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计生工作优秀事迹(汇总20篇)

新型冠状肺炎横向之际,大家并没有消极迎战,而是积极应对,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在找属于自己的位置,有人坚守岗位、有人逆行一线,有人自我隔离,有人义务宣传,都是在以实际行动守家护国,共筑防疫钢铁长城!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有关计生工作优秀事迹,希望大家喜欢。

浏览

6241

作文

1000

2024最美职工先进事迹观后感

全文共 858 字

+ 加入清单

劳模精神是我们时代的宝贵财富,是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应对各种机遇和挑战,团结奋斗、勇往直前的强大精神力量。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劳模精神,用劳模的先进事迹感召人民群众,用劳模的优秀品质引领社会风尚,充分发挥劳模的骨干和带头作用,在全社会进一步形成崇尚劳模、学习劳模、争当劳模、关爱劳模的良好氛围。学习劳模、弘扬劳模精神,就要既让劳模可敬,又让劳模精神能学。劳模精神并不是高不可攀的,它就生长于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普遍具有的优秀品质之中。人不一定皆能为劳模,但人皆能践行劳模精神。劳模精神是一种起于平凡的不平凡精神。没有惊天动地的业绩,但可以把每一件事情都做得尽心尽力、不留遗憾。劳模精神是一种滴水石穿的坚韧精神。没有惊涛骇浪的冲动,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坚守,凡人也终将放射出耀眼的光彩。

劳模精神是一种热爱大于算计的献身精神。没有“光环”的预期,更多的是职业的喜爱、发现的喜悦、劳动的乐趣,结果却实至名归、不期而遇。劳动是劳模精神的基石,劳动者是劳模精神的主体。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就要营造有利于弘扬劳模精神的体制机制,形成良好的环境氛围。要尊重劳动、保护劳动,鼓励人们以更大的积极性从事劳动、创造价值。真诚帮助广大劳动群众解决工作、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他们发挥聪明才智、建功立业营造更好环境和条件。要全面贯彻落实“四个尊重”的方针,充分发挥一切劳动者的首创精神,最大限度地把他们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推动科学发展上来。要从政治、经济、社会、法律、行政等各方面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保障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作为发挥劳动者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最重要最基础的工作。要切实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建立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完善劳动保护制度,让广大劳动群众实现体面劳动。要切实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认真解决广大劳动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

这样,就能够充分发挥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主力军作用,让劳模精神成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强大动力。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时代楷模黄诗燕事迹观后感

全文共 660 字

+ 加入清单

黄诗燕“生在普通农家,长在田野山坳”,坚信“农业做好了,农民才能真正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2011年,他提出建设全县农业“一带八基地”,即生态休闲农业风光带和特色水果、无公害蔬菜、炎陵白鹅、茶叶、油茶、笋竹林、药材、花卉苗木基地,县财政每年投入500万元奖励扶持种植大户,以炎陵黄桃为突破口,带动群众脱贫增收。

“农业见效慢,从‘种子’到‘票子’,少则3年,多则6年,怎能快速致富?”“县财政本来就困难,黄桃产业看不到税收预期,每年拿钱去贴,值吗?”“一家一户分散种植,品质如何保证?”……一连串的质疑接踵而至。

面对质疑,黄诗燕看准路子,一干到底。在他的主导下,全县砍掉劣质果树苗,培育5个优质高效示范点,扶持171个科技示范户;建立“合作社+基地+农户+电商”模式,及时提供良种苗木、技术培训、农资供应、销售渠道等服务……

黄诗燕是炎陵黄桃的“头号推销员”。每年的桃花节、黄桃大会,他都出面“站台”吆喝;北京、广州等地的供销对接会,他现场促销;央视推广“炎陵黄桃”,他琢磨出推广语“炎陵黄桃,‘桃’醉天下”,为树立“炎陵黄桃”品牌提供了有力支撑。

有人好心建议他“低调”,他坦然道:“为老百姓脱贫站台,我怕什么?”

“大黄抓小黄,抓出金黄黄。”如今,炎陵黄桃成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出口新加坡、阿联酋等国家和地区,炎陵60%的贫困人口通过种植黄桃实现稳定脱贫。今年,炎陵黄桃采果面积5.2万亩,总产量达5.18万吨,全产业链综合产值达20.6亿元。

黄诗燕去世后,人们说,他就像一头老黄牛,为老区脱贫耗尽了自己的最后一丝气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2:黄永腾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全文共 860 字

+ 加入清单

黄永腾1955年从钦州师范初师毕业后,一直在防城当教师。先后在那垌小学、那良中心校、防城镇二小任教。他始终满腔热情,除了研究教学方法、心理辅导方法之外,积极带领学生开展各种有益活动。由他设计和带领学生开展的滩散小学“护界碑”、“学玩箱”、“留守儿童露一手”等活动达86项。这些活动参加各种比赛,有3个获得全国最佳奖,5个获得一等奖,3个获得三等奖。他自己也获得各种奖励上百次。

1999年,年满60岁的黄永腾退休了。防城区教育部门和防城镇二小的领导看到他对教育事业的无比热爱,体会到他依依不舍的心情,就商议让黄老师继续干他热爱的工作,可能对他的身体更好。于是,聘请他当防城区少先队工作总顾问和防城镇二小少先队顾问。市教育部门也觉得黄永腾老师做青少年的思想工作很有一套,也聘请他担任市里的少先队工作总顾问。他不但爽快地答应了,而且精神更足了。

本来领导是想让黄永腾适当做一些工作,不能太累,发挥发挥余热就行了。想不到的是,这位老教师像退休前一样,每天按时上班,按时下班,还经常加班。除了当好顾问,还义务为16所学校做志愿者,还参加“五老宣讲团”、“老少结对,关爱服务”等活动,为教育未成年人工作倾注了全部的精力。

防城镇二小教导处副主任禤冰洋过去就是黄永腾的学生,她最清楚老师的为人了。她说:“在我们学生的眼里,他就是一位已经把青少年教育事业融入生命的‘孩子王’,心里时刻想着如何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几十年如一日,即使退了休也不休息。”

中国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之一,就是每个人都有上学读书的机会,因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教师。教师永远是一个崇高的职业。黄永腾就是千千万万个教师中的一员。

黄永腾常说:跟孩子们在一起就很快乐,看到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我就觉得很欣慰、很踏实。我想永远做一个快乐的“孩子王”。

“先锋力量——防城港市创先争优十大先锋人物”评审委员会给予黄永腾的颁奖词:三尺讲台,您一生坚守;一颗爱心,您一生奉献;风雨中您用双手呵护幼苗,晚霞里您依然童心未泯。大家说您是“孩子之王”,您笑得格外甜美。您是夕阳中最红的那一抹亮色。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观后感

全文共 435 字

+ 加入清单

(一)

张超,男,30岁,海军某舰载航空兵部队正营职中队长,一级飞行员。

2016年4月27日,张超在驾驶舰载战斗机进行陆基模拟着舰接地时,突发电传故障,危机关头,他果断处置,尽最大努力保住战机,推杆无效、被迫跳伞,坠地受重伤,经抢救无效壮烈牺牲。

此前,张超是“海空卫士”王伟生前所在部队优秀的三代机飞行员,全团6名“尖刀”队员中最年轻的一员,曾数十次带弹紧急起飞驱离外军飞机。

(二)

王锋,男,38岁,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广阳镇古城村人。

2016年5月18日凌晨,南阳市卧龙区西华村一栋民宅突发大火,浓烟迅速吞没了整栋楼房。租住在一楼的王锋发现火情后,义无反顾地三次冲入火场救人,20多位邻居无一伤亡。第三次从火场出来时,王锋已快被烧成了“炭人”,浑身都是黑的,神智已不清醒。从住处到临近的张衡路口,大约五六十米的距离,一路上都留下了他血染的脚印,

王锋的事迹报道后,全国各地爱心人士纷纷慷慨解囊捐款相助,至5月底捐款达250余万元。10月1日下午,王锋因多脏器衰竭离开了人世。

展开阅读全文

篇4:2024新时代好少年先进事迹观后感优秀作文800字

全文共 805 字

+ 加入清单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争做时代有为青年》。

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包括广大青年在内的每一个中国人的梦,只有把人生理想和追求融入到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去,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是有,我们青年也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坚力量。

首先,我们要立足于学业。努力学习是青年的天职,掌握专业技能,提升各项素质,是我们任务,关注国内外专业领域的最新动向、最新研究成果和最新成就,应该成为我们的生活习惯。是的,我们应该放弃宅在寝室,上网玩游戏的生活习惯。虽然我们年轻,但我们也绝无理由虚度光阴。

创新是国家进步的不竭动力,哪个民族拥有创新---这个利器,她就能占据世界之巅,这已经成为不可争辩的事实。作为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们更应该注重创新,我们平时应该多多关注并参与科学研究和创新活动,多听听各种讲座,多动手多思考,在不断的参与中,提高自己的实践动手能力,提升创新的能力,训练创新的思维。

有人将现在的时代称之为“道德滑坡的年代”。社会上种.种丧尽人伦,骇人听闻的事情,不禁让人颤栗。有人沉迷于物质享受,金钱,权利,名望,无穷无尽的贪婪的欲望和追求,将这个社会推向了道德滑坡的顶点。作为当代青年,我们在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的时候,一定不能忘记“修身”,孙中山曾说过:有道德始有国家,有道德始成世界。从自身做起,用自己的闪光点来照亮这个社会!

让我们胸怀天下,因为这个世界已经是一个地球村,我们必须要树立自己远大的人生理想,将自己的未来与国家的命运相联系,位卑未敢忘忧国,所谓国家,无国何以为家,又何以有家?!我们不能一心只读圣贤书,应该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把我们有限的生命,投入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中去!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今天,我们站在祖辈们生活过的土地上,我们感受到了他们的期待,那就让我们脚踏实地、勇往直前,让我们紧紧把握时代脉搏,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奋发成才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王华事迹心得体会

全文共 372 字

+ 加入清单

11月7日上午,联防队党支部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及队员学习了江西省优秀共产党员、省委第三巡视组原组长李泉新同志和江苏句容市副市长、援疆干部王华同志的先进事迹

通过学习,大家一致认为,李泉新同志是新时期优秀共产党员的代表,是纪检和巡视战线工作者的楷模,他用自己的无私奉献书写了对党的忠诚,对事业高度负责的担当;王华同志是信念坚定、对党忠诚、不忘初心、热爱人民、严于自律的优秀共产党员好榜样。

会后,联防队党支部副书记童磊强调,大家要把学习李泉新同志和王华同志的先进事迹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相结合,掀起向李泉新同志和王华同志学习的热潮,通过学习,大家要在工作中要敢于担当,善于创新,进一步增强做好本职工作的使命感和紧迫感,做到不忘初心、继往开来,进一步激励和引导全体党员自觉加强党性修养,营造学典型、促典型、做典型的良好氛围。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周有光-人物事迹

全文共 2944 字

+ 加入清单

从《西游记》到《资本论》

周有光的祖上在江苏常州是望族,用他自己的话说是书香门第,藏有很多书,“不过全是文言的。”作为出生在晚清的周有光,小时候接触的依然是《三字经》之类的书,“那时我们家的书很多,随便我看,但书都是文言,我都看不懂,小时候我对《三字经》也不感兴趣,”给周有光印象最深刻的还是《西游记》。“我们那一代人,小孩子认得几个字以后,都喜欢看《西游记》,不像现在可以看的东西多了,我们以前没什么好看的,”不过,周有光却自言自己看《西游记》是看了两遍才看懂的,“读书是件很好玩的事,第一遍看不懂,不要放弃,看第二遍,也许就能看懂了,”就是通过这样的阅读,周有光认为自己的“阅读能力也就提高了。”1923年,周有光进上海圣约翰大学就读,“那是教会学校,图书馆随便去看,那时我不仅看中文书,也看英文书,”那时的周有光受到左倾思潮影响,由此便决心阅读《资本论》,“对我们来说,《资本论》很重要,但是那时没有中文的,我埋头苦干阅读英文版,结果看不懂,不是文字看不懂,而是内容看不懂。”由此,阅读的乐趣往往就跳跃在第一遍的不懂到第二遍的懂之间。

书橱兼做菜橱,菜有书香

1956年,周有光从上海调来北京,住沙滩原北京大学内,那是民国初年为德国专家造的一所小洋房,周有光占其中两间半房间。“一间我母亲和姐姐住,另一间是老伴和我带小孙女住,半间做我的书房、周有光客室、吃饭间。”而周有光也只能将书放在半间书橱内,“另一半留着放菜碗,由此我在《新陋室铭》中写道:卧室就是厨室,饮食方便,书橱兼做菜橱,菜有书香,门槛破烂,偏多不速之客,地板跳舞,欢迎老友来临。”书橱与菜橱功能合一的境遇只有到了改革开放之后,才有好转。当时,周有光所在的单位建造新简易楼,分得两大两小四居室。其中一小间,9平方米,也就功能独一地做了他的书房兼客室,“我的书桌很小,只有90厘米长,55厘米宽,一半放书稿,一半放电子打字机。书桌又破又小,一次我玩扑克牌,突然一张不见了,原来从桌面裂缝漏到下面抽屉里了。” 书桌虽小,书橱却很大。在这个9平米的空间内,除了在窗口放小书桌,入口放个沙发,其余之地全是周有光的书架。周有光嫌这个书房小,进而,四个房间全都被布置成以书架为主,书成了这个家的主角,“我家里没有什么家具,因为放了家具就不能放书了。”尽管四间房子全被用来藏书,但周有光还是认为自己是有书无斋,“我国外亲戚朋友,做教授的,都住的小洋房,他们都有书房。什么叫书房呢,不仅有看书、写文章的地方,还有一个藏书的地方,等于是个小图书馆。我这是破房子,是有书而无斋。”

沈从文叫他“周百科”

从小时候开始,就读了很多书,喜欢看《西游记》是周有光还记得起的,至于其他的书,则因为“太多了,说不上来了。”不过,周有光还清楚地记得对自己终身受益的书,那就是《不列颠百科全书》。在周有光的书房中,《不列颠百科全书》也是占据了一定的地位。周有光专门有一书架摆满了《不列颠百科全书》,共三排,从上至下分别是中文版、英文版、日文版。 事实上,周有光还有“周百科”的外号,那是拜连襟沈从文所赐。而在大学时,周有光与百科全书的情缘就结下了。当时,大学老师指定《不列颠百科全书》的一些篇章作为周有光及其同学必须阅读的课外读物,“比如说世界历史,就告诉我们下课到《不列颠百科全书》看哪些条目。”“这部书非常好。一个题目,简简单单给你讲,而如果去看书,一个小问题就是一本书,看百科全书反而可以节约时间,”周有光自认《百科全书》的作用非常大,“对我非常有用,其实对每个人也有用。百科全书是没有围墙的大学,你可以先了解大致情况,然而再查看其他比较专业的书。”到了后来更有趣,改革开放时期,中美两国要搞文化合作工作,当中有一项就是要翻译美国的《不列颠百科全书》。周有光竟然做了《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文版的三位编委之一,其他两位编委是刘尊棋和钱伟长。“其实,《不列颠百科全书》本来是英国的,因为二战期间英国的很多企业都卖给了美国,《不列颠百科全书》也是如此。我们翻译《不列颠百科全书》,不过由于当时国内购买力很差,就压缩成10本,称为《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由此,大家更有理由叫周有光为“周百科”。

语言学家的“前世今生”

周有光最初是搞经济学的,对金融特别熟悉,解放初期还写过《新中国的金融问题》、《资本的原始积累》一类著作。不过,在周有光家里却很少可见经济方面的书籍。周有光解释,自己所住的隔壁就是办公楼,有一个小房间全都放着他的经济学书籍。不过,离休后,他把这些书全部捐给单位图书馆了,“我已经改行了,不搞经济学了,而搞语言文字学了。”由此,在周有光的书架上所列的大都是语言学、文字学的书:《语言文字学术论文集》、《外来语词典》、《常用构词字典》,甚至小到一个国家语言研究的书籍,都在其内。“经济学当中最重要的亚当·斯密斯和凯恩斯,可以说经济学都是外国的,但是文字学中国古代就有,”周有光认为文字学是中国最早的,就必须看古代的东西,由此在他的书架中《说文解字》是不可少的,“作为一个中国人,要研究语言文字学,一定要研究中国古代到现在文字学的发展。中国古代没有语言学,文字学中包括了很多语言学的知识。”“事实上,我的学术研究在离休以后就结束了,”为了查阅书籍,此前周有光要到文津街的北京图书馆去,“我年纪大了,在家都可以自理,但出去不方便,站不住了,不能去图书馆了。”离休后,周有光开始随便看书,主要看世界历史、各地研究文化问题的,这成了他研究的另一个兴趣点。书架上也多了历史、文化方面的书籍: 《全球通史》 、《世界文明史》、《神光沐浴下的文化再生》、《文明的狂飙疾进时代》。“《全球通史》、《世界文明史》很重要,之前的历史不是全球化的,这两本书却有全球化的眼光。”

人与书,俱不老

尽管周有光认为自己的书房很破旧,但书却很时髦,往往引领潮流。这也难怪,周有光书架中书的来源很多都是漂洋过海的。“现在做学问,你不看外国书是不行的。”由此,周有光在国外的亲戚朋友经常给他从国外书店买书、寄书。直到现在英文版的《年鉴》是周有光每年必买的书之一,“我每年都从外国买《年鉴》,因为要查阅资料。”周有光 也正因为有着国外书籍的补充,周有光书架上的书颇为时髦。三年前,《世界是平的》就已经摆进了他的书架中。那是本英文版的,在《世界是平的》被译成中文版前,周有光就已经接触了弗里德曼关于“世界是平”的思想。周有光书架中时髦书籍还有《张氏四姐妹》,英文版的。周有光的妻子是张氏四姐妹中的老二,张允和。前不久《合肥四姐妹》中文版出版。而周有光是在几年前就已经看了这本与其有着密切关系的书,“这种书在外国人看看还是好的,中国人看就不够味了。因为外国人写中国的东西,常常不地道,这不能怪他们,文化是有差异的。”尽管周有光基本上是足不出户,不过对于新的文化现象他一点都不陌生。在他的书架中就有于丹的书,甚至连批驳于丹的书也一并俱全。“于丹论《论语》的书我也看,包括批评她的书我也看,于丹做了个通俗化的工作,做得很好,我们需要这个工作,”周有光还专门写了文章,“现在许多人都骂于丹,如果从学术水平来看,于丹并不是最高的。但于丹做的不是学术工作,是科普工作,把孔老二的学问给大众,这是件好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事迹观后感

全文共 983 字

+ 加入清单

张继先,湖北省中西结合医院呼吸与重症医学科主任,2019年12月27日,她最早发现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苗头,并和院方一起坚持上报。

事后诸葛亮谁不会,如果这样会怎样,放马后炮于事无补。人生没有如果,疫情越早发现越有利于控制,张继先是真正的英雄,最早发现,及时上报,果断地采取了有效防护措施,所在科室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医护人员感染,无病人交叉感染,第一个小伙也痊愈出院。

张继先为什么那么牛?第一扎实的基本功。能当上科主任挑大梁,没有过硬的技术根本不可能胜任,她绝对是凤毛麟角。有一种职业越老越吃香,那就是医生。54岁,张主任正处在职业的黄金年龄,有精力又有阅历。成为不了麻醉师的我,虽离开了医院但我最敬佩的就是医生,我的同学大多都考上了研究生,博士,事业个个做得风生水起。正应了一句话:吃了学习的苦中苦,方为职业的人上人。

第二经历是真正的财富。2003年抗击“非典”时,时年37岁的她就是江汉区专家组成员,每天的任务就是下到各个医院排查疑似者。从那个时候懂得了什么叫公共事件,什么叫群体事件,对此类事件有了第六感,可以理解为直觉,变得特别的敏锐。一下子来了四个华南海鲜市场的,肯定有问题,这就是“非典”时期锻炼出来的思维。为什么我们要选择迎难而上,为什么困难背后是机会,因为只有吃了一堑才能长出一智。

第三责任和使命。对一个老师来说,如果把教书当成了谋生的手段,那你只是一个教书匠,称不上人民老师。同理,对一个医生来说,如果把看病当成了一种谋生的手段,那你很可能只是一个庸医,根本称不上白衣天使。责任心越强,能力才会更强;能力越强,责任就越大。张主任排除了流感后,马上意识到这是一种新型的传染病。刻不容缓,她的责任心让她在第一时间选择上报,并且持续上报,置自身风险于不顾。建立了9张隔离病床的隔离病房。

同时劝退其他呼吸道慢性病住院病人,从而避免了交叉感染。让同事戴上了N95专业防护口罩,穿上自购的“隔离服”,在最大程度上保护了他们的安全。这一次她把一生的眼泪都流光了:心痛同事,太辛苦了,她哭了;手段用尽,还是挽救不了一些重症病人,她哭了;口罩、防护服不够,她哭了。痛哭之后,又一头扎进病房。一个月来,睡眠严重不足,体力严重透支,她一直在竭尽全力。是什么在支撑着她?一种责任,一种使命,一种信仰。

致敬张继先,致敬白衣战士,有你们一定会赢,千万要保重身体!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美德少年”主要事迹

全文共 1595 字

+ 加入清单

她是黄山市实验小学五(3)班的学生,一直担任班长、副班长、学习委员、纪律委员和中队长等职务,作为班干部,她以身作则,有较强的组织能力,能把班级的学习和管理工作按排得井井有条,是同学们的好榜样,是老师的得力助手。她是一位毅力坚强,品学兼优,勇于创新,乐于助人的好少年。她始终以高标准要求自己、激励自己,孜孜不倦地进取,力求全面发展。入学以来,各方面表现都很优秀,特别是在学习成绩、尊老爱幼和助人为乐等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现将她的主要事迹材料汇报如下:

一、 刻苦学习 成绩突出

她学习十分刻苦,成绩非常突出,她是位求知欲很强的学生。上课时,她认真听讲,善于动脑,敢于质疑,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对所学的知识能理解地掌握,并能举一反三,遇到困难迎头而上,不解决问题决不罢休。在课外,她不满足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还大量阅读一些益智的书、报,开阔自己的视野,增长见识。一直以来,各科学习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连年被评为“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在学校举办的“数学日记”评比中荣获一等奖;在学校举办的“知荣辱,树新风”、“辉煌六十年”等征文比赛中荣获二等奖;在学校举办的“科技小论文”创作比赛中荣获三等奖;在学校举办的当场作文竞赛中荣获三等奖这一张张鲜红的奖状,都是她努力奋斗的结果。

二、 尊敬长辈 学会感恩

她不管是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都深受老师、家长的好评。在父母眼里,她是一个懂得事理、善解人意和尊敬长辈的好孩子。每天做完作业后,她都尽量抽出时间帮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如打扫卫生、收拾房间、摘菜洗碗等,都干的得心应手,让家长感到很是欣慰。在校园里也总能听到她亲切的招呼声“老师,您好!”,她说是老师给予她知识,帮助她成长的,没有老师的辛勤付出,就没有她所取得的众多成绩,因此回报老师和家长是她勤奋的动力。

三、 真诚待人 助人为乐

她是一位勤俭节约和充满爱心的少年。她经常说,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她生活俭朴,平时父母给的零花钱除了买一些必备的文具,其余的都积攒起来,从不乱花一分钱。但当得知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的消息时,她捐出了自已所有的零花钱,以实际行动表达了自己对祖国的热爱和对灾区小朋友的关心。班上有几位同学学习成绩较差,她就利用课余时间主动去辅导他们,并将家里的电话告诉了他们,便于有问题随时帮忙解决,结果那几位同学的成绩很快就有所提高。她就是这样一个乐于助人,不计较个人得失的同学。

四、 有公德心 集体荣誉感强

她是一个非常有公德心的女孩。在小区里,楼梯脏了她会主动去清扫;在大街上,老人过马路她会主动去搀扶;在公交车上,她会主动给老人让座;在图书馆里,书本被翻乱了她会主动去整理为此,在学校少先大队开展的“雏鹰争章”活动中她获得了“文明章”。

她具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凡事以集体利益为先。身为班长、副班长和中队长的她,平时严以律已,甘于付出,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高度的责任心。一旦学校里开展集体活动,她都非常积极、主动参与,并带动同学们一起为班级争得荣誉。

五、 兴趣广泛 全面发展

她不但学习成绩优秀,而且兴趣广泛,积极参加各种比赛,全面发展。她从小就喜欢画画,经常练习绘画,简笔画、素描画、水粉画经常在学校比赛中获得名次;她喜欢体育,经常早晨起来锻炼跑步、打羽毛球、打乒乓球,在学校举办的田径运动会60米和100米比赛中分别荣获女子组第二名和第四名的好成绩;她喜欢书法,经常练习毛笔字、钢笔字,在学校举办的“规范汉字书写”大赛中荣获硬笔书法二等奖;她喜欢弹琴,不管春夏秋冬,电子琴她每天必练,现已达到了六级水平。所有这些,她并不满足,想努力使自己成为多才多艺,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这就是品学兼优的她,她富有内涵却不张扬,虽然没有轰轰轰烈烈的事迹,但她有着信心、恒心、爱心和诚心。我们相信,她一定会成为祖国的有用之才!她无愧于“美德少年”的光荣称号!

二〇一五年五月十四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时代楷模徐振明事迹观后感

全文共 1368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95岁的徐振明拥有很多身份:他是一名有着75年党龄的老党员,是一名经历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的退伍老兵,也是一名默默守护杨靖宇烈士陵园的“守陵人”。62年,22000多个日夜,多次立下军功的英雄老兵徐振明,始终守护着这座陵园,守护着中华民族铭记英雄、崇尚英雄的精神高地。

徐振明老人,1925年7月出生,1942年,他参加八路军,在山东日照、诸城、高密等地抗击日本侵略者。

直到现在,徐振明老人还能清楚地记得,1942年初冬的一天,他所在的部队在山东莒县与日军打的那一场伏击战,那天的战斗打得很激烈,敌人拼命突围,徐振明所在战位是敌人突围的地方,敌人拼命地挣扎。战斗中,一发炮弹在徐振明的身后爆炸,他的后背被炸伤,鲜血瞬间湿透了军装,人也被震晕过去。战友们把他背到阵地后方,卫生员为他处置了伤口。待徐振明慢慢苏醒睁开眼睛时发现自己趴在担架上,这才知道自己负了伤,后背的伤口钻心地疼。可是当担架队员抬起他赶往医院时,他抬眼看到还在激烈战斗的战友,徐振明一下子上来了犟脾气,坚持不打败敌人哪儿都不去。看到负伤的徐振明重返阵地,战友们更坚定要打赢的信心。这次战斗,徐振明一直坚持到最后胜利,战后他荣立了参军后的第一个一等功。

1958年,徐振明转业到通化市民政局,当时有三个岗位让他选,徐振明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为抗日英雄杨靖宇守陵。徐振明老人说:“1942年,我参加八路军时,部队里正在大力宣讲杨靖宇率领抗日联军打鬼子的故事,杨靖宇将军身上的民族精神,鼓舞了千万八路军将士在抗日战场上与鬼子拼杀。杨靖宇将军是我的前辈,能为抗日英雄守陵,我感到无比光荣。”

徐振明来到靖宇陵园的时候,这还是一座秃山。徐振明带着陵园的职工植树、种花,把陵园建的冬天一片苍绿,夏天繁花盛开。杨靖宇陵园是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这里是外地人来通化一定要参观瞻仰的景点,也是通化当地人教育后代必去的地方。徐振明不光是陵园的负责人,他还是抗战的讲解员,他亲历过抗日战争,他身上有在战斗中留下的伤疤,他的讲解,让人们记下了英烈抗击日寇的革命精神,他常说:“要让参观的人们心中记住日本侵略者杀害欺辱东北人民的罪证。”

在徐振明老人的心里,讲解员的工作尤其重要,每次回到陵员,他都不忘给陵园内的讲解员进行培训。前几年,徐振明老人的身体还硬朗,他还应邀在几所学校兼任校外辅导员,他讲的杨靖宇将军的故事最受孩子们的欢迎。靖宇陵园有什么大型活动,他还是一定要参加。老人常说:“脱下军装,但没有丢掉军人的作风,离休退岗,但心依然在为杨靖宇将军守护陵园。”

由于身体原因,如今已经95岁的徐振明老人已经无法正常交流和表达。徐振明老人的很多事迹,我们唯有通过老人的儿子徐永军和老人身边人的讲述来了解。徐永军说,过去父亲参加过的战争,他没法详细讲述,但是父亲的教诲他仍牢记于心。“‘不能忘本’,这是我父亲过去常跟我说的话,我和我父亲共同的愿望就是希望年轻人多了解历史,不要忘记历史,要记得现在的美好生活都是无数的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

从风华正茂到白发苍苍;从战场上奋勇杀敌到陵园里默默守护,徐振明用一生的时间,诠释了“老兵精神”,更将这种精神传递给了后辈。62年,徐振明用执着为信仰坚守,用生命守护着民族魂。他是默默无闻的奉献者,更是革命火种的传播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感人事迹作文:人与狗

全文共 940 字

+ 加入清单

老根是赶集回家的路上遭遇那只的。一只黄狗,很瘦,在路边卧着,一动不动。他停下来,狗在看他。他知道这狗是被人丢弃的,他再走时,狗就摇摇晃晃地跟上了他。

老根并不爱狗,只是狗也是一条命。他独住村头一间破屋,光根一条,冷面寡言,也从没养过猪狗之类活物。他带狗进家,在炕前角落里丢了把麦秸,就是狗窝了。

老根一天只吃一顿饭,野菜稀汤。收留了狗,就得给狗一点,他就得更饿。每次给狗碗里放食时就骂。狗并不急抢着吃,在他走开时才吃,吃完就一遍遍舔碗。狗很想亲近老根,但老根不让。狗亲近他时他就骂,就踢,后来狗就知趣了,不再烦他,只在老根不看它时看老根,用眼睛亲近。

大多户家都比老根日子好过,有家禽家畜。村人常听见老根打狗骂狗,有人就找老根了,狗跟着你也可怜,给我吧。老根点头同意。

但狗谁也叫不走,最后用绳子拴了牵走,到了别人家不吃不喝,晚上咬断绳子又跑回家了,扒老根的门。老根开门,它就俯卧在老根脚下,让踢,让骂,就是不走。老根服了,只好认命。

村人早就习惯了不和老根来往走动,老根见人从不搭腔,有人打架打破头,他路过连看也不看一眼。这样的老根竟会收留一只狗,人们有点惊奇,也有点感动。

这天,老根上山打柴,被一头山豹截住了。山豹就显然也是在饥饿中,那样直愣愣地盯着他,朝他一步步逼近。老根叹了一声,他知道,三匹狼不敌一头山豹。

就在这时,狗突然出现了。老根不知道狗竟然一直跟着他。狗从他后面扑到了他前面,怒吠着直接扑向了山豹。老根惊呆了,瘦毛刀骨的狗还没有山豹的一半大,但却凶猛无比,箭一般射向山豹,一跃而起,山豹后退一步,还是被咬了一口。很快,山豹吼啸着反扑,狗更加凶猛地扑咬……

老根刹那间有了一生从未有过的震撼,他拔出柴刀,吼叫着也扑了上去。好一场恶战。山豹扑倒狗时,老根的柴刀在山豹背上头上猛砍。山豹扑倒老根时,狗就疯咬山豹的肚子脖子,撕下血肉一片又一片。老根和狗也都是血肉模糊,最后是狗在山豹身下撕出了山豹的肠子,老根的柴刀捅进山豹的喉咙,他的一只手也被咬断了……山豹死了,人和狗活下来了。

从那时起,村人就把老根和狗都称为英雄。老根也完全变了一个人,他和狗寸步不离,见人也有说有笑了,他常对人说,人和狗的关系不是主人和狗的关系,而是生命与生命的关系,是良心和良心的关系,是义气和义气的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黄永腾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全文共 305 字

+ 加入清单

黄永腾同志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老黄牛”,他六十二年如一日,把毕生精力全部奉献给了边境地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赢得了社会普遍的肯定和人们的尊敬。在黄永腾身上集中体现了牢记宗旨意识、勇于开拓进取、甘于默默奉献的共产党员本色。

全体党员干部要以黄永腾同志为榜样,认真学习他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的政治品质;学习他勇于担当、扎根基层的职业精神;学习他不计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品格;学习他勇于开拓、锐意进取的工作作风及甘为桥梯、立德树人的道德情操。同时要与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和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结合起来,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行,扎实工作,不仅要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更要做一名忠诚干净担当的纪检监察干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2024感动中国人物孙景坤事迹观后感

全文共 954 字

+ 加入清单

这位老人的名字叫孙景坤,现如今已到了96岁的高龄。

70多年前的1948年,年仅20多岁,正在家乡丹东担任农会副会长的孙景坤,怀着满腔热血,毅然决定参军入伍,而那个时候,他才新婚不到一周。

加入军队的孙景坤在随后的几年间经历了四平战役、辽沈战役、平津战役、解放海南岛战役,这一路走来,他跟随自己的部队从北打到南,从未停歇。

跟着这些战役的还有孙景坤立下的赫赫战功。

1950年孙景坤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中途因负伤回国治疗,但伤刚好,他立刻又重新回到战斗前线,同自己的战友并肩作战。

经过多次战役的孙景坤对1952年10月发生的一场战役记忆尤为深刻,在当时,身为副排长正配合上甘岭战役的孙景坤接到了营长的增援命令——增援已处于敌人火力控制之下的161高地。

孙景坤老人回忆道:“营长告诉我,你带领这9个人,扛多少手榴弹,扛多少子弹。”

而当他们一出发,敌人的飞机就来了,连同孙景坤在内的十名战士一不小心就会暴露在敌人的视线范围内,他们便等待时机,一瞅到机会,便奋不顾身地往上冲。

在敌人的强大炮击下,冲上阵地后,原先10人的“小部队”已所剩无几,但孙景坤无暇伤心难过,更强大的责任感让已身处轰隆炮声、战火纷飞的孙景坤立马进入到了战斗状态。

当时的161高地有三面正处于敌人的火力控制之下,但凭借着孙景坤同战友们的顽强拼搏,总共6次打退敌人的反扑进攻。战斗一直从中午持续到半夜,256发手榴弹全数用尽,仅孙景坤一人便击毙了21名敌人。

经过敌对双方的激烈交战,他们最终不负众望守住了高地,而身旁的战友们早已伤的伤、残的残。

因为这场战斗,作战英勇的孙景坤荣立一等功,并在1953年,作为志愿军回国英雄报告团的成员,他受到了伟人的亲切接见。

1955年复员后,回到家乡的孙景坤主动放弃在城市的工作机会,就如他参军入伍时的果断决心一样,他决定把自己的后半生奉献给家乡。

而那段时间的孙景坤对于他曾经的显赫战功只字未提,就连那几年的事都鲜少和家人提起。

每次家人问起他当年持枪战斗的往事,孙景坤总是说:“我不能说,一个个熟悉的脸庞都倒下了,我不愿意说那些,心里难受。”

战斗的残酷更多的是对于人的残忍,这些幸存下来的民族英雄接受着我们的爱戴,但他们心里笼罩着的却是同伴们英勇牺牲时的画面,这种心理阴影将会伴随着他们一生,在他们的脑海中永远的扎根留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党委书记学习姜仕坤先进事迹心得

全文共 7849 字

+ 加入清单

姜仕坤,倒在脱贫攻坚决战冲锋号吹响的春天。

2016年4月12日,这位身为中共晴隆县委书记的苗族汉子,因突发心脏病去世,年仅46岁。

——而在半年多前,通过对抗战“活化石”二十四道拐历史记忆的唤醒,曾经苦甲天下、被称为中国最穷县的晴隆,刚刚蝶变为新兴的山地旅游目的地。

——此前4个月出台的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将南方草山草坡畜牧业发展列为支持重点,这被业界认为是因地制宜、种草养羊的“晴隆模式”,进入井喷发展的拐点!

——他去世前几天,规模宏大的黔西南州“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战役全面打响!晴隆县的7.91万贫困人口中,将有2.2万人得到易地扶贫搬迁。

——穿越县境的沪昆高铁贵昆段建设正如火如荼,今年年底正式通车后,“连峰际天、飞鸟不通”的晴隆,将依借这条大动脉实现“千里京沪当日达”的梦圆!

然而,这部激荡人心的交响中,由姜仕坤本人倾尽心力演奏的乐章,戛然而止了!——姜仕坤走了,走得太匆忙,匆忙得让人难以置信。

打破“愁城困局”

晴隆,贵州西南部因贫穷“出名”的小县。

贵州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而在贵州的扶贫地图上,晴隆县的贫困面之大、贫困程度之深又格外“醒目”。2015年,在全国向贫困发起决战冲刺之时,33万人口的晴隆,尚有近8万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晴隆缺晴,有时候阴雨连绵一两个月难见阳光;晴隆缺水,这里石漠化严重,再大的豪雨,也会很快顺着喀斯特漏斗、暗河消失殆尽。

晴隆山高、谷深、坡陡。县域面积1331平方公里,接近北京城区面积的两倍,但竟找不出一块略大于天安门广场的千亩坝子。土地瘠薄,稼穑艰难。

采煤、采锑、采金,资源的粗放开发,曾使晴隆的发展一度陷入自然生态和政治生态的双重困局。

2009年12月,姜仕坤来到了晴隆,担任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副县长、代理县长;2010年3月,当选晴隆县县长。

那一年,震惊一时的晴隆黄金案的处理刚近尾声,晴隆接下来该怎么走?不少干部坐困愁城。

由于黄金案遗留问题多,干部普遍不在状态,“大家脸上都是一层灰”。初到晴隆的姜仕坤起步艰难,但他下定了要把各项工作搞上去的决心。至今,晴隆的干部仍记得他那句掷地有声的话:“我们承认落后,但不能甘于落后!”

姜仕坤选择从城建入手破局。

当时的晴隆县城已经十几年没变过样:建成区面积只有1.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才2万多;主干道只有6米多宽,白天条条路堵车,晚上四处黑灯瞎火,冷冷清清。如此的规模和建设管理水平,连有些地方稍大的乡镇都不如。

县城不扩容改造,晴隆就伸不开发展的手脚!

斯人已去。如今,在姜仕坤身后,人们看到了一个新晴隆:白改黑后的沥青道路干净清爽,交通标线清晰,信号灯闪烁,车行畅通有序;县城面积扩大到6平方公里,人口增加到4万多;全县城镇化率从17.5%提升到33.55%,接近倍增!当地人把县城扩容改造,赞为晴隆发展史上“天翻地覆的壮举”。

在县住建局局长姜文新、莲城镇镇长范勇等“城建破局”的亲历者心中,更值得说道的“壮举”是,姜仕坤带着大家在破旧立新过程中对群众利益的充分维护,是涉及2000多亩地、238栋民宅征拆过程中群众上访为零的纪录!

事实上,最初的征地拆迁方案,有过被当事群众公开“怒掷”的尴尬。看着群众扔回来的方案,姜仕坤说,“要么是我们的工作不到位,要么就是老百姓的利益没有考虑充分!”

“我是农民的儿子,我知道他们的想法。”揣着一颗群众利益大于天的赤子之心,姜仕坤一次次来到征拆户中间,掰开指头,和大家面对面一笔一笔地算细账。然后,带着政府一班人回到办公室,反反复复数十次修改方案,终于形成了各方都比较满意的系列征拆文件。

分管城建的副县长封汪鑫感慨地回忆:“过去连科局长都是很少出面做群众工作的,大家习惯于凡事‘安排下去’,姜仕坤同志的垂范和要求,使干部作风为之大变。”

点亮“二十四道拐”

“开天辟地”发展旅游业,是姜仕坤在晴隆干的另一件大事。晴隆有着闻名中外的“二十四道拐”,却一直未曾作为旅游景点来开发。晴隆经济发展,过去也没有旅游业这个概念。当姜仕坤提出依托“二十四道拐”,整合晴隆其他旅游资源发展山地旅游时,很多干部嘴上不说,心中却不以为然。

“就那个几个土拐拐,有什么好看的!”

“连个像样的酒店都没有,谁来旅游啊!”

……

常常独自一人站在对面高山上静静俯瞰“二十四道拐”的姜仕坤,心中却非常有底——作为书写过“抗战生命线”辉煌的“历史弯道”,这些“土拐拐”,是唤起太平洋两岸二战记忆和中华民族抗战记忆的“活化石”,也是晴隆目前对外部世界最具吸引力的对焦点。

他要把这段“历史的弯道”裁弯取直,变成晴隆走向世界的捷径!

姜仕坤和他的同事们默默地做着准备:收集各种关于“二十四道拐”的文献,编撰相关出版物,不断储备“二十四道拐”的影像资料;引进战略合作伙伴,建设安南古城影视基地,高起点筹拍电视剧《二十四道拐》……

他们在悄然积蓄力量,等待着注意力经济水到渠成的契机。

201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之际,电视剧《二十四道拐》在央视八套热播,一夜“引爆了”过去几乎为零的晴隆旅游业!

这年国庆黄金周,10万自驾客涌进晴隆,数千辆车把各条通往“二十四道拐”的道路堵了个水泄不通,让晴隆的干部群众真的看傻了眼。

借着《二十四道拐》的热度,晴隆顺利承办了首届国际山地旅游大会汽车爬坡赛、障碍赛、森林越野赛等大型活动。“历史的弯道”,给晴隆带来了山地旅游这个新兴产业,也点亮了晴隆人心中的文化自信。

“他是为晴隆把脉开方找路的人。”在身为本地人的晴隆县政协主席吴金山看来,姜仕坤的到来,改变了晴隆,改变了晴隆干部的思维,为晴隆的发展找到了新路。姜仕坤的担当与作为,让很多原本茫然无措的当地干部看到了发展的希望,鼓起了干事创业的激情。

升级“晴隆模式”

“我是农民的儿子,我知道他们的想法。”这是姜仕坤的情怀,也是他的功夫。

在晴隆,很多人都知道,姜书记会算账,会算晴隆经济发展的账,算百姓生产生活的账。中专起点的姜仕坤爱学习、爱钻研、爱较真。

大家公认,姜仕坤很在行,推动“晴隆模式”在他任职期间实现了升级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晴隆羊”,成为与蒙羊、疆羊并秀的中国三大羊系之一。

晴隆的水土不宜稼穑,却不排斥莺飞草长。因地制宜、种草养羊,实现经济、生态、扶贫“三效”同步的“晴隆模式”,是晴隆农业产业和扶贫开发的亮点。到晴隆任职后,姜仕坤以近乎痴迷的钻研态度,很快从门外汉变成了“羊专家”“羊书记”。

下乡调研,姜仕坤往往第一时间直奔羊圈。哪个乡镇有多少羊存栏,哪个养殖大户发展存在困难,哪个山头的饲草长势最好,哪个季节羊群最易发病,很快他便了如指掌。

出差外地,姜仕坤会频繁出入各种肉类交易市场和形形色色的羊肉馆。不是为了“发掘”美味,而是四处找寻“晴隆羊”的市场未来。

姜仕坤的细致与较真,“晴隆模式”发起者,晴隆县政协副主席、县草地畜牧中心主任张大权记忆犹新。有一次,姜书记半夜打来电话:“有个问题我没想明白,睡不着,你再帮我核算一下,一只绵羊和一只山羊一天各需要吃多少草料。”曾几何时,由于经验缺乏,晴隆不少养羊户都发生过草料贮备不足导致羊只饿死的悲剧。为把“晴隆羊”搞上去,姜仕坤事事都要摸个门清。

功课做足,姜仕坤找到了“户均30头基础母羊”这个让农户稳定脱贫的精准拐点,并由此提出了“让种草养羊成为晴隆百姓主业”的战略性脱贫思路。

在姜仕坤手上,制约“晴隆模式”升级发展的两大“瓶颈”得以破解。

品种结构单一之困。“此前十年,晴隆一直以养殖黑山羊为主,但在国内肉羊市场上,绵羊占到百分之七八十。姜书记提出,要扩大绵羊养殖占比。”张大权说。如今,晴隆山羊与绵羊已各占半壁河山,姜仕坤成功推进了“南羊北进”,“晴隆羊”打开了惯食绵羊的北方市场。

群众种草养羊动力不足之困。2011年前,“晴隆模式”主要依靠项目资金支持,县草地畜牧中心通过打造养殖小区和大户养殖示范,给群众分发基础母羊,繁育羔羊后与群众分成。基础母羊仍归县草地中心所有,群众没有完全产权,发展种草养羊动力不足。

姜仕坤提出,“晴隆模式”的目的是让农民脱贫致富,产业根基一定要放在养殖户身上,“我知道他们的想法”,力主鼓励群众独立散养。而张大权则担心,群众独立散养会导致风险难以控制,不易于整体上管理统筹。

事实证明了姜仕坤的判断。鼓励农户散养,农户有了全部产权,也有了压力,压力迅速转化成了种草养羊的发展动力。“在让养羊户拥有完全产权这件事上,仕坤发挥得非常好!”黔西南州委常委、兴义市委书记许风伦,这位曾经的晴隆县委书记为自己的老搭档由衷地点赞。正是姜仕坤这一精准的“发挥”,使“晴隆模式”真正走上了社会化产业发展的“升级”之路。

撑起为民晴空

“一个贫困县的书记,首先要知人民的疾苦!”

甫到晴隆,姜仕坤就利用黔西南人民广播电台这个平台,与晴隆当地群众互动交流、了解民情。

公路破烂失修、摊贩占道经营、三轮车无照运营、乱收水费……电话那端的群众讲着讲着激动起来,有人甚而大喊“政府必须给个交代”。姜仕坤却始终在心平气和中认真听着,详细问着,不停记着,并现场作出承诺。他说话声音很轻,但语气坚定。

在晴隆的6年,除了在外出差,姜仕坤白天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基层调研、发现问题,晚上则开会研究解决问题的路径。从县长任上到县委书记任上,几乎天天如此。

姜仕坤患有严重的痛风,喜欢穿宽松厚实的篮球鞋。

在晴隆的坡坎沟渠、田间地头,经常能看到一个一瘸一拐的穿篮球鞋的高瘦身影,大家都认识他,这是县里的姜书记。姜书记一到村里,大伙都会放下手头活,三三五五围过来,大伙也都明白,和姜书记聊天很随便,有什么说什么,从来不拘束,从来不隐瞒,扯扯家常,说说种草养羊的事,很开心。

大田是晴隆最贫困的乡,海拔超过1900米的苗族山村兰蛇村,是大田乡最贫困的村。

兰蛇的进村路非常陡峭,从乡里上到兰蛇的15公里路,开车都要一个多小时;下山时,得一路带着刹车,刹得车轮冒烟。

2011年秋天,姜仕坤来到兰蛇。当他看到绝大部分百姓住着茅草屋,没有任何产业支撑,人们种植的包谷还是上世纪80年代的老品种时,心中相当不安。他立即召开群众会,和村民细算经济账,发动大家种植新品种苞谷、种烤烟、种草养羊。

从2011年到2015年,姜仕坤四上兰蛇,通过协调资金建百口水窖和烟水工程,解决了兰蛇人的用水之困和产业之困。他亲自指导兰蛇村科学种烟,使兰蛇烤烟的质量甚至超过一些老烟区,2015年实现产值100多万元。

“好个晴隆县,白天停水、晚上停电。”

在晴隆县城,水是敏感话题。每家都有储水的大桶,停水是经常的事。生活用水需从海拔低于县城七八百米的北盘江支流西泌河,通过长近8公里的水管五级加压提升800米才能进城。一吨水成本要7块多钱,水价如肉价,很多居民用不起。

“连老百姓用水都解决不了,还干哪样子事!”姜仕坤任县长后没多久,召开专门会议,以压缩其他开支、由县财政每年补贴500万元的方式,将居民用水价降到了每吨3.8元。

县城通往北部乡镇的晴隆至雨洗公路,因各种原因修了9年都未能通过验收,加之在未经验收的情况下投入使用,多处严重破损,尤其是县城到马场段,坡陡路弯,落差达数百米,按声喇叭都可能引发山石掉落,伤亡事故不断。

“当了裤子也要把这条路修好!”

在时任县委书记许风伦支持下,姜仕坤多次跑到州公路局、州交通局等部门沟通协调。最终,找到了以公路局资产抵押贷款,带资修路的解决路径。许风伦和姜仕坤以他们的担当,硬是“扛”出了一条晴雨畅通的生命路。

勤俭与慷慨

勤,是姜仕坤的工作方式。

2014年8月,就任晴隆县委书记时,他以一贯不甚洪亮却坚定的口气说,“今天起,我将继续为晴隆的建设与发展,奉献自己全部的热情、智慧和汗水……”

穷县干大事,难!

姜仕坤到晴隆后,干了很多当地干部想干没干成的事,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工作压力。

下乡调研、外出开会、跑项目、筹资金,姜仕坤的行车里程每年都在八九万公里以上,平均每天超过200公里。最辛苦的一次,在省内一天跑了近900公里。

姜仕坤白天调研、晚上开会的工作生活节奏,慢慢地,也成了晴隆不少干部的作息时间。

尤其是副县级以上干部,中午一两点吃午饭、晚上七八点吃晚饭、夜里十一点以后下班,几近常态。

于是,在县委政府门口,有了一个“县级小食堂”:外间一张桌子、一个可煮火锅的电炉,里间是个几平方米的小厨房。之所以叫“县级小食堂”,不是餐食的规格高,而是因为来这里吃饭的,基本都是加班的副县级以上干部,错过了饭点,汤汤水水在炉子上热一热便可得一顿。

不过,对姜仕坤而言,到近在咫尺的这个“小食堂”喝点热汤菜,也常是件奢侈的事。忙得脚不沾地的时候,他常常是手抓两个馒头,从这个办公室直接走进那个会议室!

俭,是姜仕坤的生活习惯。

运动鞋,穿了五六年,早已褪色泛白,不肯扔;帆布的公文包,用了四五年,不肯换。在姜仕坤眼里,没有时髦不时髦,好看不好看,只有能用不能用。

姜仕坤白天调研四处跑,晚上开会到深夜,驾驶员小朱跟着“受罪”,有时候,去外地出个差,小朱会说,“书记,好累,我们吃顿五花肉吧!”

姜仕坤总是习惯性的张嘴一笑,“还是搞碗粉算了,省事省时间,回去还要开会。”

姜文新记得,有一次和姜仕坤到贵阳出差,从省政府出来,附近有180元一个晚上的宾馆,姜仕坤摇摇头,到城南找了个100元的招待所住了一宿。晴隆缺水,姜仕坤基本都是利用在外出差的时候洗澡。他还叮嘱驾驶员,尽量出差时洗车。

有人说,一个县委书记,至于这样吗?

姜仕坤回答:“晴隆很穷,用钱的地方很多,不节省不行。我是书记,就是表率!”

姜仕坤也有慷慨的地方:

——买书。他随身携带的公文包,除了装文件,还要装书。驾驶员小朱说,姜书记到外面出差,只要有时间,必买一堆书回来。“书记去世后,我们从他宿舍清出整整7个编织袋的书。”女儿田姗灵说,爸爸不仅爱自己买书看,碰到认为好的书,还特别喜欢买一大堆送给亲友、同事。妻子王作艳说,读书是老姜唯一的爱好。

在姜仕坤生前的宿舍里,这位爱书人常坐的沙发上,除了被他坐塌下去的那一小块位置,剩下的地方堆满了书:《习近平论治国理政》、抗战史料、供给经济学论著,大学畜牧专业、旅游专业教材……

——帮人。自掏腰包帮助帮扶对象、帮助有困难的人,对姜仕坤来说是家常便饭。

女儿田姗灵说,他们一家人开车回老家的路上,看到背负重物步行的路人,爸爸经常都会停下来问人家住哪里,然后捎上一段。

驾驶员小朱的父亲患有重症,于是,自己的那份出差补助,姜仕坤都给了小朱,而小朱则负责出差时为两人买早餐……

“他心中装的都是别人!”这是身边工作人员对姜仕坤的集体评价!

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没有利益纠葛,没有人情牵绊,姜仕坤放开了手脚,解决一个个发展难题。

县委书记是一班之长。“如果班长是个有问题的人,有私心的人,就算能力再强,我们这些干部也不会跟着他这么拼命的干!”“姜书记是班长,更是带着我们干的兄长!”晴隆县委副书记王琴认为,正是姜仕坤的正己正人,在晴隆营造出了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柔软的牵挂

一个对百姓充满爱心的人,又怎会对亲人冷漠。家,占据着姜仕坤心中最柔软的地方。

女儿回忆,初中时有一阵子自己很叛逆,不爱学习,成绩考得差,姜仕坤看到成绩单,很意外也很难过,“爸爸并没有发脾气,只是牙齿紧紧的咬着嘴唇。”

那个周末,姜仕坤带着女儿回了一趟乡下老家。走到村口,刚好看到自己年迈的母亲背着装满南瓜的背篼,在崎岖的山路上踽踽而行,姜仕坤对着女儿说:“我就是这样苦出来的,你是我的女儿,要懂得珍惜。”

姜仕坤要让女儿明白,还有很多人,仅仅是为了简单的生活,都那么辛苦的努力着。

姜仕坤很“恋家”,工作再忙,周末只要有一点时间,都会赶回册亨老家,看看父母,吃顿母亲做的饭,有时候回去晚了,吃点剩饭,也觉得是美味。

常年工作在外,看着已近八旬、却始终不肯放下农活的父母,姜仕坤一直想做点让他们高兴的事。

有一次,为了圆父母的心愿,姜仕坤抽出时间陪老人去北京旅游。在从兴义坐大巴车到贵阳的路上,因为空调车窗户没法打开,母亲晕车很厉害,不停的呕吐。看着母亲的难受劲儿,姜仕坤心里十分自责。自家买了车后,每次母亲坐车,姜仕坤都会先上车把座位调到母亲舒适的状态,风再大,也会开一点窗户。

妻子王作艳和姜仕坤同一年被分配到黔西南州册亨县坡妹镇,一个是乡镇科员,一个是幼儿教师,两年后,两人相爱结婚。因为姜仕坤的调迁,王作艳也不停地变换工作。姜仕坤从册亨调到安龙当副县长,她几经周折调到安龙,没多久,姜仕坤又从安龙调到兴义任州建设局党组书记。当她马不停蹄地跟到兴义,姜仕坤又调到了晴隆。姜仕坤不想让妻子再折腾,于是王作艳停止了“追赶”,把他们的家安在了兴义。

姜仕坤将全部精力放在工作上,王作艳怨言很少,她只是担心,一直担心,担心丈夫的身体能否扛得住沉甸甸的工作重担。在姜仕坤担任县委书记后,这份担心与日俱增。

“晚上十二点电话打过去,大多数时候收到的都是他‘还在开会’的短信。早上又想让他多睡会,不忍心打电话……”看着才40多岁的丈夫,两鬓已经花白,头发掉了大半,背也微驼了,王作艳有时也真的不理解了,“怎么会忙成这样!”

田姗灵记得,有一次在老家,看到一对上了年纪的农村夫妇开着电三轮从身边驶过,爸爸对她说,“退休后,我和你妈也会像他们一样,买个三轮车,种点苞谷、南瓜。”

痛惜“蜡炬成灰”

姜仕坤去世的噩耗传来,山东汉子许风伦数度落泪。

“朴素、真诚,一丝不苟、任劳任怨!”许风伦坦言,姜仕坤是他到贵州工作后对他影响最大的人。从姜仕坤身上,他看到了一个贫困地区干部的坚韧与执着。“仕坤同志非常直爽、也非常慎重,敢于担当,执行力非常强!”

姜仕坤的另一位搭档,晴隆县委副书记、县长查世海感慨:“仕坤同志干工作完全是在拼命”;“他这个人做事非常用心,追求完美,一件事如果有丁点不完善,他就常常夜不能寐”。“他是真正一心为公,公而忘私的人”。

在晴隆,县人武部政委崔战朋住在姜仕坤的楼下。姜仕坤去世后,一向无梦到天亮的他失眠了。“以前每天凌晨1点左右,总能听到姜书记准备睡觉洗漱的声音,如今这声音没了,反而睡不着了。”

晴隆县肥姑素盐酸菜厂负责人王仕莉一直记得姜书记和她说的一句话:“我不是扶持你,是要通过你这个企业,帮助晴隆的农民。”王仕莉承诺,一定会完成姜书记交代的1200户的精准扶贫目标。

受到过省、州表彰的共产党员李安珍,是大田乡董箐村种草养羊的带头人,为带领村民脱贫受过不少委屈,几度想举家搬到县城。是姜书记的鼓励让她坚持了下来。姜仕坤去世后,李安珍誓言:“只要董箐还有老百姓没有脱贫,我就不会走出这个山旮旯!”

姜仕坤遗体告别那天,94岁的晴隆县离休干部赵善平从晴隆赶到了兴义,老人家只是重复着一句话,“仕坤这么好的同志,怎么也要送一程。”

郡县治,天下安。一个国家级的贫困县,在发展的关键时期,遇上了一个事事想做到尽善尽美、处处为人民着想的好书记,本是一件幸事,但,天妒英才!姜仕坤的猝然倒下,让人扼腕痛惜。

“山绿了羊多了民富了你不见了,路修好水通好电供好君且走好”。这是老搭档许风伦和战友们含泪写给姜仕坤的最后祝愿。姜仕坤终究是离去了,留下了刚上大学的女儿,留下了21年不离不弃的妻子,留下了仍然躬耕深山的年迈父母,留下了晴隆业已展开的脱贫攻坚决战,留下一道道追问:一个共产党员如何永葆本色?一个出身寒门的干部如何永葆赤子之心?一名县委书记该如何用好手中的权力?

晴山千峰翠,盘江万古流。

姜仕坤,这位用生命向贫困宣战的共产党员,韶华之光虽如流星,却耀眼难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当代愚公黄大发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全文共 1168 字

+ 加入清单

一道万米水渠,跨36年建成,过三个村子,绕三重大山,穿三处绝壁。遵义草王坝村老支书黄大发用半辈子的时间,领着村民彻底打破了山村干渴的“宿命”,打开了脱贫致富之门。老支书黄大发36载“以命修渠”的故事,直扣人心、感人至深。

这几天,81岁的黄大发成了新“网红”。在舆情重要参考依据360指数上,“黄大发”的搜索指数在一天之内就同比上升88.02%,媒体指数也在一天之内上升到157;在微博上,一天之内就有上千条微博点赞这位当代愚公;微信公众号“学习小组”以《不寻常!党报要闻版整版报道一个老支书》为题,转载了《人民日报》的文章,并在一天之内收获了6万点击量和1300多名网友的点赞致敬。

脚下的力量,源自内心的信仰。黄大发的事迹引发社会广泛共鸣,首先是因为他把群众的幸福当作自己毕生的追求。报道中,有一个细节令人难忘:80岁那一年,黄大发向组织上提出了唯一的一次私人请求,到省委去看看——在贵州省委大楼“为人民服务”的碑刻前,他久久伫立凝望。“为人民服务”,这道理念之光,照亮了黄大发所经历的贫穷、艰难、修渠一度失败的年月,指引他奋勇前行;这道光,也一直照亮着焦裕禄、杨善洲、李保国等一代代优秀共产党人的奋斗历程。近日的热播剧《人民的名义》中,在协助处理大风厂事件时,已退休的老检察官陈岩石被省委书记沙瑞金称为“举着一把骨头当火把”。与黄大发的“为了水,我愿拿命来换。沟没有修好,不好说自己是共产党人”一样,一代代优秀共产党人心里装着老百姓,燃烧自己、呕心沥血、奉献所有。面对这一个个“火把”,在新的长征路上,每一位党员干部都应该深入思考,自己该怎样以“人民的名义”负重前行?

青山不负英雄志。为了改变草王坝村“土多田也多,过年难找米汤喝”的贫困面貌,黄大发一辈子做的就是一件事:修渠引水,让老百姓吃上白米饭、喝上山泉水。志如磐石,暂时的失败面前不灰心,各种困难面前不退缩。黄大发36年“啃穿山洞”修造“绝壁天河”的实践证明,没有奋斗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信念跨不过去的高山。众多网友的由衷点赞、无数读者的泪眼模糊,是向这位当代愚公的真诚致敬,更是对广大党员干部的呼唤和寄望:像黄大发那样坚毅执着,扑下身子带领群众苦干实干。

梦在前方,路在脚下。新的长征路上任务艰巨繁重,有一个个硬骨头要啃,有一场场硬仗要打。黄大发的事迹像一个能量满满的“加油包”,每一名党员干部都应该从中汲取力量,并接过老支书手里的接力棒:心中装着人民、紧紧依靠人民,永葆奋斗的激情、奉献的精神,撸起袖子加油干,创造一个又一个干事创业的奇迹,把人民的美好愿景变成现实。

1.当代愚公黄大发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2.干部学习黄大发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3.黄大发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4.黄大发先进事迹个人心得体会

5.关于黄大发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6.学习黄大发精神心得体会

7.黄大发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2024“新时代好少年”先进事迹观后感

全文共 625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都是新时代少年,进取进取、吃苦耐劳是我们学习的目标。在十位新时代好少年中我最敬佩的是一位来自延安的“小小红色讲解员”——张力文。

张力文每个星期都要背一篇长达一千多字的演讲稿,每次都背到晚上十一点多。她每周会当一次“小小红色讲解员”,为来到延安的游客讲解红色故事,让他们了解红军的故事,热爱脚下这片令人热血沸腾的土地。张力文的讲解别具风格,她的演讲稿生动活泼,加上优秀的口才,博得了旅客朋友们的喜爱。张力文的外公是老革命,她从小就常听外公讲红军长征和在延安的革命故事,对红色文化充满了感情。为了能成为“红领巾志愿者”讲解员,张力文从三年级开始就参加了“小小讲解员”辅导班,每一个手势、每一个眼神都反复练习,付出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

2018年4月,经过层层选拔,张力文最终如愿加入了“桥儿沟鲁艺旧址”的红领巾志愿者讲解员队伍。从此,她更加刻苦训练,一有时间就去鲁艺旧址为游客讲解,她还将革命故事和艺术表演融合在一齐,以讲、唱、跳的形式把延安时期的经典故事呈现给游客。闲暇时间,张力文经常与其他小讲解员互相传递经验,互相讨论每一次讲解的收获。除此之外,她还经常在各个学校、小区进行义务讲解,激发大家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张力文是一个全面发展、活泼大方的延安精神小小讲解员,学习红色传统、感悟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延安精神……她和每一个新时代好少年一样,身上都有很多可贵的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我必须要向她(他)们学习,争取成为下一个“新时代好少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学习抗击疫情先进事迹心得

全文共 1284 字

+ 加入清单

疫情无情,人间有爱。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一个个感人的身影,一幅幅温暖的画面,汇成了众志成城抗疫情的人物群像。不同战线、不同岗位、不同职业的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抗击疫情,“微力量”汇聚起战胜疫情的磅礴力量。

“5分钟的婚礼”显大爱。非常时期,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金马街道石磊社区为社区工作者赵馨和军人李林举办了一个简单而又特别的婚礼仪式。说简单,是因为参加婚礼的只有新郎、新娘、主婚人、证婚人和2位见证人,共6人。仪式也只有短短的5分钟。说特别,是因为当下的抗击疫情形势特别,每个人都戴着口罩,婚礼仪式上双方的亲朋好友也不在场,而且这个仪式新娘子全不知情。1月20日,接到街道和社区通知后,党员赵馨主动退掉了已经订好的酒店,全身心投入了社区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工作中。在做好自身防护的同时入户宣传,登记统计,耐心劝说,思想引导。她说,党员就是要身在工作前线和群众在一起!大灾大难面前需要党员干部敢于牺牲自我、奉献人民,需要党员干部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牢记心上,不计得失不求利益,彰显共产党员应有的价值。为了不让美满的婚姻留下遗憾,在石磊社区的精心组织下,才有了这场特别的婚礼。婚礼一结束,赵馨就又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了。

抗击疫情,她把家搬到了医院旁。陈梅是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为了方便与同事们并肩作战,家住武侯区的陈梅把孩子留给丈夫照顾,自己则在医院附近租了一间房子居住。自租房的那天起,陈梅便开始了“两点一线”的生活,再没回过自己的家……

待产护士长:发作了就直接到楼上妇产。1月27日,大年初三,成都市温江区人民医院骨科护士长、高龄产妇张丽萍仍坚守在岗位上。离预产期还有十几天,本打算休假待产,但作为护士长,她深知现在医院紧缺人手,便主动提出留下,做好科室人员、物资调配的工作,为防控疫情尽点力。她说:“现在是特殊时期,放弃休假,打算工作到最后一刻,发作了就直接到楼上妇产科去。”

双胞胎姐妹争当志愿者。1月28日,记者在成名高速温江出口防疫站看到,有两名志愿者手持红外线体温检测仪,忙着给车辆上的司乘人员测量体温。这两名志愿者是一对双胞胎,姐姐叫周芯宇,在川农大读研究生,妹妹叫周芯雪,在成都中医大读研究生。姐妹俩看到志愿者招募信息后就报名了,她们说,就是想尽自己的一份力量,缓解一下医护人员的压力。

好邻居!送口罩还送菜。1月29日,温江御景湾小区业主群里发生暖心一幕,一名热心业主在群里说:“还有没有邻居需要口罩的?我朋友给我带了几盒,明天到货,免费送。”当另一名业主说需要,而且几天没有下楼后,热心业主不仅送了口罩,还送了菜,他在群里留言说:“我给你挂门口了,我给你放了点菜先应急。”大家纷纷为这位好邻居点赞。

他们所做的事,与战“疫”一线所涌现的众多震撼人心的事迹相比,显得是那样的普通与平凡,甚至可以说是微不足道。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这是一场没有旁观者的全民行动,是一场齐心协力的人民战争。让普通与平凡的“微力量”,构筑起群防群治的严密防线,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切实做好各项防控工作,坚定信心坚决夺取这场人民战争的伟大胜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黄大年事迹观后感感悟

全文共 369 字

+ 加入清单

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感人至深,习总书记重要指示催人奋进,我们要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融入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奋斗之中,从自己做起,从本职岗位做起,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看到习总书记对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作出的重要指示,不少熟悉了解黄大年的人都流下了激动的泪水:“爱国情怀,这就是黄大年的精神支柱,这就是黄大年的幸福源泉!”作为黄大年的秘书,王郁涵见证了他为祖国科技事业付出的全部心血:“黄老师一生为国,放弃国外优越生活毅然回到祖国,他心里有祖国、有学校,却没有考虑‘小我’。”“他是一位真正的爱国者。”采访过黄大年的新华社记者王海鹰回忆说,黄大年为了国家,一切都可以舍弃:金钱、房产、职位、家庭、健康……这个“科研疯子”把自己全部献给了国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助人为乐的事迹

全文共 1413 字

+ 加入清单

在小时候,我就深受一则公益AD的启发:有一个人艰难地骑着一辆装满物品的三轮车上坡,正当那个人蹬不动时,有一双手上前去帮忙,而在推上坡后,骑车人向后去找这个好心人时,那人却消失在人海当中......而在那时,我对"助人为乐"的明白就是帮忙别人是一件好事;在上小学时,学校总是教育助人为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咱们要向有困难的人伸出帮忙之手......而在那时,我对"助人为乐"的明白就是帮忙别人是愉悦的;上了中学,我成为了团员,更参加了众多教育活动,比如"领悟雷锋活动"、"假期实践活动"等等。在这些群众活动中,很多都是以助人为乐为主题的......而在此刻,我对"助人为乐"的明白是互助不仅仅是一种愉悦,还是一个职责、一番成长、一股力量。

在学校中,我担任了班长的职务,处处要起好带头作用,团结群众,帮忙同学。在班里,有一位男生家庭经济困难,领悟基础较差,因此有很多同学都看不起他,甚至不愿和他站在一齐。于是,我主动在班里组织的"一帮一"活动的组员搭配中选取了他。我期望能帮他把基础知识学扎实,也期望他能够对自我自信一些。在每一天早自习,我都会提醒他需要熟背和注意的知识点。在课下,我会把详细的笔记借给他抄录。渐渐地,他也会向我主动问笔记和作业,在领悟方面有一些改善。有时,他有困难也会找我帮忙,比如借碳素笔和练习本、问不懂的题等等。我也在这期间经常鼓励他,告诉他不比别人差,别人也不比他强,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每一个人都有优缺点。就这样,过了一段时刻,他的性格开朗了许多,和同学们的关联越来越好。这样的进步和改变使我很高兴,心里也有一种成就感。同时我也要感谢这位同学,正是正因为他讲题,才使我对知识点记得更加牢固,锻炼了讲题潜质;正是正因他的用心配合,才使我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和信任。透过这件事,我更加肯定了"帮忙别人就是帮忙自我"的想法。

在社会生活中,我也会尽全力去帮忙别人,服务大家。村中的健身园是我儿时最钟爱去的地方。如今,体育器材换了一批又一批,但是人们锻炼身体的想法却从未改变。那天,我发现健身园中的体育器材脏了,而且在砖缝中长了许多杂草。于是,我组织了村中的同学,把打扫健身园当作社会实践的一个任务。经过了一个上午,咱们把园中的杂物和杂草打扫干净,把体育器材擦拭了一遍,使健身园的环境好了许多。健身园周围的居民看见后,给咱们送去了赞赏的目光,她们还说咱们为村里的清洁工作人员减少了很大的负担,十分感谢咱们。我用自我的劳动不仅仅帮忙了别人,不仅仅得到了夸奖。但是我认为,咱们作为中学生已经有义务、有职责地去为村里和社会做一些事情了。而且,咱们还在帮忙别人、服务大家的过程中,体会到了大人们工作的艰难和辛苦,更使咱们觉得自我被家长呵护的生活十分愉悦。我想,这就是助人为乐的另一种体会,也是另一番成长。

放眼而看,如果咱们每一个人都学习并领悟助人为乐,都愿意助人为乐,那么咱们的社会和生活便会充满了爱。我坚信,这种爱能够抵挡一切的困难和挫折。因此,我更觉得助人为乐是一股无限大的力量......(太宰治)

我就是这样一个助人为乐的孩子。我钟爱帮忙别人,当我看到在自我的帮忙下,别人很顺利地度过他们的困难的时候,我就会从心里涌出一股难以言说的自豪感和愉悦感,正因我感到了自我对他人的价值。而且帮忙别人,让咱们自我也得到了锻炼,也让社会充满了爱。助人为乐真好!我愿意继续去帮忙那些需要帮忙的人,让咱们的生活充满七彩的阳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事迹观后感

全文共 1261 字

+ 加入清单

有一座城市,叫众志成城;有一批战士,叫白衣天使;有一种精神,叫逆流而上;有一种信心,叫万众一心!

乙亥末,庚子春,荆楚大地疫,染者数万。众惶恐,足不出户。举国防,皆闭户,道无车舟,万巷空寂。为一国,封一城。时天下震动,然九州同心。更有医甲钟南山,携雷火二神率三万白衣,入疫区死守,生死攸关。先锋大将李文亮,以身殉国。众白衣誓死不退,逆流而行。医无私,警无畏,民齐心。政者、医者、兵者,扛鼎逆行勇战矣。商客名家百姓仁义者,领邦献物捐资。叹!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岂曰无衣,与子同裳!能者竭力,万民同心!

2020年的春节,在所有中国人的心里,注定是一个永生难忘的记忆。新型冠状病毒的肆虐,让辞旧迎新的钟声更加沉重,人们脸上的那一个个口罩,让这个春节倍感冷清。这个冬天,梅花依然宁静地开放;这个冬天,蓝天依旧明净如洗;这个冬天的武汉却非常艰难,全国人民非常艰难。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牵动着14亿中国人的心。一场没有硝烟的抗击疫情人民战争已经在神州大地打响。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在这特殊的日子里,我谨遵钟南山院士的忠告,静静地待在家中。为武汉忧心忡忡,为武汉的人们牵肠挂肚。

与此同时,有一群人,他们正冲在前方,用自己的平凡之躯为身后的亿万中国人筑起防护的堡垒,他们舍小家为大家,不眠不休,战斗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的最前沿。他们是来自全国各地的最美逆行者,他们是新时代的最美先锋人物,他们是可亲可敬的白衣天使。

在这群人当中,84岁的钟南山院士,17年前,这位老院士奋斗在抗击非典的最前线上,为抗击非典立下了汗马功劳。17年后的今天他临危受命,搭上前往武汉的高铁,再次前往抗击疫情的前线;86岁的董宗祁老教授,坐在轮椅上,一上午看了30多个病人,他说:“我这辈子,就是为了救人”;73岁的李兰娟教授,知道国家有难,她毫不犹豫前往武汉,坚定地说:“我打算长期待在武汉,与那边的医护人员一起奋斗!”

随着疫情不断发展,从刚开始的27例到全国累计确诊72436例,我时刻关注着疫情的最新进展。新冠病毒来势汹汹,短短几周,确诊病例迅速攀升,全国乃至全世界不断有确诊病例,死亡病例的出现,让身为一名医学生的我揪心不已。我们无法到达抗疫第一线,不能与病毒正面作战。但身为一名医学生党员,我们应该做好我们的后勤工作,不出门,少出门,勤洗手,戴口罩。及时提醒身边亲人,不走亲访友,不出门聚餐。不给抗疫战士添麻烦,祝愿他们平安归来,这就是我们为抗疫一线做的最大贡献。

疫情在前,他们不退。网络上不断涌现各种感人故事、抗疫英雄,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他们坚守岗位、恪尽职守,站在了防控疫情的第一线,将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放在了心头、护在身后。在网络上我看到在前线的战场上,疲惫了一天的白衣天使们卸下他们的盔甲,满是斑驳,身上满是隔离服和口罩留下的痕迹,多次消毒的手满是坑洼。这怎能不令人动容?他们多是笑笑,继而又义无反顾地奔向战场。天上的明月不及你肩头的星光,为了心中那份责任,24小时战斗在疫情前沿,他们是疫情来袭时最美的逆行者!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2024年精准扶贫先进典型事迹

全文共 761 字

+ 加入清单

近三年以来,××乡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把推进扶贫开发工作作为全乡×区振兴发展的头等大事真正落到了实处,采取产业大户带产业小户、产业强户带产业弱户等办法,推动产业扶贫,以结对帮扶,精准到户为核心,扎实有序推进扶贫开发工作,我乡精准扶贫工作取得良好成效,具体先进典型事迹如下:

××乡××村是国家贫困村,××村委会的××自然村现有农户10户,人口45人,过去均无支柱产业,主要靠种植粮食作物和外出务工来维持生活。全村基础设施落后,群众发展意识不强,缺乏有效的经济来源,贫困比例相对较高。

农户××就是××小组的一家贫困户,一家4口人,因缺乏技术和支柱产业导致家庭贫困,家庭收入主要来源是种植粮食作物,劳动力不足也使得他家中无外出务工人员,××年底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不足2000元。居住在一间60平米左右宽的砖木房里,家中并无其他家用电器,更别说买得起车。

后来,在××乡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精准到户的扶贫开发政策下,对××家的养殖蜜蜂产业进行扶持。该户目前的蜜蜂养殖规模近60箱,每箱蜜蜂的蜂蜜年产量约50斤,每斤蜂蜜的单价约25元,除去每箱蜜蜂的成本120元,年产值大约6.78万元。就单单养殖蜂蜜这一项就已经让他脱贫致富了,到××年底的家庭年人均纯收入达1万元以上,家中住房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家用电器也有了,以前想都不敢想的私家车也买了。

目前,××村的养蜂规模发展迅速,全村养殖蜜蜂近600箱。××还成立了养殖蜜蜂协会1个,带领农户20多户,60多人进行养蜂致富。这20多户有的已经脱贫致富了,有的正走在脱贫致富的路上,像这样能扶持的产业我乡还有油茶、黄花梨。我们相信在××乡党委、政府的扶持下和农户的共同努力下,大沽的产业会发展的越来越好,精准扶贫政策下涌现的典型事迹也会越来越多。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