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励志的历史典故热门7篇 作文题目(精彩20篇)

励志就是让人读了之后有获得勇气,感觉到希望。小编整理了几篇童话作文,快来欣赏吧。

浏览

1824

作文

1000

历史经典故事读后感300字

全文共 481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读了《铁杵磨针》这个成语故事,读完以后我明白了好多的道理。

唐朝著名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在风和日丽的一天,李白又没去上学,他跑到外面去玩耍、路边的的花草使李白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这么美的景色,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走着走着,来到一个破茅屋门口,看见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李白走过去说:“老婆婆,您在做什么?”“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个绣花针。”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说道。接着又低下头继续磨着。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当然!”“可是,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老婆婆反问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可是,您的年纪这么大了?”“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没有逃过学。每天的学习也特别用功,终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诗仙。

故事虽然不长,但是道理却很深刻。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恒心,一定会成功的,功夫不负有心人。如果在学习上能认真、努力、有恒心,成绩好一定是没有问题的。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盘古开天地的历史典故

全文共 1012 字

+ 加入清单

世界上有大大小小数百个国家和地区,不管东方还是西方,几乎每一个国家和地区都有自己最美丽的创世纪传说。西方人说世界是上帝创造的,上帝先创造了男人亚当,然后又用亚当的一根肋骨创造了夏娃,此后才有了人类。

而我们中国人则认为世界是由盘古开天辟地创造了人类。

大约在三百二十六万七千年以前,太阳系的地球上。而这时地球上天地还没有形成,到处混沌一片,即分不清上下左右,也辨不出东西南北,整个世界就像一个中间有核的浑圆体。人类的祖先盘古便在浑圆体的核心中孕育而成。

盘古经过了一万八千年的孕育才有了生命。当他有了知觉的那一刻,便迫不及待的睁开了眼睛。可是周围一片黑暗,他什么都看不见。急切间,他拔下自己的一颗牙齿,把它变成威力巨大的神斧,抡起来用力向周围劈砍。

浑圆体破裂了,沉浮成两部分:一部分轻而清,一部分重而浊。轻而清者不断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者不断下降,变成了地。盘古就这样头顶天脚踏地的诞生于天地之间。

盘古在天地间不断长大,他的头在天为神,他的脚在地为圣。天每日升高一丈,地每日增厚一丈,盘古每日生长一丈。如此一日九变,又经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变得极高,地变得极厚,盘古的身体也变得极长。盘古就这样与天地共存了一百八十万年。

盘古想用自己的身体创造出一个充满生机的世界,于是他微笑着倒了下去,把自己的身体奉献给大地。在他倒下去的刹那间,他的左眼飞上天空变成了太阳,给大地带来光明和希望;他的右眼飞上天空变成了月亮,两眼中的液体撒向天空,变成夜里的万点繁星。他的汗珠变成了地面的湖泊,他的血液变成了奔腾的江河,他的毛发变成了草原和森林。他呼出的气体变成了清风和云雾;发出的声音变成了雷鸣。

盘古倒下时,他的头化作了东岳泰山(在山东),他的脚化作了西岳华山(在陕西),他的左臂化作了南岳衡山(在湖南),他的右臂化作了北岳恒山(在山西),他的腹部化作了中岳嵩山(在河南)。从此人世间有了阳光雨露,大地上有了江河湖海,万物滋生,人类开始繁衍。

盘古死后,人们为了纪念这位创造世界的圣祖,在南海为他修建了盘古氏之墓,方圆三百余里。传说墓中仙居着盘古氏之魂,如今广西桂林还存有盘古祠,每年都有许多人到庙里去祝祀。

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显然是古人对人类始祖的神化,他体现出中华民族向往光明,为造福人类社会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是谁创造了人类社会,是劳动人民自己,劳动者在劳动中不断进化,他们用群体的智慧不仅创造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也为后人留下来许多美好的传说。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历史经典故事读后感300字

全文共 329 字

+ 加入清单

我从小就爱听故事,暑假妈妈给我买了一本《成语故事》,我一下就被它的内容吸引住了。读完这本书后,让我懂得了许多学习的道理。

“半途而废”这个故事让我深有感触。

这个故事讲述的是:东汉时,有个人叫乐羊子,在外出学习过程中想家了,就中途放弃学业回了老家。到家后,他的妻子听了他回家的原因,拿起一把剪刀,将织布机上未织完的布一刀剪断。乐羊子觉得剪断的布很可惜,妻子却说:“一匹布是一根根丝线积累起来的,我将它剪断,从前的努力就白费了。中断的学业又何尝不可惜呢?这和剪断织丝又有什么两样?”乐羊子听了,恍然大悟,又回到老师那,继续学习。

这个成语故事比喻做事没有恒心,任务没完成就放弃。它让我明白了:学习不能中断,有的时候,你离成功也许只有一步之遥,你放弃了,是多么的可惜。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历史典故:白居易进长安

全文共 1834 字

+ 加入清单

导读: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索整理的历史典故,欢迎参考阅读!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唐宪宗即位以后,对政治进行了一些改革,任用了一些像李绛那样的正直的大臣当宰相。但是他仍旧宠信宦官。他想讨伐藩镇,用一个宦官头子做统帅。这件事引起一些大臣的反对。反对得最激烈的是左拾遗白居易

白居易是唐代着名诗人,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音guī)人。他擅长作诗的名气,很早就传开了。白居易自小聪明,生下来刚六七个月,就能辨认“之”、“无”两个字,五六岁就开始学写诗。大概在他十五六岁那年,他父亲白季庚在徐州做官,让他到京城长安去见世面,结交名人。

那时候,正是朱泚叛乱之后,长安遭到很大的破坏。特别是连年战争,到处闹粮huang,长安米价飞涨,百姓的日子很不好过。

当时,长安有一个文学家顾况,很有点才气,但是脾气高傲,遇到后生晚辈,常常倚老卖老。白居易听到顾况的名气,带了自己的诗稿,到顾况家去请教。

顾况听说白居易也是个官家子弟,不好不接待。白居易拜见了顾况,送上名帖和诗卷。

顾况瞅了瞅这个小伙子,又看了看名帖,看到“居易”两个字,皱起眉头打趣说:“近来长安米价很贵,只怕居住很不容易呢!”

白居易被顾况莫名其妙地数落了几句,也不在意,恭恭敬敬地站在旁边请求指教。顾况拿起诗卷随手翻着翻着,他的手忽然停了下来,眼睛盯着诗卷,轻轻地吟诵起来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顾况读到这里,脸上显露出兴奋的神色,马上站起来,紧紧拉住白居易的手,热情地说:“啊!能够写出这样的好诗,住在长安也不难了。刚才跟您开个玩笑,您别见怪。”

打这次见面以后,顾况十分欣赏白居易的诗才,逢人就夸说白家的孩子怎么了不起。一传十,十传百,白居易也就在长安出了名。不到几年,他考取了进士。唐宪宗听说他的名气,马上提拔他做翰林学士,后来又派他担任左拾遗。

白居易可不是那种争名求利、向上级阿谀奉承的官僚。他一面不断地创作新的诗歌,揭露当时社会上的一些不良现象

一面在宪宗面前多次直谏,特别是反对让宦官掌握兵权。

这一回,白居易谏阻宪宗封宦官做统帅,惹得宪宗很气恼。他跟宰相李绛说:“白居易这小子,是我把他提拔上来的,怎么对我这样不敬,我实在忍耐不住啦!”

李绛说:“白居易敢在陛下面前直谏,不怕杀头,正说明他对国家的忠心。如果办他的罪,只怕以后没人敢说真话了。

唐宪宗勉强接受李绛的意见,暂时没有把白居易撤职。但是,过了没有多少天,终于把他左拾遗的职务撤掉,改派别的官职。

白居易写了许多诗,其中有不少是反映现实的,像《秦中吟》和《新乐府》。在这些诗篇中,有的揭露了宦官仗势欺压百姓的罪恶,有的讽刺官僚们穷奢极侈的豪华生活,有的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痛苦遭遇。他的诗歌通俗好懂,受到当时广大人民的欢迎,街头巷尾,到处都传诵着白居易的诗篇。据说,白居易写完一首诗,总先念给不识字的老婆婆听,如果有听不懂的地方,他就修改,一直到能够使她听懂。这当然只是一种传说,但是说明他写的诗歌是比较接近群众的。

正因为他的诗反映现实,触犯了掌权的宦官和大官僚,也招来了一些人的咒骂和忌恨。有些人想诬陷白居易,只是一时找不到借口。

过了几年,白居易在太子的东宫里作大夫。有一次,宰相武元衡被人派刺客暗杀了。这次暗杀有复杂的政治背景,朝廷的官僚谁也不想开口。只有白居易站了出来,首先向宪宗上了奏章,要求通缉凶手。宦官和官僚抓住这个机会,说白居易不是谏官,不该对朝廷大事乱主张,狠狠地告了一状。

接着,又有一批一向讨厌白居易的官员,乱哄哄造谣污蔑,向白居易泼污水。有人说白居易的母亲是看花掉到井里淹死的,白居易居然还写过《赏花》、《新井》的诗,那不是大不孝吗?

经过这样罗织罪名,谁也没法给白居易辩护,白居易终于被降职到江州(今江西九江)去当司马了。

白居易无辜受到贬谪,到了江州之后,心情十分抑郁。有一天晚上,他在江州的湓浦口送客人,听到江上传来一阵哀怨的琵琶声,叫人一打听,原来是一个漂泊江湖的老年歌女弹的。白居易见了那歌女,又听她诉说她的可悲身世,十分同情;再联想到自己的遭遇,引起满腔心事。回来以后,写下了着名的叙事长诗《琵琶行》,诗中说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后来白居易又几次回到京城,做过几任朝廷大官。但是当时的朝政十分混乱,像白居易这样正直的人不可能有什么作为。他把他全部精力倾注到诗歌创作中去。他的一生一共写了二千八百多首诗,成为我国文学宝库里的一份十分珍贵的遗产。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莜面的历史典故

全文共 1197 字

+ 加入清单

相传,汉武帝时期战事不断,北方地区的游牧民族—匈奴经常骚扰汉地,造成了大量的人畜损失,人民苦不堪言,正常的生产生活无法继续。消息传到中央,汉武帝大怒,随即命大军前去征讨。可是游牧地区的匈奴大军忽东忽西,作战不定,给汉军造成极大损失。军队屡战屡败,加上汉军的补给全靠长安从内地及各郡征调,补给环节薄弱很容易遭到打击。而游牧民族的骑兵,靠掳掠为主,随军自带干粮,不仅没有被消灭,反而越战越勇,令汉军十分头痛。于是武帝采纳了大将军卫青的建议,命随军驻地垦荒,以供军需,并从各郡征调大批劳力调往当时的河套地区,使汉军的实力大增。当时别的农作物在当地产量有限,大量种植,此种一经播下,生长迅速产量很高。汉军食后,军力大增、耐饥寒,经酷暑,最后大获全胜。汉武帝非常高兴,亲自率众到河套地区,犒劳三军,并封敬献谷物的大臣莜司为大将军。并亲自为这种谷物取名为为莜面。

从此,这种谷物在中华大地扎下了根。

隋朝末年,隋文帝杨坚偏信奸佞之言,要立次子杨广为太子,唐国公李渊力谏不纳,被贬为并州(太原)留守。途经灵空山时,不料身怀六甲的李夫人要临盆分娩,只好借宿灵空山古刹盘谷寺,生下公子李元霸。李渊滞留该寺,常与老方丈谈论天下大事。一日,老方丈对李渊说,我夜观天象,天下大乱,群雄恶战,将军应养精蓄锐,将来必成大业。今日我让香积房给你做顿稀罕饭,吃了之后定会精神焕发,体强力壮。午时将莜面“蜂窝”筒筒端了出来,李渊蘸上辣椒吃后,顿觉神清气爽,便问是什么饭。老方丈说是用莜麦面做的,形似“蜂窝”,所以称其为“莜面窝窝”。又叫“燕麦窝窝”。后来李渊当了皇帝,便派老方丈到五台山当主持。老方丈带领众僧赴任中,路过静乐县,时值秋收季节,看到当地盛产莜麦,便上前问询一位中年男人,得知当地人的吃法仅仅是把莜麦磨成面,然后加水和好再蒸熟,就和吃馒头一样。特别单调。于是,便把“莜面三生三熟”的加工,制作方法和莜面的各种吃法传给了他,此人名叫“袁焕”静乐人。从此莜面窝窝成为静乐人的待客饭。后静乐人看见这种窝窝象存放东西的直筒“栳栳”,故将窝窝改称为“栲栳栳”。随着时间的推移,朝代的更替,袁焕的子子孙孙为躲避战争一大部分迁徙到了大同的天镇,随后又迁到了张家口的张北县,日久这种民间美食传遍了山西、陕西、内蒙、河北等地,成为山区人民的家常美食,现如今袁焕的第二十二代传人袁博已定居在张北县二泉井村,还保存着“莜麦”传统的加工,制作方法。是属于全人类的“民间文化”。来自唐朝的“味道”。

相传,清代康熙皇帝远征噶尔丹,在归化城吃过莜面,给予很高的评价。乾隆年间,莜面作为进贡皇帝的食品被送往京城。20世纪50年代,朱德总司令两次来察哈尔视察,都主动要求吃莜面。他说,当年在晋西北转战,曾多次在老乡家的热炕头上吃过莜面,也听说过莜面是“张家口三宝”之一的传说。那又筋又细的莜面,支持过晋察绥陕根据地革命将士的伟大斗争,总司令一直在怀念它。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牢记历史励志圆梦

全文共 1628 字

+ 加入清单

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

——题记

英国诗人雪莱曾这样说:“历史,是刻在时间记忆上的一首回旋诗。”铭记历史,不断反省,吸取教训,历史才不会重演,中国才能繁荣昌盛。

铭记昔日辉煌

曾经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灿烂辉煌。勤劳智慧的中国古代科学家创造出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它对中国,对周边国家乃至整个世界文明的进程产生巨大的影响。至今让人想起,总有一份深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路不拾遗,夜不闭门。”这是对唐朝太平盛世的评价,唐朝的经济、政治、文明空前繁荣,杜甫有诗这样称赞道:“依稀开元全盛世,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库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鉴真六次东渡,玄奘西行天竺,中外文化交流空前密切。中国的对外贸易成就了今天人们口中的“China”,铺造了驰名中外的“丝绸之路”,开创了中国古代的盛世繁华。这些古代历史都是我们的光荣,我们引以为傲!

不忘近代屈辱

然而近代中国却落后于世界,并且饱受屈辱。由于中国封建统治腐朽和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冲击,中国逐步落后于世界。当大刀、长矛遇上大炮、洋枪时,落后的中国注定就要被挨打。中国成为世界列强瓜分的对象,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惨无人道的侵华战争,是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国处境危急,存亡堪忧。

其中有一个国家,它在中国身上深深的烙下不可磨灭的疤痕,它时刻警醒的中国人落后就要挨打,那就是日本。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有它的参与,“九一八事变”、“华北事变”是它的蓄谋。最让人无法原谅的是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日本士兵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杀害我国同胞多达三十万!其中有多少手无寸铁无辜的普通百姓啊!我们的母亲——中国,她的心在颤抖,在隐隐作痛!她遍体鳞伤,苦不堪言,谁来救救她?这段屈辱的历史,让我们饱受冷眼和欺凌,它如一道伤疤刻在每一个中国人心中,时时提醒着我们:落后就要挨打!

重铸今朝辉煌

终于,中国这头沉睡的雄狮苏醒起来了,它的怒吼撼动了世界。1937年中国抗日全民族统一战线形成,中华儿女浴血奋战!持续八年的艰苦作战,全国人民的心拧成一条绳,团结抗战,奋力抵抗,终于将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中国取得近百年来反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这是多么激动人心的时刻,这是所有中国人无法忘怀的荣耀,举国欢呼雀跃,我们骄傲地向世界宣称: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自此以后,中国励志自强,抓住机遇,创造奇迹,中国出彩地绽放在世界的舞台上。1978年后,新中国迎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在中国地图上划出了第一批经济特区。昔日破落的小渔村一夜崛越,如今已是灯火阑珊的现代化都市。“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2008年北京成功举办了奥运会,中国以自信、自强的大国姿态大步走向世界;“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中国向全世界宣告它的美好追求;“在地理上,我觉得你们日本离中国也很近。”这句霸气十足,充满智慧的话赢得了世界的掌声,中国可以冷静沉着地站在世界外交上,回应每个问题。今天的中国让世界刮目相看!

再回首,曾经满目疮痍,惨遭列强欺悔的中国土地上,现在已经百花齐放,一片生机盎然。这是一代又一代优秀的人民继往开来,与时俱进,为中国的伟大复兴梦前仆后继,艰苦奋斗的结果。

牢记历史,当今中国,实现中国梦,重铸辉煌,作为当代青少年,我们应励志自强。梁启超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未来的明星。古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爱国诗人文天祥,今有“忧国不谋身,无私奉献”的爱国科学家师昌绪。爱国火炬永不熄灭,日益显现出无穷的魅力。青少年应树立远大理想,发奋读书,为中国梦载创新辉煌。青少年应肩负起这“祖国强大”神圣的复兴使命,牢记历史,励志圆梦

毛泽东曾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青少年朝气蓬勃,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我们是八九点钟的太阳,我们朝气蓬勃,我们前途无量,让我们牢记历史,发奋读书,励志自强,实现中国梦,铸就中国新辉煌!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张仪拆散联盟的历史典故

全文共 1374 字

+ 加入清单

自从孙膑打败魏军,魏国失了势,秦国却越来越强大。秦孝公死后,他儿子秦惠文王掌了权,不断扩张势力,引起了其他六国的恐慌。怎样对付秦国的进攻呢?有一些政客帮六国出主意,主张六国结成联盟,联合抗秦。这种政策叫做“合纵”。还有一些政客帮助秦国到各国游说,要他们靠拢秦国,去攻击别的国家。这种政策叫做“连横”。其实这些政客并没有固定的政治主张,不过凭他们能说会道的嘴皮子混饭吃。不管哪国诸侯,不管哪种主张,只要谁能给他做大官就行。

在这些政客中,最出名的要数张仪。张仪是魏国人,在魏国穷困潦倒,跑到楚国去游说,楚王没接见他。楚国的令尹把他留在家里作门客。有一次,令尹家里丢失了一块名贵的璧。令尹家看张仪穷,怀疑璧是被张仪偷去的,把张仪抓起来打个半死。

张仪垂头丧气回到家里,他妻子抚摸着张仪满身伤痕,心疼地说:“你要是不读书,不出去谋官做,哪会受这样的委屈!”

张仪张开嘴,问妻子说:“我的舌头还在吗?”

妻子说:“舌头当然还长着。”

张仪说:“只要舌头在,就不愁没有出路。”

后来,张仪到了秦国,凭他的口才,果然得到秦惠文王的信任,当上了秦国的相国。这时候,六国正在组织合纵。公元前318年,楚、赵、魏、韩、燕五国组成一支联军,攻打秦国的函谷关。其实,五国之间内部也有矛盾,不肯齐心协力。经不起秦军一反击,五国联军就失败了。

在六国之中,齐、楚两国是大国。张仪认为要实行“连横”,非把齐国和楚国的联盟拆散不可。他向秦惠文王献了个计策,就被派到楚国去了。

张仪到了楚国,先拿贵重的礼物送给楚怀王手下的宠臣靳尚(靳音jìn),求见楚怀王。

楚怀王听到张仪的名声很大,认真地接待他,并且向张仪请教。

张仪说:“秦王特地派我来跟贵国交好。要是大王下决心跟齐国断交,秦王不但情愿跟贵国永远和好,还愿意把商于(今河南淅川县西南)一带六百里的土地献给贵国。这样一来,既削弱了齐国的势力,又得了秦国的信任,岂不是两全其美。”

楚怀王是个糊涂虫,经张仪一游说,就挺高兴地说:“秦国要是真能这么办,我何必非要拉着齐国不撒手呢?”

楚国的大臣们听说有这样便宜事儿,都向楚怀王庆贺。只有陈轸提出反对意见。他对怀王说:“秦国为什么要把商于六百里地送给大王呢?还不是因为大王跟齐国订了盟约吗?楚国有了齐国作自己的盟国,秦国才不敢来欺负咱们。要是大王跟齐国绝交,秦国不来欺负楚国才怪呢。秦国如果真的愿意把商于的土地让给咱们,大王不妨打发人先去接收。等商于六百里土地到手以后,再跟齐国绝交也不算晚。”

楚怀王听信张仪的话,拒绝陈轸的忠告,一面跟齐国绝交,一面派人跟着张仪到秦国去接收商于。

齐宣王听说楚国同齐国绝交,马上打发使臣去见秦惠文王,约他一同进攻楚国。

楚国的使者到咸阳去接收商于,想不到张仪翻脸不认账,说:“没有这回事,大概是你们大王听错了吧。秦国的土地哪儿能轻易送人呢?我说的是六里,不是六百里,而且是我自己的封地,不是秦国的土地。”

使者回来一回报,气得楚怀王直翻白眼,发兵十万人攻打秦国。秦惠文王也发兵十万人迎战,同时还约了齐国助战。楚国一败涂地。十万人马只剩了两三万,不但商于六百里地没到手,连楚国汉中六百里的土地也给秦国夺了去。楚怀王只好忍气吞声地向秦国求和,楚国从此大伤元气。

张仪用欺骗手段收服了楚国,后来又先后到齐国、赵国、燕国,说服各国诸侯“连横”亲秦。这样,六国“合纵”联盟终于被张仪拆散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历史典故:老当益壮的将军

全文共 1565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汉光武帝靠武力夺取了天下,他手下有批出身豪强地主的大将谋臣,都是帮光武帝打天下立过功的,其中功劳最大的有二十八个。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物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汉光武帝靠武力夺取了天下,他手下有批出身豪强地主的大将谋臣,都是帮光武帝打天下立过功的,其中功劳最大的有二十八个。汉光武帝死后,他的儿子汉明帝刘庄把二十八人的肖像画在南宫的云台上,称为“云台二十八将”。

但是在二十八将之外,还有一名大将,他的名字虽然没有留在云台上,在历史上却很有名气。他就是老当益壮的马援。

马援在王莽统治的时候,做过扶风郡(治所在今陕西兴平东南)的督邮。有一次,郡太守派他送犯人到长安。半路上,他看犯人哭得挺伤心,就把他们放走了,自己也只好丢了官,逃亡到北地郡躲起来。后来在那边搞起畜牧业和农业来。

不到几年工夫,马援成了一个大畜牧主和地主,有了牛羊几千头,还积蓄了几万斛粮食。

但是他并不想一直留在那里过富裕生活。他把自己积贮的财产牛羊,分送给他的兄弟朋友。他说:“一个人做个守财奴,太没有出息了。”

他还说:“男子汉大丈夫,应该有远大志向。越穷越坚强,越老越健壮。”(文言叫做“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王莽失败后,马援投奔汉光武帝,立了很多战功。

公元44年秋天,马援从外面打仗回来,有人劝他说:

“您已经够辛苦的了。还是在家里休养休养吧。”

马援豪迈地说:“不行,现在匈奴和乌桓还在骚乱,我正要向皇上请求保卫北方。男子汉大丈夫,死应该死在边疆上,让别人用马革裹着尸首送回来埋葬。怎么能老呆在家里跟妻子儿女过日子呢。”

不久,匈奴和乌桓果然接连侵犯北方。汉光武帝派他去守襄国(今河北邢台西南)。匈奴和乌桓跟汉兵接触了一下,就逃走了。

北方平定下来不久,南边五溪(在今湖南、贵州交界的地方)有一个部族,打到了临沅县,汉光武帝两次派兵征讨,都被五溪部族打败。

汉光武帝为了这件事很担忧。那时候马援已经六十二岁了,但还是请求让他带兵去打仗。

汉光武帝瞧了瞧马援,见他的胡子都白了,说:“将军老了,还是别去吧!”

可是马援不服老,就在殿前穿上铠甲,跨上战马,雄赳赳地来回跑了一转。

汉光武帝不禁赞叹说:“好硬朗的老人家!”就派他带领马武、耿舒两名将军和四万人马去攻打五溪。

马援的军队到了五溪,因为不适应南方的气候,有好些兵士中暑死去,马援自己也得了病。有人向汉光武帝挑拨是非,说是马援指挥错误。汉光武帝就派中郎将梁松去责问马援,并且去监督马援的军队。

梁松是汉光武帝的女婿,一向骄横自大。梁松的父亲原来是马援的朋友。马援看不惯梁松那股骄横劲儿,曾经批评过他,梁松从此记下了恨。

梁松到了五溪,马援已经害病死了。但是梁松还不肯罢休,向汉光武帝告了一状,说马援不但指挥作战犯了错误,而且上次在南方的时候,私下里搜刮了大批珍珠。跟马援一起的马武也跟着一起诬陷,说马援回家时确实装了整整一车珍珠。

这一下,汉光武帝真的相信了,下令革了马援的爵位(马援本来封新息侯),还要追查马援的罪。

赶到马援的棺材运到家里,他妻子马夫人不敢报丧,偷偷地把棺材埋在城外,连以前跟马援要好的朋友和宾客也不敢上马家吊丧。

马夫人亲自到宫里向汉光武帝去请罪,汉光武帝怒气冲冲地把梁松的奏章扔给她。马夫人一看到奏章,才知道她丈夫受了天大的冤屈。

原来马援在南方的时候,害了风湿症。有人告诉他,当地出产的薏苡(音yì-yǐ,又叫米仁)可以治风湿。马援吃了一点,果然见效,回家的时候,叫人买了一批颗粒大的薏苡,用车装了带回来。

梁松、马武偷眼看到过这些东西,就捕风捉影,把薏苡说成珍珠,告了马援一状,害得马援革了爵位,坏了名誉。

马夫人一连六次向汉光武帝上奏章申诉。还有一个名叫朱勃的人,听到马援的冤屈,也大胆地上了奏章替马援申冤。

汉光武帝看了马夫人和朱勃的奏章,才准许马家把马援安葬,也不再追查马援的罪。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刘邦进咸阳的历史典故

全文共 1590 字

+ 加入清单

秦军在巨鹿打了败仗,可章邯还有二十多万人马驻在棘原。他上了一份奏章,向朝廷讨救兵。二世和赵高不但不发救兵,反而要查办章邯。章邯怕赵高害他,只好率领部下向项羽投降了。

章邯投降的消息到了咸阳,秦王朝内部也发生了混乱。

那时候,秦朝的权完全操在赵高手里。赵高害死了李斯以后,知道大臣中有人不服他。有一次他牵着一只鹿到朝堂上,当着大臣们对二世说:“我得到了一匹名贵的马,特来献给陛下。”

二世虽然是个糊涂虫,是鹿是马还分得清。他笑着说:

“丞相别开玩笑,这明明是头鹿,怎么说是马呢?”

赵高绷着脸说:“怎么不是马?请大家说说吧。”

二世就问大臣们。不少人懂得赵高的用意,就附和着说:

“是匹好马呀!”

也有的害怕赵高,不吭声:只有少数大臣说是鹿。

没过几天,那几个说是鹿的大臣,都被赵高找个借口办了罪。

打那以后,宫内宫外大小官员都害怕赵高,再没有人在二世面前说赵高的不是了。

公元前206年,刘邦的人马攻破了武关(今陕西丹凤县东南),离咸阳不远了。二世吓得直打哆嗦,连忙派人叫赵高发兵去抵抗。赵高知道不能再混下去,就派心腹把二世逼死。

赵高杀了二世,召集大臣们对他们说:“现在六国都已恢复了,秦国不能够再挂个皇帝的空名,应该像以前那样称王。我看二世的侄儿子婴可以立为秦王。”这些大臣不敢得罪赵高,只好同意。

子婴知道赵高杀害二世,想自己做王,只是怕大臣们和诸侯反对,才假意立他为王。他和他两个儿子商量好,到即位那天,子婴推说有病不去,趁赵高亲自去催子婴的时候,就把赵高杀了。

子婴杀了赵高,派了五万兵马守住峣关(今陕西商县西北)。刘邦用张良的计策,派兵在峣关左右的山头插上无数的旗子,作为疑兵;另派将军周勃带领全部人马绕过峣关正面,从东南侧面打进去,杀死守将,消灭了这支秦军。

刘邦的军队进了峣关,到了灞上(今陕西西安市东)。秦王子婴带着秦朝的大臣来投降了。子婴脖子上套着带子(表示请罪),手里拿着秦皇的玉玺、兵符和节杖,哈着腰等在路旁。

刘邦手下的将军主张把子婴杀了,但是刘邦说:“楚怀王派我攻咸阳,就因为相信我能待人宽厚;再说,人家已经投降,再杀他不好。”说完,他收了玉玺,把子婴交给将士看管起来。

这样,秦始皇建立起来的强大的王朝,仅仅维持了十五年,就在农民起义的浪潮中灭亡了。

刘邦的军队进了咸阳,将士们纷纷争着去找皇宫的仓库,各人都拣值钱的金银财宝拿,闹得乱哄哄的。只有萧何不希罕这些东西,他先跑到秦朝的丞相府,把有关户口、地图等文书档案都收了起来,保管好。

刘邦在将士陪同下,来到了豪华的阿房宫。他看见宫殿这么富丽,幔帐、摆设儿好看得叫人睁不开眼睛。还有许许多多的美丽的宫女。他在宫里呆了一会,心里迷迷糊糊的简直不想离开了。

这时候,他的部将樊哙(音kuài)闯了进来,说:“沛公要打天下,还是要当个富翁呀?这些奢侈华丽的东西,使秦朝亡了,您还要这些干么?还是赶快回到军营里去吧!”

刘邦不听他的话,说:“让我歇歇吧。”

恰巧张良也进来了,听到樊哙的话,对刘邦说:“俗话说: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樊哙的话说得很对呀,希望您听从他的劝告。”

刘邦是一向很信任张良的,听了他的话,马上醒悟过来,吩咐将士封了仓库,带着将士仍旧回到灞上。

接着,刘邦召集了咸阳附近各县的父老,对他们说:“你们被秦朝的残酷的法令害苦了。今天,我跟诸位父老约定三条法令:第一,杀人的偿命;第二,打伤人的办罪;第三,偷盗的办罪。除了这三条,其他秦国的法律、禁令,一律废除。

父老百姓可以安居乐业,不必惊慌。”

刘邦还叫各县父老和原来秦国的官吏到咸阳附近的各县去宣布这三条法令。

百姓听到了刘邦的约法三章,高兴得了不得。大伙儿争先恐后地拿着牛肉、羊肉、酒和粮食来慰劳刘邦的将士,刘邦好言好语地劝他们把这些东西拿回去,他说:“粮仓里有的是粮食,不要再让你们费心了。”

打那时候起,刘邦的军队在关中的百姓中留下了好的印象,人们都巴不得刘邦能留在关中做王。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历史典故:辽东豕

全文共 391 字

+ 加入清单

【拼音】liáo dōng shǐ

【成语故事】

东汉大将彭宠跟随刘秀打天下,并没有得到重用,他不服幽州长官朱浮的调遣想起兵反叛,朱浮写信给他,说有个辽河农夫因为生了一头白头猪就想去进献给皇帝,可走到辽东一带发现那里都是白头猪就只好打道回府,你就像那个农夫一样。

【出处】往时辽东有豕,生子白头,异而献之,行至河东,见群豕皆白,怀惭而还。若以子之功论于朝廷,则为辽东豕也。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朱浮传》

【解释】比喻知识浅薄,少见多怪。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少见多怪

【结构】偏正式

【近义词】井底之蛙、蜀犬吠日

【押韵词】将门无犬子、犁牛之子、不得其死、朱唇榴齿、不入兽穴,安得兽子、珠沉玉磒、忘生舍死、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原来如此、迷金醉纸、......

【年代】古代

【示例】如井底蛙,如辽东豕,如夜郎之不知汉大,如匈奴之自谓天骄。 清·梁启超《中国积弱溯源论》

[历史典故:辽东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关于周朝的历史典故故事

全文共 408 字

+ 加入清单

周武王灭商后第二年,因病去世。他的儿子姬诵继位,即周成王,而此时的周成王还是个毫不懂事的少年。面对刚打下来的江山和年幼无知的侄儿,周武王的弟弟周公旦决定以国家利益为重,代行天子之事,替成王摄政。

此举引起管叔和蔡叔(周武王的堂兄弟)的猜忌,他们牢骚满腹,四处造谣,许多人信以为真,连年少的成王也充满了疑虑,对周公旦的行为产生怀疑。管叔和蔡叔在嫉妒和权力欲望的驱使下,联合商纣王之子武庚举旗反叛,发动了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管蔡之乱”。消息传来,周王室上下十分惊恐。

成王虽然年少,但也知道情况严重,完全依赖周公。经过大家的商议和安排,最后决定由周公亲自率领大军迎敌。经过三年苦战,赢得了胜利,武庚在战斗中被打死,管叔被诛杀,蔡叔成了俘虏,被流放到人烟稀少的蛮荒地区。

大军回师那天,周成王亲自到城外去迎接周公,满脸歉疚地说:“予其惩,而毖后患。”“惩前毖后”从此而来。意思为:要从以前的错误中吸取教训,防止以后再犯同样的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靖康之耻的历史典故

全文共 3403 字

+ 加入清单

公元1125年10月,金朝大队人马向北宋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逼近。吓得宋徽宗在年底就让儿子宋钦宗当上了皇帝,自己做了“太上皇”。

宋钦宗执政后,在抗金问题中,朝廷内部分成两派,即投降派和主战派。其中主战派的代表人物是进士出身、当过太常少卿的李纲。最后,宋钦宗任命他为尚书右丞兼东京留守,抗金事务都由他负责。

李纲上任三天后,就把防守东京的准备工作都做好了。

他安排了精锐的部队埋伏在都城四周,各种守城的武器都布置妥当,做好了与金人随时开战的准备。

第四天,一队金兵计划对东京的宣泽门发动攻击。他们乘着几十只战船顺河而下,李纲选出了两千名精英,驻守城下。金兵的战船被精英们用长钩钩住,动弹不得。在城墙上埋伏着的士兵,搬起大石头向敌船狠狠砸去。

金兵不死心,向其他城门发动进攻。在李纲的指挥下,宋军勇往直前,把进攻的敌人多次击退。金军不仅没有获得胜利,还损失了不少武器装备。

东京严密的防守,再加上金军攻城武器被烧,使金军主将失了信心,于是他派人向宋朝议和。懦弱的宋钦宗不理李纲的极力反对,还是答应了议和,给了金朝大量的黄金和土地。

宋朝各地援军在和谈之后到达东京,增强了宋军的实力。其中一个叫做姚平仲的宋军将领,在夜间独自率领一支部队去偷袭金军大营,想要将金军主帅活捉。不料却中了金兵的埋伏,大败而归。

朝廷内的投降派抓住这次机会,让李纲承担了失败的所有罪责,并将李纲撤了职。

这个消息传到东京城的军民耳朵里,他们气愤万分。太学生陈东带领着大家把皇宫团团围住,要求让李纲复职。宋钦宗迫于无奈,只好答应。复职后的李纲,对东京的防备做了进一步的加强,金军见讨不到什么便宜就撤了兵。

金军一撤退,朝廷上的投降派又得了势。他们把各地援军解散,还把李纲也派到了外地。不久,金军再次发动进攻,很快东京就被攻陷了。金兵还俘虏了宋钦宗和他的父亲宋徽宗,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靖康之难”。

金兀术领着大军浩浩荡荡直奔黄河而来,一路上如入无人之境,金兵很快就攻到了宋朝的都城。

宋钦宗见金兀术亲自围攻,大惊失色。这时候张邦昌向皇上建议:送礼求和。钦宗想不出办法来,只得同意。

张邦昌来到金营,见了金兀术大喊千岁,跪地求和。金兀术见张邦昌是个地道的奸臣,就收买了他,问他:“你能不能给我想出一个办法来,怎样才能得到宋朝的天下?”张邦昌很诡秘地回答道:“大王,你只要绝了宋朝皇帝的后代,就能得手。您可以提出要一位太子做人质才可以退兵。”于是,金兀术派两名官员跟张邦昌一同回去。

张邦昌把与金兀术商量好的话对宋钦宗说了一遍。宋钦宗很为难,就去找太上皇商议。宋徽宗听了,伤心得直掉眼泪,说:“事情已经这样了,只好叫你兄弟赵王去了。”赵王只有十五岁,宋徽宗不放心,就问众官员谁愿意送赵王去金营,新科状元秦桧主动应承下来。

秦桧带着赵王跟随张邦昌一道去了金营。金兀术手下有个叫蒲芦温的将士,长得很凶蛮,一脸的横肉。金兀术叫他带赵王进来,他却一把将赵王从马上揪下来。谁知这一揪,竟把赵王给吓死了。金兀术很生气,让秦桧留下来把赵王的尸体埋了。张邦昌一看事情办糟了,回去后谎称:赵王自己一不小心从马上摔下来,死了。并且还说金兀术坚持要康王赵构做人质才肯退兵。宋徽宗只得派人护送康王到金营。

金兀术见康王长得很英俊,非常喜欢他,就对他说:“你不如拜我为父。我如果夺得江山,还让你做皇帝,怎么样?”康王没有办法,就勉强走上前,拜金兀术为父。

第二天,张邦昌对金兀术说:“为表示我对大王的忠心,我还要将徽宗、钦宗两位皇帝送给大王。”于是他阴险地一笑,上前对金兀术耳语了一番。金兀术非常高兴,叫他赶快去办。

张邦昌回城,见到两位皇帝,说:“金国人说康王只是个亲王,还要五代先王的牌位才行。”两位皇帝听后,大哭了一场,然后叫张邦昌拿走。张邦昌却说:“必须您二人亲自送去才行。”两位皇帝不知是计,就亲自捧着牌位出了城。

没想到他们一到金营就被抓了起来,成了俘虏。

金兀术派人将两位皇帝押送到金国去。因担心宋朝各省救兵赶来救援,金兀术让张邦昌守城,自己率军回了黄龙府。徽、钦二帝被押往五国城,囚禁在一口枯井里。

一二十天后,金兀术大兵回国,拜见父王说:“臣儿进军中原,势如破竹。”老狼主大喜。又传下旨令,命令官员分头前往各国借兵,约定来年新春一同二进中原。

再说当年宋朝代州雁门关,有个总兵,名叫崔孝,北方失陷后,他就一直呆在那儿,已经有十八年了。他善于医马,因此在金营里四下往来,与那些金兵将领个个熟悉,倒也过着悠闲日子。这天听说二帝被囚于五国城内,便拿了两件老羊皮袄子,烧了几十斤牛羊脯,又带了几根皮条,来到五国城,对那些看守说:“我的旧主,听说在这儿,望各位兄弟做个人情,放我进去见他一面,也尽我的一点忠心。”

众看守道:“如果是别人,哪里肯放他进去?因为是你,我们常有麻烦你的时候,就放你进去看看。但是一定要快出来。”崔孝道:“那是当然。”

一看守开了门,放了崔孝进去。崔孝一边走,一边喊道:“主公在哪里?主公在哪里?”叫了半天,也不见有人答应,自言自语道:“你看这儿有许多土井,叫我到哪里去寻找?”崔孝本来年纪就大了,加上从早上到中午这半天工夫,确实有些走不动了,腰也酸痛了,只得倒在地上睡了。忽然听得有人在叫:“王儿。”又听见一声:“王儿在此。”崔孝高兴地说道:“好了,在这里了。”便大声叫道:“万岁,臣是代州雁门关总兵崔孝。没有什么宝贝可敬,只有些牛羊脯和两件皮袄,愿主人龙体安康!”说完,便用牛皮条把衣服和食物捆好,送下井去。二帝接了,说道:“难得你一片好心。”崔孝问:“中原还有什么人?”二帝道:“只因张邦昌卖国,将赵王带入金国,途中从马上摔下跌死;只有一个九殿下康王,又被他逼来作人质。”崔孝道:“既然有九殿下在此,主公可写下一道诏书,给我带出去,倘若能相遇,好叫他逃往本国,起兵救主公回国。”二帝道:“又没有纸笔,叫寡人怎么写诏书呢?”崔孝急忙说道:“臣该万死,自认为主公可降一道血诏。”二帝听了,放声大哭,只得将白衫用力扯下一块,咬破指尖,血书数字,叫康王逃回中原即位,重整江山。写好后就捆在皮条上。崔孝吊起来,藏在夹衣内,哭了一场,辞别二帝。二帝哭道:“朕父子俩被关押在此,举目无亲,今日见到你如同见到了至亲。可刚说了几句话又要告别,岂不叫我伤心难过?”崔孝道:“主公保重龙体,臣如果在这儿,必定会常常来看陛下。”说完,赶忙别了二帝出来。

众看守见了,大喝一声,说:“崔孝,你干的好事!”命令小兵将他绑去杀了。崔孝大叫喊道:“老汉无罪!”看守道:“我念你医马有功,通情放你进去,为何到现在才出来?

倘若被狼主知道,岂不连累我们?”崔孝道:“里面陷阱太多,没处寻找。况且老汉有了些年纪,行走不动,因此耽搁了点时间。望看守饶罪!”看守念在崔孝的旧情分上,饶恕了他。崔孝飞跑回去。以后崔孝每天仍往各营中去看马,留心打听康王消息。

到了七月十五日,金兀术传令搭起芦棚,宰杀牛羊祭祖。众王爷早已齐集到这儿侍候。只见金兀术坐了火龙驹,后面跟着一个王子,崔孝也跟在后头,因为崔孝早已打听到这位王子就是康王。

金兀术望北遥祭完毕,众人回到营中摆好酒宴,席地而坐,吃起酒来。可九殿下坐在下面,独自流下泪来,心想:“这些蛮人,尚有祖先。独我二帝蒙尘,宗庙毁坏,岂不伤心?”金兀术见那康王眼含着泪,不吃不喝,便问道:“王儿为何不饮呢?”崔孝听见,连忙奏道:“陛下一定是因刚才路途遥远,感觉疲劳,所以不想喝。”金兀术道:“既然如此,你扶殿下到后营休息吧。”崔孝领命,扶了康王回到本帐中,低声说道:“二帝有旨。”崔孝迅速在夹衣内拆出二帝的血诏奉上。这时有小兵来报:“狼主来了。”康王慌忙将血诏藏在贴身处,出营来接。金兀术进帐坐下问道:“王儿好了吗?”

殿下忙谢道:“父王,臣儿感觉好些了,多谢父王挂念。”正说话间,只见半空中一只大鸟落在对面的帐篷顶上,朝着营中叫。康王道:“这是一种怪鸟。我们宋朝常有,见到它就不吉利。它好像在那里骂父王。”金兀术怒道:“我将它射下来。”康王道:“父王就赐予臣儿射下它吧。”金兀术道:“好,就看王儿箭法如何?”康王站起身,拈弓搭箭,一箭射去。那鸟被射中,带了箭就飞。崔孝忙把康王的马牵过来,叫道:“殿下,快上马追去。”

这康王跳上马,随了这鸟追去。崔孝执鞭赶上,跟在后面。等金兀术反应过来,他们已经跑得很远了。康王终于在第二年的春天逃回了中原。不久,康王正式继承了大宋的皇位,史称宋高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励志名人榜样的经典故事:弗里达的自救之道

全文共 886 字

+ 加入清单

在那部根据墨西哥女画家弗里达的生平拍摄的电影《弗里达》里,我忽略了作为影片主干的那些情事,却紧紧盯着她作画的那些场面,手指都快要抠进椅子的扶手里去。

她18岁那年遭遇了一场车祸,使她的脊柱、锁骨、肋骨断裂,骨盆破碎,右腿11处骨折,病痛从此就成为高悬在她头上的利剑,时不时召她回去接收警讯。她一生中大约经历了30次手术,到1954年离世,始终被疼痛困扰,她就带着疼痛作画,躺着画、半侧着画、趴着画,把画框悬挂在头顶上画,以各种能够使疼痛减轻一点的姿势画。

不画可以吗?不,不画,她就活不下去。生命如此短促,生活如此凡庸,终于找到突围之路,就要紧紧抓住。疾病已经不可能逆转,生命的终点遥遥在望,谁人的苦痛都不能分身为亿,让全世界都同感同受。躺在床上,却有时间流走的声音如此惊心。画画,是唯一的。甚至那些近乎癫狂的性事也是。

那是唯一的自救之道。就好像凡·高一定要画,临死前的一年,一天一张作品;就好像肺结核肆虐时期的音乐家一定要写,越是死亡逼近越要加速燃烧,三五年的作品总量超过后世音乐家半生所为;就好像,伊迪斯·皮亚芙一定要唱,她说“不唱,我就活不下去了”,还一定要在知道自己的身体出了问题后,抓紧时间开始巡回演唱;就好像,路遥一定要吐着黑血写作,不写,他就更加活不下去了;就好像,我的表叔,一定要在癌症的终末期,挣扎着站上讲台讲课——他有个曾经震动华夏的名字,他叫蒋焦影。若非身临其境,你一定当那是种不可理喻的刻苦姿态。但只有身在其中才知道,让剩下的时间尽量丰盛起来,让生命的密度尽量瓷实一些,是唯一的自救之道,是对抗人生终极问题“人生的意义”的唯一方法,是抵消茫茫宇宙自身如此渺小感觉的唯一路径。

就好像席慕容写过,她向别人请教如何能让植物花开得更加茂盛,得到的回答是:“在根部砍上几刀,再在伤口撒上几把盐。”她这么做了,那个夏天,花开得近乎疯狂。任何物种,在遭遇危机的时候,唯一能做的,就是尽量繁衍,竭力开花结果。要对抗冰雪,就用花朵;对抗刀斧熔浆,就用花朵;对抗时间,就用花朵。此时此刻,唯一能做的,唯有开花结果。尽管他们告诉我,宇宙生灭轮回,不留痕迹,一切华美都是浪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请君入瓮历史典故

全文共 1025 字

+ 加入清单

请君入瓮比喻用某人整人的办法来整治他自己,始作俑者自作自受。下面是小编分享的请君入瓮历史典故,一起来看一下吧。

【出处】(宋代)司马光《资治通鉴》。

【释义】瓮:口小腹大的大坛子,一种陶制的盛器。请你进入瓮中,用你的方法惩治你自己。比喻用某人整治别人的办法来整治他自己。

【历史典故】

武则天当政时期,采取了恐怖的高压政策,奖励告密之人,许多人因此而升官晋级。当时,出现了许多酷吏,他们发明各种残忍的刑具逼迫犯人招供,真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这其中最著名的便是周兴和来俊臣。

整日以折磨他人为乐的周兴,怎么都没有想到,有一天,他也成了别人告密的对象。武则天收到告发周兴与人联络谋反的告密信后大怒,立刻下旨给来俊臣,要他负责审理周兴的案件。

太监送密旨的时候,周兴正与来俊臣喝酒呢!他们俩一边喝,一边讨论着用什么办法使犯人招供。来俊臣看了太监送来的密旨,随便把它往桌上一丢,仍旧和周兴继续原来的话题。来俊臣说他自己写了《告密罗织经》。周兴笑笑说,那里面写的刑罚都算不了什么,最近他又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可以逼出犯人的口供来。来俊臣问:“什么办法?”

周兴得意扬扬地说:“这个新办法就是拿一个大瓮,把它放在火上烧烤,谁不肯招供,就把他放在大瓮里烤,不由他不招!”来俊臣听了,连连叫好。他一面说,一面叫人去搬一只大瓮和一盆炭火到大厅里来,把瓮放在火盆上,盆里炭火熊熊。

来俊臣觉得到时候了,马上变了脸,厉声向周兴宣读武则天的密旨:“周兴,你听着,你如果不老实交代,那就只好请你进这个大瓮了!”

周兴顿时吓得面无血色,魂飞天外,手里酒杯一下子便掉到了地上,连忙跪在地上,表示愿意招认。来俊臣定了他的死罪,上报给武则天。武则天觉得周兴为她办了不少事,便免了他的死罪,改判充军,但他的仇家太多了,在流放的途中被人杀了。

【成长心语】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是为人处世的一种智慧。当你遇到一个蛮不讲理的人时,对他讲道理,无异于是对牛弹琴,最好的办法便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用一种看来似不君子的做法,解决面前的难题。这也是君子的一种治人之道。来俊臣知道以一种对付普通人的方法,是无法让周兴认罪的,所以,他用周兴自己的办法,来使之俯首认罪。来俊臣虽然算不上一个君子,但他的这一招“请君入瓮”却是绝妙之极。“请君入瓮”,其实与我们平常所讲的“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是同样的道理。虽然这些与我们讲究宽宏大量的理念并不相符,但是为了保护更多的人,我们有些时候也需要做一个“恶的善良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历史典故

全文共 819 字

+ 加入清单

这个成语出自于《史记·淮阴侯列传》。

秦末汉初,淮阴(今属江苏省)有一个名叫韩信的人,年轻时,生活孤苦,很被人瞧不起。后来,韩信投奔项羽,参加反秦。他曾向项羽提过一些作战建议,但都没有被采纳。韩信看到自己的才能无法施展,便改投刘邦。

一开始,刘邦也没有重用韩信,只让他当了一名小军官,一次犯了军法,还差点儿受刑处死。免死后,只让他充当一名管理粮草的小官(治粟都尉)。一次偶然的机会,韩信遇上了萧何。萧何是刘邦的亲信,刘邦对他可以说是言听计从。萧何与韩信一席长谈之后,对韩信非常钦佩,认为韩信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军事天才。但是,正当萧何决定向刘邦推荐韩信的时候,韩信却逃跑了。原来,刘邦的部下多是徐州一带的人,刘邦被封为汉王,封地在汉中,地区偏狭,难以发展。因此,部下因想家而纷纷逃亡。韩信见刘邦没有重用自己的意思,也跟着跑了。

萧何得知韩信逃跑的消息,心急如焚,来不及报告刘邦,跳上战马,连夜把韩信追了回来。刘邦原来以为萧何也逃跑了,非常生气。后来得知萧何竟亲自追回韩信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小官,骂萧何是小题大做。萧何向刘邦详细地介绍了韩信的情况,然后说:“韩信具有杰出的军事才能,不是普通的人才。您若甘愿做一辈子汉中王便罢,如要夺取天下,非重用此人不可。”由于萧何的力荐,刘邦终于同意拜韩信为大将军,并选择吉日良时,举行隆重的拜将仪式。

韩信被刘邦拜为大将军以后,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军事才能,为刘邦统一天下、建立汉朝立下了赫赫战功。但是刘邦做了皇帝以后,却对韩信越来越不放心。首先,解除了韩信的兵权,由“齐王”改封为“楚王”;不久,又将韩信逮捕;赦免后,只封了个“淮阴侯”。韩信闲住长安,郁郁不得志,便图谋反叛,被人向刘邦的妻子吕后告发。吕后想把韩信召来除掉,又怕他不肯就范,就同萧何商议。最后,由萧何设计把韩信骗到宫中,吕后以谋反的罪名把韩信杀害在长乐宫钟室。

后人根据这段历史,引出“成为萧何,败也萧何”这一成语来,比喻事情的成败或好坏都由于同一个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郭子仪单骑退敌兵的历史典故

全文共 1809 字

+ 加入清单

郭子仪唐代政治家、军事家。下面是小编分享的郭子仪单骑退敌兵的历史典故,欢迎大家阅读!

经历安史之乱不久,大唐国力尚未恢复,却又有人发动了叛乱。公元765年,河北副元帅仆固怀恩自以为功劳大,朝廷有负于他,竟唆使回纥、吐蕃举兵叛唐。十月初,回纥和吐蕃的军队一直打到了京都长安北面的泾阳(今陕西泾阳),朝廷大为震动,宦官鱼朝恩甚至劝代宗再次逃离长安。但因两年前,吐蕃、党项军曾攻进长安,代宗出逃陕州(治所在今陕西陕县),所以大臣们激烈反对代宗这次再出逃。朝廷这才考虑抵抗之事,但大家都认为,打击叛军只有依靠老将郭子仪了。

当时郭子仪已奉命驻守泾阳。他是大唐名将,关内副元帅,那时已年近古稀。由于泾阳兵少,他命令部下将领严加防守,不要出战。这天傍晚时分,城外的回纥、吐蕃兵马悄悄地退守在城北的原野上,第二天他们又回到了泾阳城下。原来仆固怀恩在进军路上得暴病死了,回纥、吐蕃双方离心离德,都为了抢着当头头争吵不休。他们两军分营而住,回纥兵驻扎在城西。

郭子仪得到这一重要情报后,就悄悄派部将李光缵等人来到回纥军营中,说服回纥与郭子仪联合起来,共同讨伐吐蕃。但是,仆固怀恩在哄骗回纥出兵时,曾造谣说代宗已死,郭子仪也被宦官害死了,所以回纥人不相信郭子仪在泾阳。他们说:“郭令公怎么会在泾阳?是你在骗我们吧?如果他老人家真的在泾阳,能让我们见一见他么?”

李光瓒回城汇报,郭子仪说:“目前,他们力量强,我们兵力小,不能以武力来获胜。我朝与回纥本来关系很好,感情深厚,不如让我去同他们谈一谈,也许能不战而和。”

将领们却认为这样做太危险,提出要精选五百名骑兵作卫队,跟随郭子仪一同前去。但是,郭子仪却摇头说:“我去是以理服人,这样做只能有害。”

郭子仪的儿子郭旰抓着马缰不放,对郭子仪说:“他们是虎狼,父亲你是大唐元帅,怎能将自己的血肉之躯送到虎狼的口中去呢!”

郭子仪说:“从今天的形势来看,若双方打起来,则不但我们父子都要牺牲在泾阳,而且国家也岌岌可危了。如果我亲自同他们开诚布公地谈一谈,也许能得他们的同意而撤兵,甚至联起手来赶走吐蕃,那就是国家的福分了。”

说完,郭子仪用马鞭打了一下郭旰的手,喊着:“去吧!”就同几名骑兵开城而出了。

来到回纥营前,郭子仪命人向回纥军中报信说:“郭令公来了!”回纥兵大惊。他们的大帅,名叫药葛罗。他拿着弓,搭着箭,做出准备发射的样子,立于阵前。

郭子仪解下头盔,脱掉战袍,丢掉手中的枪,一个人向回纥军前走去。回纥的酋长们见了,互相招呼说:“真是郭令公!”于是纷纷跳下马来,围着郭子仪拜下去。郭子仪也跳下马来,走向前去握住药葛罗的手。

双方寒暄后,郭子仪毫不客气地批评他们说:“你们回纥在帮助我大唐平定安史之乱时立了大功,我们大唐对你们回纥的报答也不薄。你们为什么要违背盟约深入我国境内,侵扰我们的地方,抛弃以前的功业,结下新的冤仇呢?背弃恩德而帮助叛臣,为什么如此愚笨呢?仆固怀恩背叛大唐君王,抛弃他自己的老母亲,这种行为连你们回纥也是不能容忍的呀!今天我挺身而来,任凭你们把我抓起来杀掉,但是,我的部下是一定要同你们死战到底的。”

药葛罗连忙回答说:“仆固怀恩欺骗我们,胡说大唐皇帝已经死了,你郭公也已经不在世了,因此我们才敢和他同来。现在既然已经晓得大唐皇帝仍在长安,你郭公又带领兵马在此地,我们怎么肯同郭公你刀兵相见呢!”

郭子仪趁机向他们解说道:“吐蕃不讲道理,他们乘我大唐有困难,竟不顾两国之间有甥舅之亲,公然蚕食我们的边境地区,烧城杀民。他们抢掠的财物多得无法运载,马牛猪羊等牲畜长达数百里,漫山遍野。不过,这可是老天爷赏赐给你们的。如果大唐和回纥联合起来击败吐蕃,那么,他们所抢的东西就是你们的了。所以为你们着想,怎么样才更有利呢?机不可失呀!”

药葛罗说:“我们被仆固怀恩骗了,有负郭令公。现在我们回纥要为你尽一份力,打败吐蕃来感谢你,弥补我们的过失。但是,我们有一个要求,仆固怀恩的儿子是我回纥可汗的小舅子,希望赦免他,不要杀害。”郭子仪同意了。

回纥将士一直分成两翼在旁边观看,这时稍稍走向前来,郭子仪的部下见状也同时向前移动。郭子仪挥手让他们退后,便拿酒与药葛罗他们共饮。药葛罗让郭子仪先执酒为誓,郭子仪以酒洒地,立誓说:“大唐天子万岁!回纥可汗亦万岁!谁负此约,阵前身亡,家族灭绝!”

药葛罗也以酒酹地说:“我的誓言与郭令公完全一样。”

郭子仪终于同回纥订定了和约。吐蕃听到这一消息,当天夜里就逃走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历史典故:有始无终张国焘

全文共 3632 字

+ 加入清单

1949年解放前夕,张国焘已经是国民党委员 ,这位堂堂五四运动的学生领袖、tg创始人之一、 红四方面军的统帅、屠杀红军数千人、自号“中国的列宁”的大枭雄,此刻蹲在果党和蒋公这条风雨飘摇的破船上感慨颇多。 但世事无常,悔也无用。

蒋公开始转移大陆的人才和财富,他对毛人凤说:“党国精英,学者知识分子,富商企业家都是拯救的对象,唯独tg投奔过来的叛徒,一个也不要带。”

毛人凤说:“学生明白,但像张国焘这样的中共叛徒,已经做到国民党委员了,也不带走吗?”

蒋公厉声道:“尤其是此人,绝不能带走,带到台湾,屁用没有,留在大陆,还可以恶心李德胜,再说了,他能背叛中共,有朝一日,也能背叛国民党。”

于是毛人凤就去做张国焘的工作,苦口婆心劝他留下,说李德胜、伍豪他们和你都是老相好,肯定不会为难你的,你留在大陆,就是为党国立功啦。说得张国焘欲哭无泪,好嘛,卸磨杀驴是不是。毛人凤还警告他,你要是不听话非要去台湾,蒋公可不见得高兴,莫谓言之不预也。

一、移民台湾

虽然蒋公和毛人凤苦劝,但敌不过张国焘脸皮厚,想卸磨杀驴?老子给你个打蛇随棍上。到撤离大陆的那一刻,张国焘厚着脸皮照样搭上了去台湾的顺风车,老蒋倒也拿他没办法。

不过到了台湾,身为果党委员,居然几个月都没人找他安排工作,也没人给他安排住处,张国焘没办法,只好租了个当地的房子,装修装修凑活着过,没想到新居刚装修好,就跑来一群果党士兵,把他的家具行李往外扔。张公大怒,拉住那个士兵大骂:“你知道老子是谁么?老子是国民党委员!”。那士兵不鸟他:“什么鸟委员,老子只知道,这个地方咱们陆军征用了。”

张国焘想拼命,被老婆杨子烈拉住了,杨说:“老头子,你还记得毛人凤跟你说过莫谓言之不预吗?你是党国大员,区区一个兵痞都敢和你撒野,背后肯定不是一般人。”

张国焘又惊又怒又怕,台湾果然呆不下去了,老蒋这王八蛋一点人情味都没有。

二、香港之旅

狡兔尚有三窟,更别提咱们聪明过人的张公了,他一溜烟跑到香港,远离了台湾那个是非窝,香港还是大英帝国的势力范围,谁都迫害不到他。

他与人合伙办了一家杂志,叫《中国之声》,在里头当了主笔,每天激扬文字,左骂李得胜,右骂蒋中正,总之把两人都不是好东西,骂得痛快淋漓,感觉大仇已报。

本来他舞文弄墨之余,还能挣点稿费,大儿子也在中学教书,天天喝茶打麻将吹牛逼,回忆峥嵘岁月,日子也算过得不错。

结果他有了闲钱又开始折腾黄金,当时朝鲜战争爆发,中修美帝打了个不亦乐乎,黄金价格一路暴涨,张公也挣了不少,当时有人劝他见好就收,说朝鲜战争只不过是地区冲突,很快就会结束的。张公呲之以鼻,说:“你懂李得胜还是我懂李得胜?你懂美帝还是我懂美帝?李得胜此人个性极强,你横他更横,美帝更是自负无比,老子天下第一,怎会收手?我看第三次世界大战早晚爆发。”不但不听劝阻,还压上了所有积蓄。

结果中美很快签订停战协议,金价暴跌,张国焘这个金融白痴血本无归,穷得依壁雕凿。杨子烈为了省钱,辞退了女佣,自己买菜做饭,结果摔了一跤落下残疾。张国焘虽然还能写点东西,但毕竟是个老人了,精力不够,全家人都靠大儿子的工资过日子。

不管你多牛逼,总得吃饭啊,张国焘是在混不下去了,就给在大陆务农的三弟写信,求他帮忙收养自己的两个小儿子,他三弟哪敢接茬呀,只敢把书信上交。张国焘看信如泥牛入海,灰了心。1953年,大陆各种工业建设兴旺发达,一片振兴气象。张国焘看着心里痒痒,居然联系上了香港新华分社,让他们帮忙带给了李得胜和伍豪一封亲笔信。

张国焘的亲笔信用一个黄皮大信封装着,信封上用毛笔写着两行字,上写“李得胜主席”,下署“张国焘拜上”。正文不长,大意是:

李得胜主席并胡服书记、伍豪总理:

在你们和党中央领导下,中国共产党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建立新中国的胜利,我感到极大的鼓舞和深刻的愧疚。经过这两三年的思考,我决心回到党的身边,在你们的领导下,为党和人民事业尽我一点绵薄之力,鞠躬尽瘁,以赎前愆。

没过多久,胡服书记做出批示:“张公想回来自然是可以滴,我们也是欢迎滴,但必须对以往在党内犯的严重错误进行反省和检讨,做出书面检讨后,并且保证与从前一刀两断,自然可以回来。”

新华社香港分社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他,张公在床上滚了一夜,思来想去,最后还是想:“TM的不会是坑爹的吧”。然后就自己放弃了回国的机会。

三、美分不好拿

穷啊,穷可怎么办,又过了几年,张国焘闲不住,脑洞大开又给李得胜写信:“主席,老弟我实在是过得苦啊,能不能看在我从前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份儿上,救济资助我一点点,共产党人也要讲人性的吧。”

李得胜回了一句:“你穷?你特么不拿着美分吗,等你啥时候不拿美分了,我再救济你。”

这还真没冤枉他,他还真拿着美分。CI历史典故有始无终张国焘一帮骗子找到了他,这些人称张国焘为tg的活历史,他们成立了一个亚洲研究中心,以学术研究为由采访张国焘。美帝向他了解有关中国党政各位Boss的情况。希望通过了解Tg领导人的过去、性格、爱好、交往,推测出其在党和政府中的地位、关系,以至未来的内外政策。张国焘与建国后任领导职务的绝大多数高级干部都有过接触,甚至长期共事,掌握着普通人无法了解的情况。

从1953年7月起,CI历史典故:有始无终张国焘派其驻港总领事先后20余次拜访张国焘,了解李得胜、胡服、伍豪、朱德、陈云、彭真、董必武、林伯渠、林彪、张闻天等党*政要人的情况。张公为了美分,为了改善艰难的处境,自然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这事儿呢,自然也被李得胜知道了。

但这种采访毕竟不是一辈子的饭碗,邪恶的美帝在采访了20次之后,发现这位老头再也提供不了有价值的情报,便停止了采访,张公的经济援助又断了。但他价廉物美的美名也不胫而走,引来不少别的苍蝇。

1961年,美帝堪萨斯大学找到张国焘,希望他能写回忆录。张国焘答应了,但他那时已经不能写作,全靠口述,别人记录。4年之后,张国焘完成了100万字的《我的回忆》,夫人杨子烈也写成了一本书叫做《往事如烟》。在这4年期间,堪萨斯大学每月仅付他2000港币作为研究费用,后来香港明报月刊向张国焘取得中文版权,他才得到一笔数量可观的报酬。此后的10余年中,张国焘一家主要靠这两本书的版权费为生。

四、客死加拿大

好在孩子们长大了,在美帝和加拿大找到了工作,长子张海威此时正在多伦多教数学,二儿子张湘楚在纽约当医生,三儿子张渝川在多伦多当工程师。

张国焘对美帝很有意见,又觉得两个儿子都在加拿大,并且加拿大还有免费的政府养老,华裔也比较多,于是老两口便去了加拿大。

但没想到二儿子和小儿子自己也很窘迫,工资都不高,养家糊口已经不容易,还有负担两个老人,实在是难以维持。张国焘不愿意拖累孩子,便自己住进了加拿大免费的养老院。

却不曾料想突发中风,治病花去了一大笔钱,这一下真是贫病交加。后续治疗还需到大量的费用,此时全家人都束手无策。

内外交困中,张国焘灵光一闪,忽然想起个人:那便是蒋介石的儿子,曾经的尼古拉同志,蒋经国,当年尼古拉同志是个红色好青年,四一二之后尼古拉宣布与父亲决裂,堪称赤色表率。但后来不幸卷进了江浙同乡会的漩涡,被打成托派,苏共要严厉处分,当时张国焘和波波维奇都是TG共产国际的代表,颇有话语权,波波维奇主张把蒋经国送到西伯利亚冻死算了,张国焘却认为尼古拉同志只是个孩子,送到斯大林拖拉机厂劳改劳改也就算了。所以说,张国焘对蒋经国也算有救命之恩。尼古拉同志也曾表示过——活命之恩,必将报之。

于是张国焘找到蔡孟坚,让他向蒋经国求助,蔡写信给小蒋说:“那个张国焘同志,曾是果党委员,曾经背叛中共投奔党国,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现在贫病交加,如果看着他客死加拿大,咱们果党脸上也不好看是不?”尼古拉同志毕竟接受过国际主义教育,立马给他送了1万美刀,可谓雪中送炭,一饭千金。

然而这钱治了张公的病,却还是没能救回张公的命,病是治好了,但儿子们是在太穷,他只能住在老人病院,而老人病院经常会断暖气。

1979年冬天的加拿大异常寒冷,大雪连绵不断。12月2日夜,病床上的张国焘翻身时把被子与毛毯弄到了地上,数次按铃叫护士却无反应。3日凌晨5时,当亲人赶到老人病院时,张国焘已去世多时。

此时,杨子烈和三个儿子甚至没钱给他办葬礼,还是尼古拉同志厚道,天后,国民党中央秘书长蒋彦士电汇蔡孟坚3500美元,用于处理张国焘的后事。他被安葬在多伦多的一座公墓中,如今已经找不到他的名字。

但在四川川陕苏区将帅碑林中,依然有着他雄姿英发的雕像。只不过徐向前、陈昌浩、王树声、李先念的塑像皆面北而立,只有他一人面向南方,纪念着当年的分道扬镳、南下北上。

张公饥寒交迫的弥留之际,是否会想起,他当年在北大慷慨激昂的演讲,南湖小船上的风云际会,以及率领实力最雄厚的红四方面军*转战川陕。以及遇到李得胜中央红军的那一刻,张公问:“你还有多少人?”

“一万,你呢?”

“十万!“

正是——

国破家亡挺身立党,有始却无终,已辩忠奸留史册;

涛惊浪骇分道扬镳,将功难补过,非凭成败论英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有关张家界的历史典故

全文共 1372 字

+ 加入清单

天门山相传,汉高祖刘邦平定天下,称帝建都之后,便开始猜忌那些曾经给他立过赫赫战功的大臣们,并想把他们一一除掉。留侯张良一想到淮阴侯韩信死前曾说过的那句“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就不寒而栗。于是,他效法当年越国的范蠡,功成名就之后便急流勇退。

可是到哪里去好呢?张良突然想到昔日三闾大夫屈原被流放,曾游荆州、武陵,还给沅、澧二水和诸多名山留下了优美的诗句,想必那里一定是人间仙境。

于是,张良循着屈原的足迹一路南行。后来,他辗转来到山青水秀,气候宜人的青岩山。这里正是张良寻觅已久的世外桃源。从此,他居住下来,潜心学道,并留下了一脉张氏子孙。据说,张良为了让青岩山更加美丽,在山南种了七棵银杏树。这七棵银杏树长得枝繁叶茂,就像七把巨伞,撑在半山腰,好看极了。

许多年后的一天,有一个叫张万冲的朝廷官吏,带着妻室儿女,上青岩山游玩。他看到青岩山的景色如此美丽,如同仙境一般,顿生邪念,想要以这七棵银杏树为界,把青岩山这块神奇的土地占为己有。于是,他请来一名雕刻匠,要他在每一棵树上雕刻上一个大字,最后连成一句:指挥使张万冲界。

黄龙洞字刻完了,张万冲瞪着他那贼溜溜的小眼睛,得意地想:这么一块宝地马上就是我的了,将来让我的子孙在这仙山福地繁衍生息,世世代代享受我的恩泽。他赶紧命人在银杏树旁又立了一个告示牌,上面写道“以七棵银杏树为界,方圆五十里,从锣鼓塌至黄石寨,从朝天观到止马塌,一概禁止通行,违者砍头”。世代居住于此的张氏族人不得不携老扶幼,离开了他们的家园,到处流浪。

有一天,一个叫张家雄的猎人进山追赶老虎,恰巧从这七棵银杏树下路过,他见每棵树上都流着恶臭的黄水,好像在伤心地流泪。张家雄很惊诧,“真是奇怪,银杏树怎么会流泪呢?这里面一定有原因。”他再仔细一看,发现了银杏树上赫然刻着几个大字“指挥使张万冲界”,顿时火冒三丈,抽出猎刀将“万冲”二字,改成了“家雄”,然后把那块告示牌劈了个稀巴烂!就下山去了。

金鞭溪大峡谷位于公园东部,因流经金鞭岩得名。山寨的百姓们早就对张万冲的行为恨之入骨,见张家雄为他们出了口恶气都齐声叫好,只有张万冲气急败坏,暴跳如雷。他调来三百名官兵,把青岩山一带围得水泄不通,就算挖地三尺也要抓到张家雄。可是他找了好几天,把山上的每一个角落都搜了个遍,就是没有张家雄的影子。气急败坏的张万冲把百姓们赶到银杏树下,准备挨个审问。一刹那,狂涛巨浪,铺天盖地,把张万冲和他的三百兵马一齐卷进了金鞭溪。百姓们见状,忙对着银杏树作揖磕头,感谢苍天保佑。

鹞子寨位于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的东北方向,与黄石寨、杨家界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它在金鞭溪右边,除一条路从花溪峪通老磨湾外,别无他路可走。这时,只听得云端上有人说:“此地本是天造地设,人间仙境,哪能容得张万冲这小儿在此造次!吾已令白果仙人将他葬入海底。此地现归张氏共同所有,世代繁衍生息!”说完,他将拂尘往七棵银杏树上一指,只见七棵银杏树上立即现出了“人间仙境张家界”七个金灿灿的大字。大家抬头打量这位神仙,只见他一副书生模样,头挽高髻,身穿麻衣,鹤须童颜,好一派仙风道骨。

人群中几个年岁大的老者惊呼:“那不是子房公公吗?”大家听了,急忙一齐跪在地上磕头。那个仙人轻甩衣袖,笑着消失在了茫茫云海之中。后来,因为是张良仙人赐名,人们便把青岩山叫做“张家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文化名城常州不为人知的历史典故

全文共 1750 字

+ 加入清单

在位于常州城区中心的前北岸、后北岸历史文化街区,一间间苏南明清时期民居风格的房屋,黛瓦粉墙,曲巷通幽,东西不过500多米,南北不过200多米,小小的地方其传统底蕴却非常丰厚,集中了宋至明清时期的历史遗产精华,集中展示着常州文脉在中华文化中所占据的重要位置。

漫步其间,前后北岸真的可以堪称常州的一处繁华胜景,这里曾经碧波环抱,烟桥画柳,曾经龙舟竞渡,百舸争流,这里是三面环水的半岛,古称白云尖,明清以来,名士云集,灿若群星,清代全国诗坛闻名的“毗陵七子”中,就有五位出自这里,那前北岸、后北岸的名字是怎么得来的呢?

民俗专家季全保介绍:“他是由于这里面有一条河,产生了河这边和河那边,所以要解释前北岸后北岸的名字,一定要讲到一个白云渡也叫白云溪,因为只有白云溪这条河,才能取决河这边和河那边。 白云渡是宋朝时期,由常州把这条河前后开通,原来的常州城里有两条河,一条是前河,一条是后河,也就是一条是市河,我们运河入城是从西市河进城,东市河出城,到了市中心原来就是从青果巷后面的那条河走的,但是到了宋代把后河疏通后,就打通了常州的文脉,常州的文脉就是在前后北岸这个地段,叫白云溪,又叫云溪古渡。”

据相关资料记载,这里在历史最巅峰的一百多年间,全国有九名状元中就有一位状元喝着白云溪水长大的,这里出现了非常多的状元、榜眼和谈话,在这么小一个地方,怎么会出现这么多文化名人呢?

民俗专家季全保告诉记者:“文人全部集中在前岸后岸,这里是顾塘桥,顾塘桥边就是大文豪苏东坡寄居在常州的孙家,这里是吕宫府,这里是很多常州的大户人家都在这里,那么后河就是白云溪古渡的渡口,前河就是小营前东大街的主要马路,旁边就是文庙,所以在这个地盘,是所有常州最具文脉特色的地方,所以现在打造前后北岸街区,其实就是打造常州文脉的地方,所以前后北岸能够产生常州最大文气,也是为了体现常州2500年来千载读书地的最大亮点。 为什么大文豪苏东坡,生在了密山,又要终老在常州呢?原因很简单,就是这条白云溪,使他能够感觉到他的文风、文脉,他能够终老在这是很好的归宿,其实这里也就是常州的文脉所在。”

这个模型是清朝时期,整个常州城的全貌,而前后北岸当时和整个常州城也是密不可分的。季全保介绍:“运河入城,这就是我们的运河,市河,这条是运河的东市河,那么我们的前后北岸,这里前北岸就是在运河市河的南边,后北岸是在运河市河的北边,这里就组成了一个运河的白云溪,北边有白云古渡,南边有好几座桥,比如顾塘桥,八仙桥等等, 使我们的白云渡河小营前连接在了一起,所以白云渡也是我们常州市中心的一个岛,这里的风光非常漂亮,环境很好,很多文人雅士选择在这里生活做文章。”

这里有清代大学士吕宫状元府,有清代漕运总督管干贞的府邸,有清代道台府四合院和将军楼,有苏东坡终老地藤花旧馆, 这么多文人雅士住在这,也难怪这里的文化氛围如此浓厚!

说起赵翼,相信很多人都不熟悉,但是提起一首诗呢,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这首诗就是出自赵翼之手,那我们也都知道以赵翼的才华当时是中了状元的,可是老百姓都称他为不中状元的状元,当时也成为了一段佳话,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一个怎样有趣的故事呢?

季全保介绍:“赵翼是常州出去考状元殿试的第一名,皇帝就讲了,怎么每年的殿试第一名总是你们江南人,不是杭州,就是苏州,不是苏州就是常州,乾隆皇帝一看啊呀,又是常州,那个陕西到了他手里,历来都没有出过状元,他就跟下面人说今年就把第一名变成第三名,状元就变成了探花,碰到赵翼本身对官又不是太看重,他对中举也不是看的太重,他说所有有本事的人有才华的人太多了,各领风骚数百年,你皇帝批就批吧 。常州流传一个故事,凡是状元要去考,不管是乡试,一直到殿试,凡是去考状元之前都要请大家吃蹄膀,为什么要吃蹄膀呢?大家不知道吧,金榜题名,蹄膀就是皇帝的帝,吃了蹄膀就可以高中举人、状元、进士,所以在赵翼背后,不仅把常州读书人的品格显示出来,更重要的是把我们的高风亮节展示出来,让给陕西的王杰做状元,说到这个也是我们常州的荣耀。”

现在前北岸、后北岸正在打造历史文化街区,虽然只有给这些古建筑注入新兴事物,才能重新恢复它们的生机,不过在这里我们也希望,在打造文化街区的同时能够尽可能的保留原汁原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西湖民间传说:石香炉的历史典故

全文共 1949 字

+ 加入清单

有一年,山东巧匠鲁班,带着他的小妹,到杭州来。 他们在钱塘门边租两间铺面,挂出“山东鲁氏,铁木石作”的招牌。招牌刚刚挂出,上门来拜师傅的便把门槛都踏断了鲁班挑挑拣拣,把一百八十个心灵手巧的年轻后生,收留下来做徒弟。鲁班哥妹的手艺巧极了,真是鬼斧神工:凿成的石狗会管门,雕出的木猫会捉老鼠。一百八十个徒弟经他们一指点,个个都成了高手。

一天,鲁班哥妹正在细心给徒弟们教生活,忽然一阵黑风刮过,顿时天上乌云乱翻,原来有一个黑鱼精到人间来作祟啦,黑鱼精一头钻到西湖中央,杭州一个三百六十丈的深潭潭。它在深潭潭里吹吹气,杭州满城鱼腥臭;它在深潭潭里喷喷水,北山南山下暴雨。就在这一天,湖边的杨柳折断了,花朵凋谢了,大水不断往上涨。

鲁班哥妹带着一百八十个徒弟,一齐爬上了宝石山。他们朝山下望望,只见前面一片汪洋,全城的房屋都泡在臭水里,男女老少都逃到西湖四周的山头上。湖中央,转着一个老大老大的漩涡,漩涡当中翘起一只很阔很阔的鱼嘴巴,鱼嘴巴越翘越高,慢慢地露出整个大鱼头,鱼头往上一挺,蓦地飞起一朵乌云,升到天上。乌云飘呀飘呀,飘到宝石顶上,慢慢落下来,里面钻出一个又黑又丑的后生。

黑后生滚动圆鼓鼓的斗鸡眼珠,朝鲁妹瞟瞟:“哈!漂亮的大姑娘,你做的啥行当?”

鲁妹说:“你问姑娘啥行当,姑娘是个巧工匠。”

黑后生把鲁妹从头看到脚说:“对了,对了!我看你亮亮的眼睛弯弯眉,想必能绫罗绸缎巧裁剪。 走,跟我去做新衣。” 鲁妹摇摇头。黑后生鲁妹从脚看到头:“对了,对了!我看你苗条的身材纤巧的手,想必有描龙绣凤好针线。 走,跟我去绣锦被。” 鲁妹摇摇头。 黑后生猜来猜去猜不着,心里想一想,眯起眼睛说: “漂亮的大姑娘,不会裁剪不要紧,不会刺绣不要紧,你嫁到我家去,山珍海味吃不完,乐得享清福哩。 ”说着,伸手来拉鲁妹。 鲁班一榔头隔开他的手,喝声:“滚开点!”黑后生仍旧咧开大嘴,嘻皮笑脸:“我的皮有三尺厚,不怕你的榔头!大姑娘嫁了我,什么都好讲;大姑娘不嫁我,再涨大水漫山岗!”鲁妹心里想:倘若再涨水,全城人的性命都保不住了。她眼珠儿转了两转,办法便有了,对黑后生说:“嫁你不急,让阿哥替我办样嫁妆。”

黑后生一听开心了:“好姑娘,我答应,你打算办样啥嫁妆呢?”

鲁妹说:“高高山上高高岩,我要叫阿哥把它凿成一只大香炉。”

黑后生高兴得拍大腿:“好好好!天上黑鱼王,落凡立庙堂。有个你陪嫁的石香炉,正好拿它来收供养!”

鲁妹拉过阿哥商量了一阵。鲁班对黑后生说:“东是水,西是水,怎么办呢?你先把大水落下去,我才好动手。”

黑后生张开阔嘴巴一吸,满城的大水竟飞了起来,倒灌进他的肚皮里去啦。 鲁班指指山上的一块悬崖问黑后生:“你看,你看,把这座山劈下来凿只香炉怎么样?” 黑后生说:“好哩,好哩。大舅子,你快凿,凿得越大越风光!”

鲁班说:“香炉高,香炉大,重重的石香炉你怎么搬呢?” 黑后生说:“喏喏喏, 只要我抬抬脚,身后就会刮黑风;小小的石香炉算得了什么,就是一座山我也吸得动!” 逃难在四周山上的人都回家去了, 鲁班他们便爬上那倒挂着的悬崖。鲁班抡起大榔头,在悬崖上砸下第一锤:他一百八十个徒弟,跟着砸了一百八十锤。“轰隆”一声,悬崖翻下来了。--从此以后,西湖边的宝石山上便留下了一堵峭壁。悬崖真大呀,这边望望白洋洋,那边望望洋洋白,怎么把它凿成滚圆滚圆的石香炉呢?鲁班朝湖心的深潭潭瞄瞄,估好大小,就捏根长绳子,站在悬崖当中,叫妹妹拉紧绳子的另一头,“啪嗒啪嗒”绕着自已跑了一周,鲁妹的脚印子便在悬崖上画了一个圆圈圈。鲁班先凿了大样,一百八十个徒弟按着样子凿。凿一天,又一天,一共凿了七七四十九天,悬崖不见啦,变成一只顶大顶大石香炉。圆鼓鼓的香炉底下,有三只倒竖葫芦形的尖脚;尖脚上,都有个三面透光的圆洞洞。大石香炉凿成了,鲁班朝黑后生说:

“你看,你看,我妹妹的嫁妆已办好,现在就请你搬下湖!”

黑后生要领新娘子。鲁班说:“别忙,别忙,你先把嫁妆搬去摆起来,再打发花轿来抬。”黑后生高兴死了,一个转身就往山下跑,他卷起的旋风,竟把那么大的一个石香炉咕碌碌吸在后面滚。黑后生跑呀跑呀,跑到湖中央,变成黑鱼,钻进深潭潭;石香炉滚呀滚呀,滚到湖中央,在深潭潭旁边的斜面一滑,“拍得”一下子倒覆过来,把深潭潭罩得严严实实,不留一丝缝隙。黑鱼精被罩在石香炉下面,闷得透不过气来;往上顶顶,石香炉动不动;想刮一阵风,又转不开身子,没办法,只好死命往下钻。它越往下钻,石香炉就越往下陷`……黑鱼精终于闷死在湖底了,石香炉也陷在湖底的烂泥里,只在湖面一露出三只葫芦形的脚。

从此,西湖留下一个奇妙的景致:每年中秋节夜里,人们划船到湖中央去,在炉脚上那三面透光的圆洞洞里点烛火;烛光映在湖里,就现出了好几个月影。后来这地方便叫“三潭印月”。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历史典故:明哲保身

全文共 961 字

+ 加入清单

【出处】《诗经·大雅·烝民》。

【释义】明哲:聪明有智慧。原指聪明有智慧的人,善于趋安避危,不参与可能给自己带来危险的事,以保全自身。现多指因怕犯错误或有损自己利益,而对原则性问题不置可否的处世态度。

历史典故

西周宣王在位期间,朝中有两位大臣,一位叫尹吉甫,一位叫仲山甫,他们辅佐周宣王,立下了汗马功劳。尹吉甫名甲,尹是官名。他曾领兵打退过西北方狁族的进攻,还曾奉命在成周(今河南洛陽东)一带征收南淮夷等族的贡赋。仲山甫,因被封在樊(今陕西长安南)地,所以也称樊仲、樊穆仲。仲山甫不仅学识渊博,而且敢于直谏,朝中的大臣们个个对他敬重有加。

当时,鲁国鲁武公有两个儿子,长子名括,次子名戏。周宣王仅凭自己的一时喜恶,武断地立戏为鲁国太子。这种废长立幼的做法,很容易造成内部的动乱。仲山甫极力谏阻,但周宣王不听,坚持要立戏为太子。后来戏继位为鲁懿公,鲁国百姓个个愤愤不平,不久鲁懿公就被人刺杀了。

在位期间曾制定中国最早刑法的周穆王,在起九师讨伐楚国之后,又西征少数民族犬戎,将俘获的一批少数民族部落迁到了太原地区。国人暴后即位的周宣王,不知与民休息,仍不断地发动战争,命尹吉甫击退犬戎的进攻,并反击到太原地区,将太原地区纳入了周王朝的版图。周宣王为了防御西北各部族的进攻,还命令尹吉甫到齐地去筑城,最早的平遥古城相传就是尹吉甫所筑。

这时,尹吉甫写了一首诗送给仲山甫,诗中赞美了仲山甫的品德和才能,也对周宣王任贤使能,使周朝中兴进行了一番歌颂。这首诗就是《诗经·大雅》里的《烝民》,诗中道:“肃肃王命,仲山甫将之。邦国若否,仲山甫明之。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夙夜匪解,以事一人。”它的意思是说:天子之命很严肃,山甫奉命就启程。国家社会好和坏,山甫眼里看得清。聪明智慧懂事理,高风亮节万年长。昼夜操劳不懈怠,竭诚辅佐我周王。

【成长心语】

人生在世,总是有一些属于自己的原则,或是真诚,或是正直,或是独立……无论是哪一种原则,都有一个统一的前提,那就是你必须保全你的性命。没有人赞同苟延残喘、苟且偷生,但人们相信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正所谓:有人就有一切。其他的事物都可以在人的努力之下,逐渐地创造或恢复,但人的生命失去了,便不会再有第二次。以一种明智但不猥琐的方式,竭尽全力保护自己的生命,是一个人最起码的义务。所以,请务必珍爱生命!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