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难忘的第一次作文教学反思实用20篇

浏览

1374

作文

1000

难忘的第一次作文

全文共 512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第一次:第一次动手做饭,第一次走夜路,第一次养小动物,第一次去野营,第一次登台表演,第一次得奖,第一次去外地旅游……一个个第一次就像一个个脚印印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其中最让我难忘的就是第一次做饭。

那是一个星期天,妈妈还没下班。刚好,那天就是母亲节,我想:妈妈每天都这么辛苦地为我做饭,不如,趁着母亲节,我为妈妈做一次饭吧!于是,我系上围裙拿出材料,做什么呢?就做妈妈最爱吃的煎鸡蛋吧!我把鸡蛋磕开,在锅中倒入油,再把鸡蛋放入锅里,锅里的油吱吱响,有的还上下跳动。有一滴油溅到我的手上,我连忙跳到一旁了,哎呀!怎么有一股焦味呀?我一看鸡蛋马上要焦了,急忙把鸡蛋翻面,幸好不是很焦,吓死我了!鸡蛋不一会儿就煎好了。我看看墙上的表,妈妈应该快到家了吧,刚摆好碗筷,就听到一阵敲门声,是妈妈回来了,我急忙去开门。妈妈看到我做的煎鸡蛋,先是惊讶,然后问我:这是你做的?我点点头。妈妈开心地笑了,对我说:女儿真是长大啦!我夹起一块,放入口中,鸡蛋的味道立即在我口中蔓延。外面风雨交加,屋内却温暖舒适,我和妈妈在温暖舒适的小屋吃着粗茶淡饭。

从那次起,我就喜欢上做菜了。我明白了,只要勇于尝试,没有什么是不可能。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作文教学反思范文

全文共 7753 字

+ 加入清单

在大赛中有位老师的参赛题目就是《写作中的文化思考》,在他看来“有文化”的写作应该是“有思想”的。我们的中学生写作,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思想,没有自己的话语。我对他这样的判断是赞成的。由此我想到“也”跟一跟这位老师的风,于是就把“文化”两字嵌入我的述评标题之中。我想,中学生作文缺少文化品位是否跟中学作文教学缺少文化品位相关呢?简单说,中学作文教师以“文”而使学生有所“化”之境界、层次太差了。

我可能是这届比赛大会中唯一的“观察员”。我不想虚伪地说是学习者,我是地地道道的“观察员”。我非常认真地听了高中老师全部的比赛课程,毫不夸张地说比评委听得还要认真。现在,我将用冷峻的刀笔对这些比赛课程进行剖析。即从这些全国各地选拔出来的精英的教学行为去认识教师的社会存在,他们的思维方式及知识结构,教学内容的内涵及其价值,执教者的素质——从态度到能力,甚至包括他们教学中的习惯话语“非常好”、“很好”——无一例外对学生不绝于耳的夸赞,这已经成为具有某种文化意味的模式。这种充斥课堂的溢美赞语令我这个局外人感到有些虚伪。如果我们的孩子们在这样的纷围中成长,我对他们的未来深表担忧。当然,这还是小问题,是枝节。但在这里可以体会出他们的心理状态。其实这一切都集中于一个非常现实的话题——“不懂而教”。

一、当前提就错了的时候,这样的课堂教学还有啥用?

讲台上,大屏幕打出“例证法的运用”几个大字。

随后字幕打出:论点——“苦尽甘来”。

然后老师依次讲出高尔基瘫在床上写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老师指出这是学生写作中的原稿);爱迪生苦苦寻找制造灯丝的材料;明人宋濂忍受寒冷借书抄书成为大文学家;李时珍走遍各地爬山涉水,向农人、牧人、猎人寻问草药,最后写成《本草纲目》;王羲之写尽十八缸水成大书法家。在课堂上,师生互动探讨哪个事例能用,哪个事例不能用,而且在使用时如何紧扣论点加以分析。听课教师在静静地听,认真地记。

我要问的是“苦尽甘来”可作论点吗?

我们说:论点是论者的一种主张、思想、看法等等,这是常识。而“苦尽甘来”它不是思想,不是看法,也不是一种行动办法。它是对一个行动者艰苦奋斗之后终于获得成功并享受成功这样一个过程高度抽象的概述。“苦尽”之后“甘来”,这是讲述“过程”。这个错误愁人处不是观点有问题,而是我们老师不认识“论点”的性质。

课后我与听课学生交谈,对这个“论点”提出否定。学生开始不理解,我给他讲——“只有吃得苦中苦,才有可能得到甜上甜”,这是根据俗语概括出来的一种“思想”、“价值观”、“做事的准则”,论述“吃苦”与“得甜”的关系问题,这可以作论点。而“苦尽甘来”是对持这种人生观奋斗并获成功之人奋斗过程的概括表述,它对人不具有思想性启示,不是一种道理。因为“甘来”,可以通过艰苦奋斗获得,亦可通过其他手段来争取,比如“投机取巧”,“嫁个好男人”等等。具有不同人生观的人,会走不同的道路。学生听后说,“啊,这节课白听了!”

二、在关键的时刻就是跨不过学生所知这道“坎”

参赛课程题目:《援譬设喻》。中心内容是讲如何打比喻。

首先说,这个题目就有问题。“援”,它的本字是“爰”,它是指用绳子将人    慢慢地拉引上去,后来演变为“援”。“嫂溺援之以手”这句话大家都知道。由此有了引申意义即“引用”之意,如论说文写作中“援例以证之”。“设”,《说文》曰:“设,施陈也。”本意就是安排、布置。由此引申意义为“筹划、制定”,“设法度以齐民”及“想法设法”中的“设”就是这个意思。我以为,我们平常说“设喻”,不能狭隘地理解为安排比喻,而应该有“制”喻的思考。从“制”字理解,那么就与如何打比喻相统一了。但“援譬”,只能理解为“引用”,它本身没有“制”的内涵,因此说“援譬设喻”与讲如何打比喻不通。

讲过这个标题之后,再谈这堂课是如何进行的。

老师在讲述生动的比喻过程中引导学生与之对话,即如何打比喻。老师问:“打比喻应注意啥问题?”学生逐一都非常准确地说:“要注意用生动形象的事物”,“要用常见的”,“要用有相似地方的”。于是老师在黑板总结出打比喻应注意的问题——“熟悉”、“相似”等等。

这是打比喻的一般道理,连初中生都知道。课后我问听课的同学:“老师讲的这些东西,如果你不听课是不是已经会了呢?懂不懂呢?”学生回答说:“知道,懂。”我又问“怎样把比喻制作得更好,或者说怎样从思维的方向上,超越目前所知的范畴制作出审美价值相对较高的比喻,你懂不懂呢?”学生回答:“不懂。没有听过这种分析。”这就是说,我们老师只讲了学生知道的东西。而学生不知道的,他却没有讲。因此,我怀疑在关键的时刻,他们没有能力越过学生所知这道“坎”。

与《援譬设喻》课相接是《以文学的名义——陌生化语言训练》专题。这位老师讲课的部分内容是上一课老师讲课内容的继续,其中讲到“立象”这个题目时,举例“老照片是……。”这位老师讲出一个原则——“风马牛不相及”,这句话我印象很深。我以为很有道理,从对方法的表述上有启发性,也有操作性。比如说:“老照片——我过去的时光留下的脚印。”“脚印”与“老照片”,“风马牛不相及”。如果你说:“老照片是不连贯的电影记录片。”此“片”与彼“片”,都是“片”,不美,形象相近,缺少诗意。

但这位老师所讲“风马牛不相及”不具有理性的意义,因而大大降低了它的指导性。比前者虽然有了一点儿超越,但仍然没有攀上“理性方法论”这个台阶。

下面我来给他们作一个总结升华——“异质构喻”,解释一下:在异质的世界里寻找与被表现事物对应的表现事物,在一定的界限内,被表现的事物与用作表现的事物,两者距离越大,文本的审美价值越高。

我们常用“牛饮”、“狼吞虎咽”、“猴急”说人,这都是“异质构喻”。

乔治·布洛克说:“当诗人吟诵出‘燕子像剪刀似地掠过天空’时,他实际上已经在一把锋利的剪刀和一只在天空中迅速疾飞过的燕子之间找到了共同点”。

我以为,上述两位参赛人的讲课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都应该跨越学生所知这道“坎”而跻攀上我所讲的理性平台,这样的教学课对学生才有意义。

只提出问题而不能解决问题,可以说是这届教学大赛所表现出来的明显缺陷。在不能跨越学生所知这道“坎”的问题上,我再剖析第三位参赛者的课程。当然我会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尽管因篇幅问题不能展开论述。

话题《打开思维的另一扇窗》的主讲者兴高采烈地启发学生以现有的熟语为由头提出了许多与熟语本身内涵相异的新思想。比如“东施效颦”,本来是批评东施姑娘不顾自身条件一味模仿西施的行为,结果弄得自己丑态百出,然而老师启发学生提出“模仿是创新的开始”;比如“飞蛾扑火”,本是批评飞蛾不识火的厉害自寻死路,然而老师启发学生讲什么“勇于追求光明”。老师所讲“另一扇窗”就是所谓“逆向思维”。可是要追问 “怎样”具体展开思维,“逆向”提出问题?令人可笑的是老师讲到这里时大屏幕上打出了敦煌壁画中一位反弹琵琶的飞天美女神象,画面的确是很美。但是,从这反弹琵琶的画作中就能让学生明白“逆向思维”的规律吗?在花俏甚至有点喧闹的课程过去之后,留下的仅仅是一个干巴巴的“逆向思维”概念,还有一幅“反弹琵琶”画像。这就是当今中学作文课堂教学的文化性之所在。

其实,“逆向思维”在哲学上讲就是“两面思维”中的一面。罗马神话中有一位神叫雅努斯,他就长着两付面孔,人称“两面神”。“两面看”有许多思维路径,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各有各的走向。这里仅以“调查与发言权”为题讲其中一个逆向思维的路子。

说到这个话题,一般人马上会想到“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是毛泽东的话,具有普遍性。但是,反过来还可以再问“有了调查就一定有发言权吗?未必也。”比如调查王熙凤阴狠歹毒的霸道作风,选择贾母、王夫人,选择贾宝玉、薛宝钗,选择平儿、袭人,这些人不是王熙凤的至亲长辈,就是她的至亲平辈,再不就是她的亲信下属。从他们这里能问出什么来呢?尽管代表面挺全。从“有发言权”到“不一定有发言权”两种命题的提出,这里的“逆向性”就是“两面思维”之一的“‘普遍’——‘特殊’双向思维”。“有发言权”讲得是一般、普遍规律,“不一定有发言权”讲得是特殊、个别。所以,我们看事物既要看到普遍的一般的规律,又要注意可能发生的特殊情况。“打开思维的另一扇窗”的训练,必须进入到这种理性训练的境界对学生才有意义。

三、游戏写作,教坏学风

在《淘课本之米,为巧妇之炊》的话题讲课中,我吃惊地发现中学生的不良文风及不良学风是怎样来的,可以说是他的老师教出来的。先请大家看一看这位老师讲课的主导例文:

作文题:请以“诱惑”为话题,写一篇作文,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篱笆那边/有草莓一棵……”

[1]蓠笆那边/有草莓一棵……草莓,真甜!

如果(上帝)他也是个孩子/他也会爬过

——狄金森《蓠笆那边》

鲜红的草莓就是诱惑,诱惑国之大,上帝都无力抗拒!而茫茫人世、滚滚红尘中,金钱美色、香车宝马、功名利禄等诱惑无处不在。为诱所惑者,如飞蛾扑火、身败名裂;抵制诱惑者,藐权贵如草芥,视金钱如粪土,名垂千古。

[2]吴王夫差大败越王勾践,勾践任用文种与吴国讲和,表示甘愿成为吴国附庸。吴国重臣太宰嚭在越国钱财和美女的诱惑下,利令智昏,反而在夫差面前大讲越国的好话。而夫差也被西施的美色弄得晕头转向,亲小人、远贤臣,整日沉溺于声色犬马。哪还有心思理会朝政?吴国的君君臣臣在诱惑面前吃了败仗,虽拥有号称十万的大军,却落得个被三千越甲踏破吴宫的可耻下场。

[3]面对诱惑,有人却做出了截然相反的回答。

[4]他无望地盘坐在路边,容颜像枯干了的木柴。他面前放着一只残破的碗,空的。他那无助的双眼似乎在乞求每一个路人:行行好吧,施舍一点吧,我已经饿了好几天了!这时,一个衣着华丽的富家子弟弄来了一碗饭菜,远远地放着,用唤狗一样声音对他嚷嚷:“来,吃啊!”乞丐坚决地摇了摇头。这个锇死的乞丐告诉我们:在诱惑面前,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

[5]大帅哥邹忌面对巧言令色的诱惑,清醒处事,悟出了讽谏齐王的治国之道。陶渊明面对官职的俸禄,大喊一声:“我决不为五斗米折腰!”且不说那在国家大义面前最终拒绝了母爱私情诱惑的赵威后,也不说那面对楚国相国的官帽头也不抬的庄周先生,单从那司马迁对皇权意志的抗拒中,我们便能感受到“史家之绝唱”的浩然正气!

[6]面对诱惑,有人安贫乐道;面对诱惑,有人成就理想。古人如此,今人亦然!

[7]学者朱自清先生“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面对美国人施舍而来的救济粮的诱惑,他毅然绝食,宁死不屈,毛泽东称赞他“表现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

[8]“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亡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坐在轮椅上的史铁生在痛苦地思考着生与死的问题。对于弱者而言,生之艰难,也许死亡就是一种诱惑,有的人也许抵挡不住而寻求解脱。而史铁生的这句话表明他是一名抵挡诱惑的胜利者,是生活的强者。

[9]无论是英雄,还是智者,能抵制诱惑就一定具有伟大的品格。

[10]在商品经济高度发达、各种诱惑层出不穷的今天,中学生应如何抵制诱惑,不为物质所诱惑呢?那就“打开窗子,让自由的空气重新进来!呼吸一下英雄的气息”(罗曼·罗兰《名人传》),我们应该像英雄一样,正直、仁慈、无私,保持纯洁高尚的心灵,做一名拒绝诱惑的中学生,绝不做被外物驱使的奴隶!

讲课老师就是利用这篇文章做例子,给学生示范如何运用从课文中积累的材料,并且进行了这样的归纳:

概述评价,表明观点。联想想像,神思飞扬。

刻画场景,细节动人。列举排比,气势非凡。

引用名句,增添文彩。

而我,宁肯把这篇例文当作反面的典型,在讲不应该这样写的过程中,让学生认识怎样以严谨的态度使用所学的东西,尤其是在拿不准的时候要到文本中去认真核实。在议论文写作中,我反对将课文资料做“文学化”的“联想想像”;我反对将课文资料添油加醋,编排“细节”;我反对将课文资料一股脑“列举排比”在文中。这篇例文是这位参赛选手“歪经”指导下的“歪文”。两者互释互训。

诱惑,是指人受某种事物的吸引而使自己的心智迷乱。写这篇文章,理应面对今天纷繁复杂的社会,写出人们应当怎样面对生活,保持理智,这样的文章才有实际意义。

然而,参赛老师所推崇的例文距离今日现实太遥远了,这是一篇典型的掉书袋文章,光人物就有十多人,充满了书柜的霉气。

可以说,这篇文章不是讲课人所言“淘课文之米,为巧妇之炊”。“淘”者,澄汰之谓也。洗去杂质,留下精华。这篇文章其实是“堆”米,这是老师所谓“列举排比”之法的典型劣作。这种“列举”是不管“米”合适不合适,乱“堆”一气。比如赵太后送儿子去做人质,其实就是为大爱而舍小爱,怎么胡乱说什么拒绝“母爱私情诱惑”。司马迁,何曾受到什么“诱惑”,他是因与李陵关系甚好且认为朝庭对李陵不公说了几句辩解的话而已,算不得抗拒“皇权意志”。他的遭遇与什么“诱惑”不搭界。

尤其不能容忍的是胡编乱造,对课文所提供的信息进行极其轻率的改造。比如朱自清仅仅是不领美国的“救济面粉”,但并没有“绝食”。还有对那个饿死的乞丐所谓的“想像”、“刻画”,在有历史知识的读者百前,显得很是滑稽可笑,不具有任何说服力。

讲课老师开始说这是从《礼记》中的记载而来。但查《礼记》原著,其记载如下:

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衭辑屦,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因不食而死。

课后,我曾与讲课人说,《礼记》所说“左奉食,右执饮”这是很诚执的助人态度,只不过喊了一声“嗟”而没有说“请”显得有些粗鲁,那位饥者因此拒绝帮助而饿死不值得尊敬和崇尚!对古人这种所谓“尊严”需要重新认识,不能以此律今,今天有几人认同他呢?这是地地道道“死要面子”。学生那种所谓的“细节”描写,是在按照自己的需要修改史记。讲课人辩解说:“是从孟子‘鱼我所欲’一节而来。”确实,这位教师在讲课时说到“一箪食,一豆羹,得则生,弗得则死。”但孟子仅仅是说“嘑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在《孟子》书中,并没有说乞丐因此而饿死。很显然,例文中乞丐之事是作者将《礼记》与《孟子》两书中的资料合而为一,重新编造而成。这样使用课文的材料是不妥当的。

而且最重要的是,《礼记》所记也好,孟子所说也好,那种为了一点儿面子的事而拒绝生存,这与今日人们的价值观相差很远。此外,这篇谈拒绝诱惑的文章本身就表现出作者受“诱”而“惑”,他受“高分”的“诱惑”置历史事实于不顾恣意修改!这种为了自己的需要说大话、编历史的学风、文风是可恶的!

四、教者缺乏基本的写作示范能力

老师讲作文,并不要求他一定是写作高手。但是,他必须具备基本的写作能力,也就是说在讲述如何写作的时候,至少能作出准确恰当的示范例子来。然而在这方面,我却看到了许许多多负面的例子。

在《议论文论点与论据——从“功亏一篑”谈起》课例中,参赛老师在解释什么是“功亏一篑”时候,讲了两个例子:

其一,一个自行车赛手即将获得冠军。但是,在他距终点很近的时候,与另一个赛手相撞。他与冠军失之交臂。

但是,这个例子不是“功亏一篑”,而是“功败垂成”。“功亏一篑”,是指为山九仞,由于他自己的原因,未能坚持下去,最终还是缺了一筐土。“功亏一篑”这种失败,人们更多还是从行为主体去反思。而“功败垂成”,虽然也是说即将成功时却失败了,但其原因却是多种的,可能有行为主体的,也可能是其他的。

其二,一位喜欢花生米的先生,吃了不少香香的花生米,但吃到最后却是一粒苦涩的。真是“功亏一篑”。

“功亏一篑”,说得很清楚,山堆得已经很高了,只差一筐土,但却没有成功。然而老师所讲吃花生米,不是“缺”,恰恰相反,是多吃了一粒。如果不吃那最后一粒,他会很满意地说:“今天很好地品味了香香的花生米。”这不是“功亏一篑”,而是“味毁于多吃一粒”。不仅如此,“功亏一篑”,应该反思行为主体自身方面的原因。而吃花生米,后边误吃的那一粒是不易发现的,因为花生经炒制后其果仁的颜色一般人不易发觉有什么异常,不吃是察觉不出来的。所以,误吃是不可避免的。只要发觉是苦涩的,吐出来就得了,他满肚子的果仁还是香香的。这与“功亏一篑”不搭界。

参赛老师在讲“摆事实,讲道理”的时候,摆出的事实不能讲清自己要讲的道理,这不是很尴尬的事吗?

这样的事例,在这届教学大赛中屡见不鲜。

请看《从叙述性材料到事实论据》话题讲解,老师的讲课中心是告诉学生如何把一段文字性的记载材料紧扣论点非常简洁地概括为一则论据。在与学生互动的过程中,老师也亲自写下水文给学生作示范。

在论证《不耻下问》这一论点时,老师讲了一个材料,大意是贾思勰向养羊人请教养羊经验,向农民请教选种技术。有的人认为有失体统。但他不以为然。经过多年积累研究,终于写成了《齐民要术》。

讲课老师就此事的叙述如下:

我国南北朝杰出的农业科学家贾思勰,他的《齐民要术》闻名于世。但是,这样一位有学识的科学家还向农夫求教。一些人知道了这些事,就冷嘲热讽地说:“赫赫有名的贾思勰怎么还向农夫求教,岂不太失体面了吗?”但贾思勰毫不在意。

既然是要紧扣论点对材料进行整理,当然是要删掉那些无关紧要的东西。但绝对不能把精华的东西去掉。这位老师的下水文,恰恰是把体现贾思勰不耻下问的具体事例淘汰了,而代之以空洞的说教。下边我就以她的字数为限对前边那段材料重新整合:

南北朝农业科学家贾思勰勤于下问,他曾跑百多里的路向善养羊的人请教养羊经验,他曾跑到田间向农民请教选种技术。有人说这样做有失体面,对此他不以为然。毫无疑问,那部农学巨著《齐民要术》便凝聚着许多贾思勰不耻下问学来的宝贵经验。

请大家比较这两段下水文。它们的文字数量基本持平,但取舍不同。前者重那些虚话,后者重实际行动。论说文的论据贵在事例凿凿。特别是前者仅仅把《齐民要术》这部书作为显示贾思勰成就地位的道具,而后者则突出它的撰写与不耻下问直接相关,这样就更突出了不耻下问对人们生活的意义。特别是这一点,许多在场中学语文老师认识不到这种点化的作用。

我真想把我所听的课逐一进行这样的点评,但因篇幅所限,只好作罢。写到这里,我想起大会组织者在开幕式上的致词——这届大赛是从理论到实践,从上到下,对2001年以来的改革进行反思,对前一段课改成果的展示。我以为,与其说是成果展示,莫不如说是浅陋的现状展示,而且是淋漓尽致的展示。我不知道评委在将这些课评为优秀的时候以及这些课程主讲人接受优秀证书的时候是怎样的高兴,我想他们也同样不知道如我一样这些学生的爷爷、爸爸听到孩子们在听这样课的时候是怎样的难受。某些人总把我对中学语文教学的批评看作是大学教授的指责,其实我作为一个家长是为孩子们着急啊!特别是当人们还不能认识这个现状,醉乎乎地拿着奖状走进充满欢庆鞭炮硝烟味的校门时,那更是令人心痛。

在这届比赛大会召开的日子里,大雨频频,雷声阵阵,电光闪闪,我心里很不宁静。其实语文课改,最重要的任务是改人,首先是语文教师需要改造思维方式和知识结构。这一点做不到,孩子们只能上这样的无用的课。看着这沓剥掉了“皇帝”新衣的文章,我想起了鲁迅先生的诗:吟罢低眉无写处。由此想到,我的文章有发表的地方吗?人们敢面对么?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感悟亲情作文教学反思

全文共 1564 字

+ 加入清单

亲情之爱,是一切美好感情的基石。通过这次“表达·交流”综合实践的设置,引导学生用心感受生活中无处不在的亲情,接受一次爱的洗礼,感激亲情,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并通过同学之间的交流,了解亲情的丰富内容和多样表现,进而丰富对于亲情的感悟和认识;最后通过“亲情”主题写作活动,内化关于亲情的感悟和认识,学习用适当的语言形式表达自己的真挚情感。我认为教学重难点:1.创设情境,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2.学会表达学会感恩,学会用适当的语言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课讲完后,感觉不是很顺畅,有一种不是很透彻的感觉。其实,作文教学最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独特体会,在上课中要有个性化的理解。但无论如何解读,终极目标一定是唤醒学生体验,然后引导去写。体验被唤醒后,学生就有了可说的话,也就是有了写作素材。在引导写作中,在技巧的指导中,一定结合具体的材料,或文本或学生的当堂作文。

一、 放平心态。

虽然是一堂竞赛课,但一定要淡化竞争性,当成普通课来上。课备的再熟练,准备的再充分,紧张都会让课变形,效果大打折扣。老师的紧张会传染给学生,心态的失衡,会影响交流沟通。本节课由于莫名的紧张,节奏有点乱。在“说一说”环节后,本来设计板书“点滴言行”四个字,也即解决选材的问题。结果遗漏了,当发现的时候已经到了“议一议”的环节了。本打算本环节后板书,可是又莫名其妙地忘记了。于是只好在快结束的时候补上了,虽然也算完整,但时机不好,应写在该写处,水到渠成,顺理成章。

二、 关注生成。

在备课时,往往预设了多种情况。预设不能不考虑,但是预设往往偏离此课此生此时的具体情形。预设会出现与学生交流时产生一种隔靴搔痒的感觉,交流成了各讲各话的表述,很难形成统一意见,难以达成具体目标。学生的回答本来很好,但如果缺乏及时的肯定,就会错失激活更多学生思维的有效时机。有一个女生在回答亲情故事时,讲了一个书上的事,并补了一句经典的话,亲情不能等。此时应该顺着此生的不能等往下引导,我们该怎么办?这样一引,就会转到如何感恩,如何表达对亲人的理解上来。可我当时的处理,仅仅是一句重复:是啊,亲情不能等。

三、 直指目标。

任何一堂课,都应该有一个具体可行的目标,课就应该围绕这个目标去推进,去展开。无关的或不要紧的细枝末节,一笔带过。所谓的精彩,只包括达成目标的过程中教师的巧妙点播,学生的有机生成。在讲述亲情故事中,我讲了一个自己的故事。也许太投入,没把握好情绪,在说的时候数次哽咽,以致影响了教学的进度。作为一名老教师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导演的任务是营造氛围让演员去表演,如果自己失控了,演员去做什么?

四、用好材料

在营造氛围,创设情境时,用材料一定要注意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个别的特殊的例子没有代表性。例如韩红的《天亮了》创作及背后的故事,虽然感人,但不具备普遍性。我选用的是《天堂午餐》,极其贴近生活。其内容是《天堂午餐》讲述的是一个年少轻狂的儿子,平时对母亲的辛劳不以为意,甚至对唠叨的母亲发脾气。当母亲擦地时,儿子不耐烦地说:哎呀,别挡着我!当母亲叫儿子吃饭时,正在上网的儿子却回答说:别叫了,烦死啦!面对母亲“我什么时候才能吃上你给我做的饭”的期盼,他毫不在意地回答:“妈,等您老了,我天天做给您吃。”而当母亲猝然过世后,追悔莫及的儿子悉心给母亲做了一顿午餐,可是再也见不到妈妈的身影……在让学生谈一谈哪一点让你感动时,我的引导不是很到位。导致了材料使用不充分。再好的材料,不能化为自己的东西,也会给人以言犹未尽的感觉。

整节课虽然有遗憾,但是我迈出了这一步,对我的教学生涯,对我的成长意义非凡。我从来没有这样思考过平时随意布置的作文该怎样去上,一番探索,一番比较,一番纠结,收获多多。它让我懂得了该如何去引导学生写作,让我对自己也有了更深的认识,让我知道了下一步我前进的方向在哪。

展开阅读全文

篇3:难忘的第一次

全文共 654 字

+ 加入清单

作者:张峻豪

那一次,我自己在家,爸爸妈妈都去上班了,姥姥去人民医院拿药,家里就只剩我一个人,我在家里随心所欲的看电视。可是,问题来了,中午,我该怎么在吃饭呢?

我心里默默的想:哎,我今天中午怎么吃饭呀?难不成要饿肚子了吗?我来回踱步,走到冰箱前,冰箱里什么也没有,冷冻室里只有鸡块。我只好来一次“脑洞风暴”,我灵机一动:我可以自己做饭呀。可是,家里什么都没有,要做什么呀,对了,不是有鸡块吗?我的心里嘀咕着:我连西红柿抄鸡蛋都不会,要怎么做呀?

我打开电脑,上网搜索了一下鸡块的做法。里面怎么做的都有:干锅鸡块、咖喱鸡块、红烧鸡块……我真是不知道要怎么做。对了,我喜欢吃咖喱,正好家里还有一些,我可以做咖喱鸡块。我点开网页,学习了怎么做。

我按照电脑上的方法如法炮制。我先把鸡块放到水里,开始解冻。然后准备其他材料。我将洋葱切成一大块一大块的,土豆连皮都没有削,就切成了小块。鸡块解冻好后,我将鸡块直接放进了水中煮熟,先将鸡块炒一下,然后就放进锅里,放上咖喱、土豆,开始了漫长的等待。

过了5分钟、10分钟、30分钟……我打开锅盖,好香啊!我夹起一块尝了一口,好烫,不过味道还不错,就是有点淡,我看姥姥做饭的时候,都放些盐,我就要起了一大勺放进了锅里,我有假期一拐土豆,还是很淡,我又放了一大勺盐。又炖煮了一会,装进了碗里。

我开始大块朵颐了,先吃了一块边上的,怎么不咸呢?我又夹起中间的一块,尝了一口。大叫了一声:“啊,好咸。”这一顿饭我吃得很咸。

第一次做饭让我知道了表面看上去很简单的事情,但自己做起来,却很难。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作文公开课的教学反思

全文共 716 字

+ 加入清单

前几天,我讲了一节关于教育小同学珍惜时间的作文公开课,虽是旧题重谈,但我的精心设计让同学获得了很多感悟。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得亲口尝一尝。”这充沛说明了通过实践活动认识客观事物的重要性。作文是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根据小同学年龄特点,要拨动他们的心弦,亲身体验无疑是最有效的。

在我提问“对一分钟时间长短的感受”时,同学众说不一。我做了如下布置:

环节一:

一分钟的第一次体验:鼓励同学摆出自身最拿手的高技术动作,一分钟内不能动。瞧,小朋友们动开了,有的单腿撑地“金鸡独立”,有的倒立墙边“猴子捞月”,有的仰头望天“品赏月色”,还有的做蹾马式“苦练武功”,可谓千姿百态,屹立不动。在我喊“停”时,个个涨红了脸,苦不堪言,后悔自身所选的动作,纷纷述说着自身的感受:“这一分钟太漫长了!”“一分钟真难熬啊!”“简直度日如年哪!”我认真听取,记录下来。

环节二:

一分钟的第二次体验:看书、写字、记单词任选,一分钟内看谁读得多、写得多、背得多。小朋友们纷纷埋头苦干,片刻之后汇报结果:有读了一篇小短文,有写了八个成语,有记了三个单词……他们纷纷体会到时间虽短暂,但仍有收获。

经过两次不同的体验,进行对比与交流,同学们从心底里懂得了时间的珍贵,我趁机让他们写自身的感悟,他们情绪高昂,做到了有感而发,作文写得很胜利,思想上又经历了一次洗礼。

小同学受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限制,他们的写作需要教师提供一定的情境去体验,需要老师的指导协助等外部条件促使他们写出更好的文章。亲身经历活动过程,体验其间乐趣,同学自然就有话可说,有感可发,有情可抒了。我们教师要以最大限度的调动同学的写作兴趣为最终目的,让同学减少对作文的恐惧感,乐于写作。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关于难忘的第一次的作文600字

全文共 607 字

+ 加入清单

风,呼啸着,乱舞着,毫不留情地揪下一片片涨红了脸的秋叶,玩弄着,又吹起那刚落下还未触碰到地面的花瓣。仰头望着这番盛景凌乱飘扬,伴着风声,心中不知是何滋味,沉重的悬在心头……

听着风,听着脚下落叶发出的脆响,周围只有冰冷的岩石与刺骨的寒风。最后几缕阳光也即将被黑暗吞噬。一切仿佛失去了温度,一切都失去了触感,一切都是虚无,血红色的花瓣在天空中步履凌乱,划出一道道“血痕”,我呆滞了,天空中那飞旋的殷红似乎不是红色,是黑,是罪恶的黑色,而我,却是这罪恶的缔造者。低头,看见一地血红,我的心,好像被一层层剥开。

我强忍着内心的罪恶,尽管,这是我第一次杀害生灵。

中午有鱼,可是母亲却没有空剖,于是剖鱼的重担便落到了我的肩上。我拖延着时间,可耳畔却总萦绕着不断的催促和训斥,只好不情愿的拿起那沾满鲜血的菜刀,向那努力挣扎着的鱼儿伸出死神的镰刀。时间的齿轮似乎卡住了,仿佛想亲自目睹这惊心动魄的场面。我提起那把似乎有千斤重的刀,却迟迟无法下手,我盯着它,心中却怎么也起不了杀心。我紧紧按住手中的鱼,它的眼是如此的纯洁,一片花瓣落在它身旁,映入它的眼眸,可此时它眼前却蒙上了一层灰纱,那是绝望,在绝望的压迫下,它似乎失去了挣扎的力量,只是微微颤抖着。我握紧刀,下定了决心,没有丝毫的迟疑,利刃飞泻而下,刀锋触碰到鱼肉的一刹那,鲜血喷涌而出…

窗沾晚尘泛白光,

辗转反侧人未眠。

花瓣正乘风轻舞,

血染天空心溅月。

作者:骆胡熠

指导老师:吴芳芳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小学六年级难忘的第一次作文500字

全文共 557 字

+ 加入清单

每个人都有刻骨铭心的第一次,比如第一次做饭,第一次游玩,第一次写字但让我记忆深刻的是我第一次养了一只小动物——它是只可爱的小狗。

事情发生在三年前。那天下着毛毛细雨,一位阿姨送给了我一只小狗。它的毛是棕色的,两只眼睛注视着我。像我不停地摆动尾巴。我一兴奋便忘记了家里不适合养小动物,就把它带回了家。他在我怀里,我生怕他淋湿了,用毛巾盖在他身上。终于到家了,我找了个纸箱,把毯子和不要的裤子垫在里面,不要让小狗冻着了。

妈妈回来了,我上去迎接,小狗尾随我。妈妈见小狗便问我:这小狗哪来的?我支支吾吾地说:那个,我呃,一个阿姨送给我的。妈妈说:哎,算了。这只小狗太可怜了,今天又在下雨,算了过几天送走。于是,小狗就暂住在我家了。晚上,外面下起了雷雨,小狗蜷缩在窝里。

我去看他时它在不停地嗥叫这。不是还发出几声呻吟。我躺在床上,小狗的叫声一直萦绕在我的耳边,我想大概是它饿了吧?于是拿肉给它吃,可它不要吃。我不知所措地坐在沙发上。小狗喜欢吃什么呢?小狗啊,对了!小狗要喝奶。我连忙把牛奶倒到了小盆子里给小狗喝。

小狗津津有味地喝起了奶,朝我摇了摇尾巴,蹭了蹭我的脚,我开心极了!哪种喜悦和怜爱的感觉涌上了心头。

可是那只小狗三天后被妈妈送走了,我伤心极了!和妈妈赌气了好几天。现在还特别怀念那只可爱的小狗——我的第一次养动物记。

展开阅读全文

篇7:难忘的第一次六年级

全文共 604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们的人生中有很多第一次,但是比较难忘的第一次是很少的。我学包饺子的过程使我难以忘记,因为从中我学到了做什么事都要开动脑筋,还要有耐心。

记得一个星期天的下午,妈妈正在包饺子,我随便看了一眼,然后心想:包饺子可真简单呀!把馅放到面皮中间一合,再四周捏一捏不就包好了吗?我对妈妈说:“妈,我也要包一个。”妈妈答应了。我又仔细看了看,只见妈妈把馅放在面皮中心,用手指沿着面皮的边捏一个个折,一下子一个小巧玲珑的饺子就包好了。

我照着妈妈的样子,把馅放在面皮中央包起来,可是包来包去总包不到一块,因为水太多,那面皮怎么捏也不粘在一起,馅搞得到处都是,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勉强包好一个饺子,但仔细一看,既不像饺子又不像馄饨,外面都是馅,简直像一个花球。我又包了几个,有的像营养不良的难民,有的咧开嘴嘲笑我连饺子也不会包,还有的简直不堪入目,真是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于是我对包饺子失去了信心,想洗手不干了。这时妈妈对我说:“做什么事都要有耐心,多动一动脑子,多练一练就会做了。”听了妈妈的话,我又开始包了起来,我仔细观察妈妈的动作,反复的包,一个比一个包的好,越包越有信心。在不知不觉中我包了十几个,我高兴极了。

包完后,妈妈便把它们下锅烧了起来。十几分钟后饺子烧好了,我迫不急待的吃了一个饺子。“哇!真好吃!”吃着自己的劳动成果,我开心极了!

通过这次包饺子,我懂得了不管干什么事,只要动动脑筋,下下功夫,就一定能干成。

展开阅读全文

篇8:难忘的第一次作文600字

全文共 651 字

+ 加入清单

从来没有觉得时间过得这么快,转眼,就到了周一国旗下讲话的时刻了,心,怎能不“怦怦”乱跳?

“马思扬!”当江大队长喊到我的名字,我一惊,但还是匆匆地跑上了主席台,暗暗告诉自己:不要紧张,放松,深呼吸!没什么大不了的。虽然如此,但实际还是十分紧张。我走上了主席台,站在了主席台的正中央,向全体师生敬了一个队礼。我感觉全校师生的目光都聚集在了我身上,我更害怕了,浑身不自在,心里就像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的。我从江大队手中接过话筒,手颤颤巍巍的,仿佛话筒有千斤重似的,腿也不由自主地抖动起来,仿佛站在了云端。内心有很多焦虑————生怕哪个地方读错了或者用话筒会变一个音调,认识我的同学会嘲笑我,想着脸也开始火辣辣的。

我定了定神,便开始了演讲。“亲爱的同学,敬爱的老师,大家早上好……”我一直低着头,根本没有胆子去看同学。

读了几分钟,我发现并没有想像的那么可怕,心里也变得平静了,我便尝试着抬起头看大家。我艰难地抬起了千斤重的头,发现原来同学们都在专心致志地听我讲话————大家站得笔直,目光注视着我,生怕漏听了哪句话似的。我瞬间有了成就感,略微放松了下来,觉得天变得更加湛蓝,鸟儿的歌声更加清脆悦耳。我像充了电一样,满怀激情地讲起来。

不知不觉我的演讲就结束了。我向大家深深鞠了一躬,就在这一瞬间,全校师生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我终于松了一口气,因为同学们都很认可我。

这是我第一次国旗下讲话,老师和同学的掌声仿佛一直萦绕在耳旁。这掌声给了我战胜困难的勇气。以后,面对每个挑战时,我都会满怀信心的迎接它,战胜它!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反思五:英语作文的训练教学反思

全文共 870 字

+ 加入清单

首先,我讨厌英语高考试卷中最后一道试题被叫做“书面表达”,叫做“(英语)作文”难道有困难吗?如果说尽管是高考,实际写作情况算不上“作文”,那么,我们汉语考试中,小学生写的文章应该叫什么呢?叫“神马”吗?现代高考英语写作从本质上讲,写的水平大约也只能算是等于中国小学生汉语作文的水平。我们的孩子写作文,很难写出自由的、真实的内容来,高考英语作文从内容看、从形式看也是空空如也。如果持怀疑态度,你大可以看看高考以来英语作文的参考范文。正因为如此,我的学生在我的倡导下,开始了双腿走路的英语作文习练:也就是,作业本练习应试作文(100词左右的试卷末题“书面表达”);日记本练习自由作文,无字数、题材、体裁限制,随便写。

一般而言,应试作文是“八股文”的翻版.每一种文体或题材内容都有相对固定的格式,也就是作文被“格式”化了,它是可以用来检阅学生英语习得的一些情况的。但是如同选择题的标准化一样,作文按照作文的“标准化”写作,根本就不如干脆考单句翻译或者句群翻译,免得徒有其名,未有其实。

下面是借用博友博文中的一个片段,对于其中的现象,不知你以为然否?华东师大的一位研究者曾经在中学做过一个简单的即兴调查:“作文写过自己妈妈的,请举手。”课堂上的学生几乎都举起了手。“文章里写自己生病,妈妈送去医院的,请举手。”多数又举起了手。“写去医院的时候,是半夜,天正下着大雨的,请举手。”举手的仍然是一大片。“写妈妈吃力地背着自己,身上被雨水淋透的,请举手。”下面不仅举起了一大片手,而且还有哄堂大笑。

如果是英语试卷,那么这个题目可能是这个样子的-----书面表达:人人都有自己的母亲,母亲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记得有一次,半夜里,天正下着大雨,我肚子疼得厉害,我母亲吃力的用自己肩,背着我冲向医院,她身上被雨水淋透了,我非常感动。请以John的名义,写一篇日记,字数100左右,参考词汇:XXX,注意,文章开头已经给出,不计入字数。

我想坚持让学生双腿走路。一方面,不瞄准应试,那是十分危险的;另一方面,坚持自由写作,“吾写吾心”会更好的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难忘的第一次作文500字

全文共 532 字

+ 加入清单

人生中有许多许多的第一次,第一次做饭,第一次洗衣服,第一次坐火车……可是我有一个难忘的第一次,请听我慢慢给你道来。

那时候我九岁,我清晰地记得那一次我到姥姥家去玩。一到姥姥屋里,我就马上开始翻箱倒柜。一会儿拉拉抽屉,一会儿推推柜子。有“多动症”的我一刻也停不下来。突然,我被枕头下的一个红盒子吸引住了。那个盒子的表面是红布织的,一看盒子就知道里面有很贵重的东西。我不禁被好奇心占据了,好奇心驱使着我的双手去打开它。我把它打开之后,不禁两眼放光。一个翡翠的吊坠呈现在我眼前,绿色的翡翠上雕刻着一个观音菩萨十分好看。我把它拿出来,挂在脖子上,站在镜子前左照照又照照,显得格外得意。

我把它从脖子里取下,又戴上。开始的时候,我像当年孙悟空发现金箍棒一样,如获珍宝。可不一会儿,凡是三分热的我就对它没了兴趣,就把它随手扔了。可我一松手就觉得不对劲,随着“啪”的一声,吊坠摔在地上裂成了两半。

“糟了”我心想,姥姥十分喜欢这个吊坠,说是自己的“第二宝”,我是第一宝,我当时急得就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

我十分惊慌,马上收拾好“现场”把它放在床下。毕竟纸包不住火,这件事情马上被姥姥发现了,我只好将“赃物”拿了出来。

这是我第一次闯祸,让我十分羞愧,我也在心里保证:以后再也不闯祸!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难忘的第一次作文600字

全文共 628 字

+ 加入清单

一年又一年,眨眼间我已经历了十二个春秋,体验过无数个“第一次”:第一次炒菜,油花四溅;第一次唱歌,五音不全;第一次骑车,屁股开花;第一次溜冰,四脚朝天……第一次洗碗又是怎样一番情景呢?

我第一次洗碗是在三年级。那时的我,是个好奇宝宝,凡事都想试试。这不,每天看着妈妈洗碗,再加上老师教育我们帮家长分担家务,我对洗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缠着妈妈要洗碗。妈妈无奈地答应了。

当时的我个头太矮,只能将碗和锅放在地上,蹲着洗。我系上围裙,撸起衣袖,搬来一把小椅子,一脸高兴地坐好。在妈妈的指导下,往锅里倒入一些淘米水,放入几滴洗洁精,拿起钢丝抹布开始细心地擦洗油腻腻的碗筷。我先将筷子堆在一块,放在手心中,不断摩擦,直到干净了,才拿出来放在一旁。接着用钢丝抹布将碗内稍稍用力地擦拭了一遍,再将碗外也擦拭了一遍,在水中稍作清洗,就将碗洗了一遍。再将已经脏兮兮的水倒掉,换一锅干净清澈的温水冲洗。就这样来来回回换了三次水,洗了三遍,等我再次抚摸碗筷时,才发现上面的油脂等脏东西都已不翼而飞了,正在水中飘荡。

洗完后,我第一位的感受便是——累。累得腰酸背疼,累得手都抬不起来了。不禁想起妈妈每天都是如此,叹了口气:没想到洗碗竟是这等的累。

经历了洗碗实践后,我终于明白了妈妈的辛苦,决心以后多帮帮妈妈。

大家看,只要你找准了自己的写作题材,把怎样做事的经过写出来,同时加入自己的感情,写出好作文并不难。来,动手把自己的第一次写给大家看。

好,今天的黄老师微作文就到这里。我们下次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作文课教学反思

全文共 895 字

+ 加入清单

第六次作文是写小制作,在指导学生习作前对孩子们上好它真的不报多大希望,作文教学反思。在我的印象中他们好像疏于动手,只在科学课上做过一次“风向标”,由于是课后完成,班级孩子没有几个做的,科学老师为此还批评了他们。

再就是前两天在科学课上老师和他们为了研究声音,一起做了一个“土电话”。这样一个动手实践后的作文,他们能完成好吗?我在心里反问自己。但无论如何作文指导课是要上的。记得那天上作文指导课时,我也并没有向往常是的指导很细致,只是让三四个同学说了说,你打算做什么?接着我就讲了一下本次作文的提纲。

分四段,第一段写为什么做这个小制作,第二段写准备工作,第三段重点写制作过程,最后写心情或劳动感言。在写的时候一定要借鉴《捞铁牛》一课的写法,用上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不到二十分钟就讲完了,害怕限制他们思路,也防止班级孩子都写一样的作文,这次我连范文都没有读。第二天孩子们交上来的作文内容虽然是五花八门:有做贺卡的,有用饮料瓶做东西的,有写做小秤的(这是我在课堂上提醒他们的如果不会做什么,就让家长和你一起做小秤,因为我们小时候都会做),有写做风向标的,有写做土电话的,有写做伸缩苍蝇拍的。

孩子们都把准备工作交代的很细,制作过程写得也很不错。没细致指导的作文居然也很成功,我窃喜。班中除了几个学生的作文要改,其余的只是个别语句不是很通顺,所以第二天我们就上作文本了。当天我就把第六次作文批完了。我就在想为什么孩子们的这次作文在我没有报多大希望的时候,却完成的这样的好。他们的认真是一方面,更主要的是我们在讲这一单元的文章时,尤其是讲《捞铁牛》文章时,我重点讲了准备工作的四部,并让学生讨论的为什么这四部不能调换的理由。

在接下来的第四段学生时又让学生用因果关联词语,说了当沙子减少时,所引起的一系列变化。正因为把课文这个例子讲好了,所以孩子们在作文时就自然而然的仿照这个例子了,原来关键是在这里呀。表面上看这次作文指导课只有一点时间,没有细致展开,但因在本单元学文时教师重视,所以单元学生学习效果就好。原来语文课文之间,尤其时文章和习作之间也有这样的联系呀。今天在我和孩子们身上终于得到很好的验证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难忘的第一次

全文共 612 字

+ 加入清单

作者:胡博皓

在我的记忆中,我第一次养动物使我忘不了。那是我很小很小的时候,大概是我六岁的时候。

那天,我生日了。我那时在家里玩,爸爸回来了,爸爸对我说:“儿子,看看我给你拿了什么东西。”“哇——哇”我大喊,原来是一只小狗。“爸爸,你在那里拿来的。”“我朋友送给我了,就送给你做生日礼物吧!”“爸爸万岁,爸爸万岁。”我以后每天都在和那只小狗玩。

有一天,爸爸妈妈出去了让我自己在家玩,我在家里就像一只没有头的苍蝇,一直乱跑。当我跑到小狗的“领地”时。发现了小狗,小狗也发现了我,可能是我经常和小狗玩吧!它一见到我就一直跳。也可能是因为我经常偷偷地给它吃爸爸妈妈给我火腿吧!

我来到这里慢慢的打开它的笼子,打了半天,发现里面锁着。我找了半天找到有一个洞,我便把手伸进去,小狗见了赶紧往后退。“啊,打开了。”我大喊,小狗见了赶紧的跑了出来,我便抱着小狗,来到院里,开始和它玩了。

我不懂事的把它放在了水盆里,那时正是夏天,我想让他也凉快凉快,谁知水太深,小狗太小,他一进水,两只手就乱扇,两只脚就乱蹬,我看着挺有意思,不禁的笑了,不一会小狗的速度就越来越慢了“哎呀,不好。”我的内心浮出一句话。我急忙的把它拉了上来,此时小狗已经“奄奄一起”……等了一会,爸爸高兴的回来,回来见已经“奄奄一起”的小狗,脸瞬间180度转,赶紧把狗送进了医院,然后训了我一顿。

我从中悟出了一个道理:要善待小动物,如果你不爱护每一个小动物,你就会受到应有的惩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小学六年级作文:难忘的第一次

全文共 1121 字

+ 加入清单

人生是一幅美丽的蓝图,这幅图中记载着我们人生中的点点滴滴。蓝图中的“第一次”更是数不胜数,每一个人的“第一次”都传载了我们对人生的感悟,对生活的启迪。也许,每一个人的“第一次”都会出现怦跳的感觉。但是,人生中的“第一次”确实难忘的,永远也洗刷不掉的痕迹。

我人生中的“第一次”,人生中最难忘的“第一次”。他记录着我的梦想,我的希望,我的未来……令我难以忘怀的“第一次”,还是六年前那个懵懂的我,那时的我也许对人生的感悟还太低沉,萌芽状态的我,回想起那个难忘的“第一次”,令我回味无穷,同时也让我对人生有了新的看法。

我难忘的“第一次”是第一次游走历史,第一次领悟君临天下的霸气。

北京,这个中国的首都。凝重的历史气息,把我带入了明清两代。战争、和平、抢夺、血淋淋的场面从我眼前拂过,猛然抬头,新的历史却展现在我眼前。

君临天下,一种至高无上的权利。人们崇敬他,羡慕他,热爱它,敬仰他。然而,斑驳的历史也许就在某一刹那间改变了。踏入紫禁城,我的心中有种说不出来的味道,有喜有悲,有泪有笑,有辛酸也有收获。红城绿瓦,瓦砾墙土。神武门、乾清宫、正大光明殿。牡丹富贵,寄托着中华的国贵;梅花坚强,传载着中华的品德;菊花娇艳,包含了中华的历史。我今天带着不一样的心情,来观赏这片领土,这片神圣的领土。

导游为我们介绍:“故宫的美,在于她的砖,它的柱,它的妃子,但愿君心似我心。”听到这里,我入迷了。故宫,世界的宝藏,每一块砖,每一片瓦都蕴含着她的美,它的独特。看着满载的碑文,都不尽的感叹:“忠臣必赖明君。”这千古不变的道理,是每一代帝王诠释的古训。

我的脚不停住了,呆呆地观望这片已经凝固了的历史。回忆着,帝王承载了一个国家的命脉,承载着天下百姓的希望。一句:“洛花流水春也去,天上人间。”记载了无数帝王的梦想,没有战争,坐稳宝座。可,世事难料,谁又能料想到,泱泱中华五千年历史,居然会出现八国联军的侵占,可悲可耻。也许,那时我还小,只觉得那有一股凝重的气息,可是,却怎么也琢磨不出它的内涵,现在想想,它确实太美了美得让人惊叹,美得让人流连忘返。

可是历史无法改变,我的脚步依旧在前进着。每走过一个长廊,我就多一份感想,虽然那时的我懂得还不是太多,可现在的我完全懂了。走出故宫,手中的饮料不禁捏紧了,回头再次望望,还是会有新的体会。

故宫,一段历史的记载。它让我体会到了弱肉强食的道理。你不强大,哪怕你的祖先给你留下再多的好东西,没有实力,也一样成为他人的口中食,只有用知识来强大自己,历史才会延续下去。而现在的我,要用实际行动来证明,用知识作掩体,将来才可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难忘,我最难忘的“第一次”,每每想起,都令我回味无穷……

[小学六年级作文:难忘的第一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对联教学反思

全文共 484 字

+ 加入清单

我对本节课的反思如下:

首先,一节好课层次的高低首先在于教学设计。合理的教学目标,由浅入深的教学思路,合理的材料,讲练结合的做法,都在教学设计中完成,而这些的优劣决定着这一节课能否成为上乘之作。

其次,要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备课的过程中,既要备教材,备教法,还要备学生,尤其是备学生显得更为重要。因为老师一切美妙的设想都要在学生身上实现。讲课的过程更是如此,老师应该是知识的引导者,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认知能力,而不能越俎代庖,要让学生自己体验由不会到会,由模糊到清晰,由浅显到深刻的认知过程。

再次,一堂好课应该是具有生成性的课。课堂上,学生被调动起来以后,思维非常活跃,会有一些新奇,甚至奇怪的想法,这些想法很有可 能超越老师的预设,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应当允许不同想法的存在,鼓励大家进行创新思维,对于学生的想法进行合理的引导,这样才能保证学生思维的鲜活,灵动。否则,如果完全按照老师的想法,对不同意见采取打击压制的方式,学生会最终丧失对语文的兴趣。

以上是我这次做课过程中感触最深的几点,也是我在这节课中力求做到的几个方面。

[对联的教学反思精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名人故事》教学反思

全文共 980 字

+ 加入清单

名人故事》单元共有四篇文章,反映列宁喜爱动物、爱护男孩的《灰雀》、体现高尔基爱护小男孩的《小摄影师》、记叙李四光小时候勤学好问的《奇怪的大石头》和体现宋庆龄诚实守信的《我不能失信》。

从本学期开始,我尝试采用单元主题教学的方式推进阅读。本单元我设计了四个模块,第一,通读课文,了解大意,学会生词,学习积累。第二,精讲单篇,略读其他篇,弄清文章主要内容。第三,回顾全文,提炼主题,品味语言,第四,主题拓展,写作延伸。今天进行的是第三课时的教学。单元主题教学和单篇教学的最大区别在于课堂的容量,减少琐碎的讲解时间,增加阅读量。这样的整合教学刚刚开始尝试,带给我了一些思考:

一、搭建起课内、课外大容量阅读的桥梁。

本节课,学生通览了四篇课文,拓展了两篇选读文章,把握了文章的主题,品读了语言。“名人故事大盘点”回顾了本组课文中出现的名人。出示的四幅课文插图,学生通过介绍自己的最佩服的一个人,提炼出每篇文章的主题。通过默读两篇选读课文,让学生体会到名人的优秀品质,找出感受深刻的句子,谈出自己的体会。抓住重点问题,切入讨论,使课堂内容更有实效。

从三年级开始训练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指导学生通过勾画、批注、讨论等方式学生,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及表达能力。课内外结合的大量阅读,在此基础上将成为可能。

二、把握语文学习的根本,使读与写有效整合。

听说读写是语文学习的基本功。本节课前,我布置学生进行了有效的课前研究性学习,浏览了一组(十余篇)与名人有关的文章,选择一个喜欢的名人故事展示交流。搜集了解了名人的简介,选择了喜欢的名人名言,为课上交流做好了准备。

课堂上,通过品读文章语言,引导学生领悟表达方法,写人物要写出他们的语言、行动、心理。在接下来的写作指导课上,我还将出示一组在语言、行动、心理等方面有精彩描写的片段,使学生的语言更丰富,表达更具体。不用教给学生怎样写,只要把文章呈现出来,学生自然会心领神会。

当然,课堂上出现的问题不容忽视,首先,学生必须做好充足的课前预习,比如阅读拓展文章,搜集相关资料。其次,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再次,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力量,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语文课如何上,不同的内容怎样整合,这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我们打破常规,重新审视课堂,更新教学方式。路虽然很远,只要上路,就一定会有收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难忘的第一次作文700字

全文共 762 字

+ 加入清单

“哇哇哇——牙好疼哇!我再也不吃糖啦!”一阵满是痛楚的哭叫声铺天盖地地响遍了整个楼层。这就是让我刻骨铭心、至今仍心有余悸的第一次——拔牙。

贪吃,让我受到了应有的惩罚。因为吃得太多糖,所以那颗烂牙为所欲为地折磨我。于是妈妈和爸爸把我带到一家牙科医院,要把那位始作俑者“请”出我的嘴巴。当我站在牙科医院的大门前时,脑子里轰地一响,我想:真的要拔牙吗?那是很疼的,还会流血呢!一想到医生拿着一把大钳子探入我的口腔的情景,就不禁打了一个冷颤。“哇哇哇——我不要拔牙不要拔牙!”我跺着脚大哭着。就在这关键的时刻,妈妈正式地把烂牙的要害一五一十地告诉我。我为了以后的口福,不得不硬着头皮走进医院。

诊室里,也坐着几个来拔牙的小孩,也在嚎啕大哭。听着他们的哭声,我心里更加害怕了。一个穿着白大褂的医生向我走来,我一下子慌了,立刻像一只可怜的小猫咪一样扯住了妈妈的衣角,躲在了她的身后。妈妈却让我躺在牙床上。我知道这是要拔牙的前奏了。所以忍不住大哭起来。看见我又在闹了,一向慈祥的老爸立刻板起了面孔,听着爸爸的狂轰滥炸,我一手抹掉还挂在脸上的泪珠,磨磨蹭蹭地爬上了牙床。

在床上,我用颤抖的声音向医生恳求道:“叔叔,拔牙时要轻一点啊,我怕疼。”医生一边带着塑料手套一边说:“小妹妹真勇敢呀!”我紧张地闭上了双眼。“其实在每一个小朋友的牙齿里,都住着一个可爱的精灵……。”一个神奇的故事传进了我的耳朵里,我渐渐地沉浸在了故事里。隐隐约约只感觉到一个冰冷的东西进入了我的嘴中,之后便是一阵蚊子叮咬似的疼。“行了。”我听见这句话后吃惊地睁开了双眼,往镜子里一瞧,发现那颗烂牙像被施了魔法似的不见了,我想:真是虚惊一场啊!原来拔牙一点都不疼!

这刻骨铭心的第一次拔牙,让我十分难忘。同时让我懂得了在生活中做每一件事都要勇于尝试,这个启发一直伴随着我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难忘的第一次作文

全文共 480 字

+ 加入清单

人生中有许许多多的第一次,第一次做饭,第一次写字……而我的第一次中,最难忘的要数第一次学古筝了。

小时候,我总是爱听音乐,有一天,我在网上听见了古筝曲,这让我不由自主的喜欢上了它,我从爷爷那了解到古筝有21根弦,有倍低音,低音,中音,高音和倍高音。我跟爷爷说了我想学古筝的打算,爷爷说虽然古筝声音好听,看着感觉很好学,但是想要弹好一首曲子可不是那么容易的,在我的苦苦哀求下,爷爷答应我让我试学一节课,看看怎么样。

过了几天,爷爷给我找了一个老师。老师先告诉我了古筝的构造,还教我戴指甲。说着还给我弹了一首曲子,听着听着,我就沉醉在其中,老师还告诉我,弹古筝时,要左脚在前,右脚在后,两脚并拢,手持握鸡蛋的姿势,持续了一个小时后,我便手脚麻木,胳膊还酸痛,就这样反复练习后,我能熟练的弹下一整首曲子,记得以前老师说我4和7按的不是很准,于是我特地找了7级的《秦桑曲》里面4、7极多,上滑音下滑音也是很多,就这样练了一个假期后,我的琴技有了明显的进步。

这就是我人生中最难忘的第一次,岁月悠悠,转眼间我已经成为一个大姑娘了,我的人生中还有许多的第一次等着我去挑战,加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难忘的第一次包饺子

全文共 615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第一次的经历真是数不胜数。我也不例外,我经历的第一次也很多,但那一次,最让我难以忘怀。

大概是一年过春节的时候,我们北方人的习俗就是吃饺子。看着大伙一起包饺子,我随着好奇心的驱使也来凑会儿热闹,帮大家伙儿一起包饺子。

别人递了一个面皮给我,叫我包一个试试看。我心想:不就是包个饺子吗?有什么了不起的,我也会包呀,不信我包给你看。我手拿着面皮,也学大伙一样去包饺子。只见他们左手拿着面皮,右手用筷子一夹,馅就直往面皮上坐。之后,他们就直接把面皮对折,最后,在边缘上按几下,一个可爱的小饺子就这样横空出世了。大伙们包饺子的速度简直快如闪电,以我这速度跟他们比,真是小巫风大巫了。

我手里拿着面皮,心想:我要包一个大饺子,让大伙们吃到我的大大的“杰作”。于是我就拿起筷子,往那一盆多多的馅里一夹,筷子头几乎都是馅,我都已经想到了大伙们夸赞我的场景了。我把馅往面皮里一放,面皮里几乎都是馅。我也像大伙们一样,把面皮对折,再按几下。没想到,我的饺子馅都漏出来了。真是出师不利,而且大伙还嘲笑我,我心里很不是滋味。

失败是成功之母,我决定再尝试一次。这时,我静下心来,什么都不想,只专注于包饺子。我夹出适量的馅往面皮上一放,然后对折,在边缘按几下,一个可爱的饺子也出现了。我成功了,大伙都夸赞我包得好。我的心中乐开了花。

在这次包饺子的过程中,我不仅学会了怎么包饺子,还学会了:做事时要专注,不要想其它的事情,这样才能做好每一件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小学生写难忘的第一次作文

全文共 510 字

+ 加入清单

我最难忘第一次就是学着和妈妈包饺子。我很小就喜欢包饺子,不过那只是用橡皮泥来做面皮包,自己瞎做的饺子,妈妈看我那么喜欢包饺子,就让买了饺皮,让我体验一下真正的用面皮来包饺子,我听到这个消息高兴得一蹦三尺高。

看着妈妈剁馅,忙着摆着这摆那,我是兴奋又紧张,开始,我专心地看着妈妈用勺子把肉馅放进面皮里,然后把面皮两边沾上点水,然后一黏一掐就把它包好了,看到妈妈包的饺子,我好羡慕呀。于是我也学着妈妈的样子包起来,我希望自己可以包好。

可是包饺子看起来容易,做起来怎么那么难。第一次出师不利,饺子的油把面皮周围都弄糊了,怎么着也粘不住?妈妈见我着急的神情安慰说:没关系,第一次不成功,第二次一定可以的。听了妈妈的话,我的信心又恢复了。通过反复的练习终于成功了。而且是越包越好,一个比一个好看,看得我自己都眼馋了。那口水都要流出来了,我和妈妈好不容易把所有的饺皮子包完了。我闹着、喊着要妈妈快点煮。妈妈一会儿就把饺子煮好了,看着热气腾腾的饺子,我的口水都流了三次。这件事情告诉我,只要你对自己有信心,没什么事情是你做不到的,同样也告诉我们失败乃成功之母,失败了,不要怕,坚持再来,总有一次你就会成功的。

[小学生写难忘的第一次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