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中国古代四大贤母的历史典故汇总4篇 作文怎么写【合集20篇】

中国古代四大贤母的历史典故汇总4篇 作文怎么写朋友们了解多少呢?今天小编特意分享了一些中国古代四大贤母的历史典故汇总4篇 作文怎么写,欢迎阅读!

浏览

3025

作文

1000

孙膑装疯忍辱的历史典故

全文共 2127 字

+ 加入清单

孙膑已经变成了废物,天天依靠着庞涓过日子,心里老觉着对不起人家。有一天,庞涓对他说:“大哥你那祖传的十三篇兵法,能不能凭着记性写出来?不但能给我拜读拜读,还能传留后世呐。”孙膑恨不能做点事情好报答报答庞涓。那十三篇兵法,据说是鬼谷子从吴国得来传给孙膑的,孙膑早就背得滚瓜烂熟。这次庞涓一要求,他就满口答应。打这儿起,孙膑开始写他祖宗的兵书。可是那时候写一篇东西不像现在这么便当,再说孙膑心里烦得慌,天天唉声叹气,写了足有一个多月,还没写了几篇。伺候孙膑的那个老头儿叫诚儿,他见孙膑受了冤屈,倒挺可怜他的,时常劝他歇息,不要老坐着,辛辛苦苦地写这个玩意儿。

有一天,庞涓把诚儿叫去,问他:“他天天写多少?”诚儿说:“孙先生为了两腿不便,躺着的时候多,坐着的时候少,一天只写三五行。”庞涓一听,气可大了,骂着说:“这么慢条斯理地得要写到什么时候?你得催着他,叫他加紧点!”诚儿嘴里答应着,心里可不大明白。他想:“干么一死儿催他呐?”诚儿那傻劲叫他心里有点不踏实。可巧服事庞涓的一个手下人来了,诚儿就问他:“嗨!我跟你打听件事儿。军师干么老催孙先生?”那个手下人说:“傻瓜,你还不知道吗?军师为了要得到一部兵书,才留着他的命。赶到兵书写完,他的命也就完了。这话你可千万别跟人说!”

诚儿一听,替孙膑捏了一把汗。他就偷偷地告诉了孙膑。孙膑到了这时候,才从梦里醒过来。他想:“原来庞涓是这么一个人!唉,我真瞎了眼睛,交上了这么一个人面兽心的东西!”他又想:“要是我不写,他准得要我的命。这怎么办呐?”他越想越气,越气越没有主意,急得直流眼泪,一下儿闭过气去。等到缓过气来,他瞪着两只大眼睛,连喊带叫,把屋子里的东西全扔在地下,把他写好了的兵书扔在火里烧了。吓得诚儿赶紧跑去告诉庞涓,说:“不好了!孙先生疯了!”

庞涓亲自来看孙膑,就瞧见他趴在地下哈哈大笑,笑完了又哭。庞涓叫了他一声,他就冲着他一个劲儿地磕头,哭着说:“鬼谷老师,救命啊!救命啊!”庞涓说:“你认错了,我是庞涓!”孙膑拉着庞涓的衣裳,揪着不撒手,嘴里头胡喊乱叫。庞涓怕他是装疯,就叫人把他揪到猪圈里。孙膑披头散发,趴在猪圈里睡着了。庞涓暗中派人给他送饭。那个人小声地对他说:“孙先生,我知道先生的冤屈,这会儿我瞒着军师,给你送点酒饭来,请你吃吧。这是我一点心意。”说着直唉声叹气的,还流了几滴眼泪。孙膑做着怪样把送来的酒和饭都倒在地下,骂着说:“呸!谁吃这脏东西?我自己做的比你那个好得多了。”说着,他就抓了一把猪粪,团成一个圆球,往嘴里塞。庞涓知道了这件事,就说:“他真疯了。”

打这儿起,孙膑住在猪圈里。有时候,爬到外边晒晒太阳;有时候,自个儿跟自个儿笑,或是哭。一到晚上,又爬到猪圈里去睡觉。庞涓叫人给他一点吃的,就让他疯疯颠颠地爬进来爬出去。他还想等孙膑好起来给他写那部兵法呐。要是孙膑到街上去,就有人跟着他。后来庞涓吩咐地面上的人天天把孙膑到哪儿的情形报告他。孙膑老在街上躺着,一到晚上,他就知道爬回来,有时候也在外头过夜。人人都知道他是个疯子,两条腿也不能走道,挺可怜的,有的人还给他吃的。他高兴了,就吃点儿;一不高兴,嘴里嘟嘟嚷嚷地叨唠一阵,把吃的倒在身上。他变成个迷里迷糊又脏又可怜的疯子了。

孙疯子老躺在街上。有人跟他说话,他也不理。有一天,已经下半夜了,他觉得有人揪他的衣裳。那人就坐在他旁边,流着眼泪,低声地说:“孙先生,你怎么到了这步田地?我是禽滑厘,墨子的门生,你还认得我吗?我一听说你在这儿受苦,心里直难受。我已经把你的冤屈告诉了齐王。齐王打发淳于髡上魏国来聘问。我们都安排妥当了,想把你偷偷地带回齐国去,给你报仇。”孙膑一听禽滑厘来了,眼泪好像雨点似地掉下来,对他说:“我自以为早晚死在这儿了,没想到今天还能够见着你。你们可得小心,庞涓天天派人看着我。”禽滑厘给孙膑换上衣裳,抱他上了丰,那套脏衣裳叫一个手下的人穿上。他假装孙膑,披头散发的,两只手捧着脑袋躺在那儿。

第二天,魏惠王招待了齐国的使臣淳于髡,送他一点礼物,叫庞涓护送他出境。那天庞涓已经得到了地面上的人报告,说孙膑还在街上躺着,他挺放心地送着齐国的使臣。淳于髡叫禽滑厘的车马先走,自己和庞涓谈了一会儿天,然后从从容容地辞别了庞涓,动身走了。

过了两天,那个手下的人脱去孙膑的衣裳,偷着跑回去了。那天,地面上一见那套脏衣裳扔在那儿,孙膑可不见了,赶紧去报告庞涓。庞涓一想,大概是跳井了吧,叫人四下里打捞尸首。可是哪儿有孙膑的影儿?他又怕魏惠王查问,就撒个谎,说孙膑淹死了。

这儿淳于髡、禽滑厘他们带着孙膑到了齐国,大夫田忌亲身到城外去接他。孙膑洗个澡,换了衣裳,坐着软轱辘车,跟着田忌去见齐威王。齐威王跟他一谈论兵法,真是恨得没早点见面。齐威王就要封他官职。孙膑推辞着说:“我一点功劳都没有,哪儿能受封呐?再说,庞涓要是知道我在本国,准得又嫉妒。不如我不露面,等着大王有用着我的地方,我一定尽力。”齐威王就让孙膑住在田忌家里。孙膑想去谢谢禽滑厘,没想到他早走了。

孙膑打发人去打听叔伯哥哥孙平和孙卓的消息,哪儿找这俩人去?他这才知道齐国来的那个送信的人,原来是庞涓派人装的。根本没有什么家信和上坟的事。这全是庞涓使的鬼主意。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琅琊榜》中的历史知识典故

全文共 1911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琅琊是山东省东南沿海地区的古老地名,涵盖今山东临沂以及青岛、诸城、日照一带。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历史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由孔笙、李雪合力执导,胡歌、刘涛、王凯、黄维德、陈龙、高鑫、吴磊等联袂主演的古装剧《琅琊榜》最近在各大电视台热播,《琅琊榜》根据海宴同名网络小说改编,以平反冤案、扶持明君、振兴山河为主线,讲述了“麒麟才子”梅长苏才冠绝伦、以病弱之躯拨开重重迷雾、智博奸佞,为昭雪多年冤案、扶持新君所进行的一系列斗争。梅长苏在国仇家恨、兄弟情义的漩涡中见招拆招、游刃有余,奏出了“江左梅郎”赤子之心下的一曲慷慨悲歌。

很多朋友跟我说,《琅琊榜》太古朴了,个中太多专业名词、历史知识,读书少了还真是看不懂。没错,《琅琊榜》虽为虚构,背景是架空的,但个中礼节、文化,却扎扎实实地复古讲究。

这部电视剧,没有泛泛的爱情,没有大量爆发的情绪,看惯了大悲大喜的观众们一时无法适应,但是80后励志网听了身边很多朋友的反馈,我相信这是一部值得收藏的好剧,它不再是一次性产品,哪怕个中礼节演示,都值得你反复一观。

电视剧《琅琊榜》以其磅礴大气而又不失诗意的故事主线与画面感,为国内古装剧进行了全新的定义。不同于以往的古装剧,《琅琊榜》从精神气质上保持了鲁剧制作严谨、精良的风格, 在制作上,包括场景,服装,都十分精细,这方面也是鲁剧的优点。

以下分享豆瓣作者,猫眼电影特邀影评人“绿流三千里”的一篇《琅琊榜》的剧评文章:看懂《琅琊榜》,原来可以解锁这么多成就。在作者的剧评中,了解一些历史小常识,让大家迅速融入《琅琊榜》!

看懂《琅琊榜》,原来可以解锁这么多成就。

近期热播的古装电视剧《琅琊榜》,虽然是架空的大背景,但仔细点也能看出借鉴了南北朝的历史背景。以下,就来说说电视剧中出现的一些内容,希望能够使追剧的小伙伴们更了解故事背景,也更了解历史。

1、何为江左

麒麟才子梅长苏,江湖人称“江左梅郎”。于是问题来了,江左在哪里呢?江左就是现在的淘宝包邮区,大致范围包括皖南、苏南、上海、浙江、赣东北,古称江东。

额,江左就是江东,可是老师不是讲左西右东吗?

我国古代认为万物由“金、木、水、火、土”五行组成,五行对应着五种方位。太阳从东边升起,有利于植物生长,所以东方属木,你看繁体字“?”字的中间部分是“日”字,贯穿“日”字的是“木”字。金克木,所以与东方相对的西方属金。中国位于北半球,北方冷,南方热,所以北方属水,南方属火。由于北半球的房屋,坐北朝南可以达到冬暖夏凉的效果,所以坐北朝南,以南方为正,成为中国古人的习惯,周朝就以坐北朝南为周王之座。当以南方为正时,便左东右西了。

历史上江左风流人物的代表是谢安。西晋末年,乱世,北方士族纷纷举家南遣,渡江到江左,史称“衣冠渡江”,“王谢堂前”中的谢氏家族便是其中的一支。谢安自小是神童,王羲之的好基友,为人胸襟博大,气度恢弘。他隐居东山二十载,四十二岁出山,粉碎了桓温称帝的美梦,以少胜多打赢了肥水之战,如此文治武功,丝毫不亚于梅长苏嘛,不愧是当时的国民贵公子,成语“东山再起”就是说的谢安。

2、何处是琅琊

琅琊是山东省东南沿海地区的古老地名,涵盖今山东临沂以及青岛、诸城、日照一带。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世家大族王氏、颜氏、诸葛氏都是这里的豪族。并不是欧阳修《醉翁亭记》里面提到的安徽滁州的琅琊山。

3、大梁是谁家天下

在晋朝灭亡之后,,南北对峙形成几个朝代,南方政权包括宋、齐、梁、陈四朝,北方则有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其中的南朝梁,就是《琅琊榜》中大梁的原型,他们的君王都姓萧。由南齐宗室萧衍取代齐朝称帝,都城在建康(今江苏南京),因为萧衍的封地在古梁郡,故定国号为梁。

南梁又称萧梁,统治时间只有五十五年,但文化氛围非常浓厚,《昭明文选》的作者萧统、《宋书》的作者沈约、《文心雕龙》的作者刘勰、《诗品》的作者钟嵘,以及江淹、丘迟、吴均、瘐信、陶弘景等大名士兼文学家、文学评论家,都是这个时期的人。

《琅琊榜》中梁帝的贴身太监叫高湛,这是当时北齐皇帝的名字。作者是有多恨北齐呐。不过北齐高家这一家子确实都是男神经病,家族遗传狂躁症,代代乱伦,一部北齐史完全可以当三级片看。于妈神剧《陆贞传奇》就改编自北齐亡国妖女的故事。北齐也不是好人都死绝了,我国著名美男子兰陵王便是北齐皇子。

4、都城“金陵”

《琅琊榜》中的京城叫金陵,当然就是南京啦。不过南朝梁时正式的称呼是建康。“金陵”二字最早用于城名是在战国时期。公元前333年,楚威王打败越国,把吴越之地都抢夺而来,并在石头山(今清凉山)筑城,石头山属于钟山山脉,当时钟山叫金陵山,所以这座建在石头山上的城邑就被命名为“金陵邑”。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谋君篡位的历史典故

全文共 3213 字

+ 加入清单

士会回到了晋国,和赵盾、荀林父他们一同辅助晋灵公。晋国的一班大臣一心要继续晋文公和晋襄公的霸业。霸主的职责在名义上还是说扶助周室,抵御蛮族,征伐乱臣贼子,帮助有困难的诸侯;但是事实上并不如此。就是谋害国君的所谓乱臣贼子也不一定受到责备,更不用说受到霸主的惩罚了。士会是在公元前614年回到晋国的,就在这四五年里(公元前613—609年),重要的中原诸侯国,像齐国、宋国、鲁国都出过谋君篡位的大事。晋国对这些大事没有准主意。开始还想用传统的办法,发兵去征伐,后来,接受了人家的礼物,就睁一个眼,闭一个眼,天大的事也没了。就这么着,一来二去,“霸主”也不像个霸主的样儿,号令诸侯的那份势派声威就差得多了。

公元前613年(周顷王6年,晋灵公8年,齐昭公20年,宋昭公7年,鲁文公14年,楚庄王元年),赵盾趁着楚国刚死了国王的机会,打算恢复晋国的霸业,就约了列国诸侯在新城[宋地,在河南省商丘县西南]开会。到会的有晋、宋、鲁、陈、卫、郑、曹、许八国诸侯。蔡国仍然归附楚国,没来。赵盾叫嘤缺带着兵马去征伐。蔡国就又脱离了楚国,归附了晋国。齐国本来要来开会,因为齐昭公潘病得挺厉害,也没来。没到会盟的日期他已经死了。太子舍即位,不到三个月工夫,就给他的叔父公子商人刺死了。

公子商人是齐桓公的儿子,齐昭公潘的兄弟。他把家产拿出来帮助穷人,收买人心。这回刺死了太子舍,还假意请公子元[也是齐桓公的儿子]做国君。公子元说:“兄弟,别连累我。你能让我安安静静地做个老百姓,我就够知足了。”公子商人做了国君,就是齐懿公。

赵盾为了这件事,又替晋灵公会合了八国诸侯[晋、宋、卫、蔡、陈、郑、曹、许],准备去征伐齐懿公。齐懿公向晋国送了不少礼物,八国诸侯总算没跟齐国动刀兵。齐懿公的君位就这么坐定了。

齐懿公做了国君,要怎么着就怎么着。他想起从前跟大夫丙原因为争夺土地的事闹过别扭。那时候齐桓公叫管仲去判断这件案子。管仲断定公子商人理亏,把那块地断给了丙原。现在公子商人做了国君,就把丙家的地全都夺过来,还恨管仲帮助过丙原,把原来封给管家的土地也夺回来一半。管仲的后代怕齐懿公再找碴儿,就逃到楚国去了。丙原早就死了,不能再杀他,就叫人把他的尸首从坟里刨出来,砍去一条腿,算是一种惩罚。他还问丙原的儿子丙蜀[《史记》写做丙戎,《左传》写做丙?chu四声],说:“你父亲的罪应该不应该办?我砍去他的腿,你恨不恨我?”丙蜀说:“我父亲活着的时候没受到刑罚,已经够造化的了。现在砍的是他的枯骨,我怎么能怨主公呐?”这一来,齐懿公就把丙蜀当做心腹,一高兴,把夺来的地全都还给他。

做了国君不但要报仇就报仇,而且要哪个美女就得是哪个美女。他听说大夫阎职的太太挺漂亮,召他进宫。一瞧果然不错,就不让她回去,叫阎职另外再娶一个。阎职是他的臣下,表面上也没有说的。

齐懿公叫人准备了一个避暑的地方,叫申池。那边有池子,挺干净,可以洗澡、凫[fu二声]水。池子旁边全是竹子。竹林子里面歇凉,最好没有了。公元前609年的伏天,齐懿公到申池去避暑,带着些个宫女,还有他的心腹丙蜀和阎职。天又热,酒又喝得多了,更加热得慌,就叫人把竹榻放在竹林子里,痛痛快快地睡他一觉。还有宫女们给他打扇。丙蜀和阎职都没有事,一块儿到池子里去洗澡。他们两个人各有各的心事,可是谁也不敢先跟谁说。丙蜀跟阎职闹着玩儿,拿竹竿子打他脑袋,还用水撩他。阎职火儿了,骂他不是人。丙蜀笑着说:“人家抢去你的老婆,你都不挂火儿,我跟你闹着玩儿,你倒生这么大的气!”阎职狠狠地顶他,说:“人家砍了你老子的腿,你都不说什么;我老婆的事还值得提吗?”这一来,两个人的心事全都说出来了。他们既然把心事都说出来了,就用不着再顾忌,很快地商量了一下,立刻穿起衣裳,带上宝剑,一块儿跑到竹林子里去。齐懿公正仰着颏儿打着呼噜,宫女们在旁边伺侯着。丙蜀做着手势轻轻地对宫女们说:“主公一醒就要洗脸、洗澡,你们快准备热水去吧。”她们都走了。阎职摁住齐懿公的手,丙蜀掐住他的脖子。齐懿公刚睁开眼睛,他的脑袋就掉下来了。他们把他的尸首扔在竹林子的尽里头,把他的脑袋扔在池子里。他们坐着车回到城里,痛痛快快地大吃一顿。然后带着家小,把能够拿走的东西装上几辆大车,慢慢地出了南门走了。家人们催他们快跑,丙蜀说:“这种坏蛋死了,谁都高兴,怕什么呐?”还真没有人追他们。他们就这么不慌不忙地投奔楚国去了。齐国的大臣都认为齐懿公商人谋害国君,夺了君位,还横行霸道地对待大臣,早就该死了。他们商议了一下,立公子元为国君,就是齐惠公。

齐懿公商人还没给丙蜀和阎职杀了的时候,宋国的公子鲍还把公子商人当做老师呐。他看着公子商人刺死了太子舍,送点礼物给晋国,国君就做定了。他也这么办了。公子鲍是宋昭公的兄弟,不过不是一个母亲生的。他的祖母宋襄公夫人顶宠他。宋国的大臣们也都跟他合得来。这还不算,他也像齐国的公子商人一样,把家产和粮食拿出来救济穷人。公元前611年,宋国碰到了荒年,公子鲍仓库里的粮食全发完了,宋襄公夫人把自己的财产拿出来给公子鲍去散给灾民。这么一来,宋国上上下下都说公子鲍是个好人,要是他做了国君,宋国人够多么造化啊!

向着公子鲍的那一班大臣就刺死了宋昭公,立公子鲍为国君,就是宋文公。为了这件事,赵盾又出了一回兵,他派荀林父为大将,会合晋、卫、陈、郑四国的兵马去征伐宋国。宋国的大臣宋华元到晋国的兵营里去见荀林父。他说明了宋国上上下下全都信服公子鲍,还央告霸主准他好好地去管理国家。华元又奉上好几车的金、帛,犒劳军队。荀林父全收下来了。郑穆公兰反对,说:“我们跟着将军是来征伐乱臣贼子的。要是您答应跟宋国讲和,怕不大合适吧!”荀林父说:“宋国跟齐国的情形差不多。咱们对齐国已经宽大了,对宋国也不能太苛刻。再说人家宋国人自个儿都愿意立他为国君,咱们何必太死呐?”荀林父就跟宋华元订了盟约,确定了公子鲍的君位。

接着,鲁国也干了这么一套。鲁国的大夫东门遂[鲁庄公的儿子,也叫公子遂和仲遂]杀了国君,还挺有把握地算计着晋国不会跟他过不去。公元前609年(周匡王4年),鲁文公[鲁僖公的儿子]死了,公子恶即位。到了给鲁文公出殡的时候,齐惠公元刚即位。齐惠公要改一改齐懿公商人的那种横行霸道的做法。他做事挺小心谨慎的。一听到鲁文公出殡,赶着就派使臣去送丧。东门遂对叔孙得巨[叔牙的孙子]说:“齐是大国,公子元才即位就派大臣到咱们这样的小国来吊孝,明摆着是要跟咱们交好。咱们应当抓住这个机会去跟齐国联络联络,将来也有个靠山。”叔孙得臣觉着他说得挺对。他们两个人到了齐国,一面祝贺新君公子元,一面回谢吊孝的盛意。

齐惠公挺客气地招待他们,特意请他们喝酒。在酒席上,齐惠公随便问到鲁国的新君为什么叫“恶”。他说:“天底下的好字眼多得很,为什么偏挑了这么一个字眼呐?”东门遂回答说:“先君一向不喜欢他,故意给他起个坏名字。先君喜欢的是公子接,喜欢他品行好,有本事,能尊敬大臣。不但先君,就是敝国上下也都指望他做同君。可是公子接虽说是个长子,究竟不是正夫人生的。”齐惠公说:“历来立庶出长子的也有,只要人好就成。”叔孙得臣紧接着说:“因为先君死守着老规矩,立了公子恶,就把公子接埋没了。为了这件事,敝国上下到今天还都抱怨着先君呐!贵国要是能够帮助敝国立个贤明的国君,我们愿意事奉贵国,年年进贡。”齐惠公一听到“年年进贡”,就挺高兴地答应了,跟他们订了盟约,还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公子接。

东门遂和叔孙得臣有了齐国给他们撑腰,就大胆地杀了公子恶和他的亲兄弟公子视,立公子接为国君,就是鲁宣公。鲁宣公把济西之田送给齐国,作为谢礼。有人对东门遂说:“您这么干,不怕晋国来征伐吗?”东门遂冷笑着说:“齐国、宋国杀了国君,晋国收了点礼物就堵住嘴了。咱们死了两个小孩子有什么了不起的?再说晋国的赵盾连他们的国君还照顾不过来呐!”

说真的,赵盾和士会眼看着晋灵公长大了,可是越大越不像话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中国剪纸的发展历史

全文共 1323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的民间剪纸手工艺术有它自身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国剪纸的发明是在公元前的西汉时代(公元前3世纪),当时人们运用薄片材料,通过镂空雕刻的技法制成工艺品,却早在未出现纸时就已流行,即以雕、镂、剔、刻、剪的技法在金箔、皮革、绢帛,甚至在树叶上剪刻纹样。《史记》中的剪桐封弟记述了西周初期成王用梧桐叶剪成“圭”赐其弟,封姬虞到唐为侯。战国时期就有用皮革镂花,(湖北江凌望山一号楚墓出土文物之一),银箔镂空刻花(河南辉县固围村战国遗址出土文物之一),都与剪纸同出一撤,他们的出现都为民间剪纸的形成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我国最早的剪纸作品发现,是在1967年我国考古学家在新疆吐鲁番盆地的高昌遗址附近的阿斯塔那古北朝墓群中,发现的两张团花剪纸,他们采用的是麻料纸,都是折叠型祭祀剪纸,他们的发现为我国的剪纸形成提供了实物佐证。

关于剪纸手工艺术的历史,即真正意义上的剪纸,应该从纸的出现开始。汉代纸的发明促使了剪纸的出现、发展与普及。纸张是一种很容易霉烂的材料,人们不会像珍宝一样保存起来,搞坏了自己还可以再剪。而在我国西北地区天干少雨,气候干燥,纸张也不易霉烂,这也可能是新疆吐鲁番地区发现北朝剪纸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

唐代剪纸已处于大发展时期,杜甫诗中有“暖水濯我足,剪纸招我魂”的句子,以剪纸招魂的风俗当时就已流传民间。现藏于大英博物馆的唐代剪纸均可看出当时剪纸手工艺术水平已极高,画面构图完整,表达一种天上人间的理想境界。唐代流行颉,其镂花木版纹样具有剪纸特色,如现藏日本正仓院的“对羊”,其羊的纹样就是典型的剪纸手工艺术表现手法。唐代民间还出现了利用剪纸形式制作的漏版印花板,人们用厚纸雕刻成花版,将染料漏印到布匹上,形成非常美丽的图案。

宋代造纸业成熟,纸品名目繁多,为剪纸的普及提供了条件。如成为民间礼品的“礼花”,贴于窗上的“窗花”,或用于灯彩、茶盏的装饰。宋代民间剪纸的运用范围逐渐扩大,江西吉州窑将剪纸作为陶瓷的花样,通过上釉、烧制使陶瓷更加精美;民间还采用剪纸的形式,用驴、牛、马、羊等动物的皮、雕刻成皮影戏的人物造型;蓝印花布工艺制作的镂花制版是用油纸板雕镂成纹,刮浆印花的花版纹样就是采用剪纸的技法,有阴、阳刻之分,长线要割断,以点分虚实。剪纸剪纸

明、清时期剪纸手工艺术走向成熟,并达到鼎盛时期。民间剪纸手工艺术的运用范围更为广泛,举凡民间灯彩上的花饰,扇面上的纹饰,以及刺绣的花样等等,无一不是利用剪纸作为装饰成再加工的。而更多的是我国民间常常将剪纸作为装饰家居的饰物,美化居家环境,如门栈、窗花、柜花、喜花,棚顶花等都是用来装饰门窗、房间的剪纸。除南宋以后出现的纸扎花样工匠外,中国民间剪纸手工艺的最基本的队伍,还是那些农村妇女。女红是我国传统女性完美的一个重要标志,作为女红的必修技巧——剪纸,也就成了女孩子从小就要学习的手工手艺。她们从前辈或姐妹那里要来学习剪纸的花样,通过临剪、重剪、画剪、描绘自己熟悉而热爱的自然景物,鱼虫鸟兽、花草树木、亭桥风景,以至最后达到随心所欲的境界,信手剪出新的花样来。 以上就是出国留学网作文栏目为您带来的《中国剪纸的发展历史》,如果想要更多关于单元作文的讯息,请持续关注我们的作文栏目,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中国古代千古绝对大全

全文共 1567 字

+ 加入清单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中国古代千古绝对对联,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无山得似巫山好;

何水能如河水清。

盗者莫来 道者来;

闲人免进 贤人进。

刘伶饮尽不留零;

贾岛醉来非假倒。

风吹蜂 蜂扑地 风息蜂飞;

李打鲤 鲤沉底 李沉鲤浮。

鹰立树梢月照斜影鹰不斜;

猫伏墙角风吹毛动猫未动。

水陆洲 洲停舟 舟行洲不行;

天心阁 阁落鸽 鸽飞阁未飞。

鹦鹉洲 洲上舟 水推舟流洲不流;

洛阳桥 桥下荞 风吹荞动桥不动。

蒲叶桃叶葡萄叶,草本木本;

梅花桂花玫瑰花,春香秋香。

凤落梧桐梧落凤;

珠联璧合璧联珠。

风竹绿竹,风翻绿竹竹翻风。

雪里白梅,雪映白梅梅映雪。

佛脚清泉飘,飘飘飘,飘下两条玉带。

源头活水冒,冒冒冒,冒出一串珍珠。

风风雨雨,暖暖寒寒,处处寻寻觅觅。

莺莺燕燕,花花叶叶,卿卿暮暮朝朝。

月圆月缺,月缺月圆,年年岁岁,暮暮朝朝,黑夜尽头方见日。

花开花落,花落花开,夏夏秋秋,暑暑凉凉,严冬过后始逢春。

一盏清茶 解解解解元之渴;

五言绝诗 施施施施主之才。

月月月明 八月月明明分外;

山山山秀 巫山山秀秀非常。

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

今年年底,明年年初,年年年底,接年初。

松叶竹叶叶叶翠;

秋声雁声声声寒。

开口便笑 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

大肚能容 容天容地与己何所不容。

金水河边金线柳 金线柳穿金鱼口;

玉栏杆外玉簪花 玉簪花插玉人头。

弓长张张弓,张弓手张弓射箭,箭箭皆中。

木子李李木,李木匠李木雕弓,弓弓难开。

黄花岗,岗花黄,黄照碧血,血染黄花留芳阁。

绿水河,河水绿,绿映白塔,塔印绿水存真容。

听雨,雨住,住听雨楼也住听雨声,声滴滴,听,听,听。

观潮,潮来,来观潮阁上来观潮浪,浪滔滔,观,观,观。

水冷金寒 火神庙 大兴土木;

南腔北调 中军官 什么东西。

万瓦千砖 百日造成十字庙;

一舟二橹 三人遥过四通桥。

花甲重开 外加三七岁月;

古稀双庆 内多一个春秋。

白蛇过江头顶一轮红日;

青龙挂壁身披万点金星。

黑不是 白不是 红黄更不是 和狐狸猫狗彷佛 既非家畜 又非野兽;

诗也有 词也有 论语上也有 对东西南北模糊 虽是短品 却是妙文。

寄宿客家牢守寒窗空寂寞;

远避迷途退还莲迳返逍遥。

逢迎远近逍遥过;

进退连还运道通。

大木森森,松柏梧桐杨柳;

细水淼淼,江河溪流湖海。

人说之人 被人说之人说 人人被说 不如不说;

官管之管 被官管之管管 管管被管 不如不管。

冰冻兵船 兵打冰 冰开兵出;

尼姑泥鞋 尼洗泥 泥落尼归。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州,梳襄就风鬟雾鬓。更频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周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何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游西湖 提锡壶 锡壶掉西湖 惜乎锡湖;

过南平 卖蓝瓶 蓝瓶得南平 难得蓝瓶。

望江楼,望江流,望江楼下望江流,江楼千古,江流千古;

印月井,印月影,印月井中印月影,月井万年,月影万年。

烟沿艳檐烟燕眼;

雾捂鸟屋雾物无。

水有虫则浊,水有鱼则渔,水水水,江河湖淼淼。

木之下为本,木之上为末,木木木,松柏樟森森。

少水沙即现;

是土堤方成。

蚕为天下虫;

鸿是江边鸟。

乔女自然娇 深恶胭脂胶肖脸;

止戈才是武 何劳铜铁铸镖锋。

寸土为寺,寺旁言诗, 诗曰:明月送僧归古寺。

双木为林,林下示禁, 禁云:斧斤以时入山林。

独立小桥人影不流河水去;

孤眠旅馆梦魂曾逐故乡来。

红面关 黑面张 白面子龙 面面护着刘先生;

奸心曹 雄心瑜 阴心董卓 心心夺取汉江山。

调琴调新调调调调来调调妙;

种花种好种种种种成种种香。

朝云朝朝朝朝朝朝朝退;

长水长长长长长长长流。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历史典故

全文共 437 字

+ 加入清单

唐玄宗时期,大臣魏光上书要求把唐初名相魏征整理修订过的《类礼》列为经书,也就是作为儒家的经典著作。玄宗当即表示同意,并命元澹等仔细校阅一下,再加上注解。

不料,右丞相张说对此持否定意见,他说,现在的《礼记》,是西汉戴圣编纂的本子,使用了近千年。再说东汉的郑玄也已加了注解,成为经书,为什么还要改用魏征整理修订的本子呢?玄宗觉得他说得也有道理,便改变了主意。

但是元澹认为,本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改换一下,这样才能更适合现在使用。为此,他写了一篇题为《释疑》的文章,表明自己的观点。《释疑》中,客人问:“《礼记》这部经典著作,戴圣编纂、郑玄加注的本子与魏征修订的本子相比,究竟哪个更好呢?”主人回答说:“戴圣编纂的本子从西汉起到现在经过了许多人的修订、注解,虽然已经有了很长的历史,但也出现了一些互相矛盾之处,本朝名相魏征正是考虑到这些因素而对其进行重新整理,怎么也没想到那些墨守成规的人会反对!”客人听后点头称是,说:“是啊,就像下棋一样,下的人反倒糊涂,旁观者却看得分外清楚。”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掩耳盗铃的历史典故

全文共 866 字

+ 加入清单

通过学习历史典故,让孩子读懂半部中国史!下面梳理了掩耳盗铃的历史典故,供大家参考借鉴。

【出处】

(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自知》。

【释义】

掩:遮盖;盗:偷。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

【历史典故】

从前,有一个人很愚蠢,还爱占小便宜。凡是他喜欢的东西,总是想尽办法弄到手,甚至是去偷也在所不惜。

有一次,他看见邻居门口新挂的铃铛十分惹人喜爱,这只铃铛做得十分精致,声音也很响亮,在很远的地方便能听见。于是,他动心了,他边走边想:怎样才能弄到手呢?最后他决定等到没人的时候,把它偷走。

他知道,只要用手去碰这个铃铛,就会“丁零丁零”地响起来。铃铛一响,就会被人发现,那样就得不到铃铛了。该怎么办呢?他冥思苦想,始终也想不到一个好办法,他的一个朋友帮他出主意说:“只要把耳朵掩起来,不就听不到铃声了吗?”听了这个主意,他大受启发,他想:只要把自己的耳朵掩住,就听不见铃声了。于是,他自作聪明地用这个方法去偷铃铛。

一天晚上,他借着月光,蹑手蹑脚地来到邻居家门前。他伸手摘铃铛,但是,铃铛挂得太高了,怎么也够不着,他只好扫兴地回去了。

第二天晚上,他带着凳子,又蹑手蹑脚地来到邻居家门前。他踩着凳子,一手掩住自己的耳朵,一手摘铃铛。谁知他刚碰到铃铛,铃铛就响了。铃声惊醒了睡梦中的人们,众人纷纷披着衣服出来,想看个究竟。邻居走上前,当场抓住了偷铃铛的人。这个人看着大家奇怪地问:“我都把耳朵掩上了,你们怎么还听得见啊?”

【成长心语】

铃声是客观存在的,不因为你堵住耳朵就消失了;世界上的万物也都是客观存在的,不因为你闭上了眼睛就不复存在或者改变形状。对客观存在的现实不正视、不研究,采取闭目塞听的态度,这是自欺欺人,终究会自食苦果。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当你想要做什么事情的时候,不要只从自己的立场出发,想想别人看到你的举动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如果已经决定要做的事情,至少应不损害别人的利益,才能被人接受。自欺欺人蒙住的只是你自己的双眼。唯有站得正、行得端,你才能成为一个不被人诟病的大写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杜鹃啼血的历史典故

全文共 1790 字

+ 加入清单

很早很早以前,位于四川的蜀国有个国王,叫做望帝。望帝是个人人爱戴的好皇帝。他爱百姓也爱生产,经常带领四川人开垦荒地,种植五谷。辛苦了许多年,把蜀国建成为丰衣足食、锦绣一般的天府之国。

有一年,在湖北的荆州地方,有一个井里的大鳖成了精灵,幻成了人形。可是,他刚从井里来到人间便不知何故死了。奇怪的是,那死尸在哪里,哪里的河水就会向西流。于是,鳖精的尸体就随着西流水,从荆水沿着长江直往上浮,浮过了三峡,浮过了巴泸,最后到了岷江。当鳖精浮到岷山山下的时候,他突然活了过来,他便跑去朝拜望帝,自称叫做“鳖灵”。说来也巧,鳖灵正碰见望帝愁眉不展,嗟呼长叹,便忙问为什么如此惆怅。望帝见到鳖灵,非常喜欢他的聪明和诚恳,便告诉了他缘故。

杜鹃啼血

原来,有一大群被蜀人烧山开荒赶走的龙蛇鬼怪,不愿离开天府之国的宝地,更不情愿看到蜀人把自己的家园建成乐园,他们便使了妖术,把现在川西原来一带的大石,都运到夔峡、巫峡一带的山谷里,堆成崇山峻岭,砌成龙穴鬼窝,天天在那里兴风作浪,将万流归海的大水挡住了。结果,水流越来越大,水位越来越高,将老百姓的房屋、作物甚至生命,埋葬在无情的洪水里面。大片大片的梯田和平地,人们生活的地方,变成了又黑暗又污秽的海底。这种百姓遭殃受罪的情景已经很长时间了,可是谁也没有办法,望帝因而茶不思、饭不香,心中难受。

鳖灵听后,便对望帝说:“我有治水的本领,我也不怕什么龙蛇鬼怪,凭着我们的才智一定能战胜邪恶。”望帝大喜过望,便拜他做了丞相,令他去巫山除鬼怪,开河放水救民。

鳖灵领了圣旨,带了许多有本领的兵马和工匠,顺流来到巫山所在,和龙蛇斗了六天六夜,才把那些凶恶顽劣的龙蛇捉住,关在了滟澦堆下的上牢关里。接着,他又带领人们和鬼怪拼斗了九天九夜,才把那些邪恶狡猾的鬼怪捉住,关在了巫山峡的鬼门关里。然后,鳖灵着手把巫山一带的乱石高山,凿成了夔峡、巫峡、西陵陕等弯曲峡谷,终于将汇积在蜀国的滔天洪水,顺着七百里长的河道,引向东海去了。蜀国又成了人民康乐、物产丰饶的天府之国。

望帝是个爱才的国王,他见鳖灵为人民立了如此大的功劳,才能又高于自己,便选了一个好日子,举行了隆重的仪式,将王位让给了鳖灵,他自己隐居到西山去了。

鳖灵做了国王,便是“从帝”。他领导蜀人兴修水利,开垦田地,做了许多利国利民的大好事,百姓过着快乐的生活,望帝也在西山过着清心寡欲的日子。

可是,后来情况慢慢起了变化。丛帝有点居功自傲,变得独断专行,不大倾听臣民的意见,不大体恤老百姓的生活了。人们为此愁起来啦。

消息传到西山,望帝老王非常着急,常常食不好寝不安,半夜三更还在房里踱来踱去,想着劝导丛帝的办法。最后,他还是决定亲自走一趟,进宫去劝导丛帝。于是,第二天早晨,他便从西山动身进城去访丛帝。

这个消息很快就被老百姓知道了,大家都诚心诚意地期望丛帝能悔过反省,便一大群一大群地跟在望帝老王的后面,进宫请愿,结果,便连成了很长很长的一支队伍。

这一来,反而把事情弄僵了。丛帝远远地看见这种气势,心里起了疑惑,认为是老王要向他收回王位,带着老百姓来推翻他的。丛帝心中慌了,便急忙下令紧闭城门,不得让老王和那些老百姓进城。

望帝老王无法进城,他靠着城门痛哭了一阵,也只好无奈地回西山了。可是,望帝老王觉得自己有责任去帮助丛帝清醒过来,治理好天下,他一定要想办法进城去。他又想呀想呀,终于想到只有变成一只会飞的鸟儿,才能飞进城门,飞进宫中,飞到高树枝头,把爱民安天下的道理亲自告诉丛帝。于是,他便化为一只会飞会叫的杜鹃鸟了。

那杜鹃扑打着双翅飞呀飞,从西山飞进了城里,又飞进了高高宫墙的里面,飞到了皇帝御花园的楠木树上,高声叫着:“民贵呀!民贵呀!”

那丛帝原来也是个清明的皇帝,也是个受到四川百姓当成神仙祭祀的国王。他听了杜鹃的劝告,明白了老王的善意,知道多疑了,心中很是愧疚,以后,便更加体恤民情,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好皇帝。

可是,望帝已经变成了杜鹃鸟,他无法再变回原形了,而且,他也下定决心要劝诫以后的君王要爱民。于是,他化为的杜鹃鸟总是昼夜不停地对千百年来的帝王叫道:“民贵呀!民贵呀!”但是,以后的帝王没有几个听他的话,所以,他苦苦地叫,叫出了血,把嘴巴染红了,还是不甘心,仍然在苦口婆心地叫着“民贵”!

后代的人都为杜鹃的这种努力不息的精神所感动,所以,世世代代的四川人,都很郑重地传下了“不打杜鹃”的规矩,以示敬意。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历史典故:一沐三捉发

全文共 473 字

+ 加入清单

谓一次沐浴须三度握其已散之发。形容求贤殷切或事务繁劳。《吕氏春秋·谨听》:"昔者 禹 一沐而三捉发,一食而三起,以礼有道之士,通乎己之不足也。"《淮南子·泛论训》:"当此之时,一馈而十起,一沐而三捉发,以劳天下之民。"《史记·鲁周公世家》:" 周公 戒 伯禽 曰: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亦作" 一沐三握发 "。

《史记》载周公自谓:"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贤。"

周公辅佐周成王,建设新的国家,日理万机,忙的事情都有什么?比如制定战俘处理政策,签署奴隶管理条定,讨伐周边不服气的小国,镇压反周复商势力,还得给政策安置商朝贵族和遗老遗少。忙的时候,周公洗澡都有人打搅,古时候男人头发长,周公握着湿头发从浴室跑出来,接见完了,又回去接着洗,反复多次。至于吃饭也很麻烦,吃一口肉片,不等嚼完又得吐出来,因为三教九流的客人又来求见了,所以一饭三吐哺。

后来曹操在短歌行里引用这个典故:"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就是说只有像周公那样礼待贤才(周公见到贤才,吐出口中正在咀嚼的食物,马上接待)才能使天下人心都归向我。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夸父追日的历史典故

全文共 930 字

+ 加入清单

远古时候,在北方大荒中的一座叫“成都载天”的大山上,住着夸父族的人。据说他们是大神后土的子孙,个个都身材高大无比,力量惊人。他们性格勇敢坚强而又诚实笃厚。

有一个夸父族的巨人,看见太阳每天从东方出来,又向西方隐没下去,然后就是黑暗无边的长夜,直到第二天的早晨,太阳才再从东方出来。巨人夸父心想:“每天晚上,太阳躲到哪里去了呢?我不喜欢黑暗,我喜欢光明!我要去追赶太阳,把它抓住,让它固定在天空中,让大地不分昼夜一直都是光辉灿烂的。”

于是他提起长腿,迈开大步,在原野上如风地奔跑,向着西斜的太阳追去,瞬息间就跑了一两千里。

他这一追,一直把太阳追到禺谷。禺谷,就是虞渊,也就是太阳沉落的地方。

还不等太阳落下去,长腿善跑的巨人夸父就已经追到了。一团红亮的火球就在夸父的面前,使他周身完全处在大光明的围绕之中,他情不自禁地举起两条巨大的手臂来,想把当前的太阳捉住。

就在这时,他喉咙里忽然感到一种极其烦躁的口渴,使他简直无法忍受。这当然并不奇怪,因为他这样近距离地被酷热的太阳烤炙着,加上奔跑了很长时间,实在有些筋疲力尽了。

他只得暂时放弃了想要追捕的太阳,俯下身子来,去喝黄河、渭水里的水。经他这么咕嘟地一喝,霎时间两条大河的水都被他喝干了,可是即使是这样,仍然没有解决那烦躁而难受的口渴。(神话故事)

他继续向北方跑去,准备去喝大泽里的水。那大泽,又名“瀚海”,在雁门山的北边,是鸟雀们滋生幼儿和更换羽毛的地方,纵横有千里宽广。那倒是一处好水泉,可以给寻求光明的巨人解除口渴。可惜他还没有到达目的地,就在中途渴死了。

他高大的身躯颓然地像一座大山一样地倒了下来,大地和山河都因为这个巨人的倒下而发出轰然的震响。这时太阳正向虞渊落去,把最后几缕金色的光辉涂抹在夸父的脸颊上。夸父遗憾地看着正在西落的太阳,“唉——”地长叹了一声,便把手里拄的杖奋力往前一抛,闭上眼睛长眠了。

到第二天早晨,当太阳又从东方升起,用它的金光来普照着大地的时候,就发现昨天倒毙在原野上的夸父,已变成了一座巍峨的高山,山的北边,有一片绿叶茂密、鲜果累累的桃林,那就是夸父的手杖变成的。

他把这些滋味鲜美的果子,送给后来追寻光明的人们解除口渴,使他们一个个体健口润、精神百倍、勇往直前,不达到目的,决不休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牛贩子劳军的历史典故

全文共 2570 字

+ 加入清单

秦穆公听了杞子的报告,心里挺不痛快。不过他还不好意思跟晋文公抓破脸,只好暂时忍着。后来听说晋国的几个重要人物,像魏?、狐毛、狐偃都先后死了。秦穆公就打算接着晋国来做霸主。他好几次平定过晋国的内乱,也帮助了晋国打败过楚国,可是中原诸侯还是把秦国看作西方的戎族,正像把楚国看做南方的蛮族一样。由这儿,他就想到要做中原的霸主就得到中原去争取,老蹲在西北角上是不行的。那些个野心勃勃的将军,像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等也打算到中原去扩展势力。就因为这个,秦穆公也摩拳擦掌要建立霸业了。可巧杞子、逄孙、杨孙三个将军又来了一个报告,说:“郑伯已经死了,太子兰做了国君。他只知道有晋国,不知道有秦国。我们辛辛苦苦地替他把守边疆,他可把我们当作讨厌的瘤子。听说晋侯重耳刚死去,晋国决不会搁着国君的尸首来帮助郑国打仗的。请主公立刻发兵来,我们在这儿做内应,里外一夹攻,就能把郑国灭了。”

秦穆公召集了大臣们商量怎么去攻打郑国。蹇叔和百里奚全都反对,说:“咱们的兵马留在郑国,为的是保护他们,现在反倒去攻打他们,这不是不讲信义吗?郑国和晋国都刚死了国君,已经够倒霉的了,咱们不去吊祭,反倒趁火打劫去侵犯人家,这不是太不合理吗?郑国离咱们这儿可有一千多里地呀!尽管偷偷地行军,路远日子久长,能不让人家发现吗?就说咱们打个胜仗,也没有多大的好处,咱们又不能占领郑国的土地。要是打个败仗,损失可不小哇!好处小损失大的事也去干,这就是不聪明。这种不仁、不义、不智、不信的事还是不干为妙。”秦穆公听着听着都有点烦了,他说:“我好几回平定了晋国的内乱,按说秦国早就该作霸主了。为了重耳打败了楚国,我把霸主的地位让给他了。咱们向来是替晋国摇旗呐喊,做好了饭叫别人吃;大家可把咱们当作‘瘸腿驴跟马跑’——一辈子赶不上人家。你们想想可气不可气呀?现在重耳死了,难道咱们就这么没声没气地老躲在西边吗?”蹇叔说:“就算要去征伐郑国,也不能全凭杞子一句话!我想还是请主公先派人到晋国去吊祭,顺便瞧瞧,然后再决定发兵不发兵。”秦穆公说:“要打仗,就越快越好。要是先去吊祭,再瞧瞧,然后发兵,这么来来往往地得费多少日子?我瞧你多少是上了年纪了,难怪你前怕狼后怕虎地少了点精神气!”他就拜孟明视为大将,西乞术、白乙丙为副将,率领着三百辆兵车去攻打郑国。

大军出发那一天,蹇叔和百里奚送到东门外,对着秦国的军队哭着说:“真叫我心疼啊!我瞧见你们出去,可瞧不见你们回来了!”秦穆公听了,心里可真不痛快,派人去责备他们,说:“你们干什么对着我的军队号丧,扰乱军心?”蹇叔和百里奚一同说:“我们哪儿敢对着主公的军队哭呐?我们哭的是自己的儿子啊!”西乞术、白乙丙是蹇叔的儿子,他们瞧着父亲哭得那么难受,就说:“我们不去了。”蹇叔说:“那可不行!咱们一向受着国君的重视,你们就是给人打死了,也得尽你们的本分。”说着他交给他们一个包得挺结实的竹筒,嘱咐他们说:“你们照里面的话瞧着办吧!”西乞术和白乙丙只好收了竹筒走了。心里又是害怕,又是难受,唯恐再也见不着父亲的面了。孟明视是百里奚的儿子,他可不是那样。他是个猛将,浑身是劲,只有人怕他,他什么也不怕。他觉得他父亲的胆子也太小了。

那天晚上,安营下寨以后,孟明视去见西乞术和白乙丙说:“伯父给你们一个竹筒,里边一定有高招儿!”西乞术把竹筒打开,他们一瞧,上头写的是:“这回出去,郑国倒不大可怕。千万得留神晋国。崤山[在河南省洛宁县北边,函谷关东边;崤xi牛贩子劳军的历史典故o二声]一带地形险恶,你们得多加小心。要不然,我就到那边收拾你们的尸骨。”孟明视瞧完以后就好比吃了一个臭螺蛳,连着呸呸地啐着说:“丧气!丧气!”西乞术擦去溅在他脸上的唾沫星子,心里也觉得他父亲怕得太过分了,哪儿真会有这样的事!

秦国的军队在公元前628年十二月动身,路过晋国的崤山和周天王都城的北门。到了第二年(周襄王25年,秦穆公33年,晋襄公笙元年,郑穆公兰元年)二月里,才到了滑国[在河南省偃师县南]地界。前边有人拦住去路,说:“郑国的使臣求见!”前哨的士兵赶快通报孟明视。孟明视大吃一惊,叫人去接见郑国的使臣,还亲自问他:“你叫什么名字?到这儿来干什么?”那人说:“我叫弦高,我们的国君听到三位将军要到敝国来,赶快派我带上十二头肥牛,送给将军。这一点小意思可不能算是犒劳,不过给将士们吃一顿罢了。我们的国君说,敝国蒙贵国派人保护北门,我们不但非常成激,而且我们自个儿也更加小心谨慎,不敢懈怠,将军您只管放心!”孟明视说:“我们不是到贵国去的,你们何必这么费心呐?”弦高似乎有点不信。孟明视就偷偷地对弦高说:“我们……我们是来攻打滑国的,你回去吧!”弦高交上肥牛,谢过孟明视,回去了。

孟明视下令攻打滑国。弄得西乞术和白乙丙莫名其妙,问他:“这是什么意思?”孟明视对他们说:“咱们偷着过了晋国的地界,离开本国差不多有一千里地了。原来打算郑国没有准备,猛一下子打进去,才有打胜仗的把握。现在郑国的使臣老远地来犒劳。这明明告诉咱们,他们已经作了准备。他们有了准备,情况可就两样了。咱们是远道来的,顶好快打。他们有了准备,用心把守,给咱们一个干着急。要是把郑国长时期地围起来呐,咱们的兵马可又不够,另外又没有军队派来,哪儿成呐?倒不如趁着滑国没有防备,一下子就把它灭了:多带些财物回去,也可以回报主公作个交代,总算咱们没白跑一趟。”

没想到孟明视可上了弦高的大当。他这使臣原来是冒充的。他是郑国的一个牛贩子。这回赶了些牛,到洛阳去做买卖,半路上碰见一个从秦国回来的老乡。俩人随便一聊,那老乡说起秦国发兵去攻打郑国。这位牛贩子还真爱国,一听到这个消息,急得什么似的。他想:“本国近来有了丧事,一定不会有防备的。我既然知道了,多少得想个主意呀!”他一方面派手下的人赶快回去通知国君,一方面赶着牛群迎上来。果然在滑国地界碰到了孟明视的军队。他就冒充使臣犒劳秦军,救了郑国。

郑穆公兰接到商人弦高的信,马上派人去探望杞子、逄孙、杨孙他们的动静。果然,他们正在那儿整理兵器,收拾行李,好像打算出发的样儿。郑穆公派老大臣烛之武去对他们说:“诸位将军在敝国可够累的了。孟明视的大队人马已经到了滑国,你们怎么不跟他们一块儿去呀?”杞子听了,大吃一惊,知道有人走漏消息。当时只好厚着脸皮对付了几句,就连夜逃走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天狗食月的历史典故

全文共 841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的民间传说中,有很多关于月亮的传说,比如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等等,记得小时候有些小伙伴耳朵后面会长裂口,传说中是因为他们用手指月亮被月亮割耳朵,所以小时候家里老人是不允许小孩子用食指指月亮的。而古代出现月食的时候,就是传说中天狗吃月亮,很多地方救会敲锣打鼓的方式来惊吓天狗,让它把月亮“吐出来”,那么天狗吃月亮的传说是怎么来的呢?

神箭手后羿为民除害,射落了九个太阳,普天下的人都感谢他的恩德;王母娘娘为了奖赏他,便带着众仙女前往后羿打猎的山头来见他。

当时后羿正带着他的猎犬黑耳,在深山里打猎,王母娘娘把后羿喊到跟前,命令一名仙女捧出一个光彩夺目的小匣儿子,取出两颗芳香异常的凡药,嘱咐后羿说:「回去时将凡药煮熟吞服即可以成仙。」后羿接了灵药谢过王母娘娘便欢天喜地带着黑耳回家去。

后羿十分的爱他的的妻子,於是决定与妻子嫦娥有福同享,一起升仙;回家时他便把事情向嫦娥交代一番,留下猎犬黑耳,前往乡亲父老处,准备向他们道别。

嫦娥遵照后羿的嘱托,把凡药放在水里煮熟,等后羿回来一起吃。但馋嘴的她闻到仙药煮熟的香味,便忍不住用勺儿搯吃一粒,吃后只觉浑身舒泰,美味非常,不禁把最后一粒仙丹都给吃下。

天黑了,嫦娥见丈夫还未回来,就出来看看。谁知刚出门,身体便随风飘动,门外的猎犬黑耳眼见嫦娥偷吃仙丹,独自升天,就吠叫着扑进屋内,牠闻到香味,便一爪抓翻了锅,把剩下的人蔘汤舔尽,然后朝天上的嫦娥追去。嫦娥听见黑耳的吠声,又惊又怕,慌忙躲进月亮里。而黑耳毛发直竖,身体不断变大,一下子便扑了上去,一口把嫦娥连着月亮吞了下去。

当时玉帝及王母娘娘正在天宫赏月,忽见天色昏暗,连忙派夜游神一探究竟。夜游神回来报告说月亮被一条黑狗吞吃了,是以才会天昏地暗;玉帝一听,便生气的下令天兵天将去捉拿那只黑狗;当黑狗捉来的时刻后,王母娘娘认得牠是后羿的猎犬黑耳,於是一问,得知了事情原由,就心生怜悯,封牠为天狗,让牠守护南天门。黑耳受到恩封,便吐出了月亮和嫦娥,而嫦娥则被罚永远的居於月亮的广寒宫上。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短篇

全文共 473 字

+ 加入清单

宋朝有个丞相叫张商英,他有个爱好就是书法,他特别喜欢写草书,闲来无事,他便提笔龙飞凤舞一阵,甚是得意。其实,这张丞相的书法很不到家,字写得不合体统,他还孤芳自赏。当时,很多人都讥笑他,而他却不以为然,依然是我行我素,按他的老习惯写字。

一天饭后,张丞相小憩片刻,突然来了诗兴,偶得佳句,便当即叫小童磨墨铺纸,张丞相提起笔来,一阵疾书,满纸是一片龙飞蛇走,让人还着实难以辨认。张丞相写完后,摇头晃脑得意了好一阵,似乎还意犹未尽。于是叫来他的侄子,让侄子把这些诗句抄录下来。

丞相的侄子拿过纸笔,准备用小楷将诗句录下,可是他好半天才能辨认出一个字,时时碰到那些笔划曲折怪异之处,侄子只好连猜带蒙。可是有些地方,他实在是怎么也看不懂,不知从哪里断开才对。他没办法,只好停下笔来,捧着草稿去问张丞相。

张丞相拿着自己的大作,仔细看了很久,也辨认不清,自己写的字自己都不认识了。他心里颇有些下不了台,便责骂侄子说:“你为什么不早些来问呢?我也忘记是写的什么了!”

有些人总爱自以为是,既不虚心,又爱坚持自己的错误,还强词夺理为自己辩护,结果是越显出自己的愚蠢可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著名的历史典故七: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全文共 466 字

+ 加入清单

[语出]  先秦·左丘明《左传·昭公二十八年》:“愿以小人之腹,为君子之心。”

春秋时,有一年冬天,晋国有个梗阳人到官府告状,梗阳大夫魏戊无法判决,便把案子上报给了相国魏献子。这时,诉讼的一方把一些歌女和乐器送给魏献子,魏献子打算收下来。魏戊对阎没和女宽说:“主人以不受`贿赂闻名于诸侯,如果收下梗阳人的女乐,就没有比这再大的贿赂了,您二位一定要劝谏”。阎没和女宽答应了。

退朝以后,阎没和女宽等候在庭院里。开饭的时候,魏献子让他们吃饭。等到摆上饭菜,这俩人却连连叹气。饭罢,魏献子请他们坐下,说:“我听我伯父说过:‘吃饭的时候忘记忧愁’,您二位在摆上饭菜的时候三次叹气,这是为什么?”阎没和女宽异口同声地说:“有人把酒赐给我们两个小人,昨天没有吃晚饭,刚见到饭菜时,恐怕不够吃,所以叹气。菜上了一半,我们就责备自己说:‘难道将军(魏献子兼中军元帅)让我们吃饭,饭菜会不够吗?’因此再次叹气。等到饭菜上齐了,愿意把小人的肚子作为君子的内心,刚刚满足就行了。”魏献子听了,觉得阎没和女宽是用这些话来劝自己不要受`贿,就辞谢了梗阳人的贿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关于雌雄剑的历史典故

全文共 957 字

+ 加入清单

雌雄剑相传春秋时吴人干将铸二剑﹐雄号干将﹐雌号莫邪。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关于雌雄剑的历史典故,欢迎大家阅读!

春秋时期,越国被吴王打败,越王勾践负辱在吴,卧薪尝胆,终于取得了吴王的信任,被放回越国。

勾践记恨在心,他一面继续讨好吴王,贡奉古木修筑姑苏台,选送绝代佳人西施给吴王,巧施美人计;一方面富国强兵,暗自铸造精良兵器。勾践为使自己有一把世上独一无二的宝剑,特意挑选了当时最好的工匠郑勤来为他铸造。

郑勤和他的儿子郑刚凝聚平生心血,整整用了七七四十九天时间,终于锻铸出一对雌雄剑。

那天深夜,郑勤按照越王的吩咐,刻好“超王勾践自作用剑”八个字后,便对他儿子说:“我明日早朝,将雌剑献给越王,此去必然凶多吉少,性命难保,或许连你也要受到株连,你赶快带着这把雄剑,连夜投奔楚国去吧。”说完父子俩抱头痛哭,洒泪而别。第二天早朝,越王勾践传郑勤献剑。郑勤递上剑,越王将剑拔出剑鞘,只见光芒四射,耀眼夺目,越王顿时喜形于色,众大臣也赞不绝口。

勾践为了炫耀一番,手执宝剑,对着大臣的兵器,初试锋芒,果然削铁如泥,锋利无比。

越王得意之余,心想:郑勤若再造出如此好剑,我勾践岂能称雄于世?想到此,他陡然声色俱厉,命武土将郑勤推出午门斩了,并通缉全国捉拿郑刚。郑刚听说父亲被越王杀害,悲痛欲绝,又见到处有通缉自己的告示,感到身佩宝剑易于暴露,只好将宝剑埋藏在雁荡山中,并乔装打扮成一渔女,日夜兼程逃出越国,只身投奔楚国去了。

郑刚来到楚国后,把从小随父亲学到的冶炼手艺,精心传授给楚人。很快使楚国的冶炼业得到发展和提高,与越齐名不相上下。郑刚从而得到楚王的赏识,被封为冶炼吏。这时,楚国进一步广征役卒,大造精良兵器,一时国威大振。之后,楚王亲率数十万大军去讨伐越国。楚军英勇善战,只杀得越兵丢盔弃甲,抱头鼠窜,很快就攻破越都,直追王宫。越王见大势已去,只好用那把雌剑自刎而死。恰巧楚王一步走来,连忙从地上捡起了越王剑。

楚王久闻此剑盖世无双,真是梦寐以求,本想留作自用,但又觉得它已不是吉利之物,便灵机一动,把它赏给了一位立了战功的武官。后来,这位武官病亡,越王剑就成了他的殉葬品。

郑刚定居楚国后,虽然被楚王封为冶炼吏,但他怕再引起杀身之祸,一直没把铸造雌雄剑的事说出来。因此,那柄被郑刚埋在雁荡山中的雄剑,至今下落不明。

[关于雌雄剑的历史典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中国历史名人故事

全文共 416 字

+ 加入清单

魏文侯讲诚信

战国时代,魏国的第一个国君叫魏文侯,由于他处处诚信待人,无论当官的还是普通百姓,都敬重他,魏国因此迅速强大起来。

有一次,他和管理山林的人约定,次日下午到郊外去打猎练兵。到了次日,下朝后举行宴会,魏文侯准备在宴会一结束,就去打猎练兵。可是,宴会快结束的时候,天上忽然下起了瓢泼大雨,看看快到中午了,雨还是不停,而且越下越大,魏文侯起身对席间的众臣说:“对不起,我要告辞了。赶快准备车马,我要到郊外去打猎练兵,那里已有人在等我了。”众臣一见国君要冒雨出门,都走上来劝阻。这个说:“天下这么大的.雨,怎么能出门呢?”那个说:“去了也无法打猎练兵!”魏文侯看看天色说:“打猎练兵是不成了,可是得告诉一下那位管理山林的人哪!”众臣中有一位自告奋勇的人说:“那好,我马上去告诉。”魏文侯把手一摆说:“慢,要告诉得我自己去。昨天是我亲自跟人家约定的,如今失约,我要亲自跟人家道歉才行。”说完大步跨出门外,顶着大雨往管理山林人的住处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关于秦王灭六国的历史典故

全文共 1570 字

+ 加入清单

秦始皇的伟大,不仅是统一了六国,更因为他谱写了教科书般的统一过程,后世各朝各代新建立,无不学习和遵循始皇开创的历史规律。下面是关于秦王灭六国的历史故事,一起来了解下吧:

秦王政杀了荆轲,当下就命令大将王翦加紧攻打燕国。燕太子丹带着兵马抵抗,哪里是秦军对手,马上给秦军打得稀里哗啦。燕王喜和太子丹逃到辽东。秦王政又派兵追击,非把太子丹拿住不肯罢休。燕王喜逼得没有办法,只好杀了太子丹,向秦国谢罪求和。

秦王政又向尉缭讨主意。尉缭说:“韩国已经被咱们兼并,赵国只剩下一座代城(今河北蔚县)燕王已逃到辽东,他们都快完了。目前天冷,不如先去收服南方的魏国和楚国。”秦王政听从尉缭的计策,就派王翦的儿子王贲(音bēn)带兵十万人先攻魏国。魏王派人向齐国求救,齐王建没有理他。公元前225年,王贲灭了魏国,把魏王和大臣都拿住,押到咸阳。

接着,秦王政就打算去打楚国。他召集将领们议论了一下,先问青年将领李信,打楚国要多少人马。李信说:“不过二十万吧。”

他又问老将军王翦。王翦回答说:“楚国是个大国,用二十万人去打楚国是不够的。依臣的估计,非六十万不可。”

秦王政很不高兴,说:“王将军老了,怎么这样胆小?我看还是李将军说得对。”就派李信带兵二十万往南方去。

王翦见秦王不听他的意见,就告病回老家去了。

李信带了二十万人马到了楚国,不出王翦所料,打了个大败仗,兵士死伤无数,将领也死了七个,只好逃了回来。

秦王政大怒,把李信革了职,亲自跑到王翦的家乡,请他出来带兵,说:“上回是我错了,没听将军的话。李信果然误事。这回非请将军出马不可。”

王翦说:“大王一定要我带兵,还是非六十万人不可。楚国地广人多,他们要发动一百万人马也不难。我说我们要出兵六十万,还怕不大够呢。再要少,那就不行了。”

秦王政赔笑说:“这回听将军的啦!”就给王翦六十万人马。出兵那天,还亲自到灞上给王翦摆酒送行。”

王翦大军浩浩荡荡向楚国进攻。楚国也出动全国兵力抵抗。

王翦到了前方,要兵士修筑壁垒,不让出战。楚国大将项燕一再挑战,他也不去理睬。

过了一段时间,项燕想:“王翦原来是上这儿驻防的。”他就不怎么把秦国的军队放在心上了。没想到在项燕不防备的时候,秦军突然发起攻势,六十万人马像排山倒海似地冲杀过去。楚国的将士好像在梦里被人家当头一棍子,晕头转向地抵抗了一阵,各自逃命。楚国的兵马越打越少,地方越失越多。秦军一直打到寿春(今安徽寿县西)俘虏了楚王负刍。

项燕得知楚王被俘的消息,渡过长江,想继续抵抗。王翦造了不少战船,训练了水军,渡江追击。项燕觉得大势已去,叹了口气,拔剑自杀。

王翦灭楚之后,回到咸阳。由他的儿子王贲接替做大将,再去收拾燕国。燕国本来已经十分虚弱,哪里抵挡得住秦军的进攻。公元前222年,王贲灭掉燕国,还攻占了赵国最后留下的代城。

到这时候,剩下的只有一个齐国啦。齐国大臣早已被秦国重金收买过去。齐王建向来是不敢得罪秦国的。每回逢到诸侯向他求救,他总是拒绝。他满以为齐国离秦国远,只要死心塌地听秦国的话,就不用担心秦国的进攻。到了其他五国一一被秦国并吞掉,他才着急起来,派兵去守西面的边界。

可是已经晚了。

公元前221年,王贲带了几十万秦兵像泰山压顶一样,从燕国南部直扑临淄。这时候,齐王建才觉得自己势孤力单,可是其他诸侯国已经完了,往哪儿去讨救兵呢?没有几天,秦军就进了临淄,齐王建没说的,投降了。

六国诸侯只想保持自己的地位,彼此之间互相攻打,想拿别国的土地来补偿自己的损失,企图维持小规模割据的局面,给秦国以各个击破的机会。秦国当时不但在政治、经济上和军事上占了优势,更重要的是符合统一的历史趋势,所以在不到十年的时间,把六国一个一个灭掉了。

自从公元前475年进入战国时期起,各诸侯国经过二百五十多年的纷争,终于结束了长期的诸侯割据的局面,建立了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王朝。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历史典故:名气害了荆轲

全文共 869 字

+ 加入清单

荆轲一直想成为名人,他不明白名人其实就是个人名。如果荆轲听了可能会反驳,我出名了也会这么说。

当时要想出名路子很窄,没有“武林风”“星光大道”这样贴近大众的出名平台,这让草根荆轲很为难。

但这并没影响他想出名的热情,荆轲采取的第一种方式是傍大腕。他游历到邯郸,与象棋大师鲁勾践下棋,又跑到榆次与剑术高手盖聂论剑,可大师们个个眼界高,都不带他玩。

看来此路不通。荆轲到了燕国,转而搞行为艺术,与一个擅长击筑的乐师高渐离混在一起。天天酗酒,喝高了,高渐离击筑,荆轲发酒疯飙歌,经常唱着唱着旁若无人地哭起来。

想起现在许多人通过搞怪曝丑赚名气,鼻祖可能就是荆轲了。姜太公在渭水边“钓”到了文王,荆轲也有收获,“钓”到了燕国的太子丹。太子丹认为荆轲了不起,想让他担当刺秦王的重任。

于是太子丹对荆轲进行拉拢,封他为上卿,珍宝、车马、豪宅、美女,要多少给多少。从街头流浪歌手一下子就大红大紫,荆轲是出名了,可刺秦的棘手活儿也非接不可啊。

荆轲心存侥幸,原计划先答应下来,再想办法拖,最好能拖到燕国玩完,自己既享受了荣华富贵,也不用去玩命。可时局并未按照荆轲预估的发展,秦军火速灭了赵国,把军队驻扎在燕国的国界线上,却没有进一步攻打燕国。

太子丹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再不去刺杀秦王,就等着做亡国奴了。荆轲这时提出要地图、人头,他以为这些拿不来,事情还可以缓一缓。没想到人头和地图很快就送到了他面前,连淬有毒液的匕首都准备好了。万般无奈,荆轲只得出发。

荆轲自知胜算不多,面前还有两条路可走:一是到秦国后玩“人间蒸发”;二是跑到秦国后把太子丹搞谋杀的事儿给抖出来,谋求政治庇护。

荆轲不是傻子,这两种方式他早就做过评估,其危险系数更甚于直接刺杀秦王。第一种结果,荆轲家人被太子丹所杀,荆轲本人被太子丹派去监视的大批高手所杀;第二种结果,荆轲被秦王所杀(秦王留他有什么用呢?),荆轲家人被太子丹所杀。只有刺杀秦王,无论成功与否,都能赚得名气,保全家人。

后来的事就不用说了,这个速成的名人活儿干得一团糟,但对爱名气的荆轲来说,他还是赚了,他的侠义情怀至今仍被许多人津津乐道。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2024中考素材:100个历史典故汇总

全文共 2704 字

+ 加入清单

1、夸父逐日:追求真理、理想信念、献身精神等。

2、神农尝百草:开拓创业、勇于实践、不断探索等。

3、精卫填海:矢志不渝、持之以恒、敢于奋斗等。

4、尧舜禅让天下:可以论证出于公心、选贤举能、欣然让位等。

5、大禹治水:奉献精神、公而忘私、勇于实践等。

6、伯夷、叔齐不食周粟:眷恋故园、忠贞气节等。

7、周文王礼遇姜子牙:礼贤下士、起用人才等。

8、周公吐哺:当政者心怀天下、延揽贤士等。

9、周成王桐叶封第:言而有信、谨言慎行等。

10、曹刿论战:知彼知己,审时度势、一鼓作气等。

11、管仲、鲍叔牙之交:人的诚挚友谊、信任、彼此关怀等。

12、董狐的直笔:耿直仗义、不畏权势、实事求是、忠于职守等。

13、晏子使楚:不卑不亢、聪明机智、维护人格国格等。

14、赵简子与中山狼:不辨敌友、忘恩负义、以怨报德等。

15、勾践卧薪尝胆:忍辱负重、奋发图强等。

16、鲁班发明锯子:类比思维、触发灵感、造福后世等。

17、孙武操练女兵:严于律令、整军经武效果惊人等。

18、西门豹治邺:破除迷信、革故鼎新、兴利除弊等。

19、商鞅变法:改革求新、富国强兵、动机与效果背反等。

20、邹忌讽齐王纳谏:进谏纳谏、广开言路、勇于接受批评等。

21、孙膑、庞涓斗智:气量之宽窄、智谋之高下等。

22、孟尝君养士:重视人才、招贤纳士、一技之长皆有用等。

23、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突破传统、努力学习引进等。

24、孟子母亲择邻而居:正确引导子女、重视环境对人的影响等。

25、冯谖孟尝君狡兔三窟:居安思危、深谋远虑、留有后路等。

26、庄子谈庖丁解牛:得其要道、掌握规律、应刃解难等。

27、李冰修都江堰:功在当代、泽及后人、科学技术的重大作用等。

28、扁鹊见蔡桓公:病须早治、讳疾忌医、后患无穷等。

29、苏秦悬梁刺股:立志自强、勤奋刻苦、持之以恒等。

30、田单以火牛阵攻燕:不屈不挠、智勇抗敌、创新开拓等。

31、廉颇与蔺相如:大智大勇、改过从善、团结保国等。

32、赵括纸上谈兵:脱离实际、空谈误国、用人要看真本领等。

33、毛遂自荐:敢于挺身而出、肯定自我、为国排忧等。

34、甘罗十二为上卿:年轻有为、建功立业、破除资历辈分等。

35、荆轲刺秦王: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冒险犯难报知己等。

36、叶公好龙:言行脱节、自取其咎等。

37、秦始皇焚书坑儒:扼杀文化、荼毒人才之不可取等。

38、赵高指鹿为马:颠倒是非的可恶与仰人鼻息、投人所好的可鄙等。

39、项羽、刘邦鸿门宴:滥施宽容、坐失良机、酿成后祸等。

40、刘邦约法三章:严于纪律、立信安民方可成大业等。

41、韩信受胯下之辱:胸怀远大、大勇若怯、不计一时得失等。

42、萧何追韩信:珍视人才、敢于重用无名之辈等。

43、张良与圯上老人:尊重老者、经受考验、终获厚待等。

44、董仲舒三年不窥园:专心致志、发奋读书等。

45、司马迁撰《史记》:为了事业牺牲一切、孜孜不倦、奋斗不已等。

46、苏武牧羊:忠于国家、保持气节、威武不能屈等。

47、马援马革裹尸:立志报国、义无反顾、效命沙场等。

48、班超出使西域:当仁不让、为国扬威、交流开拓等。

49、董宣强项抗圣命:不媚上、不枉法、坚持原则、冒死抗争等。

50、孔融让梨:谦逊礼让、克己待人、尊敬年长者等。

51、曹孟德老骥伏枥:年高者壮心未已、理想永存、向往奋斗等。

52、曹植七步成诗:不可同室相残以及奇才急智等。

53、曹冲称象:少年英才、聪明过人以及独辟蹊径破难关等。

54、刘备三顾茅庐:礼贤下士、诚心实意招揽人才等。

55、诸葛亮七擒孟获:服人以德、攻心为上等。

56、刘禅乐不思蜀:丧失气节、得过且过、寄人篱下等。

57、周处除“三害”:为民除害、改恶从善、战胜自我等。

58、祖逖闻鸡起舞和击楫中流:修身健体、严格要求和不忘收复故土等。

59、王羲之临池学书:刻苦练功、勤学不倦、矢志求成等。

60、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甘于清贫、不媚权贵、保持高尚情操等。

61、范缜《神灭论》:保持真理、不畏诘难、勇敢创立新学说等。

62、李春修赵州桥:微贱者的才智、古科技的昌盛等。

63、隋炀帝亡国:骄奢淫逸、专横跋扈的恶果等。

64、唐太宗重用魏征:大胆启用反对过自己的人、勇于纳谏等。

65、唐三藏取经:外出学习的艰难和学习的执着、顽强、矢志不二等。

66、鉴真东渡日本国:为了信仰、为了宗教传播的冒险进取、不屈不挠等。

67、日本派出遣唐使:外邦的虚心学习与古代的文化交流等。

68、杨贵妃与荔枝:当政者的荒淫无度、耗费民脂民膏等。

69、杨家一门忠烈:忠贞爱国、奋勇抗敌、英灵含冤等。

70、包拯刚正不阿:秉公执法、不徇私情、不畏权贵等。

71、欧阳修“三上”苦读:珍惜光阴、见缝插针、日积月累等。

72、司马光砸缸:聪明少年临危镇定、机智救人等。

73、王安石游褒禅山记:甘于攀登、勇于探索、无限风光在险峰等。

74、王安石伤仲永:人的变化、环境影响、人才的失落等。

75、杨时立学程门:求师的谦逊真诚与执着恳切的精神等。

76、岳飞抗金与被害:爱国报国、奋勇抗敌、陷害忠良等。

77、梁红玉抗金兵:女性的爱国精神、顽强斗志等。

78、陆游的“位卑未敢忘忧国”:忧国忧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

79、文天祥的正气:忠心爱国、成仁取义、视死如归的无畏精神等。

80、元世祖厚待马可·波罗:恩德怀远、东西文化等。

81、黄道婆改进纺织术:传播技术、致富乡里、无私奉献等。

82、王冕学画:勤奋苦学、坚持不辍、终获成功等。

83、朱元璋“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要充分准备、待机成事等。

84、郑和下西洋:大胆创举、开拓海外交流、发展贸易等。

85、于谦两袖清风与临难护国:为官清廉自律、临危不惧、勇当大仁等。

86、海瑞冒死上疏:刚正不阿、敢于直言、秉公执法等。

87、李时珍跋山涉水写“本草”:忠于事业、不畏艰难等。

88、徐光启学习西洋科技:破除保守思想、放眼海外、虚心学习先进技术等。

89、袁崇焕的含冤而死:主观武断、偏听偏信、毁灭人才的后果等。

90、东林党人关心国事:知识分子忧国忧民、谏言议政等。

91、徐霞客游历天下:执着、勤勉、不惧艰难险阻的实践精神等。

92、李自成起义的成败:兴亡盛衰、变化在自身等。

93、夏完淳少年英烈:爱国抗敌、视死如归等。

94、清初的文字狱:压制思想、扼杀文明的可悲等。

95、林则徐的“睁开眼睛看世界”:有识之士放眼天下、学习外国等。

96、太平天国内讧:团结兴邦、分裂误国、同心同德方可成事等。

97、武训办义学:尊师重教、兴学育人的献身精神等。

98、火烧圆明园:侵略行径的可耻、国家贫弱的不幸等。

99、严复撰《天演论》:优胜劣汰、思想启蒙、先觉者的历史作用等。

100、康梁公车上书:忧国忧民、变法图强、志士仁人挺身而出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三家瓜分晋国的历史典故

全文共 1759 字

+ 加入清单

经过春秋时期长期的争霸战争,许多小的诸侯国被大国并吞了。有的国家内部发生了变革,大权渐渐落在几个大夫手里。这些大夫原来也是奴隶主贵族,后来他们采用了封建的剥削方式,转变为地主阶级。有的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还用减轻赋税的办法,来笼络人心,这样,他们的势力就越来越大了。

一向称为中原霸主的晋国,到了那个时候,国君的权力也衰落了,实权由六家大夫把持。他们各有各的地盘和武装,互相攻打。后来有两家被打散了,还剩下智家、赵家、韩家、魏家。这四家中,又以智家的势力最大。

智家的大夫智伯瑶想侵占其他三家的土地,对三家大夫赵襄子、魏桓子、韩康子说:“晋国本来是中原霸主,后来被吴、越夺去了霸主地位。为了使晋国强大起来,我主张每家都拿出一百里土地和户口来归给公家。”

三家大夫都知道智伯瑶存心不良,想以公家的名义来压他们交出土地。可是三家心不齐,韩康子首先把土地和一万家户口割让给智家;魏桓子不愿得罪智伯瑶,也把土地、户口让了。

智伯瑶又向赵襄子要土地,赵襄子可不答应,说:“土地是上代留下来的产业,说什么也不送人。”

智伯瑶气得火冒三丈,马上命令韩、魏两家一起发兵攻打赵家。

公元前455年,智伯瑶自己率领中军,韩家的军队担任右路,魏家的军队担任左路,三队人马直奔赵家。

赵襄子自知寡不敌众,就带着赵家兵马退守晋阳(今山西太原市)。

没有多少日子,智伯瑶率领的三家人马已经把晋阳城团团围住。赵襄子吩咐将士们坚决守城,不许交战。逢到三家兵士攻城的时候,城头上箭好像飞蝗似的落下来,使三家人马没法前进一步。

晋阳城凭着弓箭死守了两年多。三家兵马始终没有能把它攻下来。

有一天,智伯瑶到城外察看地形,看到晋阳城东北的那条晋水,忽然想出了一个主意:晋水绕过晋阳城往下流去,要是把晋水引到西南边来,晋阳城不就淹了吗?他就吩咐兵士在晋水旁边另外挖一条河,一直通到晋阳,又在上游筑起坝,拦住上游的水。

这时候正赶上雨季,水坝上的水满了。智伯瑶命令兵士在水坝上开了个豁口。这样,大水就直冲晋阳,灌到城里去了。

城里的房子被淹了,老百姓不得不跑到房顶上去避难,灶头也被淹没在水里,人们不得不把锅子挂起来做饭。可是,晋阳城的老百姓恨透了智伯瑶,宁可淹死,也不肯投降。

智伯瑶约韩康子、魏桓子一起去察看水势。他指着晋阳城得意地对他们两人说:“你们看,晋阳不是就快完了吗?早先我还以为晋水像城墙一样能拦住敌人,现在才知道大水也能灭掉一个国家呢。”

韩康子和魏桓子表面上顺从地答应,心里暗暗吃惊。原来魏家的封邑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韩家的封邑平阳(今山西临汾县西南)旁边各有一条河道。智伯瑶的话正好提醒了他们,晋水既能淹晋阳,说不定哪一天安邑和平阳也会遭到晋阳同样的命运呢。

晋阳被大水淹了之后,城里的情况越来越困难了。赵襄子非常着急,对他的门客张孟谈说:“民心固然没变,可是要是水势再涨起来,全城也就保不住了。”

张孟谈说:“我看韩家和魏家把土地割让给智伯瑶,是不会心甘情愿的,我想办法找他们两家说说去。”

当天晚上,赵襄子就派张孟谈偷偷地出城,先找到了韩康子,再找到魏桓子,约他们反过来一起攻打智伯瑶。韩、魏两家正在犹豫,给张孟谈一说,自然都同意了。

第二天夜里,过了三更,智伯瑶正在自己的营里睡着,猛然间听见一片喊杀的声音。他连忙从卧榻上爬起来,发现衣裳和被子全湿了,再定睛一看,兵营里全是水。他开始还以为大概是堤坝决口,大水灌到自己营里来了,赶紧叫兵士们去抢修。但是不一会,水势越来越大,把兵营全淹了。智伯瑶正在惊慌不定,一霎时,四面八方响起了战鼓。赵、韩、魏三家的士兵驾着小船、木筏一齐冲杀过来。智家的兵士,被砍死的和淹死在水里的不计其数。智伯瑶全军覆没,他自己也被三家的人马逮住杀了。

赵、韩、魏三家灭了智家,不但把智伯瑶侵占两家的土地收了回来,连智家的土地也由三家平分。以后,他们又把晋国留下的其他土地也瓜分了。

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打发使者上洛邑去见周威烈王,要求周天子把他们三家封为诸侯。周威烈王想,不承认也没有用,不如做个顺水人情,就把三家正式封为诸侯。打那以后,韩(都城在今河南禹县,后迁至今河南新郑)、赵(都城在今山西太原东南,后迁至今河北邯郸)、魏(都城在今山西夏县西北,后迁至今河南开封)都成为中原大国,加上秦、齐、楚、燕四个大国,历史上称为“战国七雄”。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蔡磷坚还亡友财历史典故

全文共 345 字

+ 加入清单

《清稗[bài]类钞》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

吴县(今苏州)有一个叫蔡磷的人,他为人讲信义,重感情。

有一个朋友寄放了一千两白银在他那里,没有立下任何字据。

过了不久,他的朋友死了。蔡磷把他朋友的儿子叫来,要把一千两白银还给他。

他朋友的儿子很吃惊,不肯接受,说道:“哎呀!没有这样的事情,哪里有寄放千两白银却不立字据的人?而且我的父亲从来没有告诉过我呀。”

蔡磷笑着说:“字据是在心里,不是在纸上。你的父亲把我当知己,所以不告诉你。”最终蔡磷用车子把千两白银运着送还给他。

友人死后,蔡磷本可将千金据为己有,但他仍将它们主动送还给友人不知情的儿子。由此可见,真正的信用,是对自己内心的承诺,而不是做给别人看的。在有人监督的情况下,诚实守信相对容易;在别人看不见的时候,仍能严于律己,认真履行诺言却很难。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