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贝多芬的一些小故事汇总20篇

浏览

5526

作文

78

贝多芬晚年失聪的故事

全文共 1013 字

+ 加入清单

贝多芬失聪耳聋是全世界的人都知道的事实,但是,你知道贝多芬什么时候失聪的吗?贝多芬的失聪为他的工作带来了哪些困扰吗?现在全方面为你解析贝多芬的充满坎坷而又不平凡的一生,来看看这位音乐大师的人生际遇是如何吧!关于贝多芬什么时候失聪这个问题,很多网友在网上猜测纷纷。有的说他是少年时耳聋的,也有的说他是先天性耳聋,更有人说他是完全没有失聪,其实,贝多芬是在39岁时候就已经听力衰退了,在那一年他患了一场大病,他的关节位已经受到病魔的侵扰,这些因素最终摧毁了他的身体,也夺走了他的听力。

所以贝多芬什么时候失聪你明白了吗?虽然在39岁开始就已经渐渐听力衰退,但是在这之后的一二十年里,他的听力仍然存在,只不过是跟正常人有差别了,作为一个音乐家来说耳朵毫无疑问是最重要的器官,失聪后的贝多芬在创作上比常人面临更多的困难和挫折,但是贝多芬以其独有的毅力克服了这些困难,也战胜了自己。现在网上关于贝多芬什么时候失聪的话题仍然是争斗不休,希望答案能为你解开疑惑,虽然贝多芬失聪的年份已经确定了,但是关于这位享誉世界的音乐大师中有太多的谜团没有解开,希望大家都有一个理性的态度对待先烈,认真看待他为人类发展作出的贡献。

贝多芬是一个世界级别的音乐家,但是我们都知道他有过一段不堪的岁月,他的命运中有一个很大的伤痕,那就是贝多芬失聪了。听力对于一个音乐家而言是多么重要了,听力对于音乐家就好比是双腿对于田径运动员,就好比是画笔对于画家,失聪之后的音乐家肯定是备受打击的。那么,贝多芬失聪后有没有受到打击呢?他在失聪之后有没有继续和音乐在一起呢?

在贝多芬失聪后,他也曾经有过一段崩溃的岁月,在那段时间,贝多芬不敢和自己的朋友熟人见面,他害怕其他人知道自己失聪的悲剧。但是贝多芬的低落期并没有持续很长时间,作为一个热爱音乐的人,他最终还是从音乐当中获得了力量。贝多芬失聪后并没有放弃音乐,他并不愿意听任命运的安排,他并不打算放弃自己的命运。他开始反抗自己的命运。他利用骨传导的方式来聆听音乐,就是利用这样的一种方式,贝多芬继续坚持自己的创作。贝多芬在弹钢琴的时候,总是会在自己的嘴里面放上一块木头,木头和钢琴连接在一起,然后木头可以让贝多芬感知到音乐声。利用这样的一种方式,让贝多芬在失去双耳之后还是创作了很多的知名的乐曲。贝多芬失聪后并没有放弃音乐,相反他用他的坚持给我们后代人创作了很多的知名的乐曲,他的他的经历告诉我们什么叫做坚持,什么叫做热爱。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关于贝多芬的故事

全文共 452 字

+ 加入清单

一次,贝多芬走进一家长馆就餐,刚坐下来就聚精会神地构思他的乐章。他构思完毕以后,高兴地把服务员喊来说:

"算账。多少钱?"

服务员先是一愣,接着扑的一声笑了,说:"先生。您还没有吃东西呢,怎么就要付钱呢!"

1812年,德国文艺界的两位巨人贝多芬和欧德在波希米亚人的浴场相遇。贝多芬是歌德的崇拜者,他曾说:"歌德的诗使我幸福。"现在第一次见面,他希望能从这位大诗人的智慧和诗才中进一步探索他的灵魂,从中吸取人格力量。

正当他们热烈叙谈时,皇后、太子和一群侍臣从他们身边走过。贝多芬从来就对这类人深恶痛绝,因此,当太向他脱帽致敬,皇后也向他点头招呼时,贝多芬却把头一昂,装作什么也没有看见一样。然而歌德就不同了,他赶忙抖抖身上的灰尘,整整衣领,把帽子脱下在手中,迎上前去,向皇后、太子弯腰致敬。

这时,贝多芬只觉得先前心目中这,位诗人的高大形象顿时土崩瓦解。当那辞皇族浩浩荡荡地走过去了以后,贝多芬几乎用吵架的声调对歌德说:"你不是我想像中的《葛兹》《浮士德》的作者,而是一个庸俗的人。"从此,他们再也没有见过一面。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贝多芬音乐家的故事

全文共 618 字

+ 加入清单

路德维希·范·贝多芬(德语:Ludwig van Beethoven,1770年12月16日 --- 1827年3月26日),是一位集古典主义大成的德国古典音乐作曲家,也是一位钢琴演奏家和指挥家。他一共创作了9 首编号交响曲、35 首钢琴奏鸣曲(其中后 32 首带有编号)、10 部小提琴奏鸣曲、16 首弦乐四重奏、1 部歌剧、2 部弥撒曲等等。这些作品对音乐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同时贝多芬也常被人们尊称为 “乐圣”。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出生在德国波恩,祖籍佛兰德梅赫伦。自幼学习音乐,在其父的严格训练下,很早就显露出了音乐上的才华,八岁便开始登台演出。十七岁那年,波恩宫廷大学旁听哲学,也就是在这时与莫扎特有了短暂接触。1792年,定居维也纳,经过海顿的指引,艺术上进步飞快,三年后出版第一部作品。他创作了大量充满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如交响曲九部,歌剧《费黛里奥》,戏剧《哀格蒙特》、《雅典的废墟》;钢琴奏鸣曲《悲怆》、《月光》(c小调钢琴奏鸣曲)等。他集古典音乐的大成,同时开辟了浪漫时期音乐的道路,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一位颇具创造性的作曲家。是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他与海顿、莫扎特一起被后人称为“维也纳三杰”。他和米开朗基罗、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生都经历了各种苦难坎坷,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根据他们的人生写成了《名人传》,其中以贝多芬为蓝本的为《约翰·克里斯朵夫》。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关于贝多芬热爱音乐的故事

全文共 2013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我们都知道贝多芬是著名的音乐家,那你知道他背后热爱音乐的故事吗?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关于贝多芬热爱音乐的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公元1770年,世人最崇敬的”乐圣”贝多芬,出生在德国的波昂市。贝多芬小时候的家境清寒贫穷,全家人相处的气氛也不和谐。因为他有个脾气刚烈、个性自私、又没有责任感的父亲。贝多芬的爸爸成天不肯好好做事,只知道喝酒。幸亏贝多芬有个贤淑而吃苦耐劳的妈妈,多亏妈妈四处帮人洗衣打扫,家里的生计才能够免强维持。其实,贝多芬的爸爸并不是没有专长,他在音乐方面颇有才华,祇是不够踏实而已。他的嗓音浑厚、有磁性,曾经在宫廷里担任过好一阵子的歌手。

这份工作的待遇虽然并不怎么丰厚,至少还算安稳,但是却不能满足他爸爸心里那股过大的野心。贝多芬的爸爸总是这样抱怨,要他一辈子当歌手实在太没出息了,他一心梦想做个财富满坑满谷的大富翁。不过,想钱容易赚钱难,要不是真有两把刷子,想要赚到大钱,谈何容易哪!再说,他爸爸除了歌喉派得上用场之外,根本没有其它本领。因此贝多芬的爸爸进也不是,退也不是,总是找不着一条好出路,他心里烦闷得不得了,才借酒麻痹自己。爸爸的苦闷,妈妈心理明白得很,她常常劝告爸爸,要他衡量自己的能力做事。可是爸爸根本就听不进耳朵,他坚信,凭自己锐利的眼光,一定可以为全家人带来幸福的生活,只是这个愿望必须贝多芬努力配合,才能圆满实现。无时无刻不在为名利花心思的爸爸,到底在打些什么主意呢?原来,他非常羡慕和姊姊正在德、奥、义、法等国大开音乐演奏会的莫扎特,一位仅仅十八岁就被公认为出名的钢琴家,而且收入还相当可观呢!所以,贝多芬的爸爸决定栽培才四岁大的贝多芬朝钢琴演奏的生涯迈进,因为莫扎特也是三、四岁的时候就开始起步。

为了满足虚荣心,向来我行我素的爸爸,根本不顾贝多芬的意愿如何,只要他大声一吼:”贝多芬!快过来弹琴!”贝多芬就得乖乖就范,即使是三更半夜,照样得掀开被子立刻下床,要是动作慢了半拍,他爸爸就会拍桌叫骂,然后怒气冲冲的闯进房里,将贝多芬拖下床来痛打一番。总之,贝多芬从小就是提着心、吊着胆过日子的。有一天深夜,贝多芬的爸爸拎着一瓶酒,左摇右晃的走进家门。这时,贝多芬正躺在沙发上睡得很沉。爸爸看到贝多芬不但没有努力练琴,还躺着睡觉,一时气上心头,原本就不够慈祥的面孔,一下子变得更加严肃,他冲向沙发用力摇醒贝多芬大吼:”起来!莫扎特小时候都是熬夜练琴的,你如果想要成大器,就不要再贪睡了。”

“贪睡?”对贝多芬来说,这是多么刻薄的字眼哪!他整夜陪在妈妈身旁等爸爸回家,直到凌晨两三点钟才合眼入睡,没想到爸爸醉醺醺的一进家们就吵吵闹闹。贝多芬闷着一肚子气,本来想要大胆顶撞爸爸的,后来想想,反正爸爸是个不讲道理只讲权威的人,何必多费唇舌呢?算了,还是乖乖练琴吧!就这样,贝多芬表面上对爸爸的无理要求总是百依百顺,暗地里却打从心底排斥爸爸的独裁作风。有时候,贝多芬实在受不住委屈了,就会都着小嘴向妈妈哭诉,甚至会直截了当的告诉妈妈说:”妈,我好讨厌爸爸喔!”不过,讨厌归讨厌,爸爸总是爸爸;况且,贝多芬也是个知道轻重的孩子,无论如何,他是不会也不敢和爸爸起正面冲突的,他只是尽量避开爸爸的视线而已。贝多芬认为,只要少跟爸爸碰头,自然可以减少被迫弹琴的机会。所以,贝多芬常常一个人躲在阁楼眺望波昂街上的大广场。波昂街上的大广场很宽阔,那里是个提供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地方。每到黄昏时分,总会有一群大大小小的孩子们在这里玩游戏。他们有的玩跳绳,有的踢皮球,有的捉迷藏,大家都好像玩得好开心。贝多芬最喜欢趴在窗台上看小朋友天真的笑容,听小朋友开怀的笑声,感受大伙儿轻松愉快的气氛。而整天愁眉苦脸的贝多芬,也只有在这个时候才能领会什么是快乐。

由于爸爸一再使用高压的手段逼迫孩子,所以”父亲”、”钢琴”、”音乐”、”压力”等…,这些东西对贝多芬来说,都是恶梦,只会带给他痛苦而已。不过,有没有兴趣是另一回事,经过了五、六年的锤炼,加上自己的优异资质,贝多芬的琴艺倒也一天强过一天;而且,在十岁那年,贝多芬的爸爸已经没办法再引领他进入更高的境界了。于是,他爸爸只好委托歌剧团的指挥尼富先生担任贝多芬的音乐教师。

尼富先生的教法很亲切,也很特别。他知道,如果要贝多芬在音乐界大放异彩,就非得要贝多芬喜爱音乐不可。所以,尼富先生不厌其烦的为贝多芬解析乐曲内容,并且想尽办法教导贝多芬,让他把感情适当的融入乐谱中,细心体会曲调的高低起伏,再着手弹琴,这样才会比较得心应手。有时候,尼富先生还会讲些音乐家苦练成名的故事来勉励贝多芬,而贝多芬总是听得津津有味。结果,不出半年,贝多芬对音乐的热爱,竟然像一匹谁也勒不住的野马,向前直奔。可见,兴趣的培养足以改变人的一生。

贝多芬的作品有”月光曲”、”快乐颂”、”第一交响曲”、”奏鸣曲”、”命运交响曲”、”庄严弥撒曲”等等,这些都是摆脱古典主义、展现自由、热情奔放的美丽乐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贝多芬月光背后的故事

全文共 1019 字

+ 加入清单

一年秋天,贝多芬像往常一样外出演出,他来到了一个位于莱茵河畔的小镇上。也如往常一样,当夜幕降临的时候,他在幽静的小路上悠然地散步着。

夜晚宁静优美,边走边思。这时,忽然听到有钢琴弹奏声隐隐约约传来,这曲子是他的作品。从琴声中可以听出,演奏者虽然技巧还不够熟练,但情感真挚,似乎想通过琴声把自己的内心情感尽力表现。

贝多芬自然顺着琴声走了去,停到了一间农舍前,正在此时,琴声戛然而止,屋里传出了话语。

女孩说:“这首曲子真难弹呀,只听过别人弹过几遍,但总是记不住,要是能听贝多芬亲自弹一遍该多好呀!”一个男人的声音,“是啊,要是音乐会的门票便宜点该多好啊”女孩安慰说,“先生别难过了,我也就随便说说罢了!”

贝多芬听完后秒懂,推开房门轻轻地走了进去,这样不打招呼就进去真的好吗?只见茅屋里点了一支蜡烛,昏暗的烛光下男的正在做皮鞋,窗前放着一架古老的钢琴,一位年轻俊美的女孩坐在琴前,她衣衫褴褛、身形消瘦,但面庞清秀。这女孩似乎听见了有人进来,便警觉地转头,贝多芬看到女孩的神情,忽地惊讶,因为她双目失了。

皮鞋匠,从穿着上来看这个进来的人不像是坏人,(咳,他家也没啥可偷的可抢的)便问:“先生您找谁?走错门乎?”贝多芬说:“不,我是给这位女孩弹琴的。”

女孩听到这话,吃惊地连忙起身,把琴凳让给贝多芬。贝多芬坐在琴前,从容地弹起了刚才女孩弹的那首曲子,女孩听得入了神,一曲终了,她激动地说:“您弹的真好啊!您是?难道是贝多芬先生吗?”贝多芬并没有正面回答,“你喜欢听吗?喜欢的话我再弹一曲。”

这时窗外刮进来一股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透过窗子照进了房间,好像一切都披上了银纱,格外美丽。贝多芬凝望着站在他旁边的穷苦兄妹俩思绪万千,借着清幽的月光,弹起了一首宁静优美的乐曲,美妙的旋律犹如涓涓细流缓缓而出。

兄妹俩人静静地听着,仿佛面朝大海,明月初升。微波粼粼的海面上洒满了银色的月光。

月亮越升越高,穿过薄薄的云层照耀下来,顿时海面上起了大风,卷起了大浪。

被月光照耀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拍向岸边……

兄妹俩听着醉了,彼此凝望,此时皮鞋匠看到妹妹被月光照耀的面庞,显得格外美丽。此人此物此景,如同梦中。当他们清醒过来才发现贝多芬早已悄然离开,而刚刚弹奏的那首曲子,是贝多芬即兴发挥之作。贝多芬急忙回到旅店,花了一夜把刚才弹奏的曲子记录了下来。

这就是传世名曲——《月光奏鸣曲》。直到现在,不论是谁,当再次奏响、听到这首《月光》,都能联想到美丽的月色,及这动人的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贝多芬的故事之欣然忘食

全文共 248 字

+ 加入清单

一天,贝多芬来到一家饭馆用餐。点过菜后,他突然来了灵感,便顺手抄起餐桌上的菜谱,在菜谱的背面作起曲来。不一会儿,他就完全沉浸在美妙的旋律之中了。侍者看到贝多芬那十分投入的样子,便不敢去打扰他,而打算等一会儿再给他上菜。大约一个小时之后,侍者终于来到贝多芬身边:“先生,上菜吗?”贝多芬如同刚从梦中惊醒一般,立刻掏钱结帐。侍者如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先生,您还没吃饭呢! ”“不! 我确信我已经吃过了。”贝多芬根本听不进侍者的一再解释,他照菜单上的定价付款之后,抓起写满音符的菜谱,冲出了饭馆。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关于坚强意志的名人故事:贝多芬的故事

全文共 749 字

+ 加入清单

《命运交响曲》是贝多芬最杰出的一部作品,它的主题是反映人类和命运搏斗,最终战胜命运。这也是他自己人生的写照。这是第一乐章中连续出现的沉重而有力的音符。贝多芬说:“命运就是这样敲门的。”

贝多芬是世界着名的音乐家,也是命运最糟的一个。童年,贝多芬是在泪水浸泡中长大的。家庭贫困,父母失和,造成贝多芬性格上严肃、孤僻、倔强和独立,在他心中蕴藏着强烈而深沉的感情。他从12岁开始作曲,14岁参加乐团演出并领取工资补贴家用。到了17岁,母亲病逝,家中只剩下两个弟弟,一个妹妹和已经堕落的父亲。不久,贝多芬得了伤寒和天花,几乎丧命。贝多芬简直成了苦难的象征,他的不幸是一个孩子难以承受的。尽管如此,贝多芬还是挺过来了。他对音乐酷爱到离不开的程度。在他的作品中,有着他生活的影子,既充满高尚的思想,又流露对人间美好事物的追求、向往。对美丽的大自然他有抒发不尽的情怀。说贝多芬命运不好,不光指他童年悲惨,实际上他最大的不幸,莫过于28岁那年的耳聋。先是耳朵日夜作响,继而听觉日益衰弱。他去野外散步,再也听不见农夫的笛声了。从此,他孤独地过着聋人的生活,全部精力都用于和聋疾苦战。贝多芬活在世上,能理解他的人太少了,而唯一能给他安慰的只有音乐。他作曲时,常把一根细木棍咬在嘴里,借以感受钢琴的振动,他用自己无法听到的声音,倾诉着自己对大自然的挚爱,对真理的追求,对未来的憧憬。他着名的《命运交响曲》就是在完全失去听觉的状态中创作的。他坚信“音乐可以使人类的精神爆发出火花”。“顽强地战斗,通过斗争去取得胜利。”这种思想贯穿了贝多芬作品的始终。

1827年3月26日,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音乐巨人与世长辞,那时他才57岁。贝多芬一生是悲惨的,世界不曾给他欢乐,他却为人类创造了欢乐。贝多芬身体是虚弱的,但他是真正的强者。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贝多芬作品背后感人的故事

全文共 3029 字

+ 加入清单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1770-1827)伟大的德国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世人尊称为 “乐圣”。今天小编就来分享贝多芬作品背后感人故事,希望读者喜欢。

贝多芬作品背后感人的故事

“英雄年代”的开始

贝多芬1770年12月16日生于莱茵河畔距法国不远的小城—波恩。他出生于夫拉芒家族,一个音乐世家。他的祖父叫鲁特维克,是波恩宫廷乐团的乐长,父亲是一个宫廷男高音歌手。他的母亲是一个女佣,一个厨子的女儿。贝多芬自幼便已显露出他的音乐天才,父亲急于把他培养成为一个像莫扎特那样的神童,从小就逼着他学习钢琴和小提琴,八岁时他已开始在音乐会上表演并尝试作曲,但是,他在这段时期中所受的音乐教育一直是非常零乱和没有系统的。

贝多芬生活道路非常坎坷,晚年失聪;他从1796年26岁时开始便已感到听觉日渐衰弱,但直到1801年,当他确信自己的耳疾无法医治时,才把这件事情告诉给他的朋友。但是,他对艺术的爱和对生活的爱战胜了他个人的苦痛和绝望--苦难变成了他的创作力量的源泉。在这样一个精神危机发展到顶峰的时候,贝多芬以坚强的意志克服了重重困难他开始创作他的乐观主义的第三“英雄”交响曲。“英雄”交响曲标志着贝多芬的精神的转机,同时也标志着他创作的“英雄年代”的开始。

《月光曲》与《命运交响曲》

艰苦童年,爱情失败,疾病缠身,贫困交加,孤独寂寞充斥着贝多芬的一生。但他不屈不挠,敢与命运,与人类社会的不平等作斗争也许正是这些挫折造就了这位影响深远的大师。在悠悠音乐史中,贝多芬是顶天立地的,他不仅是作曲家,也是艺术家、思想家。第九交响曲中的合唱《欢乐颂》,更成为人类团结的颂歌。他成功的做了正常人做不到的事,每次听贝多芬的《英雄》、《命运》交响曲及第九交响曲等名曲,都情不自禁为之动容,随着旋律的起伏而感动震撼不已。

他著名的《月光曲》,传说是这样谱成的:有一年秋天,贝多芬去各地旅行演出,来到莱茵河边的一个小镇上。一天夜晚,他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听到断断续续的钢琴声从一所茅屋里传出来,弹的正是他的曲子。贝多芬走近茅屋,琴声忽然停了,屋子里有人在谈话。一个姑娘说:“这首曲子多难弹啊!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弹的,那有多好啊!”一个男的说:“是啊,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贝多芬听到这里,就推开门,轻轻地走了进去。茅屋里点着一支蜡烛。在微弱的烛光下,男的正在做皮鞋。窗前有架旧钢琴,前面坐着个十六七岁的姑娘,脸很清秀,可是眼睛却瞎了。皮鞋匠看见进来个陌生人,站起来问:“先生,您找谁?走错门了吧?”贝多芬说:“不,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姑娘连忙站起来让座。贝多芬坐在钢琴前面弹起盲姑娘刚才弹的那首曲子来。盲姑娘听得入了神,一曲完了,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贝多芬没有回答,他问盲姑娘:“您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吧。”

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来,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穷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弹起琴键来。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时间洒遍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他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异常安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等他们从音乐中清醒过来,贝多芬早已离开了茅屋。他飞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把刚才弹的《月光曲》记录了下来。月光的柔和光明让贝多芬冥想、沉思、安静。贝多芬就是这样灵感丰富,超脱于自然。

他的《命运交响曲》是惊心动魄的。一支《命运交响曲》,诉说的就是一个顽强的生命力,从黑暗悲苦的深渊中走出来,迎向命运不可驱避的威力,而最后奏出的还是人类得胜的凯歌。《命运交响曲》作于1805至1808年。贝多芬在1808年11月写给他的朋友韦格勒的信中,就已经说出:“我要卡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把我完全压倒。”通过斗争战胜命运,是贝多芬一贯的创作思想。《命运交响曲》所表现的如火如荼的斗争热情,具有强大的感染力。虽然耳聋后的贝多芬曾一度将自己形容为“上帝最可怜的造物”。但他清楚他的意志所在,他对自己的力量有信心。他在笔记薄上写道:“勇敢啊!虽然身体不好,我的天才最终会获胜……二十五岁!不是已经来临了吗?……就在这一年里,整个的人应该显现出来了。”可见,贝多芬就像《命运交响曲》表达的一样,他并没有放弃,他要通过斗争战胜命运。

英雄交响曲

英雄交响曲中的贝多芬向往着自由、平等、博爱。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热烈拥护者。在他的心目中,拿破仑是摧毁专制制度、实现共和理想的英雄。当拿破仑称帝的消息传到了维也纳,贝多芬从学生李斯那里得知这个消息时,怒气冲冲地叫道:“他也不过是一个凡夫俗子。现在他也要践踏人权,以逞其个人的野心了。他将骑在众人头上,成为一个暴君。”说着,走向桌子,把写给拿破仑的献词一撕为二,扔在地板上,不许别人把它拾起来。过了许多日子,贝多芬的气愤才渐渐平下来,并允许把这部作品公之于世。1806年10月总谱出版时,标题页上印着: 英雄交响曲为纪念一位伟人而作。从此,《第三交响曲》就被称为“英雄交响曲”。

看过他画像的人,都不禁从那逆立的乱发,令人震慑的目光推断其性格:孤僻冷峻,愤世嫉俗。而事实上不然。他慈悲,热烈,比任何人都热爱自然,渴望与人交往,热爱世界和人类。整个的世界死灭了,而贝多芬不曾死!并且他还重造那已经死灭的世界,重造音响的王国,不但为自己,而且为着人类,为着“可怜的人类”!如此热烈、慈悲的胸怀,只为了人类的欢乐、自由与平等!

我们熟知的《欢乐颂》其实是《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终曲乐章。贝多芬几乎花了大半生的时间来酝酿、来筹划。旋律跌宕起伏,时而压抑、时而悲壮,我们似乎看到的是勇士们不断冲击关口,前赴后继企盼胜利的景象。激情澎湃的唱词和急速雄壮的旋律,《欢乐颂》唱出了人们对自由、平等、博爱精神的渴望。欣赏的人们得到的是无与伦比的奋进力量和精神支柱。乐章的最后,这种气氛被表现到了极致,整部作品在无比光明、无比辉煌的情景下结束。

贝多芬的音乐

人生的不幸遭遇,让贝多芬转而用音乐来表达自己心中复杂的情感,从而创造出多部旷世佳作。贝多芬是世界艺术史上的伟大作曲家之一,他的创作集中体现了他那巨人般的性格,反映了那个时代的进步思想,它的革命英雄主义形象可以用"通过苦难--走向欢乐;通过斗争--获得胜利"加以概括。他的作品了既壮丽宏伟又极朴实鲜明,它的音乐内容丰富,同时又易于为听众所理解和接受。贝多芬的音乐激励着人们,鼓舞着人们的斗志。

心是静的,音乐呈现的也就是静的;心是不安的,音乐呈现的也就是不安定的,心是颓废的,音乐呈现的也就是颓废的,心是忧伤的,音乐呈现的也是忧伤的。

贝多芬的音乐让人振奋,贝多芬的精神更让人敬重,坚强不屈、乐观、激进、热爱生活、不拘小节、不受束缚、随性、独立、安静。

贝多芬他那高贵的品格,善忍的德行,升华的灵魂,以及稀世的人生价值亘古永存!贝多芬精神永远激励我们去勇攀知识高峰,共创辉煌人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贝多芬的励志故事:坚持自我

全文共 1631 字

+ 加入清单

贝多芬成为大师之后,坚持自己勇于创新的方向和目标。

在许多人都被贝多芬的曲子征服的同时,也有很多人不能理解和接受他所创作的曲子,自然也不能理解和接受他的创作精神。一些守旧的同行或外行开始攻击贝多芬。

"贝多芬的曲子简直让人莫名其妙,他所表现的都是深奥难懂的东西,真不知道他在想些什么?"有人这样说。

"贝多芬的曲子,太矫揉造作了,一点也不自然,旋律别扭,歌唱者很难跟上这样的调子。"也有人这样说。

对于这些攻击,他写信给一家音乐杂志说:"请你们的评论员对自己的言论负责,你们的言论可能会有严重的误导作用。一些有前途的年轻音乐家可能会被你们吓倒,因而改变他们的艺术方向,至于我,我并不认为自己完美而不应受到任何评论,只是你们的评论实在是外行话。因此我要说你们根本就不懂什么是音乐。"

他丝毫不被外界的非议和攻击所吓倒,一直沿着自己所追求的艺术方向前进,终于登上巅峰,取得巨大成功。

思想家不需要旁人的赞赏或喝彩,只要他为自己鼓掌--这是不可缺少的--信心。

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是欧洲音乐史上最著名的音乐家之一,他1770年出生在德国的波恩,在贝多芬小的时候,他的父亲对他的期望非常高,希望自己的儿子成为莫扎特式的音乐神童。在贝多芬才4岁的时候,父亲便把一堆的曲谱放在贝多芬面前让他弹奏,有时候贝多芬把小手都练肿了还是不敢休息。

一天,教堂的钟声都已经敲了12下了,贝多芬还在练习,他必须等到父亲回来检查他的曲子才能睡觉,母亲看着眼睛眯成一条缝的贝多芬,垂怜的对他说:"孩子,都12点了,先去睡觉吧。"

"不行,爸爸等会回来看见我没有练琴,会打我的。"

妈妈对这个酒徒的丈夫也没有办法,只好抱着贝多芬在琴边流泪,很快,贝多芬在母亲的怀抱睡着了,妈妈便把他抱上了床。

当钟声再次敲响的时候,贝多芬的酒徒父亲回来了,"那个小兔崽子呢,怎么不练琴了?"

"你不看看都几点了,还让孩子练琴,你要把他弄死才肯罢休啊?"

对,你说的对"贝多芬父亲一边说着,一边来到贝多芬床边,把贝多芬提了起来,母亲怎么拦也拦不住。

贝多芬迷迷糊糊的在琴上一边弹,一边闭着眼睛,尽管如此,贝多芬的琴声还是十分流畅自然。

"行,这还有点莫扎特的样子。"父亲在一边高兴的说。

著名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曾经用这样一段话来形容一个人:"物质生活的窘迫毫无改观。他贫病交加,孤立无援,--但他却是个战胜者:--人类平庸的战胜者,他自己命运的战胜者,他的痛苦的战胜者。"是的,作家口中的"他"就是指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这段话出自于世界名著《名人传》。

《名人传》讲述的是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托尔斯泰三位名人的一生,其中我最崇敬的伟人是贝多芬。

贝多芬于1770年 12月 16日诞生于德国波恩,家里贫困交加,展现出音乐才华的他被父亲视为"摇钱树",父亲不惜打骂,使贝多芬有个不幸的童年。贝多芬长大后更是痛苦万分,可一次又一次的挫败都没能使他屈服,双耳失聪的他同样在生命的57年间完成了100多件作品。

"人生是艰苦的。在不甘于平庸凡俗的人,那是一场无日无止的斗争,往往是悲惨的,没有光华的,没有幸福的,在孤独与静寂中展开的斗争。"我想,即使没有人看到、听到贝多芬的努力雨艰辛,但是只要有付出,就会有收获。正如晚年多获好评,至少受人尊敬的贝多芬成功了。

贝多芬的父亲常把孩子拽到键盘前,让他在那里艰苦地练上许多小时,每当弹错的时候就打他的耳光。邻居们常常听见这个小孩子由于疲倦和疼痛而抽泣着睡去。这就是贝多芬的童年。今天的我们就像是温室里的花朵,有是为什么要假装造作地在一旁"痛苦呻吟"呢?贝多芬的毅力、顽强不惜的斗志、宁死不屈的精神我们永远都无法体会......

就让贝多芬的精神继续在无数文章与音乐史中流传、发扬光大,把他深深烙印在心中。

"用痛苦带来欢乐。"没错!这个人就是音乐巨人--贝多芬!

贝多芬是西方古典音乐中的恺撒。可有谁知道,贝多芬25岁时患耳疾,45岁时失聪。贝多芬的音乐给后人带来了无尽的享受,可他却不能在生前享受到自己创作的作品。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莫扎特、贝多芬和舒伯特的故事

全文共 1639 字

+ 加入清单

音乐是用有组织的音构成的听觉意象,来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与社会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也是最能即时打动人的一种艺术形式。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故事,欢迎阅读。

18世纪的奥地利首都维也纳,被称为音乐之城,世界上许多声名赫赫的音乐大师,都云集此地。

莫扎特

1787年春天,正是奥地利著名作曲家莫扎特(1756—1791)事业辉煌之时,他17岁就任大主教宫廷乐师,写过意大利式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唐璜》和德国民族歌剧《魔笛》,还写过交响曲49部。这时,一位17岁的德国青年来到莫扎特的居室来造访,他穿着讲究,举止潇洒,风度翩翩。他找莫扎特是为拜师求学的,但莫扎特对他并不十分热情,因为他正在房间里和朋友们畅谈。

“你把你喜欢的曲子弹奏一遍吧!”这青年欣然从命,坐在钢琴旁弹奏一曲,听得出技巧是高超的,但莫扎特不露声色,他怀疑这个不知名的青年所弹奏的那首乐曲,是长期刻意苦练过,用以在行家面前自炫的。

年轻人似乎觉察出莫扎特的心理,于是请求给自己一个即兴演奏的主题。莫扎特给了他一个旋律。这青年尊敬地看了大师一眼,极力使自己镇静下来,然后施展才能,莫扎特越听越出神,神情也越来越激动。琴音刚一终止,他就指着这位青年人,以抑止不住的兴奋心情对朋友说:“请注意这一位,他将迫使全世界都谈论他自己!”

这时,音乐大师才想起询问青年人的姓名,他就是贝多芬。

贝多芬

贝多芬(1770—1827)终于实现了多年的宿愿,莫扎特同意为他授课。可惜由于母亲病危,他只学了六个星期就不得不匆匆返回故乡。当他好不容易于5年后再回维也纳时,莫扎特已不在人世了。贝多芬为此遗憾终生,他发誓要继承莫扎特的事业,集古典派之大成,开浪漫派的先河,他1818年失去听力,但仍坚持创作,主要作品有9部交响曲(其中以第3《英雄》、第5《命运》、第6《田园》、第9《合唱》最著名)。歌剧《菲岱里奥》和为歌德的悲剧《哀格蒙特》写的配乐、钢琴奏鸣曲32首(以《悲怆》、《热情》最为著名),钢琴协奏曲5部、小提琴协奏曲1部、弦乐四重奏16部和《庄严弥撒曲》等。

在贝多芬作为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事业如日中天之时,维也纳还蛰伏着一位音乐天才舒伯特。奥地利音乐青年舒伯特(1797—1828)生于教师家庭,早年曾在维也纳宫廷充歌童,也曾当过小学教师助手,他在贫困和疾病侵扰中从事音乐创作,写了600余首歌曲。舒伯特早就仰慕贝多芬大名,然而由于社会地位的差异,贝多芬无从知道默默无闻的舒伯特,舒伯特秉性孤洁,又不愿贸然造访,直到后来,因为一位出版商的强请,舒伯特才挟了一册自己的作品(歌曲60首)前去登门叩访,恰逢贝多芬外出,舒伯特只得留下作品,怅然而回。

后来,贝多芬患病,并逐渐病重。有一天,病情稍好,友人想调节他的寂寞,随手拿起桌上一册书放在他枕边,让他翻阅消遣。这册书便是舒伯特留下的作品集。贝多芬倚床翻阅,马上被作品集吸引住了,细心吟味了一会儿,猛然叫道:“这里有神圣的闪光!是谁作的?”

舒伯特

友人告诉了他舒伯特的名字,他大加赞赏,恨素昧平生。

舒伯特闻讯后,立刻奔赴贝多芬病床前。此时,贝多芬已病势沉重。当他意识到舒伯特在跟前时,极力振作,握着他的手叫了一声:“我的灵魂是弗兰茨(舒伯特的名字)所有的!”

舒伯特自丧知音之后,终日郁闷,参加完贝多芬葬礼,他与三四个友人入酒店饮酒,一友人举杯提议:“为席上先逝者干杯!”舒伯特应声站起,一饮而尽。仿佛是应验了可悲的谶语,18个月后,舒伯特果然辞了人世,临终时,他向亲友表示遗愿:“请将我葬在贝多芬的旁边!”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两位音乐巨人,为他们铸起了并立的铜像,至今屹立于维也纳广场。舒伯特的歌曲采用歌德、席勒、海涅、缪勒等人的诗作为歌词,代表作为《魔王》《野玫瑰》《春之信念》《流浪者》,以及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女》《冬日旅程》等。《死神与少女四重奏》及《鳟鱼五重奏》中的慢乐章,均以其所作歌曲为主题。所作十部交响曲中,以《D小调交响曲》《C大调交响曲》最为著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贝多芬的故事6:贝多芬的励志故事

全文共 648 字

+ 加入清单

着名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曾经用这样一段话来形容一个人:“物质生活的窘迫毫无改观。他贫病交加,孤立无援,——但他却是个战胜者:——人类平庸的战胜者,他自己命运的战胜者,他的痛苦的战胜者。”是的,作家口中的“他”就是指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这段话出自于世界名着《名人传》。

《名人传》讲述的是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托尔斯泰三位名人的一生,其中我最崇敬的伟人是贝多芬。

贝多芬于1770年 12月 16日诞生于德国波恩,家里贫困交加,展现出音乐才华的他被父亲视为“摇钱树”,父亲不惜打骂,使贝多芬有个不幸的童年。贝多芬长大后更是痛苦万分,可一次又一次的挫败都没能使他屈服,双耳失聪的他同样在生命的57年间完成了100多件作品。

“人生是艰苦的。在不甘于平庸凡俗的人,那是一场无日无止的斗争,往往是悲惨的,没有光华的,没有幸福的,在孤独与静寂中展开的斗争。”我想,即使没有人看到、听到贝多芬的努力雨艰辛,但是只要有付出,就会有收获。正如晚年多获好评,至少受人尊敬的贝多芬成功了。

贝多芬的父亲常把孩子拽到键盘前,让他在那里艰苦地练上许多小时,每当弹错的时候就打他的耳光。邻居们常常听见这个小孩子由于疲倦和疼痛而抽泣着睡去。这就是贝多芬的童年。今天的我们就像是温室里的花朵,有是为什么要假装造作地在一旁“痛苦呻吟”呢?贝多芬的毅力、顽强不惜的斗志、宁死不屈的精神我们永远都无法体会……

就让贝多芬的精神继续在无数文章与音乐史中流传、发扬光大,把他深深烙印在心中。

“用痛苦带来欢乐。”没错!这个人就是音乐巨人——贝多芬!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贝多芬的故事

全文共 419 字

+ 加入清单

"乐圣"贝多芬成名后,许多贵族拼命地想结识他。但是贝多芬性格倔强,对那些依仗权势的贵族格外鄙视。

一次,贝多芬应一位亲王的邀请,参加一场音乐会,并将在音乐会上演奏自己的作品。音乐会在亲王的庄园里举行。那天天气十分寒冷,并且下着倾盆大雨。

贝多芬坐在钢琴旁熟练而深情地弹奏起著名的《月光曲》。沉静幽雅的旋律在大厅里回荡,优美的乐曲使人们陶醉,大家停止了谈话,忘记了周围的一切;似乎他们不是在风雨中听演奏,而是沐浴在明亮柔和的月光中。

这时,有一位伯爵旁若无人,忽然说起话来,声音越来越大。贝多芬再也忍受不了这种声音的干扰,他愤怒地停止了演奏,站起来高声说道:"我绝不能为这些蠢猪们演奏!"主办音乐会的亲王不但不干涉制止那位破坏全场气氛的伯爵,却大声训斥贝多芬,以亲王的威势欺压贝多芬。面对这种侮辱,贝多芬怒不可遏,对亲王说:"亲王,你成为亲王,只不过凭借你的出身而已,而我却是靠自己的努力成功的。亲王有成千上万个,而我--贝多芬,却 只有一个!"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贝多芬的故事2:贝多芬怒斥歌德的故事

全文共 465 字

+ 加入清单

1812 年,德国当时文艺界的两个巨人贝多芬和歌德,在风景如画的波希米的浴场帕烈兹相遇。贝多芬是歌德作品的崇拜者,曾说:“歌德的诗使我幸福。”因此,贝多芬见到了欧德,心情很是激动。他希望能从这位大诗人的智慧中进一步探索他的灵魂,从中吸取灵感与力量。但是,这一次见面使贝多芬大失所望。他们愉快地见面,却怒气冲冲地分手了。

事情原来是这样的。当贝多芬正和歌德热烈叙谈时,皇后、太子和侍臣来到了他们身边。贝多芬对这些皇室贵人,历来非常厌恶,因此当皇太子装出很热情的样子向他脱帽致敬,皇后也跟着亲热地向他点头招呼时,他却把头一昂,似乎什么也没看见一样。但是歌德却不同了,他受宠若惊似的,赶忙抖抖身上的灰尘,整整自己的衣领,把帽子脱下拿在手中,然后迎上前去,向皇后、太子弯腰致敬。

看见歌德这种卑躬屈膝的样子,贝多芬只觉得先前心目中这位诗人的伟大形象顿时土崩瓦解。当那群皇室贵族浩浩荡荡地走过去之后,贝多芬几乎用吵架的声调对歌德说:“你不是我想象中《葛兹》、《浮士德》的作者,你是一个可笑的庸人。”歌德听后,连耳根都红了。

从此,他俩再没见过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贝多芬自强不息的故事

全文共 712 字

+ 加入清单

贝多芬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家庭(贝多芬出生的故事),父亲是一个经常酣酒的男高音歌手,母亲是个女仆。

艰苦的童年生活没有让贝多芬像莫扎特儿时那样享受过家庭的温情。一开始。人生对于他来说,一切都是那么悲惨而残暴。父亲想发掘他的音乐天斌,把他当做神童一般炫耀。未满四岁,贝多芬就被要求整天钉在钢琴前面。或者和提琴被关在家里,幼小的他几乎被繁重的练习压垮。贝多芬也曾一度厌倦了音乐,父亲不得不用暴力来迫使他学习。

少年时代,贝多芬过早地担当起了生活的重担,开始操心经济问题,打算如何挣取每天的面包。十一岁时,贝多芬加人戏院乐队,领取每月徽薄的工资来补贴家庭生活的开支。

十七岁那年,他失去了他热爱的母亲。母亲是因肺病而死的。贝多芬自以为也感染同样的病症。他常常感到痛楚,在他心里也因此留下了比病魔更残酷的优郁。这一年。贝多芬成了一家之主。经常酗酒的父亲丧失了主持门户的能力。同时,也挥祖尽了家里的积蓄,人们只好把父亲的养老金交给贝多芬管理。这些可悲的事实给贝多芬的心灵留下了深深的创伤。

童年的贝多芬是如此的悲惨,青年的贝多芬更是痛苦万分。二十五岁以后,疾病的恶魔就开始叩问贝多芬了,并且像鬼魂附体一样缠在他身上不再退隐。1796年至1800年间,耳病开始显现出来。贝多芬感到耳朵日夜作响,他的内心也受到剧烈痛楚的折磨。听觉越来越衰退,最后他的双耳完全失聪。

这给贝多芬的生活、爱情已经音乐创作生活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好几年,他躲着不与人见面,独自守着耳朵失聪这个可怕的密码,隐忍着巨大的精神与肉体的双重痛苦折磨。

晚年时,他仍然孤苦伶仃一人。这期间,他没有经济来源,被逼得四处向好友求援,已解决生计问题。按他自己的话说:"差不多到了行乞的地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贝多芬的故事之日有进境

全文共 247 字

+ 加入清单

晚年的贝多芬有一次听到一位朋友弹奏他的《C小调三十二变奏曲》。听了一会儿,他问道:“这是谁的作品?”

“你的。”朋友回答说。

“我的?这么笨拙的曲子会是我写的?”然后又补充了一句:“啊,当年的贝多芬简直是个傻瓜!”歌德评论席勒的话,完全适用于贝多芬:“他每星期都在变化,在成长。

我每次看到他时,总觉得他的知识、学问和见解比上一次进步了。”有一时期,贝多芬甚至想毁掉他青年时期所作的歌曲《阿黛莱苔》和《降E大调七重奏》(作品20号)。这决不是偶然的,象贝多芬这样,真可以说是“五十而知四十九之非”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贝多芬刻苦练琴的故事

全文共 1455 字

+ 加入清单

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是欧洲音乐史上最著名的音乐家之一。贝多芬之所以取得如此高的成就离不开他的刻苦练习。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贝多芬刻苦练琴的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贝多芬刻苦练琴的故事

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是欧洲音乐史上最著名的音乐家之一,他1770年出生在德国的波恩,在贝多芬小的时候,他的父亲对他的期望非常高,希望自己的儿子成为莫扎特式的音乐神童。在贝多芬才4岁的时候,父亲便把一堆的曲谱放在贝多芬面前让他弹奏,有时候贝多芬把小手都练肿了还是不敢休息。

一天,教堂的钟声都已经敲了12下了,贝多芬还在练习,他必须等到父亲回来检查他的曲子才能睡觉,母亲看着眼睛眯成一条缝的贝多芬,垂怜的对他说:“孩子,都12点了,先去睡觉吧。”

“不行,爸爸等会回来看见我没有练琴,会打我的。”

妈妈对这个酒徒的丈夫也没有办法,只好抱着贝多芬在琴边流泪,很快,贝多芬在母亲的怀抱睡着了,妈妈便把他抱上了床。

当钟声再次敲响的时候,贝多芬的酒徒父亲回来了,“那个小兔崽子呢,怎么不练琴了?”

“你不看看都几点了,还让孩子练琴,你要把他弄死才肯罢休啊?”

“对,你说的对”贝多芬父亲一边说着,一边来到贝多芬床边,把贝多芬提了起来,母亲怎么拦也拦不住。

贝多芬迷迷糊糊的在琴上一边弹,一边闭着眼睛,尽管如此,贝多芬的琴声还是十分流畅自然。

“行,这还有点莫扎特的样子。”父亲在一边高兴的说。

一晃几年过去了,贝多芬从4岁长到了8岁,经过4年的刻苦练习,他的钢琴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他的酒徒父亲也感到满意,于是便让他在音乐院举行了一次独奏音乐会,这次演出非常成功,父亲享受到了儿子成功的喜悦。

贝多芬的故事

有一年秋天,贝多芬去各地旅行演出,来到莱茵河边的一个小镇上。一天夜晚,他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听到断断续续的钢琴声从一所茅屋里传出来,弹的正是他的曲子。

贝多芬走近茅屋,琴声突然停了,屋子里有人在谈话。一个姑娘说∶“这首曲子多难弹啊!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啊!”一个男的说∶“是啊,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贝多芬听到这里,就推开门,轻轻地走了进去。茅屋里点着一支蜡烛。在微弱的烛光下,男的正在做皮鞋。窗前有架旧钢琴,前面坐着个十六七岁的姑娘,脸很清秀,可是眼睛瞎了。

皮鞋匠看见进来个陌生人,站起来问∶“先生,您找谁?走错门了吧?”贝多芬说∶“不,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姑娘连忙站起来让座。贝多芬坐在钢琴前面,弹起盲姑娘刚才弹的那首曲子来。盲姑娘听得入了神,一曲完了,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贝多芬没有回答,他问盲姑娘∶“您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吧。”

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来,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穷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琴键来。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光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等他们苏醒过来,贝多芬早已离开了茅屋。他飞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把刚才弹的曲子—《月光曲》记录了下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关于贝多芬的名人故事

全文共 1124 字

+ 加入清单

路德维希˙范˙贝多芬(1770——1827)是德国最伟大的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人类音乐界的巨星。他不仅是个音乐家,而且为人类确立了一个伟大的人格形象,他是不甘平庸而自强不息的孤独者。他把温情、欢乐留给了世人,但他自己却一直是个感情上的不幸者,尤其在情场上,他是一个屡屡败北的失意者。

1795年,26岁的贝多芬开始熬受病魔的折磨,他的耳朵渐渐变聋了。与此同时,贝多芬经历了第一次热恋,也是一次全然惨败的热恋。已经被残疾折磨得日益虚弱的心灵,经受不了这狂乱情绪的冲击,在这苦闷绝望的边缘,他想结束自己的生命。但他终于没有自杀,勇敢地面对了命运。

六年之后,又一次更为炽烈的恋情在贝多芬心中产生,但又是一次更深切的伤痛。耳聋也越来越严重,贝多芬已变得益发狂傲,不修边幅,举止粗暴。

1801年,贝多芬认识了朱丽叶?琪察尔第女伯爵,这位年轻的姑娘曾给贝多芬带来短暂的欢乐。但她轻浮、浅薄、自私的本性,又常使贝多芬苦恼,他在与她的交往中格外感到自己的伤残,心中充满了痛苦。最后,朱丽叶还是背弃了他,嫁给了有钱的伽伦堡伯爵。贝多芬曾在热恋中写下了《月光奏鸣曲》,题赠给朱丽叶。朱丽叶本是一位平庸的女子,却因贝多芬与《月光奏鸣曲》的流传而得以知名于世。

1806年5月,幸福再次向贝多芬显现,他与泰丽莎˙勃仑施维克订了婚。泰丽莎是朱丽叶的表妹,贝多芬1796年认识了勃仑施维克一家,他也曾钟情于泰丽莎的姐姐约瑟芬。1806年5月的一个晚上,贝多芬在勃仑施维克家作客,他弹奏了巴赫的一支情歌,泰丽莎被他的歌与月光渗透了,感到了生命的丰满。第二天,他们相爱了,并在泰丽莎哥哥的同意下订了婚。他们的婚约维持了四年,贝多芬享受了少有的温情与欢乐,他曾谱写了《热情奏鸣曲》献给她。但神秘的命运却以莫测的力量拆散了这一对深深相爱的恋人。命运注定要将他压伤,使他痛苦。她比贝多芬多活了34年,至死仍爱着他;他也在晚年时时以她的画像作为安慰,当我想到她时,我的心跳仍和初次见到她时一样剧烈。然而,贝多芬还是没有得到她。

贝多芬再也没有如此疯狂地爱过。1811年到1812年,贝多芬曾和柏林的一位青年女歌唱家之间有过非常温存的友情,并因此影响了第七、第八交响乐的创作,但这段情谊也只是昙花一现,再也没有结果。1816年后,贝多芬只和玛丽亚˙爱尔杜第保持着友谊,她也患着不治之症。从此,他没有朋友,孤零零地在世界上。

1826年12月贝多芬患重感冒,导致肺水肿。1827年3月26日,贝多芬终于咽下最后一口气,原因是他患了肝脏病。在他临终前突然风雪交加,雷声隆隆,似乎连上天也为这位伟大音乐家的去世而哀悼!29日的下葬非常隆重,有两万多人自动跟随灵柩出殡,遗体葬于圣麦斯公墓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贝多芬和歌德的故事

全文共 461 字

+ 加入清单

1812 年,德国当时文艺界的两个巨人贝多芬歌德,在风景如画的波希米的浴场帕烈兹相遇。贝多芬是歌德作品的崇拜者,曾说:歌德的诗使我幸福。因此,贝多芬见到了欧德,心情很是激动。他希望能从这位大诗人的智慧中进一步探索他的灵魂,从中吸取灵感与力量。但是,这一次见面使贝多芬大失所望。他们愉快地见面,却怒气冲冲地分手了。

事情原来是这样的。当贝多芬正和歌德热烈叙谈时,皇后、太子和侍臣来到了他们身边。贝多芬对这些皇室贵人,历来非常厌恶,因此当皇太子装出很热情的样子向他脱帽致敬,皇后也跟着亲热地向他点头招呼时,他却把头一昂,似乎什么也没看见一样。但是歌德却不同了,他受宠若惊似的,赶忙抖抖身上的灰尘,整整自己的衣领,把帽子脱下拿在手中,然后迎上前去,向皇后、太子弯腰致敬。

看见歌德这种卑躬屈膝的样子,贝多芬只觉得先前心目中这位诗人的伟大形象顿时土崩瓦解。当那群皇室贵族浩浩荡荡地走过去之后,贝多芬几乎用吵架的声调对歌德说:你不是我想象中《葛兹》、《浮士德》的作者,你是一个可笑的庸人。歌德听后,连耳根都红了。

从此,他俩再没见过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贝多芬小时候的故事

全文共 1917 字

+ 加入清单

公元1770年,世人最崇敬的乐圣贝多芬,出生在德国的波昂市。贝多芬小时候的家境清寒贫穷,全家人相处的气氛也不和谐。因为他有个脾气刚烈、个性自私、又没有责任感的父亲。贝多芬的爸爸成天不肯好好做事,只知道喝酒。幸亏贝多芬有个贤淑而吃苦耐劳的妈妈,多亏妈妈四处帮人洗衣打扫,家里的生计才能够免强维持。其实,贝多芬的爸爸并不是没有专长,他在音乐方面颇有才华,祇是不够踏实而已。他的嗓音浑厚、有磁性,曾经在宫廷里担任过好一阵子的歌手。

这份工作的待遇虽然并不怎么丰厚,至少还算安稳,但是却不能满足他爸爸心里那股过大的野心。贝多芬的爸爸总是这样抱怨,要他一辈子当歌手实在太没出息了,他一心梦想做个财富满坑满谷的大富翁。不过,想钱容易赚钱难,要不是真有两把刷子,想要赚到大钱,谈何容易哪!再说,他爸爸除了歌喉派得上用场之外,根本没有其它本领。因此贝多芬的爸爸进也不是,退也不是,总是找不着一条好出路,他心里烦闷得不得了,才借酒麻痹自己。爸爸的苦闷,妈妈心理明白得很,她常常劝告爸爸,要他衡量自己的能力做事。可是爸爸根本就听不进耳朵,他坚信,凭自己锐利的眼光,一定可以为全家人带来幸福的生活,只是这个愿望必须贝多芬努力配合,才能圆满实现。无时无刻不在为名利花心思的爸爸,到底在打些什么主意呢?原来,他非常羡慕和姊姊正在德、奥、义、法等国大开音乐演奏会的莫扎特,一位仅仅十八岁就被公认为出名的钢琴家,而且收入还相当可观呢!所以,贝多芬的爸爸决定栽培才四岁大的贝多芬朝钢琴演奏的生涯迈进,因为莫扎特也是三、四岁的时候就开始起步。

为了满足虚荣心,向来我行我素的爸爸,根本不顾贝多芬的意愿如何,只要他大声一吼:贝多芬!快过来弹琴!贝多芬就得乖乖就范,即使是三更半夜,照样得掀开被子立刻下床,要是动作慢了半拍,他爸爸就会拍桌叫骂,然后怒气冲冲的闯进房里,将贝多芬拖下床来痛打一番。总之,贝多芬从小就是提着心、吊着胆过日子的。有一天深夜,贝多芬的爸爸拎着一瓶酒,左摇右晃的走进家门。这时,贝多芬正躺在沙发上睡得很沉。爸爸看到贝多芬不但没有努力练琴,还躺着睡觉,一时气上心头,原本就不够慈祥的面孔,一下子变得更加严肃,他冲向沙发用力摇醒贝多芬大吼:起来!莫扎特小时候都是熬夜练琴的,你如果想要成大器,就不要再贪睡了。

贪睡?对贝多芬来说,这是多么刻薄的字眼哪!他整夜陪在妈妈身旁等爸爸回家,直到凌晨两三点钟才合眼入睡,没想到爸爸醉醺醺的一进家们就吵吵闹闹。贝多芬闷着一肚子气,本来想要大胆顶撞爸爸的,后来想想,反正爸爸是个不讲道理只讲权威的人,何必多费唇舌呢?算了,还是乖乖练琴吧!就这样,贝多芬表面上对爸爸的无理要求总是百依百顺,暗地里却打从心底排斥爸爸的独裁作风。有时候,贝多芬实在受不住委屈了,就会都着小嘴向妈妈哭诉,甚至会直截了当的告诉妈妈说:妈,我好讨厌爸爸喔!不过,讨厌归讨厌,爸爸总是爸爸;况且,贝多芬也是个知道轻重的孩子,无论如何,他是不会也不敢和爸爸起正面冲突的,他只是尽量避开爸爸的视线而已。贝多芬认为,只要少跟爸爸碰头,自然可以减少被迫弹琴的机会。所以,贝多芬常常一个人躲在阁楼眺望波昂街上的大广场。波昂街上的大广场很宽阔,那里是个提供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地方。每到黄昏时分,总会有一群大大小小的孩子们在这里玩游戏。他们有的玩跳绳,有的踢皮球,有的捉迷藏,大家都好像玩得好开心。贝多芬最喜欢趴在窗台上看小朋友天真的笑容,听小朋友开怀的笑声,感受大伙儿轻松愉快的气氛。而整天愁眉苦脸的贝多芬,也只有在这个时候才能领会什么是快乐。

由于爸爸一再使用高压的手段逼迫孩子,所以父亲、钢琴、音乐、压力等…,这些东西对贝多芬来说,都是恶梦,只会带给他痛苦而已。不过,有没有兴趣是另一回事,经过了五、六年的锤炼,加上自己的优异资质,贝多芬的琴艺倒也一天强过一天;而且,在十岁那年,贝多芬的爸爸已经没办法再引领他进入更高的境界了。于是,他爸爸只好委托歌剧团的指挥尼富先生担任贝多芬的音乐教师。

尼富先生的教法很亲切,也很特别。他知道,如果要贝多芬在音乐界大放异彩,就非得要贝多芬喜爱音乐不可。所以,尼富先生不厌其烦的为贝多芬解析乐曲内容,并且想尽办法教导贝多芬,让他把感情适当的融入乐谱中,细心体会曲调的高低起伏,再着手弹琴,这样才会比较得心应手。有时候,尼富先生还会讲些音乐家苦练成名的故事来勉励贝多芬,而贝多芬总是听得津津有味。结果,不出半年,贝多芬对音乐的热爱,竟然像一匹谁也勒不住的野马,向前直奔。可见,兴趣的培养足以改变人的一生。

贝多芬的作品有月光曲、快乐颂、第一交响曲、奏鸣曲、命运交响曲、庄严弥撒曲等等,这些都是摆脱古典主义、展现自由、热情奔放的美丽乐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关于贝多芬的故事

全文共 842 字

+ 加入清单

贝多芬表面看来简直是一个狂徒。所以除了能十分理解他、原谅他的人--以外,贝多芬没有知交的朋友。且对于寓居的旅舍的主人,常常冲突,至于激烈,故一年中必迁居数次。评论家形容他这横暴的性格,有这样的话:

"贝多芬是独自生活在无人的荒岛上,而一旦突然被带到欧洲的文明社会里来的人。"

这话把贝多芬的一面说得十分透彻。自来艺术家往往有浪漫不拘的行为,而贝多芬竟是一个极例。当时欧洲有名的钢琴家车尔尼有一天去访问他,看见他耳上缠着重重的纱布,蹲伏在室内。车尔尼出来对人说:

"这人不像欧洲第一大音乐家,倒颇像漂流在荒岛上的鲁滨孙。"

他常常用棉花蘸黄色药水,塞在耳中,外缠纱布。他颚上的须常常长到半英寸以上。头发似乎从来不曾接触过梳栉。麦束一般地矗立在头上。他曾经为了一盆汤做得不好,大动怒气,拿起来连盆投在旅舍主人的身上。他常常拔出蜡烛的心子来当牙签用。又在上午,街上正热闹的时候,穿了寝衣,在靠街的窗口剃胡须,不管人家的注目与惊讶。有一次为了动怒,拿起一个开盖的墨水瓶来,投在钢琴的键盘上。他弹琴的时候,因为长久之后手指发热,常常在钢琴旁边放一盆冷水,弹到手指发热的时候,就把两手在冷水中一浸,然后继续弹奏。然而他的动作很乱暴,每逢弹一回琴,必洒一大堆的冷水在地板上,这冷水从地板缝中流下去,滴在下面的住人的寝床中。楼下的主人诘问这旅舍主人,旅舍主人对贝多芬说了几句话,贝多芬就动怒,立刻迁出这旅舍。

贝多芬的姿势极为丑陋。头大,身短,面上不容易有笑容,动作又极拙劣。有一次他也想学跳舞,然而他不会按了拍子而动作。据传记者说,他的相貌的表情常常是冷酷而苦闷。身长五英尺四英寸,肩幅极广,面上多痘疮疤,脸皮作赤茶色而粗糙,鼻硬而直。指短,且五指长短略等,手的背面长着很长的毛。头发多而黑,永不梳栉,永不戴帽,常常蓬头出外散步。起风的日子,他的头发就被吹得像火焰一般。人们在荒郊中遇见他,几疑为地狱中的恶魔。

凡此种种强顽怒暴的习气,都是因了他心中所怀抱的大苦闷而来的。而他的苦闷的源泉,全在于他所罹的聋疾。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关于贝多芬故事

全文共 869 字

+ 加入清单

贝多芬对于世故人情,疏忽得很,又往往专横独断,藐视一世。表面看来简直是一个狂徒。所以除了能十分理解他、原谅他的人——以外,贝多芬没有知交的朋友。且对于寓居的旅舍的主人,常常冲突,至于激烈,故一年中必迁居数次。评论家形容他这横暴的性格,有这样的话:

"贝多芬是独自生活在无人的荒岛上,而一旦突然被带到欧洲的文明社会里来的人。"

这话把贝多芬的一面说得十分透彻。自来艺术家往往有浪漫不拘的行为,而贝多芬竟是一个极例。当时欧洲有名的钢琴家车尔尼有一天去访问他,看见他耳上缠着重重的纱布,蹲伏在室内。车尔尼出来对人说:

"这人不像欧洲第一大音乐家,倒颇像漂流在荒岛上的鲁滨孙。"

他常常用棉花蘸黄色药水,塞在耳中,外缠纱布。他颚上的须常常长到半英寸以上。头发似乎从来不曾接触过梳栉。麦束一般地矗立在头上。他曾经为了一盆汤做得不好,大动怒气,拿起来连盆投在旅舍主人的身上。他常常拔出蜡烛的心子来当牙签用。又在上午,街上正热闹的时候,穿了寝衣,在靠街的窗口剃胡须,不管人家的注目与惊讶。有一次为了动怒,拿起一个开盖的墨水瓶来,投在钢琴的键盘上。他弹琴的时候,因为长久之后手指发热,常常在钢琴旁边放一盆冷水,弹到手指发热的时候,就把两手在冷水中一浸,然后继续弹奏。然而他的动作很乱暴,每逢弹一回琴,必洒一大堆的冷水在地板上,这冷水从地板缝中流下去,滴在下面的住人的寝床中。楼下的主人诘问这旅舍主人,旅舍主人对贝多芬说了几句话,贝多芬就动怒,立刻迁出这旅舍。

贝多芬的姿势极为丑陋。头大,身短,面上不容易有笑容,动作又极拙劣。有一次他也想学跳舞,然而他不会按了拍子而动作。据传记者说,他的相貌的表情常常是冷酷而苦闷。身长五英尺四英寸,肩幅极广,面上多痘疮疤,脸皮作赤茶色而粗糙,鼻硬而直。指短,且五指长短略等,手的背面长着很长的毛。头发多而黑,永不梳栉,永不戴帽,常常蓬头出外散步。起风的日子,他的头发就被吹得像火焰一般。人们在荒郊中遇见他,几疑为地狱中的恶魔。

……

凡此种种强顽怒暴的习气,都是因了他心中所怀抱的大苦闷而来的。而他的苦闷的源泉,全在于他所罹的聋疾。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