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波动我的琴弦作文【优秀20篇】

浏览

2476

作文

26

用奋斗奏响生活的琴弦

全文共 583 字

+ 加入清单

当你在思索生活本质的时候,就会把这份“生活画卷”翻开,观察社会中形形色色的人物,但这些人物截然不同。

第一种人物,他们会努力奋斗,遇到坎坷了,攻克下去,遇到困难了,坚持下去。就像自己在爬一座高峰,但内心不知道前面的路是陡峭?还是平缓?如果自己真的想站在顶峰赞大好河山的话,就只有奋斗,就只有不畏艰险,这样坚持就会不由自主的赞叹那美丽的风景。

这样的人,遇到困难,不畏艰难。假如中途摔倒了,只会轻松的拍拍身上的土,继续向前奋斗。或总结教训,为以后的人生做铺垫。

另外一种人,他们害怕挫折,总想平步青云。心中想着怎么能不接受困难就可以有一个美满的家庭,有一份优秀的工作。但我想对他们说:“但这,是不可能的。社会上许许多多的人最初不也是奢望这些,也梦想过这些么?但想成功,总要经受挫折与考验,只有坚持不懈的奋斗才会拥有这些的。这些人,哪个不是从最底层奋斗的呢?”

想步入成功的殿堂,先要接受重重的考验。假如在哪一个环节选择了放弃,不再愿意奋斗下去的话,那从前的努力也的哦是白费,当然,成功也会与你擦肩而过。

想做一个有为青年,那就要立志做第一种人,有恒心,有毅力,永不言弃,才会看到希望的曙光在眼前闪耀着。

琴弦松了,自然演奏不出优美的乐曲;意志被磨灭了,也自然燃烧不起青春之火。漫漫人生路上,在哪一个环节选择放弃了,那只会遗憾当时没有继续接受考验,没有奋斗下去,才会与曙光遥遥相望。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人民币汇率波动正常吗?

全文共 382 字

+ 加入清单

报告提出,坚持汇率市场化改革方向,保持人民币在全球货币体系中的稳定地位。

1月份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小幅升值。“人民币对美元不会一直单边贬值,双向波动正成为常态。”全国政协委员、交银施罗德基金公司副总经理谢卫认为,美元难以恒强,这将给人民币调整留有空间。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易纲说,与其他可兑换货币相比,人民币汇率波动总体平稳。“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绝不会以贬值来促进出口,绝不会打货币战。总体来看,我们的政策取向是,保持人民币在合理区间内基本稳定。”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说,外汇市场出现波动是正常的,但这些波动都是短期的,最终都会回到基本面。外汇市场正趋向稳定,向好趋势日趋明显。

“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中国经济增长会更加有效率,经常项目顺差、跨境资本流入趋于稳定,外汇储备也非常充裕,未来外汇市场的基础将十分稳健。”潘功胜说。

展开阅读全文

篇2:那寂寞的琴弦六年级作文

全文共 564 字

+ 加入清单

引出下文

我的外婆有一把小提琴。

陈述事例

记得外婆曾经拉过它,记得那是在很多年以前,因为记忆极其模糊,我推断也就是我四五岁时的事情。

以后便再也没见过这把琴。

在前几天的一个早晨,退休在家的外婆在朝阳初照的窗前静静得远望,手指扶在细白的瓷砖上,修长而微翘。我突然发现这一瞬间的美妙,我想到那手指是一种抚琴的姿势,我联想起她曾经是有一把小提琴的。

岁月如刀,半个世纪里风刻在她脸上的所有痕迹,在若干年后我细细默读的时候,都闪烁着金质的光彩。外婆是温柔的,如水的温柔使在十年浩劫中伤痕累累的外公,依然有幸福可依。外婆是坚韧的,她用柔弱的双肩承担起岁月的苦难,以一双纤细的手臂挽起我们这个贫弱的家。外婆是正直的,虽然生活艰难,却严格约束我们走正路,不贪外财,她教我们爱劳动,从小自食其力。外婆是慈爱的,饭桌上,夹菜最少的,盛饭最少都是她。

外婆是一根寂寞琴弦,是吗?

每当我看见微微发福但已明显憔悴的她,坐在电视机前面发愣的时候;每当逢年过节或星期天我们整治菜肴,她却默默地端上一两样农家小菜;每当她瞧着她的外孙们玩耍却顺口叫出我们的小名时,我的心就抖个不停。望着她皮肉松驰的修长手指,每每我想到那把小提琴,那该是外婆曾经的梦想啊,她能忘记吗?

前后照应

我那伟大的外婆,却又是寂寞的,想到这儿,我的心禁不住又是一沉,我多想再看到外婆拉她的小提琴……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今天我是一根琴弦作文800字

全文共 794 字

+ 加入清单

突然的一声尖锐的嘶呜,我怔怔地望向琴身,琴弦断了。望向那一处细微却清晰可见的空缺,心中莫名地有些肿胀,却又痒痒地搔动着。

手指落在一根琴弦上,微微用力,向内一钩,淳淳的音色缓缓注入耳中,愈久愈淡,愈淡愈清。饱满却不张扬,浑厚却不浓烈,持久却不聒噪。感受着琴弦带起的震动,突然想到,它们会疼吗?经受着无数次的拨弹,却总是毫不犹豫地流泄出属于自己的音色。虽然疼着痛着,却坚持着。

想到自己当初却也是被逼着去学古筝。有无数次地想放弃,也有无数次地被坚持。但最后,却也是爱上了这古老的艺术。如同一只空着的贝壳,慢慢孕育着珍珠。收获更在琴弦外,如同一位温婉柔美的女子,教会我优雅,内敛,宁静,美好。

轻抬起手臂,自上而下,一一拨过每一根弦,却在那断弦处卡住。即使是如此微小的差别,也能在震动中一圈圈地放大,打破这份和谐。无数次的炽热的痛换来的和谐,只因一次的不堪忍受就会破碎。一次,只一次足矣,因为只要放弃一次,这空白就无法填补,这磨炼便徒劳无用。

当初何尝没有想过放弃?羡慕着舞台中央聚光灯下抚琴的人,也并非没有过渴望。只是总觉得离自己好远,即使只是隔了层纱,伸手也抓不到。我努力地练习,相信了“过程远比结果美好”,却绝望地发现,除非你成功,否则一无所有。于是,我想放弃了,华丽的曲子行进到一半便戛然而止。

只是,终究放不下、舍不得,不想看着自己从半山腰坠下。我把自己当作一根琴弦,当彻骨的痛来临时,我毫不犹豫地接受了并将其化为纯美的音乐。这就是本能吗?也许是,但更多的应该是铭心的热爱,对美好的贪恋。所以,它们选择了坚持,我也一样。

琴弦最终被换下,取而代之的是一根崭新的,斗志昂扬的新琴弦,正蓬蓬勃勃,跃跃欲试。空白被填补了,它们一起编织着美好的梦,共同承受着痛苦。那被换下的一根没几天就黯然失色,也许是因为离开了自己所爱的而心碎欲绝吧。但我不能帮忙什么,因为我已准备好,接受难耐的痛苦,谱写自己的乐意。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琴弦作文600字

全文共 602 字

+ 加入清单

爱如阳光、如空气、如甘泉,是万物之根本,是人类之灵魂,有爱才有美的世界。每当我坐在古筝旁练琴的时候,我都会想起那件令我难忘的事……

为了喜迎新年,我们班级要举行元旦联欢会,我准备进行古筝独奏的表演。记得那是元旦联欢会前一天的晚上,为了呈现出更好的演出效果,我准备再好好练习一下,弹了一会儿,我感觉琴音不是太准,想调一下音。可是,就在我调琴的时候,一件意外的事情发生了,我正用扳手拧14弦的时候,突然听见“啪”的一声,这根琴弦断了。这可怎么办呢?我明天就要表演了,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不知所措。妈妈闻声赶过来看发生了什么,看到这一幕,妈妈急忙联系教我古筝的孙老师。这时我急得都快哭了,心想,如果老师也找不到这根琴弦,那我明天可怎么表演呢?同学们是不是都会笑话我呢?

此时已是晚上八点多了,孙老师接了妈妈的电话,当老师听说我明天就要演出的时候,也替我着急起来,可是这个时间学校已经锁门了,老师们已经下班了,而孙老师手里也没有14弦了,孙老师又急忙联系其他的老师,最终在孙老师的帮助下,找到了这根“可贵”的琴弦。孙老师又不顾天黑,把琴弦给我送过来,此时,外面正飘着雪花,看着那晶莹的雪花,我的眼睛湿润了,这真是雪中送炭啊!心想:有这样负责任的好老师,我一定要好好学琴,来回报老师对我的关爱。

第二天,我的演出很成功,得到了观众们热烈的掌声。我知道,这里面也有老师的一份功劳,我今天的成绩离不开老师的耐心指导和关爱。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对波动的描述

全文共 798 字

+ 加入清单

as can be seen from the graph,the two curves show the flutuation of…

如图所示,两条曲线描述了…的波动情况。

……fluctuated dramatically between xx% and xx% during …period .

此外,在描述过程中还有很多的conjunctional words/sentences,最常用的固定搭配如下:

并列: as well as(句首/中), also, as well(句尾), either, neither, too, moreover, furthermore, in addition, additionally, besides, what’s more, apart from …

举例: for example, for instance, to illustrate, as an illustration, in particular, particularly, especially

事实: as a matter of fact, in fact, actually, as long as, so long as …

雷同/近似:similarly, likewise(句首/尾), at the same time, equally …

转折: however, whereas, nevertheless, nonetheless, though, although, even though, while, yet, on the contrary, contrarily, in contrast, conversely, on the other hand, unlikely, instead (of), in spite of, despite of …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站在时代琴弦上的放歌者

全文共 747 字

+ 加入清单

“白马褂、黑裤子,镜头前一位矍铄老者谈笑风生。浑厚而清亮的声音让闻者侧耳,笑逐颜开的神态让见者颔首。”两个多月过去了,光明网记者李丹依然清晰记得,当时采访空军政治部文工团创作员、国家一级编剧阎肃的情景。作为“深入生活 扎根人民——百位文艺名家讲故事”栏目首期邀请嘉宾,85岁的阎肃十分敬业,在150分钟的拍摄过程中,他一气呵成,丝毫没有倦怠。

这不是阎肃第一次与光明日报打交道,他的“光明情缘”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当时光明日报《东风副刊》发表文章称赞新创歌剧《江姐》,阎肃的名字从此频繁登上光明日报。2010年,在他从艺60周年暨80岁之际,光明日报用整版刊载对他的专访及其主要作品,一向低调的阎肃“被迫”高调了一把。而每次光明日报提出采访或约稿要求,他也是有求必应。阎肃认为,光明日报是传播正能量的重要渠道,他希望年轻人通过主流报纸关心国家大事。

弃学从艺、步入军营、扎根基层,在光明网的演播室里,阎肃的精彩人生随着他的激情讲述慢慢展开:从一名爱好文艺的青年学生,成长为一位“忠诚的部队文艺战士,德艺双馨的人民艺术家”;从一部荡气回肠的《江姐》开始,一发而不可收地创作《红灯照》《忆娘》《胶东三菊》等一部又一部的红色剧作;从一首传唱至今的《我爱祖国的蓝天》,到《军营男子汉》《长城长》《敢问路在何方》《故乡是北京》等脍炙人口的歌曲,这些都成为留驻几代人心底的集体记忆。

多少年来,他在全国观众面前都是身体硬朗、谈笑风生的“可爱老头儿”。他做总顾问总策划的“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9·3文艺晚会”的旋律还在人们脑海中回响,他担任《星光大道》嘉宾时的画面还在电视屏幕上闪烁,他编剧的民族歌剧《江姐》正在四川各地巡演热映。然而,就在此刻,这位85岁的老人却因劳累过度突发脑梗,静静地躺在医院病床上。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一阵暖意波动了水的澎湃—

全文共 685 字

+ 加入清单

一人行走在路上,哪怕阳光再烈,世界在孤独,有着温暖,又怕什么呢!

其实温暖,就这么简单,在不经意间,沁入你的心中……

【篇三:温暖那么简单】

终日奔波在两点一线之间的我们,似乎没有太多的时间去细细品味来自父母、老师的温暖。驻足回首,或许我们会发现,温暖其实就是那么简单的存在于我们周边。

考试过后,独自一人彷徨在十字街头,夕阳笼罩着这座美丽的小城。毕竟是秋日,落叶纷纷从树上落下,微风拂起,发出轻叹似的声响,仿佛是感知了我的心事,在替我悲哀。又一次考试失利。不知怎地,竟漫步到了街心公园。这时,一个满脸稚气的小男孩来到我身边,用柔软的声音同我说:“hello,你干嘛愁眉苦脸的?是怎么了嘛?来,给你糖吃,很甜的,吃了就不会再伤心了。”我被他汪汪的大眼睛感染到,竟失声笑了出来。忽然觉得天空一下晴朗起来。在这个快乐、天真的小男孩面前,什么烦恼都不值得一提。我的心因为这个小男孩的糖竟不觉得温暖起来,仿佛现在并不是落叶知秋的季节,恰是暖阳当空的三月。其实,温暖只是一根糖那么简单而已。

不知名的小男孩给我无限的温暖,陪伴我静看春华秋实的父母,亦是给了我无限的温暖。

临近模拟考,又开起了“夜车”。不知不觉,竟累的趴在桌上睡着了,模模糊糊中,爸爸抱起了我。记忆中,小时候的我很是调皮,总喜欢缠着爸爸抱,而爸爸也总是宠溺的抱着我。长大后,爸爸便很少再抱我,只是很怀念爸爸的环抱,现在觉得,爸爸的怀抱还是一如既往的温暖,让我宿于其中。其实,温暖只是一个怀抱那么简单而已。

纵使岁月洪荒,我依然记得那颗糖,那简单的温暖;纵使年华不复,我依然记得那个抱,那简单的温暖。

温暖,其实就是那么简单而已。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幽默人生哲理小故事别松弛了你心灵的琴弦

全文共 1049 字

+ 加入清单

一次音乐课上,大音乐家奥尔·布尔告诉学生——不要演奏任何失调的乐器,因为一旦这样做了,你就不会潜心区分音调的各种细微差异,就会很快地模仿和附和乐器发出的声音。这样,你的耳朵就很容易失灵。

说着,布尔拿过一把看似很普通的小提琴,提醒学生注意听他的演奏,然后判断一下是不是有一根弦松了。拉完一曲,布尔又拿起另一把做工非常精美的小提琴,告诉大家这是一把维也纳著名的制琴大师刚刚制做的好琴。他用它把刚才那支曲子又演奏了一遍。然后,他问学生:“仔细比较一下,是不是第一把小提琴有根弦松了,是不是音调有一丝的不和谐?”

一位学生站起来:“是的,第一把琴是有根弦松了。”

“没错。是松了一点点,仔细听就能听出来。”另一位学生补充道。

布尔走到教室后面的一位学生身旁,问他是否也听出来了有松弛琴弦,这位学生肯定地点头附和。接着,他又问了其他学生,他们都说听出来了,第一把琴确实有根弦松了。还有的学生说,那音都因此有点儿粗糙了。

直到所有的学生都认为第一把琴有根弦松了,布尔才微笑着请大家再听他用这把琴把刚才那支曲子演奏一遍,看看是否能够听出究竟哪一根弦松了。作为对比,布尔还用那把漂亮的琴演奏了一遍。

学生们仿佛受了鼓励,都向前围了过来,紧紧地盯着布尔拉琴的手,竖起了耳朵,希望自己能够在名师面前辨别出那根松了的弦。

布尔刚一演奏完毕,学生们便指着桌上的第一把小提琴,七嘴八舌地争论开了。他们每个人都找到了自己认为松弛的琴弦,并为自己的判断找到了看似很充分的理由。布尔一直沉默地听着学生们的发言,未做任何评判。

过了好长一段时间,教室静了下来。学生们都把目光投向了布尔,等待大音乐家揭示答案,看看究竟是哪一根弦松了。

然而,布尔却举着学生们刚才评点的琴,郑重地告诉他们:“这可是一把精制的小提琴啊。i位著名调琴师刚刚把它调试好,根本就没有一根弦是松的。倒是这一把外表做工很精巧的琴,有两根弦都松了,你们看,就在这里。”顺着布尔的手,大家果然看到了他们没有留意的两根松弛的琴弦。

“啊。原来是这样!”学生们惊讶得一时呆住了。“你们都轻信了我刚才故意做的那些误导,轻信了那根不存在的虚幻的‘断弦’。其实,我真正的用意是要提醒大家记住了——今后,无论是拉琴,还是生活,都要学会倾听。不仅要学会用耳朵倾听。还要学会用心灵倾听。尤其是在那些需要聚精会神的时候,千万不能松弛了你们心灵的琴弦。”布尔语重心长地教诲道。

布尔以其新颖的授课方式,向人们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在人生旅途上,当你放弃了自我,轻易地盲从于他人,就很有可能失去正确的方向。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有关外婆的作文:寂寞的琴弦

全文共 545 字

+ 加入清单

外婆有把小提琴。

我还记得外婆曾经拉过它,那是在很多年以前,因为记忆极其模糊,我推断也就是我四五岁时的事情。

以后便再也没见过这把琴。

前几天的一个早晨,退休在家的外婆在朝阳初照的窗前静静得远望,手指扶在细白的瓷砖上,修长而微翘。我突然发现这一瞬间的美妙,我想到那手指是一种抚琴的姿势,我联想起她曾经是有一把小提琴的。

岁月如刀,半个世纪里风刻在她脸上的所有痕迹,在若干年后我细细默读的时候,都闪烁着金质的光彩。外婆是温柔的,如水的温柔使在十年浩劫中伤痕累累的外公,依然有幸福可依。外婆是坚韧的,她用柔弱的双肩承担起岁月的苦难,以一双纤细的手臂挽起我们这个贫弱的家。外婆是正直的,虽然生活艰难,却严格约束我们走正路,不贪外财,她教我们爱劳动,从小自食其力。外婆是慈爱的,饭桌上,夹菜最少的,盛饭最少都是她。

外婆是一根寂寞琴弦,是吗?

每当我看见微微发福但已明显憔悴的她,坐在电视机前面发愣的时候;每当逢年过节或星期天我们整治菜肴,她却默默地端上一两样农家小菜;每当她瞧着她的外孙们玩耍却顺口叫出我们的小名时,我的心就抖个不停。望着她皮肉松驰的修长手指,每每我想到那把小提琴,那该是外婆曾经的梦想啊,她能忘记吗?

外婆伟大,却又是寂寞的,想到这儿,我的心禁不住又是一沉,我多想再看到外婆拉她的小提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命若琴弦作文600字

全文共 676 字

+ 加入清单

每个人就像一条琴弦,弹着一首错落有致的歌。在世间就这样唱着,响着。期待着与另一首歌的不期而遇。所谓知音,就好似人生的一场豪赌,像早已被命运女神织好的布,我们无从抵抗。

余杰在书中感慨:“不遇知音,是人生无法克服的悲剧之一。”每个人都是想逃开这一悲剧的,于是有人随便找了伴,贴上“知音”的标签,坠入龙应台笔下“一个人固然寂寞,但两个人相当无言却更寂寞”的深渊;有人却寻着时光的漏,在历史漫漫中找到了生命的共振。

在明代书画家董其昌眼里,知音是懂得你一撇一捺的深意。他去长安拜谒千年前王珣的《伯远帖》,惺惺大发,忍不住添墨其后“即幸余得见王珣,又幸珣书不尽湮没,得见吾也!”。话虽自负,却尽显亲昵,留下一段隔代神交的佳话。即便无法交流,此刻两人生命的乐章却跨越千年的时空,蓦然相通。称这两人为知音,也许有人觉着如《聊斋志异》般玄乎,但董王二人间的乐趣,确实不足为外人道也。而文人一直追求的立书,也恰因如此吧。

尽管董其昌对王珣如此亲昵,但他仍是他,不必去追摹王珣,只要了解他,欣赏他便够了。倘若一味去靠近,那他董其昌也不配为王珣的知音,也不过是王珣门下的一条走狗罢了。

知音脾性可以相近,也可以互补,但切勿变得雷同。两个人在一起,互相欣赏,共同前进,弹起一首应和愉快的歌,走过一生。

遇到知音,真的需要等待,正如林清玄在《入魂、入梦、入心》里写道“人生有许多事是值得等待,有时是一首歌,有时是一场电影,有时是一树的樱花,有时是用一生等待一个人。等待我们的,有时是刻骨铭心的相逢,有时是心花破碎的别离。”

命若琴弦,我却愿奏响一首不一样的歌,在时间里游憩,唱着,等待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当我触碰到琴弦作文600字

全文共 598 字

+ 加入清单

我已经好久没有碰我的古筝了。在我初四的时候我就被迫放下爱好,专心专意地去学习。高中就更不可能花时间在我的琴上了。时间一点一点地过去,尘土一点一点地落到琴上。琴弦也慢慢地松弛下来。

直到我放假回家,琴仿佛已经走过了半个世纪,变得苍老憔悴。原本清脆的琴声,变得沉重,像遥远的叹息。轻轻地擦去琴表面的万千灰尘,移动琴码的位置,调节松弛的琴弦,翻开陈旧的乐谱,擦亮谱架的光泽,端正地坐在了琴的对面。

有点感慨,有点激动,有点迫不及待。当我触碰到了琴弦,琴弦微微震动,熟悉的乐曲再次响起,琴谱看起来仍然很亲切。弹一曲《西江月》,舒缓的节奏慢慢升起,仿佛烟雾缭绕。学琴时候的点点滴滴在记忆中汇集,当时选择古筝这门乐器,是听小伙伴说最好学习的乐器是古筝,随便一弹就可以成为一首优雅的乐曲,当然这肯定不是真的。学习古筝之后也开始慢慢地爱上了它清脆的声音,爱上了它的悠扬,直到它慢慢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记得刚开始练习的时候,指法不熟悉,一首曲子要练很久,有时候也想放弃,终究是舍不得放下。后来由于学习的缘故不得不放下爱好的时候,内心是不舍得。害怕学了五年的乐器技能会因此荒废……直到现在,当我的指尖触碰到琴弦的那一刻,我明白了学会的技能不会轻易流逝,而我练习过的乐曲也会带给我很多美好的记忆,一切都仍然是那么熟悉。

最好的生活可能就是既有前程可奔赴,亦有岁月可回首。当我触碰到琴弦的那一刻,我知道我的未来仍需要古筝的陪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定格的琴弦

全文共 1346 字

+ 加入清单

叶的离去

是树的不挽留

还是漂流

琴声悠扬

是夜的宁静

还是爱的牵连

琴声追随着风儿

飘啊飘啊飘!

下一个驿站会在何方?

一台120贝斯的大便携式的电子琴,摩挲的岁月也尘封不了他的光泽。黑白的琴键,因母亲的担心,被包裹了好几层。

小时候,她经常在电视里看到音乐大师们动人的演奏,秀长的手指在黑白相间的琴键上轻快地飞舞,优美的旋律在耳畔悠扬的回荡。一种向往的美油然而生。

灰暗的墙面,折射出颤抖的烛光,她颤抖着吐露出久久前的念头:“爸,妈,我想学钢琴。”“嗯?”父母相觑着无奈说,“家里的情况你也是知道的,况且学琴是很贵的。“怎么突然想学琴了?”是父亲不忍心的打破着她的梦。

“在电视上看到的!”见一旁母亲欲叹又止,顿了顿又补充道:“我会好好学的。”父亲看了看母亲,微微的点了点头。“哇,我终于可以学琴咯!我一定会好好学的,”她惊喜地大声尖叫着。烛光也似乎在舞动。

由于经济上的原因,父亲给她报了便携式的电子琴班。失去了兴趣的她刚开始还挺认真的,但到了后来原形毕露了。上课,她就在那浑水摸鱼,有时还偷偷出去玩,到街上,她总会站在钢琴点的橱窗前,痴痴的凝望!

每一次放学后,父亲都会面色铁青的背着琴,汗珠如青豆般大小,一颗颗的滑落着。但她坚信自己没有错,如期而至的考试,她终于意料中的失败了。发榜的那天,父母高高兴兴的带着她去。一溜红色的“通过”被那黑色的“不及格”给无情的打断了,那个人就是她。母亲伸手拉她,“走吧。”指尖冰冷。

回家后,乌云压着雷电翻滚而至。

“说说吧!”父亲的的声音骤然响起。

“说什么?”她的手指缠着衣服嘟哝着。

“同样学的琴,人家都过了,而就只有你一人不及格!”父亲竭力地按捺着自己的怒气。

“我要的不是便携式的电子琴,是钢琴。”她冒着冷汗道。

话声刚落,父亲腾站起来,高高地扬着手,却始终,没有落下。其实父亲早就知道那不是好办法,难以承担巨大的费用,才出此下策。

“你这孩子,难道便携式的电子琴就不是琴了吗?你知不知道你爸爸为了你学琴挣钱多辛苦,就为了你一句话,全家人都要累死累活的,你怎么还不知足呢?”母亲诧异的扭过了头。

“对不起,我错了!我知道错了,我会努力的。”她别过头去哽咽道。泪水簌簌的往下流。

暴风雨后,孩子的学琴的态度改变了很多。父母欣慰的眼眸里放映着她上课时的认真的脸庞,闲暇的时候,小屋里也传来支支吾吾的琴声。

繁花尽谢时,一学期已经接近尾声了。

汇报演出那天,老师把听得正入神的她的父母叫到了一旁,笑问“上次,和你们说的事商量好没?这孩子真挺的确天赋。” “恩,我们要让她继续学下去。”父亲伸手在口袋里掏了半天,抽出钱币数了又数,抹平了钱角,双手递上。

这一次一溜的“不及格”中只有她是红红的“通过”。她搂着母亲的脖子,欢快的笑着。金色的阳光肆意的绽放。

回到家后,孩子发现一个大箱子。“这是什么呀?”她跑上前去,拉链一拉,掀开白罩,“哗——”一台崭新的钢琴映入眼帘。洁白的琴板下,有着一排圆润可爱的黑白琴键,即使是在阴暗的屋子里也显出光彩夺目的光芒。

她,原本想收获一缕春风,他们却给了她整个春天;她,原本想要一簇浪花,他们却给了她整个海洋!

此刻,在她的眼里没有冰冷冬天,只有温暖春天!

如今,花束灿烂,飞鸟与还;而心中的琴声依旧飘扬,永远无法释怀心中的琴结——情结。那一刻,也许就是被定格的琴音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青春琴弦作文600字

全文共 666 字

+ 加入清单

慢慢拨动琴弦,悠悠小曲漾出心屋,最后,抿嘴抹出一缕甜笑。

——题记

纠想曲

古琴古韵,古色古香,在十五岁这如诗如画的岁月里,我奏响了我的青春。我的过去拥有童真,我的现在拥有青春,仿佛是朦胧幻想曲,被我反复弹奏,反复歌咏。天真无邪,自由纯情在我眼里已稍显稚嫩,百感交集的青春年华,驱使我奔向那散发诱人光芒的理想。我坚持着“只要你敢想就算没达到理想,至少有回忆珍惜”的念头,付出努力与艰辛,偶尔幻想幻想得到肯定的一瞬,也不乏苦中作乐的趣味。或许,青春是从幻想开始的。

克罗地亚狂想曲

我宣誓:光阴不能虚度,青春不能虚掷,我愿把充满活力的绿色青春奉献给光彩熠熠的未来!慷慨激昂的宣誓词在我心中激起轩然大波,不甘平庸的念头在心中肆意丛生,或许也只有在这个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年龄,才可能闯拼出一番自己的天地。我想依靠自己的能力在社会上立足,我想自己创业成为企业家,我想!我想!我敢想!更敢做!我渴望那一瞬而逝的肯定,即使是昙花一现,起码映证着我曾努力过,奋斗过的青春!

土耳其进行曲

跳跃的音符散发缕缕墨香,急促的笔杆谱写着青春的进行曲。笔杆连接着音符永不停息,好想永远在墨香四溢中奏着这唯一的青春进行曲。糖果盒里的糖纸漫射七彩光芒,你永远猜不出下一秒的色彩,就像青春的滋味,你永远品不准酸甜苦辣,却总能让你回味无穷。或许即使在油烬灯灭之时,眼前浮现的仍是十八岁的样子,充满奇思妙想,在那最美的年纪,有最美的人和事,亦有最美的回忆。其实,青春永远都是进行时。

最后一缕音丝消殒殆尽,最后一丝颤抖逐渐平静,我的青春返璞归真,在逐渐平静的旋律里未忘初心,随想青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站在时代琴弦上的放歌者:阎肃

全文共 5695 字

+ 加入清单

阎肃(1930.5.9-2016.2.12),原名阎志扬,出生于河北保定,重庆大学毕业,著名文学家、剧作家、词作家。

“白马褂、黑裤子,镜头前一位矍铄老者谈笑风生。浑厚而清亮的声音让闻者侧耳,笑逐颜开的神态让见者颔首。”两个多月过去了,光明网记者李丹依然清晰记得,当时采访空军政治部文工团创作员、国家一级编剧阎肃的情景。作为“深入生活 扎根人民——百位文艺名家讲故事”栏目首期邀请嘉宾,85岁的阎肃十分敬业,在150分钟的拍摄过程中,他一气呵成,丝毫没有倦怠。

这不是阎肃第一次与光明日报打交道,他的“光明情缘”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当时光明日报《东风副刊》发表文章称赞新创歌剧《江姐》,阎肃的名字从此频繁登上光明日报。2010年,在他从艺60周年暨80岁之际,光明日报用整版刊载对他的专访及其主要作品,一向低调的阎肃“被迫”高调了一把。而每次光明日报提出采访或约稿要求,他也是有求必应。阎肃认为,光明日报是传播正能量的重要渠道,他希望年轻人通过主流报纸关心国家大事。

弃学从艺、步入军营、扎根基层,在光明网的演播室里,阎肃的精彩人生随着他的激情讲述慢慢展开:从一名爱好文艺的青年学生,成长为一位“忠诚的部队文艺战士,德艺双馨的人民艺术家”;从一部荡气回肠的《江姐》开始,一发而不可收地创作《红灯照》《忆娘》《胶东三菊》等一部又一部的红色剧作;从一首传唱至今的《我爱祖国的蓝天》,到《军营男子汉》《长城长》《敢问路在何方》《故乡是北京》等脍炙人口的歌曲,这些都成为留驻几代人心底的集体记忆。

多少年来,他在全国观众面前都是身体硬朗、谈笑风生的“可爱老头儿”。他做总顾问总策划的“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9·3文艺晚会”的旋律还在人们脑海中回响,他担任《星光大道》嘉宾时的画面还在电视屏幕上闪烁,他编剧的民族歌剧《江姐》正在四川各地巡演热映。然而,就在此刻,这位85岁的老人却因劳累过度突发脑梗,静静地躺在医院病床上。

毕生心血绣“红旗”

“爸,您有没有什么一直想干而没干的事呢?”“没有。”

“那有没有什么遗憾?”“没有。”

“怎么可能?”“真没有,因为我一直都是组织让干什么就努力把事儿干好。”

这是阎肃昏迷前,与儿子在空军总医院的对话。的确,阎肃一辈子都在“听召唤、跟党走”。

哲人说,信仰就是生命车。一个人有什么样的信仰,就会选择什么样的人生,就产生什么样的行为。阎肃的信仰并非从天上掉下来,他的父母是忠实的天主教教徒,他从小受洗,在重庆一家教会学校读过5年书,原本学校准备把他推荐到高级修道院学习天主教,当作未来的“教父”培养。可是,阎肃后来的路却与此渐行渐远。

1946年,那是一个“追求进步就是民心所向”的年代,阎肃考取南开中学。在那里,他如饥似渴地阅读五四以来的新诗、老舍的戏剧、巴金的小说,最令他心驰神往的是红色延安传来的先进思潮。之后,他参加一系列进步学生运动,读《共产党宣言》《新民主主义论》,慢慢成为地下党外围组织的成员。

用阎肃自己的话来说,那时“我对共产党最朴素的心理就有了”。怀揣一颗朴素之心,他投身历次“反饥饿、反内战”游行,尽管镇压人员抡着带铁钉的大棒子,尽管流血牺牲冲突不断,忠诚信仰的底色却在一次次洗礼与实践中沉淀加深。最终从朝鲜战场的战火中归来的阎肃,如愿入党、参军,成为一名光荣的军队文艺战士。

谈及阎肃的信仰,著名军旅作家王树增动情地说:“半个世纪前,阎老擎出一面红旗,此后,他用毕生的心血来绣,一针一线,一生一世。”

为纪念建党70周年,阎肃创作歌剧《党的女儿》,恰逢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有人劝他要慎重,可他非但没有动摇信念,反而激情创作,十八天完成剧本。“你看那天边有颗闪亮的星星,关山飞跃一路洒下光明,咱们就跟着他的脚步走,哪管它道路平不平。”“只要能为党报效,头可断血可抛,有什么天大的重任我来挑!”总政歌剧团原团长、作曲家王祖皆认为,这些唱词充满了阎肃对党的忠诚。阎肃则说:“当时,我的脑子里没想别的,就想告诉人们什么叫共产党、共产党在哪儿、共产党员什么样。”

2009年,在国庆60周年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创作过程中,阎肃又以79岁的高龄,领衔文学部主任。时任该剧总指挥的国家文化部原副部长陈晓光说:“考虑到阎肃的年龄,我本想让他做顾问的,可他坚持要求到创作一线去。那一年,他起早贪黑,一丝不苟,创作的《我的家园》《马兰谣》艺术效果特别好。”对这段高难度创作,阎肃是这样形容的:“一路发烧般走过来,始终热度不减。”

入党前,阎肃认为共产党了不起,崇拜党;入党后,觉得自己离党员的要求差得挺远,凡事以共产党员的标尺丈量自己。空政文工团团长张天宇回忆说,平时阎肃的社会活动非常多,但每次出去时,都会打电话给他请假,“团里有他这样的老同志,是一笔宝贵财富”。

这次得病住进重症监护室之前,他特别对儿子强调:“不管我遇到什么情况,不准你们跟组织上提一点要求,我把这一生完全彻底地交给组织,组织上已经给予我的太多,我却回报太少。”

吹响时代的“号角”

“战斗的烽火淬炼着我们钢铁的翅膀,英雄的旗帜飞扬着我们忠诚的信仰。”这是阎肃最新创作的一首关于空军的主旋律歌曲。据演唱者、空政文工团演员刘和刚说,阎肃在20世纪60年代为空军创作的《我爱祖国的蓝天》,已经传唱半个多世纪。阎肃认为在新时期需要有新的歌曲来表达当代空军对党的情感。于是这首昂扬明快、富有时代气息的歌曲诞生了。

“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应该经常反思自己的作品是不是走在时代前面,是不是符合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是阎肃65年艺术生涯的真诚告白。

1962年,国家刚刚经历3年困难时期,许多人困惑:新中国该往哪里去?共产党、社会主义好不好?阎肃受小说《红岩》启发,决定创作《江姐》,为我们的党提一提气,为人民鼓一鼓劲。虽然当时社会上已经有多个不同艺术门类的《江姐》,但阎肃对那个时期的重庆生活稔熟于心、对革命先辈非常崇敬,他充满自信:“即使是炒冷饭,我也要炒得好吃。”伏案18天,阎肃完成《江姐》初稿。拿回团里讨论,许多人感动得落泪。阎肃又怀揣剧本,和编导人员几下四川,与江姐原型江竹筠烈士的20多名亲属和战友座谈,并多次采访小说《红岩》的作者,终于创作出经典之作《江姐》,创造了中国歌剧史上5次复排、演出1000多场的奇迹,它歌颂的“雪压不弯、风吹不倒,信念不变、矢志不移”的“红梅精神”,影响和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人。

改革开放初期,阎肃借为电视剧《西游记》写主题歌的机会,向社会宣传我党的方针政策。主题歌《敢问路在何方》以艺术的形式告诉人们,改革的路就在脚下,鼓励人们勇敢往前走;创排歌剧《特区回旋曲》,反映经济特区的建设成就,歌颂改革开放。

一切经典的作品都是时代的产物,无不打上时代的印记。“阎老是最能把握时代脉搏的一个作家。回顾他的作品,不论是立意,还是创作手法,都是紧跟着时代又具有引领效果的。”著名作曲家温中甲如此评价。

主旋律的作品每年都有很多,但是真正能够深入人心的却不多。在阎肃看来,当下的主旋律歌曲太喜欢直白的歌词。如何创作出能永久流传的红歌经典?阎肃这样总结他对主旋律作品的看法:“主旋律作品要入心,首先要入耳,要像涓涓清泉滋润人心。”此外,文化艺术创作不能冷落人心,而主流价值观恰恰来自人心,人心中的那种美好、善良、真诚,正是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近些年,阎肃在光明日报陆续发表一系列文章,关注文艺健康发展,如2006年的《十位文艺界名人呼吁——打击盗版从我做起》,还有不少评论当下某些电视栏目优劣的文章,激浊扬清,始终高唱主旋律。

“要让好歌成为时代前进的号角。”阎肃扛起一个艺术家的使命和责任。改革开放之初,人们感觉军装掉价了、军人贬值了,他用《军营男子汉》的响亮歌声告诉人们,天下最棒的男人是军人;长期和平环境下,人们的国防意识渐渐淡化,他创作的一首《长城长》,唤醒了多少赤子情怀;当社会上有一阵子恶搞红歌、歪曲主旋律时,他站出来坚决抵制,并在歌坛发起“大唱红歌、抵制恶搞”的倡议,还连续3年担任中国红歌会评委;面对海峡两岸的融冰之旅,他用《故乡是北京》《前门情思大碗茶》等京腔京韵的歌曲,呼唤着多少海外游子思念祖国母亲的心。

“在共和国的每一个历史时期,阎老都有代表性的作品问世,并流传至今。这些蔚为大观的杰作,足以构成中国音乐史册中最华彩的乐章。”北京军区政治部文工团词作家王晓岭说。

走到哪里都像“一团火”

“有思想”“有学问”“有办法”“有魅力”,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孟卫东将阎肃称为“四有新人”,他最喜欢阎肃的第四点——“有魅力”。“阎老的魅力在于他有趣味,懂幽默,很随和,易沟通,和他在一起工作是一件特别愉快的事情。”

阎肃的这种魅力,让每个与他有过接触的人印象深刻。大家都说每次看到阎老都是朝气蓬勃的,他走到哪里都像“一团火”。

“阎老给我们的启示就是,要想保持旺盛的创作生命力,就要做到文艺各个行当无所不涉猎,广种而多收,种的面积很大,同时单位面积产量又很高。”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原院长、著名剧作家刘锦云说,“从这个意义上说,阎老堪称‘劳动模范’。正因为他的勤学苦练,才有了多产优质的创作。”

从1986年开始,几乎每年的“春晚”,阎肃都是核心创意人员、评审专家。每年的除夕夜,他都是在央视的演播大厅度过的,直到大年初一凌晨三四点才赶回家。导演黄一鹤讲了这样一件感人的事:有一年阎肃正在筹备央视春晚时,家里来电话说母亲病危。他刚要买票回家,却得知母亲已经去世。他强忍悲痛,没有回家,把母亲辞世的难过心情静静地收起,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为千家万户送去欢乐和祝福。

1999年初,总政艺术局组织专家巡回全军各部队审查指导参加全军文艺会演的节目。阎肃对所有样式的剧目和节目,无论是歌曲、戏剧、小品、相声,还是杂技、魔术,都能谈出恰如其分的意见,都能出新点子、出新招,让大家佩服得五体投地。二炮政治部文工团原团长、作词家屈塬对阎肃推崇备至:“这不仅是水平,更是一种胸怀。阎老无论在什么场合,总能敞开怀抱,把他的经验和想法无偿提供给大家。阎老85岁的人了,没有一点儿老态龙钟的样子,才思一直不枯竭,越活越精彩,越活越达观,越活越睿智。”

进入新世纪,阎肃担任过众多比赛和评奖活动的评委。作为评委,他是出了名的“只认作品不认人”。此外,他还告诫其他评委不要搞小圈子:“评委就不该把圈子带进赛场,如果真要画圈子,你就画个大圈子,把所有的小圈子都画到自己的大圈子里,把所有的选手都画进去,这才算本事。”

80多岁的阎肃笑称自己是80后,生活中的他确如80后年轻人一样,热情拥抱新事物,因此嘴里常会蹦出“偷菜”“雷人”一类的词语。他坦承,自己喜欢李宇春,是个“老玉米”。渴望新知的他,把阅读和求知看作是最快乐的事,感到乐趣无穷。书籍不仅为阎肃带来创作上的帮助,也是他的“精神故乡”。阎肃认为:“心灵上的故乡,都是在我们的先贤笔下。像鲁迅先生、老舍先生、曹禺先生、巴金先生的作品,我从小就读,真是长见识,长知识,长学问,而且长性情。从中,我还学到了做人的道理。”

阎肃总说,永远要有一颗童心。他总是像孩子一样快乐,极少用愤怒和忧愁的情绪来对待世间事。他的生活很简单,粗茶淡饭、布衣棉衫。他和人相处也遵循简单的原则,不逢迎、不抱怨,坦诚相待。一场春雨,几片落红,南飞的大雁,西沉的落日,阎肃都觉得是那么的新奇美好,这也许就是他能永葆创作之树常青的秘诀。

传好艺术“接力棒”

“当我看到好的作品,就会有一种冲动,想把它推出去,让人们都知道它,都欣赏它。《常回家看看》就是这样被我推上春晚舞台的。”阎肃说,“那年,歌手陈红拿着这首歌找到我,当时我一看就觉得是首好歌,就推荐给总导演陈雨露。歌曲一经推出,反响强烈,感动了很多人。这样的事,几乎在我策划的每届春晚都会发生。”

阎肃始终以培育新人为己任,不仅在艺术上手把手毫无保留地传授,而且用人格的魅力感染和教育青年演职人员,团里搞一些大的活动,他都把年轻人往前台上推。《江姐》5次复排,他都默默地站在幕后,甘当人梯,乐作嫁衣,用50多年的心血把一代代“江姐”送上舞台。今年9月28日,在住进重症监护室前一天,阎肃还躺在病床上为年轻后辈修改歌词、指导创作。

如今已是空政文工团副团长的陈小涛还记得多年前刚来团里时,发现团里的生活条件比较差,住的是平房,有些失望。“我们刚放下背包,阎老他们就到宿舍来看望我们,对我们嘘寒问暖,送来大衣给我们御寒。”陈小涛的眼中已泛起泪花,那时正好快过年了,阎肃还提议让团里的老艺术家们,从各自家里送一道菜来,“阎老那时从家里拿来的是八宝饭,香甜的味道至今难忘。”

“论资历和年龄,阎老在团里是最老的。在年轻演员的眼中,他既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导师,又是一位乐于助人的朋友,还是一个和蔼可亲的长者。”空政文工团原团长杨月林说,阎老把将艺术的“接力棒”一代一代传给年轻人,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伊泓远是空政文工团演员、第五代江姐扮演者。在排练中,由于年龄、阅历的差异,她对整个剧理解不够深刻,特别是对江姐的内心感受和心理变化把握不准,压力非常大,一时间产生放弃的念头。关键时刻,阎肃帮助了她。他坚定地对她说:“你年轻,没有失败!”伊泓远回忆,阎肃教年轻人很有方法和耐心,厚厚的剧本,每一幕、每一场、每一句、每一个字,他都非常认真地讲解,直到演员理解了为止。

“阎老对我们小辈的关心体现在点点滴滴,他抽烟,但是从来没有在我眼前抽过一根烟,这是对声乐演员的保护。”空政文工团演员、第五代江姐扮演者的王莉对这个小细节记忆犹新。

阎肃怎么对待生活,生活也怎么对待他。他很得意身边人对他的态度,用他自己的话说,他们都喜欢我。阎肃至今没出过个人的作品集,无论是戏剧还是歌曲,无论是书还是光盘。他灿若星辰的艺术履历都传贮在人心中,传贮在生活中。

有人评价,阎肃的创作一直在追赶时代,弘扬正气,他是那个真正站在时代琴弦上的放歌者。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一个人的精神可以无限。阎肃昏迷了,但他的生命却早已伴随着他的作品,融入这个伟大时代的滚滚洪流,与中华民族奋力前行的每一个音符一起跃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琴弦上的美丽中国

全文共 364 字

+ 加入清单

(一)

线谱 以五条金色航道

让墨绿的音符

流出透明旋律

线谱 以五条褐色脉管

让鲜红的流泉

鼓起生命征帆

线谱 以五条纽带伸展

神奇地缩短着

人 时间和大自然的距离

(二)

他们走来了

沿高低错落的音符

京津沪苏豫皖晋察冀

他们走来了

旋律线挽着民族腾飞的画卷

和声交织中国航母游弋世界的航海传奇

他们走来了 音乐这人类的结拜姊妹

走上线谱 在祖国的山山水水

留下不灭足迹

(三)

偌大一个地球

数不尽的民族语言

这是特殊的世界通用语系

在线谱的间隙中

《义勇军进行曲》昂着不屈的头颅

雄壮的走进每个人心里

以音符迈动浪花的脚步

《我爱你中国》在小小的谱纸上

展现中华民族的雄伟壮丽

(四)

我的音乐春秋

沿线谱伸展的方向

走遍美丽中国的每一寸土地

我以爱的花环

在线谱稠密的枝叶间编织

属于我和美丽中国的充满热情活力的颤音

于是 生活在眼前展开

一阵阵美妙的旋律

一簇簇火红的希冀

线谱中华情琴弦中国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琴弦上的放歌者阎肃

全文共 290 字

+ 加入清单

阎肃(1930.5.9—2016.2.12),原名阎志扬,出生于河北保定,重庆大学毕业。195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国剧协副主席,空政歌剧团编导组组长,中国剧协第三、四届理事。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治部歌舞团编导室一级编剧,专业技术一级,文职特级,享受大军区正职的生活待遇;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阎肃的成名作歌剧是《江姐》,这部歌剧在1964年公演,立即引起了轰动,一举成名。阎肃也受到毛泽东的接见。阎肃还多次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总政双拥晚会、文化部春节晚会、公安部春节晚会等大型晚会的总体设计、策划、撰稿。

2016年2月12日3时07分,阎肃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谁动了我的琴弦

全文共 872 字

+ 加入清单

谁动了我的琴弦,琴音幽幽,轻轻游走耳边,伫立窗前,风吹帘动月色寒。渺渺琴音步步涉水,戳破静夜,寂然推开梦境,朦朦胧胧踩着遥远音符,似缕缕淡烟袅娜盘旋,又似墨痕误闯清水潭,飘逸轻散晕染水痕。

那一弦复一弦的琴音,仿佛在寂静的心中拨弹,寂寞的琴音,悠然流淌,城城沦陷。如皎皎月光,缓缓渗入每一个细胞,每一个音符在千万根神经翩跹舞蹈。窗外秋蝉高歌,倦鸟呢喃软语,芭蕉霜露浓,折射月影盈柔。

阁内红烛光影溅了暗夜一身光亮,风起帘舞,音绕心柔,伫窗远观,黑暗将视线裁剪的凌乱不堪,月色为世界轻染眉黛,碾碎的光轻轻柔柔的漂浮在世界的棱棱角角,氤氲水雾笼罩着对你的迷惑,音律绕饶,徒步踩着琴音,轻轻地、轻轻地行至湖畔,月光汩汩的倾泻,溢满湖面,破碎的月光翻滚着嬉戏打闹。水中游鱼早已熟睡,若非这似曾相识琴音唤我入梦,此时抑或漫步梦中。

夜深风瑟,吹打水边垂柳沙沙作响,远处月影婆娑,濛雾相拥,小舟若隐若现月下浮动,琴音在起伏的月光上缓缓跳动。小心翼翼躲在草间,思量谁家的舟,谁家的人,谁动了岸边的琴,拨了我的弦?月藏云深,光悄无声息退场,你却在夜深的另一边,徒留我在岸徘徊,脚步凌乱。

我甩袖轻舞,和音而歌,泪悄然,是谁拨动了我的琴弦,错的时间拨错孤单的弦,远处琴音依旧,岸边舞步轻缓。

漆黑的夜,暗淡的月光,朦胧的远山,萧瑟的秋风,斑驳的疏影,涌动的暗波,朦胧的小舟,跌落的枯叶,悠长的蝉鸣,忧伤的琴音,惆怅的哀叹,一切的一切仿佛一场静谧而又豪华的梦境,光怪陆离,想要逃走却又无路可逃的悲哀。

音猝然止息,豪华的梦境,仿佛一只绚丽的精灵,忽闪忽现,转瞬即逝。

月出云散,复活的光束席卷而来,黑暗挣扎的奔逃,秋蝉疲倦的倚夜静眠,波光粼粼的湖面,月影更加鲜活,朦胧的舟,渐渐载着万缕怅惆,飘飘远行。

谁动了我的琴弦?谁倚着我的琴枕孤单伴琴边,轻将弦拨乱。

余音萦绕,雾散舟消,岸边痴人对月相笑,谁动了我的琴弦唤我到水边?

指尖深夜疾走,一声声一调调,涉水逐舟,谁让你错动了我的琴弦,使我孤单伴月难入眠,天涯各处,深夜孤单错弄弦。

阁内红烛燃尽,绣塌孤影倚窗前,风动帘落见月人未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清明拨动我的琴弦优美作文

全文共 822 字

+ 加入清单

不知道是不是老天爷理解人们的情感,每到清明前后,总会下起淅淅沥沥的雨,就像湿漉漉的心情。

清明节,照例是要回老家的,我带上二胡,踏上旅程,回老家看望长眠地下的爷爷。雨珠顺着车窗玻璃一颗一颗滑下来,我的泪珠也顺着脸颊落了下来。在我眼前,在我心里,爷爷本已模糊的身影逐渐变得清晰。

爷爷生前是个吝啬的人,从不舍得给自己买包好烟,买件好点的衣服,他平常穿的都是以前的工作服,早已洗得褪色发白,没有任何光彩,如同斑驳的岁月。爷爷对自己吝啬,对家人却特别大方。每次回老家,他都给我们准备各种好吃的,做丰盛的晚餐:鸡汤、鱼、红烧肉、炒土豆……一次,他乐呵呵地看着我们吃,自己却就着黑黑的咸菜,啃起了硬邦邦的馒头。那馒头应该已经放了好几天了,有点发黄,咬一口,馒头渣就往下掉。爸爸看不过去了,有点生气地说:“满桌子的新鲜菜不吃,怎么偏偏去啃馒头?”爷爷说:“又没坏,怎么就不能吃了,浪费了可惜啊!”爸爸知道爷爷的脾气,被这句话顶回来之后,只好无可奈何地摇摇头。

爷爷是个勤劳的人。他一担一担地挑土到三楼的平台,找来废弃的各种板子木棒,搭建了一个空中果蔬园,种上了番茄、辣椒、黄瓜、白菜、葱子和葡萄、枇杷。我们每次回老家,爷爷总会摘下很多新鲜蔬菜,用袋子分门别类地装好,放进车子的后备箱。有时袋子都快撑破了,爷爷还是一个劲儿地往里塞。他总是念叨:“都是绿色食品,没打农药的,多吃点好!”如今,爷爷不在了,果蔬园荒废了。

爷爷生前最大的爱好是拉二胡,每次我们回去,他就拿起二胡大显身手,一边拉,一边笑盈盈地望着我。他时而快弓,如将军令般激昂;时而揉弦,丝丝入扣,拨弄心弦;有时他还会炫耀似地边拉边哼,身体随着乐音摆动,快乐得像个孩子似的。爷爷还总是说要教我拉二胡,可惜直到他与世长辞后,我才真的学会了……(原创投稿 )

车窗外的雨仍然未停,一如我连绵不断的思念。望着脚边的二胡,我在心里默念:爷爷,今天是清明,让我来拨动琴弦,拉一首曲子给您听吧!

[清明拨动我的琴弦优美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琴弦上的流音散文

全文共 1090 字

+ 加入清单

还是夏天的时候,接到县作协王主席电话,市作协和文联要联合出版一套文学丛书,我们县给了五个名额,问我能否把平时的文章整理出来,以备这次出书之用。

我听后有点吃惊,虽然之前也在悄悄做着整理,无非是些记录和随感,章章节节随性而率直。但也梦想着,有一天这些字字句句能够印成铅字,算是对热爱文字的一种总结了。

现在机会来了,心里,却不时被冲撞而来的悲忧撞击着。禁不住自问,出书的梦想真的说来就来了吗,我可以吗?一时间,又兴奋,又担心,既无地自容又不知所措。卑微的心,浮浮又沉沉。

不管怎样,文字对于我,都是虔诚和认真的。接下来,只有用心,把常年积累的文字做着整理和归纳,划分出几个类别。之后慢慢调整,字字句句推敲。

才发现,自己很疏懒,也很大意。平日里只是忙着记录来自心灵的字句,虽然不再刻意渲染,但天长日久的随意,还是使得心底流溢的语言有了独有的特性,之后又形成默认地习惯,好似一叶障目,自己却不得知,也感觉不出那些弊端。

我只有求助于朋友,请他们帮着给我校对文稿,从反馈回来的信息中发现,我文章中有比较多的连词、副词、形容词、语气助词等辅助词语,还有标点符号,在我的文章里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曾经朋友也提醒过,要懂得断句,要多用动词。我也只是口头上回应改过,却又被习惯牵动着,不予彻底纠正。单单靠着别人的提示,依赖着别人的眼光来给自己修证,长此以往,真乃无可救药也。

本以为文字在我这里是神圣也是自然的,但率性的固执和执拗的偏爱,还是让我在文字里丢失了自己。

文字是玫瑰的花蕾,我只有抬头,才看得见它的灼然和璀璨。但是我没有做好,也没有真正用心来读它,懂它。只是用记录者的身份来记载自始而来的感念。那些暗处里隐藏的小情绪,那些被冰封的封印,让我在不得要领的过程里,苦苦做着无谓的避世。

我得意于小小而清丽的空灵,得意于翱翔又不着边际的天马行空,得意于沾染佛苔的新绿和静谧。以至于忘乎所以,陶醉于流溢而分散的点点光芒。

于是,我的文字,多了繁重。我适时看到,那些无关于本篇内容的字句,即使再好,但在此时此地均已无意。该舍就要舍弃,懂得放,才能收得起。

赏心只需三两枝。我并不渴望所有的人懂我,惜我。曾也有朋友提示我,在要表白的文字上改变思路,示意要迎合,为注重读者的口味而尝试着改变风格。其实,是朋友高抬了我。我从来都没想用文字的方式试图让自己成名。

自然才是很美的艺术。在我们灵犀的时候,文字会触动我,它会舞动在我指端,跳跃在我心际,我们会一起哭,也会一起笑。

它终是来自天籁的音符,以空灵的形式驻扎在我心里。

纵然再玄妙的音韵,纵然有千朵万朵的绽开,我的世界,只此一朵,伴着琴音,且歌且行,从平凡走向简单。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琴弦上的放歌者”——阎肃

全文共 484 字

+ 加入清单

【颁奖词】【弦歌感人肠】铁马秋风、战地黄花,楼船夜雪,边关冷月,这是一个战士的风花雪月。唱红岩,唱蓝天,你一生都在唱,你的心一直和人民相连。是一滴水,你要把自己溶入大海;是一树梅,你要让自己开在悬崖。一个兵,一条路,一颗心,一面旗。

【人物事迹】

《敢问路在何方》《我爱祖国的蓝天》《唱脸谱》《团结就是力量》……这些被置于艺术殿堂宝座的艺术作品,都出自著名文学家、词作家、剧作家阎肃之手。1950年,20岁的阎肃来到西南青年文工团,并于195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正式成为一名文艺兵。自那时起,阎肃就常常跑基层,慰问广大官兵,把官兵们的生活点滴作为自己的创作素材,很多作品都是在连队的马扎上完成的。为了创作歌剧《江姐》,阎肃来到重庆渣滓洞体验生活,反铐双手,戴上脚镣,并坐上老虎凳来真实感受当年共产党员英勇不屈的革命精神。2016年2月12日与世长辞,阎肃的夫人说,昏迷期间,阎肃只有听到自己写的歌时才有反应,甚至会流泪。在阎肃心中,他的作品里饱含着的对兵、对民的深情,正是他内心最真实的写照,即使昏迷,也依旧共鸣不绝。他永远是一个兵,一个人民的优秀子弟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