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颂读国学经典【经典20篇】

国学世界的知识是无限的,是永不泯灭今后,今天我们正处在一个知识快速更新的时代,更应该加强学习,要多读书,读好书,读自己感兴趣的书。以下内容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颂读国学经典,欢迎参考!

浏览

1934

作文

1000

传承国学经典,让中国文化永存

全文共 599 字

+ 加入清单

国学是我国的一大文化,国学小名士便是国学的传承。有人可能问我国学到底是什么,以前我也不清楚,是诗?还是词?现在我知道国学并没有标准,琴棋书画诗等等,跟中国有关的,都是国学。

回归国学,就应当理解文字的内涵,就应当渗透进生活细节,传承经典文化中的精华。光靠知识的灌输并非是国学的最终目的,对于教师来说,国学教育的意义应该是渗透进每个孩子生活的细节中,贯穿在做人的道理中。知行统一,不能坐而论道。不要让国学学习仅仅是课堂上的一道风景,而不加深学习,加深印象,国学小名士便是给了我们这样的一个机会来加深印象。“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这些都是国学小名士教给我的。

国学小名士不仅能让你加深印象,还会回想典故和诗句。要知道国学是师古之学,但师古不能泥古,更不是简单的复古。中国传统教育常常以礼节教育为主,在学习国学的过程中应适当取舍。不能一本正经的,按照书里原封不动搬出来也不能给了书里完全不一样,这就是老师的责任。既然我们学的开心,也不能让我们一点也不理解诗句的意思。

因为现在许多人总是弯着腰,低着头玩着手机,所以现在去学习国学古文的人是真的不多了。没有人会去关注我们的祖先传承给我们的文化,而是都去在玩娱乐游戏。就算是学习了国学,真正可以把国学全到理解贯通的人是不多了。

所以,我们要接着传承国学这个无价之宝,让国学这中国的灵魂继续传承下去,让博大精深的文化在我们心里永存!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我爱国学经典作文

全文共 690 字

+ 加入清单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国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我沐浴着国学成长,在不知不觉中慢慢品味,渐渐悟出其中的妙处。

自牙牙学语之时,父母就抱着我坐在树荫下,诵读“人之初,性本善”,那时的我,并不能理解其中的奥妙,只知道跟着诵读。随着年龄的增长,陆续接触许多唐诗宋词,“书读百遍,其意自见”,渐渐地我能了解作者的思想了。到初中再读时,便觉得豁然开朗,不禁感叹中华传统文化的深邃。

国学丰富了我的知识,经典中蕴含着大量的“言外之意”,只有通过反复诵读慢慢品味才能领悟其“味中之旨”并受益匪浅。就着浓浓的香茶,捧一本《论语》,轻轻低吟,静静品味,书香给我带来的是精神的洗礼和灵魂的享受。老师逐词逐句的讲解,一遍一遍的诵读,潜移默化之中,我知晓了国学的博大精深。不论是孔子的“吾日三省吾身”,还是“父母呼,应勿缓”,都教会我如何做人,是滋润我思想情操的甘露,我在不断检讨中完善自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则是诠释了学与思的关系,边学边思,这不正是行之有效的基本学习方法吗?

国学改变了我的思想,国学虽是一些古人的言论,所表达的道理却对今天的我大有帮助。一句“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让多少为了名利得失而烦恼的人,放下心头的障碍,安静平和地面对这个世界的纷争。生活的烦琐,点滴的小事由他去吧。草荣草枯,花开花落,都别太在意,何必大动干戈?遇到困难,一笑了之,才好东山再起;遇到悲哀,理智处理,才好直挂云帆;遇到乐事,不要沉溺,才好再度欢快。

“国学”是了解认识中国文化的重要途径,我会在学习之余停下匆促的脚步,诵读经典,穿越时空,传承文明,走向未来。

爱国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初中作文:学习国学的心得体会

全文共 1510 字

+ 加入清单

国学学经典,从我个人来说,有不少的收获和体会。收获可以从两方面来说:一:提高自身素养,为教育工作打好基础。我从国学与经典中学习到不少教育理念,可以学以致用。二:从国学经典中学到做人的道理,处世的哲学。

现代社会知识更新快,自己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太有限,根本赶不上时代的变化。要做好新时代的教师,能适应时代的需求,现代教师必须有活到老学到老的观念。而学习,应该海纳百川,应该博而精。新时代的知识技能固然要学。而我国古文化博大精深,更应该是学习的宝库,知识的海洋。《论语》中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国学经典里的知识也一样,就像陈年佳酿,越品越有味道。而且也只有国学经典才经得起推敲,经得起品味。《论语 述而》中还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对我影响很深,读书时我是个自信得有些自负的人,莫名其妙的盲目地自傲。工作后利用业余时间粗略地看了《论语》,现在,在工作的环境中才知道那句话说得太对了。“人外有人,山外有山。”同事中人才济济,读中师出来的她们基本功非常扎实,书法、绘画,音乐样样都懂。而且教学多年的她们经验非常丰富,面对问题学生都能轻松应对。原本认为自己能像他们一样应付自如,但是结果却出乎意料。真是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也下定决心虚心向有经验的同事请教,并利用假期练习书法,争取把自己的基本功练得更扎实。收效还挺不错,在工作上我也慢慢积累了一些自己的心得

在对学生的观念上,《论语》里说:“因材施教。”真是经久不衰的真理。刚参加工作时,由于没有经验,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我自认为做到了人人平等。其实却是违背学生发展规律的。由于没有重点,也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导致教学结果很不理想。事后,我反思了自己的教学行为存在那些不足,也向其他同事征询建议。最后得出结论: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比如我教毕业的几个孩子有什么问题经常跑来和我说。例如,到中学学习压力大,厌学等等。我就不再像以前一样,要求她们必须死记硬背文化知识。而是建议一个身体素质比较好的孩子朝体育方面去发展,一个爱绘画并且很有天赋的孩子朝美术方面去发展、、、、、、使她们找到自己的特长,重新树立学习的信心。

在为人处世上,我也从国学经典中学到不少。曾学到过孟子的这样一句话:“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更应该以此做为自身的行事标准。人可以穷,但是要有骨气,要有奋斗的决心,现在这个时代,只要勤劳,就能创造财富。做为一个农民的孩子,我从小就是吃苦长大的。但是我却很感激少年时的贫穷,它就是一笔财富。它让我知道一切都来得不容易,更懂得珍惜。它让我早早地体会到父母的艰辛,从而成为一个孝顺的孩子。它更让我从小就知道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靠自己的劳动去创造财富。让我成为一个正直,勤劳的人。现代社会机遇很多,造就了很多骤富的人,但是,由于来得太容易,所以一切都显得那么不塌实。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才过上好日子没几年,不能满足。我想不只是那些富二代,处在这个太平盛世的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以“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来要求自己。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引起了众多外国学者的关注。她们来中国旅游,来中国留学。那些哈韩、哈日、学hip-pop的孩子们都睁开眼好好看看吧。我们虽然不能像晚清时期的满洲贵族那样妄自尊大、闭关锁国。但是当京剧、武术、中医等国粹渐渐远离我们的视线的时候,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是不是应该把自己的经典都拿出来品好了,再去学其他的好东西,甚至去教那些外国人。我们有很多好的东西,很多值得学的东西,个人认为把我们的根本学好了,才不愧为一个中国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国学小名士的观后感国学小名士观后感

全文共 740 字

+ 加入清单

中华艺术--诗词

——国学名士观后感诗词是什么?对于小时候的我们来说,诗词就是那些一两句难懂的古文。可现在的我不这么觉得,诗词就是中国历史上一颗颗宝贵的珍珠,它是我们中华人民抒发情感、饱含历史的珍贵文物。

在国学小名士里,第一环节我爱记诗词深深吸引了我,这一环节是根据大屏幕显示的字、词,来说出带有这些字词的诗词。背诵不下来的选手即淘汰。有一期的题目是“日”字,我自己脑海里蹦出了一句古诗“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和“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这两句诗词,再看看选手们的表现,一句接一句的回答,我才发现,原来有这么多的古诗诗词是带‘日’字的,这其中,有我没学过的,还有学过的。通过这一环节,我把以前学过并带日的字也,又重新的复习了一遍。也让我更加了解。利用了这样的比赛来增加我们对诗词的印象,让我们一看到这个词语就能想起,它相应的古典诗词。让这种中华艺术更加深入我们的脑海之中。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这句话为我们揭示了一个怎样才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的秘密,那就是对学习的热爱。不同的人在同样的学习环境下学习效果

不一样,自身的素质固然是一个方面,更加重要的还在于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态度或感觉。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你对一门科目产生了兴趣之后,自然会学得比别人好。 而国学小名士正是抓住了这一点。让我们在观看的其中,明白诗词的意思,对诗词产生兴趣后,自然而然的,我们也会觉得诗词其实并不难。

在看完国学小名士这个节目之后,我更多的是感触。原来诗词有这么多的奥秘我还没有探索。它能让我增加学习的兴趣,学会中华传统的道德礼仪,我认为,我们中小学生更加应该学会这些诗词名句、传统礼仪。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中华文化,把中华文化、艺术继续发扬光大!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爱国学

全文共 810 字

+ 加入清单

雄鹰能够翱翔,是因为胸怀苍穹之志;太阳照耀万物,来源于乾坤之心;星星可以闪烁,是凭借善良之意。而一个民族屹立至今,国学的源远流长不言而喻的。

爱国学!它是源远流长的精神文化。它好似一个圣人,提示你人生的意义;它又像一颗明星,指示你前方的道路;它也是一匹骏马,带着你驰骋万里。国学正是中华民族屹立不倒,流传万古的一根擎天巨柱!

国学数不胜数。有《菜根谭》“天薄我以福,吾厚吾德以补之;天劳我以形,吾逸吾心以补之;天扼我以遇...”的坚强,刚毅,不屈的反抗精神。也有《道德经》“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豁达开朗,与世无争及淡泊名利。更有那《论语》中简单的一句话:“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这些,无一不是至理哲言。国学就是这样耐人寻味,无一不蕴含着深明大义。所以,我,爱国学!爱那内涵,爱那哲理。

国学有着丰富的内涵,但有时我也爱他那承载思想的故事。其实,国学有的也许只是一个个故事,简简单单的故事,但那一个个简单的故事里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我爱浅浅地阅读那《三国演义》,看那刘、关、张三兄弟,看他们一起出生入死,看那赵云金忠护主,看那虎视眈眈的曹操和稳坐江山的孙权、神机妙算的诸葛亮...正是这样浅浅的读,教会了我何为仗义、何为忠心;也就是我浅浅的阅读那《水浒传》,见那一百零八好汉除暴安良、劫富济贫,在那浅浅的阅读里,我懂得了世态炎凉,世事无常。人们都说国学有很深的内涵,但我更爱浅浅的读那有趣的国学中的小故事。慢慢的去看、听、想、品那浅浅的国学,不也是很好吗?

我也爱精细的读那深明大义的国学,正所谓“嚼得菜根者百事可做。”因此,我最爱咀嚼那《菜根谭》,去苦嚼那“菜根”,品那说不上收益匪浅却耐人咀嚼的菜根之苦,去学、去实践修身处世、心态交往、做人做事的方方面面。

正因如此,我爱这默默无言却流传万古、平平凡凡却育人万千的国学!!!

人生就像黑暗的夜空,而国学正是那夜空中永不熄灭的精神之火,燃烧在那彩虹之巅。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欢乐诵读国学经典

全文共 584 字

+ 加入清单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你们读过吗?这本书精选中华五千多年悠久历史所积淀下来的经典中的精美华章,这里有最美的古典诗词。

唐诗是必不可少的。在唐诗中,我明白了许多道理,知道了不少历史,也找到了无数的乐趣,认识了许多扬名中外的诗人。

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的诗让人流年忘返,百读不厌。可我更迷恋唐代诗人王昌龄。

王昌龄,字少伯,京兆长安人,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他擅长七言绝句,后代称为"诗家天子","七绝圣手"。他的七绝与李白的诗并称为"双璧"。作品多写边塞,送别,气象雄浑,情意隽永,语言精炼生动,音律铿锵悠扬。他的闺怨,宫怨诗也有很多佳作。现存王昌龄的诗180多首。其中,五七言绝句几乎占了一半。因此,在众多的诗人当中,我尤为敬佩他!一首《芙蓉楼送辛渐》深切的感受到王昌龄的决心保持清廉正直的品格。“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明月还是秦时的明月,关塞还是汉时的关塞,去出征的将士们至今还没有回来,只要李广将军现在还在,就一定不会让胡人的兵马度过阴山。王昌龄这种忧国忧民的做法是我难以做到的,如果是我早就不管了,就在家里吃喝玩乐。读了王昌龄的诗懂得了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诵读这些古诗,犹如穿越时空隧道,与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对话,了解历史与文化的走向,感受人性的关怀与生命的尊严,传承文明,接续未来,以便于我们走向更加丰盈优雅的人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国学经典伴我成长作文600字

全文共 662 字

+ 加入清单

想必大家都知道国学经典吧,它是历经了千年层累的文化积淀而形成的,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是我国传统学术文化的知识宝库,而这个“宝库”也是人人都可以拥有的。只要你肯去探索,它便会带你在知识的海洋里翱翔,使你于阅读中汲取中国圣哲精华,学得做人处事的智慧。

国学经典无处不在,每当在生活中看到别人能够活用一些词语成语以及我听不懂的诗词歌赋时,我是多么想能和他们一样啊!感觉他们浑身上下都散发着一种无形的美。我想,这就是所谓的国学的魅力吧!于是,我便开始尝试在与朋友同学们在一起聊天玩耍时,慢慢地试着去用一些我们学过的诗词成语,再延伸到课外。终于,我在别人眼中看到了羡慕和赞赏,这时我的心里就像吃了棉花糖一样又软又甜,自豪之感油然而生。

后来,我发现常阅读国学经典不但能够增加我们的典故常识和文词运用能力,还能培养我们自我阅读能力和独立学习的能力,并且会让人自身带有一种特有的气质,真的是大有裨益啊!

我们要弘扬优秀的国家文化,在这里我想对大家说:“多读书,读好书;国学经典,值得阅读。”

我的生活离不开国学经典,它伴随着我的成长;它就是我的良师益友,让我懂得把行为习惯进行规范……我相信,国学经典将会成为我的另一半,伴随我一生。

当然,不光是中国人,很多外国人都被国学经典所吸引并从中受益,这充分说明了它是人类不可缺少的宝典,处处都需要他的指导。

如果我们是小鸟,那么她就是那浩瀚的天空,我们在她的怀抱里长大;如果我们是鱼儿,那么她就是那叮咚的河水,我们随时都离不开她……

我为我是中国人而感到骄傲,为我们先辈的智慧和五千年历史文化的结晶而感到自豪。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正确看待国学热议论文

全文共 2652 字

+ 加入清单

季羡林教授有一句名言: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意思是说,没有哪一种文化可以永恒不变地主导世界:它总会衰落,让位、退休、靠边站,从文化的一号位置滑向配角位置。这不,西方文化主导世界的年月已经够悠长的了,从20世纪最后十年开始,它应该向我们东方文化--而且特别是向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代表的东方文化--让位了(详见《"天人合一"新解》,《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3年第1期)。

季羡林教授形象生动的论断引起不少争议。有人说这是文化循环论,有人则谓之曰一厢情愿想当然。然而,大家不能否认的却是,季教授的论断确乎反映出一种文化思潮的变动,是这种文化变动的一部分。这种文化变动,就是与八十年代文化思潮迥然相异的“国学热”。

让我们回忆一下八十年代的情景吧!假如不健忘的话,人们当还记得,那个时候,你绝对看不到季羡林先生这样的论断。即使这样的论断存在,你也听不到。因为,它被另一种声音盖住了。这种文化的声音非常高亢,格外激昂,容不得别的声音存在。这种声音,让我们想到世纪初的新文化、五四,仿佛胡适、陈独秀、李大钊、鲁迅又转世重生了。他们高喊着“打倒”、“打倒”,“拿来”、“拿来”,举着“科学”、“民主”、“西化”的大旗,披荆斩棘,前驱先路,做着“启蒙”、“教化”的工作,创造着崭新的历史。这样的文化声音,人们喜欢给它戴上一顶极端化的帽子:激进主义。

激进主义的极端化主张,是全盘西化。它可以讲出这样的极端化的语言:搞上一百年殖民地,保管中国现代化。甚者至曰:干嘛打跑日本鬼子?保不准鬼子能使咱看上彩电呢!至于老祖宗孔子、儒学、东方的“黄色文明”等等,只能是渣滓、糟粕,只有让我们唱挽歌的份儿:河殇!

然而,曾几何时,不过十年的工夫,风气又变了。八十年代的文化激进主义、全盘西化,早已让位于九十年代的文化保守主义、东方价值。笔者清楚地记得,学者们戏称为老板的沈昌文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明确地说,他们《读书》杂志的基调要变了,要亮出保守主义的旗帜了!回头再看,当年盛极一时、令众多青年学生趋之若鹜的新老“三论”云云(控制论、系统论、信息论、耗散结构论、计量学、心理史学等,说法不一),而今安在哉!于是,季羡林教授的论断倏然出现了!一股文化的风,有别于《圣经》所谓想到哪儿就到哪儿的风,仿佛吹在冬日的林野,碰到一粒小小火星,便蓬勃燃烧起来,汇聚成九十年代最引人注目的文化景观:“国学热”。

到底有没有一个"国学热"

说起“国学热”,有人根本就不承认其存在。特别有趣的是,这些不承认的人,又大都是发动“国学热”的人(参看《孔子研究》1995年第5期)。有位搞国学的中年教授甚至说:现在的大学生连古文都看不懂,更别说读“十三经”了,夫复何谈“国学热”!

事实上,国学“热”还是“不热”,并不决定于是否承认,与大学生能否读懂古文也没有什么必然联系。遥想当年,五四巨子的国学功力,哪一位不是顶瓜瓜?然而,在风气云起、舆论形成的时候,在思想的冲动下,“国学”在他们的胸膛中又何尝“热”得起来!文化,特别是文化思潮,时常有它的盲动性,这又经常是理性、权势乃至政治所无法左右的。只有待风气转变、舆论倒戈、理性重伸的时候,人们收拾身心,痛定思痛,才未尝不会“绚烂终归平淡”,重踏来时路。所以,思想启蒙、开一代风气的巨子严复,临死前却说了这么一句话:“中国必不亡,旧法可损益,必不可叛。”这也就是文化保守主义最精粹的宣言了!而我们观察八、九十年代两朝均为活跃的若干学人(如李泽厚,见《原道》丛刊第1、2辑),又何尝不是如此!

搞国学的人不承认存在一个"国学热",不敢乎?不愿乎?不敢,何以不敢?不愿,何以不愿?倒是一些反“国学热”的人,一口咬准,“国学热”是明摆着的。要是连他们都不承认有一个"国学热",那他们反什么呢?自然,搞国学的人硬说没有什么"国学热",也就让对方没什么可反了!学术、学术,就是"学"与"术"。1998年,李慎之先生发表长文《什么是中国现代学术经典》(上海《文汇报》1998年8月28日),对刘梦溪主编的《中国现代学术经典》丛书及其为该丛书所作的长序提出商榷意见。在我的今儒学案中,李老是划归在反"国学热"一系中的,刘先生则归在国学一系里面。所以,李老这篇文章,我以为可以看作是国学与反国学论战的最新动向。而熟悉李老的人想必都知道,他的文章篇篇精彩,无一例外,本篇也就不能逃过--反正我读过之后,是非常感动的。因为,李老文章的某些具体论断,可以商量,可以再议,但整篇文章的基调,却是明亮健康、积极向上、使人激动的。他开篇便依照刘序的顺序,提出什么是"学术"的问题。这个问题,当然可以讨论,而有的时候也会出现尴尬,即你不讨论,我倒明白;你一讨论,我反而糊涂。而我是宁愿从社会学的角度出发,将"学术"解释为"学"加上"术"的。不是吗?我们在"国学热"的讨论中,就不仅仅看到了"学",而是还看到了"术"。至于说什么是"学",什么是"术",我以为只有请读者去"得意忘言"了--在学术讨论中,我们是否也可以像在文学中那样,有余不尽,不把话说光,而是留些思索或想象给读者呢?顺便说几句,刘梦溪先生洋洋洒洒的大序谓夏曾佑曾主持上海《时务报》,我的印象是夏氏与《时务报》根本就没有关系;又说儒学固然长期处于正统地位,而荀、墨等诸子之学也没有消逝,我却以为荀学原本属于儒学,梁启超、夏曾佑等人甚至以为两千年中国之学术,荀学而已;又谓章太炎"不信晚清以来的地下发掘物",容有可商;至于所谓"康有为在晚清思想界的影响不可低估"云云,却是无须去说的。

开了那么多会,写了那么多书,搞了那么多讲座,游了那么多国家,得了那么多资助,办了那么多刊物,建了那么多组织,受了若干次接见,还说没有一个"国学热",谁能信呢?当然,这里有个标准问题。悬想着今后的大发展,我们可以说它还不够热;比照着往日的破四旧,我们也可以说它热得过分了。重要的是,大家都应该首先本着公正、平实、客观的态度来讨论问题,其次要厘清逻辑界划,不要在不同的层次上讨论问题。不然的话,夹带着意气和情绪,挟裹着权势和信仰,在不同的层次上各说各话,清水也只能是越搅越浑。

当然,我无法回答"国学热"这个词是谁发明的,是谁最早应用的。衡估某种文化现象,往往很难甚至无法将其量化。但是,不能确定的源头可以汇成滚滚的江流,这可以说是文化大潮的另一个特点。所以,尽管"国学热"是确实的,但首先讲出"国学热"的人,又是无法确认的。这可能不符合我们的心理期待,却是本真。同时也可以看出,在知识产权的殿堂里,也有失物认领处。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国学诵读作文

全文共 479 字

+ 加入清单

为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营造经典文化的学习氛围,我校响应新密市教体局的号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中华诗文经典诵读活动,并于10月14日、本周五下午接受了教体局领导的验收。

此次古诗文诵读活动共分为三个篇章。

第一篇章是我们全校师生共同诵读古诗《竹石》和《梅花》,我们雄壮豪迈的声音感染了所有人,赢得了领导的阵阵掌声。

第二篇章是由各个年级分别表演。首先是一二年级的小朋友朗诵《三字经》,他们童稚的声音听起来非常悦耳,并且个个摇头晃脑,就好像古代的学堂一样。这时我们中高年级的同学也没闲着:中年级负责打拍子,高年级则负责变成“20xx”的队形。然后该中年级表演了:三年级朗诵了《弟子规》,四年级则朗诵了《千字文》。接着该高年级的同学背诵《论语》了,我们意气风发,气势磅礴。

第三篇章是由全体老师慷慨激昂的诵读我们学校自编自导的诗篇《我骄傲,我是二中专人》,随着老师的诵读,我们学生则配合着组成了新的队形----“二中专”字形。我们师生配合默契,赢得的大家的掌声。

诵读经典,可以擦亮眼睛,可以启迪智慧。让我们诵读经典,传承国学吧!让经典国学在我们二中专校园永远绽放。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创新班学生与美国学生热烈互动作文精华篇

全文共 862 字

+ 加入清单

——记校友讲师团赵敏渊教授率游学团访问嘉兴一中

5月13日下午3点后,嘉兴一中校友讲师团成员、美国密歇根大学罗斯商学院教授赵敏渊校友率领她的39位大三以及大二的学生,前来中国游学时访问了嘉兴一中。嘉兴一中创新1班与3班以及即将出国留学的部分应届高三学生,在行政楼多功能厅和美国学生交流互动,气氛十分热烈。交流互动活动主要由赵敏渊教授主持。

交流互动之前,一中学生结合多媒体,介绍了学校概况与中外交流办学、学生社团活动等情况。

互动先由美国学生向一中学生提问。提问者在讲台前和全体与会同学面对面排好,先后问了以下主要问题:

你们希望一中改变什么?

你们怎么看待美国人?

你们的学习动力是什么?

你们晚自修结束之后有没有出去玩的?

一中学生回答之后,也学着美国学生的样子,要提问的同学在前面排好队,所提的问题主要有:

美国学生学得很轻松,为什么会出那么多卓越的科学家?

美国学生课余时间主要从事什么活动?

美国有哪些主要的社会问题?

你们怎样看待钓鱼岛与日本人?

你们对中国及其嘉兴有怎样的印象?

在互动中,美国学生对中国学生的好学精神很赞赏。也有美国学生说,美国学生很注意学习方法,学习重点放在理解上,而不是单纯的记忆。学生通过广泛的接触社会,利用各种社会经历,启发思考能力,大胆地探索。比如商学院的学生,除了学习文化知识,还要学习人际关系、社交技巧。也有美国学生说,在大学里,美国学生所花的学习时间肯定比中国学生多(这当然是从整体上说的,中国的大学生,经过了应试训练高分考取大学后,很多人就放松了)。

谈到社会问题,美国学生说,美国的枪支问题、种族问题,还有收入差距大、吸毒等问题,都得不到解决。民主党与共和党两党政治,很难做成事情。

在互动中,一中学生还要求美国朋友唱一支歌,还要求说几句汉语。有美国学生说:“大家好!见到你们我们很高兴!嘉兴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近一小时的互动,双方的学生主要用英语交流。很多有趣的问题激起阵阵爆笑与掌声。有美国学生在回答问题后还情不自禁地拥抱提问的一中学生。

互动交流之后,美国学生还和一中学生进行了篮球友谊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国学小名士观后感

全文共 846 字

+ 加入清单

国学,犹如天上划过的一颗流星,虽然只有那短暂的一瞬间,但也正是这一刹那,让人们感受到了幸福,让冰冷的空气变得亢奋起来,让瞬间变为永恒……也许,有人这样认为,学习国学是为了让自己吃饱穿暖,是为了向他人炫耀自己知识的渊博。非常明确,答案是否定的,我们学习国学是为了让祖国更加富强,让我们五千年的优秀文化走向全世界。

就在昨天,我奉老师的命令津津有味地观看了由山东卫视出版的《国学小名士》。这是2017年新推出的一档国学益智竞赛节目。节目旨在激励青少年学习国学的热情,弘扬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全面展示青少年的精神风貌和对国学的认知水平,是一部为青少年量身订做的知识节目。

首先,规则是这样的,节目将面向18周岁以下饱读诗书,能言善辩,好古敏求的全国青少年进行海选,选出国学小名士百人团,参与到竞赛中,然后从108名选手中挑选7名选手,通过团战、1对1PK等赛制多轮换血选出最终七星团选手,最后从七名选手中决出本季冠军。小学生作文选:《国学小名士》观后感附:《国学小名士》视频链接主持人寇乃馨剧照

记得在《烟台市“国学小名士”经典诵读大赛》中,来自牟平的罗雨欣稳拿了中学组的冠军。这位00后才女不仅喜欢诗词的音韵之美,更感动于古人的家国情怀,把辛弃疾看作男神,立志做一个清清白白、光风霁月的人。他说:“把国学当成一个比赛是一种宣扬的方式,但学习国学不能单纯以分数论。国学是我的乐趣所在,渗透在我的生活中,每天学习数理化之后能读上一首诗,那种美感把我带入一个美好的世界。诗句的美美在画面,美在结构,美在音韵,每每读之,总会有很舒服的感觉。”听完他说的这些话,我不禁愣住了,竟不由自主地发起疑问:她比我大不了多少,为什么精神上的差距会这么大?我什么时候能达到她这种境界。唉!越想越感觉自己是多么的渺小。在浩如烟海的学习生涯中,有多少比自己能力强的学生呢!也就在这一刻,我觉得这个节目意义十分巨大,17个城市的冠军云集一堂,以诗会友,有了一种遇到知音的感觉,这么多的高手让我体会到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含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国学与人生作文800字

全文共 836 字

+ 加入清单

国学本就是与人生相互依存的。

孔子论人生一成德之教,为己之说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君子要时刻怀有一颗仁爱之心,成人之美,而不能以小人之心来待人待物。孔子把仁爱作为自己一生的道德基础,并时刻警示自己的学生也要以仁爱对天下。这是多么值得后人来学习的大爱。

“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君子认为义是最可贵的,君子只有勇却无义就会捣乱,小人只有勇却无义就会偷盗。孔子认为,在追求物质利益时,必须讲究有道义。若是凭借着无道无义而取得的东西,孔子觉得是可耻可恨,不屑一顾的。甚至在今天,“义”也被人们称赞,并作为结交朋友的根本。

“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一味恭敬而不懂礼法就会烦劳、忧愁;过于谨慎而不懂礼法就会显得胆小怕事;只知道勇敢而不懂得礼法的人就会鲁莽惹祸;心直口快的人不懂得礼法就会尖伤人。孔子认为,“礼”为人们的生活约束了许多。现在,不讲礼数的人,也不会得到他人的尊重。

庄子论人生——高洁旷达,逍遥自在

“浮生若梦,若梦非梦。浮生何如?如梦之梦。”人生当作短暂虚幻的梦境,可是如果梦不是梦呢?那么人生怎么办呢?就把它当做是梦。孟子以阔达乐观而闻名,他认为人生如梦,梦如人生。人的一生是有限的,为何不在这有限的时间里开心度过每一天,把一切当成是梦呢?

“人若无志,与禽兽同类。”人若是没有志气,便和禽兽差不多两样。孟子虽逍遥以对俗世,但他却满怀志气。没有了志气的人,对一切都提不起兴趣,缺少了年少热血澎湃的感觉,便与没有思想,没有动力,没有目标的禽兽一样了。

“养心莫善于寡欲。”修养内心的方法,没有比减少欲望更好的了。在灯红酒绿的俗世里的人们,金钱与权力的欲望贯穿了身心,对于他们而言,修身养性最好的方法,便是减少自己的欲望,淡泊如水的享受平静的生活。

国学与人生,我认为都是人们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如今快节奏的生活中,不妨慢下来,品读回味经典国学。学习国学的过程,也是你灵魂的一次净化,人生的一次升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2024第27个中国学生营养日主题

全文共 903 字

+ 加入清单

1989年5月20日,全国启动了“中国学营养日”活动,同年成立的中国学生营养促进会,确定每年5月20日为中国学生营养日。

今年5月20日是第27个中国学生营养日,主题为“营养运动均衡发展”。

2016中国学生营养日是几月几日

2016年中国学生营养日时间为:2016年5月20日,星期五。

中国学生营养日基本信息

中文名:中国学生营养日

节日时间:每年5月20日

流行地区:中国、美国

节日意义:宣传学生时期营养重要性,普及营养知识

设立机构:中国学生营养促进会

设定时间:2001年

中国学生营养日历届主题

1991、1992年是:"营养、健康、好学、向上";

1993年是:"营养主要来自日常膳食";

1994年是:"营养贵在全面、均衡、适量";

1995年是:"营养给你健康、智慧和力量";

1996年是:"大家来学营养知识,人人学会自我保健";

1997、1998年是:"营养给你健康、智慧和力量";

1999年是:"建设护苗系统工程,托起明天的太阳";

2000年是:"营养午餐配合素质教育,为国育英才";

2001年是:"喝牛奶,促健康";

2002年是:"保证食品安全,促进学生营养餐发展"。

2003年是:“营养、食品安全与健康”。

2004年是:“营养、食品安全与健康”。

2005年是:“均衡营养、适量运动”。

2006年是:“均衡营养、适量运动”。副标题:预防慢性病,从青少年抓起。

2007年是:“均衡营养、适量运动”——“营养、健康,和谐同行”

2008年是:“均衡营养、适量运动”——“营养、食品安全与健康”

2009年是:“食品安全营养、孩子健康成长”——“远离肥胖与慢性病”

2010年是:“全面、均衡、适量”——“远离肥胖与慢性病”

2011年是:“全面、均衡、适量——培养健康的饮食行为”

2012年是:“改善农村学生营养,托起祖国未来”

2013年是:“均衡营养,成长更健康”

2014年是:“健康餐盘3:2:1”

目的

其目的在于广泛、深入宣传学生时期营养的重要性,大力普及营养知识。据权威部门调查显示,我国学生营养状况不容乐观,虽然膳食热量供给基本达到标准,但蛋白质供给量偏低,优质蛋白比例小,钙、锌、铁、维生素A等营养素明显不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我的国学梦

全文共 965 字

+ 加入清单

在宁静的山谷里,永恒的山脉向东西南北各个方向蜿蜒绵亘。国学的小溪沿着深邃破败的溪谷缓缓地流着,它发源于昔日的荒山,它消失在未来的沼泽——国学永垂不朽。

国学如辽远的江海,包容着一切。它是“之乎者也”的翩翩儒雅风度,也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质朴无华,又或是“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这般,如珠玉翡翠,叮咚脆响落入人们心间。

国学,有其无与伦比的美,浑金璞玉,天然美质,它浸了你的魂,摄了你的魄,卒成你丰富的内在。

国学的美并不是高傲的,它也源于丰富且安详的生活,如雪底苍松,深厚又挚真。“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以上这些来自中国经典的精神,通过蒙学读物、民间谚语与故事、善书等,通过家教与民间社会生活与信仰,渗透到世世代代中国人的生活世界中,成为“百姓日用而不知”的言行规范。

国学的美,并不是浅显的,它以端庄为底色,细枝末节都渗透着浓郁的美德之风。就比如孔子有云:“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古语云“百善孝为先。”孝道融入这些国学作品中,潜移默化地渗入每个人的品性中,永远鲜活;《论语》有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寥寥几字,字字珠玑。好比一阵空灵的风拂过心间,带着一种无法否认又不抗拒的力量,让人心中释然,情操得以升华。

国学好似脖颈上的珍珠项链,美得动人心魄。那么我们又将如何留住美?《诗经》中的“予遥望兮,蟾宫之上,有绮兮,烁烁飞扬。”一句被凤凰传奇写进扣人心弦的歌曲中,一首《月亮之上》火遍大江南北。像这样把国学变为时尚的组成元素,不正是一种很好的传承吗?不妨选一个安静的午后,仔细品读“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妙义,翻开混着油墨香的书籍,斟酌“靡不有初,鲜克有终”的精髓。

又或是在遇到“扶不扶”的问题时,本着“老吾老及及人之老”的想法,不犹豫地伸出手,双手交握的刹那,正是国学得以传承的一刹那。

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精髓,是华夏沃土灿若晨星的瑰宝。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国学作为中华文明的主要载体,像一根坚韧的纽带,将形形色色的中华文明之珠串连在一起,展现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其优秀的思想文化已超越时空界限,融入到世界文化和现代文明之中,成为了传之千古、放之四海的人类共有的文明与智慧的结晶。

但愿国学融入品性里,成为每个人一生的底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我与国学经典

全文共 760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文化渊远流长,《唐诗》、《三字经》、《弟子规》……这些经典告诉了我人生的哲理,纯净了我的心灵,开阔了我的视野,又能让我明辨生活中的`是与非,

同时也让我懂得了更多的国学精髓。

中国文化就如一道菜,这道菜的味道如何,还须多品味,这国学也如品菜一般,多品味这书中的内容,就会明白其中的蕴含的道理。

唐诗宋词中,诗人将自己的情感都融入在自己写得美诗中。

曹操写的观沧海中,看似全描写的是景,可你在反复多品味几遍就可以看出曹操他博大的胸襟和想一统天下的志向。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诗人巧妙得用反衬手法衬托出了诗人背井离乡的漂泊之苦。

只是唐诗就以让我们感到中华文化的深奥。

《唐诗》让我们与诗人一起感受诗人的感情,使我懂得了许许多多的知识。《论语》使我们修身养性,德行人生。教导我们如何去做一个讲情讲仁的人,用字体告诉我们如何经过风雨雷电的考验攀上人生的最高峰,怎样对他人有“仁爱”之心,怎样才能做一个一撇一捺的人,做好了这些才能感到生活的多姿多彩,这就是论语》的真谛。

《三国演义》也是中国经典中的一类,描写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代魏、蜀、吴三国之间的军事政治斗争。文字浅显,人物形象刻画深刻、情节曲折、结构宏大。它为中国宝库中又增添了一点灿烂光彩。

《道德经》是本神奇的书,它总是能用一句简短的话语将我牵引到一个美如天堂的境界,那儿只会看到人们善良的一面,邪仿佛以被那一句句附有人生哲理的“河流”带走了。在国学的长廊中慢慢品味,去理解那一字一句一词,就会懂得人生,就会使自己的品德和生活升华到另一个水平线。不计得失,不怕困难,不退后,无论世事沉浮,都以一种平常的心态,以一颗平静的心去面对。不被金钱与权势名利所迷惑,从而迷失自己。如要水的品性一样,不争名利,而是默默的用自己的生命滋大地。

品读国学,就是在品读人生,懂得了国学,就懂得了人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有关国学的作文:孔子,我想对你说

全文共 837 字

+ 加入清单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遥远的声音穿过时间的海洋回荡在耳畔,想象数千年前你端坐在席上,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弟子围坐身旁,好想称呼你一声“夫子”,听你讲述古今之变。为人之道,让我看清这纷繁世界的真实面貌,洗净我小小心灵上的尘埃。

我十分赞同你对于分寸的看法。子贡问你:“师与商也孰贤?”你说:“师也过,商也不及。”子贡又问:“然则师愈与?”你说:“过犹不及。”事情做过头,和做不到是一样的,都是不合适的,对于“过”和“不及”这两种情况都应该努力避免。

有人说你:“以德报怨,何如?”你一向主张仁爱宽厚,不料却说:“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在面对他人的不善的对待时,不宜反施以过度的恩泽,这会造成一种人生的浪费,我们应该以一种磊落、率直、高尚的人格面对一切,把有限的情感投注到有意义的东西上去,这就是你所提倡的“以直报怨”,在今天我们处事方面仍具有借鉴意义。

在人际交往方面同样应掌握分寸。“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有事没事总呆在君王身边,离招致羞辱就不远了,有事没事总呆在朋友身边,离生疏就不远了。距离过近,必然会伤及他人。你告诉我们,与人交往时,把握“度”是十分重要的。那“度”又该如何把握?

子贡问友,你说:“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朋友做错了事要劝告他,他实在不听劝,就让他去,不要自取其辱。

那么在工作方面又如何呢?你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做好分内的事,而越俎代庖的事情不要干,这让我联想到我的小学班主任曾语重心长地和我们说:“愚蠢的人今天做昨天的事,聪明的人今天做明天的事”我相信你对于这句话也未必认同。我认为,每天只要用心做好当天的事就好了,每天都做好当天的事,那整个生命就会充实而有意义。同样地,每个人都做好自己分内的事,那么整个社会机制就能正常运转了。

我知道,我所读到的你只是你小小的一部分。愿我们都能在你的光芒中逐渐成长,不断领悟出新的智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国学伴我成长

全文共 473 字

+ 加入清单

国学对我们的生活有着很大的帮助,例如:“二人同心,其利断金。”这句话就是告诉人们团结就是力量,如果两个人团结一心就能有切玉断金的力量。

自从认识了国学后,我学到了很多知识,更大的收获是我懂得了许多做人和做事的道理。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寅,一家之计在于和,一生之计在于勤。”这句话的意思是为一年的事业打算应在春天,为一天的事情打算应在于寅时,一个家庭的成功首先要和睦,一生的成功首先要勤劳。从这句话中我明白了我们要抓紧时间,为了明天不能盲目的生活,要有目标努力地学习更多的科学知识。孝敬父母,帮爸爸妈妈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务。为了以后的成功就要辛勤努力的学习,为了明天的辉煌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了国学以后,我还了解到我们伟大祖国更多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身为一名中国人,我们应该为此而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作为一名小学生,我更要努力学习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作一个合格的接班人。

国学使我懂得要有礼貌,要孝敬父母长辈,要乐于助人,要珍惜时间勤奋学习等等,我一定要把这些从书本中学到的道理和知识,用到我的生活中,做一个优秀的好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国学小名士经典诵读观后感[5]

全文共 766 字

+ 加入清单

“滕州有两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个是鲁班传说,另一个就是柳琴戏……”当天,“国学名士”王然走进柳琴剧团,深入了解柳琴剧的传承和发展。“通过学习,我对柳琴戏有了更深的了解,作为一名‘国学小名士’,我有责任向更多人宣传柳琴戏,进一步弘扬我市传统文化。”在随后的公益活动中,王然制作了问卷调查表走上街头,按老年人、中年人、青年人三个组进行调查。“从调查中我发现,老年人对柳琴戏的了解比较全面,中青年人则知之甚少。我又走进几所幼儿园,向小朋友宣传柳琴戏,希望小朋友能从小产生兴趣,继承和发扬柳琴戏。”王然说。

与此同时,另一组公益活动也在火热进行中。当天下午,“国学小名士”魏瑞走进市公安局和民警一起进行全民阅读活动。“警察为了保护人民的安全,做事都很认真仔细,没想到他们读起诗词来也一丝不苟。”魏瑞说,“‘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是对警察们最好的诠释,也是每个人都应该学习的精神。”“这次活动,我们尽情畅游书海,感受到了国学经典的浓厚氛围。”参加活动的一位民警说:“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在以后执法时会更注意方式方法,做到‘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为进一步了解和体验国学经典,“国学小名士”还自己策划拍摄了一部国学题材的微电影,用短短半个月完成了剧本创作、实地拍摄和后期制作。该部微电影讲述的是一名对国学不感兴趣的现代中学生穿越到古代遭遇到了种种困难,从而感悟到国学的博大精深,回到现实立志研修国学的故事。“现在我们中学生普遍忽视国学,认为国学无用,我们希望通过拍摄这部微电影唤起周围人对国学的重视。”该剧导演常方明说。

弘扬美德,传承经典。“国学小名士”们通过策划和参与各项公益活动,向市民宣传了我市的传统文化,并通过“行知合一、学以致用”的行动,对传统文化和国学经典有了新的更深层次的认识,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着身边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弘扬国学经典,品味中华文化征文

全文共 584 字

+ 加入清单

我叫XX,几天前,我诵读了《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它给我的感觉是:诵读国学经典真好!

这本书让我增长了许多知识,又明白了许多道理。我被《诵读》里的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所陶醉、感染。

读完这本书,我从厚重的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了精神食粮,从中感悟到中华民族团结奋进、和谐友善、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感悟到仁爱孝悌、勤俭朴实、互助互爱的传统美德。

我知道了经典是一个民族、一个时代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著作。经典是传统的具有权威性的著作,是直探人性本源的东西。经典书籍提出了做人的道理,做人的要求,做人的方法,让你不断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

诵读国学经典真好!经典既有宇宙深层的道理,又有人生的理想;既有政治的智慧,又有历史的教训,还有审美的情趣。

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卓越辉煌;它是整个民族赖以生存的精神血脉、是浸润华夏儿女心灵的智慧食粮。品悟中华文化,传承民族精神,需要我们诵读中华文化中那些最优秀、最有价值的篇章!国学让我们在继承中感悟,在创新中升华。

诵读国学经典真好!

国学经典,您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积淀结晶,是曾经鲜活生命迸发出来的智慧之光。优秀诗词歌赋还浓缩了汉语韵律、词章之美,寄寓着中华民族传统的价值追求和审美理想。我在诵读中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浸染;我在诵读中学到了丰富的知识,我在诵读中理解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和美德。

诵读国学经典真好!通过诵读国学经典,我享受到了诵读的乐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国学伴我成长优秀作文

全文共 830 字

+ 加入清单

国学如歌,段段曲折波澜。时而,欢天喜地;时而,耐人寻味;时而,甜蜜美好;时而,扣人心弦。

小时候,我是个小书迷。7岁时,我爱上了漫画,望着书中幽默的人物,会不由自主地笑倒在沙发上,漫画的那种幽默感在我心里游荡着。稍大点整日穿梭在童话书间,对白雪公主的悲惨遭遇感到痛心,为海的女儿放声大哭。待到10岁,我渐渐喜欢上了国学,我先是喜欢上了孙悟空,希望拥有孙悟空那不平凡的本领,又慢慢从对孙悟空的崇拜转化为对林黛玉的怜悯,对诸葛亮智慧的敬佩……现在我每日手捧《论语》,聆听二千五百年前孔子教诲,每日诵读《论语》,感悟孔子的智慧。国学经典在我心中的地位从起先的置之度外到现在的手不释卷,国学的重要性在我心里逐渐升温。

记得论语里写道,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已,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读了几遍后,我彻底地把这句话读透了,它的意思是:颜渊问仁。孔子说:“约束自己使言行合于礼制,就是仁。一旦做到了这一点,天下就归于仁了。实行仁全靠自己,怎么能靠别人呢?颜渊说:“请问实行仁的要点。”孔子说:“不合礼法的事不看,不合礼法的事不听,不合礼法的事不说,不合礼法的事不做。”我大感而发,我曾听过类似这段哲理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王翱,被人称为“铁石”心肠。他清廉公正,绝对不让人走后门,连对自己女婿都不肯,给后代们树立了不可侵犯的形象。读了这些,我心中激动不已。然而,现在小部分大官都在为自己的亲人开后门,以权谋私,侵害人民和国家的利益,是都么不该啊!他们应该认真读读《论语》,读读颜渊问仁,汲取智慧,使自己的言行合于礼制,则天下归仁焉。我想,如果我以后也做官,绝对要做一个王翱这样的官,孔子说的话和王翱的形象已在我心里烙上了印,不可抹灭。

我的生活离不开书,离不开牵引我成长的国学,在点点滴滴的诵读中日复一日地成长。国学让我领会了中华文化的博大深奥与无限智慧,给了我无限希望和憧憬。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山东省第二届国学小名士观后感征文

全文共 771 字

+ 加入清单

诵读经典、传承美德、知行合一、学以致用。”让我们开启心灵的大门,共同来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我们要继承中华先人的智慧结晶,学习先人的优良品德;要以先人名士的教导为教诲来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我省开展的《国学小名士》活动中,我省青少年积极参与,踊跃报名,为我省营造出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氛围,积极树立打造了“诵读经典、传承美德、知行合一、学以致用。”的文明标语。与此同时也吸引了更多青少年对加深中华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关注,为文化传播和贯彻起到了强而有力的作用。

国学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它承载了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化底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接受和学习国学才能更好地传承中华文化。让我们学习国学,使我们的祖国历经磨难而不衰,倍经磨难而更强,豪迈的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中。

学习国学、民族文化固然重要,但是实践、践行所学的知识精髓是更重要的,我们不能只局限于课本所学,更要在生活中做到圣人名言中的警句所提倡的品德行为。也就是说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成为一名“国学小名士”

通过观看“国学小名士”我学到了许多使我终身受益的人生哲理:1.国学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熔铸成的民族智慧,我们每一名青少年都应该熟识它,做一名“国学小名士”。2.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发扬靠的是每一个中国人传播积累,让我们在生活中为中华文化的传播做贡献。3.我们不仅要学习课本知识,而且还要在生活中学习,做到知行合一。

正如毛泽东爷爷所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还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世界是属于你们的;中国的前途是属于你们的。”我们要努力学习,奋发图强,长大后为祖国建设献上自己的微薄之力,加油!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