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黄雀在后的成语故事是什么(通用20篇)

导语:成语是一种相习沿用的特殊固定词组,意义上具有整体性,结构上具有凝固性。下面小编收集了一些关于三字成语,请大家认真阅读!

浏览

3284

作文

1000

恶人先告状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294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名字】恶人告状

【汉语拼音】è rén xiān gào zhuàng

【近义词】:贼喊抓贼

【反义词】:据理力争

【成语出处】鲁迅《两地书》:“经我强硬的答复,没法对付,便用最终的毒计,就是以退为进,先发制人,亦即所谓‘恶人先告状’也。”

【成语解释】谓侵犯别人的人,往往倒打一耙,先行诬告。

【恶人先告状造句】你就不要恶人先告状了,大家都已经知晓一切。

【恶人先告状的成语故事

《两地书》系作者鲁迅与景宋(许广平)在1925年3月至1929年6月间的通信结集,共收信一百三十五封(其中鲁迅信六十七封半),由鲁迅编辑修改而成,分为三集,1933年4月由上海青光书局初版。作者生前共印行四版次。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成语故事的中英文版

全文共 1328 字

+ 加入清单

During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770-476 BC), prince Zhou Xu of the State of Wei killed his brother and became the new emperor. Zhou Xu was a tyrant. He oppressed his people and indulged in wars of agGREssion. By launching wars, he tried to divert the peoples attention and reduce their discontent with him in order to consolidate his dictatorship.

The Duke of the State of Lu leant about Zhou Xus usurpation of state power and his ambitious plan, he asked a senior official, "What do you think about Zhou Xus move? "The official answered, "He indulges in wars , bringing his people much disaster. He wont get their support. And hes capricious, so few of his close friends follow him. He can never achieve his success. In addition, war is like fire. If one launches wars endlessly without restraint, hell eventually burn himself. "

Sure enough, the people of Wei with the help of the State of Chen overthrew Zhou Xu and killed him in less than a year.

Later, people use it to mean that those who do evil will finally ruin themselves.

春秋时期,卫国的王子州吁杀死了他的哥哥卫桓公,成为了卫国的国君。州吁是个暴君,他压迫百姓,到处侵略别的国家。他想利用战争来分散百姓的注意力,减少人们对他的不满,巩固他的专政。

鲁国的君王知道州吁篡夺了王位,还想吞并其他国家,就问他手下的一名官员:"你认为州吁的目的能达到吗?"那位官员说道:"州吁到处打仗,给人民来了灾难。人民不会支持他。他这个人又反复无常,身边没有什么亲信。他不可能实现自己的野心。而且,战争就象火。无休止地打仗,最后,火会烧到自己身上。 "

果然,不到一年,卫国人民就在陈国的帮助下推翻了州吁的统治,并处死了他。

后来,人们用这个成语来比喻干害人的勾当,最后受害的还是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关于熟能生巧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852 字

+ 加入清单

【注音】shú néng shēng qiǎo

【出处】俗话说的熟能生巧,舅兄昨日读了一夜,不但他已嚼出此中意味,并且连寄女也都听会,所以随问随答,毫不费事。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十一回

【释义】熟练了,就能找到窍门。

【用法】作主语、宾语、定语;指技艺、学问等

【结构】主谓式

【近义词】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相反词】半路出家

【同韵词】轻尘栖弱草、火烧火燎、枕中鸿寳、管鲍之好、言简意少、搬石砸脚、秦晋之好、驴生笄角、低头搭脑、服低做小

【年代】近代

【谜语】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歇后语】王羲之写字

【教学同步】而事实又正是这样的,自从屈原以惊人的天才发现了木叶的奥妙,此后的诗人们也就再不肯轻易把它放过;于是一用再用,熟能生巧;而在诗歌的语言中,乃又不仅限于木叶一词而已。林庚《说木叶》高中二册·课文·15

成语故事】北宋著名射箭能手陈尧咨擅长射箭,他射十支箭可以中八九支,旁人都为之叫好,惟独一个卖油的老翁不以为然,陈尧咨觉得奇怪,老翁拿出一枚铜钱放到葫芦口上,把油从铜钱的钱眼中倒入葫芦,然后说道你射箭也不过如此熟能生巧罢了

【成语示例】会而不难终要学,熟能生巧岂徒诗。 蔡东藩《慈禧太后演义》第二十一回

【成语造举】

◎ 泥人张从开始制作的张万全老先生到现在《木兰从军》的作者张铭、张钺,已经经过了大约一百三十年(子孙五代)的长远历史;从他们的第二代张明山(长林)起,就传下来写实的技法,他说:"做泥人要多看,多做,熟能生巧。"

◎ 以上所述"打图"、"作图"、揣"拍图"三部曲,要求作者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细心端摩,掌握驾驭墨-纸-水及手掌力度这几者之间的关系,长时间后才可熟能生巧,为描绘好粉彩山水创造有利的条件。

【词类符号】名词; 时间名词; 方位名词; 处所名词;人名; 姓氏; 名字; 地名; 机构名; 其他专有名词; 动词;联系动词;能愿动词;趋向动词;形容词;区别词; 数词;量词; 副词; 代词;介词; 连词; 助词;叹词; 拟声词;习用语;缩略语;前接成分;后接成分; 语素字; 非语素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大义灭亲成语故事

全文共 983 字

+ 加入清单

春秋前期,朝歌(今淇县城)为卫国都。

石碏,春秋时卫国大夫。卫庄公有三个子,大姬完次姬晋三州吁。州吁最受庄公宠爱,养成残忍暴戾的性格,无恶不作,成为朝歌大害。

当时,老臣石碏,为人耿直,体恤百姓疾苦。他几次劝庄公管教约束州吁,但庄公不听,州吁作恶日甚,且享受过程。

碏子石厚,常与州吁并车出猎,为非作歹。石碏大怒,用鞭子抽打他五十下,锁入房内。石厚越窗逃出,住州吁府内。不回家,仍天天跟着州吁胡作非为,祸害百姓。

庄公死后,姬完继位,称卫桓公,石碏见他生性懦弱无为,告老还乡,不参朝政。此时,州吁更加横行霸道。

公元前719年,州吁听计石厚,害桓公夺位。州吁石厚为制服国人,立威邻国,就贿赂鲁陈蔡宋待国,大征青壮年去打郑国,弄得劳民伤财。当时,朝歌有民谣云:“一雄毙,一雄尖,歌舞变刀兵,何时见太平?”

州吁见百姓不拥戴自己,甚忧。石厚又让州吁去请其父石碏出来共掌国政。州吁派大臣带白壁一双白粟五百钟去请。石碏拒收礼品,推说病重回绝,石厚亲自回家请。

石碏早想除掉祸根,为国为民除害。他趁石厚请他参政,假意献计说,新主即位,能见周王,得到周王赐封,国人才肯服贴。陈国国君忠顺周王,周王很赏识他,你应该和新主一同去陈国,请陈桓公朝周王说情,周王便会见之。

石厚十分高兴,便备厚礼赴陈,求陈向周王通融。

见此,石碏割破手指,写下血书,派人事先送到陈国。血书写道:“我们卫国民不聊生,固是州吁所为,但我逆子石厚助纣为虐,罪恶深重。二逆不诛,百姓难活。我年老体衰,力不从心。现二贼已驱车前往贵国,实老夫之谋。望贵国将二贼处死,此乃卫国之大幸!”

陈国大夫子针,与石碏有深交,见血书,奏陈桓公,桓公命将州吁石厚抓住,正要斩首,群臣奏:“石厚为石碏亲子,应慎重行事,请卫国自己来问罪”。

石碏知二贼被捉,急派人去邢国接姬晋(州吁之兄)就位(即卫宣公),又请大臣议事。众臣皆曰:“州吁首恶应杀,石厚从犯可免。”石碏正色道:“州吁罪,皆我不肖子酿成,从轻发落他,难道使我徇私情,抛大义吗?”从默然,石碏家臣羊肩说:“国老不必怒,我即赴陈办理此事”。

羊肩到陈杀石厚,石厚说:“我是该杀。请将我囚回卫国,见父后再死。”羊肩说:“我奉你父命诛逆子,想见你父,我把你的头带回去见吧!”遂诛之。

石碏为国大义灭亲之事,史学家左丘明记之,卫民传颂至今。石碏的这种做法得到后人的赞许,后来人们称这种行为是“大义灭亲”。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指鹿为马-中国成语故事中英对照

全文共 3271 字

+ 加入清单

Calling a Stag a Horse 指鹿为

In the reign of Emperor the Second of the Qin Dynasty (221-207 B.C.), the prime minister Zhao Gao, obsessed with ambitions, was planning to usurp the throne day and night. But he did not know how many of the ministers in the court were allowed to be ordered about by him and how many of them were his opponents. So he thought out a way to test how high his prestige among the ministers was and also to find out who dared to oppose him.

秦二世时,丞相赵高野心勃勃,日夜盘算着要篡夺皇位。可朝中大臣有多少人能听他摆布,有多少人反对他,他心中没底。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准备试一试自己的威信,同时也可以摸清敢于反对他的人。

One day when court was held, Zhao Gao let someone bring a stag to the court and, with a broad smile on his face, he said to Emperor the Second of the Qin Dynasty:"Your Majesty, here is a fine horse Im presenting to you." Looking at the animal, Emperor the Second thought that it was obviously a stag and that it couldnt be a horse. So he said smilingly to Zhao Gao:"Mister Prime Minister, you are wrong. This is a stay. Why do you say it is a horse?" Remaining calm, Zhao Gao said:"Will your Majesty please see more clearly? This really is a horse that covers a thousand li a day." Filled with suspicion, Emperor the Second looked at the stag again and said:"How can the antlers be grown on the head of a horse?" Turning around and pointing his finger at the ministers, Zhao Gao said in a loud voice:"if our Majesty do not believe me, you can ask the ministers."

一天上朝时,赵高让人牵来一只鹿,满脸堆笑地对秦二世说:“陛下,我献给您一匹好马。”秦二世一看,心想:这哪里是马,这分明是一只鹿嘛!便笑着对赵高说:“丞相搞错了,这里一只鹿,你怎么说是马呢?”赵高面不改色心不跳地说:“请陛下看清楚,这的确是一匹千里马。”秦二世又看了看那只鹿,将信将疑地说:“马的头上怎么会长角呢?”赵高一转身,用手指着众大臣,大声说:“陛下如果不信我的话,可以问问众位大臣。”

The nonsense of Zhao Gao made the ministers totally at a lose, and they whispered to themselves: What tricks was Zhao Gao playing? Was it not obvious whether it was a stag or a horse? But when they saw the sinister smile on Zhao Gaos face and his two rolling eyes which were gazing at each of them, they suddenly understood his evil intentions.

大臣们都被赵高的一派胡言搞得不知所措,私下里嘀咕:这个赵高搞什么名堂?是鹿是马这不是明摆着吗!当看到赵高脸上露出阴险的笑容,两只眼睛骨碌碌轮流地盯着赵高脸上露出阴险的笑容,两只眼睛骨碌碌轮流地盯着每个人的时候,大臣们忽然明白了他的用意。

Some of the ministers who were timid and yet had a sense of right eousness did not dare to say anything, because to tell lies would make their conscience uneasy and to tell the truth would mean that they would be persecuted by Zhao Gao later. Some ministers with a sense of justice persisted that it was a stag and not a horse. There were still some crafty and fawning ministers who followed Zhao Gao closely in ordinary times. They immediately voiced their support to Zhao Gao, saying to the emperor:"This really in a horse that covers a thousand li a day."

一些胆小又有正义感的人都低下头,不敢说话,因为说假话,对不起自己的良心,说真话又怕日后被赵高所害。有些正直的人,坚持认为是说明书而不是马。还有一些平时就紧跟赵高的奸佞之人立刻表示拥护赵高的说法,对皇上说,“这确是一匹千里马!”

After the event, Zhao Gao punished by various means those ministers with a sense of justice who were not obedient to him, even with whole families of some of those ministers executed.

事后,赵高通过各种手段把那些不顺从自己的正直大臣纷纷治罪,甚至满门抄斩。

This story appears in "The Life of the First Emperor of the Qin Dynasty" in The Historical Records written by Sima Qian. From this story people have derived the set phrase "calling a stag a horse" to mean deliberately misrepresenting some thing and misleading the public.

故事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成语“指鹿为马”比喻故意颠倒是非,混淆黑白。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寓言成语故事推荐

全文共 4478 字

+ 加入清单

在中华博大精深的文化里,成语是汉语中的一部分,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可以接触到很多成语故事,每一个简短的成语背后都有一个教诲人的故事,而这些故事总能带给人们一些人生哲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出来的有关于寓言成语故事推荐,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一)【买椟还珠】

传说楚国有个珠宝商到郑国去卖珍珠,为了吸引顾客,他做一个很漂亮的用名贵木料做成的盒子,匣子还镶嵌着宝石和翡翠,看起来十分华贵。一个郑国的买主抱着珍珠匣子便以高价买下,打开匣子取出珍珠还给楚国商人。

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

(二)【疑邻盗斧】

从前有个乡下人,丢了一把斧子。他以为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于是处处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越看越觉得那人像是盗斧的贼。

后来,丢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来是前几天他上山砍柴时,一时疏忽失落在山谷里。找到斧子后,他又碰见了邻居的儿子,再留心看看他,怎么也不像贼了。

疑邻盗斧:不注重事实根据,对人、对事胡乱猜疑。

(三)【拔苗助长】

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农夫,他总是嫌田里的庄稼长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觉得禾苗好像总没有长高。他心想:有什么办法能使它们长得高些快些呢?

有一天,他来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一大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真费了不少的力气,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了,可是他心里却很高兴。回到家里还夸口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好几寸!”他儿子听了,赶忙跑到田里去看,发现田里的禾苗全都已经枯死了。

(四)【不可救药】

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凡伯不但有诗才,而且善于治理国事。后来,他在周厉王身边辅佐朝政。可是,周厉王飞横跋扈,枉法断事。奸臣则百般诌媚讨好。凡伯直言相劝,列数朝政弊端,奸臣却在周厉王耳边说他的坏话。

周厉王对凡伯十分厌烦,从此,奸臣出入宫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凡伯十分愤慨,写了一首诗,后来收入《诗经》。诗中抨击奸臣说:“作恶多端,不可救药!”

“不可救药”:病重到不能用药救活。后比喻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五)【黔驴技穷】

从前贵州一带没有毛驴,有一个好事者从北方运来一头毛驴放到山脚下吃草,山上的老虎发现了这个怪物,开始只有远远的望着,然后慢慢地靠近毛驴,被毛驴大叫吓了一跳,最后发现毛驴只能用蹄踢,再也没有别的本事就跳上去饱餐一顿。

黔:今贵州省一带;技:技能;穷:尽。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也已经用完了。

(六)【对牛弹琴】

古代音乐家公明仪每次弹琴时,他的琴声引来很多鸟儿与蝴蝶。当看到水牛在吃草,就对水牛弹奏几曲,结果水牛无动于衷地走开,公明仪大叹:“对牛弹琴,一窍不通。”

讥笑听话的人不懂对方说得是什么。用以讥笑说话的人不看对象。

(七)【南辕北辙】

战国时期,魏安王决定攻打赵国都城邯郸,大臣们都反对他,季梁给他讲一个故事:太行山的一个人驾车准备到楚国去,但他却坚持往北走,这样越走越远。争霸不是靠打仗,而是靠赢得民心,靠打仗就像南辕北辙一样。魏安王决定不打仗了。

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

(八)【东施效颦】

说春秋时候,越国有个名叫西施的姑娘,她非常美丽、漂亮,一举一动也很动人。他有心口疼的疾病,犯病时总是用手按住胸口,紧皱眉头。因为人们喜欢她,所以她这副病态,在人们眼里也妩媚可爱,楚楚动人。

西施的邻村有个丑姑娘叫东施,总是想方设法打扮自己。有一次在路上碰到西施,见西施手捂胸口,紧皱眉头,显得异常美丽。她想难怪人们说她漂亮,原来是做出这种样子。如果我也做这个姿势,肯定就变漂亮了。于是她模仿西施的病态。结果人们见了原来就丑的她,现在变成这种疯疯癫癫的样子,象见了鬼一样,赶紧把门关上。

(九)【痴人说梦】

从前一个外国和尚到一座中国庙里烧香,庙里的小和尚问他何姓及来自何国,外国和尚不懂他的话,跟着说何姓何国人。小和尚向住持报告外面来了何国一个姓何的和尚。众和尚纷纷出来看热闹,搞得大家啼笑皆非。

原指对痴人说梦话而痴人信以为真。比喻凭借荒唐的想象胡言乱语。

(十)【患得患失】

春秋时期,孔子经常与学生讨论为人的问题,他说:可鄙的庸俗低级的家伙不能与之同事,当他没得到权势或好处时,他生怕得不到就想方设法得到。而当他得到时,却又怕丢失掉。像这样的人都是利欲熏心,处处为个人打算,什么坏事都能干得出来。

患:忧患,担心。担心得不到,得到了又担心失掉。形容对个人得失看得很重。

(十一)【自相矛盾】

战国时期,大思想家韩非子曾讲有一个卖矛和盾的人,见人推销他的矛是世界上最尖利的矛,没有穿不透的东西;一会又向人推销他的盾是世界上最坚硬的盾,没有什么东西能戳穿它。人群中有人问他用他的矛戳他的盾,他只好落荒而逃。

矛: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保护自己的盾牌。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

(十二)【井底之蛙】

一口废井里住着一只青蛙。有一天,青蛙在井边碰上了一只从海里来的大龟。青蛙就对海龟夸口说:“你看,我住在这里多快乐!有时高兴了,就在井栏边跳跃一阵;疲倦了,就回到井里,睡在砖洞边一回。或者只留出头和嘴巴,安安静静地把全身泡在水里:或者在软绵绵的泥浆里散一回步,也很舒适。看看那些虾,谁也此不上我。而且,我是这个井里的主人,在这井里极自由自在,你为什么不常到井里来游赏呢!”

那海龟听了青蛙的话,倒真想进去看看。但它的左脚还没有整个伸进去,右脚就已经绊住了。它连忙后退了两步,把大海的情形告诉青蛙说:“你看过海吗?海的广大,哪止千里;海的深度,哪止千来丈。古时候,十年有九年大水,海里的水,并不涨了多少;后来,八年里有七年大早,海里的水,也不见得浅了多少。可见大海是不受旱涝影响的。住在那样的大海里,才是真的快乐呢!”井蛙听了海龟的一番话,吃惊地呆在那里,再没有话可说了。

(十三)【量体裁衣】

南朝齐国官员张融深受齐太祖萧道成的器重和宠爱,说他是“不可无一,不可有二。”一次派人给张融送一件旧衣服,说是自己以前穿的,现叫裁缝根据他的身材改做好了,一定会合身的。张融收到后非常感激齐太祖的知遇之恩。

按照身材裁剪衣服。比喻按照实际情况办事。

(十四)【鹬蚌相争】

赵国将要讨伐燕国,苏代(战国时策士,纵横家苏秦的弟弟)替燕国游说赵惠文王,讲了如下的寓言故事:“我来的时候经过易水,恰好看到蚌出来晒太阳。鹬趁机啄蚌的肉,蚌把两扇介壳一闭就夹住了鹬的喙。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有死蚌。’蚌也针锋相对地说:‘今天不出,明天不出(夹住不放),就有死鹬。’两者谁也不肯罢休,这时过来一个渔父把两者一起拎走了。”燕赵相对抗,都搞得很疲劳,我恐怕强大的秦国正在扮演渔父的角色,所以希望大王深思熟虑。惠文王赞同苏代的意见,停止对燕国用兵。

(十五)【螳螂捕蝉】

春秋时期,吴王寿梦要攻打楚国,并禁止大臣提反对意见,有一个大臣的儿子听说后,带上弹弓到王宫花园去打鸟。吴王问他干什么,他说在看螳螂捕树上的蝉,而黄雀在后面等着吃螳螂。吴王觉得自己的处境同螳螂差不多,就只好取消计划。

螳螂捕蝉,志在有利,不知黄雀在后啄之。蝉:知了。螳螂捉蝉,不知潜在危险。比喻目光短浅。

(十六)【无价之宝】

战国时期,魏国一农民锄草时发现一块玉石,拿回家请邻居鉴定。邻居知道是宝石就骗他不是吉祥之物,让他放回原处,自己则偷偷拿回家里,担心获祸或获罪,就进献给魏王。经鉴定为无价之宝,魏王一高兴就赏他很多金银珠宝。

无法估价的宝物,指极珍贵的东西。

(十七)【庖丁解牛】

战国时期道家代表庄周讲一个故事:有个厨师替梁惠王宰牛,他的宰牛技术十分娴熟,刀子在牛骨缝里灵活地移动,没有一点障碍,而且很有节奏。梁惠王看呆了,一个劲夸他技术高超。厨师说他解牛已经19年了,对牛的结构完全了解。

庖丁:厨工;解:肢解分割。比喻经过反复实践,掌握了事物的客观规律,做事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十八)【囫囵吞枣】

从前一个自作聪明的人,听说人们吃梨子对牙好但伤脾,吃枣子却刚好相反。他想了很久终于想出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就是吃梨只嚼不咽,吃枣只吞不嚼,这样就不会伤牙与伤脾了,人家笑他是囫囵吞枣。

囫囵:整个儿。把枣整个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对事物不加分析思考。

(十九)【望洋兴叹】

秋天来到,天降大雨,无数细小的水流,汇入黄河。只见波涛汹涌,河水暴涨,淹没了河心的沙洲,浸灌了岸边的洼地,河面陡然变宽,隔水远望,连河对岸牛马之类的大牲畜也分辩不清了。

眼前的景象多么壮观啊,河伯以为天下的水都汇集到他这里来了,不由洋洋得意。他随着流水向东走去,一边走一边观赏水景。

他来到北海,向东一望,不由大吃一惊,但见水天相连,不知道哪里是水的尽头。

河伯呆呆地看了一阵子,才转过脸来对着大海感概地说:“俗话说:‘道理懂得多一点的人,便以为自己比谁都强。’我就是这样的人啦!”

不见高山,不显平地;不见大海,不知溪流。山外有山,天外有天。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是很渺小的。

(二十)【狐假虎威】

战国时代,当楚国最强盛的时候,楚宣王曾为了当时北方各国,都惧怕他的手下大将昭奚恤,而感到奇怪。因此他便问朝中大臣,这究竟是为什么。

当时,有一位名叫江乙的大臣,便向他叙述了下面这段故事:

“从前在某个山洞中有一只老虎,因为肚子饿了,便跑到外面寻觅食物。当他走到一片茂密的森林时,忽然看到前面有只狐狸正在散步。他觉得这正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于是,便一跃身扑过去,毫不费力的将他擒过来。

可是当它张开嘴巴,正准备把那只狐狸吃进肚子里的时候,狡黠的狐狸突然说话了:

‘哼!你不要以为自己是百兽之王,便敢将我吞食掉;你要知道,天地已经命令我为王中之王,无论谁吃了我,都将遭到天地极严厉的制裁与惩罚。’老虎听了狐狸的话,半信半疑,可是,当它斜过头去,看到狐狸那副傲慢镇定的样子,心里不觉一惊。原先那股嚣张的气焰和盛气凌人的态势,竟不知何时已经消失了大半。虽然如此,他心中仍然在想:我因为是百兽之王,所以天底下任何野兽见了我都会害怕。而他,竟然是奉天帝之命来统治我们的!

这时,狐狸见老虎迟疑着不敢吃它,知道他对自己的那一番说词已经有几分相信了,于是便更加神气十足的挺起胸膛,然后指着老虎的鼻子说:‘怎么,难道你不相信我说的话吗?那么你现在就跟我来,走在我后面,看看所有野兽见了我,是不是都吓的魂不附体,抱头鼠窜。’老虎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便照着去做了。

于是,狐狸就大模大样的在前面开路,而老虎则小心翼翼的在后面跟着。他们走没多久,就隐约看见森林的深处,有许多小动物正在那儿争相觅食,但是当它们发现走在狐狸后面的老虎时,不禁大惊失色,狂奔四散。

这时,狐狸很得意的掉过头去看看老虎。老虎目睹这种情形,不禁也有一些心惊胆战,但他并不知到野兽怕的是自己,而以为他们真是怕狐狸呢!

狡狐之计是得逞了,可是他的威势完全是因为假借老虎,才能平着一时有利的形势去威胁群兽而那可怜的老虎被人愚弄了,自己还不自知呢!

因此,北方人民之所以畏惧昭奚恤,完全是因为大王的兵全掌握在他的手里,那也就是说,他们畏惧的其实是大王的权势呀!”

读后:从上面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知道,凡是藉着权威的势力欺压别人,或藉着职务上的权力作威作福的,都可以用“狐假虎威”来形容。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古代励志成语故事忠心赤胆

全文共 246 字

+ 加入清单

唐三藏别了唐王,离了长安,马不停蹄,不一日来至法门寺。

众僧接到里面,相见献茶,用过斋饭,不觉天晚。众僧在灯下对三藏此行议论纷纷,有的说水远山高,有的说路多虎豹,有的说峻岭陡崖难度,有的说毒魔恶怪难降。三藏只是钳口不言,但以手指自心,点头而已。众僧不解,问道:“法师指心点头,是为什么呀?”三藏说:“心生,种种魔生;心灭,种种魔灭。我在佛像前发下洪誓大愿,不由我不尽此心。这一去,定要到西天,见佛求经,使我们法轮回转,愿圣主皇图永固。”众僧听了,人人称羡,个个宣扬,说他是“忠心赤胆大禅法师”。

展开阅读全文

篇7:间不容发成语故事

全文共 374 字

+ 加入清单

【注音】jiàn bù róng fà

【典故】系绝于天,不可复结,坠入深渊,难以复出,其出不出,间不容发。汉·枚乘《上书谏吴王》

【释义】间:空隙。空隙中容不下一根头发。比喻与灾祸相距极近或情势危急到极点。

【用法】作定语;比喻事物很精密或时间紧迫

【结构】主谓式

【近义词】间不容缕

【押韵词】深文周内、材疏志大、承上起下、肘腋之下、瞒天要价、一筹不画、由小见大、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没巧不成话、顺流而下、......

【年代】古代

【谜语】和尚庙尼姑庵

成语故事】西汉时期,吴王刘濞准备谋反,他的谋士枚乘认为不可为,就写《上书谏吴王》说:马刚受惊吓就打鼓吓它,线将断又吊重物,这两者危险程度相近,中间容不下一根头发,请大王深思。刘濞没有理睬。枚乘只好改投奔别人了

【成语示例】这事间不容发,明天就上个折子,一定要争回此事。清·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第一回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先驱蝼蚁成语故事

全文共 579 字

+ 加入清单

释义

蝼蚁:指蝼蛄和蚂蚁。自己先葬于地下为别人驱赶蚂蚁。形容效忠于人,不惜先死。

出处

汉·刘向《战国策·楚策一》。

故事

战国的时候,安陵君在楚国身居高位。

有一天,谋士江乙对安陵君说:“你对楚国没有一点功劳,和楚王又没有骨肉之亲,却身居高位,享受优厚的俸禄。为什么能这样呢?”

安陵君说:“这是因为君王过分抬举我罢了。”

江乙说:“用财物相交的人,财物用尽交情就断绝了;用女色相交的人,色衰爱情就改变了。因此受宠幸的美女不等坐席破就被疏远了,受宠幸的臣子不等车破就不受信任了。如今您独揽楚国的权势,却不用什么办法与君王深交,我暗自替您感到担心。”

安陵君焦急地问:“既然这样,那我怎么办呢?”

江乙说:“希望您一定请求跟君王一起死,以自身为君王殉葬,如此一说,必能在楚国长久受到重用。”

安陵君认为江乙说得很对。

一次,楚宣王到云梦去打猎,突然,有一条发狂的犀牛冲到宣王面前,宣王拉弓射箭,一箭把牛射死,仰天大笑说:“今天的游猎真快乐啊!寡人死去后,跟谁一起能有这样的快乐呢?”

安陵君疾步上前去,流着眼泪说:“我进入宫中就坐在大王的下面,外出就和君王您同乘一辆车。大王万岁千秋之后,我愿意以身相殉,当草席为君王阻挡蝼蛄蚂蚁(先驱蝼蚁),哪里有比这种快乐更快乐的事情呢?”

楚宣王非常高兴,于是厚封安陵君。

后来人们听到这件事都说:“江乙可以说是善于谋划,安陵君可以说是会掌握时机。”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良莠不齐的成语故事及意思

全文共 949 字

+ 加入清单

良莠不齐是形容好坏都有,那么这个成语故事是怎样的呢?来看看小编的分享吧!

【汉字书写】:良莠不齐

【汉语注音】:liáng yǒu bù qí

【成语出处】:春秋.佚名《诗经.小雅.大田》:“播厥百谷,既庭且硕,曾孙是若。既方既皂,既坚既好,不稂不莠。”

【成语语法】:主谓式;作谓语;用于书面语,可与“五方杂处”连用。

【良莠不齐的意思】:良:好;莠:狗尾草,很象谷子,常混在禾苗中,这里指坏的意思;好苗和野草混杂不齐。比喻好人坏人混杂在一起,好坏难分。

【良莠不齐的近义词】:鱼目混珠、混淆视听、泥沙俱下、混淆是非、参差不齐、良筹不一、犬牙交错;

【良莠不齐的反义词】:泾渭分明、不分轩轾、不相上下、势均力敌、旗鼓相当;

【良莠不齐的故事】

“稂”俗称狼尾草,是混杂在禾苗中的“乱苗”之草,还有一种和“稂”同类的野草叫“莠”,就是我们平时俗称的“狗尾草”,叶子与禾苗相似,鱼龙混杂在禾苗中生长,未吐穗时,很难识别它。春秋.佚名《诗经.小雅.大田》有一句:“播厥百谷,既庭且硕,曾孙是若。既方既皂,既坚既好,不稂不莠。”。意思是说:田里没有稂,没有莠,一色的禾苗长得郁郁葱葱,肯定丰收!可是后来意思变了,人们都用“不稂不莠”来比喻没出息、滥竽充数的人。明朝人田艺衡在《留青札记》卷三十五有这样的记载:“元时称人以郎、官、秀为等第,‘秀’是最高,‘郎’较下。至今人之鄙人曰‘不郎不秀’,是言不高不下也。”原文说,不郎不秀是鄙人之词(贬义词),意即指不高不下,或所谓高不成,低不就的那种人。“不郎不秀”和“不稂不莠”,作为成语,两句的意思后来完全相同,都是比喻不成才或碌碌无为没有出息。

【良莠不齐例句】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六回:“且说彼时捐例大开,各省侯补人员十分拥挤,其中鱼龙混杂,良莠不齐。”

清.八宝王郎《冷眼观》第四回:“现今上海租界里那起报馆主笔,良芳不齐,五方杂处,倚着那‘言论自由,有闻必录,这八个字为护身法宝。”

茅盾《清明前后》第四幕:“你对那巡长说,难民们良莠不齐,要是发生了什么事,他这巡长可担当得起吗?”

【良莠不齐造句】

尽管这些都是伯乐相马通过精挑细选找出来的人才,但是这些人其实也还是良莠不齐的。

面对这些良莠不齐的候选嘉宾,非诚勿扰的男嘉宾们拿着平板电脑小心翼翼地挑选自已的心动女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成语故事:百川归海

全文共 589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川:江河。许多江河流入大海。比喻大势所趋或众望所归。也比喻许多分散的事物汇集到一个地方。接下来,小编为您介绍了一些详细的资料!

成语】: 百川归海

【拼音】: bǎi chuān guī hǎi

【解释】: 川:江河。许多江河流入大海。比喻大势所趋或众望所归。也比喻许多分散的事物汇集到一个地方。

【成语故事】:

西汉的思想家、文学家刘安,是汉高祖刘邦的孙子,袭父封为淮南王。他爱好读书鼓琴,才思敏捷,曾召集宾客和懂得天文、医学、历算、占卜等数千人,集体编写了一部数十万字的书《鸿烈》,也称《淮南子》。

《淮南子》中有一篇《汜论训》,讲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些情况,它的基本观点是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文章中写道:“我们的祖先早先住在山洞里和水旁边,衣着非常简陋,生活十分艰苦。

后来出了圣人,他们带领人们建造宫室,这样人们才从山洞里走出来,住进了可以躲避风雨寒暑的房子。圣人又教人们制造农具和兵器,用来耕作和捕杀猛兽,使人们的生活比过去有了保障。

后来,圣人又制礼作乐,订出各种各样的规矩,使人们有了礼节和约束。由此可见,社会是不断发展的,人们不是老是用一个方式生活。所以对古时候的制度,如果不再适合使用,就应该废除;而对于现在的,如果适合使用,就应该发扬。

以上的一切都说明像千百条来自不同源头的江河,但最后都会归流入大海一样,各人做的事不同,但都是为了求得更好地治理社会,过更美好的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骑鹤上扬州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607 字

+ 加入清单

这则成语出自南朝·梁·殷芸《小说·吴蜀人》。后多比喻欲集做官、发财、成仙于一身,或形容贪婪、妄想。

【注音】qí hè shàng yáng zhōu

【典故】有客相从,各言所志,或愿为扬州刺史,或愿多赀财,或愿骑鹤上升。其一人曰:‘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欲兼三者。南朝·梁·殷芸《小说·吴蜀人》

【释义】后因以比喻欲集做官、发财、成仙于一身,或形容贪婪、妄想。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人妄想贪婪

【结构】偏正式

【相近词】骑鹤望扬州、骑鹤上维扬

【同韵词】含垢包羞、含笑九幽、鱼帛狐篝、不做不休、覆水不收、经明行修、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微显阐幽、与羊谋羞、惟口起羞、......

【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传说古代赵钱孙李四公子在扬州痩西湖畔饮酒谈志向,赵某说自己有幸结识朋友,但愿能混个扬州刺史。孙某则想骑上红顶白羽的仙鹤去琼楼玉宇渡余生。李某说要腰缠十万贯,骑上仙鹤去扬州赴任。众人戏他性急喝不得热粥

【示例】但我还想加上一个总结,以醒醒你的骑鹤上扬州的梦。 郁达夫《扬州旧梦寄语堂》

【成语造举】

它和"骑鹤上扬州"的话头并不相干。

词类符号:名词; 时间名词; 方位名词; 处所名词;人名; 姓氏; 名字; 地名; 机构名; 其他专有名词; 动词;联系动词;能愿动词;趋向动词;形容词;区别词; 数词;量词; 副词; 代词;介词; 连词; 助词;叹词; 拟声词;习用语;缩略语;前接成分;后接成分; 语素字; 非语素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关于开卷有益成语故事

全文共 583 字

+ 加入清单

开卷有益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打开书本,总有益处。常用以勉励人们勤奋好学,多读书就会有得益。

这个成语来源于《渑水燕谈录》,太宗日阅《御览》三卷,因事有缺,暇日追补之。尝曰:开卷有益,朕不以为劳也。

宋朝初年,宋太宗赵光义命文臣李防等人编写一部规模宏大的分类百科全书《太平总类》。

这部书收集摘录了一千六百多种古籍的重要内容,分类归成五十五门,全书共一千卷,是一部很有价值的参考书。

这部书是宋太平兴国年间编成的,故定名为《太平总类》。对于这么一部巨著,宋太宗规定自己每天至少要看两、三卷,一年内全部看完,遂更名为《太平御览》。当宋太宗下定决心花精力翻阅这部巨著时,曾有人觉得皇帝每天要处理那么多国家大事,还要去读这么部大书,太辛苦了,就去劝告他少看些,也不一定每天都得看,以免过度劳神。

可是,宋太宗却回答说:我很喜欢读书,从书中常常能得到乐趣,多看些书,总会有益处,况且我并不觉得劳神。

于是,他仍然坚持每天阅读三卷,有时因国事忙耽搁了,他也要抽空补上,并常对左右的人说:只要打开书本,总会有好处的。

宋太宗由于每天阅读三卷《太平御览》,学问十分渊博,处理国家大事也十分得心应手。当时的大臣们见皇帝如此勤奋读书,也纷纷努力读书,所以当时读书的风气很盛,连平常不读书的宰相赵普,也孜孜不倦的阅读《论语》,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谓。后来,开卷有益便成了成语,形容只要打开书本读书,总有益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战争的成语故事_3100字

全文共 2951 字

+ 加入清单

【坚壁清野】

这个成语出自《三国志·魏书·荀傕(yù)传》。

东汉末年,曹操在镇压黄巾军占领了兖(yǎn)州地区后,雄心勃勃地准备夺取徐州要地。

那时,颍川颍阳(今河南许昌)有个名叫荀傕的人,非常有才能,为避董卓之乱迁居冀州,被袁绍待为上宾。他看出袁绍不能成就大事,就投奔到曹操门下。曹操大喜,任命他为司马。从此,他跟随曹操南征北战,出谋划策,深得曹操的信任。

公元194年,徐州牧陶谦病死,死前将徐州让给了刘备。消息传来,曹操夺取徐州的心再也按捺不住了,忙着要出兵徐州。荀傕知道了曹操的想法,说道:“当年汉高祖保住关中,光武帝刘秀据有河内,他们都有一个巩固的根据地,进足以胜敌,退足以坚守,所以成了大业。如今将军不顾兖州而去攻打徐州,我方留守兖州的军队留多了,则不足以取得徐州;留少了,倘若吕布此时乘虚而入,又不足以守住兖州。最后,一定是弄得兖州尽失,徐州未取。”他还指出,“眼下正值麦收季节,听说徐州方面已组织人力,抢割城外的麦子运进城去。这说明他们已有了准备,一旦有风声传来,他们必然会加固防御工事,转移全部的物资,一切准备就绪迎击我们(原文为:‘今东方皆以收麦,必坚壁清野以待将军’)。这样,你的兵马真的去了,城攻不下,什么东西也得不到手,不出十天,你的军队就会不战自溃。”

曹操听了荀傕的话,十分佩服,从此集中兵力,很快打败了吕布。后来,又打败了刘备,占据了徐州。

“坚壁清野”:坚壁,是加固城墙和堡垒;清野,是将野外的粮食、财物收藏起来。加固防御工事,把四野的居民和物资全部转移,叫敌人既打不进来,又抢不到一点东西,因而站不住脚。这是对付优势之敌的一种作战方法。

【揭竿而起】

这个成语出自西汉贾谊的《过秦论》,讲的是秦末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的事情。

公元前209年7月,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南)的地方官派出两名差官押着九百名贫民壮丁,到渔阳(今北京市密云县)去防守边疆。这两个差官又从壮丁里挑选出两个身强力壮的人作屯长,让他们再去管理其余的壮丁。这两个屯长一个叫陈胜(字涉),是个雇农;另一个叫吴广,是个贫农。他俩原来并不认识,现在碰在一起,共同的命运,很快就使他们成了好朋友。

陈胜、吴广一行往北拼命赶路,一点也不敢耽误。因为按照秦王朝的法令,误了日期,是要砍头的。可是,他们刚刚走了几天,才到大泽乡(今安徽宿县西南),正赶上下大雨,只好扎了营,待天晴再走。雨又偏偏下个不停,眼看日期是耽误了,陈胜同吴广商量,说:“咱们即便走,误了日期,也是死;逃,给官府抓住,也是个死。反正是个死,不如大家一起反了,推翻秦二世,为老百姓除害。”

吴广也是个有见识的人。他同意了陈胜的意见,并商定借着被秦二世害死的太子扶苏和深得群众拥戴的原楚国大将项燕(项羽的祖父)的名头,以号召天下,去攻打秦二世。

于是陈胜和吴广就带着几个心腹首先把那两个差官砍死,然后提着他们的头,向大家讲明了不起义造反就得白白地送死的道理。这几百人一下子都表示情愿豁出性命跟着陈胜、吴广一块儿干。大伙砍伐树木为兵器,高举竹竿为旗帜,对天起誓,同心协力,推倒秦二世,替楚将项燕报仇。大家还公推陈胜、吴广做首领,一下子就把大泽乡占领了。大泽乡的农民一听陈胜、吴广他们起来反抗秦朝的暴政,青年子弟都纷纷拿着锄头、铁耙、扁担、木棍来营里投军。

人们将“斩木为兵,揭竿为旗”简化成“揭竿而起”这个成语,比喻高举义旗,起来反抗。多泛指人民起义。

【草木皆兵】

东晋时代,秦王苻坚控制了北部中国。公元383年,苻坚率领步兵、骑兵90万,攻打江南的晋朝。晋军大将谢石、谢玄领兵8万前去抵抗。苻坚得知晋军兵力不足,就想以多胜少,抓住机会,迅速出击。

谁料,苻坚的先锋部队25万在寿春一带被晋军出奇击败,损失惨重,大将被杀,士兵死伤万余。秦军的锐气大挫,军心动摇,士兵惊恐万状,纷纷逃跑。此时,苻坚在寿春城上望见晋军队伍严整,士气高昂,再北望八公山,只见山上一草一木都像晋军的士兵一样。苻坚回过头对弟弟说:“这是多么强大的敌人啊!怎么能说晋军兵力不足呢?”他后悔自己过于轻敌了。

出师不利给苻坚心头蒙上了不祥的阴影,他令部队靠淝水北岸布阵,企图凭借地理优势扭转战局。这时晋军将领谢玄提出要求,要秦军稍往后退,让出一点地方,以便渡河作战。苻坚暗笑晋军将领不懂作战常识,想利用晋军忙于渡河难于作战之机,给它来个突然袭击,于是欣然接受了晋军的请求。

谁知,后退的军令一下,秦军如潮水一般溃不成军,而晋军则趁势渡河追击,把秦军杀得丢盔弃甲,尸横遍地。苻坚中箭而逃。

【势如破竹】

三国末年,晋武帝司马炎灭掉蜀国,夺取魏国政权以后,准备出兵攻打东吴,实现统一全中国的愿望。他召集文武大臣们商量灭大计。多数人认为,吴国还有一定实力,一举消灭它恐怕不易,不如有了足够的准备再说。

大将杜预不同意多数人的看法,写了一道奏章给晋武帝。杜预认为,必须趁目前昊国衰弱,忙灭掉它,不然等它有了实力就很难打败它了。司马炎看了杜预的奏章,找自己的最信任的大臣张华征求意见。张华很同意杜预的分析,也劝司马炎快快攻打吴国,以免留下后患。于是司马炎就下了决心,任命杜预作征南大将军。公元279年,晋武帝司马炎调动了二十多万兵马,分成六路水陆并进,攻打吴国,一路战鼓齐鸣,战旗飘扬,战士威武雄壮。第二年就攻占了江陵,斩了吴国一员大将,率领军队乘胜追击。在沅江、湘江以南的吴军听到风声吓破了胆,纷纷打开城门投降。司马炎下令让杜预从小路向吴国国都建业进发。此时,有人担心长江水势暴涨,不如暂收兵等到冬天进攻更有利。杜预坚决反对退兵,他说:“现在趁士气高涨,斗志正旺,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势如破竹(像用快刀劈竹子一样,劈过几节后竹子就迎刃破裂),一举攻击吴国不会再费多大力气了!”晋朝大军在杜预率领下,直冲向吴都建业,不久就攻占建业灭了吴国。晋武帝统一了全国。

【如火如荼】

春秋时代末期,吴国国王夫差连续征服了越国、鲁国和齐国,雄心勃勃,又继续向西北进军,打算一鼓作气征服晋国。

可正在这个时候,越王勾践抄了吴王的后路。他带领军队一直打到吴国的国都姑苏(苏州),又派人马占据淮河,把吴王的退路切断了。

这消息给吴王夫差当头泼了一盆冷水,他非常震惊,立即召集文臣武将商量对策。大家说,现在退回去等于两关打了败仗,还会两头挨打;如果能打败晋国,就等于在诸候国中当定了霸主,再回去收拾越王勾践也不算晚。

大主意已经拿定,当务之急是尽快征服晋国。考虑再三,决定出奇制胜。

一天傍晚,吴王下达了命令。全军将士吃得饱饱的,马也喂足了草料。从全军中挑出三万精兵强将。每一万人摆成一个方阵,共摆三个方阵。每个方阵横竖都是一百人。每一行排头的都是军官司。每十行,也就是一千人,由一个大夫负责。每项一个方阵由一名将军率领。中间的方阵白盔白甲,白衣服,白旗帜,白弓箭,由吴王自己掌握,称为中军;左边的方阵,红盔红甲、红衣服、红简直就像深不可测;右边的方阵则一水儿黑色。半夜出发,黎明时分到达离晋军仅有一里路的地方。天色刚刚显出亮色,吴军鼓声大作,欢呼之声震天动工地。

晋军从梦中醒来,一看吴军那三个方阵和声威气势,简直都惊呆了:那白色方阵,“望之如荼”——像开满白花的茅草地;那红色方阵,“望之如火”——如像熊熊燃烧的火焰;而那黑色的方阵,简直就象深不可测的大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如兄如弟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372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解释:情如兄弟。比喻彼此感情好,关系密切。

成语出处:《诗经 邶风 谷风》:“宴尔新婚,如兄如弟。”

成语简拼:RXRD

成语注音:ㄨˊ ㄒㄩㄥ ㄨˊ ㄉ一ˋ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如兄如弟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比喻彼此感情好。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近义词:情同手足

反义词:如狼似虎

成语例子:如此,其为同调相怜,如兄如弟者益见。(清 无名氏《杜诗言志》卷一)

英语翻译:act towards one another like brothers and sisters

成语故事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有一首描写丈夫的无情及弃妇的痴情的诗《谷风》,妇人被丈夫抛弃,她迟迟不肯离去,对照自己的新婚之乐,当时丈夫对她的感情很深,如兄如弟一般,现在无情地抛弃,自己只好承受这无限的痛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琅嬛福地成语故事

全文共 318 字

+ 加入清单

【拼音】láng huán fú dì

【典故】其人笑曰:‘君痴矣,此岂可赁地耶?’即命小童送出。华问地名。曰:‘琅嬛福地也。’  元·伊世珍《琅嬛记》上卷

【释义】传说中仙人所居多书的洞府。

【用法】作宾语;指洞天福地

【相近词】洞天福地

【同韵词】出师不利、风情月意、沉博绝丽、居徒四壁、一谦四益、灌瓜之义、烟霞痼疾、通同一气、视同儿戏、辜恩负义。

成语故事】传说古代书生张华路过一高山,山陡如壁,奇峰怪石,恰好路边有一山洞,他好奇地进入,没走几步便有童子上来引路,径直把他引到一书房,那里各种藏书应有尽有。张华十分高兴,想租借此书房一段时间。童子不允,告诉他这是琅嬛福地。

【成语示例】如入琅嬛福地,痴龙护门,人迹罕到。  清·张岱《快园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坐井观天的成语故事续写

全文共 376 字

+ 加入清单

青蛙跳出井口一看,哇!天真高,真大呀!他又向四周望望,看见了清澈见底的小河,带有芬芳的鲜花和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的大雁。它低着头,红着脸,走到小鸟面前,对它说:“对不起!我……我太自以为是了。”小鸟说:“青蛙弟弟,我要告诉你,做任何事情都要多学多看,我看你最好搬个家……”还没等小鸟说完话,青蛙就叫起来:“好!好!好!这个主意可太好了,可0我把家搬到哪呢?”小鸟说:“那么你就把家搬到我们家附近的小河边吧。”青蛙一听,高兴地说:“好办法,好主意!因为我可以和你一起玩,还能看见美丽的大自然,多么好啊!我爸可没有感受到过这么快乐的生活。”从此,青蛙一直和小鸟过着幸福的生活。

过了几十年,青蛙变成了长着白胡子、白头发,拄着拐棍的老爷爷,小鸟也飞不动了,也变成了老爷爷。这时候小鸟问青蛙:“青蛙弟弟,你过得怎么样啊?”青蛙说:“谢谢你给我找了这么好的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关于专横跋扈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351 字

+ 加入清单

东汉时有一个叫梁冀的将军,狂妄自大而且不讲道理。他是皇后的哥哥,属于内戚,所以无人敢惹。汉顺帝永和元年,梁冀被任命为河南尹。他在任期内做尽了坏事,名声十分不好。梁冀之父梁商是一位大将军,他有一个好朋友叫吕放,任洛阳令。吕放进京时把梁冀的所作所为告诉梁商。于是梁冀怀恨在心,派人杀了吕放。他又担心走漏消息,就把吕放宗族全部杀死。

梁商死后,梁冀继任大将军,掌握了兵权。梁冀的外甥汉冲帝即位时只有两岁,朝政由他的母亲代为主持。因梁冀不怕自己的妹妹,所以越来越跋扈。一年后,汉冲帝驾崩,又立幼帝,史称汉质帝。汉质帝十分不满梁冀,虽然年幼,却也能说出有份量的话来。他曾当众指责梁冀横行霸道,蛮不讲理,惹恼了梁冀,被其毒死。梁冀又立汉桓帝,并且更加狂妄蛮横。他专权二十多年,汉桓帝成年后决心除去梁冀,梁冀被迫自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五年级成语小故事

全文共 614 字

+ 加入清单

秦朝末年,各地人民纷纷举行起义,反抗秦朝的暴虐统治。农民起义军的领袖,最的是陈胜、吴广,接着有项羽和刘邦。下面,讲一个项羽破釜沉舟的故事

有一年,秦国的三十万人马包围了赵国(那不是原来的那个赵国)的巨鹿(今河北省平乡县),赵王连夜向楚怀王(不是原来那个楚国的国王)求救。楚怀王派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带领二十万人马去救赵国。谁知宋义听说秦军势力强大,走到半路就停了下来,不再前进。军中没有粮食,士兵用蔬菜和杂豆煮了当饭吃,他也不管,只顾自己举行宴会,大吃大喝的。这一下可把项羽的肺气炸啦。他杀了宋义,自己当了“假上将军”,带着部队去救赵国。

项羽先派出一支部队,切断了秦军运粮的道路;他亲自率领主力过漳河,解救巨鹿。楚军全部渡过漳河以后,项羽让士兵们饱饱地吃了一顿饭,咳嗽俅三天干粮,然后传命令:把渡河的船(古代称舟)凿穿沉入河里,把做饭用的锅(古代称釜)砸个粉碎,把附近的房屋放把火统统烧毁。这就叫破釜沉舟。项羽用这办法来表示他有进无退、一定要夺取胜利的决心。

楚军士兵见主帅的决心这么大,就谁也不打算再活着回去。在项羽亲自指挥下,他们以一当十,以十当百,拚死地向秦军冲杀过去,经过连续九次冲锋,把秦军打得大败。秦军的几个主将,有的被杀,有的当了俘虏,有的投了降。这一仗不但解了巨鹿之围,而且把秦军打得再也振作不起来,过两年,秦朝就灭亡了。打这以后,项羽当上了真正的上将军,其他许多支军队都归他统帅和指挥,他的威名传遍了天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成语死而不朽故事

全文共 473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死而不朽

【拼音】:sǐ ér bù xiǔ

【解释】:指身虽死而声名、事业长存。

【成语故事】:

公元前549年,鲁国的大夫穆叔奉命到晋国去访问。晋国的卿范宣子接待了他,并且与他交谈起来。范宣子问穆叔道:“古人有话说:‘死而不朽。’你知道它说的是什么吗?”穆叔不清楚范宣子提出这个问题的用意,没有马上口答。范宣子以为穆叔答不上,得意他说:“我的祖先,虞舜前是陶唐氏,夏朗后是御龙氏,在商朗是象韦氏,在周朝则是唐社氏。周王室衰败以后,由晋国主持中原的盟会,执政的是范氏。所谓‘死而不朽’,恐怕说的就是这个吧!”穆叔听他这样说,觉得很不入耳,便说:“据我所听到的,这叫做世禄,也就是世世代代享受禄位,而不是‘不朽,。鲁国有一位已经去世的大夫,叫藏文种。死了以后,他的话世世代代没有被人们废弃。所谓‘不朽’。说的是这个吧。”他接他又说:“我听说,最高的是树立德行,其次是树立功业,再其次是树立言论。如果能做到这样,虽然死了也久久不会被人们废弃。这叫做三不朽。若只是保存和接受姓氏,用来守住宗庙,世世代代不断绝祭祀,那是每个国家都有的,不能说是不朽。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积羽沉舟成语故事

全文共 376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解释:

羽毛虽小,积多了也能把船压沉。比喻小小的坏事积累起来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成语出处:西汉 刘向《战国策 魏策一》:“臣闻积羽沉舟,群轻折轴,众口铄金。”

成语简拼:JYCZ

成语注音:ㄐ一 ㄩˇ ㄣˊ ㄓㄡ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积羽沉舟连动式;作谓语、定语;比喻积小患可致大灾。

成语结构:连动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近义词:蚁穴溃堤

成语例子:宋·苏轼《杭州召还乞郡状》:“古人有言:‘聚蚊成雷,积羽沉舟。’言寡不胜众也。”

英语翻译:Many sands will sink a ship.

成语故事

战国时期,秦国的相国张仪发现齐、楚、燕、赵、韩、魏六国的合纵盟约十分牢固,就辞去相位,到魏国出任相国,他想劝说魏王与秦国联合,退出合纵盟约。魏王不听。秦国就出兵攻打。张仪说魏国如忽视这些不利因素就会积羽沉舟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