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读长征有感作文实用20篇

观后感,就是看了纪录片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下面是关于纪录片长征观后感的内容,欢迎阅读!

浏览

3498

作文

1000

2024年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文艺晚会观后感

全文共 691 字

+ 加入清单

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长征路,必须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崇高理想信念而矢志奋斗;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新胜利而矢志奋斗;必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为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生活而矢志奋斗;必须把握方向、统揽大局、统筹全局,为实现我们的总任务、总布局、总目标而矢志奋斗;必须建设同我国国际地位相称、同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为维护国家安全和世界和平而矢志奋斗;必须加强党的领导,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为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而矢志奋斗。

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长征路,是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伟大长征精神,是党和人民付出巨大代价、进行伟大斗争获得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世世代代都要牢记伟大长征精神、学习伟大长征精神、弘扬伟大长征精神,使之成为我们党、我们国家、我们人民、我们军队、我们民族不断走向未来的强大精神动力。

长征胜利80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推进革命、建设、改革伟大事业,进行了一次又一次波澜壮阔的伟大长征,夺取了一个又一个举世瞩目的伟大胜利。我们这一代人,继承了前人的事业,进行着今天的奋斗,更要开辟明天的道路。蓝图已绘就,奋进正当时。前进道路上,我们要大力弘扬伟大长征精神,激励和鼓舞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特别是青年一代发愤图强、奋发有为,继续把革命前辈开创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新的长征路上续写新的篇章、创造新的辉煌。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弘扬长征精神,做一个独立上进的好少年作文700字

全文共 714 字

+ 加入清单

长征精神是什么,其实我不懂,之前也从来没听说过。开学第一课,电视里介绍了红军、介绍长征胜利80周年才知道一点点,爸爸说,解放军原来叫红军,那时候还很弱小,被敌人追着打,为了保存力量、更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红军1934年10月从江西革命根据地出发,爬雪山、过草地,历经千难万苦,整整徒步走了2年时间,终于在1936年10月到了甘肃会宁红军成功会师。爸爸说,长征精神,具体说就是:吃苦耐劳、实事求是、勇于面对困难!

我们现在的生活已经很优越了,在物质条件上我们并不匮乏,所以这方面吃苦的不会太多,我认为,我们现在最大的“苦”,是面对困难的能力,勇于面对事实的能力。

我最近做的一件事,虽然没能得到太多的赞扬,但是我觉得很骄傲。我们第一次的手工作业是第一次手抄报“我的暑假”,我觉得很难,不懂得怎么画。爸爸说,你学过两年的画画,你将自己学过的东西画出来就可以了,于是在爸爸的指导下,我从四个角开始画起,从边框描绘起,经过两个小时漫长的涂画,我在长隆动物园见到的长颈鹿、大象、鹦鹉跃然纸上,虽然文字我不会写,可是画画都是我一笔一笔画出来的。

最后,虽然没有像别的电子作品那般光鲜亮丽,也没能得到展示,但这是我花了两个小时亲手画出来的成果,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才是我真实的作业,我仍感觉骄傲。

有困难,在爸爸的鼓励下完成了,事实求实,我的作业我自己画的,我的能力确实仅限如此。勇于面对困难、事实求实,这就是长征精神的体现了吧。爸爸,一直要求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不会的他才会帮我,我也希望早点学会更多的文字,学会打字、学会写博客。真实的博客,应该我自己写!你会什么、你该做什么、你缺什么、你还需学习什么?实事求是,这应该是最真接地气的“长征精神”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2:重走长征路重温红色心

全文共 784 字

+ 加入清单

一座座的墓碑,他们是光明的象征,就代表着一份份的忠诚?红军战士长途跋涉,我也要因此而赞扬他们,也不愿做苟且偷生的叛徒,哪业如今的富裕生活,他们是创使者,在帝国主义列强的残暴折磨中,总之。

我热爱他们,死的光荣,他们尊敬他们是理所当然的,祖国的未来吗,有多少人赞扬过他们,他们百折不挠,他们没有松懈过。在我的眼里,为了革命的斗争而光荣殉职,一句话——他们生的伟大,他们宁愿做光荣牺牲英雄,我赞扬他们,我崇敬他们,我也因此对他们产生了无限的敬佩。他们为了革命的事业,哪来如今的美好的家园。他们拼命的战斗难道不是为了祖国的明天,这就是我们中国烈士的特点,无限的感慨,抛头颅洒热血。没有他们,保卫祖国,他们是战胜一切的力量,都在步步泥泞的路上走着,宁愿死也要守住党的秘密,他们是神圣的,一生都在拯救祖国,他们没有透露半点消息。多少年来,他们是我们 中国人民的感谢者,奉献生命,没有人能取代他们。

为了革命的斗争而光荣殉职,一句话——他们生的伟大,抛头颅洒热血,他们是创使者,没有人能取代他们。在我的眼里,他们没有透露半点消息?红军战士长途跋涉。没有他们这一座座的墓碑。

我热爱他们,哪业如今的富裕生活,在帝国主义列强的残暴折磨中,祖国的未来吗,就代表着一份份的忠诚,他们是光明的象征,奉献生命,他们百折不挠,保卫祖国,他们宁愿做光荣牺牲英雄,他们是神圣的,有多少人赞扬过他们,哪来如今的美好的家园,他们没有松懈过,他们是我们 中国人民的感谢者,我崇敬他们。多少年来,总之。他们拼命的战斗难道不是为了祖国的明天,也不愿做苟且偷生的叛徒,我也因此对他们产生了无限的敬佩,都在步步泥泞的路上走着。他们为了革命的事业,宁愿死也要守住党的秘密,一生都在拯救祖国,死的光荣,这就是我们中国烈士的特点,我赞扬他们,他们尊敬他们是理所当然的,我也要因此而赞扬他们,无限的感慨,他们是战胜一切的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学长征精神做红色传人

全文共 938 字

+ 加入清单

看完《我的长征》这部电影,我已被震撼得久久说不出话来。

影片通过老人家王瑞对过去的回忆,描述了中国共产党人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的所经受的种种磨难。正如在影片一开头所言的那样:“人的一生有很多的回忆,有些是快乐的回忆,有些则是痛苦的回忆。我快乐的回忆是长征,我痛苦的回忆也是长征。”

长征的时候王瑞还只是个不足十六岁的“瑞伢子”,他一路跟着爸爸妈妈,然后走上了长征的道路。用他的话就是:“我妈妈是红军,我爸爸是红军,我姐姐是红军,我姐夫是红军,我也是红军,我们全家都是红军。”可是,在长征的这条路上,他相继失去了妈妈,爸爸,姐姐,姐夫。其中的痛苦定是言语所不能表达的。还记得在到了彝族少数民族地区后,姐姐所在的临时医院遭受了敌机的轰炸,等到红军打退了敌人,跑到屋子里的时候,姐姐已经光荣地牺牲了,为姐姐穿上那双她临死前做的草鞋,简单的埋葬了后,他与姐夫还是义无反顾地跟着红军走。那是怎样一种刻骨铭心却又无能为力的痛啊!

可是,他们要跟着走,要跟着红军走,要跟着大部队走,要往打胜仗的地方走,要为了不让亲人们白白牺牲而努力的走下去,要与敌人抗争到底!没错,支撑着他们一直走下去的,正是这个信念——跟着走。

主人公王瑞生在一个战乱的年代,小小年纪就要踏上救国的道路;可是和他年纪相差无几的我们呢?上网玩游戏聊天看视频通宵达旦,逃课迟到攀比炫耀,浪费挥霍等等。是的,或许这样的生活看起来很自由,但这仅仅是在享受,是在浪费父母的血汗钱。扪心自问,我们在幸福中学到的知识有多少?我们或许会迷茫,会不知所措,就像红军当年那样不知往何走,但我们不能跟着错误走!不轻言放弃。只有不动的目标最容易被找到。在我们这个最需要知识的时期,我们不要怀疑自己的价值,往哪走,跟着走,跟党走,用党先进的思想不断武装自己,承担起我们学生背负着的铁的使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当然我们学生不用流血也不用牺牲,但我们要用铁的意志要求自己,完成铁的使命。

我没有经历过长征,我无法确切地了解那些经历过长征的人的感受。但是,看了这部电影以后,我觉得自己懂了很多。对于我自己来说,我会将长征精神永远记在脑海里,刻在心里,并用它来时刻提醒自己:好好珍惜现有的生活,并且为美好的明天不断地奋斗,争取为国家和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

全文共 1166 字

+ 加入清单

1999年,美国时代生活出版公司编辑的《人类1000年》一书,选出从公元1000年至公元2000年之间,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件重要事件,长征毫无悬念地入选。

“长征一完结,新局面就开始。”长征的历史意义正在于,它开启了中国革命不断胜利的序章,开启了中国共产党创造奇迹的大幕,开启了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征程,它以坚毅的品格、执著的追求,刻写下人类精神的高度。

以80年前的胜利为起点,沉沦的民族寻找到价值的坐标,以信仰充实生命、以意志创造奇迹,极大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这次远征,完成了现代中国一次宝贵的心灵书写。

毛泽东曾说,“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57岁的爱国人士周素园毅然加入长征队伍,“死也要死在红军里”;四川马尔康一位名叫桑吉悦希的喇嘛,脱下袈裟参加红军;彝族果基家支首领小叶丹,与刘伯承歃血为盟结为兄弟……那群头顶红星的人,用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传播着共产党人改天换地的革命理想,唤醒了中国的千百万民众。精神的溪流在长征路上汇成洪流,从井冈山到延安,无数中国人追随这面红旗一路远去,坚信可以掌握自己的命运、改变世界的不公,坚信这条道路的尽头就是梦想中可爱的中国。在这“革命与反革命两种力量、光明与黑暗两种命运”的大搏斗中,红军不仅赢得了胜利,更以“历史上最盛大的武装巡回宣传”,汇聚起一个民族的精神伟力。

以80年前的胜利为起点,古老的国度凝聚起红色狂飙,荡涤百年屈辱、千年沉疴,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曙光初现。这次远征,完成了现代中国一次关键的历史书写。

上世纪30年代,正是中华民族危急存亡之秋。日本加快侵华的步伐,国民党以“攘外必先安内”消极抵抗,中国社会危机四伏,中国人民饱受煎熬,在此大厦将倾、狂澜既倒的历史关头,长征中的中国共产党为抗日救国鼓与呼,提出集中一切力量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坚定主张。长征的胜利,不仅推动中国革命转危为安,而且宣传了党的主张,播撒了革命火种,实现了我们党“北上抗日”的战略方针。红军主力转移到抗日的前进阵地,中国革命大本营形成于西北,此后,中国共产党在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全面抗战爆发后,作为红军继承者的八路军、新四军迅速奔赴抗日前线,成为坚持抗战的中坚力量。可以说,长征的胜利,为抗战的胜利、进而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打下了坚实基础,成为中国革命的奠基礼。

美国人威廉·莫尔伍德形象地指出,“长征简直是将革命划分为‘公元前’和‘公元后’的一条分界线,其后发生的一切事情都要从这个举世无双的奇迹说起。”长征路上的红军将士,与留在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创建陕甘和陕北革命根据地的西北地区红军、转战于白山黑水之间的东北抗日联军、坚持在国民党统治区进行地下斗争的党组织,共同用火一样的热情、铁一般的意志,标定历史的界碑,铸起精神的丰碑。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我的长征观后感500字

全文共 516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的富足生活不知是多少血肉换来的,今天宁静和平不知是多少的生命换来的——有时,真的感觉我们的生活实在是过得太恍惚却又不知足。而今天看了的这部《我的长征》之后让我恍然大悟。

《我的长征》讲述了王瑞老人回忆年轻时跟随红军长征的故事。那时,王瑞一家全参加了长征。湘江之战上,父亲被惨烈的炮火夺去宝贵生命。在大渡河中,自己的姐姐、姐夫和最敬重的连长,都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下,倒在血泊中。最终,他在毛主席的关怀和鼓励下,重新振奋起来,继续 “跟着走”。

在漫漫的长征路上,每个人都坚定自己的信念,最终取得了胜利。如果没有人坚定自己的信念,半途而废,就不会取的最终的胜利。想成功就必先拥有自己的信念,要是没有信念,就不用说要努力了,只会让自己变得更迷茫。所以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是想要成功的基础,但光有信念还是不够的,还要坚定自己的信念并加上努力,可是只有信念而不付出行动,那么这些信念就会成为遥远的幻想,甚至会成为阻碍成功的绊脚石。

我们要学习那种在硝烟中的精神——不论是坚持不懈、刚毅坚强、艰苦朴素,都得向红军同志学习。如今,长征结束了,我们虽触及不到,但我们也不能就这样任性猖狂,我们必须要持有这种精神,那是中国的传统也是长征的烙印,我们不能没有。

展开阅读全文

篇6:2024年反腐新长征《永远在路上》第八集观后感

全文共 511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原来只向具有行政色彩的一些部门派驻了纪检组,而恰恰在党的工作的核心和中枢部门,恰恰没有去派驻纪检组,那么这是有空白的,有可能或者是已经出现了灯下黑的现象。通过反思,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哪一个干部都需要监督,哪一级干部都需要监督。

【解说】十八届中央紧紧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从高级领导干部生活待遇、用房用车、秘书配备、建章立制等方面强化党内监督,坚决制止特权思想和特权行为。此外,每到岁末年初,全国副处级以上的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事业单位领导班子成员,还要填写一份特别的材料,《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填报包括收入、房产、投资、婚姻状况、子女情况等14个方面的个人有关事项。与此同时,还要对这些报告进行抽查,发现不如实报告将进行严肃追究。

【解说】反腐败需要标本兼治,而治本的关键,在于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制度建设的完善,有赖于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的进程。而在这个进程中,必须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提供坚实的保障。中国共产党作为有着8800多万党员的执政党,掌握着国家权力和执政资源。要实现对党的有效监督,除了外部监督,还必须不断创新管理制度,切实加强党对自身的监督。

展开阅读全文

篇7:长征的故事作文

全文共 1035 字

+ 加入清单

我较为了解的一个故事叫《一袋干粮》。它讲述了一个13岁的小红军小兰在随部队一起前进的时候,好不容易得到了一袋干粮,却在过一座桥时为照顾一位伤员不慎把自己的那袋干粮掉入河中冲走了。她为了大家有足够的干粮吃,坚持没告诉他们。为了装成没事发生一样,她拔了许多野菜塞入挎包,塞得鼓鼓的。不久她的身体就不行了,在护士长发现她吃野菜和挎包中“干粮”的事后,大家才知道事情的真相,于是大家每人分了一点干粮给她,让她体会到了家的温暖……故事虽小,内涵不小。这些点点滴滴的细节,小故事却能够反映红军战士们的优秀品质--不怕苦、坚强、无私、热心……小兰,她只是一个13岁的小女孩,却有男孩一样坚强的意志;却知道体谅他人。在她没有粮食之际,她大可伸出双手向战友们要一些,她没有这么做,她选择沉默,不告诉任何人,自己吃苦,此刻,她脑海里想的只有战友的利益,而忽略了自己的困难;而对伤势严重的伤员们,她大可丢下他们,让他们自生自灭,可她没这么做,她细心照料一个伤员,没有怨言,没有后悔。一个小兰尚且如此,可想而知,我伟大的红军整支队伍的品质了。

有一位普通的红军叫做谢益先,过草地时,他分到了四斤干粮。在行军过程中,战士们看到了饿慌了的母子三人,小谢就瞒着队友,把自己的干粮袋给了他们,而他自己每天就吃些野菜、凉水充饥,最终,因体力不支,就这样走了。直到那母子三人来还这一只印着“谢”字的干粮袋时,部队的同志才明白了事情的原委……看了这个故事,心中无比的沉重啊!谢益先明明知道,在茫茫草地上,哪怕是一小袋粮食,都是救命的“宝贝”,意味着一个人的生命!但是,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还是毅然把自己的粮食给了那位母亲;每天,自己在饥饿中煎熬,也不愿连累队友;甚至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还在询问那母子三人的情况,在得知“他们很好”的回答后,嘴角才带着微笑,离开了人世……他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情谊,对战友的深厚情谊,都深深地震撼了我,让我看到了那世世代代都令我们铭记在心中的“长征精神”。

长征,对于我们新世纪的一代,或许已经太遥远了。我们未曾经历过这样的艰难困苦、这样的惊心动魄,但这段历史,还是带给我们无数的深思。种种永垂不朽的“长征精神”,值得我们去揣摩,去学习。当然,在新世纪,在我们学生中,这些“长征精神”,需要在学习中发扬,在校园中发扬,在做人处事中发扬,在一点一滴的成长道路上发扬,在为祖国的建设中发扬。我们要将这些精神融入到自己的血液中,让这些瑰宝,成为生命中的一部分,使自己成为一个合格的接班者。

展开阅读全文

篇8:2024年中国长征五号成功首飞观后感

全文共 616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航天事业创建60年之际,长征五号运载火箭首次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向参加这次任务的全体科技工作者、干部职工、解放军指战员,表示热烈的祝贺和亲切的慰问!

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是我国运载火箭升级换代的工程,创新难点多、技术跨度大、复杂程度高,代表了我国运载火箭科技创新的最高水平。其首次飞行任务圆满成功,填补了我国大推力无毒无污染液体火箭的空白,使我国火箭运载能力进入国际先进行列。这一重大成就,是我国由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重要标志,为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系列化、型谱化发展奠定了坚实技术基础。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航天战线锐意进取、顽强拼搏,突破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核心技术,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对增强国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民族凝聚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祖国和人民感谢你们!

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希望你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大力弘扬“两弹一星”和载人航天精神,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不断创造航天事业新辉煌,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老红军战士陈映民的长征故事

全文共 7376 字

+ 加入清单

中共党史上颇有争议的人物王明,几乎无人不知,可他的亲妹妹陈映民(王营)——一位坚强的老红军战士的传奇经历,却很少有人知道。由于王明的原因,让陈映民的人生充满了太多的曲折和悲伤。下面就由小编为你们带来老红军战士陈映民的长征故事,欢迎阅读。

老红军战士陈映民的长征故事

女红军陈映民,是金寨籍名人陈绍禹(王明)的胞妹,后在延安改名叫王营。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女红军,当年跟随红四方面军从大别山转战到大巴山,历经了三过草地的艰苦长征,之后又参加了西路军的苦征恶战,被俘后历尽艰辛、死里逃生。可是,由于其兄王明和张国焘问题的双重连累,她被历史的烟云尘封,至今仍然是鲜为人知。

一对同胞兄妹,人生历程却大不相同

陈绍禹和陈映民兄妹二人,出生于安徽省金寨县一户贫民家庭。父亲陈聘之幼时读过私塾,成年后当过学徒、店员,做过小本生意,还当过乡塾教师,没个固定职业,家境贫寒、生计艰难。但他望子成龙心切,数年间节衣缩食,东挪西凑,不惜一切地供养子女上学读书,尤其是供养陈绍禹上学读书。陈聘之夫妇都十分喜爱这个聪明机灵、勤奋上进、品学出众的好儿子,亲昵地呼唤他“禹子”,弟妹们也都叫他“禹子哥”。

然而,妹妹陈映民,却没有“禹子哥”这般幸运。陈映民生于1913年,与其兄年龄相差近10岁。这个小女孩出生时,她的大哥陈绍禹、大姐陈觉民、二哥陈绍伟,都一个接一个地成长起来,尽管家境很穷,但都同样受到爹妈的抚养和疼爱,并指望他们长大后改换门庭、光宗耀祖。而这降生恨晚的幺妹子,似乎成了个多余的,出生的第七天,爹妈就将她许给当地一户姓吕的农桑人家,做了这家长子吕绍文的童养媳。陈氏家境之贫苦,居然穷到把一个嗷嗷待哺的女婴给人家做了童养媳。

作为一个童养媳,陈映民后来参加红军干革命,并非是在“禹子哥”的影响和引导之下萌发、起步的,他们兄妹虽然同是共产党人,所走的道路却各自不同。陈映民所走的革命道路,是其兄陈绍禹从来就不曾经历和品味过的一条血染的道路……

陈映民在吕家做童养媳的时候,陈绍禹就已熟读儒学经典,15岁即离开家门,先后就读于河南省固始县志诚小学,六安县省立第三甲种农校,20岁考入国立武昌商科大学。1925年,陈绍禹加入共产党,同年10月赴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留学,从此开始了崭露头角的革命生涯……而陈映民所许给的吕姓人家,公婆勤劳、朴实、厚道,吕绍文兄弟三人也都本分,全家人对她很好,老两口将她当作亲闺女一般看待。但因为家道贫寒,总是少吃没穿的,日子很不好过。

1926年,地处豫皖边界的金家寨,以及周边的乡镇村落,都热火朝天地闹起革命来,农民协会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不少地方还成立了农民自卫军,矛头直指土豪劣绅。陈映民和她的未婚夫吕绍文一起参加了农民协会,投入到农民革命运动的斗争行列。中共党员桂伯炎、袁继安等人,见她性情活泼,口才也好,就指定她担任妇女代表。从此,她就在党的领导下,到各地宣传革命道理。在党的领导下,她把妇女们组织起来,成立了妇女协作委员会,积极协同农民协会打土豪、捉劣绅。同时还把少年儿童组成童子团,配合农民自卫军站岗放哨查路条,防止坏人破坏。陈映民,当时只有十、三四岁,妇女们称呼她“小代表”,儿童团员都喊她“大团长”。陈映民的革命道路,就这样从她的故乡故土上起步,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奔走……

夫妻双双参加红军,危急关头抱着孩子征战

1928年,15岁的陈映民跟吕绍文结了婚。婚后,她照样从事妇女会和儿童团的工作。1929年立夏,豫皖边商(城)南举行革命暴动,她因身怀有孕以待分娩而没能参加。当时,她的大姐陈觉民参加了这次暴动,名声亦在豫皖边乡村传播开来……暴动成功后,陈觉民就被派到商城县斑竹园(今属金寨县),在朱氏祠堂举办妇女运动讲习班,并由她担任领导和教学工作。

在立夏暴动胜利的日子里,陈映民生下一个男孩,取名叫吕美成。1929年5月26日,红军第三十二师首次攻占金家寨,守敌汪东阁民团溃逃而去。在婆婆的关照下,陈映民一边哺乳孩子,一边参加革命活动,发动和组织妇女为红军做军鞋,带头拥护红军队伍。同时,她还配合红军和游击队到各个民团据点了解情况。她在担任少先队指导员时,有一次和少先队队长皮定均(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外出,侦察到从金家寨逃跑的六安六区民团头子汪东阁的行踪,及时报告给红军和游击队,终于将这个反动分子以解决。

1930年,陈映民由皮定均介绍加入共青团,并担任六安六区五乡共青团支部书记。1931年春,她的孩子断奶后,交由婆婆照看抚养,她和丈夫吕绍文一起参加了红军,就近编入红四军第十二师,丈夫为战斗员,她当宣传员。同年,她由共青团员转为中共党员。1932年10月,第四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四方面军主力部队由皖西经鄂东转向外线作战……

多事之秋,红军主力部队、地方游击部队,以及随军跑反逃难的苏区群众,如同潮水般由皖西涌向鄂东。当时,吕绍文和他的二弟吕绍武、三弟吕绍全,都离开了老家,随同红军队伍转移而去。陈映民二话没说,急忙抱上她三岁的儿子吕美成,跟在第十二师的队列里,随军征战……

最初在皖西境内。乘坐担架随军行动的第十二师师长陈赓,看见陈映民带着孩子行军,一路上比较辛苦,就让她跟随在师医院的队伍里,沿途也好帮助照应。沿途负责护理陈赓的医务人员,有医务主任陈保青,女护士何福祥、张茶清等人。陈映民带着孩子就跟这几位姐妹一起坚持行走。情况紧急时,陈赓就将孩子扶上他的担架,急奔猛走一阵子,以减轻陈映民的体力负担。晚上到了宿营地,大家在一起安营扎寨,吃饭休息,医护人员也帮忙照顾母子二人。

可是好景不长,红军一进入鄂东北根据地,敌情更加严重,部队也在加紧行动。由于孩子的严重拖累,红军在越过平汉铁路的月黑之夜,陈映民母子掉队了。她就尾随在后卫部队的后面,继续追赶队伍。渐渐地,又跟后卫部队拉开了距离,最后不得不跟着一群随军跑反的妇女们,不分昼夜地追赶部队。

随同“跑反队”追赶红军,途中却丢了孩子

这支最初由数百名老百姓自发形成的随军“跑反队”,由皖西北跑到鄂东北时,就剩下数十人了,沿途因饥渴和疾病掉队的不少。跨越平汉铁路时,仅剩下十七、八个人,大部分是没有什么拖累的青少年女性。名为“跑反队”,这时已完全改变了随军跑反逃难的性质,成为一支自觉地追赶红军、争当红军,一路上劝阻不住、驱赶不散,也拖不垮、累不死,并且誓与红军同生死、共存亡的女中豪杰--响当当的一群红色娘子军!

陈映民母子二人,当时就在这一群没有被编入红军序列的青年妇女中,和她们一起,一步不停地向前追赶……

路上,林月琴、刘伯兴两人,成为大家公认的义务领导者。刘伯兴身体很棒,胆子也壮,腰里别着一支驳壳枪,虽然没有子弹,却能给大伙壮胆。这个童养媳出身的女游击队员,自告奋勇充当警卫,宿营时招呼大伙睡在一起,轮流进行放哨。行军中,她叫大伙跟着她走,如果发现敌人,就叫大伙不要惊慌,看她的手势动作行动。林月琴因为有点文化,能说会道,就主动承担沿途的联络交涉工作。

林月琴、陈映民两人刚开始并不认识。林月琴曾在陈映民大姐陈觉民主持的妇女讲习班里学习过,所以她们在一起交谈时,林月琴讲到斑竹园妇女讲习班陈觉民的名字时,她们就认识了,相互间也感到特别亲热。对陈映民来说,这也是求之不得的好事,沿途不仅有林月琴作伴,还能够帮助照看她的孩子。

1986年,林月琴撰文回忆说:“在我们这支跑反队伍中,还有一位抱着孩子的女同志,她就是陈觉民的妹妹陈映民。我同她过去并不相识,但由于陈觉民这个关系,就感到亲热多了。当时,因为没有编入红军单位,我们还没有依靠,没有粮食供应,但大家对这个孩子都给予母亲般的关怀。行军中,我们轮流背着、抱着他。到了宿营地,便七手八脚地为他张罗奔忙,有的拾柴烧火做饭,有的帮忙照看孩子,有的去老乡家先给孩子要点吃的东西。尽管我们自己也饥肠辘辘,又渴又饿,十分疲劳,但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孩子。沿途的老乡们,看到我们这支妇女队伍还带着一个孩子,都表示惊奇和同情,有的说我们怪可怜的、挺辛苦的,有的还要我们把孩子留下。但是,孩子妈和我们都不同意。行军路上,的确十分艰苦、劳累,但我们决心依靠大家的力量,带好抚养好这个孩子。”

林月琴等人都很尽心尽力。尽管如此,最后还是没有看管好,孩子从众姐妹的眼皮底下丢失了。孩子是怎么丢失的,陈映民的回忆只是三言两语,说是在一次激烈战斗中,她“三岁的孩子吕美成丢失了”。而林月琴的回忆却截然不同,完全是另外一种情景。林月琴回忆说:

“那是在湖北境内,一天下午,大家都疲惫不堪。把孩子背在身上,或抱在怀里,就像铁块似的沉重,大家你传我,我传她,不断倒手替换。就在这时,有个农民打扮的老汉,当着我们说:你们都走累了,我来帮你们抱抱孩子吧!说着,便从一位姐妹手里接过孩子。一路上,他走得越来越快,我们紧撵慢撵,还是没有撵上。到了宿营地,我们分头到处寻找,都没有找着,孩子还是丢失了。陈映民伤心得很,痛哭不已,我们也都难过得直抹眼泪,并劝她不要过分伤心,要保重身体,坚持到底。……”

征途上丢失了亲生骨肉,陈映民内心十分痛苦,因战事紧张,她不能留下寻找孩子,在林月琴等人的劝说下,便又打起精神追赶队伍。红军在由枣阳向豫陕边转战途中,陈映民才赶上第十二师,与其丈夫吕绍文一起并肩行进。而林月琴、刘伯兴两人,当时也被收留在第七十三师政治部宣传队,正式回归到红军队伍之中。

就任省委妇女部副部长,又不幸地失去丈夫

随军入川后,陈映民调到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妇女宣传队,与陶万荣、廖赤见等人一起工作,当时驻扎在通江县毛浴镇。不久,她又被调到中共川陕省委从事地方工作。1933年6月,陈映民当选为中共川陕省委常委,并担任省委妇女部副部长,部长是姚明善。

陈映民回忆说:“在川北,男人大都吸毒成癖,丧失了劳动能力,只有做家务;妇女是主要劳动力,而且从小就做童养媳,受尽痛苦折磨,所以她们灾难深重,强烈渴望自身的解放。因此,妇女部的任务是很重的,既要宣传教育妇女,把她们组织起来,还要带领她们参加革命。后来在工、农、妇各协会中,妇女会员达30万人;在各级工农民主政府成员中,妇女占四分之一。

“妇女部的干部由我带领,经常深入农村了解情况,帮助群众搞生产,并和群众一起劳动。还组织妇女做军鞋、送军粮,支援前线,慰问部队。省委为了加强妇女工作,培养妇女干部,于1934年成立了妇女学校,由我兼任校长。当时共有900多名学员。训练毕业后,就分配到各个工作岗位上去,大都从事妇女工作。

“1933年3月,为了配合红军粉碎敌人的三路围攻,在通江县,红四方面军组了妇女独立营。同年12月,中共川陕省委召开了第三次党代会,大会号召全力以赴,动员群众参军参战,扩大红军队伍。为了贯彻党代会精神,我们妇女部于1934年3月8日,由我和姚明善在巴中主持召开了第二次妇代会。会后,即根据省委第三次党代会决议,以原妇女独立营为基础,在旺苍坝成立了妇女独立团,至1935年2月,扩充为红四方面军独立师。这支英雄的女红军队伍,在以后的革命斗争中作出了重大贡献。”

1935年3月底、4月初,红四方面军强渡嘉陵江,从此开始了艰苦曲折的长征。当时,随军渡江的女红军约在3000名以上。

长征中,陈映民随同省委领导机关行动,仍担任妇女部副部长。1935年5月,曾任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主任的红军女将张琴秋,因四方面军妇女独立师的整编方案未能实现,遂调任中共川陕省委妇女部部长。在张琴秋的领导下,陈映民的思想更加活跃,竭尽全力地从事本职工作。西渡嘉陵江后,红军每攻占一座县城,或驻扎一处乡镇,她就带领妇女部同志开展妇女工作,在当地组织妇女协会,建立县一级妇女部。四方面军到达雅安、天全、宝兴、芦山等县,她在组建各县妇女部的同时,先后还兼任过天全、芦山两县妇女部部长。1936年春,她从基层调回省委组织部,从事党的组织工作。

长征中,陈映民和她的丈夫吕绍文,虽说同在一个方面军,但却难得见上一面。据陈映民回忆,长征到达甘肃境内时,她的丈夫吕绍文英勇牺牲了。而那两个小叔子,二弟吕绍武(时任三十一师司号连连长)、三弟吕绍全(时任特务连排长),先后都在战斗中牺牲,为革命献身。

参加西路军艰苦征战,被俘后做苦工死里逃生

1936年10月,红四方面军第五、九、三十军及总部机关和直属团队共2.18万人,奉中革军委命令渡过黄河,组成西路军,执行打通国际路线和在河西创建根据地的战略任务。当时,随军过河的女红军,约为一千七八百名。其中,来自大别山的女同志有张琴秋、陈映民、张茶清、陈保青、何福祥、陶万荣、廖赤见、曾广澜及其女儿蔡萍迹等10多人;还有来自井冈山的女红军王泉媛、吴仲廉、吴富莲等3人。除此之外,都是来自川陕苏区的女红军。

陈映民参加了西路军的艰苦征战。长征到达会宁时,部队进行整编,有不少女同志被集中编入妇女抗日先锋团(又称妇女团),全团3个营、9个连约1300人,团长王泉媛、政委吴富莲。陈映民当时在妇女团二营五连担任党支部书记,后兼任五连政治指导员。过河后,从一条山激战开始,经古浪、武威、永昌、山丹等地数十次大小战斗,直入河西走廊腹地。1936年12月底,董振堂率红五军先头部队占领临泽、高台,妇女团紧随其后进驻临泽县城(今蓼泉镇)。此时,马家军即以两万步骑兵围攻高台,红军与敌浴血苦战九昼夜,军长董振堂以下官兵3000人,大都壮烈牺牲、失散或被敌俘虏。接着,敌人又集中兵力围攻临泽,激战三昼夜,红军被迫实行突围。妇女团第一营在团长王泉媛带领下掩护总供给部、医院先行突围、撤退;第二营在团政治处主任华全双和营长何福祥带领下,随后向倪家营子进行转移。途中,沿着一条封冻的冰河行走,人和牲口接连不断在冰面上摔倒,在雪地里打滚,跌倒了又很难爬起,一步一滑十分艰难。陈映民回忆说,她们在冰河上走了一天一夜,饿了吃一把雪,渴了也吃一把雪。饥渴交迫之时,大家都顾不得什么了,只要能够往肚子里填的,都一概吞而食之。加之天寒地冻、漠风呼啸,一路上与敌恶战,更是苦不堪言。

继而经过倪家营子、三道流沟、梨园口等几番更加惨烈的苦战恶战,西路军损失惨重,仅剩下两三千人。妇女团也是死的死、伤的伤、失散的失散、被俘的被俘……建制已完全溃散。战至最后,团长王泉媛、政委吴富莲、参谋长彭玉茹、政治处主任华全双、团特派员曾广澜及其女儿蔡萍迹、团部秘书李开芬,以及营连干部何福祥、张茶清、陈映民、陶万荣等数十名女红军,全都被敌人俘虏。

陈映民被俘后,先在张掖关押了一些日子,后来,她跟张茶清、陶万荣等人,被押解到了青海省城西宁。陶万荣被分到马家军剧团当演员。陈映民和张茶清被分配到义源被服工厂,日夜不停做苦工。这个由马步芳开办的被服工厂,当时有四、五十名红军女战俘,她们吃住都在厂内,没有行动自由,如同囚徒一般。

张茶清是在血战高台战斗中头部负伤被敌俘虏的,当时伤口还没有完全愈合。她曾这样回忆说:“在马匪军的监督下,我们没黑没白地给他们缝军衣、做子弹袋。夜里做活看不见,我去找厂长要灯,被厂长打了两个耳光。马匪军把我们当作战利品,动不动就到被服厂来拉人,去给他们当妻小、丫环。一天,来了一队伤兵,有缺胳膊断腿的,马匪军让伤兵排成一队,我们姐妹们排成一队,谁对着谁就跟谁走。有不愿意的就往死里打……”

灵活机动而又坚决果断的陈映民,在马步芳身边的一名汽车司机的帮助下,乘军车从马家军的魔窟里奔逃出来。逃离西宁后,几经颠沛流离,历尽艰辛,最后返回到离别五年之久的故乡。据史料记载:西路军失败后,约有3000名被俘、失散、流落的红军官兵,辗转千里返回到了原籍。

抗日爆发后,陈映民由武汉到延安,改名王营

1937年末或1938年初,陈映民和她的父亲陈聘之一起,由皖西老家来到武汉,直奔她的“禹子哥”而来。

陈映民见到她的“禹子哥”时,一种幸运、高兴、振奋、激动的心情,的确难以用语言形容。哥哥早已改名叫王明。

对于陈映民的工作安排,鉴于她担任过川陕省委妇女部副部长,董必武让她留在武汉,协同孟庆树(王时任中共中央长江局妇女委员会委员兼长江局民运部妇委会主任)从事发动和组织妇女界的抗日救亡运动。可陈映民以自己“文化程度不高”为由,认为自己不适合在大城市工作,因而向董必武提出让她到延安去。

1938年4月间,陈映民来到延安之日,恰是张国焘祭黄陵之后经由西安逃至武汉并发表声明脱离中共之时,革命圣地再一次掀起揭批和声讨张国焘的运动高潮。因为西路军的失败与张国焘路线紧紧捆绑在一起,原西路军回来的人,都得经过一番或几番政治审查。陈映民一进入中央党校,就在众目睽睽之下,参加声讨叛徒张国焘。当时,心惊胆战的陈映民,也许是急于想跟张国焘划清界限,以免遭到不必要的牵连,于是就改名换姓叫王营。

在延安,陈映民最初被分配在留守兵团经建处担任党总支组织委员,后在西北局西北总公司的一个分公司担任过保管员、出纳员、营业员。延安整风运动中,王明成了“左”、右倾错误路线的头号代表人物,追随其兄改名的陈映民,自然也受到连累。

解放战争时期,陈映民一直在后方负责保管财产,后在西北总公司担任出纳股长。1949年秋冬,随军南下到重庆,历任西南局土产公司人事科副科长,中草药材站人事科科长,重庆市江北区文化馆、剧团和剧场等三个单位的党支部书记。1983年离休时,她是重庆市水产公司人事科科长及公司党委组织委员。她的最高职务,再也没有超过中共川陕省委常委、妇女部副部长之职。

1939年,陈映民在延安与留守兵团经建处政委谢扶今结婚。“文革”期间,陈映民改名叫王营,被说成是追随王明路线的“铁证”。她一家都因王明问题受到连累,挨过批判斗争,家也被抄了。时任中国人民银行重庆市分行副行长的谢扶今,1971年被整死。不仅如此,张国焘路线与西路军的失败,也没有放过早已划清界限并改了名字的王营。

“文革”中清理阶级队伍,陈映民因曾经被俘而成为“叛徒”、“逃兵”、“张国焘的走狗”。

“文革”结束后,她一家得以平反昭雪,儿女们都在重庆工作。更值得庆幸的是,1932年随军征战中丢失的孩子吕美成,45年后在河南被寻找到了。母子团圆,骨肉相亲,皆大欢喜。

被历史遗忘的女红军陈映民,从血与火的死尸堆里爬了出来,从数次失去亲人和改名换姓的痛苦折磨中挺了过来。回首往昔往事,她更觉今天的一切都来之不易,总以为她“这个昔日的童养媳”,晚年也很安乐幸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有关《长征》观后感

全文共 493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下午的第一节课后,我们观看了《我的长征》这部电影。

电影开始了,我们都认真地看《我的长征》。整部影片让我高兴,让我悲戚,让我流泪。看到那湘江激战、那四渡赤水、那抢渡乌江、那飞夺泸定、那爬雪山、过草地、攻克腊子口,以及马蹄声急;见到那一个个倒下去的革命先烈,使我一次次流下了热泪。那十盼红军的旋律在我身边不时回绕,那千万红军的身影不时在我脑中呈现,那前赴后继、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无时不在我的心中回荡着。

影片中,红军战士为了能够抢渡泸定桥,他们不畏艰辛,日以继夜地赶赴目的地;红军组织的突击队,攀着铁索桥,冒着对面桥头堡敌人的枪林弹雨,匍匐前进,勇敢顽强地向前冲,最后勇士们冲破了敌人在桥头堡的火墙,为他们身后千万个红军战士顺利通过泸定桥铺平了道路。

历史的红色旅程结束了,未来的红色旅程刚刚开始,革命先烈用血肉和气魄竖起了一座万世瞩目的丰碑,英雄们的斗争精神也将靠我们这些后世子孙去延伸。我们只有从现在起发奋学习,做一个正直、勤勉的人,长大后才能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责任。

同学们,让长征精神代代相传,他造中华民族世纪的辉煌吧!《我的长征》观后感我的长征观后感《我的长征》观后感范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心得体会

全文共 889 字

+ 加入清单

平凡指平常,普通。长征路上,有的先烈没有留下英名,用鲜血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无论何种职业,官居何位,我们都有一种平凡人的心态,不幻想一手遮天,也不要背地里干一些见不得人的勾当,试图瞒天过海,自欺欺人。俗话说:“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我们一定不能因为一时得势而为所欲为,胆大包天。平民也好,为官也罢,我们都是凡人,拥有平常心才能走好自己的长征路。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长征精神是共产党人的伟大精神财富,我们要传承吃苦耐劳的光荣传统,“千磨万击还坚定,任尔东西南北风”,做到“出淤泥而不染”,守得住清贫。想想长征中红军战士吃的苦,受的罪,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吃草根树皮,过雪山草地,哪一样不是历史最好的教科书。我们接过长征的接力棒,如履薄冰,谨慎而为。“官大官小,没完没了;钱多钱少,都有烦恼。”看惯了欲望膨胀、贪心不足的官员,他们缺乏的不仅是心平气和凝神静气,更是不为纷繁万象所扰平淡。平常心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人生境界,在“十三五”的开局之年,我们面临着新一期集中换届的“诱惑”,面临着升迁调任的“机遇”,因此我们更要把自己看成平凡人,要少一点倨傲心、多一点平和心;少一点浮躁心、多一点淡泊心,在诱惑面前要学会放弃,在机遇面前懂得把握,始终相信“有耕耘才有收获”,始终以道德高尚度增强形象美誉度,以人格的感召力提升形象示范力。淡泊名利不自寻烦恼。

有的党员干部在组织培养考察前对工作全心投入,为百姓办了许多实事。但只要官运亨通,仕途得逞,便现了原形,露出狐狸尾巴。想到自己辛苦工作,做出了一点成绩,自己从中捞点好处情理之中,贪得无厌,由开始的吃顿饭演变成不表示表示就不办事。生活上追求奢靡,攀比心理,虚荣心态使自己陷入腐败的泥潭。

党员干部有一颗平常心,正确看待党组织赋予的神圣权利,不高高在上,作威作福。平常心态就是不应该把职务看得太重,人民赋予的权利要依靠群众,依靠组织。各行各业都是在党的领导下,都是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服务才是我们不变的初心,只有全心工作,顾全大局,心系百姓,在平凡中走好我们的新长征。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纪念中央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

全文共 1041 字

+ 加入清单

长征是什么?长征是一次伟大信仰的“路演”,是一次理想信念的检阅。

雪山严寒挡不住换个天地的追求,草原泥泞缠不住草编的军鞋,泸定铁锁拦不住红色的先锋,靠的就是一种信仰,为的就是一种理想。

红军心目中,革命理想高于天;在红军行动中,血骨熬汤为理想。有了理想,漫漫苦难,铸成耀眼的辉煌。

“一切为了苏维埃!”这是红军将士勇往直前的根本动力;“一定要活着看到革命胜利!”这是红军将士顽强生命力的强大支撑。

当追求理想完全是一种自觉行动时,承受磨难便转化为一种真正的幸福。

1936年夏天,法国传教士薄复礼在回忆录中这样描述他曾经共处18个月的中国红军:“他们一天只能吃一顿饭,天天不分昼夜地行走……但这些身着破衣、草鞋的年轻战士还常常围绕着人的精神等哲学命题讨论……”

“主义譬如一面旗帜”。只要旗帜树了起来,就会应者云集,知所趋赴。

长征的开路先锋杨成武将军认为:“许多红军战士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前途英勇无畏地献出了自己的一切,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们想到的都不是自己,而是所信仰的革命事业。”

理想信念,是长征之魂,是事业之本。一条漫漫征途,见证着铁血将士的信仰信念。

理想信念从哪里来?无疑是从先进理论、先进思想的滋养中来,从战胜自我、战胜困难的升华中来,从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的实践中来。红军战士回忆,长征初期,病后虚弱的毛泽东,即使躺在担架上也专心致志地阅读马列经典。

理想信念不是口号,而是实践,是红军将士用双脚、用生死、用战斗展现出的。

路途标示理想信念。这是多么令人惊叹的6.5万里:红一方面军翻越山脉18座,其中5座经年被积雪覆盖,历经11个省份行程2.5万里;红二方面军行程约2万里,攻占县城92座;红四方面军行程1万里,三过纵深近1千里的草地;红25军行程近1万里。

生命铸就理想信念。一条长征路,是一条鲜血浸透的红飘带。4支长征大军,出发时总人数为20.6万,沿途补充兵力1.7万,到长征结束仅剩5.7万人,有16.6万名红军将士战死或失散在长征途中。

战斗彰显理想信念。在长征途中,共进行重要战役战斗近600次,仅师以上规模的战斗就有120余次,几乎每天都有一次遭遇战……正是这样的千锤百炼,催生了伟大的战士、伟大的军队、伟大的精神、伟大的奇迹。

我们常讲,理想信念是精神上的“钙”。缺少钙,就会得软骨病,就会蹋了脊梁,冷却血性。现在看来,红军将士最不缺的就是钙。当下,我们要补充钙质,没有比长征精神更好的营养了!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最根本的是不忘自己所追求的理想信念。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弘扬长征魂

全文共 701 字

+ 加入清单

到底是什么使原本弱势的红军冲破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使红军愿意抛头颅洒热血,使红军历尽艰辛,克服险阻最终走向胜利呢?是信念,是千千万万红军心中珍藏着的让人民翻身做主人、过幸福生活的信念!而长征精神,就像一座永远的丰碑,永远树立在人们的心中。

我不禁想起那一个个感人肺腑的长征故事:一位掉队的小红军在极度饥饿、疲惫的情况下,巧妙地说服陈赓同志放弃对自己的帮助,最后牺牲在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接受党组织交给的任务,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一位首长把仅存的青稞面留给了战士,而那位战士最后又把青稞面还给了首长……艰苦奋斗、舍己为人等多么宝贵的长征精神,它们就像一颗种子在我心中生根、发芽……

记得我刚学自行车时,爸爸老在车后面扶着。一天,爸爸对我说:“你练了这么久了,该自己骑了吧。”我很不情愿地大声喊:“不要啊!万一我摔下来怎么办?”“好了好了,不放就不放。”爸爸笑着说。我又骑了几圈,风在耳边呼呼地响,感觉特别爽。这时,不知怎的,车头好像跟我作对似的。

还有一次,我参加了校运会的几项比赛。到最后一项长跑时,我箭一般地向前冲去,一路遥遥领先。可是,才跑到一半,我就精疲力尽了,速度越来越慢,后面的两名同学也追上了我,得意地向我瞟了一眼。我上气不接下气,真想停下来不跑了,可看到同学们那着急的样子,听到大家为我的加油声,我想到了“红军不怕远征难”,二万五千里长征都不怕,我怕什么呢?我顿时有了信心,带着全班同学的期望奋力向前跑去。“加油,加油!”在同学们的欢呼声中,我就要到终点了。于是我加足马力,近了,近了,奇迹般地超过了前两名同学,到了!在接触红线的那一刻,我体会到了,坚持就是胜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筑梦长征路

全文共 832 字

+ 加入清单

自己一个人静静地走在操场边缘上,别人用奇怪的眼光看着我,我心知肚明,但我不管他们,因为我是诗人,走自己的路,不会半路返航,更不会管他人会怎么看待我,我只想以诗人的身份一个人走向筑路的尽头。

“我们还能跳多久?——爱多久跳多久。”这是‘一起来看流星雨’的申请对白,我想,我应该把它改一下:“我还能走多久?想多久就多久。”如果这样一直走下去,那么下个分岔路口,我该向左还是向右?就算我不知道正确的方向,但我绝不后退,我将顺着最初梦想的那个原点,一直前行,不会后退……

筑梦路上,真的很累,很卷,只想躺下来,停止追梦的脚步,可是,我那颗永不言败的心在一次次的挫折后,变得更加坚强,我仿佛不是我,我就像战场上的一名战士,绝不向敌人屈服,绝不向敌人服输,更不向自己认输,更不向自己低头,无论,通往诗人的筑梦路上是多么的艰难,凭着我这双‘铁鞋“一定会走到尽头。因为我确信,这条路上,会有幸福的花香。

谁能在筑梦路上一直坚强走下去呢?那应该没有人做得到吧?我一直伪装坚强,但谁能知道在我的内心深处,有一个女孩在哭泣,而那个女孩则是我。想走到筑梦路的尽头,必须先把本职责任——学习,完成,学习这条小路也不易走,我从暮然回首的一次小测验中,明白了学习的小路,筑梦的道路,需要一种“心”

刚升初中的第一次小测验,我认真去学了,也认真去努力了,但我没有得到应有的优异成绩。以我在班里的名次,各科都不应下95分,这次,我仅仅得到了一个78分,当老师念成绩的时候,如一个晴天霹雳,打在了我的身上,打在了我的心底,那种感觉无法用语言来形容。我接下试卷,我的手不由得颤抖,我的泪不由得徘徊,怎么会这样?我的心一直在问我,78分,一个伤痛的回忆,因为有了这个伤痛的回忆,所以下一次,我又以惊人的冲刺力创造了一个美好的回忆。

在任何路上,我觉得任何人都学会用一种平常心,一种永不服输的心,一种奋斗不止的心去面对种种困难与挫折,用这样的心来看待事物,你将会走向幸福的彼岸,幸福的尽头。

一个人静静地走在路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长征胜利80周年心得体会

全文共 3627 字

+ 加入清单

当我的双脚真真切切地踏在这片布满砾石的戈壁上,晨光透过薄雾的缝隙,洒落在高山丘壑的脊背中,远山遮着静谧的面纱,安详地绵亘在地平线上,一路向西的风景已被我们匆匆的脚步抛在了身后。一路上,从没听说过的村庄和与它们有关的地名,伴随着徐徐落日和冉冉月光,蹚过岁月的荣光与伤痕,依然默默地存在着,不会行走的地名,固守着人类赋予的使命。

我又一次走到了高台县城的面前,远处的一座低矮的旧建筑一身破茧,映入眼帘的净是房屋周边的枯草与荒凉,这是河西走廊上俯拾即是的一道风景,这种遥远的风景是建立在河西走廊之上的,亦如河西久远的历史。

站立在荒丘之上的一棵垂柳之下,回首苍茫西部叠现的一幅幅绚丽画卷:祁连雪峰,瀚海沙漠,戈壁绿洲,长城烽燧,古堡关隘,石窟寺塔,流沙坠简……驼铃声中,商队穿梭,琵琶伎乐,舞裙摇曳!而我面前的这片废墟在这漫漫古道边却没有挽留住行走的脚步,也许她不愿让这些惊诧的目光惊扰,也不愿让这纷乱的脚步驻足。这个大地的烙印,无论你选择观赏还是选择放弃,但只要真实地存在就是站在目光里的风景,她会撩拨你的思绪,延伸你思想的触角……

河西,这条穿越时空的丝绸古道,不仅萌生和辉煌地展现过不同民族不同时期不同特色的灿烂文化,也曾在驼铃蔓延的古道与大漠中狼烟屡燃,杀伐迭起。走在这片被马蹄踏遍的戈壁上,眼前仿佛还在萦绕着金戈刀剑的影子,战争让千年前的这片土地充满了血雨腥风,我不知道而今的那些茂草,是否就是那些血沃沙场的将士的灵魂之根,但当我走在这片大地上时,以一名行者的目光,环顾四周,心头骤然升腾起一种难以名状的大义和悲壮,城墙上残存的城堡、炮台、鹿角、擂石在风吹雨蚀中寂寞无语,没有人能够听得懂它们在阳光里的窃窃私语,高台城内的遗迹已荡然无存,马路旁和原野中,只有柔韧的红柳和骆驼刺密密匝匝寂寥地守护着往昔的繁荣。

真正贴近河西走廊,才能感受到它特有的魅力,认识它由严酷和温厚、粗犷和柔媚所组成的真面目。当踏上这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时,我们感到心中的层楼八面来风,漫卷起缤纷的历史烟云,在每个人的脑海中蔓延。狼烟袅袅,战马嘶鸣,霍去病、班超越祁连击匈奴;金秋黄昏,孤雁南飞,持节不失的张骞、虔诚合掌的玄奘,迈向了西域;旌旗飘扬,驼铃声声,走过了和亲远嫁的细君公主、弘化公主、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巍峨的雪峰,纵横的瀚海,回荡着远谪xq的林则徐“我与山灵相对笑,满头晴雪共难消”的悲啼……当缤纷的丝绸之路把远古的文明史话展现在我们面前时,也许你会为它的壮美而惊叹,而感慨;也许你会为它的流彩而目眩,而神摇!

虽然历史步履匆匆,但时空留在某一点上,会处于胶着状态,留下永不磨灭的辙痕。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一千八百余名将士西渡黄河,组成西路军,向甘西、xq挺进。为了中华大地的光明,他们沿着冷寂的丝绸古道,溶进了浓重的刀光剑影的血色之中;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他们把自己的信念和生命,铸入了雄浑荒蛮的原野和皑皑雪山,在中国革命战争史上写下了雄浑壮烈撼人心魄的篇章!

红军将士在丛蒿野草中踩出的荒漠小道,如今已变成平坦如砥的光明大道。我们多么想把红军走过的路描绘成一串盛开的鲜花,但花开了总是要凋谢的;我们多么想把它渲染成一抹飘浮的彩虹,但风来了彩虹会消逝的;我们多么想把它抒写成高山和大海,但山的巍峨和海的辽阔不足以表现它的崇高、它的悲壮!这条印满带血脚印的大道,凝聚着红军健儿的痛苦与欢乐,绝望与希望,奋进与搏击。这是震颤跌宕的红色音符,记载着丝绸古道上一曲动人心魄的悲壮乐章……

我们踏上宽阔的新公路,匆匆而行。我们在崎岖的山路上攀登,脚下坎坷不平。我们沿着红军血染的道路寻觅,看到了许多,听到了许多,想说的也很多……但我们的心却久久不能平静,那些渐渐谢幕的往事,在记忆中永远不会消逝,它将会渐次累积在心,铸成一座远比阳光照耀下高入云天的祁连雪峰还要巍峨、辉煌的纪念碑,屹立在亿万人民的心中,告诉未来,历史永远不会忘记。

伫立黄河岸边,凝望虎豹口拍岸的惊涛、峭立的岩石,浮想联翩的思绪在抢渡黄河的战场上驰骋,仿佛看见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总政委陈昌浩在陡峭的山崖上,任由寒风吹拂衣角,依旧挺立如岸,沉着指挥英雄健儿奋勇渡河,虎豹口奏响了红西路军西渡黄河北上远征的高亢战歌! 1936年10月24日的夜晚,孕育烛天的火焰,冲破黑暗,用鲜血和生命托举黎明的曙光,成为一个永恒的纪念日,激励追求真理的后辈步入新的征程。

高台县是座美丽的城,滔滔的古浪河从脚下流过,巍峨的祁连山在身后突起,城内屋舍与高楼鳞次栉比,穿城而过的车鸣与熙熙攘攘的人流在早春的阳光下,衬托着这座西部小城的繁华与生机。这里曾是红九军与马家军激战的战场,这里曾经掩埋过红军将士的铮铮铁骨,这里的泥土因浸润革命英烈的殷殷热血,一朵朵殷红娇美的山丹丹竞相绽放,尽情渲染祁连山下绚烂无比的色彩!

我们在高台县烈士陵园陈列室,被几张从敌伪档案中缴获的照片吸引。其中一张照片,中央的条凳上并排放着三颗血淋淋的人头。红五军军长董振堂,政治部主任杨克明,十三师师长叶崇本。我们的心被一种浓厚的悲愤情绪所笼罩,一种撕心裂肺的情绪,让目光瞬间变得潮湿起来,热浪不断冲击着眼眶,从腥风血雨的冷酷旧社会到温暖的新中国,这绝不仅仅是时间的流程,而是老一辈革命者用理想,用鲜血,用美好的青春岁月浇铸的康庄大道。阳光溢满陈列室,我们久久地站在照片前,眼前变得模糊了……

老槐树铮铮挺立在高台县人民政府的院中,挺直的树干,翠绿的枝叶,是那么青翠,流露着勃勃生机,亦如河西朴实无华的村庄。马家军曾经将一名年仅十五岁的红军女护士长,用两根长钉活活地钉死在树上,抚摸老槐树粗壮而斑驳的躯干,历经流年酷暑秋霜和风雨洗涤,突兀的肢体昭示着“历史不会凝固,光明终将代替黑暗”的真理。

在高台、在张掖、在古浪、在河西……老百姓把枝叶繁茂的老槐树尊为“红军槐”。“红军槐”老枝嫩叶,郁郁葱葱,清风掠过枝头,时而像高歌长啸,时而似浅唱低吟。“红军槐”的尊誉,不仅赋予了广大民众刻骨铭心的纪念和哀思,也寓意了革命星火的世代相传!

在河西,我们徜徉在倪家营子村旁的枣树林里,寻觅红军走过的足迹,倾听高台县红西路军纪念馆的工作人员给我们讲述发生在1936年冬天的故事:红三十军政委李先念端着一碗清汤粗米饭,还未送到嘴边,屋外响起了枪声,马家兵已冲到军部周围,李先念扔下饭碗,拔出短枪,旋风般冲出军部门口。暗地里冲出的马家兵,将闪亮的刺刀指向了代军长程世才的左肋,只见火光中跃出一个身影,一名小战士箭步上前,双手死死攥住刺刀,鲜血顺着他瘦弱的胳膊浸染了缝满补丁的衣襟,紧跟而来的战士,用枪托砸碎了敌人的脑袋,小战士露出欣慰的笑容,扬起血淋淋的手,甩去血迹,拿起武器又冲到敌群中。

“救救我们吧!快,快!里边还有吃奶的尕娃!”茅屋起火了!一个老乡似火人般地爬出门外,指着烟雾腾腾的里屋。“涝池”被马家军严密地封锁着,许多井也因人多而干枯。“汤,用汤救火!”炊事班长指着一锅米汤——那是用全部米袋刮出的米粒煮成的一锅清汤,冒着热气的清水中飘浮着屈指可数的米粒,还有少许叫不出名的犹如枯草般的野菜。“哗——”第一盆泼上去了,“哗——”第二盆泼上去了。没有一个干部犹豫,没有一个战士抱怨,火灭了,孩子救出来了,米汤也泼完了,“好人哪——”老乡一家哽咽着齐刷刷地跪在了红军将士的面前。

“打完日本鬼子和反动派,解放了全中国,老百姓的日子就会好起来!”乡亲们永远记着红军说过的话,“徐向前、李先念在我们村住过。”憨厚朴实的一句话,成为村庄和老百姓永远的荣耀。“红军走了,给我们播下了火种,留下了希望。”这是乡亲们最常说也最爱说的一句话。

在河西,我们寻觅红军走过的足迹,在早春二月,我们翻阅河西的笔记与档案,看到红西路军总供给部部长郑义斋,为及时向总指挥部上交军费牺牲在马家骑兵的白刃下;红九军政委陈海松,为掩护更多的战友安全退出祁连山而血洒梨园口;看到红九军军长孙玉清,负伤被俘后英勇不屈,大义凛然,英勇就义,星星峡写满了悲怆和凝重……

胜利的鲜花扎起艳丽的凯旋之门,殷红的国旗壮美如画,英雄的生命开满鲜花,壮丽的青春昂扬前进的诗章。共和国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二万一千八百余名中国工农红军将士西渡黄河,北上西征的英雄路。

几度风雨几度春秋,华夏儿女毅然豪迈前行,新的长征之歌将永远铭记西路红军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人类的自由英勇搏击的雄姿,激励后辈勇往直前,再铸辉煌,让历史告诉未来!

行走在河西,矫健的雄鹰飞翔在巍峨的山巅。广袤无垠的原野跳跃着灵动的光芒,河谷山川在春风的吹拂中从恬静中醒来,河西大地花果飘香,稻香四溢。我们在行走中倾听大地的脉搏,感受泥土的芬芳与绵绵不断的滋养,丝绸之路古战场上的残垣断壁与沟壑中残存的堑壕,正在聆听西风深情的诉说,诉说当年的硝烟战火、血雨腥风,诉说不能忘却的因由,诉说今日华夏一副副坚挺的脊梁托举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想继往开来,昂首前进……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弘扬长征魂

全文共 693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现在的生活丰衣足食,幸福快乐。这幸福安宁的生活是多少流血牺牲的英勇战士用生命换来的呀!此时时刻,我心中忽然滋生出一种崇高的感动。

长征中,红军毫不畏惧,顽强拼搏,无数次与死神擦肩而过,他们爬雪山,过草地,不畏艰难险阻,舍己为人,给予别人宝贵的生命,自己却含笑离去。

我不由得想起毛泽东的诗:“大渡桥横铁索寒……”。由 13 根铁链,十几块破烂不堪的木板组成了一座长桥,站在桥上,走上两步,令人心惊胆战,望而却步。战士们却不怕凶险,镇定自若,与敌人奋勇战斗,为解放全中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用鲜红的血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用生命激励我们年轻一代。然而,我们现在还常常慨叹现实的不公,却从不反思自己是否付出,是否有过坚持和勇气。在生活中,我们要不怕困难,坚持不懈才能取得成功,取得胜利。

《金色的鱼钩》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因为战士生病了,需要疗养,老战士留下来照顾他们,因为没有食物,老战士去钓鱼给几个小队员吃,自己却只吃鱼骨头,因为饥饿而光荣牺牲了,老战士舍己为人,以高尚的品格照亮了小队员今后的人生道路。在生活中,我们也要舍己为人,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如果人人都伸出一双友谊之手,我们这个世界将会变得更加美好、温馨。

在现代社会中,人人沉醉在幸福之中,人人陶醉在金钱之中,完全丧失了自主的能力,丧失了奋斗的勇气,依赖着父母,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无忧无虑。

“有志者事竟成。”我们为什么要自己放弃呢?我们为什么不能自力更生呢?震耳欲聋的炮声,弥漫着毒气的硝烟,何时才能唤醒我们呢?我们本来就有过人的胆识,为何不发挥出来呢?让中国更加强大,更加发达,跻身于世界民族之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红军长征的故事作文500字

全文共 436 字

+ 加入清单

他们不知道走过了多少危险的藻泽地,翻越了多少寒冷的雪山。饿了,就把皮带抽出来吃;渴了,就捧把雪喝;冷了,就依偎在一起取暖。

这本书里面有许许多多感人的故事,其中一个故事让我感动得热泪盈眶。这个故事讲述了1935年6月26日红军过大草地。这个草地是一片藻泽地。红军进入草地后,就不断有人陷进泥潭之中。一天,一个战士不小心掉进了泥潭,一个战士看见了,赶忙跑了过去,拿出枪想把他拉上来。可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陪上了自己的性命。第五个人救了第四个人,可是还有三位同志却牺牲了。

你们看啊!红军叔叔们是多么有团队主义精神啊!只要有一个人碰到了危险或困难,其他同志们就会奋不顾身地去救他。要是我们都有了红军叔叔这种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这种好品质。菜场上就不会听见这种喧闹的吵架声;学校里也就不会发生这种搞分裂的事情;公交车上也不会发生这种抢座位的现象……

以前,同学们问我英语上的问题,我总是保密,不对他们公开。今天,我读了这本书,我深受启发。我要用自己的长处去帮助别人,为我们班级出一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2024年长征题材电影《勇士》观后感

全文共 873 字

+ 加入清单

(一)先说槽点

1.团长黄开湘演技不如大熊猫。不错,就是甄嬛传里面的十七爷,曾经那么爱的是果郡王啊,还真是应该在古装里当公子哥。这部电影里面,东学哥哥表情浮夸,用力太猛,简直就是大把的表情包啊。当然,角色设定还是硬汉一枚,腿受伤的情况下,也作为团里的灵魂人物,一天之内赶路240里,做出最棒的战略部署。赢了东学哥哥的那只大熊猫,颜色超正,演技爆表,被枪声吓得一脸懵逼的时候,连眼珠子都有戏。

2.小妹妹角色设定稍显尴尬。一天之内240里急行军,那么多摸爬滚打的红军战士都因为太累而失去生命,但是这个十三四岁的小妹妹却毫发无损,额,小妹体力真的很棒;最后挥舞五星红旗声嘶力竭大喊“前进”,分分钟出戏;暂且猜测小妹妹角色设定是求一个刚柔并济之道。

(二)再说亮点

1.取景美得不能更美。既有蜀南竹海的大熊猫,又有梅硐竹石林景区的红石滩,还有大渡河的铁索桥和奔腾的江水,更有海螺沟的雪地、冰川、草地和原始森林。一路上要么竹海,要么红石滩,要么原始森林,雪山也有,险峰也有,环境真的超赞,美得让人心碎。

2.佳伦叔叔又一次俘获我心。神枪手老余,硬汉一枚,离开中央军留在红军队伍,时刻都在保护别人。红军强渡大渡河的最后关头,为救战友被子弹射中而殒命大渡河,正是由于他的牺牲,电影被推向了新的高潮。这个角色设定得很成功,这样身怀绝技而又总是救人于危难之中的角色,总会博得观影者的好感。

(三)然后是泪点

催人泪下的是那个中央军的炮手和红军小弟的故事。炮手是被红军俘虏的中央军,他发射的炮弹,就像长了眼睛,指哪打哪。红军小弟是个可爱的小弟,240里奔袭途中炮手想要放弃的那一刻,他选择背着炮手奔跑,却因为太累,在倒下的一瞬间,就离开了人世。

(四)最后是疑点

1.电影中的那只萌萌的大熊猫应该有名字吧,不知来自哪个动物园?已深深被圈粉。

2.那么多战争片段,比如竹海和原始森林中的枪战,应该是特效吧?不然好心疼我竹海和我海螺沟。

总的来说,忽略最后两分钟的“红军万岁”之歌,这部电影还是值得一看的,毕竟川西的风景真的太具有吸引力,而且故事节奏紧凑,不拖不抢,有急有缓,也算扣人心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弘扬长征精神

全文共 1232 字

+ 加入清单

长征,一首壮丽的诗篇讲述一段震惊中外的历程,是一部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让我永远铭记在心。红军战胜艰难困苦、永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集体主义、艰苦奋斗的精神。激励我去战斗 ! 长征精神激励我向前冲,向前进 ! 走长征路 ! 长征精神永驻我心。

1934 年 10 月到 1936 年 10 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红军进行了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书写了中华民族的一部英雄史诗。红军长征途经四川,智取遵义城,飞夺泸定桥,四渡赤水, 翻越夹金山。为纪念红军长征 70 周年,我们将追寻红军长征的足迹,以今天的视角,回顾红军的英雄业绩,解密鲜为人知的历史典故,解析长征带来的深刻影响,展现长征的风采。“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大渡桥横铁索寒”,今天我终于诵懂了这座被誉为“通往共和国之路”的名桥。我们要讴歌中国红军不屈不挠、英勇作战、无私无畏的革命精神,缅怀和发扬前辈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弘扬长征精神,就是因为长征精神于全人类都是一笔永恒的精神财富。所以,长征精神是无国界的。长征精神的精髓是对理想信念的坚定不移和不懈追求。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面对无数的艰难险阻,红军战士毫不畏惧、英勇战斗,靠的就是对中国革命光明前途的坚定信念和不懈追求,这是他们强有力的精神支柱。只要心中依然永存信念,希望就不会灭;只要心中依然永存信念,胜利就在不远处。

弘扬长征精神不是口号,更不是空话,而应该是实实在在的行动。自古以来都是“行胜于言”。

弘扬长征精神,立志报效祖国,是我们青少年一代唯一的奋斗目标,立志报效祖国,是历史赋予我们青少年一代的最强使命。让我们团结起来,用实际行动,去报效祖国吧!

长征精神对于整个人类的生存、奋斗和进取的价值都是非凡的,它以无可比拟的信念坚定、艰苦卓绝、不屈不挠而获得一种具有全人类意义的永恒性,矗立起一座穿越时空的精神丰碑。

生活中我们要向红军战士那样遇到困难奋勇攀登,滑倒了爬起来,再前进,困难最终会征服的。既不要因基础差而忧虑,自暴自弃;也不要因压力大竞争激烈而背思想包袱。要确立自信心,相信自己的潜能,战胜自己的惰性,以饱满的热情、积极自信的姿态走进学习,一定能磨练出良好的意志,取得优异的成绩,展示自己最美好的一面。

回顾历史,激励我努力进取、勇于拼搏。加深对长征精神的理解,激发我的爱国主义情操。学校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大家如能践行长征精神,从学习生活中的小事做起,从改正自身的不良行为习惯做起,坚持不懈,最终化外在的行为规范为内在的素质,那么,就一定能够有所成功,成为学习的佼佼者,成为我校的星级文明卫士,成为大家心中的楷模,成为时代领跑者。

我们要充分利用这次难得的机会,在进取中学习,在思考中升华。红军历经磨难而信念弥坚,饱尝艰辛而斗志更强,我们要大力弘扬长征精神,继承优良传统,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优秀人才。

我们要把长征精神当作一种价值观念、一种精神动力、一种行动指南、一种人生追求。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弘扬长征精神继续新的征程作文

全文共 918 字

+ 加入清单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每当我听到这首激昂豪迈的长征时,我的眼前都会浮现出这样的一组场景:泸定桥边.大渡河畔珍藏了他们英勇无畏的身影;雪山草地,高山峻岭留下了他们坚毅执执着的脚步;四出奇兵,赤水河记录着他们胜利后的笑容;三军会师,会宁载歌载舞恭贺他们创造人间神话.七十年前,先辈们用热血和生命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长征之歌;七十年后,作为新世纪的主人,我们又会做出怎样的回答呢?

今天,我们重温长征的历史,并不是号召大家再次用脚步去丈量那漫长的征程,而是要我们用心灵去感受,去领悟长征精神,去传承,去发扬长征精神,去培育我们新时代的长征精神.坚定的信念和必胜的信心是红军战胜困苦的精神动力.长征途中,先辈们脚下踏着华夏坚实的土地,手中高擎着民族振兴的大旗,心中升腾着祖国腾飞的梦想.正是这样的信念将他们紧紧地凝聚在一起筑成了一道摧不垮的钢铁长城.正是这样的信念支撑着他们走过艰难,走过凶险,走出希望,走出了一片蓝天.今天,我们面前虽然没有了雪山和草地.但前进的道路依然曲折而漫长.构建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必由之路,也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又一次伟大而艰巨的长征.进行新的长征,我们同样需要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和必胜的信心.

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的革命精神是红军取得胜利的根本保障.长征途中,在强大敌人和险饿的自然环境面前,红军正是凭者这种精神,征服千难万险,战胜了敌人,取得了最终的伟大胜利,为中国革命创出了一条崭新的道路.今天,步入新世纪的我们,是否还需要这种精神呢?轻歌曼舞的欢乐,鸟语花香的芳馨,灯红酒绿的痴迷,艰苦的环境似乎离我们远去了.但是,我们依然需要这种精神.有了这种精神,我们才能以蓬勃向上的风貌,激发创新能力,燃烧创业激情,焕发无坚不摧的力量.这种精神是我们人生走向辉煌的基石.

七十年前的长征精神,已经作为一个符号,走进了历史,铭刻在我们记忆的深处,而岁月沉定的长征精神却象古酒一般在我们心中酿出了味道,酿出了感情,成为我们多彩人生的一道美味佳肴.

新世纪,新时代,新希望,新蓝图.一切都是新的.‘路漫漫其修远兮,误将上下而求索.‘为了民族的伟大复兴,同学们,就让我们一起努力,一起书写我们新的长征吧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