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脱贫攻坚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优秀20篇)

2024年高考今天将落幕,昨天上午语文考试还未结束,全国各地作文题已经见光。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我觉得这道题应该从细节看问题零分作文,欢迎大爱参考!

浏览

1180

作文

537

关于脱贫攻坚工作心得体会

全文共 1365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各地方政府正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带领当地群众奔赴在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上。实际上改革开放的近四十年时间里,在减贫工作中,只有中国做出了让世界惊叹的成绩。按照世界银行每天1.25美元(2005年的购买力平价)的贫困标准,1981年全球贫困人口19.38亿,到2010年减少到12.12亿,全球贫困人口减少7.26亿。同期,中国的贫困人口由8.35亿减少到1.57亿(2009年),贫困人口减少6.78亿。全球贫困人口数量减少的成就93.3%来自中国。

当前,在减贫的“最后一公里”,面对最难啃的硬骨头,各级地方政府职能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各显其能,交通部门有交通扶贫、水利部门有水利扶贫、电力部门有电力扶贫、教育部门有教育扶贫、农业部门有农资扶贫,不一而足。在中国的神州大地上,我们正在实践着一场前无古人的宏大事业,让整个国际社会为之侧目。

面对最难啃的硬骨头,我们只争朝夕,是不是“一锤子买卖”或就一劳永逸了呢?照我的理解绝不是这样。因为今天的中国每干一件事太复杂了,我们的国情、政情、社情,省情、市情、县情、乡情、村情、甚至家家户户的情况都不一样,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扶贫绝不能用一把尺子去衡量,用打“歼灭战”的方式去扶贫往往会适得其反。要充分考虑当地的地理环境、资源优势、气候特点、人文风俗、家庭结构等诸多方面的因素,为每家每户的减贫进行精准定制,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否则又要闹出不少让人啼笑皆非的笑话来。2016年3月9日《视点陕西网》反映的陕西安康汉滨区茨沟镇扶贫搬迁变了味走了调一事,当地政府联系群众和扶贫如蜻蜓点水,不尊重村民群众的意愿,将山里农民搬迁到社区后变成社区居民了,但大部分搬迁户,搬入社区后又无赚钱之路,负债累累,搬迁了只好大门紧锁,远走他乡赚钱还债,大部分搬迁户生活质量比不上不搬迁,这样的农户想撤回原址都不行,这样的搬迁又有何益?我们还听说过许多农村为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当地政府强推“旱厕改”,结果抽水马桶建好了,农民因缺水而只能“望厕兴叹”。所以说我们的"精准扶贫"必须因地制宜,讲求实效,力戒一刀切。

同时,应把“精准扶贫”当做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工程抓紧抓好。绝不是2020年后我们就杜绝了贫困,毕竟绝对贫困是消除了,但相对贫困人群可能仍然大量存在。我国7000多万人均纯收入2800元以下的贫困人口是按照世界银行每天1.25美元(2005年的购买力平价)的贫困标准制定的,2015年世界贫困人口标准已由1.25美元上升到1.9美元,如果我们按新标准,贫困人口可能要远超7000多万,因此“精准扶贫”任重而道远。其次,因各种原因,譬如自然灾害、疾病等不可预期的天灾人祸而导致返贫现象也将大量存在,任何时候我们都需要关注这些弱势群体,织密社保体系兜底的政策底线。再次,各地在推行"精准扶贫"中只注重眼前,未关注长远引发的导向性失误也难以避免,这些都需要我们在工作中努力消解,树立消减贫困永远在路上的理念,我们的“精准扶贫”才有了实际意义。否则,玩成了数字游戏,得到真正实惠的就不是最普通的老百姓了!

1.扶贫攻坚个人心得体会

2.扶贫工作心得体会

3.2017个人精准扶贫心得体会

4.脱贫攻坚工作心得体会

5.个人精准扶贫心得体会

6.扶贫攻坚心得体会

7.关于脱贫攻坚心得体会

8.大学生脱贫攻坚心得体会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全国脱贫攻坚奖表彰大会观后感心得

全文共 1105 字

+ 加入清单

脱贫攻坚是场硬仗,实施这一重大战役的一线主力是乡村干部及对口、驻点干部。五年脱贫攻坚时不我待,基层干部责任重于泰山,必须锤炼一身“真本领”。“真扶贫”容不下滥竽充数者,容不了碌碌无为者,容不得不为乱为者。

“真本领”体现在情怀上,要心里装着百姓。现实往往比想象的要困难得多、复杂得多,脱贫攻坚更是如此。从全国看,5年时间实现5575万贫困人口脱贫和832个贫困县摘帽,每年要减贫1000万人以上。具体到一个村、一个乡、一个县、一个市、一个省,贫困人口从百千万到几万、几十万、几百万。直面这些数字,各级干部看到的不应是干枯的数字,而应是重大的责任。面对贫困群众,胸涌家国情怀,心系贫困兄弟,情同此心,感同身受,才能真情牵挂、满腔热血,才不惧山高路远,不怕困难挡路,实实在在真心扶贫。

“真本领”体现在作风上,要敢于攻坚克难。精准扶贫,精准是一种要求,更是一种作风。作风不一样,业绩自然不一样,想干事、作风正,就能干事、干成事;不情愿、作风差、混日子,不仅干不成事,还会误事。扶贫攻坚,需要一支作风扎实、敢打敢拼的干部队伍,否则,作风漂浮,浅尝辄止,遇难即退,永远打不赢这场硬仗。笔者老家地处贫困山区,回乡拉呱时,乡亲们言语间不吝惜对那些心系群众、真情扶贫的基层干部的赞扬,也不避讳对少数作风不实、业绩不佳的干部微词。“真扶贫”,就要放下架子走村串户,卷起裤腿到田间地头,吃得下农家饭,住得惯农家屋,受得了农村苦,在磨炼中砥砺作风、增长胆识,既大胆创新又立足实际,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抓铁有痕的顽强作风,务实为民、善作善成。

“真本领”体现在能力上,要善打硬仗苦仗。扶贫需要爱心与耐心,更需要决心与信心。信心源自本领,决心依靠本领。“真本领”体现在哪里?

——“单兵突击”能当“尖兵”。山区、库区、老少边区,资源禀赋不同,经济基础不同,人口素质不同,发展模式不同,怎么办?道路不通,产品卖不出去,怎么办?缺乏致富技术怎么办?遇到天灾人祸怎么办?针对不同贫困对象,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在动态中精准施策、靶向扶贫。

——“加固堡垒”能当“先锋”。“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农村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关键靠支部。越是脱贫攻坚,越要重视党建扶贫这一制胜法宝,建设好村党支部这个坚强堡垒,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把脱贫使命放在心上、职责扛在肩上、任务抓在手上,规划编好扶贫“蓝本子”,创新闯出脱贫“新路子”。

——“联合攻坚”能当“统帅”。扶贫攻坚需要各级干部不畏艰难、身体力行,还要凝聚合力、科学指挥、协同推进,建立共享平台,科学谋划项目,统筹用好资金,攻克重重难关,发挥好集体与群体的力量,在协同作战中精准攻坚、精准脱贫。

展开阅读全文

篇2:领导干部组织生活存在的问题

全文共 1181 字

+ 加入清单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内政治生活明显加强,但是,党内政治生活仍然不严格存在问题,支部书记和委员除了参加党小组(或支部)党员组织生活会以外,还要专门召开支部委员会的组织生活会。实际上,支部委员会的组织生活和普通党员的组织生活差异迥然,前者开展的有声有色,而后者生活会质量却不容乐观。支部委员会组织生活会时间安排都是年初制定计划好的,程序也是非常正规和固定的,可谓是“有计划、有措施、有考核、有保障”。而在许多基层单位,普通党员的组织生活确是另外一番景象,呈现出以下几个不容忽视又十分突出的短板:

一是党员政治生活少。有些单位以业务工作为主,培训学习也主要是集中在专业知识方面,对于党员思想发展关注较少,党内政治生活也多是形式上学习上级文件精神,虎头蛇尾,草草了事,根本不注重实效,更别谈提高思想的目的。

二是党员积极性差。对于一些普通党员,只有在交党费和党员活动的时候,才认识到自己和别人的不同,除此之外,“泯然众人矣。”组织生活外工作不积极,组织生活中也是如此,带着一双耳朵却不张嘴,身体在会上,心思飞到会外。这样的人不追求进步,可也反映出一些党组织生活会的枯燥和乏味。党性不强,先锋模范作用减退,甚至把参加组织生活当作一种“负担”,不想参加党组织生活。

三是组织制度约束力弱。在制度建设上,仅仅把建立健全党内政治生活制度停留在原则性要求、一般性安排上,导致党内政治生活制度不健全;在制度执行上,仅仅把党内政治生活制度写在纸上、挂在墙上、喊在嘴上,而没有真正落实在行动上,造成党内政治生活落实不严格。有的单位党内组织生活组织随意,管理松散,临时通知,组织者准备不充分,对参加党组织也没有作要求,缺乏严肃性,缺乏对党员的教育、管理、评价、考核等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党组织在开展党内政治生活上缺乏创新,方式方法过于单一,习惯于念报纸、读文件、看电教片,枯燥无味,缺乏吸引力和凝聚力。一些基层党组织往往把党内生活制度仅限于“三会一课”,对党的政治生活制度的理解比较狭隘,本来很好的制度成了摆设。

四是监管力度不够。部分基层党委没有深刻认识和主动把握新形势下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要求,对下级党组织工作安排不清、日常监管不严、党建考核不力,制度防线松懈,致使党内政治生活开展得不严不实,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形式主义之风。

“天下从事者,不可以无法仪;无法仪而其事能成者,无有也。”各级党组织,不论层级高低、行业领域差别,都必须严格坚持党内政治生活制度,着力提高党内生活质量。任何一名党员,不论职务高低、资历深浅、成就大小,都必须自觉遵守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各级领导干部更应率先垂范。这样,我们就一定能把教育实践活动成果不断巩固和扩大,以过硬作风和良好形象赢得人民群众信任和支持。只有坚定不移的弥补党建制度上的短板,及时猛药去疴消除积弊,才能使党员组织生活重整行装,再获新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政治合格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全文共 419 字

+ 加入清单

强调的是政治合格,就是要对党忠诚、坚定理想信念。习近平同志一再强调,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

通过“两学一做”,做合格党员,首先要解决的是对党忠诚问题,也就是政治合格问题。政治合格,最根本的是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这“四个意识”集中体现根本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要求,是检验党员政治素养的试金石。

党章党规遵守得好不好,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学得好不好,重要的也是看这“四个意识”有没有牢固树立起来。

“四个意识”的落脚点是“看齐意识”,要求我们经常主动全面地向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维护党的领导核心,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做政治上的明白人。看齐意识强不强,关键看行动,就是要始终做到党中央提倡什么就认真践行什么、党中央禁止什么就坚决反对什么,做到令行禁止。

展开阅读全文

篇4:遵守纪律规矩存在问题

全文共 768 字

+ 加入清单

严守党的政治纪律政治规矩是党对军队的根本要求,更是每名党员领导干部基本的政治素养,必须进一步强化集体领导,发扬民主作风,维护内部团结,履行好管思想、把方向的政治责任。

一要严肃认真地落实民主集中制。

习主席强调:“对每个领导干部,都要加强民主集中制的教育培训,使大家熟悉民主集中制的规矩,懂得民主集中制的方法。”领导干部要把民主集中制学习作为必修课,打牢贯彻落实的思想理论基础,切实提高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的意识和能力。严格执行党委统一的集体领导下的首长分工负责制,凡属重大问题,必须坚持集体领导,该请示报告的事情要及时请示报告,该上会研究的问题必须上会研究,该集体决策的事情必须集体决策,决不能搞个人说了算,确保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落到实处。

二要严肃认真地落实党内政治生活。

有什么样的党内政治生活,就有什么样的作风。要本着对自己、对同志、对班子、对党的工作高度负责的精神,坚持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尤其是在问题面前,能够真诚地相互批评提醒帮助,不怕点穴位、不怕戳麻骨,开展积极健康的思想斗争,达到既解决问题又团结同志的目的。严格落实《军队党员领导干部参加党的组织生活若干规定》,认真过好双重组织生活,自觉接受群众监督,确保班子党内生活制度化、成员行为规范化、党委工作科学化。

三要严肃认真地按规矩议事决策和抓落实。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做到有法有据,不仅考虑要不要干,更要考量能不能干,把合法性作为优先选项,经常与政策法规对表纠错;注意行事有序,有的事情虽然结果对了,但程序不对也不行;注意依法用权,厘清权力边界,自觉做到秉公用权、审慎用权。

要结合整风整改“七项清理整治”要求,把各项规矩立起来,加大制度约束和监督力度,对不讲规矩、不守规矩,特别是不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人和事,发现一起严肃查处一起,决不姑息迁就。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重要讲话心得

全文共 907 字

+ 加入清单

3月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出席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这是一场硬仗,越到最后越要紧绷这根弦,不能停顿、不能大意、不能放松。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信心、顽强奋斗,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推进脱贫攻坚,坚决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坚决完成这项对中华民族、对人类都具有重大意义的伟业。

在全党全国全社会共同努力下,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接近完成,贫困人口从2012年年底的9899万人减到2019年年底的551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0.2%降至0.6%,区域性整体贫困基本得到解决。贫困群众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自主脱贫能力稳步提高,贫困群众“两不愁”质量水平明显提升,“三保障”突出问题总体解决。贫困地区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群众出行难、用电难、上学难、看病难、通信难等长期没有解决的老大难问题普遍解决,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了保障。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明显加快,基本公共服务日益完善,贫困治理能力明显提升,基层组织得到加强,基层干部本领明显提高。今年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我国将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帮助这么多人脱贫,这对中国和世界都具有重大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脱贫攻坚取得的成绩,深刻分析了脱贫攻坚面临的形势,对加强党对脱贫攻坚的领导、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提出明确要求,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针对性,进一步坚定了全党全社会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决心。作为一名普通基层工作者,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充分认识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重要性艰巨性紧迫性,对标对表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全面排查梳理今年工作任务,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倒排工期、强力推进,层层压实责任,级级传导压力,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确保如期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向党和人民交出合格答卷。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组织生活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全文共 2253 字

+ 加入清单

就目前组织生活的整体成效来看,确实还存在着诸多不尽人意之处,与新的形式、新的任务对我们的要求还相去甚远,与党员自身发展的需求还不相适应,与党委、政府对机关党建工作的要求还有差距。基于以上思考,本文拟从机关党组织生活的现状入手,就如何提高机关党的组织生活质量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现行机关党的组织生活的基本形式

近年来,机关党的组织生活基本上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和民主化的轨道。其形式而言主要有:党员大会、支部委员会、党小组会、组织生活会、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以及党课、民主评议党员等,通过以上活动对党员进行党的知识教育,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有关业务知识,传达上级党组织的文件精神,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议定党内有关重大事项等。总而言之,机关党组织生活已成为机关党的建设及党内活动必不可少的主要形式和途径。

一是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发挥了学习教育主渠道的作用。机关各级党组织始终把以“三会一课”制度为主要形式的党内组织生活作为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的最基本途径。通过组织党员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新时期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传达中央及上级党组织的文件精神,学习时事政治、法律知识及相关业务知识,不断提高党员的政治觉悟和工作水平,从而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更好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二是坚持民主生活会制度,发挥了党内民主监督的作用。党员领导干部和全体党员以民主生活会为载体开诚布公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互相监督,互相帮助,分清是非,沟通思想,总结经验教训,统一认识,从而起到相互监督、相互约束、增进团结的作用。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参加所在支部的组织生活会,既增进了同志间的思想交流,密切了上下级关系,又加强了广大党员对领导干部的民主监督,形成了一个良好的监督机制。

三是坚持开展有益活动,增强了党组织的活力和凝聚力。机关党组织通过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及组织公益性的社会服务、义务劳动来教育党员和体现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组织党员参与社区党建活动,以党员志愿者的身份积极为社区服务。创新活动形式,增强活动效果,如:缅怀先烈活动、联谊活动、歌咏比赛等,对党员进行教育,通过开展这些党员喜闻乐见的,既富有娱乐性又有教育意义的组织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党组织的活力和战斗力。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从目前机关党组织生活的现状看,总体上实现了组织生活的制度化,在加强党性锻炼,提高党员队伍素质,强化党员的责任意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机关党内组织生活在其内容、参与度、组织形式和质量等方面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弊端,主要表现在:

1、组织生活形式主义现象较严重,质量不高。部分单位党内组织生活只满足于时间、次数要求,形式主义现象突出。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民主传统只是在形式上继承,并没有从实质上突破。在组织生活会、民主生活会上民主气氛不够浓厚,思想放不开,做不到畅所欲言,等待观望的现象比较严重。批评上级怕穿小鞋,批评同级怕伤和气,批评下级怕影响支持率。由于这“三怕”,造成了过组织生活时自我批评多,相互批评少,你好我好大家好。有的支部执行“三会一课”制度存在着组织随意、管理松散的现象,有的以学习会取而代之。

2、联系党员思想、工作和生活实际不紧,针对性不强。没有用心去谋划好每一次难得的组织生活,随意性和主观性的现象较为普遍。目前组织生活会大多以学习教育为主,注重宣传大政方针,念念文件,读读报纸,然后泛泛提几点要求,内容缺乏针对性和吸引力。党组织对涉及党员思想、工作、生活的问题贴近不紧,针对性不强,对党员关注的热点和核心问题把握不准,释疑解惑的说服力不强,组织生活联系党员主观世界,解决思想问题不够。

3、组织生活的形式和内容缺乏创新,与形势的发展不相适应。在现有的机关组织生活模式中,大多数以开会形式过组织生活,而且支部所有的学习和教育活动大多数是单向的,主要由支部书记或者是组织者以灌输的方式来进行,缺少互动性。组织生活的内容也主要以学习为主,80%的组织生活基本上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由于机关人员流动性少,而且现有党员比例较高,一些机关基本上全员都是党员,因此发展党员、审批事项等在有的党组织生活中已不存在,这些单位的组织生活内容基本上只剩下了学习。随着社会的进步,党员素质的不断提高,民主意识的不断增强,获取信息渠道的不断多元,现有单调的组织生活方式已很难满足党员的需求,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不相适应。

4、党员参加组织生活被动应付,缺乏自觉性。有的党员对参加组织生活持无所谓态度,以工作忙等理由推托,表现出党员参加组织生活的意识在逐渐淡化。有的党员反映组织生活形式陈旧单一,内容枯燥无味,没有吸引力,缺乏参与兴趣;有的党员认为组织生活是“一言堂”,缺乏党内民主,参与组织生活是一种“负担”;有的在网络上下载一些文章在会上应付了事。

5、领导干部参加组织生活较少,监督作用缺失。目前,机关党员领导干部过好组织生活的意识不强或是被逐渐淡化,总以这样或那样的理由不参与组织生活,努力游离于组织之外。除了过好每年一次的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外,支部或党小组的组织生活则较少参加。邓小平同志曾指出:“对于我们党的各级领导人,应该有监督。这种监督来自上面,来自下面,来自群众,也来自党小组生活。”《党内监督条例》明确规定,党内监督的重点是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而党组织生活是一个有效的党内监督途径,尤其对领导干部。因此领导干部不能经常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支部的组织生活,则组织生活的监督功能就很难体现。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存在的问题

全文共 2478 字

+ 加入清单

全面从严治党既是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必然要求,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前提和有力保障。“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对全面从严治党提出的新要求,要求我们必须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实践中,切实担负起管党治党责任,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进一步落到实处。

一、抓好思想建党这个根本

重视思想建党,树立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习总书记指出,思想上的滑坡是最严重的病变,思想上松一寸,行动上就会散一尺。全面从严治党,首先要抓好思想建党这个根本,保持锤炼党员干部品行常态化,拧紧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

一是要强化思想理论教育。理论上的清醒,带来政治上的坚定。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加强学习党的思想理论,静下心来读原著,用心体悟原理,只有理论上清醒了,才会把理论当成信仰,政治上才会坚定,进而提高境界,补足精神之“钙”,夯实思想之“基”。

二是要强化自省教育。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对照全面从严治党的新要求,认真审视他们的思想灵魂、政治定力和在大是大非面前的实际表现,进而提高警觉,防微杜渐,防止思想滑坡,做对党忠诚、做人干净、敢于担当的党员干部。

三是要强化思想道德建设。有德者必有追求,无德者难有底线。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把加强道德修养作为人生必修课,带头恪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以道德的力量赢得人心、成就事业。

二、抓好严管干部这个重点

全面从严治党,重点是从严治吏、从严管好干部,只有吏治清明,才能政治清明。习总书记指出,党要管党,首先是管好干部;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治吏。我们要认真贯彻中央精神,把“严”作为一项基本要求长期坚持下去,真正使严的措施、严的纪律贯穿干部队伍建设全过程。

一是要严把选人用人关。通过严格标准,认真贯彻习总书记提出的好干部“五条标准”,规范提名动议,特别是认真做好考察考核,对拟选用干部做“体检”,首先看有什么毛病,而后再看有多壮实,有效防止带病提拔。

二是要严把监督管理关。结合“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在抓小、抓细、抓预防上下功夫,管在平时、落到实处,对干部身上的一些苗头性问题,早打招呼、早做提醒,让干部守住做人、处事、用权、交友的底线,守住政治责任和政治生命线。

三是要严把问责关。对违反规定的坚决查处、决不姑息,严在认真、动真、较真上,重点解决违反政治纪律、政治规矩的问题,努力营造良好从政环境和政治生态。

三、抓好作风建设这个主题

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永恒主题,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必要条件。习总书记强调,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我们要深刻认识作风问题的顽固性、反复性,坚持“严”字当头,把抓作风、改作风作为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新要求的突破口,锲而不舍、驰而不息地推进。

一是要强化正风肃纪。作风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四风”问题的解决也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要彻底解决“四风”问题必须紧盯不放,时刻保持警觉,防止不良作风反弹回潮,对新出现的“为官不为”等隐形问题、变种问题要有效应对,痛下决心,决不能搞法不责众、下不为例。

二是要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运用教育实践活动专题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的好经验,坚持领导带头、问题导向、开门纳谏,要求党员干部进行认真的对照检查,开展严肃的批评和自我批评,切实提高党内政治生活的质量。

三是要加强群众监督。只有相信和依靠群众,让群众参到监督中来,才能进一步形成推动作风建设的强大合力。要进一步拓宽群众监督渠道,充分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督促党员干部在平日里、在细节上、在实际中认真贯彻“严”和“实”的要求,真正形成思维习惯和行为自觉。

四、抓好制度建设这个保障

加强制度建设,是最可靠、最有效、最持久的治党方式。习

总书记明确指出,要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全方位扎紧制度的笼子,更多用制度管党、管权、治吏。这体现了新形势下对党的建设规律的科学把握,落实好全面从严治党新要求,我们必须以改革精神推进党的制度建设,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建制度、明法度、严约束,切实将制度治党贯穿党建工作全过程。

一是要突出制度实效性。坚持于法周延、于事简便,建立完善党内运行规则和党员行为规范,强化规范的范围界定和尺度要求等细节,做到要义明确、易懂易记,便于执行。

二是要搞好制度配套衔接。要把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和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在改革中不断完善,在完善中深化改革,统筹协调、积极稳妥地推进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建成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运行有效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使制度治党落到实处。

三是要强化制度执行。制度的生命在于执行,制度的效力必须有强有力的执行才能发挥彰显,否则制度就只能徒有虚文,要保证制度的执行力,必须做到制度执行到人到事到底,确保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才能使制度成为硬约束而不是“橡皮筋”。

五、抓好领导带头这个关键

全面从严治党,重在落实责任,只有责任到位,管党才能做到真管,治党才能做到严治。习总书记指出,全面从严治党,关键是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各级党组织及其主要负责人,在责任落实上具有关键作用,实践表明,只要抓住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就抓住了全面从严治党的“牛鼻子”。

一是要强化各级党组织及其负责人的主业意识和责任担当。要强化各级党组织及其负责人抓党建的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严格落实党委主体责任和党组织书记第一责任人职责,切实把抓好党建工作作为最大的政绩,把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要求和任务落到实处。

二是要进一步明确各级组织抓党建的责任清单。通过明确责任清单,量化到岗、细化到人,更好地推动党组织书记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推动班子成员认真执行“一岗双责”,切实履行好分管领域的党建工作责任。

三是要坚持领导干部示范带头。领导干部既要言传身教、立说立行,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一级做给一级看,层层传导,又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按制度、原则和群众意愿办事,做从严治党的“领头雁”,自觉践行全面从严治党新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品德合格方面存在的问题原因剖析

全文共 460 字

+ 加入清单

10月14日下午,区纪委召开“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专题研讨会,围绕“讲道德、有品行”主题进行学习讨论。区委常委、纪委书记段远文出席会议并讲话,区纪委副书记、监察局局长黄莹主持会议。

会上,围绕“讲道德、有品行”主题,陈虎棠、韦海燕两位同志做了中心发言,与会人员结合自身思想、工作和生活实际,深入自查个人存在问题和不足,剖析问题产生的根源并提出了相应的整改措施。大家纷纷表示,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坚定政治信仰,加强个人党性修养,经常反躬自省,以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道德修养推动纪检监察工作的开展。

段远文指出,我们纪检监察干部是纪律的执行者、守护者,要以“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八个字为行动纲领,要不断加强学习,提升全面素养;不断加强修炼,带头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自觉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行;不断忠诚履职,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做优秀的纪检监察党员干部。

会议还集中学习了市委组织部《关于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开展对辽宁拉票贿选案对照反思深刻剖析的通知》文件精神和区委书汉烨书记在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工作会上的讲话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篇9:2024乡镇脱贫攻坚心得体会

全文共 2795 字

+ 加入清单

扶贫攻坚的任务非常艰巨。我们必须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大力实施全市精准扶贫推进行动计划,积极推行“五个四”工作法,坚决打赢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攻坚战和整体战。

实施“四个一批”,确保精准扶贫生根

必须坚持因户因人施策,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精准脱贫。一是政策保障兜底和社会救助一批。对于农村一、二类低保户、五保户和因病因灾返贫户等特殊贫困户,推进扶贫开发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效衔接,进行社会救助、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等政策兜底帮扶,保障基本生活水平达到贫困线以上。二是培育产业和劳务输转带动一批。对于农村三四类低保户、精准扶贫户,以“一村一品、一户一业”为基本模式,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果则果,宜牧则牧,开展菜单式培训,实现村有主导产业、户有增收门路、人有增收技能。三是易地搬迁转移安置一批。针对居住条件差、交通不便、扶贫难度大、就地不易脱贫的林缘区、深山区群众,采取易地集中安置与分散插花安置相结合的方式,采取整村搬迁、梯次搬迁、城镇安置、村组合并,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四是稳定脱贫巩固提升一批。对于已脱贫的170多万农村人口,通过持续攻坚和动态扶持,进一步巩固“输血”机制,增强“造血”功能,扩大示范效应。

坚持“四个到位”,推进精准扶贫落地

围绕“一村一策、一户一计、一人一方”目标,综合施策,补齐短板,确保帮扶措施落实到村、到户、到人。一是坚持扶贫规划和项目资金整合到市县(区)乡。按照“六个精准”要求,科学编制市县区层面的精准扶贫规划,围绕26个特困片带,坚持项目审批到县、资金整合到县乡。二是坚持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保障到乡(镇)村。按照基础优先取向,以贫困村路、水、电、房等为重点,加快贫困区域公共基础建设,着力在教育、文化、卫生、商贸、养老等方面实现新突破。三是坚持帮扶措施和脱贫时限到户。坚持治标与治本结合、“输血”与“造血”并举,开发扶贫与保障扶贫两轮驱动,量化定制“一对一、点到点”个性化扶持办法,精准落实30项支持计划。四是坚持工作队员和工作责任到人。每年组织1万名双联干部、大学生村官、挂职干部、专业技术人员开展“万名干部驻村扶贫活动”,驻村帮扶工作队实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大学生村官或乡镇大学生干部、农业科技人员“三个全覆盖”,并严格靠实扶贫工作责任,做到乡村不脱贫、干部不脱钩。

注重“四个结合”,创新精准扶贫路径

坚持把扶贫攻坚与全局工作相结合,创新方式,拓展路径,走统筹扶贫的路子。一是坚持精准扶贫与深化双联行动相结合。在目标任务上,紧盯建档立卡,梳理年度计划、长远规划和配套措施,推行“图表式管理”模式;在帮联力量上,落实“一村一单位、一村一帮扶队、一户一干部”结对帮扶机制,深入开展定期、定点、定户、定人的精准帮扶;在项目资金上,加强扶贫项目与双联引进项目的衔接,推动帮扶资金向贫困片带、村、户聚集。二是坚持精准扶贫与美丽乡村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相结合。深入实施道路硬化、饮水安全、新村建设、环境整治“四大工程”,统筹整乡整村推进项目,引导有条件和意愿的贫困群众在中心城镇落户,通过减少农民提升扶贫开发效率。三是坚持精准扶贫与县域经济发展相结合。深入实施“3341”项目工程,着力在扩大经济总量、提升综合实力、加快城镇建设、统筹城乡发展上下功夫,加快培育多元富民产业,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实力。四是坚持精准扶贫与基层组织建设相结合。依托“先锋引领工程”,加强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选拔配强党支部书记,优化充实村级班子,整顿软弱涣散班子,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深化“四个延伸”,放大精准扶贫效应

针对“点对点”帮扶、贫困区域发展不均衡的实际,集中优势,创新模式,放大扶贫攻坚效应。一是加快由帮扶贫困村贫困户向整片区整流域延伸,实现贫困区域整体脱贫。坚持“产业发展整体规划、基础建设连片推进、公共服务集中覆盖”的原则,统筹各类资源,整合各种力量,集中突破重点区域,以连片区域扶贫带动整体扶贫开发进程。二是加快由帮办实事向拓展增收渠道延伸,实现贫困区域农民收入稳定快速增长。按照“一域一业、一村一品”的要求,深入开展“培育产业促增收”活动,加快推进优势产业向连片贫困区域覆盖。三是加快由党政单位联村向社会各界参与延伸,实现多方位、多渠道帮扶贫困村发展。在“人大代表在行动”、“政协委员助推双联行动”等载体的基础上,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积极衔接更多省外发达地区帮扶力量,建立长期稳定对口帮扶机制,形成抓扶贫、促发展、奔小康的强大合力。四是加快由贫困村脱贫致富向全面小康建设延伸,实现贫困区域全面协调快速发展。对照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逐项分析,分类施策,提出分项分年度达标的时序安排,对已经实现的指标巩固提高,对接近实现的指标加速推进,对难度较大的指标合力攻坚。

破解“四个难题”,提升精准扶贫成效

坚持改革创新,找准切入点,抓住关键点,增强扶贫开发的动力和活力。一是着力破解扶贫项目资金整合难的问题。坚持渠道不乱、用途不变、权限不变、主体不变,打破行业界限和部门分割,统筹资源,整体推进,发展富民产业,改善基础条件,放大扶贫资金效应。二是着力破解易地扶贫搬迁难的问题。针对用地难、筹资难、产业培育难、补助低等矛盾,精准搬迁对象,创新安置模式,采取“财政扶持+整合项目+金融信贷+市场运作+群众自筹”的方式,以整村整社易地搬迁为主导模式,探索整县整乡内插花搬迁、村内易地就近搬迁模式,利用撂荒地、河滩地等便利闲置区域开发建设;注重培育后续增收产业,消除搬迁群众的后顾之忧。三是着力破解贫困户“造血”功能提升难的问题。要因地施策、因村施策,在整合资源中充分释放专项扶贫和行业扶贫的叠加效应,在借助省外资源中充分拓展社会扶贫的空间和潜力;帮助实施一批基础设施、产业开发和公共服务项目,提高贫困群众自主发展能力。四是着力破解贫困群众贷款难的问题。创新农村抵(质)押担保方式,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宅基地使用权等权能抵押担保贷款试点;设立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强化金融支农,加大扶贫贴息贷、双联惠农贷、妇女小额贷等力度,积极对接落实精准扶贫小额贷款,扶持发展贫困村资金互助协会;推广“银行+融资平台+企业+农户”、“银行+企业+农户”、“扶贫项目(互助社)+企业+农户”等金融扶贫模式,带动群众脱贫致富。

1.关于精准扶贫心得体会

2.村干部脱贫攻坚心得体会

3.村脱贫攻坚工作心得体会范文

4.最新关于脱贫攻坚心得体会

5.党员干部扶贫攻坚心得体会

6.2017党员干部扶贫攻坚心得体会

7.关于脱贫攻坚工作心得体会

8.2017党员干部扶贫攻坚工作心得体会

9.2017扶贫攻坚工作心得体会

10.2017个人精准扶贫心得体会

11.关于脱贫攻坚心得体会

12.大学生脱贫攻坚心得体会

13.脱贫攻坚心得体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存在的问题]

全文共 415 字

+ 加入清单

当前我国的健康教育已经有比较成熟的体系,但与健康促进、传播活动的不衔接,管理模式的粗放化,配套政策的不完备,严重影响了健康教育活动的效果。一些冒牌专家、教授,打着健康教育、养生的幌子,推销假冒伪劣保健品,传播错误或者极端的观念,更是凸显了规范标准和制度监管的双重缺失。随着健康社会治理策略的转变,急需健全健康教育体系,调整健康教育策略,增强部门协同,努力将管理向精细化延伸。

在传播方式上,缺乏严谨、细致的自我审核,专业、权威机构部门的把关,就有可能导致泥沙俱下。微信阅读量排行榜上,健康、养生类文章仅次于情感、心理类文章排名第二,新的传播媒介极大地方便了公众获取信息,也成了健康传播的主要阵地。但是存在很多伪科学甚至自相矛盾的地方,往往让大众无所适从。比如有文章说防“三高”要多吃杂粮,另一种声音则认为杂粮吃多了容易得痛风;有文章说老年人多喝骨头汤补钙,反对者则坚持喝多了骨头“脆”,更易骨折。莫衷一是的观点,往往让公众陷入混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方面问题及整改措施

全文共 2727 字

+ 加入清单

在十八届中纪委五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全面阐述了政治规矩的基本内涵,并强调指出“严明党的纪律和政治规矩”、“加强纪律建设,要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这对于全面从严治党,特别是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建党,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纪律约束,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一、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方面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从近年来地区法院系统查处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看,少数党员干部包括领导干部纪律意识淡漠,政治纪律松弛,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现象时有发生。其主要表现为以下 “四性”:

(一)政治上的迷茫性

一是政治立场偏移。有些党员干部实为政治上的糊涂人,在重大原则问题上,立场不坚定;在大是大非面前,态度不鲜明。比如有的人在对反腐败斗争形势正确判断上,没有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认为:反腐败越反越多,积重难返。而有的又对身边违纪者睁一眼闭一眼,查处时说情开脱,袒护包庇。有的对当今自上而下开展的作风建设、群众路线等工作,不是主动把自己摆进去,而是做局外人,持观望态度。甚至错误地认为作风建设、群众路线做做样子,走走过场,阵风吹过,难以持久。二是政治言辞偏激。有些党员干部私下显能,口无遮拦,惯于传播小道消息,议论网上热门话题,甚至丧失党性原则,传播政治谣言、政治笑话,对党的重大政治问题说三道四,在社会和群众中造成了极坏影响。

(二)思想上的片面性

一是于己无关论。有的党员将自己混同于普遍百姓,消极遁世,不问政治。认为自己无职无权,党的政治纪律没有遵守的必要;有的一般党员干部,则认为自己有职无权,党的政治纪律也没有约束的必要。二是民主自由论。有的党员干部在党内片面要求决策要民主、言论要自由,不能摆正民主与集中、自由与纪律的辩证关系。说了一些违反组织原则的话,做了一些违反政治纪律的事。三是自以为是论。有的不是全面、正确地理解中央精神,而是片面曲解原意,甚至把自己的不正确理解当成中央精神,使之在执行中变形走样。

(三)工作上的本位性

一方面重局部利益,轻整体利益。有少数党员领导干部缺乏大局意识,不顾国家整体利益,片面强调本单位本部门局部利益,对党和国家政策、上级部署的工作,有利争着上,难事绕道走,合口味的立马照办,不合口味的消极应付。另一方面重眼前利益,轻长远利益。有些单位受自身利益的驱动,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从而出现“利大快执行,利小慢执行,无利不执行”现象。

(四)行为上的自由性

一是阳奉阴违,我行我素。有少数党员领导干部貌似“双面人”,对中央方针政策和上级决定阳奉阴违,说一套做一套,或者消极应付,难以落实。有的党员干部参与组织讨论决定时,仍然存在当面不说,背后乱说,会上不说,会后乱说的违纪行为。二是信仰缺失,行为荒唐。有极少数党员干部政治信仰缺失,不信马列主义,信宗教迷信。不讲班子团结,讲团团伙伙。其行为完全丧失共产党员的立场,在干部群众中造成极不良影响。三是利益至上,违纪违法。有极少数党员干部,在政治上缺乏理想信念,行为方式上自由散漫,逃避监督,价值取向上追求个人利益至上。

二、对策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纪委五次全会上曾强调:“必须服从组织决定,决不允许搞非组织活动,不得违背组织决定。”政治活动涉及政治方针、政治方向,非组织政治活动应该是指和党组织的政治方向背道而驰的,甚至违反党的方针、路线、政策的政治活动,有反党、背叛党的宗旨的基本属性。因此我个人认为当前全国法院干警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始终把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摆在第一位,做到政治信仰不变、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

要严格执行各项政治纪律要求,确保“五个严禁”、“十个不准”等纪律要求落地生根、取得实效。决不允许散布、传播政治谣言,犯政治上的自由主义。对错误的言论、谣言要亮明正确观点、避免“以讹传讹”。要坚决维护党组织的严肃性,决不允许出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为。要坚决维护组织人事纪律,决不允许说情打招呼、跑风漏气、进行利益输送;要坚决执行办案纪律,杜绝吃拿卡要、收受钱物、接受吃请等行为。要严格遵守党内政治生活规矩,严格遵守党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严格遵守人民法院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服务大局、司法为民、重视调解等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充分发挥人民司法制度的优势。

(二)要自觉践行守纪律讲规矩的基本要求

强化党性意识,始终把党的要求作为最高准则,增强对党的认同感、归宿感、责任感,自觉接受组织安排和约束,坚决落实党的组织原则;要强化责任意识,以邹碧华等先进典型为榜样,把自觉遵守党的纪律作为自己的政治责任,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模范遵守党的纪律;要强化自律意识,始终把“三严三实”作为立身标准,做人要本分,办事讲规范,始终做到心存底线,不踩红线,不碰高压线。

(三)要牢固树立纪律和规矩意识,狠抓各项纪律和规矩的落实,努力在法院机关营造守纪律、讲规矩的浓厚氛围

要加强思想教育,切实增强遵规守纪的自觉性。要抓好党章及党的政治、组织、财经纪律以及人民法院有关廉洁从政规定的学习,使党员干部形成稳固的纪律观念,引导法院干警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行为准则;要坚持严字当头,切实维护党纪党规的严肃性。要敢于较真碰硬,以严的标准要求党员、以严的措施管住干部,严肃查处一切违反党章和其他党内法规的行为,强化“两个责任”的落实,坚持把履责与问责结合起来,决不能让纪律成为“稻草人”、“橡皮筋”;要注重执行力建设,切实增强执纪工作实效性。要结合人民法院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对现行的纪律和规矩进行完善、细化和创新,对人民法院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进行梳理、传承和发扬,并在推进司法改革过程中坚持同步推进廉政机制建设,充分发挥信息化在执纪监督方面的重要作用,确保每项改革都能体现惩治与预防腐败的要求;要坚持严格要求与热情关怀相结合,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千方百计帮助大家排忧解难,多做得人心、暖人心、聚人心的好事实事,努力创造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

党章明确规定,共产党员要“自觉遵守党的纪律”,“执行党的决定”,“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对党忠诚老实,言行一致,坚决反对一切派别组织和小集团活动,反对阳奉阴违的两面派行为和一切阴谋诡计”。遵章守纪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更是党员干部的“紧箍咒”、“护身符”和成长路上的“安全带”。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自觉遵守和维护党章,牢固树立党章意识,自觉把党章作为根本的行为准则,用党章规范自己的言行,把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落实到自己的全部工作中去,不论在什么地方、在哪个岗位上,都要经得起风浪考验,做政治上的明白人,不能在政治方向上走岔了、走偏了,真正做到在任何情况下政治信仰不变、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2024个人脱贫攻坚心得体会

全文共 619 字

+ 加入清单

扶贫开发始终坚持以消除贫困为首要任务,沿着正确的方向路径真刀真枪地干、满怀感情地抓,突出一个“准”字,严格落实“六个精准”的要求,坚持不懈,打赢脱贫攻坚战。

脱贫攻坚是一项是长期而重大的任务。第一,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不高,贫困地区仍存在经济发展矛盾,扶贫攻坚任务仍十分艰巨。第二,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综合国力明显增强,为扶贫开发创造了有利环境和条件。现在要从解决温饱成为巩固温饱,要将扶贫全新定位,从改善生活环境和提高发展经济能力来缩小贫富差距。

做好思想工作。帮助贫困群众立下“去穷志”。摆脱贫困,首要的是引导贫困地区党员干部带头转变观念,克服“等、靠、要”思想,积极主动推进扶贫开发工作。让先富起来的、有帮带能力的党员干部与困难群众结成帮扶对子,带动他们共同致富。通过细心工作和耐心引导,发动贫困地区干部群众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点燃求富、求荣、求美、求变的致富激情,用好外在推力,激发内生动力,形成攻坚合力。

做好调查工作。贫困户对自身致贫原因、脱贫条件、致富优势和自己兴趣爱好、所需致富项目比各级干部更清楚。因此,在与贫困户的联系中进行科学分析,了解贫困户选择什么样方式脱贫致富。

做好引导工作。引导贫困户要抢抓消费升级、结构调整、经济转型带来的新机遇,利用现代科技、互联网思维和信息技术,大力发展特色种养殖业、生态旅游业、现代服务业。引导贫困群众创新创业,走出一条绿色发展、特色发展的新路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村干部脱贫攻坚民情日记

全文共 1314 字

+ 加入清单

经意间拉近了我这个“外乡人”和村里百姓间的感情距离,也让我对农村生产生活现状有了直接强烈的感受。中央实施“精准扶贫”,各级党组织选派“第一书记”驻村扶贫、点燃了乡村和百姓的梦想,村里先后召开了支委会、村代会、党代会、村屯干部会,百姓的精气神都有了新变化,全村上下鼓荡起了一股强村富民的壮志豪情。在入户访贫问苦、与村屯干部共同研究脱贫办法的过程中,加深了我对扶贫工作的认识。

在驻村工作五个多月的时间里,我与党员干部座谈工作、到田间地头与群众拉家常,对村情村貌有了全面认识,从百姓的言语神情中,我掌握了他们关心关注的事,感受到了他们对组织寄予的深切期望。我结合实际,决定从解决百姓最关注的问题入手,努力帮助改善百姓的生产生活环境。经过深入了解和实地踏查,全村除整村推进时修了5.3公里的路外,尚有近三分之二、15公里的路没有硬化。针对无潜可挖、只能争取外援的实际,我把工作重心首先放在信息收集上,到其他村参观见学、去乡镇参加工作会议、到县直部门办事时,注意了解有关村屯道路修建信息,努力争取政策倾斜支持。几个月来,我多次跑省直、县直有关部门,上下齐手,发动同事、战友帮助留意信息、尽力协调。经过不懈努力,村屯道路修建已被列入全县工作计划。此外,村中的桥和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的修建都有了眉目,项目修建资金已经筹措到位,桥梁选址已完成勘察,目前都在有序推进,村里百姓知道后都喜笑颜开,人人对未来充满憧憬,这也悄然拉近了我和百姓间的距离。

扶贫要带着感情。百姓对扶贫寄满了厚望,对组织上派来扶贫的干部都高看一眼,对其所作所为都铭记在心。在一次走访中,“车陷入泥沼,百姓自愿前来推车”的情景,让我体会到“你若捧来一碗水,他愿奉上一颗心”,只要真心实意为百姓做事,就能赢得百姓的无怨无悔的支持。驻村扶贫就要穿得布衣、坐得板凳、唠得家常,切实了解百姓的需求,把百姓的需求作为导向和动力,带着感情实打实地帮助他们把影响生产生活的路、桥、房等难题协调好、解决好,使百姓真正地享受到党的扶贫政策带来的实惠,也一定能赢得百姓的拥护。

扶贫要扶到点上。脱贫不仅是村容村貌上的改变,更重要的是唤起百姓的致富动力,让百姓获得发展技能。扶贫要因情施策、因人制宜,在入户走访中,很多干部百姓都认为政策方向是对的也是好的,可没有好成效,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扶到根上点上。对贫困户不能一概、一味地采取资金补助,应该视情况做出不同选择,缺资金的帮筹钱、没技能的帮培训,真正把各级组织的帮扶政策用好用足;对村集体的帮扶不能仅停留在“输血”上,要把更多的精力用在“造血”上,逐步壮大村办企业、合作社等,有步骤地引导贫困户通过合资入股等方式获得收益,使村集体和百姓携手走上幸福康庄大道。

扶贫要接力攻坚。“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致贫多非一日,脱贫难在一日,扶贫需要日复一日的坚持和年复一天的努力。要按照脱贫五年规划确定的“路线图”、“时间表”,引导百姓围绕既定的努力目标,持之以恒、脚踏实地地去做,绝不能“三年打鱼、两年晒网”,使规划和发展目标成为空中楼阁。团结村毗邻县城,绿色资源丰富,交通相对便利,应在特色养殖、休闲旅游、绿色食品开发等方面持续发力,尝试有所突破。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组织生活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全文共 982 字

+ 加入清单

在许多基层单位,普通党员的组织生活确是另外一番景象,呈现出以下几个不容忽视又十分突出的短板:

一是党员政治生活少。有些单位以业务工作为主,培训学习也主要是集中在专业知识方面,对于党员思想发展关注较少,党内政治生活也多是形式上学习上级文件精神,虎头蛇尾,草草了事,根本不注重实效,更别谈提高思想的目的。

二是党员积极性差。对于一些普通党员,只有在交党费和党员活动的时候,才认识到自己和别人的不同,除此之外,“泯然众人矣。”组织生活外工作不积极,组织生活中也是如此,带着一双耳朵却不张嘴,身体在会上,心思飞到会外。这样的人不追求进步,可也反映出一些党组织生活会的枯燥和乏味。党性不强,先锋模范作用减退,甚至把参加组织生活当作一种“负担”,不想参加党组织生活。

三是组织制度约束力弱。在制度建设上,仅仅把建立健全党内政治生活制度停留在原则性要求、一般性安排上,导致党内政治生活制度不健全;在制度执行上,仅仅把党内政治生活制度写在纸上、挂在墙上、喊在嘴上,而没有真正落实在行动上,造成党内政治生活落实不严格。有的单位党内组织生活组织随意,管理松散,临时通知,组织者准备不充分,对参加党组织也没有作要求,缺乏严肃性,缺乏对党员的教育、管理、评价、考核等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党组织在开展党内政治生活上缺乏创新,方式方法过于单一,习惯于念报纸、读文件、看电教片,枯燥无味,缺乏吸引力和凝聚力。一些基层党组织往往把党内生活制度仅限于“三会一课”,对党的政治生活制度的理解比较狭隘,本来很好的制度成了摆设。

四是监管力度不够。部分基层党委没有深刻认识和主动把握新形势下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要求,对下级党组织工作安排不清、日常监管不严、党建考核不力,制度防线松懈,致使党内政治生活开展得不严不实,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形式主义之风。

“天下从事者,不可以无法仪;无法仪而其事能成者,无有也。”各级党组织,不论层级高低、行业领域差别,都必须严格坚持党内政治生活制度,着力提高党内生活质量。任何一名党员,不论职务高低、资历深浅、成就大小,都必须自觉遵守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各级领导干部更应率先垂范。这样,我们就一定能把教育实践活动成果不断巩固和扩大,以过硬作风和良好形象赢得人民群众信任和支持。只有坚定不移的弥补党建制度上的短板,及时猛药去疴消除积弊,才能使党员组织生活重整行装,再获新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个人组织生活方面存在的问题

全文共 3829 字

+ 加入清单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应该肯定,我们税务机关的作风、纪律的主流是好的,问题只是发生在少数人身上。但是,我们对这些“少数人问题”的“传染性”和影响力不可低估。我认为,目前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思想作风涣散。思想上不思进取,面对诱人的物质世界心猿意马。一是不学习,不提高,整天无所事事,“一杯茶水一支烟,一张报纸看半天。”有的甚至上班时间打牌、炒股、玩游戏——混日子。二是相互攀比,不比学习比玩乐,不比工作比待遇,不比业务比关系,不比成绩比资历——比日子。三是牢骚太盛,整天怨天尤人,自己不努力工作,还对努力工作的人看不顺眼——怨日子。有的甚至“身在曹营心在汉”,人在办公室里坐着,心里想的满是自己的“生财之道”。

(二)工作作风懒散。工作松松垮垮,上官不紧,下官不忙,能拖则拖。工作不负责任,容易出成绩的工作争着做,遇上“费力不讨好”的事情便推诿、扯皮。工作作风漂浮,开会布置多,真抓实干少,擅长于“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很多时候是“以唱功代替做功”、“以突击对付检查”。表面文章多,工作实效少。制度、规划等大都写在纸上,挂在墙上,虽然表面工作“有声有色”,但诸如干部队伍建设,执法过错追究之类的难题长期得不到解决。高高在上多,深入调研少,即使是下到基层,也多为“走马观花”、“蜻蜓点水”。

(三)组织纪律松散。组织生活不健全,党员干部长期不参加组织活动,不接受组织的教育和群众监督。纪律观念淡薄,我行我素。如在纳税服务方面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少数人仍在那里以管理者、稽查者之居对待纳税人。衙门作风还没有彻底改变,动辄“你先搁在这儿”、“明天再来”。“这事不该我管”等“服务用语”仍然在窗口时有所闻。又如上班、开会、学习等活动想来就来,想去就去,凭个人兴趣参加集体活动。另外,不讲原则的“人情税”,无视税法的“喳口税”也仍然在少数干部身上存在,有的甚至还在纳税人那里“吃、拿、卡、要、报”。

(四)组织领导软散。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不强,党不敢管党员,不敢管干部,导致一些党员干部组织观念淡薄,甚至忘记了自己的党员身份,在工作、生活中比普通群众表现还差。领导班子的凝聚力、执行力不够,对涉及到人特别是涉及到“狠人”的问题,总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敢理直气壮地批评教育和依纪依法处理。如考勤制度形同虚设,对长期不守纪律的人不教育,不管理,不追究。年终综合考评“雷声大,雨点小”,不敢拉开分配档次。公务员评优“轮流坐庄”,达不到鼓励先进,鞭策后进的目的。

另外,对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满足于上面怎么说,下面就怎么做,不敢结合实际创新方法,开拓进取。

二、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教育没有因势利导。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利益的主体日益多元化,干部职工的逐利意识也日趋合理化。在这种情况下,把市场经济利益引入税收工作,甚至把经济收入作为衡量工作回报的重要尺度便成了在所难免的事情。随之而来的是政治信仰的动摇,理想信念的缺失,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念的偏差。作风实际上是一个人的内在素质的表现,在干部的个人素质中,思想政治素质又是最基本的素质。可见,在新的形势下,因势利导的思想政治教育,无疑成了培养干部良好作风的基础性工作。

现在,在我们的队伍中普遍存在着重业务技术培训,轻思想政治教育的倾向。很多领导不愿做,也不会做这方面的工作,甚至怀疑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思想散则作风散,思想偏则纪律松。

(二)管理没有与时俱进。随着社会的不断开放,特别是中西方文化的相互交融,干部职工的自我意识、独立意识日益增强。这一新的情况带来的是他们的“不服管理”和对管理的“挑剔”。这也就决定了领导者的管理必须与时俱进。

其实,我们并不缺少管理制度和规定,也不缺少传统的管理办法。现在我们的管理普遍存在两个问题:要么简单粗暴,吹胡子瞪眼睛,不能融管理于交流之中,于关爱之中,于帮助之中。要么听之任之,不管不问。这当中有的是不愿管,认为管理是软指标,费力不讨好。还有的是不敢管,怕得罪人,好人主义盛行。良好的作风是建立在科学的管理基础上的,失去了管理,也就没有作风、纪律可言了。

(三)机制不能激发活力。首先是干部任用机制问题。县级税务局几百人的队伍里几年才能提拔一两个副科级干部,机关的股长和分局的副职也是一干就是半辈子,加上上级机关的下派任职和提拔中的论资排辈,所以,中层干部们普遍感到政治上没有盼头。与此同时,一个干部在同一职位上一干就是十年、二十年,往往容易会产生职务疲劳。

其次是工作考评机制问题。我们现在的考评往往只考核了做事的人,不做事的人倒游历于考核之外。这就出现了一种怪想象:干的事多,出的错多,承担的风险大。多干不如少干,少干不如不干。这种考评让扎实工作的人感到工作上没有了干头,自然,作风、纪律也就就逐渐散下来了。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加强领导。一是加强组织领导。领导工作的对象是人,而不是事,只有抓好了作风、纪律建设,才能带出一支纪律严明、能征善管的国税队伍。可以说作风就是部门形象,作风就是战斗力。各级领导应当把作风建设纳入单位的长远发展目标,从点滴着手,持之以恒地培养、造就。在今年的“作风建设年里”,要成立以一把手为组长的作风整顿领导小组,针对“散、懒、松、软”等突出问题,有计划地开展教育整顿活动。

二是强化领导的示范作用。有什么样的领导作风,就有什么样的机关作风。在整治中,要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要求干部职工做到的,领导干部必须带头做到。通过领导的身体力行,对干部职工产生潜移默化作用。领导的示范作用还表现在思想上的严格要求,要带头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坦诚剖析消极思想的内在根源,达到首先从思想上转变的目的。

(二)提高素质。作风是标,素质是本。提高人的素质是解决作风问题的根本。

一是在学习中提高。通过组织干部职工学政治理论,提高他们的理论素养和思想觉悟。确保用正确的“三观”作为人生的行动指南,自觉地树立为人民服务、为纳税人服务、为国税事业服务的思想。通过学习《公务员法》等法律法规,使他们明确公务员的权力和义务,划清公务员与其他社会人员的身份区别,以此增强廉洁自律意识,公共服务意识。

同时,加强业务培训,提高业务素质。没有过硬的本领,就不可能有过硬的作风。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的税收工作无时不处在更新和变革之中,这就要求我们结合自身岗位需要,不断地学习、充实自己,提高解决实际问题、适应本职工作的能力。让学习成为工作中的常态和自觉。

二是在创新中提高。在学习方式上,除了传统的集中授课、听演讲、听讲座之外,我们还要不断有所创新,以此培养干部职工的学习兴趣。比如开辟网络阵地、组建兴趣小组、举办读书活动、举行业务竞赛等。用形式多样、内容多彩的学习教育活动,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广辟求知途径。

(三)科学管理。符合人性特点的管理,便是最科学的、最容易被人接受的管理。“人性化管理”要求我们从人的根本利益出发,在管理中充分体现对人的尊重、关心和服务。作为领导者,在管理中必须尊重被管理者的人格,关心他们的疾苦,服务于他们的合理要求。领导者心中不仅要装着单位的建设与发展,还要装着干部职工的个人前途和利益。

“人性化管理”还要求把调动人的积极性放在首位。因为从根本上讲,每个人都是希望受到尊重和实现自我的。所以,我们的管理必须坚持以认可和赏识为主。特别是对问题较多的人要注意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予表扬和鼓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让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将“少数人”放到他们最擅长的工作岗位上,这也是调动积极性的一种方法。

当然,“人性化管理”并不是放弃与迁就。相反,它正是以严管、细管为前提的。这种管理模式“人性”的是态度与方法,严格的是制度和原则。一个疏于管理的机关,不可能有良好的作风。所以,无论任何时候“严格”都是不可缺少的。

(四)健全制度。依制度管人,依制度办事,是解决作风涣散、纪律松散问题的根本保证。必须建立一整套相对稳定的规范性制度,从而使作风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避免朝令夕改、时松时紧。争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我认为重点需要建立健全以下几个方面的制度。 一是干部任用制度。彻底改变目前这种“一纸任命管到老”的干部终生制现状,真正实现“能者上,庸者下”,让少数无视组织纪律、不干正事的人混不下去,让德才兼备的中青年干部在政治上有盼头。以此为导向,引导大家严格要求自己,奉献国税事业。

二是工作考核制度。首先必须实行全员考核,不允许不守纪律、不负责任的人“无考一生轻”。其次要严格将工作考核与个人待遇挂钩,真正实现干与不干不一样,干好干差不一样,让爱岗敬业的人经济上有想头。

三是考勤、请销假制度。通过严格的制度,规范单位的工作作风和工作纪律,这些制度既要全面、具体,又要简单易行、便于操作。对各种会议、学习及集体活动的参与情况要有专人督办,并将此登记汇总,列入工作考评。

四是岗位责任制度。根据税收征、管、查三大系列业务工作流程修订并完善岗位职责,进一步细化、量化各岗位的具体工作内容、工作标准、工作时限。在此基础上,加大落实《税收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力度,使税收执法和监督制约形成一个规范有序的制度体系。 当然,制度的意义全在于落实,抓好制度的执行才是关键。

总之,机关的作风、纪律建设是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我们必须坚持以教育为先导,以管理为手段,以制度为保障,常抓不懈,循序渐进。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组织生活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全文共 1649 字

+ 加入清单

落实三项“制度”,解决好党组织生活制度落实不严的问题。落实七项组织生活制度是一项很严肃的事情,其本身具有严格的内容、范围、程序和要求,必须要维护好组织生活制度的严肃性。一是落实教育制度。要把组织生活制度的学习教育作为班子成员的必修课和党员党课的重要内容,不断强化党章意识、党员意识和组织观念、纪律观念,严格按照组织生活制度要求规范言行,自觉参加党内组织生活,注重加强党性修养和锻炼,争当合格的共产党员。二是严守组织制度。支部组织生活七项制度每一项都有其主要内容、操作程序和基本要求,在抓落实的过程中,要结合实际,按步骤,按程序,不打折扣的抓好落实。同时要大胆批评指正违反规矩的人和事,搞浓搞纯党内生活的原则“空气”。这既是重要的组织原则和组织纪律,又是抓好组织生活制度落实的关键。三是落实领导责任制。基层支部书记对落实组织生活制度负有主要责任,从党支部建设的实践表明,凡是支部书记表率作用好的,七项组织生活制度落实的就好;凡是七项组织生活制度落实不到位的,往往支部书记在表率作用上就有很大的改进空间。因此,要严格落实领导责任制,发挥支部书记的表率作用,上行下效,只要支部书记时时当表率,处处先严己,始终以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做到立行重于立言,身教重于言教,就能在落实过程中善于发现和大胆纠正不严格、不规范等问题,就能靠自身的人格力量和能力素质把组织制度落实到实处。

把握三个“注重”,解决好党组织生活质量不高的问题。强化标准意识,提高质量效果,是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抓好组织生活制度题中应有之义。只有坚持抓落实的高标准,才有组织生活的高质量。一是注重解决问题。党支部要根据不同时期、不同阶段、不同情况的实际、认真查找、破解和影响制约本单位组织生活制度落实的重点难点问题,切实把原因分析透彻、把各种措施落在实处,把工作做到位,通过重点难点问题的解决,促进组织生活制度质量的不断提高。二是注重抓经常。七项组织生活制度涵盖了党支部组织生活的全部内容,是党支部的一项经常性基础性工作,反映了基层党支部组织生活的基本规律是管长远、管根本的打基础工作,绝非一朝一夕之功,不可能有立竿见影的作用。这就要求党支部要把抓组织生活制度的落实当日子来过,当基本功来练,真正做到决心不动摇、精力不分散、工作不放松。三是注重形式运用。抓好组织生活制度落实要注重形式的运用,不断拓宽组织活动的形式,努力使组织活动的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相一致,同时要注意形式要用之有度,不要陷入形式主义的怪圈,致使工作指导思想不端正、工作作风不深入,致使一些有效的形式走了形、变了味。因此,一定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形式与内容的辩证关系,运用有效的形式增强组织生活活力,提高组织生活质量。

坚持三个“加强”,解决好党组织生活民主氛围不浓的问题。抓好组织生活制度的落实,必须有良好的民主氛围,要形成“大家来抓”的生动局面。一是加强集体领导。集体领导是党的民主集中制和群众路线的具体体现,是党的最高领导原则。党支部要在坚持集体领导上动脑筋、下功夫,通过组织带领“一班人”拧成一股绳,精诚合作,和衷共济,共同来抓,就没有落实不好的组织生活制度。二是加强责任意识。支部书记要切实尊重支委的民主权力,善纳群言,鼓励、启发支委积极参与抓好组织生活制度的落实。支部委员要自觉以部队建设和班子团结为重,加强党性修养和锻炼、履行党员义务为念,切实增强责任意识和参与意识,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不当落实组织生活制度的“局外人”。三是加强群众监督。群众把党员的一言一行都看在眼里,最有发言权。把党员干部放在群众的监督之下,就能督促其履行好义务,树立好形象。党支部要坚持走群众路线,支部委员要经常深入官兵,与官兵“同吃、同住、同学习、同执勤、同训练”,听取他们对党员队伍、支部建设的意见和建议,了解掌握开展工作工作必备的第一手资料。同时,要公开有关政策和制度,采取民主测评、民主评议等方法,把检验党支部落实组织生活制度成效的“尺子”交给群众,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参加组织生活方面存在的问题

全文共 1388 字

+ 加入清单

(一)在组织生活的主体建设上来讲:

一是思想认识不高。普遍存在着党务工作谈起来重要、抓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情况。支部成员对党支部着重议哪些事、抓哪工作,思路不是很清楚,过于依赖支部书记个人能力素质,在议事议政中过于“讲政治”,“老好人”思想严重,组织生活中思路不清、路子不明,意见没有针对性,习惯于等上级党委安排部署,弱化了党支部集体抓大事、议大事的能力。

二是参与意识不高。部分党员同志没有真正认识到开展组织生活的重要意义,对开展组织生活兴趣不高,在思想就存在着“应付”心理,党员权利意识不强,没有充分认识到自己在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总感到是“要”我过组织生活,而不是我要过组织生活,把参加组织生活当成一种额外负担被动应对。

三是综合素质不高。平时不注重加强学习,忙于工作多,精力透支多。同时,支部成员大多任职时间较短,缺少工作

经验,对党务工作掌握不深,实际能力水平与工作要求差距较大。“资深”的老委员、老党员较少,“传帮带”作用不明显,缺乏一套抓支部规范化建设的有效经验,没有发挥“抓典型、树标杆”的示范作用。

(二)在组织生活的组织部署上来讲:

一是安排缺乏计划。部队其他各项业务工作分散大部分精力,往往会与组织生活产生冲突,统一的组织生活时间往往难以协调。七项组织生活制度没有明确的活动计划,到了时间,想安排什么活动就安排什么活动,工作忙了,不安排组织生活或者有安排也很难得到具体落实。对一些重大问题的决策以所务会、交班会讨论决定,没有明确每个阶段活动的时间、内容和形式,导致组织生活不系统、不规范。

二是方式缺乏创新。组织生活单一化,就事论事多,思想交锋少;民主生活会讲成绩多讲问题少,不能很好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教育模式单一化,党员教育没有根据不同党员的年龄、文化、工作岗位特点因人施教,搞“大讲堂”;教育手段单一化,缺乏现代化科技手段,学习内容与政治教育差不多,时间慢,信息量小,内容重复交叉,降低了学习的新鲜感。

三是活动缺乏针对。没有用心去谋划好每一次难得的组织生活,内容缺乏针对性和吸引力。与党员思想、工作、生活的问题实际相去甚远,即便是“就事论事”的议题也泛泛而谈。而且有的支部组织生活摆脱不了“家长制”的影子,缺乏党内民主,不符合当前官兵的思想实际。

(三)在组织生活的落实成效上来讲:

一是组织生活存在形式。部分单位党内组织生活只满足于时间、次数要求,形式主义现象突出。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民主传统只是在形式上继承,并没有从实质上突破。民主生活会上民主气氛不够浓厚,思想放不开,做不到畅所欲言,等待观望的现象比较严重。批评上级怕穿小鞋,批评同级怕伤和气,批评下级怕影响支持率。

二是民主集中落实不力。由于一些正副书记缺乏做党支部工作的基本功,加之平时工作碰头、相互谈心较少,没有形成良好的民主氛围,从而导致“议事”不规范,决策不民主,部队建设质量不高。一些党组织缺乏党员是党的主体的意识,在组织生活中一味强调义务的多,体现党员权利的少,久而久之,党员的权利意识在不知不觉被弱化。

三是监督检查作用不强。基层党组织管理监督制度不健全,监管措施不够有力,民主监督氛围不浓,对党员教育、管理、监督不到位,失之于宽、失之于软。对党员的思想动态、精神状态、日常工作生活行为了解掌握不及时、不准确。特别是领导干部不能充分发挥表率作用,也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党组织生活的质量。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全国脱贫攻坚奖特别节目观后感个人心得

全文共 593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精准扶贫”也成为了人们常提的网络流行语,回到山村里,墙壁上都是“扶贫开发,利国利民”“消除贫困,同步小康”等标语,字都用红字漆出来,显得格外明显。

虽说“精准脱贫,不落一人”,但还是有些人因政府发了补助资金,就享清福,养老了。就比如我们村的赵大爷,他们家因看病欠了别人钱,一向过着多穷的生活,欠下的债已经拖了五六年了,成为了精准扶贫户,用政府的补助资金还了债,却又揭不开锅了,只得等再发补助金了。去年过年时,干部送去扶贫物资,但他们一家还是吃了,用了个精光,干部几次相劝,他也不听,最后因旧病复发,逝世了。

在脱贫过程中“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不错的,只有乡民配合,脱贫就一定成功。李哥哥他们家收到了干部的补助,高兴极了,为家中买了些物资后,就都拿去给李哥哥上学用。李哥哥也发奋图强,终于不辜负家人的期望考上了大学,现在李哥哥在城市里开了一家公司,生意很火,他们一家非常感谢“精准扶贫”政策帮助他们走进了小康生活。

现在,许多农村人都因精准扶贫户,村子拆迁分到了一套楼房和一些钱,让他们有舒适的环镜和生活,接下来的生活也要靠他们自己努力。

许多人都过上了好生活[],他们都特别感谢政府,感谢精准扶贫政策,在村子里,脱了贫的人,就帮助那些贫困户。不由得说,“精准扶贫”确实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帮助。

让我们手拉着手,共同脱贫,共同进步,一起进入小康生活。让我们争当二十一世纪的时代锋,加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今后努力方向及整改措施

全文共 757 字

+ 加入清单

1.加强中特理论的学习,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提高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不断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新变化,使我的思想和公司实际相结合,在学中干,在干中学,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实事求是、创造性地开展支部工作,促进公司创投事业的科学发展。

2.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公司的根本利益;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氛围。主动承担组织上交给的任务。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

3.不断创新工作方法,配合领导做好支部工作。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强化责任意识和主人翁意识,提高工作效率。知道怎么办,没人去干,就是大问题。所以关键是需要落实“怎么办”。再好的药方开出来,没人替病人抓药,熬药,喂药。仍然不能治好病人的病。但别人怎么说,你就一根筋的怎么干。是缺乏独立思考之人。只有在实践中,才能辨别是与非。从而得出“怎么办”的正确方法论。

4.以身作则,严格要求。加强政策理论、投资理论和业务学习,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进一步转变工作方法,坚持依靠群众,拜人民为师,发扬民主,不断提升科学发展、促进和谐、服务群众的水平,努力走出一条符合公司发展实际的科学发展之路。什么是中国特色的创业投资?我认为就是以科学发展观为准绳,以“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为出发点,主张“先富带后富,最后走向共同富裕”的投资之道;就是以创业带动就业升级、以创新带动产业升级为目标,以惠及民生为主线,以提高自主创新力为核心的一种新型金融政策工具;就是坚定贯彻党中央国务院产业布局之战略方针,为民资架设一条更为科学的投资渠道,让青年创业不再为启动资金发愁的资金融通渠道;就是“跟党走,听党话”。为出资者掌管好财富,回归创投支持创新创业本质、给投资者带来丰厚回报的科学赚钱之道。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个人遵守政治纪律方面存在的问题

全文共 1042 字

+ 加入清单

日,习近平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指出,“坚持党的领导,首先是要坚持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这是一条根本的政治规矩”。 2012年11月16日,刚刚履新的习近平就强调“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并提出党章是“根本大法”和“总规矩”。 2014年10月,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强调,党内政治生活和组织生活都要讲政治、讲原则、讲规矩,不能搞假大空,不能随意化、平淡化,更不能娱乐化、庸俗化。

习近平总书记缕次强调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于党内存在遵守政治规矩的表现。在原则立场上,不讲政治随意化问题严重,主要体现为不能自觉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包括“在原则问题和大是大非面前立场摇摆”,“对涉及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等重大政治问题公开发表反对意见”,甚至是“对中央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部署阳奉阴违”,“口无遮拦,毫无顾忌”。在党内团结方面,拉帮结伙庸俗化问题严重,主要体现是“团团伙伙”、小山头、小圈子、宗派主义,而“石油帮”“秘书帮”“山西帮”,其背后都或有大老虎坐镇。政治规距的另一层含义是强调“组织”的重要性,要有组织、体现组织,体现程序意识。作为党员干部,下级服从上级、少数服从多数、遵循组织程序、听从组织安排、重大事项向组织请示报告,而不是没有程序意识,“迈过锅台上炕”,或者是做先斩后奏的“事后诸葛亮”。重提政治规矩,其本质就是为了维护党中央权威、维护党内团结统一、重塑党组织的纪律性和约束力,净化党的政治生态。

“党的纪律”和“党的规矩”在所有党的纪律和规矩中是第一位的。“纪律是成文的规矩,一些未明文列入纪律的规矩是不成文的纪律;纪律是刚性的规矩,一些未明文列入纪律的规矩是自我约束的纪律。党内很多规矩是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经过实践检验,约定俗成、行之有效,反映了我们党对一些问题的深刻思考和科学总结,需要全党长期坚持并自觉遵循。”纪律是刚性的规矩,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是不成文的、相对柔性的规矩,同样需要遵守。

我们的党员干部要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那样,定了规矩就要照着办,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绝对不做,一步一个脚印把作风建设不断引向深入,真正落实好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人心是最大的政治”,立规矩、正规矩、治规矩,说到底就是要凝聚民心。民心所向正是我们党矢志不渝的方向。纪律是筋骨,规距是血肉,筋骨和血肉相连,才能使我们党的肌体更加丰满,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统一,守“政治纪律”讲“政治规距”是广大党员干部活的灵魂。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