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西安事变话剧观后感【实用20篇】

有幸观赏了由国家一级编剧喻荣军创作、国家一级导演陈薪伊执导的原创大型话剧《吁命》,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话剧观后感,希望你们喜欢。

浏览

6187

作文

84

2024《惊天雷》话剧观后感

全文共 2367 字

+ 加入清单

惊天雷》是一部根据真人真事创作的话剧作品,刻画了一代伟人的光辉形象,表现了坚持实事求是、勇于纠错、走群众路线的主旨理念。下面是语文迷为大家提供的话剧观后感范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惊天雷》观后感1:

2011年1月12日晚,我在北京国安剧院观看了我团话剧团演出的话剧《惊天雷》。这是一场红色主题的戏剧,总策划是我们总团团长瞿弦和、张平远书记、冯俐副团长。编剧:王稔 导演:由二群 舞美设计:周海平 舞蹈编导:念云华 主要演员:靳东(饰演毛泽东)、赵晨光(饰演牛津)、赵兵(饰演吴部长)、薛俨(饰演村长),其他还有:郝姗姗(饰演牛涛)、何恺鹏(饰演民兵队长)、马千芳(饰演妇女主任)。我们歌舞团舞蹈队部分演员也参加了演出。

剧情大意:延安时期,为支援前线,边区基层组织征军粮的力度过大,给群众生活带来困难,但却没有人敢提出意见。只有一位老秀才用写对联的形式,骂了毛泽东。这显然激起了民愤,也受到保卫部门的追查,甚至要被判死刑。这件事情辗转传到了毛泽东的耳朵,于是毛泽东到狱中探访,亲自征求意见。提出“枪下留人”......

这是一部表现人民领袖热爱人民、实事求是、勇于纠正工作中的错误、保持党群同心的富有新意的作品,是根据当时发生的真人真事创作的。这首作品结构紧凑、语言精炼,演员道白运用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声调,很生动。

我在观看时,也是随着剧情的发展,心灵被深深地打动着。我想我们党的干部就应该这样:要能听不同意见,在群众的骂声、牢骚声中检讨我们工作中的缺点和不足,并认真加以改正。此剧对于执政党的干部是具有现实教育意义的。

《惊天雷》观后感2:

年尾岁初,靳东随中国煤矿文工团带着话剧《惊天雷》,赴陕西省巡演六市,深入矿区,走进基层,给广大的矿工兄弟及家属们送上精神文化大餐。从媒体和网友陆续曝光的演出片断,从靳属丝现场观看话剧分享的剧照和视频,从微博和靳东贴吧的评论和发贴所流露的感悟,令我这个未能到现场一睹东家演出盛况的靳属丝,也在持续地分享大家的喜悦,分享这场接地气的话剧盛宴,给予人们心灵的抚慰和浸染,令我不由地要为话剧《惊天雷》的走基层叫好!

叫好的是取材于真人真事的剧情。2013年开始自上而下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向“四风”开刀,重塑实事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作为参加了这场教育实践活动的自己来说,仿佛也经受了信念、宗旨、服务、群众观念的洗礼。从公开的剧情知晓,《惊天雷》讲述的是延安时期,为支援前线,边区基层组织征军粮的力度过大,给群众生活带来困难,老百姓丰年饿了肚子,有些人家还没有饭吃。但却没有人敢提出意见。只有一位姓牛的老秀才,以极端的方式说了真话。他写了一副对联贴在村边小庙门上,对联上联:“天神你讲怎不保佑李县长”,下联:“雷公你听怎不轰死毛泽东”。群众看到这幅对联非常气愤,竟敢骂毛主席!报告边区保卫部门把牛秀才抓起来判了死刑。这件事辗转传到毛泽东的耳朵里,于是毛泽东到村里调研,到狱中探访,了解了实情,为牛秀才平反,提出“枪下留人”,并纠正了征过头粮的做法,而受到了群众的拥护。这是一部根据六十多年前发生在延安的真人真事创作的话剧作品,刻画了一代伟人的光辉形象,表现了坚持实事求是、勇于纠错、走群众路线的主旨理念。正是取材于真实内容的艺术再加工,以“小”显示宏大的主题,在今日来看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这样的剧情因其真实的表达,也为观剧的人们深深地打动着,在欣赏精彩艺术的同时,心灵也无形中受到了一次熏陶。

叫好的是走进基层的巡演形式。因工作,我也曾有机会到过浙江的矿区,深感处于深山崇岭的矿山、终日于幽深的采矿面工作的矿工,在期待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安全的生存保障的同时,多么需要人性的关怀,精神的愉悦!而一个国家级的文艺团体能循着为人民服务的方向,带着精心创作的作品,“悄然深入大山,以最近的形式为普通矿工带来欢乐”(引自@蒲白刘飞),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这是件多么值得称道的好事儿!对这段寒冬的巡演之路,东家曾在微博叹其为“这一段刻骨铭心的日子”。蒲白、延安、榆林、铜川、宝鸡、西安,八百里秦川,极尽各种湾的穿行,辗转着的跋涉与艰辛,全部化为舞台上倾情真诚的演绎。我相信,那种精神上的共鸣和享受定是言语无法表达的,是潜移无声的养成。从文化主体和功能的角度来看,我们的艺术只有植根于接地气的生活实践,才能焕发无限的生命活力啊!

叫好的是一个演员的敬业和责任。因着热心的靳属丝不断分享的东家演出剧照和话剧片断,我有幸领略了东家饰演的“主席”的丰韵,那确是深深地打动了我。曾有到现场观看过东家话剧的网友感叹:“话剧的感染力是那样的震撼,话剧它独有的舞台感染力和表现力深深的吸引了我。靳东对毛主席这个人物语言、形态的把控是那样的收放自如,把毛主席演绎的那样真实可亲……”(引自@YI-甄甄)。我感佩于东家的精湛演绎,通常饰演伟人是有点儿压力的,容易陷入于脸谱化的设定。但东家的“主席”,亲切而自然,他打开自己的心,用一种几近于本色的真诚的表演,向观众徐徐呈现“主席”的魅力,自有一份不由分说的气场,打动着观众的心。尤其是台词念白,采用“主席”的湖南腔,更显人物的真实,充分展示了东家深厚的戏剧功底;我感佩于东家的社会责任,出演主旋律题材的作品,把“主席”的形象直入基层;我更感佩于一个演员的敬业,抽出大把的时间赴基层巡演,坐大巴,吃普通快餐,与基层打成一片,丝毫没有一个知名演员的架子。在巡演后期,因过度劳累,东家高烧咳嗽,仍坚持演出,把一个演员的责任尽到位,把快乐分享于大众,让人们的心气慢慢地温润起来,更令我心生敬仰。

为话剧《惊天雷》走基层叫好的同时,我也渴望着,当艺术的圣洁之光让普通民众变得不那么遥不可及的时候,人们也将更有气质地过着更好的生活,巡演的意义就在于此吧!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央视《西安事变》观后感

全文共 266 字

+ 加入清单

我用了两天的时间把30多集的电视连续剧给看完了,真是感慨颇多啊!以前在历史书中看到有关西安事变的文字十分有限,而通过这次观看电视剧之后,对西安事变的整个经过有了一个详细,深入的了解.从这次事变中我更加对张学良的深明大义,爱国主义,英雄主义感到钦佩,而对蒋介石的老奸巨滑,言而无信而所不耻.

也对爱国将士张学良将军的悲惨遭遇(被幽禁了55年)所同情,这样一名爱国将士竟然遭到如此待遇,真是太不公平了.虽然张学良将士已离我们而去了,但是他对我们中华民族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我们永远都怀念这位爱国将士,民族英雄!相信他将名垂青史,千古流芳!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观看西安事变观后感

全文共 803 字

+ 加入清单

央视八频道的《西安事变》电视剧看完了。剧中尽量真实地重现了曾经影响中国命运的西安事变事件,也力图能更加细腻的刻画出影响了中国命运的历史人物民族英雄张学良。

张学良和杨虎城出于爱国救亡的拳拳赤子之心,决然发动了对蒋介石进行武力扣押实施兵谏的西安事变,在中共的帮助下,迫使蒋介石终于停止了内战,从而拉开了中华民族同仇敌忾一致抗日的抗日救国序幕。

然而张杨两位将军的命运去因此事件的发生而遭罹了重大的转折,张学良事后被蒋介石软禁达55年之久,而杨虎城则被暗杀。剧情最后是张学良置杨虎城等将领的极力劝阻于不顾,执意亲自护送蒋回南京。蒋回府后,私宴张学良,宋氏兄妹作陪,饭中,蒋极为大度的许诺张学良很快就可以回去领兵去收复东北,同时故作轻淡的让张学良写份本次事件扣押领袖的请罪书,张学良竟又一次置宋氏兄妹的暗示于不顾,不假思索,慨然挥笔。待送走张学良后,蒋立即摸起电话,命令军事审判委员会马上开庭审判张学良。就此,张学良开始了被软禁55年的漫长囚徒生活,所有的领兵收复东北的梦想都化为了泡影。

其中剧中饶有兴味的是,当对张学良抱有极大同情心的宋氏兄妹质问蒋介石为何不守信诺时,蒋说的话很有意思:我不是没劝他不要来南京,可他非要来,我有什么办法?又说:南京政府不是我一个人的政府,连我都因管教不严而想引咎辞职,只不过他们不允许而已。言下之意,张学良是活该自投罗网。这幕场景既反映了老于政治算谋的蒋介石的阴险,但更嘲弄性的讽刺了张学良政治上的幼稚和无知。

的确,抛开了正义和自己的实力去妄谈忠义,以书生意气和侠客精神想感动蒋介石,无疑于以肉饲虎、自投囹圄。其一生即有悲剧,其又怪谁?在剧中,就张学良最终的命运而言,真有虎头而蛇尾,令人扼腕惋叹又感到不值也!

里面有周恩来劝说张学良的一句话:政治是无情的。倒是可以警醒人们悲剧之所在。

当然,评论只是对于电视剧中,至于历史原貌究底如何,张将军为什么会最后选取那样的结局,就不得而知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话剧观后感

全文共 817 字

+ 加入清单

前几天,我去电影院看了名字叫《黑猫警长之雷霆出击》话剧。那里的人物有白猫警长、小鹿警官、小狗警官、大灰狼、独眼狼、单眼狼、臭狐狸。去的那天,凉风习习,非常的冷。可我还是很早的就到了电影院,我兴奋不已。在话剧开始前,我大声地唱歌、背古诗、读课文,可热闹啦……

话剧开始了,出现了独眼狼、单眼狼,他们被关进大牢里,外面有很多士兵守卫。就在这个时候,臭狐狸代表大灰狼来看他们。它手里拿着一盒曲奇饼干,说:“我特意代表大灰狼来看你们了,这盒饼干是我们的一点心意。当年大灰狼和你们一起坐牢,可是被一场海啸分开了,这次我们找到了你们,特意送来饼干,表示一点心意……”狐狸走了,卫兵也走了。独眼狼和单眼狼食偷偷地把曲奇饼干盒打开,他们发现盒子里面有一个纸条和一把万能钥匙,他们说:“这一定是大狼给我们的。”然后他们说,这两天一定会来一场大大的雷阵雨,所以要它们趁雷阵雨和雾气很大时把门偷偷打开,逃出去。

当然,这个计划成功了。半路上,突然听到黑猫警长的声音,他们拼命的逃,逃到了一家超市店门口,因为今天有雷雨,超市提前关门。他们突然想起自己手中有一把万能钥匙,他们就用万能钥匙把门打开,进入超市偷走了很多东西,把肚子也填饱饱的了。可当出来的时候,发现黑猫警长把他们包围了。这时,大狼和狐狸从四周杀来救他们,于时他们冲出了包围。坏蛋们一起逃啊逃啊,突然发现黑猫警长在前面拦住了他们,白猫警长和小鹿警官在后面拦住了他们,使他们无路可逃,又被关进了大牢。

一会儿,狐狸、大狼、单眼狼、独眼狼趁他们休息又逃出了大牢。哈哈,他们逃出去时候被黑猫警长发现了,最后他们被打的落花流水……再一次被关进大牢。看完这部电影,我知道了当警察是一个很辛苦的职业,责任重大,很危险。这部话剧告诉我们,不管多强大的敌人,无论敌人有多么耍花招,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就能用聪明的智慧和努力打败任何困难。我也要像黑猫警长一样,遇事不退缩,坚持不懈,不怕苦难,多动脑筋,努力学习去取得好成绩。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西安事变观后感

全文共 1114 字

+ 加入清单

张学良到底有么有才华?肯定是有的。蒋介石到底是不是英雄?肯定也是。只是,他们的军事能力,都远远及不上毛泽东。

万事都有限度。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总管中华数千年的历史,也是有前车之鉴的。然而,过分的坚守某个原则,无论这个原则本身是多么的精辟,也只是过犹不及。蒋介石并不是卖国贼,他也是爱国的,甚至是很爱国的。只是,乱世永远只是留给英杰的,蒋介石还不够这个级别。

每个有良知有理智的中国人,在那个年代都应该想到,为什么中国人要自己人大自己人,为什么国名党宁愿打共产党,也不愿与日本军队作战?是因为作为最高指挥的蒋介石,坚持要先消灭共产党,才肯对日本出兵。所以,无数的国民党人,茆足全力剿共,也只是为了最后能抗日,无奈中的选择罢了。

共产党的领导人都是草根阶级,本身就一无所有。一并如洗,反而成了大家团结起来的动力,因为反正也没有什么好失去的。但国民党就不一样。当南京政府拒绝继续供给张学良军饷之日开始,国民党这支军队,早就是强弩之末了。

我想用两个方面来看西安事变的必然性。

其一,是张学良的幼稚。面对剿共的节节败退,心高气傲的张学良在南京第一次收到了冷遇,不但得不到南京方面的上网抚恤,败退的两个师还被撤了编制。蒋介石更是不知所谓“让张汉卿去向地方政府要钱”。这是非常讽刺的,因为早在张学良领导东北军剿共的一千年,他就在蒋介石的指示下,完全不抵抗的放弃了东北三省。现在根本就没有张学良的“地方政府了”。这其实是莫名的讽刺。这下惹怒了张学良,从此他无法忠心效忠蒋介石了。一时之气,给西安事变埋下了伏笔。后来又因为认股人到的相信推背图(这是电视上演的,我觉得不可信),认为主事者当属红军。

其二,是蒋介石的不智。想想张学良当时东北易帜,宁可臣服于南京政府,也要保证国土的统一性,避免战乱。那么,在张学良被强烈的抗日情绪所笼罩,并且一而再再二三的跟蒋介石请命,蒋介石就应该知道,张学良已经跟他的政见大不相同。人的个性是很难改变的。张学良为国土统一可以臣服于蒋介石,那么再一次的,为了国土的统一,为了全国抗日,他整出西安事变,也就不是惊人一笔了。

我心中泛出无数无数的如果。如果,张学良坚持到底,杀了蒋介石,中国会不会少受些苦难?如果没有西安事变,红军变成国民党的一个师,毛泽东变成蒋介石的高参,抗日会是怎样的状况?如果今天的中国是国共两党轮流执政,中国今天又是什么状况?如果蒋介石不是生在乱世,而是给把稳稳的交椅,比如胡景涛今天的位置,又会是什么样子?

蒋介石的失败是必然的。第一,他不能领导一个国家,用先进思想来启发人民,而是让国内的抗日情绪主导他。第二,他不能站在真正的高处,正确的看清全局。对日本的过分退让,是无法收到全国人民的爱戴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儿童剧观后感观看话剧《三只小猪》有感

全文共 649 字

+ 加入清单

201x年4月8日,我们学校来了一个陌生的团体——河北省儿童话剧团。长这么大,我还从没看过话剧呢!是怎样一种形式呢……一个个问号出现在我的脑海里。

当天,我怀着既兴奋又激动的心情早早地来到学校。一进学校,我就看见一辆大货车停在舞台前,车身上写着“百场儿童剧走基层进校园”几个大字,而且,车上面还放着各种各样的布景,简直太漂亮了。这也使我更加地期待早一点看到这场话剧表演。 节目开始了,一位主持人走上舞台,用非常亲切的话语对大家说:“今天,我们表演的话剧叫《三只小猪》。”同学们一听到话剧的名字就不由得使劲鼓起掌来。这时,只见猪妈妈和三只可爱的小猪走上台来,以歌舞的形式拉开了序幕。他们的扮相活泼而逼真,台下的每一位都被深深地吸引了。小猪一家四口在森林里过着幸福的生活。可是,大灰狼父子的出现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危险,还有一只狡猾的狐狸与狼父子狼狈为奸,想吃掉小猪,但三只小猪同心协力,团结一致,战胜了狐狸和狼父子。

话剧团的演员们活灵活现地表演,甜美的语调,优美的乐曲,还有那让人目不暇接、各种各样的服饰,令同学们陶醉其中。故事中,演员们还不时地和同学们互动,唱歌、跳舞、做早操,现

场的气氛十分活跃。整场演出在同学们的掌声中、笑声中、欢呼声中完美地结束了。

演出结束后,话剧团的演员们纷纷走到场下,和同学们击掌庆贺,气氛再次达到高潮。我兴奋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原来,话剧这么好看呀!它将故事的情节真切的展现在我们的眼前,看完这场话剧,我深深地喜欢上了它,我想:什么时候还能再看到这么好看的话剧呀!我期盼着!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西安事变观后感

全文共 922 字

+ 加入清单

这个星期天,我观看了一部电影《西安事变》。它讲述了西安事变这一爱国运动的起因,经过、结果,让我更加的了解了当时中国的局势。

西安事变的起因就是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夜,一声巨响,南满铁路柳条湖一小段铁轨被炸,打破了东北大地的宁静,原来是日本侵略有预谋制造的,但他们的目的却是侵略东北,他们反诬中国军队破坏铁路,并以此为借口,进攻了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九一八事变爆发了,而这件事变的真相在战后才被揭开。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蒋介石的想法是借用日本人的刀杀掉共产党。只是出于这一目的,他采取了不抵抗政策,他密电给张学良,“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不予抵抗,力避冲突,”只有四个多月,东北一百多平米的锦绣河山,全部沦于敌手,但是当时中国还有局部的抗战力量。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部队,组织起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的侵略;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东北沦陷以后,日本企图把东北从中国分裂出去,1932年,日本扶植早已退位的清朝末代皇帝博仪,在长春建立起伪满洲国傀儡政权,从此在日寇的铁蹄下,东北三千万同胞过着耻辱的亡国奴生活。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又出现了西安事变。

日军占领东北后,又将侵略魔爪伸向华北,在中华民族生死关头,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要求

国民政府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国民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停止向红军进攻,并亲临西安督促张学良、杨虎城进攻陕北的红军。

为了逼迫蒋介石抗日,1936年12月12日,伟大的爱国者张学良,杨虎城联合行动,扣押了蒋介石,实行兵谏。他们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

西安事变后,西安局势极为动荡。处死蒋介石,中国就有可能陷于纷争四起,群雄割据局面而内战一起,必使虎视眈眈的日本有机可趁,从而利于其进一步独霸中国,在此背景下,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不记宿怨提出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释放蒋介石的主张,有力地推动了国民党向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方向转变。

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张学良释放了蒋介石,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狐狸与枪》话剧观后感优秀作文

全文共 847 字

+ 加入清单

在观看了《狐狸与抢》这部话剧以前,我对于这类童话式电影并不是特别看好,因为这些电影往往剧情简单,情节幼稚,并且有可能存在很多伤的逻辑漏洞。尤其是在现在电影特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一步09年的电影实在很难激起我心中的观影欲。在抱着一种无所谓的态度,我搜索了一下这部影片的的相关信息……

奥斯卡提名,2200万美元的票房,我觉得也许我应该深入的了解一下这部电影。这部电影是一篇由罗尔德·达尔写的一篇童话故事改编而来,里面描绘了一位聪明的狐狸爸爸、贤惠的狐狸妈妈和三只可爱的狐狸宝宝,还有一些小动物。

故事里讲述了三位抠门并且卑鄙的农场主,他们分别是:鸡场场主博吉斯、鸭鹅饲养场场主邦斯和比恩,他是火鸡饲养场和苹果园的主人。

狐狸爸爸每天傍晚都会去那三个农场中的一家去偷取食物,给他们一家做晚餐。正是因为这样,那三位小气的农场主恨透了狐狸爸爸,所以每天都想捉住它,但总是被聪明的狐狸爸爸发现。于是,那是三个农场主就联合在一起,想要消灭那聪明的狐狸爸爸。比恩发现了他们的住处,接着他们三个提上了枪……

半夜的时候当狐狸爸爸从泥土洞里出来找食的时候,他们用枪打断了狐狸爸爸的尾巴。狐狸爸爸忍痛带着大家,把家具绑起来,背在身上,寻找出路。 狐狸先生突然想到了一个好办法,他催促孩子们向着博吉斯的鸡舍挖去,然后他召集了一些伙伴向着邦斯的鹅圈挖去,最后又挖向了比恩的苹果酒窖。

那三个农场主一直在那等,却殊不知动物们在地下狂欢。他们不知道他们实际上最后还是把鸡、鸭、鹅等“送给了”狐狸一家。 三位农场主在发现了以后,绑架了小狐狸的表哥,并威胁狐狸爸爸,在危急关头,所有动物齐心协力帮助小狐狸、鼹鼠和狐狸爸爸,三人一起救出了小狐狸表哥。在影片的结尾,狐狸爸爸和野生动物们“击败”了农场主,救出了狐狸克里斯托弗森,只是他们以前美好的中产生活也一去不复返了,只能“蜗居”在下水道(暗喻城市)里面的狭小空间中,末了也只能去农场主们开的大超市中尽情抄掠抢劫,看上去似乎是个幸福的结尾,其实还是个悲剧,一个金融危机下美国中产阶级的悲剧。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话剧古田会议观后感

全文共 931 字

+ 加入清单

回望源头,汲取智慧营养;

面向未来,思考使命担当。

为纪念建党95周年,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古田会议》上映献礼。作为一名基层党员,我很幸运跟随公司党委安排,重温了我党我军这段光荣历史和优良传统,接受思想启迪和精神洗礼。

观影现场,不时传出笑谈声:“咦,这谁?怎么不是唐国强呀”“要不是看那颗美人痣,我都认不出毛爷爷了”,“这是朱德啊?”,“刘安恭简直就是过来捣乱的”,在这样那样的偶尔吐槽中,我们还是静静看完了影片,然而短短九十分钟的影片,个人觉得影片的人物性格形象和内心世界还是刻画得栩栩如生,影片通过展现在革命初期探索军队建设时的“朱毛之争”,更通过对史实的细致考察和对人物性格丰富立体的准确把握,兼顾再现内外敌我阵营、深度挺进历史纵深,呈现出老一辈革命家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极具魅力的个性特征,真实还原了《古田会议》头绪纷繁、矛盾尖锐的历史本质,古田会议所具有的深刻历史意义和理论智慧其实也蕴含在‘朱毛之争’里。古田会议是人民军队建设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具有深远意义。古田会议决议指出,中国的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军事只是完成政治任务的工具之一,红军除了打仗、消灭敌人军事力量之外,还要担负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以至于建立共产党的组织等重大任务古田会议确立的思想政党、政治建军原则,不但很快在红四军得到落实贯彻,而且随后在其他各部分红军中逐步得到实行,新型人名军队由此定型,根据地建设得到迅速发展,革命的星星之火遂成燎原之势。

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专程来到福建省上杭县古田镇,出席正在这里召开的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习近平感慨地说:“历史,往往在经过时间沉淀后可以看得更加清晰。回过头来看,古田会议奠基的政治工作对我军生存发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红色基因,血脉相传,革命精神是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我们每一位党员的精神食粮,作为一名基层党员,我们要不断去发扬优良革命传统,学习革命先辈和先进典型,做四讲四有合格党员。作为一名热电厂基层员工,我们则要以岗位主人翁精神,扎实学好专业技能,认清责任使命,树立看齐意识,立足岗位做贡献,为电厂安全稳定长周期地运行保驾护航,为实现“千亿集团”的“福能梦”努力奋斗。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话剧《雨花台》观后感

全文共 941 字

+ 加入清单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讲过,广大青年一定要坚定理想信念。“功崇惟志,业广惟勤。”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而当时牺牲在雨花台的烈士中有很多人也正是大好芳华,比如16岁的袁咨桐、17岁的石璞、17岁的曹顺标,还有恽代英、冷少农、许包野等等,当中还不乏有书香门第、留学海外的知识分子。是什么支撑着他们,让他们为了同一个信仰----共产主义而无所畏惧,慷慨赴死?

即使在国民党暗无天日的监狱中,被敌人威逼利诱、严刑拷打,依旧心怀家国大义,没能让审讯者们从他们嘴里得到红色特工“宝尔”的真实身份,还把情报在层层封锁中传递给了党组织。为了共产主义,为了全天下的人,他们大义凛然地走向了雨花台,用自己微不足道的磷火焚烧了整个旧中国,烧出了一个新中国。这让我想起了诗人艾青的一首诗“即使我们只是一根火柴,也要在关键时刻有一次闪耀;即使我们死后尸骨都腐烂了,也要变成磷火在荒野中燃烧。”

两个小时聚精会神的观看,带给我的不仅仅是一次次的心灵冲击和洗礼,也不仅仅是对先贤英烈的事迹的一种瞻仰,更是一种关于当代青年的价值观的思考。现在的和谐社会,虽然不需要我们在行动上抛头颅、洒热血,但也不希望我们在思想上随波逐流,人云亦云。但依旧需要我们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担当的态度,对党组织和人民的忠诚等优良品质。至于如何奋发向上?我认为我们应该认真贯彻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的精神,充分抓住知行统一的辩证关系,使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同时具备求真务实的思想与艰苦奋斗的理想。当然,我们更应该摒弃一些虚无主义、功利主义等的念头,千万不要成为钱理群教授口中的“绝对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积极、纯洁、先进地向党组织靠拢。

5月6日,我们小组又去了雨花台烈士陵园,参观了很久。看到那些革命烈士纪念碑、烈士群雕、忠魂亭等,我情难自已,也深深明白了我们今天的生活真的来之不易。英烈们为了我们今天美好生活,抛头颅洒热血,所以我们要格外珍惜当下美好和谐的生活,坚决拥护党中央的领导,使这种和平和谐的生活一直持续下去。同时我们需要认真学好自己的专业,为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贡献一份力量。最后,也希望自己可以早日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这些雨花忠魂,是民族的脊梁,愿你我有明珠一颗,一朝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2024年辽艺大型话剧《干字碑》观后感

全文共 314 字

+ 加入清单

10月11日晚上,辽宁人民艺术剧院创作的大型话剧干字碑》在市工人文化宫精彩上演。该剧再现了凤城市大梨树村原党委书记毛丰美的先进事迹。近两个小时的演出,剧情感人,掌声不断。市委书记王明玉、市政协主席刘亮等市领导与我市部分机关干部共同观看演出。

辽艺给我们带来了很好的精神食粮。毛丰美同志是新时期辽宁大地上成长起来的先进典型,为广大党员干部树起了一面光辉的旗帜。在新一轮振兴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需要毛丰美同志的实干精神。这次巡演,不仅为我市带来一场艺术盛宴,更让广大干部群众接受了一次思想洗礼。全市上下要以观看此次巡演为契机,进一步弘扬“干”字精神,凝聚起加快辽西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的强大精神力量,把锦州建设成辽西区域中心的文化名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西安事变观后感

全文共 818 字

+ 加入清单

近代中国,伟大的爱国情怀从未平息过。爱国学生、抗战将领以及无数奋勇抗争的战士,为祖国大地上演了激昂澎湃的守护之歌。中国的历史在那段峥嵘岁月中磨砺出厚重,并永远纪念着为抗战付出的人们。2012年4月27日,红色电影又一次将我们拉回了那个沐浴风雨的年代,感受伟大的爱国情怀。

这次的影片是《西安事变》。它带着老电影独有的风格,激昂地诉说着那段历史。没有华丽的色彩装扮,也没有精致的画面效果,整部影片变换着蓝白棕的主色调,却与那段历史如此切合。

西安事变是我们都熟知的事件。影片中的演员用最真情的演出技巧唱着守护祖国的歌。西安事变之前,日本大举侵略中国,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中共中央使抗战政策由“反蒋抗日”转变为“逼蒋抗日”。当时蒋介石是国民政府的军政首脑,实力强大,而共产党力量弱小。因此,“逼蒋抗日”迫在眉睫。然后蒋介石的不合作态度以及强硬的手段使共同抗战的理想越来越远。出于伟大的爱国情怀以及对周总理的钦佩,1936年12月12日,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发动兵谏,逼迫蒋介石抗日,并软禁了蒋介石。整个过程充满波折和风险,但张、杨两位将领无怨无悔。

影片很长,因此在时间允许范围内并没有放完。但学过历史的我们都知道,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了,内战大体停止,民族前所未有的团结。这次事件对团结抗日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是国内战争走向民族抗日战争的重要转折点。我个人对张、杨两位将领很是钦佩。他们在民族最紧急的时刻认清了现状,冲破党派的阻碍,不顾个人安危地发动了事变。他们在那一刻一定从未想过结局,不成功,变成仁,一切是那么的理所应当。

中国抗战的历史上有无数这样的英雄,我们在今天重温这段历史,仍充满了无限激情和感动。祖国今天的成就是那些英雄用自己的双手和鲜血换来的,今天的我们理应牢记那段历史,珍惜现在的安定,为祖国未来的发展努力。

感谢这次的红色电影,我重温了历史,思考了现状。我会努力发展自身,守护祖国的现在和未来。中国人,我们一起努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2024年同名话剧电影《驴得水》观后感

全文共 2237 字

+ 加入清单

影片全程都在山路和窑洞间展开,一看就是小成本,也没有什么所谓的明星,但剧本和部分主演都已经经过了上百场小剧场演出的考验,正式开拍前的试排实排足足花费了四个月,相对于大部分国产片来说,完全称得上“没毛病”。

影片营造出了一种明显折射真实世界的荒诞,有时有些夸张,充满戏剧感。有的评论里提到了教育部特派员带枪的特权,在我看来也只是这整个荒诞剧情的一部分,并不违和。虽然电影感不强,却着实能够引出各种不同角度的解读,也是我认为影片最珍贵的部分。

除了显而易见的色情笑点,影片喜剧效果的主要来源是委曲求全,有点像是某些春晚小品的路子,以剧中人的窘态来搔观众的痒痒,其中的讽刺与控诉意味却常常戳得人生疼,处处透出无可奈何。

三民小学几个主要角色的塑造我觉得是整部电影中最耐看的地方,每个人的性格都很完整,几乎都能从生活中找到与其相似的人物,并且在前后的变化中也体现了同一性格特征的两面性。

在1500人厅里最招观众待见的张一曼,可能是中国影视作品中女权形象的巅峰了,绝对拥有自己的身体,以欢愉潇洒为信条,置世俗道德于不顾,你可以说她随性,也可以说她放荡,她活着只图自由快活,却为了自由快活搭上了命。她伤害铜匠不是发自真心,却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恶果。其实casual sex在欧美影视剧中是很常见的,但在中国,即便经历了几次几乎毁灭了文明的文化浩劫,儒家那套妇道却并没有消亡,以往这样的角色要么是将身体当作礼物或是交易筹码,要么是有未解的心病或难愈的创伤,再要么就是生活所迫,纯粹为了爽而随便睡的还真不多见,放映厅里的中传学生们为她倾倒,但我不知道他们其中有多少会和那些整天在微博上叫嚣“小三死全家"的暴民重叠。

裴魁山的主要特点是爱钱,可以是精打细算会过日子,也可以是自私自利唯利是图,从前面帮着领导吃回扣的黑历史、计划为张一曼找工作,到后面买貂、讨好特派员,这一特点都贯穿始终。他对张一曼的好,既是一厢情愿的善意揣测,又是得不到就毁掉你的独占欲。有时像个好人让人心疼,有时又让人恨得牙痒痒。

周铁男最大的特点可能是真·嘴炮吧,本身就带着两面性:通常嘴上厉害的人,行动上都比较怂。而前后的对比更是明显,不敢和心上人告白,却敢于顶撞权威,被权威的力量威慑后,完全变成了另一个人:胆怯懦弱,畏首畏尾。由此完全可以将先前的嘴炮理解为年轻的附属物,还没有被生活操过,不仅不知道嘴炮无用,更不知道嘴炮有可能导致的后果。

校长闺女孙佳相比铁男又更年轻,也可以说是更幼稚,这种幼稚不仅表现在能真心将一头驴当作朋友,还在于相信一切都应该分对错,讲道理。今天一把年纪的我,看到孙佳这样的孩子,觉得她蠢,轴,不听劝,光坏事,也是想起了当初的我,也和她一样执拗于明是非讨公道:错的就是错的,不管出于什么理由都是错的,因为看不到背后的无奈。只有小时候,父母老师才会跟孩子讲对错,创造一种世界黑白分明的假象,由着孩子慢慢长大,才自己渐渐悟出了那些灰色地带,才知道有些人有些事,就是特么不讲道理,才知道当初他们不说,只是怕吓死自己。“如果过去的就这么过去了,未来只会更糟。”小姑娘的一句话的确是全剧中最震撼我的。中国人总是乐观地面向未来,如孙校长的名言一般,但悲剧的是,未来常常是不乐观的,甚至就是充满黑色幽默的。

可能从电影本身来看,最悲催的是张一曼,但对我来说,铜匠和校长才是最具悲剧色彩的角色。

铜匠原本是类似“牲口”的人物,单纯善良没文化,有话直说,高兴了就唱歌,稀里糊涂就接受了文化的洗礼:被洗干净、被培训、被“睡服”,得了校长的几本书和一席话,又得了校长闺女的一个月辅导,能读书识字了,听起来也像是个知识分子了。他控诉教育的那一段甚至有些燃:他不再是单纯的动物,明白了受教育前,人们看不起他;让他接受教育,多半也是为了利用他,因此他也对教育报以最大的恶意。因缘际会成了文化人,却仍然没有摆脱牲口的本性:伤我了我就要让你死,谁有好处就跟着谁,不仅敢说还敢做,是个莽汉版的裴魁山。也许这就是对教育的最大讽刺,老师能教你知识,却教不会你做人,错误的教育方式,往往适得其反,没有文化积淀,懂再多也是个人渣。像极了在信息爆炸的今天,人们能瞬间百度到一切,却将信息用作谩骂与欺诈的工具。

而校长则是令人心疼的乐天派,见过风浪,身段柔软,最知道委曲求全,却永远相信理想仅有一步之遥,只要保住了学校,就保住了希望,他的信条是办大事要不拘小节,为了理想,尊严可以不要。这样的人放在今天可能就是成功的创业者,相信相信的力量,能拉到投资,当然,也有可能混成传销头目,这两者之间的区别也是挺模糊的。

以上这些,可都算不上坏人,但在利益、恐惧的驱使下,好人却能做出最让人寒心的事。

胸无点墨却又装腔作势的特派员是推动剧情的最重要因素,将以上所有人的性格特点都归于“知识分子的脾气”,言外之意即是由权与利驱动之外的人情事,不愿听“组织”的话,剪发、杀驴、说谎、装死,可以理解,但办不到是绝对不行的,你的脾气、你的良心、你的理想都不重要,权利部门捞到好处才是最重要的。他的存在代表着古往今来权力的面孔,惺惺作态,威逼利诱,无所不用,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

可惜我是个悲观主义者,在我看来,最大的讽刺就是影片最后透出的希望:孙佳去了延安投奔大哥,暗示三民主义即将被新的力量取代。

然而我不知道相比影片所营造的那个时代,如今我们的世界又好到哪里去了。特派员也不过是换了名字,依旧充斥各行各业,占领每一个角落,决定着社会运作的一切规则,权力的交迭,又究竟改变了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雨花台话剧观后感

全文共 1124 字

+ 加入清单

这个周二,学校组织了一次观看话剧雨花台》的活动,话剧以恢弘的气势真实地还原了雨花台烈士们的故事和精神,着实震撼人心,而且感人至深。

话剧的主要情节围绕着一个共产党安插在国民党内部的间谍“保尔”展开。国民党很多的机密情报都被他攫取并传达给共产党。气急败坏的国民党政府给关押共产党人的秘密监狱下达了最后通牒,要求三日破获“保尔”案。于是丧心病狂的国民党人对共产党员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威逼利诱,而共产党人们以坚强的意志和不屈精神,誓死也没有吐露半点情报,最终尽数牺牲。

小时候我曾去南京游览,有幸参观了雨花台烈士陵园。父母是军人,一进入景区就变得沉默无言。我当时不过六七岁的光景,虽然不谙世事,但在这样肃穆的环境下也不由的庄重起来。我记得很清楚,馆内的墙上挂满了烈士生前的照片,并附有烈士的姓名。而有一面墙上,只是孤零零的列着几个名字。我问母亲,他们的肖像是不是掉了,母亲回答说,很多人牺牲之前根本没有留下照片,甚至有很多人没有留下姓名。我听了后打了个哆嗦,觉得这些人死得太不值了。他们为国家做了那么多事,国家却连他们长什么样子都不知道!这样的白白牺牲有什么意义呢?时隔数年,这样的疑问居然再一次回到了我的脑中,不过似乎已经有了答案。

其实我不是很信服为某个党派或集体而死的说法。人的死亡即意味着终结,所谓“信仰”之类也是基于“活着”的条件。更何况,雨花台烈士中,年岁较小的施滉、袁咨桐牺牲时只有不到二十岁,这样的年龄,对“国家”和“党”很难说有多深的感情。我认为,他们只是明白,在腐朽和残暴的政权下,必须有人主动去革命和牺牲。与其等待别人的拯救,还不如去拯救别人。没有人愿意死,剧中恽代英的那句“我太想活下去了”也应该是无数革命者的心声。但对这些人来说,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比生命更重要。正如屈原的“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这些人的伟大之处,也正是在此——能在苟且和死亡间无悔地选择后者。

在观剧后,我对生活也有了新的思考。当我们为了一件琐事而抱怨生活时,有没有想过竟曾经有人为了我们这样的生活而献出了生命。“我们的生活是烈士的鲜血换来的”、“我们要缅怀先烈,不忘历史”这样的话不知被说了多少遍,很多人在听到这句话的时候表现得不屑,甚至是鄙夷。但扪心自问,如果是我们面临着他们的抉择,又有几人能甘愿抛弃自己的生命呢?这些人,做出了我们无法做到的事情,难道不值得我们怀念吗?而对于这来之不易的生活,我们不也应该倍加珍惜吗?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这也许是无数烈士们内心最深处的呼喊。而在国泰民安的今天,这样的精神似乎也失去了意义。但我认为我们应该时刻铭记历史,将他们精神传承下去。正因为这种精神,我们才能以龙的传人,为身体里流淌的华夏血液而自豪。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话剧观后感

全文共 914 字

+ 加入清单

看完台湾导演赖声川《暗恋桃花源》后,我无比的兴奋,虽然上了一夜的班,可丝毫感觉不到疲倦,尽兴之余,写点观后感,留个纪念。两部话剧:一个古装的喜剧,一个现代的杯具;一个胡编乱造猥亵经典,一个追忆历史述说往事;一个追求搞笑虚情假意,一个重述真情情真意切。演员台上表现拙劣,台下语出惊人,两台毫不相关的话剧摆在同一舞台上竟然能串上台词到达令人叫绝的喜剧效果,透过比较其分别对“爱”的表述,竟让人产生哲理的思考。在此不由让人折服于作者的天才创作。这种别开生面的表现方式给我眼前一亮,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化腐朽为神奇?

单从两个话剧来说,毫无新意。《暗恋》演的俗套,就是因为导演的“绝大多数的真实”而被搬上了舞台,可他的演员却怎样也演不出那种“像一朵美丽山茶花”的效果、“牵着小手”的那种感觉,对历史沧桑的感觉和对感情的真挚,是这代像小护士一样的年轻人是无论如何也感受不出来、理解的了的,它只能残存在导演的心中。导演那份以前的感情只能在台下引来我们这些观众的同情。《桃花源》简直是颠覆传统的表现,显然是受了西方某种思想的影响,它以其夸张的语言和搞笑的表演形式,用古代的故事讲述现代生活,穿越古今,杂糅并取,一味造些笑料,剧中语言竟不如台下的对白,更何谈其思想。可就是这样的两部很粗糙的话剧,作者巧夺天工,把它们放在了一齐,再加上些许台下捣乱的人,用一个争戏台的冲突,完美地结合在一齐,起到了意外的喜剧效果。这不能不说这是一种大胆的创新,而且他也颠覆了一种人的思维模式,不好的演技也演出好的作品。为什么这么说,在此略微说明一下。

这部剧很明显是一个剧中剧,在此稍加以说明以便表述。两个话剧我们把它们认为是“一剧”,整部话剧就能够把它看作是“二剧”。在“一剧”里,演员的演技是很普通的,可从“二剧”的立场来看,它又是那么地有意思。差有差的妙用,就是因为他们在“一剧”中的水平差才展现出了“二剧”中的喜剧效果。就这样“一剧”里的两部部水准不高的话剧演员透过争舞台这个矛盾,再加上舞台上捣乱的女子、关门的看管员、突然冲上台指导的导演和幕后工作者的滑稽,就这些人在舞台上乱七八糟的表现,共同构成“二剧”。这两个共同构成一个整体,构成了新鲜活泼的艺术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反腐话剧《黑瞳》观后感

全文共 1164 字

+ 加入清单

一座桥,一个家,演绎着亲情与背叛,幸福与毁灭,悲悯与同情,广东首部反腐话剧黑瞳》激起了广大观众强烈的心灵震颤与共鸣!

8月7日,广东首部反腐话剧《黑瞳》在广州中山纪念堂开演。故事围绕某市在建的标志性工程“长门二桥发生桥体开裂事件”深入展开,同时抓住当今社会的舆论焦点与热点,编织了一个国企女高管吴曼华贪腐落马的事例,其中,穿插了儿子林逸飞杀人犯罪企图逃逸海外,工程承包商李俊生偷工减料致使在建大桥坍塌,以及丈夫、大桥设计师林儒如何正面抗争力挽危局,从此,引发了复杂的家庭纠纷和冲突,最终使贪腐真相全盘败露,以及一个原本幸福的家庭瞬间毁灭的过程。

演出当天,窗外正下着瓢泼大雨,看完《黑瞳》后,我的心情非常沉重,话剧中的 “吴曼华”的心灵曾经是那么的纯洁、那么的淳朴,曾经为企业立过卓著的功勋。但是,在人生的道路上,随着职位的上升和权力的增大,恶性膨胀的私欲遮蔽了她的良知,她玩弄权术、欺压百姓,最终沦为国家和人民的罪人,并亲手毁了自己深爱的孩子和家庭。正如话剧中那位建筑设计师发问一样:“现在的人们都是怎么了?”当今,我们经常从一些主流媒体看到意外事故频频发生的报道:某个“富二代”、“官二代”畏罪潜逃、冒名顶罪;某座楼房、大桥坍塌;某个国企高管携款潜逃等等,形形色色,令人目不遐接,一时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但也成为许多关心祖国民生、热爱祖国事业的广大老百姓的痛点。

在日常的工作中,作为一名从事企业文化建设的国企员工,我们更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保持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与过硬的品牌质量对企业长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同时,作为企业对内和对外宣传的窗口,我们首先必须要树立正确世界观和人生观,古语有训:涓流成海、积土成山。社会由个人组成,每个人选择怎样的价值观、追求怎样的理想信念、秉承怎样的道德底线,决定了整个社会价值观的基础和面貌。因此,面对纷繁复杂的形势,就愈加需要我们凝聚一种强大的正能量,在各种价值观的交锋和博弈中,寻找大家认识的“最大公约数”,淬炼统一的精神“内核”,从而把握住正确的方向,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

其次,话剧中吴曼华对孩子无度的溺爱也是现实生活中许多父母的真实写照,只是溺爱的程度和方式不同。在世间上,唯有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无私的,但是,我们对孩子的爱更需要理性。如果家长们不分好坏,过分纵容孩子的无理需求和所作所为,这样日后可能会有更多的例如“我爸是李刚” 等事件悲剧的发生。孩子是上天恩赐给父母们一份十分珍贵的无价宝,作为孩子们人生的启蒙导师,我们更应该从小培养小孩的要有担当,要有责任感,教育小孩学会饮水思源的道理。同时,要让孩子们清楚知道在人生的道路上,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或曲折,但是,只要我们拥有一颗感恩善良的心,认认真真做事,干干净净做人,一切必定迎刃而解,因为中国古语有云:“举头三尺有神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大型话剧《红旗渠》观后感

全文共 997 字

+ 加入清单

河南省林县山多地少,石厚土薄,凿井无泉,引水无源,自然条件十分恶劣。1960年,以杨贵、李贵为首的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提出“用林县人民勤劳的双手,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誓言,他们决定在太行山开凿一条引水渠,从山西省平顺县把漳河水引入林县,并给这条渠取名为“红旗渠”。

红旗渠的施工期正值国家困难时期,修渠工程浩大,施工环境恶劣,技术装备简陋,资金和物资短缺,林县人民在修建红旗渠的过程中克服重重困难,发扬不怕吃苦、不畏牺牲的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以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气魄,在太行山间开辟出一条人工天河。这种“红旗渠精神”既让人感动,也值得学习

红旗渠精神是身先士卒、无私奉献的精神。几十年过去了,中国人民走过了艰苦的岁月。红旗渠精神以其雄浑博大、荡气回肠的魅力,融入我们的民族精神,也给予我们深刻的启示。

创业时期需要艰苦奋斗的精神,生活条件好了同样需要艰苦奋斗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艰苦奋斗在不同历史阶段有不同的内容和要求,要坚持与时俱进。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十分艰巨。实现振兴中华的伟大目标,需要我们继续做好长期艰苦创业的准备,需要教育我们的后代不懈奋斗。

一个民族需要有民族精神,一个时代需要有时代精神。新的历史时期,虽然条件好了,但前进道路上还有高山险阻,还有激流险滩。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的建设任务还很繁重,实现现代化的理想,还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的艰苦奋斗。新世纪新阶段,我们仍需呼唤红旗渠精神,弘扬红旗渠精神,赋予红旗渠精神以新的时代内涵,让红旗渠精神化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巨大力量。

当年的林县县委想人民所想,急人民所急,全心全意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在这里,党的任务、人民的利益、改造大自然和发展生产力有机地结合起来。

要把学习和弘扬红旗渠精神同向焦裕禄等先进典型学习结合起来,树立做人民公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要切实增强工作责任感,密切联系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使红旗渠精神成为实现现代化的强大精神动力。

红旗渠精神动人心弦,启人思考,催人奋进。它反映了时代的呼唤和人民的心声,红旗渠精神不会随着时代的远去而疏逝,而是历久弥新,光彩照人,长驻人民心中。站在新世纪新阶段,读一读红旗渠的故事,想一想我们今天所肩负的历史使命,要弘扬红旗渠精神,努力作好本职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红色经典电视剧《西安事变》观后感

全文共 754 字

+ 加入清单

红色经典电视剧西安事变》,以荧屏的角度再现了“西安事变”中一些鲜为人知的细节过程,揭秘了“西安事变”的内幕和历史真相。让后来人对“西安事变”的整个经过有一个详尽、深入的了解。西安事变是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史上的分水岭,东北军领袖张学良和西北军领袖杨虎城在西安华清池发动“兵谏”,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逼迫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在中共中央和周恩来同志的主导下,“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最终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中国从长期的内战到全民族抗击日本侵略的序幕从此全面拉开。少帅张学良的爱国主义精神、英雄主义的胆识、深明大义的气概,着实让人感到无比的钦佩。时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军总指挥、西北军领袖的杨虎城是民族英雄的代表,他的联俄联共抗日主张,在整个“西安事变”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张杨”两位爱国将士,他们对中华民族抗击日寇取得的决定性胜利,所做出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他们的卓越功勋将名垂千史,万古流芳。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中国共产党在其整个过程中都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西安事变”从爆发到最终和平解决,在中华民族面临危亡的时刻,中国共产党深明大义,遵循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宗旨,积极倡导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派以周恩来为代表的代表团赶赴西安,在政治、军事上给予大力支持,帮助张学良和杨虎城妥善处理善后工作。经过周恩来等人卓有成效的工作,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才得以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成果得到巩固,结束了国民党政权历时十年的“剿共”血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事件“西安事变”中,中国共产党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做了大量的、艰苦的努力和卓越贡献,国共两党捐弃前嫌,携手抗日救国,谱写了挽救民族危亡的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话剧我长大了观后感作文

全文共 395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上午,天气晴朗,阳光明媚。我们全校师生踏上了去武汉剧院的“旅程”,心里高兴极了,好像有只小鸟在唱歌,因为我们要看话剧《我长大了》。

客车终于到了目的地,大家欢蹦乱跳地进了剧院大厅。我们在剧院大厅里谈天说地,谈古论今。一会儿,话剧开始了。

话剧主要描写了王刚和晶晶两个特殊的家庭。王刚的父母已离婚多年,他的妈妈为了让王刚好好学习,将来考上大学,一直没与王刚说,因此,王刚就很骄傲,总说自己有一个幸福的家庭。晶晶的爸爸死了,她妈妈给晶晶找了许多次爸爸,但那些爸爸讨厌晶晶,所以都跟她分手了。晶晶为了不要妈妈离婚,于是她叫她的妈妈叫阿姨,后来妈妈真的与一个叔叔结婚了,晶晶才敢叫妈妈。有一天,王刚和晶晶看到了自己家里放的离婚证绝望了。

这个话剧教育了我们要学会做人,学会生活,珍惜自己快乐的生活。

我想,我们都有一个幸福的家庭父母很爱我们,我们应该好好学习,长大以后回报父母!

[话剧我长大了观后感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雨花台话剧观后感

全文共 207 字

+ 加入清单

雨花台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最集中的殉难地。《雨花台》讲述了雨花台就义的烈士们为了信仰,在面临生死抉择的时候,体现出来的信仰力量和人性光辉。

该剧选取了多名牺牲于雨花台的烈士故事,从一次发生在狱中的审讯开篇,一次次的审讯、威逼利诱、严刑拷打,都没能让这些坚定的共产党人屈服,唇枪舌战中,传递出的是烈士们的信仰、忠诚、担当、不屈不挠,从不同侧面歌颂了雨花英烈信仰至上、对党忠诚、舍身为民、勇于担当的崇高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我们的小镇》话剧观后感

全文共 434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的小镇》是美国作家桑顿怀尔德的作品,据称是张爱玲最推崇的剧作之一。没想到的是:此剧竟是采用实验戏剧的风格,它完全不同于大家熟悉的演员台上表演,观众台下观看的传统演绎方式。而是有一个全知的人物作为视角,不断提醒你站在舞台之外,拷问剧中人的生活,剧中情节的进行由全知视角带领观众不断提出问题,所以会有让现场观众参与其中的环节,然后通过一段情节试图解答。频繁的让局外人打断显然不符一般观众的审美习惯,结果130分钟的话剧只有一半的人坚持看完。但我反而有点喜欢,原因大致如下:

1、全知视角的出现不断提醒我们正在进行的是戏剧演出,是审美鉴赏,注意到剧中的对话、人物表情、性格等。

2、话剧或其他舞台艺术同样是一种思想的表达,不仅仅是娱乐之用。他提出问题引导观众对生活、生命思索,完成了艺术的形而上功能,虽过于直白但强于“神马都是浮云”。

3、话剧的情节根据全知视角的提示,抢先于观众的思考,攫取生活片段集中展示对问题的解答。生活的平凡琐碎顿时有了意义的承托,与自己生活亦如是。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