人嘲笑说:“醒醒吧!”他经历过一次又一次的挫折,却没有放弃,一直坚持着,我是多么佩服他的这种精神。

再想想自己的事情,是多么惭愧。小时候,我看见只比我大两岁的姐姐学会骑自行车了,我就想去学。我骑自行车时总是摔跤,疼得我哇哇大哭。我骑一下摔一下,被一个路过的小朋友看见了说,“哈哈!这人真笨,我都会骑。”我失望地离开了,至今我还没学会骑自行车。想想我只是遇到一点点的挫折就放弃了,那别人经历这么多的挫折我算什么呢?

看完这部影片,我的心灵被深深地触动了,它告诉我们人应该为梦想而奋斗,不怕别人嘲笑,一直坚持。这就是一种精神,不能因为一点小挫折而放弃,做事一定要坚持,不能半途而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电影《狙击手》观后感日记

全文共 821 字

+ 加入清单

他们,战无不胜,他们,毫不畏惧,他们是时代的先行者,用汗与泪探索前途,用寒与暑坚定信念,为英雄二字增辉。他们,永远把祖国放在第一位,战胜叫做“纸老虎”的困难。他们的名字是“英雄”。

_年前,为了保家卫国,反抗侵略。我国党和政府毅然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历史性决策。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高举社会主义旗帜,与朝鲜人民和军队一起舍生忘死,浴血奋战,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也为世间赢得了正义。

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这是一场正义之战,不仅出师有名,更是正气干云,十分必要。连苏联都不愿意与美国进行正面对抗的战争,中国人,30万中国人入朝参战,与美国展开较量,牺牲之壮烈,惊世之崇高。

1952年10月,在抗美援朝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所在营与美国为首的“联合国

军”以及南朝鲜军队激烈抗战四昼夜后,于19日夜奉命夺取上甘岭西侧。部队接连进攻三次阵地后,受阻于零号阵地,连续组织三次进攻后均未奏效。时近拂晓,黄继光挺身而出,请求担负爆破任务。他带着两名战士勇敢地接连摧毁敌人的几个火力点,一位战友不幸牺牲,另一名战友则身负重伤,面对敌人的扫射,他毫不畏惧,用自己的胸膛死死地堵住了敌人的枪眼,壮烈捐躯。正是因为有这样的英雄存在,才能使部队迅速攻占零号阵地,敌军两营才能全部被歼灭,抗美援朝战争才能取得胜利。

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对中国和世界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_年来,我们始终没有忘记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英勇牺牲的烈士们。十九万七千多名英雄儿女,为了祖国,为了人民,为了和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烈士们的功绩永垂不朽,战士们的英名万古流芳,像一阵强有力的风吹开我的心扉。英雄们用鲜血浇灌了共和国大厦的基石,他们用生命铺垫了中华民族复兴的大道,民族英雄,功盖千秋!我们也应该以先烈的精神为动力,勇敢坚强,勤学奋斗,刻苦钻研,争做时代接班人,把祖国建设的更加富饶、美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狂人日记的观后感六百字

全文共 635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看来就是“吃人的实录”,在这篇文章中,感到前所未有的压抑感和苦难,这样的社会,是如此的可怕,“非人性”的观念,是当今一直存在的,只是我们这一代所未曾用第六感所感应到的,也许,是被电脑惯出了几许病殇,所以第六感受到了严重迫害,就像哈尔滨的那座大桥一样,其实隐患一直都有着,只是,“时机”不够成熟罢了!当某些事物变成了一种“灵异”般诡异的时候,曾可想,而不知再不知,兴许,在现在《狂人日记》里,写的有些沉重压过五指山,但是与现在而言,对于我的启示便是一层又一层的灰烟瘴气,这样的瘴气,已经让我们原本过上百的寿命却变得只有还不到70岁。

可悲吗!不怎么可悲,你的思想很深刻又能怎样,你把问题看的清澈见底又能怎样,你奈何不了什么?就像文中最后,写的那样,救救那些没有吃小孩的小孩子们。可是他能救济吗?所以呐喊,俨然变成了“孤魂野鬼”的哀怨呼叫转移的家底儿资本。

鲁迅先生在文中把自己深入“吃人”的人际关系其中,原来他也一直再“吃人肉”,似乎他恍然的有点“愚鲁”,但是呢?我不知,的确很不知,在文中,看到一句话,一直重复不断:“便对吗”,他在反问什么,他在呐喊什么,“吃人的人”仍将延续他们的篇章,而先生呢?一直重复:“便对吗”,这就让我想起少林寺的主持一样,诚信诵佛,但是,从一个跑偏的想法来说,当道德和生存存在了严重的矛盾,试问一下,这解困之法该当何罪呢?

回过头来想想:时刻惊醒自己,一个无穷无尽的使命,我能做的就是全力而为之,但是不犯拙,是不太可能的了,相似的事情很多很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运动会观后感日记800字

全文共 919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伴随微风习习的早晨到来,一年一度的运动会也开幕了。

开幕式上,首先是学校组织的鼓号队、花束队等队伍亮相。鼓号队的同学身着蓝白相间的海军服,很是威武;滑鼠队的同学每人手里拿着两束花,鲜艳的花朵衬出她们甜甜的微笑;彩旗队的同学手举着各种颜色的彩旗,旗子在空中飘扬;各班的代表队身穿整齐的校服,嘴里喊着各班的口号,显得认真、严肃。这些同学都伴着整齐的鼓点,一起迈向前。有着甜美声音的播音员在主席台上耐心的替我们讲解:鼓号队……一个个靓丽的身影,一声声有力的口号,在指挥的协助下,办成了开幕式的前奏曲。

开幕式完成后,开始紧张的比赛。我一回到队伍里,紧张的气氛顿时渲染了班里的每个人(因为这意味着比赛快要开始了)。老师对60m运动员说:“梁xx、王x,你们到外面报名去吧。”运动员立马就去了。不一会儿,场地准备好了,比赛就快开始了。“嘭!”一声枪响,使场内顿时鸦雀无声。但顷刻间,场内立刻又热闹起来,都为自己班里的选手加油。几分钟后,胜负出来了:我们班的梁xx得了第二名。第二轮开始了,王x得了第四。虽然这两个同学没得第一,但我们仍用掌声欢迎他们凯旋归来。

最令人不能不拍手叫好的,是我们班候xx。她参加了60m、100m赛跑,均得第一。其中100m的第一得的最传奇。枪响后,她没反应过来,愣了一下。但她马上明白了,像离弦的箭一样冲了出去。在起跑落后的条件下,她一路猛冲,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全班人知道后,无不拍手叫好的。

最有看头的,是4×100m接力。选手们一帮接一棒的传递,最后产生了第一名。观众们不仅为取得第一名的那组的默契度而暗自惊叹。枪响后,我们班的选手就处于落后状态。但最后一棒是候xx,她像脱缰的野马,驰聘在赛场上。本来是第四名,冲到了第二名的位置上,并且还落后第三名一大截的距离,得了女子4×100米第二名的成绩,我们全班都欢呼起来。

虽然我们这次的运动会只得了第四名,但我们并不失望,因为我们努力了,奋斗了,付出了。运动会重在参与,成绩并不重要。以后,我们不会因为比赛而伤了与其他班的和气。团结就是力量,因为这种力量,我们才比去年提高了一个名次,谁能说不是呢?我们在今后的校园生活中,也要团结,也能使班级变成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拉贝日记观后感

全文共 1129 字

+ 加入清单

说实话,4月份连续两个档期的关于南京大屠杀的影片给人的感觉是压抑得透但是气来。南京大屠杀事件是我国不管是49年前的国民政府还是49年后的人民政府都是大张旗鼓对外宣传了的,但拉贝则只是在国民政府还有所见闻,在人民政府建立后很长一段时光里拉贝消失了,和他出面拯救的20多万南京市民一样默默的消失了。此刻,随着观念的改变,不再以阶级和阶级队伍来划分人的好坏忠奸的时代,拉贝出现了,拉贝再一次出此刻他以前热爱过的国土上。

《拉贝日记》是我国和德国合拍的一部摘选自拉贝所写的关于南京的那段日记的影片,我对这部影片怎样说呢?如果想直观的了解南京的杯具就不该看这部影片,而该去看陆川的《南京!南京!》,但如果想了解一个德国人,一个德国商务驻华代表为什么要出面成立难民区而救助20多万南京的普通民众的心路历程就来看这部《拉贝日记》。

《拉贝日记》重在人物心理活动的表现,大段的情节表现都在描画拉贝的思想转换之路上,但和同类题材的《辛德勒名单》相比,拉贝的转变是表现得很无力,似乎拉贝天生注定就是一个中国南京普通民众的拯救者,只是再等一个时机的出现而已,就如《大话西游》里的至尊宝天生就是孙行者但没有一个能点拨他的人出现那他始终就是一个山大王一样。我没有读过拉贝的日记,透过电影的表现,我是这样认为他的转变之路的:一个在1910年就来到中国的德国人,一向勤恳和踏实的为自我服务的公司服务,在20多年后原先的自我设计已经初具雏形的时候,公司需要调离他,对于他一手做出来的一片天地实在不忍放手,同时察觉继任是一个门外汉的时候这种思想更是根深蒂固的占据了他的心里。在此时,南京面临血海的时候,他不愿自我的一片心血毁于战火,不愿自我培养起来的团队就这样瓦解,于是坚持留下来观看后续状况。在当时西方人的眼里,战争还是君子之战,而不是无差别之战,所以对于大规模的屠杀强奸等战争的副产品是没有心理承受潜力的。当这些暴行出现后,这些西方人于是按照自我的想法建立了一个类似诺亚方舟的地方安置那些与战争无关的人员,随着安全区的建立,随着自我对战争暴行的认识深刻化,拉贝逐渐开始以一种主动的方式来保护他所保护的人,这就是我认为的拉贝思想转化的过程。这和辛德勒的思想转化是一致的。

我国的影片在表现主人公的形式上虽已改变了高大全的形象,但在人的内心思想上的刻画还是很苍白的,和辛德勒的表现不一样,我们所看到的辛德勒是一个追求最大利润的奸商,一个看见美女就迈不开步的花花公子,一个看见系统清除过程后感触到心痛的人,一个最后以全部家产拿出来买人的义士。在拉贝身上我们看到什么?

不管怎样说,一个人不管人生的轨迹是怎样样的,只要还有人的良知,并且把这种最本质的东西表现出来,那他就不就应被遗忘,不就应被刻意的淡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星空日记观后感600字

全文共 676 字

+ 加入清单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看过或读过某些故事,而人一般都会在看或读中体会或感受到什么。

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梦想,比如有的人想成为科学家、医生、教师或篮球运动员等。然而今天老师给我们看的视频的主人公的理想是摘星星。当时不仅是他的同学嘲笑他、不尊重他,就连他的老师也嘲笑他、取笑他,他的父亲也不理解他。从此他就放弃了自己多年的梦想,当了一个经济学家。可他在北大时,对一位天文教师说了自己小时候的梦想,那时教师对他说:“梦,才是最真实的现实!”这句话让他重新回想起自己的理想,但他依然还不觉得自己适合天文。直到他听见一个小女孩在唱“小星星”这首歌时,他便把工作的单子撕了,加入了天文。在毕业那天,他展示了自己的发明,让人十分的震惊。这让我情不自禁地想到那些曾经被嘲笑过的人,蔡元培、胡适等人。

看完这篇文章,让我想起生活中有多少人,像她这样被嘲笑过,却依然在坚持,最后还成功的人,已经不多了。不过我也有过这样的经历。在一年级时,我经常在回家的路上,看见几个六年级的哥哥在打篮球,我也十分地想打可却不行。于是我每天都在那里拼命地练习,在练习时经常会摔倒、擦伤。那些人都看着我在笑。说我连基本的运球都运不好还想打比赛?白日做梦!不过我都当做没听到,没有理他们,依然自己在拼命地练习。从一年级到二年级,三年级到四年级,我都在拼命地练习,还要求妈妈给我报名篮球班。妈妈刚开始不同意,说先把成绩考好,但没过多久又给我报了。因为我那段时间成绩还可以。所以直到今天,我已经成为了学校篮球队的一员了。

只有从小就朝一个目标冲过去,你才能成功完成目标,实现愿望。就是这句话,让我一直坚持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拉贝日记观后感

全文共 863 字

+ 加入清单

看了《拉贝日记》之后,我心里想,难道我们中国人就不算是人吗,就可以随意滥杀无辜吗?日本人抓到了我们中国人之后因为没有地方放置所以就把他们拉到外地把他们杀掉了。日本人真的很可恶。

这部电影的主人公是一位德国人,他们建立的一个机构是专门来保护中国人的,有一次日本人的飞机在拉贝毫无防备的时候进入了他的工厂并炸毁了很多的建筑,中国人民很慌张,于是中国人民特别的想进入拉贝的工厂避难,因为工厂下有一个防空洞。他们全部在工厂的门口大声的呼喊着,示意拉贝把他们放进去。但是拉贝身边的朋友却不支持拉贝这样做,因为这将会伤害更多的中国人。可是拉贝不在意,最终把中国人放进了工厂。结果果真和拉贝的朋友预想的一样,中国人一窝蜂的全部跑进了工厂。拉贝在不顾危险的情况下,想起了他的车厢里有一面很大的德国军旗,正在他要去拿军旗时,他的朋友阻止了他,因为这样会使德国与日本发起战争,但是拉贝并没有想那么多,说:现在重要的是救人。在这期间,日本的轰炸越来越强烈,于是他慌忙的跑到车厢下拿出了那面德国军旗。在他身边的中国人立马把它撑开,一边撑开一边说快点进来!快点进来!许多中国人听到了他的叫声,跑到了“避难所”下,日本人看到了德国的军旗,慢慢的停止了轰炸并飞走了。由于日本人的性质太恶劣,经过德国人领导的商量,他们和日本签订了许多的条约,日本人都妥协了。而且德国人建立了一个中国保护区,不许日本人以及各国士兵入内,是专门用来保护中国人的。德国人还派专人往保护区里送食物,就这样,拉贝被中国人名称为“中国的英雄”。但是过了不就之后日本人就违反了条约并且提出了无理的条件,德国人不同意,于是日本人就强制进入保护区并且杀害了许多束手无策的南京居民和战士,之后拉贝来到日本皇军的办公室和他调解,但是日本皇军一点都不理会他,受尽了白眼。。。。。。

其实拉贝完全可以回德国,但是他不肯,冒着生命危险都要留下来保护我们中国人,这点令我很感动,不仅会令我很感动也会令我们大家很感动,因为它不仅救了我们中国人很多次还冒着生命危险来保护我们,我们一定记得你的,中国的英雄--拉贝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帝企鹅日记观后感600字

全文共 541 字

+ 加入清单

第一次看《帝企鹅日记》是在半年前,停停走走,现在终于全部欣赏了一遍。最初感动的便是那纯洁的极地,帝企鹅们对生命的热望与努力。他们不远万里去寻找他们的爱情,繁衍他们的后代,在奥默克,静静等待生命的奇迹穿越风雪的洗礼,穿越时间的距离。他们用歌声来追求爱情,用生命来捍卫生命。

“爱情已经说了,爱情已经做了,包围我们的是一片寂静,生活的诺言安置在我们肚中的温水里”。在分别的日子中,白天和黑夜没有区别,只有每分每秒的煎熬和等待。冰雪摧残,多少脆弱在等待中死去,多少等待换来的却是孩子的离开,于是有的母亲选择了偷别人的孩子。四五个月的漫长等待只为相信生命是可以战胜寒冷,饥饿,可以赢得尊严与时间。从相爱那一刻开始,从分别那一刻开始,所有的目的只为一个,-——生存。相逢是短暂的,他们用歌声来寻找自己的伴侣和孩子,只有声音是不变的符码,是确定的。

影片中最震撼的就是父亲们在暴风雪中用身体守护者小宝宝,他们小心的踱步,怕压坏了孩子,也为了取暖。活着突然之间变得艰难,他们在风雪中傲立,挤在一起相互取暖。他们仰头高叫,毫不屈服。一直期待迁徙的母亲们快些到达海洋,去享受温暖和飞翔,去安慰在冷寂中坚守的父亲和孩子。

生命都是可贵的,贵在何处?大概就是在自然中坚守生命的尊严吧,无论如何,为了生存不放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拉贝日记观后感

全文共 561 字

+ 加入清单

也许,因为了陆川电影《南京南京》的热映,引起了我对另一部同题材小说《拉贝日记》的兴趣,从网上,我读完了它。

《拉贝日记》是当年在南京的一名德国友人亲身目击南京大屠杀所作的真实记录。这本书的作者约翰拉贝是德国西门子公司的雇员,1937年日军进攻南京前夕,他和十几位外国传教士、教授、医生、商人等共同发起建立南京安全区,并担任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他和一些国际友人在当时极其危险艰难的战争环境中,四处奔走呼号,奋不顾身地抗议和尽其所能地阻止侵华日军对中国人民疯狂施暴。他们设立的南京安全区为大约25万中国平民提供了暂时栖身避难的场所。在他自己的住宅和小花园里,也挤进了600多名中国难民,受到保护。他还在他的日记和其他文字中记述了侵华日军在南京犯下的一桩桩令人发指的暴行。他在1938年4月回到德国以后,连续举行报告会,向德国当局呈送书面报告,继续对日军在南京的罪恶进行揭露。在受到德国警察盖世太保的讯问和警告之网后,他仍然暗暗地细心整理自己的日记和有关资料,将这些历史记录留给后人。

这本书主要采取的是日记体这一形式,在情节上,他更多的是翔实的、朴素的记述,读完后令人压抑、愤怒,为那段黑色的历史。

对于南京大屠杀,我最初的记忆是在初三那年,学校发了一本补充教材,那上面的记载。对于这段历史,我想每一个中国人的感觉都应该是相同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帝企鹅日记观后感600字

全文共 794 字

+ 加入清单

在学校,我们观看了一部名为《帝企鹅日记》的纪录片,帝企鹅日记观后感大全。它描述了在南极冰川上生活的主要物种—帝企鹅,离开生活地,去别处繁衍后代的过程。这个过程它们经历千辛万苦,使我感动万分。

每年,到了秋季,帝企鹅们就从各地赶到奥摩克去寻找伴侣。一路上,天寒地冻、风雪肆虐,只要走失必死无疑。找到伴侣后,雌企鹅产下蛋,由雄企鹅孵化,雌企鹅去找食物。奥摩克在冰川的中央,冰层厚实坚硬,她们要走几个月才能来回奥摩克与海边。雌企鹅中,有一些被海豹吃掉。而另一边,暴风需无情地夺走许多生命,由于极夜现象,使那儿更加寒冷,许多小企鹅在雌企鹅回来前出生了,艰难地挺到了雌企鹅回来。但那以后,它们还有许多灾难:暴风雪、贼鸥、回“家”征途上的危险……

一只企鹅想活下来多么不容易!多么艰难啊!它们都务必有足够的毅力、足够的留意、足够的运气,只要少任何一点点,都会失去生命。这时我想到了动物园中的企鹅:它们舒舒服服地生活在适宜的温度中,没有风雪,没有极昼极夜。它们有足够充裕的时刻,慢慢地孵蛋,也不用为食物操心。小企鹅不用担心随时可能来临的风暴,也没有天敌的侵扰。这是不是十分舒服呢?是的!

那我们是不是十分舒服呢?

我们不用担心变化的天气,房屋能够保护我们;我们不用担心是否有食物,父母会保障我们的饮食;我们不用担心疾病,医院能够医治我们的病痛……动物园中的企鹅比起那冰天雪地中的企鹅,就像我们比起那灾区的灾民、非洲的难民、危险丛林中的居民!我们的条件够优越的了!但是有些个别的人,贪心,不知足,要这个要那个,挑三拣四,好像没什么东西是贴合心意的。

想得再多一点,多少生物正因人类的贪心而灭亡!又有多少灾难是由人类自己的贪心引起的!得到的够多,拥有的够多,为什么还不能知足?

南极的帝企鹅那么艰苦,我们的生活那么安逸!我们既要把握此刻拥有的,好好珍惜,还要知道:我们拥有的,比起困苦的人,多得多了!不好贪心,知足吧!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