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马尔克斯写作【推荐20篇】

导语:积累一些古今诗人名家名篇作为知识储备,运用到作文当中可以使文章提升档次下面是开学吧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描写春天的诗句的高考素材,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浏览

4143

作文

1000

学会感悟生活才是写作创新的基础

全文共 435 字

+ 加入清单

1、认真观察。生活的绚丽多彩,来自于它的复杂组合与瞬息万变,抓住这些,是学会感悟基础,而抓住的前提是认真细致的观察。首先,观察不是泛泛地"看看",而是仔细地"审视"。其次,观察需要投入,投入又必须是诚心的、积极的和认真的,这种投入不光是形式上的参与,更是心理距离的缩短、思想情感的融通和语言行为的协调。

2、深入思考。思考就是在感悟,感悟包含了体验、咀嚼、顿悟。思考必须专注,感悟更当用心。学会思考,就是要克服这些不足,摈弃这些有碍于表达真情实感的成分。思考,实际上就是一个不断地问为什么,然后回答出"是因为这个"的过程。由此,小事情可以写出大主题,小人物可以表现得很丰满,小角度可以展现全局,小细节可以尽显本质。

3、以情悟情。感悟的主观性,决定了它活动过程中的情感性,情感是由人的思想道德所决定的。所以,无论是观察还是思考,都必须有一个正确的思想标尺、情感标尺,一方面来度量自己的对与错,另一方面来检验生活的是与非。以充沛的感情去体验生活,就会感受到生活中的真情实感。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写作方法炼句子与写作文

全文共 1075 字

+ 加入清单

小朋友常常抱怨写作文难,这种抱怨大致有三种:有的为自己找不到合适的题材而发愁;有的找到了重要的事件,却又不知道该怎么写;还有些小朋友写出来的作文很干瘪、很简单,读来干巴巴的,没有味道。

其实,每天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很多,只要小朋友留心观察,作文的题材是非常丰富的。至于怎么写,这确实是个问题。不过主要说来,只要把要写的事件叙述清楚,表达的感受描绘细腻,这样写出来的作文就是一篇好作文。因此,写法其实是各式各样、丰富异常的。我们常说文无定法,也就是这个道理。

这里可以提供一种写作的方法,即炼句子。其实,炼句子并不是方法,而是写作必备的素质和能力。我们常说咬文嚼字,也说斟酌字句,但大多指字、词,句子较少被关注。其实作文的生命大多体现在句子上,而不是单个的字或词。小朋友常常害怕写作文,养成这样的坏习惯:那就是匆匆忙忙,应付差事一样写完了事。其实写作文不仅仅是把一件事写出来,把自己的感受简单说说那么简单,它还包括写完之后仔细地修改。修改作文的重要性,许多小朋友还没有意识到。许多小朋友都知道《红楼梦》是我国着名的古典小说,但作者批阅十载的辛苦可能是很难体会的。可见,想写出着名的小说,反复地修改和锤炼是必不可少的。同样,写作文也要学会修改和锤炼句子。

小朋友们不妨先把要叙述的事件简单写出来,即使是仅仅把事件的经过大致描绘出来也行。怎么锤炼句子呢?首先,我们应该学会反复阅读自己的文章。把一个事件写出来并没有结束,还应该反复地阅读。这种阅读不但可以帮助小朋友发现一些问题,比如有没有错别字啊,句子是否通顺呀,字词运用是否适当等等,更重要的是可以帮助小朋友从整体上来把握自己的作文。一篇作文不是字与字、词与词的简单组合,而首先应该是句子。也就是说一个句子应该表达一个独立完整的意思。因此,我们说的咬文嚼字实际上并不是真的要看字和词本身,而是看这个字或词在一个句子中运用是否适当。许多老师让小学生多阅读,多积累好词好句。其实好词好句是不存在的,只要运用适当,一切字都是好字,一切词都是好词。

《清贫》是1935年方志敏烈士在囚室中写出的一篇很感人的文章,其中描写自己被捕时的情景很逼真。当两个XX党士兵知道方志敏是共产党要人时,很想从他身上发一笔意外之财。哪知道从我上身摸到下身,从袄领捏到袜底,除了一只时表和一支自来水笔之外,一个铜板也没有搜出。这里的摸、捏两个字其实很平凡,我想是每个小朋友都熟悉的,但这里用得好并不在两个字本身,而是在于这两个字把两个士兵想发财的心理很逼真、很细腻地表现了出来。当我们阅读这句话时,仿佛就看到两个士兵贪婪地搜查方志敏一样。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新闻稿件写作技巧与方法

全文共 3582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们的生活,有许多人正在从事或有志于从事新闻工作,它们包括各种媒体记者、各社会媒体通讯员、特约记者、新闻专业的等。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作为有志于从事新闻工作的的人来说:好第一篇新闻稿件十分关键。结合具体实践经验,本文将对次做如下论述:

一、培养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善于发现新闻线索,是写好第一篇新闻稿的意思准备

同是大学生记者,共同生活在同一个环境里,也都到实践中去了,到学生中去了,为什么有的记者能写出漂亮的新闻作品,而有的记者仍然发现不了新闻线索,或者说发现不了有意义的新闻线索呢?为什么有的学生记者通讯员总是埋怨没有什么东西可写,而一再要求编辑老师为他们提供采访的话题,说到底这就是一个新闻敏感的问题。

什么叫新闻敏感或新闻触角呢?简言之,它就是新闻工作者识别新闻的敏锐能力。一个具有新闻价值的事情,别人不能看出它是新闻,而你却一下就能识别它是新闻,这就是新闻敏感。没有一定的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就很难写出一篇像样的新闻稿。美国新闻学家卡斯柏.约斯特在《新闻学原理》一书中的一段话,形象的阐述了新闻敏感对于记者的重要性。他说:“一个不善于辨别色彩的人,不能成为一个画家;一个不懂得和谐的人,不能成为一个音乐家;一个没有‘新闻敏感’的人,也不能成为一个新闻记者。”(1)培养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善于发现新闻线索,就能够当事情还在“风起于清萍之末”时,就敏感地察觉到它,并预见它的去向,从而比较得心应手地写出一篇新闻稿。

当然,新闻敏感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记者在采访实践中不断培养训练获得的。在大学生记者群中,不乏这样的人,他们刚开始成为一名学生记者,通讯员的时候,由于都是刚刚从中学来到大学,不用说缺乏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就是基本的新闻知识也不具备。但是,他们经过一段时间的新闻工作实践,刻苦学习,勤奋笔耕,终于成为了一名有一定新闻敏感和写作能力的校园记者。

二、积累新闻素材,选好新闻题材,找准新闻角度,是写好第一篇新闻稿的前提。

人民艺术家老舍曾经对初学写作的年轻人说过:“先收集材料,越多越好。”周立波也认为“材料少了不好办。”有个外国记者说:“你要有作为吗?*8小时写稿不行,要做24小时的记者。”这些都说明积累素材对写作的重要意义。作为一个初学写作的大学生记者,更应该重视积累新闻素材。新闻素材是进入记者视野并被记者所意识,所采摘的生活现象,即从社会生活摄取而来的、尚未通过提炼和加工的原始材料。没有新闻材料的积累过程,就谈不上新闻写作的问题,作为记者,要积累新闻素材,必须重视自己的“笔记本”。法国作家果戈里便有一个近五百页的笔记本,他总爱把自己每时每刻看到的、听到的传闻趣事、警句谚语随时记到这个笔记本上。他说:“一个作家。应该象画家一样,身上经常带着铅笔和纸张。一位画家如果虚度了一天,没有画成一张画稿,那很不好。一个作家如果虚度了一天。没有记下一条思想,一个特点,也很不好。”每一个大学生记者,要写好一篇新闻稿,就必须养成随得随记的习惯,把在校园内看到的一切与师生相关、有可能产生新闻的素材积累起来。一个校报记者在几年的采访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笔记本”,将成为他从事新闻写作和研究工作的“万宝囊”。

角度,是新闻写作向自然科学借用来的一个概念。报道的角度,是记者认识被报道对象的思想方法及对被报道对象各“侧面”把握水平的综合反映的结果。它在一定程度上能说明记者处理采访的素材、挖掘材料的新闻价值的流程。大量散漫在笔记本上和记忆中的材料,如何进入新闻的既成轨道中呢?找出它之所以构成为新闻的特殊由头,就为记者进入材料的世界打开了一个突破口,开启了一扇大门;同时,找出最便于读者接受的角度,实质上是对材料的归纳和梳理,并对读者认识、接受事实起到了一个“导读”的作用。

要写好一篇新闻稿,可以注重这样几个角度:

第二、特色角度,有些节日的庆祝活动每年都大同小异,但我们如果找准了该年活动的特色内容进行报道,就能写出有价值的新闻。

分享或讨论以及反映相关话题,请到论坛讨论

第三、读者角度,要注意研究同全校师生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竟紧密相连、普遍关心的问题,选择发生在师生学习、生活中的“小事”,以小见大,才能增强新闻的吸引力。作为一个大学生记者,只要经常深入到同学们的教室、寝室、图书馆、运动场,注意观察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状况,了解他们的意见和要求,从他们的意见和要求,从他们最关心、最想知道的内容入手,才能写出有意义的新闻。

第四、时间和空间角度。有些新闻事实,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空间其重要的程度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有的事实发生在去年算不了新闻,但发生在今年却要算新闻了;有的事实发生在A学院算不了新闻而发生在B学院却又算新闻了;有的事件和话题,在一定时期内迫切需要解决,对实际工作能起推动作用;有的问题在一定时期内成为师生关注的焦点。

三、掌握新闻写作的一般技巧,提炼新闻主题,是写好第一篇新闻稿的关键

大学生记者要写好一篇新闻稿件,就必须掌握各种新闻体裁写作的一般技巧。如果是学写第一篇新闻稿,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基本掌握标题的制作技巧。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一篇新闻稿若有一条新颖别致的标题,就能象磁石那样牢牢地吸引编辑和读者的注意力。

第二、学会写导语。导语是消息的开头,是消息中最有价值的部分。国外新闻界有人称导语是“抓心的手”这就是极言导语吸引作用的。没有好的导语,就算不上成功的新闻稿。

第三、基本熟悉各种新闻体裁的写法和结构。不熟悉各种新闻体裁的基本写法,就无法比较得心应手地进行新闻写作。而谋篇布局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新闻稿件在受众和编辑眼中的“身价”

第四、理解和掌握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用事实说话。摆事实,用事实说话,这是新闻独特魅力所在,也是新闻事业不可代替的价值所在。初学新闻的大学生记者往往用自己的主观评价和臆断代替大量的重要的新闻事实,使写出的新闻或空洞无物,或言不及义

而孕育新闻主题,则是提高新闻稿价值的应有之义。新闻主题是一篇报道的主旨,我们写任何东西,都要有一个明确的目的,到底要表现什么、反映什么,若是心中无数,势必信笔涂鸦,不知所云。如果要反映记者对生活现象和社会问题的基本态度和看法,使写出的新闻报道吸引人、鼓舞人、引导人、就必须注重提炼新闻主题。清代的袁枚对“主题思想”的问题讲的精彩。他把漂亮的句子比做一大堆铜钱,古代的铜钱外圆内方,可以用绳子穿起来,一串铜钱叫“一贯”,袁枚认为,文章的主题就好比是穿钱的绳子,要是没有一个明确的主题思想来统帅你的文字,那你写的东西就像撒满一地的铜钱,不能派上用场。如获得1986年全国高校校报好消息一等奖的《小郎和日本姑娘喜结良缘》(3),如果作者只是轻描淡写地描述去婚姻本身,而不是站在“为中日友谊写下了新篇章”、日本姑娘向往中国、追求自我存在价值的高度,就不会使这篇消息给人以启迪和教育,也就成不了一篇好消息。

新闻主题是整篇报道的灵魂,它隐藏于新闻素材之中,一旦我们把它发掘出来,它就会统领全篇,成为整篇报道的中心内容。我们要站在时代和社会的高度,坚持实事求是、不落俗套、贴近生活、读者至上等原则,运用追根究底法、对比联系法、见微知著法等方法,提炼和深化新闻主题。

四、虚心请教,大胆投稿是写好第一篇新闻稿的必要过程

请教的时间,可以贯穿到新闻采访写作的全过程。如何培养新闻敏感,寻找新闻线索可以请教;如何拟订采访提纲、选好新闻题材、提炼和表现新闻主题可以请教;如何使写出来的新闻更加符合新闻写作的要求,更加精彩,更应该虚心向学长、师长请教。

一篇新闻概写好后,还得大胆投稿。有的初学新闻的学生记者,或者认为自己的作品羞于出手,即使写好了,也不敢或不愿寄出去,或者总是过分要求稿子的质量,一而在,再而三的修改,结果错过了报道的时机。其实,由于校园存在范围小、易于捕捉、头绪少等特点,如果不抢时间积极投稿,就会让别人抢得先机,即使你写得再好,也只能算作又一次练笔了。

当然,大胆投稿不是盲目投稿。如果没有任何目的,打的是无准备之仗,再好的稿子也可能石沉大海。因此,作为一个大学生记者,一定要认真研究传播媒介,研究它的版式结构、专栏设置、报道风格、出版(或播出)周期甚至编辑部的人员构成、编辑姓名及联系电话等。是邮寄的,还要弄清楚通讯地址,保证所投稿件万无一失地寄到编辑部。这样一来,就可以在写稿之前,针对传播媒介的特点,引导自己的创作思路和方法,对写作内容和形式作出必要的限制;在新闻稿写好之后也能够有的放矢地投递到报纸等媒体的相应版面、专栏及编辑手中,从而大大增强新闻稿见报几率(或播出几率)。

总之,作为初学新闻的大学生记者,如何写好第一篇新闻稿是十分关键的,也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大学生记者只有勇于实践,大胆尝试,深入采访,勤奋笔耕,不断提高新闻采访写作的技巧,才能写出更多更好的新闻作品。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小学生作文写作技巧——写人的作文怎么写

全文共 2954 字

+ 加入清单

小学生作文写作技巧——写人的作文怎么写

来源:太原奥数网整理 2011-10-20 10:15:39

[标签:小学生 作文 写作技巧] [当前16019家长在线讨论]

怎样写好写人作文

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主要是通过对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和典型事例的叙述来反映人物的思想、性格、品质、作风等特点。

要写好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写好人物的形象。人物的形象,一般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人物的外貌,就是人物的外形特征,包括容貌、衣着、姿态、神情等等。外貌描写首先必须从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出发,要求抓住人物的本质特征,有选择、有重点地描写。人物的语言包括人物的独白,对话,交谈以及语气。“言为心声”。人物的语言是人物内心世界的直接表现。因此成功的语言描写能恰当地表现人物的身份、年龄、思想、品质、作风和个性特点。描写人物语言时,要注意符合人物的身份,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反映人物相互间的关系。描写人物的动作时,不仅要写出人物“做什么”,还要写出“怎么做”。心理活动是无声的语言,是直接表现人物精神面貌,思想活动的手段。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时,要注意把心理活动产生的原因叙述清楚,还要注意与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结合起来。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写好了,人物的形象就突出、鲜明了。

2、抓住人物的特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这个特点可以从人物的年龄、外貌、语言、动作、兴趣、个性、生活习惯等诸方面去考虑。一个人的特点是多方面的,作文时,我们应根据中心思想有所选择地写。

3、选用典型事例。人与事是分不开的。一个人做的事很多,在作文时我们应选择那些最能表现人物思想、性格和文章中心思想的典型事件。

4、运用细节描写。细节描写就是对能充分表现文章中心思想的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表情等细小环节作具体、细致的描写。

小学阶段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一般分为三种类型;写一个人、写两个人、写几个人。其中应以写一个人为主。

一、写一个人。

记一个人的写人记叙文,大致有以下三种情况:

(一)通过写一件事写一个人。有的文章写人只写了一件事,写这一类的作文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选择有代表性的生动事例画写。反映一个人的精神面貌的事例是很多的,通过一件事写人就要选取最有代表性的生动事例来写。

2、要写出事情的发展过程,使人物的形象逐步完整。

3、要把事情写具体。用一个典型事例记叙一个人,应该把这一事例写具体,这样人物形象才能丰满。

4、为了使读者对人物了解得更全面,使重点记叙的这件事有充分的依据和坚实的思想基础,使人物的形象更加丰富,文章的开头可以对人物作简要的介绍。

(二)通过几件事写一个人。

我们在生活中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有时使用一件事来反映一个人就显得比较单簿,不足以充分反映人物的特点及其品质,因此,必须用两三件事才可能说的明白,再现得充分。

通过几件事写一个人,要注意以下几点:

1、几件事不能相互矛盾,,人物的性格在几件事中要和谐、统一。

2、概括交代和具体描写相结合。在一篇简短的作文中要用几件事写一个人,不可能将每一件事详细叙述,因此一般可以彩杨交代和具体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即先概括交代一些事例,再具体记叙一两件事。

3、通过对比的方法写一个人。

通过对比方法写一个人,一般有三种:第一种是同一个人前后相比,说明这个人变化;第二种是对一个人的认识前后相比,说明这个人的品质;第三种是一个人同另一个人比,突出歌颂其中一个人。

通过对比的方法写一个人要注意:

(1)要突出主要人物及其主要特点。

(2)要写出人物的真实表现,不要捏造事实,采用拔高或贬低的方法。

二、写两个人

写两个人,一般是写《我和**》,**应包括亲人、同学、朋友、老师等熟悉的人,要写好这一类型的作文必须注意:

(一)要写好人物之间的联系。《我和**》,题目中突出了一个“和”字,这就要求从双方写起,通过具体的事例,写出“我”和**之间的联系。在叙事过程中,要写出彼此之间都想了些什么,说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只有从双方落笔,才能把握住题目要求写的重点。

(二)用对话展开情节。写《我和**》作文时,由于要写出两个人之间的关系,所以一定要写好两个人之间的对话。要用对话展开情节,用对话表现文章的中心。

三、写几个人。

写几个人是比较复杂的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可以写“一家子”、“这一班”,也可以写“几个小伙伴”。总之,不论是家庭的,学校的、社会的,只要是自己熟悉的几人都行。

这类作文有以下几种写法。

(一)列人物表似的介绍。

(二)有代表性的介绍。

(三)以一件事为线索写几个人。

(四)通过几件事写几个人。

小学生作文写作技巧——写人的作文怎么写(2)

来源:太原奥数网整理 2011-10-20 10:15:39

[标签:小学生 作文 写作技巧] [当前16047家长在线讨论]

怎样写好写人作文2

写人的作文,就是通过记叙人物的具体活动,来表现人物特点、性格、道德品质、精

神风貌及思想感情。要想写好写人的作文,必须学会以下几个方面的技巧、方法。

一、抓住特点。

有的同学爱学习、有的同学爱帮助别人,有的同学爱做小手工,有的同学爱吃零食,等等。这“爱学习”“爱帮助别人”“爱做小手工”“爱吃零食”就是这些人的主要特点。写人的作文就是要抓住这些特点,通过特点反映出这个人是什么样的人,有什么样的思想品质,等等。这些特点抓得越准确,事例写得越具体,给读者留下的印象就越深刻。如《胆小的我》,就是抓住了“我”胆小的事,写出了“我”胆小的性格特点。

二、选好事例。

写人的文章,也要写事例,通过一个或几个事例来表现出这个人的特点(最好用两、三件事来写一个人)。选择事例时,要选那些能打动人、影响人、感染人,给人印象深刻的事例,也就是要选择典型、新颖的事例。作文时,你第一个想到的事例不要用,第二个想到的事例也不要用,第三个甚至是第四、第五个想到的事例,你用在作文中一般容易吸引人、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是因为你容易想到,别人也容易想到,大家都把这样的事写在作文中,作文就成了人云亦云的“大路货”,得不到高分或老师的好评。所选的事例要能充分表现人物的性格和品质。当你读完《胆小的我》后,你对“我”就有了深刻的印象了,作文就成功了。

三、运用描写。

要想把人物写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就要运用动作、语言、心理、神态、肖像等多种描写方法。如《胆小的我》中“吓得我大叫一声,赶忙把眼睛蒙住,心‘怦怦’地跳个不停。”这句动作描写,把“我”胆小的性格写得惟妙惟肖。描写要符合人物的年龄、身份和职业。对同一个事物,一个小学生说的话肯定同大学教授说的话不一样。

四、写出细节。

要把人物细微的动作及其变化,写具体,写生动。如《胆小的我》中“把礼物放在了一个明显的地方”,第二天“故意给‘忘了’”。一“放”一“忘”,把“我”胆小的性格特征,给写活了。

五、善用对比。

对比是写人作文经常用到的写作方法。可以拿自己的某一方面特点、爱好、特长和他人的对比,即横向对比;也可以写自己现在在某一方面怎么样和过去自己在某一方面如何进

行对比,即纵向对比。通过横、纵对比,能把一个人的思想品质、精神风貌、主要特点给突出形象地表现出来。运用对比描写,不应该勉强凑合,适合采用对比写法就用,不适合采用对比写法的就不要用。

上一页

下一页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小升初英语作文写作技巧_小学英语作文1000字

全文共 860 字

+ 加入清单

考试就要开始了,对还有什么不了解的呢?为考生们提供各种面试、学习、择校等技巧及经验,希望可以帮助大家考得好成绩。在这里先网预祝大家考出理想成绩。

1.表文章结构顺序:

Firstofall,Firstly/First,Secondly/Second…

Andthen,Finally,Intheend,Atlast

2.表并列补充关系的:

Whatismore,Besides,Moreover,

3.表转折对比关系的:

However,Onthecontrary,but

Ononehand…Ontheotherhand…Some…,whileothers…

4.表因果关系的:

Because,As、So,Therefore,Asaresult

5.表换一种方式表达:

Inotherwords

6.表进行举例说明:

Forexample,句子;Forinstance,句子;suchas+n/doing

7.表陈述事实:Infact

8.表达自己观点:

AsfarasIknow,Inmyopinion

9.表总结:

Inshort,Inaword.

文中正确使用两三个好的句型,如:感叹句、宾语从句、动名词做主语等。

宾语从句举例:

IbelieveTianjinwillbemorebeautifulandprosperous.

感叹句举例:

HowIwanttostudyinthebestmiddleschoolinGuangzhou!

动名词做主语举例:

Readingbooksandswimmingaremyhobbies.

常用状语从句句型:

1)时间:

when,not…until(直到…才…),assoonas(一…就…)

2)目的:

sothat+clause;(为了)

3)结果:

so…that…(如此…以至于…),too…todo(太……以至于……)

4)条件:

if,unless(除非),aslongas(只要)

5)比较:

as…as…(与…一样),notso…as…,than

以上即是网为大家整理的英语作文写作技巧,大家还满意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我爱写作作文700字

全文共 690 字

+ 加入清单

我喜欢写作,写作是我的知心朋友,她包容我的脾气,倾听我的心事,和我一起喜怒哀乐。

“字如其人”,所以妈妈让我从小就要把字给写好,我觉得写作文就是练字的好时机,而我光顾着练字,却把要事给忘了,作文就随便应付。妈妈发现了这个问题:“你不能光想着练字,把作文写好也很重要。”

于是,我使用了许多办法来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上作文班、看作文选、学习好同学的作文……这些都不太管用。我觉得最好的方法还是多看点书。我看了很多书,对我的写作有不少帮助,渐渐地,我不再畏惧写作文了。书籍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的心门。

记得有一次,老师让我们写一篇关于亲情的作文,当四周的同学都毫无头绪地想素材的时候,我便迅速地在纸上写上:《甜美的亲情》,也不知道是怎么了,字像长了翅膀似的,飞快地飞满了一面,我自己也感到惊异,什么时候写作文变得这么轻松了?我心里喜滋滋的,不到一个小时,作文就差不多结尾了,看看周围的同学,正在冥思苦想,我是怎么了?为什么没有像以前那样愁眉苦脸了?仅仅是因为碰巧吗?作文发下来后,一个鲜红的A,与许多不整齐的波浪线,我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觉得自己真的有进步了,勤奋努力并没有白费。

后来,作文本上的A逐渐增多,而我的目光已经不再停留在那些评价上了,我开始研究一些写作方法、写作技巧。我觉得,坚持就是胜利。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而我之所以追求这些,那是因为我热作文,我希望自己能写出更好优秀的作文。每一次我的作文被表扬时,心里就会莫名地冒出一种成就感,而那成就感一直支撑着我走到现在。

我相信有许多人和我一样爱上了写作,但也有些人不爱写作,我希望那些人能爱上写作,能喜欢上这位知心朋友——写作。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简报写作技巧方法

全文共 4359 字

+ 加入清单

会议简报含义是传递某方面信息的简短的内部小报。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简报写作技巧方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一、概念

简报是各行政机关之间用来下情上报、上情下达和互通情况、交流信息的一个文种,是信息类公文中最重要、最常用的一种。它是一种机关文书。

二、作用

1、反映情况。通过简报,可以将工作进展情况以及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经验,及时反映给各级决策机关,使决策机关了解下情,为决策机关制定政策、指导工作提供参考。

2、交流经验。简报体现了领导机关的一定指导能力,通过组织交流,可以提供情况、借鉴经验、吸取教训,这样对工作有指导和推动作用。

3、传播信息。简报本身即是一种信息载体,可以使各级机关及从事行政工作的人互相了解情况,吸收经验、学习先进、改进工作。

三、简报种类

可分为三种类型:

1、工作情况简报。主要用于反映工作中的动态和一般工作进展情况,

2、经验交流简报。专门用来简要介绍一些工作经验的简报。

3、会议简报。在某一会议召开期间,为交流代表观点、反映会议动态而缩写的简报。四、简报的格式结构

简报的种类尽管很多,但其结构却不无共同之处,一般都包括报头、标题、正文和报尾四个部分。有些还由编者配加按语,成为五个组成部分。

简报一般都有固定的报头,包括简报的名称、期号、编发单位和发行日期。

1、简报名称印在简报第一页上方的正中处,为了醒目起见,字号易大,尽可能用套红印刷。

2、期号位置在简报名称的正下方,一般按年度依次排列期号,有的还可以标出累计的总期号。属于“增刊”的期号,要单独编排,不能与“正刊”期号混编。

3、编发单位,应标明全称,位置在期号的左下方。

4、发行日期,以领导签发日期为准,应标明具体的年、月、日,位置在期号的右下方。

报头部分与标题和正文之间,一般都用一条粗线拦开。

有些简报根据需要,还应标明密级,如“内部参阅”、“秘密”、“机密”、“绝密”等,位置在简报名称的左上方。报尾部分应包括简报的报、送、发单位。报,指简报呈报的上级单位,送,指简报送往的同级单位或不相隶属的单位,发,指简报发放的下级单位。如果简报的报、送、发单位是固定的,而又要临时增加发放单位,一般还应注明“本期增发×××(单位)”。报尾还应包括本期简报的印刷份数,以便于管理、查对。报尾部分印在简报末页的下端。四、简报的写作要求第一、抓准问题,有的放矢。简报应该围绕本单位的实际,反映那些最重要、最典型、最新鲜、最为群众关心、最需要引起注意的问题。一是围绕领导决策,抓“超前型”问题。在领导进行某项活动或者将要讨论决定问题之前,搞小超前,努力收集与此有关的情况,经过筛选加工、研究提出可供领导参考的建议和方案。二是在领导决策之中,抓“追踪型”问题。努力掌握决策贯彻执行的情况、各方面有什么反应、发生什么偏差,迅速地反馈给领导,使领导能及时纠正偏差,使决策逐步完善。三是要着眼大局,从小中见大。收集情况时,就要从全局考虑,从小处着手,深入上点,“解剖麻雀”,抓住有代表性的小问题,作推广放大的思考,挖掘和开拓更广泛深刻的涵意。四是抓新情况、新经验、新问题。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迫切需要领导去认真研究和解决,制定符合实际的方针、政策和措施。所以,必须花气力积极地收集,捕捉这类信息,抓这类的问题,提供领导参阅。五是注意抓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对这类问题若不及时发现和注意解决,而任其发展,可能会酿成大问题,给工作带来不应有的损失。六是抓突发性问题。如假期寝室大范围被盗,直接关系到学校治安管理和全体学生切身利益的问题。得到这类信息后,应迅速向领导报告。抓准问题,应该

注意四点:

1、从全局着眼。简报的作者必须站在单位领导的高度、全局的高度去观察事情、分析问题。一定要跳出自己工作岗位的“小天地”,放眼全局,做到“全局在胸”。

2、善于抓趋势。所谓趋势性问题,既不是偶然发生的问题,也不是个别的问题,而是反映事物发展的动向性问题。这种动向,有好的,也有不好的,不论哪一种,只要及时抓住,就能提炼出有针对性的好的简报主题。掌握了事物发展的趋势,了解了本单位工作和生产下步朝着哪个方向发展,再去观察问题,就能是非清楚。符合事物发展方向的先进经验、障碍事物发展的不良倾向以及事物发展遇到的实际问题,都是撰写简报应该抓准的问题。

3、善于抓苗头。所谓苗头性问题,就是那些代表新生事物的先声、新创造的火花、新经验的先导,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采写简报应该对这种代表事物发展方向但还处于萌芽状态的苗头性问题予以高度的注意。不能只注意那些众所周知的典型性事物,还必须特别留神尚未引起人们注意的细小之事,认真剖析,放大比较,沙里淘金,抓出“小中见大”的带有典型意义的问题,用简报宣传、反映。

4、具备工作敏感。所谓工作敏感,是指作者对于单位内外各种客观事物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和预见事物发展进程的能力,以及能够及时、准确反映事物的能力。我们要抓准问题,从长远看,必须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工作敏感。工作敏感不是一日之功,它是长期学习、观察和实践的结果。

二、材料准确,内容真实。

简报作为加强领导和推动工作的重要工具,内容必须保证绝对真实、准确。否则,就会造成不良后果。简报一是要准确。不允许对那些心理活动、环境、气氛等无形的事实搞“合理想象”。必须深入调查研究,不走马观花、浮光掠影,更不可“听风就是雨”,保证材料绝对真实可靠。也就是说,要做到简报所选用的任何材料,包括人名、地点、时间、情节、数字、引语、因果关系等等,都完全准确无误,没有丝毫的虚构、夸张、缩小和差错。特别在估计成绩和宣传先进时,更要严格把握分寸,有一说一,有二说二,实事求是,恰如其分,留有余地。二是要强调真实性。必须注意做到不为迎合而弄虚作假,不赶“浪头”追时髦,不歪扭写作角度,不搞事态发展的“提前量”,必须忠实于事实,保证符合事物本来面貌。第三、简明扼要,一目了然。简报的写作必须注意做到简短、明快,用尽可能少的文字说清楚必须说明的问题。一是注意主题集中,一稿一事,不贪大求全。一份简报只抓住一个问题,不搞面面具到才能使简报的主题凝聚,篇幅短小,问题说得透彻。如果简报所涉及的内容较多,可以把想说的问题进行归纳、提炼,抓住最能反映事物性质的东西做主题,重点来写,其他则一概摒弃;也可以将可写的几个问题,各写一期简报分期介绍,一期一个重点,上篇一个侧面,千万不可使几个观点纠缠在一篇简报上。二是注意精选材料,围绕主题精心挑选典型事例。简报所使用的材料和其他文章一样,总是以个别反映一般,不能也没有必要写尽事物的整体。因此,撰写简报之前,必须对材料进行分析研究,精心选择。凡是能够表现主题的材料,都要注意加以精选,不可轻易放过;凡是与主题无关的材料,即使十分生动,也必须忍痛割爱、坚决舍弃。选择材料还要注意选择典型材料。典型材料具有代表性,最能反映事物的本质。筛选出最能代表一般的典型材料加以使用,做到不堆砌,不罗列,不雷同,少而精。要通过材料的剪裁突出主题、缩短篇幅。使简报的主题充分而明确地表现出来,使简报的内容更加简洁。三是注意既要求简,又要写清。简报求简,是在说明问题的前提下求简。“简”,应该是服从内容的需要,不能由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第四、讲究时效,反映迅速。简报是单位领导对一些问题做出决策的参考依据之一,也是单位推动工作的一个重要手段。简报的功能,决定了简报的编者必须讲求时效。这就要求简报的作者思想敏锐、行动敏捷,对问题反映得快,对材料分析得快,写作构思快,动笔成稿快,同时,还要求简报的编辑、签发、打印、发稿速度快,共同把握发稿时机。第五、内容实在,不空洞。简报的写作既不同于文字作品,也不同于评论文章。文学作品的创作,靠刻划形象来表达主题思想;评论文章的写作,靠理论论证来阐述观点。简报则和新闻报道一样,是靠用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生活事实来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用事实说话,是简报的主要特征之一,也是我们编写简报应该注意的一个重要问题。(三)简报的选稿要求。

选稿是机关文字工作中常涉及到的问题,但简报选稿最有代表性。选好稿子,必须围绕该简报所在机关的职能来确定主要选稿原则“有的放矢”选稿。

简报编辑要从大量来稿中挑出好的稿子,需要注意四个问题:

1、思想要敏感。简报编辑的思想敏感应该表现在三点上:一是对中央的方针政策,对上级机关的工作部署和本单位领导的要作安排,头脑要敏感。既要能够迅速理解其精神实质,又要能够清醒而敏捷地意识到简报在贯彻落实这些部署中应起的作用。二是对周围的事物,对各方面工作的变化和发展,对各式各样的信息,反应要敏感。既能够条理清楚地把这些情况输入自己的脑海,又能够迅速地反应出简报工作应采取的对策。三是对来稿中反映的动向、火花、事物萌芽反应要敏感,既能意识、鉴别,又能牢牢抓住不放,不让好的线索在自己手中白白放过。

2、看问题要有预见性。工作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在不断发展的。作为单位“机关报”的简报,要起到对工作的指导作用,就必须对工作的进程有预见性。也就是说,简报的编辑看问题、审稿子,不能只想到今天,只看到眼前,还是看到明天,还要想到工作的下步发展,这样才能真正抓住符合事物发展方向的先进经验,抓住障碍事物发展的不良倾向,抓住事物发展过程中即将遇到的实际问题,选择出有指导意义的简报来。

3、判断要准确。简报编辑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对稿子的判断能力上。具体讲,做好稿子的选择工作,应从三个方面搞好判断:一是搞好稿件的真伪和准确程度的判断。也就是通过看稿,要对稿件的真实程度心中有数,对稿件在政治上、政策上、理论上以及工作上的指导意义正确与否心中有数。二是搞好稿件实际价值的判断。有的来稿所反映的问题抓得很准,写得也很清新,也有的来稿反映问题不突出,缺乏指导意义,简报编辑对这两类稿子是容易鉴别的,是能够迅速做出选择的。但有的稿子拉拉杂杂,往往把有价值的内容淹没在一大堆材料中了,对这种稿子,编辑要慧眼识货,能从璞玉中剖露出“和氏璧”来。三是搞好稿件刊发“利与弊”的判断。有些来稿,事情是真实的,观点也是对的,但怎样刊发,什么时候刊发,有的应该掌握一定的火侯。特别的一些反映问题的、对工作提出批评的稿子,在刊发时机上,是早发还是晚发“情况简报”,让大家都知道,还是发“情况反映”,只供领导参阅,不扩大宣传范围;在提法和措词上,掌握什么样的分寸、用什么样的口径,这些都需要简报编辑认真动一番脑筋,积极而稳妥地做出判断。

4、要灵活掌握稿件的写作质量。有些来稿虽然在写作质量上差一些,但反映的问题都很重要,材料也是翔实的,就应该考虑编发。必要时,简报的编辑还可以亲自动手重写,决不要仅仅因为文字逊色了一点,就把一些很有价值的文稿抛弃。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说明文典型的写作技巧

全文共 4062 字

+ 加入清单

写作说明文的目的一般是让人们了解事物的特征、明白事理,从而获得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在表达方式中,说明是一种最基本的表达方式,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说明文典型的写作技巧,欢迎来参考!

一、说明文的含义和分类

所谓说明文,就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以知识的文章,它通过对实体事物的解说,或对抽象整理的阐释,使人们对事物的形态、构造、性质、种类,成因、功能,关系或对事理的概念、特点、来源、演变、异同等有所认识,从而获得有关的知识。以说明为主是说明文与其他文体从表达方式上相区别的标志。

在各种文章样式中,说明文体是一种相对独立的类别。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说明文越来超越显示出它的重要作用和实用价值。现实生活充分表明,说明文不是一种无足轻重的文章形式,而是运用范围极为广泛的常用文体,它与人们的生产、工作和生活的关系相当密切,而且由于社会生活的需要,说明文写作正在大量涌现。

关于说明文的分类,现在人们从不同的角度,根据各自的标准,对说明文有不同的分法。我们根据说明文的表现手法,大体上把它分为三类:一、阐释性说明文;二、述说性说明文;三、文艺性说明文。

从几个不同侧面来解说事物、阐释事理的说明文叫阐释性说明文。有关历史、地理、物理、化学、动物、植物、科学卫生、语言文艺等方面的知识性文字或教材、科学实验报告、器物使用说明等都属于这一类。

通过简述概况或情节来介绍事物的说明文叫述说性说明文。电影、电视剧各戏曲的剧情简介,小说和其它文学作品心的内容提要、连环画或某些摄影照片的解说词等都属于这一类。

运用形象化的手法来介绍事物、阐述事理的说明文叫文艺性说明文。这类说明文具有较多的文学色彩。知识小品(或叫科学小品)、名胜古迹、文物的说明简介等都属于这一类。

一般说来,前两类的写法比较平实,重在对事物或事理的条分缕析的解说。后一类的写法活动活泼,富有情趣,多采用文艺笔调。

二、 说明文的特点

说明文有如下特点:

1、 说明性

2、 知识性

一般说来,记叙文、议论文都或多或少地含有各种知识,能给人以教益,但是在传授知识方面,都比不上说明文那样直接、集中和强烈。这是因为说明文写作,其直接目的就给人以知识或技能。说明文的内容以知识为核心,不管是哪一篇说明文,它的内容不外乎是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学习所需要的知识,从宏观世界到微观世界,从基础学科到尖端科学,从奇妙的微生物到人类社会,从石器到电脑,从沙漠到海洋,从地层变化到天体运行,……漠漠宇宙,大千世界,无一不是说明文内容所涉足的领域,知识性是说明文写作的出发点,也是它的落脚点。

说明文既然要给人传授知识,就必须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包括阐释事理的合理性)。不管是对实体事物的说明,还是对非实体事物的说明,都必须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做到内容真实可靠,反映准确恰当,解说清楚明白。如果说明文违反知识的科学性,则是一个致使的伤。说明文主要对客观事物或事理予以冷静地解说阐释,一般不需要带上强烈的感情色彩或表示作者的倾向,具有客观性的特点。

《辞海》是这样介绍银杏的:

银杏亦称“白果树”、“公孙树”。银杏科。落叶乔木。叶扇形。雌雄异株。种子椭圆形或倒卵形。系孑遗植物,我国普遍栽培;日本亦产生长较慢,寿命较长,可达千余年。种仁供食用,多食中毒,外种皮可提栲胶。木材浅黄色,细致,轻软,供建筑、家具,雕刻及其他工艺品用。又为庭园树、行道树。中医学上以种子入药,性平、味苦涩、有小毒。功能敛肺定喘,主治痰哮喘咳、遗精、带下、小便频数等症。种子含有氢氰酸、组氨酸、蛋白质等。

这段关于银杏的说明文只是对银杏的名称、特点、产地,用途等作客观的如实的介绍,全是解说式的语言,把它与郭沫若的散文《银杏》对比,其客观性就显而易见了。

3、 实用性

从说明文的社会功用看,它具有广泛的实用价值。诸如法律条文的撰写、典章制度的编纂,天文历法的修著,生产知识的记录,工作经验的介绍等等,从卷帙浩繁的百科条目到一种产品的使用说明,说明文的触角,探伸到社会生活、生产的各个领域,起着巨大的作用,成为人们交换思想、交流经验的工具,沟通文理学科的桥梁。

三、 说明文的写作

写说明文和写其它文章一样,必须明确写作意图,确立文章中心;充分占有材料,力求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除了这些一般性的要求之外,说明文的写作还有如下要求:

(一) 抓住事物特征,把握说明中心

任何事物都具有自身的质的规定性,一个事物的特征是区别于其它事物的标志。写说明文只有抓住事物的特征,才能把被说明的事物准确清晰地介绍给读者,让人们对事物有确切的了解。事物往往有方面的特征,介绍事物时,不可能在一篇说明文里面面俱到;只能根据需要,一次谈一两个特征。因此,要写好说明文,还必须把握说明文的中心。如:《漫活圆周率》是一篇介绍数学基础的说明文。文章题为“漫话”,并没有漫无边际地随意堆砌关于圆周率的材料,而是围绕求出圆周率的更精确的数值这个中心,向人们介绍了古今中外数学家对圆周率的数值所做的贡献。

抓住事物特点,把握说明中心,这是写说明文的一个重要要求,要做到这一点,写作者必须在写作前对被 说明的事物作深入细致的研究。必须懂得只有熟悉被说明的事物,认识并掌握被说明事物本身的规律性,才能做到这一点。

(二) 针对具体情况,选好写作角度

写说明文选取什么角度要依实际情况而定。比如,介绍牛的知识,如果是为饲养者写的,要侧重介绍牛的生活习惯和特性;如果是为使用者写的,要侧重介绍牛的功能和力气;如果是为兽医写的,则主要介绍它的身体构造;如果是为食用者写的,可以主要介绍它的营养价值。当然,作为科普知识介绍,不妨全面一点为好。

(三) 务求解说清楚、做到条理分明

写说明文的目的就是让人获得知识的技能,只有解说清楚,才能达到这个目的。说明说明,一说即明,如何解说清楚,要讲究说明的方法,注意结构的安排,着力语言的运用。关于说明的方法,这里就不详细介绍了。这里着重讲讲结构安排的条理性问题。

文章的条理性是客观事物、事理本身的特点、规律在文章结构上的反映。说明文解说事物、阐释事理要按其本身的条理来安排说明的次序,使之层次清楚,主次分明,安排说明文的结构首先要注意条理性。如何具体安排结构,不同类型的说明文有不同要求,介绍产品制作过程的说明文,往往按照产品生产工序来安排结构,如叶圣陶的《景泰蓝的制作》是一篇介绍手工工艺品景泰蓝的说明文。它按照制作工艺的程序,抓住“做胎”、“掐丝”、“涂色”、“烧制”、“打磨”五道关键工序依次作了详细具体的说明,全篇言之有序,给人的印象十分鲜明。这一类安排,以时间变化为序,着重写事物的过程。

(四)语言准确简明,文字通俗浅显

选用准确的语言,精当地解说事物的事理,是说明文语言的基本要求。说明文是以介绍知识性内容为主的,只有如实反映被说明内容的客观情况,才能保证知识的科学性。相反,语言不准确就会失去知识的科学性。

明代学者徐光启笔译古数学家欧几里得的《几何原理》,其中的一节:

凡论度必始于一体。自点引之而为线,自线广之而为面,自面积之而为体,各自三大纲。是心有长而无阔者谓之线,有长与阔而无厚者谓之面,长与阔厚俱全者谓之体。唯点无长阔厚薄,其间不能容,不可以数度,然线之两端即点,而线面体皆由此生。点虽不入于数,实为从数之本。

这节解说数学基本概念的说明文,把什么是点、线、面、体,点与数度的联系和区别作了确切的阐释,语言也很精当。

此外,在说明文中往往有些内容是带有专门化的科学知识,涉及一些专门名词和专业术语,在说明中特别要求把它们运用得准确无误,使读者便于领会。如:“航空”与“航天”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有篇文章作了这样的解说:“飞机在大气层内飞行,称为航空;卫星、飞船在大气层外飞行,称为航天。它们是采用不同的飞行器在不同的空间来完成飞行任务的”。这种解说是十分准确的,使人对什么叫“航空”、什么叫“航天”得到了科学的了解。

说明文的语言必须简要精当。看下面的这段文字:

“蝉的幼虫脱皮是从背上开始的。先出来的一层旧皮从背上裂开,露出淡绿色的蝉来。先出来的是头,接着是吸管和前腿,最后是后腿和折叠着翅膀,只留下尾边尖儿还在那层旧皮里。这时候,它腾起身子,往后翻下来,头部倒挂着,原来折叠着的翅膀打开了,竭力伸直。接着,用一种几乎看不清的动作尽力把身体翻上去,用前脚的爪子钩住那层旧皮。这个动作使它的尾巴尖儿从那层旧皮里完全脱出不了。那层旧皮就只剩下空壳,成了蝉蜕,。从开始到完全脱出来,大约要半个钟头。

这段文字不到二百个字,具体说明了蝉的幼虫脱皮的整个过程。用简明的语言把幼虫脱皮的复杂动作细致而真切地写出来了。文字不枝不蔓,语言富有表现力,给人很清晰的印象。、

在说明文的写作中,应该注意克服几种常见的毛病。这就是:

第一,防止知识性的差错。如有篇写“牛”的习作这样写道:“牛有水牛、黄牛两种,牛是反刍动物,只吃青草,不必喂料。牛都两只角,体强力大,是世界各国普遍使用的耕作工具。”由于写作者对有关牛的知识了解不够,有些只是一知半解。所以写起来造成知识性的错误。世界上牛的品种不只水牛、黄牛两种,杂交品种的牛并不长角;除了青草外,还必须给牛喂其它饲料;世界上也不是普遍使用牛作为耕作工具,牛还有专供食用、奶用或运输用,甚至作为神物崇拜的。

第二避免文体性的错误。如有篇说明文题为《蚯蚓》,其中写道:“……别看这小动物不惹眼,它可天天在松土、干活,它不讲究吃穿,不讲究休息,不讲住的,不讲报酬,整天埋头苦干,为人们劳作耕地,让作物生长茂盛。我不禁想起我们的老师,他们也有蚯蚓精神。

我愿作一条辛勤劳动的蚯蚓。”

显而易见,这篇习作把一篇说明文写成了一篇借物咏志的抒情散文了。

第三,克服片面性的论述。如,有篇题为《青蛙》的知识小品,介绍青蛙时写道:“青蛙是两栖、变温的动物,营养价值很高,……”这样定是片面的,青蛙能捕捉害虫,有益于庄稼的生长,只写它营养价值高,不宣传要保护它,饲养它,必然会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片面性是不利普及科学知识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真挚感人显真情高考作文写作指导_高考作文指导2000字

全文共 1943 字

+ 加入清单

1998年高考题目是《坚韧--我追求的品格》/《战胜脆弱》,许多考生写父母不是双亡就是遭遇不幸(如得不治之症,出车祸等),分明是编造情节、无病呻吟!从2001年开始,高考作文的发展等级里增加了一条“感情真挚”的要求,这就告诉我们一个信息:高考中那些以真情动人的文章能获得高分。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这个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的东西,千百年来,不知被多少文人墨客以不同的方式讴歌、赞美,成就了多少感天动地、荡气回肠的美文。人类最复杂的东西是情感,最具有个性特色、最能打动人的也是情感,因而语言真正的力量是要挖掘内心深处的灵魂,抒写发自内心深处的真实感情,敞开心扉,“以自己的心灵之火点燃别人的心灵之火”,使读者“去以心发现”(何其芳语),才能取得感人的艺术效果。时下的影视大片,尽管其耗资怎样巨大,其阵容怎样无比,其视觉怎样新丽,其音响怎样震撼,也只不过是一时耸人耳目、娱乐视听而已,终究没能震撼观众的心灵,也就终究难以动人。记住:行文语言一旦真挚,出乎心灵,有无技巧都无关紧要,甚至让一切技巧黯然失色,如同出浴的美人,素面朝天,也还是魅力动人。

当然,做到语言真挚,情感动人,也有值得借鉴的方法:

1.素材选写中见真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上说过:“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要选择自己经历过的或者最熟悉的情感素材来写。

2.冲突描写中露真情。如现实与理想的冲突、误会的冲突、情感的冲突……这些常是捕捉真挚情感的地方。

3.细节勾勒中绘真情。真实细腻的细节描写,向来就是动人情思的。细节描写的魅力是在细致入微的描绘中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思想感情。朱自清的《背影》最感人处,就在于父亲蹒跚地努力地穿过铁道爬上月台为我“买橘子”的细节描写。

4.烘托叙述中显真情。如欲扬先抑的手法,互见与烘托法——情感是一个复杂的东西,它可彼此交错彼此映衬,一方的真情可以衬托出另一方的真情。

5.综合表达中传深情。起码有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四种:抒情自不待言,我们可以根据文章内容的不同、自身性格的不同,选择恰当的抒情方式,或直抒胸臆,或间接抒情;描写,特别是细腻的心理描写,对表达感情无疑也有直接的功效;适当的议论,能使所抒之情得到升华;具体的记叙,是抒发感情的依托。抒情描写议论若不与记叙相结合,情感的表达就会缺乏必然性。此外,关键语句的反复咏叹,可以使感情表达逐层加深,从而产生强烈的感染力;恰当的对比,能使感情表达更鲜明;形象的比喻,能使无形无质的感情更容易被人理解。

【例文借鉴】

真爱

路小汶死的时候,才只有六岁。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那场几乎要波及整个中国的地震把这个像花朵一样的小女孩永远地掩埋了。她甚至还没能从那场甜美的梦中醒过来。

当妈妈劫后余生从单位赶过来的时候,幼儿园只有成堆的钢筋水泥。耳畔是同样年轻的爸爸妈妈们撕心裂肺的哭喊声,他们如同疯子一样冲上去,用双手不停地搬、挖,鲜血淋漓。

那一刻,日月无光,天昏地暗。

救援队来了。不断有孩子从废墟中抬上来,但大多已成了尸体。残缺、变形甚至于血肉模糊。只有3个孩子幸存,但是没有路小汶。

妈妈像是失神了,她看到小汶穿着白裙子背着书包一蹦一跳地走过来,甜甜地叫着“妈妈,我们回家吧!”……书包?妈妈忽然看到小汶的花书包了。它在废墟里悄悄探着个头儿。妈妈于是飞一般地冲过去,双膝跪地,手忙脚乱地一边叫着“汶汶,妈妈来了。汶汶,妈妈来了……”一边把它挖出来。但等到妈妈真的把它挖出来的时候才真的明白,汶汶是真的不在了,不在了……

她抱着书包坐在那一堆残垣断壁上号啕大哭……

她的泪水一直没有断过,一天,二天……

直到有一天,她忽然做了一个梦:一群小天使在天堂里祈祷,每个孩子手里都拿着一支点亮的蜡烛,只有一个小女孩的蜡烛是熄灭的。她赶忙跑过去一看,那个女孩居然是汶汶。她泣不成声地问汶汶:“汶汶,为什么只有你的蜡烛是熄灭的?”汶汶委曲地说:“妈妈,每次他们帮我点亮蜡烛,你的泪水就把它浇灭了。”

她恍有所悟,却不再哭了。她做了救灾志愿者,匆忙地奔走。拯救每一个可能获救的生命,帮助每一个无家可归的人……她不再悲伤了。每个孩子都是妈妈的孩子,每个妈妈都是孩子的妈妈。

再后来,她收养了一个四岁的小男孩,她叫他小川。她像一个真正的妈妈一样爱他,就像爱汶汶一样。

这晚,她又做了一个梦:看见小汶手里捧着最明亮的蜡烛,笑容甜甜地站在那些小天使中……

她忽然明白了:

原来爱可以用这种方式表达。

简评:文章作者编述了一个故事,在汶川地震中,一位母亲失去了小女儿——小汶,她痛彻心扉。痛定思痛,坚强的母亲成了一名志愿者,并收养了一个小男孩——小川,汶川地震牵动全国人民的心。这里,反映出受难群众的悲痛,也反映出灾区人民的坚强,更反映出人间的真爱,感人至深,催人泪下。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作文写作六十二法

全文共 550 字

+ 加入清单

写作方法:第一人称叙事法

写作方法:拟人法

写作方法:总分结合法

写作方法:第三人称叙事法

写作方法:化动法

写作方法:特征举例法

写作方法:顺叙法

写作方法:说明法

写作方法:特征说明法

写作方法:倒叙法

写作方法:运用五觉法

写作方法:重点突出法

写作方法:插叙法

写作方法:借物抒情法

写作方法:成长变化法

写作方法:补叙法

写作方法:托物言志法

写作方法:实验证明法

写作方法:分叙法

写作方法:物品自述法

写作方法:群体描写法

写作方法:详叙法

写作方法:远眺近看法

写作方法:现场目击法

写作方法:略叙法

写作方法:内外结合法

写作方法:拟人法

写作方法:直接抒情法

写作方法:移步换形法

写作方法:动物自述法

写作方法:间接抒情法

写作方法:说明介绍法

写作方法:议论抒情法

写作方法:先叙后议法

写作方法:环境衬托法

写作方法:景物衬托法

写作方法:先议后叙法

写作方法:彩笔描绘法

写作方法:季节特征法

写作方法:夹叙夹议法

写作方法:远近结合法

写作方法:随时变化法

写作方法:以物为线索

写作方法:时序变换法

写作方法:日内变化法

写作方法:以人为线索

写作方法:生长变化法

写作方法:定点换景法

写作方法:以思想变化为线索

写作方法:展开联想法

写作方法:定景换点法

写作方法:绕中心法

写作方法:转动法

写作方法:赞美颂扬法

写作方法:分类描写法

写作方法:剥笋法

写作方法:静态素描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红楼梦名著读后感悟写作

全文共 929 字

+ 加入清单

读完《红楼梦》,不是滋味,似有些许感触。孰为宁荣二府家破人亡,或为红粉佳人香消玉陨,抑或为木石前盟、金玉良缘烟销云散?《红楼梦》是中国文学秀的长篇章回小说,它的巨大成就突出表现在复杂而又和谐的结构,布局上。序幕拉开,出场引线人物,甄士隐(真事隐),贾雨村(假语存),意思是把真事隐(甄士隐)去,用假语村言(贾雨村言)写出,为闺阁昭传。纵观《石头记》,这石头沾染的胭脂味还是挺浓的,书中众闺阁裙钗个个堪称是巾帼豪英,须眉男子则个个都是坏男人。曹先生可谓是女权主义第一人,反对男尊女卑,甚至有点重女轻男。他为女儿摇旗呐喊,颂扬讴歌,天生人为万物之灵,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

《红楼梦》体现了一种落败的趋势,不管是仕途的、家族的,还是爱情的。这在喜聚不喜散、爱好大团圆的中国传统中是不可多见,当然也应是不可或缺的。萧史弄玉、相如文君、张生莺莺等等,俱是才子配佳人,但宝黛钗的三角恋却是以悲剧收场。我不得不感谢高鹗,尽管他在很多方面达不到曹雪芹的水平,但他至少让黛玉死了,不,应说是辞世或登仙,至少她别了宝玉,很好。对于她来说,死是她所有悲剧的总结,是她的解脱,是她的终结。当她在地下安静地沉眠时,看着宝玉人在凡世寻找出路,不得不说,她是幸福的。不是我天生残忍看悲剧,但不是有这样两句,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物极必反,否极泰来?黛玉这大观园里的出水莲,逆和孤僻,特立独行,卓尔不群,花前痴读西厢豪无避讳,言随心至,始终执着着自己的那份纯真,那份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大观园中,伤感着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潇湘馆前,悲叹着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落得个一缕香魂随风散。

《红楼梦》是一本奇书,自问世以来,人们对它的研究工作一直没有间断过,并产生了一种专门的学问——红学。同是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到了易,道学家看到了__,才子佳人看到了缠绵,革命家看到了排满,流言家看到了宫闱秘事……这点我倒是相信的,倒是那种说现代科技、文化,林林总总,都蕴藏在《红楼梦》中,就实难苟同。本来薄薄的一本书却硬要把大千世界都塞进其中,未免太不理智了,难道我们会因此而受益。正如口香糖再好吃也不能当饭吃,也不能不停、永远地嚼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四级写作的方法

全文共 595 字

+ 加入清单

应试作文的评分标准尽管描述语言不同,但都可以分为内容、组织和语言三个方面,如果是应用文,还要看语域和格式。新四级作文的评分标准也不能脱离以上三大方面:内容按照题目提纲扩展即可;组织除了要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连贯与衔接之外,还要特别注意考生最容易忽略的句与句之间的逻辑性;最难提高的是语言,即用词的丰富性和句子的复杂性。要拿到新四级写作高分,就必须在语言上有所起色,语言是绕不过去的一个心结,那么语言突破之路,到底在何方呢?答曰:简单句。

这是从广大考生的实际出发给出的回答。因为学了很多年的英语,大部分考生还是能够写出一些东西的,最起码能够写出一些英语的简单句吧。简单句包括S+V,S+V+O, S+V+O+O,S+V+O+C, S+V+C,复杂一些的句子无不是由这些简单句演变而来的。

用简单句写复杂思想

学了这么多年英语,为什么还不能写出好的句子?原因在于想得太复杂了。我们可以将要表达的汉语思想,全部说成简单的句子,而简单句,在写作时是考生可以掌控的。之后再将简单句加以润色、组合,使之登堂入室,夺取高分。

例如写这句话:大学生刚刚毕业就想立刻找到高薪的工作是不可能的。看到这样的汉语句子,一般我们的反应是要用It is impossible for sb. to do sth.. 这样的句型,然后想着往里填词:在sb. 的位置填上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在不定式的位置填上找到高薪的工作,如下所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国庆见闻作文写作指导

全文共 1142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在为期一周的国庆假期生活中我们的身边一定会发生那么一两件或有趣或难忘的事情,各个学校的老师应该也会布置上一篇以“国庆见闻”为主题的作文让小朋友们来写,那怎么样才能把这篇作文写好呢?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一、什么是见闻

写作之前,我们要先明确到底什么才是见闻。顾名思义,见闻其实指的就是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国庆见闻就是指在国庆期间,自己的身边发生了什么事情,或自己听说了什么事情,自己对这些事情又有着什么样的思考和感悟。比如说去旅游所看见的景色,回老家所经历事情,国庆外出期间大街上的小事和节日的整体气氛等等,这些都可以写。但需要注意的是,所写的事情必须都是自己亲身参与的,这样才符合见闻的写作要求。

二、见闻写作要点

1、时间要点明:文章所叙述的事情发生时间必须是国庆期间的,很多同学在写作时容易忽略时间直接写内容,文章最后也没有点题,这样就不符合“国庆”这个时间限制的要求。

2、过程要交代完整并突出重点:把一件事情写完整,文章中就必须要具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高潮)、结果(结局)。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后三个要素。通常,每件事情发生都是有原因,发展过程和结果的,就好像我们在看电视的时候,总在在开始之前交代好这件事情发生的原因是什么,最激烈,最吸引人的情节,以及最后的结果是什么。而在这三要素中,原因和结果可以稍微交代一下,中间的高潮部分才是读者最想看,也是最感兴趣的部分,所以写作选择切入口时要小而细致。另一方面,国庆所经历过的事情活很多,写完整并不代表你要将“吃喝拉撒”什么都写了,不然就会让读者感觉很乏味无趣。正确的写法是恰当地选择其中的一件小事写,同时放大事情切入点,无论是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个细微的事情都可以成为你这篇文章的亮点,都可以成为你重点描写的对象,使之贯穿全文,文章自然就不会成为流水账,反而变得集中而又灵活有趣了。

如: ① 喝结婚酒——新郎发开门红时,怎么折腾新郎的或抢新娘的时候发生的事情 ;② 游景点——将你觉得最有趣或者最美的景色进行描写,而其他普通的景色略过 ;③ 去逛街——看见让你印象最深刻的事情; ④ 坐公车——一个小小的故事情节中人物的某个动作或者表情 。

3、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幽默的语言来增加文章的生动性。“公园里有很多树”和“公园里长着很多高大茂密的树,这些树就像战士一样守卫着公园”两个句子相比,明显后面的句子更长同时写得更好,这就是修辞的魅力。再比如说看到别的小朋友随地扔香蕉皮,我上前去说“你怎么能随地扔香蕉皮呢?”和“大哥哥,你的香蕉皮掉到地上了,你把它扔到这里,那边的垃圾桶会很伤心的。”这两个句子相比,依然是后面的句子略胜一筹,所以在写作文时一定要注意“遣词造句”。

国庆见闻作文具体提纲如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记叙文·状物作文写作小技巧

全文共 208 字

+ 加入清单

五要三注意

“五要”:

(1)抓住物的特征

(2)按一定顺序写

(3)既写静态又写动态

(4)展开想象,运用拟人等手法把内容写具体

(5)托物言志,借物抒情

“三注意”:

(1)仔细观察、抓住特征

(2)明确中心,展开想象

(3)根据内容,安排顺序。

"记叙文·写景作文写作技巧

写景

(1)抓住景物特征

(2)注意时间、地点、气候等因素的影响

(3)景物特点安排恰当的顺序

(4)采用多种手法表现景物特点及变化

(5)写出自己的感受

(6)借景抒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初中记叙文写作方法

全文共 552 字

+ 加入清单

记叙文作文写作方法:议

一人叫说,两人以上就问题发表观点就叫议,作文教学中,常有学生作文语里充满了你说他说,周而复始,直至文章结尾。平时说话可以这样,但作文是语言的精华,简单实用才能吸引读者。所以,我在教学中就“议”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1)无问不议

没有问题不议,不能将作文变成“说书场”,芝麻、西瓜一起捡,针对问题展开议论,叙为主议为辅。

作为学生,难在什么是问题?问题就是叙事过程中影响事件走向或能引导事情发展的问题,这些问题往往会伴随事情发展而出现,不议不行了,这时就需要议,议的好,文章会生动。

例如:我在评讲作文时,一位同学写班会课,几位班干为了制定晚会节目而发生了争执,这就产生了问题,如果以一笔带过,直接写结果,最后,“节目单终于定下来了”,文章平淡无奇。但反过来将班干们讨论的话写下来,文章则凭添了趣味,我将两段作文都读了,同学们纷纷以为有“议”的作文听着更吸引人,可见,叙事作文有了议才能更好地表达思想。

(2)议少不易多

多议不如少议,作文最忌面面俱到,议不是说,议是看法,观点的表达,以简炼的语言陈述观点,是最好的。我指导学生,议时也就是陈述观点时,越少越好。但要表达清楚,大家都说不如少数说,少数说不如重点说。教会学生在众多的话语中,找出最具有代表性的话,使人一看就懂,充分发挥议的代表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休产假请假条写作模板

全文共 447 字

+ 加入清单

尊敬的领导:

我因生产,需要回家休息,调养身体。特向领导申请办理请假手续。经医生鉴定于201__年__月__日的预产期。经医生建议定于201__年 __月__日前提前待假,回家休息。本人从201__年__月__日开始请假,于201__年__月__日收假,请假期限为173天。特向领导申请办理请假手续。目前本岗位的工作已移交给________同志,________同志责任心强、工作经验丰富,已经完全可以胜任本岗位工作。另在此非常感谢领导对我的关心和照顾。

特此申请,望领导审批!

另附法定产假期限。

根据《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七条 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难产的,增加产假15天;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

根据《四川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第三十三条 已婚妇女晚育的,除国家规定的产假外增加产假30天,给予男方护理假15。

根据 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实施办法第二十四条 实行纯母乳喂养的女职工增加30天产假。

共计173天

申请人:

申请时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GRE考试写作优秀作文

全文共 1982 字

+ 加入清单

以下是gre考试写作部分issue的优秀写作实例,通过这些优秀范文或是习作,考生可以借鉴里面的短语、句子或思路,给自己的写作找一些思路和灵感。

In any realm of life whether academic, social, business, or political the only way to succeed is to take a practical, rather than an idealistic, point of view. Pragmatic behavior guarantees survival, whereas idealistic views tend to be superceded by simpler, more immediate options.

在任何生活领域中 无论是学术、社会、商业还是政治 获得成功的唯一道路就是采取现实的而不是理想化的观点。实用的行为确保了生存,反之理想化的观点正在趋于被更简化的和更直接的选择所取代。

正文:

As Leo Tolstoy once said, Ideal is the beacon; without ideal, there is no secure direction, and without direction there is no life , ideal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human race development. Nevertheles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oday in both technology and social lives somehow calls for more pragmatic behaviors in certain realms of life. But still, in other disciplines, ideal is still of the most crucial value, while pragmatism is acknowledged by the populus as indispensable as well.

Let s start with the business field, one of the most practical realms of our lives, and gradually become the most dominant field of our society. Admittedly, some may argue that in the business realm, there is a superior ideal, that is, to earn money. However,to attain this goal, idealism is at almost all the times useless. Unless the business man take a practical attitude toward the competitive market, it is just impossible for his company to survive and thrive. The price setting, staff enrolling, jobs eliminating, cost reducing, all of these processes, which determine the profits earned, need the managers to check every elements need to be evaluated. It is no use and sometimes even harmful for the administrators of companies to take an idealistic point of view.The market is one of the most practical things in our time, how can one succeed in it with only dreams and fantasies? Ideal may help the corporation to show its supporters a prosperous future, but it won t help the company to stand long in the brutal economy.

[GRE考试写作优秀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人与自然高考作文写作指导_高考作文指导2400字

全文共 2053 字

+ 加入清单

以往我们备战高考作文,多从文体和命题形式的角度考虑。其实,从高考作文可能的命题内容这一角度来备考,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本次介绍的“人与自然”类作文颇具现实意义,契合当今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主题,同学们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人与自然”类作文的三个话题

依据笔者的认识,“人与自然”类作文主要涉及三个话题。

1、欣赏自然,表述自然之美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和地方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由此,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各种版本的语文教材中都有大量自然风光类的文章了。我们生活在神奇而美丽的大自然中,自然界蕴含着各种美:动态美和静态美互相补充,阳刚美和阴柔美兼而有之……我们不仅要将足迹留在山水里,还要用自己的彩笔描绘大自然的如画风光。

2、体悟自然,书写自然美景引发的人生感怀

着名诗人徐志摩在名篇《翡冷翠山居闲话》中写道“只要你自己性灵上不长疮瘢,眼不盲,耳不塞”,大自然“这无形迹的最高等教育便永远是你的名分,这不取费的最珍贵的补剂便永远供你受用。只要你认识了这一部书,你在这世界上寂寞时便不寂寞,穷困时不穷困,苦恼时有安慰,挫折时有鼓励,软弱时有督责……”。

3、敬畏自然,反思生态的恶化,呼吁人类善待万物

有个叫西雅图的印第安酋长,曾有一段发人深省的话:“人类属于大地。但大地不属于人类。世界上万物都是相互关联的,就像血液把我们身体的各个部分连接在一起。生命之网并非人类所编织。人类不过是这个网络中的一根线、一个结。但人类所做的一切,最终会影响到这个网络,也影响到人类本身。”的确,我们应把自己看成大自然生态链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思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方式。

习作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地球诞生至今,已有46亿年。46亿年的漫长岁月。才造就了今天这么一个鸟语花香的美好世界——人类赖以生存的世界。

可是,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竟愚蠢地毁坏赖以生存的环境:乱砍滥伐原始森林,乱捕滥杀野生动物,盲目开采地下矿藏,肆意排放工业废水……于是水土流失了,绿洲消失了,土地沙化了,气候恶劣了……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已成为举世关注的重大问题。今天,人们才发现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人,真的很聪明吗徐宗璐

人类从亘古的荒原走来。一直走到高楼林立的都市:人类从愚昧落后的部落走来,一直走到文明和开化的现代社会。这一路高歌猛进,无不说明人类是这个世界上最聪明的生物,不愧为“宇宙之精华,万物之灵长”。近几百年来,人类的聪明才智更是发挥到了极致:蒸汽机、电、核能……这一切的一切,不断显示着人类的智慧和力量。然而。仅凭这些。就能断言人类是最聪明的吗?就能判定现在的世界优于过去,并预测未来的世界一定更美好吗?

我的回答是:不能!

仰望天空。候鸟凄厉的叫声,带来远方战火依然的消息:驰骋高原,再难见到藏羚羊奔跑的矫健身姿……这一切,又是谁造下的孽?

大量的事实告诉我们,有许多人只受到功利的影响。而没有接受智慧的启蒙。近代的战争多数已不单纯为了正义,更多的是为了物欲和私利。这充分暴露出人性中贪婪、自私和暴戾的一面。有些国家为了不可告人的目的,使用贫铀弹等杀人武器,丝毫不顾对环境的破坏,导致受难地区的无奉百姓患癌症等疾病的比例大幅度上升。这不仅仅是愚蠢,更是道德的沦丧,是彻头彻尾的

犯罪。还有,由于人类无节制地向大自然掠夺索取,致使环境日益恶化。生物种类大幅度减少。300亿年前地球上大约有25亿个物种,现在仅存1亿个左右。在已灭绝的约24亿个物种中,有60%是20世纪灭绝的。从17世纪起,动物的灭绝进入了加速时期。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统计,现在仅存的约1亿个物种中,鸟类每两年灭绝1种,兽类每一年就灭绝1种。今后的趋势是:植物可能以每小时1种的速度灭绝,动物可能每天减少1种。我不禁想问,仅有的这些物种在地球上还能支撑多久?大海雀、渡渡鸟、旅鸽、卡罗莱纳鹦鹉、高加索野牛……这些早已被人类灭绝的动物,如果能够复活的话,我们从它们眼中看到的将是平和、善意,还是愤怒与敌意?事实上,现在连看一看敌意的目光也成了一种无法实现的奢望。

人类只是地球生命之网上的一段绳索,人类施之于这“网”的,也是人类施之于自己的。人类的文明已经让这张“网”变得千疮百孔。人类用科技来防止小行星将地球“咬”出一个缺口,是聪明的,但自己将这张生命之“网”撕扯得破败不堪。那就不能不说是糊涂之极了。也许有时残缺是一种美,但对整个地球生态环境来说,残缺决不是美!我们需要一个完整而美好的地球。造物主给了人类一个美丽的星球,人类应该怀着感恩的心与地球和谐相处。

21世纪的钟声早已敲响。可我们是否应该将20世纪乃至前几个世纪人类的所作所为放在一架一头是聪明另一头是愚蠢的天平上称一下,看看哪一头会更重?或许,对于未来世界而言,这样做能使我们免生许多遗憾。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拓展:借物喻人作文的写作技巧以及注意事项

全文共 1680 字

+ 加入清单

借物喻人,就是借某一事物的特点,来比喻人的一种品格。这也是作文中用来表现、突出中心思想的常用的一种写作方法。

如《落花生》,全文讲述“我们”全家欢度收获节,边品尝新花生,边谈论花生的好处;告诉人们,做人要做务实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文章在谈论花生的好处时,有这样几段话: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点头。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不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了。”父亲说:“对。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这几段话就运用了借物喻人(借用花生的特点来比喻怎样做人)的方法:父亲引导孩子谈花生,目的是为了论人生;他赞美花生的品格,也是为了说明做人应该做怎样的人。“我”从父亲的话中体会到“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个认识得到了父亲的肯定。这就像画龙点晴一样,很自然地表达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由此可见,无论写人记事还是写景状物,正确运用借物喻人的方法:可以使文章立意更深远,表情达意更含蓄;可以大大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大家再读读下面这篇文章,体会一下借物喻人的特点及作用:

山中的老杏树

杏子成熟时,正赶上农村收麦。麦收过后的一天,我才抽空儿扛着木棍儿,棍儿上挑着篮儿,上了南山。

半路碰上邻居二婶儿。二婶儿见我也去采杏,忙告诉我:“我都找遍了,只有山梁南面第二个山沟里那棵树上还有杏儿,只是杏子又青又小,还不好吃!”说完,二婶便走下山去。

我登上山梁,老远就看到了那棵树。它是那条山沟里仅有的一棵杏树。走近了才望见树上绿绿的叶子中颗颗半红不绿的杏子,成串成串地挤满枝头。随着一阵微风,杏树抖动起枝叶,像是在和我打招呼。

这是一棵老杏树,它长在沟底缺土少水的岩石旁,树干又高又曲又粗,疤痕累累,显然它已历尽沧桑。我把木棍儿插在腰间攀到树上。坐在粗大的树杈上,我看得更清楚了:枝条上,每个叶窝儿都挂着一个圆溜溜的杏子。大多杏子又都长着“阴阳脸”——一面绿中透黄,一面黄里带红;个头儿也不小,个个儿都像个小苹果儿。望着这绿叶间压串枝的杏子,我比喻不出它们像珍珠、像宝石,还是像翡翠、像玛瑙。捏开一个一看,哎呀,金色的果肉浸满果汁,放到嘴里,酸溜溜,甜滋滋,沁人心脾。

一抬头,无意中发现两个树杈之间卡着一块石头。哦!我全明白了:二婶儿说这杏子又青又小不好吃,是因为树太高,她看不见结在上面的杏子,只摘些下面小的。她不会上树,够不着,用石头又砸不下来。显然,她着实冤枉了这棵老杏树。

望着满树伸手可及的果实,再俯视一下这棵饱经风霜的老杏树,一种敬慕之情油然而生。老杏树啊老杏树,你不怕寂寞,不畏艰难困苦,独自扎根于这深山岩石之中,老而不衰。一年又一年,你为人们结下多少杏子?可你对人却无半点所求。当你受了委屈或遇到冷眼、非礼时,脚跟仍是那样坚定,胸怀仍是那样坦荡、无私。多么可敬的老杏树啊!我轻轻地取下石块,抽出腰间的木棍儿,可怎么也不肯打下去,唯恐因打杏儿而折损老树的枝叶,伤害它的身心。于是,我下了树,挎上篮儿,再爬上树,坐在老杏树的怀抱中,尽情地摘着杏子,尽情地享受着它奉献的果实。

这是一篇优美、生动、感人至深的文章。相信每一个同学读了此文之后,都一定会认识到:决不单纯是状“物”;作者运用了借物喻人的方法,借山中老杏树的特点,热情讴歌了具有老杏树品格(不怕寂寞,不畏艰难困苦,扎根深山,饱经风霜,老而不衰,只讲奉献,胸怀坦荡、无私)的人,同时从心底抒发了对具有老杏树品格的人的无比敬爱之情。

运用借物喻人的方法需要注意的是:作文时,描述的事物的特点,要与人的品格有相似之处;让人读了文章,就能清楚地认识到,借物要说明什么,要借物赞誉怎样的人。如果不是这样的话,“借物喻人”的方法,也就失去了使用的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关于高考作文的写作指导_高考作文指导1900字

全文共 1812 字

+ 加入清单

高考作文测试,要考查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基本能力以及审题能力、选材能力、结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专门能力。要写好作文,必须靠平时长期的材料积累、能力培养与系统全面地写作训练。高三学生各科复习千头万绪,时间极为紧迫,作文的训练是很难系统全面的。课堂上老师讲授作文专题,也只能笼而统之,简单归纳概括,不可能做到全面而深入的。那么,考生该怎样写好高考作文呢?

下面我主要谈一谈考生高考应试时应如何临场发挥,怎样利用已有的知识与能力把面上的事情做好,竭自己所能,尽可能得到一个满意的分数。

第一,注意审题。我所教的几届毕业生,都要求他们做到,发下试卷,最先须看作文题。作文题越早阅读,构思作文的时间越长。这样,再棘手的作文题也会不怎么难于下笔了。作文题的材料与要求至少要看上三四遍,审题起码要花四五分钟。考生须逐字逐句反复阅读作文材料及要求,才能充分理解掌握其中词句所包含的信息与条件。这时不应过分讲求速度,切戒心浮气躁,以免片面、错误地理解材料中的要求或遗漏材料中重要信息。1990年全国高考作文题中乃两个小女孩关于玫瑰的完全对立的议论,要求就“第一小女孩的说法”,联系实际拟题作文。很多考生没看到这重要的一条要求而使文章走题,结果有的一个省九出现了上千份0分卷。现在高考作文试题开放性越来越大,走题的可能性小了,但仍不可避免出现因没注意其中暗含的要求而偏离作文话题的现象。近几年来的高考话题作文中,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2000年)为话题,你就不能说“其实很多答案是唯一的”;以“诚信”(2001年),“心灵的选择”(2002年)为话题,你就必须注意里面所隐含的道德倾向,必须从正面去劝善,格调要求要高,切不可反弹琵琶,随意发挥。

第二,要注意作文话题与作文题的区别。有的给定了题目,那照题作文就是了,切不可随便改换题目。有的考生往往因粗心没看到给定的题目而自作主张写了一个题目,这种情况一定要避免。近几年来高考作文都是给定话题自拟题目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2000年),“诚信”(2001年),“心灵的选择”(2002年),“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2003年),这些话题范围广泛,若以此为题目,也未尝不可,但写起来肯定空泛、笼统,谈问题难以落到实处。若从一个较小的角度拟定一个较具体的题目就好写多了。

高考作文一般都文体不限,但这不是说可以非驴非马,随心所欲。考生应根据材料与要求,尽快定下自己喜欢的或拿手的题材,然后选定一个合适的题目。若是写议论文,题目最好旗帜鲜明地摆出观点。若是写叙述性、抒情性散文,题目最好尽可能做到新颖别致而妥贴。文章写完后,若觉得题目有问题,应仔细斟酌,改定一个合适的题目,切忌文不对题。

第三,定好体裁与题目后,就该考虑立意、选材与结构了。初步构思后,若觉得文思如涌,就立即写作文,如暂时感到棘手,难以下笔,就须放下作文,先做前面的基础题。若花费过多的时间去构思作文,肯定划不来。其实,做基础题时,脑中自觉不自觉地在构思着作文。这时,如果灵感一闪现,想到一两句妙语或一些好的材料,就马上记录在草稿纸上,正式写作时能用就用上。这样,作文程度好的学生等基础题差不多做完时作文也就构思好了。一般来说,不要等做完所有的基础题,只剩四五十分钟时才写作文。因为,如果作文题较难,时间又紧,作文基础较差的学生往往手忙脚乱,不能把文章写完整,最后不得不草草收场,那样,肯定得不到一个好的分数。最好的做法是在容易的基础题基本做完时,放下那些棘手的难题,在充裕的时间内有条不紊地完成作文,然后再去做那些难题。这样,你的作文水平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你才会得到一个较好的作文分数。

第四,高考作文批阅时间有限,作文应力戒晦涩难懂,也不能太单调平淡。选定恰当的题目后,开篇应尽快入题。议论文应开门见山,直接摆出观点、看法,结尾时须注意照应前文,收束要自然有力。叙述性、抒情性文章要讲究文采,开头要能引人注目,结尾要留有余味。我总要求学生,中间可以不打草稿,但开头、结尾一定要打好草稿,仔细斟酌、反复修改后再誊写。作文字数一定要严格按照要求切实做到。书写尽可能做到清晰可辨,卷面力求整洁,应给人以严谨、认真作文的好印象。我常跟学生说,你即使不能取悦阅卷者而得高分,也必须做到不使其生厌而寻找扣分的理由。认认真真写作,既是对自己的负责,也是对阅卷者的尊重,我们都该给予阅读我们作品的每一个人以应有的尊重。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高考作文的写作技巧和方法

全文共 1680 字

+ 加入清单

什么是点题?点题,就是在恰当的地方用简明扼要的语句点明题意,揭示的主旨,暗示全文的脉络层次。点题之笔,在诗歌中又称之为“诗眼”,在中又称之为“文眼”。

点题,是获取“保险”分的“奠基石”;点题,不仅是写作水平一般的同学的法宝,而且也是想要获取高分甚至满分的考生的妙招;点题,是挽救离题文的“救命草”,能有效防止中心不明或游离,避免无中心、多中心、材料不支持中心等现象。

高考作文不喜欢含蓄,这与阅卷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有关,正如某省高考作文阅卷组组长说:“高考作文,要多一点‘二锅头’,少一点‘碧螺春’!二锅头——我国北方的一种烈性酒,一口下去,两眼冒火,浑身发热。碧螺春——此茶需要慢慢地品味,快喝猛喝是喝不出滋味来的。”高考作文必须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让阅卷老师在瞬间被它吸引,被它打动。‘犹抱琵琶’,太曲折,太含蓄,都是高考作文的大忌。“考场作文的立意不仅要准确,而且还应该在行文时将其显豁地展现出来,在作文中要不断提到话题,点明你的行文和话题的关系,引领读者随你的思维而去。”“有时候一个关键词、一句关键性的话,就会救活一篇高考作文!这是未曾阅卷的朋友想象不到的!”

一、标题点题。

拟写的标题切合题意,让阅卷老师一眼就能知道的主旨。像《别让孩子成为时尚的受害者》(江苏)、《成败皆因常识》(广东)、《选择适合自己的路》(河北)、《三月陌上花自开》(山东)、《心中的乡情不会随时间风化》(山东)等无不是紧扣题意的精彩妙题。

如果标题看起来与题意关系不大,赶快补救。如四川满分作文《乌云晴日上,清流暗礁藏——忘记与铭记》,就采用了副标题的形式,点明了题意,不会让阅卷老师因费解引发反感。

二、首尾点题。

开篇(包括题记)便点明题义,卒章显“题”。

把点题的句子放在醒目的位置。如果是前面的内容很少提到话题甚至有偏题的嫌疑,那最后的亡羊补“题”就显得更为重要了。高考高分作文往往都是很重视首尾点题的。例如四川某考生的《熟悉》的开头和结尾:

(开头)生活如美人的脸,总是半遮半掩。没有人生来就对生活熟悉。我们在生活的小路上对事物总是由不熟悉继而变为熟悉。人们常说,熟能生巧,我们就应该只掌握熟悉的,放弃一切新的事物而止步不前?

(结尾)没有人一生下来就对生活熟悉。渐渐地,我们所熟悉的事物越来越多。此时,不妨放下熟悉的事情,去挑战新的事物,让自己的人生不在熟悉而无味中度过,而描绘出自己不一样的多彩人生!

三、中间醒目处点题

首尾点题固然很重要,但我们也不能把中间的主体段落给忘了。在中间的关键处、醒目处适当地来上几个点题的句子,常常可起到提纲挈领、突出主旨的作用,同时也是在不断提醒阅卷老师,我是紧扣话题作文的。这应该是最醒目的点题方式。

1、运用主旨句点题。

这些主旨句可以领起全段,也可以用独立成段的形式表达。例如湖南某考生《踮起脚尖》在的中间部分采用了三个主旨句“踮起脚尖,感受大自然的美丽”“踮起脚尖,谱写人间的真爱”“踮起脚尖,成就完的美人生”“踮起脚尖,就更靠近阳光”点题,收到了题义凸显、引领全篇、脉络清晰、层次分明的效果。

2、运用小标题点题。

使用小标题点题,既能彰显文意,又使得结构清晰,让人一目了然,给人好感。例如四川考生优秀作文《挺立前行》采用了“司马迁·不屈”“朱元璋·奋进”“康熙·勇敢”三个小标题,既有力地诠释了话题,又引领下文,纲举目张,一箭双雕。

3、点题句分析论据。

议论文中,叙述完事例论据后,如果能紧扣话题进行适当地分析议论,既能避免罗列事例、文体不清的毛病,又能起到画龙点睛、突出中心的作用。如广东省高考一号标文《情与理的抉择》,在简单叙述完郑培民的事例后,紧接着来了几句议论分析,“感情亲疏,并没影响郑培民清醒认识到自己是人民的公仆,他没有因为个人利益而抛弃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依旧踏实勤恳、无私奉献。他们父子的这种高洁情操,在当今社会实属难得”,只短短两句话,可它把事例与话题紧紧连在一起了。

另外,还要注意扣题的两种方式:明扣和暗扣。议论文则多采用明扣,记叙文、散文、小小说要明暗结合。如果标题或话题是比喻型的,则一定要把明扣和暗扣紧紧结合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