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我是鲁迅作文(汇编20篇)

导语:孩子是要别人教的,毛病是要别人医的,即使自己是教员或医生。但做人处事的法子,却恐怕要自己斟酌,许多人开来的良方,往往不过是废纸。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些关于鲁迅的名言警句,欢迎查阅与借鉴,谢谢!

浏览

7951

作文

1000

游鲁迅公园

全文共 930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的暑假我是在上海度过的,期间发生了很多有趣的事,每每想起便让我觉得回味无穷,但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去参观位于上海市虹口区四川北路的鲁迅公园

那是一个周末的上午,我和我的爸爸、妈妈、还有表妹一起来到了鲁迅公园。一踏进公园大门,便觉有一股夹杂着花香的凉气迎面扑来,沁人心脾。往里走,只见一排排高大的樟树巍然屹立,茂密的树叶把强烈的阳光遮住了,行走在浓密的树阴下,啊,好凉快!怪不得这儿的游人这么多!也许因为公园是开放式的缘故,加上是周末,来这儿的人特别多。无论走到哪,随处可见悠闲的人们:有自带音响放声高歌的,有伴随音乐翩翩起舞的,有自发组团弹奏各种乐器的,也有惬意地坐在长椅上谈天说地的,还有独自一人在那静思默想的……听爸爸说,即便不是周末每天也有很多市民或是游客来此。看来这座公园确实已成为都市人放松身心的理想去处了。

走着走着,我们来到了鲁迅纪念馆。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鲁迅先生的雕像,我和表妹迫不急待地上前合影留念,然后我们径直来到了二楼,这里陈列着许多鲁迅先生的作品,就连四面墙壁上也都挨挨挤挤挂满了。我和表妹仔细地看着各种书的名称、内容简介,一旁的妈妈不停地为我们讲解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和他的经典作品。

在这我们逗留了很长时间,通过文字图片资料的阅览,我明白了鲁迅先生之所以被伟人毛泽东尊称为“民族魂”的缘由,他的作品的的确确就是一部部民族启示录啊!

怀着对先生的无比崇敬之情,我们又找到了鲁迅墓园。

墓前是一尊鲁迅先生的塑像,塑像上的他面色凝重,双眼直视前方……这让我立刻想起了他的《自嘲》诗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我的内心不禁又升腾起一股崇敬之情……

绕着墓地走了一圈,我们怀着悲痛的心情,拖着沉重的步伐离开了鲁迅墓园。

一路上,凉风习习,拂面而来,很快我们又信步走到了一处荷塘边。只见那清澈见底的湖里美丽的荷花正跳着欢快的舞蹈,它们时而舒展双臂,时而左右摇动身姿,就像亭亭玉立的少女,在尽情地嬉戏……

欣赏着眼前的这番美景,我们原本沉重的心情轻松了许多。

一路走,一路看,不知不觉,我们已到了出口。时间过得真快啊!就这样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鲁迅公园。

自那以后,每当我读到有关鲁迅先生的文章,他那慈祥而又凝重的模样便会浮现在我的眼前,激励着我不断前进……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鲁迅彷徨读后感600字

全文共 1043 字

+ 加入清单

鲁迅的小说集子有三本《彷徨》、《呐喊》、《故事新编》。《呐喊》和《故事新编》我还没有仔细品读过,今天先来谈谈自己阅读《彷徨》之后的一点感想。

以前中学时代学鲁迅的课文总觉得读不太懂又好似读懂了什么,很朦胧的感觉。然后就很久没接触到鲁迅的文章了。前些天得益于小华的推荐看了鲁迅的几本书,感觉大抵还是那时候的感觉,却又有些不一样。这本书让我深深地感到先生那种深沉、愤慨,犹如匕首投枪,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的复杂心情。

《彷徨》收录1924年的《祝福》、《在酒楼上》、《肥皂》和1925年的《孤独者》、《伤逝》、《离婚》等,共11篇。《彷徨》虽然反映了鲁迅在20年代中期的思想苦闷,更多的注意了知识分子的痛苦和挣扎,但也表现了他不断探索真理、寻找出路的可贵精神。同《呐喊》相比,《彷徨》较多的流露了作者当时忧郁、彷徨的情绪,但对于社会的分析和批判同样是清醒和深刻的。《彷徨》中有关农村题材的作品,都是表现农村妇女命运的。《祝福》中祥林嫂的悲剧性命运,是对封建礼教“吃人”的又一次有力控诉。《离婚》是鲁迅先生最后一篇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小说,深刻地展示了辛亥革命后农村的现实,表明农村妇女的命运并没有改变。《彷徨》贯穿着对生活在封建势力重压下的农民知识分子“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关怀。最触动我灵魂深处的是《祝福》和《伤逝》这两篇。《祝福》是《彷徨》中的名篇,这篇我们高中就学过,里面有一个我们众所周知的人物——祥林嫂。她作为一个受侮辱,受迫害,被剥削,被奴役的中国劳动妇女是富有典型性的,她的悲剧是社会的悲剧,她的生活遭遇,思想轨迹及被扭曲的性格充分暴露了旧社会对劳动妇女的深重压迫,尤其是精神捶残。《祝福》把目光关注于农民身上,深刻地展示了20世纪初中国农村的社会现实和农民的现状,揭露了封建伦理道德观念的凶残本质。祥林嫂的悲惨命运表明在这个社会中穷人无福可祝,无福可言,也表明这社会的冷酷、麻木。而这一切,正反映了先生对这种气势,对这一社会的强烈不满,厌恶以至愤怒。《伤逝》是先生唯一一篇爱情小说。真的是大家手笔,有很多真理的光芒闪烁。“人必须活着,爱才有所附丽”。生活是第一要素。人首先要能好好活着,才能言爱。有爱,并不等于有牛奶和面包。子君和涓生爱的破裂重要因素就是现实生活的压力。好在今天的女孩子比子君更幸福的是经济上独立了。所以,女孩,当你在爱和事业中面临选择时,千万记得,没有事业的爱犹如无根之萍,多半会飘荡出你的视线。有立足之本才有爱,这是最基本的道理。

以上便是我读《彷徨》的感受。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积极向上的名人故事四:鲁迅在“三味书屋”

全文共 809 字

+ 加入清单

鲁迅小时候非常淘气。一天,镇里的戏台正在排戏,鲁迅听到外面的锣鼓声,便在家里坐不住了,趁着父亲不注意,他一溜烟儿地跑到戏台前看热闹。这时,戏台周围已经挤满了人。突然,热闹的锣鼓声停了,从后台走出一个人,对台下一拱手说:“哪位小兄弟愿意上台?我们让他客串阎王殿里的小鬼。”那些平时非常调皮的孩子这会儿却你推我、我推你地谦让起来。

“我来!”小鲁迅走上台去,让戏班的人画了个花脸,然后拿起一把钢叉就舞起来,戏台下马上响起叫好声。他得意极了,舞得更得劲儿了,小伙伴们都非常佩服他的勇气。

鲁迅12岁那年,被父亲送进了一所叫“三味书屋”的私塾就读。初入学时,鲁迅对百草园中的那些小精灵非常感兴趣。他在园中想起古人东方朔说过有一种虫叫“怪哉”,用酒一浇,便会消失不见。鲁迅非常想知道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便悄悄地问私塾的先生:“先生,这‘怪哉’虫是怎么一回事呢?”

先生却板着脸,很不高兴地回答:“不知道!”

后来,鲁迅慢慢体会到学生应该读书,先生不喜欢学生问各种古怪的问题。于是,鲁迅开始刻苦读书。起初十分严厉的先生也开始喜欢鲁迅的聪明刻苦,态度渐渐和蔼起来。鲁迅为了勉励自己学习,制作了一张小书签,书签上有10个正楷小字:“读书三到:心到、眼到、口到。”读书时,他把书签夹在书里,每读一遍就从上往下盖掉一个字,读过几遍之后,就用默读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用不了多久,他就能熟练地把课文背出来了。后来,同学们也都向鲁迅学习,纷纷制作“读书三到”的书签。

【感悟】学习要讲究方法,循序渐进,日积月累。真正会学习的人,要善于取舍,要选择正确的,精通专业的,熟悉相关的,了解必需的。同时,学习需要思考。有些人虽勤于学习,但不过只是泛泛的阅读,任何理论观点都只在脑海里一晃而过,是所谓“学而不思则罔”。“读书三到”是鲁迅在学习过程中的经验总结,我们也要像他那样不断地总结学习方法,集中时间、集中精力去攻读,只有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积极向上名人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3:鲁迅先生

全文共 770 字

+ 加入清单

鲁迅先生一生与电影结下啦不解之缘。在鲁迅先生的大半生中,去影院的次数比较多。他看电影不拘一格,尤其讲究电影的品位鲁迅当时很推崇进步的外国电影。他对前苏联的早期革命电影情有独钟,如《夏伯阳》、《复仇艳遇》(《杜勃罗夫斯基》)等。许广平曾回忆说:"至于苏联的片鲁迅是每部都不肯错过的,任何影院不管远近,我们都到的,着重在片子。"虽然,在当时很难看到这些影片,鲁迅先生还是想尽办法看啦10部。就在他逝世前的10天,还看啦由普希金小说改编的《复仇艳遇》,鲁迅把它视为"最大慰藉、最深喜爱、最足纪念的临死前的快意"影片,并向友人推荐"不可不看"。

对美国电影,他以"拿来主义"的态度接受、欣赏。二三十年代美国电影波及到世界各个影院,充斥着驳杂斑斓的美国文化特点。而对传入中国的美国电影,鲁迅先生虽时而流露出不满和激愤,但更多的还是成啦他考察美国文化和作为文化娱乐的重要途径。据统计,鲁迅在1927-1936年的10年间,共观看啦142部影片,其中美国片就有121部。对好莱坞的探险片、喜剧片、侦探片、歌舞片都作啦公允的评价,特别对卓别林的第一部有声电影《城市之光》给以热烈的赞赏。他看得最多的是美国纪录片学派实地拍摄的探险片,有37部之多,如《南极探险》、《奇观》等等,有的不止看啦一遍。

鲁迅热情扶持中国的"左翼"电影事业,在《准风月谈·后记》、《中国文坛上的鬼魅》中,他毫不畏惧地痛斥啦蓝衣社特务用法西斯手段捣毁艺华影业公司,禁演田汉、夏衍等编写的早期进步电影的罪恶行径。特别是对早期进步演员阮玲玉的自杀和"左翼剧联"盟员艾霞之死,鲁迅写下啦怒不可遏的檄文《论人言可畏》。鲁迅对当时一些不好的国产电影也兴趣索然。针对无聊的电影,鲁迅曾当头棒喝:"现在的中国电影,还很受着才子加流氓式的影响……看啦之后,令人觉得现在倘要做英雄,做好人,也必须是流氓。"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致鲁迅

全文共 535 字

+ 加入清单

曾在万般无聊、思想矛盾之际偶尔细读先生的着作。早闻先生大名,如雷灌耳,说实话,第一次看先生的佳作纯属碰巧。那时的我因新闻中社会人心的青红皂白而烦躁,思想处干矛盾之中,于是顺手操起一本不久前买的新书醒脑。我从看的那时起,浮躁的心情缓缓沉静,思考的问题迎刃而接。本能告诉我,写这本书的作者是谁?!我怀着惊佩的仰望的心情看了该书作者:鲁迅。也就是您一世界十大文豪之一。再看该书书名:《朝花夕拾·呐喊》。无知的我竟让文豪的佳作在书架躺了数日而不阅!我庆幸认识您的着作没有太晚,那时的我年仅十三岁。

是什么让我对您如此敬佩?是您的才华?是您的名声?还是您的高尚品质?这三者都是。从上小学起,眼中就闪现过先生的大名,从上小学起,耳边就听说过先生的大名,早就像一览先生杰作。

从儿时的《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到长大的《藤野先生》,我了解到先生的经历往事,更了解到先生是为国民思想解放而奋笔工作。您用硬笔加巧手批评封建社会国民腐败思想,您用别人喝咖啡的时间忘我工作,您把时间当海绵里的水不断挤压。您痛恨落后的封建思想,您切齿无用的封建礼仪,您在呐喊:救救孩子!最后,您升华了,挽救了数万万国人,唤醒了雄狮。

尊敬的鲁迅先生,我从您那不仅认知到什么叫作才华,更明白了什么叫作精神!请允许我向您致敬!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我喜欢鲁迅

全文共 774 字

+ 加入清单

有人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头发像刷子一样直竖,浓密的胡须形成了一个“一”字。是的,这人便是我最喜欢的一个名人—鲁迅

一直以来,鲁迅先生在我心目中的形象是个严肃不易接近的人,倒也不是他曾踩坏“弟弟”的风筝,每每看到他的肖像,他的那把坚硬的个性十足的胡子就让我望而生畏。学生则也有“一怕周树人、二怕文言文、三怕写作文”一说。

从青年时代起,鲁迅就立下了“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宏伟志向。他对敌人毫不留情,对祖国和人民怀着真挚的爱。“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一广为传诵的名句,正是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崇高人格的生动写照。

鲁迅骨头最硬,斗争最坚决。他主张韧的战斗。“韧”就是百折不饶,就是锲而不舍。鲁迅清醒地看到,革命不可能一帆风顺,挫折、失败和牺牲是难以避免的。但是为了实现民族解放、国家富强的革命目标,“即使艰难,也还要做;愈艰难,就愈要做”。从鲁迅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什么是大智大勇,什么是真正的革命者应该具有的高风亮节,什么是中华民族的筋骨和脊梁。

鲁迅不仅具有坚定的立场,而且具有博大的胸怀和开阔的视野,不仅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继承者,而且是致力于创新的改革家。

他用犀利的笔,鞭策背弃祖国利益的败类。鲁迅敢骂,他骂得酐畅淋漓,骂得人心舒畅;鲁迅善讽,鲁迅会讽,他讽得对手无话可说,讽得邪恶有口难言。俗话说得好,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周家这位树人,身上凝结了何止百年中有志之士的精神与力量啊,他分明是中华五千年文化之中所有爱国之人、有心之士所凝聚而成的结晶,他是一束引领着中国青年向前、向前未来急速飞驰的强光。他在黑暗中用笔铺成一条走向光明的五彩之路,用纸垒成一堵排开黑暗的坚实之墙;他在困顿中用心中的利刃劈开一道道明亮的缺口,用手中的盾牌抵御一次次邪恶的反扑。

鲁迅的爱国主义精神、鲁迅韧的战斗精神,鲁迅博采众长勇于创新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篇6:高中鲁迅综述作文

全文共 2559 字

+ 加入清单

陷于事务与应酬的人是很难坐下来冷静地思考与写作的。我写了二十年的剧本《鲁迅与冯雪峰》如果有机会拍成电影或电视剧的话,10月正好播放,因为10月19日是鲁迅先生逝世七十周年。许多文友都知道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光是电视上的纪念晚会,就有几台,可是他们并不知道今年也是鲁迅先生逝世七十周年,即使知道似乎也并不十分关注。红军在长征途中,鲁迅曾与茅盾一起,给毛主席发去过一封电报,文曰:“在你们身上,寄托着人类和中国的将来。”2017年是鲁迅先生诞辰120周年,县文联为普及鲁迅知识,弘扬鲁迅精神,曾在《台安县报》上进行过一次“读点鲁迅”知识竞赛,只收到两份有效答案,一份来自唱荫杉,一份来自孙圣祥(那时认识了孙圣祥)。许多人对鲁迅的无知与淡漠,令人失望,令我感到可悲。在鲁迅先生诞辰一百二十周年的时候,“鲁迅的世界与世界的鲁迅”国际学术讨论会曾在先生的故乡绍兴举行,来自中国、加拿大、德国、日本、韩国等国家的一百五十余名“鲁学”研究专家参加会议。包括陈漱渝、张梦阳、阿部兼也等国内外着名的鲁迅研究专家都在讨论会上发表各自的研究成果。《鲁迅讽刺艺术理论初探》、《鲁迅研究中的学术哲学问题》、《作为现代精神资源的鲁迅》、《鲁迅文化遗产的真正价值》……近百篇研究论文采取不同的方法、从不同的视角对鲁迅先生的作品、思想、经历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2017年是鲁迅诞辰125周年暨逝世70周年,10月17日,来自日本、俄罗斯、澳大利亚、德国等5个国家及内地18个省、市、自治区的120多位鲁迅研究专家、学者齐聚浙江绍兴,举行“鲁迅:跨文化对话”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日本、俄罗斯、澳大利亚、德国和台湾等五个国家和地区的一百二十余位鲁迅研究专家、学者出席了这次开幕式,他们在研讨会上,从各种不同的研究角度,对鲁迅文化进行深入地探讨交流。文化部副部长郑欣淼先生在开幕式上说,鲁迅的着作是中华民族高度智慧的结晶,鲁迅先生的思想已经长在民族的血脉里,鲁迅的心灵与广大读者的心灵是相通的。从鲁迅身上看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每一部分,都是先贤用血汗乃至生命换来的。鲁迅逝世七十年来,中国文化学术界在传承鲁迅优秀遗产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鲁迅研究已经成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钱理群说,鲁迅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代表,又是具有我们这个民族原创性的作家,从过去到现在始终是中国现代文学的旗手。如果研究现代文学的人对鲁迅避而不谈,那么就是在数典忘祖。众多现代文学研究专家在此间召开的一个研讨会上认为,“普及鲁迅”的路还很长,高等院校应当承担起这个任务。

鲁迅、许广平独子周海婴日前在接受采访时说:“我希望青少年能逐步接触鲁迅的作品。过去政治上的需要,我们不去讨论。个别年轻人如果不喜欢(鲁迅),也没关系。”鲁迅之孙周令飞说:“虽然家里有很多鲁迅的书,但是孩子想不想读,要顺其自然。”(9月19日《南方都市报》)

周海婴和周令飞的话具有现实意义。今年年初,浙江绍兴鲁迅故里百草园举行了一场活动。会上,“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的说法引起多方共鸣。

一谈起鲁迅的形象,立马想到怒目金刚、横眉冷对;一说起鲁迅的文章,立马想到“似投枪、如匕首”。显然,这不是完整的鲁迅,如周海婴所说,是“政治上需要”的鲁迅。周令飞说:“鲁迅不单是个勇敢的战士,更是个风趣幽默、可亲可爱的长者。”鲁迅本来就是立体的、多元的,教材偏偏把他描摹为平面的、单一的。

现任鲁迅文学馆馆长的孙郁认为:“没有阅历的人很难读懂鲁迅的书。”鲁迅的观察是尖锐的,体验是深刻的,用语是刻薄的,情感是苍凉的,不鼓励青少年多读,是有一定道理的。

北京文化界人士19日会聚鲁迅博物馆,缅怀这位伟大的现代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贯穿整个纪念活动的是这样一种关注和思索:鲁迅到底离我们有多远?

当天在鲁迅博物馆举行的“鲁迅逝世七十周年暨北京鲁迅博物馆建馆五十周年纪念大会”上,文化部部长孙家正发表演讲说,鲁迅的时代虽已远逝,但他那种要在没有路的地方走出路来的精神将永存。鲁迅的精神在我们现在这个提倡“和谐”的时代中,仍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谐”永远是一个过程,是矛盾中的发展,运动中的平衡,差异中的协调,多样中的统一,其核心是人的全面发展。鲁迅倡导的启迪民智,改造国民性、利人思想及其批判精神,是我们朝这一方向前进的动力。

鲁迅精神作为一种资源是“儒家之后最具有原典意义的存在”。鲁迅博物馆馆长孙郁表示,正是鲁迅精神使该博物馆半个世纪以来成为千百万人造访的“圣地”。他说:“鲁迅是一种开放的、未完成的精神之火,在古老的土地上扩张着,并因此而与每一代人的精神盘诘相遇,成为一种无穷的光源。”

着名画家陈丹青探讨鲁迅的角度独树一帜。他认为,对鲁迅的讨论在中国经历了一个从准政治话题到民间话题的曲折过程,现在我们“要还原鲁迅是很难的”,因为我们和鲁迅之间已经缺乏可共享的生存经验、文化经验和政治经验。所以,作为现在我们探讨鲁迅的起点,我们首先要提出的问题“不是‘鲁迅是谁’,而是‘我们是谁’”。

鲁迅,1881年9月25日出生于浙江绍兴。192017年,留学日本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的工作,创作了《呐喊》《野草》《朝花夕拾》及中篇小说《阿q正传》等作品。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终年55岁。他的作品被翻译成70多种文字,在50多个国家流传。

“许多人都在哀叹,这个时代的人正在远离鲁迅,好像鲁迅一旦被公众弃绝,他的价值就会随之贬低——岂不知,真正贬低鲁迅的,恰恰是有这种想法的人;事实上,鲁迅真正的价值,就体现在他与这个时代之间的断裂和错位上:只有在反对他的地方,鲁迅的价值才得以彰显;反对得越厉害,他的价值就显得越充分。正如小偷是不会喜欢警察的,我想,一个仍是‘想做奴隶而不得’或‘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也是不会喜欢鲁迅的文字的。鲁迅的文字像大光,可以清晰地照见每一个人的音容笑貌,那些相貌丑陋又想遮羞的人,当然恨不得早日铲除他,消灭之。”

鲁迅只活了五十六岁,只写作了十八年,但鲁迅的存在像一个燃烧的火球,靠近他的人,若没有对火的经验,那必定是会被灼伤的。我们应该读点鲁迅。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我从书中读鲁迅作文

全文共 723 字

+ 加入清单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题记

隶体“一”字的胡须,瘦瘦的身材,鲁迅先生的外貌是这样特点鲜明。从小学五六年级开始,我渐渐开始接触到鲁迅先生的作品。这些作品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让我不能忘却,并深深喜欢着。

少年闰土是鲁迅儿时的玩伴,每逢下雪,我总能想到《少年闰土》中雪地捕鸟的场景,我总想着有一天,也可以在雪地中“扫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支起一个大竹匾,撒下秕谷,看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缚在棒上的绳子一拉,那鸟雀就罩在竹匾下了”。那一定是件很快乐的事。

百草园和三味屋是鲁迅儿时的游乐园。“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百草园中所体现出的大自然的美妙,让我心之向往;儿时天真烂漫的想法,让我忍俊不禁。在三味书屋中的学习虽枯燥乏味,但仍不少妙趣横生。正午习字,晚上对课,下课后便跑去后面的园子折腊梅花、寻蝉蜕……先生读书时非常入神,鲁迅便在此时开小差。

鲁迅先生笔下书写的童年并没有运用许多华丽的词语,反而朴实、风趣、生动。除了这些追忆儿时往事的著作,鲁迅先生也同样写了许多批判、揭露现实社会的小说。

收录在小说集《呐喊》中的一篇《孔乙己》,通过塑造孔乙己这样只懂大量钻故纸堆,没有实际营生技能的读书人,从而暴露出当时社会所存在的问题。同时也对我们现在的学习也做出了一个警醒——不要做像孔乙己一样的人。

我很喜欢鲁迅先生的回忆性散文《藤野先生》。藤野先生是鲁迅在日本仙台留学时教解刨学的老师,给了鲁迅许多鼓励,脑海中记着藤野先生为鲁迅修改讲义时的认真,心中想着藤野先生的简朴、用心治学、关心学生,不禁对他肃然起敬。

我从书中读鲁迅,读到的是一个真实、朴素的鲁迅。他的作品,感染着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人。

[我从书中读鲁迅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我心中的鲁迅小学作文

全文共 700 字

+ 加入清单

鲁迅,这个我小时候经常听到的一名伟人,当我真正了解他的时候,那还是读初一的时候。

初一上学期,我们学过《风筝》这一篇文章。讲的是小时候,鲁迅十分厌恶风筝,也不许他的小兄弟玩。一次,他发现他的小兄弟背着他去造风筝,他愤怒地踩烂了风筝,多年后他发现自己错了,便去向弟弟认错的故事。这位伟人的自我解剖的行为震撼了我,想我自己:一个人躲在被窝里玩手机,即使被父母发现了也死不认错。那时,我想我要像他一样自我解剖的话,我的学习应该进步十分快。

如今,我看了他的自传更是震惊。我原本以为,名人的家世大多是好的,现在我才知道,名人的家世不一定是好的,但他一定是自尊自爱的。“我寄住在亲戚家里,有时还被人称为乞食者,我于是决心回到家里”。那时,他家已经破落不堪了,但他宁可受苦也不受这屈辱。

附文《呐喊》更让我了解了他小时候的艰辛。你想想:一个小孩子忍受着别人的白眼,在众人的嘲讽下接过那父亲的治病钱,那多让人委屈啊。但他依然从一个孩子成长为一代伟人,一个真正让人敬佩的伟人,一个顶天立地的伟人。

除此之外,他爱国精神也让人吃惊。他家没有钱只能去不要钱的学校,所以他考入了水师堂。他为了救国从机关科去了矿物科,后来觉得这样没有用又去学医,但他发现学医也无法改变中国人民的思想之后,又弃医从文。别人打着救国的名却不干救国的事,但他为了救国却想尽办法。

他真正让我敬佩的还是他的谦虚。他的《狂人日记》是中国第一本白话文小说,可他连名提都没有提,从小时候成长到名人的经历的艰苦他也提都没有提,写作时遇到的困难他还是提都没有提。这些经历恐怕拿来写小说故事都没问题了!

名人鲁迅,在我眼中就是这么一个值得敬佩的人物。

[我心中的鲁迅小学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9:鲁迅对我的影响

全文共 566 字

+ 加入清单

说起鲁迅,想来大家并不陌生。在初中的语文课文中,也时常会与他碰面。

初遇鲁迅的文章,我并不喜欢,也不知为何母亲总是在我的耳边说鲁迅文章的好。我并不赞同。初读之时,总觉得行文之间读起来很不顺口,还会出现一些“错别字”,字词的顺序也与我平常所读文章有所不同……诸如此类,使得我无论怎么看鲁迅的文章都觉得不大顺眼。

顺不顺眼是一回事,学还是要学的。三番两次地被视为重点课文的鲁迅先生所写的文章轰炸下来,任你的什么嚣张气焰也被灭得差不多了,对他文章的看法也有所改善,不像先前那般言行尖锐了。都说习惯成自然,我大概也正处于这个过渡阶段吧!

真正的对鲁迅文章的改观,是在学习了《藤野先生》一文后。我被他那深切沉重的爱国思想和斗争精神所触动。然后,我开始尝试着以一种全新的角度来看待他,与他的文章。我读了《朝花夕拾》。虽说没有过多华丽的词藻,却有一种奇怪的力量,让你看上之后就迫切地想要知道后续的发展。随后,我又读了《野草》。里面的文章大多都很短,但也极富深意,读起来耐人寻味。

就这样,我对鲁迅先生从初始开始的负面情绪逐渐向正面情绪改观,正面情绪在疯狂地滋长着。

至今,我仍坚持着鲁迅先生“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水的”这句经典话语,在学习上拼搏着,努力地把海绵里的水挤出更多。希望在鲁迅先生的引领下,能够给我的生活带来更加多姿多彩的体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写鲁迅的

全文共 773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幼年时代,我记得只有三个姓鲁的,一个是鲁智深,一个是鲁班,还有一个便是鲁迅。鲁迅是勤奋的,鲁迅是以笔为剑的,鲁迅又是以文章插入*民党心腹的,我们的鲁迅有一颗真真正正的爱国心。

鲁迅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写白话文小说的人,也是第一个以文章与反动派、*民党作斗争的人。他以他自己的文章不屈不挠的战斗着、抗争着,以思想作剑,寸笔为枪,于种种敌人抗争着……

鲁迅小的时候,有一次给父亲抓药而忘了时间,到学校时受老师批评,于是在书桌上刻了一个“早”字,从此在没有迟到过;他看见别的同学出去玩时,写下了一句话:“君子自重”。正是他的勤奋铸造了他日后的丰功伟业。

鲁迅的种种作品,像一把犀利的剑,直接插入*民党反动派的心腹,并受广大人民喜爱。《狂人日记》这篇文章说明了希望人人都能成为“不吃人的人”,成为“真的人”。鲁迅对权势者和伪君子抱着深恶痛绝的态度。《孔乙己》中的丁举人,《阿Q正传》中的赵太爷,《祝福》中的鲁四老爷,他们对社会的进步没有丝毫的热情,他们关心的只是自己的权势地位,只想着怎样升官发财,而正是他们,阻碍着社会的进步与改善。

在众多作家中,鲁迅是突出的一个,也是特殊的一个。人们也许在读鲁迅的小说时会有这样的疑问,仅仅鲁迅的小说,何以说在世界文学史上独树一帜,放出夺目的光彩?是的,他没有莎士比亚的累累巨着,没有卢梭的长篇自传,也没有那曲折动人的小说情节。然而他确实是位伟大的作家,因为他首先是一位伟大的战士。他生活在一片混沌的世界中,却异常的清醒和敏锐。他嫉恶如仇,使那些御用的反动文人们心惊肉跳,使病态社会的千疮百孔暴露无遗。他的幽默中闪烁出睿智与深刻,内心包含的是一颗忧愤深沉的爱国之心!

这就是我心目中的鲁迅先生,他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他虽然早已不在人世,却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让我们发扬鲁迅精神,在人人心中包含一颗忧愤深沉的爱国之心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我心目中的鲁迅

全文共 773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幼年时代,我记得只有三个姓鲁的,一个是鲁智深,一个是鲁班,还有一个便是鲁迅。鲁迅是勤奋的,鲁迅是以笔为剑的,鲁迅又是以文章插入国民党心腹的,我们的鲁迅有一颗真真正正的爱国心。

鲁迅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写白话文小说的人,也是第一个以文章与反动派、国民党作斗争的人。他以他自己的文章不屈不挠的战斗着、抗争着,以思想作剑,寸笔为枪,于种种敌人抗争着……

鲁迅小的时候,有一次给父亲抓药而忘了时间,到学校时受老师批评,于是在书桌上刻了一个“早”字,从此在没有迟到过;他看见别的同学出去玩时,写下了一句话:“君子自重”。正是他的勤奋铸造了他日后的丰功伟业。

鲁迅的种种作品,像一把犀利的剑,直接插入国民党反动派的心腹,并受广大人民喜爱。《狂人日记》这篇文章说明了希望人人都能成为“不吃人的人”,成为“真的人”。鲁迅对权势者和伪君子抱着深恶痛绝的态度。《孔乙己》中的丁举人,《阿Q正传》中的赵太爷,《祝福》中的鲁四老爷,他们对社会的进步没有丝毫的热情,他们关心的只是自己的权势地位,只想着怎样升官发财,而正是他们,阻碍着社会的进步与改善。

在众多作家中,鲁迅是突出的一个,也是特殊的一个。人们也许在读鲁迅的小说时会有这样的疑问,仅仅鲁迅的小说,何以说在世界文学史上独树一帜,放出夺目的光彩?是的,他没有莎士比亚的累累巨着,没有卢梭的长篇自传,也没有那曲折动人的小说情节。然而他确实是位伟大的作家,因为他首先是一位伟大的战士。他生活在一片混沌的世界中,却异常的清醒和敏锐。他嫉恶如仇,使那些御用的反动文人们心惊肉跳,使病态社会的千疮百孔暴露无遗。他的幽默中闪烁出睿智与深刻,内心包含的是一颗忧愤深沉的爱国之心!

这就是我心目中的鲁迅先生,他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他虽然早已不在人世,却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让我们发扬鲁迅精神,在人人心中包含一颗忧愤深沉的爱国之心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鲁迅祝福读书笔记

全文共 775 字

+ 加入清单

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不幸的 家庭各有各的不幸。——题记

第一次读《祝福》是在初一的时候,记得读完后印象最深的当然是祥林嫂,那个时候总觉的她是那么的不幸,总觉的是老天在和她开玩笑,亦或是她上辈子做了太多的坏事,这辈子要用一生的时间来补偿。

而今,学完《祝福》之后,当初的想法一下子消失了,在同情祥林嫂的同时也认识到祥林嫂的命运不是偶然而是必然;更不是老天在和她开玩笑,而是封建礼教根深蒂固的影响不允许她过上好日子。

我真想对祥林嫂说一句:“祥林嫂,你真傻,你不该去反抗,纵使你有千万种委屈。”祥林嫂的命运,怪不了别人,怪不了四爷的顽固,怪不了婆婆的自私,怪不了柳妈的无知,要怪就怪她不懂得男尊女卑,不懂得逆来顺受,不懂得听天由命。祥林嫂一定知道她自己摆脱不了悲惨的命运,可她就是要反抗,殊不知政权、族权、神权、夫权这四条绳子已经布下了天罗地网,几千年的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已经是如此的根深蒂固,企容她这区区的一个弱女子就能改变得了?它们是如此的伟大,伟大到连庙祝都厌弃她去捐门槛。贞德她不该顶撞封建制度,她错就错在没有认识到自己是如此的渺小,没有认识到命运不是自己说怎样就是怎样……

“然而在现世,则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为人为己,也都不错。”你为何要再回鲁镇呢?你不来该多好,既不会惹人厌弃,也不会落魄成为乞丐冻死在街头,如此一举两得的事你为何不去选择?

……

再读《祝福》心情更是百感交集。封建制度的种种恶行,让人从骨子里痛恨,“人吃人”的现实更让人咬牙切齿。从祥林嫂身上,我们看到了旧中国千百万;劳动妇女的悲惨遭遇,所有的一切都证明着:封建思想是社

会中的一个毒瘤,我们必须彻底的把它根除,决不能手软!

再次,我们应该庆幸,庆幸自己生活在当今的年代,没有封建的毒害,现实中祥林嫂的命运不会重演,品古论今,我们应该引以为鉴,让这个社会朝想更光明的方向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我与崇拜的鲁迅先生一起生活作文800字

全文共 776 字

+ 加入清单

时光如流水,一去不复返。历史的漫漫长河中,千古风流人物将永远照耀着华夏大地。有一个人的名字,将刻在每个中国人心里,千古传诵!

他,就是鲁迅。偶然翻书与他相见,心底便涌起了一股崇拜之情,思绪也飘进了书中的那个年代里,与鲁迅一起生活

那梅花飘香处,便是鲁迅的三味书屋了。他跟着寿镜吾老先生读书、写字,很快就找到了读书之法。他自己在纸上写下来:“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此后,他将纸条夹进书里做书签,时时勉励自己读书要专心。他读书也从不死记,而是去努力地理解、想象,然后再将书牢牢地记住。他对书更是爱不释手,三伏盛夏读,数九隆冬读,从未停息。书伴着他跨过了无数个坎坷,帮他找对了自己的路。书,是他生活中必不可缺的部分。他说:“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了工作上了。”我坐在他身旁,学着他的读书之法与他的勤奋刻苦,继续读书。

不知不觉,我又随着他来到了另一个世界里。教室前的屏幕上放着中国人被日本人砍头时,周围却挤满了看到同胞受害而麻木不仁的人群的画面。鲁迅看到后,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动,说:“我只救了他们的生命,但我必须去救他们的灵魂。”于是,他便离开了仙台医学专门学校,筹办起了文艺杂志。后来,他走上了文学之路,用笔唤醒了人们沉睡已久的心灵,也用笔当作了武器,让中国人战胜了日本。我看到后,默默感动,发誓一定要学习鲁迅,一心为国。

很快,我进入了鲁迅的卧室。鲁迅此时已身患重病,躺在轮椅上,胸部有节奏的一起一落,呼吸声在门口都能听到。但他依然手不释卷,忙着写作、翻译。他写字的手不停地抖着,额角不时流下几滴汗珠。可是,他没有放弃。他定是忍着剧痛在工作吧。在他逝世的前一天,他仍然在工作,直到他已无力抓笔。我抹下泪水,深情地望着一生为人民服务的鲁迅。

他,55岁辞世,终身为国为民,哪怕舍弃自己,也要报效祖国!

与鲁迅生活的时光,是我永恒的珍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参观鲁迅的故居

全文共 537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们一家人去了绍兴,参观鲁迅的故乡。

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鲁迅吧。鲁迅姓周名树人,原来“鲁迅”是他的笔名。

我们主要参观了“鲁迅祖居”、“鲁迅故居”、“三味书屋”、“百草园”“鲁迅纪念馆”,让我印象最深的是“鲁迅纪念馆”里有这么一句话,让我非常感动。“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苟活着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正的勇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三味书屋里鲁迅书桌上的“早”字也让我印象深刻。那时鲁迅的父亲生了重病,医生开得药方有一味是陈仓米。鲁迅四处寻找但也没找到,去上学时就迟到了,他被寿镜吾老师骂了,鲁迅默默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悄悄地刻下了一个“早”字,下定决心再也不迟到。鲁迅既要照顾自己的父亲又要上学不迟到,真令人佩服。

乘乌篷船的经历也让我念念不忘。我们走进乌篷船,船很小只能坐下三个人。小小的乌篷船在窄窄、小小的河里穿梭,却自由自在。迎面吹来的秋风让人感觉特别舒服。我们的小船悠悠地行驶到一个桥洞下,我一看见那低矮的桥洞,立刻大声喊:“低头老爸!”老爸立刻缩了脖子像只蛤蟆一样低下了头。逗得我们哈哈大笑。

通过这次参观,我了解了鲁迅先生,他是一位爱国文人!是一位精神领袖!是一位真正的战士!他的故事激励着我们,他的文章鼓舞着我们。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初中语文鲁迅文学常识

全文共 1836 字

+ 加入清单

鲁迅是我国的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初中语文鲁迅文学常识,希望能帮到大家!

鲁迅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为《新青年》写稿时使用的笔名。

鲁迅于1881年出生在浙江绍兴一个破落的大家庭里。绍兴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传统的地方,保留有众多的名胜,如古代治水英雄夏禹的陵墓,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留下的遗迹,近代反清女杰秋瑾从容就义的轩亭口,等等。民间还有各式各样的戏剧演出和传说故事。乡亲们最津津乐道的是两个“鬼”:一个是“带复仇性的,比别的一切鬼魂更美,更强的鬼魂”——女吊;另一个是腰束草绳,脚穿草鞋,手捏芭蕉扇,富有同情心的“无常”。乡土传统与民间文化,深深地影响着鲁迅的一生。鲁迅从小就表现出活泼的性格。因为外祖母家在农村,鲁迅也就有了一批农民小朋友,一起在朦胧的月色下,划着白色的小航船,赶去看戏;回家的路上,肚子饿了,就“偷”自家地里的豆煮了吃。鲁迅还在叫做“百草园”的后园里,发现了大自然的无穷趣味:碧绿的菜畦,紫红的桑椹;蟋蟀弹琴,油蛉低唱;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的何首乌;人首蛇身的“美女蛇”的传说……正是这样自由的童年生活,开发与培养了未来作家鲁迅的创造力与想象力。6岁时鲁迅告别了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拜本城中极方正、极有学问的寿镜吾老先生为师,一直读到17岁。在这里,他熟读了儒家的经典,又在课余广泛阅读了儒家之外的各种杂书:小说,野史,笔记……不仅关注历史、人事,也注意观察自然。这样开拓了鲁迅广阔的精神空间,为鲁迅以后思想与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宽广深厚的知识基础。鲁迅的童年也有阴影:13岁那年,祖父因故入狱,不得不随着全家到亲戚家避难;以后父亲病重,家庭生活也从小康陷入困顿。作为长子的鲁迅,不得不经常出入于当铺与药店,在周围人的歧视与侮辱中,感受社会的冷酷与势利。父亲最后因庸医的延误而过早离世,更给少年鲁迅以很深的刺激,他由此开始了对中国社会、文化、人世与人心的思考。

他曾经说杂文是“感应的神经”,作为一种报刊文体,它的最大特点是能够对正在发生的社会、思想、文化现实作出最迅速的反应,并及时得到社会的反响。因此,它是鲁迅这样的时刻关注国家民族命运、民众疾苦的知识分子,与他所处的时代保持密切联系的最有效的方式。鲁迅又说,杂文作者的任务,“是在对于有害事物,立刻给以反响或抗争”,并因此把杂文分为“社会批评”与“文明批评”两类。

鲁迅一生都在战斗,怀着“立人”的理想,把批判的锋芒指向任何形式,任何范围的对人的奴役与压迫(民族的奴役、阶级的压迫、男性对女性的歧视、老人对少年的摧残、强者对弱者的侵犯,等等)。他说他这样做,并不是个人的意气,而是为了中国与人类的“将来”,因此他的一切批评“实为公仇,绝非私怨”。

他的15本杂文集,就是从五四前后到30年代中期中国社会的忠实记录,就是一部思想、文化发展的历史。而作为一个作家,鲁迅更为关注的是在历史事变背后人的思想、情感、心理的反应与变动。鲁迅曾充满自信地说:“‘中国大众的灵魂’,现在是反映在我的杂文里了。”在这个意义上,鲁迅的杂文就是一部活的现代中国人的“人史”。如果要真正了解中国的社会与历史,特别是要了解中国人,那就读读鲁迅的杂文吧。

鲁迅作品

《一件小事》(1919)、《社戏》(1922)、《孔乙己》(1919)、《故乡》(1921)、《祝福》(1924)、《药》(1919)、《狂人日记》(1918)、《阿Q正传》(1921)是前期小说,除《祝福》出自《彷徨》,其余均出自《呐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1926)、《藤野先生》(1926)、《范爱农》(1926)是前期散文,《论雷峰塔的倒掉》(1924)、《记念刘和珍君》(1926)、《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1925)、《〈呐喊〉自序》(1923)是前期杂文。《文学和出汗》(1927)、《友邦惊诧论》(1931)、《为了忘却的记念》(1933)、《拿来主义》(1934)、《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1934)、《人生识字糊涂始》(1935)等是后期杂文。

小说集有《彷徨》《呐喊》,历史小说《故事新编》,散文《朝花夕拾》,散文诗《野草》,杂文集有《热风》《坟》《华盖集》《华盖集续编》《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集》《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集外集拾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与鲁迅的对话

全文共 1194 字

+ 加入清单

在一个夜深人静的夜晚,我似乎穿越了时空,来到1912年,我跨进一座高墙大院,我看见一间房间漏出点微光,我走进房间,看到穿着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长着浓密的胡须形成了一个隶书的“一”字的鲁迅先生正在认真地写作。顿时,我很高兴,心想:人生难得有一次见到鲁迅先生,我一定要和他聊聊。鲁迅先生好像发现了我,亲切地说:“坐吧。”我轻轻地坐了下去,便和鲁迅先生交谈起来。

鲁迅先生,你是个大文豪,我一直很敬佩你,我很喜欢看你的散文,例如《朝花夕拾》、《呐喊》等。《朝花夕拾》这篇散文我感触很深,您用平实的语言,鲜活的人物形象,丰富而有内涵的童年故事,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大多数儿童想读书但没书读。我们这些21世纪儿童,有书读,却不想读。是多么令人悲哀啊,所以我要好好读书。

鲁讯(高兴):太好了,你们读懂了我的写作用意,以后我写多一点书籍,让你们都能像你一样反省过来,重新做人。

我:鲁迅先生,我有一个问题,想问你。最近,有两种新推出书集,一种是武侠小说,一种是恐怖小说,您说,这适合我们去阅读吗?

鲁迅(摸着胡子,深情地注视着我):这两种书籍,看了容易让人走火入魔,我建议不要去看。因为对于文学,我是主张一些好的思想。那些武侠小说,恐怖小说,就是向青少年宣传暴力和恐怖,当然不行,这是使人上瘾的鸦片,你千万别去看。

我(恍然大悟):噢,我懂了,我不会去看的。还有,鲁迅先生,我们最近学到一篇课文,是您的文章《风筝》,我想问一下,在您没看那本讲论儿童的书之前,您对小兄弟的精神虐杀如何看待。之后,您向小兄弟讨宽恕时,他却忘了,您此时的心情如何,您这么多年来,您依然会觉得愧疚吗?

鲁迅(眼睛里闪着泪光):想起我几十年前,现在我的心还在很重很重地堕着堕着。以前

以前,还没看这本讲论儿童之前(他把这本残旧的讲论儿童的书给了我看),我认为玩具其实就是一种可鄙的东西,我不想让我弟弟成为没出息的人,所以不许他玩,没想到给他造成了精神虐杀。当我看了这本书,才知道我错了,想向他讨宽恕时,他全然忘却,令我的心更痛,觉得对他的伤害己经不能挽回了。这十几年来,我的心依然不好过,虽然他已经忘却,但我的心依然有东西在堕着堕着。

我:鲁迅先生,您的心情我明白。但是,谁没有犯错的时候呢,您的弟弟都不记心上,你为何如此自责呢?

鲁迅:嗯,谢谢,你的安慰。

我(笑咪咪):没什么,噢,时候不早了,我该跟你道别了。

鲁迅:好吧,最后送你一句话:‘伟大的成绩和辛勤劳动是成正比例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

我:谢谢,今天跟你交谈,令我受益匪浅。再见!

突然,鲁迅先生的背影消失了,我回到了2015。噢,原来是一场梦。虽然是一场梦,但在这场梦中,我梦见鲁迅先生, 在和他的交流中,我获得了关于书籍的一些知识。我很开心,这是我第一次与鲁迅先生的交谈,第一次向他学习,我会永远铭记在心。他的那句话也会使我终身难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游鲁迅故里

全文共 1025 字

+ 加入清单

在到达鲁迅故里后,我们首先看到了一面很大的并画着鲁迅头像和旧时水乡美好风光的墙。而且,在墙的旁边还有几个铜人,其中一组的一个铜人头戴毡帽顶带银圈。呀!这不就是鲁迅的文章——《少年闰土》中的闰土吗?我走近了一些看,只见他有大大的眼睛,圆圆的脑袋一脸朴实,如果涂上色,还真会被当成活人呢!

然后,我们走进了一间两层楼高的仿古建筑里,因为那儿是景区的服务台,爸爸用身份证领了三张门票,我好奇地接过它,细细地看了起来,在背面,有一些文字,上面记载着鲁迅故里景区在几年建立,这些清代建筑又是何时建成的。看完了背面,我开始端详起正面来,一翻过来,我便见到了外面的那面墙和小铜人儿,然后,又有几个红色大字“鲁迅故里”印在上面。不过,最令我感到疑惑不解是的,在门票的右边,有几个小格子,上面有景点的名字,是干什么用的。这时恰巧爸爸走了过来,我就问他:“爸爸,这几个格子和里面的字是什么作用的?”他看了看说:“这几个格子呀,是为了方便给我们游玩而设计的,每过一个景点,他们便会用打孔器在上边相应的格子里打洞,避免游客重复去一个地方。好了,休息够了,让我们出发吧!”我打消了心中的疑虑,跟着奶奶和爸爸走进景区。

一走进景区,我便觉得自己好像身处旧时的绍兴一样,两旁都有屋子,屋顶都是用黑瓦封顶,墙壁都是用石灰和黄砖筑成。在左边还有一条流淌着淼淼碧水的小河,这条河大概四五米宽,偶尔会有几片落叶像小舟一样在水面漂浮。还有几条乌逢船载着游客轻盈地在水上游荡。第一个要去的景点,便是鲁迅先生的祖居了,一进门,我们便到了客厅,虽然我只是在旁边看,却看到了当年主人与客人坐在位子上谈论事情的情景。接着,我们走进了一条长廊,因为这是唯一一条能够看清全部房间的走廊。一行人顺着路笔直地走去,厨房、少主房间、主人房间、地窖、书房……使我为之震撼,尤其是主人房间,处处张显着清朝年富贵人家的华丽气派。随后,我们又来到了鲁迅故居,刚一进门,一阵书香便扑面而来,虽然面前的仍是客厅,但比祖居里明亮得多,我的面前似乎浮现出了鲁迅先生年青时和他的哥哥周建人,弟弟周作人一起吟诗的片断。穿过几个房间后,我们到了百草园,令我有些失望的是,百草园在我的想象中是布满奇花异草的。而眼前这个园林却绝然不同,地上只有一些蔬菜,还有几棵老树,再就是一口枯井,一片死气沉沉的模样。但是,我觉得在以前,这里一定是百花齐放,鸟声满园的,我相信,通过现代的高科技手法,一定可以将百草园复原的。于是,我满怀希望走出了景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我的偶像鲁迅

全文共 793 字

+ 加入清单

周末书店。我穿梭于书架间,寻找《且介亭杂文集》。我的目光落在旁边的书架上,便走了过去。

身后有人叫我的名字,回头一看,是同学,她手中正拿着一本郭敬明的小说,看见我手中捧《鲁迅文集》,很是惊讶,又略带不屑“你还看这种冷冰冰的书?”

我楞住了。

环顾四周,大多数的人都在梁实秋、刘墉等人的闲适小说前流连,根本不在意那偌大的一个书架上的鲁迅作品。

难道先生的精神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就不需要在弘杨了?难道他的“民族魂”仅仅是文学意义上的,可以轻轻地一笔带过?

不,不应该这样!他的作品也许不如梁实秋那样的闲适,周作人那般有趣,然而在六七十年前,假如人人都来闲适,都来寻找趣味----谁来斗争?难道就看者中国“国将不国”吗?

鲁迅先生是喜欢刚猛式的,然而荸荠当年的众多人人,他是最敏感地捕捉到了刚猛中那猛如风暴的力量。他从来不去“闲适”,比起那些“闲适”文人,他有着更大的真爱,只因天下人都在品味人生,而他却在洞察人生。

曾经有位同学问我的偶像是谁,我知道,他期待着从我嘴里听到某个“星”的名字---而我,平静的告诉她,是鲁迅先生,当时她一脸惊诧,还有鄙夷之色:我愤怒了,先生空谷足音般的话语又在耳边回响“忘记我!”可是啊,先生,我们不能忘记!麻木的中国人被你用笔唤醒:今天生活安逸的人们,也改重读鲁迅!

读先生的文章仿佛有一种刻刀划过石板,犀利迅疾,石粒四处飞扬,偶来的一阵大风,又把历史洗澡得彻底的感觉。先生笔锋如刀,直劈封建精神文化。先生之言:凡是愚味麻木的国民,病死多少并不必以为不幸的。此言何曾偏激,行尸走肉的生与死又有什么区别呢?

其是先生的杂文,总觉得火气太盛,使人胸闷、心跳、激动。先生不能长寿可能也在于此。他是学医的,自然知道其中的厉害,却仍然废寝忘食地写,大约是抱着“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念头。想到此,我不禁惭愧,这是何等的崇高啊!

真的希望,书店了鲁迅作品架前,人人如潮,先生不在寂寞。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鲁迅的十七岁_1500字

全文共 1739 字

+ 加入清单

鲁迅的十七岁1898年的绍兴,青石巷的荷花香满十里,十七岁的鲁迅还在三味书屋里读线装书。晚清的绍兴茶楼人声鼎沸,茶馆里的说书人熟悉明刻本的曲艺杂谈,清末的游仙小说,说着古代会稽的惊险故事,端着木制的黒碗,喝着琥珀色的老酒。私塾先生们捻着胡须写小楷,临摹碑刻,三月的落花在书案上招蜂引蝶。

读完三字经千家文,磨墨的书童们爬上树看闹事和石巷里的行人,茶客,穿着皂鞋的官差们,看阁楼里眉目清秀的女子十里红妆。清水色的屋脊,墨迹淋漓的原木,屏风雕刻挡不住窗扇的玲珑秀气和石雕画栏古秀的情怀。远处的青山脚下,说书先生数着铜钱,吃着茴香豆,长长的衣衫沾满草木的青涩。十七岁的鲁迅还没有去江南水师堂,他应该读过许多线装书,包括那些手抄本,明清的小说书。

白墙屋瓦,黑白分明的绍兴,浓浓的酒,酸酸的菜,带着小毡帽,晒稻谷的农夫,穿长衫的读书人,撑着油纸伞拜访深石巷里的老中医的短工,在茶楼里侃着京城奇闻的食客,他们都曾经是鲁迅度过的那些线装书里的一个影子。薄似履片的青竹签,夹在线装书里,或者用莲子的梗叶做书签,清香诱人,书卷里莲子的清香溢满前厅后院。水泊之洲,土木院落,尺规方寸,迷雾中乌黑的砖瓦沉在浮沉于渺茫的炊烟之中,世事如棋,南国的底蕴就陈在这粉墙黛瓦和水墨色的石巷之间。晚清南国的地图上,分布着许多私塾,古朴的书院,祠堂,阁楼。

青色的山体,河泽起起落落,错落的马头墙,粉白的风火墙,浸润着草木的腐朽味道与丹青意境。船儿悠悠地晃着,水声潺潺地响着。先生们孩子们在私塾里案几上描红,写生。私塾里读书的书童们,在春天的时候从油菜花丛中捉蝴蝶,在师傅的检视下读书写字,背诵古文。

他们喜欢折纸鸢,钓鱼虾,拥有细腻的情感和敏锐而又容易受伤的心。江南的水车和水磨在唧唧喳喳地转动,时间在慢慢磨。大红的宅门,青色的屋瓦,黑色的墨线,书童们笔下的汉字骨节突出,秀气不失锋芒。秋叶散落在庭院的水池里,古代的文字和稚嫩的笔法竟然拥有如此新鲜的生命力。

但是十七岁的书童,还是水中的莲子,有着清秀可人的笔迹,他们不像乌篷船里的茶客和盐商那样世故,很难再茶水的寡淡中领会在如此众多的谵妄之语中有几分人情世故,几分奸猾刁钻。嘉庆年间,绍兴的水路和稻花,飞过临街两扇石库台门,读书人喝着陈年的米酒,书房里行囊齐备,准备乘着乌篷船出门远行。绍兴地处秋陵山地和河网平原的衔接地带,水墨色的山脊横在船头,往来的渔船载着虾米喝青豆,慢慢地摇着桨。群山裙连,书的清香与饮酒的寂寞在水路上肆意蔓延。

船舱里搁置着油纸伞,青布衫,炊具,小人书。温润的气候,山晦暗的光和清淡的水色,花鸟的嬉戏于水性的刺绣是这些私塾里书童们的旅伴。红色的符号,黄色的勾画,黑色的边框和底纹,古代地图上的绍兴水路向东南蜿蜒,盘旋几百里。春风吹过稻花从,书童们在小溪里挽着裤脚捉鱼,在池塘里戏水。

从落叶铺满的山崖遥望清秋的南方土木结构的居民,残损的花叶飘落在暗淡的屋脊和瓦层上,俯瞰着山谷下临水聚居的村舍,仿佛就是鱼的乌黑的脊背,临水照屋,人的秉性和流水郁结成苔藓,茅茨不剪的屋宇几近在秋风中坍塌。私塾里的红草筏,稻花从中的乌篷船,十七岁的鲁迅寒衣单薄。鲁迅也许是在私塾外面的茶楼戏听评书吧,叫天子,何首乌,煮熟了的豆荚,热腾腾的气息,吸引着放鹅,牧牛,摘罗汉豆的孩子们。碧绿的菜洼,紫红的桑葚,蟋蟀弹琴油蛉低唱,私塾的窗口里;飘来状元红的酒香。

当然是绍兴名酒状元红,善酿,香雪。老酒坛上面压着沙袋,坛旁隔着酒吊,漏斗等舀酒,温酒的工具,孩子们嗅着香气,嚼着青豆,偷偷地读些笔记小说,学先生的样子抹抹嘴,扑哧一笑。吃一粒茴香豆,写几个繁体字,想以想先生的爱憎,你会理解他的偏激与严厉。少年的鲁迅,懂得绍兴黄酒里那种绵绵不绝的趣味,豆荚的香味,说书先生嬉笑怒骂,私塾师傅的刁钻,民间艺人的憨厚与刻板。

听一听戏,看着台上有彩浓妆的生旦净丑,人情的冷暖和麻木。喝一坛绍兴酒,钓一只鱼虾,书童们眼中的水路,乌篷船总是有着呜呜噜噜的声音。私塾里的孩子散学后呼朋引伴,折纸鸢,吃酸杏,躲猫猫,喝芝麻糊,这是童稚之心。十七的鲁迅正当少年,风华正茂,激笔挥毫,有着赤子之心,恰是同学意气,单薄的衣衫,一叶轻舟,走遍东南几百里水路。

给我一坛绍兴十八陈酿,敬给同学少年,一醉方休。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鲁迅的一生

全文共 435 字

+ 加入清单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想不到我已与您阔别二十多年了,您一切安好吧!

在这二十多年里,我并没有忘记过您那高大的形象,相反是日益清晰高大了。我永远都忘记不了您在仙台时,对我孜孜不倦的教诲与热心的帮助。其实那时的我就明白,您这样做,小而言之时为中国,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了学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您是位真正的学者,治学严谨。您无民族偏见公正地对待一个来自“弱国”地学生抱着同情与尊重,我唯有你这样的先生而骄傲。我原是抱着寻求救国道路的心愿到日本学医的“我的梦很美满,预备卒业回来,救治向我父亲似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自从我看到外国人枪毙中国人的影片后,我的意见却发生了变化。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的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材料和看客,我们的第一要着,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唤醒爱国主义精神。于是,我最后弃医从文。但是,无论我的路怎样走,我永远都感激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