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读长征有感作文(合集20篇)

观后感,就是看了纪录片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下面是关于纪录片长征观后感的内容,欢迎阅读!

浏览

3517

作文

1000

关于长征的作文

全文共 1441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已经有70周年了。时光如流水,当年一脸稚气的红军小战士,现在大多是饱经岁月沧桑的白发老翁了。一切的一切,都早已随着时代的变迁而物似人非了。然而今天,当我们追忆那段红色的历史,重走那段红色的历程时,仍旧会热血沸腾,感慨万千。

二万五千里长征,一次改变中国命运的征途。这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它的魅力如同一座丰碑,巍然屹立于大半个世纪的光阴流逝中,它的精魂跨越时代,跨越疆域,跨越国界,震撼着每一颗流淌着滚滚热血的心灵!

回首风雨来时路,漫漫征程,说不尽的艰辛险阻,道不完的严峻苦难。皑皑雪山无情阻截了多少去路,茫茫草地轻易吞噬了多少生命,更毋论那峡谷急流、乌江天险、弯弯赤水、大渡激浪……加之百万敌军的围追堵截、弹尽粮绝的恐惧与绝望……哪一样不在长征战士面前虎视眈眈。但是!他们就仅仅靠着两只脚和钢铁般凝聚的意志,纵横跋涉十一个省,长驱直至两万余里!他们血战湘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大雪山,攻占腊子口……两万五千里长征路,两万五千里血与汗的洗礼!所到之处,哪里没有浸透着红军战士殷红的热血?哪里没有流传下红军战士动人的赞歌?长征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真真正正的英雄好汉!纵使万般艰险,又如何能将他们轻易征服!他们经历了九死一生的激烈战斗,战胜了任何人都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他们在一条布满荆棘和鲜血的道路上一步步艰难地走来,最终走向了光明和胜利!

人们难以置信,究竟是什么让长征中的人们明知征途有艰险,却毫无畏惧、万死无辞,前仆后继地奔向同一个目标?是什么让他们创造了无与伦比的英雄业绩,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革命篇章?是坚定不移的信仰、不屈不挠的求索、无所畏惧的前行、向着革命理想无尽奋斗的精神!这,难道不是老人们口中述说的长征精神吗?!

巍峨雪山掩盖了战士们的躯体,

却埋藏不住他们满腔为国为民的赤诚之心;

茫茫沼泽吞噬了战士们的身躯,

却消融不了他们坚信胜利就在前方的强烈信念;

枪林弹雨夺去了战士们的生命,

却夺不去他们如钢水般熊熊燃烧奔流不息的革命精神!

岁月的年轮沉淀了斑驳的痕迹,冲天的狼烟散尽了悲壮的回声。时值长征胜利80周年,我们回顾历史,不由感慨万千。红军长征的壮举已经成为历史,但是,长征精神却具有永恒不变的历史价值和光照千秋的缤纷异彩。中华儿女灵魂深处的“长征精神”的烙印,与我们党和人民在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壮丽进程中创造的西柏坡精神、延安精神、奥运精神、三峡移民精神、抗非典精神、神五神六精神一样,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精神和延续与升华,是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的时代创造!长征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意志与品格的注解,成为中华民族追求光明与理想的象征,成为中华民族发奋图强、坚韧不拔、战胜一切困难的精神砥柱!

现在,党中央领导集体正率领全党和全国人民,在把我国建设成为伟大的社会主义强国,让人民都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的道路上进行着新的长征!在21世纪,我们仍然需要争取实现中华民族的全面复兴这一现代历史主题。为此我们相信,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伟大征程中,我们仍需努力实践长征精神的时代价值;我们确信,在新的历史时期,同时代精神结合起来的长征精神,必然在激励中华民族实现伟大振兴的道路上所向披靡!

一段岁月,波澜壮阔,刻骨铭心;一种精神,穿越历史,辉映未来。长征的英勇足迹镌刻在人类追求解放的历史长卷中,始终为中国人民所铭记;长征精神,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夺取成功的基础,始终激励着中国人民朝着一个坚定的方向辉煌前进!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2024年长征题材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1884 字

+ 加入清单

长征是历史上伟大的旗帜,下面小编为大家提供长征题材电影观后感,欢迎阅读参考。

长征题材电影观后感一:

在党的生日来临之际,石家庄市组织各大影院举办了红色电影周。看红色电影的人很多,我们领到了《四渡赤水》的票。《四渡赤水》分上、下两集,讲的是毛泽东、周恩来等共产党人领导红军在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下四渡赤水的革命故事。当时的红军在左倾错误的领导下,损失惨重,只有3万,缺乏枪支弹药、缺吃少穿;而国民党的军队是40万,美式的精良装备,并形成了对红军的重重包围。面对如此悬殊的军事力量对比和如此严峻的军事形势,共产党纠正了自己的左倾错误,确认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做出了英明的决策,领导红军四渡赤水,终于逃出了敌人的包围圈,夺取了革命的胜利。

电影里,红军官兵吃的是红薯、白菜梗子,穿的是草鞋,铺着盖着稻草,就是在这么艰苦的条件下,他们取得了革命的胜利。想想如今的我们,锦衣玉食,还嫌不满足,还找各种抱怨的借口,小小的挫折困难,就停步不前,相形之下,我们真是无地自容!

这部电影给我的触动很大,我一定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把自己锻造成国家的栋梁之才,为把我们的祖国建设成为世界的东方明珠而奉献终身!

长征题材电影观后感二:

今天,我院组织学生党员观看了革命电影《四渡赤水》。影片主要讲述了我军在生死攸关的枪口之下,我党领导人与敌人巧妙周旋,终于逃出敌人魔掌的故事。

红军面临严重局势,为了粉碎国民党的围歼计划,争取战略主动并在运动中消灭敌人,中革军委决定率敌军尚未形成合围之前,向遵义西北地区川、黔交界处的赤水、土域地区集中,并在川、南、沪州北渡长江,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在川西北创立革命根据地,在这种情况之下,展开了光辉的四渡赤水之战。

四渡赤水充分体现了我军领导人的军事才能。四渡赤水粉碎了国民党蒋介石在川、滇、黔边围歼红军的计划,摆脱了敌军的围追堵截。是长征途中一次具有决定意义的战斗。是毛泽东军事指挥的“得意之笔”,是我军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光辉的运动战典范。

观完《四渡赤水》之后,我感想颇多。人们常说攻下一座城市容易,但要守住一座城市却很难。是啊,无产阶级先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换来了新中国,而新中国将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更好地去成长,这对于我们来说是困难,但更是一种激励与鞭策。只要我们继承老一辈无产阶级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我们一定能向先人一样被后人所敬仰。此外,我还学到把握形势和机会很重要,但更重要地是自己更有不可战胜的力量,在生死攸关的危急关头,毛泽东同志镇定自若,认真研究形势的发展,终于创造了四渡赤水的以少胜多的典范。这是伟人的修养,这是作为一个领导者必备的才能。我们更应继承和发扬这一优良的作风。

长征题材电影观后感三:

今天,我们观看了一部历史影片——《我的长征》。这部影片是从一个小主人公的角度来来讲述他眼中的长征。里面讲述了中国工农红军抗战英雄浴血奋战的故事。在观看这部影片时,我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息。

日军来侵略时,士兵们奋不顾身,勇往直前。可是,面前的景象却令人心痛:士兵们冒着枪林弹雨打敌人,四周血流成河,血花四溅,惨不忍睹。我想,只要是有点良知的中国人,肯定会替这些牺牲的战士而感到惋惜。看到这些景象,勾起我心中思绪一片:我想到了五星红旗,想到了红领巾。它们都是用战士们的鲜血染红的,我们应该珍惜它们。当我看到瑞伢子把上次停电用剩的蜡烛头包好时,我被他这种节约的精神感动了。现在,有哪些人会懂得珍惜,会把用剩的东西包好?我想应该不会有了吧。即使有,也很少吧。可是我们不能忘了,现在我们的幸福生活正是靠他们这样一点一点的节约,英勇奋战而创造的。如果没有他们,也就没有繁荣昌盛的今天!他们的这种行为令人敬佩,值得我们周围的每一个人学习。长征途中,能和自己的战友一起抗战,是快乐的;当你的亲人相继牺牲时,是痛苦的。正如影片开头那一位老人所说:“长征,是我一生当中最快乐的时光,也是我最痛苦的时光”。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时,基本上都是饿肚子的。有时,一把炒黄豆都能分五六个人呢。如果能象我们现在每天都能吃饱喝足,那他们打起仗来肯定会更加英勇。现在,我们每天都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有可口的饭菜。每天都睡在温暖的被窝里。看看过去,想想现在,我们简直就处在人间仙境了。如果我们每天都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那他们就可以含笑九泉了。当红军遇到土匪时,他们用一片赤诚来对待他们,最终使他们被感化了,他们在一起载歌载舞。我们也应该用一片赤诚之心来对待周围的每一个人。

红军们,你们永远是我心中的一颗“星”!

展开阅读全文

篇2:2024年观长征五号发射有感

全文共 255 字

+ 加入清单

长征五号运载火箭于九月上旬运抵文昌航天发射场后,按照飞行任务测试发射流程,陆续完成了总装、测试等各项准备工作。后续,完成火箭功能检查和联合测试工作,并确认最终状态后,火箭加注推进剂,按计划实施发射。

今年6月,长征七号在相同的轨道上垂直转运成功,与长征五号垂直转运相比,长征七号还经过了4个60度的弯道。它所采用的“单轨差速转 弯行走技术”,目前除日本外,我国是第2个掌握的国家。

长征五号是我国目前运载能力最大的新一代运载火箭,也是我国迄今为止研制的最大推力运载火箭,因此之前都被简称为“大火箭”。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3:长征观后感

全文共 2452 字

+ 加入清单

电影《长征》片长三个小时,分上、下两集,向观众展示了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战略大转移的历史场景。影片宏伟壮观,深入的再现了红军当年长征所遇到的种种内在和外在的艰难险阻,用史诗笔触全景刻画了湘江之战、四渡赤水、强渡乌江、巧渡金沙江、翻越雪山夹金山、穿越茫茫千里大草原等红军战士长征途中的几次较大的战役和险境,讴歌了红军战士勇于挑战自我极限敢于战胜恶劣的自然和社会环境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对于影片的艺术成就、历史意义、现实作用,我就不去分析了。在观看这部影片的同时,我也在思考那么一些问题:红军是凭借什么才能克服种种不利因素,甩掉围追堵截的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国民党的军队,最终取得了长征的胜利,为中国的革命保留了珍贵的火种?是什么让本来是执行战略大转移的一支队伍,在漫漫的万里长征中却扮演了播种机的角色,把革命的理论散播到千万户家庭呢?

影片没有交待长征的起因和背景,可能是因为受限于电影片长的原因吧。故事是从湘江河畔,红军抢渡湘江开始的。由于博古、李德对军队撤退所遇到的困难估计不足,所以部队带着大量的缁重挤在湘江桥上,几天几夜部队也没有能完全通过湘江。然而,时间就是生命,在红军的上头敌人的飞机在狂轰烂炸,后面有几十万追兵正汹涌而来,前方,蒋介石在加紧布置几道拦截的防线。红军长征的第一道本来不是难关的难关就这样横在了全体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军队面前。幸亏红军的后卫部队拼死抵挡住了国民党追兵的猛烈进攻,为中央红军过河抢得了宝贵的时间,要不然,此役红军的后果实在不堪设想。

在渡过湘江之后,影片安排了一个特写镜头,一个红军的后卫战士在敌人蜂拥包围住他的时候,毅然拉开了胸前手榴弹的弹弦,但是没有爆炸场面的刻画,镜头转向了印满红霞的天空,不知道这可是象征烈士流淌的鲜血?第一道本来是长征途中最容易渡过但却因为人为的策略因素而造成的难关被克服了。湘江战役后,红军连克国民党军队的四道防线,但是自身的伤亡也非常惨重,八万之师拼得只剩了三万之士,虽然是胜利了,但按照这样的打法别说陕北会师,没到四川就得全军覆没。即使这样,红军能突破国民党的四道防线几十万大军的拦截,原因何在呢?

我认为,在这个阶段,红军能避免覆灭的原因在于红军将士的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特别是后卫部队的敢打猛拼的劲头,阻滞了追兵前进的脚步,给红军带来了珍贵的喘息机会。如果没有五万牺牲将士为了理想不怕牺牲的精神,(明明知道自己在后卫阻击,生还的可能性很少,但为了整个集体,甘愿流尽最后一滴血)没有他们的壮烈情怀,也就不可能再有后面八路军和解放军的发展,更不要说建立新中国了。我们应该永远记住这些牺牲的先烈们。

在一个集体当中,如果战略指挥出了问题,大家都乱成一团,没有众志成城的决心,没有凝成一股劲的凝聚力,没有哪怕牺牲个人也要保全集体的信念,那么这个集体决不会走得很远,而我们的红军指战员就具备有这些优良的素质,终于能够令决策失误的红军起死回生,创造了中华战争史上的奇迹。这些精神在我们现在这个国际形式变幻莫测的时代,我们的人民更应该汲取和发扬,不要先自乱了自己的阵脚,大家团结一致,发扬红军精神,不怕困难,克服困难,强国强军,保证中华民族能够在世界之林更好的发展。

湘江战役后,红军在通道得到了及时的修整,红军虽然没有完全摆脱李德、博古的错误军事路线,但是毛泽东开始重新获得了发言权。在毛泽东和很多头脑清醒的红军领导人的坚持之下,改变行军路线,四渡赤水,占领贵州,并在贵州遵义召开了举世闻名的“遵义会议”。“遵义会议”彻底的纠正了博古、李德的错误战略方针,重新奠定了毛泽东在军队中的指挥权。此后的红军声东击西、指南打北完全打乱了蒋介石的军事部署,甩开围追堵截的敌人,大踏步向前。如果说“遵义会议”之前红军是有险无惊,那么“遵义会议”之后,红军更多的是有惊无险,强度乌江、巧渡金沙江、翻越雪山夹金山、穿越茫茫千里大草原更多的是向恶劣的自然环境以及红军自身的体能极限挑战,毛泽东军事指挥上的高明可见一斑。在和张国涛会师之后,虽然红军又经历了两条路线的选择,同时受到了张国涛分裂势力的威胁,但在党中央的果断决策下中央红军顺利的越过千里大草原和陕北红军胜利会师,实现了长征北上抗日的战略目标,揭开了中国革命史上新的征程。

如果说遵义会议前,红军能突出重围依靠的是不怕牺牲的勇猛精神,那么遵义会议后取得的一连串胜利就得益于中共中央正确的军事路线路线和方针,应该总结为智谋的胜利。

有人说中国共产党是一群没有文化的土匪,取得战争的胜利是因为农民太穷了,反正也是死,所以打仗的时候玩命,让共产党拣了个大便宜,这纯粹是无稽之谈。大家知道,国民党的士兵很多也是被拉壮丁去的,家里也很穷,为什么同是穷人,在红军队伍里就能打胜仗,在白军队伍里就只能打败仗,这个事实不是胜过任何的雄辩吗?打仗讲究的是谋略,一时之勇是不能决定全局的。在《长征》这部影片中湘江之战就说明了这个问题。要运用谋略,领导阶层没有一定深厚的文化功底是不行的。

我们看看长征中决定军队命运的领导人的文化功底吧!

李德是共产国际排来的,博古、张闻天都是苏联留学生,朱德、周恩来、邓小平都是海龟派大腕,毛泽东是湖南师范学校毕业等等,不举例那么多了,他们当时的这些学历可以说明他们就是那个时代的骄子。不可否认当时的共产党高层领导是人才济济的。正是由于这些人才的汇集出谋划策,红军才能从无到有,从有到壮大,最后取得了革命的成功。

有谋无勇不行,有勇无谋也不能长久,只有智勇双全才能取得事业的成功。

看了《长征》这部电影,我深深的感受到,我们这些平凡的老百姓,也要时常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和道德休养水平,提高自己承受失败的心里承受能力,培养自己敢于面对困难、克服困难的勇气,尽量做到智勇双全,这样,我们的人生才能够更加精彩,我们也更能为祖国贡献我们更大的力量大。

红军精神永远是我们战胜自我,战胜困难的指路明灯,《长征》所蕴含的精神力量是无穷的,我一个普通人无法说得清楚,但愿红军的长征精神能在我们在我们的下一代世代相传!

展开阅读全文

篇4:重走长征路作文700字

全文共 758 字

+ 加入清单

2018年12月14日的一天,学校组织了一场研学。研学的地点是“横琴石博园”,主题是“重走长征路”。

所有活动中我最喜欢的是爬雪山。

爬雪山不是爬真的雪山,而是翻越用网绳做的雪山,每次爬雪山的人数为6人,我是最后才爬的。看着一批批同学陆续的爬过雪山。我怀着激动与期盼的心情等待着。快了,快了,马上就到我们这批同学爬雪山了。就听见军人叔叔喊了一声:“预备,开始!”我们同时从起点出发,先用脚踩住绳子,一手够更高的绳子,爬着爬着,有些熟练了,我开始加快了速度,与其他同学拉开了距离,爬在了前面。正爬的起劲呢,突然听到“啊”的一声,回头一看,原来是后面的一个女同学不小心把脚卡在网里了。其他同学还没有跟上来,只有我离她比较近,又回过头看看前面的终点,马上就要到了,如果我回去帮助她,就不能第一个完成任务了,但又想到,如果我不去帮助她,她自己很难把脚拿出来,会很危险,当年红军叔叔爬雪山那么艰难不也没有丢下一位同志。想到这里,我返回去,帮助同学,把她的脚从网子里抽了出来。虽然第一不是我,但我还是很高兴,因为我体会到了助人为乐的快乐与自豪感!

每一次的经历,都是我成长过程中的一次磨练。正如毛泽东诗中所写:“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的确,当年红军叔叔之所以能够长途跋涉,征服千难万险,翻越空气稀薄、终年积雪的重重高山,穿过人迹罕至、沼泽遍布的茫茫草地,跨过激流汹涌、难以渡越的条条江河,吃草根,咽树皮,忍饥受冻,历经艰辛,最终胜利会师,创造出惊天动地的业绩。红军叔叔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经历是最好的学习,研学是最美的相遇,可以让我更了解历史,亲自体会长征的艰难。这次研学,磨练了我不畏艰难的意志,提高了我团队协作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征文

全文共 737 字

+ 加入清单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7月28日上午,太阳公公仿佛发烧了一样,把大地照得火辣辣的,正参加夏令营的我们也正在经受考验。你瞧!我们一个个穿着统一的军服,正精神抖擞、英姿飒爽地参加“重走长征路”活动。

过去,在两万五千里长征中,无数红军战士穿着草鞋,行军赶路,翻山越岭,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如今,我们冒着酷暑,在十月军校徒步开展3公里的“重走长征路”体验,我能行吗?出发之前,我不禁反问自己,这时军歌《团结就是力量》给了我信心,我行的,一定行的,加油!

行进中来到了一座大山前,只见这大山高耸入云。我不禁倒吸一口凉气,心想:“这山这么高,这么险,我能爬的上去吗?会不会掉下来呀?要是掉下来多危险啊!”“可看着别的同学都一个个跃跃欲试的样子,我也为自己拼命鼓劲,紧跟着连队就上了山。

就这样,我们翻山越岭,过河钻洞,闯过了一道道的关,此时的我激情满怀,信心满满。就在这时,一座吊桥出现在了我们面前。这座吊桥两边只有两条细的快看不见的铁丝,每块木板之间也只有10来厘米的距离,看上去非常的危险。更可怕的是,桥的下面还聚集着许多水蜘蛛,它们挥着白花花的爪子,仿佛在说:“快下来吧,我的小鲜肉们,等你们好久了,哈哈哈……。”顿时,我感觉浑身毛骨悚然,不禁有种想放弃的念头,这时,旁边的金涵韵好像看透了我的心思,悄悄对我说:“杨澍昕,没事的,我们一起手拉手过去。”也不知是谁起的头,大家一起唱起了《团结就是力量》军歌,互相鼓劲,平安无事地过了桥。终于,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行程,我们全都到达了终点。大家都挥舞着双手,大声欢呼着:“我们成功了!”。

重走长征路,很辛苦,但是我行的!长征精神也让我明白一个道理: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像个战士一样,掉皮掉肉不掉队,流血流汗不流泪,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展开阅读全文

篇6:长征的故事

全文共 444 字

+ 加入清单

这个暑假,我读了这么一本令人感动的书——《长征路上的故事》!看着那书上的字句,我不由地想起那场景:二万五千大军在泥泞的草地中行走,饿了,就挖野草充饥,渴了——我的心提了起来,泪水在眼眶内打转。

这本书讲述了二万五千个红军过雪山、爬草地、渡大河——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取得了胜利——的故事。

读了这本书,我被红军的艰苦奋斗、不怕牺牲、保卫祖国,用鲜血和生命抒写了不畏强暴、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英雄气概所感动。在生活中,我像一位“小皇帝”,爸爸妈妈什么都不让我干,仿佛我是一块玉,“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碰了”,正因为这样我被宠坏了,晚上不敢自己去上厕所,睡觉要妈妈陪。从今天起,我要学习红军们的精神,坦然地面对一切的挫折。

读了这本书,我被红军们互帮互助的行为所折服,如今,人与人之间竟争激烈,更需要这种“互帮互助”的红军精神,社会才能进步。

读了这本书,我受益非浅。红军为了拯救民族的危亡,不惜献出年轻而宝贵的生命。我要以他为榜样,刻苦学习,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将来为国家和人民做出应有的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筑梦长征路作文800字

全文共 301 字

+ 加入清单

毛泽东、朱德旧居位于四川宝兴县硗碛乡泽根村二组,石木结构,是传统藏族民居风格。当地称这两栋建筑为斗底锅庄房和迥贡锅庄房。

1935年6月,中央红军长征到达这里,毛泽东、朱德分别居住这两栋房屋。全面分析当时形势,研究翻越夹金山以及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北上抗日方案等重大决议。

当地藏民旧称“夷人”。红军经过时尊重民族习惯,宣传“红军不拿夷家一点东西”“红军和夷人是一家人”,所以深得当地群众爱戴。硗碛锅庄楼建筑独具特色,被建筑专家认为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长征路!踏着长征的足迹,接过老兵的旗帜。信念不移,勇往直前,百折不挠,坚持不懈。聆听感人至深的红军故事,感受振奋人心的长征精神。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央视开学第一课2024观后感400字:弘扬长征精神

全文共 823 字

+ 加入清单

在那烽火销烟的革命岁月里,中国红军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为了保存革命的实力,在逼不得已的革命紧张局势下进行了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一九三四年十月,党中央和红一方面军八万人首先从江西瑞金出发,一九三五年一月,中央红军攻占贵州遵义,召开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领导组织,纠正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主义路线。这次会议的召开在生死攸关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在毛泽东、周恩来的指挥下,一九三五年十月,红军主力抵达陕北根据地。同时长征的还有鄂豫皖的红四方面军,一九三六年七月湘西的红二方面军也开始长征。一九三六年十月,中央红军与红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

红军长征途中历经的重大事件有:从中央革命根据地江西瑞金出发;红军召开遵义会议;红军四渡赤水;红军巧渡金沙江;红军飞夺泸定桥;红军过雪山;红军过草地;红军三大主力历经千难万险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革命征程,彻底粉碎了国民党数十万军队的围追堵截。

红军长征的背景是在一九三三年十月,蒋介石在对中央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由于中共中央临时负责人博古、李德等人的错误指挥,虽然红军英勇奋战一年,付出重大伤亡,仍然没能粉碎敌人的“围剿”,在反“围剿”失败的情况下,中共中央被迫做出战略转移,明智决定红军长征。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表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红军长征精神是: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的集中表现;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胜的精神;是为救国救民,不怕艰难险阻、不怕牺牲的精神;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是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红军先辈百折不挠的精神需要我们去传承!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不忘初心走好新长征路

全文共 1472 字

+ 加入清单

习近平指出,穿越历史的沧桑巨变,回望80年前那段苦难和辉煌,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长征在我们党、国家、军队发展史上具有十分伟大的意义,对中华民族历史进程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

长征是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党和红军几经挫折而不断奋起,历尽苦难而淬火成钢,归根到底在于心中的远大理想和革命信念始终坚定执着,始终闪耀着火热的光芒。长征是一次检验真理的伟大远征,真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检验,真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确立,经过长征,党和红军不是弱了,而是更强了,因为我们党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找到了指引这条道路的正确理论。长征是一次唤醒民众的伟大远征,充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性质和宗旨的力量,充分说明了中国共产党必须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克服困难、赢得胜利。长征是一次开创新局的伟大远征,面对乱云飞渡、惊涛骇浪,我们党表现出无所畏惧的伟大实践精神,表现出浴火重生的伟大创造精神,在血与火中趟出了一条走向新生、走向胜利的革命道路。

习近平强调,“艰难困苦,玉汝于成。”长征历时之长、规模之大、行程之远、环境之险恶、战斗之惨烈,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在世界战争史乃至人类文明史上也是极为罕见的。红军将士上演了世界军事史上威武雄壮的战争活剧,创造了气吞山河的人间奇迹。

习近平指出,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留给我们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伟大长征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和精神族谱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滋养,成为鼓舞和激励中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

习近平强调,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长征路,必须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崇高理想信念而矢志奋斗;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新胜利而矢志奋斗;必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为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生活而矢志奋斗;必须把握方向、统揽大局、统筹全局,为实现我们的总任务、总布局、总目标而矢志奋斗;必须建设同我国国际地位相称、同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为维护国家安全和世界和平而矢志奋斗;必须加强党的领导,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为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而矢志奋斗。

习近平指出,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长征路,是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伟大长征精神,是党和人民付出巨大代价、进行伟大斗争获得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世世代代都要牢记伟大长征精神、学习伟大长征精神、弘扬伟大长征精神,使之成为我们党、我们国家、我们人民、我们军队、我们民族不断走向未来的强大精神动力。

习近平强调,长征胜利80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推进革命、建设、改革伟大事业,进行了一次又一次波澜壮阔的伟大长征,夺取了一个又一个举世瞩目的伟大胜利。我们这一代人,继承了前人的事业,进行着今天的奋斗,更要开辟明天的道路。蓝图已绘就,奋进正当时。前进道路上,我们要大力弘扬伟大长征精神,激励和鼓舞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特别是青年一代发愤图强、奋发有为,继续把革命前辈开创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新的长征路上续写新的篇章、创造新的辉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弘扬长征精神

全文共 1232 字

+ 加入清单

长征,一首壮丽的诗篇讲述一段震惊中外的历程,是一部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让我永远铭记在心。红军战胜艰难困苦、永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集体主义、艰苦奋斗的精神。激励我去战斗 ! 长征精神激励我向前冲,向前进 ! 走长征路 ! 长征精神永驻我心。

1934 年 10 月到 1936 年 10 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红军进行了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书写了中华民族的一部英雄史诗。红军长征途经四川,智取遵义城,飞夺泸定桥,四渡赤水, 翻越夹金山。为纪念红军长征 70 周年,我们将追寻红军长征的足迹,以今天的视角,回顾红军的英雄业绩,解密鲜为人知的历史典故,解析长征带来的深刻影响,展现长征的风采。“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大渡桥横铁索寒”,今天我终于诵懂了这座被誉为“通往共和国之路”的名桥。我们要讴歌中国红军不屈不挠、英勇作战、无私无畏的革命精神,缅怀和发扬前辈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弘扬长征精神,就是因为长征精神于全人类都是一笔永恒的精神财富。所以,长征精神是无国界的。长征精神的精髓是对理想信念的坚定不移和不懈追求。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面对无数的艰难险阻,红军战士毫不畏惧、英勇战斗,靠的就是对中国革命光明前途的坚定信念和不懈追求,这是他们强有力的精神支柱。只要心中依然永存信念,希望就不会灭;只要心中依然永存信念,胜利就在不远处。

弘扬长征精神不是口号,更不是空话,而应该是实实在在的行动。自古以来都是“行胜于言”。

弘扬长征精神,立志报效祖国,是我们青少年一代唯一的奋斗目标,立志报效祖国,是历史赋予我们青少年一代的最强使命。让我们团结起来,用实际行动,去报效祖国吧!

长征精神对于整个人类的生存、奋斗和进取的价值都是非凡的,它以无可比拟的信念坚定、艰苦卓绝、不屈不挠而获得一种具有全人类意义的永恒性,矗立起一座穿越时空的精神丰碑。

生活中我们要向红军战士那样遇到困难奋勇攀登,滑倒了爬起来,再前进,困难最终会征服的。既不要因基础差而忧虑,自暴自弃;也不要因压力大竞争激烈而背思想包袱。要确立自信心,相信自己的潜能,战胜自己的惰性,以饱满的热情、积极自信的姿态走进学习,一定能磨练出良好的意志,取得优异的成绩,展示自己最美好的一面。

回顾历史,激励我努力进取、勇于拼搏。加深对长征精神的理解,激发我的爱国主义情操。学校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大家如能践行长征精神,从学习生活中的小事做起,从改正自身的不良行为习惯做起,坚持不懈,最终化外在的行为规范为内在的素质,那么,就一定能够有所成功,成为学习的佼佼者,成为我校的星级文明卫士,成为大家心中的楷模,成为时代领跑者。

我们要充分利用这次难得的机会,在进取中学习,在思考中升华。红军历经磨难而信念弥坚,饱尝艰辛而斗志更强,我们要大力弘扬长征精神,继承优良传统,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优秀人才。

我们要把长征精神当作一种价值观念、一种精神动力、一种行动指南、一种人生追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2024年观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有感

全文共 316 字

+ 加入清单

唯有真正了解中国共产党人走过的历程,才能深刻理解长征胜利的必然性。这是中国共产党人执政的资格,这是我们党领导社会主义岿然不动的基础,这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事业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点,是一曲气吞山河的壮丽凯歌。除了对光辉胜利的歌颂、仰视,我们的钦敬,更应该来自对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洞察先机、举望未来的道路抉择,从而为长征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是什么让这支队伍一次次从近乎毁灭的打击中转危为安?是什么将若干个生死关头道路选择的艰难,化为地球上最绚烂的红飘带?长征的胜利究竟蕴藏着怎样的伟力与真谛?为此,《瞭望》新闻周刊专访了国防大学军事战略学专家金一南少将、军史专家徐焰少将。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重走长征路重温红色心

全文共 655 字

+ 加入清单

重走长征路 在游小的六年当中,有着许许多多的春秋游。让我记忆最深的,还是五年级时的“重走长征路”。

这次秋游的地点是十月军校。经过漫长的车程后,我们终于到达了我们的目的地:十月军校。我们的教官姓李,很有军人气概。十月军校后有一座山,一些女生便问道:“李教官,我们要爬山么?”“对!”李教官回答得很利落。“啊?”几位女生顿时泄了气,无精打采的。“没事,不就一座山嘛,还没紫金山高呢!怕啥!”“就是,我们是 巾帼英雄。男生们 就是 小 日本。小日本 都 部怕 ,我们 怕啥!。。。。。。”女生们 七嘴八舌地为自己打气。

开始上山了。因为 有台阶,我们走起来并步轻松。大家边走边说说笑笑。到了上面,石阶渐渐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 泥巴路,非常难走,大家不得不手拉手起来。

在途中,我们经历了许多桥。如“天下第一桥”,“卢沟桥”等等。有一座桥,样子酷似船。船中还有许多水。我和陆海慧是手牵手走过去了。她迈一步,我迈一步。总算是有惊无险。有些男生图省事,从桥下走。桥下是一个泥坑。上下滑极了。结果,我们班的“”总量级人物“沈翔羽在上去时,脚一滑,跌了下去。在他后面的陆州可就被害惨了。沈羽羽都快把他”活埋“了。当同学将两人拉起来时,地上清晰显出一个人的印子。大家都哭笑不得。

在返途中,有一关需要拉绳子荡过去。我们班的樊响抓住绳子,一用力。人没过去,裤子掉下来了。羞得他满脸通红。我们则笑得直不起腰。另一位,更有水平。只见他熟练地荡过去。刚一得意,却没站住,又荡了回来。

这次秋游结束了。可长征路却没结束。它永远留在了我的记忆中 。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长征故事激励我前行书信600字

全文共 582 字

+ 加入清单

记得红军和敌人打仗时,他们不怕苦,不怕累,坚持不懈地向前挺进,一直向前挺进了两万五千里。红军在长征途中饿了就吃野草、皮带;渴了,只要身边有河,他们就喝河水。我想:他们的生存条件比我们要艰苦的多得多,没有我们现在好,我们现在哪有人还能咽得下皮带、野草呢?我门这叫生在富中不知富呀!他们不管遇到什么危险,都奋不顾身,和敌人拼搏起来。红军们的勇敢令人感动!

在漫长长征的战斗中,最让我感动的就是“飞夺泸定桥”。

1935年5月,红军的先头部队强渡大渡河成功后,国民党就调集了大量的兵力增援泸定桥,企图把红军的队伍切开,但先头部队的战士们用两天的时间走了一百六十公里赶在敌人增援部队的前面到达。而后续红军部队组织了二十多名勇士的突击队,由于桥板被日寇拆除,所以攀着只剩下铁链的大铁链,冒着对面桥头堡敌人的枪林弹雨,奋勇向前,他们的身下大渡河水流湍急,一旦失手或受伤落入水中则必死无疑。但勇士们仍然冒着密集的炮火,奋不顾身,勇敢顽强的向前冲,一个掉下去了,下一个冲上来,受伤的战士在要掉下去那一刻还在向敌人射击。

他们知道他们只能前进,在他们身后有毛主席,有党中央,有千千万万个红军战士。最后剩下的勇士们冲破了敌人在桥头堡的火墙,冲进了泸定城,和后续上来的红军战士一起彻底消灭了国民党的部队。这次战斗的胜利粉碎了蒋介石要把红军消灭在大渡河以南的企图。为长征的胜利大下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传承长征精神作文800字

全文共 780 字

+ 加入清单

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的日子里,我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了毛泽东主席的《长征》,阅读了有关红军长征途中发生的故事,还观看了红军长征的电影。我们重温长征精神,重拾长征精神意义重大。

为了粉碎敌人的围剿,为了保存革命力量,红军历时了两年,历经了二万五千里的长途跋涉。上面有敌人的飞机炮弹,下面有敌人的围追堵截,他们饥寒交迫,吃草根,啃树皮,嚼皮带,许多红军战士长眠在了皑皑白雪下……红军战士以钢铁般的意志,顽强拼搏的精神,粉碎了敌人的围剿,1936年10月取得了长征伟大的胜利。

我们忘不了红军战士那“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藐视困难的大无畏精神;忘不了“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豪迈的乐观主义精神;忘不了老班长舍己救人的品格……长征精神闪闪发光!

长在红旗下的我们,面对长征精神,我们是羞愧难当。上周二,我们嫌学校食堂饭菜不可口,没吃两口,就把饭菜全倒进了垃圾桶,看到满满一大桶白米饭,学校政教主任杨杰就组织我们观看《长征》,并要我们写观后感。当我们看到红军战士嚼棉絮,吃雪时,我们低下了头,流下了悔恨的泪水。我们懂得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现在虽然物质条件好了,但艰苦朴素的传统美德我们不能丢。从此后,学校食堂的饭桌上、地上没撒一粒饭。

在长征途中红军战胜了多少艰难险阻才取得革命的胜利,而我呢?去年冬天下大雪,听到北风呼呼,我就赖在被窝里不肯起床,叫爷爷到学校请假,最后奶奶好说歹说,我才磨磨蹭蹭起床,结果迟到了一节课。今天当我读到“大渡桥横铁索寒”,看到“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想到红军战士为了革命胜利抛头颅,洒热血大无畏的牺牲精神,我是长征精神的传承人,怎能被一点小小的困难所打倒呢?我要自觉磨炼自己的意志,接过先烈手中的旗帜,担当起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的重任。

长征精神是我们民族的脊梁,我们一定要继承和发扬,把长征精神传承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长征故事激励我前行书信

全文共 714 字

+ 加入清单

长征故事的耳濡目染下、在红军父辈性格的潜移默化下,卜谷家庭逐渐形成了清正廉洁、坚韧不拔,艰苦奋斗、团结互助的红色家风。伯父从遵义到延安,从山西被敌机轰炸致双耳残疾到新中国成立后卸甲归田,康克清为伯父改名这件事,一直勉励着伯父每时每刻不忘共产党员的宗旨和共产主义的信念,为自己的名字作出最好的诠释。三年困难时期,伯父带头嚼野菜、咽糠团,主动为政府分忧。他说,比起长征途中爬雪山过草地强多了。因为家中生活一直比较清苦,伯父就带领全家起早摸黑垦荒造田,粮食蔬菜基本自给,还在200多米长的河滩上栽种了千余棵树苗,在他的精心呵护下,小树长大成林,成为家乡一道独特的风景。

这种红色家风体现在卜谷身上尤其明显。卜谷说:“红色家风早已融入了血脉。”他一生所信奉的“堂堂正正做人,干干净净做事”,正是“清正廉洁”家风的传承。创作的《红军留下的孩子们》,作为中国作协重点作品扶持项目,他曾前往北京3次、上海1次、福建3次,走遍赣南大地,且大都是自费采访。

那年,在得知兴国县池煜华70多年守望红军丈夫的事迹后,卜谷前往采访的途中,残疾的脚被绞在摩托车后轮里面,穿着的皮鞋被撕碎,钻心的痛使他晕了过去。在病床上躺了4个多月后,伤痛稍轻,卜谷便挣扎着再次踏上采访路。正是父辈们坚韧不拔的意志,激励卜谷采访池煜华八九次,写下《红军留下的女人们》一书,并与池煜华结下不解之缘,池煜华认卜谷为“儿子”。池煜华离世后,卜谷还赶往奔丧,在池煜华身上覆盖上一块大红被面,上书:“永远的池煜华妈妈”。

卜谷对一些青年文学爱好者给予帮助,引领他们走上红色创作之路。在广东务工的张桂明,就是在卜谷的帮助下走上红色创作之路的,最近他的红色题材长篇小说《金画眉》将出版发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长征是中国一场灵魂的战斗

全文共 2340 字

+ 加入清单

请允许我从介绍自己开始。我基本在一年前到达中国。我在英国的地方广播电台,国家和国际电台工作了30年 - 不仅是在英国广播公司,也在一些英国最大的公共和商业广播公司。我现在为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工作,作为他们的旗舰广播节目——《新闻纵贯线》的主持人和记者,现在也为他们迅速发展的新媒体部门服务。

在过去一年里,我意识到我对中国的了解越多,需要学习的内容也就变得越多。这使我很高兴和兴奋。我希望我与中国的缘分将是漫长而内涵丰富的。

几天前在北京,我很荣幸被邀请参观在中国军事博物馆举行的纪念中国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的展览开幕式。

当然,我知道长征。我读过关于中国历史上这个神奇章节的书籍和文章。我认为我已经足够了解了这方面的内容:为什么会发生,发生在什么地方,以及它对中国未来发展的意义。

但正如我刚才所说,你学到的越多,你就会意识到你不知道的东西越多。

我认为对我来说,关键因素是看到了文物 - 展览上的展品。就是这样一些小东西,例如衣服,绷带,收音机,铁索桥上的锁链片段,信件等,与红军战士有关的任何细小的东西。许多展品也可谓是一些令人吃惊并鼓舞人心的艺术作品。

展览的每一部分都讲述了坚毅,苦难,决心,智慧,战略战术和理想主义的故事。

坚韧和苦难,生动描绘了红军士兵和他们的支持者们已经在对抗日本侵略和民族主义者的战斗中顽强抗争了多年。

痛苦的一年 - 或是不止一年 - 他们的长征穿越了中国广袤的地区,穿越沼泽和不起眼的山脉......没有什么吃的也难有足够衣衫保暖。

当然,还有那些在路上掉队的人的苦难。

最终到达长征终点的成功者的决心,并且看到它所代表的大无畏精神。

这归功于指导这些先驱者战胜逆境的领导人的智慧和战略规划。

这种理想主义推动了长征得以开始并发展。

对于这些闪光的价值,我将添加忠诚度一项。 那些守护了长征精神的人的忠诚,并把它带到了这里。

所有这些文物,所有这些价值观,已经帮助长征从几乎可能从英雄诗歌的领域到现实世界。这真切地发生过。这是真的。它强调,这是一个故事,对我们今天的生活有切实影响。

我认为有时将历史(实际上是新闻)视为虚构是太容易了。在书中的东西,或在媒体上,可能或可能没有发生。长征发生了!神奇并惊人,虽然它可能听起来 - 它是真实的,有形的,其影响仍然深深地植根于今天的中国。

在这个阶段,我想提到展览的完整标题《长征 - 英雄史诗和不朽的里程碑》。

也许值得看看这些关键词的定义。

英雄—勇敢或决心,壮观或宏伟的规模或意图,大胆或戏剧性。无可否认的长征。

史诗—通常用于描述希腊传说,叙述英雄或传奇人物的行为和冒险或一个国家的过去历史。一个非常漫长和艰巨的任务或活动。这就是长征。

不朽—不朽意味着从不死亡或腐烂。长征没有在1936年结束。它的精神薪火相传。

里程碑 - 在道路旁边设置的石头,用于标记以英里为单位的距离到特定地点 - 在某事物发展中的重要阶段或事件。也许最后一个才是至关重要的。长征是一个更长的旅程中的关键时刻。

长征是中国一场灵魂的战斗。对我来说,中国共产党似乎知道,这个灵魂是通过艰难斗争赢得的,不应该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也永远不会磨灭。中国共产党是这个灵魂的守卫者。它是珍贵的,因为它将定义国家的未来。它有一颗跳动的心,在和平共处和相互尊重的情况下,努力为所有人谋求更美好的生活,更广泛的正义。中国榜样!

从外国人的角度来看,作为记者......

在今天的中国,在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后的中国,我们依然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些榜样。

我一个星期前来到这里。中国对我来说并不完全陌生。能够来到这里,我也有我自己的史诗之旅。40年前,我在南威尔士的一个工业城镇长大,在一个钢铁厂旁边,当我们在街上玩耍时,钢铁厂每天都向我们释放灰尘和污染,我通过短波无线电了解到了外部世界。我最常听的电台之一就是北京电台,它是我现任雇主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前身。那时我会想到我会在北京工作吗? 我希望我会的。现在我来到了北京。有时候,梦想是会成真的。

但我正在聆听的世界是一个分裂的世界。这是一个破碎的世界,充满了不信任和竞争的意识形态。

值得注意的是,我相信世界上从来没有这么一致的共识。在各国领导的倡导下 - 国际社会通过贸易合作共同构筑和平。

中国是这一合作发展的倡导者,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策略呼吁达到共赢效果。通过尊重由联合国,20国集团和东盟等国际机构鼓励进行的对话,中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构筑了真正经济友谊纽带。

在北京的展览中,我被毛泽东主席的一句话所折服了。

“长征是一部宣言书,长征是一个宣传队,长征是一台播种机。”

我相信过去我们过份强调“宣言书”部分的内容。现在是时候,过渡到“宣传队”和“播种机”上了。

我相信中国有故事要讲。许多惊人的故事。因为它有着5000年的文化底蕴。

有一个现在正在进行的长征 - 一个国家的伟大复兴。

这是一个充满危险与挑战的旅程......

坚韧,困苦,决心,智慧,战略,理想主义,忠诚 - 我们以前在哪里能听到所有这些?

中国有一个规划和一个伟大设想。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变革和生态发展的进步。多管齐下的全面战略,以全面的方式实现这一目标。

中国梦——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你很幸运,因为你有长征的经验和启示来指导你。许多国家没有这样的经验。因为他们太年轻了,或者忘记了自己的历史。

他们说我们应该总是从历史中学习 - 从错误中学习 - 也可以通过具体事例学习。中国有很悠久的历史。以我过去一年在中国生活和工作的个人经验来看,我觉得你有巨大的能力去学习,适应并且实现这个目标。

所以,综上所述,我会说恭喜你所拥有的这些价值。

并感谢你给我机会今天与你沟通交流,并体验中国更多的方方面面。

我保证我会继续学习,并帮助中国传递中国榜样的信息,传播给全世界知晓。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弘扬长征魂

全文共 846 字

+ 加入清单

小时候,爷爷经常给我讲长征的故事,我总是听得津津有味,但也只知道个大概。渐渐长大,我爱上了看书,一次偶然的机会,我阅读了《长征》,对长征红军的精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书让我深深感悟到:二万五千里长征,走过,方知路遥;经历过,方知险多;再回首,方知志坚。 五千年的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屈辱,五千年的内剿外截。几多辉煌,几番风雨,几度坎坷。 五千年繁华,五十年御辱,五年的萌芽,也曾骄傲,也曾愤怒,也曾痛心……唯有一颗赤诚的赤子之心,风蚀雪压,不曾改变。 一面红色的旗帜,就那么鲜亮地插在了一片贫瘠的山地上——江西瑞金。

在四围白色恐怖袭击和包围中迎风飘扬……看着看着,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 多少年前红军长征的情景再现眼前:1931年9月18日卢沟桥伤痕累累,1931年9月18日之后的东三省欲哭无泪……多少无奈化为力量,带着一腔热血,长征红军开始了世界战略转移中的神话——长征。 五岭逶迤,穿着草鞋英勇地踏过;金沙水汹涌澎湃却也在长征红军的搏击之下无声的逝去;大渡河素有天堑之称却也在长征红军架起的铁索之下呜咽翻腾;草地,历来是气候的神变、环境恶劣的霸主,却也在长征红军的脚下匍匐;雪川,气势磅礴,多少人望而止步,却也在长征红军过后笑逐颜开…… 草地之中,雪山之上,无数次出现的是这样一个场景:我们红军用一个班仅有一个的瓷盆做锅煮着草根,野菜,仅有的衣袋中的几粒粮食也是精神粮食——“我们饿不死的,我们还有粮食!”他们在艰苦中却有大欲:把革命进行到底! 长征途中,红军高举团结的旗帜,把革命利益放在首位,顾大局、识大体、讲团结、讲奉献、同甘共苦、生死与共。团结、奋进、力争上游,今天读来,红军长征的种种是传奇,但这也是一个万古恒心的话题。

长征,一段跨越时空的神话,一个伫立在精神巨筑颠峰的丰碑。 作为和平年代的小学生,我们不要经历饥饿、寒冷的苦难,不要在枪林弹雨中与敌人搏击,但我们要让长征魂延续,要用长征的精神来镌刻记忆,用红军的灵魂来注击理想,这样,才能让我们的祖国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屹立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2024年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主题征文

全文共 1207 字

+ 加入清单

1934年开始的长征既非一般意义上的"行军",亦非战役,更非是胜利,而是一曲人类的求生之歌,是一场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大撤退,是一次次险象环生、火烧眉毛的战斗。无人穿行的大草地、鸟迹罕至的大雪山、舞蹈着死亡之神的沼泽……这是对人生存能力的极限考验。经受着如此严酷、恶劣环境的考验的这支队伍,只有在大地洪荒之际开天辟地的那些神话传说中的英雄们堪与比拟。在极度严酷的环境之中,在物质的极度匮乏之中,在汗水、鲜血和死亡的考验之中,精神之火更加熊熊地燃烧,信念之光更加明彻地照亮。最终,从千山万水中走出来、从围追堵截中冲出来的这支队伍,也冲出了自身的错误、迷茫,走向成熟,走向独立,走向团结,走向壮大。正是这场痛苦的洗礼把他们引向最后的正确之境、光明之境、胜利之境。历史女神正是以这种奇特的方式检验了她将要选择的未来中国的主宰。

"自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历史上有过这样的长征吗?没有!这是中国无产阶级的骄傲,中国共产党的骄傲,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中华民族只有这样的军队才能得救。"毛泽东曾这样评价长征。虽然七十年过去了,但是人们始终没有忘记长征。长征那英勇的足迹镌刻在人类追求解放的历史中,始终为中国人民铭记;长征那革命英雄主义的精神,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夺取成功的基础;长征那战胜一切的气概,始终激励着中国人民朝着一个坚定的方向辉煌前进。长征精神永存,长征烈士永生!

我们祖国的昨天是历经沧桑的,但所幸的是,我们的先辈们用他们的血肉之躯给近代积贫积弱的中华大地注入了无限的生计与活力,他们用行动证明了长征精神的经久不衰。历史的书卷正向我们展开,让我们一起来回顾吧!

旧中国在毛泽东的领导下,从德国捧来革命经典,从俄国引来熊熊烈火,他们点燃遍布华夏的众多干柴,以星星之火,燎原中华,凤凰终于涅盘了。苦难深重的中国人挺起了胸膛,1949年10月1日伴随着28炮礼炮,新中国从此诞生了!

以邓小平为代表的“领航人”,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精心描绘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这一宏伟蓝图,沉睡多年的万里长城终于敞开了“大门”,改革开放的春风魔术般地装饰着华夏大地,古老的中国重展青春的笑靥!

以江泽民为代表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庄严地向全世界宣布,打开的大门决不会再关闭,我们将坚定不移地沿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奋勇前进!

长征接力有来人,世纪轮转开新篇。如今我们在胡锦涛总书记的领导下,面对先人与后人,面对历史与未来,世界形势瞬息万变,容不得我们喘息与徘徊。我们不能沉醉于昨天的成就与光辉,也不能记挂明天的朝霞、阳光和鲜花,历史的重锤在敦促我们--紧紧抓住今天!

毛泽东说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而我们可以说长征是灯塔,长征是路标,是永远激励我们前进的马达!让我们挽起青春的臂膀,共同直面辉煌壮阔的未来,去迎接新时代的挑战,让我们用才智用血肉筑起新的万里长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2024年开学第一课:侯德明的长征故事

全文共 3622 字

+ 加入清单

西出成都460公里,来到红原县日干乔大沼泽,这里矗立着一块巨大的石碑,上面镌刻着周恩来总理1960年为该县建县题写的“红军长征走过的大草原”十个红色大字。石碑旁生长着三棵茶杯粗的红柳,传说是红军长征过草地时插在这里的拄路棍“生根”了。传说已无从考证,但在离这片大沼泽不远处的瓦切乡牧民新村,我们见到了今年已85岁的失散流落老红军侯德明(藏名“甲洛尔吾”),从他饱经风霜的脸颊上,在那满脸深深的皱纹里,深藏着一个比“拄路棍生根成红柳”更生动、更传奇的故事……

在他居住的白墙红瓦藏式小楼里,我们见到了身着藏装的侯德明老人。

侯德明回忆说,他出生在湖南省大庸县(今张家界市)的一个穷苦人家,祖辈和父辈们都是长工,给人种地、养猪、放牛,没有饭吃,没有衣穿,还经常遭地主恶霸的毒打。全家人因无法忍受地主恶霸的百般折磨,只好外出讨饭,有时住在深山老林靠打野兽和种包谷维持生计。后来,全家人回老家认宗族,可侯家族长说他们玷污了族人,又将他们赶走了。

1935年11月,中国工农红军二、六军团先后解放了大庸、桑植、永顺、龙山等地,侯德明全家一起参加红军,跟随贺龙的部队踏上了长征路。侯德明那时才2岁,侯家出征的除了他的父亲侯清芝、母亲刘大梅外,还有他的爷爷侯昌千、奶奶殷成福、幺爷侯昌贵、姑姑侯幺妹、四叔侯清平、小叔九生。侯家9口举家长征的壮举当时闻名红二、六军团。

“过草地难于过雪山!”侯德明老人说,这片草原沼泽地险象环生,连牛羊都不肯过去吃草。当年在当地一个叫阿木柯河的小坝子上就曾发现几十具红军的遗体。

母亲刘大梅就是过这片草地时牺牲的。1936年七八月间,红二、六军团经贵州、云南、甘孜到达阿坝红原境内。侯德明的母亲是文艺宣传员,平时侯德明就跟着大人们为红军官兵唱歌鼓劲。部队在饥寒交迫中前进,粮食吃完后,便开始煮皮带、马具,吃草根树皮。一天,他突然得知母亲掉进了深不可测的沼泽中牺牲了。他说,记不起自己有没有哭喊悲伤,在那血雨腥风的年代,死人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了。

侯德明的父亲当时是红军连长,走在队伍的前面,平时很难与他见上一面。后来因侯德明生病,组织就将他寄放在当地一个叫格西阿谷的藏民家里。其实,差100多公里侯德明就走出草地了,但当时他年幼体弱,双脚溃烂,已实在是走不动了。此后,在气候无常沼泽遍布的草地上,侯德明的6个亲人也相继牺牲或失踪了。

格西阿谷是当地寺庙里的一个喇嘛,他心地善良,对红军十分友好。收养侯德明后,格西阿谷把侯德明长满虱子的衣服脱掉,为他换了藏装,治好了脚伤,并教他学会了藏语藏文,给他取了藏名“洛尔吾”。“洛尔吾”的意思是“宝贝”。由于侯德明特殊的身世,当地藏族牧民在称呼他时,还特地在其名字前加了一个“甲”字,“甲洛尔吾”即“汉族的宝贝”。

红军长征到达陕北时,侯家实际上只剩下他和父亲侯清芝及幺爷侯昌贵3人。新中国成立后,侯清芝回到湖南老家在人武部当了大队长,又结婚生下9个孩子,离休前任湖南省军区副参谋长。侯昌贵则在甘肃省安了家。而身处千里之外草原的侯德明对这一切都全然不知。侯清芝曾多方打听侯德明的下落,但因侯德明早已不叫侯德明,其生活习俗也已完全藏化,因此寻找他的人始终没有发现侯德明的“踪影”。

年轻时的侯德明聪明好学,十分勤劳,很快就赢得了当地藏族同胞的喜爱。后来便与格西阿谷的侄女曲美拉姆结了婚,先后生下两个儿子一个女儿。虽然曲美拉姆已经离世多年,但提起自己的妻子,侯德明还高兴地询问我们:“曲美拉姆是不是汉族的文成公主?”

藏区民族改革后,侯德明一边在草地放牛,一边在当地担任仓库保管员。“文革”期间,红卫兵从“土司、头人”等富人家抄来的值钱的珠宝、首饰、毛皮、金银器物等都堆在仓库里由他保管。10年“文革”后,当清点那些抄家的物品时,人们惊讶地发现财物竟一件未少。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是红军铁的纪律,也是侯德明一生中做人的要求。

1984年,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失散流落红军的优抚政策犹如一阵春风吹进草原,当地所有的藏族同胞都出面作证,说“甲洛尔吾”是真正的红军!后来,当地民政部门查实,“甲洛尔吾”确系失散流落红军之子,祖籍湖南大庸,汉名“侯德明”。之后,侯德明从县民政局领取了失散流落红军证,每月领30元生活补贴费。

1984年,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失散流落红军的优抚政策犹如一阵春风吹进草原,当地所有的藏族同胞都出面作证,说“甲洛尔吾”是真正的红军!后来,当地民政部门查实,“甲洛尔吾”确系失散流落红军之子,祖籍湖南大庸,汉名“侯德明”。之后,侯德明从县民政局领取了失散流落红军证,每月领30元生活补贴费。

侯德明领到失散红军证后,曾让子女给湖南有关方面寄过30多封寻亲信件,但都没有回音。而他的父亲侯清芝虽然也知道自己的大儿子留在西部草地上,但由于没有确切地址,虽经多方打探终未找到名叫“侯德明”的人。1987年,侯清芝老人带着遗憾离世。临终时,他对侯德明同父异母的儿女们留下遗言:一定要找到你们流落在西部草原的大哥!

2004年春节,解放军总后勤部政治部创作室画家敬庭尧到红原县写生,得知侯德明的情况后,敬庭尧专门赶到瓦切乡,与长期生活在高原藏区的侯德明一起过了春节。中央电视台跟随拍摄制作了一期《老敬过年》的特别节目。侯德明通过节目表达了自己从湖南大庸参加红军,很想找到当年失散亲人的愿望。节目播出当天,在湖南省益阳市工作的侯家老二侯德常听到“失散流落老红军侯德明”几个字时,激动得从沙发上倏地站了起来:他很有可能就是我们失散的大哥!

侯家沸腾了。从姓名、地域、大致年龄,甚至形象上看,他都很像自己的大哥啊!随即,由老大侯德永带队,老五侯德山、老九侯德国等8名侯家亲属组成寻亲团,从湖南张家界出发来到了四川红原县瓦切乡。

见到侯德明,一行人急忙围上去,用张家界的方言向老人问好。侯德明佝着腰,吃力地为他们一一献上洁白的哈达,却始终未听懂老家亲人的问话。问他母亲长什么模样,叫什么名字,家中还有什么亲人,老人都直摇头说:“记不得了。”老人忽然像记起了什么,他说:“父亲好像是大庸人,母亲是桑植人,在瑞塔铺一个叫六斗溪的地方。”

“瑞塔铺?”听到这话,所有的人眼睛都亮了。瑞塔铺正是侯清芝前妻刘大梅的出生地啊!那么,“六斗溪”又是个什么地方呢?老五侯德山当即拿出手机与桑植的亲友联系。亲友证实,六斗溪就是现在瑞塔铺的新坪村。在所有大庸籍的红军战士中,只有侯清芝在瑞塔铺六斗溪娶了妻子,而六斗溪当年只有刘大梅一个女性参加红军。

毫无疑问,眼前这位老人就是两代人苦苦相寻半个多世纪的大哥!小小的房间里顿时泪水涟涟,哭声一片。侯德明老人饱经风霜的脸颊上也滑落出两道深深的泪痕。

2005年4月23日,红原县安排专人专车送离开故土整整70载的老人回乡。侯德明在小儿子俄巴、大儿媳阿尔基的陪同下,终于回到了湖南张家界——这片令他魂牵梦绕70载的故土。

“到家了,终于到家了!”张家界市的领导、各界群众、学生早已列队等候在街道两边,鲜花如海,掌声如潮,少先队为侯德明赠送了鲜花,给他系上了红领巾。

简短的欢迎仪式后,侯家人们用家乡的最高礼节——“三道茶”(一道茶——情茶、二道茶——蛋茶、三道茶——茶叶茶)来迎接他们失散多年的亲人。当晚,远在益阳、深圳的两个兄弟姐妹也赶回了张家界,全家10个兄弟姐妹及晚辈们共60多人终于大团圆了。望着自己的家人,侯德明脸上露出了孩子般的笑容。

随后的几天,侯德明参加了与家乡父老乡亲的见面会,按当地习俗到父亲墓前祭拜,磕头、点香、烧纸后,他又坐在石墩上,拿出“转经轳”转动着,嘴里念念有词,为父亲祈祷。之后,他还参观了贺龙纪念馆,到张家界风景区看了家乡的美景。

在家乡,侯德明脱下穿了70多年的藏装,穿上了“唐装”,在家人的陪同下来到张家界市人民医院,医生给老人做了心电图、脑电图、B超、彩超、量血压等全身检查。当侯家兄弟得知大哥血压偏高,心脏有衰竭现象时,都很关心大哥身体,为侯德明老人开了一段时间的治疗、保健用药。侯家按家族取名排辈的序字,给侯德明的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取了汉名,并写入了侯家家谱。

之后,侯德明手捧父亲的遗像和母亲刘大梅的烈士证,依依不舍地踏上了回四川红原的路。辞别亲人时,侯德明说:“母亲还在草原,我要到那里去陪伴她。我年纪大了,可能无法再回来了。你们兄弟姐妹要多帮忙,多来往,有时间你们就到瓦切来……”

1.2016年开学第一课:侯德明三棵柳树的长征故事

2.2016年开学第一课:贺龙女儿贺捷生的长征故事

3.2016年《开学第一课》:“百折不挠”秦华礼的长征故事

4.2016年开学第一课:神十航天员王亚平的成长故事

5.2016年开学第一课:耿飚长征路上的故事

6.2016开学第一课:梁天文的长征故事

7.2016年《开学第一课》百岁老人秦华礼讲述红色故事

8.2016开学第一课:“独臂将军”贺炳炎的故事

9.2016开学第一课:贺龙女儿贺捷生的抗战故事

10.2016开学第一课:老红军胡正先的抗战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弘扬长征精神征文

全文共 951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我读了《长征精神》这本书。这本书主要围绕“千难万险、红心向党”、“不怕牺牲,无坚不摧”、“勇于吃苦、不畏艰险”、“风雨同舟、情深似海”、“遵纪守俗、军民团结”、“红军长征的有关知识”这六部分内容写的。我最喜欢“风雨同舟、情深似海”这部分的故事。

长征之所以取得胜利,是各路红军互相支持,协同作战的结果。中央红军长征时,红二方面军转战湘西,红四方面军发起嘉陵江战役,红25军转战陕南、甘肃都牵制了敌人的大量兵力,使敌人顾此失彼,疲于逃命,支援了中央红军。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与红25军团并肩战斗,粉碎了国民党对陕北红军的第三次“围剿”,巩固和扩大了根据地,为各路红军提供了可靠的后方。然后又西征宁夏、甘肃接应红二、红四方面军,都表现了团结和全局观念。

参加过长征的人,每当回忆起那峥嵘岁月,总念念不忘战友之情。一碗野菜汤,一撮青稞面,一块牛皮带,大家都让着吃,甚至留给了战友,却牺牲了自己。为防野菜中毒,干部战士抢着先尝未鉴别过的野菜;大家抢着抬,争着背伤病员,绝不让一个战友掉队。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多生存一个战友,就多一颗革命的种子。

长征中,红军认真执行党的政策,宗教政策。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不违禁令,救死扶伤,排忧解难,公平买卖,与各族人民坦诚相见,广交朋友。

红军爱护人民,人民拥护红军。红军所到之处,各族人民帮助传递消息,当向导,筹粮筹款,掩护伤疾员,踊跃参加红军,使红军在流动作战中得到可贵的人力、物力支援。大渡河畔民工驾船渡红军,刘伯承与彝族头领小叶丹面对青山碧水歃血为盟等成为长征中军民鱼水情的千古佳话。

万里途中,各路红军之间,上下之间,战友之间,情同手足。生活虽苦,征途虽难,但大家同心同德。这种团结友爱的精神,把大家紧紧团结在一起,使红军始终保持了旺盛的革命斗志,形成了一个无坚不摧的整体,所以才取得了长征的伟大胜利。

读了这些,我感受到红军之间,情深手足。生活虽难,但雪山、草地不都过来了吗?“人心齐,泰山移。”“众人拾柴火焰高。”去年汶川8.0级大地震,震垮房屋,震毁了道路、桥梁……但没有震坏十三亿人民的心。举国上下,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灾后重建工作如火如荼地展开。这不正是红军长征精神的体现吗?有这样的团结友爱,我想我们的社会不是会更好吗?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