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我的什么情结优秀作文(优秀20篇)

当想起这句古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引发我内心的愁畅,我仿佛看到了这凄凄惨惨、令人断肠的情景。以下是我的什么情结优秀作文,欢迎阅读。

浏览

329

作文

151

我的读书情结作文600字

全文共 712 字

+ 加入清单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是的,从小书就伴随着我长大。

记得小时候,妈妈给我买了一本《安徒生童话》,那时的我,还不认识几个字,看见别人拿着书看,我也就学着别人的样子,拿着书,呆呆地看着书,觉得时间差不多了,就翻下一页。现在回想起来,觉得儿时的我真是好笑。

渐渐地,我长大了,在杭州市钱塘外语学校读一年级。我每个周末回家,都会看那本《安徒生童话》,我特别喜欢看《丑小鸭》的故事,在那个时候是因为里面有张插图很好看,到现在是因为这个故事很感人,丑小鸭经历了许多事情,坚持不放弃,终于变成了一只美丽的天鹅。我的小姑姑经常有事到我家来住,晚上,我就和小姑姑坐在床上一起读《安徒生童话》,那时的感觉真好啊!

现在,我认识的字多了,就开始读传记、动物小说等,每一本书都能让我受益匪浅,故事中的主人公总是能震撼我的心灵。我只要一有空,就拿出书来看,边看边在脑子里想象当时的画面。开学第一个星期,由于作业少,我又做得很快,剩下的时间除了做妈妈布置课外作业,就是捧着我心爱的书,仔仔细细地看。

我经常因为看书太入迷了,妈妈叫了我许多遍,我都没有听到。上个学期,劳动节和春假加起来一共放假七天,放假的一天晚上,我半夜醒来,偷偷走到客厅拿书,我拿的是《野犬女皇》,于是,我就在晚上把这本书看完了,这件事情爸爸妈妈都不知道。自从那次“窃读”成功,我就不停地找机会读书

最近,我读的是《西游记》,我已经读过一遍了,但是经过《走遍天下书为侣》这篇课文的学习,我知道了“好书不厌百回读”,每一遍都会有不同的收获,我打算把书中的好词佳句摘抄下来,记在脑子里,以后写作文就可以派上用场了。

我觉得书不仅是全世界的营养品,书更是人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母亲的老屋情结作文1500字

全文共 2783 字

+ 加入清单

老屋,是绽放在母亲心里的一朵金盏菊,她要对它一生守候;是她一生的眷恋与情结,是她生命的依托。只有老屋,才是她住得舒心、安稳和踏实的地方。

——题记

这次要不是父亲生病住院,我是没有这个回家计划的,国庆节回家才一个月,对于相隔几百公里的路程,一个月一次,除非是特殊情况。

父母的健康有痒,犹如摆在每个儿女面前的一纸军令状,再忙也得抽时间,经济再紧也得想办法。11月5日,五哥突然打电话来,说父亲病重,从镇医院马上转院宜宾,并且说有可能要手术。今年也不知怎的?似乎我与父亲的运气都不济,上半年我摔伤一个月后,父亲摔伤,我没法回去,我在康复治疗期间,母亲又生病,大姐本是要叫我回去的陪母亲的,可我的治疗也不能间断,我很为难,幸好后来没几天母亲渐趋康复,五哥说没必要,才罢了。国庆凑巧,姑妈去世,不得不回去。不想刚回来一个月,父亲又重病。

五哥打来电话时,我正在前一天预约了省骨科医院的号,准备再去复查我的伤情。没有办法,我又只好跟妹妹商量,让他们先回去,等我把病看了后视情况而定后延再回去。

父亲住院的几天,多亏了妹夫在医院照顾和护理。在对待父母这点上,我和妹妹从来都是毫不推诿,只要没有特殊情况,谁身先士卒,义不容辞。

想到妹夫也是请假,不能耽误太久,为了替换妹夫,我定于11月12日回家。11日中午,五哥打电话说,父亲出院了,叫我第二天回去就直接回家。

还有两三天,父母在大姐家的“两个月”就住满了,大姐本想留父母,继续尽赡养义务,我们也主张父母就在大姐家。第一,大姐是女,伺候上无论如何都会更细心周到一些;第二,大姐全家都热情,且非常乐意,包括外甥、外甥媳。特别是两个小孙子(女),更是满心欢喜,看到父母都是“祖祖”前“祖祖”后的,一家三代,加上父母,就是“四代同堂”,何等的天伦之乐,其乐融融!对于易寂寞的老年人来说,该是再好不过的颐养佳境。

国庆回家,看到父母的身体和精神状态,确实比之前大有改善,所以我们其他几个兄弟姊妹,包括赡养的主承担者——五哥都万分赞成“父母就在大姐家”。

给父母添饭加衣、换洗衣服,大姐夫每天早晚准时把洗脸水、洗脚水端到父母面前,每天早上火笼递到母亲手里。大姐既要种地、又要经管牲畜,还要做饭,要伺候父母,成天闪着忙碌的身影。看到年逾花甲,满头银丝的大姐和年逾古稀的大姐夫,这样把父母伺候得妥妥帖帖,我们无不感怀与欣慰。

然而,九十岁的母亲却总是无法“随遇而安”,死活不在大姐家待了,成天念叨着住满要回去。之前跟五哥打电话的时候,还听五哥说,母亲隔三差五都拄着拐杖回去,第一次回去在房子后面碰上五哥,没进屋就跟五哥说她想回家住,五哥说您要回来就回来嘛”,可母亲却像小孩子般流着泪说大姐不让她回去。特别是父亲住院期间,每天回去两趟。

就如去年在成都一样,这样留不行,那样说还是不行,总之,母亲都有充足的理由要“回家”。什么“回去领低保费”呀,“你们的时间满了,不能总磨躁你们一个人”啊,甚至还骗我们说回去把其他几个兄弟姊妹的“值日”住满了,过年又回来,等等。不得已,遂于去年清明节外甥开车,大姐夫、六哥、五哥一起把他们接送回到老家。

这次在大姐家,为了证明要回去的决心,在半个月前,就开始往家搬东西。大姐当年出嫁在本生产队,现在的家离老屋不到一里路的距离,对于目前身体状况的母亲来说,走回去是完全没问题的。

妈妈往家里搬东西,大姐都是之后才知道的。据大姐说,农历十月初一那天,他们一家都在外面干活,准备拌土栽油菜,母亲却把她和父亲的鞋子,外甥媳的被套,大姐的毛毯,大姐夫的皮鞋,外加还拿了几个晾衣架(因为年老,大脑不是很清醒了,误以为是她的。)悉数收在一个背篓里,背到半路,被大姐发现了,又把她拦回去了。除此,母亲常找借口:说大姐的两个小孙子(女)要翻他们的东西啦,大姐家床又窄,睡着不舒服啦,床没蚊帐,晚上睡着冷,把头吹疼啦,大姐家街沿上坐着冷……哎呀,反正有五箩筐理由。任由我们怎么劝也不行,很坚决两个字:“回去!”她是老人,说不服,只好灰溜溜地低头、闭嘴,依了她老人家的愿。

按时间算,13满期,14日就该搬回去。妹夫已经回来十天有余了,妹妹却特意让妹夫再等两天,等给父母“搬家”后才回成都,也是顺便观察父亲的情况,因为父亲住院期间,大姐去问了“神”,说父亲难过“十八九”(农历十月十八、十九)。

可依我看,父亲的精神一天比一天好,没有要“走”的征兆,倒是令我紧皱的眉头舒展了些。对于搬家,父亲从不表态,历来是顺从母亲。7月份我回家,依父亲的身体状况,很想接去成都好好调养,可父亲一句“你妈在哪里我就在哪里,我和你妈不能分开”,让我哑口无言,因为父亲也说过“你妈晕车,去成都太远了,不行。”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永远是母亲占主导地位。

除了说要“回去”,母亲说得最多的就是“大哥的红苕还没挖完”,“五哥的菜籽秧还没栽”。看到母亲这种心理,我想起了之前在电视上看到的一位老婆婆,八十多岁,行为观念 跟母亲如出一辙。老婆婆生病,儿子不管,两个女儿弄去医院住院,出院时她不去女儿家,跟女儿说“要回家”。两个女儿给弟弟打电话让去医院接母亲回家,可那儿子置之不理,左等右等,婆婆的儿子不来,二女儿把母亲接回家中,可那固执的婆婆却不吃不喝,不进屋,每天端根凳子在门口坐着,等她儿子去接她,儿子却不露身影。几天后,实在没辙,婆婆的女儿才求助电视台协调,让儿子接老母亲回家。

回到家那天晚上,刚倒下床,母亲就连连说:“幸福了,幸福了!我这床睡着热热和和的……” 我们作为女儿也很理解母亲心里的情结。“愿跟讨口的儿,不愿跟做官的女”这句话,是曾经母亲念叨过无数遍的。母亲生在旧社会,长在旧社会,旧思想观念根深蒂固,无法改变。有句俗话说,“养儿防老,喂女伸脚”,在他们的思想观念里,只有儿子那里才是自己的家,在女儿家里,哪怕伺候得再周到,她仍然没有家的感觉,她只是作为父母去女儿家散散心,舒展一下心情而已,永远是“宾”,而非“主”。

“我生在这里,就死在这里”,这是母亲植入骨髓的观念,谁也改变不了,谁也说不服的。当然了,我们只是在这里生活了二十多年,那种故乡情结都无法抹掉,何况这块土地是他们踩踏了几十年,闭上眼睛也能摸到哪里是哪里,每一粒漂浮的尘埃里都有他们最熟悉的味道。

在这块土地上,踩下了他们多少个脚印,踩走了几多韶华,踩落了多少日落晚霞,踩升了多少月明星稀,踩过了多少风雨岁月,又踩出了几多沧桑与慨叹!踩出了多少希望,又踩去了多少惆怅,踩出过多少生活的心酸,又踩出了多少温情与微笑……

这块土地,是他们用双脚踏紧的稳固根基,有他们用汗水浇筑的斑驳屋墙,风蚀得长出青苔的一片片旧瓦,更是他们用毅力和信念为儿女托起的天空。老屋,是驻扎在母亲心里的一株常青树,是她一生的眷恋与情结,是她生命的依托,她要对它一生守候。只有老屋,才是她住得舒心、安稳和踏实的地方。

[母亲的老屋情结作文15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栀子花情结作文

全文共 625 字

+ 加入清单

又是栀子花绽放的季节,斜斜的雨串将栀子花洗得洁净,高雅,空气中弥漫着令人沉醉的花香,月光的清辉轻轻洒向花瓣,她的皎洁与轻柔和谐地与宁静的夜融为一体,眼前的一切像是一幅似深蓝色为背景的油画,是那样的别出心裁,让我的心荡起波纹。

还在沉浸于夜的静谧中的我,呆呆地立在雨伞下,眼帘中的景象使我又一次怦然心动。在栀子花下,一对夫妇共同撑着一把雨伞从远处走来,隐隐约约地看到身材魁梧的男士非常绅士地为女士披上了衣服,女士低下了头,仿佛在微笑,男士在女士头上印下了一个浅浅的吻,他们好像沉浸在了初恋当中……

他们慢慢走近,在一棵栀子树停了下来,男士摘下一朵栀子花,轻轻别在了脸上印着红晕的女士头上,月光映出了女士温柔的面庞。我仔细一看,那原来是我的父亲和母亲。我心里猛地一颤,他们的皱纹仿佛被月光填平,焕发着年轻的气息。我倚在树旁倾听着他们的对话。“当年我们便是在这里相识,你还记得吗?”“当然记得,不过,你平时工作那么忙,自己的生日都不记得,没想到,还记得这个啊!”父亲低着头答道:“是啊,我平时太忙了,都没有时间陪你和孩子,让你受委屈了!”“说的什么话,我一点都没有抱怨,你那么辛苦为这个家,我感动还不及呢!”说着便靠在了父亲厚实的肩上,淡淡的梨涡荡漾着幸福的涟漪。

听到这里,眼前的一切使我感动着,平日里严厉的父亲也有这如水的柔情,平日里坚强的母亲也需要爱的滋润。

我希望下一个静谧的夜,伞下变成三个人,共同沉静在栀子花海中,享受着爱的温馨,美丽。

[栀子花情结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怀旧的情结作文600字

全文共 628 字

+ 加入清单

时光易逝,岁月如斑驳铜镜经年,又是一个辞旧迎新的日子,我还能大喊一声:“再见了,2014。”

二月的寒风刺骨,吹走了地上的稀疏落叶,扰乱了翩翩起舞的长发,但却没有吹灭人们的高涨热情,也浇不灭这四处温馨的气氛。

仰望天空,绚烂的烟花凌空绽放,像朵朵灿烂的鲜花,映衬了一张张满面幸福的笑脸。千家万户,已把新桃换旧符,一家子都团聚在一起,无一例外,围着餐桌吃着团圆饭。丰味佳肴的香气,时不时的哄笑声,覆盖了这小小的房屋,连空气都变得活跃,一年的不快与心酸抛之脑后。

七点之后,家人们各做各的事,有的躺在床上,看着春晚;有的三五成群,打打麻将。一派热闹与祥和。我一人无所事事,望着长街,时不时的有几个小孩子在追逐打闹,穿着新衣,在奔跑,笑着,叫着。

有人说,中国人喜欢怀旧。其实,每个民族都喜欢怀旧,只是中国人有种无法表达的春节情结

看着看着,我也情不自禁的笑了,倏忽间,看到一个缓慢移动的黑点。定睛一看,才发现是一个流浪者,衣衫褴褛,在风中瑟瑟发抖,内心顿时一阵抽搐。这个漂泊无依的人,仿佛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刚想下楼去帮帮他,忽然见到旁边有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走向他,那不正是我的邻居嘛。她走过去,拉着那位流浪汉去她家,他一开始还不愿意,最后在老奶奶的劝说下才进去了,他的眼角感动得流下了泪。

作为旁观者的我,看到这一幕,心也受到强烈震撼。这个流浪汉真幸运,遇到了一个有善心的老奶奶,在这个热闹非凡的除夕之夜。

其实,中国人不是怀旧,只是渴望感受一次家的温暖,人间的温暖。

展开阅读全文

篇4:2024庆祝端午节作文800字:秭归人的端午情结

全文共 1415 字

+ 加入清单

秭归,特别是屈原诞生地乐平里,方圆数十里的三闾乡,历来都不乏读书人。每逢端午佳节,他们从七里峡内外结伴而来,以诗会友,谈诗论道。这学风萌芽于唐宋,风靡于明清,逐步形成一个自发的民间文艺团体——骚坛。《归州志》赞扬此乡“诗风特盛。明清时代有好诗者的结社骚坛。每逢端午节前后,好诗者邀约相聚,饮酒赋诗,述志抒怀,蔚为风气。”秭归现存明清骚坛的遗诗100多首。

一方诗的沃土,饱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秭归人。

1982年初夏,由乐平里的农民诗人谭光沛,杜青山倡导,以屈原诞生地的农民为主体,成立了秭归县三闾骚坛诗社,受到当地政府和上级文化主管部门的关注,多家新闻媒体以《屈原故里第一个农民诗社——骚坛》和《泥巴杆子诗社》为题进行宣传报道,骚坛成为屈原故里的一颗明星,招牌式的文化品牌。骚坛走过了27个春秋,凝聚秭归民间诗人,每年举行端午诗会,社员发展到60多人。进行了三届领导班子选举。首任社长谭光沛虽然作古,年轻的继任者毅然擎起骚坛的大旗。从骚坛走出了谭光沛、杜青山、徐正端、李盛良、刘光愚、梅大敏、宋发武、杨先瑜、郑乃千等一批擅长旧体诗词的乡土诗人,出版了《盛世新声》、《旧律新咏》、《峡江春潮》、《野叟吟草》、《御冰书屋诗词卷》、《屈原颂歌》、《骚坛社员诗词选》、《屈原故里骚坛诗》等专集和合集10多部,手抄辑存诗词数千首。国内报刊、出版物多次选发他们的作品,获各种中华诗词大赛奖项多次,成为秭归继承屈子遗风,弘扬屈原文化的一大亮点。

秭归人的端午情结

秭归人过端午,过得有滋有味。包粽子、挂菖蒲、悬白艾的风俗走进千家万户。划龙船、看龙船是秭归最大的群众性集会,前呼后拥,热血沸腾。1982年,7条龙舟闹屈沱,有中外朋友1000多人,县内观众6万多人,创历史最高记录。

秭归人的端午大餐新颖别致。鸡鸭鱼肉自不必说,桌上少不了粽子、盐鸭蛋、大蒜炒苋菜和雄黄酒,还有那号称“长命菜”的马齿苋,大人小孩都得尝一尝,细细地品味,慢慢地回想。

秭归境内的香溪流域和童庄溪流域,聚居着两个颇有人望的家族。他们怎样过端午,是个鲜为人知的轶闻。

据2005年秭归县人口与户籍普查资料,秭归有5000人以上的大姓22个,占全县218个姓氏的10%;有大姓人口25.02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64.2%。其中:熊姓人口7003人,占全县人口的1.8%,大姓人口的2.8%,居第13位;屈姓人口5143人,占全县人口的1.3%,大姓人口的2.1%,居第22位。三峡移民之后,熊、屈二姓仍有12000多人安居在故土。有以熊、屈二姓冠名的地名31个,大小村落72处。

大姓人口都建有宗祠。如占全县人口10%的王姓,竟建有5个宗祠。熊、屈二姓在秭归建有3个宗祠。熊氏宗祠原址在香溪东岸的万古寺,江北屈氏宗祠在紧挨熊氏宗祠的黄阳畔,江南屈氏宗祠在童庄溪畔的屈家岭。

楚人信巫风,重祭祀,活动非常频繁。祠堂祭祖是祭祀活动中的一项。他姓宗祠只设清明祭,熊、屈二祠设两祭,祭了清明祭端午。不是每年都祭,而是五年一小祭,十年一大祭。每逢大祭之年,由两姓族长指令祠堂执事一面通知各房头、宗老,一面张罗杀猪、宰羊、酿酒,在祠堂的公田收入项下列支。三月清明祭,熊氏宗祠祭鬻熊,屈氏宗祠祭屈瑕,续家谱,正族纲,维风化……五月端午祭,两祠同时祭屈原,叙族史,缅先贤,励后人……熊氏宗祠为何祭屈原?因为熊、屈二氏同根同源,都是高阳氏的苗裔,哶季连的后代。祭祀结束后开宴,在祠堂美美。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情结,霎那划过那边天

全文共 972 字

+ 加入清单

啊!一看日历,拍头一想,哈原来7月7日是咱们中国的七夕节。噢,这么个关键的日子我居然忘了。七夕晚,据说牛郎与织女会搭喜鹊桥千里迢迢的来相会。

牛郎与织女的爱情很凄美,可以说是有点悲。两人因种种原因,被迫分隔两地,每个日日夜夜总是望向对面那遥远的远处,渴望能与自己相爱的人想见。“爱情是真实的,是持久的,是我们所知道的最甜也是最苦的东西。”如《简·爱》的作业夏洛蒂·勃朗特所说的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一路走过的爱情道路上,坎坷、曲折、磨难必定是少不了的。历经重重磨难后,彼此才会更体会到爱的珍贵。

虽然我们还小,接触到世面的机会还很小,但透过网络、书籍……多个信息通道,却能了解到许多世间的温情、友情。我们还小,不懂什么叫爱情。情,这个字有11画,写的容易,看似简单,却往往没多少人能通过这力透纸背来反衬感悟。就拿《重案六组》来说吧,实际上整部电视剧都是着重围绕着“重案”、“探案”、“破案”这些词儿来写的,却以每集的精彩瞬间反衬出:即使是铁面无私、嫉恶如仇的刑警们也有那么一些幽默插曲,办公室里飘出的并不是浓郁的除恶惩奸,而是通过这些擒坏的过程细节来告诉我们,不仅仅是你们有的友情,六组里照样也有友情!大结局里的季警官被迫落入不按分子的手中,其他战友得知消息后,犹如火烧眉睫,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一般,他们不是冷血无情的刑警。最后他们以勇敢与智慧一路过关斩将,擒住了头号通缉罪犯。

情,这个字变化多端,通俗易懂地讲:真叫人二丈和尚——某不着头脑。世间的亲情,很温暖,很和睦,每个家庭都是由爱情变成亲情。亲情亲情,一家人和睦共处,相亲相爱,尊老爱幼。不需要轰轰烈烈的事迹来体现,只有通过渺小、不起眼的一件小事,往往就是亲情的见证。寒天冻地的夜晚,爸妈为我们温柔地盖被;暑气逼人的夜晚,空调开得有点过分,爸妈大众地增高温度,并为我们又盖上了一层暖和的被;当我们头如爆裂时,身心处于水深火热时,浑身上下都不舒服时,爸妈匆匆穿几件衣,十万火急地赶到医院,不厌其烦地为我们一遍又一遍换着额头上的毛巾……亲情很无私,亲情很感人,亲情很伟大!

……

情结,很复杂!世间有多少个情我们说不尽、数不完。要想感受情的千变万化,还的亲身经历,亲身感受。

我们在一天天的成长着,知识在一天天的丰富着。情,这个背后深刻、繁杂的字眼,我会一点点地去挖掘它藏匿着的无限的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关于故乡情结的作文

全文共 769 字

+ 加入清单

英俊的小伙子似的伸出双手把它紧紧拥入怀中。这里山清水秀,四季如春。其永和的天然松树林下,丝丝泉水涌流,哺育着一方方劳苦大众,更有出名的泰和春酒为之添光,也多了些许神秘的色彩。我的童年、少年,有许多时光都是在这里度过的。

自从初中毕业,我便离开了我故乡。因此,脑海里时常会有些记忆。这就是我的故乡,我祖先生活过的地方。当脚踏过并不崎岖也并不平坦的路时,厚厚的黄土地与滚滚绿浪迷惘了我的眼。沿着路边被尘埃迷遮住了本色的野草缓缓而行,母亲催促着我的步伐,又指点着庄稼的长势,几分自豪,几分感慨,几分嘲弄。一辆满载粮食的三轮车急急驰过,在一片滚滚烟尘的追随中消失了。混浊的空气中,传来向日葵地里采花姑娘们的笑语,带着一些湿润的生气。路一旁渠里长满浮萍的水似乎对这一切都没意见,只是冷漠的轻轻地把杂草荡开,荡回……

故乡唯一的景致大致就是那古老的果园与天然松树林。遗憾的是,我无法进入。印象中唯一的一次相见便犹如返古。树林下杂草丛生,土地上长满了芦苇与马尾草。苍色的树干,一头栽进黄土,一头昂向青天。林间树下,青苔漫布,风尘罩面。百年不曾湮灭的潇潇风雨使这史树愈加高大。但树无言,叶无言,迷惘的目光定格在威风凛凛的迎客松上,尽情咀嚼着千古不变的历史、传说与歌谣,荣辱兴衰,何以为证?那房屋已门壁斑驳,如古朴的埙发出的那悠远而深邃的咽声,似对神灵的膜拜,远古的追思,都洒满了古老的神秘。一道围墙,两扇铁门,犹一道古今之间的防线,锁住了往日祖先们所有的争端与尊严,不设防的日子里,孩童们都爬上高高的围墙上,祖先的脊梁支撑着我们登高望远……

秋,将至。

夜幕降临,四处灯火通明,没有了童年的黑暗,也带走了那时的欢笑。往日的温情和喧哗已被今天的冷漠和寂静代替。人们,都在展示自己和封闭自己。高高的迎客松下,没有人再来乘凉,它只好静立在风中,默默无闻,又是一道风景。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我的什么情结作文800字

全文共 922 字

+ 加入清单

你要信赖我——这时我的幸福是很重要的。因为我将永远信赖你,无论你带给我的是天堂还是地狱。

——题记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养狗成了我的心结,爱狗成了我的情结。虽然具有天时地利,但却总是无法得到人和。但从那时起,我爱狗爱得更深了!

外婆的院子是我的乐园,那里存放着许多童年的回忆。斑驳干净的石板横铺在地面上,那是跳房子的好地方;院子的一角有一个简易的小花园,高贵的兰花已展开腰肢,淡雅的茉莉结出了一个个小花苞,艳丽的一串红在风中摇摆着……真是昆虫们闲适的栖息地;外婆常常搬一条小椅子,抱着我,一边讲故事一边与我一起欣赏这妙趣横生的小院。

此时我正坐在院中,专心致志地看着一本书。忽然,一阵“啊呜”声打破了这冬日的寂静。我抬起头,只见一只身穿雪白皮袄的小家伙,一扭一扭地跟着主人。我激动不已,连忙向外婆询问它。原来它是一只九点出生的小狗,名叫九点。我再次向院子里望了望,九点正在与一只黄白相间的蝴蝶嬉戏。“啪啪啪”,我拍了几下手,九点注意到了我,它的尾巴不再来回摆动,而是用后腿牢牢地夹住。我看到它的眼神中闪过一丝恐惧。

我只好回到家中,九点见我回去了,渐渐放下心来,继续自娱自乐起来。我有些失望,突然望见了外婆刚煎好的熏鱼,顺手拿了一块。我再次朝九点拍怕手,它见我的眼神依然是害怕的,我便把熏鱼扔向它,退到了一边。九点见我走远了,便慢慢朝熏鱼走来,先用前爪碰了碰熏鱼,又舔了舔,环顾四周,叼起熏鱼便吃了起来,尾巴也渐渐耷拉了下来。我趁此机会,便慢慢向九点靠近,可是警惕的九点一见到我,就立马叼起熏鱼跑回自己的狗窝,继续吃了起来。我又拿回一块熏鱼,放在了我的附近。狗鼻子还真是灵,它小跑着来到熏鱼附近,可怎么也找不到,视力可不是一般的差,我只好用脚点点熏鱼,它立刻欢快地跑过来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我用脚轻轻地碰了碰它,它边吃边流露出一副极为享受的表情,我又用脚不断地摩挲着它细软的皮毛,我俩逐渐相互信赖起来。

快乐的时间总是短暂的,转眼间就到了晚上,我们就要离开彼此了,它一直坐在那儿,目送着我的离去。可我怎么也想不到这是我们的初见,也是我们的最后一次道别……

从此我再也没见过它,我好想再见它一面啊!狗不是我们的一生,但它们使我们的一生更完整。这就是我的爱狗情结!

展开阅读全文

篇8:2024有关反腐的时事评论:两会的“反腐情结”

全文共 729 字

+ 加入清单

在近些年的历次全国两会上,反腐话题一直热度不减。无论是两会前的网民调查,还是两会上媒体记者的采访追问,反腐话题都名列前茅。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两会存在一种“反腐情结”。

那么,这种“反腐情结”说明了什么?

首先,反腐廉政建设关乎国运民生,为民心所向。十八大以来,中国掀起的反腐风暴回应了社会关切。“老虎”、“苍蝇”一起打,得到了中国民众的高度认可。周永康、徐才厚、苏荣、令计划等案件的查处,明确传递出反腐无禁区的信号。就在吕新华此次谈反腐话音刚落之际,中国军队公布了14名“军中老虎”被查处的情况,再次引爆舆论。

其次,反腐廉政建设永远在路上。有如一部吸引人的精彩大剧,民众期待着第二季、第三季——。而全国两会是精英云集的政治殿堂,无论是媒体还是民众,自然都想从中探寻反腐的动向,挖掘“剧透”的猛料。

虽然这种“反腐情结”可以理解,但如果过于沉溺其中,则有失理性。时不时猜测下一个“大老虎”是谁,四处打探所谓的蛛丝马迹,编织传播所谓的反腐“内幕”,是不是有些“太任性”了呢?

“大老虎”固然吸睛,但全社会的目光不该全部聚焦于此。尤其在全国两会这个国是论场里,除了反腐之外,还有更多的国计民生重大议题,需要在会上激荡思想,细化措施。换言之,两会上该关注的不仅仅是反腐,过度纠结于反腐,也势必会冲淡其他的议题。

从当前的舆论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全面”是今年全国两会的主基调。反腐倡廉可能更多的关联“全面从严治党”,是中国“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命题之一。而于当下中国而言,其他的三个“全面”,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均亦是时不我待。

所以,“打老虎”的事情,就让纪检部门去“拼”吧。两会在即,让我们更多聚焦于改革、民生、法治等同样重要的课题。

展开阅读全文

篇9:雨的情结散文

全文共 1252 字

+ 加入清单

乌云越发的浓郁,空气愈发的闷热,一条条银蛇似的闪电,穿梭在乌云之中,撕裂浓墨般的夜空。狂风在猛烈的咆哮着,园中的树木在风中摇曳,枝条乱颤,树叶凌乱。

少倾,大粒的滴从天空中砸下来。打在窗玻璃上,噼啪之声恰似下冰雹般。天地间,昏暗混沌,唯有闪电时隐时现,风雨声盖过了喧嚣的闹市声。这是风和雨的舞台,是风和雨的地盘,是风和雨的世界,他们肆意地狂欢着,他们尽情的怒吼着。似睡醒的雄狮,展现着自己野性的力量;似陷入狂境的战士,在敌军包围中浴血奋战;似沉醉中的武者,招式大开大合。

窗沿落下的雨滴须臾之间连成了线,如一块流动着的窗帘。凹凸不平的地面上,不一会儿就被雨水填满了。排水孔已是承受不住,亦被水淹没,压在水下。雨滴纷纷不绝的打在水?凼上,一个新的水纹,与交融上一个水纹,又被落下来的雨滴打乱了,杂乱中参着画意的美。

渐渐的,黑云淡了,风声小了,雨势柔了。风和雨雨带着无尽的眷恋,离开了他们的舞台,离开了这个全新的世界。

隔日,朝阳升起。看,风和雨的杰作!在他们的洗礼下,蓝天回来了,显示着真正的蓝;少了令人窒息的铅尘,空气变得清新洁净;土地龟裂的口子缝上了,湿润的泥土泛着黝黑的光泽。园中,一地的落红,随处可见的残枝败叶。他们剔去树上的枯枝,使经历住考验的绿叶绿的更加生动盎然,枝条更加韧劲。树叶上残留着昨夜的雨滴,恰如珍珠,在朝阳的映照下,发出柔和的光芒。树下的小草,也绿的愈加的鲜艳,似是要流出青草汁一样。微风浮动,小草便沐浴在稀稀落落的珍珠雨中。几只不知名的鸟雀在树林间穿梭,不时地发出几声悦耳的鸟鸣。鸟鸣,风划过树叶的“簌簌”声,源于自然的纯美的天籁之音!

喜欢雨中的世界,不论是霏霏的缠绵之雨,还是迅猛的狂暴之雨,模糊朦胧之样,似轻纱罩世。亦喜欢雨这个字眼。但更爱雨的滋味,意韵。

喜欢独自一人,踏在空街幽巷,徜徉漫步于细如丝多如牛毛的毛毛雨中。不打伞,任雨夹着细风,轻抚面庞。然后头发湿了,衣裤湿了,鞋子湿了,这不打紧。看着发梢的雨滴滴落,睫毛上的雨滴滴落,融进大地的怀抱。抑或有水珠顺着发丝,慢慢的滑过脸庞,丝丝凉意顿时让人神清气爽。这时候呀,雨是一只温柔的精灵,有着静水的灵气,安静,近人,温柔。她围着你,缠着你,在你眼前展现着她最美最温柔的一面:用细雨编织成网,网住整个世界,倾心的抚摸万物,洗去尘埃。

细雨适雨中信步徜徉,暴雨适急速奔跑。

也喜欢迅猛的暴雨,喜欢在雨中飞奔的快感。逆着风,迎着雨,雨借风势,迎面扑打。这时候,即使手中有伞,它也成为了累赘。所以,张开双手,放开腿脚,尽情的奔跑吧。雨点打在脸上,微微的生疼,可这算得了什么呢?没跑出几步,已然成了一个“落汤鸡”,这又算得了什么呢?心中溢满了快乐,脸上绽放出一个浅浅的笑容。浅笑足矣,大笑太过张狂。这时候呀,雨化身成为一个野性十足的精灵,活跃,欢快,野性。她乘着风,忽急忽缓,如波浪般一浪推一浪。她拍打着树叶,树叶颤抖了;她拍打着纸条,树枝摇曳了:她拍打着花朵,花朵低头了。这美,充满着野性。

雨,是上苍赐给人间的精灵。对于雨,我是情有独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我的爱鸟情结作文600字

全文共 588 字

+ 加入清单

夕阳下,是双翅膀挡住了那束光芒,是爱飞的它,独有风趣的它,蓬松的羽毛在风中摇摆,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在你的眼前放大放大,扑腾……它一头撞在了窗户上。——这就是常来我家做客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隼。

看着它的眼睛我颇加喜爱,凖会把我的心挖空,只留下它自己。我蹲在窗边,看着再一次来做客的你,你不理踩我,用那双眼睛看着四周,等我在往前走上一步时,它好似被我这一动所惊吓,往后退了一步,一不留神,踩了个空,摔了下去,正想着急的我,还没来得及喊叫,它又“扑哧,扑哧”拍打着翅膀站在了我的眼前。它如此淘气,我想说它,但它不是人听不懂;我想拍一下它,但我心软下不了手,夕阳下,总会有一只放在空中的手。

今天的早晨,多出了好几只闹钟,一大早“喳喳”直叫,我还未醒般一摇一摇早上前去,看到了一幕,广播操开始,你拉来了四只小鸟一同做,在我家阳台上走起!就差那动感的音乐,我走上前播放起了音乐,它们也摇了起来,我真想上前抚摸,但因为它在外头我在里头,不过我热爱鸟的心,也早已萌生出了嫩芽,也迟早会硕果累累,也早已抚摸过可爱的你。隼,若你是人,我们是不是世界上关系最好的朋友,会与你谈心,与你继续玩耍。

你是只南方鸟,隼,也迟早要过冬,时间我与你比谁跑的快,我跑不过,也只能珍惜时光,隼若我能飞,我要同你一起飞翔,一起成长,看个不同的世界。

它很烦,有时候还发傻,但那喜爱,它天真可爱的笑容,也永远在夕阳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我心中的爱国情结

全文共 596 字

+ 加入清单

爱国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国家,每个人也同样爱着自己的祖国。

有一条巨龙,矗立在东方,闪烁着耀眼的光芒,显得熠熠生辉,这便是我们伟大的祖国——中国。历史的长河滚滚流淌,多少年来,中国人那百折不饶,视死如归的伟大精神依旧浮现在我们脑海,从古代的抗金英雄岳飞到现代的抗战英雄江姐,虽然他们的生命之花很早就凋谢了,但换来的,是中国今天的辉煌,他们永远活在我们心中,他们的故事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曾几何时,我都感慨那些抗战英雄们坚强不屈的爱国精神,他们绝不允许侵略者占据自己的国家,所以,我时时刻刻都告诉自己:你是一个中国人,你的身上流着祖国的血液,你要热爱自己的国家,用不背叛自己的祖国。所以,我要更多的了解中国的历史,我对外国的语言,外国的艺术品,外国的商品,都不感兴趣,我只爱我们的长城,我们的汉语,齐白石和李白的诗画,还有我们家喻户晓的那部红色经典剧《闪闪的红星》。我的梦想是当一名作家,将来我要书写祖国的壮丽山河,雄伟的八达岭长城,美丽的天安门,还有古色古香的故宫,这些美丽壮观的风景我都要用我的文笔去把它们描写下来,让更多的人去感受中国的风采和魅力。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要怀揣一颗中国心,我们要永远记住一句话:拳拳爱国情,一颗赤子心,因为,国是民族的根,爱国是民族的魂,没有了灵魂的国家还是一个像样的国家吗?所以,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要忘记热爱我们的祖国。这就是我心中的爱国情结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我的新华情结作文

全文共 2129 字

+ 加入清单

现在沈阳的新华书店规模大、功能全、数量多,大小书店星罗棋布,遍布全市的大街小巷,人们购书非常方便,满足了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消费需求。但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沈阳,新华书店屈指可数,人们想买本书往往要走十来里路。

记得当时沈阳最大的新华书店坐落在太原街,是市一级的书店,再有就是区一级书店。沈阳区新华书店在中街附近,也就是现在的荟华楼对面;皇姑区新华书店在北行南边,位于长江街与岐山路交汇处的东北角;大东区新华书店在小津桥路北,大东区政府西侧;铁西区新华书店在兴华街上,与和平影剧院毗邻;和平区不愧为沈阳的文化区,除了太原街新华书店外,区内还有马路湾新华书店、北市新华书店,在西塔东边还有一家朝鲜族书店。从上世纪70年代初到90年代初,这些书店都是我经常光顾的地方,那里留下了我渴望文化、渴望知识的足迹,我的上千册书藉都是在这些地方购买的。

我当时不论是买书还是杂志,都会在扉页上写下“购于XX新华书店或报刊门市部”字样,并记下年月日。上周在家整理书藉刊物,看着那扉页上的字迹,往事如烟,涌上心头,一幕一幕,如在眼前……

我买的第一本书是《人造地球卫星》。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中国是继美国和前苏联之后,第三个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用当时的话讲是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大灭了帝国主义、修正主义的威风。当收音机里播放卫星传回的《东方红》乐曲时,年少的我和父母一样沉浸在自豪的喜悦中。当时我在沈河区团结路第二小学读四年级,那天放学后我去三角地附近的百货商店买作文本,偶然看见了那本《人造地球卫星》小册子,我让服务员拿给我,我翻了翻,非常想买,一看定价两角五分钱,我兜里就两角钱,即使不买作文本也不够,只好作罢。晚上和母亲要钱说想买本书,母亲听说是买课外书就没给我钱,我很失望,闷闷不乐。父亲看在眼里,没有说什么,趁母亲去井院投洗衣服的空隙,父亲问我买什么书,我如实说了,父亲未加思索就从兜里掏出三角钱给了我。次日,我去百货商店买书,书竟卖完了。我只好赶到离家最近的北市场新华书店,如愿以偿地买到了书,从这本书里我了解了地球,知道了什么是卫星,对太阳系也有了一个粗浅的认识。书店里琳琅满目的书燃起了我强烈的求知欲望。

上中学后,我用节省下来的零花钱,在北市新华书店陆续买了《宇宙的秘密》等自然科学读物。当时再版发行了一套《十万个为什么》,总共有十六七册。想拥有这套丛书成了我的梦想,但全买下来得六七块钱,父母肯定是舍不得的。那时学校遵照毛主席“学生以学为主,兼学别样”的指示精神,经常组织学生参加学工务农劳动。1974年暑假,学校让我们来到小北关街附近的红旗开关厂劳动,厂里每天给我们补助6角钱,这使我们的劳动热情格外高涨,一个月的辛勤劳动,我挣了18块钱。用现在的时髦话讲应该是我人生中的“第一桶金”。我用这笔钱给父母买了两盒牡丹牌香烟,剩余的17块钱全部买了书。我首先想买的是买《十万个为什么》,我冒着酷热来到北市书店,但没有整套的,只好有哪册买哪册了。我又赶到太原街书店,拾遗补缺又配上了几册,但还是不全,为了配成套,我中午饭也没吃,饿着肚子一咬牙,花一角钱乘环路电车来到了中街书店,也许是我的执著感动了上天,缺的那几册这里竟全有,真让我喜出望外,当即开票付款,服务员帮我把书捆扎起来,我就乐得屁颠屁颠地回家了。这套书的阅读,拓展了我的眼界,也扩大了我的知识面,我没事就给同学出问题,最后还是我自问自答,让同学对我刮目相看,有人还给我起个绰号“万事通”。这年在我加入共青团的审查会上,班主任王老师对我的评价是“爱读书,知识面宽。”

1978年春,我来到沈阳市第一住宅建筑公司,当了一名建筑工人。同我一起入厂的青工学会了吸烟,还经常和老师傅们出去喝酒,但我有点不随乡入俗,显得有点另类,即不吸烟,也不喝酒,而是把钱省下来买书。班组里有位1974年入厂的青工叫潘英华,还有一位下乡返城的知青李月来,我们仨儿都爱读书、爱文学,成了工段里的文学青年。工余和午休时,我们就在一起交流读书体会。遇到雨休或下班后,我们就结伴来到附近的书店转转,往往都不会空手而归。尤其是发了薪水后,咱仨儿每人都会买三四本书,我的那些中外文学名著大都是这个时期买的。当时再版的中外文学名著都是畅销书,常常供不应求。1979年夏天,我们来到亚洲电影院对面的朱剪炉工地施工,为了第一时间买到新出版的书,咱仨儿几乎天天去中街新华书店,一来二去竟和卖文学类书藉的胖大姐成了朋友,后来胖大姐不但向我们通报最近要有什么新书上架的信息,还把对我们想买的书留下来,有了这个“后门”,我们买书就方便多了。我的《复活》、《红与黑》、《高老头》、《巴黎圣母院》都是在胖大姐的关照下购得的。现在想起来对胖大姐还心怀感激之情。那些年工地在哪里,工地附近的新华书店就会留下我们的足迹。高尔基说书藉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阶梯上留下了我们向上攀登的足迹,我们无怨无悔,有趣有乐!

上世纪90年代初,随着图书市场的放开,书刊批发市场的成立,大大小小的书店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沈城,买书难的现象已经不复存在。从那以后新华书店去的确实少了,但我对她的感情依然如故,时间抹不去记忆,凝结在知识里的书店情结挥之不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冬至情结

全文共 725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多云,阳光很吝啬,东北风冷冷的吹过最短的日子,最后的那些绿草地安静的像睡熟了的婴儿,太多单纯的欲望占据了梦中的空间。

一些饺子的香气萦绕在空气里,温暖了散散淡淡的夕阳,一片梅花的花瓣顶着严寒鲜艳的盛开,记忆中的墨色纹丝不乱。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柔韧的宣纸浸透了几千年的文化,厚厚的诗书里氤氲着散不尽的药香。

几树绿叶还在寒风中摇曳,深切的期盼里纷飞着洁白的雪花。尚未冻结实的土地里留存着第一场雪的痕迹,一只依然艳红的石榴恋恋不舍赤条条的枝头。

葭草的萌生是需要经过雨雪的浸润的,咸涩的情感里旺盛着茂密的嫩芽,只待一声婉转的莺啼,便会无可阻挡的破土而出了。

流水只在薄薄的冰层下面才看得见了,那些鱼儿的心情却无从知道。有水就会有岸,就是一叶小的不能再小的扁舟,也有踏实的停泊地了。

让思想飞翔并穿越寒冷应该是一种难得的享受,芦花的飘逸很美,随遇而安的心境升华为蒹葭苍苍的感叹时,不知道怎样的文笔才能够绘声绘色,情景交融。

想念着南飞的雁和一支寻寻觅觅的朱笔,想念着千里冰封的北国风光,想念着贴饼子的香气和一捧噼噼啪啪的柴火燃烧。

对面的红瓦上偶尔响起喜鹊的叫声,深沉的嘴角牵起一抹浅浅的微笑。麻雀们很懒的躲在暖和的巢窠里,不再成群结队的低飞,阳光温暖的时候,才会下地觅食。

所有的落叶堆积出重生的希望,覆盖着绿色的黄色的以及分不出颜色的植物,间或有三两片蝴蝶的翅膀,一些饱满的种子。

冬天的笔触虽然冷落了季节的热望,而萧瑟是掩不住往日的欢笑的,总有一些甜蜜的回忆挂满水分充足的枝干,和一朵坚强的月季花为邻。

不用说今晚的月亮会姗姗来迟,而我却是没有看见她的弯或者圆的。星星也是稀罕极了,不肯在窗外的天幕上耀一点光芒。

遥远的一盏灯光,温馨舒适的亮起来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桃花情结的优秀作文

全文共 1146 字

+ 加入清单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最美的四月天。不曾想,不过是三月底,东风一吹,一树一树的花便开了。其中最显眼的,便是桃花

桃花,一直是很有争议的花,比不得牡丹的雍容、梅花的冰清,兰花的素雅,荷花的傲骨。但它确是历代文人雅客喜欢的题材,自古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说法不尽相同。

最具典型的是以桃花喻女子,从诗经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到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的桃花夫人,再到后来的一宵冷雨葬名花一抔净土掩风流,似黛玉般感慨红颜薄命,还有那李香君血溅桃花扇,皆是以桃花喻女子。其中最有名的,当属唐代的崔护,去年曾经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是,桃花依旧笑春风此诗家喻户晓,人面桃花,更成千古绝唱。

对于桃花,还有一个比较矛盾的说法。在很多人眼中,桃花俗气。美则美矣,没有气节,比不得梅兰竹菊。诚然,桃花很常见,山野小路上,一树一树的花,开得绚烂之至,难免有献媚之嫌。唐代曾有一着名的桃花诗案,原因不过是刘禹锡借桃花讽刺那些靠谄媚得以升迁的新贵,借花讽人,入木三分。原文如下: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结果权贵们听出了刘的嘲讽,于是刘又被贬谪出京。值得一提的是,12年后,刘返京后,重游玄都观,此时已荡然无树,刘感慨万千,又赋诗一首: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虽然桃花诗案反映的是刘禹锡的铮铮铁骨,但也使桃花背上了谄媚权贵的骂名。后来辛弃疾曾有诗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一样的意思。

自然也有不同的说法,以桃花喻隐逸的生活,其鼻祖自然是陶渊明,性本爱丘山的他,硬是构造出一片桃花源以归去来。我是有些纳闷,陶渊明爱菊世人皆知,却不想,居然是构造出桃花源,而非菊花源。究其原因,要我说,一是菊花太矮,遮蔽不了那片仙境;二是菊花太不染人间烟火,与他呆一起一时半刻还好,久了让人受不了,比不得桃花,老少咸宜。

除陶潜之外,还有明代的唐伯虎,不知他点秋香是真是假,但他确是有诗是写桃花: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这真是一种神仙生活。甚至,现代人也有写桃花暗代隐逸的。金庸笔下有一处桃花岛,整个岛上开满桃花,相信那一定是很美丽的风景,但我感觉,美是其次,桃花一定是有灵性的,才孕育出了盖世英豪黄老邪,古灵精怪的黄蓉。

是真的喜欢桃花,拥有绝世风采却又不清冷孤傲,美到极致却又平易近人,最后,想用一首诗结尾,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桃花情结的优秀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我的桂花情结作文900字

全文共 864 字

+ 加入清单

轻曳树杈,淋一身桂花;吸吮自然,嗅万缕暗香。——题记

儿时家门前有一棵桂花树。秋天,在树下赏花;冬天,在树下堆雪;春天,在树下游戏;夏天,在树下乘凉。这,仿佛是我童年魂牵梦萦的影子。

那年秋天,桂花开放,这是我第一次看到桂花。原以为桂花会如牡丹一般富丽堂皇,可一眼望去,却只能看见些许星黄,大多的花朵都羞羞地掩到绿叶后面去了。花朵儿似乎并不爱与阳光互相挑逗,倒是喜欢躲在暗处与树叶秘语。那嫩黄的花朵儿在阳光里时隐时现,羞答答地,似乎在诉说自己的内心,一簇簇花紧挨着,彼此谦让着,好不宁静优雅!

树叶后到底是什么,会让桂花们如此心醉神迷?我好奇地拨开密密麻麻的树叶,一束阳光溜了进去。从未见过如此旺盛的桂花!千万朵在阳光下闪着嫩黄的花,嫩红的光,正娇羞地对着我。我陶醉其中,不禁也傻傻地跟着一起笑了,我想摘下一簇,可是不忍。这便是我与桂花的相识。

从此,这一树桂花便从未离开过我的生活。它们总是默默清香着我的心,让心永远不褪去当年的颜色与光泽。

在桂花树下,我也曾获得过友谊。那是邻居家的一个小男孩,就是在桂花树下,我与他相识。我们在桂花树下说笑过,也哭喊过,可这些,早已被快乐冲淡。我们曾站在桂花树下,傻傻地摇过它,淋了一身的桂花雨,仿佛已融入了这花雨中,与它并肩自在了。我们的笑,花儿的笑,随着时光,沿天际渐渐远去。

好想这一树桂花,想拥抱它,想再次爬上它,眺望我长远的人生路。

如今,花和人都已不在了,院子里改种了樟树,幽绿幽绿的,不开花,说是更清幽,更有韵味一些。可我却不以为然!每到秋天,院子都是死气沉沉。我遗憾地想:这里再也看不见桂花了!不由得生出一种孤独:没有人再对我痴痴地笑,我也不会再有那么痴痴的笑容,心儿还残留着一缕余香。院子里,仍有一枚树桩是你的,你的根在这儿,你的灵魂也在这儿,你终有一天仍是要回来的。每一圈年轮,都是你我的一个故事,一段经历,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它一定会一直旋转着,旋转着……我会等你,靠在树桩上,温暖你的灵魂。

墙角窜出一株绿苗,哦,我亲爱的桂花树,是你回来了吗?你明天会长大吗?你仍是老样子,对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读书,让梦想成真――记我的读书情结

全文共 1506 字

+ 加入清单

我并不是从小就懂得读书的。小时候家里贫穷,没钱买书,父母也 没有多少文化,也就没有培养我读书的意识。从幼儿园到小学,几乎没有读过课外书籍,所以小时候我的见识是很浅薄的。到了初中,接触到的第一本课外书籍是《故事会》。那时候,作为通俗读物,《故事会》很流行,我便借了一本拿回家去看,看得津津有味的时候,母亲发现了不是正经的教科书,便冲着我发火:“乱看什么书,不好好学习!”我也觉得像做了错事似地赶紧把书藏了起来,从此不敢再看。

因为学习成绩一般,也不愁找工作,打算初中毕业后,就去工厂当一名工人。父母对我也没有过高的期望,准备找人让我进工厂。那时候哥哥参加了高考,在填报志愿的时候,知道了县教委在招委培中专生, 他顺便给我报了名。这时我已初中毕业,也在一家工厂上了一个月的班。 心想既然报了名就得去考,反正没什么压力,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进了考场。

考试后我照常去上班,直到收到了录取通知书,我做梦似地又回到了 校园,进了了让人羡慕的幼师班。从此,我也终于能够主动认真地学习了, 如饥似渴地学习着每一门功课。在那个时候我开始了写日记(其实是周记),三年下来积累了厚厚的一本。也是在那个时候,我开始阅读一些课外书籍了,包括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曹雪芹的《红楼梦》、罗曼罗兰的《名人传》等,还背过《唐诗三百首》。读书让我知道了一些名人的故事,了解了作家和书中主人公丰富的精神世界,不知不觉中,受到了文学感染和熏陶,懵懂之中对书中的人物产生了羡慕与崇拜之情。

上完中专,我顺利地当上了一名小学老师。工作之余,买书、读书成了我的一大爱好,书渐渐地摆满了我的书橱,头脑里也积攒了很多名人轶 事,但也只是读着、赞叹着,除了不间断地写些日记和读后感,从没有想 过自己动手写文章。

20年教龄,有17年时间一直教数学、音乐、美术学科。直到三年前,学校领导才安排我改教语文学科,随即产生了写文章的愿望,可能是跟教语文有关吧。俗话说: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为了教好学生,我要尝试把自己的这桶水装得有质量,有价值。在继续坚持阅读的同时,并且建立了博客,在博客里陆续发表自己不成熟的作品。有时三五天写一 篇,有时十几天写一篇,内容五花八门,大都有感于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把自己生活中的感想,遇到的有意义的事都写了进去。体裁局限于诗歌和 散文。因为不专业,所写的文字多为孤芳自赏,满足与自己的精神生活。因为坚持写作,虽然有一定的盲目性,但是写作水平也在慢慢地进步和提 高,并不时受到同事们的赞扬和鼓励。因为我喜欢用简短的语言表述思想, 所以常常采用了诗歌的形式,比较随意,也不讲究韵律。

为了克服写作诗歌的盲目性,便开始购买名人的诗集,向诗人学习诗 歌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在阅读各种文学作品的同时,一段时间侧重阅读诗 歌,先后阅读了《普希金诗选》,金波的《让太阳长上翅膀》,冰心的《繁星春水》、泰戈尔的《飞鸟集》等。读书开阔了眼界,不仅学习了散文 和诗歌的一般写作技巧,积累了比较丰富的语汇,受到了文学美学熏陶, 培养了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而且增长了知识,丰富了业余生活,提高了思维和想象能力,提升了思想和职业境界。

语文和作文教学水平也有所提高,悟出了语文作文教学必须寓教于乐,重视培养兴趣和形象思维,重视文学感染熏陶的作用。作文教学如同指导游泳,老师亲自写作,等同于游泳教练下水以身示范,定会比教师站在岸上指导效果好,作文教学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今天我能够写出这些文字,源于我读书的经历,今后我会继续阅读更多的书籍,加强读书的计划性,做到阅读与写作两条腿走路,读书与写作相辅相成,力争写出更好的文章。读书,让梦想成真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清明情结

全文共 1988 字

+ 加入清单

曾经在网上看过这样一件事,有一位韩国大学生问他在韩国留学的同学:“你们中国有没有春节?”这样的问题,在所有的国人看了后都不禁哑然失笑,然而又有多少人知道,将端午节列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国家却是韩国,就在国外一些国家热衷于过中国节日、热衷于祭拜孔庙的时刻,中国人却将愚人节、圣诞节视为自己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东西。面对外来文化的侵袭,我们国人又应该思考些什么呢?是不是再过多少年,又有日本人来问——你们中国有没有清明呢?我想国家至少是带着这样的困惑才将清明节列为国家法定假日吧。

我的清明情结来自一些不起眼的糖果。很小的时候,我便开始喜欢清明,因为只有清明的时候,堂叔堂哥才能从很远的地方来我们家,而且每次都会带许多糖果给我,听说他们都是生活在大城市里的城里人,那时我对大城市这个概念很模糊,乐此不疲的只是那些心仪已久的糖果,后来,我有了个顽皮的弟弟,相继又有了好几个堂弟,堂哥长我三岁,在我们这辈排行老大,但他经常不和我们在一起,于是我便成了兄弟们心里理所当然的大哥,而清明节得到的糖果自然由我来分发。

我家的祖坟离村子很远,步行单趟就得一个多小时,听说那是块风水宝地,爷爷偷偷告诉我,我们这辈会出三个大学生。那时的我也不知道大学生到底有多大,只觉得他们一定非常了不起,而且只有好好学习才能当得上,我把爷爷的话告诉了妈妈,妈妈说你堂弟兄那么多,可一定要努力,千万别把名额全让他们抢了去,于是我便带着这种美好的心理暗示不断努力着,从而使学生时代的我在兄弟们中间出类拔萃,独占鳌头。

每年的清明,我们的家族会照例聚在一起,风雨无阻,大人们谈各自的发展,娃娃们则在我的率领下前呼后拥,嬉戏打闹,有时也会被召回去站直了轮流着听训,大家也总是非常乐意接受这种训导,因为渐渐长大的我们心理都牵挂着那三个大学生。

堂叔伯们轮流给爷爷敬完酒后便领着我们进发扫墓,队伍浩荡前行,叔伯们的脸上总是显出凝重而又快乐的神情,我最喜欢这种感觉了。来到坟地,大家都听从父亲安排,各人都有事干,挂飘钱、献祭品,要是赶上闰年,还要在坟头填土,当然这是大人们做的事,我们这些娃娃们主要负责挂飘钱,大家都乐不可支,同时又虔诚地将飘钱一一挂好,整个坟地顷刻便被装扮得五彩缤纷,接着便是焚纸钱,这个时候,父亲总会派出家族里最能说会道的二叔祷告一番,大到子孙读书立业、农事风调雨顺,小到一家平安健康、婆媳和睦相处;实际到打工挣钱水涨船高,虚无到升官发财、出门捡钱中彩,二叔无不面面俱到,而且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我们一帮调皮鬼跪在身后,个个都想笑出声来,最终还是吃了父亲的白眼又认真俯下头来。

儿时的记忆如同暗夜里远去的灯,逐渐隐约但却无不绽放异彩,如今当年的小娃娃都已个个成人,我最小的一个弟弟也开始读高三了。今年,我仍然在二叔的号召下提前回乡上坟,而这次清明之行却让我倍感失望,因为参加上坟的人只有父亲、二叔和我,堂叔们这几年已逐渐疏远,各自为阵,二弟三弟一个在部队,一个在学校准备高考,在我的记忆中,这是我们家上坟人数最少的一次。

许久不回家,家人都非常高兴,早早便准备了好吃的东西,一边吃着饭,一边话话家长里短,爷爷依然会挨个问一下儿孙们最近的情况,奶奶坐在一旁不时露出欣慰的笑容,这种和睦相处、其乐融融的感觉只有清明节才会有。可能是这次清明上坟来的人太少了的缘故,临行敬酒时,爷爷眼中突然闪略过一丝悲凉,很快,但却足以剜动每个人的心。

母亲和婶婶依然协助奶奶将祭祀用品准备齐全,出发时队伍却略显单调了些,但父亲和二叔仍然很高兴,或许这已经成了一种习惯,一路上二叔和我谈今天,谈未来,父亲的言语明显少了,只是用他略显沧桑的脸庞和坚毅的目光告诉我们——大家都要努力。

仍然是挂飘钱、祭奠、焚纸、祷告、叩头,一切进行得都是那样有序和无声,似乎也成了一种习惯,花花绿绿的飘钱挂在坟头,纸灰如白蝶般在风中翩飞。寂静的坟地,寂寞的亡人,在这个属于他们的节日里无声地狂欢。

回来的路上,我突然想起了宋人王禹俏的一首诗,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原来清明的意义却远不是祭奠和祷告,需要我们挖掘的东西很多,或是对待生命的洒脱,或是血浓于水的亲情,亦或是我们回归本真,找回自我的一次洗礼,当我们虔诚地渴望神灵和鬼魂佑护的那一刻,我们的心愿是多么美好,那一刻我们将变得何等谦卑、纯洁和高尚,所有的龌龊、下流都离我们远去,我们的身体如同婴儿一样纯净。那些长眠于地下的祖先曾经用勤劳的双手抚育了我们,这一刻,不知道他们是否真能用得上那些以假乱真的纸钱,但这些虔诚的祭拜者却一定要用这种方式来寄托他们对亡人的思念。

感朝露,悲人生,逝者如斯安得停。祖先和我们一样一路坎坷颠簸,一路沐雨栉风,但却一路执著坚定,一路辛勤劳作。人生或许如此,循环往复代代相传;祭奠不过如此,每个人需要祭奠的是自己的心灵。

[清明情结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我的语文情结作文

全文共 923 字

+ 加入清单

上小学五年级时, 一次,老师为我们布置了一篇作文。那个年代还喷儿兴这个题目。不知什么原因,我的作文被老师称赞.还在课堂上读了我的作文.最后老师还说了一句话,不知是老师有意还是无心,但是这句话着实让我热血沸腾了.大家猜猜老师说了什么?老师说:看人家作文写得多好,长大准能当个文学家.就是这么一句普通的话却激发了我对语文的兴趣.一时间我心中有一个小人儿------“文学天才”的我,我真的把自己当做“文学天才”了.于是我开始爱读书了,记得那时有本书是《王老师讲作文》,书中谈作文的写作方法、技巧,如今二十几年了我依然记得王老师谈作文如何开头、如何结尾、如何立意、如何选材、如何描写、如何叙事等等.年龄稍大才知道老师是信口一说,但是我的读书习惯已经养成了.

到中学《三国演义》、《水浒传》、《封神演义》等诸多书籍都已读到了.有一天我借来了全文言本的《西游记》,没皮,我记得第一回是:群猴齐耍水帘洞。除了题目水帘洞几个字认识外往下看认识的字没有几个,可笑的是我竟然找来了象模象样的读了起来.那读得才叫似懂非懂一塌糊涂呢.后来读书再也离不开离字典、词典了.瑞华老师和我一个办公室他很清楚我的读书习惯,他常说郭老师你读书真费劲,我说没办法习惯了,弄不明白睡不好觉.所以在我读过的书上,凡我不懂或有想法的地方,都留下密密麻麻痕迹.不好意思我的书一般不愿借别人,原因一是怕别人笑我,二是怕别人借了不还.这种语文情结一直延到读师范到现在.上师范时,家里实在太穷了,我和弟弟两个人一周10元钱的生活费是父亲借来的(一点不夸张).在这样的条件下,我硬是挤出了钱,订了一份报纸、一份杂志。 当时算是中国最具权威的杂志了。一批优秀的作品大多是从那里读到的.到师范课程不是问题了,更有的是时间来读书。一些名家的作品陆续读了一些.

教了十几年的物理,忽然发现语文依然是我的最爱.每当我读起孩子的语文课本时,思绪万千啊,那些来自不同书籍精采的文句片段,象放电影,象雪花般层层叠叠蜂涌而至. 我多么想和学生们一起分享千百年来我们的祖先留下来的美妙的文词佳句;我多么愿意和学生们一道感悟外国寓言、神话带给我们的神奇的闪着金子般光彩的人生哲理啊! 这时心中有一种由来已久的想法:语文真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乡土情结难解1200字作文

全文共 1411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关于想吐情节真的是一个会让人心头一酸的话题。小编的乡土情结特别严重。在特定的时候会暴风哭泣,就是有你我思念家乡。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几篇题为乡土情结难解的1200字作文。供大家参考阅读。希望喜欢。

乡土情结难解

关于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一般生活于都市太久的人难以体会,或已日惭淡忘。现在有很多厌倦了城市喧哗的人们,越来越向往大自然的宁静和真实,什么都不用想,静静地躺在绿油油的草地上,仰望着蓝天白云,俯视身边绽放的不知名的小花,我们的精神也可以进入天堂。是的,放下身外之事,投身于大自然的怀抱吧!生命是最真实和宝贵的,爱惜自然的一草一木,多给自己一点闲暇和放松的时间,去远足、去钓鱼、去爬山、去看海,大自然会抚平我们疲惫的身心,让我们充满激情地投下生活。

在这百花盛开的季节里,在这阳光明媚的清晨,让我们一起感受自然之美,感受祖国的大好江山,祝愿祖国的明天更加美好,就像那美丽的花儿开出最艳丽的色彩。永远持久……

中国,我的祖国,想到你,我就有一种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俯看世界的感觉,让我感觉自己也会不再那么渺小的。因为有你在背后支持。我和我的祖国形成一体,血浓于水。我会因祖国的“悲伤”而“悲伤”,因祖国的“欢乐”而高兴,祖国的“喜怒哀乐”牵动着我,因为我和祖国是同一颗心。

祖国啊!你是我的母亲,我已做了你十七年的女儿,这才想起了你,您不会怪我吧?母亲啊!虽然有时我会贪图眼前的利益而遗忘了你,但落叶总会归根而我终究会疲惫会回到你的怀抱中,就像台湾同胞总有一天会认祖归宗,和我热情拥抱以兄妹相称。母亲啊!我时刻关注着你,我知道我的兄弟让你眉头紧锁了,但我坚信你,你会用普通而又非常的方法,让我不再孤独因为你是世上最伟大的母亲,而我也是你最深爱的孩子。

母亲,我曾经爱过你,现在依然爱你,将来我想我会跟爱你!我爱我的祖国,很爱很爱。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一发不可收拾。当然我们的祖国之所以有现在的成就毫无疑问都是我们的伟大革命伟人的功劳。所以我们作为他们的后代一定要发扬他们那种强烈的爱国精神。

我爱我的祖国,很爱很爱。从我小的时候妈妈就经常对我说这样的一句话:无论你在何方都要爱自己的祖国。所以直到现在我还牢牢记住妈妈的那番话,长大后无论我到哪我都不会忘记我那伟大的祖国,为什么?很显然因为我爱她呀。嘿嘿……。说到这里我都有点不好意思了,嘿嘿……不过呢?我觉得年每个人都是爱自己的国家的呀。您说对吗?常言道:爱国之心不可无。所以说呀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国家投以爱国的情怀。难道不是吗?

我爱我的祖国,很爱很爱。哈哈……就算是万里长城倒了我都要去爱她。朋友们如果这点你们不相信的话,那么我只有一句话可说那就是:拉倒呗。哈哈哈哈哈哈……因为每个人与自己的祖国的情感都是不可割舍的。您说是吗?想当年我国有多少壮汉为了自己的国家而牺牲了自己的那可爱的国家而掉了自己的那可爱的生命。

其实回想起来,那些人为国而牺牲自己那可爱的生命的时候,我会不由自主的赞叹他们的那伟大的革命大精神,您觉得我说的还行吗?如果好的话那就从现在开始做一个爱国的人,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做一个让国家信任的人吧。相反则不要做一个让过家唾弃的人,不要做对不起国家的人。因为你们只有这样做才能受到国家的信任。

千姿百态的物质世界与高速发达科技奖一个飞速膨胀知识系统呈现在我们的眼前;而千姿万化的自然现象发出无数充满好奇的人们的思维火花。从现在开始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才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我的福娃情结作文

全文共 508 字

+ 加入清单

福娃是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一共有五个,它们分别叫做贝贝、晶晶、欢欢、迎迎、妮妮。

贝贝,它是来自大海了的一条蓝色小鱼。他,红彤彤的脸儿,大大的眼睛,笑眯眯的看着你,显得非常活泼。它还是水上运动高手呢!

晶晶是一只憨态可掬、充满力量的大熊猫,它还是我们的国宝!你看他那样子,真令人捧腹:头上戴着几片鲜竹叶,若无其事地站在哪儿,瞪着圆溜溜的大眼睛天真地望着你,好像在诉说什么。因为晶晶是赖在森林的,所以他还代表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欢欢是个性格外向、热烈奔放的火娃,是激情的化身。由于是大哥,所以他干什么都非常老练。欢欢之所以叫火娃,是因为他浑身火红色,而且头上顶着火炬,火炬象征着奥林匹克圣火,所以欢欢五个福娃中重要的一员。

迎迎是一只来自广阔西部地区的藏羚羊,她全身金黄,,擅长奔跑,行动敏捷,不仅象征着绿色奥运,还象征着五环中黄色一环。

妮妮是一只天真无邪,欢快矫健的京燕。她是只绿色燕子,是蓝天的使者,她给人们带来了春天,捎来了喜悦,送来了祝福,是五环中绿色的一环。

五个福娃,五种颜色,五种象征,代表着中国人民欢迎全世界的人们;它们还意味着奥林匹克精神——更快,更高,更强;他们更代表了中国人民宽广的胸怀——北京欢迎你。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