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穹顶之下》柴静的演讲观后感(汇集20篇)

“当一个人关心别人的时候,才会忘记自己。”“理解的基础是感受。人能感受别人的时候,心就变软了,软不是脆弱,是韧性。”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穹顶之下》柴静的演讲观后感,欢迎阅读。

浏览

3601

作文

87

《让生命充满爱》演讲观后感

全文共 924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下午,老师又给我们看了一次演讲,演讲的题目是《让生命充满爱》,又名:《让世界充满爱》,这是一位青年演讲家,这位演讲家叫:邹越。关于《让生命充满爱》讲了许许多多关于母亲、父亲、老师都是经过这悲惨或是绝望的命运,都是要遭受着巨大的痛苦后才能成功的事情。

《让生命充满爱》里面讲了很多的故事,有一个故事是这样的:在一次奥林匹克中,有一个项目是长跑,但是非洲却只能有一个参赛选手而黑人用了足足的五年的时间来做这个准备,对他来说是多么的不容易啊!黑人眼看就要到达终点了,就在这个时候,不知道是谁突然扔出个瓶子,打到了黑人的脚背上,黑人倒下了,当黑人抬头看时,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都产生了,颁奖仪式就要进行了,就在这是,主持人说:“颁奖仪式暂停,因为我们还有一名运动员在赛场上。”一个裁判员走过去,可是黑人把裁判员甩开了,黑人说:“不要碰我!我是一名选手!如果你碰了我,我就违反了规则!”自己指甲抓着地面走,黑人的手出血了,血拖了二百米,黑人到达终点后,黑人说:“祖国妈妈,我做到了。”这位黑人虽然没有赢,但是我为黑人的这种精神感到自豪和骄傲,我为扔瓶子的人而感到羞耻和痛恨。还有很多的故事,我就不一一的细说了。

这些父母、老师为了学生,为了新一代,为了中国,父母、老师让学生有好的知识,可以为社会国家做一个有用的人。《让生命充满爱》讲的是父母、老师为了孩子的学习而辛苦的奋斗着。让我们来爱我们的父母、老师吧!让我们为了父母、老师的希望,我们要自立自强,们要更加的努力加油的学习吧!~

随着"谢谢观看"四个字的出现,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而此时我最大的感悟就是------我长大了!

不错,我长大了.在邹越教授的那一声声"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声音中,我长大了;在那一声声"老师,您辛苦了!老师,谢谢您!老师,我爱您!的声音中,我长大了;在那一声声"妈妈,我爱您!爸爸,我爱您!"的呐喊声中,我长大了!

妈妈,我长大了.从今以后,我不会再去做对不起您的事情了;

爸爸,我长大了.我再也不会一次又一次的任性地摔门而出,几天不回家了;

老师,我长大了.我不会再一次又一次的拿着那可怜的分数让您伤心了;

祖国,我长大了.我会为您的崛起而读书,会为那长辈们用生命换来的生活而读书!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穹顶之下》的观后感1000字

全文共 825 字

+ 加入清单

柴静是一个小女子,一个普通的母亲,一个由对孩子的爱升华到对所有中国人的爱的的人,一位曾经的知名记者而现在是一位普通人的人。她的爱是大爱,是儒家所推崇的大仁大爱。穹顶之下的思考是由环境和呼吸引发的思考,进而达到更大的思考,政策的,经济的,法律的,社会的,直至生命的,人生的,人性的,由个体到群体,再升华到个体——人和生活、生命。一个弱女子以君子之风,讲一个难言的话题而娓娓道来,没哀、怨、怒、恨,用自己的行动和平静的语言分析因果,剖析利害,展示事实,客观理性,从容平实。平静中充满了对社会、生活和自然的热爱,用科学和事实 提醒人们正视生活,珍视生命,继而良知觉醒,体察人性。

这个视频引发了国人的思考,展示了理性的美和力量。她的"我不怕死,但我不想这样活着"的话震撼了听者的心灵,从雾霾的生产到对人体的侵害;从经济的运作,利弊的权衡;政府职能的发挥;法律的缺陷;中外的对比等等诸多方面的陈述,科学准确的展开了社会,社会的各级组织,法律和政策以及普通人的生活等等真相。这个片子对每个人,社会组织,企业,职能部门,政府,法律,社会经济发展模式,人生价值,社会价值都起到了振动和积极推动的作用,由此所引起的连锁反应和变化也许是惊心动魄的,但这是必然,是天意,是不可违背的自然规律。

无论由此产生的对其个人的生活和选择的指责有多大,多真实,其背景、来历及目的有多少可能,金羊年初两会召开的关节之时,这个曾经知名的普通人引发的的这个事件,以穹顶之下的名义,告之我们每一个人,这是一个深化改革的时代,一个巨变正在发生的大时代。普通人的公民意识、责任感、人性和文化的苏醒、回归正在走来,其轰轰的巨音己经在振动我们的心灵了。人们必然要思考,升华,觉醒,我们究竟要怎样活着。

柴静所作是君子所为,平静理性,以理服人,不以声色化人。

柴静是 寓风雷于平静之中。用人性在呐喊。

柴静,才静,才是静,这才是静。柴静诠释了这个“静”。

2015年,让我们记住这个震动了我们心灵的人——柴静。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柴静的穹顶之下观后感800字

全文共 970 字

+ 加入清单

打开电脑全是前央视新闻调查记者柴静自费拍摄空气污染深度调查《穹顶之下》纪录片的新闻。这部时长达103分钟55秒的视频聚焦当下备受关注的雾霾问题,我认真的看完后心灵深受触动。

该片从三方面入手深入解答了雾霾是什么?从哪儿来?该怎么办?通过一组组触目惊心的数据和一幅幅雾霾笼罩下的全国各地的照片,唤起了全体民众对环保的良知。改革开放以来,工业的大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污染问题,这种以牺牲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为代价、饮鸩止渴的行为必将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这是一场没有硝烟和看不到敌人的战争,参与者是全体中国民众,我们用了三十年的时间完成了其他国家一百年才走完的工业化道路,换来的却是满目疮痍和家园的毁灭,这种结果令人心痛。

我就生活在雾霾重灾区的河北,就生活在那个雷人条幅幅中空气质量排名倒数第一的邢台市,当现场观众哄笑的时候,我感到很惭愧。同时我也是一名新手妈妈,我很理解柴静作为一名母亲得知自己未出生的孩子身患肿瘤的那种煎熬和悲愤。柴静在纪录片中指出“我不满意,我不想等待,我也不再推诿,我要站出来做一点什么。我要做的事,就在此时,就在此刻,就在此地,就在此生。”网上有人质疑柴静的动机,以孩子患病之事为例做调查不够客观。柴静在记录片中不仅是一名调查记者,更是一名受害者,她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世人“我不是多怕死,我只是不想这么活”。

或许我们都只是普通人,不是调查记者或者职能部门负责人,但治理雾霾,不仅仅是政府和企业的责任,更需要我们全社会每一个人的共同行动。

那么我们应该做点什么呢?

从现在开始,呼吁身边的每个人都要做保护环境的践行者和推动者。出行时尽量不开私家车,尽量改用步行、乘坐公共汽车或者地铁等;养成随手关灯、水龙头的良好习惯;夏季将空调温度调到26度;不随地乱扔垃圾,节能减排;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每一张纸,少抽一支烟;再不然看到工地土堆裸露、加油站油气泄漏或者其他违法作业的行为时及时拨打环保局投诉电话12369,一个小小的电话就能为环保出一份力,何乐而不为呢?

此外,3月1日播放的焦点访谈中因为污染防治工作不力山东临沂和河北承德的两位市长相继被环保部公开约谈,足见政府对环境治理的力度和决心。让我们大家再一次看到了治理雾霾天气的希望,我相信,只要我们大家携起手来,共同为环保出一份力,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APEC蓝一定会永驻!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最新柴静《穹顶之下》观后感

全文共 1742 字

+ 加入清单

看了柴静的《穹顶之下》,炒作能力打10分,科普能力打7-8分。(个人评分)

北京今天恰好又有雾霾了,刚查了一下P2.5:271,重度污染。刚好符合柴静说的情况。

但是我很淡定,该干啥干啥,因为以前看过一个文献,环境因素对个人健康影响很小,大概5%吧。不良生活习惯(抽烟喝酒)、肥胖、缺乏锻炼对健康生育的影响更大。

除此之外,我很淡定的原因是我占了雾霾很大的便宜。中国是分税制,中央财政对地方财政的税收返还制度,使得北京人占了很大便宜。这其实挺不厚道的,好比一群人凑了一堆钱开公司,管钱的人把钱拿回家花了。北京的发展迅速,为啥河北污染严重?实际上河北那是给北京配套的。为了给北京生产廉价的钢铁、水泥、电力、石化。河北的污染是全方面的水、土、空气污染。但是眼睛却全部盯住空气污染。很简单:空气污染能扩散到北京,而水、土地污染则留在当地。

这就好比有一年北京发大水,淹死78个人,但是大家把目光都聚集在淹死的中产车主上,从排水设计到怎么破开车窗研究了一星期。而剩下的77个人要么是外来务工的,要么是农民,转发者寥寥无几,关键是没有代入感。

北京没有河北那么严重的污染。要感谢河北,把污染留在河北省内,让我享受了一个低生活成本污染又低的生活(预计要被喷?)。

前面大半段还不错,其实也是老生常谈,都是别人科普过很多次的知识了。比较有新意的是她把这些知识用动画拟人的方式动画化了,让人有了直观的印象。另外一个就是央视和她利用自己过去的知名度,集中的报道,看评论不少人还是第一次知道这些知识。

比较差的地方在于,里面洋溢着一丝小清新气息:

1级致癌物的这个1级,只是一个因果性的标准。比如雾霾和吸烟,都是肺癌的1级致癌物,这只是说明致癌性证据充分。吸烟的危害远大于雾霾,委婉的说一句,听说你吸烟,可能戒烟带来的好处比戴口罩防pm2.5更有好处。

比如要加大政府监管力度,但是又要求小政府。说煤炭的主要污染来自于小煤窑,给石化企业开的药方是放私有化进入。中间还回忆了一下小时候的蓝天碧水,但是那时候人的预期寿命远不如现在,却没提及。

引用了习近平的一段话让apec蓝永驻,明朝就有雾霾的记录了,即使去掉全部的工业也依然有雾霾,政治口号看看就行了别认真。最后看了一下我们能做什么,是最让我失望的地方。

道德宣传,经济调节,行政命令这些选项里面。柴静果断选择道德宣传,实际上这是最圣母这也是最无力的。如果继续从道德角度宣传,最后可能和潘石屹结果一样,开着5.0排量的车拍摄雾霾,微博上热闹一阵也就过去了。

“同呼吸,共命运”,北京人真的会和河北人同呼吸共命运么?怎么可能,与其喊口号,不如给河北人民一点补偿吧,将来要干什么再说,现在已经欠河北省太多了。建议征收环境税以补偿河北人民的付出。

实际上整个纪录片,都绕开了“雾霾与生活成本降低”这个话题。

凸出的2个亮点是用动画可视化的方式科普,用自身的影响力推广了这个科普。雾霾须治理,但柴静女儿天生肿瘤与雾霾并无直接关系,而可能与她的生活方式(比如抽烟、熬夜)和身为高龄产妇有关。另外,她的女儿出生在美国,是不是与产地有关?这也需要调查。冷静、不煽情,让事实说话是调查记者必备的品格。

柴静女儿在美国出生,在美国做的手术,她什么时候享受了中国的雾霾。2013年是中国雾霾最严重的时候,但2014年的整个北京冬天,只有几次雾霾,整个北京环境改善了不少!反观她自己,开着4.0大排量的霸道越野车,一边高喊反对建PX核电站不让国家淘汰高耗能高污染产业,一边回家骂雾霾,也真是精神分裂连!

中国政府对环境治理,也在积极努力,很多中国企业基层为了治理环境也在牺牲!为何我们看不到进步的,非要抹黑政府有意义吗?!

我们看一条有意思的信息链条吧2012年我国光伏产业被美和欧盟以反倾销打到不死不活。随后几年,Px和核电的工程被屡屡以污染辐射的谣言所迫下马。与此同时,美国大使馆公布了中国PM2.5。随后日韩以本国污染来自中国为由在国际上提出高额索赔。额度之高可以吃尽中国改开30年红利。然后柴去美国待产生孩子,并做了这个专题片,而且获得大量的美机构的帮助甚至包括NASA。

好吧我是阴谋论。但愿我的阴谋论能给我的祖国和政府一点小小的警示:别上国内外反华势力的当,走自己的路,让祖国更加繁荣昌盛,势不可挡!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纪录片《穹顶之下》观后感

全文共 1602 字

+ 加入清单

《雾霾穹顶下》是一部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的调查,她的意义绝不仅仅在于唤醒公众的环保意识,如果这个调查能够唤醒政府加大减排治理的力度,才能不辜负柴静做这个调查的诚意。让我们再次回顾下调查的结束语--

“如果我们目前环保设施(和法律),就目前全100%都到位了,我们的尘排放跟我们的二氧化硫排放应该比现在低60%,我们的氮氧化物排放应该低35%。”

纪录片穹顶之下--同呼吸,共命运》观后感

春节上班第一周,柴静以纪录片《穹顶之下--同呼吸,共命运》刷爆各路视频网站、朋友圈、微博等等,掀起了新一轮的媒体事件,引来各路大神围观。对于雾霾的关注,其实在中国不算是什么特别新鲜的事情了,但是能够一次性地引起如此巨大的媒体聚焦,不得不说是第一次。

柴静的视频播出后,赞扬者有之,论点不相上下,无非是肯定其对于知识普及的功效,认为这部纪录片不仅思路清楚,论点清晰,材料充实,而且以一种女性母亲的身份涉入,具有一种特别亲切的人文情怀,非常容易能够引起广大观众的共鸣,其播出之后引起的巨大效应就是作品本身就是其艺术魅力的最好证明。

只不过,对于《穹顶之下》的批评者所切入的角度却各有不同。有的直接从新闻本身的客观性出发,觉得柴静本身“TED”式的纪录片并不符合新闻客观性的原则,用婴儿肿瘤与采访小孩子是否看到蓝天等方式纯属于一种无谓的“女性煽情”,很容易给观众造成误导。

而其对于数据的引用,对于诸多概念的表述,对于专家学者的访谈,也诸有段长聚一,移花接木,自相矛盾自处。还有人从柴静《穹顶之下》所表现出的立场批评其内在的利益链条,比如说对于油气私有的支持,其实完全忽略了中国大型发展电站的正确性等等,必定与私有利益集团的支持有关,不过是为两会的召开提前打个预防针而已。

更有甚者,将攻击直接转移到柴静本人身上,觉得她的女儿得了肿瘤与柴静本身是个“资深烟民”“高龄产妇”密切相关,而她的女儿本身为美利坚合众国的居民,更是将柴静本身口口声声的所谓对于雾霾的关怀大大地打了一个嘴巴。

看了各路神仙对于柴静《穹顶之下》的褒扬和贬低,我都觉得,那些争论比柴静的纪录片本身更有看头了,就像豆瓣上的许多影评比电影本省更加精彩一样。无可否认,柴静的纪录片给普通大众上了一堂生动的雾霾课,她所运用的多种表达方式所产生的影响力,无疑是那些过分科学的读物所无法取代的。

只不过,那终究只是一堂课而已,所提出的具体建议能不能应用到现实生活中,还是得打一个问号。柴静的建议是多举报非法排污行业,出门少开车。那似乎是每一个人所力所能及的事情,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能会像“随手拍解救被拐儿童”一样,在某一个阶段掀起一阵高潮,最后又不了了之吧。因为她根本没有触及治理雾霾的难度所在,那是层层利益链条所组成的一个大漩涡,无论你从哪一个点入手,都无法全身而退。

以北京的“A派克蓝”为例,为什么仅仅在几天的时间,雾霾可以消失不见--因为政府以巨大的手腕制止了各路排污源头。其代价是什么呢?那就是几天的工厂停产。所谓的效果,必定要付出巨大的牺牲。中科院这么多人,国家的执行人员那么多,环保局长又不是傻子,怎么不知道如何彻底根除雾霾呢?多少年前就提出了所谓的“科学发展观”了啊,到现在为什么全中国雾霾越来越严重。

因为,那是一件没有办法的事,你经济要发展,必定得烧煤,所谓的高能源哪里这么容易得到?你要洗煤,那得付出多少劳动力?洗煤之后的脏水怎么办?一步一步都是资本投资。西方发达国家为什么空气好?因为他们都是过来人了,都曾经以高污染换来了经济发展,如今的他们,当然有雄厚的实力将污染企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或许,这种言论本身可能有点无奈,但确实是事实。许多事情背后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中国,还太穷。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你只能选择一个。

雾霾纪录片穹顶之下观后感

穹顶之下纪录片观后感800字

穹顶之下纪录片观后感500字

穹顶之下纪录片观后感3000字

柴静雾霾调查《穹顶之下》观后感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穹顶之下》观后感1000字

全文共 1243 字

+ 加入清单

2月28日,一部名为《《柴静雾霾调查—穹顶之下》的纪录片出现在各大主流视频网站,在短短的时间内,其播放量及下载量早已破亿。在人们视线中消失了一年之久的柴静,以“私人恩怨”介入公众话题。

3月1日,刚刚上任的环保部部长陈吉宁与媒体见面,这是刚刚上任48小时的环保部部长的首次对外活动,他表示,已经完整看过《穹顶之下》,并发短信对柴静表示了感谢。并对讲述了今后环保工作的重点方向。

此时,正值全国两会召开之际……

雾霾是什么?它从哪儿来?我们怎么办?在《苍穹之下》中,柴静不再是以一个记者,而是以一个母亲、普通市民的身份来看我们天空的中的雾霾。运用大量的数据、事件及亲身经历来回答这三个问题。在片子中我们看到了环境问题的严重性,更看到环境保护的现实性、无奈性……无论出发点如何,柴静的举动值得点赞。

在记者见面会上,陈吉宁将该纪录片和环保史上有名书籍《寂静的春天》相比,该书由女科学家雷切尔.卡森在1962年出版,唤起全球对环境问题的关注。

中国,作为一个年轻的发展中国家。发展是一切,提出了“向大自然宣战”、“发展压倒一切”等口号,在那个时候,几乎没人去质疑它的正确性。而环境保护被经济发展有意识的忘记掉。如今,环境污染却成了绕不过去的话题。环境保护成了全人类共同的目标。

我国早已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环境保护法》在1989年12月就已颁布。但环境保护年年提,环境污染仍存在。“我现在不敢笑,怕别人看到我没有牙齿”在面对柴静的提问,环保部一位官员如此说道,道出了无奈,也道出了环保执法的尴尬。

《苍穹之下》道出了中国环境污染的现实,也道出了环境保护的无奈。有法难执行,正如某些媒体报道中国法律就像TXT文本文件一样,只能打开浏览,却无法像EXE可执行文件一样,可以在实践中运行。

执法为何“过松过软”?其还是执法手段单一,主要是靠现场检查、责令停产、进行罚款,没有强制执法权,不能直接强制关停污染企业,也不能扣押、查封排污设备;甚至开出的罚单,也因为环保部门自身没有强制执法权,还得申请法院等机构执行。另一方面,过去很多地方唯GDP论,重发展清环保,甚至放纵污染。这又进一步使得环保部门成为“弱势衙门”。

党的十八会议已经把环境保护工作纳入了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伟大中国梦的战略体系之中,并制定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的“五位一体”战略举措。今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新《环保法》,被称为史上最严环保法,它赋予了环保部门多件执法利器。环保部门可直接查封、扣押排污设备的权力,环保执法有了质的飞跃,让环保执法“长了牙齿”。

古人云:“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如今,我中国环保执法的“天时、地利、人和”都有了,现在就需要中国的环保执法者就要顶上去,守住环境的阵地、法律的底线,不能重复之前的“过松过软” 只有坚定不移地认真贯彻依法治国的基本国策,只有这样,才能让让生产经营者敬畏自己环境保护的责任与义务敬畏各项环境保护法规的权威与尊严,才能使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穹顶之下》观后感

全文共 1133 字

+ 加入清单

我个人感觉柴静的整个纪录片讲解得还是比较全面和客观的,当然昨晚点击率能超过3千万次这么高主要还是名人效应。

纪录片里边有些观点可能讲解得不是特别清晰,比如北上广深杭州之类的汽车限购,人均汽车保有量其实是远低于东京的。不过后边分析洛杉矶时特别讲了油品质量和排放标准是关键,而非汽车数量。

中国目前每10人才1.1辆汽车,其中北上广深总人口占全国6%,汽车占10%,大概5人1辆。欧美日澳每2人有汽车1辆以上,纪录片中提到的东京1200万人约800万辆车,墨西哥巴西南非俄罗斯每4人1辆,印度40人才1辆,全球平均7人1辆。美澳俄及南非的人口密度远低于中国,日韩欧明显高于中国的139人/平方公里,与中国的可比性更强。

我想,柴静的主要目的应该是唤起民众关注并用舆论向政府和排污企业施压,而非为节能减排建言献策,这个目标肯定是很好地达成了。但套用富兰克林的一句话,如果你想要说服别人,要诉诸利益,而非诉诸理性。

纪录片除了唤醒民众关注污染,也应该重点分析污染原因和解决办法。比如中国石油和天然气消费占一次能源比例低但探明储量不低,她没有提到开采成本和技术。比如油品差,中石油那位领导说提标准会断供社会不稳定成本高,她可以对比下美国的油品和价格,很明显垄断导致的中国炼油水平低是关键。其实纪录片也有提到一些,但民众看起来会觉得不是太清晰。

如果要说解决方案和投资机会,清洁能源的推广肯定共识,其中包括能源结构的调整。但按盖茨在ted的演讲来看,只有核能才能做到0排放并彻底解决问题。

水和核电目前和未来应该都有很好的投资回报这已经是市场共识,风电目前回报最差,太阳能目前回报不错但未来有巨大的上网价格下调压力。火电虽然目前盈利状况很好但缺乏成长空间,煤炭我估计只有反弹而没有反转的机会。

垃圾发电现在的回报非常好,因为不但上网电价有收入,还有垃圾处理费收入,每吨收费在百元上下各地有出入,但需求绝对是非常刚性的,这导致它不单盈利好而且现金流强劲。

过去半年我因工作需要调研走访了几十家节能环保企业,发现环保的社会需求和意识已经很明确,但赚钱特别是现金流好的企业很少,除了政府体制和各种利益的钳制外,主要还是大部分企业自身的技术和核心竞争力不强,因为我也有碰到好几家盈利状况和现金流很好且发展潜力阳光的企业。

比如柴静的纪录片里提到的污染源在线监测和app,我就看到有很不错的企业并且正准备投资它,它存在的意义类似于这个纪录片导致的舆论压力,让民众和政府能监督排污企业,并且是有客观标准的。

正如纪录片里的英国能源大臣所说,节能减排会让很多传统企业倒闭工人失业,但也能让更多的新企业成长,我想这里边一定会有很多的投资机会,在中国大部分实体经济行业和企业不景气的长期趋势下,这个机会显得更加珍贵。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柴静《穹顶之下》观后感

全文共 469 字

+ 加入清单

“拒绝雾霾,还我一片蓝天”这应该是我们共同的心声。昨天我看了央视记者柴静的公益片--《穹顶之下》深有感触。短短两个小时的时间,揭开了雾霾是什么?它是从哪来的?我们应该怎么办?雾霾是飘浮在空气中,直径小于2.5微米的细小颗粒物,它被吸入人体的呼吸道后给人的健康带来很大的危害。它最大的原因来之于我国当前燃煤和燃油存在四大问题--“消耗量大”、“质量低劣”、“缺少清洁”、“排放失控”。北方的许多钢铁厂,大量用的劣质煤不经过清洁,以至黑色浓烟从烟囟排到半空,使我们看不到了蓝天。城市里,每天这么多辆汽车,也会排放出许多PM2.5。但同样日本的东京和我们的北京都汽车这么多,但他们的城市为什么这么干净呢?原因是我们很多车用的油品达不到国四标准,而且很多汽车的排放都达不到要求,这也关系到我们国家在体制上出现的种种问题。

而作为我们现在能做到的是什么呢?我们应该少开车,叫大人少抽烟,出门骑车、坐公交,还有一点就是做到不要放鞭炮、烟花,今年过年烟花爆竹声虽然少了,但我想我们还可以做得更好。只要大家共同努力治好雾霾,我们一定会重新看到蓝天和星星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穹顶之下》雾霾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746 字

+ 加入清单

2015年2月8日,从央视辞职的著名记者柴静推出了她自费拍摄的关于霾的深度调查纪录片«穹顶之下»。不到一天时间,传遍全网,成为全国数亿人手机朋友圈中热谈的话题。

在父母的陪伴下看完了这部时长一小时四十三分钟的纪录片,我感触颇多:

一、国人的环保意识。我曾在街上看到这样一个场景:一个小伙子在喝完饮料后,明明垃圾桶就在他的不远处,可是他就是随手往地上一扔就走了。路过的行人也没有一个把那饮料瓶捡起来丢进垃圾桶里。我这里举例的只是日常生活中一个极小的却极其真实的例子。在这部片子里我们还可以看到企业为了省钱乱排污,而环保部门置之不理或有心无力的举措-----再和美国对比一下,美国虽然用了100年的时间才改善了生活,而我们中国只用了30年的时间完成了美国用100年时间才能完成的经济发展,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经济虽然发展了,国人的环保意识却没有一起跟上来。大部分国人的环保意识远远不及美国人甚至日本人。

二、国人对雾霾的意识。片子中指出在北京一年的雾霾天数达到了175天。在我们居住的被形容为人间天堂的杭州,这样一个所有人印象中“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美丽城市一年中的雾霾天数居然达到了200天以上——这意味着杭州居民也就是我们一年当中有一半以上的天数是生活在雾霾天中,呼吸着混合这各种毒素的复杂的空气。看到这里时,我非常吃惊。再以英国为例:英国曾被称为雾都。在1950年的大烟雾事件中,英国伦敦死了很多人。之后英国人逐渐开始用石油和天然气来代替煤炭。一定要使用的煤炭,则开始洗煤等等。这些措施让英国的环境有了巨大的变化。

虽然有很多措施需要国家、需要政府去实施。但作为一名小小的公民,我希望柴静的这部纪录片能够唤起更多的人来关注环保,关注雾霾。希望大家携起手来,共同保护好我们共同的家园。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穹顶之下》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913 字

+ 加入清单

完整的看完穹顶之下,心情复杂,甚至可以用毛骨悚然来形容。震惊于柴静能交出这样一份作品,不简单。作为普通人,我们其实是生活在一个对咨讯难辩真假的时代。平心而论,这篇报告所叙说的数据和实例,如此坦白和赤裸裸,是能让我信服的。

世界性难题这么多,柴静偏偏选了这个治理污染的课题,除了受到女儿病因的启发,我觉得还有一个原因是,这个课题是有解决方案的,并不像医学难题那样需要前沿科技来突破。当每一个普通个体认识到事件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意识到一丝微小的力量也可以是有用的,那么,它就有被改善被改变的可能。

尽管如此,为何普通大众仍不愿付出这微小的力量?因为我们觉得,这样的努力根本就是杯水车薪。事件的核心不是这么简单。如果政府的改变,政策的改变可以做到更有效更务实更专业更有决心,那么问题就能得到更高效的解决。所谓的新闻调查之所以被大众信服,原因就是它能深入挖掘到事件的最初和核心从而理清来龙去脉。但当结果出现,我们发现这一切原来都还是政策引导下的结果,很多悲剧的发生是长期惰政甚至渎职造成的,我们心底就会涌出无限的失望,这股失望之气会毁掉很多正能量!看似单纯的治理污染的课题,其实不可避免的牵扯到能源问题和腐败问题。当今世界能源有多重要,想想中东战争,冠冕堂皇的借口背后抢的是什么?想想被拿下的中国贪官里有多少是能源系出身。大家就该明白了。

看到后半部分,英国能源大臣的一段话让我印象深刻。他说,你知道吗?负责整个伦敦电力分配的,是一家中国公司!这足以证明中国科技是有实力的,只是在国内受限于体制,英雄无用武之地!这又让我联想到众多知名企业,赚着中国百姓的钱跑到纳斯达克去上市,玩转资本市场并让美国人分享红利,个中道理异曲同工啊!习大大领导下的中国,体制改革之路很难走,这块硬骨头不从根上一刀刀把肉剔下来,任何理想都只是幻想。

写这些文字之前,我特地去刷了一下很久都没刷的微信,想看看朋友们对此事的评论。结果是什么?大家好像反而更关心柴静本人,她为何在美国生孩子?她孩子的先天缺陷是否与其私生活不正常有关?呵呵,有一丝失望。比知道真相更可怕的是什么?是漠视真相!

大家活在同一片天空下。呼吸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保护环境其实就是保护我们自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穹顶之下》观后感450字

全文共 422 字

+ 加入清单

我怀着沉重的心情看完柴静的调查——《穹顶之下》,这是一篇关于雾霾的调查报告。其中,柴静运用了大量的数据进行客观分析,这些数据真实可感,令人十分震撼,心中也很不是滋味。

十年前的我还是个孩子,对未来满怀期待的孩子。或许你们和我一样,住着破旧的房子,和邻居的孩子在长满荒草的地里玩耍。每当暮色降临,借助微弱的灯光,轻拨云帘,我们能看到挂满星斗的苍穹,黑暗中隐匿着清晰与神秘。

而十年后的今天,事物的发展速度之快让人难以想象,虽然国人的思想已然有了很大的进步,但高耸的烟囱仍然提醒着我们——我们正在被自己的所作所为一点点吞噬。

眼下的中国和世界上的一些国家一样,正遭受着严重的环境问题。在调查中我了解到,北京大学环保研究院专家强调:转型是改变中国目前环境现状的最好办法。如何从传统型传变成现代型,我以为创新才是根本。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目前也是崛起的关键阶段。另一位院士则苦笑:中国人在以前犯下的错误,应该在今天得到弥补。

而我们正应为此有所行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北京雾霾《穹顶之下》观后感

全文共 675 字

+ 加入清单

正如柴静所说:“我们不怕死,但也不想这样活着。”我希望做点什么,因为我生活和我的家人都生活在这个灰色的穹顶之下

一出生就接受手术的宝宝虽然已经痊愈,但在照顾孩子的过程中,柴静对霾的感受却越来越强烈,“生活在一年竟有175天污染的北京,害怕女儿有一天会问我’什么是蓝天为什么老把我关在家里,加上全社会对空气污染问题也越来越关心,职业训练和母亲本能都让我觉得应该回答这些问题:雾霾是什么?从哪儿来?该怎么办?”因此,柴静开始了这个调查,这是一个母亲的发现。

柴静透露,她自费投资了差不多一百万作为国内外的拍摄和后期制作的费用。她在访谈中表示:“一个人没有当妈妈之前,这个世界只跟你有几十年的关系,到此为止,我对我的一生负责任就可以了。但确实有了她之后,你跟未来世界有了关联,有了责任。如果没有这样的一个情感的驱动,我确实很难去用这么长时间做完这件事。”她表示有了孩子后,尤其是知道孩子生病后,才对空气污染有了完全不同的态度,使她不能回避空气污染的问题,因此才有了这个调查。

柴静在接受人民网采访时表示:“我自己曾经对雾霾无知无觉,现在我对空气有我的爱惜,所以我去找适合我的方式,比如尽量不开车,比如参与公众参与立法研讨会,与扬尘的工地交涉,打环保举报电话

12369,要求餐馆安装上法规要求安装的设备,要求加油站维修油气回收装置。我把这些也呈现出来,这些只是能做的一小部分事情。我相信,别人心底有自己的爱惜,有适合自己的实践。”

记得儿时我眼里的郑州是绿色的,绿的洋气也很具体,绿得文化路上只剩下满目的绿荫如盖,20年过去了,这个城市变化了很多,包括她的空气。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柴静的穹顶之下观后感1000字

全文共 980 字

+ 加入清单

这个周末在单位值班,打开电脑全是前央视新闻调查记者柴静自费拍摄空气污染深度调查《穹顶之下》纪录片的新闻。这部时长达103分钟55秒的视频聚焦当下备受关注的雾霾问题,我认真的看完后心灵深受触动。

该片从三方面入手深入解答了雾霾是什么?从哪儿来?该怎么办?通过一组组触目惊心的数据和一幅幅雾霾笼罩下的全国各地的照片,唤起了全体民众对环保的良知。改革开放以来,工业的大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污染问题,这种以牺牲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为代价、饮鸩止渴的行为必将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这是一场没有硝烟和看不到敌人的战争,参与者是全体中国民众,我们用了三十年的时间完成了其他国家一百年才走完的工业化道路,换来的却是满目疮痍和家园的毁灭,这种结果令人心痛。

我就生活在雾霾重灾区的河北,就生活在那个雷人条幅幅中空气质量排名倒数第一的邢台市,当现场观众哄笑的时候,我感到很惭愧。同时我也是一名新手妈妈,我很理解柴静作为一名母亲得知自己未出生的孩子身患肿瘤的那种煎熬和悲愤。柴静在纪录片中指出“我不满意,我不想等待,我也不再推诿,我要站出来做一点什么。我要做的事,就在此时,就在此刻,就在此地,就在此生。”网上有人质疑柴静的动机,以孩子患病之事为例做调查不够客观。柴静在记录片中不仅是一名调查记者,更是一名受害者,她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世人“我不是多怕死,我只是不想这么活”。

或许我们都只是普通人,不是调查记者或者职能部门负责人,但治理雾霾,不仅仅是政府和企业的责任,更需要我们全社会每一个人的共同行动。

那么我们应该做点什么呢?

从现在开始,呼吁身边的每个人都要做保护环境的践行者和推动者。出行时尽量不开私家车,尽量改用步行、乘坐公共汽车或者地铁等;养成随手关灯、水龙头的良好习惯;夏季将空调温度调到26度;不随地乱扔垃圾,节能减排;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每一张纸,少抽一支烟;再不然看到工地土堆裸露、加油站油气泄漏或者其他违法作业的行为时及时拨打环保局投诉电话12369,一个小小的电话就能为环保出一份力,何乐而不为呢?

此外,3月1日播放的焦点访谈中因为污染防治工作不力山东临沂和河北承德的两位市长相继被环保部公开约谈,足见政府对环境治理的力度和决心。让我们大家再一次看到了治理雾霾天气的希望,我相信,只要我们大家携起手来,共同为环保出一份力,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APEC蓝一定会永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柴静的《穹顶之下》观后感

全文共 1066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柴静的《穹顶之下》几乎在朋友圈刷屏了,有很多称赞佩服的人,也有很多表达自己行动的人。

看了前十分钟,我一直在思考也在犹豫一个问题,雾霾这个涉及到多个因素和社会环节的问题,不是一时能解决的,虽然我没有直接排放,我也可以做到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但确认如柴静所说我们个人的力量和行动真的微乎其微,对于整个污染物的减少或许起不到任何作用。看着看着我真的好想回家,回到生我养我的春城,回到一年有300天蓝天的春城。什么才是生活的本质,我想不是财富,不是物质,而是穷尽一切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健康的活着,快乐的活着。我还年轻,我感觉不到雾霾对我身体的影响,我感觉不到呼吸不畅,我只能感觉到雾霾的天空带给我的坏心情……我记得协会的小孩恐龙跟我很开玩笑的说过一句话:我不想去北京,我这个人对空气质量的要求有点高。那时候有点会笑他,可是现在想来自己也是一个如此热爱生活的人,为什么还要呆在北京呢?

随着视频的深入,我一次次看到触目惊心的数据,众所周知的所谓秘密、现实,一些让人震撼的案例。我想它受人关注的原因不仅仅在于她用大量的数据来说明雾霾的来源,构成,国家现状,更重要的是她每一条数据都是可靠有来源有支撑,阐述的又是大家多熟知多习惯却又很无力的话题。我一直觉得,不管自己的力量有多么渺小,即使我改变不了别人,但是我能要求自己。可是这样的想法在现实生活中真的会受到蛮大的冲击,有时候我的家人甚至会跟我说:你再这么环保,我们跟你生活都不习惯了呢。看到这段视频,我又找回自己最初那么强烈的自我约束感。不管我生活在哪里,都呼吸着同一片空气,逃避并不是最好的选择,而你恰逢在环保事业上,在减少环境污染上做着我们企业能做的,也确实起到作用的事业,为什么不坚持呢。我想香蕉皮的环保事业也应该是我们继续战斗下去的动力。

不管是能源结构的问题,还是执法力度问题,或是企业国家社会责任感问题,对于我们个人来说都是很难企及的,我们可以讨论它,深究它,批评它,可是我们甚至连给相关部门一个建议或者提案的有效渠道和机会都没有。但是思考本身就会带来价值,它会指导一个人的行为意识,而这些又是我们多么欠缺的东西。

最后看到柴静凝视着那个星球,它在孤独的旋转。我想起2013年我们到武夷山玩,我在山里第一次看见银河,如此清晰,非常雄伟的横跨在整个天空,配上漫天的繁星,那一刻自然的魅力、宇宙的魅力都会让你为之惊叹。24年第一次见到,未来再见到又会是第几个24年?那么我们的下一代呢?

柴静是通过她的女儿看到雾霾的,我不希望通过我的孩子我才感受到雾霾的严重,此刻,每个人都应该有所行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让生命充满爱》演讲观后感

全文共 316 字

+ 加入清单

听了那感人的演讲,我的眼泪都快要流出来了。因为,我妈妈给我付出了多少爱啊。

我知道我妈妈在我身边,但我都没有发觉妈妈给我付出了多少。听了那个小姑娘离家出走的故事,就因为妈妈说他马虎,她就离家出走。其实,她都不知道,她妈妈是对她好,而且,她妈妈给那小姑娘付出了很多。我以前从来就没有发现我妈妈对我苦心。不过,我今天看了这个演讲才发现,我妈妈十年对我的付出了很多苦心,给我穿的,吃的,玩的……

我很后悔,这么多年来妈妈给我的苦心都白费了。所以,我们的每一个同学都要知道妈妈爸爸十年来的苦心。而且,要学习努力。虽然现在才发现爸爸妈妈的苦心,但是,我长大了要给爸妈的回报。如果现在的事还依赖爸爸妈妈,那你长大后怎么办呢?

我们要珍惜爸爸妈妈的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穹顶之下》观后感450字

全文共 404 字

+ 加入清单

看完柴静的《穹顶之下》,我只能用四个字来形容我的感受——触目惊心。自然环境与我们的关系,正如柴静所言:同呼吸,共命运!

我可能不会留意天气是否晴朗,顶多是在雾霾天气里抱怨一下,然后戴起口罩。我从来不会留恋白云,甚至从未注意青草。然而当APEC蓝在大屏幕上出现时,我第一次为蓝天惊奇、为白云感动。于是我开始紧张,于是我开始留恋,我害怕镜头一转,我又将落入那灰色的梦魇。我才明白,原来蓝天白云是如此重要,我是那么离不开它。

2014年,合肥有164天空气污染,排名全国25位,27次进入全国污染前十名。在这样一个不算太发达的城市里,污染竟如此严重。关于我们能做什么,柴静帮我们分析了很多。我想,这次真的应该亲身参与到环保工作中去了。用步行代替乘车,减少浪费,购买用环保材料制成的商品。对了,还有12369这个号码。虽然它很重要,但我真心希望我永远不需要拨打这个号码。

同呼吸,共命运!我们每个人与雾霾都有一场私人恩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柴静的穹顶之下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2859 字

+ 加入清单

《穹顶之下》问世后,我断断续续的看,看到今天才把这部纪录片看完,觉得内心有说不出的滋味。每天坐在办公室窗前,就能看到三条平行的交通线:省道、高速公路、火车道,原来觉得国家发展如此之快,交通如此便利,心里充满欣慰和感激。直到现在,此时此刻看完这部《穹顶之下》,我再看看窗外,公路上跑着的一辆辆路虎霸道、一辆辆重型卡车、铁路上一列列拉煤的车厢,我说不出话,心里一酸:榆林的亲人们你们好吗?西安的亲人们你们好吗?黄陵的亲人们你们好吗?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陕北人,我热爱这片土地,更为着陕北这些年的飞速发展而感到骄傲;作为一名在西安读了四年大学的毕业生,我为我省能有如此历史悠久的文化古都感到自豪;作为一名曾经在黄陵工作过的企业员工,我为我能在这个地方工作过并且拥有那么多“亲人”而感到欣慰。可是现在相比起他们的雍容华贵、飞速发展来说我更担心他们的健康。

看完影片,我很佩服柴静,花了这么多时间和精力去拍摄这些视频图片和数据资料,下了这么大的决心去讲说报道。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又是一个发展中大国,经济的增长迫切需要的情况下必然就会忽视了环境保护问题。就拿陕北来说,习李政府自上任以来,加大反腐力度和整治环境问题,陕北的经济便开始下滑,其实这是与全国经济甚至全世界经济相一致的,大环境不好。可是很多人过惯了几年前的“好日子”,便开始怨声四起,整天抱怨城里没有能赚钱的活儿了、生意逢做必赔,其实自己认真去想想,好多人都是抱着一两口就能吃个大胖子的心态去赚钱,在这种心态的驱使下,无奸不商就真正的体现了出来。弄虚作假比比皆是,好多商人钻着法律的空子做着昧良心的生意,欺骗消费者。拿车来举例子,中国90%的车辆都在造假,该加的东西没有加,不该减去的都减去,卖价依然还是那么高,样子确是越来越好看,安全系数、环保系数却不增反减。女朋友出国两年,期间回来说老外都喜欢买二手车,中国人为什么要买新车,其实以前我觉得是中国人的虚荣心在作祟,可是慢慢我发现中国的许多二手车真的买不了,本来诸多方面质量就有问题,变成二手车之后当然无人问津了!再拿建设来说,别的我不是很懂,但是之前我做过置业顾问,目前陕西省好多建设项目都存在违法修建、违法销售的问题,先建设先投产先赚钱,手续慢慢补嘛!看着一栋栋美丽的大楼平地而起,可是华丽的背后呢?

再拿企业来说,我曾经在企业工作过一段时间,地理环境优越,虽然在山沟沟里,却也是依山傍水,山清水秀。在铁路公司的舍友回来说经过焦化厂的时候总是闻到刺鼻的味道,再看看街道上一层层煤渣,这一座座几千年的山峰和树木能打得过工厂和煤矿吗?

看影片的时候,看到这样一幕:抽查加油站的时候,加油站老板说:你们有这个义务却没有这个权利……这是何等的心痛!现在反腐工作进展顺利,乃至于有些记者和无知群众利用当前形势,无厘头的攻击政府执法人员,让大家人心惶惶,在这种情况下谁敢去真的执法真的管理。好多评论说处理一些问题上国家的部分法律不明确,没有相关规定,没有明确的监管部门。可是光靠着这些部门的监管、法律的约束,我们的诸多问题就能解决吗?我们要是不提高每个人的素质,人人都只顾赚钱不顾其他,再健全的法律也能让人钻了空子,挣到黑心钱。

当我看到中国的油品标准是由某大企业制定时,不禁心痛万分。拥有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泱泱大国,社会主义发展中大国,尽然存在着这么大的垄断。前段时间回了一趟老家吴堡,县城现在发展的很好,听家里亲戚说要普及天然气,可是收费项目和标准尽然是由天然气公司制定,更让人差异的是安装天然气壁挂炉必须缴纳几百元的经费给天然气公司,否则便不给供气,这种毫无理由的收费着实让人摸不着头脑!

今年开始反腐工作会在企业中开展,其实这是我盼望已久的事情。自古以来人们常说一句话: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这是官商勾结最好的概括,可是近两年来,习总书记苍蝇老虎一起打,虽说十分解气,可是再看看国家普通公务员的生活和企业员工生活的对比,你就会觉得太心寒了。所以我粗浅的认为反腐工作正应该在大型企业内开展,这些大型企业正是官商勾结的综合所在地啊,一个有着行政级别的企业领导,另一面却也可以演变为一个大富商。

柴静有一句话说得让我毛骨悚然:她终于知道空气里的味道是什么了,都是钱的味道啊!都说反腐倡廉,风清气正,可是看看西安的天空,问问你周围的空气,真的是风清气正吗?所以,习总书记的反腐工作,人民群众一定支持到底。中国法律是有很多地方不健全不完善,相关体制是需要改革,但是在健全的法律和体制下要是我们全民知识和素质得不到提高,人人只想着赚大钱、当大官,有了严重问题和违法行为也可以花钱了事的话,即使法律再健全、体制再改革又有什么用呢?

煤炭、石油确是是我们的宝贝,但是不能一直依靠他们,影片中一个外国人说得:一个产业关停时,另一个产业会冉冉升起。确实是这样,但是对于我国复杂的国情来说,我们又不可能关停很多,所以最好的办法是转型。我从企业跳出来的时候,好多朋友问我,这么好的单位你舍得离开?我说:既然做了,就不要后悔。我们在黄陵挖煤,全国有多少煤矿也在挖。煤矿能挖多少年,中国能挖多少年,世界能挖多少年?

美国环保部针对汽车改造上的看法是:环保不是负担,而是创新。我们中国也可以也完全有能力创新,怕就怕在我们不创新,不重视,爱吃家底,家底吃光的时候人们才觉醒才创新,那样的话是不是太迟了呢?

看这部纪录片的时候,看到很多评论都在说:习主席看看吧!领导们看看吧!政府看看吧!可是我要问:难道这些都是党中央总书记能迅速治理解决的吗?难道这些仅仅只靠领导们能够处理的吗?难道这些仅仅是因为个别人心中的地方政府“不作为”而产生的吗?刚才我在网站上浏览,好多人还在解析柴静的纪录片中的数据、提出解决办法中的弊病,写出的批判文章精妙绝伦,这样一位勇敢的女记者播出来这样让人震惊的纪录片,这些“专家们”不反思却一味的挑刺,一名女性记者这样花时间花精力去做这么伟大的一件事,可是你们又做了什么,是趴在电脑跟前一点一点的研究她懂什么不懂什么、她说错了什么她没解决什么吗?扪心自问一下,我们哪一个人又如此注意过自己的行为规范,哪一个人又如此“设身处地”的为国家和环境考虑过,哪一个人又像柴静这样一个普通的女记者一样勇敢无私过呢?鲁迅先生当年弃医从文,大抵就是当年的中国也出了这样的一批专家吧!

柴静做的这次纪录片很真实很客观,值得每个人都去反思,更值得现在正在上学的学生去学习。我想不仅仅只是我,千千万万个中国人也产生了震动。我相信不久以后,法律和体制一定会健全起来,执法工作一定会体现出法律的尊严来。可是祖国的未来毕竟还是在我们手中掌握,每一个人必须去奉献。从自己做起,爱护环境,提高自身素质,环保出行,每个人都动起来,发挥人民群众力量大的优势,监督检举,坚决与违规违法行为作斗争。工作之余,多去关心关心国内外大事,多去关注社会上的食品药品安全、孤寡老人、留守儿童、贫困山区的问题,多做贡献,上下一心,真正的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环境,真正的让我们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关于柴静《穹顶之下》观后感

全文共 1953 字

+ 加入清单

首先形式上,同样都是站台,叙事方式和结构比老罗做的更好,会讲故事很重要。内容上,同样是科普,比崔永元的转基因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对比中国交警和美国交警(或者EPA)拦车检查这个,确实很有心。而且每次一到科学细节的东西她会先坦诚自己看不懂,然后找人来解释,这是个很好的技巧。最后,配乐不多但是也有小亮点。

作为环境砖工,每当被朋友问起雾霾的时候我总会说,这其实多半是个社会问题,而不是科学问题。现在好了,有人从社会的角度做出了调查。我想从几个片子里看到的点,结合我自己实际的经验和了解,说说对雾霾和其他环境问题的想法。

片子里28min左右说的是河北,尤其是唐山的钢铁行业对污染的贡献。

我曾经去过唐山的钢铁企业采样,带着安全帽,提着采样器爬大烟囱。所以对片子里那段关于唐山的描述很熟悉。当时我记得两个细节:一是当时我很天真的问同去的老师,算排放量的时候怎么就能按照24小时算呢,不是每天工人只工作八小时十小时么?老师乐了,傻小子,工人可以三班倒啊,机器那是要24小时工作的,否则就赔本了。二是当时有个师兄很想说能晚上采样,他告诉我,白天采的数据往往不够真实,原因么,你自己想。

片子42-45min左右,说的是大货车,排放标准全面造假,行业秘密。后面说油品标准制定的太低,与之相反的是我国的很多排放标准其实是很高的,但恰恰因为这种标准过于严格,入口过低,出口过高,不造假不可能啊。所以其实排放标准的制定也应该结合现实和经济的可行性,否则还是没有办法真正落实。

44min左右,柴油燃烧产生硝基多环芳烃,这个还真有点熟,因为下周我是打算要在LC-QqQ上screen一下这个东西的。而且顺便说一句,已故的徐晓白院士多年前研究硝基多环芳烃是世界领先水平的,在检测上不存在技术难度。可惜,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并没能有效地转化成控制措施。

48min, 环保部门这大哥说怕别人看见自己没牙,我其实听说过这么个梗,忘了是哪个去基层环保部门工作的前辈说的了。他们作为环保局的,去企业检查的时候往往要换上工商局的衣服(当然好像其中确实有人拿了工商局的执法资格),企业才会接受检查。如果你说是环保局的,根本没人甩你。以及60min这个老板还真的验证了我说的工商局这个段子。。。真实性很高。“你有义务,没这权力。”

58min, 轮船排放这个事情我还真不了解。

61min, 这位吉祥物前辈,大学毕业就能进环保局,其实说明那个时候还好。现在就是顶尖学校硕士博士毕业,恐怕也很难进入环保部门。一方面是有技术人才缺口,另一方面是专业人才找不到工作,这还真是呵呵了。

后面的部分基本上就和科研关系不大了。

关于解决方案说几句:

首先这个片子能出来,还能上人民网,以及有些人说的时机问题,都说明得到了上面的支持或者说至少默许(某人语)。当然不排除柴静本人深谙体制内之道这个因素。但更多的说明事情正在起变化。部委之间甚至更上层的撕逼也好,gov主导的产业转型也好,也确实应该转了。要看到这一层, 但似乎也并不是坏事。

其次是环保部门执法的问题。片子最后部分关于12369有效性的那些片段,我目前表示谨慎的怀疑。至少以我的生活经验,这些场面看起来很科幻,不是说不可能,而是效率高的不像真的。“百分之百会来”,这个承诺是真的么?期待各位试试看。另外执法力度这个话题在环境圈子里是老生常谈了,但能不能执“法”的关键还在于是不是真的依法治国。而依法治国,恐怕不只是环保这一个方面的问题,如果大环境不是这样,一个部门也奈何不得。所以还是要看上面的意思。

另外是刚才也提到的人才的问题。中石油的工程师敢说,他觉得环保部的人不懂油品质量问题,这个其实很打脸。懂这些的人不是没有,而是没进去环保部。就又回到前文所说的问题了。有真正懂行的人,办起事来才硬气。

科学角度对雾霾的想法:

对于环境科研人员来说,我认为当前的紧要任务还是源解析和机制分析。当年出的那个餐饮源占多大比例的文章,只是一种说法,受分析方法和计算方法等的局限,可能并不准确。因此需要更多不同方法的研究,来首先确定污染源的组成和变化趋势。知道了污染源和形成机制,控制措施才能更有效。片子里面的话,有些逻辑链条不太靠谱,比如夜间高浓度峰值和大货车排放超标之间,可没有验证因果。

还有就是,虽然片子里说我国的污染早就很严重了,但是作为在北京长大的人,小时候伴随成长的是沙尘暴,其中的PM2.5成分不高,主要是粗颗粒模。片中说雾早就有,而我直观的感觉是10年以前的雾,和10年之后的霾,应该差异非常大,无论是视觉还是嗅觉。

现在雾霾的问题很突出,大家就关注大气。但实际上土壤和水污染的状况也好不到哪里去,甚至解决起来的难度比空气更大。这也是美国EPA为什么会有superfund这回事。而这些,可能是需要科研人员更多介入的领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穹顶之下》雾霾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1030 字

+ 加入清单

仿佛一夜之间,新闻网络媒体的头条统统被前央视记者柴静复出新作《穹顶之下》所占领,尽管柴静说,视频爆出的一夜之后,传来了各方褒贬不一的评论,我想当我看完这部片子的时候,完全不在乎听到的任何反驳言论,于我,只有冲击和震撼,既因为它的题材,更因为它的内容。

内容说来,《穹顶之下》是柴静配合PPT进行的104分的剧场演讲,以大量数据、现场采访及国外经验的对照,通过“霾是什么”、“它从哪儿来”、“我们怎么办”三个问题的探讨和解答,让我们既在她的叙述和画面中感觉到惊心,又让我们在十面霾伏中,看到隐约的曙光。

雾霾是什么:这是一个看不见敌人的战争。雾霾在中国已经成为27个城市,6亿多人口已经面临到的问题,在中国每年因为大气污染过早死亡的人数是50万人。雾霾的范围还在不断的扩散。在这场跟人类的战争当中,我们最脆弱和最容易受到伤害的,就是我们的孩子和我们的父母。中国用三十年的时间走完别人一百年走过的工业化的道路,煤炭、石油在这场中国式的工业史革命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拉动作用,而工业高度发展的今天,我们仿佛走上了英国雾都的老路。正如柴静说:“城市给了我们个人的自由,也给了这个国家三十年来的繁荣,他们会给这个国家带来不可思议的文明和财富,但是假如用投资拉动工业和拉动城市发展的模式不改变的话,结果会是什么?这意味着我们将在用光所有的资源之前,我们就用光所有的环境容量。”到时候空气中都是钱的味道,尴尬的不止环保部门,受害的不止是我们,还包括我们还没有出生的生命和希望。

如此严肃的现状下,我们不能再犹豫和等待。治理在更多悲剧没有发生之前。治理好污染,世界上再强大的政府,也没有办法独立完成,它要依靠的就是每一个,像你我这样的普通人。我们的选择,我们的意志。作为身处穹顶之下的每个人,我们同呼吸共命运。在这场人类与污染之间的战争中,做得哪怕只是一些小事,哪怕你明明知道说它对于改善大气污染的作用都是非常微乎其微的,但雾霾就会少一分。如柴静所说:历史就是这样创造的,就是千千万万个普通人,有一天他们会说不,我不满意。我不想等待,我也不再退位,我要站出来做一点什么,我要做的事情,就在此时,就在此刻,就在此地,就是此身。

其实,不只是雾霾,面对种种肮脏的社会现象,倘若能够有千千万万个普通人,都抱着“我不想等待,我也不再推诿,我要站出来做一点什么”的想法,我们的社会,也必定要干净许多,美好许多,温暖许多。最后愿我们都行动起来,对抗雾霾这个可怕的敌人,为自己和子孙后代的生命负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雾霾《穹顶之下》观后感

全文共 1101 字

+ 加入清单

这次关于霾的调查的片子,长达将近2个小时,我从头看到尾,它的信息来源非常权威,信息也很立体,它告诉我们什么是雾霾,雾霾从哪里来,我们怎么办。

刚刚看完柴静关于雾霾调查的纪录片,触目惊心四个大字在脑海里不停环绕,这是我第一次看完一个片子之后这么急切的想说一些话,因为这与我们的生活真是密切相关,就像柴静说的:同呼吸,共命运。

雾霾是这几年才出现在我们的视线中,并且几乎成为了生活常态,可是这个生活常态正常吗?不正常,因为这是以我们的生命健康为代价的。我曾在武汉住过一段时间,那时候我记得晚上还可以看见星星,那真的是满天的繁星,当时的我没想到的是这居然在现在看来是多么的奢侈。武汉在十几年的时间发展的很快,但是发展得代价是我们的环境。我们现在走在武汉的街头,(包括现在鄂州)到处都在拆房子,建房子,挖道路,建道路。到处都是裸露的泥土和飞扬的尘沙,我们走在路上必须得捂住口鼻,不敢呼吸。但就算这样我们仍然会呼入大量的灰尘,而这些都是能够诱发肺癌的因素,环境的污染程度和肺癌的发病率是成正比的,而大部分的受害者使我们的孩子和父母。每次雾霾发生的时候我们都在祈祷赶紧来一阵风将霾吹跑,但是吹跑了一次还会有下一次,雾霾已经不是偶发事件,它仍会频繁的发生,而且还是一个开始。

雾霾是什么?雾霾是一些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2.5微米的颗粒,而我们肉眼能看见的最小颗粒都是它的20倍,我们看不见它们,但是它们影响着我们的健康,当PM2.5值升高时,人群的死亡率会随之上升。

雾霾从哪儿来?中国能源结构中,燃煤和燃油占了百分之60,而在燃烧排放时大部分是没有任何防护措施就直接排放到了大气之中,煤炭没有得到过清洗,石油没有得到提炼,各种有毒物质随着排放来到大气之中,通过我们的呼吸进入身体。

我们怎么办?在片子中,环保局的一位说了这样一句话:“我现在都不敢开口,让人看到里面没有牙。”还有一个民营加油站的老板是这样说的:“环保局是什么?你有义务但是没有权利管。”没有权利,那谁有权利?新的《大气污染防治法》在今年9月份才开始正式生效,那么在生效之前呢?谁来管理?谁有权管理?

几十年前的伦敦因为烧大量劣质煤炭造成了大烟雾事件,在这个事件中有大约一万两千人死于长期吸入煤炭产生的黑炭和短时间内吸入的高浓度的含有重金属的颗粒物。这是场大灾难,而这也是我们的前车之鉴。

我作为一个普通的人,一个普通的市民,一个普通的中国公民,我希望我们能够生活在蓝天白云下,能够自由的散步和呼吸,不必时刻担忧因为污染而产生的健康问题。我无法为治理污染做更多的事,但我希望能有更多的人能够看到这个片子,让更多人来参与其中,一个人的力量是微薄的,那十几亿人一起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纪录片《穹顶之下》观后感

全文共 785 字

+ 加入清单

一日闲来无事,看了前央视女记者柴静自费百万,耗时一年时间拍摄的反映雾霾情况的记录片《穹顶之下》。此片一经播出便在网络上备受瞩目,很快点播便过亿次,并形成了各种讨论,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此片必将加速我国的环保进程,恰逢两会期间,必定成为媒体讨论热点,对治理雾霾起到积极的作用。

自媒体由于网络的自由对促进社会监督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人民享有了前所未有的的新闻自由,舆论自由。每个人都可以发出自己的声音,只要有创意,有内涵,积极向上每个人都是一个新闻单元。

环境问题成为目前社会的一个重要问题,人们在改革开放30年来,享受到了物质文明,环境文明成为生活新的诉求。如果只为经济利益,牺牲环境,牺牲健康,乃至牺牲子子孙孙的生存条件,那么我们将成为历史的罪人。发展经济时欠下的环境账已经到了偿还的时候,转变发展模式,调整经济结构,促进能源升级换代,提高煤油产品质量,调整能源体制格局,都已经刻不容缓。

现在我国已经处于一个重要的转型时刻,必须下定决心治理环境污染,哪怕牺牲一部分的经济增长,牺牲一部分的就业机会,必须走节能减排的发展模式,环保部门必将在未来成为最重要的执法部门。环境保护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

人的道德文明很大一部分反映在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对生态环境的热爱之情。人是自热的一部分,我们每个人的行为不是独立的,他会影响到其他事物。我们的乱扔垃圾会影响环境的整洁,我们每多开一次车就多排放一次尾气,我们卖卖一次皮草制品就促使了一个动物被杀害。我们应该团结起来用自己的行为来对抗雾霾,每个人都做出一点贡献,就可以让天再蓝起来,水再清起来。

道德文明促使环境文明,只有环境好了每个人的健康才能得到保证,才有更好的生活环境,才能更好的享受阳光雨露,才有好心情。自己为环保出一份力同时也是在保护自己的父母、孩子。希望大家众志成城,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打破雾霾这个可怕的苍穹,还中华大地一个美丽清新。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