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血战湘江优秀观后感6篇(优秀19篇)

《血战钢锯岭》将二战美日双方伤亡超过16万人的冲绳岛战役搬上大银幕。开学吧小编整理了《血战钢锯岭》观后感,快来看看吧。

浏览

507

作文

39

血战残阳观后感600字

全文共 716 字

+ 加入清单

电影《血战残阳》以纪实的手法,讲述1942年侵华日军对我太行山区进行疯狂扫荡之际,在屯留县老爷山的一场围困战中,与大部队失散的小分队在归队途中奋力营救难民而壮烈牺牲的英雄故事。

这是一个抗日题材,叙述的是中共抗日军队八路军与侵华日军浴血奋战的故事。故事题材不错,写的是1942年山西上党地区茫茫太行山上,八路军小分队与大部队失散,在归队途中小分队意外发现日军驻地囚禁着十几名群众,为了营救并保护群众撤离敌占区,小分队成员最终全部壮烈牺牲。

原以为在央视六台播出的电影,至少要比当今的抗战神剧要严谨,谁知基本上没啥区别,料想其导演和那些神剧的负责人都是校友、同学,是一套老师教出来的。

1、又见狙击枪。一支还装备着大刀片、弓箭的军队,枪支弹药严重不足,竟然能配备狙击枪,让人无语。八路军战士在一个位置连续毙敌多人本身就违反战场法则,偏偏还能用瞄准镜套牢、击中了一枚投向他的手雷。

2、又见黄油枪。美制M3冲锋枪是美国在战争后期研制的,是在战后才出现在中国大地的,怎奈影片中中日双方军队都有所装备。

3、八路军一个连级通讯员配备了单兵电台,我军在抗美援朝时期的战场通讯也没有达到这个程度吧。当时的八路军连级通讯员,应该还是停留在跑腿、送信、捎口信的阶段吧。

4、只有这个镜头看着还顺眼点,那支ZB26用的是20发直弹匣。

实在是看不下去了。拍片的时候注意一下道具、注意一下情节的合理性,既不会增加成本,好像也不需要多么渊博的历史知识、多么深厚的军事功底,为什么就不能严谨些呢?如果我们确实是没有故事,或者没有投资那倒也罢了,实际上我们什么都有,就是缺乏一颗认真面对历史题材的心,搞艺术创作的人们,在创作的时候从你们那个”圈儿“里走出来一小会儿,行吗?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血战钢锯岭观后感600字

全文共 611 字

+ 加入清单

坚定信念、不忘初心

上个星期,我看了一部火到爆的电影,那就是《血战钢锯岭》。

影片讲述了一位参加冲绳岛战役的医疗兵的故事。多斯是这部电影的男主角,幼年与兄长哈尔打闹时,抄起一块板砖打伤了哥哥的头,之后信仰的力量大增,在与罗西谈恋爱的时候响应号召参军,多斯坚持自己原本的信仰,拒绝拿枪的他缺坚持想要服兵役的念头,他酗酒的父亲拉下老脸向上司求情才使他不用再军事法庭度过余生,再钢锯岭一战中凭借自己的力量救了七十五人。

他懂得信仰,而基督教中重要的一条在于尊重他人,尊重每个人,不光是教徒,更重要的是每个人都应该日此。我们要向他学习。

信仰这个东西,不只只是宗教那么简单,它更多的是代表一种精神。信仰所催生出的是一种强大的力量,正是这种力量得到了上天的眷顾,才让多斯在这种孤生之力的情况下拯救了那么多的生命,才使得多斯是一个懂得使用善良的人。

信仰使人睿智,信仰使人谦虚,信仰使人善良,信仰高于多斯的性命!

这部影片教会了我要坚持初心,坚定自己的信仰,要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挫折,不要气馁,要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每一天,成为更好的自己。

信仰不只是一种信念,更是体现人的高尚的情操。看你是否坚持不懈地努力来实现自己的梦想,不怕困难,奋勇向前,拼搏到底,就像老师常说的:真正的勇者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但是能依然快乐地面对生活。

不管以后的路有多么艰难,我也会在逆风中勇敢地挺过去,就像影片中主人公多斯一样,渴望知识,想把所有的知识全部印在脑海里。

展开阅读全文

篇2:长征血战湘江观后感

全文共 937 字

+ 加入清单

长话短说,先抛结论:战争史诗大片《血战湘江》故事不拖泥带水,极速狂奔血战到底,不失为一部节奏鲜明风格很硬的史诗电影。

纵观长征史,血战湘江这段历史是红军“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一个转折点,或者说分水岭。女导演陈力这部战争史诗大片《血战湘江》大可以用“悲壮”和“惨烈”两个词汇来形容。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是历史片,但《血战湘江》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主旋律,而是一部风格鲜明气质硬朗的新主流电影。譬如,尽管该片在人物塑造上注重细节,但对故事主线的陈述和情节推进上绝不拖泥带水,而是通过时间节点和战争的场面进行快速推进。

所以,看《血战湘江》这部电影时,你的思路一刻都不敢放松,而是随着故事的快速推进极速奔跑,内心沉浸在两军交锋、战役场面上不能自拔。这是一种很刺激的观影体验,这也意味着,你全身每个细胞都被剧情带着走,而不是沉浸在爆玉花之中。

事实上,和那些媚俗、无聊、商业的爱情电影不同,这也是一部很不适合吃爆玉花的片子,相反,如果你想提高男性气质,或者说让雄性荷尔蒙、肾上腺激素巴比胺直线上升,或者让自己很Man的话,我建议你来看这部片子。

因为,这部电影节奏很快,风格很强,很有《血战钢锯岭》的味道。但和《血战钢锯岭》中二战上等兵军医戴斯蒙德·道斯拒绝携带武器上战场,并在冲绳战役中赤手空拳救下75位战友的传奇故事不同的是,这部《血战湘江》战争格局更大,气质更硬,战争场面更惨烈。身为一个战士,两军对垒,一个不小心就会被子弹击中,倒地赤红的血水里。

在某种意义上说,《血战湘江》中的战争场面中,多次出现战士倒在血水中的场面。战士倒在血水的瞬间,血水涌上尚有余温的肉体。前一刻,战士还是热血之躯,下一秒就变成了冰冷的尸体,此中悲壮,惨烈程度,非语言所能形容。

孙子兵法有云:“狭路相逢,勇者胜;勇者相逢,智者胜。”一方面红军战士迎接国军的阻击,一方面是大部队极速奔走,横渡湘江。所以,就《血战湘江》这部影片来看,在冰与火的体验中,影片充满极速狂奔血战到底的战争气质。这样的气质,发人深省,让人侧目,却又不敢掉以轻心。

换言之,八一电影制片厂等单位创作拍摄的这部战争史诗片《血战湘江》的出炉,既是一种革命理想主义的精神回归,也是理想主义者对信念的终极坚守。这正是生活在在今天的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所在。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血战湘江观后感800字

全文共 823 字

+ 加入清单

近日,我观看了《血战湘江》,感触良多。

《血战湘江》讲述了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失败后,被迫长征期间强渡湘江、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的故事。影片中,红军由于李德、博古的严重左倾错误,走上险路。红军纵队最终在各个红军军团的保护下渡过湘江。其中红军在枫树脚以死拖敌、红军34师基本全军覆没、百姓主动赠送红军粮食和一个又一个红军倒在血河中的情节让人感动;红军红五师师长李天佑和师长陈树湘的英勇抗敌、毛泽东将药物多次赠与战士、周恩来下令丢弃辎重强渡、林家老四在得知父兄皆死于战争中却仍毅然加入红军、遵义会议等情节也激动人心。

在这部电影中,有几个人物是值得关注的。先是李德,他自傲,听不进他人的建议,纸上谈兵,让许多战士死于他的错误决策,在遵义会议上还拍案走人,是典型的死不悔改之辈;然后是毛泽东,他清晰地判断出己方决策的失误,勇于质疑高层,遭怒斥后不利用人际关系夺权,忍气吞声,用实际行动将损失降到最低,最终在遵义会上和平地取消了博古、李德的最高指挥权,集中纠正了博古、李德决策上左的错误,成功地实际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表现出了一位领袖应有的智慧与手段还有观念;接着是彭德怀,他虽然也明白高层的决策有误,但急于立刻纠正,耐不住性子,手段和头脑与一位领袖有着大的差距,也透露出了他对毛泽东的信任性;最后是博古,他年少有为,年纪轻轻就成为了三人团的一员,但却盲目相信李德的决策,缺乏主见,最终与李德酿成大错,但他知错能改,听得进他人的意见,还有几度领袖风范。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又怎会没遇到过于此有几分相像的事呢?我们的老师、长官、上司就没有犯错的时候吗?可我们真的能做到向他们提出质疑,组织纠正吗?往往是不能的,像毛主席那样解决的更是少之又少。从这部影片中我也明白了,只有勇于提出质疑,用双方都能接受的方式,多次交涉,最终解决问题,才能让内部真正的和谐,让一个组织变得更加优秀。

这就是我的感触,希望大家也能观看此部电影。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血战台儿庄观后感

全文共 841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下午的主题班会,我们班放了一部很经典的反映抗战历史的军事题材影片:《血战台儿庄》。观后,大家感想深刻。

1937年12月13日,日本侵略军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南京惨案”后,改编了日军华中方面军战斗序列,新任司令官一到任,即打算与华北方面军南北夹攻,合围徐州,一举打通津浦线。与此同时,国民军第五战区司令官李宗仁也飞抵徐州,部署这一重大战役。他力排众议,大胆启用代人受过、被民众斥为“汉奸”的张自忠为五十九军军长,并收编了川军王铭章部。1938年3月,日军矶谷师团孤军南下,进犯徐州。李宗仁决定在徐州以北的要塞台儿庄与日军展开大规模会战。他命令孙连仲部、张自忠部、汤恩伯部完成对日军的合围,并炸掉运河浮桥。中国军队破釜沉舟,浴血奋战,歼敌万余人,几百名日军伤残士兵绝望地剖腹自杀,引火自焚。台儿庄之战大获全胜。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上的第一次伟大胜利,大长了中国军民反抗外侮的坚强意志。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主任的周恩来对此高度评价:“台儿庄战役的胜利,虽然在一个地方,但它的意义却在影响战斗全部,影响全国,影响敌人,影响全世界!”毛泽东曾经说过: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势!台儿庄战役正是这句话的绝佳体现!

在抗战年代,日本侵略军肆意蹂躏着中华民族的土地,毫无人性的残杀中国同胞。这样的仇恨,这样的记忆,用任何艺术手段都无法完美的表现。只有我们切身的去感受历史,回忆历史,去聆听那些饱受日本侵略军摧残的幸存同胞的倾诉,去聆听那些写实的纪录片的倾诉,才能真正的了解历史,了解过去,了解两个民族间无法用时间消磨掉的仇恨。我不会让我的子孙忘记这段历史。我不会让时尚的潮流冲淡我和我的后代对整个大和民族的仇恨。甚至,我要用我自己的行动来告诉身边的人们,作为一个中国人,永远都不能忘记,曾经,日本人在中华大地上掠夺我们的财富,欺压我们的同胞,奸杀我们的妇女。以史为鉴,牢记历史,不再让同样的历史在后代身上重演。是现在还活着的每一个中国人的沉重的责任……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血战台儿庄观后感

全文共 1179 字

+ 加入清单

大半个世纪前,日本大肆侵略我国,中华危在旦夕,面对日寇的铁蹄,中华民族奋力反抗,一次次打败日寇,而大家不要忘记,我们正面战场的首胜--台儿庄战役。

故事以李宗仁来到徐州为开头,全社会大为关注,体现出全国抗日热情之高,宗仁激昂地演讲和蒋中正亲临徐州并在洛阳召开军事会议表明国民党当局急切需要一场胜仗来鼓舞士气,该心愿很快会在台儿庄实现了。

在这部剧中,其战争之惨烈,伤亡之严重,在向我们诉说先烈的壮烈事迹的同时,也在告诉我们今天的幸福是多么的来之不易。

以下有三个镜头:在一个阵地上,川军的一个整编师的兵力几乎打光了(六七千人哪!),只剩下一名重伤员、一名通讯员和他们的师长,伤员对师长说:“师座,我不想当俘虏。”他指了指师长的手枪说“帮帮我。”师长听后感到内心强烈震荡,他含着泪用他那颤抖的手握着手枪帮他结束了生命,也满足了伤员最后的愿望。他又让通讯员去发封急电(电台在后方)又将他珍藏多年的怀表赠予通讯员作纪念。只留下他孤身一人对抗百名日军,当敌人冲上阵地时,他冷静地吸了支烟,然后从容自杀。他的灵位前有一面千疮百孔的锦旗:“天府子弟,抗日报国。”和一把蒋中正亲自奉上的宝剑。

一名长官见七八名士兵用担架抬着一具尸体便问道:“站住,你们抬得什么人?”打头的一位士兵回答:“是我们营长。”“你们营还剩下多少人?”“就我们几个了。”(800人哪!)只见他们有的头部受伤,有的互相搀扶,有的失去胳膊……长官见状说:“你们下去好好养伤吧。”众人答谢,一瘸一拐的走向后方。长官望向战场,叹了口气。

敢死队向日军占领的阵地冲去,一阵激烈的枪战开始了,经过殊死搏斗,最后敢死队占领了阵地,原本几十人的队伍只剩五六人,通往阵地的道路排满了日军和敢死队员的尸体。一名队员正展开一面青天白日遍地红旗时,一名受重伤未死的日军军官用手枪击中了那名队员的右手,其身后的队友们开枪射杀了日军军官并帮助他展开旗帜,象征阵地夺回。之后,我方凭着敢死队突击的战术奇迹般的夺回了全部阵地,打了场胜仗,了解了老蒋的愿望,使李宗仁一战成名,大大提升了抗日士气。

76年后的今天人民安居乐业,大家生活幸福安康,有些人已经忘记了76年前的一场战役中所发生的故事,也有的人不在注意它的意义,但大家要想想为什么我们至今仍要唱:“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呢?面对东边军国主义复苏的日本正野心勃勃盯着中国,南边还有那个在南海叫嚣不止的菲律宾(你们也不想想越南的下场?)和在身后为他们撑腰的老大--美国,我们如果没有坚固的国防技术和雄厚的经济资本可以吗?答案很明确:不可能。我们需要用我们的知识去建设国防,提升经济水平,只有如此,历史才能不会重演!

同学们!先烈们用他们的生命和鲜血,为我们开创这么一个美好的家园,创造这么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我们没有理由不好好学习,不然不仅毁了自己的人生,也无言面对他们的在天之灵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血战湘江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646 字

+ 加入清单

近日,献礼十九大红色战争题材影片《血战湘江》正在全国热映。该片汇集了包括王霙、孙维民等一众老戏骨,再加上张一山、耿乐、王大治等实力派男演员的加盟,让这部主旋律战争片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其中,张一山在《血战湘江》中饰演最年轻的师长李天佑,与众多老戏骨一起拍摄这样一部描写历史上惨烈的湘江战役的电影,张一山坦言难度不小:“演战争戏我觉得首先是什么都不说,对体力上是一个极大的挑战,然后嗓子第一天拍了半天就哑了,因为真正战场上是枪林弹雨,枪炮声很响,你要跟身边的人说话都要靠喊,小伤就是崴个脚,蹭破皮,流点血这很正常,然后也经常会被炸的耳鸣,一会儿才能缓过来,手背炸伤了全是血”。

除了身体上的挑战,此次剧组共运用了两吨的炸药和八十多吨汽油来完成战争场景的拍摄,众多的炸点也给演员们的表演带来了挑战。为了拍摄出真实的战争场面,有时候演员们还不得不迎着炸点跑去。就像张一山所说:“刚开始有点害怕,然后打枪还眨眼,然后炸点一来还躲。后来适应了半天以后,基本上就迎着炸点来了,就有一个适应的过程。”

近几年,张一山所演绎的作品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但谦虚的他却从未停止过向前辈学习。在面对我们的镜头时,他坦言感谢这一次拍摄《血战湘江》的经历,让他更加懂得珍惜:“每天脏兮兮的,然后浑身是血,然后回去以后把裤子脱了全是泥什么的,擤鼻涕也全是黑的。但是很难忘,我一直说我觉得年轻人还是不应该天天在温室成长,我觉得还是要经历一些磨难,更何况这也不算什么磨难,只是吃点苦而已,所以我觉得这些经历对我来讲都是很宝贵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血战钢锯岭观后感1000字

全文共 1246 字

+ 加入清单

信仰的力量

我观看了《血战钢锯岭》这部电影。观影中我震撼不已,观影后我难以忘怀。

这部电影为我们描述了战争的烽火岁月:二战时美军与日军在冲绳岛上展开激烈的战斗。美军虽然装备精良,可日军拥有100多米高的钢锯岭,它成了阻碍美军进攻的天然屏障,于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拉锯战开始了。美军进行了数次冲锋,但都无功而返……

多斯,一个信仰基督教的青年,他不顾父亲的劝阻,像许多美国青年一样,怀着满腔的热血参了军。与众不同的是,他参军不是为了杀人,而是拯救战场上的生命,多斯是个虔诚的基督徒,他相信杀生是罪过,所以他坚决不碰枪,这让旁人感到不可思议,也让我惊讶:一个即将奔赴战场的士兵,怎能不拿枪?这更使得教官恼火万分,多斯也被战友嘲讽为“傻瓜多斯”。此后他竟然宁可冒着被军事法庭审判的危险,也要坚持自己的立场。在一番周折后他终于成为了一个临时军医,我不禁疑问:就他那身板能顶住战火吗?!

多斯的第一场战斗开始了,几天后他所在的队伍登了岛,在黎明发起了冲锋。在舰炮的掩护下,一群英勇无畏的士兵爬向了钢锯岭。刚上岭,他们便遭到了猛烈的攻击,有的士兵还没来得及找掩体,就在“哒哒哒”的机枪声中倒下了。炮火中,血肉横飞,除了枪炮声、轰鸣声,就只能听到士兵的凄惨叫声,这让我看得惊心动魄,暗想:这都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哪!而这冷酷无情的战争机器,却轻而易举地夺去了他们的生命!

在惨烈的战斗中,多斯也目睹了生命的消逝。他亲眼看着最好的朋友倒下,那一刻,多斯的眼里现出了泪光,他被熏黑的脸忍不住地抽搐着。虽然很恐惧,但多斯还是鼓起勇气,冲到硝烟弥漫的战场上救助伤员。看到战友的痛苦呻吟,多斯心痛不已,含着泪为他们治疗,心中默默地祈祷。乱石嶙峋中,尸横遍野。多斯心中只有一个信念:抢救自己的战友!在日军强劲的反击攻势下,美军迫不得已地撤退了,留下了多斯与被抛弃的伤员,我真为身处险境的他捏了把汗!

在一片狼藉里,多斯还在搜寻伤员。他用生命编织成保护网,把一个个战友送下了钢锯岭。好几次他险些被敌人发现,虽然自己也负伤了,但他还在想:让我再多救一个!

让我再多救一个!他将平常嘲笑他的战友送下了山崖;让我再多救一个,他把昔日看不起自己的军官送出了敌人的魔爪;让我再多救一个,他从死神怀里抢下了70多条生命!看到这儿,我不能自已,感动地流下了眼泪!在这样艰难的条件下,这么一个普通人的信念顽强、坚韧的使人难以置信。

战斗胜利了!多斯也体力不支了。在废墟中,他被惊诧不已的战友们救下了钢锯岭。

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也许是坚强与虔诚塑造了多斯,又或许,是多斯证明了坚强与虔诚。

我思考着:在生活里,我们也会遇到许多看似难以逾越的钢锯岭,也有很多的烦恼,但是如果拥有了多斯的精神,我相信再大的挑战也只能是过眼烟云,我们要学习这种精神,因为与之相比,生活中的小困难又算得了什么?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能救下这么多人,也许因为我是个‘傻瓜’吧,但我总相信,我能再多救一个!”90多岁的老人多斯笑着说。在这平和而坚定的叙述中,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信仰的巨大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8:2024年血战小朱庄观后感

全文共 380 字

+ 加入清单

血战小朱庄》是淮北市相王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北京隆吉宏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出品,史震飞执导,王久胜、董永等主演的剧情片。

该剧讲述了新四军在小朱庄的战役。

根据周大勇的侦查报告,了解到小朱庄守敌是国民党宿北挺进军第四十纵队王传绶部,在小朱庄构筑坚寨驻守一年多,装备精良,号称铁军,阻挡新四军西进,大肆屠杀抗日民主人士和进步青年,是新四军西征的三只拦路虎。

《血战小朱庄》是一部重大历史题材的战争影片,它再现了1944年8月新四军四师师长彭雪枫为策应中原战役,破坏日伪调兵计划,恢复津浦路西革命根据地,率部越过津浦铁路,挺进路西的英勇故事。当时,盘踞在萧县以南的国民党顽固派王传绶部1500余人,以小朱庄为据点,与刘子仁、刘瑞岐、吴信元等部结成所谓“东方战线”,企图阻止新四军西进,彭雪枫将军随之展开了一场与顽敌斗智斗勇并最终取得大捷的真实关键战斗。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血战钢锯岭的观后感

全文共 2431 字

+ 加入清单

得知此影片是很偶然间看了预告片,短短的几分钟,瞬间热血沸腾,尤其是在安德鲁·加菲尔德脚踢雷的那一格画面。虽然这部影片是由真实事件改编,但是内心深处对男主人公的传奇经历,还是有那么一丝的质疑。在加上梅尔吉普森,这位我曾经非常喜欢的演员,接下来就要去影院一探究竟。

在故事的开始,平铺直叙。道斯成长在一个普通家庭里,父亲是退伍军人,母亲是一位虔诚的教徒,还有一个哥哥。

从家庭开始,父亲的第一印象,就是酗酒,打自己的妻子,对于孩子的教育也只是皮带而已。父亲的镜头最多的是墓地那俩段。第一次是自己在墓地缅怀自己死去的兄弟,第二次是向自己的儿子诉说战争的无情。墓地里埋葬的是与父亲一起长大的朋友,一起参军然后失去了生命。父亲在得知大儿子要去参军的时候,向他诉说起了其中的一位朋友。眼中流落的是对朋友的缅怀,表情也是非常痛苦。整体对大儿子说的一席话,我认为想表达的只是,军装穿在身上固然很帅,但是战争是无比残酷的,不想儿子将来像死去的朋友那样悲惨收场。而这时是我开始同情这位父亲,雨果·维文把父亲的那种颓废表达的淋漓尽致。而在得知道斯也要参军,与儿子在墓地有一番交谈,也算是父亲初次向儿子袒露心声,在那一幕我觉得这位父亲是那么的无助,同时对他之前的所作所为也消除了芥蒂。而在得知儿子要上军事法庭,面对秘书显得局促不安,在被拒绝一次之后,加上要救儿子的迫切心情,能感受到拿出了一位老兵的尊严。而在法庭上,这位老兵带着昔日的荣誉有点类似恳求的话语,道出了自己为何而战,也赢的了军事法官的尊重。通过整理衣角的这些细节,还有说话的语气。我觉得雨果·维文把这位老兵同时是一位父亲给演活了。

而对于母亲的印象,最多的是母亲对于孩子的包容,对于丈夫的理解,对于整个家庭的支撑。面对道斯用砖把哥哥的头打伤,她拦住了要揍道斯的丈夫。得知道斯有喜欢的女生,母亲也全力支持。虽然丈夫会对她用暴力,而对道斯也只是说,你不知道你父亲以前又多温柔,是战争改变了他。这位女人用爱去包容她有战后创伤的丈夫。

对于道斯的兄弟,没有太多的镜头,有的也只是小时候他哥哥对父亲流露出的恨意,还有就是在得知大儿子要参军,对大儿子的不舍。

关于道斯的爱情,对于战争主旋律而已应该算是辅线,也有可能是导演不擅长。除了女主角真的很漂亮之外呢,其它没有太多的镜头描写。除了一幕,就是女友去监狱看道斯,不小心说出了一句做做样子,拿下枪。说完瞬间就有非常懊恼的表情,能看得出虽然女友很爱道斯,但是某种程度上对于道斯的信仰坚持还是一定的担忧。

关于兵营,这段描写对于道斯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在兵营是道斯对于内心的一段历练和对自己信仰坚持的重新认定。从刚开始与战友非常和谐,在到与史密提的训练竞争,直到拒绝拿枪开始,一切都变了。史密提出言侮辱,战友在夜半三更的时候围殴道斯,在到中士各种刁难,在到队长直至连长对其打压。只想让道斯放弃,退出。其实,理由很简单无论如何战友的后背不可能交给一个不拿枪的家伙来守护。而道斯的心态就从抗争到愤怒在到平静的坚持。最后在父亲的帮助下,终于作为一名医护兵上了战场。

整部电影,时间最长的就是战场的镜头。冲绳岛战役作为二战最残酷的战役之一,在日美共死伤数十万士兵的情况下,才得以结束。而电影把其中血腥和战争场面拍得很不错,简单粗暴直接。迎合大众,满足了观众对于战争画面的想象,让观众觉得战争的场面应该是这个样子。

对于刚踏上战场的道斯和他的战友来说,第一次冲击就是从前线下来的一车又一车的尸体,还有整车带着毫无生气表情而言的伤兵。当他们即将爬上钢锯岭之前,海军炮轰了一遍,史密提面漏忐忑的说了一句,没人能在这么猛烈的炮火中活下来。而第二次冲击恰恰是在这么猛烈的炮火下,日军还能在阵地中进行强烈的抵抗。而在战场上史密提与道斯也打开了心结,可能面对枪林弹雨能一起面对的也只有身边的战友。然而,在匆匆占领阵地的第二天清晨,就遭到了日军的强烈反扑。道斯,开始在战场上拯救战友。当战友都从钢锯岭撤下,面对史密提的尸体时,道斯迷失了。从电影中不难看出,战争的残酷,能摧毁任何事物,强壮如同“好莱坞”一身完美肌肉线条,到了战场也变成了胆小鬼。没有任何的鄙视,因为任何人都会害怕。胆小鬼的话“好莱坞”最后也不能反过头来去救中士,史密提死在道斯怀里的时候也还说着自己害怕,然而史密提作战是那么的勇猛。

当道斯听到远处传来的一声“medical“,顿时感受到了信念的指引,开启了开挂的传奇经历。一步一步的迈向满是硝烟的战场,一个又一个的拯救着自己的战友,从容冷静的躲开侦查的日军士兵,口中不断的念叨在救一个。是信念支撑他完成之一切。当他救了中士的时候,中士都没想到是救他的是道斯。(当中士对着要过来救自己的好莱坞喊道,别过来孩子,对这个角色就没有那么多恨意了)在把所以的队友救下来的时候,道斯是那么的疲惫。当战友用手拍到道斯的肩膀,观众也不难看出道斯的脆弱。道斯喊了一句别碰我,因为他还不知道他已经脱离危险。而这一幕,与在兵营道斯被围殴的时候何其的相似。无论他完成多么伟大的壮举,同时他也是脆弱的。而此时面对道斯的一张张战友的面孔上只有对道斯的敬重。

第二次冲上钢锯岭,是在整个先头部队对道斯充满信念的情况下进行的,直到最后一次拯救战友用手和脚打飞雷而受伤。道斯被抬下战场,而被抬下钢锯岭的那一刻我看到的他脸上的安详。

观看完整部电影,发现内心的那一丝质疑已经消失殆尽,不会去质疑道斯所做的一切,因为他有足够多的信仰去帮助他完成这件壮举。

其实也不需要对比,一部电影能让观众觉得好看觉得感动,我觉得这部电影就是好的。在拯救大兵瑞恩,珍珠港等影片,在兄弟连电视剧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都没看到一部好看的战争电影,无疑血战钢锯岭是一个好的开始。

另外,我觉得安德鲁·加菲尔德真的很认真的在揣摩这个角色,在片尾有采访故事原型的那段,安德鲁·加菲尔德连主人公的嘴角都模仿的很到位,尤其在笑的时候,有种乡村的感觉。

最后,希望梅尔吉普森能拍出更多好看的电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血战台儿庄观后感1000字

全文共 841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下午的主题班会,我们班放了一部很经典的反映抗战历史的军事题材影片:《血战台儿庄》。观后,大家感想深刻。

1937年12月13日,日本侵略军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南京惨案”后,改编了日军华中方面军战斗序列,新任司令官一到任,即打算与华北方面军南北夹攻,合围徐州,一举打通津浦线。与此同时,国民军第五战区司令官李宗仁也飞抵徐州,部署这一重大战役。他力排众议,大胆启用代人受过、被民众斥为“汉奸”的张自忠为五十九军军长,并收编了川军王铭章部。1938年3月,日军矶谷师团孤军南下,进犯徐州。李宗仁决定在徐州以北的要塞台儿庄与日军展开大规模会战。他命令孙连仲部、张自忠部、汤恩伯部完成对日军的合围,并炸掉运河浮桥。中国军队破釜沉舟,浴血奋战,歼敌万余人,几百名日军伤残士兵绝望地剖腹自杀,引火自焚。台儿庄之战大获全胜。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上的第一次伟大胜利,大长了中国军民反抗外侮的坚强意志。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主任的周恩来对此高度评价:“台儿庄战役的胜利,虽然在一个地方,但它的意义却在影响战斗全部,影响全国,影响敌人,影响全世界!”毛泽东曾经说过: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势!台儿庄战役正是这句话的绝佳体现!

在抗战年代,日本侵略军肆意蹂躏着中华民族的土地,毫无人性的残杀中国同胞。这样的仇恨,这样的记忆,用任何艺术手段都无法完美的表现。只有我们切身的去感受历史,回忆历史,去聆听那些饱受日本侵略军摧残的幸存同胞的倾诉,去聆听那些写实的纪录片的倾诉,才能真正的了解历史,了解过去,了解两个民族间无法用时间消磨掉的仇恨。我不会让我的子孙忘记这段历史。我不会让时尚的潮流冲淡我和我的后代对整个大和民族的仇恨。甚至,我要用我自己的行动来告诉身边的人们,作为一个中国人,永远都不能忘记,曾经,日本人在中华大地上掠夺我们的财富,欺压我们的同胞,奸杀我们的妇女。以史为鉴,牢记历史,不再让同样的历史在后代身上重演。是现在还活着的每一个中国人的沉重的责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血战钢锯岭观后感

全文共 2072 字

+ 加入清单

信仰是人精神意义上赖以存在的基础,是我们平衡物欲的工具,大多数人选择的是符合社会主流价值的、更容易生存下来的信仰。而如果选择偏离主流的信仰,我们为了捍卫信仰所付出的努力就注定要比其他人更多一些,这条路也会坎坷崎岖。

看完HacksawRidge我想起爸妈以前总叮嘱我的一句话:人不能太怪。虽然多年来一直被这么警告着,我还是选择做了一个怪人:内心深处,比起来自社会的评判标准,我更相信通过自我审视得出来的一套理论。我想,如果不是冒着枪林弹雨救了几十条人命,成为人人景仰的英雄,DesmondDoss在他人的眼里也一样只是个普通的怪人:身为一个军人宁愿蹲监狱也不肯拿枪。不了解他的人只会简单地把这个信仰误解为懦夫行为。

每个人不同的经历一定程度上造就了我们不同的信仰,各种各样的信仰又让我们成为了不同的人。Desmond小时候打架用砖头砸晕自己兄弟后仿佛接受神谕一般正好看到了墙上的十诫之一:不可杀人。长大后他对醉酒施暴的父亲举枪,虽未按下扳机,但也感受到自己戾气的可怕。这些经历让他坚定了从此绝不碰枪的信仰。经历的不同多少让我们成为彼此眼中的怪人。

Desmond严格执行自己不杀人的原则,到底要的是什么,也许他自己也无法说出个究竟。是反对暴力吗?不尽然。你也许会注意到:其实Desmond并不反对战争,并不反对他人杀人。他上战场做医疗兵虽是救人性命,但实质上也是为杀人的人服务。有段情节更能说明这点,在救援负伤的中士时,Desmond用一块布拖着中士,一边自己在前飞奔带他撤离战场,一边让他开枪射杀追上来的日本人。这有点“救命我来,杀人你去”的态度。可见他理解战争的意义,并不绝对反对杀戮。他只是自己下不了手,因为这是他自己的信仰。

说起来有趣,信仰似乎并不是理性的,有时候也没有逻辑,但正是这种不完全理性让信仰成为了我们自由意志的证明。很多时候我们坚持信仰的理由太脆弱,只是刚好够说服自己一个人而已。所以Desmond并没有成为向世界宣扬非暴力的圣人,也并不去阻止他人杀戮。“不杀”只是他给自己一个人定下的原则而已(同时也是他作为基督复临安息日会信徒的教条,但并不矛盾)。这些信念让我们成为了和别人不同的人,也让我们感受到自己是独立的个体,而不是随着社会既定程序运行的一个零件。

我们身在社会中,特别是影片中战场这样极端的环境。为了服从秩序,个人的信仰就变得难以捍卫。社会对每个人的行为有预设的期待,军营更是需要绝对服从的地方,过于纵容每个人按照自己的信仰各行其是必然导致社会运行的低效,这个道理谁都懂,不过多讨论。

但我仍相信社会既需要秩序,也需要自由和包容,我们宁愿看到那些闪耀着人性光辉却稍显离经叛道的信仰被温柔以待,而不是每个人都道貌岸然地标榜一致的道德标准。内心深处却各怀鬼胎。我也可以预料到会有一堆热血军事宅会在评论区大喊:打仗就是要冷血,纵容圣母婊大家都玩完。Desmond的不朽事迹就是给这些绝对化的论断一个响亮的耳光。他让我们看到:即使是偏离主流的个人信仰,仍然可以通过执行者的诚意和努力被主流社会认可。因为这种个人信仰和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最终目的是一样的:为了更多人的福祉以及最终的和平。

因此影片也在时刻地提醒我们不要忘了战争的目的是为了和平。作为战争片,HacksawRidge所展现的战场上宛如地狱般的残酷气氛和以往战争片所渲染的紧张刺激感是风格迥异的。我相信这种写实的表现手法就是为了告诉我们:战场不是一个为了展现英雄主义而存在的有趣的地方,我们只是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被迫用战争手段来捍卫和平。正因为善良的人们秉持着这样的信念走上战场,Desmond的不杀信念才能在夹缝中最终生存下来,也让他最终有证明自己的机会。

但是坚持自己的信仰从来都不是那么可以乐观的事。影片在表现个人信仰与集体秩序的矛盾方面还是显得有些理想化。其中两个细节我个人就觉得有点过。一段是全连士兵花十分钟时间等Desmond做完周六祈祷再发动进攻。一段是在战局紧张之际Desmond却坚持让人帮他取回掉落的圣经。这两个情节固然体现了Desmond重新赢得了他人的尊重甚至反过来动摇了集体的价值观,但从实际情况来说,如果真这么做,也许会影响战局或危急他人生命。所以我觉得这两点在战争中并不是可以向个人信仰妥协的部分。而另一点比较可悲的是,前半部分Desmond可以幸免军事法庭的裁决,其实一部分也是靠了老爸老战友的关系。现实比理想还是要残酷太多,社会发展到今天这一步,并不会给偏离主流的个人信仰太多生存空间。我们应该意识到,比起Desmond。有更多人在维护自己信仰的战斗中最终消亡或者屈服,并没有熬到那个让自己来得及发声的时刻。

因此作为少数闪现了信仰光辉的个例,Desmond的故事更值得为人传颂。这样的壮举需要将生死置之度外的勇气。对Desmond来说,信仰和纪律的斗争就已经够激烈了,生命只能远远地排在后面。所以当上尉问他你能为这场战争做什么的时候,他的回答是我已经准备好了献出生命。上尉告诉他:你的命没法帮我们打赢这场战争。但我想说:他救回来的那些命可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2024年血战小朱庄观后感

全文共 402 字

+ 加入清单

小朱庄守敌是国民党宿北挺进军第四十纵队王传绶部,在小朱庄构筑坚寨驻守一年多,装备精良,号称铁军,阻挡新四军西进,大肆屠杀抗日民主人士和进步青年,是新四军西征的三只拦路虎。《血战小朱庄》是一部重大历史题材的战争影片。

根据周大勇的侦查报告,了解到小朱庄守敌是国民党宿北挺进军第四十纵队王传绶部,在小朱庄构筑坚寨驻守一年多,装备精良,号称铁军,阻挡新四军西进,大肆屠杀抗日民主人士和进步青年,是新四军西征的三只拦路虎。《血战小朱庄》是一部重大历史题材的战争影片,它再现了1944年8月新四军四师师长彭雪枫为策应中原战役,破坏日伪调兵计划,恢复津浦路西革命根据地,率部越过津浦铁路,挺进路西的英勇故事。当时,盘踞在萧县以南的国民党顽固派王传绶部1500余人,以小朱庄为据点,与刘子仁、刘瑞岐、吴信元等部结成所谓"东方战线",企图阻止新四军西进,彭雪枫将军随之展开了一场与顽敌斗智斗勇并最终取得大捷的真实关键战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电影血战钢锯岭观后感

全文共 2072 字

+ 加入清单

信仰是人精神意义上赖以存在的基础,是我们平衡物欲的工具。大多数人选择的是符合社会主流价值的、更容易生存下来的信仰。而如果选择偏离主流的信仰,我们为了捍卫信仰所付出的努力就注定要比其他人更多一些,这条路也会坎坷崎岖。

看完HacksawRidge我想起爸妈以前总叮嘱我的一句话:人不能太怪。虽然多年来一直被这么警告着,我还是选择做了一个怪人:内心深处,比起来自社会的评判标准,我更相信通过自我审视得出来的一套理论。我想,如果不是冒着枪林弹雨救了几十条人命,成为人人景仰的英雄,DesmondDoss在他人的眼里也一样只是个普通的怪人:身为一个军人宁愿蹲监狱也不肯拿枪。不了解他的人只会简单地把这个信仰误解为懦夫行为。

每个人不同的经历一定程度上造就了我们不同的信仰,各种各样的信仰又让我们成为了不同的人。Desmond小时候打架用砖头砸晕自己兄弟后仿佛接受神谕一般正好看到了墙上的十诫之一:不可杀人。长大后他对醉酒施暴的父亲举枪,虽未按下扳机,但也感受到自己戾气的可怕。这些经历让他坚定了从此绝不碰枪的信仰。经历的不同多少让我们成为彼此眼中的怪人。

Desmond严格执行自己不杀人的原则,到底要的是什么,也许他自己也无法说出个究竟。是反对暴力吗?不尽然。你也许会注意到:其实Desmond并不反对战争,并不反对他人杀人。他上战场做医疗兵虽是救人性命,但实质上也是为杀人的人服务。有段情节更能说明这点,在救援负伤的中士时,Desmond用一块布拖着中士,一边自己在前飞奔带他撤离战场,一边让他开枪射杀追上来的日本人。这有点“救命我来,杀人你去”的态度。可见他理解战争的意义,并不绝对反对杀戮。他只是自己下不了手,因为这是他自己的信仰。

说起来有趣,信仰似乎并不是理性的,有时候也没有逻辑,但正是这种不完全理性让信仰成为了我们自由意志的证明。很多时候我们坚持信仰的理由太脆弱,只是刚好够说服自己一个人而已。所以Desmond并没有成为向世界宣扬非暴力的圣人,也并不去阻止他人杀戮。“不杀”只是他给自己一个人定下的原则而已(同时也是他作为基督复临安息日会信徒的教条,但并不矛盾)。这些信念让我们成为了和别人不同的人,也让我们感受到自己是独立的个体,而不是随着社会既定程序运行的一个零件。

我们身在社会中,特别是影片中战场这样极端的环境,为了服从秩序,个人的信仰就变得难以捍卫。社会对每个人的行为有预设的期待,军营更是需要绝对服从的地方。过于纵容每个人按照自己的信仰各行其是必然导致社会运行的低效,这个道理谁都懂,不过多讨论。

但我仍相信社会既需要秩序,也需要自由和包容。我们宁愿看到那些闪耀着人性光辉却稍显离经叛道的信仰被温柔以待,而不是每个人都道貌岸然地标榜一致的道德标准,内心深处却各怀鬼胎。我也可以预料到会有一堆热血军事宅会在评论区大喊:打仗就是要冷血,纵容圣母婊大家都玩完。Desmond的不朽事迹就是给这些绝对化的论断一个响亮的耳光。他让我们看到:即使是偏离主流的个人信仰,仍然可以通过执行者的诚意和努力被主流社会认可。因为这种个人信仰和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最终目的是一样的:为了更多人的福祉以及最终的和平。

因此影片也在时刻地提醒我们不要忘了战争的目的是为了和平。作为战争片,HacksawRidge所展现的战场上宛如地狱般的残酷气氛和以往战争片所渲染的紧张刺激感是风格迥异的。我相信这种写实的表现手法就是为了告诉我们:战场不是一个为了展现英雄主义而存在的有趣的地方,我们只是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被迫用战争手段来捍卫和平。正因为善良的人们秉持着这样的信念走上战场,Desmond的不杀信念才能在夹缝中最终生存下来,也让他最终有证明自己的机会。

但是坚持自己的信仰从来都不是那么可以乐观的事。影片在表现个人信仰与集体秩序的矛盾方面还是显得有些理想化。其中两个细节我个人就觉得有点过。一段是全连士兵花十分钟时间等Desmond做完周六祈祷再发动进攻。一段是在战局紧张之际Desmond却坚持让人帮他取回掉落的圣经。这两个情节固然体现了Desmond重新赢得了他人的尊重甚至反过来动摇了集体的价值观,但从实际情况来说,如果真这么做,也许会影响战局或危急他人生命。所以我觉得这两点在战争中并不是可以向个人信仰妥协的部分。而另一点比较可悲的是,前半部分Desmond可以幸免军事法庭的裁决,其实一部分也是靠了老爸老战友的关系。现实比理想还是要残酷太多,社会发展到今天这一步,并不会给偏离主流的个人信仰太多生存空间。我们应该意识到,比起Desmond,有更多人在维护自己信仰的战斗中最终消亡或者屈服,并没有熬到那个让自己来得及发声的时刻。

因此作为少数闪现了信仰光辉的个例,Desmond的故事更值得为人传颂。这样的壮举需要将生死置之度外的勇气。对Desmond来说,信仰和纪律的斗争就已经够激烈了,生命只能远远地排在后面。所以当上尉问他你能为这场战争做什么的时候,他的回答是我已经准备好了献出生命。上尉告诉他:你的命没法帮我们打赢这场战争。但我想说:他救回来的那些命可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2024年血战小朱庄观后感

全文共 525 字

+ 加入清单

斜阳潮红的光撒在这片土地上,这是哪?横是遍野,断斧折刀告诉我这是战场。 获胜的将军骑在马上,殷红的鲜血染红了将军银白的铠甲,敌将已死在他的剑下,可将军脸上却没有丝毫喜悦,有的只是一份无奈与悲凉. 将军坚毅的脸庞忽地滑过了一滴清泪,泪水滴在地上,模糊了画面. 敌将本与他情同手足,互为知己.二人命运出奇的相同:幼年丧父;青年丧母.再疆场拼杀一生,赴汤蹈火,为主尽忠.二人本同事一朝,但皇子之间只为那皇位,竟同室操戈,手足相残.他们由于各事其主所以战场相见.他们清楚所有所有的朋友之宜,兄弟之义都必须为了主公的利益所牺牲,因为他们是军人,因为这是战争,因为这一役关系到主公的安危,关系到手下数万将士的性命,关系到. 他没有手下留情,他亦针锋相对. 胜利的消息已传到了主公那里,主公已派来了大臣来为他庆功.夜晚他与士兵们一同欢庆着胜利,尽管心里很悲伤但他仍然尽力表达出那种胜利的喜悦. 这就是战争.战争如一个赌局,它以人的性命为赌注.再战争面前个人的情感;安危;荣辱都一变的一文不值,这就是战争. 战场上没有朋友,没有兄弟,没有父子,只有敌我.在血与肉筑成的胜利面前,人们惟有放下一切悲伤,去欢庆胜利,这不是因为人性的冷漠,而是因为这是战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长征血战湘江观后感

全文共 726 字

+ 加入清单

电影暑期档一向是各类商业大片的“兵家必争之地”,今年的暑期档,院线迎来了一部让人震撼激荡的电影——集结一众当红硬汉明星,让他们流血流汗硝烟中嘶吼激战;全新视角的英雄史诗商业巨制,拥有胜过《拯救大兵瑞恩》《血战钢锯岭》般真实残酷的不可思议的火爆场景;是一部战争巨制,在整部影片中,音乐赋予了电影更为激荡的艺术气质,时而气势磅礴,时而婉转柔情,用豪迈而富有生命的音律谱写了湘江战役的英雄主义情怀。这样史诗级的音乐,出自外表优雅美丽、温柔似水的居文沛担任作曲及音乐总监用音乐震摄心魂……6月29日,英雄史诗级巨制电影《血战湘江》在人民大会堂举办新闻发布会,主演保剑锋、王霙、董勇、王大治等,作曲及音乐总监居文沛出席了“高品质 硬口碑”的“强悍”新闻发布会,与大家分享台前幕后的创作心得。

赞美、荣誉、大奖……让居文沛同时也深深思考着一个深刻的艺术命题:如何用音乐、用表演,去传递自己对于战争与生命的理解?“人的生命短暂,但对于生命的思考是无限的。杰出的战争作品不仅仅是为了表现战争场景的残烈,更呈现深刻的人性,在战争这种极端的环境下,人的智慧、精神和力量都是一种极致的爆发,艺术家要以不同的哲学思考来呈现。”无论是早已被奉为经典的《辛德勒名单》,还是情怀与视觉双重震撼的《拯救大兵瑞恩》,抑或是在2016年口碑与票房双丰收的《血战钢锯岭》,这些作品都注入了艺术家对生命与人性的思索。居文沛表示,自己未来会将内心的哲思用艺术的形式表达在不同形态的作品中。

有人说,颜值可以以一敌十,集作曲、演戏等多领域才能于一身的美女作曲家居文沛明明可以靠脸吃饭,却偏偏要靠才华;也有人说,这样优雅柔美的外表下,竟然有一颗不输男儿志的心!或许这就是居文沛多变迷一般的艺术魅力所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血战湘江观后感800字

全文共 426 字

+ 加入清单

为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八一电影制片厂创作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片《血战湘江》近日在京首映。

该片讲述了82年前红军付出巨大牺牲血战湘江、不畏艰险以必胜信念保卫党中央的悲壮故事,表现了红军将士满怀对革命的无限忠诚、对党的坚定信念。过去以血战湘江为主题的影视作品较少,这部影片使红军长征史上最壮烈的一幕得以全景式的艺术再现。

曾执导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和电视剧《海棠依旧》的女导演陈力,以表现感情细腻、长于刻画细节著称,而《血战湘江》是她首次执导战争片。陈力表示,以往影视作品对湘江战役表现较少,电影《血战湘江》则是对我国战争题材影片的一次题材突破。在战争场面拍摄上,《血战湘江》无一3D镜头,演员们全部真实拍摄。为全景式再现红军长征史上的壮烈一幕,剧组动用兵力7600余人次、群众3.5万余人次,使用炸药2吨多、油料83吨,力求真实还原当年的湘江血战。

该片由八一厂副厂长柳建伟执笔编剧,王霙、保剑锋、徐箭、董勇、孙维民、耿乐、张一山、陈创、王大治等主演。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血战钢锯岭的观后感受

全文共 855 字

+ 加入清单

信仰,总能创造奇迹,但也需要时间。

多斯,是虔诚的基督教徒,父亲参加过一站,获得过两次勋章,因为朋友战死,脾气变得暴躁,酗酒,殴打妻孩。小的时候,多斯随手一块砖头砸到哥哥头上,差点让他去见上帝。虽然我并没有很明白这和多斯决定不拿枪有多大的关系。这种原生家庭并不普通甚至有点恶劣的环境却成就了这样的一根筋,是我不能理解的地方。

前期多斯与多萝西的爱情故事也让我不解,如果是自己在家里面拿手机看并不能保证能坚持到最后,或者不快进。毕竟我是来看血战的,在开始血战的那一刻起,我便被那效果吓得绞手指,惊出了一手的汗。一个一个战士前仆后继,被爆头,手脚被炸裂。“喷火龙”火苗一扫,一群日本战士被活活烧死一大片,后来“喷火龙”自我原地爆炸也是无比悲壮。所以电影后半部分确实让人激动人心。

回到信仰,感觉有信仰的人很容易给人一根筋的感觉,周围的人往往觉得此人行为话语不可思议,但是往往一根筋的人最容易带来非同寻常的反向与创造奇迹。他们最大的个性特点就是坚持,当然在外人眼里一不小心就成了固执。

信仰是什么?人们又往往信仰什么?信仰的力量又是如此巨大,那么信仰与迷信的区别又在哪里?曾经太平天国画符摆坛希望凭佛祖鬼怪之力击退外兵,卒。所以历史书给评价,小农阶级引导的革命没有成功的可能性,因为尤其阶级性,可在那群画符的兵眼里,那些怪力鬼神难道不是他们的信仰吗?

再次攻上钢锯岭之前,上司责问为什么还没上去。上校答他们在等待多斯祈祷,最后竟然也获胜了,当然这与他们熟悉战场有关系,如果再换一批兵并不能保证能攻下。可使如果多斯不上,这群兵也没有士气,所以战者,势也。信仰的力量也在此刻体现出来,我在凸显之日,旁人也为之折服。

最后我想说一下战争。为什么会发动战争,有个词语叫做战争财,昔日美国凭借战争给欧洲列国借钱,资助,大发了一笔。日本凭借中国的那些赔款,兴了国家教育,国库充实好几年。尽管战争带给了无数普通人家庭分离,不计其数的壮士断腕缺足。但是大规模的吞并才能带来可观的利润,常人的血与悲乐就不值一提。

豆瓣上面对这不电影评价很高,但是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血战湘江观后感

全文共 612 字

+ 加入清单

这种新翻拍的革命电影,最近真的太多太多,口碑也是一样的烂。而且这还有这么多水军帮忙刷五星我也是服,水军们如果是专业分析一下骗一骗经验不足的观众,我觉得都行,但是水军要不是“没看过电影,但是觉得很好”要不就是“你们这些人竟然喷红色电影,不是中国人啊”。我觉得正是这些人,把中国电影产业的水平拉住不前的。

我们可以搜一下之前的红色电影,上个世纪的革命片,虽然分数也不高,但不会像现在这么低,为什么呢?我们的祖国,这个古代史与近代史都有无数优秀剧本基础的国家,不缺剧本不缺演员不缺钱,我觉得关键还是“缺心”,这点不仅是翻拍革命电影的这个领域,包括翻拍的电视剧话剧等都是这个毛病。就拿老版《西游记》来说,一个剧组拍摄的多么艰辛大家也都知道,没钱全靠省,没演员一人多角,没特效实体来上,同时还要实地拍摄考虑原著细节。或者说好几年前的《智取威虎山》,也是观众心中的经典。这就是用心,你能举出一部这两年用心的红色电影吗?就像前两天的《摔跤吧爸爸》,你能说中国没有类似的传奇嘛,你能说中国体育的神话不如印度嘛,你能说中国的体育人的精神不令人动容嘛,但是确实中国近些年很少有体育相关的好电影面世。

我们这些年轻观众,不排斥红色电影,我们也看喜欢听那些传奇、那些英雄、那些不朽的故事。我们排斥的,只是没有用心制作,披着爱国主义的幌子来圈钱的作品。我们也不是小孩子了,希望那些真正用心的导演,可以为我们奉上一部真正用心、真正传奇、真正感动的红色电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血战钢锯岭观后感

全文共 1496 字

+ 加入清单

美国片一直擅长聚焦于某个角色去阐释人性的内涵。《血战钢锯岭》虽然也是另类的"英雄主义",却着实振憾到了我。美国很少拍历史战争片,此片应该算是经典。从述事方式和节奏都控制到位,战争场景复原感强烈,拍摄角度鲜少夹入政治观点,中心思想与故事脉络十分清晰。战争场景烘托出的情感是:感动、善良、正义。弱化了对立感,虽然画面十分残酷,给人一种撕裂的疼痛与恐惧,却无法升起仇恨。只有深深的疼惜…

这些都不是我要谈的重点,我想聊聊影片中几个令我印象深刻的片段。

第一个片段,是多斯在打闹中误伤了他哥哥时,父亲与母亲的不同反应。我们能感受到多斯望着墙上图片时深切的悔意,那是他第一次面对生命。试想,如果那个时候他父亲的鞭子真的抽打在他身上,估计我们见不到后来那个拯救生命的英雄了。真正的善能引发善,泄愤的父亲只会收获一个反抗和充满憎恨的孩子。我很敬佩母亲对待这件事的智慧,她能感受到孩子内在的忏悔,并且在那个时候不仅是安慰和抚慰,而是告诉她对待生命的正确态度。在强烈的情绪下,语言便成为强大的武器,可以摧毁一个人,也能强悍一个人的精神世界。正面语言,是多么重要的一门功课!

当谈及父亲暴力的虐待,母亲的回复是:他不是憎恨我们,许多时候他是憎恨他自己。八九岁的孩子虽不懂这些话语的内涵意义,却也在他心里种下了一个叫做"理解与善意"的种子。在他后面被战友熟睡时群殴,他的反应上有看到如出一辙的对战友的理解与善意。的确,没有经历过战争,怎么能理解一个在战争中死亡线上趴出来的人?战火的创伤,比任何生命中的疼痛都更甚。无论是生理上,还是在心理上。"你不知道未参战前的他有多好。"多斯母亲这一句又隐含了战争的凶残,多斯父亲虽活着回来,却已经让自己的灵魂死在战场。多年来,一直生活在战争的创伤中不能自拔。

第二个镜头,是多斯在法庭上。他看着法官真诚诉说自己的信仰:"现实世界已经支离破碎,我只是想努力拼凑一些自己的完整。难道这也有错吗?"法官闻此言都有些动容。军队中最讲究执行力,违抗命令是无法被接的。如果我们用这个角度来看待他的上司,或许更能理解他为何一定要让多斯离开。而不会觉得他是个冷酷的人。的确,军队中有那么多的上帝信仰者,为什么只有你不肯拿枪?实质上,多斯内在的价值体系并非只来源于上帝的教育。多数来源于家庭的教育与母亲的爱。他的支离破碎更多来自家庭的体验,母亲的温暖善良和带着心灵创伤的父亲,一战的疼痛在这个家庭里久久不散,支离破碎。母亲的价值观被嫁接到他身上。

第三个境头,他在战火纷飞中,不顾自己生死,透支体力的拯救生命。那一个信念一直在支撑他:求求你,让我再救一个!他把所有的痛苦,都化作对生命的尊重与珍惜。不是对自己,而是对所有人。所以当他对敌方日本人施药时,听到"山上还有个神精病一直在救人,还救了两个日本人下来…"时我禁不住落泪。被这一份对生命的平等与尊重深深憾动…没有分别心,没有评判的爱。同时,升起一种羞耻感,为自己的那些小情小爱,小情绪感到羞愧。我们能为这些事烦恼,实际上是因为我们生活得太幸福,才能有时间去折腾。生命那么脆弱与无常,去爱一切生命吧!

美国片对人性的解析真的是深刻露骨,却不显生硬。人不是生而为善或恶,成长中的各种体验造就了一个人的内在世界。而外在世界,则是他原来思维模式的体现。而我们花了多少时间去了解自己呢?

专心做一件事情,专心爱一个人,都是一场修行。必须熬住那些寂寞孤独的时光,扛过各种不被理解的折磨与苦难。如同多斯的信仰……专心爱一个人需要做很多事,专心做一件事需要爱许多人。于是,我想花心一点,专心做一件事:智慧地去爱每一个人。我无法确定能否达到终点,却可以让自己一直在路上……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