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作文中国历史故事(热门20篇)

在高考中运用恰当的事例能为作文加分不少,小编特意整理了感动中过十大人物的颁奖词和事迹,希望对你有帮助。

浏览

5043

作文

722

中国名人故事:世俗的张爱玲

全文共 4002 字

+ 加入清单

在散文里,张爱玲显得清晰和直接一些,小说则要隐晦与曲折一些。而说到底,认识张爱玲,是为了认识她的小说,因为于我们来说,唯有小说,才是张爱玲的意义。所以,认识的结果就是,将张爱玲从小说中攫出来,然后再还给小说。

先看张爱玲的散文。我在其中看见的,是一个世俗的张爱玲。她对日常生活,并且是现时日常生活的细节,怀着一股热切的喜好。在《公寓生活记趣》里,她说:“我喜欢听市声。”城市中,挤挨着的人和事,她都非常留意。开电梯的工人,在后天井生个小风炉烧东西吃;听壁脚的仆人,将人家电话里的对话译成西文传给小东家听;谁家煨牛肉汤的气味。这样热腾腾的人气,是她喜欢的。在另一篇散文《道路以目》里,她写的街景,也是人间冷暖的:煮南瓜的气味与那种明亮的桔红,给她“暖老温贫”的感情;寒天早晨,有人在人行道上生小火炉,呛人得很,可是,“我喜欢在那个烟里走过”;一个绿衣邮差骑车载了他的老母亲,使她感动;有人在自行车轮上装着一盏小红灯———在我们的时代,已经看不见了。小时候,有人在车轮上系彩色的绒线,大约是一样的意思———她认真地观赏着,赞道:“流丽之极”。在《谈画》中,她看塞尚的《抱着基督尸身的圣母像》,大感惊讶的是,圣母是最普通的妇人,清贫,论件计值地做点缝纫工作,灰了心,灰了头发”,并且注意到,圣母并不是抱着基督,而是,“背过身去正在忙着一些什么”,抱着基督的则是“另一个屠夫样的壮大男子”。而基督呢?没有使她联想起世间的任何一个人,“他所有的只是图案美”,于是,他就错过了她的兴趣。她喜欢的就是这样一种熟稔的,与她共时态,有贴肤之感的生活细节。这种细节里有着结实的生计,和一些放低了期望的兴致。

张爱玲对世俗生活的兴趣与苏青不同。胡兰成对宁波人苏青的评价很对,他说宁波人过日子多是兴兴头头的,但是缺少回味,是真正入世的兴致。张爱玲却不是,她对现时生活的爱好是出于对人生的恐惧,她对世界的看法是虚无的。在《公寓生活记趣》里,她饶有兴味地描述了一系列日常景致,忽然总结了一句:“长的是磨难,短的是人生。”于是,这短促的人生,不如将它安在短视的快乐里,掐头去尾,因头尾两段是与“长的磨难”接在一起的。只看着鼻子底下的一点享受,做人才有了信心。以此来看,张爱玲在领略虚无的人生的同时,她又是富于感官,享乐主义的,这便解救了她。《道路以目》里,她写她上街买菜,遇到封锁,只得停留在封锁线以外的街道上。有一个女佣想冲过防线,叫道:“不早了呀!放我回去烧饭吧!”然后,“众人全都哈哈笑了”。这是合乎张爱玲人生观的地方,大难临头,回家烧饭的钟点却一丝不苟。在那无意识的女佣,是一种积极,但在张爱玲,却是消极。因她是要比女佣了解“封锁”的含义,了解这个时世里的灾难。她却又不是一个现实主义者,能够就事论事地面对现实。

她并不去追究事实的具体原因,只是笼统地以为,人生终是一场不幸,没有理由地一径走着下坡路,个人是无所作为的。像她在《更衣记》的末尾写的,一个小孩子,在收了摊的小菜场,满地的垃圾里面,骑了自行车,撒开把手,很灵活地掠过了。于是,她写道:“人生最可爱的当儿便在那一撒手吧?”就是在这轻盈地一掠之中,有了小小的冒险,终却是安全的,便小小地得意着。就是这么一点雕虫小技的手腕。张爱玲喜欢归喜欢,其实又是不相信它们的意义的,否则,她就是宁波人苏青了。否则,她就不会如此贪馋地抓住生活中的可触可感。

她在千古之遥,尸骨无存的长生殿里,都要找寻出人间的触手可及的温凉。在《我看苏青》里,写杨贵妃和唐明皇闹气,逐回娘家,“简直是‘本埠新闻’里的故事”。她不喜欢小提琴,因为太抽象,而胡琴的声音却贴实得多,“远兜远转,依然回到人间”。

这是散文中,由自己直接告白出的张爱玲,在小说里,张爱玲就隐到了幕后。大约仅有一次,没藏好,显现出了真身。是在《倾城之恋》里,白流苏刚到香港,与范柳原的关系处于胶着,暗底里使着劲。

他们在浅水湾饭店分住两个客房,晚上范柳原将电话打进白流苏的房内,向她念起《诗经》:“死生契阔,与子相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底下还附有一大篇解释。却像张爱玲在说话,而不是范柳原。

在张爱玲的小说里,是少有如此自觉到人生的苍茫,并且有诗情的人物,张爱玲从不曾将自己放进小说中,扮演一个角色。因连她本身都是虚无的,不适合作世俗的小说的材料和对象。在她的小说里扮演角色的,多是些俗世里的人———市民。最具俗世的特征的,怕就是上海了。香港也有一些,但比较夸张,更像是俗世的舞台,是戏剧化的俗世。《沉香屑第一炉香》与《沉香屑第二炉香》,这两则故事就要奇异一些。而发生在上海的故事,则更具有俗世的情调。

《花凋》里那家的女儿们,我以为是再真切不过的上海小姐。父亲是个轻佻不尽责的人,大约是像《金锁记》里的三少爷,妻子却不如三少奶的贤慧,无能且又无味。我以为,《红玫瑰与白玫瑰》里的白玫瑰,烟鹂,老了以后,就是她。女儿们晓得谁也靠不上,只有靠自己,到社会上汲取养料,挣一份好生活。张爱玲写道:“小姐们穿不起丝质的新式衬衫,布褂子又嫌累赘,索性穿一件空心的棉袍夹袍,几个月之后,脱下来塞在箱子里,第二年生了霉,另做新的。”摩登里面粗陋的,泼辣的芯子,经得起折腾。姊妹多,也成了一个小社会,互相倾轧着,有些弱肉强食的意思。像川嫦这样老实,柔弱,带几分情致,命运就不济了。她生的是痨病,这也有着些哀婉的情致,可这情致却被病期的拖延,一点一点侵蚀掉了。学医的未婚夫自然早知结局,但算得上有耐心了,两年后才另有了人。然后,家里连买药的钱也计较起来,每日吃两个苹果成了家人的说嘴。最后,她想来个多情的了结,自杀,却买不来安眠药。她只得坐着黄包车兜一转,吃一顿西餐,看一场电影。这大约就是一个上海小姐闲暇中的全部乐趣,她要最后地享一享。这是相当感伤的一幕,可这感伤却被病期的拖沓又腐蚀了。川嫦还又做了两双绣花鞋,一双皮鞋,用一只脚试了鞋,很长远地说:“这种皮看上去倒很牢,总可以穿两三年。”三周之后,她方才谢世。这就是俗世里的人了,死都逼在眼前了,这世界早已经放弃她了,她却还愚顽地留意着一些小事,不自量力地挣一挣。

张爱玲小说里的人,真是很俗气的,傅雷曾批评其“恶俗”,并不言过。就像方才说的,她其实也是不相信这些俗事有着多大的救赎的意义,所以便带了刻薄的讥诮。而她又不自主地要在可触可摸的俗事中藏身,于是,她的眼界就只能这样的窄逼。《留情》里,米先生,敦凤,杨太太麻将桌上的一伙,可不是很无聊?《琉璃瓦》中的那一群小姐,也是无聊。《鸿鸾禧》呢,倘不是玉清告别闺阁的那一点急切与不甘交织起来的怅惘,通篇也尽是无聊的。在这里,反过来,是张爱玲的虚无挽救了俗世的庸碌之风,使这些无聊的人生有了一个苍凉的大背景。这些自私又盲目的蠢蠢欲动,就有了接近悲剧的严肃性质。比如,《金锁记》里的曹七巧,始终在作着她丑陋而强悍的争取,手段是低下的,心底极其阴暗,所争取的那一点目标亦是卑琐的。当她的争取日益陷于无望,她便对这个世界起了报复之心。然而,她的世界是狭小的,仅只是她的亲人。于是,被她施加报复的,便是她的亲人了。在她扼杀自己的希望的同时,也扼杀了她周遭的人的希望。

生活就这样沉入黑暗,这黑暗是如此深入,以至粗鄙的曹七巧也泛起了些许感时伤怀的情绪,想到她抗争的不果与不值:她要是选中了与她同一阶层的粗作的男子,“往后日子久了,生了孩子,男人多少对她有点真心。”可是,在张爱玲的笔下,这也已是三十年前的旧事了,连曹七巧的懊悔都已经死去了。如曹七巧这般积极的人生,最终又留下什么呢?逝者如斯,虚无覆盖了所有的欲望。而张爱玲对世俗生活的爱好,为这苍茫的人生观作了具体,写实,生动的注脚,这一声哀叹便有了因果,有了头尾,有了故事,有了人形。于是,在此,张爱玲的虚无与务实,互为关照,契合,援手,造就了她的最好的小说。

《倾城之恋》也是她最好的小说之一。白流苏和范柳原这一对现时的男女,被命运掷骰子般地掷到了一起,做成了夫妻。这是张爱玲故事里,少有的圆满结局。如文中所说:“到处都是传奇,可不见得有这么圆满的收场。”可那也是不可琢磨的,凑巧了的,世界依然,甚至更加不可理喻。人生,还是苍茫的。在此,张爱玲也为这苍茫作了合情合理的注脚。白流苏和范柳原在各自的利欲推动下,迂回着,探试着,欲擒故纵着,却不料世事大变,生存之计为上,忽才珍惜起眼面前的一点慰藉,它给人一种盲目的安全感。在这里,张爱玲是与她的人物走得最近的一次,这故事还是包含她人生观最全部的一个,这含有着对虚无的人生略作妥协的姿态,是贴合张爱玲的思想的。就因走得太近,露了真身,人物略有些跑题,就像前边说过的,在月夜里,范柳原的喟叹。多亏白流苏说了句:“我不懂这些”,才将事情又拉回了情景。

就这样,张爱玲的世俗气是在那虚无的照耀之下,变得艺术了。

她写苏青,写到想与苏青谈“身世之感”,便想象苏青的眼神是:“简直不知道你在说些什么!大概是艺术吧?”苏青是不“艺术”的,她的世俗后面没有背景。在此,可见得,张爱玲的人生观是走在了两个极端之上,一头是现时现刻中的具体可感,另一头则是人生奈何的虚无。在此之间,其实还有着漫长的过程,就是现实的理想与争取。

而张爱玲就如那骑车在菜场脏地上的小孩,“放松了扶手,摇摆着,轻倩地掠过。”这一“掠过”,自然是轻松的了。当她略一眺望到人生的虚无,便回缩到俗世之中,而终于放过了人生的更宽阔和深厚的蕴含。从俗世的细致描绘,直接跳入一个苍茫的结论,到底是简单了。

于是,很容易地,又回落到了低俗无聊之中。所以,我更加尊敬现实主义的鲁迅,因他是从现实的步骤上,结结实实地走来,所以,他就有了走向虚无的立足点,也有了勇敢。就如那个“过客”,一直向前走,并不知道要到哪里去,并不知道前边是什么。孩子说是鲜花,老人说是坟墓,可他依然要向前去看个明白,带着孩子给他裹伤的布片,人世的好意,走向不知名的前面。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中国名人孙中山与梁启超的恩怨情仇故事

全文共 540 字

+ 加入清单

孙中山梁启超中国近现代历史的两个核心人物,他们开创了二十世纪以来的中国的历史,他们是革命战士,却分属两条不同战壕。

梁启超说:孙中山这个“农民”

孙中山出生于1866年,比梁启超大6岁,比康有为小8岁。他的祖籍广东省香山县翠亨村,距离梁启超的祖籍新会县茶坑村只有百十公里,与康有为的祖籍南海县银塘乡相隔也不太远。相近的地方同出三大名人,历史也算罕见。

1894年初,孙中山托人给康有为希望与之结交。赶巧的是,康有为与梁启超到北京参加甲午年的会试去了。

虽然未曾谋面,梁启超却在与汪康年的书信中提到孙中山:孙某,非哥(哥老会)中人,度略通西学,愤嫉时变之流,其徒皆粤人之商于南洋、亚美及前之出洋学生,他省甚少。

可以看出,康、梁只把孙看愤嫉时变之流,不太认同他的做法。此时,康梁寄希望于朝廷能自上而下进行改革。

1896年,孙中山伦敦蒙难,也因此作为一大名鼎鼎人物被推向国际舞台。这令梁启超对孙中山刮目相看。

当年章太炎曾经问旬梁启超孙的为人,梁回答:孙氏主张革命,陈胜、吴广流也。

在梁启超眼中,孙中山的所为也就是“农民起义”,梁启超的少年中举,学富五车,是有名的才子,有着士大夫的优越感,自然对不把“农民起义”放在眼里。可他能把孙中山比作陈胜、吴广,也说明了他对孙中山已经有了非常钦佩的一面。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行将就木的历史故事

全文共 480 字

+ 加入清单

重耳是春秋时晋献公的大儿子,因为晋献公宠爱妃子骊姬,骊姬想把自己生的儿子奚齐立为太子,于是她接二连三地设下阴谋,陷害太子申生和公子重耳、夷吾。后来申生被逼死,重耳和夷吾先后逃奔出国。

重耳带着许多忠心的臣子一起流亡外国。他们先逃到晋国北方的狄国,在那里住下来。狄国人攻打一个少数民族部落的时候,俘获了这个部落的两个姑娘叔隗和季隗,把她俩送给重耳。重耳娶了叫季隗的姑娘,生了伯鲦(tiáo)和叔刘两个孩子。就这样,他在狄国生活了十二年。

这期间晋献公死了,太子奚齐也被大臣里克所杀。在外逃亡的夷吾继任为国君,即晋惠公。晋惠公一上任,他最害怕的事情就是重耳回来夺他的君位,于是他派人去狄国刺杀重耳。

无奈,重耳又要继续逃亡了。

临行时,重耳向季隗告别道:“你等我二十五年,那时我如果还不回来,你就改嫁吧!”季隗流着眼泪答道:“我今年已二十五岁了,再过二十五年,就是五十岁了,已经行将就木了,还嫁什么人,请容许我始终等您吧。”重耳依依不舍地告别了妻子。后来,他终于又回到晋国,并成为了一代霸主——晋文公。

“行将就木”是指人寿命已经不长,快要进棺材了。行将,将要;木,指棺材。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中国历史名人故事

全文共 995 字

+ 加入清单

康熙甲寅五年,陕西提督王辅臣在平凉起兵反叛。叛乱被平息后,王辅臣重新投降了朝廷。不过,王辅臣知道,这一次,康熙皇帝不会饶了他。于是,他做了下列一系列事情:

先找了一个莫须有的事由,与媳妇干了一仗,并高调宣布休了她。等老丈人来,王辅臣悄悄把老丈人拉到一边,叮嘱老丈人,此地不宜久留,赶紧领着女儿远走高飞。

拿出手中的所有银子来,分成若干份。然后召集所有的将卒仆役,说,你们死心塌地地跟了我这么长时间,枪林弹雨,风霜雨露,辛苦了,这些银子,你们各自领一份,赶紧逃命去。但,无论去哪里,千万不要说从前跟过我。

他看到一个盛鱼的银碗。想,给谁呢?正好看到一个送茶的童子。问,娶妻了吗。童子摇头。王辅臣取银碗送与童子,说,回去卖了,娶媳妇去吧,不要再回来了。

这样,王辅臣的手下仅余数人,召来,与之共饮,一直喝到深夜,喝着喝着,王辅臣哭了。他说,我,一叛逆之臣,死是必然的了,与其死在刽子手的刀下,不如有尊严地自杀。但是,我想过了,无论用刀自刭,上吊自杀,还是喝药而死,都会留下自杀的痕迹。这样,就会连累到你们,以及本省的经略大人以及督抚大人。

众人面面相觑,不知道他想要说什么。

王辅臣说,我想出了一个主意,就是等我喝酒喝到烂醉之后,绑上我的手足,用纸盖在我的脸上,然后,含凉水在嘴里,以水喷面,即刻便死。这种死法,看起来,像得病暴死一样。这样,你们去报官,就不会连累你们了。

我为什么要讲这个故事呢?

话说有一个叫蔡三的老头,患重病,将死。但苟延残喘,就是不咽气。他每天嘴里念叨的,是一个人的名字。谁呢?欠他钱的一个人。这个人家境凄惶,老的老,残的残,病的病,真正是一贫如洗。他怕这个人还不了他的钱。

欠钱的人听说后,跑到蔡三的病床前,当着他全家的面,说,蔡叔,欠你的账,我记着呢,等有钱了,一定还你。

蔡三当面说不急不急,但心里总是放不下。有时候,病得昏昏迷迷,嘴里还是不断念叨着这件事。

欠钱的人急了,磕头下跪,四处筹借,总算把钱凑够了。他赶紧跑去还给了蔡三。蔡三虽病态恹恹的,表现出一脸的不高兴,唠叨说,难道我还在乎你这些个钱。等着欠钱的人走了,蔡三示意儿子把钱藏在米柜里。

然后,一抿嘴,死了。

王辅臣是清朝一代名将,骁勇善战,却也反反复复,起起落落,争议颇多。但是,他赴死之前所做的这一切,让人看到了他心底的仁义与良善。蔡三呢,是老家附近的一个人,活一辈子,心胸不过芝麻粒大小,到死,也没做出件荡气回肠的漂亮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关于纸上谈兵的历史故事

全文共 1133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纸上谈兵,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历史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拼音]zhǐ shàng tán bīng

[释义]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成语故事】

赵奢是赵国名将,为赵国屡建战功。可是赵奢的儿子赵括却不像父亲。赵括从小的确读了不少兵书,谈起用兵之道那简直是滔滔不绝,连他父亲都不如他。于是,赵括自以为是,觉得自己是了不起的军事家,他狂妄地认为自己在军事上已经是天下无敌了。然而赵奢却不这么认为,他不但从未赞扬过儿子的夸夸其谈,反而却常常担忧地说:“日后赵国不让赵括带兵便罢,如果让他带兵打仗,那么断送赵国前程的将必是赵括无疑。”

过了几年,赵奢死去了。

这一年,秦国对赵国大举进攻,赵国派了年龄很大的将军廉颇率军迎敌。开始,赵军连连失利。在这样的情况下,廉颇改变战略方针,他下令让军队坚守城池,以逸待劳,不要主动出击,保存实力把住阵地从而拖垮秦军。结果真的,秦军由于远道而来,经不住廉颇的拖延,粮草渐渐接不上,快要支撑不下去了,秦军十分恐慌。于是秦军也施展汁谋,派人悄悄潜入赵国散布流言说:“秦军谁都不怕,就怕赵括担任大将。”

赵王正在为廉颇在军事上毫无进展而闷闷不乐,听到外面流传的那些说法,便撤掉廉颇,要派赵括为大将来统帅军队。赵括的母亲记住丈夫生前的嘱咐,再三向赵王说明情况,极力劝告赵王收回决定,可是赵王哪里听得进去,他真的任命了赵括担任大将来取代廉颇。

赵括一到前线,便开始胡乱指挥起来。他完全改变了廉颇的策略,大量撤换将官,一时间弄得人心惶惶军心涣散。

秦军得知赵军这些情况,自然正中下怀。一天深夜,秦军派一支队伍偷袭赵营,刚一交战,便佯装败走。同时,秦军又派兵乘机切断了赵军的粮道。

赵括不知实情,还以为秦军真的是败逃。他得意地想,取胜即在眼前,这正是表现自己的时候。于是他命令部队紧紧追击。结果,赵军追了一段后即被秦军伏兵将追兵拦腰截断,使赵军首尾不能相顾。然后,秦军一齐杀出,将赵军各个击破,团团围住。

赵军被秦军围困40多天,粮食早已吃光又没有接应,一时间军心大乱。赵括一筹莫展,满肚子的兵法也不知如何施展。眼看守下去也是活活饿死,便率军仓皇突围。可是怎敌秦军四面掩杀,哪里突得出去。结果赵括被乱箭射死,40万赵军也全军覆没。从此以后赵国就一蹶不振。

赵括并无真才实学,而赵王还对他委以重任,结果招致惨痛失败。看来,教条主义的危害是不可轻视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中国经典寓言故事螳螂法官

全文共 647 字

+ 加入清单

螳螂调到蜗牛、水螅界当法官后,仍然一成不变地按昆虫界刑法进行审判。

一天,他威严地站在审判席中央,用镰刀似的前脚举起判决书:

“绿水螅害死同胞,罪大恶极,证据确凿,立即执行。死刑用刀把脑袋割成两半执行。”

绿水螅听到这个判决,心里暗暗好笑。场内,顿时议论纷纷。

“安静!安静!”螳螂接着又宣布:

“贪嘴蜗牛偷吃禁食植物,犯罪情节轻微,根据刑法第一五一条规定,切掉触角予以教训。”

贪嘴蜗牛立即昏了过去,别的蜗牛都忿忿不平:

“法官大人,你判得太重了。”

“是啊,这不要了他的命吗?”

“你不知道,我们蜗牛的眼睛是长在……”

“胡说!”没等他们说完,螳螂就拍着石桌大叫道,“你们是法官,还是我是法官?谁再敢捣乱,我就拘留他!”

大伙都不敢吱声了。

蜗牛的眼睛是长在长触角上的,短触角则是他们的“鼻子”。贪嘴蜗牛被切掉两对触角后,再也看不见东西,闻不到气味,找不到食物了,没过几天就死了。

而绿水螅呢,它的再生能力很强,脑袋被割成两半后,不但没有死,而且还长成了两个脑袋。从此,水螅中的犯罪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

蜗牛们向低等动物界最高法院告螳螂法官的状。

螳螂法官被撤了职。它很不服气,申辩说:“以前我在昆虫界当法官的时候,一直是按这个刑法审判的,谁都说我是个最公正的铁包公;现在,我还是按这个刑法审判,为什么要撤我的职?”

“就是因为这个才撤了你的职。蜗牛、水螅和昆虫的生理有许多截然不同的地方,你却还是按昆虫刑法判刑,结果使犯了轻罪的贪吃蜗牛丧了命,犯了杀人罪的绿水螅却没有得到应有的下场。”

螳螂垂下了头。

[中国经典寓言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历史名人的经典励志小故事万卷书

全文共 308 字

+ 加入清单

明代,安徽亳州有书生,名叫欧阳搏云,字苦书。本是出生在宦官之家,后因家境日下,渐渐败落,十分贫寒。但是,书生不甘命运的安排,更不愿寄人篱下,决心考取“功名”,光耀列祖,哪知连年落榜。有位好心肠的先生告诉他:“后生功底太差,还需读万卷书,方能感动天地之神。” 于是他终日抄书习文为止。可是家中贫寒,纸又太贵,只得将一篇篇文章抄写在墙壁上和门板上。一日他在室中感到闷倦,便来到后院散心。只见后院那株多年未开花的牡丹丛,花繁叶茂,感到惊喜,于是突然心血来潮,返回室内,取来笔砚,将文章抄写在牡丹花瓣上,以花代纸。那位好心的先生路过主这里看到此景,称此牡丹为“万卷书”。这也许感动了“花神”,翌年,欧阳搏云果真中了“举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全文共 709 字

+ 加入清单

假秀才招打

有一户有钱的人家,生了个儿子,从小没读什么书,骨子里粗俗不堪,却偏偏爱装成个文人雅士。

一次,这人要到衙门去递状子,以便追回人家欠他的债务。他心想,如果县官看自己是个知书达理的人,肯定会站在自己这一边,打赢官司就会容易多了。于是他对县官谎称自己是秀才。

县官见他跪在地上,仔仔细细地打量了好久,心中疑云顿生。县宫想:这个人獐头鼠目,形象猥琐,言语也粗俗得很,哪里像个秀才呢?接着又转念一想:人家都说“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我也不能妄下判断。对了,我来考他一考吧,看他是否货真价实。

主意打定,县官便开口问他说:“既然你是秀才,那你且先说说‘桓公杀子纠’这一章应该怎么讲?”这个人哪里知道县官是在考他《论语》里的句子呢,一听这话,大惊失色,浑身吓得直抖,心想:完了,出了人命案子了,老爷怎么偏偏问我呢?难道是怀疑我跟这桩命案有什么牵连吗?于是他磕头如捣蒜,连声大叫道:“青天大老爷,我冤枉啊,小人确实不知道其中的实情啊,老爷明察!”县官听了,又好气又好笑,低声自语道:“果然是个冒牌货,竟敢骗到我的头上来了!”接着就命令手下的衙役把这人按倒在地,重打20大板,直打得他皮开肉绽,哭爹叫娘。

这人一瘸一拐地出了衙门,对他的仆人说:“这位县官太不讲理了,硬说我阿公打死了翁小九,把我打了20大板。”仆人问明是怎么回事后,就对他说:“这是书上的话呀,你姑且答应他,说你略知一二不就应付过去了吗?”这人一听,赶紧拼命摇头说:“哎呀呀,你可别再害我了,我连叫不知情都还被他打了20大板,如果说知道,那岂不是要抓我去偿命吗?”

所以说,该是什么就是什么,像这样假充内行,到处招摇撞骗的人,一遇到动真格的场合,没有不露馅出丑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知县做贼的历史故事

全文共 3379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鬼影儿”与知县的打赌,你觉得谁会赢?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历史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明朝时,川南有个读书人叫陶石牛,金榜题名后被朝廷委派为知县。陶石牛走马上任,到了县城门,来接他的却是一只船,原来县城刚发过洪水,街上已经能行船了。

陶石牛到河边查看,问一个老人:“河边为什么没修堤呢?”老人一听就来了气:“年年捐款修堤,年年水淹县城,水灾成了衙门的摇钱树!”原来是这样!陶石牛立即拟出布告,说本任知县要修一道坚实的防洪堤,根治水患,要大家捐钱捐物。谁知老百姓的反应却出奇的冷淡,大家指着布告说:“一茬一茬的官一个比一个唱得好听,到头来都是借机搜刮民财,中饱私囊,谁还信这些?”告示贴了好久,没一个百姓愿意掏钱出力。

谁知一事未了又出一事,水灾以后,城里又冒出一个叫“鬼影儿”的大贼。“鬼影儿”飞檐走壁,来去无踪,弄得人心惶惶。陶石牛调派了不少衙役捕快,四处缉拿,但都是望风捕影,处处扑空,忙活了好多时日,连“鬼影儿”长啥样都不知道。

陶石牛十分焦急,这时,“鬼影儿”放出风来,说他到县城的“开张生意”,就是要到知县衙门看看,有没有什么瞧得上眼的东西,时间就在今天晚上。陶石牛大惊,急忙严加防范。一夜没有什么动静,哪知到了第二天清晨,衙门看门的慌慌张张来报告,说公堂上挂的那块“明镜高悬”的大牌子,被“鬼影儿”偷去了!

这不是存心戏弄自己吗!陶石牛气了一夜,第二天他放出狠话来,他要和“鬼影儿”打个赌。陶石牛脖子上戴着一个祖传的银环子,陶石牛说,如果“鬼影儿”今晚能将他的银环子偷去,他马上辞官不做,去拜“鬼影儿”为师,在他手下做个小贼;要是“鬼影儿”当晚偷不去,那就甘愿认输,要么投案自首,要么销声匿迹!

话很快传到“鬼影儿”那里,“鬼影儿”哈哈一笑,说:“他的话能当真吗?”陶石牛听说后说:“堂堂的朝廷命官,说出的话岂能是儿戏?句句板上钉钉!”“鬼影儿”听说后说:“既是这样,咱们就赌一把试试。”老百姓听说县官和“鬼影儿”打赌,觉得又新奇又有趣,巴望着明天看到结果。

赌打出去了,陶石牛一夜未睡,坐在案头看书,眼看窗外露出鱼肚白,“鬼影儿”还没有动静,这时,陶石牛困得实在支撑不住了,合眼打了个盹,就在打盹的一瞬间,一阵风掠过,醒来一摸,脖子上的银环子没有了!陶石牛大惊失色,呆住了,刚回过神来,“鬼影儿”的传话就到了:“东西在我手里呢,请陶县官兑现承诺!”

府衙的人都说:“大人,和这些窃贼讲什么承诺?”陶石牛说:“我自有主意。”他即刻给“鬼影儿”回话:“话已经出口,没啥说的,认输了!”“鬼影儿”又回话:“那好啊,城外山上有一座老君庙,明天我在那里等你,我们就在那里举行拜师收徒的仪式。”

第二天傍晚,陶石牛身着便装,孤身一人来到老君庙。果然,“鬼影儿”和小贼们在庙里等候,陶石牛这才目睹到“鬼影儿”的面目,原来是一个年近六旬的老者。“鬼影儿”寒暄几句,就举行拜师收徒仪式,又是洗手焚香,又是对天对地,三拜九叩,陶石牛耐着性子,依样画葫芦做完了。

“鬼影儿”安排了一个小贼带陶石牛,小贼话多嘴快,他告诉陶石牛:“过几天,就是‘鬼影儿’58岁生日,按江湖的惯例,要大张旗鼓做寿的。”陶石牛记在了心里。当天晚上,小贼带陶石牛去做一件鸡零狗碎的小案,陶石牛在翻院墙的时候却摔倒了,扭伤了脚,白天“鬼影儿”让他找郎中看脚。

没过几天,“鬼影儿”的生日到了,晚上,月牙儿挂在柳树梢,“鬼影儿”在院子里摆下寿宴,手下和同伙们都来了,大坛小坛的酒抱上来,小贼们喝得云天雾地。突然间,四周灯火通明,一群捕快衙役冲了进来,醉得不醒人事的窃贼们一个个束手就擒,小贼们大眼瞪小眼,不明白是咋回事。这时,陶石牛笑呵呵地走了出来,说:“没想到吧,我略施小计,就将你们一网打尽!”小贼们都明白了,陶石牛打赌不过是一计,那天借口去看脚,就已经通风报信,作了布置。

倒是“鬼影儿”不惊不慌,平淡地说:“你不是说你的话都是板上钉钉吗?”陶石牛说:“不错,但你没想想,我一个读书做官的人,能和你们这些窃贼为伍吗?”“鬼影儿”不说话了,不过,就在衙役们押送窃贼回去的时候,“鬼影儿”却使了个金蝉脱壳法,神不知鬼不觉地逃走了。虽然“鬼影儿”逃走了,但大部分窃贼已经落网,跟着顺藤摸瓜,将一些小偷小贼也尽收网内,城内窃贼再也不见踪影,一些商家大户高兴得不得了,敲锣打鼓给陶石牛送匾,称赞陶石牛足智多谋,为民除害。

除了贼害,衙门的人都说:“大人一来就树立威望,现在趁热打铁,再提修河堤的事,一定是一呼百诺!”陶石牛点头,第二次发了修堤的布告,谁知,这一次老百姓的态度比当初更冷淡,老百姓说:“别费劲了,咱们宁可财物被水冲走去孝敬河神,也不愿意捐粮捐款修河堤!”

陶石牛想破了头也不明白,修堤是事关生命财产的大事,老百姓咋都不拥护呢?他心情烦闷,一个人转到河边,河里有一只正在游荡的小船,陶石牛想坐船到对岸散散心,就朝小船招招手,小船驶过来,陶石牛跳上船。小船悠悠向对岸驶去,到了河中间,小船仓棚里忽然有人说话:“这不是知县大人吗?好久没见了!”陶石牛听口音好熟,一看,竟然是“鬼影儿”!

陶石牛惊出一身冷汗,镇定了一会儿说:“不错,是我,你想怎么样?”“鬼影儿”说:“什么怎么样?我是你的师父,你是我的徒弟,当然还是带你去做贼!”

陶石牛说:“今天撞上了,你尽管以牙还牙!说拜师做贼,实在是笑话,一个读书做官的人,真能拜你为师和你做贼吗?”

“鬼影儿”笑了起来,说:“我不会放你走的,你也走不了!其实呢,你做官不行,做贼最合适,先是赌咒发誓,事后言而无信,咱们做贼的,不就是这个德行吗?”陶石牛哽住了,一时说不出话来,小船悠悠开走了。

再说县衙门的公差,一连好几天没见到陶知县的人影了,于是紧张地到处寻找,哪里有踪影?就在衙门的人苦寻的时候,街头巷尾却悄悄传开了:说陶知县真的弃官为贼了,跟着师父“鬼影儿”去了,县衙门不相信这些话,还在四处寻找。不管怎样,陶石牛是做了贼。过了些时日,“鬼影儿”要带陶石牛做第一件案子,就是到一个盐商家窃取一批新盐。盐商家铁门高墙,很难进去,“鬼影儿”计划利用酒坊给盐商送窖酒的机会,将陶石牛藏在空酒坛里,和窖酒一起送进去,等到夜深人静的时候,陶石牛出来打开盐库的门,“鬼影儿”就带人进去搬盐。

陶石牛不情愿,被小贼们硬塞进一个空酒坛里,抬进了盐商家放在酒窖里,陶石牛不敢出声。可刚放下,酒坛又被人抬了出来,抬上了一辆牛车。原来,县衙门安排了一个新知县,新知县上任,要举办宴会犒劳衙门的人,吩咐盐商送一坛酒到衙门里去,稀里糊涂就把藏陶石牛的酒坛抬上了车。

宴会开席了,衙役们高兴地打开酒坛,准备痛饮一番,可一打开,所有人都惊呆了,只见前任知县陶石牛狼狈不堪地从酒坛里爬了出来!衙役一追问,才知道是“鬼影儿”安排的行窃计划!

消息瞬间传遍了整个县城,县城像炸了锅,百姓都轰动了,街头巷尾议论纷纷,都知道陶石牛真的是弃官做了贼,而且是死心塌地地做贼!消息一直传到吏部,吏部大人万分奇怪:好端端的,放着朝廷命官不做,却去做偷鸡摸狗的小贼,到底是犯了啥毛病?吏部大人专程到了这个县,要弄清到底是怎么回事。

当吏部大人的车马刚进县城后,不禁傻眼了,前面路上,跪了一大片平民百姓,百姓给吏部大人递了一份请愿信,信上请求开释陶石牛,并且重新任本县父母官。

吏部大人惊诧之下,先将陶石牛打八十大板,以惩罚他弃官为贼,然后以“顺应民意”为理由,指派陶石牛重新做知县,吏部大人要看看,到底中间有啥蹊跷?又会有怎样的结局?

陶石牛不能违拗,又回到县衙做县官,他心里明白,百姓之所以要他重新为官,是百姓相信他真的做了贼,做贼虽然不耻,但老百姓认为他说话算数!重新上任后,第一件事当然就是修河堤的事,他第三次拟了修河堤的布告,这次布告非常简单,只有几句话:无论是知县本人,或者是黎民工匠,谁私吞修河堤的钱和物,左手拿的剁左手,右手牵的剁右手!

布告一出来,老百姓纷纷响应,有钱的捐粮捐款,没钱的合家出力,陶石牛亲自作监工,汛期到来之前,河堤修好了。这一年,这一带地区爆发了百年不遇的大洪水,其他地方的堤坝都被冲毁了,灾情惨不忍睹,而这个堤却安然无恙,百姓毫无损失。

“鬼影儿”从此销声匿迹了。他偷去的那块“明镜高悬”的匾早已悄悄送回来了,不过陶石牛将“明镜高悬”抹去,重写上“说话算数”四个字,悬挂在公堂上方。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历史名人孟尝君和秦国的故事

全文共 500 字

+ 加入清单

孟尝君本名为田文,是齐国贵族,他继承了其父田婴的爵位,得号孟尝君,封地于薛。他先后任秦、齐、魏三国相国,其门下亦有食客数千,是闻名于各诸侯国的贤能之士。

秦王仰慕他的贤名,多次邀请他前去秦国。孟尝君知道秦国的险恶用心,于是多次拒不前往。公元前299年,孟尝君奉齐王之命,迫不得以前往秦国。秦王想要将他收为己用,就将他封为相国。但是考虑到孟尝君乃是齐国宗室,若在秦国执掌大位,恐对秦国不利,所以就想将其除去。

孟尝君知道秦王的意图,所以暗中讨好秦王宠妃,让其为自己求情。于是,秦王将孟尝君放回齐国。然而秦王后又后悔纵虎归山,当他派人追杀孟尝君的时候,孟尝君已经在其食客的帮助之下,逃之夭夭了。

由此,孟尝君与秦国结怨。

孟尝君归齐之后,就开始担任齐国相国,执掌国家大事。他联合韩、魏两国,共同击败了秦国和楚国。后来,贵族田甲谋逆,孟尝君被齐王所疑,为了避难,孟尝君称病归隐。

不久之后,孟尝君离开齐国,投奔魏国,在魏国担任宰相,他联合秦、赵、燕共同伐齐,直到齐国新君继位,孟尝君才开始与齐王亲近起来,但他从此以后都保持着中立的立场,不为任何国家效力。

孟尝君去世后,齐、魏就灭掉了孟尝君的封地,也没有给他留下后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中国历史上的十圣

全文共 1377 字

+ 加入清单

至圣孔子;亚圣孟子;诗圣杜甫;词圣苏轼;酒圣杜康;书圣王羲之;画圣吴道子;医圣张仲景;药圣孙思邈;茶圣陆羽。

至圣孔子

孔子名孔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南)人。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说的创始人。汉以后,孔子的学说逐渐成为中国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后世一直把他尊为“圣人”,号称“至圣先师”,后世尊称为文宣王。

亚圣孟子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国(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著有《孟子》一书,是儒家的经典之一。他被认为是孔子学说的正宗继承者,与孔子并称为“孔孟”,尊为“亚圣”。

诗圣杜甫

杜甫字子美,号少陵,河南巩县人。我国唐代伟大诗人。他一生写了许多反映社会矛盾和现实生活的诗歌。因为他的诗比较真实地反映出一个复杂、动荡的历史时代,所以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本人即被后人尊为“诗圣”。

词圣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诗文有《东坡七集》等,词有《东坡乐府》。

酒圣杜康

杜康又名少康,字仲宇,夏朝人。相传杜康正是取些水造酒,有文字为证:“他邑酒,足滋酒;白之酒独医病。故饮之终日,而无沉湎之患;服之终身而得气血之和。邻里百里许,多沽酒于白。先泽之遗,本地独得其身,至今遗址槽沿存,此其明验也。”杜康作为酒的始造者,开辟了源远流长的华夏酒文化的源头。三国时,曹操吟咏出了“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千古绝唱。故而后人称之为“酒圣”

书圣王羲之

王羲之字逸少,人称“王右丞”,东晋山东临沂人,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书法家。他的字吸取了魏晋诸家书法的精华,创立了独特的风格。他写的楷书,进一步摆脱了隶法的形迹,达到了独立完美的境地,人们称赞他的字“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公认他为“书圣”。

画圣吴道子

吴道子名道玄,唐代阳翟(今河南禹州)人。他的画立体感很强,擅长画人物,用朱粉的厚薄来表现骨肉的高低起伏,如同塑像一样真实。又善于画佛像,形象逼真,人物的衣带子飘飘若飞,有“吴带当风”之誉,后世尊他为“画圣”。

医圣张仲景

张仲景名机,汉末南阳人,我国古代杰出的医学家,著有《伤寒杂病论》一书。书中阐述的“辨证论治”的中医理论和治疗方法,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所以后人尊他为“医圣”。

药圣孙思邈

孙思邈公元581-682年,自号孙真人,京兆华原(今陕西省耀县孙家塬)人,是隋、唐两代大医学家。其所著的《千金要方》是我国最早的医学百科全书,从基础理论到临床各科,理、法、方、药齐备,是价值千金的中医瑰宝。故后人称之为“药王”,“真人”,“药圣”。

茶圣陆羽

陆羽字鸿渐,号东冈子,唐代夏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我国古代著名的茶叶专家。他不慕荣华,毕生研究茶事,终于撰写出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从而开茶叶研究的先河,所以后人誉他为“茶神”、“茶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中国名人故事300字茅以升立志建桥

全文共 393 字

+ 加入清单

茅以升是我国著名的桥梁专家。我国第一座现代化大桥——钱塘江大桥,就是他设计的。

茅以升十一岁那年的端阳节,南京秦淮河上举行热闹非凡的龙船比赛。

他和小伙伴约好,一块儿到河畔看个痛快。但不巧得很,头天晚上,他突然病了,不得不憋在家里。

端阳节一天,茅以升身子躺在床上,心儿却飞向了秦淮河。他多么羡慕自己的小伙伴啊!

晚上,小伙伴回来了,一个个无精打采,眼泪盈眶。茅以升很是奇怪,一问才知道,原来秦淮河上出了事。由于看龙船的人太多,把一座叫做文德桥的古老拱侨给挤塌了,许多人掉到河里淹死了。

这太不幸了。茅以升直愣愣地望着天花板,好半天才说出一句话来:“我长大了一定要学会造桥,为大家造最结实的桥!”

从此,茅以升的头脑几乎被桥占据了。他出门只要见到桥,总要上上下下看个仔细;读书读到有关桥的内容,就立即将其抄在本子上。他收藏的各种桥的图画、照片,更是数不胜数。因为这个,他还得了个“小桥迷”的绰号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中国成语故事《不合时宜》中英文版

全文共 1424 字

+ 加入清单

In the State of Lu, there was a couple of husband and wife, the former being an expert shoemaker and the latter a skilled hand in wearing taffeta. One day after consultations they decided to go to the state of Yue to earn a livelihood. The neighbors advised them not to go when they learned about their plan. "Dont go there," said one neighbor, "If you go, you can never earn a livelihood."

"We cannot understand you," interrogated the couple, "We have a find command of our art, how could we not earn our living with our work? Dont make a fool of us, please."

"Indeed, you have your skill," explained the man, "But have you taken notice of the fact that shoes are made for people and the silk taffeta are for hat-making? The people of Yue dont wear shoes, for they are barefooted. Again, they like to have their hair spread out over their heads and they never use hats. To whom should you sell your shoes and hats then?" Experienced though you are in the arts, yet the arts you have mastered are useless there."

After this explanation, the husband and wife now understood that anything that was not adaptable to the objective world would be useless and unpractical.

鲁国有对夫妻,男的是鞋匠,鞋子做的很好;女的是织绢能手。有一天,他们商量想到越国去谋生。消息传到四邻后,有人对他们说:"不要到那儿去!否则你们一定无法生存的!"那对夫妇说:"我们不明白你的意思, 我们都有一套手艺,怎么 会生活不了呢?别胡说了!" 那人说:"对呀,你们虽然都有一套手艺,可是你们要知道,鞋子是给人穿的,但越国人都赤脚不穿鞋子,你们织的丝绢原是做帽子用的,但越国人喜欢披着头发,不戴帽子,你们的本领虽大,手艺虽高,但你们做的鞋子、帽子去卖给谁呢?那对夫妇这才明白,凡事如果不合时宜,不适合客观环境就不中用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小故事12:《吴玉章》——悬挂中国国旗

全文共 454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的老革命家吴玉章,从小就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年轻的时候,他到日本留学,在一所学校里读书。1904年元旦那天,学校把世界各国的国旗都挂出来庆贺,可是没挂中国国旗。吴玉章气愤极了,带着中国学生找到校方负责人,提出抗议说:“为什么不挂中国国旗?学校如果不道歉,不纠正错误,我们就罢课,绝食。”

校方不满意地说:“平日我们对你那么好,你家经济困难,我们不催你缴学费,还发给你零花钱,你为什么带头反对学校?”吴玉章严肃地说:“学校对我 好,我很感谢。但是挂旗这件事是关系国家荣辱的大事。我不能不誓死力争啊!”校方只好承认了错误。

10年以后,吴玉章已经成为一个革命家了。有一次出国,他坐在日本的轮船上,正好又赶上1914年元旦。船上挂起万国旗庆贺,可仍然没挂中国国旗。

吴玉章记起10年前的那件事,痛心地想:祖国贫弱,政府无能,被外国人瞧不起,挂国旗也想不到中国!可我是中国人,能眼看祖国的尊严受到伤害却视而不见吗? 于是,他毫不犹豫地带领船上的中国同胞向船长提出抗议。船长见中国人这样爱国,又这样心齐,慌忙赔礼道了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中国名人鲁迅的爱情故事

全文共 1454 字

+ 加入清单

鲁迅一生中真正的爱情体验是许广平给他带来的。关于鲁迅与许广平由相识相交到相知相恋的过程,在《许广平的一生》、《许广平的故事》等专着中已有详尽的介绍。去年中央电视台、浙江电视台、绍兴电视台又联合摄制了二十集电视连续剧《鲁迅与许广平》,近期将在荧屏与广大观众见面。在这篇短文中,没有必要再费笔墨去复述那些广为人知的内容,只想着重介绍他们相恋的思想基础和某些生动细节。

用世俗的眼光看来,鲁迅跟许广平的结合存在诸多障碍:论年龄,双方相差有十八岁之多;论外貌,鲁迅身材矮小,并无特殊魅力;论金钱,鲁迅不但家庭负担沉重,而且因购置北京西三条二十一号寓所而债务在身;论地位,鲁迅固然在文坛享有盛誉,但当时却因支持进步学生运动而被北洋政府教育部免去佥事之职,甚至面临着被通缉的危险。最大的障碍,还是鲁迅有着一位形式上的太太,如果离婚,按绍兴旧习,女方会因为被“休”而倍受歧视,后果不堪设想。鲁迅宁可陪着做一世的牺牲,也不愿伤害虽然无爱但却无辜的异性。然而,许广平仍然主动果敢地向鲁迅献出了纯真的爱情,其根本原因,在于他们有着深受封建包办婚姻之害的共同遭遇(许广平刚生下三天,被酩酊大醉的父亲“碰杯为婚”,将她许配给劣绅家的子弟,后逃婚离家,北上求学),又有着反抗旧社会、旧礼教、旧教育的共同思想。

她跟鲁迅当时所能选择的惟一的结合方式,就是同居。许广平后来对此做出了明确解释:“我们以为两性生活,是除了当事人之外,没有任何方面可以束缚,而彼此间在情投意合,以同志一样相待,相亲相敬,互相信任,就不必要有任何的俗套。我们不是一切的旧礼教都要打破吗?所以,假使彼此间某一方面不满意,绝不需要争吵,也用不着法律解决,我自己是准备着始终能自立谋生的,如果遇到没有同住在一起的必要,那么马上各走各的路……”(《〈鲁迅年谱〉的经过》,原载1940年9月16日上海《宇宙风》乙刊)。

关于鲁迅与许广平恋爱的过程和细节,大致是这样的——他们相识于1923年10月,那时鲁迅开始兼任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后改名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国文系讲师,每周讲授一小时中国小说史,而许广平是该校国文系二年级学生。在每周三十多点钟的课程中,她最盼望听讲小说史,上课时常选择第一排座位。在学校,鲁迅是一位在学生中找不出一句恶评的老师,而许广平则是一位听课时喜好忘形而直率地提问的小学生。他们相交于1925年3月11日,当时女师大发生了反对校长杨荫榆的学潮,作为学生自治会总干事的许广平正是学潮中的骨干。为了解除时代的苦闷,探讨中国女子教育的前途,她主动给鲁迅写出了第一封信。从此他们在斗争中相互支持,在事业上相互帮助,在生活上相互关怀。他们相恋于1925年10月20日(这个日期是绝对正确的,但笔者暂不准备披露材料来源)。这一天的晚上,在鲁迅西三条寓所的工作室———“老虎尾巴”,鲁迅坐在靠书桌的藤椅上,许广平坐在鲁迅的床头,27岁的许广平首先握住了鲁迅的手,鲁迅同时也报许广平以轻柔而缓缓的紧握。许广平脉搏的剧烈跳荡,正跟鲁迅逐渐急促的呼吸声相应。于是,鲁迅首先对许广平说:“你战胜了!”

许广平不禁报以羞涩的一笑。(以上细节,参阅许广平:《风子是我的爱……》,原载《鲁迅研究动态》1985年第1期)。接着,两人热烈地接吻。第二天,刚刚写完小说《孤独者》四天的鲁迅,又一气呵成了一篇以婚恋为题材的充满生活哲理和抒情色彩的小说——《伤逝》。

1927年10月3日,鲁迅和许广平终于在上海开始了他们的同居生活。鲁迅承认,在他和许广平结合的全过程中,许广平都比他决断得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中国史上最美的爱情历史典故

全文共 2888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小编来分享一下我国历史上以爱情为题的,最美的历史典故,这些最美的爱情历史典故,看完之后,肯定会让你想起一句诗句,那便是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1、金屋犹自赋长门——汉武帝与陈阿娇

陈阿娇是汉武帝刘彻姑母的女儿,武帝五六岁时曾说如能娶阿娇为妻,就建一座金屋把她藏起来。汉武帝登基,立阿娇为皇后。阿娇因妒忌卫子夫得宠,多方离间武帝与卫子夫的关系而被废黜,退居长门宫,不再得幸。阿娇想恢复昔日的专宠,就以黄金百斤请司马相如作《长门赋》呈献武帝,企望复得宠幸。典出司马相如《长门赋》。

2、渔阳鼙鼓正销魂——唐玄宗与杨玉环

唐玄宗李隆基因杨玉环貌美而倍加宠幸,终日沉湎于歌舞酒色之中。不理朝政,最终酿成安史之乱。安禄山从渔阳起兵反叛后,唐玄宗逃亡西南,在马嵬坡被哗变的军队逼迫,处死了杨贵妃。典出白居易《长恨歌》:“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3、冲冠一怒自古有——吴三桂与陈圆圆

吴三桂是明军将领,手握重兵在山海关防御清军的入侵。陈圆圆本为姑苏名妓,因其美丽而被吴三桂收为宠姬。李自成的部下刘宗敏攻入北京,掠走了陈圆圆。本想归附李自成的吴三桂一怒之下,转而勾引清兵入关,导致明朝灭亡。典出清代吴伟业《圆圆曲》:“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4、花丛懒顾又几人——元稹与韦丛

元稹爱妻的名韦,字蕙丛。比元稹小四岁,二十岁和元稹结婚,二十七岁时就不幸死去了。元稹大概是古人写给妻子诗歌最多的一位诗人了,他的许多诗篇都不由自主的有他妻子的影子。可以想象,元稹的后半生都在怀念着自己的妻子。不知道元稹作了多少首悼念怀念妻子的诗,但现在还能看到的就有三十多首。《离思》:“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还有《谴悲怀三首》、《六年春遣怀八首》、《杂忆五首》等等,可以说篇篇都感人至深。我们从这些诗篇里可以想象韦丛是一个贤淑美丽的女人,还可以知道元稹是一个痴情感恩的男人。

5、泪酒倾盆长城新——杞梁与孟姜女

孟姜女是秦代杞梁的妻子,秦始皇筑长城,把死去的杞梁埋在长城下。孟姜女送寒衣来到长城,知道丈夫已死,就对着长城大哭。十日后,长城崩塌。露出了杞梁的尸骨。典出民间传说。

6、银汉清浅两下分——牛郎与织女

织女是王母的外孙,牛郎是人间的一个孤儿,后两人结为夫妻,生儿育女。玉帝大怒,就把织女抓回天上,牛郎在后追赶,王母拔出金簪,画成天河,从此两人天各一方。每年乞巧节时,喜鹊搭桥让两人相会一次。典出民间传说。

7、彩蝶无奈舞翩翩——梁山伯与祝英台

祝英台女扮男装出门求学,爱上同窗梁山伯。临行前祝英台不断暗示自己的女儿身份,梁山伯却始终不解其意。当梁山伯知悉真相时,祝英台已被父亲许配马家,梁山伯忧郁而终。祝英台在大婚之日到梁山伯墓前跳坟殉情,化成一对形影相随的蝴蝶。典出民间传说。

8. 青衫湿遍泣孤坟——纳兰性德与卢氏

清代词人纳兰性德与卢氏婚后美满和谐,但好景不长,结婚三年时卢氏因难产去世。卢氏的离世给了纳兰性德极为沉重的打击,半个月后,纳兰性德写下了《青衫湿遍·悼亡》一词:青衫湿遍,凭伊慰我,忍便相忘。半月前扶病,剪刀声、犹在银缸。忆生来,小胆怯空房。到如今,独伴梨花影,冷冥冥、尽意凄凉。愿指魂兮识路,教寻梦也回廊。表达了对亡妻的一往情深,同时也流露出难以排遣的伤痛。

9、金石录成声声慢——赵明诚与李清照

李清照是宋代女词人,和赵明诚婚后两情相悦,情投意合。两人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收藏,并撰写整理《金石录》一书。后金兵南侵,赵明诚在南下赴任途中不幸得病而死。李清照悲痛欲绝,怀着对丈夫的无限怀念之情,写下了“千古绝唱”《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怎一个愁字了得!”

10、断桥残雪恋君思——许仙与白素贞

白素贞是修炼成人形的蛇精,在西湖断桥边游玩时巧遇书生许仙,结为夫妻。金山寺法海和尚看出白娘子是妖精,就让许仙逼迫白娘子喝雄黄酒,白娘子喝酒后现出原形。白娘子为救吓死过去的许仙,不顾自己怀孕,来到昆仑圣山盗回起死回生的灵芝草。法海和尚又把许仙骗进金山寺,白素贞在营救许仙时不敌法海,被法海收进金钵,压在雷峰塔下,两人被迫分离。典出民间传说。

11、良驹不去江难渡——项羽与虞姬

项羽兵败垓下,面对虞姬和乌骓马慷慨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虞姬含泪和唱后拔剑自刎。最后项羽被刘邦追到乌江边,乌骓马在江边对天悲鸣流泪。项羽自认无颜见江东父老。不肯过江,拔剑自刎。典出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

12、至尊缘何入空门——顺治与董小宛

清末野史传,秦淮名妓董小宛被送入皇宫,成了顺治帝的爱妃。顺治对董小宛宠爱有加,董后因触怒孝庄皇太后被赐死。顺治抛弃江山社稷,到五台山出家。其实这是把董小宛和董鄂妃混同一人了。董鄂妃因其美貌和贤良,颇得顺治宠爱,后因爱子病逝,身体每况愈下,在二十二岁时病逝。

13、孔雀年年东南去——刘兰芝与焦仲卿

刘兰芝与焦仲卿真心相爱,可偏执顽固的焦母却对她百般挑剔。刘兰芝毅然请归,焦仲卿向母求情无效,就劝说刘兰芝暂避娘家,待日后再设法接她回来。分手时两人盟誓永不相负。谁知刘兰芝回娘家后,趋炎附势的哥哥逼她改嫁太守的儿子。焦仲卿闻讯赶来,在太守儿子迎亲当天,两人双双殉情而死。典出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

14、三生石畔养花魂——贾宝玉与林黛玉

林黛玉与贾宝玉是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中的人物,小说中写林黛玉前世为离恨天上三生石畔一棵绛珠仙草,神瑛侍者(即后来的贾宝玉)日以甘露灌溉,后来又受天地精华和雨露滋润而修成女体,心中郁结一段缠绵不尽之意。后神瑛侍者下凡,绛珠仙子愿随他去世间走一遭,将毕生眼泪还给他。以报灌溉之恩,最后林黛玉为贾宝玉泪尽而死。

15、美待白头吟钗凤——陆游与唐婉

宋代诗人陆游与表妹唐琬本是恩爱夫妻,两人诗书唱和,感情深厚。但因陆母不喜唐琬,夫妻俩被迫分离。两人各自婚娶十年后。陆游在沈园春游时,与偕夫同游的唐琬不期而遇。唐琬遣致酒肴,聊表对陆游的抚慰之情。

陆游乘醉在园壁上题写《钗头凤》词:“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唐琬也和词一首:“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不久,唐琬抑郁病死。

16、扇底桃花又一春——侯方域与李香君

明代诗人侯方域和秦淮名妓李香君一见倾心,留赠扇子做为定情物,不久纳李香君为妾。因时局变化,侯方域远走他乡,李香君就天天手持定情扇等侯方域归来。阉党阮大钺为泻私愤,强迫李香君嫁人,香君誓死不从,头撞楼柱,血溅定情扇。友人深为李香君的贞烈品性感慨,将扇面上的血痕点染成桃花。后清军南下,侯方域降清,李香君下落不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中国名人励志故事:柳公权拜师练字

全文共 581 字

+ 加入清单

有一天,柳公权和几个小伙伴举行“书会”。这时,一个卖豆腐的老人看到他写的几个字“会写飞凤家,敢在人前夸”,觉得这孩子太骄傲了,便皱(zhou)皱眉头,说:“这字写得并不好,好像我的豆腐一样,软塌(ta)塌的,没筋没骨,还值得在人前夸吗?”小公权一听,很不高兴地说:“有本事,你写几个字让我看看。”

老人爽朗地笑了笑,说:“不敢,不敢,我是一个粗人,写不好字。可是,人家有人用脚都写得比你好得多呢!不信,你到华京城看看去吧。”

第二天,小公权起了个五更(geng),独自去了华京城。一进华京城,他就看见一棵大槐树下围了许多人。他挤进人群,只见一个没胡双臂的黑瘦老头赤着双脚,坐在地上,左脚压纸,右脚夹笔,正在挥洒自如地写对联,笔下的字迹似群马奔腾、龙飞凤舞,博得围观的人们阵阵喝(he)彩。

小公权“扑通”一声跪在老人面前,说:“我愿意拜您为师,请您告诉我写字的秘诀……”老人慌忙用脚拉起小公权说:“我是个孤苦的人,生来没手,只得靠脚巧混生活,怎么能为人师表呢?”小公权苦苦哀求,老人才在地上铺(pu)了一张纸,用右脚写了几个字:

“写尽八缸水,砚(yan)染涝(lao)池黑;博(bo)取百家长(chang),始得龙凤飞。”

柳公权把老人的话牢记在心,从此发奋练字。手上磨起了厚厚的茧(jian)子,衣肘(zhou)补了一层又一层。经过苦练,柳公权终于成为我国著名书法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中国经典寓言故事3:长尾猴用枪

全文共 1007 字

+ 加入清单

长尾猴生活在大树上,不远处住着山鸡一家,它们和睦相处,彼此间成为好邻居。

这天,母山鸡哭哭啼啼地找到长尾猴,诉说着家中连日来发生的不幸。

“猴哥,我的命真苦呀,”母山鸡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哭得好伤心:“那黑心的狐狸三天两头光顾我家,前天中午叨走我大儿子,昨天晚上又把熟睡中的二儿子给衔走了,今天早晨我当家的刚出门,又被它等候在外逮了个正着,现一家四口已三人遇难,剩下我孓然一身,想来不久也将会大难临头,我该怎么办啊?”

听着母山鸡的哭诉,长尾猴对它一家不幸遭遇倍感同情,有心帮它,又自知不是狐狸的对手。长尾猴想了想安慰母山鸡:“你别急,我发现狐狸最怕猎人手中的猎 枪,我这就去借一把来保护你。”

于是长尾猴找猎人借来一把猎 枪,兴冲冲地回到了住地。它神气十足地拍拍手中的猎 枪对母山鸡说:“咱现在手中有了枪,以后不用怕狐狸了,你就安心过日子吧。”

母山鸡听了放下心来,它庆幸从此有了保护神。

长尾猴说到做到,当天就拿着枪睁大眼睛在母山鸡住处警惕地守护着。突然它发现狐狸又出现在不远处的草丛中,立刻晃动着猎 枪大喝一声:“站住,不准过来!”

狐狸愣了一下,可是一看是长尾猴就不当回事了,依旧大摇大摆地朝前走。长尾猴不由得紧张起来,它双手握枪就象握着木棍一般举过头顶吓唬狐狸:“看清楚了,我手中有枪,再过来我可就不客气了!”

狐狸看着长尾猴拿枪的姿势不禁哑然失笑:“别客气,快动手呀,怎么还不动手呢……”边说边朝长尾猴迎面扑来,长尾猴吓得把枪丢下连忙转身就逃,边逃边大声提醒母山鸡:“快逃呀老邻居,那狐狸又来了……”长尾猴三窜两跳的攀逃到大树上,眼睁睁看着狐狸旁若无人地窜进山鸡家,叨着不断挣扎的母山鸡大摇大摆地离开。

等狐狸走远了,长尾猴才大着胆子回到树下,拾起丢在地面上的猎 枪,垂头丧气地找到猎人。

“唉,这把破枪把我给害惨了。”猴子边还枪边大发牢骚:“我都拿枪在手了还是镇不住狐狸,不但没保护好母山鸡,还差点断送了自已的性命,看来这把破枪真没用。”

猎人接过猎 枪装弹上膛对准了远方的射靶,一声巨响,子弹透过靶心留下一个小洞,长尾猴惊吓得目瞪口呆,想不到猎 枪有如此巨大威力。

“看清楚了吧?不是这把枪没用,而是持枪的你没用,”猎人白了长尾猴一眼揶揄它:“有了好枪,更需要善于用枪的人,才能让枪真正发挥作用;可你呢?不了解枪的性能,不掌握用枪方法,再好的枪在你手上也只能作摆设充当拨火棍,明白了吗?”

长尾猴眨巴着一双大眼睛,哑口无言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名人故事:习近平助美国老人圆"中国梦"

全文共 738 字

+ 加入清单

摘要:习近平回忆说,加德纳夫人当时激动地说,丈夫的遗愿终于实现了,美丽的鼓岭和热情的中国人民使我更加理解了加德纳为什么那样深深地眷恋着中国。她表示要把这份情谊永远传承下去。

习近平在华盛顿动情讲述了一个20年前他帮助一对美国老夫妇圆“中国梦”的故事,令在场的中外嘉宾无不动容。

习近平当天出席美国友好团体欢迎午宴时透露,1992年春天,他在中国福建省福州市工作时,从报上看到一篇《啊!鼓岭》的文章,讲述了一对美国夫妇对中国一个叫鼓岭的地方充满了眷念与向往,渴望故地重游而未能如愿的故事。

丈夫密而顿?加德纳生前是美国加州大学物理学教授,他1901年随父母来到中国,在福州度过快乐的童年时光,福州的鼓岭给他留下了特别难忘的印象。1971年他们全家迁回美国加州。

在此后的几十年里,他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再回到儿时的中国故园看一看。令人惋惜的是,加德纳直到去世也未能如愿,临终前,他仍不断念叨着“KULING(鼓岭),KULING(鼓岭)”。

习近平介绍说,加德纳夫人虽然不知丈夫所说的“KULING”在什么地方,但为了实现丈夫魂牵梦萦了一生的心愿,她多次到中国寻访,最终都无果而返。后来,她在一位中国留美学生的帮助下,终于查明加德纳所说的地方就是福建省福州市的鼓岭。

“放下报纸,我立即通过有关部门与加德纳夫人取得联系,专门邀请她访问鼓岭。”习近平说:“1992年8月,我和加德纳夫人见了面,并安排她去看了丈夫在世时曾念念不忘的鼓岭,那天鼓龄有9位年届90高龄的加德纳儿时的玩伴,同加德纳夫人围坐在一起畅谈往事,令她欣喜不已。”

习近平回忆说,加德纳夫人当时激动地说,丈夫的遗愿终于实现了,美丽的鼓岭和热情的中国人民使我更加理解了加德纳为什么那样深深地眷恋着中国。她表示要把这份情谊永远传承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初一历史成语故事

全文共 2825 字

+ 加入清单

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下面小编为大家搜索整理了初一历史成语故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揭竿而起

【释义】揭:举;竿:竹竿,指旗帜。揭竿为旗,奋起反抗。泛指人民起义。

【语出】 汉?贾谊《过秦论》:“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人物】几百人一下子都表示情愿豁出性命跟着陈胜(今河南省方城县东孟洼村人)、吴广(今河南太康人)一块儿干。大伙砍伐树木为兵器,高举竹竿为旗帜,对天起誓,同心协力,推倒秦二世(嬴姓,名胡亥,也称二世皇帝,秦始皇第十八子),替楚将项燕(项羽的祖父)报仇。大家还公推陈胜、吴广做首领,一下子就把大泽乡(今安徽省宿州市南蕲县镇小刘村)占领了。大泽乡的农民一听陈胜、吴广他们起来反抗秦朝的暴政,青年子弟都纷纷拿着锄头、铁耙、扁担、木棍来营里投军。

2、一字千金

【释义】增损一字;赏以千金。形容文辞精妙;不可更改。

【语出】南北朝?钟嵘《诗品?古诗》:“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人物】战国末期,秦国有一个生意人名叫吕不韦(卫国濮阳人,原籍阳翟,今河南禹州),有三千门客,作为他的智囊,想出各种办法来巩固他的政权。这些食客,各色各样,应有尽有。他们把见解和心得,写出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文章,书名提作《吕氏春秋》。吕不韦命令把全文抄出,贴在秦国首都咸阳城门上,并发出布告:“谁能把书中的文字,增加一个或减少一个,甚至改动一个,赏黄金千两(合黄金一斤)”。

3、一字之师

【释义】纠正一个错别字或指出某一字在文中不妥处的老师。

【语出】《宋·魏庆之·诗人玉屑》:“郑谷在袁州,齐己携诗诣之。有《早梅》诗云:前村深雪里,昨夜开数枝。’谷曰:数枝’非早也,不若一枝’。齐己不觉下拜。自是士林以谷为一字师’。”

【人物】唐朝末年,诗人郑谷回到故乡江西宜春。僧人齐己性喜赋诗。一日,齐己作一首《早梅》诗,中有两句:“ 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以为梅花既已数枝开,则非早梅矣。于是将后句中“数”改为“一”。齐己深感佩服,后诸学者称郑谷为“一字之师” 。

4、一饭千金

【释义】比喻重重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语出】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漂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又:“信至国,如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人物】韩信(江苏淮安人)在未得志时,时常往城下钓鱼,时常却饿着肚子。有一个漂母(清洗丝棉絮或旧衣布的老婆婆)同情韩信的遭遇,便不断的救济他,给他饭吃。后来,韩信替汉王立了不少功劳,被封为齐王,他想起从前曾受过漂母的恩惠,便命从人送酒菜给她吃,更送给她黄金一千两来答谢她。

5、东山再起

【释义】隐退后再度任职或失势后又重新得势。

【语出】唐?杜甫《暮秋……呈苏涣侍御》:“无数将军西第成;早作丞相东山起。”

【人物】谢安是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出身士族,年青的时候,跟王羲之是好朋友,经常在会稽东山游览山水,吟诗谈文。他在当时的士大夫阶层中名望很大,大家都认为他是个挺有才干的人。但是他宁愿隐居在东山,不愿做官。到了四十多岁的时候,他才重新出来做官。因为谢安长期隐居在东山,所以后来把他重新出来做官这样的事称为“东山再起”。

6、图穷匕见

【释义】比喻到最后露出了事物的真相或本来的目的。穷:尽;匕:匕首;短剑。

【语出】 《战国策、燕策三》:“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人物】荆轲(卫国人,今河南省鹤壁、新乡一带)按秦王的要求,接过秦舞阳手里装有地图的匣子,当场打开,取出地图,双手捧给秦王。秦王慢慢展开卷着的地图,细细观看。快展到尽头时,突然露出一把匕首。荆轲见匕首露现,左手抓住秦王衣袖,右手举起匕首便刺。

7、纸上谈兵

【释义】 在纸上谈论用兵(兵:打仗;用兵)。比喻不解决实际问题的空谈。

【语出】 清、曹雪芹《红楼梦》:“现有这样诗人在此;却天天去纸上谈兵。”

【人物】 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奢(河北邯郸人)曾以少胜多,大败入侵的秦军,被赵惠文王提拔为上卿。他有一个儿子叫赵括,从小熟读兵书,张口爱谈军事,别人往往说不过他。公元前259年,秦军又来犯,赵军在长平(今山西高平县附近)坚持抗敌。廉颇负责指挥全军,使得秦军无法取胜。秦国施行反间计,派人到赵国散布“秦军最害怕赵奢的儿子赵括将军”的话。赵王上当受骗,派赵括替代了廉颇。赵括死搬兵书上的条文,完全改变了廉颇的作战方案,结果四十多万赵军尽被歼灭,他自自己也被秦军箭射身亡。

8、负荆请罪

【释义】负:背着;荆:荆条;古时用来抽打犯人的刑具。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主动向人认错赔罪;请求责罚。

【语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赵国大将廉颇与上卿蔺相如不和;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处处表示退让。“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人物】战国时期,蔺相如(今河北曲阳人,一说山西临汾人)“完璧归”有功,又在渑池秦王与赵王相会维护了赵王的尊严,被提升为上卿,位在廉颇(山西太原人,一说山西平遥人)之上。廉颇对此不服。蔺相如知道后,就有意不与廉颇会面。别人以为蔺相如害怕廉颇,廉颇为此很得意。“我哪里会怕廉将军?不过,现在秦国倒是有点怕我们赵国,这主要是因为有廉将军和我两个人在。如果我跟他互相攻击,那只能对秦国有益。我之所以避开廉将军,是以国事为重,把私人的恩怨丢一边儿了!”蔺相如这话传到了廉颇耳朵里,廉颇十分感动,便光着上身,背负荆杖,来到蔺相如家请罪。他羞愧地对商相如说:“我真是一个糊涂人,想不到你能这样地宽宏大量!”两个人终于结成誓同生死的朋友。

9、卧薪尝胆

【释义】薪:柴草。睡在柴草上;经常尝一尝苦胆。比喻刻苦激励自身;坚定报仇雪耻的意志。

【语出】宋?苏轼《拟孙权答曹操书》:“仆受遣以来;卧薪尝胆;悼日月之逾迈而叹功名之不立。”

【人物】越王勾践(大禹子孙,姓姒si,名文命,今浙江绍兴人)回国以后,立志要报仇雪恨。为了不忘国耻,他睡觉就卧在柴薪之上,坐卧的地方挂着苦胆,表示不忘国耻,不忘艰苦。经过十年的积聚,越国终于由弱国变成强国,最后打败了吴国,吴王羞愧自杀。

10、一鼓作气

【释义】一鼓:第一次击鼓;作:振作;气:士气。作战时第一次敲鼓可以鼓起战士的锐气。比喻趁劲足时一下子把事情完成。

【语出】《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人物】曹刿(guì)(又作曹沬,音mèi),一作曹翙(huì)。生卒年不详,春秋时鲁国大夫(今山东省东平县人),著名的军事理论家。鲁庄公十年,齐攻鲁,刿求见请取信于民后战,作战时随从指挥,大败齐师,一鼓作气之典出于此。

战后,庄公问曹刿为何直到齐军第三次击鼓进军时才要下令出击,曹刿说:“打仗主要靠士气,而击鼓就是为了鼓舞士气。第一次击鼓进攻,士气旺盛;第二次再击鼓进攻,士气就已经衰落了;待到第三次击鼓进攻,士气已消失殆尽了。而我军正是一鼓作气,勇气十足,当然就把对方打败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中国古代名人励志故事

全文共 578 字

+ 加入清单

选贤任能一定要坚持正直原则。

春秋时期,齐桓公任用管仲改变了齐国的落后面貌,富国强兵,齐国一举成为“春秋五霸”之首,齐桓公由此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不过对于怎样选拔人才,齐桓公并没有不十分明确标准。

管仲选才一天,齐桓公在管仲的陪同下,来到马棚视察养马的情况。他一见养马人就关心地询问:“你觉得哪一件事最难?”养马人一时难以回答。其实,养马人心里是十分清楚的:一年365天,打草备料,饮马溜马,调鞍理辔,接驹钉掌,除粪清栏,哪一件事都不是轻松!管仲在一旁见养马人尚在犹豫,便代养马人回答说:“以前我也养过马,依我看,编排用于拴马的栅栏这件事最难。为什么呢?因为在编栅栏时备用的木料往往有弯的也有直的。如果想让所选的木料用起来顺手,使编排的栅栏整齐美观,结实耐用,开始的选料就显得很重要,下第一根桩的时候尤其要慎重。如果在下第一根桩时用了弯曲的木料,随后你就得顺势将弯曲的木料用到底,像这样弯曲的木料之后紧接着使用弯曲的木料,那些笔直的木料就难以派上用场。相反,如果一开始就选用笔直的木料,继之必然是直木接直木,曲木也就派不上用场了。其实,选拔人才同编栅栏选料的道理是一样的,国家在起初选拔肩负重任的人才时,必须慎重行事,从一开始就把握正直的标准,以便今后按这样的标准选贤任能。”

听了管仲的这一番高论,齐桓公深为佩服,确定了以正直作为国家选拔贤才的标准,世代相传。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