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黄河大合唱进行曲歌词作者(热门20篇)

壶口瀑布,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地质公园。游记作文应该怎么写,看看下面的范文吧,也许对你有帮助哦。

浏览

2266

作文

922

我心中的黄河

全文共 1008 字

+ 加入清单

记忆中的您,是那么气势磅礴,从冰川万丈的巴颜喀拉山北麓起步,一路上接纳着千溪百川,浩浩荡荡,曲曲折折,奔向巨浪滔天的黄海之边,像一条金色的钢铁巨龙,迤逦般地横卧在我国北部辽阔的土地上。

回想着,回想着,我的思绪不觉地奔向了远古。在那遥远的古代,您身边的自然环境是如此优越。那时的您气候温暖湿润,土壤肥沃松软,到处是青山相连,绿水相接,风光旖旎。动植物种类更是数不胜数。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里,虎穿莽林,野象成群,鹰击长空,鱼游浅水。野花漫山遍野地绽开着,五彩斑谰,像一块块彩毯,铺遍山野,似人间仙境,像世外桃源。有着如此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您自然而然地孕育了源远流长,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

在这五千多年的风风雨雨里,多少英雄的故事在您的身边扮演。秦皇汉武,文韬武略;唐宗宋祖,文精武通。无论他们拥有着何等的丰功伟绩,都是饮着黄河之水长大,靠着黄河之水成就千秋霸业。诗仙李白用激昂豪壮的诗歌歌颂您:“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巅自天涯。”足见您气吞山河,雷霆万钧的气魄。啊,黄河,您塑造了多少幅“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自然壮观美景。您以其千军万马的势力,一泻万里的河水,穿过沃野圹垠的宁夏平原,构成了“天下黄河富宁夏”的塞上“江南”,天府之国。

在这五千多年的风风雨雨里,北方的烽火狼烟,南方的百万雄狮,在中原大地上展开厮杀。中华民族在刀光剑影,金戈铁马中生活了近五千多年。一代的文明被颠覆,另一代的文明又相继出现。如此往复循环,千锤百炼,中华民族逐渐壮大。中华儿女以其自身无穷的智慧,抵御着外族的侵略,很少受到欺凌。这所有的一切一切,您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如同惯看秋月春风一般。但是,在那烽火连天,硝烟漫地的清末民初,中华儿女却遭受着外族的欺凌、杀戳。或许,在这几千年里,你从来没有见到中华儿女流了这么多血,流了这么多泪。你咆哮,你发出了亘古末闻的咆哮;你断流,你出现了夐古末见的断流。望两岸,青山依旧在;仰苍穹,几度夕阳红。可是,今天的您已是百孔千疮,泥沙滚滚。真是岁月不饶人,也许时间拥有沧海桑田的力量,但您更有伟大坚强的精神力量,去激励中华儿女。

今天,经历了几千年风雨洗刷的中华民族,又以前所末有的速度向前发展,走向世界。啊,黄河,您无私地孕育了伟大的中华民族,这是不可用经济价值来衡量的,中华儿女永远感激您。我保证,当荒漠变成绿洲,赤地变成青山之时,便是您碧水再度东流之日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三字经的作者是谁

全文共 677 字

+ 加入清单

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它的作者是谁呢?以下是小编带来的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关于《三字经》的成书年代和作者历代说法不一,但是大多数学者的意见倾向于“宋儒王伯厚先生作《三字经》,以课家塾”。王应麟晚年教育本族子弟读书的时候,编写了一本融会经史子集的三字歌诀,据传就是《三字经》。

一说是宋代人区适子。明末清初屈大均在“广东新语”卷十一中记载:“童蒙所诵三字经乃宋末区适子所撰。适子,顺德登洲人,字正叔,入元抗节不仕”,认为广东顺德人区适子才是《三字经》的真正作者。

一说是明代人黎贞。清代邵晋涵诗:“读得贞黎三字训”,自注:“《三字经》,南海黎贞撰。”即以为明代黎贞撰。

中国宁波大学文学院教授张如安在《北京大学学报》2009年第二期上发表了《历史上最早记载〈三字经〉的文献——〈三字经〉成书于南宋中期新说》一文,判断《三字经》应成书于南宋绍熙(1190年-1194年)至嘉定(1208年-1224年)年间,其时代要早于王应麟(1223年-1296年)和区适子。而宁波是目前已知的《三字经》最早流传的地区。

王应麟(1223—1296)南宋官员、学者。字伯厚,号深宁居士,又号厚斋。祖籍河南开封,后迁居庆元府鄞县(今浙江鄞县),理宗淳祐元年进士,宝祐四年复中博学宏词科。历官太常寺主簿、通判台州,召为秘节监、权中书舍人,知徽州、礼部尚书兼给事中等职。其为人正直敢言,屡次冒犯权臣丁大全、贾似道而遭罢斥,后辞官回乡,专意著述二十年。为学宗朱熹,涉猎经史百家、天文地理,熟悉掌故制度,长于考证。一生著述颇富,计有二十余种、六百多卷,相传《三字经》为其所著。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游黄河石林

全文共 666 字

+ 加入清单

暑假的时候,妈妈带我去了黄河石林

黄河石林位于甘肃景泰县,占地34平方公里。它曾经有过很多名字:老龙沟、神仙洞等,后来,一位老爷爷来到这里,觉得它跟云南喀斯特地貌很相似,就给它起了“龙湾石林”这个好听的名字,因为它在黄河边,所以人们又叫它“黄河石林”。

我们从宁夏中卫出发开车两个小时左右便到了。这是黄土高原上一个独特的景观,是大自然天然形成的,不带半点人工痕迹。站在观景台上,远远看去,黄河就像一条黄色的带子,自东向西流过,听说这可是黄河少见的倒流河段呢!石林景区就在黄河冲刷出的大峡谷里。

我们来到黄河岸边,坐上羊皮筏子,在景区入口又换乘驴车,走进了蜿蜒的峡谷。终于可以近观石林了,我立刻被它奇特的地貌吸引住了。抬起头,只见一个个石笋高耸入云,顶天立地,千姿百态,我不禁惊叹起来。坐着驴车继续向前,峡谷的小路开始像个大迷宫一样,令我有些晕头转向,忽然,转过个弯,一个大大的山洞出现在我眼前,离远了看就像一个张开的哈哈大笑的嘴巴一样,妈妈跟我说这里就叫“笑口常开”,真是太形象了。走着走着,突然在左手边的岩石上出现了一个个生动的图案,仔细看去,有的像奔驰的骏马,有的像拖着长长尾巴的老鼠,原来这个地方是“十二生肖墙”。沿着峡谷继续往前走,我们又看见了一块巨大的石头,像是从天外飞来的,悬空落在两个巨大的石笋中间,这里就是飞来石了,我不禁感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峡谷里还有很多的景观,如李逵背母、一帆风顺、猫头鹰石等等。

在黄河石林,我看到了大自然神奇的力量,也学到了很多自然知识,玩得也很开心,我想,等我长大后,一定要再来这个神奇的地方!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美丽的黄河作文

全文共 709 字

+ 加入清单

黄河落天走东海,

万里写入胸怀间。

这是李白《赠裴十四》中的一句诗。我脑海中仿佛出现了那条“几”字形的黄河,滚滚东流注入太平洋。

几千年前,黄河,这个中华民族的摇篮,用她甘甜的乳汁哺育了半坡原始居民,灿烂的华夏文明由此开始了。无论是石器文化还是青铜文化,都发源于黄河流域。

“河的两岸有许多城市和城堡,里面住着大批的商人,从事广泛的贸易活动,临河域生产生姜和大量的丝绸……(《马可·波罗行纪》)”元代的黄河,无疑是繁华的。可以在脑子里勾勒出这样的画面:黄河两岸,车马不绝,行人接踵;酒亭客舍林立,帘幌迎风高挑,茶肆酒馆排列相间;市集兴旺,热闹非凡。路过的仕宦商贾,文人墨客,无不触景生情,留下许多抒情名句。

黄河本身也具有独特的魅力。她奔流时是那样的汹涌澎湃,于是有了“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远上白云间”……那该是怎样的一种美啊!

除此之外,古老的神话传说,朗朗上口的歌谣,都为黄河镀上了一层浓浓的文韵。

那辉煌的时期是属于黄河的,也是属于万千中华儿女的。

辗转到了抗日战争时代。“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那血雨腥风的日子里,黄河边是隆隆的炮声,撕心裂肺的呐喊声;多少战士血染黄河,多少雄伟悲壮的历史画卷似乎又浮现在我眼前。在风云变幻的岁月,黄河咆哮着,怒吼着,但她仍然一往无前地向前奔流着。这些并不能磨去黄河母亲的建议,相反,她激励着数万中华儿女起来反抗,斗争。

黄河目睹了那些豺狼蹂躏国土的历史悲剧,但同时,在她身边也演绎了英雄儿女抛头颅,洒热血的动人画面。

任凭漫长岁月的流逝,任凭战火硝烟的摧残,黄河,我们的母亲河,像一个举人,引领着坚强的中华民族,走得更远,接受更多的挑战。

黄河,黄河!

展开阅读全文

篇4:黄河故道美如画作文600字

全文共 638 字

+ 加入清单

假期里,我们全家到滨海县现代农业园区的“万鸟天堂”游玩。

“万鸟天堂”名副其实,园林里啄木鸟、白头翁、翠鸟、黄鹂、白鹭、云雀等鸟类随处可见。进入景区,未见鸟迹,先闻其声。“唧唧啾啾唧唧啾啾”,一到傍晚,鸟儿们呼朋引伴,纷纷来到园林,整个园林就成了鸟的家园。景区内亭台楼阁一应俱全,小桥流水自成一体,曲桥花池浓妆淡抹,“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笔下的西湖美景此时映入我们的眼帘。

爸爸告诉我,滨海县现代农业园区背依古黄河,是一个风景如画的地方。驱车继续前行,远远望去,一座大桥高架在古黄河之上,停车桥上,放眼远望,真让人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宽阔平坦的327省道从这里经过,南经阜宁,连接204国道;西通涟水,连接宁连高速公路。古黄河大堤上,高高低低的树木和花草红绿相映,犹如一幅多彩的画卷。

爸爸继续介绍,在滨海县现代农业园区的古黄河旁,还有个梨树湾景区。景区内除了“当家”的梨树外,其他草木品种也很多:雪松、银杏、香樟、桂花、广玉兰、梅花……每到春暖花开时节,洁白的梨花、粉红的桃花、又白又粉的苹果花竞相开放,这里成了花的海洋。就连道路两旁,各种说不出的野花也亮丽动人。水面波光粼粼,岸边杨柳依依,形成自然生态的桃红柳绿、百花争春的景色,吸引了无数游人前来观光踏青。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方水土造就一方风景。在滨海黄河古堤,无处不树,无处不花。绿树彩花相映成艳,一树一姿,一花一态,因为古黄河水的润泽,而充满了一种安谧和宁静。这景、这情怎能不令人流连,不令人赞叹!

展开阅读全文

篇5:黄河颂作文700字

全文共 697 字

+ 加入清单

黄河,这个简单的名字,却是她孕育了中华民族千百载的历史,滋养着祖祖辈辈的炎黄子孙。

我虽然未曾领略过她的魅力,但他在我的心中,梦中,黄河用她惊骇浪,浊流婉转,激励着我九曲黄河天上来,在我心中黄河不仅意味着磅礴的气势,还象征着中华民族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精神,即使两岸滚滚黄沙不断落入其中,也没有阻挡黄河向前的脚步。

我梦中漫步在黄河的故道边,聆听着日夜的咆哮声,顺着时间的路线追寻着,追寻着大河两岸的悠久历史。

两岸的泥土,孕育了无数神奇的古代文明,从神奇的甲骨文到各式各样璀璨文明,黄河不断地用她的乳汁呵护着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金黄色的泥土,曾烧成了一个又一个彩瓷,上下翻滚的骇浪,曾铸成青器上多姿多彩的花纹,从黄河的血液里流出的不仅是《诗经》、《长恨歌》、《史记》还流淌出哲人孔子,诗人李白,革命者孙中山,他们用不同的方式诠释着黄河的伟大精神。我们把黄河称为“母亲”她不仅哺育了一个伟大的民族,更抒写了一部悠长的文明史。正因为如此,我们爱她,颂她。中华民族离不开母亲——黄河。

现代的中华民族失去了往日的光彩,倍受侮辱,帝国主义的铁蹄多次蹂躏黄河母亲,但一首《保卫祖国》唱出了中华儿女对黄河的一片深情。为了保卫祖国,保卫黄河,冼星海用自己的才赋谱写了这首壮歌,鼓舞着中国战士保家卫国。

黄河咆哮,汹涌。跳动着永恒的心律。唱着不知疲倦的歌,黄河浩荡,峰回路转,滚滚滔滔,一泻千里。如今,黄河又以崭新的面貌向世人续写这一部崭新的黄河史。黄河儿女也将沿着黄河的足迹,带着希望,带着祝福,带着走向腾飞的信念,开启了辉煌征程的大门。

黄河,你是我的骄傲,我的自豪,我以你为荣,以你雄健不屈的精神作为我前进的内在动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名著《百年孤独》的作者马尔克斯逝世

全文共 289 字

+ 加入清单

2014年4月18日,据法新社报道,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哥伦比亚作家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于北京时间18日凌晨在墨西哥城去世,享年87岁。

4月15日曾报道,马尔克斯的身体状况在恶化。据墨西哥媒体报道,马尔克斯1999年就被查出癌症。在美国接受化疗后,肿瘤缩小。今年3月,加尔西来因肺部和尿道感染在墨西哥接受治疗。医生再次对其进行检查时发现,马尔克斯癌症扩散至肺部、肝脏。4月8日,马尔克斯出院回家做保守治疗。

马尔克斯1927年生于哥伦比亚,他是着名的作家、记者。198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其代表作《百年孤独》为文学潮流魔幻现实主义的典型作品,西班牙语言文学必读本。

展开阅读全文

篇7:黄河的比喻句有哪些

全文共 704 字

+ 加入清单

1、黄河是中国的大动脉,它的周身奔流着民族的热血。

2、黄河是民族的慈母亲,它哺育着千千万万的好儿女。

3、黄河是华夏的飞巨龙,它日行千里注入浩浩的东海。

4、黄河就像仙女舞动的绸,彩绸一拂,便是中华千年的文明。

5、黄河从一个美丽、年轻的姑娘变成了一个布满皱纹满身上很累累的老太太。

6、赞美黄河,这位伟大的中华民族的母亲,她为中华民族做了多大的贡献啊!

7、下雪了,黄河河面上结冰了,雪花落在了冰面上,它就像一条绵延万里的玉带。

8、夏天到了,黄河水一下变得浑黄起来,他好像一匹烦躁脱缰的野马,向前狂奔。

9、黄河雄壮广博的身驱忽然被痉挛缩短,黄河似地下奔凸起来的岩浆,宣布无尽的宏伟轰鸣。

10、黄河。是一个刚强而又伟大的巨人,呈现在亚洲平原之上,用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樊篱。

11、再看那闻名中外的黄河壶口瀑布,黄河就像一条蛟龙一头钻进壶口又一泻千里翻江倒海地一泻千里。

12、细细品味黄河,它那如巨龙般的躯体拱成的“几”字形的脊梁,仿佛正向人们昭示着黄河的博大与精深。

13、黄河从冰川万丈的巴颜喀拉山北麓起步,一路上接纳着千溪百川,浩浩荡荡,曲波折折,奔向巨浪滔天的黄海之边,像一条金色的钢铁巨龙,迤逦般地横卧在我国北部辽阔的土地上。

14、黄河,我们的母亲河,我们的民族气魄,以她汹涌磅礴的气势,澎湃的河流,奔流的河水在河塘里川流不息。栩栩如生,犹如千万条张牙舞爪的黄磷巨龙,一路挟雷裹电,咆哮而来。

15、如果说人类是种子,那么黄河便是那湿润的水露,滋润着这颗幼小的种子。如果说人类是树苗,那么黄河便是那温暖的太阳,温暖着正在成长的树苗。如果说人类是一棵树,那么黄河便是那肥沃的土地,帮助着树汲取着土地里的营养。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作者:刘彩云

全文共 706 字

+ 加入清单

每个孩子都会有一种想法:如果没有大人那该多好呀!的确,每个孩子都向往自由,向往无忧无虑,无拘无束的自在生活。

有一天,一个小男孩在山谷中无意捡到了一块会发光的石头。觉得很稀奇便带回家玩。在家玩时,小男孩看着天空中的小鸟说:“我要是能像小鸟一样可以在天空中飞翔,那该多好呀!"话音刚落,小男孩就腾空而起飞上了天空,他欣喜若狂,又说:“我要回家!"顿时他又出现在家里。经过不断的实验,小男孩断定是这块石头给他带来了“超能力”。以后的每天小男孩要什么有什么。一天他和父母吵架了,被冲昏了头脑,气急败坏的说了一句:“我要没有大人的世界”。话音一落,一个全新,没有大人的世界出现在眼前。一群小孩子在玩游戏。学生们也不用上学了,没有了父母的训斥,老师的惩罚,有的是欢笑声,和美丽的风景。小男孩开心极了,他认为自己为大家做了一件好事。他找了一个地方,快乐的生活。

时间一天一天的过去,孩子们快乐的成长,可奇怪的是每当一个人成年的时候,便会消失。世界也因此变得暗淡。孩子们的笑声消失了,身体衰弱了,从而逐渐走向死亡。这是因为没有了大人,孩子们无法照顾自己,粮食、衣服,几乎所有的一切都将要消失了。灾难最终来临,世界变得一片漆黑,只剩下小男孩一人存活。小男孩之前许下长生不老的心愿,但当他看到眼前的景象时,他哭了,他这是在为他之前的行为愧疚。万物总会有消失的时候,发光的石头碎了,他只剩下最后一次机会,在最后一刻,他说:“我要原来有大人的世界。”在一瞬间,世界又恢复了原来那美丽的景象。

我们向往没有拘束的生活,但如果真的没有拘束,我们的生活将会变的凄凉、暗淡、没有色彩。同学们,请珍惜现在的生活,和父母、同学、老师一起度过美好的人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9: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简介

全文共 3598 字

+ 加入清单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出自前苏联的一部自传性小说,是共产主义国家最著名的“革命小说之一。作者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编写该书时已双目失明、全身瘫痪,这部书是他强忍病痛,历时三载,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才写成。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简介,欢迎阅读。

尼·奥斯特洛夫斯基(1904年~1936年),前苏联著名励志作家布尔什维克。自他的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The making of steel)问世以来,他就同书中的保尔·柯察金一道,成了世界上千千万万有志青年的朋友和楷模。1904年,奥斯特洛夫斯基出生在乌克兰一个工人家庭,父亲是一家酿酒厂的季节工,母亲在大户人家当厨娘,家境十分贫寒。因此,他只念了三年的书,十岁左右就开始干活谋生。奥斯特洛夫斯基干过各种职业,如帮人家牧马,在车站食堂当小伙计,在发电厂当助理司炉等,贫困屈辱的生活培养了他对旧世界的仇恨和反抗性*格。13岁的时候,他就开始积极参加革命活动。

1918年,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家乡一度被德国军队占领,他冒着生命危险去完成组织上交给自己的收集敌人情报和将革命布告贴到德军司令部哨兵棚上的任务,显示了他机智、勇敢、不怕牺牲的精神,得到了同志们的赞扬。

1919 年7月,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家乡成立了共青团,他成了第一代共青团员,并参加红军奔赴前线同白匪军作战。第二年在一次激战中,他的头部、腹部多处受伤,右眼因伤而失明。严重的伤痛使奥斯特洛夫不得不离开队伍。然而,伤势刚刚有所好转,他就以高度的革命自觉性*转入劳动建设,先是到一家铁路工厂当助理电机师,后又自愿报名参加突击队,投入修筑铁路的艰苦劳动。在工地上,他染上了伤寒并患了风湿病,常处于昏迷状态。这场大病还未痊愈,他又积极参加在第伯聂河上抢捞木柴的紧张劳动。因为长时间泡在齐腰深的冰水中,致使风湿病更加严重,又很快迸发了多发性*关节炎,肺炎。从此失去了最起码的健康,并日趋恶化,到1929 年,他全身瘫痪,双目失明,完全失去了活动能力,但他丝毫也不悲观消沉,“只要心脏还没有停止跳动,就要使自己成为一个对党有用的人。”学习文学创作,是躺在病床上的奥斯特洛夫斯基找到的“进入生活的入场券”。

1927年底,奥斯特洛夫斯基在与病魔做斗争的同时,创作了一篇关于科托夫骑兵旅成长壮大以及英勇征战的中篇小说。两个月后小说写完了,他把小说封好让妻子寄给敖德萨科托夫骑兵旅的战友们,征求他们的意见,战友们热情地评价了这部小说,可万万没想到,手稿在回寄途中被邮局弄丢了。这意外的打击对他来说,实在是太残酷了,但这并没有挫败他的坚强意志,在参加斯维尔德洛夫共产主义函授大学学习的同时,他开始构思规模更大的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1934年小说出版,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他也被吸收为苏联作家协会会员。随后,奥斯特洛夫斯基开始创作另一组三步曲长篇小说《暴风雨所诞生的》,以表彰他在文学方面的创造性*劳动和卓越贡献。1936年12月,由于重病复发,奥斯特洛夫斯基在莫斯科逝世。

尼·奥斯特洛夫斯基是前苏联人。父亲是酿酒厂的制曲工人,也曾在外村或城里打零工.还当过五年邮差。他到过彼得堡,服过兵役,接触过进步的大学生,知道一些革命者与沙皇作斗争的故事。母亲出身贫寒,小小年纪就不得不去给人家干活,放鹅、种菜、照看孩子。他们婚后生下六个儿女,夭折了两个。奥斯特洛夫斯基最小,上面有两个姐姐、一个哥哥。母亲除了做家务带孩子,还替人家做针线活,当女佣。他十岁那年,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全家为逃避战火,辗转到达舍佩托夫卡定居。这时,日子过得更加艰难。

奥斯特洛夫斯基十一岁就进当地的火车站食堂当小伙计,十四岁进发电厂,给司炉工、电工打下手,也干过锯木柴、卸煤等杂活。他从小具有极强的求知欲,渴望念书,但只断断续续地上过几年学。在学校里,他不仅成绩优秀,而且十分活跃,是老师的好助手。他试写过童话、短篇小说和诗歌,在学生自编手写的“杂志”《青春的色*彩》上发表过习作。他还喜欢演话剧,最爱登台扮演具有英雄气概的角色*。他几度辍学,大都是由于贫穷,有一次则是因为触犯了教神学课的神父。于是,这孩子想尽办法借书,甚至把午饭让给报贩吃,换取报刊来看。他在十二岁时就读过英国女作家伏尼契的代表作《牛虻》,从此,牛虻的形象深深地印在了他的心坎里。

生平经历

尼-阿列克谢耶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1904年生于工人家庭。初级教会小学毕业后,因家境贫寒不得不辍学做工。1919年,加入苏俄共青团并参加红军同白匪作战。1923-1924年担任共青团工作。1924年加入共|产|党。1927年因病全身瘫痪,双目失明。他以惊人毅力写了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暴风雨所诞生的》,根据亲身经历,描写苏联青年在革命熔炉中锻炼成长的经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早在1942年就译成中文,书中主人公保尔- 柯察金成为中国青年的学习榜样。1936年12月22日,奥斯特洛夫斯基病逝。(那时《暴风雨所诞生的》才写了第一章,书稿还在印刷厂排字)现实生活的苦难与沉重,书中人物的坚毅与光辉,使这个男孩懂事、早熟。他曾帮助布尔什维克地下组织张贴传单、刺探情报。十五岁时,他走在街上,突然发现地下革命委员会的一位成员被一名全副武装的匪兵押着迎面过来。他不顾一切,猛地朝匪兵扑去。革命者意外获救,他却因此被捕。这个少年受到严刑拷打,但不吐露片言只字,硬是挺了过来。

红军和起义者击溃了匪军。同年七月,奥斯特洛夫斯基参加共青团;八月,志愿加入红军,随部队上前线,经受战争烈火的考验。

他当骑兵,当侦察员,转战各地。这个年轻人,不仅跃马挥刀,作战英勇,得到书面嘉奖,而且善于激励战友,显示出宣传鼓动的才能。次年八月,奥斯特洛夫斯基腹部和头部受重伤,在野战医院的病床上度过了经常处于昏迷状态的两个月。出院后,右眼只保留了五分之二的视力,于是转业来到地方。

他参加过 苏反委员会的工作,在铁路总厂担任电工助理,并被选为团支部书记,同时进电工技校学习。十七岁时,带头参加修建一条铁路支线的艰巨工作。在铁路工地上,不少人被恶劣的条件、疾病和匪帮的偷袭夺去生命。奥斯特洛夫斯基咬紧牙关,拼命干活。但在即将竣工时,他双膝红肿.步履艰难,并且感染了伤寒,昏迷不醒,被送回老家。在母亲悉心照料下,他才勉强活了过来。重返工厂后,他一边劳动,一边在技校学习。伤病之身,经不起过度的辛劳,健康状况越来越糟,他被送进疗养院进行泥疗。病情稍有好转,又返回基辅,并和许多共青团员一起,在没膝深、刺骨冷的河水中抢救木材。他再次病倒了。十八岁时,医疗鉴定委员会为他签发了一等残废证明.

他藏起证明,要求安排工作。这以后,当过团区委书记、全民军训营政委、地区团委委员、团省委候补委员。二十岁入党,并一度担任团省委书记。不幸的是,他又遇上一场车祸,右膝受伤,引发了痼疾,关节红肿胀痛.活动困难,才二十三岁、他就瘫痪了,而且双目逐渐失去视力。

从此,他往返于各地医院,进行治疗不见好转。二十六岁,接受第九次手术,刀口缝合后,竟有一个棉球留在体内。虚弱的病人,如果再次施以麻醉,只怕会损伤心脏,危及生命。他主动提出不用麻醉,切开刀口,取出棉球。他没有发出一声呻吟,但术后高烧,八天不退。这以后,他断然拒绝任何手术,说:“我已经为科学献出了一部分鲜血,剩下的,让我留着干点别的事吧。”

在各地的医院和疗养院,他结识了不少朋友,其中有些是老一辈的革命家。他在治病间隙,利用仅剩的视力,大量阅读优秀的文学著作,其中包括普希金、托尔斯泰、契诃夫、高尔基、肖洛霍夫、巴尔扎克、雨果、左拉、德莱塞等作家的作品。他参加函授大学的学习,同时写出一部反映战斗生活的中篇小说。可惜小说惟一的手稿在外地战友阅后寄回途中丢失了。

二十六岁,他着手创作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二十七岁完成第一部,次年得到发表和出版。三十岁,《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第二部问世。三十一岁荣获列宁勋章;三十二岁,也就是一九三六年的十二月十四日,完成了另一部长篇《暴风雨所诞生的》(第一部)的校订工作.八天后,即十二月二十二日,他就与世长辞了。并且这本书回答了:“钢铁”究竟是怎样炼成的?

1904年生于工人家庭。

初级教会小学毕业后,做过杂工。

1919年进发电厂当司炉助手。同年加入共青团,并参加红军奔赴前线。

1920年因重伤复员,进铁路工厂任助理电气技师。

1923年至1924年担任乌克兰边境地区共青团的领导工作。

1924年加入共|产|党。

1927年由于病情恶化而全身瘫疾,双目失明。

1934年奥斯特洛夫斯基加入苏联作家协会。

1935年,苏联zheng府为了表彰他的文学功绩,授于他列宁勋章。

从1934年起,他开始写作反映国内战争时期无产阶级为苏维埃政权而斗争的长篇小说《暴风雨所诞生的》(三部曲中的第一部),1936年完成。

1936年12月22日病逝。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漂亮朋友作者是谁

全文共 217 字

+ 加入清单

漂亮朋友》暴露了当时新闻界的黑幕。它的作者是谁呢?以下是小编带来的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漂亮朋友》的作者为法国作家莫泊桑。

《漂亮朋友》讲述了法国驻阿尔及利亚殖民军的下级军官杜洛瓦来到巴黎,进入报馆当编辑,他依仗自己漂亮的外貌和取悦女人的手段,专门勾引上流社会的女子,并以此为跳板,走上飞黄腾达的道路。最后他拐走了报馆老板的女儿,迫使老板把女儿嫁给他,自己成为该报的总编辑。小说结尾还暗示他即将当上参议员和内阁部长,前程还远大着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关于开学的进行曲作文

全文共 349 字

+ 加入清单

开学喽!开学喽!”等待的前奏开始了,我怀着激动而又有点小紧张的心情,见到了我久别重逢的“故人”——教室。我找到了相应的位置坐下,开始了一首美妙的进行曲

“嗨哟——嗨哟——”这是我们在搬新书呢!别看书薄,可分量不小。更惨的是,何峻波他一个人就有一箱书要抬哦!哎——辛苦的曲调。

瞧!爱心义卖上,大家踊跃捐出自己的物品,也纷纷捐出了自己积攒下来的零花钱。在爱心义卖上,大家帮助了别人,同时也买到了自己心仪的物品,真是一举两得!哈——这是快乐的曲调。

在开学第一次中饭就餐现场,大家你看我我看你,一起乐呵呵地吃着美味的饭菜,品尝着热腾腾的汤,仿佛过了一个寒假,这学校的中餐变得格外诱人了呢!哇——这真是悠闲自在的曲调。嘻嘻……羡慕、嫉妒、恨吧?

……

这是咱们班的《开学进行曲》,动听吧?

[关于开学的进行曲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伊索寓言的作者是谁

全文共 315 字

+ 加入清单

伊索寓言》相传为公元前六世纪,被释放的古希腊奴隶伊索所著,搜集所有古希腊民间故事,并加入印度、阿拉伯及基督教故事,共三百五十七篇。它的作者是谁呢?以下是小编带来的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伊索寓言》的作者为古希腊奴隶伊索。

《伊索寓言》中的角色大多是拟人化的动物,它们的行为举止都是人的方式,作者借以形象化地说出某种思想、道德意识或生活经验,使读者得到相应的教育。这些故事篇幅短小却寓意深厚,有的教导人们要正直、勤勉;有的劝人不要骄傲、不要说谎;也有的说明办事要按照规律,量力而行;还有不少反映了强者虽凶残但却常被弱者战胜以及各种寓意深刻的人生道理。内含对社会不平等的抨击;讽刺懦弱、懒惰,赞美勇敢斗争,教人如何处事,辨别是非好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黄河浮桥小学作文

全文共 417 字

+ 加入清单

我姥姥家离黄河不远,听说黄河上有浮桥,可我从没见过。

今天,我和姐姐跟着爸爸妈妈来到姥姥家,爸爸对我和姐姐说:“我带你们到黄河看浮桥。”我们高兴的又蹦又跳。

一路上,公路两旁的杨树向我们招手,花儿向我们点头,麦儿向我们致敬,它们好像在说:“祝你们一路顺风。”不一会儿,我们来到了黄河上,一眼望去,那长长的浮桥横卧在黄河的河面上,来来往往的车辆川流不息,看起来雄伟壮观。浮桥随着车辆的经过上下起伏,让人心惊胆战。

黄河水面不宽,黄河的水带着泥沙滚滚东去,我站在桥上,好像脚下的船只正在逆流而上,惬意之极。两岸的泥沙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着金光。

爸爸说:“你们知道黄河水为什么是黄的吗?”我抢先回答:“因为黄河水流经黄土高原把泥沙带下来,所以河水成了黄色。”爸爸又问:“你们知道黄河经过哪几个省吗?有多么长?它的源头在哪里,在哪里入海……?”爸爸问了我们好多回答不上来的问题。我暗下决心,一定好好学习,争取把所有的问题统统都答上来。

[黄河浮桥小学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中国梦黄河情作文素材

全文共 466 字

+ 加入清单

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摇篮,黄河流域的中游则是中华文明史的主要发祥地。但是现在,关于黄河我们听到的更多的是她日深一日的泥沙与日甚一日的干涸。河床不断抬升,乃至黄河河底的沙土竟然开始在城市的上空漂浮。这是多么严峻的现实!黄河流域曾经是森林密布,土地肥沃,气候湿润的优良居住地,为什么现在会这样?

其实很简单,就是因为种种原因导致黄河断流,水土流失,泥沙淤积和水污染。现在如果你亲眼目睹这样的情景的话,就会感到十分可惜。黄河的水已经被“染”成黄色。黄河已没有昔日的英雄气魄、磅礴的气势、黄河滚滚也不在是浩浩荡荡的了。与李白《赠裴十四》中的诗句“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已不相符了。但在我的心中,黄河却永远都是那么伟大与壮观。

我以一个小公民的身份呼吁海内外的炎黄子孙们:行动起来,拯救黄河!我相信,只要每一个炎黄子孙行动起来。那么,伟大的母亲河一定能焕昔日光彩。

黄河,母亲河,她怀抱婴儿,让甜甜的乳汁流淌,哺育了一代有一代中华儿女,造就了华夏灿烂的文化。她以其巨大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带领中华民族像长流不息的滔滔河水,奔向美好的未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第五节:寻求口语化语言,增加歌词的艺术感染力

全文共 2912 字

+ 加入清单

随着政治环境的变化,随着音乐文学的成熟,假大空、豪言壮语的时代已经过去,但是,假小空、套话依然没有杜绝,常用歌词200句的现象还在歌词创作中频频出现,歌词语言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如何解决?当然要感受生活、感受时代、感受变革时期人们的心理活动。在感受中思考、在感受中采集、在感受中创造。认识歌词语言的基本特点很重要。这一节,我谈谈歌词语言的问题,也就是如何在歌词创作中把握口语化的话题。

要想做到歌词语言的口语化,我认为有三忌讳, 1 忌讳华而不实 2 忌讳拖沓晦涩 3 忌讳多种意象 ;有三提倡 1 提倡开门见山 2 提倡形象准确 3 提倡深入浅出

毫无疑义,歌词和诗歌一样都需要美的语言,然而,由于歌词受音乐的制约,它的语言和诗的语言就有了很大的区别了。歌词语言三忌讳只是我的理解和认识,也许有偏颇。1,忌讳华而不实,其实,任何文体都忌讳华而不实,歌词尤其要注意。本来歌词的篇幅就很小,面似华丽,实为隔靴搔痒的语言再占去一些,这首歌词就费了。歌词的语言最忌讳形容词过多(并不是绝对的)形容词、装饰词多,就影响音乐的主题、音乐的想象空间。举个例子,同样写茉莉花,初学者可能认为写的越“美”越像歌词,于是,就会写成“像白玉、像月光、像少女亭亭玉立,像棉桃、像朝霞、像白云飘向天际……”写了这么长的两句也不知道写什么,“皮”厚自然不必说,人们如在雾里,音乐的形象就更难抓了。可是民歌《茉莉花》开头就叫你一目了然——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满园花开,香也香不过她……这样朴实无华的歌词语言,一比一兴立刻就使人闻到一股沁人的芬芳。这样的歌词很容易被音乐接受、被听众接受,是我们写歌词的一篇好范文。说道忌讳华而不实,并不是反对歌词的文学性,关键是用的好,用的巧。《好日子》中写了阳光的油彩,月光的水彩……生活的花朵等很漂亮的句子,不但没有影响歌词的内容,反而,还增加了歌词的审美魅力。为什么?因为此时没有形容词了,全成了名词“阳光的油彩”而不是油彩般的阳光。“生活的花朵”而不是花朵般的生活。你们看,我说的是不是有道理。2,忌讳拖沓晦涩,无论是抒情歌曲还是叙事歌曲,简约、明快是它的基本要求。歌词不能写成“词报告”。一首词写成四段,每段十六句,从“猴子变人”写到信息化,这样显然不行。这里面有一个歌曲基本规律的问题,也有一个让听众真正听进去,记得住的问题。这就是听觉艺术的功能,决不能用歌曲代替政治报告。

谈到拖沓还有一个词句过长、空洞,没有层次、没有语言分工,总也不入题的现象,用一句民间说法“墨迹”。晦涩,是指语言生涩、难读、难懂、难记、或者咬文嚼字,或语意含混。举一个例子:“我的行囊装满许多泡沫,我还有筐提包和锁”还有一些生造的词句和无法唱的词句,如:城市里有一片虹霓,这显然是为了压韵,不顾别人能不能唱,演唱后人们能不能听懂,这和歌词的属性格格不入。3,忌讳多种意象,(也包括多种形象)一句或者一段歌词中的多意象是作曲的绊脚石。听觉的绊脚石。记忆的绊脚石。也会使作曲者找不到准确的形象,听众的听觉找不到通道,记忆找到不到记忆点,例如:“村庄里的阴沉鞋子里的沙砾空气里的麦芽气。一个桌子一个椅子一个杯子一种情绪”这样的句子作为诗也许可以,作为歌词绝对不行。关于三提倡,因为篇幅的关系,我在这里不多说了,举三个不同的例子来说明。“是你给我爱,爱向我走来”这就叫开门见山的写法:“生活像一团麻,总有解不开的小疙瘩”这就叫形象准确;“你也说聊斋,我也说聊斋,息怒哀乐一时都到心头来。鬼也不是鬼,怪也不是怪,牛鬼蛇神倒比正人君子还可爱”这就是深入浅出。上述的种种理由,就是强调歌词的口语化,口语化使抒情酣畅,有利于记忆传唱;口语化口语情态生动,有利于提供情境;口语化亲近自然,有利于贴近听众。但是,口语化决不是浅薄。歌词语言要不断创新,近些年来,一些歌词语言确实有了很大变化,总的特点是吸收了绘画和舞蹈的变形艺术。例如:“窗外两三枝樱桃,每年开一次喧闹”,“心灵是快乐的自治区”以及上述的《好日子的》歌词等等,这些语言或意识形象化、或形象意识化、或意象重组化,这是一种很好的尝试。由于这种变形化语言的出现,改变了现实主义传统叙事和抒情的具像的直白的结构方式,把新诗的一些特点吸收进来,在不违背音乐规律的情况下,给歌词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第六节:用色彩、声音、装扮美丽的歌词

我们掌握了歌词的基本属性、掌握了歌词的种类、掌握了歌词的体式、段式,接着,就想把歌词写的更好,这里面除了需要大量的实践,有些成名词作家的经验不可忽视。这一节,我给大家讲一讲如何在歌词的语言中用好色彩、声音。

我讲歌词语言中运用好色彩,是一个写作手段的问题,关于歌词特色中的民族色彩、地方色彩、时代色彩、是另一个话题,在这里就不涉及了。

色彩是歌词美丽的时装

一首好的、能给人留下印象的歌词,除了主题、哲理之外,歌词语言中能适当的运用色彩,也是成功的一个因素。我曾把歌词比作凤凰,色彩就是它的羽毛、它的时装。怎样在歌词中运用色彩呢?就是说,我们在写歌词时,要选择有颜色的语言,这样,写出来歌词自然会艳丽、生动。为了说明这个道理,我在这里举几个例子:像《祖国颂》在气势磅礴的词句中突然出现“高粱红,棉花白”十分夺目。像《回娘家》“身穿大红袄,头戴一支花”一下子就把喜气带了出来。还有“天空出彩霞,地上开红花”等,由于歌词中有颜色,内容、形象都丰满起来。我自己多年的创作也在努力的做到这点,例如《生长牧歌的地方》“好蓝好蓝的一条大江,好绿好绿的`一片草场”。例如《红灯红》等都是遵循这样的原则进行创作的。说到歌词中的色彩,有的是明写的,有的即使没有明写,由于选择了带有色彩的形象,也给人一种色彩感。像《希望的田野上》“十里荷塘十里果香”。像《祖国正是花季》花满江南/花开塞外/祖国啊祖国/你是花的大海/红梅吐蕊/ 唤醒新春/杜鹃烂漫/ 千姿百态/花汛奔去花潮涌来/万紫千红是你青春的风采。你看,这样的歌词是不是有色彩呢?!

声音是歌词流动的意绪

我们知道,歌曲的形态一直在抑扬、扬抑、或平缓或跳跃中行进着。为了使旋律流畅,鲜活,歌词一定要提供这种条件。在歌词中选择有声音的语言是一个很好的手段,它可以使歌词运动起来,跳跃起来,使歌曲在一种活跃的环境里向前发展。不但如此,它还可以使演唱者、听众有身临其境之感,让人们随着音乐徜徉在自然的景观中,形象、真实。好的歌词,特别是民歌更是如此。还是举例子说明像《全世界人民心一条》“胜利的旗子哗啦啦的飘,全国人民欢呼地动山摇”。像《那就是我》“我思恋故乡的小河,还有河边吱吱唱歌的水磨”。像“小雨淅沥沥”等很多。说到选择有声音的语言大多是指动性比较强的词句,有些词句虽然没有直接写出声音,由于动词用的好,仿佛使我们听到了声音,像“海浪把战舰轻轻摇”。像“让我们荡起双浆,小船推开波浪”。像 “(吁)(吁)夜空中传来口哨/声声悠扬,悠扬/(吁) (吁) 长长的一段旋律/牵着一个银色的月亮,(吁)(吁)总之,带有声音的语言在歌词中运用的得当,会增加意想不到的效果。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还是应该从表现内容出发,能用则用,不要勉强,更不要画蛇添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春天进行曲

全文共 477 字

+ 加入清单

张一朵

春天,是生机勃勃的季节,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当然也是充满声音的季节。

清晨,当我把窗户打开,一股温暖而柔和的春风拂面而来。走出屋子,让人感觉十分愉悦欢快。来到小溪边,溪水“淅沥淅沥”地流淌着好似演奏一首动听的曲子呢!“春江水暖鸭先知”,瞧!一群可爱的小鸭正“啪啪啪”拍打着翅膀跟着妈妈来到小溪边,嘴里还不停地“嘎嘎嘎”叫着,仿佛在和妈妈说:“妈妈,妈妈!快带我们去游泳吧!”鸭妈妈听懂了,也“嘎嘎”地回应着。领着鸭宝宝们“扑通扑通”跃入溪水中。小鸭们欢快极了,有的用翅膀“噼里啪啦”不停地拍打着水面;有的一头扎进溪水中啄水里的小鱼;还有的小鸭们十分调皮,在水面上手舞足蹈地划动着小脚丫争先恐后围着妈妈玩耍。再来听听那边,青蛙们也毫不示弱“呱呱呱”地唱着属于它们自己,属于春天的歌。

小溪边的树叶发出了“沙沙”声,正当我沉浸在这“春天的交响曲”中时,一串响彻云霄的“喔喔喔”公鸡鸣叫声,提醒我该背起书包,迈着大步,走进学堂,朗诵属于我们的春天的歌曲。

春天的声音时而清脆响亮、时而感动人心、时而穿云裂石、时而低沉沙哑……这都是大自然的进行曲。我爱春天进行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作者:张卉《光明日报》2024年12月15日02版

全文共 1062 字

+ 加入清单

屠呦呦获奖,更应该传递一种科学精神,这种精神是细心钻研、淡泊名利,是坚持真理、不迷信权威,更是对国家对人类有着莫大的温情和担当。或许,这才是我们真正应该从她身上品味到的“鸡汤”。

近日,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在颁奖台上的一篇“青蒿素——中医药给世界的一份礼物”的演讲稿,很快在社交网络上传播开来。与此同时,又有两篇署名为“屠呦呦演讲词”的文章在流传,文章以极富文学性的语言,叙述了许多人生哲理,虽然看着颇有些“催人泪下”“发人深省”的效果,可惜却被证明是伪作。屠呦呦“被致辞”了。

屠呦呦的致辞,不知为何众声喧哗。这些伪作,在网络上的传播相当广泛。网络写手们,借着屠呦呦的名号,写一些吟风弄月、无病呻吟的文章,其动机或许不过是吸引眼球、获得点击量;围观者们觉得屠呦呦作为一个具有世界影响的公众人物,理当有为我们指点迷津、启迪智慧的义务。两者契合之下,那些文章的疯转就不奇怪了。

自从屠呦呦获得诺奖之刻起,她就免不了“被消费”的命运了。她当年赠给别人的书信,被高价拍卖;她的故居,也有可能被开发成旅游景点;连一些专业的中医读物,也被冠上“屠呦呦”“青蒿素”“诺贝尔”的标签,卖到脱销了。

或许屠呦呦还是一如既往的宁静淡泊,但整个社会却已经躁动跳跃起来了。

其实这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毕竟,屠呦呦获奖的意义可以说是非凡的。对于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致以最高的礼遇也无可厚非。就以她的故居为例,进行保护也并无不可,想想莎士比亚的故居如今也已成为英国旅游必看的景点了。只是社会这样的“热情”,如果控制不好度,势利者、功利者一哄而上,对名人文化效应的榨取,在过度娱乐和浅薄无聊中消解了科学精神的严肃与宏大,稀释了本该珍视的科学态度,恐怕会得不偿失。

正如今年中国工程院给新当选院士的一封信中所说:“您将会感受到社会各方面对院士很高的期盼和尊重,这需要以清醒的头脑面对。”这句话,或许不仅适用于院士,也适用于其他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甚至适用于社会的每一个人。当我们面对名人时,是否有清醒的头脑、冷静的辨析。我们对权威人物热烈的崇拜和盲目的相信,有时映射了我们内在的空虚。那遍地都是的“马云语录”,无所不在的“大师名言”,这样的文化景观,其实正是由于我们对自我意识的不自信,以至于对权威不辨真假地膜拜。正因为如此,那些对名人的消费、炒作,才一直有着庞大的市场。

其实屠呦呦获奖,更应该传递一种科学精神,这种精神是细心钻研、淡泊名利,是坚持真理、不迷信权威,更是对国家对人类有着莫大的温情和担当。或许,这才是我们真正应该从她身上品味到的“鸡汤”。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草原的作者是谁

全文共 348 字

+ 加入清单

草原》表达了对草原的喜爱之情和蒙汉两族的深情厚谊。它的作者是谁呢?以下是小编带来的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草原》的作者为老舍。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庆春,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字舍予。因为老舍生于阴历立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信仰基督教,北京满族正红旗人。

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老舍的一生,总是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1966年,由于受到文化大革命运动中恶毒的攻击和迫害,老舍被逼无奈之下含冤自沉于北京太平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有关黄河之水的初中开学作文600字

全文共 691 字

+ 加入清单

一条黄河流出了千万条生命,流出了千万个信心,流出了一片文明,流出一个了新的篇章。历史的车轮轰轰向前,黄河之哗哗流淌。

——题记

不知在多少个日出之前,一条巨龙开始奔腾着生命。 母亲河在诞生 在遥远的青藏巴颜喀拉山北麓,一条涓涓细流流淌在大地之上,渐渐汇成一条具有排山倒海之势的巨流,劈开重峦叠嶂,穿过幽深峡谷,进入属于自己的境界,形成宽阔的河面,一路向东。浊浪排空,浩浩荡荡。一条河流诞生了,一个民族诞生着。

母亲在流淌

在梦里我漫步于黄河边,谛听亘古未变的咆哮,追寻历史的足迹。一曲黄河颂歌伴着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在每个华夏人的心中传颂。雄壮而不失细腻。 想起长城和长江来了,那万里绵延、亘古毅力的长城会是黄河东去的身影吧!那气势磅礴的长江会是黄河东去的姐妹吧! 在这块土地上流淌的还有许多隽永的东西。春水东流,流出了《离骚》、《长恨歌》的情感;春水东流,流出了屈原、李白、孙中山的精神;春水东流,流出了千秋的气概与博大。

母亲在怒吼

她孕育了伟大的民族,用血液书写一部悠长古老的文明史路,仿佛母亲般召唤着历史。清末到解放前那段黑暗的记忆——孩子受到侮辱,母亲在1931到1949年3次发生特大水灾,它是以奔腾的血液表示:坚强的孩子,站起来,保卫自己!他一千万条臂膀鼓励:母亲在身边,黑暗并不可怕!!黄河水滔天,让每一个炎黄子孙灵魂颤动。

母亲在奔腾

他从远古一路奔来,经历许多,中华大地将书写新的黄河史,中华史;华夏儿女将高颂华夏诗篇。听——黄河在奔腾,诉述着一个个精神飞扬的的故事,奏响2008的乐章,描绘 民族的苏醒,他们将更宽广、博大。

黄河——母亲还在奔跑;

儿女——民族正在崛起!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我心中的黄河

全文共 464 字

+ 加入清单

黄河,是中华民族生命的起源之地;黄河,是中华民族力量的勃发之地;黄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延续之地。

黄河是美丽的。“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从昆仑山下/奔到黄海之边/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这是黄河的赞歌。

是的,黄河给历代诗人灵感,使诗人为黄河题下了千古名句。刘禹锡览过黄河,便有了“九曲黄河万里沙,风淘浪簸自天涯”的名篇;李白赏过黄河,便有了“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佳言;王之涣观过黄河,便有了“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的绝句。

黄河是我们的母亲。从小就知道,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起源。黄河全长5464千米。她就像一条将要腾飞的龙,象征着,中国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将雄与世界。也像一条奔涌着中华民族热血的血脉,蓬勃着生气。还像一张积蓄力量的弓,随时准备冲出世界。

但由于这些年来,乱砍滥伐,黄河两岸生态遭到破坏。我们要植树造林,退耕还林。不要再破坏她了。我们共同努力改造她,她一定还回焕发光彩。到时候,我们更以黄河为傲。不但在景色上,给我们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更在精神上,带给我们震撼。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