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关于梧桐树的象征含义的资料(优秀20篇)

浏览

1885

作文

1000

梧桐树的春天初二作文

全文共 1000 字

+ 加入清单

我家的庭院里有一棵高大的梧桐树,曾几何时,每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把我从梦中唤醒,我便看见他笔直地站在窗外,仿佛忠实的仆人伸开他那双粗壮的臂膊来迎接它的主人。

如今,腿上缠满绷带的我躺在床上,凝视着这棵伴我成长的梧桐树,冰冷的雪花一片片地落在它的头上、肩上,似乎要把它禁锢在这终日不见阳光的黑暗世界里。它最后的一片树叶也早已孤零零地飘落了,只留下那光秃秃的枝干在寒风中无助地摇晃着,肆虐的狂风像怒吼的狮子席卷着沙土狠狠地一次又一次地击打在他那脆弱的躯干上,“呼呼呼”仿佛是梧桐树在哭泣、在呻吟、在嚎叫!枯黑的枝桠像一条条手臂伸向空中,直指苍穹!

晚上,久久不能入眠,鬼哭狼嚎般的狂风似乎把我的脆弱的神经也揪紧,“噼噼啪啪”的响声也一刻不停地重重地砸在我的心上,梧桐树啊,挺过去,挺过去……

恍惚中,震耳欲聋的电锯声把我惊醒。“爸!爸!你在干什么?!”慌忙看向窗外,曾经巨人一般的梧桐树轰轰然倒下了。爸爸解释说,昨夜的大风将它吹斜倒在了墙上。我已无心再听……

固执地喊来妈妈,搀着我来到窗下,看着那一圈又一圈的年轮印记,我的心在颤抖,梧桐树啊,多想再看到春天里你那一朵朵紫色梦幻一般的小喇叭花,多想再靠在你坚实的躯干上读我爱的书本,多想再在你的绿色大伞下忘情嬉戏……

梧桐树啊,你的春天是否不会再来了?

伤筋动骨一百天,这天,我腿上的绷带终于被一圈一圈小心地去掉了。“到院里走走看!”妈妈含满笑的眼睛望着我。小心翼翼的走一步,再走一步,啊!自由了!眼前已是和风拂面的春天了,呼吸着难得的新鲜空气,一股莫名的力量引我走到窗前,——在梧桐树倒下的地方,几株幼苗顶着清晨的露珠冒出地面,嫩绿的叶儿探头探脑,竭尽全力舒展着身体,目标仿佛在那遥不可及的蓝天。“梧桐树,是你吗?”幼苗不说话,只是微微笑看着我。我也不说话,却也有一颗小树在我的心里发了芽,我懂了:梧桐树没有死,而是活在自己伟大的灵魂深处,它不动声色地凝聚力量,等待春天的到来!

这个艳阳高照的春日,我一遍遍地徘徊在梧桐树的身边,仿佛又看到一串串紫色的“火球”密密麻麻地挤在那苍翠的叶子中间,一把生命的大伞直插云霄,它绿得发亮、壮得发狂!我仿佛又和小伙伴们一起在树下跳山羊、跳皮筋、玩弹球,欢声笑语,响彻整个村庄的上空。是的,“十年磨一剑”,不在乎那时间的长短,而在于那奋斗进取的过程。

梧桐树,把张扬、豪迈、不屈的属于你的春天释放出来吧!让他们看看,你,是不可战胜的!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恋上梧桐树

全文共 737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校园内种有两棵梧桐树,一年四季是那么美,令人着迷、陶醉。

春天的脚步临近,一场绵绵的春雨下过,梧桐树尽情吮吸着这春天的甘露,在地母亲的乳汁。在明媚的春光上长出新生命,那一片片嫩绿的新叶在阳光下舒展着,向人民展示它们的活力。显得一派生机。

夏日,烈日无情地照耀着大地,一些花草树林禁不住烈日的干烤,最后死去。梧桐树却若无其事,长得郁郁葱葱、苍翠挺拔。尽管太阳那么无情,它却长得那么壮大,叶子重重叠叠,找不出一丝缝隙。它的一张树叶就是一只绿色的手掌,托起一轮骄日;一棵就是一把遮阳伞,它遮天蔽日,在阳光下可以歇凉,再加上一阵清风习习,让人百凉爽。课后,同学们在操场上玩耍,可那轮烈日却让我们无法尽情享受夏天给我们带来的欢乐。此时此刻,它撑开它那把“大伞”,正向草木、人群、大地甚至世界上一切具有生命力的生物展示自己旺盛的生命力。

秋天的脚步向我们悄悄地走来,秋姑娘匆匆忙忙地给梧桐树换上了金装,秋风扫过,吹落了它的树叶。树叶纷纷落下,有的像蝴喋在翩翩起舞;有的像黄莺展翅飞翔;还有的像一位位舞蹈演员那样轻盈地旋转,犹如童话世界中一样的迷人。秋风过后,地上满是落叶,像铺上一层厚厚的金色地毯,踩在上去软绵绵的,轻飘飘的。

它是那么美,就是到了冬天,被狠心的风婆婆夺去了美丽的外衣,但它始终没有皱眉头叹气,仍挺直了树杆。它感动了风爷爷,冬爷爷给了它一床冬被,梧桐树高兴地接受了这份意外的礼物。过了不久,梧桐树躺在冬床上沉沉睡去。

第二年的春天,梧桐树又醒了过来,换上新装,神彩飞扬地站在那里,又是一片生机勃勃,让人赏心悦目。

有人赞美四季常青的松柏,可松柏没有梧桐那四季不同的风彩;有人赞美婀娜多姿的垂柳,可垂柳缺少梧桐树那铁一般的坚实性格。我喜欢梧桐树,喜欢它的丰采,喜欢它铁一般的性格。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成语资料

全文共 226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解释:首:首先。扳指头计算,首先弯下大拇指,表示第一。指居第一位。引申为最好的。

成语举例:此校确系美国之首屈一指,我毕业于此后,纵欲继续研究,在此邦亦无处可去也。(闻一多《家书——给父母亲》)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成语结构:动宾式

产生年代:近代

成语正音:一,不能读作“yì”。

成语辨形:屈,不能写作“曲”。

成语辨析:首屈一指与“名列前茅”有别:首屈一指侧重指第一位;“名列前茅”侧重指第一流。

成语谜面:先弯大拇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成语资料

全文共 257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解释:模棱:含糊,不明确;两可:可以这样,也可以那样。指不表示明确的态度,或没有明确的主张。

成语举例:他害怕事情一旦变化,他将有不测大祸,所以跪在地上回答了一句模棱两可的话。(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章)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紧缩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棱,不能读作“línɡ”。

成语辨析:模棱两可与“不置可否”有别:模棱两可指表态不明确;可作“言辞”的定语;可作补语;“不置可否”多指“避而不谈”;不表示态度;不能作“言辞”的定语。

成语谜面:可不可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作文校园里的梧桐树

全文共 484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校园东边有一排整齐的梧桐树,梧桐树很粗,两个小朋友才能勉强把它抱住。梧桐树笔直的立在校园的北墙边,像一排日夜保卫校园的士兵!

春天,在春姑娘吹拂下,梧桐树抽出新的枝条,枝条上长出了嫩黄色的小芽苞,小芽苞渐渐地变绿了,像一颗颗小翡翠落满枝头。慢慢的小芽苞变成了毛茸茸的小叶子,十分可爱!

夏天,烈日炎炎,小叶子也长成像人的巴掌一样大的了,颜色也由淡绿色变成深绿色,叶子挨挨挤挤的,一束束阳光照射着大地,梧桐树下形成了大大的树荫,远远望去,像一把绿色的大伞,给我们带来了清凉。小朋友们有的在梧桐树下面踢毽子,有的下棋,有的跳绳,玩的可热闹了!

秋天,秋高气爽,深绿色的叶子变成了红色,黄色,它们有的挂在树上,像是舍不得离开大树妈妈的怀抱;有的飘在空中,好像一只只蝴蝶在空中飞舞;有的落在了孩子的身上,好像告诉我们深秋来了,注意保暖;还有的落在了地上,像是给大地盖上了一层土黄色的棉被。

冬天,北风呼啸,梧桐树的枝条变成光秃秃的了,白雪落在梧桐树上,好像给它披上了一件洁白的披风,同学们在树下堆雪人,打雪仗。

我喜欢梧桐树,它给我们带来了清凉,陪伴我们成长,但我更喜欢我们的校园!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关于圣诞节的资料集锦

全文共 1360 字

+ 加入清单

12月25日圣诞节,对于西方人来说是个普天同庆的日子,它是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12月25日,是基督徒纪念耶稣诞生的日子,所以称为圣诞节。圣诞节本来只是基督徒的节日,由于人们格外重视,于是便成了全民性的节日。

“圣诞节”这个名称是“基督弥撒”的缩字。弥撒是教会的一种礼拜仪式。耶诞节是一个宗教节。人们把它当作耶苏的诞辰来庆祝,因而又名耶诞节。耶稣是因着圣灵成孕,由童女马利亚所生。神更派遣使者加伯列在梦中晓谕约瑟,叫他不要因为马利亚未婚怀孕而不要她,反而要与她成亲,把那孩子起名为“耶稣”,意思是要他把百姓从罪恶中救出来。耶稣的出生是有一段故事的,当年,以色列尚在罗马政权统治之下。罗马人為了统计百姓的人数,於是下令所有的人都要回本籍地报名上册。於是耶穌的父亲—约瑟,就带著因圣灵感孕而身怀六甲的妻子——马利亚,由定居地——加利利的拿撒勒赶回本籍地——犹大的伯利恒。由於回来报名上册的人太多了,每家旅馆都客满,而马利亚临盆在即。在约瑟的苦苦央求下,一位好心的旅馆老板让他们借住在马房,於是,当晚耶穌就降生在马槽中。当耶穌降生的那一刻,在伯利恒野地裡看守羊群的牧羊人,忽然见到上帝派来的使者站在他们旁边,告诉他们救世主已经降生的好消息。同时出现了一大队的天兵,和那位天使高声的讚美上帝说:“在至高之处荣耀归与上帝,在地上平安归与他所喜悦的人”。这是第一支报佳音的队伍,也就是后来每年的圣诞基——督徒都会四处报佳音的由来。

Christmas customs--圣诞节的习俗

The Christmas day is the Christianity world greatest holiday.

why can decide as December 25 Christmas day? Because December 25 is Jesuss birthday.

the westerner take red, green, white tricolor as the Christmas color.

What is red is the Christmas flower and the Christmas candle. What green is the Christmas tree.

What red and white intersection is Santa Claus, he is the character who the Christmas day moves most receives welcome.

In the West, acts Santa Claus is also one kind of custom.

the Christmas song mainly has three, one is "Christmas Eve"; One is "Listens, Angel Newspaper Good news";

Third is "Bell Makes a sound Dingdong".

the foreign countrys Christmas day is equal to Chinas Spring Festival is equally important.

更多热门文章推荐: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成语资料

全文共 235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解释:委曲:曲意迁就。勉强迁就,以求保全。也指为了顾全大局而让步。

成语举例:委曲求全的苟活决不是真正的生。(郭沫若《战声》诗)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宾语、状语;含褒义

成语结构:偏正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曲,不能读作“qǔ”。

成语辨形:曲,不能写作“屈”。

成语辨析:委曲求全和“逆来顺受”都有使自己受委屈而迁就别人的意思。但委曲求全仅指在一定的目的下求全;是暂时性的行为动作;而“逆来顺受”可指人的一贯态度;常表现人的性格。

成语谜面:情歌

展开阅读全文

篇7:24节气之立冬的含义

全文共 1736 字

+ 加入清单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立,建始也”,又说:“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意思是说秋季作物全部收晒完毕,收藏入库,动物也已藏起来准备冬眠。下面是相关的范文,快来看看吧。

立冬的含义【篇一】

立冬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时间点在公历每年11月7-8日之间,即太阳位于黄经225°。此时,地球位于赤纬-16°19,北京地区正午太阳高度仅有33°47。立冬过后,日照时间将继续缩短,正午太阳高度继续降低。立冬期间,汉族民间以立冬为冬季之始,需进补以度严冬的食俗。

立,建始也,表示冬季自此开始。冬是终了的意思,有农作物收割后要收藏起来的含意,中国又把立冬作为冬季的开始。

立冬节气,高空西风急流在亚洲南部地区已完全建立。此时高空西风南支波动的强弱和东移,对江淮地区降水天气影响很大。当亚洲区域成纬向环流,西风南支波动偏强时,会出现大范围阴雨天气。此外,纬向环流结束和经向环流也会建立,并有寒潮和大幅度降温。

立冬前后,中国大部分地区降水显著减少。中国北方地区大地封冻,农林作物进入越冬期。中国江淮地区的“三秋”已接近尾声,中国江南则需抢种晚茬冬麦,赶紧移栽油菜,中国南部则是种麦的最佳时期。另外,立冬后空气一般渐趋干燥,土壤含水较少,中国此时开始注重林区的防火工作。

立冬的含义【篇二】

立冬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时间点在公历每年11月7-8日之间,即太阳位于黄经225°。此时,地球位于赤纬-16°19,北京地区正午太阳高度仅有33°47。立冬过后,日照时间将继续缩短,正午太阳高度继续降低。立冬期间,汉族民间以立冬为冬季之始,需进补以度严冬的食俗。立,建始也,表示冬季自此开始。

冬是终了的意思,有农作物收割后要收藏起来的含意,中国又把立冬作为冬季的开始。立冬节气,高空西风急流在亚洲南部地区已完全建立。此时高空西风南支波动的强弱和东移,对江淮地区降水天气影响很大。当亚洲区域成纬向环流,西风南支波动偏强时,会出现大范围阴雨天气。此外,纬向环流结束和经向环流也会建立,并有寒潮和大幅度降温。

立冬前后,中国大部分地区降水显著减少。中国北方地区大地封冻,农林作物进入越冬期。中国江淮地区的“三秋”已接近尾声,中国江南则需抢种晚茬冬麦,赶紧移栽油菜,中国南部则是种麦的最佳时期。另外,立冬后空气一般渐趋干燥,土壤含水较少,中国此时开始注重林区的防火工作。

立冬的含义【篇三】

今年11月7日是“立冬”节气,我国古时民间习惯以立冬为冬季的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立,建始也”,又说:“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意思是说秋季作物全部收晒完毕,收藏入库,动物也已藏起来准备冬眠。看来,立冬不仅仅代表着冬天的来临。完整地说,立冬是表示冬季开始,万物收藏,归避寒冷的意思。

“立冬”和“立秋”一样,古人同样在这个季节用占卜的方法来看冬天的冷暖,如“立冬晴,一冬凌(寒冷);立冬阴(阴雨),一冬温(暖冬)”。不无例外,古代也有到立冬这天,皇帝会亲自率领三公九卿大夫到北郊行“迎冬”之礼。

我国古代将立冬分为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人大水为蜃。”此节气水已经能结成冰;土地也开始冻结;三候“雉人大水为蜃”中的雉即指野鸡一类的大鸟,蜃为大蛤,立冬后,野鸡一类的大鸟便不多见了,而海边却可以看到外壳与野鸡的线条及颜色相似的大蛤。所以古人认为雉到立冬后便变成大蛤了。

立冬时节,太阳已到达黄经225°,北半球获得的太阳辐射量越来越少,由于此时地表夏半年贮存的热量还有一定的剩余,所以一般还不太冷。晴朗无风之时,常有温暖舒适的“小阳春”天气,不仅十分宜人,对冬作物的生长也十分有利。但是,这时北方冷空气也已具有较强的势力,常频频南侵,有时形成大风、降温并伴有雨雪的寒潮天气。

中国的节气是农耕风俗的载体,历史过去了,留下的是文化。节令风俗实际是农俗文化(食俗也是其中之一)。在现代生活中虽然已无实际意义,但增添了生活情趣。立冬与立春、立夏、立秋合称四立,在古代社会中是个重要的节日,这一天皇帝会率领文武百官到京城的北郊设坛祭祀。在现在,人们在立冬之日,也要庆祝一下,立冬进补各地“吃得”五花八门。北方人大多在立冬这天要吃饺子,而在我国南方,立冬这天人们爱吃些鸡鸭鱼肉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成语资料

全文共 287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解释:指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

成语举例:要警惕军国主义死灰复燃,东山再起。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指重新得势

成语结构:偏正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辨形:再,不能写作“在”。

成语辨析:东山再起和“卷土重来”、“死灰复燃”;都有“失败后重新出来活动”的意思。不同在于:①东山再起和“卷土重来”偏重指失势后重新得势;“死灰复燃”偏重指恶势力、坏现象。②东山再起多用于人;而且大多是本来有势力、有地位的人;“卷土重来 ”不限于此;它的适用对象宽得多;“死灰复燃”应用范围更广;既可指人;也可指事与物。

成语谜面:谢安复职;夕阳西下几时回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童年的梧桐树初中作文

全文共 558 字

+ 加入清单

岁月从指尖溜走,悄无声息,却留下了零星的回忆。

我走在回忆铺成的小路上,拾起一片又一片的梧桐叶,此刻,我心中充满了怀念,怀念那些点点滴滴!

童年梧桐树下,妈妈坐在那,教我玩编花绳,那时的我笨笨的,总也学不会,妈妈也不着急,只是坐在那里一次一次的给我做示范。我的脸上显出认真的神色,慢慢的,我的手愈来愈灵活“呵呵,妈妈你看!我知道怎么编了,我编给你看!”妈妈什么也没说,只是微笑的望着我,眼底的宠溺谁都不会忽视!

梧桐叶落,见证了妈妈对我的宠爱!

上学后,梧桐树下,妈妈总会搬一张桌子放在树下,我在那里写作业,而她往往在那里缝着我的书包。因为书包里的书太重了,总是会把书包带弄断,所以妈妈在为我缝书包时很认真!他怕书包带会再断,所以在书包上缝进了一点爱!清晨,我背着更加牢固的书包一蹦一跳的向学校跑去!妈妈在梧桐树下望着我远去的背影,眼底浮现出了满意的神情!

梧桐叶落,见证了妈妈对我细致的爱!

长大后,梧桐树下,妈妈总是会站在树旁,眺望着远方,希望他那远方求学的女儿可以忽然出现在他面前,像以前那样,捂住她的双眼,说道:“猜猜我是谁?”想到这里的妈妈眼底浮现出奢望的神情!

梧桐叶落,见证了妈妈对我的想念!

若是梧桐可入酒,我愿三生三世喝醉,醉得一塌糊涂,无怨无悔!只愿在那醉梦中,再现我怀念的梧桐树下的日子!

河北四中初二:蓝若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蜡烛运用象征手法写作文

全文共 511 字

+ 加入清单

我喜爱蜡烛,喜爱它的光明。我赞美蜡烛,赞美它无私奉献的精神。

“物以稀为贵”这是人们常说的一句话,可是蜡烛呢?它并没有那么稀奇,它在市场上的价格低廉,家家都有,大部分人都不把它放在眼里,它被人们放在柜子里桌底下,让别人看不见;它有时被人们摔在地上,被一些小孩砍断身子,处处遭受到人们的冷落、轻视,可是它却没有一声怨言,一丝哀愁。

但是你仔细观察,蜡烛还是挺漂亮的,它在燃烧的时侯,头上的小火苗好像是一个公主的头,它那白玉般的身体好像是公主美丽的衣服,顺流而下的蜡珠则是公主的手。

在停电的时侯,人们就会帮蜡烛点亮自已。然后,它就用生命之躯去为人们拼搏,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它在烈火中得到永生,在痛苦中创造欢乐,在奉献中感到永久的欣慰,它默默地存在,又默默地逝去,它以自已短短的一生,献出了自己的光和热。

由此,我想: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这样奉献的人,那就是我们的老师―辛勤的园丁,他们热爱自已平凡的工作,每天早起晚睡,用自己辛勤的汗水浇灌着我们这些“小树苗”直到两鬓花臼,他们还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用自己的热温暖着我们每个孩子的心,用自己的光为我们照亮前进的方向,就知蜡烛一样,点亮自己照亮别人。

以后,我也要做一个有蜡烛精神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成语资料

全文共 242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解释:寡、鲜:少。旧指不廉洁,不知耻。现指不知羞耻。

成语举例:只为自己贪财克剥,寡廉鲜耻。(明 东鲁古狂生《醉醒石》第七回)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鲜,不能读作“xiān”。

成语辨形:廉,不能写作“谦”。

成语辨析:“寡廉鲜耻”和“恬不知耻”;都有“不知羞耻”的意思。不同在于:“寡廉鲜耻”有“不廉洁”的意思;“恬不知耻”没有。“恬不知耻”有“做了坏事后毫不在意;心安理得”的意思;“寡廉鲜耻”没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感恩作文素材资料

全文共 657 字

+ 加入清单

鲜花感恩雨露,因为雨露滋润它成长;我们要感谢老师,是老师让我们学到的知识;感谢老师,老师是一栈明灯,任劳任怨地照亮我们前方的道路。

之前我和爸爸看过的一篇电视新闻,说是在地震突然来临时,全班的同学们正在专心听课,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同学们不要慌张,保持镇定,有序地离开教室,而这位老师却是最后一个离开教室。那么动人的一幕,至今让我难忘。

今年开学的第一天,秋高气爽,我被得知分配到四一班,你衣着整齐,带有皱纹的脸上透着慈祥的目光,对着同学们自我介绍着,同学们也在底下端详着您。而您一双明亮的大眼睛很能看出同学的心思,转过身走上讲台,用您那有力的手指在黑板上“嚓嚓”写上您对我们新班级同学们的要求和期望!

记得有一次课间休息,我在教室门口玩,由于风很大,门一下子关、一下子开,玩得开心时门突然压到我的手指,我痛得哭了起来。这时是老师你走了过来,温和地对我说:“谢诗雨等会到我这擦点药”。我含着泪水点点头,来到陈老师的办公室。老师一边帮我擦药水一边对我说:“下次小心一点,别再压到手啦!”在课堂上,你总是给我们细心地讲解一个又一个的知识点,耐心地给同学们讲解题思路,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通过你的讲解,还让我学会如何在考试时用到你教我解题的方法。

在生活上,你就像我们的家长一样,慈祥关爱着我和同学们,记得有一次在吃中饭的时候,有酸菜汤和酸菜,我看了只打了白米饭,老师看了便问我:“你怎么不吃菜呀?”我说我不能吃酸菜,老师听了说:“原来是这样的!但也不能偏食哟!”

感谢您,我敬爱的明灯;感谢您,我敬爱的老师!

[感恩作文素材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成语资料

全文共 242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解释:心情平静,态度温和。指不急躁,不生气。

成语举例:一想到事情的前因后果,他也就心平气和了。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和,不能读作“hè”、“huó”、“hú”。

成语辨形:和,不能写作“合”。

成语辨析:心平气和和“平心静气”;都表示“心情平静;不感情用事”。常可以通用。但心平气和偏重于“气和”指态度平和。“平心静气”偏重于“平心”;指内心平静;而且“平心静气”的搭配范围比心平气和少。

成语谜面:忾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校园里的那棵梧桐树作文500字

全文共 511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的校园虽然不大,但是却很神奇。

走进校园,来到操场,你第一眼看到的一定是那棵引人注目的大大的梧桐树。每当下课的时候,孩子们就会奔出教室来到梧桐树旁边和它一起玩耍。

春天,梧桐树姐姐的头发渐渐多起来了,微风拂面,梧桐树姐姐正忙着梳头发呢,可没时间跟大家玩,很快,头发梳好了,孩子们开始给梧桐树姐姐量腰围了。孩子们一个接一个的拉着手,“啊,姐姐瘦了!”梧桐树姐姐开心极了,说:“你们看看我长高了多少?”孩子们抬头一看,“你有两层楼高了!”梧桐树姐姐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夏天到了,梧桐树姐姐的头发长了很多,太阳公公用力的烤着大地,梧桐树姐姐向孩子们喊着,“快到我这里乘凉吧!”就这样,大家开心的奔向梧桐树姐姐的身边,大大的叶子挡住了灼热的阳光,大家度过了一个宁静的夏天。

秋天到了,农民伯伯的庄稼都成熟了,孩子们在干什么呢?原来他们正在捡梧桐树姐姐掉下来的头发呢。再过一个月,梧桐树姐姐就要成为妈妈了,孩子们已经看到了梧桐树上挂着的圆圆的果实了,觉得心里甜甜的……

孩子们依依不舍的告别了秋天,冬天的脚步近了!万籁俱寂,梧桐树姐姐,现在已经是梧桐树妈妈了,虽然头发都已经落下来了,但是粗壮的树干依旧挺立,在校园里静静的守护着孩子们……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查资料

全文共 409 字

+ 加入清单

正在着急,爸爸走过来,似乎看透了我的心事,说:“为什么不上网查找呢,这可是你拿手好戏呀。”

“是啊!”我豁然开朗。

我真是急昏了头,顾不得感谢爸爸。我迅速打开了internet,点击百度,输入“中华传统文化”。有关“传统文化”信息的网址在电脑屏幕上一一展现出来,这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一个个网址就像一颗颗晶莹璀灿、琳琅满目的珠宝,我一边感叹着网络的神奇,一边点击进“中华传统文化网”,这是传统文化的宝藏,你瞧,中国寺庙、中国古桥、中国古塔、中国园林、著名民居、古遗址……等介绍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的文章应有尽有;贴春联、剪窗花、包饺子、扎灯笼、做风筝、用筷子以及中秋赏月、重阳登高等传统习俗,让我目不暇接,我沉浸在传统文化的海洋之中,吸取着中华传统文化的营养。这真是一个绝好的网站,我把它添加在收藏夹中。

今天的作业完成了,我知道了语文学习要靠平常多积累,同时也深深体会到电脑的好处,它可是语文学习的好帮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关于梧桐树叶的状物

全文共 623 字

+ 加入清单

入秋的夕阳穿过丝丝凉风,漫无目的地射着。透过地平线看那不肯落下的红日,总觉得秋日的阳光是忧郁的,我看见落日的余晖把我的影子慢慢拉长,然后慢慢消失不见……

日子在脚下,踩出平静的声音,不知怎地,我总是不经意地忆起逝去的那些时光,忆起她,它们……

秋天,总是一个伤感的季节。我再次无意地徜徉到那里,那是一条安静的路,路的两旁,一棵棵梧桐那么寂寞地站在那里。树很高,很大,树干弯曲嶙峋,却那么倔强地伸向天空。粗糙的树皮刻着岁月的痕迹,似乎在诉说着无限伤感的离愁别绪。

再次走在这条路上,心中说不出的寂寞语惆怅。老树仍在,却物是人非。没有了树下的欢声笑语,没有了石凳上的绵绵诗意,没有了那个和我一样爱诗的女孩……

“嗒、嗒、嗒……”不知何时,细细地雨滴落在了树叶上,仿佛玉指纤纤弹起无数古筝,无尽的伤感、怅惘。“疏雨滴梧桐”,绵绵的秋雨淅淅沥沥地敲打在枯黄的梧桐叶上,又顺着叶上凌乱的脉络滚落到地上——“嗒!”在地上绽开一朵水花。梧桐树在冷冷的秋风中摇曳,叶子沙沙作响,伴着雨滴的音韵,更显孤寂。落叶轻轻地离开了树枝,在轻风细雨中打着旋儿,似一只翩飞的蝴蝶,带着对老树无尽的眷念轻舞飞扬,静静地收拢着它们一生的美丽瞬间。

叶落了,秋深了,人愁了……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的词句在伤感中轻吟浅唱,此刻的我,似乎已融入了这蒙蒙的细雨,沉醉在这淡淡的哀愁中。

“梧桐树,三更雨,道是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秋雨梧桐叶落时,吟诗,忆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2024腊月二十三祭灶的含义

全文共 2965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在“小年”这天祭灶,摆祭灶糖,其实源自一个有趣的民间传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上天;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下面是YJBYS作文网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夜,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中祭灶、扫尘、吃灶糖的日子。民谣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神,有所谓“官三民四船家五”或“官三民四僧道五”的说法,也就是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或寺庙、道观则在二十五日举行祭灶。后逐渐演化为“二十三,过小年”的说法。

起源:

祭灶的风俗,由来甚久。灶君,在夏朝就已经成了汉族民间尊崇的一位大神。记述春秋时孔子言行的《论语》中,就有“与其媚舆奥,宁媚与灶”的话。先秦时期,祭灶位列“五祀”之一(五祀为祀灶、门、行、户、中雷五神。中雷即土神。另一说为门、井、户、灶、中雷;或说是行、井、户、灶、中雷)。祭灶时要设立神主,用丰盛的酒食作为祭品。要陈列鼎俎,设置笾豆,迎尸等等。带有很明显的原始拜物教的痕迹.

节日简介:

每年腊月二十三、腊月二十四祭灶、送灶神、送灶王,是一项在中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人们称这尊神为“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灶王龛大都设在灶房的北面或东面,中间供上灶王爷的神像。没有灶王龛的人家,也有将神像直接贴在墙上的。有的神像只画灶王爷一人,有的则有男女两人,女神被称为“灶王奶奶”。这大概是模仿人间夫妇的形象。灶王爷像上大都还印有这一年的日历,上书“东厨司命主”、“人间监察神”、“一家之主”等文字,以表明灶神的地位。两旁贴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联,以保佑全家老小的平安。

灶王爷自上一年的除夕以来就一直留在家中,以保护和监察一家;到了腊月二十三日灶王爷便要升天,去向天上的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的善行或恶行,送灶神的仪式称为“送灶”或“辞灶”。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因此,对一家人来说,灶王爷的汇报实在具有重大利害关系。

送灶,多在黄昏入夜之时举行。一家人先到灶房,摆上桌子,向设在灶壁神龛中的灶王爷敬香,并供上用饴糖和面做成的糖瓜等。然后将竹篾扎成的纸马和喂牲口的草料。用饴糖供奉灶王爷,是让他老人家甜甜嘴。有的地方,还将糖涂在灶王爷嘴的四周,边涂边说:“好话多说,不好话别说。”这是用糖塞住灶王爷的嘴,让他别说坏话。在唐代著作《辇下岁时记》中,间有“以酒糟涂于灶上使司命(灶王爷)醉酒”的记载。人们用糖涂完灶王爷的嘴后,便将神像揭下,和纸与烟一起升天了。有的地方则是晚上在院子里堆上芝麻秸和松树枝,再将供了一年的灶君像请出神龛,连同纸马和草料,点火焚烧。院子被火照得通明,此时一家人围着火叩头,边烧边祷告: 今 年又到二十三,敬送灶君上西天。有壮马,有草料,一路顺风平安到。供的糖瓜甜又甜,请对玉皇进好言。

送灶君时,有的地方尚有乞丐数名,乔装打扮,挨家唱送灶君歌,跳送灶君舞,名为“送灶神”,以此换取食物。

附注:

一、祭灶节是什么节日?

每年的农历腊月二十三日为汉族传统节日祭灶节,民间又称“交年”、“小年下”、“小年”。这天晚上家家户户均行“祭灶神”的仪式。祭灶神为商周时代五祀之一,初为夏祭,后改为腊祭。古称“炎帝于火而死为灶”。古祭灶日期,有“官祭三,民祭四,王八祭五,鳖祭六”之说。每到这个时候,人们按捺不住迎接新年的喜悦心情,停下手中各种活计,忙忙碌碌地例行年前的祭灶送神活动。

每到腊月二十三这天,中原城乡噼噼叭叭燃放起新年的第一轮鞭炮。城镇居民忙于购买麻糖、火烧等祭灶食品。而在广大农村,祭灶的准备活动和隆重的祭灶仪式便在震耳欲聋的炮声中渐渐拉开了帷幕。

依照我国汉族的传统风俗,阴历腊月二十三日,叫做“小年”。之所以如此称呼,恐怕是因为再过几天,作为“大年”的春节就要来临了。因此,也可以说“小年”是“大年”的前奏或序曲吧!

小年祭灶是大江南北共同的习俗。过去,到这一天人们都要在灶屋(厨房)的锅台附近墙壁上供奉灶王爷、灶王奶奶。佛龛神像的两侧还要贴上一副对联,上联写“上天奏好事”,下联写“下界保平安”或“回宫降吉祥”,横额是“一家之主”。古人云:“民以食为天”,所以人们把灶王爷恭恭敬敬地奉为一家之主,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二、祭灶节的来历

祭灶的风俗,由来甚久。灶君,在夏朝就已经成了民间尊崇的一位大神。记述春秋时孔子言行的《论语》中,就有“与其媚舆奥,宁媚与灶”的话。先秦时期,祭灶位列“五祀”之一(五祀为祀灶、门、行、户、中雷五神。中雷即土神。另一说为门、井、户、灶、中雷;或说是行、井、户、灶、中雷)。祭灶时要设立神主,用丰盛的酒食作为祭品。要陈列鼎俎,设置笾豆,迎尸等等。带有很明显的原始拜物教的痕迹。

小年是我国汉族传统节日,也被称为谢灶、祭灶节、灶王节、祭灶。在不同的地方日期不同,在农历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或二十五(民俗专家说,在古代,过小年有“官三民四船五”的传统,也就是说,官家的小年是腊月二十三,百姓家的是腊月二十四,而水上人家则是腊月二十五。像北方,在南宋以前都是政治中心,受官气影响较重,因此小年多为腊月二十三;相反,南方远离政治中心,小年便为腊月二十四;而鄱阳湖等沿湖的居民,则保留了船家的传统,小年定在腊月二十五,“无论是哪天过小年,人们辞旧迎新的愿望却是一致的”。)(四川和贵州等部分地区腊月三十为小年,正月十五为大年),在山东部分地区小年为腊月二十二。小年被视为过年的开端。

清朝的皇帝从雍正年间开始,每年腊月二十三在坤宁宫祀神,为了节省开支,皇帝顺便把灶王爷也拜了。以后王族、贝勒随之效仿,于腊月二十三祭灶,自此开始有了官民在不同日子过小年的分野。

祭灶节实际是中国古代世俗社会秩序的一种反映,表现普通人对皇帝及其基层官员的恐惧,以及对基层官员贿赂的风气,所谓“瞒上不瞒下”,只要把和自己最近的官员贿赂好,皇帝不会知道自己的所作所为,即使小有触犯法律也可以逃避惩罚。做糖瓜、祭灶是这一天的主要活动,从此后就进入准备过年的阶段,人们精神上开始放松。

三、祭灶节的传说

河南腊月二十三祭灶的习俗,伴有一则凄凉的民间传说。古代的时候,一对老夫妇仅有一子,两人视儿子如掌上明珠,十分疼爱。但因家中贫困,无以糊口,只得忍痛让儿子到煤矿去挖煤。

儿子久去不归,老人格外想念。这天,老太婆嘱老汉到煤矿看看。路上,老汉遇到一个光脚片的同路人,两人越走越熟,相处十分融洽。闲谈之中,老汉得知光脚片是受阎王指使,来矿上收回一百名矿工。老汉心急如焚,乞求光脚片留下自己的儿子。光脚片慷慨应允,嘱他不要告诉别人。

见了儿子,老汉佯装害病,儿子侍奉左右,一直无法下井。不久,煤矿出了事故,老汉赶忙把儿子领回家里。

转眼三年过去了,这年腊月二十二夜里,老汉想起当年的风险,忍不住对老伴说了。谁知此话被灶君听走了,二十三晚上,灶君上天后,对玉帝讲了这件事。玉帝恼羞成怒,立即惩罚了光脚片,并收走了老汉的儿子。

为此,每到腊月二十三这天,人们敬灶君吃灶糖,希望他到天宫后,不要再搬弄人间是非。久而久之,人们都在腊月二十三祭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成语资料

全文共 275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解释:一根汗毛也不肯拔。原指杨朱的极端为我主义。后形容为人非常吝啬自私。

成语举例:沈姑娘,你也太拿老了!叫我们管山吃山,管水吃水,都象你这一毛不拔,我们喝西北风。(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一回)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主谓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毛,不能读作“mǎo”。

成语辨形:拔,不能写作“拨”。

成语辨析:一毛不拔和“爱财如命”都形容极其吝啬;“爱财如命”含有“极其贪婪”的意思;一毛不拔没有;一毛不拔含有“自私”的意思。“爱财如命”没有。

成语谜面:铁公鸡

歇后语:上等牙刷;凉水煺鸡;铁公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成语资料

全文共 263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解释:使人神魂震惊。原指文辞优美,意境深远,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后常形容使人十分惊骇紧张到极点。

成语举例:这部战争片中,有不少惊心动魄的场面。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补语;用于说明事物壮观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魄,不能读作“pài”。

成语辨形:魄,不能写作“魂”。

成语辨析:惊心动魄和“触目惊心”都可形容让人非常吃惊的事。但的适用范围比“触目惊心”广;无论看得见或看不见的对象都能运用;“触目惊心’只适用于能看得见的对象。

成语谜面:脑袋上放炮竹

歇后语:脑袋上放炮竹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成语资料

全文共 261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解释:本:树根;末:树梢;置:放。比喻把主次、轻重的位置弄颠倒了。

成语举例:该简者你却详而不简,该详者你又简而不详。本末倒置,批评你还不愿意?乱弹琴!(曲波《林海雪原》一二)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比喻弄错了事物的轻重主次

成语结构:主谓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倒,不能读作“dǎo”。

成语辨形:末,不能写作“未”。

成语辨析:本末倒置和“舍本逐末”;都有主次关系处理不当的意思。但本末倒置是指把主次的位置颠倒了;“舍本逐末”指丢掉主要的;追求次要的。

成语谜面:半;瓶底朝天;跋作序言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