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列举中国古代经典的成语故事汇集20篇

亲爱的阅卷老师,我实话告诉你,果汁、咖啡、白开水我都喜欢喝。小编收集了喝液体的故事作文,欢迎阅读。

浏览

5034

作文

1000

眼中之刺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359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名字】眼中之刺

【汉语拼音】yǎn zhōng zhi cì

【近义词】:眼中钉

【反义词】:掌上明珠、心肝宝贝

【成语出处】白居易母别子诗:“新人迎来旧人弃,堂上莲花眼中刺。”

【成语解释】眼里的一根刺。比喻非常讨厌的人。与“眼中钉”义同。

【眼中之刺造句】你为什么这么讨厌他,彷佛他是你的“眼中之刺”般。

【眼中之刺的成语故事

在封建社会里,妇女只是男子的附属品,男人一旦有了新欢,旧妇就如敝屉一般被随意扔掉。本诗女主人公的丈夫是“骠骑大将军”,因“去年破虏”有功而升了官,皇帝“赐金二百万”,却给她带来了极大的灾难。他丈夫“洛阳迎得如花人”,不但使她遭到遗弃,而且还迫使她和两个亲生的幼儿骨肉分离。她痛苦地说:“以汝夫妇新燕婉,使我母子生别离”,这不仅是对喜新厌旧的官僚的深刻揭露,也是对不合理的封建婚姻制度的有力控诉。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百闻不如一见成语故事出处

全文共 788 字

+ 加入清单

闻不如一见这个成语故事出自《汉书·赵充国传》。百:多;闻:听见。

赵充国,字翁孙,陇西上邽(今甘肃天水西南)人。他很熟悉汉初西北疆的匈奴和西羌族的情况,武帝、昭帝时,率军反击匈奴贵族的攻扰,勇敢善战,任后将军。宣帝即位后,封为营平侯。

公元63年西北羌族各部落奴隶主头子会盟,联合发兵进攻汉朝。宣帝先派光禄大夫义渠、安国(义渠,部族名,当作姓用;安国,名)去征讨,结果被打得大败,一口气逃到今居(今甘肃平凉西北),再派人向朝廷讨救兵。

汉宣帝经过与大臣商量,觉得在将军中只有赵充国最熟悉西羌的情况,可是他已经七十六岁了,还能出征打仗吗?于是便派御史大夫丙吉去征求赵充国的意见,看这次出征派谁去最好。赵充国自告奋勇地说:“要平定西羌,我这个老头子就适合。”

宣帝同意了,便问他:“老将军这次出征,你准备带多少人马,怎样去征服西羌?”

赵充国回答说:“百闻不如一见。兵难喻(音yú 于)度,臣愿驰至金城,图上方略。”意思是说:听说百遍不如亲自去看一看。打仗用兵,很难在遥远的地方作出估计。我到了金城,侦察了解了情况后,才能够制订出作战的计划。

赵充国到了金城,西羌人天天都来挑战。赵充国吩咐将士们坚守营地,不许出战。经过充分的了解后,赵充国就先后四次上书宣帝,报告了自己征服西羌准备采取两种办法:一是屯田防守,一是着重劝化。对不听劝化的顽固头子,就抓住时机狠狠打击。前三次上书,汉宣帝召集群臣研究,都没有得到完全的赞同,并指责赵充国迟迟不进兵,催促他发兵进攻。后来,汉宣帝经过再三思考,又觉得赵充国讲的确有些道理,就把派去征讨的各路骑兵撤回来,只留下赵充国在那里屯田防守,开展各种工作,主要用教育、劝化的办法,去征服西羌。这么一来,果然很有效,西羌那边很快就安定下来了。

后来,人们便把“百闻不如一见”引申为成语,用来比喻即便听人说一百遍,也不如亲自看一看,了解情况处理问题要多作实地调查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惜墨如金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372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名称:惜墨如金

成语拼音:xī m rú jīn

成语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不轻易动笔。

实用性:常用

感情色彩:中性词

成语结构:补充式

成语年代:古代

成语解释:惜:爱惜。爱惜墨就像金子一样。指不轻易动笔。

成语来源:宋·费枢《钓矶立谈》:“李营丘惜墨如金。”

成语造句:孙犁《秀露集·夜思》:“有些文艺评论家,赞美我在文字上惜墨如金。”

惜墨如金的成语故事

李成,字咸熙,长安人。原是唐代皇室,五代时避乱于山东营丘,故又称李营丘。李成学问高深,为人磊落不凡,但仕途失意,寄情于山水之间,对权贵采取不结交的态度。一次有位姓孙的显赫人物慕名求画,李成断然拒绝,那人只能用别的方法搞到其画。当李成在其家看见挂着自己的画,当即愤然拂袖而去。这在当时,被士大夫看作是人格高尚的表现。

惜字开头的成语

惜墨如金

包含有惜字的成语

惜墨如金    弃之可惜    食之无味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成语故事作文500字

全文共 542 字

+ 加入清单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在一个阳光明媚,风和日丽的早晨,梧桐树的叶子在阳光的照耀下,仿佛油的发亮了一般,柳树的树枝,随风飘荡,在某一片叶子下,住着一只蝉。

这是一只又肥又大的蝉,它十分的快乐,只听“知了——知了——”它还唱着歌呢!

但令蝉意想不到的是,在树枝的最底部有着一只馋嘴的瘦螳螂。螳螂心想:我已经好久都没有吃到食物了,这只肥蝉看的挺顺眼,不如吃了它,好填饱自己的肚子,想着它便露出了自己锋利的爪子。

这只螳螂躲在了另一片叶子下,等待一个更好的时机,等待着,等待着,蝉的身体爬到了叶子上面,螳螂用爪子把口水擦掉,慢慢地接近蝉,“砰”的一声,蝉被行动敏捷的螳螂用刀控制住了,蝉扭动着身子不停地挣扎,但是它最后还是没有战胜自己的天敌——螳螂……

螳螂美滋滋地吃着皮香肉嫩的蝉,心里甜甜的,它用自己锋利的刀割下蝉的皮,鲜美的肉一下子就暴露出来,它正在细嚼慢咽的品味。

但令螳螂也意想不到的是,在它的身后有着一只馋嘴的黄雀,黄雀想:我都观察你们很久了,小螳螂,跟我比,你还是嫩了那么一点,哈哈,你是逃不出我的魔爪的。本来正在享受美食的螳螂,被黄雀猛的一扑,受到了惊吓,还没缓过神来,原本拼命挣扎的它,便在凶猛的黄雀嘴下一命呜呼了。

正当黄雀品尝时,树下有一个顽皮的小男孩儿,用自己的弹弓瞄准了那只黄雀……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蜀犬吠日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526 字

+ 加入清单

【注音】shǔ quǎn fèi rì

【出处】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 唐·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解释】蜀:四川省的简称;吠:狗叫。原意是四川多雨,那里的狗不常见太阳,出太阳就要叫。比喻少见多怪。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少见多怪

【结构】主谓式

【近义词】少见多怪、孤陋寡闻

【同韵词】俗下文字、救民济世、一佛出世、推毂荐士、太平无事、椎牛飨士、僶俛从事、多管闲事、顾三不顾四、山陬海澨。

【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唐朝散文家柳宗元因王叔文失势而被贬到湖南永州当司马,他在永州期间收到韦中立的拜师信,非常感动。他立即回信《答韦中立论师道书》表达一个观点:少见多怪是常有的事情,就像蜀犬吠日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成语示例】蜀犬吠日,比人所见甚稀。 程允升《幼学琼林》卷一

【成语造句】

◎ 我们中国有句成语叫"蜀犬吠日"。

【词类符号】名词; 时间名词; 方位名词; 处所名词;人名; 姓氏; 名字; 地名; 机构名; 其他专有名词; 动词;联系动词;能愿动词;趋向动词;形容词;区别词; 数词;量词; 副词; 代词;介词; 连词; 助词;叹词; 拟声词;习用语;缩略语;前接成分;后接成分; 语素字; 非语素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个中国成语故事的典故英文版

全文共 728 字

+ 加入清单

叶公好龙

In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there lived in Chu a person named Chu

Zhuliang, who addressed himself as "Lord Ye".

Its said that this Lord Ye was very fond of dragons. The walls had dragons

painted on them. The beams, pillars, doors and the windows were all carved with

them. As a result, his love for dragons was spread out. When the real dragon in

heaven heard of this Lord Ye, he was deeply moved. He decided to visit Lord Ye

to thank him.

You might think Lord Ye was very happy to see a real dragon. But, actually,

at very the sight of the creature, he was scared out of his wits and ran away as

fast as he could.

From then on, people knew that Lord Ye only loved pictures or carvings

which look like dragons, not the real thing.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成语道路以目的故事

全文共 275 字

+ 加入清单

【注音】dào lù yǐ mù

成语故事】周厉王时期,由于他的残暴统治,民怨沸腾,有人当众指责周厉王,邵公对周厉王说民不堪命。周厉王大怒,派卫巫去监督那些说他坏话的人,发现有就立即杀头。后来百姓慑于暴政的威力,在路上相见不敢交谈,只好用交换眼色来交谈。

【出处】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国语·周语上》

【解释】在路上遇到不敢交谈,只是以目示意。形容人民对残暴统治的憎恨和恐惧。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时局等

【相近词】缄口不言、三缄其口

【反义词】畅所欲言、敢说敢做

【成语示列】此后要防的是“道路以目”了,我们等待着遮眼文学吧。

鲁迅《伪自由书·止哭文学》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古代励志成语故事掷地有声

全文共 210 字

+ 加入清单

晋朝的孙绰年轻时隐居会稽(在今浙江绍兴),游放山水十几年,后来写了篇《遂初赋》来表达自己的志向。

在章安(在今浙江台州)做官时,孙绰写了篇《游天台山赋》,说置身于“穷山海之瑰富,尽人神之壮丽” 的天台山, 便会“恣语乐以终日,等寂默于不言”,辞致新奇,绘景如画。文章写成后,孙绰拿给朋友范荣期看,并开玩笑说:“你把它扔到地上,应当会发出金石之声。”荣期每读到佳句,总是说:“就应该这么写啊!”

当时人都以得到孙绰的文章为荣。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成语故事周记350字

全文共 403 字

+ 加入清单

《叶公好龙》讲的是有一个叫叶公的人非常喜欢龙,他家的屋梁、柱子、门窗及所有的器具上都雕刻着龙的图案,就连服饰、被帐上也绣上了龙。天上的真龙听说了叶公喜欢龙的事情,专程下到人间拜访他。真龙来到叶公家里,从窗外探进头去,将长长的尾巴拖到叶公家里。

叶公一见,立即吓的魂不附体。读完这个故事我明白了有些人表面上喜欢这个东西,其实并不喜欢,比如,有人喜欢老虎,但是遇到真的老虎就会被吓死了。有些人嘴上讲要干什么,但他们行动上却不去干。比如,有的人讲要勤俭节约,而实际上他们却大吃大喝,铺张浪费。反过来,这个故事还让我想到有些人嘴上说不喜欢什么或是不能干什么,但实际上他很喜欢或是自己却去干。比如,有些当大官的人总是教育别人不要贪财,不要干违法的事,而他们自己却是大贪官,干了很多违法的事。所以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小朋友做人要诚实,不能虚伪,讲话也要讲真话。喜欢就是喜欢,不喜欢就是不喜欢,是什么就是什么,不能讲假话。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关于一鼓作气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888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一鼓作气这个成语我们应该都知道,那你知道它的成语故事讲的是什么吗?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关于一鼓作气的成语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出处】

《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解释】

一鼓:第一次击鼓;作:振作;气:勇气。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一往直前。

【近义词】

一气呵成、趁热打铁

【反义词】

一败涂地、偃旗息鼓

【典故】

据《左传》载,这次鲁国的胜利,与曹刿[guì]的精明策划有很大关系。

曹刿既非武将,也非文臣,但深通兵法。他得悉齐国发兵来犯,鲁庄公准备抵抗,便主动要求面见庄公。他的亲友邻人劝他:“国家大事,自有那些天天吃肉的大官管着,你何必瞎操心?”曹刿说:“那些大官目光短浅,不会有深谋远见。”

曹刿去见了庄公,他首先提出:先取信于民,是战前重要的政治准备,这也是获胜的保证。并要求作战的时候允许他一起去,于是庄公便叫他同车出发。在长勺的地方,齐、鲁两军相遇。双方列成阵势,战斗即将开始。只见齐军大擂战鼓,准备进兵。庄公也准备擂鼓迎击。曹刿阻止道:“等一等。”齐军见鲁军没有反应,又擂了一通鼓。这样齐军擂鼓三通,鲁军总是按兵不动。直到齐军三通鼓罢,曹刿才说:“现在可以进兵了!”鲁军战鼓一响,下令冲杀,士兵们一声呐喊,直扑敌阵,猛不可当。齐军大败,狼狈而逃。

庄公正想下令追击,曹刿却又阻止,并下车细看地面齐军兵车轮迹,又攀上车前横木,注意暸望敌军退走的情形,然后说:“现在可以追击了!”庄公当即下令追击。鲁军乘胜前进,把齐军全部赶出国境。

这次获胜,鲁庄公却不明由曹刿为什么这样指挥。曹刿说:“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战斗,主要是靠勇气。第一通鼓时,士兵们勇气最足,到再擂鼓时,勇气有些衰落;到第三通鼓,勇气更全部消失了。敌军勇气消失,我们则一鼓作气,斗志昂扬,所以打败了他们)”。曹刿又说:“齐国军力不能低估,说不定会设下伏兵,诈败引诱我们。我‘视其辙乱,望其旗靡’,这才放心追击 ”。(“辙乱”,轮迹混乱;“旗靡”,旗帜倒掩,说明仓皇逃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中国古代成语典故故事

全文共 6423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成语是人类智慧与生产、生活经验的总结与结晶。而成语故事是陪伴我们成长的朋友。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中国古代成语典故故事,欢迎大家参考!

中国古代成语典故故事篇1:哀鸿遍野

解释:比喻到处都是呻吟呼号、游离失所的灾民。哀鸿:哀鸣的大雁.

《诗经·小雅》中有一篇题为《鸿雁》的诗。其中有两句是:“鸿雁于飞,哀呜嗷嗷。”

它的意思是说:鸿雁找不到安栖的地方,没有目的地飞着,悲哀地叫着。形容流离失所的难民呻吟呼救的凄惨景象。

由于这两句诗,后来人们就把不得安居的难民叫作“哀鸿”;形容受难的人民极多,几乎到处都有,就说是“哀鸿遍野”或“遍地哀鸿”。

原诗中“哀呜嗷嗷”的“嗷嗷”两字,后来还常常用来形容啼饥叫饿的嘈杂之声,例如“嗷嗷待哺(哭哭嚷嚷地急切盼望给点吃的)”。

中国古代成语典故故事篇2:安如泰山

解释:安稳的像泰山一样。形容十分稳固,不可动摇。

这个成语来源于西汉枚乘《上书谏吴王》,能听忠臣之言百举必悦。必若所欲为,危于累卵,难于上关;变所欲为,易于反掌,安于泰山。

枚乘,字叔,西汉淮阴(今属江苏)人,是汉代著名的文学家。汉景帝时,他在吴王刘濞府中担任郎中。

关国是当时诸侯中的大国,吴王刘濞(bi)野心很大,对中央政权心怀怨望,暗中图谋叛乱。汉景帝任用富有才能的政治家晁错为御史大夫,晁错主张削减各诸侯国的领地,加强中央的权力和威信,巩固国家的统一。刘濞看到一些诸侯王纷纷被削减了领地,知道自己也在所难免,于是联络楚、赵、胶西、胶东等国的诸侯王阴谋策划叛乱。

枚乘清醒地看到刘濞阴谋反叛的祸害,写了《上书谏吴王》对刘濞进行劝谏。在谏书中,他说:“您要是能够听取忠臣的话,一切祸害都可以避免。如果一定要照自己所想的那样去做,那是比叠鸡蛋还要危险,比上天还要艰难的;不过,如果能尽快改变原来的主意,这比翻一下手掌还容易,也能使地位比泰山还稳固。”

但刘濞执迷不悟,加紧进行阴谋活动。于是,枚乘只得离开吴国,到梁孝王刘武府中做了宾客。 公元前154年,刘濞联络楚、赵、胶西、胶东等诸侯王,以“清君侧、杀晁错”为名,起兵叛乱。历史上称“吴楚七国之乱”。

汉景帝听信谗言,杀了晁错,向诸侯王们表示歉意。这时,枚乘又写了《上书重谏吴王》,劝刘濞罢兵。刘濞还是不肯回头。不久,汉朝大将周亚夫率领军队打败了吴楚叛军。楚王刘戊自杀,吴王刘濞逃到东越被杀,其余五个王也落得自杀或被杀。这场叛乱只有三个月就彻底失败了。 七国之乱平定之后,枚乘因写了《上书谏吴王》,具有远见卓知而名声大振。

后来汉武帝即位,派人征召他进京做官,可惜他还没到京城,死于途中。

中国古代成语典故故事篇3:安然无恙

解释:平安无事,没有遭受损害或发生意外。恙,疾病,借指灾祸。

公元前266年,赵国国君赵惠文王去世,他的儿子太子丹接位为赵孝成王。由于孝成王还年轻,国家大事由他的母亲赵威后负责处理。赵威后是一个比较贤明而有见识的中年妇女。她刚刚主持国事的时候,秦国加剧了对赵国的进攻。赵国危急,向齐国求救,齐国要赵威后把她的小儿子长安君送到齐国作人质,然后再出兵。赵威后舍不得小儿子离开,但是听了大臣触龙的意见,还是把长安君送到齐国。齐国出兵帮助赵国打退了秦军。

有一次,齐王派使者带着信到赵国问候赵威后。威后还没有拆信就问使者。“齐国的收成不坏吧?老百姓平安吗?齐王身体健康吗?”

齐国使者听了心里很不高兴,说:“我受齐王派遣来问候您,现在你不先问齐王,却先问收成和百姓,难道可以把低贱的放在前面,把尊贵的放在后面吗?”

威后微微一笑,说:“不是的。如果没有收成,怎么会有百姓?如果没有百姓,怎么会有君主?难道问候时可以舍弃根本而只问枝节吗?”

齐国使者听了,一时说不出话来。 这则“无恙”的典故,后来演化出成语,“安然无恙”。

中国古代成语典故故事篇4:安步当车

出处《战国策·齐策四》

曰:“蜀愿得归,晚食为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静贞 正以自虞。”

释义 表示慢慢地走,当作坐车

故事 战国时,齐国有位高士,名叫颜蜀。齐宣王慕他的名,把他 召进宫来。颜蜀随随便便地走进宫内,来到殿前的阶梯处,见宣王正 等待他拜见,就停住脚步,不再行进。宣王见了很奇怪,就呼唤说: “颜蜀,走过来!” 不料颜蜀还是一步不动,呼唤宣王说:“大王,走过来!” 宣王听了很不高兴,左右的大臣见颜蜀目无君主口出狂言,都 说:“大王是君主,你是臣民,大王可以叫你过来,你也叫大王过来, 怎么行呢?” 颜蜀说:“我如果走到大王面前去,说明我羡慕他的权势;如果 大王走过来,说明他礼贤下士。与其让我羡慕大王权势,还不如让大 玉礼贤下士的好。”

齐宣王恼怒他说:“到底是君王尊贵,还是士人尊贵?” 颜蜀不假思索他说:“当然是士人尊贵,君王并不尊贵!” 宣王说:“你说这话有根据吗?” 颜蜀神色自若他说:“当然有。从前秦国进攻齐国的时候,秦王 曾经下过一道命令:有谁敢在高士柳下季坟墓五十步以内的地方砍 柴的,格杀勿论!他还下了一道命令:有谁能砍下齐王的脑袋,就封 他为万户侯,赏金干镒,由此看来,一个活着的君主的头,竟然连一 个死的士人坟墓都不如啊。” 齐宣王无言以对,满脸不高兴。大臣们忙来解围:“颜蜀,过来! 颜蜀,过来!我们大王拥有千乘(一千辆战本)之国,东西南北谁敢不 服?大王想要什么就有什么,老百姓没有不俯首听命的。你们士人大 卑鄙了!” 颜蜀驳斥道:“你们说得不对!从前大禹的时候,诸侯有万国之 多。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尊重士人。到了商汤时代,诸侯有三千之 多。如今,称孤道寡的才二十四个。

由此看来,重视士人与否是得失 的关键。从古到今,没有能以不务实事而成名于天下的。所以君父要 以不经常向人请教为羞耻,以不向地位低的人学习而惭愧。” 宣王听到这里,才觉得自己理亏,说:“我是自讨没趣。听了您的 一番高论,才知道了小人的行径。希望您接受我为您的学生,今后您 就住在我这里,我保证您饮食有肉吃,出门必有车乘,您夫人和子女 个个会衣着华丽。” 颜蜀却辞谢说:“玉,原来产于山中,如果一经匠人加工,就会破 坏;虽然仍然宝贵,但毕竟失去了本来的面貌。士人生在穷乡僻壤, 如果选拔上来,就会享有利禄;不是说他不能高贵显达,但他外来的 风貌和内心世界会遭到破坏。所以我情愿希望大王让我回去,每天 晚点吃饭,也像吃肉那样香,安稳而慢慢地走路,足以当作乘车;平 安度日,并不比权贵差。清静无为,纯正自守,乐在其中。命我讲话的 是您大王,而尽忠宣言的是我颜蜀。” 颜蜀说罢,向宣王拜了两拜,就告辞前去。

中国古代成语典故故事篇5:爱屋及乌

解释:比喻爱一个人而连带关心到跟他有关系的人或物。

传说,殷商末代的商纣王是个穷奢极欲、残暴无道的昏君(参看《助纣为虐》)。“西伯”(西部诸侯之长)姬昌,即后来的周文王,因为反对纣王曾被囚禁,想了很多办法才得以出狱。当时,周的都城在岐山(今陕西省岐山县),周文王回到岐山后,下决心要推翻商朝的统治。他首先聘得军事家姜尚(即姜太公)为军师,积极练兵备战,又兼并了邻近的几个诸侯小国,势力逐渐强大起来。接着,又将都城东迁至丰邑(今陕西省户县附近),准备向东进军。可是,迁都不久周文王逝世了。

周文王的儿子姬发继位,即周武王。姜太公继续担任军师。武王的同母弟姬旦(即周公),异母弟姬奭[shì ](即召公)是武王的两个得力助手。同时,武王还得到了其他几个诸侯的拥护。于是,武王正式宣布出兵伐纣。大军在孟津(今河南孟县之南的一个黄河渡口)渡过黄河,向东北挺进,直逼商朝的朝歌(今河南淇县东北)。因为商纣王已失尽人心,军队也多不愿为他送命,于是逃的逃、降的降,起义的起义,朝歌很快就被攻克。纣王自杀,商朝就此灭亡。以后的八百年,便成了周的天下,称为周朝。

当周武王攻克朝歌之初,对于怎样处置商朝遗留下来的权臣贵族、官宦将士,能不能使局面稳定下来,武王心里还没有谱,因此有些担忧。为此,他曾同姜太公等商议。汉朝人刘向编撰的《说苑·贵法》里有这样一段文字记载:

“武王克殷,召太公而问曰:‘将奈其士众何?’太公对曰:‘臣闻爱其人者,兼爱屋上之乌;憎其人者,恶其余胥。咸刘厥敌,使靡有余,何如?’” 大意是说:周武王打败了殷商,召见姜太公,问道:“该怎样对待他们的人员呢?”太公答道:“我听说,如果喜爱那个人,就连带喜爱他屋上的乌鸦;如果憎恨那个人,就连带夺来他的仆从家吏。全部杀尽敌对分子,让他们一个也不留,您看怎样?”

原文中所谓“余胥”,是指地位最低下的小吏,奴隶主贵族的管家之类。(余,末等的意思;胥;胥吏。)

汉朝人伏胜编撰的《尚书大传·大战》里也有类似的记载: “纣死,武王惶惶若天下之未定。召太公而问曰:‘入殷奈何:’太公曰:‘臣闻之也;爱人者,兼其屋上之乌;不爱人者,及其胥余。’”

这段记载,与《说苑》所载内容相仿。不过“余胥”一词写作“胥余”,两者的含意也不一样。“胥余”已不属胥史等级,而是胥吏以外,比“余胥”更加低下的奴隶或刑徒了。例如商纣王时的“太师”箕子,因对纣王不满,被囚禁而装疯,甘当奴隶,所以《庄子》称他为“胥余”。

此外,《韩诗外传》、《六韬逸文》也都有关于周武王和姜太公上述那段谈话的记载,内容基本相同。由于这个传说,就产生了“爱屋及乌”这句成语。

我国自古流传一种迷信习俗,以为乌鸦是“不祥之鸟”,它落到谁家的屋上,谁家就要遭遇不幸。我国最古的一部诗歌集《诗经》的《小雅》部分,题为《正月》的一首诗里,就有“瞻乌爰止,于谁之家”。可见古人多厌恶乌鸦,而绝少有人爱它的。所谓“爱屋及乌”,是说:由于爱那个人,因而连他家屋上的乌鸦都不以为不祥,不觉得讨厌了。这句成语,一向被人们用作推爱的比喻。因为深爱某人,从而连带喜爱他的亲属朋友等人或其他东西,就叫zuo“爱屋及乌”,或称这样的推爱为“屋乌之爱”。

唐代诗人杜甫在《奉赠射洪李四丈》(射洪,地名,在今四川;李四丈即李明甫)的诗中,开头两句是:“丈人屋上乌,人好乌亦好”。宋朝人周敦颐的《濂溪诗》中有:“怒移水中蟹,爱及屋上乌”。宋朝人陈师道的《简李伯益》诗中也有“时清视我门前雀,人好看君屋上乌。”都是用的“爱屋及乌”这个成语典故。

中国古代成语典故故事篇6:风声鹤唳 草木皆兵

公元316年,西晋王朝灭亡。公元357年,苻坚称大秦天王,灭前燕、前凉及代国,最终统一北方。在南方,琅琊王司马睿在建康(今南京)称帝,建立东晋王朝。东晋占有今汉水、淮河以南的大部分地区。这样,形成了秦晋南北对峙的局面。

公元383年五月,苻坚不顾群臣反对,决意攻取东晋。八月,苻坚率步兵六十余万、骑兵二十七万、“羽林军”三万余骑;前后千里,旌鼓相望,直逼东晋。苻坚骄狂地说,以此强兵百万,“投鞭可以断流”,何愁东晋不灭?晋武帝则采纳了谢安、桓冲等人的主张,坚决抵抗。他派将军谢石、谢玄等率兵八万沿淮河西进,以拒秦军;又派将军胡彬率领水军五千增援战略要地寿阳(今安徽寿县)。

同年十日十八日,秦军前锋攻占寿阳。胡彬所部水军走到半路,得知寿阳失守,退守硖石(在寿县西北二十五里〕。秦军为了阻挡晋军主力西进,又派兵五万进至洛涧(今安徽怀远县以南之洛水),并在洛口设置木栅,阻断淮河交通。胡彬因困守硖石,粮食用尽,处境十分艰难,写信要求谢石增援。不料胡彬的信被秦军进获。苻坚认为晋军兵力很少,粮食十分困难,应该抓紧进攻,遂把主力留在项城(今河南项城县境),带了八千骑兵赶到寿阳。苻坚先派尚书朱序到晋军劝降。朱序原来是东晋防守襄阳的将领,襄阳失守时被俘。朱序到晋军以后,不仅没有劝降,反而透露了秦军情况,并且建议说,如果秦兵百万全部到达,晋军难以抵抗,应趁它还没有到齐,迅速出击,打击它的前锋,大军就会溃散。

晋军将领谢石、谢玄听从了朱序的建议,于十一月派刘牢之率精兵五千进攻洛涧。刘牢之分兵一部到秦军侧后,断敌退路,亲自率兵强渡洛涧,夜袭秦军大营。秦军抵挡不住。主将梁成战死,五万秦兵大溃,抢渡淮水,淹死一万五千余人。洛涧的胜利,鼓舞了晋军的士气。晋军乘胜追击,一举推至淝水东岸,与秦兵隔河对峙。苻坚登上寿阳城头,望见东晋军队布阵严整,心中暗暗吃惊。又见淝水东面八公山上草木摇动,以为都是埋伏的晋兵,不由连连感叹:“此亦劲敌涧谓弱也”。

洛涧失利后,秦军沿着淝水西岸布阵,阻止晋军反攻。晋军将领谢玄派人对苻坚的弟弟苻融说;如果你把军队稍向后撤,让出一块地方,使晋军渡过淝水,两军一决胜负!秦军诸将都认为不能让晋军渡河,但符坚却说:可以稍退一步,等到晋军兵马渡河至一半时突然袭击,再用铁骑数十万攻击,一定可以取胜。于是苻融指挥秦军后撤。秦军本来内部不稳,这一撤,秦军以为前锋被打败了,顿时大乱,一溃千里,不可遏止。晋军以精锐八千涉渡肥水,展开猛烈攻击。符坚中流箭,临阵斩苻融。晋军乘势迫击,秦军人马相踏,投水死者不可胜计,肥水为之不流。其他军众弃甲,昼夜溃退,听到风声鹤唳,以为是东晋追兵,草行露宿,饥寒交迫,死去十分之七八。及至洛阳,只剩下10余万人。

中国古代成语典故故事篇7:竭泽而渔

春秋时期,晋国为了援助宋国,和楚国在城淄(今山东淄县南)打了一仗。当时,论实力楚国占着明显的优势。晋文公见楚军来势汹汹,就问他的舅舅狐偃说:“楚兵多,我兵少,这一仗该怎样打才能取胜呢?”狐偃回答说:“我听说善于打仗的人,不厌欺诈。你就用欺诈的办法对付楚军好了。”

晋文公又去征求另一个大臣雍季,并把狐偃的话也告诉了他。雍季不大赞成这样做,就打了个比喻说:“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蔽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复,非长术也。”意思是说:把池塘里的水弄干了才捉鱼,哪还有捉不到的?但到明年就没鱼可捉了;把山上的树林烧光了再去打猎,哪还有打不到的?但到明年就将会没有野兽可打了。欺诈的办法虽然可以偶尔用一下,但以后就不能再用,这不是长远之计啊!

当时也想不出更好地制胜楚军的办法的情况下,晋文公还是采用了狐偃的计谋,假借遵守自己流亡时向楚庄王许下的“退避三舍”的诺言之名,连续三次后撤,以避其锋芒,为自己选择了有利的时机和歼敌的地形;而楚军呢,见晋军一退再退,误以为晋文公胆怯,不敢与之交战,就紧逼不舍,结果被晋军打得落花流水,溃不成军。这场历史上有名的城濮之战,终以楚国的失败,其领兵大将成得臣被迫自杀而告结束。

后来,人们根据这个故事引出“竭泽而渔”的成语。

中国古代成语典故故事篇8:箪食壶浆

战国时期,七国争雄,各国之间经常发生战事。公元前313年,燕王把燕国的政权交给了相国子之,然而,将军子被、太子平等均不服气,想杀掉子之。于是,子之率军反攻,杀了子被和太子平,燕国大乱,给百姓带来深重的灾难。这个时候,齐国军队趁机取得了燕国百姓的支持,只用了短短五十天的时间,就一举击败了燕国军队,攻占了燕国的大部分领土。

齐宣王非常得意,想借这个机会完全占领燕国,便对孟子说:“有人劝我占领燕国,而有人不同意我占领燕国。

我想,燕国并不比我们弱小,我们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取得了胜利,光靠人的力量是不行的,这恐怕是天意吧!看来,天意是要我们吞并燕国,如果我们不这样做,上天恐怕要降下灾祸惩罚我们。我想,我们还是彻底占领燕国吧。你认为怎么样呢?”

孟子听完齐宣王的一番话,说:“占领不占领燕国,要看燕国老百姓是否欢迎我们。如果他们欢迎我们,那么可以占领。古人也有这么做的。比如武王灭商就是如此。如果燕国老百姓不欢迎我们,就坚决不能占领。古人也有这样做的。比如文王不灭商就是这道理。

现在,燕国老百姓用箪盛着吃的,用壶装着喝的,来欢迎齐国的军队,这还能有别的原因吗?无非是想结束原先那种水深火热的沉重生活。如果您占领了燕国,使水更深,火更热,老百姓就会避开这更为痛苦的日子,离您远远的,那么即使您占领了燕国,统治时间也不会太长的。”

“箪食壶浆”即从孟子的言辞中引申而来。此外,还引申出成语“水深火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按图索骥成语故事_600字

全文共 557 字

+ 加入清单

春秋时候,秦国有个叫孙阳的人,擅长相马,无论什么样的马,他一眼就能分出优劣。他常常被人请去识马、选马,人们都称他为伯乐(本是天上的星名,据说负责管理天马)。

有一次,孙阳路过一个地方,忽见一匹拖着盐车的老马冲他叫个不停,走近一看,原来是匹千里马,只是年龄稍大了点。老马拉着车艰难地走着,孙阳觉得太委屈了这匹千里马,它本是可以奔跑于疆场,可以发挥更大作用的宝马良驹,现在却默默无闻地拖着盐车,慢慢地消耗着它的锐气和体力,实在可惜!孙阳想到这里,难过得落下泪来。

为了让更多的人学会相马,使千里马不再被埋没,也为了自己一身绝技不至于失传,孙阳把自己多年积累的相马经验和知识写成了一本书,配上各种马的形态图,书名叫《相马经》。

孙阳有个儿子,看了父亲写的《相马经》,以为相马很容易,就拿着这本书到处找好马。他按照书上所绘的图形去找,一无所获。又按书中所写的特征去找,最后发现有一只癞蛤蟆很像书中写的千里马的特征,便高兴地把癞蛤蟆带回家,对父亲说:爸爸,我找到一匹千里马,只是蹄子稍差些。父亲一看,哭笑不得,没想到儿子竟如此愚笨,便幽默地说:可惜这马太喜欢跳了,不能用来拉车。接着感叹道:所谓按图索骥也。

【出处】故事出自明朝杨慎的《艺林伐山》。

【释读】成语按图索骥,比喻机械地照老办法办事,不知变通;也比喻按照某种线索去寻找事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居安思危的成语故事及解释

全文共 827 字

+ 加入清单

【注音】jū ān sī wēi

【出处】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左传·襄公十一年》

解释】居:处于;思:想。虽然处在平安的环境里,也想到有出现危险的可能。指随时有应付意外事件的思想准备。

【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劝诫人

【结构】联合式

【近义词】常备不懈、安不忘危、防患未然

【反义词】高枕无忧、及时行乐、刀枪入库

【押韵词】光棍不吃眼前亏、心若寒灰、笑语指麾、权重秩卑、蓬闾生辉、折矩周规、日中则昃,月满则亏、播弄是非、败兴而归、众毁所归

【年代】古代

【语文同步】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魏徽《谏太宗十宗疏》高中二册·课文·23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晋、宋等12国联合攻打郑国,郑国只好向晋国求和。郑国给晋国送去金钱珠宝美女等。晋悼公就把贡品分给大臣享乐。魏绛劝谏晋悼公不要只图享乐,要居安思危。晋悼公认为他言之有理,就采纳他的建议

【成语示列】得宠思辱,居安思危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六十回

【成语例句】

◎ 源头不通而希望流水长远,根本不固而希望树木茂盛,德义不厚而希望国家安定,我虽愚笨,也知道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明智的人呢?国君担负着重任,处于天下最高的地位,如不能居安思危,力戒奢侈,励行节俭,这就象砍断树根却要求树木茂盛,堵塞源泉却要流水长远一样。

◎ 《周易》全篇贯穿的忧患意识,就是要人们"居安思危"。

◎ "练会夜间抢修车辆,保证战时汽车开得动!"这是保养场民兵连居安思危、苦练硬功夫的又一课题。

【词类符号】名词; 时间名词; 方位名词; 处所名词;人名; 姓氏; 名字; 地名; 机构名; 其他专有名词; 动词;联系动词;能愿动词;趋向动词;形容词;区别词; 数词;量词; 副词; 代词;介词; 连词; 助词;叹词; 拟声词;习用语;缩略语;前接成分;后接成分; 语素字; 非语素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关于“讲好中国故事”做奋进青年弘扬新时代精神观后感心得

全文共 1262 字

+ 加入清单

“我是一名医生,面对疫情,救治病人是我的职责;我是一名共产党员,面对困难,挺身而出是我的责任。”清河县人民医院内一科主任张春营坚定地说。连日来,清河县人民医院198人响应号召,主动请战。在他们的“请战”申请中,总少不了“我是党员”这一坚定理由。有着近20年党龄的张春营更是身先士卒,舍弃春节期间与家人的团聚,投入到发热门诊的忙碌工作中。

2020年的春节,似乎注定就是那样的不平凡。不走亲,不聚会,不来往……这别样的节日气氛中,我们经历的其实太多。在这太多的故事、人物中,总有太多的感动,让人情不自禁地忆起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中的感慨:“在朝鲜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东西感动着,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随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蔓延,防控工作越来越艰巨,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严峻。在这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我是党员,我先上”依然是最响亮的口号,最豪迈的誓言。

为什么该是“我先上”,因为“我是党员”,这个因果关系显现出的是党员的本色。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能否发挥好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群众的困难就是试金石。面对无情的“疫情”,从个人而言,谁都希望避而远之,但是,为了群众的平安,为了祖国的明天,党员干部们就应当冲锋在前,甚至将生死置之度外,给群众作出表率。就像新闻中讲的,全村30名党员喊出了“我是党员,我先上”的口号,村内126名群众被党员的奉献精神所感染,主动加入队伍,分别投入到志愿服务岗位。

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我们前行的路上都不会一帆风顺,特别是肩负民族复兴重任的党员干部,更随时都会面临千难万险。但“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队伍,正是有了这种“不怕困难”的精神,才能取得前行路上一个又一个的伟大胜利。不管是个人的人生之路,还是党和人民的事业之路,都需要披荆斩棘、勇往直前。在每一个困难面前,是迎难而上还是知难而退,“我是党员,我先上”就是人生的高境界。

高尔基说:“感到自己是人们所需要的和亲近的人——这是生活的享受,的喜悦。这是真理,不要忘记这个真理,它会给你们无限的幸福。”是呀,这些主动“请战”的党员干部,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也许会付出许多意料之外的代价,甚至有被病毒感染的可能,但他们的内心是幸福的。“每天和数字赛跑、和时间赛跑、和生命赛跑……”这是另一场“飞夺泸定桥”的战斗,把安全留给别人,把危险留给自己,这其中的无限幸福,只有真正的共产党人,只有心中有他人的勇士,才能体会得到。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尽管打赢这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阻击战还困难重重,但是,有广大党员干部“我是党员,我先上”的请战承诺,有一线的科技、医务“勇士”们的不懈奋斗,有全体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必将迎来“柳暗花明”。“我是党员,我先上”,是情怀,更是担当,唯有将自己的一切,包括生命都交给党和人民的人,在困难、危险面前才会说得出并做得到。同志们,行动吧!让“我是党员,我先上”蓄起“冲锋陷阵”的强大动力,伴随这飘扬的党旗奏响胜利的凯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鼠窃狗盗成语故事

全文共 646 字

+ 加入清单

【出处】此特群盗鼠窃盗耳,何足置之齿牙间。西汉·司马迁《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来自成语大全

【释义】象老鼠少量窃取,象狗钻油偷盗。指小偷小摸。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小偷小摸

【近义词】鸡鸣狗盗、梁上君子

【相反词】正人君子

【成语故事】秦朝末年,各地农民纷纷起义造反。丞相赵高却指鹿为马说传信人在造谣生事,并把他们投入大牢。秦二世胡亥问有关农民起义的事情,叔孙通则说是鼠窃狗盗罢了,不必惊慌。二世升了他的官。然而不久秦朝就被农民起义所推翻。

满堂娇的绣球抛给了谁?新科状元陈光蕊。高头大马,接过绣球,两人相视一笑。风光又温暖着!然后,春宵一刻值千金,人生得意须尽欢!地动山摇,人间喜事。可是,高调公开地“约炮”之后,难免伴随着无尽的烦恼。烦恼在于,有了宝宝。这可是好事啊?添丁嘛。但对于满堂娇来讲,却不是!

原来,这腹中胎儿,即金蝉子十世(也就是唐僧),佛派官方指定投胎对象!(原著第八回,南极星君道:“奉观音菩萨法旨,特送此子与你”)。满堂娇要做的,无非出让产权,在肚子里划一块地,让腹中胎儿茁壮成长即可。按现代话讲,她只是“替孕妈妈”。而这个胎儿,肩负着取经重任,这可是数百年经营的佛派大业。形象工程嘛。

为了让这个工程更有渲染力,告诫世人在苦难而混沌的世俗里,终有一道光,指引着他们走向“康庄大道”。因此,这个未来取经人的命运早已种下,一定要在苦难中成长。这在取经大业完成的庆功会上,就有这样一份“业绩”清单:“金蝉遭贬第一难,出胎几杀第二难,满月抛江第三难,寻亲报冤第四难……(共八十一难)”。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成语故事拔苗助长读后感200字

全文共 306 字

+ 加入清单

暑假期间,妈妈给我买了一本成语故事书,我在里面学到了很多成语。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个成语故事是《拔苗助长》。

从前,有一个农夫他是个急性子,老是担心自己的禾苗长的不够快,于是他就把禾苗一棵一棵拔高了。第二天早上,他的儿子一看禾苗全都枯死了。

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做事不能违背事物的发展规律,不能急于求成,否则就不会得到成功。故事里的农夫就犯了这样一个思维错误。我们在学习中也应该避免犯这样的.错误,从不会到会,从不懂到懂是有一个过程的,就像种禾苗一样,要一点一滴的积累,踏踏实实的学习,最后才能成为一个知识渊博的人,成为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我还学会了如何使用这个成语造句:做任何事情都应该循序渐进,不可拔苗助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画蛇添足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316 字

+ 加入清单

出处:

《战国策齐策二》

原文: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我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取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译文:

楚国有一个人举行祭祀典礼。行完了礼,把一壶酒赏给他家里的几位客人。客人们商量道"这酒几个人喝嫌少,一个人喝,有余。咱们在地上画蛇,谁先画成了谁就喝酒。"有一个人先把蛇画成了,拿过酒来将要喝,却又左手举着酒壶,右手又画着蛇说:"我还能给蛇添上脚。"脚还没画成,另一个人又把蛇画成了。这人把酒壶夺过来,说:"蛇本来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添上脚?"于是他就把酒喝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励志简短成语故事居安思危

全文共 418 字

+ 加入清单

春秋时期,有一次宋、齐、晋、卫等十二国联合出兵攻打郑国。郑国国君慌了,急忙向十二国中最大的晋国求和,得到了晋国的同意,其余十一国也就停止了进攻。

郑国为了表示感谢,给晋国送去了大批礼物,其中有:著名乐师三人、配齐甲兵的成套兵车共一百辆、歌女十六人,还有许多钟磬之类的乐器。

晋国的国君晋悼公见了这么多的礼物,非常高兴,将八个歌女分赠给他的功臣魏绛,说:“你这几年为我出谋划策,事情办得都很顺利,我们好比奏乐一样的和谐合拍,真是太好了。现在让咱俩一同来享受吧!”

可是,魏绛谢绝了晋悼公的分赠,并且劝告晋悼公说:“咱们国家的事情之所以办得顺利,首先应归功于您的才能,其次是靠同僚们齐心协力,我个人有什么贡献可言呢?但愿您在享受安乐的同时,能想到国家还有许多事情要办。《书经》上有句话说得好:‘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现谨以此话规劝主公!”

魏绛这番远见卓识而又语重心长的话,使晋悼公听了很受感动,高兴地接受了魏绛的意见,从此对他更加敬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自诒伊戚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269 字

+ 加入清单

【拼音】zì yí yī qī

成语故事】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有一首诗描写一个因公外出办事的官员恋家的故事:他在二月份被派往西方处理政事,在遥远的地方心里老是惦记家乡的亲人,从播种时节一直忙到收获季节还不能回家,心里堆积着无限的烦恼。

【出处】心之忧矣,自诒伊戚。 《诗经·小雅·小明》乌呼,我之怀矣,自诒伊戚,其我之谓矣。 《左传·宣公二年》

【解释】自寻烦恼;自招灾殃。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自寻烦恼

【近义词】自贻伊戚

【示例】昊天寺在幽州,与萧后接壤境界,倘辽人知之,发兵劫驾,岂非自诒伊戚。 明·无名氏《杨家将演义》第一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伤弓之鸟成语故事

全文共 359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解释:

被弓箭吓怕了的。比喻受过惊吓,遇到一点动静就怕的人。

成语出处:《晋书 苻生载记》:“伤弓之鸟,落于虚发。”

成语繁体:傷弓之鳥

成语简拼:SGZN

成语注音:ㄕㄤ ㄍㄨㄥ ㄓ ㄋ一ㄠˇ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伤弓之鸟偏正式;作宾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近义词:惊弓之鸟

成语例子:败了的,似伤弓之鸟。(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四十三回)

英语翻译:the bird that has been injured by the bow

成语故事

从前精通射箭的更赢和魏王谈论箭术,刚好一只大雁由东向西飞过,更赢拉弓便射,可惜虚发一箭,谁知大雁应声落地。魏王不解,更赢说:“这只受伤的大雁离了群,飞得低,听到弓弦响,吓得不知道怎么办,一用力伤口破裂而掉地。”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避实击虚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418 字

+ 加入清单

古代齐国著名的辩论家田巴,在徂丘、稷下一带跟人辩论。这个人能说会道,可以把历史的三皇五帝、春秋五霸统统骂倒。把截然不同的东西说成一模一样。他擅长一套巧妙的诡辩术,任你怎么会说也不是他的对手。

一天,年仅十二岁的鲁连来到田巴这里,说:“我听人家说过:‘厅堂上的污秽还没扫除干净的时候,就来不及清除郊野的杂草;刀光剑影在面前,用短武器交锋的时候,就顾不得防备远处射来的飞箭’。为什么呢?因为事情总得分个轻重缓急,首先要救急嘛。当前,楚国大军驻扎南阳,赵国军队攻打高唐,燕兵十万围困聊城,我国的形势十分危急,先生,您可有什么应急之计呢?”

田巴答道:“没有办法。”

鲁连说:“拿不出转危为安、救亡图存的办法,光说空话大话的人有什么价值呢?现在,我可以用计赶走南阳的楚兵、击退高唐的敌人,解除聊城的包围。真正的学者,就应该这样显示自己的才能啊!可您只会瞎吹,像猫头鹰的叫声一样,人们都讨厌极了,希望您以后少开口吧。”

田巴红着脸说:“知道了,知道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