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南京大屠杀之拉贝日记观后感【合集20篇】

军训,是人生中难得的经历。军训有苦有乐,军训的感想日记是怎样的呢。看看下面的范文吧。现在开学吧给你们收集整理了关于南京大屠杀之拉贝日记观后感优秀作文,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

浏览

2527

作文

215

拉贝日记观后感

全文共 561 字

+ 加入清单

也许,因为了陆川电影《南京南京》的热映,引起了我对另一部同题材小说《拉贝日记》的兴趣,从网上,我读完了它。

《拉贝日记》是当年在南京的一名德国友人亲身目击南京大屠杀所作的真实记录。这本书的作者约翰拉贝是德国西门子公司的雇员,1937年日军进攻南京前夕,他和十几位外国传教士、教授、医生、商人等共同发起建立南京安全区,并担任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他和一些国际友人在当时极其危险艰难的战争环境中,四处奔走呼号,奋不顾身地抗议和尽其所能地阻止侵华日军对中国人民疯狂施暴。他们设立的南京安全区为大约25万中国平民提供了暂时栖身避难的场所。在他自己的住宅和小花园里,也挤进了600多名中国难民,受到保护。他还在他的日记和其他文字中记述了侵华日军在南京犯下的一桩桩令人发指的暴行。他在1938年4月回到德国以后,连续举行报告会,向德国当局呈送书面报告,继续对日军在南京的罪恶进行揭露。在受到德国警察盖世太保的讯问和警告之网后,他仍然暗暗地细心整理自己的日记和有关资料,将这些历史记录留给后人。

这本书主要采取的是日记体这一形式,在情节上,他更多的是翔实的、朴素的记述,读完后令人压抑、愤怒,为那段黑色的历史。

对于南京大屠杀,我最初的记忆是在初三那年,学校发了一本补充教材,那上面的记载。对于这段历史,我想每一个中国人的感觉都应该是相同的。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观后感日记

全文共 1359 字

+ 加入清单

一、画面美

当代小说的特点是场景化,任何一个广受大众欢迎的小说,都将会给读者创造一种体验,能够体验到代入感非常真实的场面。这不是作者决定的,是看小说的人决定的。场景化的制作能力,是由大量的细节填充进去后形成的一种独特综合效果。对细节的把控,将会成为一种趋势。

看《邪不压正》的场景,对我来说就是一种这样的体验享受。整个场景,从细节上塑造了一种名为‘干净’的美感,这种美把故事的每个部分都塑造的非常有价值,只有追求把没价值的部分都删掉,才会在简短的对话中展现出无穷的意味。

二、看不懂的美

《邪不压正》看了好几遍,不过还需要说的是,这个故事懂了,而含义不懂。换种说法是,看懂了故事情节,却没看明白作者想通过这个故事表达什么内容。

故事很简单。讲述了大徒弟朱潜龙为了名利,伙同根本一郎杀死师傅一家,二徒弟李天然侥幸逃脱,却被别有用心的蓝青峰养大,最终利用他来完成自身目标,结果却似乎并没有完成目标。

用‘似乎’是因为,思考了很长时间,都不明给自己一个清楚的答案。老蓝的目标到底是什么?如果是把‘将军’送出去,那他完成了目标。如果是为了利用李天然杀朱潜龙和根本一郎,也达到了目标,可总觉的老蓝似乎有某种更深层的目标没有完成,但是找不到判断的证据。

同时,电影中的细节,以及人物的对话,意味深远,有太多含而未露的描述。比如:就是为了这点醋,我才包了这顿饺子;我听不懂你说的中国话;写出来的,还能叫心里话吗?等什么呢?

这些对话,蕴含的信息量太大,完全给了我‘瞎想’的空间,可以让我把自由发挥的脑洞开到极致,每一句都可以延伸出一个思考的方向。最终我都没有去想,因为不想过度解读。

正是这种无法确定答案的美,给了我一种只有朦胧诗才有的美感。

三、人物塑造的性格美

朱潜龙和根本一郎,两个典型的坏蛋。一个欺师灭祖,一个曲解孔圣人的论语,可谓是对传统所塑造的‘好’,破坏的一干二净。

特别是根本一郎和朱潜龙在与李天然一一对决的过程中,为了获得优势,派兵暗中埋伏。朱潜龙,在死之前依旧说是李天然杀死了师傅。从头坏到底的两个人,至死不悔,这样的坏人太少见了。

李天然是一个心怀大恨的人。对他拉说,除了报仇,其他的一切都不重要,所以他失去了一个爱他的父亲亨大夫,错过了爱他的女人唐凤仪,这些原本可以成为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人,结果因为他的‘恨’错过了。

唐凤仪是一个牛津大学的毕业生,在她的世界里善恶不重要,重要的是爱她,至于爱她的人是不是坏蛋也无关紧要。可在“女子无才便是德”依旧盛行的社会背景下,追求爱情,特别是李天然用‘在你屁股上印一个章就知道他是否真的爱你’操作下,让唐凤仪知道了朱潜龙根本就不爱自己,而李天然又拒绝了和她远走高飞。至此,对爱的所有追求破灭。或许这才是她自杀的原因。

关巧红是一个心中有大恨,且把想法付之于行动的人,不过在可以报仇的时候,因为恐惧放弃了报仇。于是面对同样因为恐惧的李天然,成了一个引导者,引导李天然去报仇。不要讲什么‘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不留隔夜仇才是报仇的最好方式,通过这种引导,让李天然直面恐惧,直面生活。李天然的成功,让她看到了成功的希望,最后她也因为心中执着于恨,错失了李天然。

这部电影给我最大的启发是,生活中不止有恨,不该因恨而活。心中有恨的人,永远看不到生活中的美好,就像李天然没有报仇之前,舍弃了唐凤仪,关巧红舍弃了他。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纪念南京大屠杀观后感

全文共 295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星期六在电视上观看了【南京大屠杀】,我的心被深深地震撼了。

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我国的历史名城南京,把这里变成了人间地狱。禽兽不如日本兵把老百姓当做刀靶练习刺杀,活埋南京和平居民,那惨无人道的日军,对放下武器的士兵和人民,用机枪扫射,死亡人数达30万人。

看完电视,我的心情十分沉重,30万人,多么触目惊心的数字啊!这是多么耻辱啊!老师对我们讲,南京大屠杀是发生在我国近代史上最悲惨事件。在整个事件中,中国人民竟没有反抗能力,逃跑呼救都显得那样苍白无力!

南京大屠杀是一面历史的镜子,我们要牢牢记住这个血的教训。我们要记住中国人的耻辱,发愤图强,为祖国的日益强大做出自己的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南京大屠杀观后感

全文共 865 字

+ 加入清单

一个无辜的声音在绝望中呼喊着,地上洒满了鲜红的热血,天空已没有之前那么碧蓝,花草也没有之前那么芳香。空气中弥漫着炮弹激战过的硝烟味,浓烈的尸臭与血腥味,一个悲惨的世界浮现在眼前。1937年12月13日,想必每一个中国人都不会忘记今天吧!这天是我们中国人的耻辱,日军攻击南京城。我曾经看过这部电影,当时我是怀着沉痛的心情,迈着沉重的脚步走进电影院。因为我早已感受到南京大屠杀的死亡气息。1937年12月13日,日军进站南京城,对手无寸铁的南京民众进行了长达6周惨不忍睹的大规模屠杀,他们还将南京民众以铅丝捆绑,先用机枪扫射,再用刺刀乱戳,最后浇以煤油,纵火焚烧。“劫后的南京,满目荒凉”日军杀害活埋共30多万人。看完之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心几乎走向崩溃的边缘,胸中热血沸腾,掀起阵阵心潮,似乎有千言万语,却一言难尽。我仿佛身在那个世界里,眼睁睁地看着南京青年被杀害,小孩被无情的日军用炸弹炸死,而我却无能为力。他们把孕妇腹中的孩子刺死,我替那个还没有见到这个美丽的世界就被死神召唤的婴儿感到哀伤,替那个快要做母亲的孕妇感到痛苦。被抢走的牲畜无奈的叫着。我恨日军,恨他们的冷酷无情,卑鄙,无耻,下流。每一次的枪声仿佛子弹射入我的心脏,每一刀的刺杀仿佛我的心脏感受到了刀的冰凉,当南京民众被日军用机枪扫射而倒下时,仿佛在我心上的伤口洒上一把盐。看到我军成为日军的俘虏,我的灵魂早已飘逝。南京大屠杀中受害者让每一个中国人感到悲愤,哀伤。可是,痛恨有用吗?我们能改变历史吗?难道我们要对日本用报复的形式来发泄自己的悲愤吗?不,都不可能,日军以为一次屠杀就能让中国向日本屈服,他们妄想,中国式一个有骨气,有志气的国家,怎会向他们永远低头。随着时代的改变,我们生活在和平阳光的普照下,我们很幸福,但是,我们却要深切记住沉痛的历史,不能忘国耻,从现在开始我们要刻苦学习,严格要求自己,学习科技文化知识,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这以为我们敲响了一次警钟“落后就要挨打”只有祖国富强,中国才能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从此,中国的胜利将是日本噩梦的开始。

展开阅读全文

篇4:2024年初中生东京奥运会观后感日记800字

全文共 821 字

+ 加入清单

作为历第一个被推迟一年的奥运会东京奥运会注定是不凡的。这也使得比赛的不凡,来自世界各国的运动健儿在赛场上大展身手,努力拼搏。不凡的精神深深地影响着观看比赛的人们,使伟大的奥林匹克精神在人群中传播,世界变得更好。奥林匹克精神在于相互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而非相互带着恶意的攀比,然而在这个过程中,有些人却要在金牌上大做文章,导致了比赛的不公平,使人们忽略了真正的奥运英雄。

在奥运会上很多运动员们,奋力拼搏,金牌只是运动员们努力的结果,并不能够说明其他运动员的好坏。若掰扯的话,奥运会的核心是相互了解,友谊,团结以及公平竞争。目的是让比赛充满爱。金牌的作用是传递奥运精神,所以我们不能通过一枚金牌否定其他奥运英雄。就如苏炳添,作为一名短跑运动员,虽然之前没有胜利,但他不放弃,一次次超越自我,突破极限,不断恒进,达到新高度。他自己说过:“0.01秒眨眨眼就过了,但对我来说,每一个001秒都是一个极限。”这些年来苏炳添不知突破了多少个001秒,在东京奥运会上大放异彩,成为了中国奥运闯入男子百米决赛的第一人。虽然没有得到金牌,但他拼搏的精神可贵,这样的人就是奥运英雄。

在中国如同苏炳添的运动还有不少,女排队就是很典型的一群强将。起初女排还不出色,甚至愈来愈差,以致后来跌入谷底。所以郎平教练怀着对祖国的忠诚,毅然回国,担任女排教练。当时郎平的身体状况是很不乐观的,但她勇于坚持,对女排队员进行新的筛选,进行强攻训练,尽力让队员们各自发挥特长,在赛场上展示各自的优势。女排队员们也很争气,寻找不足,努力改正,刻苦训练,也在一次次挑战地自己的极限。这其中有一些三言两语就可以描述的完,但女排的每次进步都无比艰难,在这样艰难的情况下,女排脱颖而出夺得冠军,连同郎平在内的团队都成为传奇。这样的运动员就是奥运冠军英雄。

奥运英雄并非要夺得金牌,凡事敢于拼搏,挑战极限,并且具有奥林匹克精神的就是奥运英雄这代表的是一种伟大的精神传承,将永远传递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运动会观后感日记800字

全文共 851 字

+ 加入清单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在这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我们XX中学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校运动会。这是我是第一次参加中学里的运动会,心中满是无比的兴奋与期待。

运动会终于开始了。简短的开幕式,精彩、激烈、紧张的比赛都在我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最令我记忆犹新的是20×50接力跑,因为我也参加了这个项目。比赛开始了,只听“砰”地一声枪响,第一棒的罗璐同学像一支离弦的箭一般冲了出去,只见她准确无误地把棒子传递给了下一个同学刘佳梦,她又传给了下一个同学,这时,我们已经超过2班了。到了,马上到我了。这时,我的心里像揣了一只小兔子似的,“通通”直跳,我紧张极了,生怕掉了棒,终于,前一个同学把棒传给了我,我一点也不敢犹豫,抓起棒就跑。在炮的路上,我听见了同学们在为我加油,这样,我就更不能给班级丢脸了,我使出吃奶的劲向前跑去,把棒递给了下一个同学。“呼”,我长长地吁出了一口气。接着,我和同学们一起,帮剩下的几名同学加油。到最后一棒啦,这时,我们依然遥遥领先2班,最后一棒是陈子豪同学,他的手臂上系着一根代表冲刺的红领巾,他飞快地往前跑去,他的脚下向像生了风一般,又与2班拉开一段距离。啊,他到达了终点,那一刻,我们全班沸腾了起来。不过,我们的成绩还要和其他班比一下。

有一种胜利叫坚持,最振奋人心的就是1500米跑了。1500米,对于我来说是一个遥远的数字,想到它都会觉得颤栗。然而对于站在起跑线上的每一位女运动员来说,这将是她们将要面临的比赛。比赛开始了,罗璐冲在了最前边,我负责为她送水。我每隔一圈就为她拧开盖子,把水递给她,并不时地为她加油。终于,她来到了终点,在她跨入终点的那一霎那,她瘫坐在了地上,这时我的心中不由得一颤,到底是一股怎样的力量将她推上了1500米这一个漫长又富有挑战性的赛道呢?突然,我明白了,是坚定的毅力和无比巨大的勇气!啊,运动员们,我们为你们骄傲,我们为你们自豪!

通过了这一次运动会,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我们每一个人的人生之路就像是运动场,需要的是拼搏和勇气,才能带着我们跨越心胜利的终点线。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拉贝日记观后感

全文共 2573 字

+ 加入清单

继电影《南京,南京》之后的又一部经典感人大作《拉贝日记》,一部从德国人的角度描述南京大屠杀的影片。《拉贝日记》取材来自拉贝撰写的战时日记《拉贝日记》,通过这个“中国版辛德勒”的传奇故事,记忆的南京那段惊心动魄的惨痛记忆。

拉贝是一个德国人,任职德国西门子公司南京分公司的负责人。在他被调回德国前任期的最后一天,赶上了日军空袭南京城,大批平民被炸死,拉贝组织大家在厂区里避难,让大家躲进大大的纳粹旗下,才躲过了日军的轰炸。中国人要靠一面纳粹大旗来救命?看到这个场面,我既为拉贝的应急能力和侠义之举感动,同时,又感到极为悲哀。当时的中国国力太弱,根本就没有能力躲避日军的轰炸,眼睁睁看着一大堆平民被炸成碎片,到处是残肢碎体,我的眼角湿润了,不因为别的,只为百姓所遭受的生灵涂炭感到悲伤和同情。

《拉贝日记》里边有这样一个片段——拉贝的司机——张,被日军拉去当杀人游戏的靶子,成为无数被砍头的人之一。很多人都看过这样一幅照片:两名日本军人手握军刀,在进行杀人比赛后,一副洋洋自得的神态。这张由日本随军记者拍摄的“两将校百人斩竞争”新闻图片,就是南京大屠杀中臭名昭著的“百人斩杀人比赛”。“百人斩杀人比赛”是日军残酷暴行的典型案例。此次“侵华南京大屠杀史实展”展出的当年《东京日日新闻》,以“百人斩,大接战,勇壮向井、野田两少尉”“百人斩,超纪录,向井106--野田105,两少尉延长战”为标题,刊登了这次骇人听闻的“百人斩杀人比赛”。1937年11月30日至12月11日,侵华日军第16师团步兵19旅团第9联队第3大队野田毅、向井敏明两个少尉军官,在从上海向南京进攻的途中展开了杀人比赛。当时《东京日日新闻》,连续刊登该报随军记者浅海、光本、安田、铃木等4人分别从江苏常州、丹阳、句容、南京发回的现场报道,详细报道了向井、野田两人在无锡横林镇,常州车站,丹阳奔牛镇、吕城镇、陵口镇,句容县城,南京紫金山等地刀劈百人的经过。这些报道不仅时间、地点明确,杀人过程及其数字清楚,而且还配发了图片。这是一个史实,一个让人毛骨悚然的史实。但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日本人有多么的残酷,是怎么样的无人性!多少条活生生的生命,就这样在这两个魔鬼的刀下抹杀了,留下的是被杀者家人的伤心欲绝,有多少孩子因此成为了孤儿?有多少老人因此失去了依靠?日本军官的行为是惨无人道的,我感觉还没有一种形容词能够用来形容他们的罪孽!然而,现在的有些日本人却极力否认“杀人游戏”。两个侵华日本军人的三名后人,以侵华战争期间报道所谓“百人斩”一事损害这两名日本军人“名誉”为由,起诉日本《每日新闻》、《朝日新闻》两家报社和原《朝日新闻》记者本多胜一,要求赔偿3600万日元。这是多么可耻的啊!本来就犯下了滔天罪行,到最后还死不承认,即使事实已经摆在眼前。看到这些,我不知道心里头有多么的气愤!!

一开始,拉贝也曾对日本军队抱着幻想,他认为日本军队会尽量减少杀戮,直到后来日本对平民的一次又一次的杀害,还有亲眼看见自己的妻子乘坐的船被日军炸沉,拉贝才认识到了日军的残酷。一群外国的仁义之士在南京建立了一个安全区,供平民避难,拉贝是这个安全区的委员会主席,罗伯特担任安全区委员会副主席。安全区给了二十多万人一个避难的场所,在这里,日军和中国军队都不许进入,也不许携带武器。就是这么一群外国人,一群完全可以置身事外的人,义无反顾的站了出来,给了那么多的中国难民一个生命的希望。他们就像是沙漠里的甘泉,就像是春天的雨露,给了绝望中的中国难民一个活下去的希望。在安全区缺乏资金和物资供应的时候,拉贝主动把自己的存款拿了出来,为了安全区的工作,使自己的糖尿病更加严重。罗伯特作为一名医生,不辞辛劳的工作,救死扶伤,作为安全区的副主席,为安全区付出了许许多多,还有一群正义人士,为了安全区的工作奔波劳累。这就是正义,这就是人性,这就是真正的无私奉献。在我心目中,他们都是伟人,都是绝对的英雄!!不,应该说,我们中国人都应该记住他们,记住他们给我们国人的无私帮助,他们救了那么多的中国人,他们是我们的恩人!!

下面来看看日本在南京大屠杀中的一些历史数据吧!12月15日,日军将中国军警人员2000余名,解赴汉中门外,用机枪扫射,焚尸灭迹。同日夜,又有市民和士兵9000余人,被日军押往海军鱼雷营,除9人逃出外,其余全部被杀害。16日傍晚,中国士兵和难民5000余人,被日军押往中山码头江边,先用机枪射死,抛尸江中,只有数人幸免。17日,日军将从各处搜捕来的军民和南京电厂工人3000余人,在煤岸港至上元门江边用机枪射毙,一部分用木柴烧死。18日,日军将从南京逃出被拘囚于幕府山下的难民和被俘军人5.7万余人,以铅丝捆绑,驱至下关草鞋峡,先用机枪扫射,复用刺刀乱戳,最后浇以煤油,纵火焚烧,残余骸骨投入长江。令人发指者,是日军少尉向井和野田在紫金山下进行“杀人比赛”。他们分别杀了106和105名中国人后,“比赛又在进行”。在日军进入南京后的一个月中,全城发生2万起强奸、轮奸事件,无论少女或老妇,都难以幸免。许多妇女在被强奸之后又遭枪杀、毁尸,惨不忍睹。与此同时,日军遇屋即烧,从中华门到内桥,从太平路到新街口以及夫子庙一带繁华区域,大火连天,几天不息。全市约有三分之一的建筑物和财产化为灰烬。无数住宅、商店、机关、仓库被抢劫一空。“劫后的南京,满目荒凉”。

历史给我们一个启示,就如“落后就要挨打”。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想在这个世界上生存、发展、免受外来侵略,首先就要先自己强大起来。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永远只有挨打的份。历史的教训是惨痛的,但它警示着我们,国家要发展,民族要进步,要有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所以,现在我们的主要任务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强国防建设,为经济建设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同时,不断发展教育,提高全民族素质,加强文化建设。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我们要时刻记住历史的教训,防患于未然。在这个时代背景下,世界格局发生了变化,呈现一超多强的局势,许多西方国家对我们中国的发展虎视眈眈,对我们的侵略有了新的手段。作为一个高校的大学生,我们要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本领,为将来投入国家经济建设做准备。《拉贝日记》和《南京,南京》只是一个历史的回忆,而我们时时刻刻都要拉响警钟!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电影《狙击手》观后感日记

全文共 600 字

+ 加入清单

抗美援朝战事一场难以忘却的战事,是一场战强敌、驱恶魔的生死大搏斗!是一场百万中华优秀子孙再次涌现豪迈气概的英雄赞歌与神圣洗礼!抗美援朝战事打出了国威!打出了军威!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事是一场伟大的人民战争!

我们衷心向中国人民志愿军全体将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深深地怀念!中国人民志愿军全体将士不愧为中华民族最可爱的人。抗美援朝英烈永垂不朽!让我们怀念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罗盛教、杨连娣、李家发、杨育才、任光华、孙一增等30万2千7百24名功臣及5953功勋集体。

志愿军战士究竟是抱着怎样的信念冲上战场的?而我们伟大的伟人是怎样下定决心,在建国之初国力极其贫弱、武器装备极其落后的情况下,即让小米加步枪的战士与有先进武器的美国人对抗的?我们的战士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是如何生存的?

这场战争打得惊天地,泣鬼神。一个个奋不顾身、冲锋陷阵的战士把敌人打得抱头鼠窜。这场战争打得震五洲,惊四海。中国人的勇敢无畏让世界上所有国家都倒吸一口凉气!

这是中华雄狮的怒吼,这是一场改变民族命运的赌博,这是一场维护民族尊严的决斗!“我们中华民族原有伟大的能力,压迫愈深,反抗愈烈,蓄之既久,其发必速。我们一定要拼命地向前!”这是1919年的伟人代表中华民族发出的冲天

怒吼!

中国需要强大,把那种“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的气势传承下去。和平生活不能销蚀一个民族的英雄气概;发展经济的同时应使威武不屈的民族精神发扬光大。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观后感

全文共 677 字

+ 加入清单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今年12月13日,我国第7个国家公祭日。国家公祭,既是对自己死难同胞灵魂的安抚,也是对那些犯罪者的警示,警告这个罪孽深重又不愿悔改的邻国;同时告诫我们的国民,保持唤醒状态,不要有片刻的忘却与麻木,绝不能忘却历史、忘却苦难。但我们知道,这不是在宣泄情绪,不是在倡导民族复仇,而是提醒我们每一个人,我们是一个整体,我们在共同悲痛。我们要学习历史,了解历史,避免历史悲剧的重演,这是我们共同的责任与义务。

在世界的东方,有一个美丽而强大的国度,她的名字叫——中国。五千年来,她创造了无数不朽的文化,五千年来,她哺育着无数的中华儿女。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绝对不能忘记祖国的屈辱的历史。长城的古砖挡不住洋炮的弹片,封建王朝的腐败,使中华受尽了欺凌,终于,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王朝的统治,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

为了祖国,有多少英雄豪杰为了保卫自己的祖国而壮烈牺牲;有多少科学家废寝忘食,为祖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有多少人出国留学后时刻不忘祖国,学成本领后放弃了国外的优越条件回来建设祖国;有多少……

少年强则国强,所以我们要热爱祖国。怎样爱国呢?首先,我们要爱父母,爱师长,爱集体;第二,我们要珍惜时间,刻苦学习,做一个有用之人,用科学振兴中华;第三,我们要锻炼好身体,有了强健的体魄才能更好的`为祖国服务。第四,不管什么时候,都以人民的利益为重,多为人民服务。

爱国,是种无比高尚的品德,是民族的灵魂。同学们,让我们从小做起,从小事做起,无论什么时候,都要爱国,为国争光!

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电影《长津湖》观后感日记

全文共 579 字

+ 加入清单

在老师的推荐下,今天上午,我和爸爸一起去电影院观看了《长津湖》。

电影《长津湖》以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中的长津湖战役为背景讲述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71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在极寒严酷环境下,东线作战部队凭着钢铁意志和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一路追击,奋勇杀敌,扭转了战场态势,打出了军威国威。

影片中有些台词让我印象深刻,他说:我的女儿问我“为什么要打战,就不能不打吗”其实战总是要打的,不是我们这一代人,就是下一代人!

还有一段场景,战斗中,军人们身处近零下40度的低温,身上却穿着极薄的冬衣,连土豆都吃不上,然而却依然坚持战斗,并取得胜利。这种精神令我感慨不已,在战役进行中,志愿军战士宁可冻死,也不后退半步,当美军冲破防线走到阵地前时,看到的是一百多个冰雕的保持战斗姿态的战士遗体时,连美军也自叹不如的说:我们拥有这么强大的对手,注定是打不赢的,美军默默的给志愿军们献上军礼!

是啊!正是这些最可爱的人,中国志愿军战士,是他们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用他们的鲜血和生命换来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现在我终于更深刻的明白,中国国旗为什么是红色的?红领巾为什么是红色?是为了提醒我们今天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烈士用鲜血染红换来的!

我们何其有幸,生于华夏,恰逢盛世,不经战乱,不缺衣食,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目光所至皆为华夏,五星闪耀皆为信仰,愿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帝企鹅日记观后感600字

全文共 808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我观看了《帝企鹅日记》这部电影,文中以逗趣的语言为人们讲述了一群无时无刻不在与寒冷抗战的家族,它们对孩子的付出和坚定的信念深深感动了我,让我记忆犹新。

在寒冷的冬天,当人们在温暖的屋子里烤火时,在世界的另一个极端,大自然正绘制着一幅幅残酷而完美的画面,一个个灰白色的身体在一望无际的冰原中缓缓移动着,这些帝企鹅们正在为它们刚刚出声的孩子找一处“温暖”的家。最后,经过数月的长途跋涉,帝企鹅们早已精疲力尽,而它们也找到了一处栖息地。虽然此时公企鹅们肚里的食物早已空空如也,但它们不能去觅食,正因它们的孩子正准备在春天破壳而出,迎接生命中的第一缕阳光。它们此刻唯一能做的,就是用自己坚定的信念,战胜刻骨的寒风,等待外出的母企鹅的归来。只见它们数十个围成一团,将蛋放在自己柔软的腹部,在寒风中犹如一个个爱的漩涡,用自己的身体挡住风魔,为小企鹅争取时刻。在极端的天气下,不时有一只只帝企鹅倒下,被白雪覆盖,永远地消失在这个世界上。经过漫长的苦苦等待,公企鹅的食物已经不够它们再与寒冷抗拒下去,而就在这时,企鹅宝宝们也已破空而出,好奇地打量这个世界,兴奋地“啾啾”乱叫,或许它们不知道,如果它们的母亲还不回来,它们将被死神无情地夺去幼小的生命。时刻一天天过去,但是母企鹅却连影子都没有,公企鹅只好啄食吹来的雪花解渴,用自己仅存的力量与大自然做最后的搏斗。不知什么时候,就在大家快要绝望的

时候,远处忽然传来一声鸣叫,企鹅母亲们最后回来了!小企鹅们似乎闻到了母亲的气息,兴奋地叫着,企鹅母亲们喂进小企鹅饥饿的肚子,小企鹅们第一次尝到食物的味道,畏缩的身体顿时生机勃勃起来。这意味着在寒冷的南极将会新增一片生机,将会使冷漠的大地多几声喃喃的温情。

看了这部影片,我十分感动,大自然中的生命是那样脆弱,企鹅父亲企鹅母亲对小企鹅的温情和关爱,企鹅父亲们坚定的信念,企鹅母亲们无私的奉献,这和人类社会是多么的相似,难道不值得我们去思索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狂人日记的观后感六百字

全文共 448 字

+ 加入清单

在这个暑假,我又一次细读《狂人日记》,不知这是第几遍了,只知道每次阅读先生的文章都怀着敬意。对于此文,我不敢多作评点,因为我纯粹是以求知的心态来欣赏先生带给我们的文化盛宴。至于那些抨击先生的闲言碎语,还是留给小人们说去吧!我能做的只有静静地阅读鲁迅先生跳动的文字。

鲁迅先生生活在巨变前夕的中国,顺应时代变迁,《狂人日记》诞生了。先生抨击了当时吃人的社会现实。他巧妙借助"狂人"这一角色,描绘了人性的丑恶与世界的残缺。"吃人!"真的是吃人吗?不是,鲁迅先生眼中的吃人只不过是在社会现实的无情压迫和吞噬下,人性一点点地泯灭。鲁迅先生揭露的不只一人,而是整个“吃人”的民族!

鲁迅先生在绝望的背景下,他以一种冷静的心态来面对虚幻的事物,从而在须臾的间隙寻找新生的希望。

读了《狂人日记》,我深切体会到先生内心的痛苦。一方面他无力杯葛政府带来的压力,另一方面又为中华民族的衰亡而哀叹!所以全文结尾时,他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呼声。先生宁可燃烧自己,把光亮留给孩子们,因为那不仅仅是孩子,不仅仅是生命,更是希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拉贝日记观后感

全文共 1307 字

+ 加入清单

这个学期,我们开设了《军事理论》这门课程,在老师的推荐下,我看完了《拉贝日记》这部电影。在整个观看的过程中,我都是感到痛心,难过,愤怒的。为祖国曾经遭到这样的伤害而泣,为日军的残暴而怒。

这部影片记载了1937年12月,侵华日军在卢沟桥事件后,攻陷了南京后的种.种令人难以启齿的暴行,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惨案。那种无人性,可耻的杀戮行为真的令人感到痛心,更多的是对日本的愤怒和仇恨。这是日本法西斯在中国所犯的严重罪行之一,这是中国历史上极其惨痛的一页。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吗。他对侵华日军制造这一惨绝人寰的大屠杀的血泪控诉,是日本帝国主义者犯下的严重罪行的有力证词。

导演Florian

gallenberger用艺术的形式把这场战争呈现给我们,这片子是这样的沉重,这是历史的大悲剧。它写了战争和人,但是它弘扬了在生与死的关头,人道主义的一种力量,人道主义的升华。

《拉贝日记》是当年在南京的一位德国友人-约翰拉贝-亲身目击南京大屠杀所作的真实记录。这个德国人在南京大屠杀时拯救25万中国人的事迹震撼了国人。约翰拉贝先生1882年生于德国汉堡,1908年作为德国西门子公司的雇员来到中国经商。他本可以在战争爆发前偕同家人离开回国,可是在无情的战争下,面对的是无情的绝杀,他有情地以自己的微薄之力保护和自己一起工作的员工,拯救那些屠刀下的百姓,保卫无辜的百姓,和他的伙伴们不顾个人的安慰,共同联合起来建立了安全区,四处奔走呼号,奋不顾身地抗议和尽其所能地阻止侵华日军对中国人民疯狂施暴。他们设立的安全区为大约二十五万中国平民,为他们提供了暂时栖身的场所,保护了近二十几万儿童妇女。

作为一个德国人,德国是日本的盟国,而且他本人也是一名纳粹党员,他本应该帮助日本,但是他却转而帮助赤手空拳的中国人,这纯粹是一种使命感。在影片中,由于他的不屈服,他的妻子朵拉在回国的旅程中遇难,他眼睁睁地看船沉入大海,他遭受了沉重的精神打击,身体的打击也是不可言喻的,但这件事却遭到日方的轻视。在巨大的悲痛之下,他还是站了起来,为那些手无寸铁的南京人民撑起了一片天。他被推为安全区的主席,拉贝明白自己肩负的担子有多重,他说:“由我出任主席,我不应再有丝毫的犹豫。”他带领他的委员们寻求国际援助,募集资金,购买粮食和药品。他的行为是无私的,伟大的,当时难民们对他顶礼膜拜,都称他为活菩萨。拉贝先生以这样爱的方式保护中国人的生命,帮助中国人,这种大爱,令人尊敬与钦佩。从历史中,我们知道拉贝先生爱中国,

爱中国人民,中国人民也深深的爱着拉贝先生约翰拉贝先生是中华民族的英雄,是中华民族最为真挚的朋友。我们应该永远记住他,感谢他。在残酷的环境下,拉贝先生用日记记录下了日军暴行,也是对日军残酷暴行的无情揭露。让后人知道日本人的残忍,冷血和无耻。

影片里的威尔逊大夫也是一个有情有义,敢说敢做,爱憎分明的一人物。其中一段和拉贝一起唱起希特勒是胆小鬼的滑稽歌,特搞笑。但他在战争中那种为救受伤的伤员的那种责任感,让我敬佩。

里面还有一个很让人感动和心疼的人——瓦莱莉?杜普雷——坚韧伟大,保护了上万名中国女性免遭蹂躏,挽救了上千人的性命,坚强,具有母性光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南京大屠杀>观后感

全文共 591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看了《南京大屠杀》,我才深深的体会到,日本人的凶残远远比我想象中的还要可怕一百倍。

1937年12月13日,日本军攻陷南京后,开始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大屠杀,他们根本不拿中国人当人,看见男人就杀,看见女人就拿去当奴隶。日本军把投降的士兵抓起来,用绳子绑在一起,然后,用机关枪对着那些无辜的士兵一阵扫描,直到他们都死了,还不死心。更残忍的是,日本人甚至把杀人当作一种乐趣,他们把成群的人分成几组绑在一起,然后在他们身上浇上汽油,再点一把火扔在人群里,YJBYS中国人在火里开始痛苦的呻吟、痛哭,但是日本军丝毫没有怜悯之心,看着中国人痛苦,他们说:“这是最刺激、最好玩的杀人游戏。”日本军不段的用不同的方法残忍的杀害中国人:活埋、活活烧死、推进水里淹死……没有一件事他们做不出来。整个南京城弥漫着尸臭与血腥的味道,死亡笼罩着这些惊慌失措的人,隐隐约约传来人们的叫喊声、痛哭声。

日本人横行霸道在中国的领土上做出这样残忍的事情,真是禽兽不如!日本人对中国人犯下了滔天大罪。他们现在还都不敢承认,但是我们一定要记住那一次刻骨铭心的屠杀,不要忘记日本人对中国人的耻辱,“落后就要挨打”这句话深深的烙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祖国,腾飞起来吧,让这些刽子手看看我们中国人不是这么懦弱的。现在祖国强大了,生活富裕了,没有谁再敢欺负我们了,我们要更加努力的建设好祖国,让祖国更加强盛,傲立在世界的东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帝企鹅日记观后感600字

全文共 794 字

+ 加入清单

在学校,我们观看了一部名为《帝企鹅日记》的纪录片,帝企鹅日记观后感大全。它描述了在南极冰川上生活的主要物种—帝企鹅,离开生活地,去别处繁衍后代的过程。这个过程它们经历千辛万苦,使我感动万分。

每年,到了秋季,帝企鹅们就从各地赶到奥摩克去寻找伴侣。一路上,天寒地冻、风雪肆虐,只要走失必死无疑。找到伴侣后,雌企鹅产下蛋,由雄企鹅孵化,雌企鹅去找食物。奥摩克在冰川的中央,冰层厚实坚硬,她们要走几个月才能来回奥摩克与海边。雌企鹅中,有一些被海豹吃掉。而另一边,暴风需无情地夺走许多生命,由于极夜现象,使那儿更加寒冷,许多小企鹅在雌企鹅回来前出生了,艰难地挺到了雌企鹅回来。但那以后,它们还有许多灾难:暴风雪、贼鸥、回“家”征途上的危险……

一只企鹅想活下来多么不容易!多么艰难啊!它们都务必有足够的毅力、足够的留意、足够的运气,只要少任何一点点,都会失去生命。这时我想到了动物园中的企鹅:它们舒舒服服地生活在适宜的温度中,没有风雪,没有极昼极夜。它们有足够充裕的时刻,慢慢地孵蛋,也不用为食物操心。小企鹅不用担心随时可能来临的风暴,也没有天敌的侵扰。这是不是十分舒服呢?是的!

那我们是不是十分舒服呢?

我们不用担心变化的天气,房屋能够保护我们;我们不用担心是否有食物,父母会保障我们的饮食;我们不用担心疾病,医院能够医治我们的病痛……动物园中的企鹅比起那冰天雪地中的企鹅,就像我们比起那灾区的灾民、非洲的难民、危险丛林中的居民!我们的条件够优越的了!但是有些个别的人,贪心,不知足,要这个要那个,挑三拣四,好像没什么东西是贴合心意的。

想得再多一点,多少生物正因人类的贪心而灭亡!又有多少灾难是由人类自己的贪心引起的!得到的够多,拥有的够多,为什么还不能知足?

南极的帝企鹅那么艰苦,我们的生活那么安逸!我们既要把握此刻拥有的,好好珍惜,还要知道:我们拥有的,比起困苦的人,多得多了!不好贪心,知足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女仆日记观后感

全文共 528 字

+ 加入清单

影片想说什么很容易get到,用我们学生时代最擅长的总结中心思想的手法,基本就是揭露资本主义上流社会腐朽奢靡的生活方式虚伪贪婪的人性以及下层人群被奴役被压迫什么的。当然,小说和电影肯定比我们当年的课文更全面更深刻,小说作者和电影导演观察社会的目光也肯定比我们当年的语文老师更锐利。与其说是揭露上层社会的坏和下层社会的惨,倒不如说是揭露一个药丸的社会里人性的全面溃败。简单说来,就是没一个好人。作为剥削阶级形象出现的上流社会的人还是贴着那些传统的标签,这其实并不是影片展示的重点。作为一部用锐利的目光观察社会的小说/电影,重点是聚焦在底层人群的。

底层人群有逆来顺受的胖厨娘,虽然社会强奸了我,但我也无力反抗,那就闭上眼睛享受/忍受吧。有“不懂你们为何充满了奴性”我TM就不服的园丁和女仆

不服就要反抗,本片里的反抗者显然不是我们传统印象中带着光环的革命者。园丁是个妥妥的反犹太纳粹分子,还是个偷主人家财物的小偷。女仆是个不择手段企图逆袭的心机婊+“妓女”。影片最后结局是园丁和女仆成功偷得主人家大宗财物后驾着马车远走高飞。

一个药丸的社会,也必然是一个丛林法则盛行的社会,只有选择兽性放弃人性才能获得更好的生存环境,我说的是《女仆日记》展示的1900年代的法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观后感日记

全文共 484 字

+ 加入清单

为纪念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而创作拍摄,中央八台播放了一部电视剧《外滩钟声》。该剧讲述了一条老上海弄堂里几户百姓人家自_到改革开放后十年的时代变迁与人情冷暖,亲情、爱情、时代背景凑成一台戏,岁月蹉跎,人情冷暖,如泣如歌的故事。

听着外滩海关大钟的钟声、喝着老虎灶烧的水、戴着上海牌手表、口袋上别着英雄牌金笔……这部剧中有着太多上海人熟悉的岁月味道。这部剧我是一集都没有拉下。我喜欢剧中的杜心生,他接替爸爸工作成为守钟人。他是妥妥的一枚暖男,对于初恋,他小心翼翼地保护俞佩佩,生怕受伤害。在理解她的理想之后,他愿意成全。对于自己的媳妇,他有担当,责任。维护自己的家庭。呵护妹妹留下的孩子。视为己出,抚养长大。正直、真诚、厚道是心生身上的标签。心美是我喜欢的女性,她有自己的灵气与坚持,最终在服装设计上走出自己的一条光明之路。所以有梦想要坚持。

在这部《外滩钟声》中,一个个小人物相继出场,让人看到温馨的亲情和邻里情。现在邻里之间的感情淡多了,住在单元房里,年轻人早出晚归上班。见面了也许都不知道彼此是邻居,人情冷漠了许多。希望朋友们抽空看看这部剧,我觉得这部年代电视剧特别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帝企鹅日记观后感

全文共 534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学校组织我们观看了《帝企鹅日记》这部电影,电影里的帝企鹅一共有三次征程:

第一次征程是所有帝企鹅都参加的,为了繁衍后代,他们离开安逸的北部,去到遥远的南部大平原来下蛋。这是一个艰辛而又有趣的征程,一路上潜伏着很多危险,但是他们表现出了无限的坚强和团结。

第二次征程,并不是所有的帝企鹅都有的,而是在产蛋后,雄企鹅要原地一动不动的等待和保护小企鹅的出生,而雌企鹅要去找到大海的入口,去捕捉食物,给自己的丈夫和孩子。这期间,雄企鹅要把蛋弄到脚下,保持温度,而自己却要不吃不喝等上四个月。等到小企鹅破壳而出时,企鹅妈妈就回来了。但小企鹅出生后不久,就要面对暴风雪的洗礼。这会夺去无数的小生命。洗礼过后,失去孩子的企鹅妈妈非常伤心,他们会像疯了一样去夺别人的孩子!这也代表了妈妈对孩子疯狂的爱啊! 看到这里,怎么能让人不震惊?就算是铁石心肠的人,也会因此泪流满面的!

帝企鹅的第三次征程,是回到自己的故乡。帝企鹅的一生就这样过着。

我是流着泪看完这部电影的,因为这里面充满了帝企鹅对自己孩子的爱。母爱的伟大,父爱的神圣,在他们身上表现的是那么真切那么完美,在这部电影里的帝企鹅不正和人类一样吗?也许世间所有生物都是一样的,他们都有对孩子深深的爱,让人感动,让人难以忘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雷锋日记观后感

全文共 1315 字

+ 加入清单

永恒的奉献精神,留下的雷锋之名,如雷贯耳。自从五十年前毛主席亲自挥毫:向雷锋同志学习!从此之后,这个名字就永远镌刻在每个中国人心中。他的故事广为传颂,几代小学生在此影响下走向街头,寻找步履蹒跚的老奶奶。也正是因为自小对这些太过熟悉,反而一直没有读过一些真正关于他的书文

直至如今,我才偶然找到了这本雷锋日记,再度翻阅这熟稔的故事。

然而掩卷时分心情却意外难以平静。

并非完全仅仅是为其崇高到难以复加的奉献所折服,更多的是另一种思考。

雷锋同志他确实伟大。他只是一个普通的人民子弟兵,却心怀对所有人民的与生俱来的责任感。他一心要报答党和人民,要将自己的一切奉献给人民,直到生命尽头;完全听从党和领袖的指挥,多少个无月的夜儿看见了他苦读毛主席的著作,多少支用竭的笔懂得他对马列主义的憧憬。还有那件件广为流传的事迹……这一切,都毫无疑问地使他成为党的好儿子,人民的好儿子。

他,如此超凡脱俗隐约可见几分禅宗普度众生的大仁博爱。

但我想说的却不是他本人的高贵,使他的高贵所留下的。

在读完雷锋日记,怔怔无地体味感动。那一刻,我曾那般狂热,想成为一个似雷锋一般的人。但下一刻袭来,我又再次陷入沉静:我愿意在年初一到敬老院掏厕所而放下与阔别已久家人的聚首团圆吗;我愿意在十月一日到火车站为往来络绎的行人志愿提箱而无视那一日独坐家中品香茗阅金经的闲暇吗;我愿意在火车站做乘务员替他人送水,愿意将自己仅有的,引以为傲的新衣赠与旁人吗?

我不愿,这是真话。相信现世上不有几人真心愿意。顿时,那种片刻前还在燃烧的向往与热情火焰黯淡。说句公道话,大多数人少时痴迷雷锋的情怀均止于此。

归根结底,是雷锋这根道德标杆竖得太高。

《吕氏春秋·察微》有载云:"鲁之法,鲁人为妻妾与诸侯,又能赎之者,取其金于府。子贡赎鲁人于诸侯,来而让,不取其金"子贡义举如雷锋一样高尚。可孔子却说:"赐失之矣"为什么?只因此举无形中将道德标杆推高了。反而决断来日后落难鲁人被救的可能。在义举的成本提高,人们便只剩下两种选择:沉默或虚伪。

对于一个社会,有一个两个道德模范自然是好的,但高道德成为道德标杆衡量所有人,绝非社稷之福。当打破道德标杆成为社会新风尚并借舆论东风吹遍时,此终会不可思议的浊化社会风气。

目前的华夏便是处在了极高的道德标杆的阴影笼罩下。不妨翻看中美两国小学生行为规范手册,美国版的尽是:按时交作业,不与同学打架之类"低标准"规范,简直是小瞧孩子们智商?反是中国版的:热爱祖国,忠于人民。崇高而神圣的任务"被赋予"每一个小学生。每念及此,无不惊心骇目:()基础教育中已有如此重标杆轻实践的影子,更何况其余?

雷锋这样的精神,只能是用来置于青天山上供万人瞻仰的无上境界。切记不能用来做标准大肆"鞭策"日常的生活品行,成为道德的标杆。否则背负着它前行,天长地久的艰辛终促人练成虚伪二字,成为每年三月五日市长局长例行走秀罢了。然而很不幸,我所不愿却是现实。

永恒的奉献精神留下的只能是感动。不是每件事都能从中"联系自我,学到认识",否则只是学生笔下成套的新八股,干部们口中虚伪干瘪的誓词。

告别虚伪浮夸,不方放低心中的道德标杆。也许我们无法改变社会主流认识,但至少自己能解下它,深深地喘几口气。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优秀征文:《南京大屠杀》观后感

全文共 1722 字

+ 加入清单

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已过去78年了。历史记载下了这永远的一页。可是我们对这些又了解多少,知道多少呢?今天我看到了,看到了过去被欺凌的中国,看到了日本的残酷!我为日本在中国所犯的种种惨不忍睹的杀戮感到愤怒,为血染南京的场面而感到沉痛,让我永远记住了这件历史惨案――南京大屠杀。

在众多的事实面前,日本所犯的罪行已是铁证如山,无法更改。以前,我只在电视和书上知道南京大屠杀这样一件惨案,不了解事实的真相。今天,我才在影片上看到了日本人的凶残的一面,日本士兵对中国妇女的侮辱,日本士兵进行杀人比赛,日本士兵对中国军人和平民的集中屠杀,一个个血腥的场面深深的震撼了我的心灵。我不禁要问,难道他们就没有妻儿?难道他们就没有一点良知?

然而在战争的枪炮声将要响起的时候,我看到德国人拉贝同外国传教士、教授、医生、商人等十几人为了平民的安全,在日本等众多国家的同意下,共同发起建立“南京安全区”为大约二十五万平民提供了暂时栖身避难的场所。可当日本攻下南京后,却三番五次去捣乱,这时我又想问:“他们的‘信义’二字何存?”,然而安全区并不能永保安全,在几次的被阻挠后,日本士兵终于露出了他们的本来面目,直闯“南京安全区”,拉贝等人因阻挠都成了日本人的“枪下鬼”了,安全区变成了屠杀场。进入“安全区”,男子全部被杀,女子全部被强奸,听到那些幼小的女子撕心裂肺的痛苦的叫声,我似乎听到他们在向我们求救,向祖国求救。看者凄惨的画面,听着凄惨的叫声,我的心在颤抖,恨不得立即冲上去,端起枪给那些日本士兵一阵狂射,让这些禽兽成了我的枪下鬼,也让他们尝尝被屠杀的滋味,让他们也体会被杀的痛苦。但当时我们的“蒋委员长”带着他不堪一击的国民政府卷铺盖跑了,把“家人”留给了豺狼,让他们在我们的家园里横冲直闯,到处奸淫掠杀。

这一切的一切无不在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是的,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想想过去,我们“挨打”的历史还少吗?人民遭受的罪还轻吗?想想现在,我们说话终于有了底气,我们的腰板终于硬了,我们终于可以堂堂正正的站在自己的土地上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了,因为我们独立了,因为我们国家强大了,这一切都得归功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归功于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协作,才使我们的抗战取得了彻底的胜利,才使我们真正成为自己的主人,能主宰自己的命运。

南京大屠杀过去已经78年了,30多万中国同胞的性命就这样随着时间的流逝灰飞烟灭了,但历史永远的记下了这悲惨的一页,它像一座警钟,时刻的提醒我们,提醒我们不能忘记历史,不能忘记历史的教训,更不能忘记日本给我们带来的伤害。虽然说和平是当今世界的主旋律,但我们也应该清楚的看到日本近年来的变化,经济强大了,军国主义思想在日本又有了抬头,日本的右翼势力在极速的膨胀,他们企图掩盖侵略中国的历史,企图洗脱他们的罪行。

近年来,日本政府擅自篡改了历史教科书,把南京大屠杀改成南京事件,还一再强调历史上的每一次战争都避免不了平民的伤亡,而且日本也有一定数量的国民伤亡。这就是日本对待南京大屠杀的态度,30多万的中国人的性命,仅仅就是一起事件?仅仅就是造成了中国平民的伤亡!如此简单而已。更令人不能容忍的是,日本首相小泉几年来竟然不顾亚洲人民的感情,一再去参拜靖国神社,去悼念那些双手沾满我们中国人民鲜血的刽子手们,这和魔鬼有何不同?这和禽兽有何区别?再加上近年来的日本防卫研究所发表的《东亚战略概观》说,日本为了自卫可以采用“先发制人”的手段,对敌国进行攻击,以及出兵伊拉克等等迹象表明,日本已经渐渐的背离了和平的主线,日本军国主义思想又死灰复燃了,日本的狼子野心,这已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事了。

看了南京大屠杀,让我对历史又有了更深的了解,听了老师对当今形势的分析,我们更感到不安,因为我们懂得“落后就要挨打”,虽然我们渴望和平,希望和一衣带水的邦邻能永久的和平相处,但事实不容乐观,作为新时期的中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们,我们现在必须努力学习,用科学知识武装自己,练就本领,用自己的力量把我们的“家园”建设的更加美好、强大,使我们的人民不在遭受侵略、遭受折磨、遭受欺凌,历史不能重演,悲剧不能再次发生,这是我们的责任,更是我们的义务。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狂人日记的观后感六百字

全文共 432 字

+ 加入清单

狂人日记》是一篇象征性和寓意很强的小说,当时,鲁迅对中国国民精神的麻木愚昧颇感痛切。

对现实的失望是鲁迅感到了唤醒人民觉醒的困难,他经常在绍兴会馆里以抄古碑来打发无聊的时光。鲁迅对中国人民精神的麻木愚昧感到着急,这就是他的这篇小说体现出深厚的忧愤,而人民精神的愚昧又和中国几千年来的封建礼教密切相关。

这篇小说也采用了自述式的手法,通过一个患有“迫害狂症”的人内心揭示和批判了封建礼教对人的迫害。正是由于“狂人”对外界的极度敏感,才使得他能够感受到普通人在麻木的精神状态下无法感受到的东西。

在这些看似可笑的言语中,隐含着小说深刻的寓意。比如:“只有廿年以前,把古久先生的陈年流水簿子,踹了一脚,古久先生很不高兴。”古久先生即是指封建礼教对中国的长期统治,这句话也暗示了封建礼教的腐朽和对人们反抗的压制。再如:“狮子似的凶心,兔子似的怯弱,狐狸的狡猾……”表现了封建礼教强大凶恶的形式下其内在虚弱的本质。

总之鲁迅的每一句话都耐人寻味,需要读者用心细细地品读其中的深意。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