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全国检察机关贯彻两会会议精神【优秀20篇】

浏览

2236

作文

265

学习贯彻县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心得体会

全文共 1322 字

+ 加入清单

8月31日,中国共产党都昌县第十三次代表大会召开,县委书记肖立新出席会议并作了题为《团结务实闯新路 奋发进取谱新篇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的报告。报告总结了县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深入分析了当前面临的机遇形势,并明确提出了未来五年的奋斗目标和重点任务。

作为新时期的基础工作者,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县党代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当前,我们全体党员要以县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为动力,在自己的岗位上全力工作,尽自己所能,为创建和谐都昌、美丽狮山而努力奋斗。

报告指出,过去的五年,是我县凝心聚力、艰苦创业的五年,是全县上下在克难攻坚中勇创辉煌的五年,是综合实力提升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社会建设成效最好、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五年来,全县经济总量不断攀升、县域实力不断增强; 工业发展不断突破、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城市品位不断提升、乡村面貌不断变化; 交通基础不断夯实、区位条件不断改善; 农业地位不断巩固、“三农”工作不断争先; 发展难题不断破解、改革攻坚不断深化; 环境整治不断深入、生态优势不断彰显;民生工程不断推进、社会事业不断进步;党的建设不断加强、政治生态不断优化。

报告指出,今后五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紧紧围绕省委“十六字方针”和市委“五大九江”发展定位,继续坚定不移实施“生态立县、开放兴县、产业强县”主战略,决战工业园区、对接赣江新区、打造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实力、活力、生态、幸福、法治、和谐“六个都昌”,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报告也指出未来五年的“五个工作重点”:一是全力以赴决战工业,坚定不移走新型工业之路。二是强力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走创新创业之路。掀起创新创业的大热潮。优化创新创业环境,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培育创新创业文化,掀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热潮。三是深入挖掘文化旅游,坚定不移走特色发展之路。四是着力凸显生态优势,坚定不移走绿色崛起之路。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争创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县,努力实现绿色崛起。做强生态农业。五是倾力谋求民生福祉,坚定不移走全面小康之路。始终把民生需求作为根本导向,提升惠民利民质量,让群众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的幸福感。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大力推进“法治都昌”、“文明都昌”、“平安都昌”建设。不断增强群众幸福感。强化教育、社会、兜底、健康、基础条件保障。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以县十三次党代会精神为指针,认真学习、领会实质;从现实、实际出发,突出以人为本,有的放矢的稳步持续实践、实施、实现发展。

总之,看了县第十三次党代会的报告、感悟得多、收获得多、反思得多、得到启迪得多、给自己未来的工作带来的思考多、努力完善得多、进一步提升得多。我们一定要从讲政治、顾大局的高度,把人心和力量凝聚到做好自己当前的本职工作;深入开展宣传、联系群众,把思想统一到县委的要求上来,进一树立危机感、责任感、使命感,以正确的态度、积极的措施去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全国两会精神传达提纲

全文共 998 字

+ 加入清单

这次全国两会”是在全国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战决胜阶段的新形势下召开的重要会议。

要把《政府工作报告》的部署,与湖南实际结合起来,以国家战略为导向,以问题为导向,以实干为导向,以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人民群众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凝心聚力促发展,努力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要抓企业,把稳增长的着力点放在振兴实体经济上,强化各项政策支持;要抓产业,以创新引领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全面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特别是着力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要抓项目,加快交通、能源、水利、信息、产业以及民生等重大项目建设,努力扩大有效投资;要抓改革,认真落实“三去一降一补”重点任务,扎实推进国企国资、“放管服”等系列改革,不断以改革培育增长动能。要抓民生,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民生任务来抓,不折不扣完成10项14件重点民生实事,特别要重视农村安全饮水、供电、公路、就业、就学等问题,努力增进民生福祉。

坚持实干导向,不能挂在嘴上、写在文件里,而是要拿出实实在在、得到老百姓点赞的业绩。要俯下身子狠抓落实,切实抓好当前各项工作,确保实现今年“开门红”。当前,要积极加强同国家部委、央企的对接,落实与我省商定的各项具体事项,一件一件事情跟上抓好。要加强对重大项目建设、春耕生产、安全生产、防灾备汛等重点工作的调度,确保社会大局稳定。

要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以动真碰硬的作风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将王岐山同志参加湖南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到政府自身建设中去,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从严治吏,抓住“关键少数”,抓好分管单位党的建设工作;加强对公共资源交易、国企改革重组、招投标、医药采购、财政资金拨付管理使用等重点领域,以及重点岗位的监督管理,对弄虚作假和违法违纪行为动真格、零容忍,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1.一学一做专题教育学习提纲

2.全国两会传达提纲

3.全国两会精神传达提纲

4.党员干部对照两学一做个人发言提纲

5.党员对照两学一做个人发言提纲

6.对照两学一做个人发言提纲

7.2017领导班子组织生活会发言提纲两学一做

8.个人组织生活会发言提纲两学一做

9.组织生活会发言提纲两学一做

10.2017年学习全国两会精神报告会发言提纲

11.2017年全国两会精神传达会发言提纲

12.2017年全国两会精神传达发言提纲

展开阅读全文

篇2:2024深改组第二十一次会议精神解读

全文共 1674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一次会议,听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推进落实情况;强调抓好改革落实,盯着抓、反复抓,抓出成效。下面是yjbys作文网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全面深化改革既是根本动力,也是精神内核和方法路径。作为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全面深化改革作出重要表述,回答了“改革要重用什么样的人”“改革要把什么放在第一位”“改革要秉持什么思维”“改革的效果怎么检验”等问题,改革的内在逻辑和脉络轮廓日渐清晰。

2月23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一次会议,围绕“全面深化改革如何落实”等一系列问题,提出了许多新举措,新论断。有媒体和学者分析认为,引导大家争当改革促进派,正是扭住了“用人导向”这个牛鼻子,这是对全面深化改革的又一次组织动员。改革的效果怎么检验,最关键的是要看人民群众对改革发展成果的切身感受,其中关键是要让有含金量的改革真正落地。

定义改革“促进派”和“实干家”:

要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激活和集聚现实存在的改革力量

早在去年5月5日的深改组第十二次会议、7月1日的深改组第十四次会议上,习近平先后两次提到“改革促进派”。这一在改革开放初期就曾有类似提法的词汇,旋即成为流行热词,引发舆论广泛关注。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这一说法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在2月23日下午的深改组会议上,习近平再次在讲话中提及“改革促进派”,并强调指出,要“把抓改革作为一项重大政治责任”,“既当改革促进派、又当改革实干家”,并“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扭住关键、精准发力,敢于啃硬骨头,盯着抓、反复抓,直到抓出成效”。

什么样的人是“促进派”和“实干家”?此次会议给出了清晰的定义:“拥护改革、支持改革、敢于担当的就是促进派,把改革抓在手上、落到实处、干出成效的就是实干家”。有媒体指出,事实上,这回答了“改革需要什么样的人”的问题。要鼓励“改革创新,积极进取”的作风,把那些思想解放、实事求是、勇于创新、锐意进取的优秀干部选拔上来。正如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所指出的,当改革之舟行至中流,如何穿越“最后一公里”,直接决定改革的成败。许多重大改革举措,无不通过“改革实干家”的点点突破、而后全面开花。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燕继荣认为,改革动力与阻力之间的力量对比决定改革的方向和进度。要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激活和集聚现实存在的改革力量,并将改革促进派的骨干人物推荐到改革决策和执行的岗位上。

推动改革举措早落地“六大抓手”:

只有动真格,求实效,才能确保改革落实到位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当改革再次扬帆起航,“抓落实”、“抓到位”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最多的“关键词”。“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对于“落实”,习近平可谓极为重视。其中,中央深改组第一次会议提出“凡是议定的事要分头落实,不折不扣抓出成效”;第二次会议提出“把抓落实作为推进改革工作的重点,真抓实干蹄疾步稳务求实效”;第三次会议提出“落实能否到位,决定蓝图的实现”;第四次会提出“要把改革各项工作抓到位,实施方案要抓到位,实施行动要抓到位,督促检查要抓到位,改革成果要抓到位,宣传引导要抓到位”;第九次会议提出“确保各项改革举措落地生根”。

此次中央深改组会议围绕“改革落实机制”提出了“六大抓手”,即“抓主体责任、抓督办协调、抓督察落实、抓完善机制、抓改革成效、抓成果巩固”。会议指出,要遵循改革规律和特点,建立全过程、高效率、可核实的改革落实机制,推动改革举措早落地、见实效。有学者曾指出,纵观多次深改小组会议,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高”,这是中央最高层次的部署,涉及国家各方面的顶层设计;另一个是“实”,都是一些急需改革的重点难点问题,这就需要不打折扣地落实具体措施。不落实,改革的进程就会停滞。这是推动改革的需要,也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需要。有评论指出,再好的改革政策,如果不落地就是空中楼阁,只有动真格,求实效,确保改革落实到位,民众才能更多享受到全面深化改革的红利。

更多热门文章推荐阅读:

展开阅读全文

篇3:2024年全国两会十大热点详解

全文共 1882 字

+ 加入清单

伴随着全国政协委员昨天陆续抵京,中国即将迎来一年一度的“两会时间”。今年的全国两会,无疑是在一个历史性的节点召开——2015年被定位为“全面深化改革关键之年”“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开局之年”“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收官之年”。

专家学者和即将参加两会的代表、委员认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全面”战略——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将成为此次两会关注的焦点。

热点1

深化改革:关键之年政府简政放权攻坚突破

热点6

财税改革:清理“过头”税费让百姓钱袋子鼓起来

2014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确定的80个重点改革任务基本完成。2015年,深改步入“关键之年”。随着改革进一步进入“深水区”,各方利益博弈更加激烈。

各界人士关心政府如何进一步通过简政放权为改革“松绑”,在投资、财税、价格、金融、国企改革等方面啃下“硬骨头”,在社会、民生、司法等领域涉足“险滩”。

提高个税起征点并按年收入计征,开启以家庭为单位的综合征税体系,取消不合理收费等,都是公众对今年两会的期待。

全国人大代表朱列玉说,已引起社会热议的档案收费、“价中费”等“费负”问题期待求解。上一轮财税改革理顺了中央与地方的财权和事权之间的关系,从民生角度出发,未来应在涉及老百姓钱袋子方面作出改革,减轻公众的负担,激发消费活力,从而最终助力经济增长动力转化。

热点2

依法治国:开局之年立法推动改革

十八届四中全会为“依法治国”树起新的里程碑后,如何贯彻落实180多项重要法治改革举措备受关注。过去一年,呼格案、念斌案重审,设立巡回法庭,司法改革试点工作不断推进……法治逐渐渗透到社会生活方方面面。

今年,人代会上将审议的立法法修正案草案,对扩大地方立法权、发挥人大在立法中的主体作用、界定政府规章权限范围等方面都将作出规定。

热点7

聚焦“三农”:激活农村“沉睡的资本”

2015年中央1号文件发布,连续第十二年聚焦“三农”。文件提出,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引导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开展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稳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

热点3

经济新常态:速度换挡质量效益优先

热点8

养老改革:“并轨”措施细化 延退争议待解

2014年,中国GDP同比增长7.4%,中国经济进入中高速增长新常态,呈现出“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刺激经济政策产生副作用的消化期”等“三期”叠加的特征。2015年被有些人认为将是“近年来经济运行压力最大的一年”。

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张铁刚说,今年是中国经济结构和发展方式发生深刻变化的一年,适度调低增速目标将赋予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更大的空间。如何应对经济新常态?代表、委员将充分讨论。

根据全国老龄办数据,2020年全国老年人口将达2.48亿,老龄化水平为17%。2014年,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并轨”尘埃落定,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突破的重大亮点。2015年,涉及亿万人养老的“并轨”细则即将出台,而与此密切相关的延迟退休将更令人高度关注。

热点9

就业创业:“创业潮”与“创新潮”双潮涌动

近年来,每年大学生毕业人数超过700万,毕业人数增加与经济增速放缓对就业构成双向挤压,“就业难”成为政府面临的严峻课题。

近年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谈科技创新。近日,李克强总理又强调“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调动起来”。大众“创业潮”契合政府经济转型的“创新潮”,共同汇聚成一股充满活力的时代洪流。如何营造更好的“草根”创业环境,推动科技创新,将备受关注。

热点4

反腐倡廉:标本兼治依法反腐

2014年的反腐风暴在规模、密集程度、深入性以及制度探索方面,均呈现出前所未有的高强态势。今年在继续“打虎拍蝇”的同时,如何依法反腐、制度性反腐,将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

如何建立反腐倡廉的长效机制、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制约,需要两会代表委员的真知灼见。

热点10

大国外交:“一带一路”开创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

热点5

环境治理:出狠招严格执法对政府严肃考核

我国已进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阶段,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深刻变化。“一带一路”战略,就是顺应国内国际发展新趋势作出的重大决策。在年初召开的地方两会上,31个省份政府工作报告均提及“一带一路”地方对接方案。这一战略也将在全国两会上热议。

“雾锁迷城”的雾霾天气和地下水的大面积污染令人忧虑,高污染、高消耗的传统发展方式难以为继。“APEC蓝”的经验从另一方面表明,雾霾不是无法克服。百姓期待,除了短期限制措施,从中央到地方,围绕环境治理对地方政绩考核动真格、出狠招,让天更蓝,水更绿。

展开阅读全文

篇4:2024全国两会热点前瞻:GDP增速、反腐新动作

全文共 3260 字

+ 加入清单

改革关键年,将有哪些关键之举?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早已绘就全面深化改革的宏伟蓝图。自那以后,每一项改革部署、每一个政策举措,都牵动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心。

如果说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那么2015年则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改革征程中我们已经迈出了多少步?开局起步的情况究竟如何?同时,关键之年又会有哪些关键之举?将会开出怎样的改革清单,涉哪些险滩、啃哪些硬骨头?2015全国两会上,党的意志将会再次上升为国家意志,全面深化改革蓝图的部分内容,将会再次转变为具体的政府决策。对于改革,我们始终充满期待。

新常态下,GDP增速会下调吗?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5年2月5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早在三个月前,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4年11月22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降息”又“降准”,引发社会各界关于中国经济的冷思考、热讨论。

其实,自去年5月以来,“新常态”就成为人们评论中国经济时引用最多的一个词语,其不仅意味着对经济增长速度的调整,还蕴含着对经济发展质量的要求。那么,“新常态”在2015年会有哪些具体的经济政策体现?特别是“降息”又“降准”后,还会降GDP增速吗?“两会”之中必定有看点。

聚焦“三农”,农村“沉睡的资本”如何活起来?

2015年中央1号文件发布,连续第十二年聚焦“三农”。文件提出,必须把农村改革放在突出位置。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引导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开展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稳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文件部署的这些改革,意在通过市场化手段,激活被长期压抑的土地、资金等生产要素和农村产权,让农村“沉睡的资本”得以“活”起来。

同时,“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这句话同样适用于“三农”。文件专章部署依法治农,指出必须加快完善农业农村法律体系,同步推进城乡法治建设,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做好“三农”工作。

一边是改革,一边是法治,相信这些新部署、新思路,必会成为今年全国两会热议的话题。

区域协同,会创造哪些发展机遇?

前不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确定2015年区域经济发展路线图,要重点推进“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按图索骥,记者梳理发现,各地两会也确实不离上述三大关键词,积极部署对接国家战略。比如,今年河北省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大力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核心省份新疆,在部署今年工作重点时,就把“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迈出重要步伐”放在首位强调。

显然,“区域协同发展”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其究竟会给国家、各地带来哪些发展机遇?相信在全国两会上,这个问题一定会是热门话题。

制度反腐,“打虎”“拍蝇”还会有哪些动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一个重大变化,就是党风和社会风气明显好转,这与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强力反腐有关,特别是对贪腐高官的查处令人瞩目,仅在两年多的时间内,就查处省部级以上贪腐高官80余名,这种反腐力度前所未有、令人震撼。

“全面从严治党”的号角已经吹响。2015年,如何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还会有哪些“大老虎”被揪出,如何真正用制度管住权力,切实形成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的有效机制,进而将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人们无比期待。

公正司法,冤假错案不再有了吗?

设立巡回法庭、清理执法考核指标、推行司法公开……近日,有关法治的新闻再次屡屡见诸报端。其实,法治是近年来社会各界热议的高频词。

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专章部署“建设法治中国”之后,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专题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对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等做出了全面、系统、科学的部署。说到底,这些都是为了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让呼格吉勒图、于英生等冤假错案不再发生。下一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还会有哪些新举措、新亮点?对此,“两高”报告自然是必读文件。

立法法修改,“红头文件”能不再“任性”吗?

立法法,一部涉及立法体制、规范立法工作的基本法。根据部署安排,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将听取和审议立法法修正案草案。在此之前,立法修正案草案已经经历“两审”,多处修改值得再思考。

地方立法权真的会扩大吗?草案拟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将较大的市(包括设区的市)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权限修改为“可以对城市建设、城市管理、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事项,制定地方性法规”。

同时,“红头文件”会得到遏制吗?根据草案规定,没有法律法规依据,地方政府规章不得设定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或者增加其义务的规范。

究竟如何定论,让我们拭目以待。

户籍改革,民生福祉有啥新期待?

日前,国家发改委等11部门联合发文,将北京通州等62个城市(镇)列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这些地区将推进积分落户政策。户籍制度改革被称为硬骨头,特别对于特大城市而言,更是难上加难。如今,积分落户总算是为外来常住人口融入北京等地提供了一个机会,让他们对生活有了新的期待。

当然,民生福祉绝不仅仅是一纸户口。上学、看病、买房……这些事关百姓的民生问题年年都是热点,也说明百姓期望政府下更大功夫。正如很多网友所呼吁的,期待全国两会涌现出更多的“中国好声音”,促进社会资源分配更公平,百姓生活更如意。

巩固思想文化阵地,如何荡涤“精神雾霾”?

群众不但需要充裕的物质食粮,也需要丰富的精神食粮。对人们的思想阵地,先进的思想不去占领,腐朽的思想便去占领。特别是伴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恐怖的网络暴力、害人的网络谣言、低俗的网络色情以及其他种种网络丑态,正在影响百姓视听、玷污群众思想。

显而易见,一个良好的社会生态,对于个人成长、家庭生活、国家安全极为重要,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如今,如何让“真善美”发扬光大,让“假丑恶”退避三舍,荡涤各种“精神雾霾”,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然是值得你我共同研究的问题。

保护生态环境,如何破解“十面霾伏”?

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也是一项全民族、全社会的共同事业。面对现实生活中的“雾霾”“污水”,我们必须形成共识:只有不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交出一张足够分量的“生态答卷”,让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才是做活“发展文章”的最根本保障,才是国家和人民最大福利。

有共识,更要有行动。每年全国两会上,生态保护、美丽中国、雾霾治理等总是提及频度最高的热点之一。今年应该还会如此,群众依然翘首以盼着一个问题的答案:如何进一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落实生态环境保护的各方责任,破解“十面霾伏”等一系列问题。

怎样坚定不移推进“一国两制”?

2014年,香港、澳门、台湾都出现了一些新变化、新情况。如何汇聚香港各界依法推进政制发展的“正能量”,并使香港进一步在国家战略的“大棋局”中找准定位;如何用好中央支持澳门的政策,推动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化发展;如何确保两岸关系这艘大船在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基础上沿着和平发展的正确航道稳定前行,都将是代表委员关心的话题。

新形势下怎样开创强军兴军新局面?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治党治国治军新的实践中发表系列重要讲话,提出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进入2015年,如何全面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如何将军队作风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等,都备受外界关注。此外,中国军力和国防预算也是海内外媒体聚焦两会的热点。

大外交格局如何打造“命运共同体”?

2014年是中国“主场外交”的丰收年,进入2015年,世界将迎来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联合国成立70周年,而推动亚太自由贸易区进程、加强“一带一路”建设等,都令外界格外瞩目中国。习近平主席还将应邀赴美进行国事访问。中美、中俄等新型大国关系,中国与周边邻国的关系,以及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都关乎世界和平发展与稳定,令中外舆论和观察家拭目以待。

展开阅读全文

篇5:2024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全文共 1881 字

+ 加入清单

全面小康的蓝图业已绘就,民族振兴的号角再次吹响。刚刚闭幕的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是实现转型升级发展的一次关键性会议,也是实现我们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又一次总部署、总动员,深刻反映了改革发展的趋势和要求,综合考虑了国际国内的形势和条件,切实回应了人民群众的诉求和期盼,为未来五年中国的发展描绘了宏伟蓝图。

如果说三中全会聚焦深化改革,四中全会关注依法治国,那么五中全会则是着力全面规划,强调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全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的说明中指出,这五大发展理念,是“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也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发展经验的集中体现,反映出我们党对我国发展规律的新认识。

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大发展理念,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五大理念统一于发展之中,又各有侧重,形成了指导新一轮发展的相对完整的战略思想体系。

创新是驱动发展的强大动力,是推动一个国家和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决定着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全党全社会都要充分认识科技创新的巨大作用,敏锐把握世界科技创新发展趋势。”坚持创新发展,就是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就是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破除一切制约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就是要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和制度环境,不断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

协调是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着力于解决发展的不平衡性,增强发展的整体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注重发展的统筹和协调。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事物及事物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整体,也是相互作用的系统。它要求我们必须从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去把握事物,去认识问题,去处理问题。城乡联系、区域联系、经济与社会的联系、人与自然的联系、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联系,都是客观存在的。如果我们违背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不注意协调好它们之间的关系,就会顾此失彼,导致发展失衡。”坚持协调发展,必须综合处理各方面关系,做好补齐短板的大文章,规避“木桶效应”,增强“协同效应”。实现协调发展,要从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四个方面推动。

绿色是进一步实现跨越发展的前提条件,是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坚持绿色发展,就是要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节约发展、清洁发展,降低能耗和物耗,保护和修复生态;就是要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只有坚持绿色发展,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才有依托,人民群众的健康生活才有保障。

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我国迈向民族复兴的必然选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坚持开放发展,就是要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深化人文交流,完善对外开放区域布局、对外贸易布局、投资布局,以扩大开放带动创新、推动改革、促进发展。完善对外开放战略布局,形成对外开放新体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深化内地和港澳、大陆和台湾地区合作发展,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积极承担国际责任和义务,将进一步提升开放发展水平,形成深度融合的互利合作格局。

共享是发展的目的和归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建议》将共享列入五大发展理念当中,深刻表明中国的改革发展,始终没有忘记最广大群众的利益,始终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共享发展,就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

可以说,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这五大发展理念必将在战略层面对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产生新的驱动力,是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也将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强大引擎。

展开阅读全文

篇6:2024全国两会主要内容及精神解读

全文共 4572 字

+ 加入清单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28日下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闭幕。张德江委员长主持会议。

会议经表决,决定免去蔡武的文化部部长职务,决定任命雒树刚为文化部部长。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第18号主席令予以公布。

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授权国务院在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以及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扩展区域暂时调整有关法律规定的行政审批的决定。

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召开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的决定。根据决定,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于2015年3月5日在北京召开。

会议分别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批准上海合作组织反恐怖主义公约的决定、关于批准中国和阿富汗引渡条约的决定、关于批准中国和伊朗引渡条约的决定。

会议分别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法律委员会、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关于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主席团交付审议的代表提出的议案审议结果的报告。

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关于个别代表的代表资格的报告。

会议表决通过了第四任全国人大常委会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

会议还表决了其他任免案。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本台消息:日前召开的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主席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召开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的决定(草案),建议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明年3月3日在北京召开。主席会议决定将决定草案提请政协十二届九次常委会议审议。

2014全国两会精神两会主要内容回顾

以下为中国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主要内容摘录:

--经济增长目标经过认真比较、反复权衡,把增长预期目标定在7.5%左右,兼顾了需要和可能。这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相衔接,有利于增强市场信心,有利于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实现今年经济增长目标有不少积极因素,但必须付出艰辛努力。

--物价总水平目标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左右,考虑了去年涨价翘尾影响和今年新涨价因素,也表明我们抑制通胀、保障民生的决心和信心。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具备许多有利条件。但今年推动价格上涨的因素不少,不能掉以轻心,必须做好物价调控。

--财政和货币政策保持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完善宏观调控政策框架,守住稳增长好、保就业的下限和防通胀的上限,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今年安排财政赤字13,500亿元,比上年增加1,500亿元。但赤字率稳定在2.1%,体现财政政策的连续性。货币政策要保持松紧适度,营造稳定的货币金融环境。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引导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适度增长。今年广义货币M2预期增长13%左右。要加强财政、货币和产业、投资等政策协同配合,做好政策储备,适时适度预调微调。

--财税体制改革抓好财税体制改革,着力把所有政府性收入纳入预算,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各级政府预算和决算都要向社会公开,部门预算要逐步公开到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所有财政拨款的“三公”经费都要公开,打造阳光财政。把“营改增”试点进一步扩大到铁路运输、邮政服务、电信等行业,推动消费税、资源税改革,做好房地产税、环境保护税立法相关工作。抓紧研究调整中央与地方事权和支出责任,逐步理顺中央与地方收入划分,保持现有财力格局总体稳定。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把地方政府性债务纳入预算管理,推行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

--金融体制改革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扩大金融机构利率自主定价权。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扩大汇率双向浮动区间,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稳步推进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中小型金融机构,引导民间资本参股、投资金融机构及融资中介服务机构。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健全金融机构风险处置机制。实施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规范发展债券市场。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完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密切监测跨境资本流动,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国企改革加快混合所有制经济。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推进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制定非国有资本参与中央企业投资项目的办法,在金融、石油、电力、铁路、电信、资源开发、公用事业等领域,向非国有资本推出一批投资项目。制定非公有制企业进入特许经营领域具体办法。实施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在更多领域放开竞争性业务。

--开创高水平对外开放从战略高度推动出口升级和贸易平衡发展。今年进出口总额预期增长7.5%左右。要稳定和完善出口政策,加快通关便利化改革,扩大跨境电子商务试点。实施鼓励进口政策,增加国内短缺产品进口。提升中国制造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投资把投资作为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中央预算内投资拟增加到4,576亿元,重点投向保障性安居工程、农业、重大水利、中西部铁路、节能环保、社会事业等领域。

--农村改革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抓紧土地承包经营权以及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引导承包地经营权有序流转,慎重稳妥进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

--推进新型城镇化要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实行不同规模城市差别化落户政策,加大对中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的支持。

--医疗卫生推动医改向纵深发展,通过改革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在全国推行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创新社会资本办医机制。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不动摇,落实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

《政府工作报告》:拉动内需 发展新“三大件”

人民网北京3月5日电 (王泽)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于2014年3月5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会上做《政府工作报告》。同一时间,中国房地产开发集团公司理事长孟晓苏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同步点评了2014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孟晓苏指出,中央和国务院所提出的增强内需拉动经济主引擎作用,适应中国当前的特点,应把新“三大件”作为主要发展方向,即住房、汽车和基础设施建设。

孟晓苏指出,政府工作报告在谈到2014年的重点工作中第三部分就是增强内需拉动经济的主引擎作用是根据国内外经济环境所作出的重大判断。孟晓苏指出,李克强总理早在去年刚上任时就提出“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首先要扩大内需”。今年在中央政治局2月24号讨论《政府工作报告》时就明确肯定了要增强内需拉动经济主引擎作用。扩大内需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也是重大的结构调整。

孟晓苏表示,我国发展面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机遇没有变,同时国际环境方面的内涵和条件发生很大变化。他认为,新时期中国经济发展“不再是简单纳入全球分工体系、扩大出口、加快投资的传统机遇,而是倒逼我们扩大内需、提高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机遇。”

孟晓苏表示,在经济学上,扩大内需主要是国内消费和国内投资。早在1998年,国务院面对东南亚金融风暴对我国经济的冲击,就提出把住房建设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有效地通过住房,后来又是汽车进入家庭,推动了国内居民消费升级。加上基础设施建设,就构成了中国国内内需的新“三大件”,取代了过去的老“三大件”。他指出,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老“三大件”持续拉动中国经济增长十多年,也促使中国的工业结构从轻纺工业为主的时期,进入到以重化工为主的时期。孟晓苏认为,今天面对着“产能过剩”的局面,更需要通过内需来消化产能,把这些产能组装成居民需要的最终消费品,加大住房、汽车、基础设施建设等对于经济拉动作用。

他认为,中央和国务院所提出的增强内需拉动经济主引擎作用,适应中国当前的特点,要把新“三大件”作为主要的发展方向,释放十几亿人口蕴藏的巨大消费潜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带动作用。

《政府工作报告》:保障房建设占城市住房的30%左右较适宜

人民网北京3月5日电 (李婧)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于2014年3月5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会上做《政府工作报告》。同一时间,中国房地产开发集团公司理事长孟晓苏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同步点评了2014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

网友问到保障房建设到底要建到多大的规模?孟晓苏认为,在中国的情况下,城市住房的30%左右作为保障房比较适宜。根据规划,我国到2015年全国保障性住房覆盖面达到20%左右,这是一个适宜的目标。香港地区和新加坡等都是用50多年的时间基本解决了住房保障问题,而现在香港的市民还反映保障房不足,为此,香港特区政府重开了居屋建设。我国城镇化正在加速过程中,各方面因素都需要加快保障房建设。

《政府工作报告》:预计今年将下放更多行政改革审批事项

人民网北京3月5日电 (王泽)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于2014年3月5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会上做《政府工作报告》。同一时间,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同步点评了2014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预计,今年政府行政改革还将下放更多审批事项。

魏建国认为,李克强总理在报告中谈到的“我们从政府自身改起,把加快转变职能、简政放权作为本届政府开门的第一件大事”,特别是“分别取消了416项行政审批”等一系列的数字充分表明了新政府在加强政府改革,从政府自身做起方面取得的成功。

魏建国还表示,416项行政审批改革还是少了一点,需要进一步加快。他相信政府既然能迈开这么好的一步,下一步会取得更好。他预计今年政府的行政改革还会下放更多的审批事项。魏建国敦促,政府的审批事项、政府的改革也应实现负面清单,让大家知道政府该干什么事情、不该干什么事情,这样政府下放的职能、转变职能、简政放权会有一个新亮点。

《政府工作报告》:GDP目标增幅7.5%左右符合当前实际

人民网北京3月5日电 (王泽)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于2014年3月5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会上做《政府工作报告》。同一时间,中国房地产开发集团公司理事长孟晓苏、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刘尚希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同步点评了2014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孟晓苏指出,李克强总理今天提出的国内生产总值增幅目标7.5%左右符合中国当前经济发展实际。

“在两会之前,全社会都在议论今年国内生产总值目标会定在多少,”孟晓苏点评到,“今天李克强总理提出,国内生产总值增幅目标是7.5%左右,我认为这符合中国当前经济发展实际,是一个‘掂起脚尖能达到、跳起来能超过’的目标。”孟晓苏认为,中国经济经历了30年的高速增长,现在已进入到中高速增长阶段。他指出,根据目前的我国的经济总量,只要每年经济增幅达到7%以上,就能够达到党的十三大确定的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刘尚希则分析指出,2014年我国经济形势确实面临着很多不确定性因素,但依然有上升的因素。“总理的报告里也特别强调了这一点。这既有国际全球的因素,也有国内的结构性的变更以及经济、社会、生态等等各个方面相互交织的影响,”刘尚希认为,整体来看,2014年的经济增长依然有上升的因素,这其中最主要的是改革所带来的信心和良好的预期,可以对冲下行的压力因素。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大学生全国两会学习体会

全文共 1191 字

+ 加入清单

2016年3月初,中华人民共和国召开全国政协和全国人大会议。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教育、科技、卫生等各个领域。会期十天,两会期间五百多件议案,七百四十多份建议和意见集中反映了国家领导人对国家各个领域改革和发展的高度关切,对解决好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重大问题的愿望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强大推动力。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是我国政治之帆,更是老百姓的民生期待和厚望,在今年的两会期间大致有如下几个热点问题

一、经济发展

如今的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上海强大的经济贸易纽带推动亚洲经济的发展。如此同时,今后中国仍面临更深层矛盾,资产持续高涨,消费不足,通货膨胀等复杂的经济形势,中国政府在两会期间着重把中国经济战略侧重于“调结构”,“防通胀”加快发展方式转变这一主题变的更加凸现。

二、楼市房价问题

在去年全国各地房价普遍暴涨,打碎了年青人安居乐业的梦想。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更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而又健康的发展,房地产业商家也应该流淌这道德的血液。温总理而表态说自己有信心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势头。在两会期间,总理还强调在未来五年内,每年将建造三千万套房子,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住房要求。

三、教育事业

中国教育事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当前“有学上”、“上起学”已经不是问题,百姓需求的焦点变成“上好学”,促进教育公平,也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热点,从理论上将这是百姓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增长与现实供给短缺的矛盾,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不仅包括资金上的投入,也应包含合理的布局,调整结构,优质资源整合,师资力量的强化,保障师生安全,转变教育观念,教育方式,特别加大教育改革力度,更应采用多元文化的办学模式,强化知识更新,不能变成单一的“发文凭”。

四、就业难的热点问题

首先,对十三五期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回顾,这过去的五年内,我国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显著提高,我们能够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的发展,使国民不断强大,经济不断发展,国民教育不断提高,高校不断扩招,大学生群体不断扩张膨胀,就业难的一系列社会性的问题更充分暴露这些问题,无形中把大学生划分到实实在在的弱势群体,解决就业难的问题是两会期间党和国家政府高度重视的问题,解决好这一问题既能有效促进社会发展和社会稳定,也能真正把知识变成生产力,从而推动一个国家的实际发展。

通过这以上政府工作报告的学习,我进一步加深对一下几个方面的认识和体会:一是必须坚持科学发展,我们战胜各种严峻挑战,靠的就是科学发展。二、作为一名大学生更应该及时调整,准确修正自身工作方向指导,通过学习两会精神从而了解国际内的形势,坚决拥护党中央和国家所做出的科学决定。三、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自觉践行两会精神,自觉履行学生应尽的义务,积极参加两会精神的学习,讨论和实践中去。四、一定要铭记历史责任,发扬两会精神,为中国的进一步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篇8:2024全国两会关键词汇总解析

全文共 2037 字

+ 加入清单

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即:2015年全国人大、政协两会三月初,将在北京隆重召开。来自各地的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很快会济济一堂,依法集中履行职责,为振兴经济、改善民生、推进新一年的发展贡献出智慧和力量。

全国人大、政协两会召开在即,13.67亿中国人民自然是高度关注,对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参政议政、建言献策也寄托了许多希望。中国新闻网2月27日在所作的报道中说,结合当前的舆论热点与民意期待,该网以“国计”与“民生”为线索,梳理出今年全国人大、政协两会的十大关键词

中国新闻网梳理出的改革、反腐、新常态、依法治国、一带一路、环保、户籍制度、养老金、创业、价格十大关键词,很接地气,不仅折射出全国人民的新期待,而且还有三个特点。一是“比较”。即:与2014年比较,比较背景、比较成就、比较问题,在比较中找今年全国人大、政协两会需要破解的国计民生难题,人们会一目了然,信心倍增。二是“点穴”。我们发现,每一个关键词都有其突出的节点,都是亿万国人瞩目的国家大事、民族大事,都是每一个人的身边事、实事、好事和难事。无论是深化改革,还是实行法治,这些问题不解决,则很难向前迈进,关键词诚然直击问题要害,会起到左右大局的影响作用,绝对不可忽视。三是“较真”。十大关键词不乏敏感话题、尖锐话题、务实话题,其聚焦性强,根本无法回避,无法搁置,无法敷衍,只有以较真的态度和办法去面对,才能找到答案,妥为破题。

上述三个特点的显露,无一不说明2015年全国人大、政协两会肩负着重要而又艰巨的使命。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必须在依法履行职责、参加大会或分组会时,注意充分表达全国人民的心愿,将本次全国人大、政协两会开好,开出新水平、新干劲、新希望,让十大关键词稳稳落地,有问有答,有声有色,有花有果。

我们在告别全面深化改革元年——2014年,迎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元年——2015年之际,不会忘记在执政党中国共产党统一、坚强、正确的领导下,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民生改善已经或正在刷新纪录。改革与法治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推动、驱动、带动、拉动、牵动世界发展中大国的强大和崛起,中国人民的生存和发展日益走向高处。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关系国运,民生也见证了经济,更见证了一个国家的实力和魅力。而民生始终是中国改革开放、科学发展和法治建设面临的最大问题。事实表明,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不断解决民生问题,是执政党和政府的根本职责和作为所在。正如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国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的那样:“我们党和政府做一切工作出发点、落脚点都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

2014年,从中央到地方凸显执政强势,那就是越深化改革、越推进法治,就越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以加强社会建设为例,2014年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坚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治国理政决心与行动,可谓落地有声。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这个中国共产党执政中国的唯一目的得到了进一步彰显。

比如:2014年,我国“单独二孩”政策纷纷在各省区市贯彻实行。此举意味着长期提倡的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好的口号不再叫响,不再延续,以响应号召为标签的独生子女时代一去不复返,还给了独生子女家庭本该具有的生育两个孩子的权利。与此同时,也预示着中国调整、完善生育政策开始进入满足人们生育意愿的新时代。这是一项深化改革和法治行动带给中国人民的生育良机,中国计划生育工作注入进新的科学合理内涵和可充分享用的生育价值空间。

比如:当新常态成为2014年年度热词时,我们便深切地感受到中国经济发展脚步越来越稳健扎实,大有“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之智慧和气魄。中国不再一味地片面追求发展速度,而是以稳中求进、全面发展、高质量前行为重。仅2014年前三季度,中国经济增长就控制在了7.4%的增速水平,市场预期全年经济增长也预计为7.4%。这一速度,虽然没有过去两位数增长那么快,但却适应了调整结构、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保持社会大局稳定等方面的需要,可谓符合中国国情和民意实际,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进入“关键”期之年,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入“启动”期之年。经济体制改革如何破题收效,备受社会诟病的积弊沉疴如何割除,国企改革如何实现“国民共进”,广大民众在文化、教育、医疗、住房、就业方面的迫切期待如何满足,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如何进一步落地,法治中国建设如何铿锵行,等等,诸如此类大考迫切需要全国人大、政协两会给出答案。

过去一年的成就是辉煌的,人民得到的实惠也是颇多的。但行进中的中国还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的挑战。我们要过上更殷实、更幸福、更稳定的好日子,就必须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当然,不可能一蹴而就,仍然需要继续蛮拼、继续锐意进取。

展开阅读全文

篇9:2024河南两会精神解读:GDP预期增长8%

全文共 1404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1月25日,河南省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开幕。会议上都传达了什么内容,展现了什么精神呢?下面是yjbs作文网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大会主席团常务主席郭庚茂、邓凯、夏杰、刘春良、张大卫、蒋笃运、储亚平、王保存、段喜中、张启生主持大会并在主席台前排就座。

上午9时,大会主席团常务主席郭庚茂宣布,河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共有代表938名,出席开幕大会的代表877人,符合法定人数,大会正式开幕。

省长谢伏瞻作《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6年GDP预期增长8%左右。报告共分四个部分:一、“十二五”重大成就及“十三五”主要目标。二、2015年工作回顾。三、2016年重点工作。四、建设廉洁高效政府。

谢伏瞻说,要贯彻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统筹推进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建设,不断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水平。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在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征程中砥砺前行,努力实现“十三五”顺利开局,让中原在实现中国梦进程中更加出彩。

大会书面听取了关于《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的说明,关于河南省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6年计划(草案)的报告,关于河南省2015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6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2015年工作回顾

去年全省生产总值超过3.7万亿元,人均生产总值3.9万元,均为2010年的1.6倍;工业增加值1.6万亿元,是2010年的1.4倍。粮食生产在高基点上实现新跨越,总产量达到1213亿斤,比2010年增加126亿斤。经济大省、新兴工业大省、农业大省地位更加巩固。

2016年重点工作

一、加强结构性改革,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二、加快新型城镇化,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三、建设现代农业,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四、厚植发展优势,蓄积发展后劲。

五、强化开放带动,增强内外联动发展能力。

六、深化改革创新,激发全社会创造力。

七、保护生态环境,打造美丽河南。

八、建设文明河南,提升发展软实力。

九、保障改善民生,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附注:2016年,为治霾,河南省级将花10亿元。

1月25日,河南省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开幕,省长谢伏瞻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说,2016年的一项重点工作“保护生态环境,打造美丽河南”,措施包括以解决大气和水污染为重点实施有效治理、以促进资源节约和生态系统建设为重点狠抓源头预防、以完善制度机制为重点加强生态环境管理。

在讲到“以解决大气和水污染为重点实施有效治理”时,谢伏瞻说,2016年要突出抓好燃煤污染防治、工业大气污染防治、机动车污染控制、扬尘综合治理、农作物秸秆禁烧及综合利用,重点实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散煤替代,完成燃煤机组超低排放改造,淘汰和改造不符合要求的发电机组和燃煤锅炉,加快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实施第五阶段国家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省级安排10亿元雾霾治理资金,支持燃煤电厂超洁净排放技术改造等重点工作,做好重污染天气应急应对,遏制雾霾天气频发态势,力争郑州等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明显改善。

在“以完善制度机制为重点加强生态环境管理”的措施中,谢伏瞻说,要健全当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机制,落实排污单位主体责任和行业管理部门监管责任,实行一票否决并严肃追究怠政失职。还要在环境高风险领域建立污染强制责任保险制度,引入第三方治理;推进省级以下环保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体制改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心得体会

全文共 1313 字

+ 加入清单

12月22日民政部党组传达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根据党组的部署安排,12月28日,民政部召开部直属机关司局级干部大会,传达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民政部党组书记、部长黄树贤主持会议并讲话。

黄树贤在讲话中指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农村工作会议,是在全党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十三五”顺利开局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两次重要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深入总结了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领导和推动经济工作的宝贵经验,精辟分析了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科学阐明了明年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基本要求。李克强总理的重要讲话,总结了今年经济工作情况,提出了明年的主要预期目标、政策取向和重点工作。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就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作出全面部署。学习贯彻会议精神,对民政部门全面了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正确把握国际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科学谋划部署明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黄树贤强调,学习领会会议的精神,要深刻领会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关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方略,理解党中央对经济形势作出的重大判断、对经济工作作出的重大决策、对经济工作思想方法作出的重大调整,按照党中央确定的思路和方法,朝着既定奋斗目标不断前进。要深刻领会明年经济工作的主要目标和宏观政策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政策思路,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要深刻领会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关键性改革的部署要求,以需求为导向,以提高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以深化改革为根本途径,在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中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要深刻领会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决策部署、加强和改善党对经济工作领导的重要要求。要深刻领会会议关于民生民政工作的新部署新安排,不断提升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谋划和推进民政工作的能力。

黄树贤要求,民政部要认真抓好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深化对会议精神的传达学习,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关于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重大判断上来,统一到中央关于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上来,统一到中央确立的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要求上来,统一到中央关于明年经济工作和农村工作的决策部署上来,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抓好贯彻落实。要按照会议部署做好明年民政工作,根据两个会议对民政工作的部署要求,科学谋划安排好明年工作。对于两个会议提出的具体民政工作任务,要按照中央对贯彻会议精神的统一要求,制定工作方案,明确工作职责,细化工作措施,纳入督办范围,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到位。要做好岁末年初的相关工作,按照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两节”期间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落实好困难群众保障政策,及时发现和解决群众的急难问题,开展走访慰问、寒冬送温暖等活动,强化民政服务机构安全管理和应急值守,加强“两节”期间作风建设,确保各项管理服务工作有序推进。

民政部党组成员,部机关、全国老龄办副司级以上干部,各直属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参加会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2024学习全国两会精神心得体会

全文共 1180 字

+ 加入清单

又是一次“春天的约会”,又是一场齐聚一堂、共襄盛举的大会。凝聚人心,汇集众智,为党和国家伟大事业发展建言献策,推动中国这首巨轮在正确到道路上行稳致远。

每一年“两会时间”,都会引来社会的广泛关注,因为,在“两会”上,关于老百姓切身利益的民生话题越来越多,这既体现出“两会”越来越务实的会风,也体现出代表委员们越来越为民的作风。“两会时间”虽然是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们共商国是的时间,但是,以民为本的理念从始至终都是全国“两会”的核心主题,从这个角度讲,“两会时间”也是“人民时间”。

禁止追星合影,禁止开会玩手机,,遵守会场纪律,少说空话套话,……一系列严格要求的背后,是对代表委员们认真履职的最大期许。把时间和精力用在建言献策上,用在为老百姓“代言”上,会前做足“功课”,珍惜发言时间,把老百姓的心声带进会场,把群众的诉求愿望带给党和国家。“民心是最大的政治。”老百姓的事,就是天大的事。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盘群众之所盼,始终把群众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把群众的声音当成推动社会发展的坚实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民生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民本情怀贯穿全局。围绕办实事、解难题,从党中央到地方,从党员领导干部到普通党员干部,心中的民生分量更重了,手上的为民举措更实了,释放的发展红利更多了,老百姓的日子过得一天更比一天好。为人民服务不是一句空荡荡的口号,而是一种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躬耕实践。

今年“两会”前,人民网一如既往地推出“两会调查”,“反腐倡廉”“社会保障”“医疗改革”三个话题名列前三,关注量达百万人之多。从实际来看,这三个主题也是社会长期以来关注的焦点所在。民心就是党心政心,民意就是改革目标,民情就是攻坚动力。深化改革步入深水区,各项事业建设开始啃“硬骨头”,如何在全国人民群众中找到改革利益的最大公约数,如何让发展的成果惠及更多人民群众,这离不开代表委员们殚精竭虑地思考献策。

代表、委员既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带着这份责任,肩负神圣使命,不忘群众重托,把群众的“好声音”传递给“两会”,努力让民智成为推动中国发展顶层设计的坚实力量。2016年,教育部共发布84项改革新政,每一项都有代表委员们的智慧贡献。还有多名代表连续5年提倡放开放“二孩”,终于在2016年变成现实。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只要认真倾听、狠抓落实,在中国,就没有解决不了的民生难题。

又是一年“两会”时,今年,人大、政协将向党和人民群众交出一份怎样的答卷,代表委员们又将向“两会”提交怎样的建议提案,我们都万分期待。相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人大、政协将不辱使命、再创佳绩,代表委员们将以更加认真的精神和务实的态度,为老百姓绘出更加灿烂的美好明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2024年全国两会热议保障和改善民生

全文共 1087 字

+ 加入清单

保障,指作为社会成员之间的某种意义上的交互动态的有限支撑和支持,民生,是指人民、居民的日常生活事项,这两个话题向来是两会时的重点。下面是关于两会代表关于这两个话题的相关发言,欢迎大家阅读。

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代表团参加审议时强调,要一手抓结构性改革,一手抓补齐民生短板,适当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切实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基本公共服务,坚决守住民生底线。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补齐基本民生保障的短板,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代表委员们表示,保障和改善民生就是要让全体人民都过上好日子。

我们保亭县有不少贫困的村寨,这几年得益于大景区和风情小镇的融合发展,许多农民变成了乡村旅游服务员,收入一年比一年高。今后要利用优势,大力发展特色项目,帮群众更好更快脱贫致富。

——海南保亭县罗葵村村支书林美娟代表

建设美丽乡村提升颜值,硬件改善容易,生活习惯改起来不容易。有些村子里整治卫生,起初许多农牧民不理解。改善农村环境是“持久战”,除了加大投入,还要倡导新的生产生活方式。

——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姚一萍委员

全国各地都已出台县级公立医院的改革方案,但医改不可能一蹴而就,特别是理顺价格方面。目前价格机制改革的目标已经确立,必须“一竿子插到底”,着手解决各种体制机制障碍。

——山东中医药大学王新陆委员

这些年的生活,用母亲的话说,就是从糠箩跳到了米箩。曾经生活的苗族小山村如今大变样,新房子越建越美,背包客越来越多,乡亲们的腰包越来越鼓。今后,应大力补齐文化生活方面的短板。

——贵州歌舞剧院雷艳代表

以前农民全靠老天爷吃饭,如今各级政府推广技术入村,把产量质量提上去,同时三农保险进村庄,大大减轻了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今后,还要继续加大力度,把这方面的工作做得更好。

——新疆吐鲁番农技推广中心热孜万古丽·加马力代表

近年通过异地搬迁、连片推进等模式,乡亲们过上了好日子,村里通了水泥路,有了戏台、篮球场,还要打造“梦里壮乡”旅游项目。接下来要发展更多项目,让乡亲们在家门口发家致富。

——广西田阳县新立村党支书罗朝阳代表

过去农民进城成本大,难以融入城市生活,如今农民工市民化加快推进,逐渐能够享受到城市各项基本公共服务。今后要继续加大力度推进,改变农民工“身在城里脚在村里”的窘境。

——中铁电气化局集团第一工程公司巨晓林代表

建设三峡生态经济合作区,写入了“十三五”规划,这将极大改善当地群众的生活。该区域既是三峡工程影响区、集中连片贫困区,又是生态环境脆弱区,其建设将有利于优化长江经济带生产力布局,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移民安稳致富。

——湖北稻花香集团蔡宏柱代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2024年全国两会精神传达内容提纲

全文共 2476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经济增速从2010年的10.6%连续七年下降至2016年的6.7%,经济进入新常态。此时,一方面要对内采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另一方面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也是第一大贸易国,因此也要从国际经济情况,审时度势,推动改革与发展。

一、经济政策取向的关键词是“稳中求进”

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两条宏观经济政策方针,一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二是在增加汇率弹性的同时,保持汇率的相对稳定。今年人大会议上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今年的GDP增长目标为6.5%左右,争取更好的结果。今年经济政策的关键词是“稳中求进”。今年秋天将召开党的十九大,因此,经济、金融、政治、社会稳定变得尤其重要。

当前经济增长的核心挑战是新旧动能转换,今年增长下行的压力仍将持续。可以猜测的是政府还将会采取一些稳增长措施。

过去30多年支持中国经济增长的两驾马车是出口和投资,分别对应着东南沿海生产出口产品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和东北、西北生产投资产品的资源型重工业。过去几十年中国的制造业一直在快速扩张,成就了所谓“世界工厂“的美誉。但现在这两个行业已经很难支持中国经济下一轮的增长。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因成本上升而失去了竞争力,重工业也面临严重的产能过剩的问题。

所以今天中国碰到的问题是一个结构性的问题,有点像亚洲四小龙在30年前碰到过的中等收入陷阱问题,在低成本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活力的产业今天已经难以为继。下一轮是否能持续增长不是看周期性因素或趋势性因素,而是看是否能建立起一批新的在高成本基础上有竞争力的产业。

现在新旧动能转换的进程还没有结束,增长下行压力还不可能完全消除。过去三年来几乎每隔一个季度我们就会听到“经济触底反弹”的判断,但下行的趋势并未改变。当然,如果政府采取一些措施,实现今年的增长目标应该问题不大。

二、防范系统性风险任重道远

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都提到了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问题,“当前系统性风险总体可控,但对不良资产、债券违约、互联网金融等累积风险要警惕。积极推进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有序化解处置突出风险点,整顿规范金融秩序,筑牢金融风险的防火墙。”

为什么当前金融风险显著上升?主要的诱发因素还是增长减速和结构转型,增速放缓导致企业资产负债表恶化、利润率下降、不良率上升,而新旧动能转型意味着金融资源需要重新配置。

最近讨论中国金融风险时经常会提到的一个概念是“高杠杆”,中国的杠杆率很高,这是一个事实,比如非金融企业负债与GDP之比高达170%,几乎处全球最高水平,杠杆率太高容易出问题。但为什么杠杆率这么高,可能跟中国金融部门由银行主导有关,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国经常用货币政策促增长、稳市场。经济好的时候,需要加速货币供应量的增长(来适应经济扩张);经济不好的时候,还是需要加速货币供应量的增长(来稳定经济与市场)。现在广义货币的供应量已经超过了GDP的200%。这么多的钱需要投资却缺乏投资渠道,过去两年来我们看到资产价格风险在不同的市场之间迁移,开头是股市,后来是房地产,然后是债市,等国内没地方投资了,资本开始往外走。

金融风险一直存在,但我国至今没有爆发出显性的金融危机,有两个很重要的原因:

第一,持续的高增长可以在发展中解决问题或者掩盖问题。举例来说,过去我国银行的坏账率高达30-40%,1998年四大资产管理公司转移了1.4万亿元的不良资产。1.4万亿元在1998年是一个天文数字,但放到今天,跟GDP一比就是一个很小的数字。

第二,政府兜底。即使在不良率非常高的时候,我国的银行体系也没有发生危机,主要就是因为政府在后面兜底。政府兜底短期优势是提升了人们的信心,防止不良率上升引起的挤兑。但长期看可能造成严重的道德风险,导致风险的快速累积。

但这两个因素现在都已经很难再持续,这可能是为什么政府将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作为今年的政策重点之一。

三、金融部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需要双管齐下

防范金融风险的手段很多,但关键是两条,一是强化市场纪律,真正让市场机制成为配置金融资源的决定因素;二是改善金融监管。

其中的一个核心问题是如何处理短期稳定与长期稳定之间的关系。稳定很重要,但我们过去的做法是竭尽所能地维持短期稳定实际反而造成了很多长期的隐患。要真正实现长期稳定,必须适当地释放一些风险点,允许破产、违约和出清。

我们经常听到的一个抱怨是金融不支持实体经济,这可能是因为金融“脱实向虚”,资金忙于投机、空转,但实体经济的结构不断恶化,特别是僵尸企业的比例不断提高,金融资源的利率效率自然就会下降。僵尸企业不退出,产业更新换代就难,去杠杆很难取得进展。所以,要提高金融资源的利用效率,首先必须改善实体经济的结构。

同时,金融部门需要改革。过去确实有很多金融机构在投机炒作,引发的问题需要解决。金融部门的改革方案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就已经确定,大致是三个方面:

第一,改革要降低准入门槛,创造更加公平的竞争环境。比如很多民营银行进入,引来各种形态的金融机构从业者。

第二,放开市场,让市场机制决定利率、汇率和资金配置。只有加强市场纪律,市场价格的信号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同样,在僵尸企业出清之前,最好不要考虑利率完全市场化和资本项目完全放开,否则可能会导致金融风险的急剧上升。

第三,改善金融监管。开放金融市场可以提高金融效率,但同时也可能放大不确定性,所以加强金融监管便成了当务之急。近期我们讨论金融监管改革,往往都是因为金融政策的协调出现了问题。但问题是我国今天的监管框架是以分业监管的法律为基础的,法律基础不变,单靠机构的合并与分拆,不能解决今天的问题。

过去很多监管政策出现问题,跟监管定位不清有关。比如,监管部门作为政府组成部分,需要考虑政府的政策目标。有一段时间监管部门对于股票市场价格指数非常感兴趣,显然是在考虑政府的政策目标。再比如,监管部门同时肩负监管和行业发展两大责任,而这两个责任有时候是矛盾的。所以,金融监管改革,短期内可能需要考虑如何改善政策协调的问题,但是长期看,关键还是要考虑提高监管的专业性、独立性、权威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2024贯彻学习中央经济工作和城市工作会议精神

全文共 2270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8日至21日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出席会议。

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总结2015年经济工作,分析当前国内国际经济形势,部署2016年经济工作,重点是落实“十三五”规划建议要求,推进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李克强在讲话中阐述了明年宏观经济政策取向,具体部署了明年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工作,并作总结讲话。

12月24日,自治区召开省级领导干部会议,传达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研究部署内蒙古贯彻落实工作。

自治区党委书记王君主持会议并讲话,自治区党委、人大、政府、政协、法检两院、内蒙古军区、武警内蒙古总队省军级领导同志出席会议。

王君指出,最近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后中央召开的两个十分重要的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在两个会议上所作的重要讲话,为我们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为我们做好新形势下城市工作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全区各地各部门要把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切实把思想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重要讲话精神上来,统一到中央关于明年经济工作和今后一个时期城市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自觉用中央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奋发有为地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不断开创内蒙古城市发展新局面。

王君强调,要全面总结今年及“十二五”时期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成绩和经验,深入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准确研判当前经济发展形势,充分认识面临的发展机遇和有利条件,把困难问题和风险挑战估计得更充分一些,从自治区实际出发,科学研究确定明年发展的目标任务,切实增强政策举措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坚定信心、趋利避害,卓有成效地做好工作,不断巩固和保持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态势。

王君要求,要扎实做好年终岁尾各项工作。春节前的这段时间工作很多、任务很重,各地各部门要再接再厉、加倍努力,统筹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工作,保证全年目标任务圆满完成,确保明年各项工作顺利开局。要高度重视、认真做好“两节”期间的访贫问苦、市场供应、安全生产、维护稳定等工作,确保各族群众过一个平安祥和的节日。充分保护的股票市场,抓紧研究提出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方案;加快推进银行体系改革,深化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加快发展绿色金融。要加快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完善个人账户,坚持精算平衡,提高统筹层次。要加快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在保基本、强基层的基础上,着力建立新的体制机制,解决好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会议指出,要继续抓好优化对外开放区域布局、推进外贸优进优出、积极利用外资、加强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加快自贸区及投资协定谈判、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等工作。要改善利用外资环境,高度重视保护外资企业合法权益,高度重视保护知识产权,对内外资企业要一视同仁、公平对待。要抓好“一带一路”建设落实,发挥好亚投行、丝路基金等机构的融资支撑作用,抓好重大标志性工程落地。

会议强调,要坚持瞄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牢牢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不放松,科学确定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把握好稳增长和调结构的平衡,稳定和完善宏观经济政策,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坚持大力推进结构性改革,着力解决制约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坚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依靠改革创新加快新动能成长和传统动能改造提升。要用新思路新举措深挖内需潜力,持续扩大消费需求,发挥好有效投资对稳增长调结构的关键作用,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要大力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着力抓好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要加快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要推动绿色发展取得新突破。要保住基本民生、兜住底线。要健全督查激励问责机制,促进各方面奋发有为、干事创业。

会议强调,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原则,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主线。要坚持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充分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注重调动企业家、创新人才、各级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善于把握本质、主流和趋势,善于把握社会心理,善于把握时、度、效,深度分析,主动发声,澄清是非,更有针对性做好舆论引导工作。

会议号召,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既是对明年经济工作的全面部署,也是对推进结构性改革的重点部署。各级领导干部务必把思想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把握正确方向,脚踏实地推进,推动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不断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人大常委会有关领导同志,国务委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全国政协有关领导同志以及中央军委委员等出席会议。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中央管理的部分企业和金融机构负责同志,军队及武警部队有关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更多热门文章推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心得体会

全文共 532 字

+ 加入清单

2016年12月16日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7年要着力振兴实体经济,要坚持以提高质量和核心竞争力为中心,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扩大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供给。要树立质量第一的强烈意识,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提高质量标准,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引导企业形成自己独有的比较优势,发扬“工匠精神”,加强品牌建设,培育更多“百年老店”,增强产品竞争力。

“此次中央召开经济工作会议所释放的信号,为枝江酒业人增添了干事业的信心”。枝江酒业总裁曹荣开表示。他深信,一个资金状况良好、工匠精神盛行、文化底蕴深厚、创新持续不断的企业,一定会在行业洗牌中迎来属于自己的勃勃生机。

屹立在荆楚大地上的“中华老字号”枝江酒业,2017年将迎来200周年庆典。从1817年“谦泰吉”古槽坊演变而来的枝江酒业,经过近200年的创新变革,如今已发展为以白酒酿造为主,以包装彩印、保健酒制造、资源回收、饮料加工为辅的多行业配套发展的大型产业集群。“枝江”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质量管理先进企业、全国重合同守信用先进企业、中国十大新名酒、中国驰名商标、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华老字号等100多项国家级荣誉。一个企业能历经百年不衰,其“工匠精神”是最好的诠释。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政法干部学习两会精神心得体会

全文共 3020 字

+ 加入清单

三月春意洋洋,春风袭人,绿意萌动, 到处是生机盎然的美好画卷。来自全国各地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承载着百姓的寄托和希望,肩负着历史赋予的责任和使命,带着各自的议案奔赴北京,齐聚一堂,共商国是,为祖国发展献计献策,为普天生民请民愿。一年一度的两会是人民政治生活中的盛事,是各方英杰的“群英会”,迸发的是智慧,凝聚的是力量,统一的是思想,形成的是共识。在二个星期的时间里,我始终关注两会的进展情况,注意学习和领会两会精神实质,用两会精神指导我市的司法实践。

深入学习贯彻两会精神,关键在于知行统一,首先要知,更要行,知中有行,行中有知,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一方面加强两会精神学习与领会,另一方面立足基层法院实际,认真抓好“五型”司法,在具体的司法审判实践中贯彻落实两会精神,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实现“以法治国”和“法制中国”作出应有贡献。

一是坚持服务型司法。为大局服务是人民法院的神圣使命。牢固树立司法工作服从和服务于党委政府大局的理念,认真贯彻落实县委政府重大决策部署,自觉把法院工作置于大局中来谋划,找准服务大局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做到法院工作与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同频共振”;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建设富裕和谐文明的幸福家园奋斗目标,高度重视重点项目建设的社会稳定工作,妥善处理项目建设中出现的矛盾纠纷,依法排除影响工程建设的妨碍和阻力,切实保障重大建设项目顺利进行;加大对森林、荒山和矿产资源的司法保护力度,依法打击破坏生态的违法犯罪行为,切实保护生态环境;妥善处理与农村改革发展有关的矛盾,依法审理好各类涉农案件,依法打击妨碍农业发展、破坏农村稳定、损害农民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及时、主动、有效地服务“三农”工作,积极运用法律手段推进新农村建设,助推农村稳定和发展。

二是坚持能动型司法。充分发挥司法能动作用,延伸审判功能,积极开展社会管理服务工作,切实维护良好的社会管理秩序。完善参与社区矫正良性互动工作机制,加强与公安、司法、社区、学校、家庭的沟通联系,协同、配合做好被矫正人员的日常监管和法制教育工作,有效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的发生;完善参与网络虚拟社会建设管理机制,依法打击网上诈骗、网上盗窃、传播淫秽色情信息等网络违法犯罪活动,净化网络环境;完善法律服务机制,深入开展法律服务活动,采取送法上门、以案讲法、办法制讲座、开通法律服务热线等方式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实现“静态”普法向“动态”普法转变,努力提高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积极参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开展民间借贷、农民工工资、金融借款、合同类纠纷等专项审判,认真落实执行联动威慑机制,加大对诚信正反两方面典型案件的宣传力度,通过惩治失信行为,加强信用警示,引导全社会增强诚信意识;积极参与和谐社区建设,以开展“在职党员进社区,志愿服务作奉献”和新“三万”活动为载体,组织开展法律援助、政策宣传、扶贫济困活动,同时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城乡结合部、涉黑涉恶、黄赌毒窝点的打击治理,促进社区和谐建设,助推基层社会管理;抓好司法调研,建立对社会问题审判信息分析、预警工作机制,对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反映在司法领域的各种情况和问题,以及多发性、倾向性和新类型案件,及时研究总结、反映通报情况、提出对策建议,为社会管理创新注入司法动力。

三是坚持和谐型司法。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是人民法院的重要职能。全面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依法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分子的同时,加强轻微刑事案件的和解工作,对具有法定从轻、减轻处罚情节的依法从宽处理,分化瓦解犯罪,减少社会不稳定因素;强化“调解优先、调判结合”的理念,充分发挥调解工作在解决矛盾纠纷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提高调解结案率、自动履行率和服判息诉率;高度重视涉诉信访工作,坚持院领导接访制度,完善信访案件终结机制,加大司法救助力度,化解涉诉信访积案;加强非诉讼矛盾防控和化解工作。强化诉前矛盾化解和诉调对接工作,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和诉讼调解”四位一体的多元纠纷解决机制,法院与村镇、工会、妇联、民调组织的联系互动机制,法庭与辖区综治办、派出所、司法所维稳信息共享机制,充分利用司法的指引功能对矛盾纠纷进行诉前分流和引导。抓好执法办案与社会矛盾防控的对接,从审判、执行的各个环节,随时排查和掌握易引发社会重大事件的纠纷、易产生群体性诉讼的矛盾,有针对性地制定防控和化解措施,变被动为主动化解,变事后处置为事前预防,努力减少社会不安定因素。

四是坚持效能型司法。提升工作质量和效率是检验人民法工作成效和提高群众满意度的重要途径。注重提升司法便民工作质效。加大电话咨询、巡回立案、就地办案等便民力度,落实便民联系卡制度,设立 “假日法庭”和“流动法庭”,加大适用简易程序和普通程序简化审办理案件力度,缩短办案周期,减轻群众诉累,确保群众以最便捷的方式、最小的成本实现利益诉求;注重提升司法政务工作质效。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和完善司法管理制度,实现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狠抓制度落实,推行工作任务分解、交办和督办制度,加强制度落实考核,做到每周有抽查、月月有通报、年终有奖惩,保证各项工作规范、有序、节俭、高效运行。认真做好考勤、财务、车辆管理和安全保卫、法院保密、网络舆情应对等工作,注重细节管理和精细化管理,进一步提高司法政务工作效率和整体效能;注重提升审判工作质效。坚持把案件质量作为审判工作的生命线,大力实施“铁案”工程和“精品案”工程,以审判管理为依托,落实法律文书“三级审签”、案件质量评查、审判流程监管、发改案件剖析讲评、案件质量检查通报等制度,坚持简易案件庭内研讨、疑难案件业务小组“会诊”、重大复杂案件审委会讨论制度,全面推行审判绩效每月通报、季度考评、年底兑现的考评奖惩机制,力促审判质量提升、办案效率提速、审判效果提高、绩效考评进位。

五是坚持清廉型司法。公正廉洁司法,关乎公平正义,关乎法院形象,关乎队伍安危。坚持违法违纪违规“零容忍”,以建设“零违纪”的班子、带出“零违纪”的队伍、争创“零违纪”的法院为目标,着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深化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力度,实行“一票否决”制度,筑牢廉政防线;坚持随案发送《廉政监督卡》,畅通举报电话和举报邮箱,在审判执行部门设立廉政监察员,加大审务巡查和督察力度,加强对司法行为的事前、事中、事后监督;认真做好年度工作报告和专项报告,及时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重要部署、重大情况以及办案中的突出问题,认真办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意见建议和关注案件,邀请代表、委员视察法院工作、旁听案件审理,自觉接受人大和政协监督;加强与检察机关的工作沟通与交流,落实检察长列席审判委员会制度,认真对待检察建议,依法接受检察机关监督;落实公告开庭、公开宣判、新闻发言人、案情通报会制度,开展“带案回访”和 “公众开放日”活动,加强裁判文书上网工作,推进阳光司法,认真接受社会监督;充分发挥网络和媒体宣传优势,实时发布法院工作动态信息和重大案件审判信息,及时主动接受社会舆论监督。

司法实践没有止境,建设和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也没有止境。学习好、贯彻好两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需要坚持不懈的润化在思想上,落实在实践中。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人民法院要在两会精神的引领下,始终不懈地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保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2024全国两会前瞻:中国迎来“创业的春天”

全文共 1681 字

+ 加入清单

1月5日,三个合伙人来到甘肃贫困山区陇西汪家坡小学送去他们为孩子们购买的文体生活用品。(杨艳敏摄)

“让我们一起创业吧!”

几年前,年仅24岁的潘昊向比他小几岁的缪建国发出创业邀请时,他们可能不会预料到,他们二人创办的这家小公司“矽递科技”,如今会成为一家规模国内最大、全球排名前三的开源硬件制造商。潘昊于2011年创立的“柴火创客空间”,更成为国内知名的创客“梦工厂”。

如其英文名称“Maker”所示,源自国外的“创客”一词,象征着热爱科技并乐于实践的创业、创新人群及其文化。2015年1月4日,潘昊的柴火创客公司迎来最著名的会员:当天,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考察了这家公司,并应邀成为其荣誉会员。

李克强为“创客”们的创意点赞说:你们的奇思妙想和丰富成果,充分展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活力。这种活力和创造,将会成为中国经济未来增长的不熄引擎。

从去年全国两会以来,李克强已不下十次在国内外公开谈及创业问题。在去年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中欧论坛汉堡峰会及一系列座谈会上和在义乌等地考察时,李克强多次宣示要“在960万平方公里大地上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新浪潮”。

创业一直是本届中央领导集体高度关注的议题。2013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考察中关村时就强调,要最大限度支持科技人员创新创业。

潘昊和他的创客伙伴们感受到,这两年,整个社会笼罩着一种跃跃欲试的氛围,一股崭新的创业浪潮席卷神州大地。从北京到杭州、深圳,再到武汉、成都……各式“创客空间”、“创业咖啡”层出不穷。在网上,各类创业投资撮合平台门庭若市,如知名的“天使汇”已使303个项目完成超30亿元(人民币,下同)的融资。

2014年3月新修订的公司法实施后,“一元公司”成为可能,新注册企业大幅度增长。官方数据显示,从去年3月至2015年1月,平均每天新登记注册企业达1.06万户。

仿效美国硅谷银行模式运作的成都某科技融资企业负责人李高欣表示,中西部城市也出现了创业热潮。他认为,中国正迎来“第五波创业高潮”。

“中国目前正从初期的模仿、复制、赶超阶段,逐步过渡到由市场主体真正去创新的阶段。”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元春表示,考虑到这一背景,政策环境对于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十分重要。

李克强高度评价创业、创新作为中国经济新“发动机”和新“引擎”的重要作用,“如果有一二亿人能够去创业、创新的话,这对我们整个经济结构会带来怎样的变化?”

从去年以来,中国政府以一系列组合拳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再度取消及调整200余项行政审批等事项、对小微企业定向降准、设立400亿元新兴产业创投引导基金、支持发展“众创空间”……一系列利好政策激发了创业与创新的原动力。

“光靠资金支持和发红头文件还是不够,我们需要制度创新。”中国人民大学商法研究所所长刘俊海认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离不开创新型企业,这终归需要一系列全面的制度创新,最终形成“创新友好型”国家,“如果制度束缚太多,必然影响创业创新。”

怎么才能够更好地让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官方对此已有清晰认识。

1月26日,李克强在听取专家学者和企业界对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的意见建议时说:“如果说,(改革开放)前30年,我们更多的是靠勤劳的话,再往后走,我们更多的应该靠智慧,要靠政府简政放权,把市场的准入门槛降低,让愿意创业的人能够创业,然后,在市场中加强事中事后的监管。如果说,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调动起来,这就需要政府的改革。”

分析人士认为,总理座谈会的表态应可视作今年政策的风向标,今年政府或将力推大众创业创新,而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会否提及以及如何阐述这一点将成为重要看点。

今年1月,李克强视察深圳时,在中国首家开业且以小微企业和创业者为主要服务对象的互联网银行“前海微众”获赠企鹅造型玩偶。银行员工告诉李克强,企鹅寓意着“冰天雪地抱团取暖”。

“我倒是希望你们能抱团取暖,但不希望你们在冰天雪地里,政府要创造条件,给你们一个便利的条件,温暖的春天。”李克强的话,足以令人憧憬,在中国迎来“科学的春天”37年后,“创业的春天”亦触手可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学习两会精神心得体会

全文共 928 字

+ 加入清单

春光明媚的三月,喜逢两会胜利召开。在我们社区里立刻掀起了一股“两会”学习热。作为一个社区工作者,我认真收听、收看“两会”相关报道,借此机会谈谈对“两会”的感想。

两会是国内政治经济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具有多方面的重要作用:一是吸收各方面意见,集中各方面智慧,修改、完善已有的法律和决策,有助于平衡各方面利益,缓解各方面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二是通过人大议案和政协提案,以及代表委员的呼吁、建议,解决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三是对两会的报道,实际上等于就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大政方针进行一次全国性的宣传动员,可以起到增进共识、凝聚力量、提振信心、鼓舞士气的作用。一年一度的两会是用群众智慧治理国家、用科学发展观统筹全局的一次生动实践。

从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我了解到了过去五年我国取得的伟大成就,以及党和政府对2015年工作的部署和展望,使我们从中看到了更大的希望和更光明的未来,全身充满了干劲儿!五年来,我国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国际影响力显着提高,这五年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充分显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报告对于我们进一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振奋精神,同心同德,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奋力前行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在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总理对今年政府主要工作提出4方面建议,民生问题所占篇幅长、着墨多。“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全面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所占篇幅最长。

全面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建立新型农村。政府工作报告显示,中国将不再强调不惜一切代价实现经济增长,而是转而强调实现社会福利保障;这也体现了中国新一届领导班子的工作重点。

报告还特别强调减少能源消耗,着重解决和减少中国面临的严重空气、土壤和水污染。“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环境的期待,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生态环境关系人民福祉,关乎子孙后代和民族未来。”

这次“两会”是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召开的第一次两会,是廉政新风,这次“两会”是在中共中央作出规定倡导节俭之风背景下召开的“两会”,代表委员将承担起民主监督的责任;这次“两会”是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的“两会”,代表委员将行使职权审议讨论改革方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2024年全国两会心得体会

全文共 1050 字

+ 加入清单

作为新时期教师,我们深为自己所处的盛世感到自豪和兴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宏伟大业为我们每个青年知识分子施展自己的抱负,展现自己的才华提供了广阔的用武之地,我们十分感谢这些年来国家、社会和母校为培养我们这些学子所付出的财力、物力和精力,本人将竭尽自己所能,把自己的所有智慧用于日常工作和社会实践,时时刻刻牢记自己的职责和使命,决不辜负学校、家长的期望和嘱托。为此,我们将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团结同事,努力在工作中做到将自己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实现统一起来,给学校争取更大的荣誉:

­ 首先,在思想上,我们将继续不断加强思想政治修养锻炼。尽管自己在工作中学习和积累了很多理论知识,但到了课堂上,我们将面临一个全新的领域和天地,尤其是要从事教书、育人的工作,因此,我们计划经常阅读有关教育战线上的先进事迹的书籍和报刊等,不断加强对当前新的教育领域的新动态。使我们在工作上有更大的精神动力,做到学以致用,而不盲目;使我们能够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能鉴定好与坏、甄别正与邪;自觉抵制腐朽思想和不正之风的侵蚀,从而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 其次,在学习上,我们认为要做到边工作边学习,终身学习。当今社会处于一个以信息作为重要生产力的时代,谁掌握的知识,谁就拥有了进步的阶梯。因此,我们我们广大教师,要从头开始,虚心学习新的科学知识,尽早适应社会的需要。除此之外,要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己的某个领域的精深程度,争取做到独当一面,保证高效率地完成校领导布置的各项教学工作任务。我们还将爱护学校,她是莲湖区的重点小学,拥有迅速更新的知识、精英的教师队伍,同时她也是我们每个广大师生的精神家园,我们将及时认真地为自己充电,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把最前沿的知识运用于实际工作中,使自己不会在飞速发展的信息社会中落伍,以便在工作中发挥自己更大的潜能,不断提高水平和素质,以更加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 第三,在生活中,我们将以实现共产主义理想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坚定信念时刻鞭策、鼓励自己,使自己对社会活动始终保持信心和干劲,我们不会灰心或气馁,而是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刻苦钻研,加强学习,注意积累经验,虚心请教、认真揣摩。凡事预则立,因此,能否实现自己的理想,关键就在于我们个人是否能够始终如一地坚持信念,是否能够满怀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

­ 以上是我们最近在思想、工作、学习等方面的汇报,把学习和工作抓好,以饱满的精神面貌进入社会实踏落实在工作行动上,我们将努力完成上级赋予我们的使命。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2024年全国“两会”境外媒体关注热点前瞻

全文共 4036 字

+ 加入清单

人民网北京2月27日电,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全面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以及“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2015年我内外面临一系列新情况、新挑战:全球经济复苏基础仍然较弱,国内经济社会发生深刻变化、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其间,我如何实现改革预期、使经济和社会适应“新常态”将是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当前,外界一方面回顾“深改元年”一系列改革举措,从中解读并验证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方略走向及践行改革的决心;另一方面对2015年乃至未来一段时期我政策走向、改革前景以及内政外交等领域可能出现的新趋势、新变化进行展望。

统观2014年我全面深化改革进展以及近期境外舆论的热议焦点,可以预期2015年“两会”期间,外媒的关注热点将继续不离全面深化改革这一主线及我内政外交理念的实践,涉及的主要议题包括以下方面:深化改革总体进程、经济增速换挡、高压反腐态势、依法治国的推进、外交战略布局、周边安全局势、民生领域挑战以及港台局势。

一、我施政重点及深化改革总体进程

关键词:协商民主、经济转型、强力反腐

外界透过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执政两年多来的内政、外交政策以及一系列改革举措的出台、落实,解读我领导层施政重点及中国发展方向,认为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施政总体框架已经“清晰”。经济“新常态”、依法治国、高压反腐、“习式外交”以及新型城镇化等特定的新词汇,在外媒报道中频繁出现,与之息息相关的政策调整及经济、司法、户籍制度等诸多改革持续引发舆论热议。总体而言,外界对我改革决心及成果予以肯定。香港《南华早报》指出,习近平对于国家的治理是成功的,“从治党、治吏到治军,均取得成效”。英国《金融时报》强调,“相比美国、欧洲和日本,中国的治理政策要有力得多”。但外媒同时声称,我当前处于“深水区”的改革推进仍面临诸多挑战与风险,主要表现在“利益集团阻力重重、各方未能达成共识”等方面,尤其指我缺乏西方式民主、政治体制改革进展缓慢并阻碍经济体制等各领域改革的深入推进。

“两会”期间,我2015年政府工作重点以及政治、经济、社会等诸多领域的改革进展料将受到持续关注:首先,随着《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的出台,协商民主这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能否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破题”;其次,我如何继续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规划的各项改革措施,以及中央经济、农村等重要工作会议精神,使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步入“高素质、可持续的‘新常态’”;最后,我如何破除各种阻碍和挑战,使全面深化改革真正成为实现“中国梦”的有力支撑。

二、“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速换挡

关键词:“新常态”、结构调整、增长质量、宏观调控、自贸协定

当前,全球经济整体弱势复苏、油价持续处于低位,中国经济正在“三期叠加”中转型并走向“新常态”,我国经济发展与世界经济形势联动趋势日益紧密。面对这样的内外环境,中国经济如何实现增速换挡、如何度过结构调整阵痛期备受外界瞩目,而这一再平衡过程将对全球经济产生何种影响也必将引发国际舆论的集中关注。总体而言,外界对我经济前景的评价审慎乐观,对我领导层改革决心、政府调控能力、政策缓存空间持肯定态度,认为当前中国“发展方式在转变,经济结构在优化,发展质量在提升”,是结构调整的“黄金时期”。根据我2014年经济表现,相关国际组织及经济专家对中国2015年经济增长进行预测,数值从6.8%到7.1%不等。

今年“两会”上,“新常态”料将成为各方预测我宏观政策及经济走向的大背景,我经济深层次的实质性变化路径料将成为外界的重要关切。其间,我官方公布的经济增长目标、深化改革的动力和手段、减速提质的风险与挑战,乃至“新常态”之下中国经济对全球经济的影响等,都将引发国际舆论的集中关注和深入解读。此外,随着我经济影响力的提升,我自贸区推进进程乃至区域经济合作战略、经济的对外开放度和融入度等也将持续吸引外媒的关注目光。

三、我反腐败政策走向及着力点

关键词:高压态势、纠正“四风”、打虎拍蝇、制度建设

2014年,我反腐倡廉工作持续推进,从“打虎拍蝇”到纠正“四风”,从打掉“三大帮派”到查处“小官巨腐”,从清理裸官到海外追逃,一系列措施和成果备受瞩目。一方面,外界肯定我反腐倡廉决心,认为我反腐败手段日益成熟,相关举措对于维护党和国家团结、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国有企业改革乃至健康政治生态的营造都具有正面意义。另一方面,外界对我下一阶段反腐败路线图进行预测,认为未来反腐倡廉工作需解决“如何持续”的问题,反腐力度会继续加强,惩治“结党营私”、“拉帮结派”、“团团伙伙”或成今年反腐败工作着力点。但同时,外界也指出我反腐制度化、透明度方面仍有提升空间。

全国“两会”上,我如何落实十八届中纪委五次全会精神推进反腐倡廉工作、周永康等大案要案的审理进度、反腐败可能涉及的重点行业领域,将会受到境外舆论关注。此外,反腐败工作的制度化建设,特别是我在十八届四中全会上提出的反腐败国家立法议题可能也将受到重点报道。

四、我依法治国前景及挑战

关键词:法治中国、依宪治国、党的领导、司法改革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首次将依法治国作为会议主题,“依法治国”成为2014年的高频词汇之一。国际舆论从“依法治国”内涵、中西方法治理念等方面进行多角度的解读和比较,观点呈现一定的复杂性。

“两会”期间,“依法治国”如下层面或将引发外媒关注:一是我司法体制改革的推进步伐,观察其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的地位和作用;二是我“依宪治国”理念的意义和内涵,评论依宪治国和依法治国如何做到有机统一;三是我依法治国理念在各行业、各领域的具体落实,分析依法治国六大任务如何具体细化等。

五、我外交战略布局及大国关系

关键词:“习式外交”、大国外交、中美关系、中俄关系

外媒高度关注2014年我拓展影响力、塑造大国形象、争取国际话语权的外交努力与进展,解读我外交新理念、新方式、新战略,聚焦业已成型的“习式外交”,关注我外交整体布局、地缘战略环境,乃至外交政策的延续性,“韬光养晦”延续与否、“不干涉他国外交政策”的灵活度持续引发外界猜测。此外,我与美俄等大国的互动一直牵动各国媒体注意力。外媒指出,中美关系在北京“习奥会”后出现积极进展,但两国间仍然存在战略互疑,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并非易事;认为中俄关系在能源、贸易、军事和航空等几乎所有领域全面升温,但贸易失衡、影响力争夺、力量此长彼消等因素从深层次阻碍两国关系深入推进。

“两会”期间,我外交布局、政策动向料将吸引外界更多关注目光,聚焦点或将集中于以下问题和领域:一是我外交政策特别是“韬光养晦”战略是否转变、“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如何构建;二是我如何进一步推进与美国的“新型大国关系”,增强与美方的战略互信并防范地缘政治对抗;三是在俄罗斯深陷经济危机及西方对俄制裁加剧的情况下,我对俄当前困境持何种态度、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如何进一步深化。

六、我周边安全局势及政策走向

关键词:“一带一路”、中日关系、南海问题、中印关系

2014年中央外事工作会议后,外媒认为中国将采取更加“安抚的”周边外交策略。“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和亚太自贸区建设如何推进,成为外媒解读我“亲、诚、惠、容”周边政策的重要维度。2015年将是“一带一路”建设延展铺开、做深做实的一年。此外,在我与日本、越南、菲律宾和印度等国家关系方面,外媒肯定我与上述国家的关系得到改善,但预计领土领海主权争端等问题仍将给双边关系发展带来很大变数,其中特别对于日本不时的挑衅之举给中日关系造成的不确定性表示担忧。

“两会”期间,一系列周边问题料将引发热议,“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内容、推进进程及其面临的挑战将成为各方瞩目焦点。如何处理好与日本、越南、菲律宾和印度等国存在的主权争端,我与上述国家关系能否进一步加强或改善将成为外媒重要关切。2015年适逢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我在发展对日关系方面是否有新理念、新举措也将受到外媒重点关注。

七、社会民生领域挑战及应对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户籍制度、环境保护、养老金并轨

2014年,我社会转型阶段的民生问题受到持续关注。从一号文件聚焦“三农”到环保法修订,从新能源推广到户籍制度改革,从养老金并轨到“单独二孩”政策落实,外媒肯定一系列改革举措所彰显的我保障和改善民生、防治环境污染、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应对人口结构变化等方面做出的努力;指出我在应对民生问题中体现出的“行动力”、“透明度”、“制度化”成为施政亮点。但外媒也关注到我民生问题的复杂性及改革紧迫性,强调改革加力的必要性,并对改革面临的资金短缺和配套制度缺失等系统性问题的解决表现出疑虑。

随着“两会”临近,民生领域众多问题料将继续升温。经济“新常态”下,民众的担忧与期许、社会的发展与稳定、改革的酝酿与推进料将成为舆论热点。首先,在我经济转入中高速增长的背景下,就业问题料将受到关注;其次,对于养老金并轨、户籍制度改革等促进收入分配公平、推动新型城镇化之举,两者都面临较大资金需求,如何解决财政难题、配套相关制度,迈开改革步伐将成为外界关注重要内容;第三,随着环境保护法修订案的实施,新法的执行程度、污染企业处罚力度、相关制度建设、环境信息公开情况等将面临检验,而如何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也将成舆论关注重点。

八、港台局势及我政策走向

关键词:两岸关系、两地关系、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香港普选方案

2014年,从台湾“太阳花运动”、国民党“九合一”选举惨败,到香港“占中”非法集会,两岸关系以及内地与香港两地关系均出现波折,并使2016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以及2017年香港特首普选变数增多。

“两会”期间,大陆对台政策是否调整、两岸经贸合作及政治互信如何推进、服贸协议有无重启迹象料将成为外媒对两岸关系的重点关注议题。而中央涉港政策、香港社会局势、2017年特首普选议题将继续引发外媒对内地与香港关系的讨论。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