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成语故事积极向上小学(20篇)

各种各样的菊花,千姿百态,芬芳迷人,争奇斗艳,有红的,白的,黄的,粉的,红的似火,白的似雪,粉的似霞,美丽极了!今天小编就来分享小学优秀作文:我喜欢的花——菊花,请各位读者好好欣赏和借鉴。

浏览

4683

作文

1000

我说我的寒假生活故事小学作文

全文共 546 字

+ 加入清单

明天就要准备回家了,讲真,还是蛮不舍的,反正都要回去了,多替姥爷干点活才是正事!

一早起来,洗漱整装,然后进牛圈,赶牛出圈。平时做过六七次了,所以熟练到不行。我正充满干劲地打开门,迎面而来的是一只飞奔的小羊,正中我的膝盖。虽然不疼,但我,可是有自尊的!正准备到河边饮牛的姥爷过来了,我一把抱起小羊,放回羊圈,还一脸开心的说:“你看看,都跑出来了。”内心:“我从未见过有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虽说牛是吃草的,牛粪也没啥味道,但是有些牛吧,非要把自己的屎拉到草里,这就又苦了我们几个了。大冬天的,牛粪跟草冻在一块了,还要把它与草用铲子分开,之后再铲到马车上,拉到粪堆。

干了估摸一个多小时吧,可算清完了里圈。接下来就是真正的主角出场了——一个月没清的外圈,看到堆积如山的牛粪时,我们脸上都是绝望的,么得办法,干就完了!

外面零下三多十度的寒风吹过来,带走了一片热血氛围。我正在推小车去粪堆,听见后面我妈叫了一声,急忙转身一看,这一看不要紧,小推车倒了。我:“妈,干啥?”我妈:“小心点,别倒了~”回头看了一眼满地的大块牛粪,默默拿起铲子,今天晚上我就要吃全牛!

一天的时间就这么出去了,清是清完了,桌子上也不负我们的期望,牛肉、猪肉、鸡肉……菜名都说不上来,只是眼花缭乱,鼻子都失去了作用,还说什么,开吃!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对话多的幼儿成语故事

全文共 2112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故事的语言生动凝练,形象鲜明,具有诙谐性和伦理性,蕴藏丰富的知识和道理。引导幼儿适当地接触成语故事,既能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又能懂得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更能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幼儿语言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发展。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对话多的幼儿成语故事,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对话多的幼儿成语故事篇一:井底之蛙

有一只青蛙长年住在一口枯井里。它对自己生活的小天地满意极了,一有机会就要当众吹嘘一番。

有一天,它吃饱了饭,蹲在井栏上正闲得无聊,忽然看见不远处有一只大海鳖在散步。

青蛙赶紧扯开嗓门喊了起来:“喂,海鳖兄,请过来,快请过来!”海鳖爬到枯井旁边。

青蛙立刻打开了话匣子:“今天算你运气了,我让你开开眼界,参观一下我的居室。那简直是一座天堂。你大概从来也没有见过这样宽敞的住所吧?”

海鳖探头往井里瞅瞅,只见浅浅的井底积了一摊长满绿苔的泥水,还闻到一股扑鼻的臭味。海鳖皱了皱眉头,赶紧缩回了脑袋。

青蛙根本没有注意海鳖的表情,挺着大肚子继续吹嘘:“住在这儿,我舒服极了!傍晚可以跳到井栏上乘凉;深夜可以钻到井壁的窟窿里睡觉;泡在水里,让水浸着两腋,托住面颊,可以游泳;跳到泥里,让泥盖没脚背,埋住四足,可以打滚。那些小虫子、螃蟹、蝌蚪什么的,哪一个能比得上我呢!”

青蛙唾沫星儿四溅,越说越得意:“瞧,这一坑水,这一口井,都属我一个人所有,我爱怎么样就怎么样。这样的乐趣可以算到顶了吧。海鳖兄,你不想进去观光观光吗?”

海鳖感到盛情难却,便爬向井口,可是左腿还没能全部伸进去,右腿的就被井栏卡住了。海鳖只能退了回来,青蛙摇摆头。

海鳖说:“大海水天茫茫,无边无际。用千里不能形容它的辽阔,用万丈不能表明它的深度。传说四千多年以前,大禹做国君的时候,十年九涝,海水没有加深;三千多年以前,商汤统治的年代,八年七旱,海水也不见减少。海是这样大,以至时间的长短、旱涝的变化都不能使它的水量发生明显的变化。青蛙弟,我就生活在大海中。你看,比起你这一眼枯井、一坑浅水来,哪个天地更开阔,哪个乐趣更大呢?”

青蛙听傻了,鼓着眼睛,半天合不拢嘴,茫茫然若有所失,它何尝想到还有比它的一方水井更大的世界呢!

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比喻见识狭窄的人。

对话多的幼儿成语故事篇二:惊弓之鸟

战国时期,魏国有一个射箭能手,名字叫更羸。

有一天,更羸与魏王在京台之下,看见有一只鸟从头顶上飞过。

更羸对魏王说:“大王,我可以不用箭,只要把弓拉一下,就能把天上飞着的鸟射下来。”

“射箭能达到这样的功夫?”魏王问。

更羸说道:“可以。”

说话间,有雁从东方飞来。当雁飞近时,只见更羸举起弓,不用箭,拉了一下弦,随着“咚”的一声响,正飞着的大雁就从半空中掉了下来。

魏王看到后大吃一惊,连声说:“真有这样的事情!”

于是,好奇地问更羸不用箭是如何将空中飞着的雁射下来的。

更羸对魏王解释说:“其实也没什么,我猜测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大雁。”

“你怎么知道这只大雁受过箭伤呢?”魏王更加奇怪了。

更羸继续对魏王说:“这只大雁飞得慢,叫得悲。”魏王还是一脸茫然。

更羸接着讲:“飞得慢是因为它身上的箭伤在作痛,叫得悲是因为它离开同伴已很久了。伤口在作痛,还没有好,它心里又害怕。当听到弓弦声响后,害怕再次被箭射中,于是就拼命往高处飞。一使劲,本来未愈的伤口又裂开了,疼痛难忍,再也飞不动了,就从空中掉了下来。”

成语“惊弓之鸟”便由此而来。被弓箭吓怕了的鸟不容易安定。原指以巧制胜,现以“惊弓之鸟”来形容受过惊吓的人碰到一点动静就非常害怕。反过来说,它启示我们做人做事要光明磊落,品行端正,方能心安理得,问心无愧。俗话说的“未作亏心事,不怕鬼敲门”就是这个道理,也是与做贼心虚恰恰相反的意思。

对话多的幼儿成语故事篇三:墨守成规

故事战国时期,木匠出身的墨翟主张兼爱与非攻,到处推广他的学说。楚国要去攻打宋国,鲁班为楚军设计攻城的云梯。墨子急忙去劝阻这场战争,楚王让墨子与鲁班比试比试攻防演习,墨子善于防守,鲁班败北。楚王只好放弃攻打宋国。

有一回,楚国要攻打宋国,鲁班为楚国特地设计制造了一种云梯,准备攻城之用。那时墨子正在齐国,得到这个消息,急忙赶到楚国去劝阻,一起走了十天十夜,到了楚国的郢都立刻找到鲁班一同去见楚王。墨子竭力说服楚王和鲁班别攻宋国。楚王终于同意了,但是他们都舍不得放弃新造起来的攻城器械,想在实战中试试它的威力。

墨子说:“那好,咱们就当场试试吧。”说着,解下衣带,围作城墙,用木片作为武器,让鲁班同他分别代表攻守两方进行表演。鲁班多次使用不同方法攻城,多次都被墨子挡住了。鲁班攻城的器械已经使尽,而墨子守城计策还绰绰有余。

鲁班不肯认输,说道:“我有办法对付你,但是我不说。”墨子说:“我知道你要怎样对付我,但是我也不说。”楚王听不懂,问是什么意思。墨子说:“公输子是想杀害我。他以为杀了我,就没有人帮宋国守城了。他哪里知道我的门徒约有三百人早已守在那里等着你们去进攻。”楚王眼看没有把握取胜,便说:“好了,我决定不攻打宋国了。”

因为墨子善守,后来就把牢守称为“墨守”。墨守:战国时墨翟善于守城;成规:现成的或久已通行的规则、方法。一般指思想保守,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头上著头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549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名字】头上著头

【汉语拼音】tóu shàng zhuó tóu

【近义词】:床上安床、床上安床、头上著头

【反义词】:必不可少

【成语出处】

1、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九:“饶你道有什么事,犹是头上着头,雪上加霜。”

2、宋·黄庭坚《拙轩颂》:“头上安头,屋下盖屋,毕竟巧者有余,拙者不足。”

【成语解释】比喻多余和重复。

【头上著头造句】这种头上著头的事还是不要做了,白白浪费时间。

【头上著头的成语故事

出自唐·希运禅师语:“语默动静,一切声色,尽是佛事。何处觅佛?不可更头上安头,嘴上加嘴。”文学家强调写诗时,诗人要有自心独特的悟解与创造亦用此语。如宋·吴可《学诗诗》:“学诗浑似学参禅,头上安头不足传。”又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九:“饶你道有什么事,犹是头上着头,雪上加霜。”宋·黄庭坚《拙轩颂》:“头上安头,屋下盖屋,毕竟巧者有余,拙者不足。”元安在临终时对大众说:“我不是明天就是后天要同你们告别了,今有一事问汝等:若道这个是,即头上安头;若道这个不是,即斩头求活”。所谓“这个,就是禅宗“直指”的“心印”,教中称为“平等不二”的本体——“如如”。“心印”或本体是不能通过“理路”去进行思量分别的。说有,就“增益谤”,喻如“头上安头”;说无就是“减损谤”,喻如“斩头求活”,如此等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成语十八般武艺的故事

全文共 983 字

+ 加入清单

这则成语出自元·杨梓《敬德不伏老》。意思是使用十八般兵器的本领。亦泛指多种武艺。现比喻多种技能。

【注音】shí bā bān wǔ yì

【典故】凭着俺十八般武艺,定下了六十四处征尘。元·杨梓《敬德不伏老》第一折史进每日求王教头点拨十八般武艺,一一从头指教。那十八般武艺?矛锤弓弩铳,鞭锏剑链挝,斧钺并戈戟,牌棒与枪叉。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

【释义】①使用十八般兵器的本领。亦泛指多种武艺。②比喻多种技能。

【用法】作主语、宾语;指各种技能

【结构】偏正式

【相近词】十八般兵器

【同韵词】蟠天际地、袭人故伎、无所施其技、受夹板气、两雄不俱立、矮子看戏、哀毁瘠立、熏莸同器、黑天摸地、一席之地、......

【年代】古代

【英语】skillinwieldingthe18kindsofweapons

【语文同步】人们希望有一种具有“十八般武艺”的设备,它既能当电视机,又能当收录机,还能当电话机、传真机使用。  赵明《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小学十册·课文·30

【成语故事】梁山泊好汉史进每天求王教头点拨十八般武艺,一一从头学起,这些功夫是矛锤弓弩铳、鞭简剑链挝、斧钺并戈戟、牌棒与枪叉等,经过半年多时间的学习,史进打这十八般武艺从新学得十分精熟。王进把其中的奥妙都全部教给了他

【成语举例】假如有人以为我是老作家,必定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那就难免捧得越高摔得越疼了。  老舍《学习当先》

【其它使用】

◎ 他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最终将老虎活活打死,为民除了一大祸害。

◎ 同时,还与既有的语言习惯相合,如近代汉语口语中有"一十八般兵器"、"一十八般武艺",成语中有"一五一十"等。

◎ 批评者个体没有自己的批评史甚至没有一个坚定的立足点和坚实的观测点,仿佛批评自己并不重要,无须思想的支撑和实践的提供尽可以陶乐于跟创作共沉浮;仿佛每个批评家都掌握了十八般武艺,什么都说、什么都能说,凑着说、结伙说,游击地说、总结着说。

◎ 这样,他学到的十八般武艺都有了用场,他有了伸屈的空间。

词类符号:名词; 时间名词; 方位名词; 处所名词;人名; 姓氏; 名字; 地名; 机构名; 其他专有名词; 动词;联系动词;能愿动词;趋向动词;形容词;区别词; 数词;量词; 副词; 代词;介词; 连词; 助词;叹词; 拟声词;习用语;缩略语;前接成分;后接成分; 语素字; 非语素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4:饮醇自醉成语故事_800字

全文共 757 字

+ 加入清单

三国时吴国的名将周瑜,年轻时就才华出众仪表堂堂,容貌美好。他自小与孙策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后来帮助孙策向江东发展,建立了孙氏政权。公元198年,周瑜来到吴郡。孙策亲自迎接,并封他为建成中郎将。这一年周瑜才二十四岁。当地百姓见他年轻有为,英俊大方。都亲热地称他为“周郎”。不久,周瑜跟随孙策攻克了皖县。皖县的乔公有两个非常美丽的女儿,孙策娶了大乔,周瑜娶了小乔。由此可见两人关系之密切。一年后孙策遇刺身亡,他的弟弟孙权统理政事。从此,周瑜辅佐孙权,帮助掌管军政大事,在朝中获得了很高的声望。周瑜性格开朗,气度宽宏,待人接物谦虚和气。为此,朝中文武大臣都爱和他交往,只有程普对周瑜不满。程普也是东吴的名将,很早就跟随孙权的父亲孙坚,后来又帮助孙策经营江南,是孙氏政权中的元老。他见周瑜年纪轻轻,地位却处于自己之上,内心不服,所以常常倚老卖老,给周瑜看脸色,借以抬高自己身价。周瑜是个宽宏大量的人,不愿和程普闹矛盾,所以处处克制,事事谦让,始终不与程普计较,更不与他发生冲突。

一次,周瑜乘车外出,途中正好迎面碰上程普坐车而来。周瑜赶紧命车夫将车驶到一旁,让程普的车先过。程普目睹这个情况,以为周瑜在向自己讨好,非常得意。公元208年,曹操率兵二十余万南下,结果在赤壁之战中被东吴和刘备的联军击败。在这次战争中,周瑜和程普分任吴军左右都督,但战斗的策略主要是周瑜制定的。事后,程普却贬低周瑜,夸耀自己。周瑜知道后不仅不予辩白,反说指挥这次战斗时自己还年轻,没有程公的帮助是不能取胜的。周瑜一再谦逊忍让,终于使程普有所触动。为了消除隔阂,周瑜又多次拜访程普,表达了自己对他的良好愿望。在这种情况下,程普终于抛弃偏见,对周瑜非常敬服,并与他融洽相处。后来,程普对别人感叹说:“跟周公谨相交,好比饮味道浓厚的美酒,不知不觉就醉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笔尖流出的故事小学六年级优秀作文

全文共 731 字

+ 加入清单

他或许还记得那个夜晚,那个哭到连脸盆都装不下的夜晚……

2023年5月10日晚上九点,哥哥林辰和弟弟林敏在消防局食堂里吃饭。“你为什么来这工作?”弟弟吼道,“你把消防工作看成什么了?找不到工作就来这混口饭吃?”哥哥显得有些害怕,连忙投降:“好啦!邓布利多老哥曾说,人常常在对的事和容易的事之间做选择,我就混一个月工资而已!”“和你说话我饭都吃不下了!”林敏放下餐具,将嘴里的食物也吐了出来。“唉!你这人怎么……”哥哥无奈地摇头苦笑。

林辰语音未落,广播放出一则消息:“请六队立马前往909大厦,那里发生了一场8级火灾!”林辰一下子蒙了,自己第一次救火吗?林敏用力打了林辰一巴掌,“你干吗?还在犹豫什么?”还没等林辰反应过来,其他的消防队员已经像风一样飞奔现场,指挥官也早早在那儿等待了。“吵什么吵?!”指挥官凶得像一头猛狮。三车人立马从车上拉出水管,拉开水闸,水就像大象鼻子喷水一样。林辰不知所措地站在那里,像一个木偶一样。“走啊!去救人”!林敏冲他喊道。“哦,好的!”于是,两兄弟冲进了火场,将困在火海里的人一个一个救了出来。

“应该是救完了!”两兄弟互相比了个大拇指。忽然,一个妇女发了疯似的跑了过来,边跑边喊:“救救我的孩子吧!他在九楼904!”林辰却回答:“对不起,这位女士,现在现场的火势还在蔓延,估计等我们上去,也是来不及了!”

“你是不是人?”林敏推了他一把,冲进火场。但却被浓烟呛得晕了过去……一个熟悉的身影冲了上去,抱着孩子跳了下来。孩子安然无恙,他却壮烈牺牲了!

第二天,林敏去参加了哥哥的葬礼。想起之前哥哥在饭堂说的那句话,情难自控,泪如雨下地说道:“你在容易和正确的事中,选择了正确的事!你把人民的性命放在首位,你是个真正的英雄,我为你感到骄傲!”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兄肥弟瘦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326 字

+ 加入清单

【注音】xiōng féi dì shòu

【出处】及天下乱,人相食。孝弟礼为饿贼所得,孝闻之,即自缚诣贼,曰:‘礼久饿羸瘦,不如孝肥饱。’贼大惊,并放之。 《后汉书·赵孝传》

【解释】旧喻兄弟相爱,临难争死。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兄弟之间

【同韵词】恋新忘旧、一蹴而就、明扬仄陋、鉴前毖后、艰苦奋斗、上溢下漏、人五人六、平复如旧、而今而后、揎拳舞袖。

成语故事】汉朝末年,天下大乱,饥民遍野,人饿得吃人。赵孝的弟弟赵礼一次被盗贼捉住,即将被吃,赵孝绑起自己去见盗贼说赵礼饿得太瘦,不如自己肥胖能够让你们多吃一点。盗贼深感惊奇,便把他们兄弟二人都放了。

【成语示列】友于兄弟,分形共气,兄肥弟瘦,无复相代之期;让枣推梨,长罢欢愉之日。 《南史·梁武陵王传》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成语道路以目的故事

全文共 275 字

+ 加入清单

【注音】dào lù yǐ mù

成语故事】周厉王时期,由于他的残暴统治,民怨沸腾,有人当众指责周厉王,邵公对周厉王说民不堪命。周厉王大怒,派卫巫去监督那些说他坏话的人,发现有就立即杀头。后来百姓慑于暴政的威力,在路上相见不敢交谈,只好用交换眼色来交谈。

【出处】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国语·周语上》

【解释】在路上遇到不敢交谈,只是以目示意。形容人民对残暴统治的憎恨和恐惧。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时局等

【相近词】缄口不言、三缄其口

【反义词】畅所欲言、敢说敢做

【成语示列】此后要防的是“道路以目”了,我们等待着遮眼文学吧。

鲁迅《伪自由书·止哭文学》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老照片的故事小学

全文共 735 字

+ 加入清单

这天,我又拿起那本相册东翻西翻,其中一张照片映入了我的眼帘。

在这张照片上,有者两个小孩天真的笑容,你一定会问我这两个小孩是谁吧!哈哈!告诉你,在前面探着个脑袋的小孩就是我,在后面哈哈大笑的就是偶的老姐!

这个故事还得从头说起,那天是大年初二,我们一大家子人都约定早上去二环路散步,我和姐姐一听,一蹦三尺高,因为在二环路有个水车,我和姐姐最爱钻进水车里玩了。一路上,我和姐姐牵着手蹦蹦跳跳地唱着歌,不知不觉就到了“终点”,大人们也随我们一起来到了水车旁,还好水车旁有木椅,他们可以坐着聊天。由于水车下面有水,所以我和姐姐都是被外公和爸爸抱进水车里的。想要将水车转动起来,那当然得要人用脚踏了。于是我和姐姐就在里面不停地蹬“扑通!”唉!我这倒霉鬼,竟然为了拍照,忘记了自己不在平地上,所以迈出了一步,踏进了水里,我很不服气,所以连着蹬了好几下。”啊!快停下来!“欧

my

god!”我竟然忘记姐姐还没开始蹬,由于我过于用力,竟然忘了姐姐,把她蹬到半顶上了。这次,我吸取了教训,注意力不再分散,和姐姐配合得很好,可是这次由于太集中注意力,整个人都紧张的立了起来,将头也放在了外面,姐姐看着我,笑得前仰后合,妈妈看见我们这个样子,抓住时机“咔嚓”的留住了这一瞬间,于是这张照片便永久的保留在我的相册里了。

每当看见这张照片时,我的心都跟着激动了起来,可是时光总会悄悄地从我们脚边溜过,从手指间滑过,现在,我和姐姐都长大了,不再是当年天真的小孩了,我们都有各自的事,现在都以学习为主,根本没有时间玩,而且当年的那个水车,也被锁住了,水车下面不再那么耀眼,我的心就会十分低落,所以只能回家,打开相册,回忆着当时的场景,想着想着就会哈哈大笑起来。

这张照片跟随了我3年,我会永远将它一直增藏着。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个中国成语故事的典故英文版

全文共 499 字

+ 加入清单

郑人买履

A man of the state of Zheng wanted to buy a pair of shoes. He measured his

foot and put the measurement on a chair. When he set out for the market he

forgot to bring it along. It was after he had found the pair he wanted that this

occurred to him.

I forgot the measurement, said he.

He went home to get it but when he returned the market had broken up and he

did not get his shoes after all.

Why didnt you try on the shoes with your feet?

He was asked.

I d rather trust the measurement than trust myself.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有寓言故事的成语集锦

全文共 1233 字

+ 加入清单

1、无价之宝:无法估价的宝物。指极珍贵的东西。

2、叶公好龙:比喻口头上说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

3、有名无实:光有空名,实际上并不是那样。

4、下笔成章:一挥动笔就写成文章。形容写文思敏捷。

5、以管窥天:管:竹管;窥:从小孔或缝隙里看。通过竹管子的孔看天。比喻见闻狭隘或看事片面。

6、掩耳盗铃:掩:遮蔽,遮盖;盗:偷。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

7、羽毛未丰:丰:丰满。指小鸟没长成,身上的毛还很稀疏。比喻年纪轻,经历少,不成熟或力量还不够强大。

8、望洋兴叹:望洋:仰视的样子。仰望海神而兴叹。原指在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9、异军突起:异军:另外一支军队。比喻一支新生力量突然出现。

10、以强凌弱:仗着自己强大就欺侮弱者。

11、饮醇自醉:醇:浓酒。比喻与宽厚人交,不觉心醉。

12、一鸣惊人:鸣:鸟叫。一叫就使人震惊。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

13、有备无患:患:祸患,灾难。事先有准备,就可以避免祸患。

14、休戚相关:休:欢乐,吉庆;戚:悲哀,忧愁。忧喜、福祸彼此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15、饮鸩止渴:鸩:传说中的毒鸟,用它的羽毛浸的酒喝了能毒死人。喝毒酒解渴。比喻用错误的办法来解决眼前的困难而不顾严重后果。

16、一发千钧:发:头发;钧:古代的重量单位,合三十斤。危险得好象千钧重量吊在一根头发上。比喻情况万分危急。

17、亡羊补牢:亡:逃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羊逃跑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18、庄周梦蝶: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

19、一鼓作气:一鼓:第一次击鼓;作:振作;气:勇气。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20、危如累卵:比喻形势非常危险,如同堆起来的蛋,随时都有塌下打碎的可能。

21、望梅止渴: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22、郑人买履:用来讽刺只信教条,不顾实际的人。

23、韦编三绝: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

24、指鹿为马:指着鹿,说是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25、一日千里:原形容马跑得很快。后比喻进展极快。

26、朽木不雕:朽坏的木头无法雕刻。比喻人不上进,无法成材。

27、兴高采烈:兴:原指志趣,后指兴致;采:原指神采,后指精神;烈:旺盛。原指文章志趣高尚,言词犀利。后多形容兴致高,精神饱满。

28、刎颈之交:刎颈:割脖子;交:交情,友谊。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29、一傅众咻:傅:教导;咻:喧闹。一个人教导,众人吵闹干扰。比喻不能有什么成就。

30、一木难支:大楼将要倒塌,不是一根木头能够支撑得住的。比喻一个人的力量单薄,维持不住全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精选小学生成语故事

全文共 13377 字

+ 加入清单

小编今天整理成语故事的时候发现这些故事都很有趣,以下这些成语故事你知道的有多少?欢迎大家阅读,希望你们喜欢。

1、围魏救赵

战国时期,魏惠王任命庞涓为大将,大举进攻赵国,围攻赵国的都城邯郸。赵成侯知道国力难以抵住魏军,就把中山之地献给了齐国,求齐国派兵解围。齐王即拜田忌为大将,孙膑为军师,率兵救赵。孙膑献计说:“魏国攻打赵国,一定把精锐部队统统派出去了,而国内只留下些老弱病残。我们不妨扬言攻打大梁,魏军听闻后一定会撤下邯郸外围的兵力,回头救大梁,我们在中途袭击魏兵,定可大获全胜。”田忌用了孙膑的计策。庞涓听到齐国进攻大梁的消息后,马上撤下包围邯郸的兵去救大梁,谁知魏军在桂陵遭到齐军截击,被杀得不得不撤回大梁,赵国之围得解。

成语“围魏救赵”,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

2、完璧归赵

公元前28年,赵国的国君惠文王得到了一块玉璧,叫“和氏璧”,是个无价之宝。秦昭王听说后,非常羡慕,就想把它弄到手。

于是,秦昭王派使者带书信去见赵惠文王。说秦国愿意拿15座城池来换那块“和氏璧”。这可让赵王作了难,给玉璧吧,怕秦王不守信用,得了玉璧不给城;不给吧,又怕惹恼秦王,领兵来攻打赵国。他就和大臣们商议此事。后来有个人推荐他的门客蔺(lìn)相如去秦国处理此事。惠文王派人把蔺相如叫来一谈,也觉得他是个合适的人选,就决定派他带着和氏璧去秦国。

蔺相如到了秦国,把玉璧献给秦王,秦王接过一看,只见玉璧洁白无暇,晶莹透明,果真是个无价之宝,顿时高兴得合不上嘴。他翻来覆去欣赏了好半天,又传给身边的大臣和后宫的美女看,他们个个赞不绝口,纷纷向秦王表示祝贺。蔺相如站在旁边等了好一会,也不见秦王提换城一事,知道秦王要诓(kuāng)骗玉璧。但这时,玉璧已给了他们,又不能硬抢回来。蔺相如急中生智,客气地对秦王说:“这和氏璧虽是天下至宝,可惜上面还有一点小斑瑕(xiá),大王可能还没看见,让我指给大王看。”秦王信以为真,把玉璧还给蔺相如。蔺相如把“和氏璧”拿在手中,连连倒退几步,靠在殿柱旁,义正词严地说:“这和氏璧’是天下人人皆知的宝贝。当初大王派人送信去说要以15座城池换这块玉璧。可是今天我看大王坐而受璧,又把玉璧随便给人传看,根本没有换城之意,所以我把玉璧收回。大王若是逼我的话,我宁愿把头连同这块玉璧一起撞碎在这殿柱上!”说完,就要往柱子上撞。秦王连忙陪着笑脸劝阻,又让人拿来地图说明把哪些城地割给赵国。蔺相如知道秦王这是先稳住他,再把玉璧骗去,就对秦王说:“这玉璧是稀世珍宝,我们赵王在送璧之前,斋(zhāi)戒了五天,又举行隆重的送璧仪式,大王要是真心换璧,也应斋戒五天,举行相应的受璧换城仪式,我才敢把玉璧献上。”秦昭王见蔺相如态度坚决,知道硬夺不行,就答应了。

蔺相如回到宾馆,派一名随从化装成穷人的样子,把玉壁包好缠在腰间,沿小路偷偷送回赵国去了。

五天以后,秦王邀请了楚、燕、齐、魏等国的使者来参加受璧仪式,想借此来显示一下自己的威风。安排完毕,宣赵国使者上殿。蔺相如按照使节的仪式行过礼,秦王见他手中空空如也,就问他玉璧在哪里?蔺相如不慌不忙地说:“贵国从穆公以来,前后有20多位君主,没有一个讲信用的。如今我也怕受到欺骗,就派人把和氏璧’送回了赵国了。”秦王一听,火冒三丈,让人把蔺相如绑起来问罪。蔺相如从容地说:“大王请息怒,让我把话当着大家说明白:大家都知道,秦国强,赵国弱,天下只有强国欺负弱国的事,从没有弱国欺负强国的道理。大王如真想要璧,这并不难,先把15座城池交给赵国,然后派一使者跟我去赵国取璧,赵国绝不敢得了城市不给玉璧,去背个不守信用的名声。我知道这次愚弄了大王,罪该万死,请治我的罪吧,让各国都知道大王为了想得到一块玉璧而杀了赵国的使者,天下的人也可以知道是非曲直了。”一席话说得秦王目瞪口呆,他想就是杀了蔺相如也得不到璧,还落个坏名声,就下令把蔺相如放了。结果,秦国舍不得15座城池给赵国,赵国也没有把“和氏璧”给秦国。

成语“完璧归赵”,后来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

3、负荆请罪

战国时代,赵惠文王因蔺相如办外交有功,拜蔺相如为上卿,官位在廉颇大将之上。廉颇因此心中不快,觉得自己功劳卓著,很不服气,扬言要当面侮辱蔺相如。蔺相如知道后,不愿意和廉颇争位次先后,便处处避让廉颇,上朝时假称有病,以便回避。

有一次,蔺相如乘车外出,远远望见廉颇的车子迎面而来,急忙叫手下人把车赶到小巷里避开。他手下的人便以为主人害怕廉颇,非常不解。蔺相如对他们解释说:“秦国这样强大,我都不怕,廉将军又有什么可怕呢?我想,强横的秦国今天之所以不敢对我们赵国轻易用兵,只是因为赵国有我和廉将军两人。如果我和廉将军两人不能和睦相处,像老虎一样相斗,必定有一虎受伤,秦国就会趁机侵略赵国。我所以对廉将军避让,是因为我把国家的安危放在前头,不计较私人的怨恨。”

蔺相如这番话传到了廉颇耳中,廉颇为蔺相如如此宽大的胸怀深深感动,觉得十分惭愧。于是脱掉上衣,在背上绑了一根荆杖,请人领到蔺相如家请罪。两人从此成为至交。

后用“负荆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4、纸上谈兵

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从小熟读兵书,很能谈论用兵之道,连赵奢也难不住他,日子长了,赵括便以为天下没有人能及得上自己。

公元前260年,秦兵进犯赵国,赵孝成王命廉颇为大将,率军抵抗。廉颇见秦军强大,就在长平筑垒固守,与秦兵形成对峙(zhì)局面。秦国一时无法取胜,就派间谍到赵国散布流言,说廉颇惧怕秦兵,秦国担心赵王任命赵括为将。赵王果然中计,令赵括代廉颇为大将。由于赵括没有实际作战经验,只会纸上谈兵,结果陷入秦军重围,他也在突围中被乱箭射死,赵国10万军队也被秦将白起活埋。

“纸上谈兵”这个成语,现用来比喻脱离实际而夸夸其谈的人。

5、远交近攻

战国末期,七雄争霸。秦国经商鞅变法之后,势力发展最快。秦昭王开始图谋吞并六国,独霸中原。公元前270年,秦昭王准备兴兵伐齐。范雎(jū)此时向秦昭王献上“远交近攻”之策,阻秦国攻齐。他说:齐国势力强大,离秦国又很远,攻打齐国,部队要经过韩、魏两国。军队派少了,难以取胜;多派军队,打胜了也无法占有齐国土地。不如先攻打邻国韩、魏,逐步推进。为了防止齐国与韩、魏结盟,秦昭王派使者主动与齐国结盟。其后十余年,秦始皇继续坚持“远交近攻”之策,远交齐楚,首先攻下韩、魏,然后又从两翼进兵,攻破赵、燕,统一北方;攻破楚国,平定南方;最后把齐国也收拾了。秦始皇征战十年,终于实现了统一中国的愿望。

远交近攻,语出《战国策*秦策》:范雎曰:“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也;得尺,亦王之尺也。”这是范雎说服秦王的一句名言。远交近攻,是分化瓦解敌方联盟,各个击破,结交远离自己的国家而先攻打邻国的战略性谋略。当实现军事目标的企图受到地理条件的限制难以达到时,应先攻取就近的敌人,而不能越过近敌去打远离自己的敌人。为了防止敌方结盟,要千方百计去分化敌人,各个击破。消灭了近敌之后,“远交”的国家又成为新的攻击对象了。“远交”的目的,实际上是为了避免树敌过多而采用的外交诱骗策略。

成语“远交近攻”,后来也指待人、处世的一种手段。

6、图穷匕见(xiàn)

战国末期,秦国比较强盛,就不断出兵侵占其它国家的领土。一次,秦国攻占了赵国的都城,并且一直打到北部的燕国。

燕国的太子丹焦虑不安,决定派勇士荆轲到秦国去刺杀秦王,并让秦舞阳作他的助手。为了取得秦王信任和欢喜,以便有机会靠近他,燕太子丹让荆轲带去两样东西作礼物:一是秦王急于得到的秦国叛将和秦王的仇人樊于期的人头;一是燕国的地图。樊于期的人头和地图分别装在两个匣子里。地图里裹着行刺秦王的匕首,匕首是由毒液泡过的,只要刺破一点皮,就能使秦王丧命。

荆轲和秦舞阳二人到了秦国都城咸阳后,先用金银珠宝买通秦王的大臣蒙嘉,再通过他对秦王说,燕国的荆轲要把叛将的人头和燕国地图献给秦王。秦王大喜,就在咸阳宫里摆下酒宴,接见燕国来的勇士。荆轲在前,秦舞阳随后,登上宫殿的台阶。这时,秦舞阳紧张得腿都有点发抖了,而荆轲却坦然自若,面无惧色。

秦王看过仇人樊于期的人头,又让荆轲把燕国的地图献上来。荆轲捧着地图来到秦王面前,恭恭敬敬地献上去。秦王慢慢把地图展开,仔细观看。地图将要展到尽头,裹在里边的匕首突然露了出来。这时,荆轲迅速一手抓住秦王的衣袖,一手抓起匕首向秦王刺去。秦王一见,吓得扯断衣袖,转身就逃。荆轲没有刺中秦王,就在后边紧追。这时,秦王的卫士赶来了。秦王拔出身上的长剑,砍伤了荆轲的左腿。荆轲倒在地上,把手中的匕首向秦王投去,但没有击中。结果,勇士荆轲被拥上来的卫士杀死了。

后来,“图穷匕见”这句成语,人们用来比喻事情到了最后,真相终于暴露出来了。

7、指鹿为马

秦二世时,丞相赵高野心勃勃,日夜盘算着要篡夺皇位。可朝中大臣有多少人能听他摆布,有多少人反对他,他心中没底。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准备试一试自己的威信,同时也可以摸清敢于反对他的人。

一天上朝时,赵高让人牵来一只鹿,满脸堆笑地对秦二世说:“陛下,我献给您一匹好马。”秦二世一看,心想:这哪里是马,这分明是一只鹿嘛!便笑着对赵高说:“丞相搞错了,这是一只鹿,你怎么说是马呢?”赵高面不改色心不跳地说:“请陛下看清楚,这的确是一匹千里马。”秦二世又看了看那只鹿,将信将疑地说:“马的头上怎么会长角呢?”赵高一转身,用手指着众大臣,大声说:“陛下如果不信我的话,可以问问众位大臣。”

大臣们都被赵高的一派胡言搞得不知所措,当看到赵高脸上露出阴险的笑容时,大臣们忽然明白了他的用意。一些胆小又有正义感的人都低下头,不敢说话,因为说假话,对不起自己的良心,说真话又怕日后被赵高所害。有些正直的人,坚持认为是鹿而不是马。还有一些平时就紧跟赵高的奸佞(nìng)之人立刻表示拥护赵高的说法,对皇上说,“这的确是一匹千里马!”事后,赵高通过各种手段把那些不顺从自己的正直大臣纷纷治罪,甚至满门抄斩。

成语“指鹿为马”,比喻故意颠倒是非,混淆(xiáo)黑白。

8、孺(rú)子可教

据传说,有一天,张良在桥上漫步,适遇一年迈老人。只见老人故意把鞋扔下桥底,慢慢地对张良说:“小伙子,下去给我拾鞋!”张良感到太突然,想上前教训老人,但碍于老人的年纪,不忍下手,只好下桥取鞋。取鞋后,老人又令张良给他穿上,张良膝跪于前,小心帮老人穿鞋。事毕,老人非但不谢,反而大笑而去。片刻老人又返回,对张良说:“孺子可教也,五日后的黎明,与我会此。”二次会面,皆因张良迟到而散,第三次张良夜半赴约,先老人一步,老人才授给张良一本书,对他说:“读此书则为王者师。后十年天下会大乱。十三年后你会见我于济北谷城(今山东平阴西南),山下的黄石就是我。”说完就很快走了。张良很奇怪,次日天明一看书,方知书名为《太公兵法》(太公,即姜太公,周武王的军师)。张良就日夜诵读此书,终于成为一个深明韬(tāo)略、足智多谋、文武兼备的“智囊”。十年后果然陈胜起义爆发,十三年后张良去谷城,山下确有黄石一尊,老人的预言神奇般地得到应验。这个故事虽属后人虚构,但他赞扬了张良的聪慧过人。

成语“孺子可教”,后来常指年轻人有出息,可以把本事传授给他。

9、运筹(chóu)帷幄(wò)

话说西汉初年,天下已定,汉高祖刘邦在洛阳南宫举行盛大宴会,喝了几轮酒后,他向群臣提出一个问题:“我为什么会取得胜利?而项羽为什么会失败?”高起、王陵认为高祖派有才能的人攻占城池与战略要地,给立大功的人加官奉爵,所以能成大事业。而项羽恰恰相反,能人不分,立功不授奖,贤人遭疑惑,所以他才失败。汉高祖刘邦听了,认为他们说的有道理,但是最重要的取胜原因是能用人。他称赞张良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意思是说,张良坐在军帐中运用计谋,就能决定千里之外战斗的胜利。这说明张良心足智多谋,善于用兵。

后来人们就用“运筹帷幄”表示善于策划用兵,指挥战争。

10、破釜(fǔ)沉舟

秦朝末年,秦军大将章邯攻打赵国。赵军退守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并被秦军重重包围。楚怀王于是封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副将,率军救援赵国。

宋义引兵至安阳(今山东曹县东南)后,接连四十六天按兵不动,项羽对此十分不满,于是要求进军决战,解困赵国。但宋义却希望秦赵两军交战后待秦军力竭之后才进攻。此时军中粮草缺乏士卒困顿,宋义仍旧自顾饮酒,项羽见此忍无可忍,进营帐杀了宋义,并声称他叛国反楚。于是将士们拥护项羽为上将军。

随后,项羽率所有军队悉数渡黄河前去营救赵国以解巨鹿之围。项羽在全军渡过黄河之后下令把所有的船只凿沉,打破烧饭用的锅,烧掉自己的营房,只带三天干粮,以此表决一死战,没有一点后退的打算。正是这样,楚军战士以一当十,杀声惊天动地。经过九次激战,楚军最终大破秦军。而前来增援的其他各路诸侯却都因胆怯,不敢近前。楚军的骁(xiāo)勇善战大大提高了项羽的声威。以至战胜后,项羽于辕门接见各路诸侯时,各诸侯皆不敢正眼看项羽。

后来,“皆沉船,破釜甑”演化为成语“破釜沉舟”,以比喻拼死一战,决心很大。

11、明镜高悬

传说,刘邦攻入秦都咸阳,进入咸阳宫,巡视秦王室存放珍宝的仓库,只见其中金银珠宝,不可胜数。但是其中最令刘邦惊异的,却是一面长方形的镜子。它宽四尺,长五尺九寸,反正两面都能照人。如果用平常姿式走近它,能照出人的倒影。如果用手捂着心口走近它,就能照出人的五脏六腑(fǔ)。如果有病的人捂着心口去照它,就会从中看到自身疾病所在的部位。如果女子的心术不正,被它一照,就会发现她的胆特别大,心脏跳动也异于常人。据说秦始皇怕人怀有异心不忠于他,所以经常让宫女们照这面镜子,发现谁的胆特别大,谁的心脏跳得特别,就杀掉谁。

后来,就用“明镜高悬”比喻官吏能明察秋毫,光明正大,执法严明,判案公正。

12、约法三章

秦末,沛公(即刘邦)首先打进秦国都城咸阳,他本来只是个小亭长出身,见秦宫里富丽豪华,美女如云,于是赖在宫中饮酒作乐不愿离开。张良极力劝说,讲明秦王即因荒淫无道而亡,若刘邦进宫作乐,就会重蹈秦王覆辙,早晚以失败告终。刘邦这才觉悟过来,他悉召诸县父老、豪杰说:“父老忍受秦严厉苛刻的刑法很久了!我和诸侯及楚怀王约定,谁先入关谁即称王。现在,我同父老们约定三法:杀人者处死刑;伤人和盗窃按情节轻重治罪;秦国的苛法一律废除。官民均可安居乐业了。”此约法三章甚得百姓拥护。

现在,凡事先讲定规则,要大家共同遵守之时,人们常用成语“约法三章”概括。

13、背水一战

公元前201年,汉王刘邦派大将韩信和张耳,率领汉军去攻打赵国。赵王和赵军统帅陈余,率领二十万兵马,集结在井陉(xíng),准备迎战。

赵国谋士李左车向陈余献计说:“我有个主意,井陉口这个地方两旁有山,道路狭窄,车马很难通过。我们派三万人抄后路截断他们的粮车,你统率大军正面阻击汉军,把城墙垒得高高的,不与汉军交战。这样一来,汉军前进不得,后退不能,又无粮草,成了瓮(wèng)中之鳖(biē)。我看不出十天,我们就可以捉住韩信。”但是,赵王没有采纳李左车的意见。

韩信知道李左车的计策没有被采用,十分高兴。他把兵马集结在离井陉口三十余里的地方。到了后半夜,韩信派两千名轻骑兵,每人带一面汉军红旗,从小路迂回到赵营的侧后方,埋伏起来。命令他们待赵军倾巢而出时,袭入其大营,拔去赵军旗帜,全部插上汉军的红旗。韩信又派一万人马作先头部队,沿着河岸摆开阵势。

陈余等人看见韩信把兵马安置于背水之处,大笑他是傻瓜,不懂用兵,便率领赵兵全力迎战。汉军的二千轻兵见赵军全营出动,只留下一个空营,立即闯进赵营,拔掉赵旗,换上汉旗。韩信则假装败退,向河岸阵地退去。

赵军追到汉军靠河阵地,汉军后无退路,个个背水拼命厮杀。而赵军久战不胜,士气开始低落,又发现背后自己的军营都插上了汉军的旗帜,军心顿时大乱,纷纷溃(kuì)逃。汉军乘机前后夹攻,大破赵军。

“背水一战”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比喻决一死战。

14、四面楚歌

项羽和刘邦原来约定以鸿沟(在今河南荣县境贾鲁河)东西边作为界限,互不侵犯。后来刘邦听从张良和陈平的规劝,觉得应该趁项羽衰弱的时候消灭他,就又和韩信、彭越、刘贾会合兵力追击正在向东开往彭城(即今江苏徐州)的项羽部队。终于布置了几层兵力,把项羽紧紧围在垓(gāi)下(在今安徽灵璧县东南)。这时,项羽手下的兵士已经很少,粮食又没有了。夜里听见四面围住他的军队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不禁非常吃惊地说:“刘邦已经得到了楚地了吗?为什么他的部队里面楚人这么多呢?”说着,心里已丧失了斗志,便从床上爬起来,在营帐里面喝酒,并和他最宠爱的妃子虞(yú)姬一同唱歌。唱完,直掉眼泪,在一旁的人也非常难过,都觉得抬不起头来。虞姬自刎(wěn)于项羽的马前,项羽英雄末路,带了仅剩的兵卒逃至乌江,最终自刎于江边。

以后人们就用“四面楚歌”这个成语,形容人们遭受各方面攻击或逼迫,而陷于孤立窘(jiǒng)迫的境地。凡是陷于此种境地者,其命运往往是很悲惨的。

15、一败涂地

秦朝时候,沛县县令叫泗水亭长刘邦押送一批老百姓到骊山做苦工;不料走到半路上,接二连三地逃走了很多。刘邦想:这样下去,不等到骊山,就一定会逃光,自己免不了要被治罪。他想来想去,索性把没有逃跑的人都释放了,自己和一些不想走的人躲在芒、阳二县交界的山泽中。

秦二世元年,陈涉在大泽乡起兵反秦,自称楚王。沛县令想归附,部属萧何和曹参建议说:“你是秦朝县令,现在背叛秦朝,恐有些人不服,最好把刘邦召回来,挟制那些不服的人,那就好办了。”沛县令立即叫樊(fán)哙(kuài)去请刘邦。可是当刘邦回来时,沛县令见他领有近百人,恐他不服从自己的指挥,又懊悔起来。于是下令紧关城门,不让刘邦进城。刘邦在城外写了一封信,绑在箭上射给城里的父老,叫沛县父老们齐心杀了县令,共同抗秦,以保全身家。父老们果真杀掉县令,打开城门,迎接刘邦进沛县,并请他做县令。刘邦谦虚地说:“天下形势很紧张,假若县令的人选安排不当,就会一败涂地’,请你们另外迟选别人吧!”但最后,刘邦还是当了县令,称做沛公。

“一败涂地”本来是一旦破败,就要肝脑涂在地上的意思。但后人则一直借用它说明失败之后,而至不可收拾的情势。

16、项庄舞剑

项羽的大军进驻鸿(hóng)门(在今陕西临潼东北)后,有人暗中向项羽报告说,刘邦要在关中称王。刘邦为消除误会,在谋士张良的陪同下,到鸿门当面向项羽谢罪。项羽听他说得真诚坦率,表示不再怀疑,并设宴款待刘邦。项羽的谋士范增、项伯等也一起参加。

范增早就主张杀掉刘邦,免得留下后患。席间,他屡次向项羽暗示杀刘邦,但项羽不予答理。于是他离席,把项羽的堂兄项庄叫来说:“大王心慈手软,你进去敬酒,请求舞剑助兴,趁机杀了沛公。”

项庄入内敬酒,完毕后对项羽说:“大王与沛公饮酒,军中没有什么娱乐,请让我舞剑助兴。”

项羽表示同意,于是项庄拔出剑在席前起舞,项伯看出苗头不对,便拔剑与项庄对舞,并以身体掩护刘邦,使项庄无从下手。

刘邦的谋士张良见情势危急,离席找到了刘邦的部将樊哙。樊哙一见张良,就问他现在情况如何。张良说:“现在情况非常危急。此刻项庄表面上是舞剑助兴,其实真正的用意是要杀掉沛公!”

樊哙激动地说,既然如此,由他进去与他们拚命。他强行进入营帐,怒视项羽,头发直竖,眼眶睁得像绽开似的。项羽赐酒肉,他大口地喝,大口地吃。吃喝后,面不改色地指责项羽听信谗(chán)言,企图杀掉有功之臣。过了一会儿,刘邦借机入厕,逃回了自己的军营。

成语“项庄舞剑”常与“意在沛公”连用,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

17、胯下之辱

韩信少年时很贫穷,有志向但没有力气。在淮阴钓鱼,靠一个洗衣的老婆婆每天分饭给他吃。韩信说:“以后我一定要好好报答你。”洗衣婆婆很生气,责备他:“我看你像王孙公子,不忍你挨饿,才给你饭吃,哪里想你重重报答?”韩信一次上街,被屠宰欺负,屠宰调戏他:“你不怕,就拿刀杀我;如果不能,就从我胯下爬过去。”韩信没办法,俯下身从屠宰胯下爬过去,街上的人都说韩信胆小懦(nuò)弱。后来刘邦的丞相萧何三次将韩信举荐给汉王刘邦。刘邦筑坛拜韩信为大将。韩信辅佐汉朝有功,被封为齐王。

成语“胯下之辱”现在常指胸有大志,能暂时忍受屈的人。

18、一饭千金

帮助汉高祖打下天下的大将韩信,在未得志时,境况很是困苦。那时侯,他时常到城下钓鱼,希望碰着好运气,以便解决生计。但是,这究竟不是可靠的办法,因此,时常要饿着肚子。幸而在他时常钓鱼的地方,有很多漂母(清洗丝棉絮或旧衣布的老婆婆)在河边做工。其中有一个漂母,很同情韩信的遭遇,便不断地救济他,给他饭吃。韩信在艰难困苦中,得到那位以双手勉强糊口的漂母的恩惠,很是感激她,便对她说,将来必定要重重地报答她。那漂母听了韩信的话,很不高兴,表示并不希望韩信将来报答她。后来,韩信替汉王立了不少功劳,被封为楚王,他想起从前曾受过漂母的恩惠,便命从人送酒菜给她吃,更送给她黄金一千两来答谢她。

这句成语就是出于这个故事的。它的意思是说:受人的恩惠,切莫忘记,虽然所受的恩惠很是微小,但在困难时,即使一点点帮助也是很可贵的;到我们有能力时,应该重重地报答施惠的人。

19、声东击西

秦朝灭亡以后,刘邦和项羽争雄。有一年夏天,刘邦在彭城被项羽的楚军杀得大败,本已归顺刘邦的魏王豹倒戈反汉。

刘邦派韩信领兵去攻打魏王豹。魏王豹得知汉军进攻的消息,就任命柏直为大将,统率兵马扼(è)守在黄河东岸的蒲(pú)坂(bǎn),封锁黄河渡口,阻止汉军渡河。

韩信带领汉军来到前线,看到蒲坂地势险要,柏直又有重兵坚守,知道从这里硬攻很难获胜。经过反复考虑,他想出一个“声东击西”的战术。他将军营扎在蒲坂对岸,军营四周插上旗帜,又弄来一些船只。白天让士兵操练、呐喊,夜里掌灯举火,调兵遣将,做出要从这里强渡黄河的架势。背地里他却把汉军主力偷偷向北移动,选择了夏阳作为偷渡黄河的据点。

魏军看到黄河对岸的汉军,调动繁忙,喊杀震天,以为韩信真要从蒲坂渡河。柏直乐得拍手大笑:“韩信之辈真是一伙笨蛋,我这里坚如磐(pán)石,固若金汤;再加上黄河水深流急,休想渡过河来!”于是他便放心睡觉去了。

汉军开到夏阳以后,韩信命令士兵赶紧做木桶。把几个木桶连在一起,上面拴上木排,倒扣在水面上,就成了渡筏。汉军乘着这些渡筏,偷渡到对岸。因为魏军在那里没有派兵防守,所以汉军顺利地渡过黄河,攻陷了魏军后方要地安邑(yì)。魏王豹毫无准备,慌忙领兵迎战,结果惨败,他自己也被韩信活捉了。

成语“声东击西”,指为了迷惑敌人,表面上宣扬要攻打一边,其实是攻打另一边。

20、多多益善

韩信是汉高祖刘邦的大将军。为刘邦夺取天下,建立汉朝,立下辉煌功绩。但是,在汉高祖六年之时,有人告密说韩信意图谋反,刘邦本来就对韩信有戒心,于是设计将韩信捉拿起来。不过,因证据不足,不久又释放了他。韩信知道,刘邦嫉妒自己的才干,常闷闷不乐,借故推说有病而不上朝,闲居家中,进行消极反抗。

汉高祖刘邦也心知肚明,不想丢失了这位良将,所以常同韩信谈话聊天,挽回关系。有一次闲聊时,刘邦问韩信:“像我这样的人,可以带领多少兵马?”韩信回答说:“最多也就带上十万人。”刘邦又问道:“你要是带兵可以带多少呢?”韩信说:“我当然是愈多愈好啦!”刘邦追问:“你可带的兵多多益善,怎么会被我抓住了呢?”韩信回答说“这是两回事了,陛下虽然不可带兵太多,但是陛下善于使用将帅,所以我才被你抓住了。”自此,“多多益善”流传开来。

“多多益善”简言之是愈多愈好。这个成语还可以在它前面加上“韩信将兵”变成八字,亦即是“韩信将兵,多多益善”。

21、成也萧何

西汉的萧何是汉高祖刘邦的重要谋臣。他曾向刘邦推荐了善于用兵打仗的韩信做大将军,使之为汉朝的建立立下很大功劳。后来有人向刘邦的妻子吕后告发韩信谋反。吕后想把韩信召进宫来,又怕他不肯就范,就同萧何商议。萧何设计以庆贺平叛胜利为理由,骗韩信进宫。韩信一进宫,就被吕后以谋反罪名杀于长乐宫钟室。民间因此有“成也萧何(韩信成为大将军是萧何推荐的),败也萧何(韩信被杀是萧何出的计谋)”的说法。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个成语,比喻事情的成败、好坏都由一个人造成。

22、昭君出塞

在中国古代,汉族统治者与少数民族首领之间,为一定的政治目的而通婚,被称为“和亲”。在古代,中国北方生活着一个古老的游牧民族叫匈奴。秦汉之际,匈奴势力强大,多次南下威胁中原。汉初国力不强,无法与匈奴对抗,便也采取了和亲政策,求得相对的和平。

汉宣帝时,匈奴的势力衰落了。此时,匈奴内部出现了两个单(chán)于(匈奴君主的称号)对抗的局面。其中呼韩邪单于想借助汉朝的支持,统一整个匈奴,于是决心归依汉朝。他两次到长安见汉朝皇帝,受到隆重的欢迎,他也表示愿协助汉朝政府保护边境。公元前6年,汉朝派兵攻打了另一个单于,帮助呼韩邪统一了匈奴。公元前年,他第三次到长安,向当时的汉元帝提出,愿意当汉家的女婿,恢复和亲。元帝立即答应,并在宫女中进行选拔。有一个叫王昭君的宫女主动提出要去和亲。王昭君又美丽又聪明,很受呼韩邪的喜爱,被封为“宁胡阏(è)氏”,意思是将与汉朝建立和平友好的关系。

王昭君出塞以后,生活在匈奴游牧地区几十年。在她的影响下,她的子女及周围的人,都努力维护匈奴与汉的友好关系,使北方边境出现了少有的安定景象。

23、不寒而栗

汉武帝时,有一个人名叫义纵,因为受到太后的恩宠,做了上党郡某县令。上任以后,公务办得很出色,案子处理上敢作敢为,不论是有钱有势的豪绅,还是平民,只要犯了法,义纵都能秉公审办。皇上很赞赏他,调他做河内郡都尉。一到任,他立即把祸害一方的豪门大族满门抄斩,一时间,河内郡的治安和社会风气大有好转,有人不慎把东西失落在道路上,也没有人抢走据为己有。

义纵调到南阳任太守时,一个做恶多端的豪强地主宁成,正在南阳居住。宁成为了讨好义纵,每次迎送都装出谦恭的样子。但是,义纵对他的恶行早有所闻,到南阳后立即展开调查,很快就查清他的罪行,把他关押起来。

后来,汉武帝又任命义纵做定襄(xiāng)太守。当时定襄的社会治安混乱。义纵到任以后,把押在狱中没有加刑具的二百多名重犯,以及为重犯开脱罪责进行贿赂的二百多名门客亲属,一律严加追究,拘捕治罪,一天之内处死的就有四百多名。从此以后,定襄的人一听到义纵的名字就“不寒而栗”天气不冷却浑身发抖,形容非常恐惧。

24、苏武牧羊

太初四年冬,匈奴单于为与汉修好,遣使送回以往扣留的汉使路充国等人。天汉元年三月,汉武帝为回报匈奴善意,派中郎将苏武、副中郎将张胜及随员常惠等出使匈奴,送还原被扣的匈奴使者,并厚馈单于财物。苏武等到达匈奴后,原降匈奴的汉人虞常等人与张胜密谋,欲劫持单于母亲阏氏归汉。事发后累及苏武,苏武不愿受辱,自杀未成。单于敬重他,派汉降臣卫律劝降,苏武不为所动。于是单于把苏武幽禁在地窑中,断绝饮食,以此逼他就范。苏武坚持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就将他流放到边远的北海(今贝加尔湖)荒无人烟的地方,放牧羝(dī)羊。始元二年,匈奴新单于立,遣使者欲与汉朝亲善。汉朝要求匈奴释放苏武。始元六年,苏武等九人由汉使迎接回国。苏武羁(jī)留匈奴十九年,习知边地民族,归国后被任为典属国,专掌少数民族事务。他在匈奴持节不屈,被后世视为坚持民族气节的典范之一。

25、奋不顾身

李陵,字少卿,是汉武帝时的著名大将,很受汉武帝信用,任命他为骑都尉,率军抵御匈奴的入侵。李陵擅长骑射,又懂得兵法,当时很得朝廷信任。不料,李陵在和匈奴的战斗中,由于寡不敌众,无奈投降了匈奴。

听说李陵投降,汉武帝很是生气,认为李陵辱没了自己对他的信任,朝中大臣也都纷纷指责李陵没有骨气。只有太史令司马迁不这样认为,他说:“我和李陵一向没什么交情,但我见他为人很讲义气,孝顺父母,友爱兵士。他常常想奋不顾身地解救国家的灾难,所以,我认为李陵这次在领兵不到五千的情况下,与数万名敌兵对阵,最后由于伤亡惨重,弹尽粮绝,归路被切断,才被迫投降,是情有可原的。而且我还认为,他这次投降,并非贪生,而是想等待以后有利的时机再来报答国家。”司马迁说得在情在理,但汉武帝却认为他是替李陵辩护,是非不分,将他关进了监狱,施行“腐刑”。

以后,汉武帝还杀了李陵全家。李陵知道后很是痛心,于是在匈奴娶妻成家,至死不回故土,未能实现他奋不顾身、为国捐躯的愿望。

成语“奋不顾身”,意思是奋勇向前,不顾生命。

26、夜郎自大

汉朝的时候,在西南方有个名叫夜郎的小国家。它虽然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可是国土很小,百姓也少,物产更是少得可怜。但是由于邻近地区以夜郎这个国家最大,从没离开过国家的夜郎国国王就以为自己统治的国家是全天下最大的。

有一天,夜郎国国王与部下巡视国境的时候,他指着前方问:“这里哪个国家最大呀?”部下们为了迎合国王的心意,就说:“当然是夜郎国最大口罗!”

有一次,汉武帝派使节到西南,探寻由长安到今印度的通道。经过一年多的艰难跋(bá)涉,汉史才到达滇(diān)国,见到滇王套羌(qiāng)。滇王曾不无炫耀地探询:“汉孰与我大?”之后,汉使辗(zhǎn)转到达夜郎国,夜郎王多同也发出了“汉孰与我大”相同的问话。于是,“夜郎自大”就成了人们讥讽妄自尊大者的典故。

27、门可罗雀

汲(jí)黯(àn)是武帝时的一位名臣。他当官时,每天拜访他的客人很多。后来他辞去官职,回家静养。

清晨,他打扫庭院。中午,他打开大门,总见门前许多麻雀寻觅食物,在那里嬉戏跳跃。他感慨地说:“从前我当官,宾客盈门,现在不当官,我可以张网捉鸟了。”

不久,皇帝又下诏请他回去做官。过去常来的客人又纷纷来拜访他了。

汲黯经过一场贫贱富贵的交替,看清了世态的炎凉。

成语“门可罗雀”,是说大门外可以张网捕鸟,形容门庭冷落。

28、励精图治

公元前71年,汉昭帝刘弗陵死去,曾孙刘询为帝,是为汉宣帝。

公元前68年,霍光病死。御史大夫魏相根据历史教训和霍氏家族的专权胡为,建议宣帝采取措施,削弱霍氏权力。霍氏对魏相极度怨恨和恐惧,便假借太后命令,准备先杀魏相,然后废掉宣帝。宣帝得知此事后,先发制人,采取行动,将霍氏满门抄斩。

从此以后,宣帝亲自处理朝政,振作精神,力图把国家治理得繁荣富强。他直接听取群臣意见,严格考查和要求各级官员;还降低盐价,提倡节约,鼓励发展农业生产。魏相领着百官尽职,很符合宣帝的心意。

宣帝在魏相的配合下,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的有效措施,终于使国家兴旺发达起来。他在位二十五年使已经衰落的西汉王朝出现了中兴的局面。

成语“励精图治”,比喻振作精神,想办法把国家治理好。

29、一丘之貉(hè)

汉朝时有一个名人叫杨惮(dàn),他的父亲是汉昭帝时的丞相杨敞,母亲是大史学家司马迁的女儿。他自幼便受到良好的教养,未成年时就成了当朝的名人。汉宣帝时大将霍光谋反,杨惮最先向宣帝报告,事后被封平通侯。当时在朝庭中做郎官的人,贿赂之风极盛,有钱的人可用钱行贿,经常在外玩乐;无钱行贿的人,甚至一年中也没有一天休息。杨惮作中山郎后,便把这些弊病全部革除,满朝官员都称赞他的廉洁。

但他因少年得志,又有功劳,便产生了骄傲自满的情绪,与太仆长荣(长荣是宣帝旧友,最得信任)发生矛盾。

有一次,杨惮听见匈奴降汉的人说匈奴的领袖单于被人杀了,杨惮便说:“遇到一个这样不好的君王,他的大臣给他拟好治国的策略而不用,使自己白白送了命,就像我国秦朝时的君王一样,专门信任小人,杀害忠贞的大臣,结果国亡了。如果当年秦朝不如此,可能到现在国家还存在。从古到今的君王都是信任小人的,真像同一山丘出产的貉一样,毫无差别呀!”结果就被太仆长荣向汉宣帝告了状,杨惮被免职了。

貉,是一种状似狐的动物,毛黄褐色,深厚而温滑,可做皮袍。“一丘之貂”这句成语,此喻同类没有差别,像在同一个山丘里生长的貂一样。

30、凿壁偷光

汉朝时,少年时的匡衡,非常勤奋好学。由于家里很穷,所以他白天必须干许多活,挣钱糊口。只有晚上,他才能坐下来安心读书。不过,他又买不起蜡烛,天一黑,就无法看书了。匡衡心痛这浪费的时间,内心非常痛苦。

他的邻居家里很富有,一到晚上好几间屋子都点起蜡烛,把屋子照得通亮。匡衡有一天鼓起勇气,对邻居说:“我晚上想读书,可买不起蜡烛,能否借用你们家的一寸之地呢?”邻居一向瞧不起比他们家穷的人,就恶毒地挖苦说:“既然穷得买不起蜡烛,还读什么书呢!”匡衡听后非常气愤,不过他更下定决心,一定要把书读好。匡衡回到家中,悄悄地在墙上凿了个小洞,邻居家的烛光就从这洞中透过来了。他借着这微弱的光线,如饥似渴地读起书来,渐渐地把家中的书全都读完了。

匡衡读完这些书,深感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他想继续多看一些书的愿望更加强烈了。附近有个大户人家,有很多藏书。一天,匡衡卷着铺盖出现在大户人家门前。他对主人说:“请您收留我,我给您家里白干活不要报酬,只是要我阅读您家的全部书籍就可以了。”主人被他的精神所感动,答应了他借书的要求。

匡衡就是这样勤奋学习的,后来他做了汉元帝的丞相,成为西汉时期有名的学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大杖则走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391 字

+ 加入清单

【注音】dà zhàng zé zǒu

【出处】舜之事父也,索而使之,未尝不在侧;求而杀之,未尝可得。小棰则待,大棰则走,以逃暴怒也。 汉·刘向《说苑·建本》

【解释】杖:木棍;走:逃跑。舜的父亲用大棍子打他时,他就逃走躲避,免陷父亲于不义。旧时宣扬的封建孝道。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不挨打

【结构】紧缩式

【相反词】小杖则受

【同韵词】缄舌闭口、食不糊口、言笑不苟、移花换柳、花花柳柳、愁长殢酒、桑枢甕牖、嫁鸡随鸡,嫁狗随狗、驴唇不对马口、空拳赤手、......

【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曾参因为种瓜误点被父亲毒打一顿,挨打后不省人事,醒来后还装作很高兴的样子。孔子听说后,非常气愤,甚至不认他这个弟子。孔子说当年舜对待父亲的责罚从来都是小受大走,也不失去对父亲的孝心,曾参则陷父亲于不义的深渊

【成语举例】舜之事父,小杖则受,大杖则走,非不孝也。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崔寔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含苞欲放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342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名字】含苞欲放

【汉语拼音】hán bāo yù fàng

【近义词】:含苞待放

【反义词】:百花盛开

【成语出处】《大仓老师》:“山上田野里桃花含苞欲放,我的心激动得要跳出胸膛。”

【成语解释】含:没有开;苞:花苞;欲:将要;放:开放。指花骨朵将开而未开,形容花苞还在叶片里,很快就要开放出来。

【含苞欲放造句】 春光明媚,一群女孩子,像含苞欲放的花朵,笑盈盈地跑过来。

【含苞欲放的成语故事

《大仓老师》一套极富爱心和教育性的读物,一次世界当代经典文学之旅,中小学生课外必读书系;能让童年和一生感动的儿童文学故事;《爱的教育》系列由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梅子涵主编;该书系为意大利著名作家亚米契斯所写的儿童文学巨著——《爱的教育》的延展读物,精选全球各地79篇以“爱”为主题的现代文学经典著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画龙点睛的成语故事_作文500字

全文共 404 字

+ 加入清单

画龙点睛故事

传说古时候有个画家叫张僧繇,他画龙画得特别好。

有一次,他在金陵(现在南京)安乐寺的墙壁上画了四条巨龙,那龙画得活灵活现,非常逼真,只是都没有眼睛。人们问张僧繇:“为什么不把眼睛画出来。”他说:“眼睛可不能轻易画呀!一画了,龙就会腾空飞走的!”大家听了,谁也不信,都认为他在说大话。后来,经不起人们一再请求,张僧繇只好答应把龙的眼睛画出来。奇怪的事情果然发生了,他刚刚点出第二条龙的眼睛,突然刮起了大风,顷刻间电闪雷鸣。两条巨龙转动着光芒四射的眼睛冲天而起,腾空而去。围观的人,个个看得目瞪口呆,对张僧繇更佩服了。

成语“画龙点睛”就是从这个传说中来的。现在一般用来比喻写作、讲话时,在关键性的地方用上一两句精辟的语言来点明含义,使内容更加生动有力。这种手法也称为“点睛”之笔。

画龙点睛原形容梁代画家张僧繇作画的神妙。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小石头的故事小学六年级作文

全文共 419 字

+ 加入清单

从小,小石头就十分爱干净,吃饭时要用纸巾,洗手时要用纸巾,折纸时要用纸巾……

爸爸告诉他木材是制造纸巾的原料,我们要节约用纸,可是他不听,总是搞得家里到处是纸屑。有一天,小石头睡着了,梦里,他一蹦一跳地去开心广场玩,走在路上,他就觉得怪怪的,今天好像特别热,开心广场上的树都去哪儿了呀?小石头问保安,保安说不知道;小石头问小草,小草也说不知道;小石头又去问正在搬家的小鸟,小鸟说:“大树被卷走了,我们要搬家了。”小石头听了急得连忙问:“小鸟小鸟告诉我,大树被什么风卷走了?”小鸟回答说:“有个小朋友特别爱浪费纸,木头都快被他用光了,我们没有地方住了。”说完,小鸟急急忙忙飞走了。小石头一听,脸马上就红了,着急地对所有人道歉:“对不起,我以后再也不浪费纸了,我以后再也不浪费纸了。”梦醒之后,小石头真的变了,变得节约用纸了,而且还总劝爱用纸的大人们说:“木材是制造纸巾的原料,没有了树,大自然会失去平衡,地球就会很热。”

所以我们应该节约用纸。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照片里的故事叙事小学生

全文共 730 字

+ 加入清单

一句问候,承载着深沉的母爱;

一把雨伞承载着,无限的关怀;

一张照片,承载着一份永恒的友谊。望着那张充满欢乐的照片,我想起了那件趣事。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春姑娘迈着轻盈的脚步走了,迎来了炎炎夏日。早晨太阳刚出来,就用他那巨大的喷火器,炙烤着大地。此时最好的游戏场所,便是外公家后院的荷花池。我和表妹闲来无趣,就跑到荷花池去玩赏了。

远远望去,硕大的荷花池像一块宝石,中间的荷花像一个个仙子,一般亭亭净植。“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有的含苞待放,娇嫩欲滴,有的尽展风姿,香远益清。荷叶上的水珠,微风轻轻的吹过,如断了线的珍珠,纷纷滚落水中。诗一般的境界,画一般的美感。我们深深的陶醉在这样的美景之中。

忽然,一个大莲蓬吸引了我的目光。“妹妹,这有一个大莲蓬。”说完,我便伸手去摘。“小心!”话音刚落,我一不小心脚底一滑,陷了下去。妹妹立刻拉住我,差点也掉下去了,幸亏我使劲把她往上一推,她才没有掉下去。谁她爬起来就跑,我刚回过神来想叫住她,可她已经跑远了。我望着她的背影,心中倍感失落,心想她是害怕了吗?她怎么抛下我不管呢?

我的裤子被泥水浸湿了,鞋子里也全是泥。我的莲蓬仿佛在说;“让你摘,让你摘不到吧”。荷叶左右摇摆,仿佛也在嘲笑我,正当我垂头丧气时,一个身影由远及近的向我跑来。对,那就是妹妹,她正拿着竹竿,“姐姐,你拉好,我拉你上来”。因为脚陷在泥里,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我拉上来,我们看到彼此狼狈的样子,都呵呵的笑了,高高兴兴的往回走。

这一幕刚好被外公看到,他拿起相机拍下了这一瞬间。至今看到这张照片,都忍不住想起当年的那件趣事。它承载着我和妹妹那份深深的友谊。这张照片让我找到了那份美好的回忆,它值得我去品味,去珍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入不敷出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540 字

+ 加入清单

入不敷出

成语解释:

敷:足够;出:支出。收入的不够开支的。

成语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107回:“但是家计萧条,入不敷出。”

成语简拼:RBFC

成语注音:ㄨˋ ㄅㄨˋ ㄈㄨ ㄨ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入不敷出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形容经济困难。

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

成语年代:近代成语

成语正音:敷,不能读作“fù”。

成语辨形:敷,不能写作“付”。

近义词:捉襟见肘

反义词:绰绰有余

成语例子:他家人口太多,收入少,常常入不敷出。

英语翻译:live beyond ones salary

日语翻译:収支(しゅうし)相償(あいつな)わない

俄语翻译:охоы не покрывáют расхоы

其他翻译:die Einnahmen kǒnnen die Ausgaben nicht deckenles recettes ne couvrent pas les dépenses

成语谜语:坐马桶嗑瓜子

成语歇后:语吃瓜籽上厕所;坐马桶嗑瓜子

成语故事

贾府被抄家后,贾赦、贾珍被流放,原来与贾府走得近的人纷纷回避。皇上念贾妃的旧情,封贾政世袭旧职,有些人又回到贾政的身边。但此时的贾府家计萧条,入不敷出,一天不如一天。薛府也被薛蟠弄得接近家破人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成语分庭抗礼故事

全文共 1068 字

+ 加入清单

【释义】:

“抗”原作“伉”,对等、相当的意思,表示宾客与主人分处庭中两旁,相对行礼,以示平等对待。后来比喻地位平等,互相对立。

【出处】:

《庄子·渔父》万乘之主,千乘之君,见夫子未尝不分庭抗礼,夫子犹有倨傲之容。

故事】:

一天,孔子和弟子门在树林里休息。弟子门读书,孔于独自弹琴。一曲未了,一条船停在附近的河岸边,一位须眉全白的老渔夫走上河岸,坐在树林的另一头,侧耳恭听孔子的弹奏。孔子弹完了一支曲子后,渔夫招手叫孔子的弟子子贡、子路到他跟前,并且问道:“这位弹琴的老人是谁呀?”子路高声说道:“他就是我们的先生,鲁国的君子孔子呀!”子贡补充说:“他,就是以忠信、仁义闻名于各国的孔圣人。”渔夫微微一笑,说:“恐怕是危忘真性,偏行仁爱呀。”渔夫说完,转身朝河岸走去。子贡急忙把渔夫说的话报告孔子。孔子听后马上放下琴,猛然站起身,惊喜地说:“这位是圣人呀,快去追他!”孔子快步赶到河边,渔夫正要划船离岸,孔子尊敬地向他拜了两拜,说:“我从小读书求学,到现在已经六十九岁了,还没有听到过高深的教导,怎么敢不虚心地请求您帮助呢?”渔夫也不客气,走下船对孔子说:“所谓真,就是精诚所至,不精不诚,就不能动人。所以,强哭者虽悲而不哀。强怒者虽严而不威,强亲者虽笑而不和。真正的悲没有声音感到哀,真正的怒没有发出来而显得威,真正的亲不笑而感到和蔼。真在内者,神动于外,所以真是非常可贵的。以此用于人间的情理,事奉亲人则慈孝,事奉君主则忠贞,饮酒则欢乐,处丧则悲哀。”

孔子听得很有启发,不住地点头。最后,孔子卑谦地对渔夫说:“遇见先生真是幸运。我愿意做您的学生,得到您的教授。请告诉我您住在哪里好吗?”渔夫没有告诉他住在哪里,而是跳上小船,独自划船走了。这时,颜渊已把车子拉过来,子路把上车拉的带子送给孔子,但孔子全不在意,两眼直勾勾地望着渔夫的船影,一直到看不见船的影儿,听不见划水的声音,才惆怅地上车。子路对孔子出乎寻常的表现不理解,在车旁问道:“我为您驾车已经很久了,还没见过像渔夫这样傲慢的人。就是天子和诸侯见到您,也是相对得礼,平等相待,您还带有点自尊的神色呢!但今天,那个渔夫撑着船篙漫不经心地站着,而您却弯腰弓背,先拜后说话,是不是太过分了呢?我们几个弟子都对您这举动觉得奇怪,对渔夫怎么可以这样恭敬呢?”孔子听了子路的话很不高兴,伏着车木叹口气说:“唉,子路,你真是难以教化。你那鄙拙之心至今未改!你靠近一点,我告诉你听:遇到年长的不敬是失礼,遇到贤人不尊是不仁、不仁不爱是造祸的根本。今天这位渔夫是懂得道理的贤人,我怎么能不敬他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传神写照的成语故事_400字

全文共 336 字

+ 加入清单

【注音】chuán shén xiě zhào

【出处】顾长康画人,或数年不点目精(睛)。人问其故,顾曰:‘四体妍蚩,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巧艺》

【解释】传神:指优美文学艺术作品描绘的人物生动逼真;写照:画像。形容用图画或文字描写人物,能生动逼真地描画出来。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十分逼真

【结构】偏正式

【近义词】传神阿堵

【同韵词】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花丽狐哨、回眸一笑、眉飞眼笑、抓乖弄俏、独行其道、母慈子孝、九关虎豹、亡国之道、父慈子孝、......

【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晋朝时期,顾长康画人像十分有名,有的画了几年不点上眼睛。有人问他原因,顾长康说:“四肢身体的美丑,本与神韵无关,要想人像画得传神,关键在于这眼睛上。”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防患于未然成语故事

全文共 348 字

+ 加入清单

发音:fánɡ huàn yú wèi rán

简拼:fhywr

类型:褒义成语

结构:偏正式成语

用法:作谓语、宾语;指在事故发生前防范。

出处:《周易·既济卦》:“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

解释:患:灾祸;未然:没有这样。指灾祸尚未形成时就加以预防。

示例:我们应当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患于未然

既济卦,象征成功、完成。离为火,坎为水,水在火上,似煮成食物,谓既济。既济象征事已成、成功。六十四卦只有本卦六爻刚柔均当位。但是过于完整,反而僵化,不能再有大的作为,因此,必须坚守正道,继续奋发努力。否则,必将是起初吉祥,最终危乱。《既济》:亨小,利贞。初吉终乱。《彖》曰:“既济,亨”,小者亨也。“利贞”。刚柔正而位当也。“初吉”,柔得中也。“终止则乱”,其道穷也。《象》曰:水在火上,既济。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