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写给巴金最新20篇

家,是身心的归宿。一看到“家”,便不禁和亲情联系到了一块,温馨而真切。“家”这字总让人遐想,一种对互亲之情的期盼。然而巴金所描述的家却是羁绊,是对激情的禁锢。以下是“写给巴金”希望能够帮助的到您!

浏览

3345

作文

117

巴金《寒夜》读后感

全文共 795 字

+ 加入清单

如果说《激流三部曲》反映的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左右的中国社会状况,人们对此还能够理解,那么我们却可以说,《寒夜》这部长篇小说中文宣的行为却使人们无法理解。因为这个时候清朝已被推翻了三十多年,即已经进入到了民国三十三年。如果说《激流三部曲》中的觉新、枚少爷等人是在家庭的压力下,无法同外界接触,或者是不得不接受旧的思想,或者说是心甘情愿地接受旧的思想,而成为旧思想、旧文化的受害者和牺牲品,那么,文宣这样的人受过了新的教育还仍然摆脱不了旧思想观念的束缚,就使人们感到似乎不可理解。同样,巴金也是把人们向这个方面引导,说到底,就是有着一种反传统的思想。

在这部长篇小说中我们还要认识到,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社会的偏见。而社会的偏见从很大程度上讲,就是旧思想、旧文化所造成的。文宣的母亲正是社会偏见的典型人物,如对树生的行为这也看不惯,那也看不惯,不仅破坏了家庭,而且还摧残着文宣的生命,直至文宣最后咽气。实际上文宣的死从很大程度上讲,就是被社会偏见这把软刀子杀害的。

当我们读了这部长篇小说之后,使我们看出这样一个问题,就是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中国,早已不是清朝那样的社会了。但是要从思想上摆脱封建主义的影响并不是那么容易。 文宣的母亲就是一个旧思想的典型代表人物。文宣虽然受到了思想的影响,而且所受的教育也是新的教育,但旧思想的偏见又像一根无形的绳索束缚着他,使他难以从旧思想中解脱出来,不仅他的事业不能成功,而且还成为了社会偏见的牺牲品。

巴金的这部长篇小说同《激流三部曲》相比,虽然没有那么使人激动,如在读《激流三部曲》的时候,我们很容易因为书中的一些情节,而产生喜、怒、哀、乐等,而《寒夜》中的故事情节似乎使我们感到很平淡。但是,从很大程度上讲,却比《激流三部曲》更有着代表性。因为使我们看到了旧的思想、旧的文化并不是随着社会制度的变化立即就消失的,而是将存在很长一段时间。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给巴金爷爷的一封信

全文共 439 字

+ 加入清单

亲爱的巴金爷爷

您好!

虽然知道您不可能给我回了,您也不可能再对着那些您爱的孩子微笑了。但我还是提起了笔给您写信,因为我希望天堂也有邮局。

您还记得吗?您的《给家乡孩子的信》已经选入了我们的语文书。读了您的信让我知道了,您不想让家乡的孩子们失望,在病中仍吃力地拿起了笔回了这封信。您让我明白了人活着不是为了白吃干饭,活着的意义就是要为社会添一点光彩。您告诉我“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您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您认为自己“平平凡凡地走过一生。”其实您并不平凡,您用作品表达了对祖国和同胞的无限热爱之情。您宽广的胸襟、高尚的灵魂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也是我们人生的信条和前进的航标灯。

每当我捧起您的这封信,就仿佛穿越了历史的长河,与您促膝谈心,倾听您的谆谆教诲。我看到了您和蔼的脸庞,看到了您慈祥的笑脸。生与死的界限消失了,过去与现在的时光消融了,您在我的面前,依然是那样的亲切。

您是一位世纪老人,乘着史与诗的文学宏舟行驶在历史与人心交织的浩瀚长河之中,这是赞美,也是敬畏!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给巴金爷爷的一封信

全文共 476 字

+ 加入清单

亲爱的巴金爷爷:

您好!

很高兴能收到你的来.这封信是我们大家一起写给您的.

从您的信中,我们知道了您身体的不适,但是你还是坚持给我们写了信.

虽然你是个有名气的作家,但是你并不骄傲.你告诉我们:不要把我当作什么杰出任务,我只是一个普通人.我写作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对我的祖国和同胞有无限的爱,我用作品表达我的这种感情.

人的一生要老老实实,平平凡凡的,在你的生活里,你一生都在思索,在追求,同时你也告诉了我们这群有着无限将来的孩子,人活着就是为了奉献,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与享受.你想让你的生命开花结果,你想再活一次,让一切重新开始,让你的生命开花结果.我们还有更多的时间,更多的精力,我们只要活着就都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一份光彩.你说得没错,一生为自己一心为自己的人什么也得不到.

我们还有更多的时间,更多的精力,人生还很漫长,有无数的困难在等待着我们,正如歌里所唱的: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在我们的前面还有无比宽广的道路,我们会珍惜现在的没一分每一秒,我们会好好地学习,成为对祖国有用的人.

忠心地祝愿巴金爷爷身体健康.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巴金经典散文:桂林的受难

全文共 2843 字

+ 加入清单

桂林我住在漓江的东岸。这是那位年长朋友的寄寓。我受到他的好心的款待。他使我住在这里不像一个客人。于是我渐渐地爱起这个小小的“家”来。我爱木板的小房间,我爱镂花的糊纸窗户,我爱生满青苔的天井,我爱后面那个可以做马厩的院子。我常常打开后门走出去,跨进菜园,只看见一片绿色,七星岩屏障似地立在前面。七星岩是最好的防空洞,最安全的避难所。每次要听见了紧急警报,我们才从后门走出菜园向七星岩走去。我们常常在中途田野间停下来,坐在树下,听见轰炸机发出“孔隆”、“孔隆”的声音在我们的头上飞过,也听见炸弹爆炸时的巨响。于是我们看见尘土或者黑烟同黄烟一股一股地冒上来。

我们躲警报,有时去月牙山,有时去七星岩。站在那两个地方的洞口,我们看得更清楚,而且觉得更安全。去年十一月三十日桂林市区第一次被敌机大轰炸(在这以前还被炸过一次,省政府图书馆门前落下一颗弹,然而并无损失),那时我们许多人在月牙山上,第二次大轰炸时我和另外几个人又在月牙山,这次还吃了素面。但以后月牙山就作了县政府办公的地方,禁止闲人游览了。

七星岩洞里据说可以容一两万人。山顶即使落一百颗炸弹,洞内也不会有什么损伤。所以避难者都喜欢到这个洞躲警报。但是人一进洞,常常会让警察赶到里面去,不许久站在洞口妨碍别人进出。人进到里面,会觉得快要透不过气,而且非等警报解除休想走出洞去。其实纵使警报解除,洞口也会被人山人海堵塞。要抢先出去,也得费力费时。所以我们不喜欢常去七星岩。

在桂林人不大喜欢看见晴天。晴天的一青无际的蓝空和温暖明亮的阳光虽然使人想笑,想唱歌,想活动。但是凄厉的警报声会给人带走一切。在桂林人比在广州更害怕警报。

我看见同住在这个大院里的几份人家,像做日课似地每天躲警报,觉得奇怪。他们在天刚刚发白时就起身洗脸做饭。吃过饭大家收拾衣物,把被褥箱笼配上两担,挑在肩上,从容地到山洞里去。他们会在洞里坐到下午一点钟。

倘使这天没有警报,他们挑着担子或者抱着包袱负着小孩回来时,便会发出怨言,责怪自己胆小。有一次我们那个中年女佣在厨房里叹息地对我说:“躲警报也很苦。”我便问她:为什么不等发警报时再去躲。她说,她听见警报,腿就软了,跑都跑不动。的确有一两次在阴天她没有早去山洞,后来听见发警报,她那种狼狈的样子,叫人看见觉得可怜又可笑。

我初到桂林时,这个城市还是十分完整的。傍晚我常常在那几条整齐的马路上散步。过一些日子,我听见了警报,后来我听见了紧急警报。又过一些日子我听见了炸弹爆炸的声音。以后我看见大火。我亲眼看见桂林市区的房屋有一半变成了废墟。几条整齐马路的两旁大都剩下断壁颓垣。人在那些墙壁上绘着反对轰炸的图画,写着抵抗侵略的标语。

我带着一颗憎恨的心目击了桂林的每一次受难。我看见炸弹怎样毁坏房屋,我看见烧夷弹怎样发火,我看见风怎样助长火势使两三股浓烟合在一起。在月牙山上我看见半个天空的黑烟,火光笼罩了整个桂林城。黑烟中闪动着红光,红的风,红的巨舌。十二月二十九日的大火从下午一直燃烧到深夜。连城门都落下来木柴似地在烧烧。城墙边不可计数的布匹烧透了,红亮亮地映在我的眼里像一束一束的草纸。那里也许是什么布厂的货栈吧。

每次解除警报以后,我便跨过浮桥从水东门进城去看灾区。第一次在中山公园内拾到几块小的弹片;第二次去得晚了,是被炸后的第二天,我只看见一片焦土。自然还有几堵摇摇欲坠的断墙勉强立在瓦砾堆中。然而它们说不出被残害的经过来。在某一处我看见几辆烧毁了的汽车:红色的车皮大部分变成了黑黄色,而且凹下去,失掉了本来的形态。这些可怜的残废者在受够了侮辱以后,也不会发出一声诉冤的哀号。忽然在一辆汽车的旁边,我远远地看见一个人躺在地上。我走近了那个地方,才看清楚那不是人,也不是影子。那是衣服,是皮,是血肉,还有头发粘在地上和衣服上。我听见了那个可怜的人的故事。他是一个修理汽车的工人,警报来了,他没有走开,仍旧做他的工作。炸弹落下来,房屋焚毁,他也给烧死在地上。后来救护队搬开他的尸体,但是衣服和血肉粘在地上,一层皮和尸体分离,揭不走了。

第三次大轰炸发生在下午一点多钟。这是出人意外的事。以前发警报的时间总是在上午。警报发出,凄厉的汽笛声震惊了全市,市民狼狈逃难的情形,可想而知。我们仍旧等着听见紧急警报才出门。我们走进菜园,看见人们挑着行李、抱着包袱、背负小孩向七星岩那面张惶地跑去。我们刚走出菜园,打算从木桥到七星岩去。突然听见人们惊恐地叫起来,“飞机!”飞机!”一些人抛下担子往矮树丛中乱跑,一些人屏住呼吸伏在地上。我觉得奇怪。我仔细一听,果然有机声。但这不是轰炸机的声音。我仰头去看,一架飞机从后面飞来,掠过我们的头上,往七星岩那面飞走了。这是我们自己的飞机。骚动平息了。人们继续往七星岩前进。我这时不想去山洞了,就往左边的斜坡走,打算在树下拣一个地方坐着休息。地方还没有选好,飞机声又响了。这次来的是轰炸机,而且不是我们的。人们散开来,躲在各处的树下。他们来不及走到山洞了。十八架飞机在空小盘旋一转,于是掷下一批炸弹,匆匆忙忙地飞走了。这次敌机来得快,也去得快。文昌门内起了大火。炸死了一些人,其中有一位是我们大家都知道的青年音乐家。

第四次的大轰炸应该是最厉害的一次了,我要另写一篇《桂林的微雨》来说明。在那天我看见了一个城市的大火。火头七八处,从下午燃烧到深夜,也许还到第二天早晨。警报解除后,我有两个朋友,为了抢救自己的衣物,被包围在浓焰中,几乎迷了路烧死在火堆里。这一天风特别大,风把火头吹过马路。桂西路崇德书店的火便是从对面来的。那三个年轻的职员已经把书搬到了马路中间。但是风偏偏把火先吹到这批书上。最初做了燃料的还是搬出来的书。不过另一部分书搬到了较远的地方,便没有受到损害。

就在这一天(我永不能忘记的十二月二十九日!),警报解除后将近一小时,我站在桂西路口,看见人们忽然因为一个无根的谣言疯狂地跑起来。人们说警报来了。我没有听见汽笛声。人们又说电厂被炸毁了,发不出警报。我不大相信这时会再来飞机。但是在这种情形里谁也没有停脚的余裕。我也跟着人乱跑,打算跑出城去。我们快到水东门时,前面的人让一个穿制服的军官拦住了,那个人拿着手枪站在路中间,厉声责斥那些惊呼警报张惶奔跑的人,说这时并没有警报,叫大家不要惊惶。众人才停止脚步。倘使没有这个人来拦阻一下,那天的情形恐将是不堪设想的了。后来在另一条街上当场枪决了一个造谣和趁火打劫的人。

以后还有第五次、第六次的轰炸。……关于轰炸我真可以告诉你们许多事情。但是我不想再写下去了。从以上简单的报告里,你们也可以了解这个城市的受难的情形,从这个城市你们会想到其他许多中国的城市。它们全在受难。不过它们咬紧牙关在受难,它们是不会屈服的。在那些城市的面貌上我看不见一点阴影。在那些地方我过的并不是悲观绝望的日子。甚至在它们的受难中我还看见中国城市的欢笑。中国的城市是炸不怕的。我将来再告诉你们桂林的欢笑。的确,我想写一本书来记录中国的城市的欢笑。

1939年1月中旬在桂林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巴金家读书笔记

全文共 1856 字

+ 加入清单

巴金(1904~2005·10·17),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笔名佩竿、余一、王文慧等。四川成都人。1920年入成都外国语专门学校。1923年从封建家庭出走,就读于上海和南京的中学。《家》《春》《秋》为其代表作。其中的《家》取材于中国的一个封建的大家庭,通过这个大家庭的没落与分化来描写封建宗法制度的崩溃和革命潮流在青年一代中的激荡,这部作品奠定了巴金在中国文坛中的巨匠地位。

巴金在《家》的代序《文学生活五十年》中写到:“《家》是我自己喜欢的作品。我自己就是在那样的家庭里长大的,我如实地描写了我的祖父和我的大哥——一个“我说了算”的专制家长和一个逆来顺受的孝顺子弟,还有一些钩心斗角、互相倾轧、损人利己、口是心非的男男女女——我的长辈们,还有那些横遭摧残的年轻生命,还有受苦、受压迫的“奴隶”们。我写这小说,仿佛挖开了我们家的坟墓。”正如巴金所说,《家》写出了高府中一代年轻人的悲剧,一个时代的悲剧。同时,也写出了在高府的底层,人们正在或先或后的觉醒。如果说大哥高觉新并未觉悟新生的话,那么二哥高觉民在抗婚上已有了由“民”自主的觉悟。三弟高觉慧更如一团火,为高府后院带入了光明。觉慧是高府中最早的觉醒者。他对高家旧秩序已不存任何幻想。他敢于宣传新思想,抨击旧道学、旧秩序。

在我看来,《家》是一部现代版的《红楼梦》。其思想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①通过梅、鸣凤、瑞珏三个女子的悲剧,控诉封建制度、礼教对年轻生命的摧残,揭露封建大家庭、封建制度的罪恶;②歌颂封建大家庭中青年一代民主主义的觉醒及其反封建斗争;③暴露了封建大家庭的腐朽及其没落、崩溃。

《家》是巴金用来批判封建宗法专制制度的一件利器,于是他选取了作品中最富朝气的觉慧作为执行批判的代理人。在书中,觉慧是大胆而幼稚的封建大家庭的叛逆者,《家》中具有民主主义觉悟的年轻一代代表,是“五四”进步新青年。他的民主主义觉醒有一个发展过程。他的思想基础是民主主义、个性主义、人道主义。全书用他的视角对书中的人物进行描述和品评,借他的思想独白来表达自己对社会人生的见解,因而,这个人物成为全书中著墨最多的人物,俨然是小说的中心。作者希望通过觉慧的思考给读者指出一条新生活的道路。《家》的另一个第三代代表觉新并不是作者要褒扬的人物,但他的命运悲剧却是批判封建宗法专制的有力罪证,因此作者用在这个人物身上的笔墨仅次于觉慧。而从艺术角度来看,这个人物则堪称是全书中最成功的人物——由于觉新是以巴金当时刚刚辞世的大哥李尧枚为生活原型的一个人物,他的身上凝聚着作者对自己最亲爱人的深切痛惜,对他的刻划涓滴无遗地流露出作者对这个人物的情感。最真实的往往也是最动人的——长房长孙的觉新虽然令人有“怒其不争”的痛感,但却受到绝大多数读者及评论者的关注,成为这部作品中最重要的人物形象之一。至于《家》中第三个重要人物高老太爷,则是作品中“封建宗法制度”的具象化。因此,这一人物开篇便处于不容争辩的被否定的地位。为此,在作品中作者极力将之塑造成一个可憎的、专制独裁的家庭暴君,一个封建制度行将崩溃时期封建家长制的代表人物,整个封建阶级的罪恶典型。为了突出这一形象的“恶”,达到批判封建宗法专制的目的,作者有意无意地回避对这一人物性格复杂性的揭示,使之成为一个近乎于“类”的存在。在作品中,高老太爷出场的次数并不多,而且大多是介绍他简单的行动,或以觉慧的眼光去评判他,潦潦几句的概括却从细微处刻划出高老太爷的形象。如年关敬神一节,几次提到“老太爷”,但只是这样一些句子:“老太爷一出现,全个堂屋立刻肃静了。”、“依旧是由老太爷开始向祖宗叩头。老太爷叩了头就进房去了。”“克明又进去请了老太爷出来……他笑容满面地受了礼,便走进自己的屋里去了。”再如作品写到老太爷为了觉民逃婚而大发雷霆时,有一段议论:“他只知道他的命令应该遵守,他的面子应该顾全。至于别人的幸福,他是不会顾到的。他只知道向觉新要人。他时常发脾气,骂了觉新,骂了克明;连周氏也挨了他的骂”。这段评论显然是把高老太爷作为一个批判的靶子在进行抨击了,在句子中我们可以看到觉慧式的愤慨,但更应该把它当作是作者对他所憎恨的封建制度的统治者的抨击。于是在这样的描写中,“高老太爷”成为一个“类”的符号;并且,在小说的大部分时候,他是处在这样的地位的。

《家》中的人物,在不同类型的社会中培育,不同色泽思想浇灌、照射下生长。他们不象现在的我们,有着一层温室的护罩,他们直接面对着变幻莫测的风雨。

今天的我,看到了他们弯延伸展的努力与永不妥协的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晚辈给巴金的一封信

全文共 568 字

+ 加入清单

敬爱的巴金爷爷:

您好!

我看到了您的回之后,非常的感动,即使您生病在身,写字困难,但还是为了不让家乡可爱的孩子失望,最终您带病写了这封信。虽然您没有亲自回到自己的家乡,没有亲自来看我们,但是我从这封含有哲理的信中感受到了您对我们的期望和浓浓的爱意,我们心满意足。

您在信中说您不是杰出的人物,只是一个普通人,我从中体会到您十分的谦虚,您的小说闻名于世,让人有深刻的感悟。可就是这样,您还说自己是普通人,如果您是,那么我们又算什么?我从中懂得了即使自己功成名就,深受别人敬仰,也要谦虚,骄傲自满的人,早晚会一无所有!

在信中,您用真挚的语音和亲切的口吻告诉我生命的意义。您信中的让“生命开花”是为了让“生命结果。”一个人生命的长短,是无法用“年龄”来衡量的;即使长命百岁,却只为自己独活,一生只有索取,这样的人生,算不上“生命开花”,算不上“生命结果”。读到这里,我的脑海中浮现一个人的名字。他就是雷锋,虽然他只活了二十二年,但他的一生活得轰轰烈烈。他以他的事迹照亮了他的人生,他一心为人民,所以,雷锋即便是去世了,但人们却一直记得他。他的生命“开花结果”了。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趁着这明媚的春光,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我们要学习您谦虚、舍己为人、珍惜时间的精神品质!

我们真诚地祝愿您生活快乐,幸福美满。

xxx

xx年xx月xx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给巴金爷爷的一封信

全文共 584 字

+ 加入清单

亲爱的巴金爷爷

您好!

巴金爷爷,我是一名爱磨蹭的小学生,在家里写作业很慢,吃饭有时也慢吞吞的。时间一点点从我身边慢慢地走着,不知不觉中,一天就也跟着慢吞吞地过去了。

我从来没有去想过要珍惜时间、爱惜时间,从来没有想过这比黄金还宝贵的时间给家人做出贡献。当我知道“只有为别人花费了更多的爱,更多的同情,更多的经历和更多的时间,我们的生命才会有意义”时,就让我想起一些我浪费时间的场景:有一天,我早在学校写完了作业。回到家,我迅速吃完饭,就坐在板凳上发呆,想写未来之星的作业吧,又懒得写;想画画,又懒得画;想看书,但有好多我都看过的书,没看过的都是看不懂的……就这样,我把一个多小时给浪费了。其实,在这一个多小时的时间里,我可以画三张画,或写一篇大约600多字的日记,或把未来之星的作业写完和帮奶奶把地扫了等等。当我现在想起这件事时,我就会问我自己:“为什么要浪费时间?为什么?为什么不去找一些事情做?刘星月,你在珍惜时间吗?不,反而在浪费时间!”

巴金爷爷,您在给家乡孩子的一封上写过:“你们面前有无比宽广的道路,你们心里有那么多美好的事物,爱惜你们的宝贵时间,好好的学习吧。希望在你们身上。”可我这样的浪费时间,怎么能完成您的心愿?不过,您说过,我们的面前有无比宽广的道路,我会改掉这个坏毛病,让它永远不再出现!

巴金爷爷,放心吧,我一定会改掉这个坏毛病,为大家做出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给巴金爷爷的一封信

全文共 912 字

+ 加入清单

巴金爷爷

您好!

巴金爷爷,我读完您写的《给家乡孩子的》后,真是胜读十年书,受益匪浅。您在信中,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自己对家乡孩子真诚的关怀、亲切的勉励和无限的希望,抒发了自己要让生命开花的美好情感,给我们的人生极大的启迪。

巴金爷爷,我读到您八十七年里悟出的真理:“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您用辛勤的汗水和智慧,奉献给人类许多耐人寻味的优秀作品,给人们以精神食粮。由此,我想起了我的金老师,她从事教育事业已有30多年。她的座右铭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家名言:“爱,首先意味着奉献,意味着把自己心灵的力量献给所爱的人,为所爱的人创造幸福。”她每天总是很忙碌,她像辛勤的园丁一样默默无闻地培育着的花朵。她为了我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呕心沥血、诲人不倦。她常说,只有为别人奉献爱,为别人付出精力,为他人花费时间,同情更多的人,给予别人更多,为别人多想一点,生命才有价值,才会使生命开出美丽的花朵,结出甜美的果实。但是,我以前却从没想过奉献,而是一味的享受父母和他人给予的优厚待遇。现在我明白了:人不能在自私自利中虚度一生。我要改过自新,做一个会奉献的人,让自己的生命开花。

巴金爷爷,您早已是举世闻名的大作家,但您为人谦和,还说自己浪费了很多时间,而我偶尔取得一点成绩就沾沾自喜、得意忘形,停滞不前。整天只顾享受快乐,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把大量的宝贵时间用于没意义的电脑游戏和无益智的娱乐中,我真是太不应该了,我要以颜真卿的“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为警示语。我决定从现在开始珍惜时间,好好学习,不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了,要洗心革面、重塑金身了。

巴金爷爷,您告诉我们:“人活着不是为了白吃干饭,而是为社会争光”的道理,您的话语激起了我们班同学的斗志。我们现在是六年级学生了,距离毕业的时间,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但是同学们在您的激励下懂得了:只要我们努力争取,好好珍惜,认真学习,就能体现人生的价值,就能让我们的人生无悔。我们要努力学好知识,将来为父母、老师、母校、争光,要尽力为生活中的社会添上一缕绚丽的光彩,因为人的一生只有不断奉献,不断努力,不断追求,才能让自己的生命开花、结果!

此致

一个敬仰您的学生:崔宇芃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给巴金爷爷的一封信

全文共 972 字

+ 加入清单

尊敬的巴金先生:

时光荏苒,光阴不再。虽然逝去的不可能再挽回。但脑海中挥之不去的是你那谆谆告诫!此刻,泡一杯浓茶,任热气缭绕在眼前,打开《读有所得》,静心品味您的《生之法则》。

您说每个人都是“乐生”的,这就如同在富贵与贫困之间进行选择。每个人都会毅然选择前者一样,但你更强调的是“不朽”。奈可拉莫夫的“舍生取义”,文天祥的“忠肝义胆”,朱自清的“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等都很好地诠释了这定义。正因为太热爱生命而去追求生命的完美无瑕,所以宁可放弃自己的生命,也容不得别人在上面有丝毫的玷污与践踏!

生命竟然能够伟大到这地步,这是一种怎样至奇至美的大活法呀!虽然失去了仅此一次的生命。但是却永远地被历史铭记。赢得了无数人的敬仰和尊重!在他们面前,我才意识到我是如此渺小,就如同沧海一粟、大海之针一般,他们的万丈光芒炫化了我的眼,我扪心自问自己无法做到他们那种地步,但是先生你的言语无疑给我留下了抹不掉的痕迹。给予我无限的震撼!

你常把生比之为水流,这股水一旦产生,就会奔腾不息,越过高山乱石,直到那蔚蓝的生命之海,而在其过程中,世间的爱恨情仇、困难险阻、名利权色等诱惑都会成为巨大的绊脚石,它们往往就会成为意志不坚之人停滞不前的原因,我就是其中的一个!放弃与抱怨是我的家常便饭,畏惧与停驻是我常有的状态,可是一个人从小到老,都应该朝着一个方向走,即便是走向了迷途,也要尽力挽回,这就是您告诉我的生命的真谛!她让我明白瀑布即使知道摔下去就会粉身碎骨,也会一路高歌,跌宕成最美丽的风景的道理!

最后,您告诉我的是“生之法则”中最重要的――团结互助!因为她,人类才能够征服大自然。建立起如今的高楼大厦;因为她,人类才能抵御外国的侵略,共同维护国家的和平与安定;因为她,我们才能够手拉手,共同迈进新时代,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加美好与和谐!可是,这个词对我却……

在同学眼中,我似乎就是个性格孤僻的人,我很少与他们说话,他们也不太和我亲近,最终,寂寞成了我最好的归宿,但你的话如缕缕春风吹开了我封闭已久的心门。让我明白真正“永生”的含义――只有将个人与集体相统一,努力积极地融入到集体中,团结互助,才能在社会中实现自我价值,创造美好的未来!

巴金先生,在此我衷心地感谢您,感谢您的睿智,感谢您的启迪,感谢您为我送来了光明、温暖与永不磨没的精神力量!

读有所得,牢记在心!

姚晟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巴金优美散文:《小狗包弟》

全文共 2554 字

+ 加入清单

一个多月前,我还在北京,听人讲起一位艺术家的事情,我记得其中一个故事是讲艺术家和狗的。据说艺术家住在一个不太大的城市里,隔壁人家养了小狗,它和艺术家相处很好,艺术家常常用吃的东西款待它。“文革”期间,城里发生了从未见过的武斗,艺术家害怕起来,就逃到别处躲了一段时期。后来他回来了,大概是给人揪回来的,说他“里通外国”,是个反革命,批他,斗他。他不承认,就痛打,拳打脚踢,棍棒齐下,不但头破血流,一条腿也给打断了。批斗结束,他走不动,让专政队拖着他游街示众,衣服撕破了,满身是血和泥土,口里发出呻唤。认识的人看见半死不活的他,都掉开头去。忽然一只小狗从人丛中跑出来,非常高兴地朝着他奔去。它亲热地叫着,扑到他跟前,到处闻闻,用舌头舔舔,用脚爪在他的身上抚摸。别人赶它走,用脚踢,拿棒打,都没有用,它一定要留在它的朋友的身边。最后专政队用大棒打断了小狗的后腿,它发出几声哀叫,痛苦地拖着伤残的身子走开了。地上添了血迹,艺术家的破衣上留下几处狗爪印。艺术家给关了几年才放出来,他的第一件事就是买几斤肉去看望那只小狗。邻居告诉他,那天狗给打坏以后,回到家里什么也不吃,哀叫了三天就死了。

听了这个故事,我又想起我曾经养过的那条小狗。是的,我也养过狗。那是一九五九年的事情。当时一位熟人给调到北京工作,要将全家迁去,想把他养的小狗送给我,因为我家里有一块草地,适合养狗的条件。我答应了,我的儿子也很高兴。狗来了,是一条日本种的黄毛小狗,干干净净,而且有一种本领:它有什么要求时就立起身子,把两只前脚并在一起不停地作揖。这本领不是我那位朋友训练出来的。它还有一位瑞典旧主人,关于他我毫无所知。他离开上海回国,把小狗送给接受房屋租赁权的人,小狗就归了我的朋友。小狗来的时候有一个外国名字,它的译音是“斯包弟”。我们简化了这个名字,就叫它做“包弟”。

包弟在我们家待了七年,同我们一家人处得很好。它不咬人,见到陌生人,在大门口吠一阵,我们一声叫唤,它就跑开了。夜晚篱笆外面人行道上常常有人走过,它听见某种声音就会朝着篱笆又跑又叫,叫声的确有点刺耳,但它也只是叫几声就安静了。它在院子里和草地上的时候多些,有时我们在客厅里接待客人或者同老朋友聊天,它会进来作几个揖,讨糖果吃,引起客人发笑。日本朋友对它更感兴趣,有一次大概在一九六三年或者以后的夏天,一家日本通讯社到我家来拍电视片,就拍摄了包弟的镜头。又有一次日本作家由起女士访问上海,来我家作客,对日本产的包弟非常喜欢,她说她在东京家中也养了狗。两年以后,她再到北京参加亚非作家紧急会议,看见我她就问:“您的小狗怎样?”听我说包弟很好,她笑了。

我的爱人萧珊也喜欢包弟。在三年困难时期,我们每次到文化俱乐部吃饭,她总要向服务员讨一点骨头回去喂包弟。

一九六二年我们夫妇带着孩子在广州过了春节,回到上海,听妹妹们说,我们在广州的时候,睡房门紧闭,包弟每天清早守在房门口等候我们出来。它天天这样,从不厌倦。它看见我们回来,特别是看到萧珊,不住地摇头摆尾,那种高兴、亲热的样子,现在想起来我还很感动,仿佛又听见由起女士的问话:“您的小狗怎样?”

“您的小狗怎样?”倘使我能够再见到那位日本女作家,她一定会拿同样的一句话问我。她的关心是不会减少的。然而我已经没有小狗了。

一九六六年八月下旬红卫兵开始上街抄“四旧”的时候,包弟变成了我们家的一个大“包袱”,晚上附近的小孩时常打门大喊大嚷,说是要杀小狗。听见包弟尖声吠叫,我就胆战心惊,害怕这种叫声会把抄“四旧”的红卫兵引到我家里来。

当时我已经处于半靠边的状态,傍晚我们在院子里乘凉,孩子们都劝我把包弟送走,我请我的大妹妹设法。可是在这时节谁愿意接受这样的礼物呢?据说只好送给医院由科研人员拿来做实验用,我们不愿意。以前看见包弟作揖,我就想笑,这些天我在机关学习后回家,包弟向我作揖讨东西吃,我却暗暗地流泪。

形势越来越紧。我们隔壁住着一位年老的工商业者,原先是某工厂的老板,住屋是他自己修建的,同我的院子只隔了一道竹篱。有人到他家去抄“四旧”了。隔壁人家的一动一静,我们听得清清楚楚,从篱笆缝里也看得见一些情况。这个晚上附近小孩几次打门捉小狗,幸而包弟不曾出来乱叫,也没有给捉了去。这是我六十多年来第一次看见抄家,人们拿着东西进进出出,一些人在大声叱骂,有人摔破坛坛罐罐。这情景实在可怕。十多天来我就睡不好觉,这一夜我想得更多,同萧珊谈起包弟的事情,我们最后决定把包弟送到医院去,交给我的大妹妹去办。

包弟送走后,我下班回家,听不见狗叫声,看不见包弟向我作揖、跟着我进屋,我反而感到轻松,真有一种甩掉包袱的感觉。但是在我吞了两片眠尔通、上床许久还不能入睡的时候,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了包弟,想来想去,我又觉得我不但不曾甩掉什么,反而背上了更加沉重的包袱。在我眼前出现的不是摇头摆尾、连连作揖的小狗,而是躺在解剖桌上给割开肚皮的包弟。我再往下想,不仅是小狗包弟,连我自己也在受解剖。不能保护一条小狗,我感到羞耻;为了想保全自己,我把包弟送到解剖桌上,我瞧不起自己,我不能原谅自己!我就这样可耻地开始了十年洁劫中逆来顺受的苦难生活。一方面责备自己,另一方面又想保全自己,不要让一家人跟自己一起堕入地狱。我自己终于也变成了包弟,没有死在解剖桌上,倒是我的幸运。……

整整十三年零五个月过去了。我仍然住在这所楼房里,每天清早我在院子里散步,脚下是一片衰草,竹篱笆换成了无缝的砖墙。隔壁房屋里增加了几户新主人,高高墙壁上多开了两扇窗,有时倒下一点垃圾。当初刚搭起的葡萄架给虫蛀后早已塌下来扫掉,连葡萄藤也被挖走了。右面角上却添了一个大化粪池,是从紧靠着的五层楼公寓里迁过来的。少掉了好几株花,多了几棵不开花的树。我想念过去同我一起散步的人,在绿草如茵的时节,她常常弯着身子,或者坐在地上拔除杂草,在午饭前后她有时逗着包弟玩。……我好像做了一场大梦。满园的创伤使我的心仿佛又给放在油锅里熬煎。

这样的熬煎是不会有终结的,除非我给自己过去十年的苦难生活作了总结,还清了心灵上的欠债。这绝不是容易的事。那么我今后的日子不会是好过的吧。但是那十年我也活过来了。

即使在“说谎成风”的时期,人对自己也不会讲假话,何况在今天,我不怕大家嘲笑,我要说:我怀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巴金的一句话作文900字

全文共 914 字

+ 加入清单

“时光如水,巴金是金。真心相爱,深情深意。大智若愚,举重若轻。大作大家,淡泊宁静。”正是巴金爷爷,这位伟大的作家一句不平凡的话“没有人因为多活几年几岁而变老;人老只是由于他抛弃了理想,岁月使皮肤发皱,而失去热情却让灵魂出现皱纹”,给了我极大的启示。

小时候,当富有爱心的儿童教师轻轻扶起摔倒了的小朋友,慈爱的抚摸着他们的头,想尽方法哄他们开心时,我总会被这样温馨的场面所吸引。每当这时,我幼小的心灵便会悄悄的埋下理想的种子:我也要做一名幼儿教师,保护祖国大花园里的每一株含苞待放的花朵,让他们茁壮成长。

再大一些,每每畅游在童话的海洋中,尽情享受其中的每一个人物,每一个故事,每一处细节……马小跳的顽皮捣蛋,鲁西西的古林精怪……每当这时,我便励志要成为一名童话大王。长大了,我便又有了新的理想,这样才能始终对生活充满热情,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展现更好的自己。

海伦。凯勒,相信大家并不陌生,这是平凡而又伟大,是让我们自豪与羞愧的人。在她仅仅十九个月的时候,一场大病夺走了她明亮的双目、灵敏的听力,从那一刻起,她成了一个残疾人,她的世界从此没有了光明、没有了声音,只能在摸索中度日。然而,失明失聪的海伦。凯勒,并没有退缩,她在无声无色的世界里,以坚韧不拔的毅力与执着的理想驾驶着人生的风帆执着向前。她的一生快乐、充实、卓越,她把无声无色的世界过得有声有色,灿烂辉煌。她对生活执着的爱、强烈的求知欲和她那惊人的毅力使她最终成为了一位伟大的作家。

这使我想起了另一个人。她就是被称为“中国海伦。凯勒”的张海迪。张海迪五岁时,因患脊髓血管瘤造成高位截瘫,变成了一个残疾儿童。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门,张海迪还是能发愤学习,自学了小学、中学的全部课程,学会了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等多国语言,还攻读了大学本科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后来,她并写出了《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多部作品。也正是她对生活的热爱,对理想的追求支撑着她走下来。

这样的例子实在太多,不都正如巴金爷爷所说吗?

人生的意义关键在于对待生活的态度,是否对生活充满热情,是否满怀理想拥抱明天。人生有许多事情不由自己决定,但只要拥有理想,命运就掌握在自己手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巴金小时候的故事

全文共 497 字

+ 加入清单

作家巴金虽然出身于官僚地主家庭,但他从小厌恶纸醉金迷的寄生虫生活,常常跑到仆人、马夫、轿夫等“下人”中间谈天玩耍。有一年大年三十晚上,巴金家的堂屋里灯火辉煌,香烟缭绕,男女老少一个接一个地敬神拜祖,可唯独少了小巴金。在这庄严的时刻他跑到哪儿去了呢?

原来,巴金正在马房里听周轿夫讲故事哪!别看周轿夫是个老粗,斗大的字认不了几个,但肚子里的故事可真不少。此刻,周轿夫又在给巴金讲一个新的故事。故事里的主人公遭遇很惨。他到过许多地方,吃过不少苦头。他的老婆因饥寒所迫,跟着人家跑了。他的儿子当了兵,后来又死在战场上。如今只剩下他孤苦伶仃一个人……

“这个人现在在哪儿呢?”巴金擦了擦眼角的泪花,关切地问。“他呀,正在一个大户人家做轿夫呢!”周轿夫苦笑了一下,慢吞吞地回答道。“啊……”巴金吃惊地瞪大了眼睛,不知该说什么才好。这时,周轿夫抚摸着巴金的肩头,意味深长地说:“要好好地做人,对人要诚实,不管别人待你怎样,自己总不要走错脚步,不要欺骗人,不要亏待人,不要占别人的便宜……”

周轿夫痛苦辛酸的经历和正直善良的品性,给了巴金很深的影响。因为这个缘故,巴金把周轿夫看作他人生的第二个先生。

[名人故事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有关巴金《家》的读书笔记

全文共 766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正在看一篇长篇小说:巴金的激流三部曲《》、《春》、《秋》。虽然暂时只看完《家》这篇,发现巴金老爷爷对其中的人物刻画可谓是活灵活现、惟妙惟肖,让我铭记于心,深刻的感受到巴金老爷爷不愧为伟大的作家。

现在正在读第二本,当我读完第一本《家》后,给我的感觉真可谓身临其境,巴金老爷爷透过对一个大家庭的描写折射出对旧社会旧制度的厌恶与憎恨,痛斥了人与人在交往中黑暗、违心和奉承,通过三兄弟间性格的不同和对未来社会的不同看法进行了层层更加深入的分析,真让人眼前一亮。在三兄弟中我最欣赏的是老三觉慧他是一个对前途未来充满信心,坚定不移的相信旧社会一定会过去,旧制度一定会被舍弃的有志青年,也就是因为他的这种性格使他和老大觉新的性格刚好背道而驰,就像两条平行线不可能有任何交叉点一样,也就注定着他们走的是截然不同的路,老大觉新的性格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懦弱到极点的那种人,在以前就称他为“无抵抗主义”,也就是因为他的这种性格导致他身边最亲的人死的死,走的走。虽然他感到无比的痛苦,但这种痛苦却并没有让他改变自己的性格,只是在思想上有了些许转变,但这种转变并不足以让他有所行动,他还保留着那分懦弱。而三兄弟中的老二觉民则是站在觉慧那边,但他并不象觉慧那样冲动,有着沉稳的性格,在必要的时候也回积极主动的争取幸福,从这点上来说我还是很欣赏他的,因此在整个大家庭中,只有觉民和觉慧站在同一阵线上的,其他人则全是旧社会,旧体制的拥护者,可见觉民、觉慧和这个大家庭的隔阂有多么深,所以觉慧除了恨透了这个旧社会、旧体制外,也恨透了这个只有旧体制和旧制度的大家庭,一气之下离家出走了!以此表明他抵抗这个旧社会的决心。

整本书就是围绕着觉民、觉慧两兄弟怎么和那个旧社会、旧制度作斗争并最终获得胜利的故事,整篇文章以“家”为主题贯穿始终,让人看了爱不释手、欲罢不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给巴金爷爷的一封信小学作文

全文共 432 字

+ 加入清单

敬爱的巴金爷爷

您好!

您的身体还好吗?希望您多休息,不要太劳累了。我们给您写了很多,不知道您收到了没有?我们一直盼望着能收到一封您的回信,您能满足我们这小小的要求吗?

爷爷您写的作品我们都拜读过,内容非常生动,感人。家乡人民都为能拥有您这样一位杰出的文学家而感到自豪。我们也想向您学习,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长大了为祖国建设出力。有一件事,我们想请教您,您在给和平街小学的同学信中说:“愿意再活一次,重新学习,重新工作,让我的生命开花结果。”我们不理解,“生命开花”是什么意思?生命开花吗?那花是什么样的呢?您能解释给我们听吗?

爷爷,您很多年没有回家看看了,家乡这些年的变化可大啦!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一条条高速公路拉近了与外省的距离,丰富了乡亲们的日常生活。前年还建起了一座水利发电站。从此我们不再为看电视、照明发愁啦!您一定很高兴吧?希望您能抽空回家乡看看,那时,我们列队欢迎您。祝您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此致!

敬礼!

家乡的孩子们

[给巴金爷爷的一封信小学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名人热爱读书的故事7、巴金的读书方法

全文共 708 字

+ 加入清单

着名作家巴金读书方法十分奇特,因为他是在没有书本的情况下进行的。读书而无书的确算得天下一奇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巴金说:“我第二次住院治疗,每天午睡不到一小时,就下床坐在小沙发上,等候护士同志两点钟来量体温。我坐着,一动也不动,但并没有打瞌睡。我的脑子不肯休息。它在回忆我过去读过的一些书,一些作品,好像它想在我的记忆力完全衰退之前,保留下一点美好的东西。”

原来他的读书法就是静坐在那里回忆曾经读过的书。这样有许多好处:

1、不受条件限制,可以充分利用时间。巴金列举了两个例子:一个是苏联卫国战争期间,列宁格勒长期被德军包围的时候,有一位少女在日记中写着“某某型,安娜·卡列尼娜”一类的句子。当时没有电,也没有蜡烛,整个城市实行灯火管制,她不能读书,而是在黑暗中静坐回忆书中的情节。托尔斯泰的小说帮助她度过了那些恐怖的黑夜。另一个例子是他自己在十年内乱中的亲身经历。

他说:“‘文革’期间要是造反派允许我写日记,允许我照自己的意思写日记,我的日记中一定写满了书名。人们会奇怪:我的书房给贴了封条,加上锁,封闭了十年,我从哪里找到那些书来阅读?他们忘了人的脑子里有一个大仓库,里面储存着别人拿不走的东西。”这两个事例说明,在一切不具备正常读书条件的情况下都可以“读书”。

2、温故而知新。通过回忆,将过去读过的书拿出来一点点地咀嚼,就象牛反刍一样,能进一步消化吸收。每回忆一次都会有新的理解,新的认识,新的收获。

3、能够不断地从已读过的书中吸取精神力量。巴金说:“我现在跟疾病作斗争,也从各种各样的作品中得到鼓励……即使在病中我没有精神阅读新的作品,过去精神财富的积累也够我这有限余生消耗的。一直到死,人都需要光和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走进巴金故居

全文共 778 字

+ 加入清单

暑假中,上海旅行的第三天,妈妈说:“我带你去走走武康路吧,路两旁的法国梧桐到了秋天特别美。”“可现在是夏天啊。”“那儿不止有漂亮的法国梧桐,还是一条很有故事的路。”听妈妈说得那么神秘,我就快乐出发了。

走在幽静的武康路上,两旁的法国梧桐伸出翠绿色的手臂,罩住中间不宽的马路。道路两旁有许多建筑风格各异的小洋楼,这条路虽然只有一千多米,却布满了数不胜数的名人故居,难怪妈妈说这是一条很有故事的路。我一路走马观花,来到了巴金故居门前。

这是一栋三层小洋楼,卧室里放着简单的床和桌子,还有很多看起来很旧的书。其他似乎没什么好看的了。我拉着妈妈刚准备走,一阵大雨倾盆而下,我们只好退回屋子里避雨。

这时,巴金故居里的一位讲解老师走过来,指了指楼梯墙上的一幅画儿问我:“你读几年级了?来,你看看这幅画,知道是谁吗?”“知道,是巴金。”“对,可是你仔细看看,它是用头发丝做的。”“头发丝能做成画儿?”我一听来了兴趣,走上前认真地看了起来。果然!它是用头发丝做的,巴金笑眯眯的眼神和开怀大笑的神态,栩栩如生,就像是一副素描画。我们看了一遍又一遍,啧啧称奇。

因为下着大雨我们又没带伞,我索性走回屋内仔细参观起来,这里是一个书的世界,一排排书架上布满了各个国家的书籍,据说藏书有好几万册。再看看简介,原来这位巴金爷爷是一位文坛巨匠。获得过无数荣誉,意大利“但丁国际大奖”、“苏联人民友谊勋章”、“法国荣誉军团勋章”……还有诺贝尔文学提名。真是位了不起的人。

在一楼有一处被巴金爷爷称作“太阳间”,其实就是一楼的走廊,加装了几扇窗户,阳光可以透进来。我们坐在那走廊房的椅子上,从落地窗往外望去,院子里的花园枝繁叶茂,雨打在树上,哗啦哗啦地响,滋润着树叶,给周围的空气增添了一丝湿意。我不由得想要看看他写的书。

回到家,我便去书店买了这位了不起的人写的一本书—《家》,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致巴金爷爷的一封信

全文共 718 字

+ 加入清单

敬爱的巴金爷爷

您好!

读了您的后,我深受感悟。

在您心中“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您不断释放自己的能量,贡献着自己所有能贡献的精力,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向社会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可是您却认为自己很平凡,这种谦虚的精神实在可贵呀!

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生命的长短不能用年龄来衡量。您一生中开了无数艳丽灿烂的花朵,结了无数丰硕的果,这也说明您不是为自己而活,不是一生索取,更不是享受人生。而是为别人花费更多的爱,更多的同情,更多的精力,更多的时间。您在信中教导我们人活着不是为了白吃干饭,我们活着就是要给我们生活其中的社会添上一点光彩,我读懂了信中的每一个字;读懂了信中“开花结果”的真正内涵;读懂了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

生命开花结果就是活的值,有所作为,而且大有作为,至于那些吃干饭,只向社会索取,不向社会奉献的人才是活得不值,自私自利。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了里氏8.0级的大地震,在地震中一些乐于奉献自己,为保护他人而牺牲的人虽死犹生。他们的人生开出了美丽动人的花。“5.12献爱心”活动中,人们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人人参与奉献。无论奉献爱心的多与少,都体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巴金爷爷,我要告诉您一个好消息。我以前不太愿意把好东西拿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现在我懂得了人只有懂得奉献,生命之花才会灿烂,生命之果,才会丰硕!

蚕吃的是桑叶,吐得却是美丽纯白的丝,这是奉献;奶牛吃的是青草,挤出来的却是营养丰富的牛奶,这是奉献;点燃蜡烛的是微微火星,而蜡烛放出的却是永恒的光芒。您的信条像是航标灯,点亮我心灵所有黑暗的角落。引导我们走向光明。

此致

敬礼

祝您身体健康!

万事如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给巴金爷爷的一封信

全文共 919 字

+ 加入清单

亲爱的巴金爷爷

您好!

知道您不可能给我回。哦!您都不再可能提起笔坐在桌前了,您都不再可能对那些您爱和爱您的孩子和蔼地微笑了。但是我依然还是提起了笔,希望天堂也有邮局吧!

巴金爷爷,您还记得您曾经写给家乡孩子的信吗?它被写入了我们的语文书了。我忘不了那篇文章,虽然我并不是您家乡的孩子,但是我从那封信中读出了您对全中国乃至全世界孩子的一份无限的关爱。我第一次读到那封信时是一个晚自习,老师布置我们预习这篇文章。当我捧起书读起那篇文章时,万分的惊喜与千分的诧异在那一刻一起涌上了心头。您的文字十分质朴。信中说:因为您身体不好您身体不好所以不能给所有的孩子写一封信而感到抱歉。您还说因为您老了,有病所以写字的手不听使唤,可您依然坚持写完它。读到这里我震惊了,您是一个长辈,一个家喻户晓的大作家,因为您不能满足每一个孩子的希望而向大家道歉。我震惊,因为您有重病在身,您完全可以委婉地拒绝再写下去,我想孩子们一定不会怪您的。可您没有,您忍着病痛坚持着写完这封信。我想您是不想让孩子们失望吧!在此,我深深地敬佩您。感谢您没有把一个个美丽的愿望化为沮丧。后来,我读到了一些您的谆谆教诲,您用朴素、认真的话语告诉我们了一些能在以后我们迷茫时能为我们指路的明灯,这让我深有感触,在您的信中,我感觉我们与您是平等的。“谢谢您!”

每当我看着这封信,我知道上面的没一个字都是您用心写出来的,字里行间透出您对我、对我们,对大家浓浓的爱意。难以想象呀!您在写这封信时的情景;也许因为身体不如从前了,握着笔的手不停地颤抖,不知从何写起;也许好不容易下定了决心如此这般写时,笔尖刚一触到纸张就茫然了;也许佳人千方百计地奉劝您不要再写时,执着的您又提起了笔……太多太多的也许,可都依然说不完道不尽我内心的话语呀!

每当我一捧起这封信就仿佛穿越了历史的长河与您促膝谈心,倾听着您的谆谆教诲。啊!我看到了您和蔼的脸庞,我看到了您充满关爱的双眸,我看到了您慈祥的笑脸……生与死的界限消失了,过去与未来的间隔消失了,您在我面前就如同一位长辈对着晚辈一样亲切!

您是一位世纪老人,乘着史与诗的文学宏舟行驶在历史与人心交织的渺渺长河之中,这不是赞美,而是敬畏!

祝:与文学永存!

敬仰您的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给巴金爷爷的一封信

全文共 520 字

+ 加入清单

敬爱的巴金爷爷:

您好!

谢谢您带病给我们写,这封信,就好像您慈祥的笑脸,里面的内容深深的印在我们的心中

“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您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您认为自己“平平凡凡地走过了一生”,其实并不平凡,您用作品表达对祖国对同胞的爱,您活着就是为了不“白吃干饭”,就是要给社会“添上一点光彩”,这是怎样的胸襟和高尚灵魂的体现

每当我一捧起这封信就仿佛穿越了历史的长河与您促膝谈心,倾听着您的谆谆教诲。啊!我看到了您和蔼的脸庞,我看到了您充满关爱的双眸,我看到了您慈祥的笑脸……生与死的界限消失了,过去与未来的间隔消失了,您在我面前就如同一位长辈对着晚辈一样亲切!

巴金爷爷,我要告诉您一个好消息。我以前不太愿意把好东西拿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现在我懂得了人只有懂得奉献,生命之花才会灿烂,生命之果,才会丰硕!蚕吃的是桑叶,吐得却是美丽纯白的丝,这是奉献;奶牛吃的是青草,挤出来的却是营养丰富的牛奶,这是奉献;点燃蜡烛的是微微火星,而蜡烛放出的却是永恒的光芒。您的信条像是航标灯,点亮我心灵所有黑暗的角

巴金爷爷,您乐于奉献、谦逊、珍惜时间的品质让我们感动,使我们对您产生了深深的敬意,您是多么伟大、多么崇高、多么值得我们学习啊!

此致

敬礼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给巴金爷爷的一封信

全文共 329 字

+ 加入清单

亲爱的巴金爷爷

您好!

今天,我们在语文课上学习了您写的《给家乡孩子的一封》。

在课上,我的脑海里不断想象着您那慈祥的面孔,对您产生了敬佩之情。

您生病了,手拿不起笔来,但您却拿起笔来给孩子们回信,您是多么关心孩子们啊!

您是一位着名的作家,写了那么多文学作品,但您还是那么谦虚,多么值得我们学习啊!

您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不虚度时光,好好学习;告诉我们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巴金爷爷,我们一定会遵循您的教诲,做一个懂得奉献的人,让自己的生命开花结果。

巴金爷爷,虽然您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但是,您的这封信,还有您的作品却永远的影响、激励这我们。我们会永远记住您,我们的好爷爷。

最后,我们向您老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此致

敬礼!

六年级五班张顺宇

2015年11月12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给巴金爷爷的一封信作文

全文共 576 字

+ 加入清单

敬爱的巴金爷爷

您好!

谢谢您给我们写的。我们看了信之后,都非常感动。您虽然有病在身,写字困难。在我们手里微不足道的一支笔,在您的手里有千斤重,但您为了不使我们这群调皮可爱的孩子们失望,您最终还是提起了那沉重的笔,艰难地书写起来。您虽然不能回来看我们,但是您让一封包含哲理的信来与我们见面。也许,我们没有您来那么兴奋,但您能在百忙之中抽出空来为我们这些孩子写信,我们已经心满意足了!您根本就没有必要向我们道歉。您有自己的时间安排,也有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更何况您没有那么多的体力与精力支撑这样一次长途旅行。我们知道,您非常想见到我们天真活泼的笑脸。您这次不回来看我们,也是迫于无奈,对吗?

巴金爷爷,您可真是谦虚!您为我们留下了千万字的作品,可您却说你虚度了人生有限的光阴。你的谦逊,反而让我们觉得您是那么和蔼,那么可亲!

巴金爷爷,谢谢您!您让我知道了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所谓,让生命开花结果,并不是白吃干饭,而是要给我们生活其中的社会添上美丽的一笔,让它放射出更耀眼的光芒!我们要为别人花费给多的同情,更多的精力,更多的时间……这样,我们的生命才会开花结果。如果一心只为自己,一生只为自己的人什么也得不到。

巴金爷爷,您的谆谆教导,我已铭刻在心。从今天起,我一定要珍惜时间,好好学习,让我的生命开花结果!

此致

敬礼!

cici雪飘飘

XX年7月6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