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资料【推荐20篇】

每年的4.23世界读书日这天,世界一百多个国家都会举办各种各样的庆祝和图书宣传活动。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世界读书日的宣传资料,供大家参考。

浏览

808

作文

772

成语资料

全文共 201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解释:瞻:视,望;瞩:注视。站得高,看得远。比喻眼光远大。

成语举例:他们的切身的问题,也使他们无暇去高瞻远瞩的去关心与分析世界问题。(老舍《四世同堂》七十三)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中性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状语、定语;含褒义,比喻目光远大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近代

成语正音:瞩,不能读作“shǔ”。

成语辨形:瞩,不能写作“嘱”或“属”。

成语谜面:更上一层楼;背负青天朝下看

歇后语:泰山顶上观日出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两学一做学习资料

全文共 1212 字

+ 加入清单

开展两学一做教育活动,引导党员利用网络自主学习、互动交流,扩大学习教育覆盖面。注重运用各类媒体,宣传“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做法和成效,加强舆论引导,营造良好氛围。下面是关于两学一做的学习材料,欢迎阅读参考。

一、具体学什么?

1.学党章党规。a,逐条逐句通读党章b,学习《准则》和《条例》等c, 学习党的历史、革命先辈和先进典型d,从周薄徐郭令案中汲取教训

2,学系列讲话。a,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的重要思想b,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c,与马列毛邓等思想结合起来学

二、既然要做“合格党员”,标准是什么呢?

即,“4讲4有”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

三、“两学一做”针对的现实问题是什么呢?

即,5个着力解决着力解决一些党员理想信念模糊动摇的问题,着力解决一些党员党的意识淡化的问题,着力解决一些党员宗旨观念淡薄的问题,着力解决一些党员精神不振的问题,着力解决一些党员道德行为不端的问题,

四、学习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巩固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进一步解决党员队伍在思想、组织、作风、纪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保持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通知还指出,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党委(党组)要根据方案要求,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情况,要及时报告党中央。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简报

按照县委办《关于开展“两学一做”集中学习周活动的通知》的要求,县委政法委认真筹备,迅速安排集中学习周活动。

一是提早部署定规矩。按照县委总体部署,结合2016年政法委工作实际,对集中学习周活动进行了详尽的安排;坚持每天8:30组织全体机关干部进行至少一个小时的集体学习,并明确一名领导干部进行领学辅导;要求每名同志结合自身情况,制定出个人学习计划,确保学习教育效果;与此同时,还提出“开办一期学习专栏,开展一场大讨论,记写不少于一万字学习笔记,撰写一篇学习心得”的学习要求。

二是学习理论补短板。针对我单位年轻同志比重大,理论知识底子相对薄弱的实际,组织大家系统对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及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进行了温习,不断弥补理论短板,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理论素养,增强年轻党员在党意识。

三是重温党章守纪律。坚持每天学习《党章》《条例》《准则》不放松,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增强敬畏意识、规矩意识、大局意识、看齐意识,全力维护“三严三实”正风肃纪的政治生态,促进机关作风持续向好。

四是凝心聚力促工作。组织对年度政法、综治、维稳、反邪教打击等工作大讨论,进一步凝聚广大干部思想,激发干事创业的活力;引导全体党员干部不断增强“四个意识”,认真履行好三大职责使命,圆满完成推进平安合阳、法制合阳和过硬队伍建设三大任务,为新的“五县”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成语资料

全文共 269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解释:上游:河的上流,比喻先进的地位。努力奋斗,争取先进再先进。

成语举例:新中国的青少年,要有力争上游、不甘人后的精神。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

成语结构:动宾式

产生年代:近代

成语正音:上,不能读作“shǎnɡ”。

成语辨形:游,不能写作“流”。

成语辨析:力争上游和“奋勇争先”都有赶在前头争取先进的意思。但力争上游是形象描述;一般指在工作、学习等方面争先争优;而“奋勇当先”是平实描述;它表示“鼓起勇气去争取先进”;一般用于战争、劳动、抢救等场合。

成语谜面:逆水划船;逆水赛龙船

歇后语:顶水划船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成语资料

全文共 264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解释:开诚:敞开胸怀,显示诚意。指以诚心待人,坦白无私。

成语举例:上头的公事是叫地方官时时接见商人,与商人开诚布公,联络一气。(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四回)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中性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诚,不能读作“cénɡ”。

成语辨形:诚,不能写作“城”或“成”;公,不能写作“工”。

成语辨析:开诚布公和“推心置腹”;都有诚心待人的意思。但开诚布公偏重形容心地坦白、无私;“推心置腹”偏重在形容两人的交情很深厚。

成语谜面:包大人的告示

歇后语:包大人的告示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成语资料

全文共 425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解释:得:得到,想到;应:反应,配合。心里怎么想,手就能怎么做。比喻技艺纯熟或做事情非常顺利。

成语举例:挟了七八万现款的冯云卿就此走进了公债市场,半年来总算得心应手,扯起息来,二分半是有的。(茅盾《子夜》)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中性词

语法用法:作宾语、定语、状语;用于各种技艺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应,不能读作“应该”的“yīnɡ”。

成语辨析:(一)得心应手和“随心所欲”;都表示“心里怎么想;就怎么做出来”的意思;有时都可表示做事“顺手”。不同在于:①同样表示“做事十分顺当;”得心应手表示“顺心;顺手”;“随心所欲”仅表示“顺心”。②得心应手是褒义成语;常形容技艺熟练;“随心所欲”是中性成语;常用来表示随着自己的心意说话;思维活动的意思。(二)得心应手和“浑洒自如”都形容技艺纯熟。但得心应手范围广;可指一切技艺方面;“挥洒自如”侧重在善于运用笔墨;一般指书画和写文章方面。

成语谜面:鲁班手里调大斧

歇后语:鲁班手里调大斧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关于黄河治理的方法的资料

全文共 1385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我们认为,黄河污染问题是目前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必然现状,污染越治越严重的根本原因,主要是近些年黄河中上游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太快,而治理污染的投资和速度无法同步跟进。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作文素材,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黄河最大问题是遇到洪水来就有决堤危险,一些地方的黄河水高于两岸,成为一条天河,所以一旦决堤,灾害涉及几十万乃至几千万人口生命财产。

关于黄河治理

解放后采取了几次加高河堤方法治理,有效地防止了决堤。但是这样加高下去,天河更高,有如垒蛋,垒得越高越危险,所以这不是治理的根本方法。

其次黄河问题是污染问题,黄河污染变得越来越严重,下游山东一带特别严重。

再次是黄河断流问题。

我认为,这是一个属于系统问题。治理的根本方法是要从系统出发:

一,从长远出发,重点治理水土流失,对黄河水土流失严重的中上游保护和增加森林面积,提高植被覆盖率,严禁开荒,提倡家畜圈养,减少水土流失,增加土壤含水量,改善生态环境。营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其次要不断疏通河道,合理利用调配水库水坝的水来冲刷河床,减少泥沙沉积,加深河道。

二,统筹兼顾,统一规划,合理科学用水,避免漫灌等浪费水资源。这两年好像抓的有点成效,断流时间缩短甚至不断流。

三,经济发展要从全局考虑,既要考虑经济效益,又要考虑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也就是说在发展经济同时要尽量避免废气废水废渣污染环境,保持自然环境不受破坏,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黄河治理方法

我们认为,黄河污染问题是目前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必然现状,污染越治越严重的根本原因,主要是近些年黄河中上游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太快,而治理污染的投资和速度无法同步跟进。为此建议:

1.将市场机制引入污染防治领域。通过市场作用,从原来“谁污染谁治理”的企业个体行为,引申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分工和供求关系,形成社会化、专业化的环保企业乃至环保行业,向污染责任方提供商业性环保服务,逐步实现环境治理市场化、社会化、企业化。同时,在企业比较集中的工业园区鼓励多家企业污染处理设施共建共享和治污设施专业化运行,提高治污设施处理效率,降低污染治理费用,逐步解决普遍存在的投入大量资金建成的环保设施,不能充分利用的问题。

2.树立“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新治河理念。一是划定黄河水功能区,根据黄河水资源量和水流的纳污能力,提出各省(区)允许排入黄河的污染物总量,实行省(区)际断面水质行政首长负责制;二是依法治污,在相关法规中明确相应的水污染超标处罚措施,对于污染超标省(区)要停止审批新的水资源利用项目;三是建立和完善水利、环保联合治污机制,在排污监测和监管处理水污染突发事件上统一行动、团结治污。

3.国家应进一步加大力度推行绿色GDP,把环保工作纳入地方党政一把手的政绩考核。

4.环保体制需要进一步理顺,实行垂直管理,脱离地方的制约。

5.给予环保部门更大的执法权。如处罚力度,关停污染企业等。

6.地方新上项目论证必须有科学的决策程序,有环保部门参与,对新上项目,如果发生大的污染事件,实行事后决策追究制度,以加强地方“一把手”对黄河污染监督管理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7.应该在具备了有效的监测网络基础上,探索建立排污区域赔偿制度,让过度占有资源者付出应有代价。可以通过“排污收费”的办法,由河流段面水质不达标者,向下游提供补偿,迫使沿黄地区政府加大对本地区污染的治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成语资料

全文共 286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解释:奋勇向前,不考虑个人安危。

成语举例:部下弟子,虽不敢谓久经训练,有勇知方,惟大义所在,却是奋不顾身。(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一百十五回)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成语结构:偏正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辨形:奋,不能写作“愤”。

成语辨析:奋不顾身和“舍生忘死”都有“不顾个人安危”的意思;都形容舍己为人;勇于献身。不同在于:①奋不顾身语义重;范围大;偏重于“安危”;表示把个人的安危;包括“生死”置之度外;“舍生忘死”偏重于“生死”。②奋不顾身多指个人行动;“舍生忘死”不仅如此还多指人的精神品质。

成语谜面:茅坑里打架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成语资料

全文共 295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解释:尔:你;反:通“返”,回。原意是你怎样做,就会得到怎样的后果。现指人的言行反复无常,前后自相矛盾。

成语举例:倘若不肯,也只好由他,我们不能做出尔反尔的事。(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九回)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用于责备反复无常的人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尔,不能读作“ér”。

成语辨形:尔,不能写作“耳”或“而”。

成语辨析:出尔反尔和“反复无常”都形容常常变卦。但出尔反尔偏重在说话上;指说话前后不一致或说话不算数;“反复无常”偏重在表现上;强调行为变化无常。

成语谜面: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歇后语: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有关黄河的作文资料

全文共 7685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在陕西省黄陵县有黄帝陵,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都把黄河流域认作中华民族的摇篮,称黄河为“母亲河”,为“四渎之宗”,视黄土地为自己的“根”。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作文素材,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一、黄河的介绍

黄河,中国的第二大河。发源于青海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约古宗列盆地,蜿蜒东流,穿越黄土高原及黄淮海大平原,注入渤海。干流全长5464公里,水面落差4480米。流域总面积79.5万平方公里(含内流区面积4.2万平方公里)。

据地质演变历史的考证,黄河是一条相对年青的河流。在距今115万年前的晚早更新世,流域内还只有一些互不连通的湖盆,各自形成独立的内陆水系。此后,随着西部高原的抬升,河流侵蚀、夺袭,历经105万年的中更新世,各湖盆间逐渐连通,构成黄河水系的雏形。到距今10万至1万年间的晚更新世,黄河才逐步演变成为从河源到入海口上下贯通的大河。

由于黄河的洪水挟带大量泥沙,进入下游平原地区后迅速沉积,主流在漫流区游荡,人们开始筑堤防洪,行洪河道不断淤积抬高,成为高出两岸的“地上河”,在一定条件下就决溢泛滥,改走新道。黄河下游河道迁徙变化的剧烈程度,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根据有文字记载,黄河曾经多次改道。河道变迁的范围,西起郑州附近,北抵天津,南达江淮,纵横25万平方公里。周定王五年(公元前602年)至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的1700多年间,黄河的迁徙大都在现行河道以北地区,侵袭海河水系,流入渤海。自1128年至1855年的700多年间,黄河改道摆动都在现行河道以南地区,侵袭淮河水系,流入黄海。1855年黄河在河南兰考东坝头决口后,才改走现行河道,夺山东大清河入渤海。由于黄河下游河道不断变迁改道,以及海侵、海退的变动影响,黄河下游地区的河道长度及流域面积也在不断变化,这是黄河不同于其他河流的突出特点之一。远古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宜于原始人类生存。黄土高原和黄河冲积平原,土质疏松,易于垦殖,适于原始农牧业的发展。黄土的特性,利于先民们挖洞聚居。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为我国古代文明的发育提供了较好的条件。早在110万年前,“蓝田人”就在黄河流域生活。还有“大荔人”、“丁村人”、“河套人”等也在流域内生息繁衍。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等大量古文化遗址遍布大河上下。这些古文化遗迹不仅数量多、类型全,而且是由远至近延续发展的,系统地展现了中国远古文明的发展过程。

早在6000多年前,流域内已开始出现农事活动。大约在4000多年前,流域内形成了一些血缘氏族部落,其中以炎帝、黄帝两大部族最强大。后来,黄帝取得盟主地位,并融合其他部族,形成“华夏族”。后人把黄帝奉为中华民族的祖先,在黄帝出生地河南省新郑市有黄帝宫,在陕西省黄陵县有黄帝陵,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都把黄河流域认作中华民族的摇篮,称黄河为“母亲河”,为“四渎之宗”,视黄土地为自己的“根”。

从公元前21世纪夏朝开始,迄今4000多年的历史时期中,历代王朝在黄河流域建都的时间延绵3000多年。中国历史上的“七大古都”,在黄河流域和近邻地区的有安阳、西安、洛阳、开封四座。殷都(当时属黄河流域)遗存的大量甲骨文,开创了中国文字记载的先河。西安(含咸阳),自西周、秦、汉至隋、唐,先后有13个朝代建都,历史长达千年,是有名的“八水帝王都”。东周迁都洛阳以后,东汉、魏、隋、唐、后梁、后周等朝代都曾在洛阳建都,历时也有900多年,被誉为“九朝古都”。位于黄河南岸的开封,古称汴梁,春秋时代魏惠王迁都大梁,北宋又在此建都,先后历时约200多年。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一直在黄河流域。黄河中下游地区是全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发展最早的地区。公元前2000年左右,流域内已出现青铜器,到商代青铜冶炼技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同时开始出现铁器冶炼,标志着生产力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在洛阳出土的经过系列处理的铁锛、铁斧,表明中国开发铸铁柔化技术的时间要比欧洲各国早2000多年。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造纸、活字印刷、指南针、火药,都产生在黄河流域。从诗经到唐诗、宋词等大量文学经典,以及大量的文化典籍,也都产生在这里。北宋以后,全国的经济重心逐渐向南方转移,但是在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进程中,黄河流域及黄河下游平原地区仍处于重要地位。黄河流域悠久的历史,为中华民族留下了十分珍贵的遗产,留下了无数名胜古迹,是我们民族的骄傲。

二、治理黄河

治理黄河,兴修水利,历史悠久。中国最早的灌溉工程,首推黄河流域的滮池(在今陕西省咸阳西南),《诗经》中有“滮池北流,浸彼稻田”的记载。

到了战国初期,黄河流域开始出现大型引水灌溉工程。公元前422年,西门豹为邺令,在当时黄河的支流漳河上修筑了引漳十二渠,灌溉农田。公元前246年,秦在陕西省兴建了郑国渠,引泾河水灌溉4万多顷(合今280万亩)“泽卤之地”,“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为秦统一中国发挥了重要作用。

汉朝对农田水利更为重视,修建六辅渠和白渠,扩大了郑国渠的灌溉面积,同时在渭河上修建了成国渠、灵轵渠等,关中地区成为全国开发最早的经济区。

为了巩固边陲,从秦、汉开始实行屯垦戍边政策,在湟水流域及沿黄河的宁蒙河套平原等地,开渠灌田,使大片荒漠变为绿州,赢得了“塞上江南”的赞誉。

为了保证长安、洛阳、开封等京都的供应,黄河中下游的水运开发历史也很悠久。

大禹治水的功绩,也包括治理黄河,大河上下,几乎到处都有大禹的“神工”。春秋战国以后,治河的文献记载逐渐增多,留存下来大量珍贵的史料。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黄河下游已普遍修筑堤防。公元前651年,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会诸侯于葵丘”,提出“无曲防”的禁令,解决诸侯国之间修筑堤防的纠纷。在此后漫长的历史时期,伴随着黄河频繁的决溢改道,防御黄河水患成为历代王朝的大事,投入大量人力、财力,不断堵口、修防。西汉时期,已专设有“河堤使者”、“河堤谒者”等官职,沿河郡县长官都有防守河堤职责,专职防守河堤人员,约数千人,“濒河十郡,治堤岁费且万万”,河防工程已达到相当的规模。据《汉书·沟洫志》记载,淇水口(今滑县西南)上下,黄河已成“地上河”,堤身“高四五丈”(约合9~11米),堤防也很高。《史记·河渠书》中记载,公元前109年,汉武帝令“汲仁、郭昌发卒数万人塞瓠子决”,并亲率臣僚到现场参加堵口,说明黄河堵口已经是相当浩大的工程。史书记载最早的一次大规模治河工程是公元69年“王景治河”,“永平十二年,议修汴渠”,“遂发卒数十万,遣景与王吴修渠筑堤,自荥阳东至千乘海口千里”。“永平十三年夏四月,汴渠成……诏曰:‘……今既筑堤、理渠、绝水、立门,河、汴分流,复其旧迹’”。“景虽节省役费,然犹以百亿计”。扼制了黄河南侵,恢复了汴渠的漕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北宋建都开封,当时黄河水患严重,宋王朝对治河很重视,设置了权限较大的都水监,专管治河,沿河地方官员都重视河事,并在各州设河堤判官专管河事,朝廷重臣,多参与治河方略的争议。这个时期治河问题引起很多人的探讨,加深了对黄河河情、水情的认识,河工技术有很大进步,特别是王安石主持开展机械浚河、引黄、引汴发展淤灌等,在治黄技术上有不少创新。

明代以后,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黄河决溢灾害加重,朝廷更为重视治河,治河机构逐渐完备。明代治河,以工部为主管,总理河道直接负责,以后总理河道又加上提督军务职衔,可以直接指挥军队,沿河各省巡抚以下地方官吏也都负有治河职责,逐步加强了下游河务的统一管理。清代河道总督权限更大,直接受命于朝廷。明末清初,治河事业有很大发展,堤防修守及管理维护技术都有长足进步,涌现了以潘季驯、靳辅为代表的一批卓有成效的治河专家。清朝末年及民国期间,战乱不断,国政衰败,治河也陷于停滞状态。近代以李仪祉、张含英为代表的水利专家,大力倡导引进西方先进技术,研究全面治理黄河的方略,但受社会经协件制约,始终难有建树。

纵观治黄历史,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前,所谓治河实际上只局限于黄河下游,而且主要是被动地防御洪灾。但是,悠久的治河历史,留下了浩繁的文献典籍,为世界上其他河流所罕见,是一份珍贵的遗产,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借鉴。

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非常关心治黄事业

从1946年开始,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黄河,治黄史册展开了新的篇章。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以下简称建国后),党和国家领导人都非常关心治黄事业。1952年10月,毛泽东主席第一次离京外出巡视,首先就是视察黄河,作了很多重要指示,并谆谆嘱咐:“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以后又多次听取治黄工作汇报,对治黄工作作了重要指示。1964年,他已经70多岁高龄,还一再提出要徒步策马,上溯黄河源,进行实地考察,念念不忘治理与开发黄河。周恩来总理更是直接领导治黄工作,从1949年前的“反蒋治黄”斗争到编制“黄河综合利用规划”和三门峡工程建设,以及1958年大洪水的抗洪斗争等等,所有治黄工作的重大决策,几乎都是周总理亲自主持作出的。直到1976年,他已重病在身,还向去医院看望他的中央领导询问三门峡工程改建后的情况,真是为治黄事业鞠躬尽瘁,操尽了心。

江泽民总书记、李鹏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也都多次亲临黄河视察,听取治黄工作汇报,作了许多重要指示。

为搞好黄河的治理与开发,1950年1月25日,中央人民政府决定黄河水利委员会为流域性机构,直属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领导,统一领导和管理黄河的治理与开发,并直接管理黄河下游河南、山东两省的河防建设和防汛工作,两省的黄河河务局和沿河地、市、县的河务部门,既是黄河水利委员会(以下简称黄委会)的直属单位,又是各个省、地、市、县政府的一个职能部门,这种条、块结合的独特体制,有利于组织沿河党、政、军、民团结治河,有效地加强了河防管理,对保障黄河防洪安全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人民治黄事业,开始就注意调查研究,全面了解黄河河情,注重应用科学技术,搞好全面规划,依靠科学技术进步,科学治黄。早在50年代初期,黄委会和有关部门就组织开展了大规模的勘测工作和科学考察,搜集和整理了大量的基础资料。1954年初由国家计划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计委)直接领导,中央有关部门及中国科学院负责人参加,组成黄河规划委员会,聘请苏联专家组,调集国内有关专家,集中力量,着手编制黄河治理开发规划。1954年10月底提出“黄河综合利用规划”,经过中共中央政治局和国务院审议通过,决定提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查批准。1955年7月30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关于根治黄河水害和开发黄河水利的综合规划的决议》,批准了规划的原则和基本内容,并责成有关部门按时完成治理开发的第一期工程。

与历史上众多的治黄方略相比,“黄河综合利用规划”的特点是:(1)这个规划的编制是政府行为,批准后的规划就是指导治黄建设的依据;(2)统筹考虑全流域的治理与开发;(3)突出综合利用的原则;(4)对水和沙都要加以控制和利用。规划明确指出:“我们对于黄河所应采取的方针,就不是把水和泥沙送走,而是要对水和泥沙加以控制,加以利用。”第一,在黄河干流和支流上修建一系列的拦河坝和水库,拦洪、拦沙、调节水量、发电、灌溉。第二,主要在甘肃、陕西、山西三省,展开大规模的水土保持工作。既防治了上中游地区的水土流失,也消除了下游水害的根源。规划对干流工程、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和上中下游的灌溉发展都作了全面部署,提出了修建三门峡大水库拦洪拦沙,尽快解除下游水患的安排。规划的研究和编制,以及治理开发技术措施的拟定,既汲取了前人的治黄经验,又采用了当时的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黄河规划,是治黄事业迈向新时代的一个鲜明标志,对动员全国人民关心和支持治黄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

随着治黄实践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治黄工作经历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逐步深化了对黄河河情的认识。在治黄进程中,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对黄河治理开发规划和建设安排作了一些重大的调整。1984年,经国务院批准,国家计委下达了《关于黄河治理开发现划修订任务书》,要求对黄河规划进行一次系统的修订,进一步推进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此后,黄委会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和流域内各省区相继开展了各项规划研究工作,通过反复研究和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于1996年初完成了《黄河治理开发规划纲要》的编制工作,并于1997年经国家计委和水利部审查上报国务院。这个“规划纲要”,总结了人民治黄的实践经验,利用科学研究新成果,根据各方面情况的发展变化,提出了今后进一步治理开发黄河的方向和重大措施,以及2010年前的治黄建设安排,为治黄事业的发展绘制了一幅新的蓝图。

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政府一贯高度重视和支持治理黄河,重大治黄建设纳入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及时付诸实施,有力地推进了治黄事业的发展。

以往的治河历史,主要是在下游修守堤防,单纯防洪。新中国的治黄工作,比过去有了质的飞跃。一开始就是按照全面规划,统筹安排,标本兼治,除害兴利,全面开展流域的治理开发,有计划地安排重大工程建设。中央各有关部门、地方各级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齐心协力参加治黄工作,依靠科举技术进步治理黄河,无论是关于黄河问题的勘测研究,还是治黄建设的规模,都是以往任何时代不能比拟的。经过将近半个世纪的建设,黄河上中下游都开展了不同程度的治理开发,基本形成了“上拦下排,两岸分滞”蓄泄兼筹的防洪工程体系,建成了三门峡等干支流防洪水库和北金堤、东平湖等平原蓄滞洪工程,加高加固了下游两岸堤防,开展河道整治,逐步完善了非工程防洪措施,黄河的洪水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防洪能力比过去显著提高。在黄河上中游黄土高原地区广泛开展了水土保持建设,采取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互配合,治坡与治沟并举办法,治理水土流失取得明显成效。截至1995年底,累计兴修梯田、条田、沟坝地等基本农田7755万亩,造林11802万亩,兴建治沟骨干工程854座,淤地坝10万余座,沟道防护及小型蓄水保土工程400多万处,一些地区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开始有所改善,输入黄河的泥沙逐步减少。依靠这些工程措施和广大军民的严密防守,连续50年黄河伏秋大汛没有发生洪水决溢的灾害,扭转了历史上黄河频繁决口改道的险恶局面,保障了黄淮海广大平原地区的安全和稳定发展。黄河的水资源在上中下游都得到了较好的开发利用。流域内已建成大中小型水库3147座,总库容574亿立方米,引水工程4500处,黄河流域及下游引黄灌区的灌溉面积,由1950年的1200万亩发展到1995年的10700万亩,流域内河谷川地基本实现水利化,黄河供水范围还扩展到海河、淮河平原地区。在黄河干流上于1957年开工兴建黄河第一坝——三门峡大坝,此后,相继建成了刘家峡、龙羊峡、盐锅峡、八盘峡、青铜峡、三盛公、天桥等7座水利枢纽和水电站。目前正在建设小浪底、万家寨水利枢纽和李家峡、大峡水电站。已建在建的干流工程,总库容563亿立方米,发电装机容量900多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336亿千瓦时,约占黄河干流可开发水力资源的29%。这些水利水电工程,在防洪、防凌、减少河道淤积、灌溉、城市及工业供水、发电等方面,都发挥了巨大的综合效益,促进了沿黄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民治黄50年,除害兴利成效显著,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伟大成绩,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四、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是关系国家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的一件大事。治理黄河,又是一项艰巨复杂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人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

在全国的大江大河中,黄河的治理任务最为繁重。黄河流域西北紧临干旱的戈壁荒漠,流域内大部分地区也属干旱、半干旱区,北部有大片沙漠和风沙区,西部是高寒地带,中部是世界著名的黄土高原,干旱、风沙、水土流失灾害严重,生态环境脆弱。据目前的调查研究资料,流域内风力侵蚀严重的土地面积约11.7万平方公里,水力侵蚀面积约33.7万平方公里,通称水土流失面积45.4万平方公里。严重的水土流失使黄河多年平均来沙量达16亿吨,年最大来沙量达39亿吨,成为世界上泥沙最多的河流。上中游地区土壤侵蚀产生的大量泥沙不断输往下游地区,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冲积塑造了黄淮海大平原。同时,黄河的频繁泛滥、改道又给下游平原地区造成巨大的灾难,黄河洪水威胁,成为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治理黄河,是防止荒漠化继续向东南扩张的前哨战,是改善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再造山川秀美西北地区的重大措施,也是消除下游水患,保障广大平原地区经济、社会稳定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黄河流域又是资源丰富、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地区,治理和开发黄河,对保证全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黄河流域范围内总土地面积11.9亿亩(含内流区),其中耕地约1.79亿亩,林地1.53亿亩,牧草地4.19亿亩,宜于开垦的荒地约3000万亩。黄河下游现行河道洪泛可能影响范围的总土地面积1.8亿亩(12万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1亿亩,虽然不在流域范围以内,但仍属黄河防洪保护区。据1991年的资料,流域内探明的矿产有114种,在全国已探明的45种主要矿产中,黄河流域有37种。具有全国优势(储量占全国总储量32%以上)的有稀土、石膏、玻璃用石英岩、铌、钼、煤、铝土矿、铝、耐火粘土等8种。其中,煤炭资源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己探明煤产地685处,保有储量占全国总数的46.5%,资源遍布沿黄各省区,而且具有品种齐全、煤质优良、埋藏浅、易开采等优点。石油、天然气资源也比较丰富,加上黄河干流的水力资源,实属全国的能源富足地区,也是21世纪全国能源开发的重点地区。

黄河水少沙多,多年平均河川径流量约580亿立方米,只占全国总量的2%,水资源贫乏,对于西北、华北缺水地区,黄河水资源尤其宝贵,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按照全国国土开发和经济发展规划,黄河上游沿黄地带和邻近地区,将进一步发展有色金属冶炼和能源建设,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逐步建成开发西部地带的一个重要基地。黄河上中游能源富集地区,包括山西、陕西、内蒙古、宁夏、河南的广大区域,将逐步建成以煤、电、铝、化工等工业为重点的综合经济区,成为全国重要的煤炭和电力生产基地。同时要大力开展水土保持,改善生态环境。黄河下游沿黄平原,仍然是全国工农业发展的重要基地。黄河的治理开发促进了黄河经济带的发展,沿黄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又对治理黄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黄河治理与开发虽然已经取得很大进展,但今后的治理任务还十分繁重。防治水土流失、消除下游水患、合理利用水资源等都需要进一步解决。客观情况也在不断发展,对黄河河情的认识也需要不断深化。我们坚信,依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依靠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经过一代一代人长期地、持续地奋斗,消除黄河水害,开发黄河水利目标是能够实现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国际禁毒日的资料:节日由来

全文共 393 字

+ 加入清单

20世纪80年代以来,吸毒在全世界日趋泛滥,毒品走私日益严重。毒品的泛滥直接危害人民的身心健康,并给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巨大威胁。日趋严重的毒品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的灾难,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和地区能够摆脱毒品之害。由贩毒、吸毒诱发的盗窃、抢劫、诈骗、卖淫和各种恶性暴力犯罪严重危害着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治安秩序。有些地方,贩毒、恐怖、黑社会三位一体,已构成破坏国家稳定的因素。面对这一严峻形势,1987年6月12日至26日,联合国在维也纳召开有138个国家的3000多名代表参加的麻醉品滥用和非法贩运问题部长级会议。会议提出了“爱生命,不吸毒”的口号。

与会代表一致同意将每年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以引起世界各国对毒品问题的重视,号召全球人民共同来抵御毒品的危害。同年12月,第42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决定把每年的6月26日定为“禁止药物滥用和非法贩运国际日”(即“国际禁毒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2024八一建军节手抄报模板资料:军歌嘹亮

全文共 766 字

+ 加入清单

《军中绿花》

寒风飘飘落叶 军队是一朵绿花

亲爱的战友 你不要想家 不要想妈妈

深深我日夜呼唤 多少句心里话

不要离别时两眼泪花 军营是咱温暖的家

妈妈你不要牵挂 孩儿我已经长大

站岗执勤是保卫国家 风吹雨打都不怕

衷心的祝福妈妈 愿妈妈健康长寿

待到庆功时再回家 再来看望好妈妈

故乡有位好姑娘 我时常梦见她

军中的男儿也有情 也愿伴你走天涯

只因为肩负重任 只好把爱先放下

白云飘飘带去我的爱 军中绿花送给她。

《咱当兵的人》

咱当兵的人,有啥不一样,只因为我们都穿着,朴实的军装。

咱当兵的人,有啥不一样,自从离开家乡,就难见到爹娘。

说不一样其实也一样,都是青春的年华,都是热血儿郎。

说不一样其实也一样,一样的足迹,留给山高水长。

咱当兵的人,就是不一样,头枕着边关的冷月,身披着雪雨风霜

咱当兵的人,就是不一样,为了国家安宁,我们紧握手中枪。

说不一样其实也一样,都在渴望辉煌,都在赢得荣光。

说不一样其实也一样,一样的风采在共和国,旗帜上飞扬。

《战友》

如果你,没有过,一种不同的经历

就不会,有一种,不同的朋友

如果我,从不曾,走进火热的军营

就不会,有这些,贴心的好战友

虽然我们都很年轻,血气方刚

虽然我们都很平凡,普普通通

常闹别扭爱冲动,拍拍肩膀,握握手,我们依然是好朋友

多年以后,我们战友大多回了家乡,有了自己的工作

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多年以后,那些平平淡淡的日子里,是否还能想起我

曾经同甘共苦的战友

如果你,没有过,一种不同的经历

就不会,有一种,不同的朋友

如果我,从不曾,走进火热的军营

就不会,有这些,贴心的好战友

多年过去,我们战友大多回了家乡,有了自己的工作

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多年以后,那些平平淡淡的日子里,是否还能想起我

曾经同甘共苦的战友

多年过去,我们战友大多回了家乡,有了自己的工作

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多年以后,那些平平淡淡的日子里,是否还能想起我

曾经同甘共苦的战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成语资料

全文共 234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解释:追求根底。一般指追问一件事的原由。

成语举例:这个学生对学习有股钻劲,什么问题都想寻根究底。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宾语、状语;含褒义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近代

成语辨形:究,不能写作“揪”。

成语辨析:寻根究底和“追本溯源”;虽然都含有“把问题彻底搞清”的意思。但寻根究底着眼于事情的原因;多用来表示事件发展的底细;不能做独立成分;“追本溯源”着眼于事情发生的根源;多用于研究事物的本源;常作独立成分;有时两者可以通用。

成语谜面:九寸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成语资料

全文共 217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解释:欺骗世人,窃取名誉。

成语举例:不知平日所讲何学,居然欺世盗名。(清 阮葵生《茶余客话》卷十)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世,不能读作“sì”。

成语辨形:名,不能写作“明”。

成语辨析:欺世盗名与“盗名窃誉”有别:欺世盗名的手法一般是公开的;含有“欺世”之意;语义较重;“盗名窃誉”的手法一般是隐蔽的;不含“欺世”之意;语义较轻。

成语谜面:最大的欺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成语资料

全文共 202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解释:续:连接。晋代皇帝的侍从官员用作帽子的装饰。指封官太滥。亦比喻拿不好的东西补接在好的东西后面,前后两部分非常不相称。

成语举例:你这部小说已经写了大半,请我继续写下去,我怎敢狗尾续貂。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主语、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结构:主谓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貂,不能读作“zhào”。

成语辨形:续,不能写作“读”;貂,不能写作“绍”。

成语谜面:最成功的外科手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献血常识宣传资料

全文共 2189 字

+ 加入清单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于1998年10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规定:国家实行无偿献血制度。国家提倡18周岁至55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国家工作人员、现役军人和高等院校在校学生,普遍具有较高的思想觉悟和文化素质,身体条件较好,是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依法鼓励这部分人率先献血,是保证《献血法》和顺利实施的有力措施。

献血有益于健康

无偿献血是奉献爱心的高尚行为,是救死扶伤,实行人道主义的具体体现。自从血液成为临床医疗的特殊需求以来,科学界一直在研究献血与健康的关系,经过全世界千百万献血者的实践,证实适量的献血无碍健康。国内外有关专家通过细致的科学研究更得出结论:献血有益健康。

人体全身血量约占体重的8%,外周循环血量并非固定不变,而是随人体处于不同的状态、不同时间有所增减,如运动比睡眠时血量多。人体血量的生理波动范围是10%。血液会不断地新陈代谢和再生,即使不献血,各种血细胞到了一定的时间也是要死亡的。人成年以后,血细胞主要由“造血工厂”─骨髓来制造,平均每天可造出15亿个血细胞。骨髓的造血功能也同其它器官一样,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退。坚持长期适量献血的人,由于骨髓造血系统不断受到激发,保持了较旺盛新陈代谢能力,能持续产生出更具生命力的“年轻”血细胞,新鲜的血细胞的比例明显高于未献过血的人。人体约有20%血液存在于肝、脾赃及遍布全身的扩张毛细血管和周围区域,一旦身体需要,这些血液“后备军”就会马上补充上去。每次献血200—400毫升,与一次经期失血和少量外伤失血相仿,根本伤不了人体的元气。

美国堪萨斯大学的专家对655名献过血的人和3000名未献过血的人进行跟踪调查,发现过去3年中献血的男子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只有未献血的1/2。为此,医生建议男子每年最少献一次血,这样既有利于预防患心血管疾病,又有利于他人,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无偿献血者用鲜血延续、挽救别人的生命,体现了人类珍惜生命、互助友爱的高尚情操。献血可使心灵得到慰籍,使生命更加充实、快乐。健康的情绪通过神经、体液、内分泌系统沟通其它组织和器官,使其处于良性的动态平衡状态,增强抗感染能力,使人体免受各种疾病的侵袭。

献血体格检查包括哪些内容?

为了保证献血者的健康,《供血者健康检查标准》中规定献血者必须做下列体格检查:

1.核对年龄:适合献血的年龄是18-55周岁。

2.体重:男性不低于50公斤,女性不低于45公斤。

3.血压:收缩压90-150mmHg;舒张压60-90mmHg,脉压差大于30mmHg。

4.脉搏:每分钟60-100次,高度耐力的运动员每分钟50-100次。

5.体温正常。

6.发育正常,营养中等以上。

7.皮肤无黄染,无创面感染,无大面积皮肤病,浅表淋巴结无明显肿大。

8.五官无严重疾病,巩膜无黄染,甲状腺不肿大。

9.四肢无严重残疾,关节无红肿及功能障碍。

10.胸部:心肺正常。

11.腹部:正常,无肿块,无压痛,肝脾无肿大。

献血前、中、后应注意什么?

献血前学习有关献血知识,消除紧张心理;保证充足的睡眠;不要空腹,可按照自己原来的习惯进食,但不应吃的太饱、过油腻,这样会不可避免地把大量脂肪吸收入血造成脂肪血,给病人输这样的血,易引起输血反应;不宜大量饮酒和吸烟,更不宜服药,因为药物被吸收入血,会增加受血者的过敏机会,也可能与受血者的用药相矛盾,产生不良作用。献血前最好饮用一些糖水,这会增强人体的耐受力和调节功能,但也不宜过量饮用;为保证血液质量和针眼处不被感染,把两臂洗干净。

献血中身体放松,心情舒畅,保证采血过程顺利进行。

献血完毕后站立时不要过猛,要按好针眼,适当休息后离开采血室。献血2天内不要剧烈运动和高空作业,不需大补长休。

献血后的营养应该是适当的、有选择性的,造血的原料主要有蛋白质、铁、叶酸和维生素B12,这些养料在普通新鲜食物里都有,如鸡蛋、肉制品、豆制品、乳制品、蔬菜、水果等。

献血要经过哪些步骤?

1)符合献血标准:献血体检符合《供血者健康检查标准》后,参加献血。

2)验证登记:必须携带本人身份证,凭本人身份证到献血登记处领取《献血登记表》。

3)等候献血:由于献血者集中到达,而献血要逐个进行,耐心等待是不可避免的,可事先准备书报杂志阅读。

4)消毒手臂:手臂不清洁容易造成本人手臂穿刺部位的感染和血液的污染,消毒后请勿接触消毒部位。

5)采血前核对:请回答采血人员核对时提出的问题,如“您叫什么名字?”,“您是什么血型?”等。

6)采血:请躺在采血椅上,保持倾斜姿态,穿刺前请握紧拳头;一旦采血针刺入静脉,拳头作握紧、放松动作直至采血完毕。

7)止血:采血完毕请按住止血棉球至少5分钟,请不要捻动止血棉球,以防皮下血肿。

为什么少数人会发生献血反应?

首次参加献血的人中有极少数人会发生晕眩反应。其表现为心慌、头晕、面色苍白、恶心等,即而出汗,出汗后面色逐渐红润,症状很快消失。上述晕眩反应适当护理,无一例发生意外。

造成这种反应的因素很多,有的是对献血缺乏生理知识,精神紧张;有的是心理因素,看到别人晕眩,自己也觉得晕了;有的睡眠不够充足;有的未进早餐;有的献血前疲劳过度等等。

定期适量献血好处多

科学研究证明:健康成人定期适量献血有利于新陈代谢,可改善血液质量,提高造血功能,降低血脂和粘稠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成语资料

全文共 232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解释:背:违背;信:信用;弃:扔掉;义:道义。违背诺言,不讲道义。

成语举例:背信弃义是插在我背上的一把尖刀。(曹禺《王昭君》第五幕)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揭露、指责、谴责的场合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现代

成语正音:背,不能读作“bēi”。

成语辨形:弃,不能写作“异”。

成语辨析:背信弃义和“忘恩负义”;都有“背弃正义、不顾道义”的意思。但背信弃义偏重在“背信”;“忘恩负义”偏重在“忘恩”。

成语谜面:叛徒

歇后语:邮递员造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词语资料

全文共 213 字

+ 加入清单

阿堵物

【注音】ē dǔ wù

【money】钱

阿堵物 :

ē dǔ wù

【解释】西晋的一些士族阶层人士自命清高,耻于言钱,钱被称为“阿堵物”。后人指为钱的别称,有讽刺意义。

【示例】爱酒苦无~,寻春乃有主人家。 ★张耒《和春咎》诗之二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古汉语

【结构】偏正式

【近义词】孔方兄

【押韵词】溘先朝露、龙腾虎蹴、急不择路、高 官厚禄、雀目鼠步、兼包并畜、亡秦三户、三告投杼、陶镕鼓铸、鹰视狼步、......

【年代】古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成语资料

全文共 273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解释:原指佛教徒修行时,排除物欲,保持心地洁净。现泛指丝毫不受坏习惯,坏风气的影响。也用来形容非常清洁、干净。

成语举例:特别是夏季,绿树红楼,一尘不染。(臧克家《老舍永在》)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人和环境

成语结构:主谓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一,不能读作“yì”。

成语辨形:染;右上是“九”;不是“丸”。

成语辨析:一尘不染和“一干二净”都形容很干净。但一尘不染语义重;有“一点灰尘也不留”的意思;还可以形容人不受坏风气的影响;“一干二净”形容的只是一点不剩。

成语谜面:真空;玉宇澄清万里埃

歇后语:水洗玻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成语资料

全文共 252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解释:抱着头,象老鼠那样惊慌逃跑。形容受到打击后狼狈逃跑。

成语举例:夫陆贾天下之辨士,吾前日遣之,智穷辞屈,抱头鼠窜,颠狈而归。(宋 苏轼《拟侯公说项羽辞》)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含贬义,形容敌人的狼狈相

成语结构:连动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窜,不能读作“chuàn”。

成语辨形:鼠;上边是“臼”不能写作“白”。

成语辨析:抱头鼠窜和“逃之夭夭”;都含贬义;都形容逃跑。但抱头鼠窜是比喻性的;“逃之夭夭”是诙谐说法;有时用作中性。

成语谜面:捂着脑袋赶耗子

歇后语:抱(捂)着脑袋赶老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成语资料

全文共 279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解释:多方面同时前进。多形容几件事情或几项工作同时进行。

成语举例:(1)我们的教育、教学、科研,要齐头并进。(2)此外,我市自来水、电力的扩建工程,公路建设工程,都在齐头并进。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现代

成语正音:并,不能读作“bìn”。

成语辨形:进,不能写作“尽”。

成语辨析:齐头并进与“双管齐下”有别:齐头并进所指不限于两件事或两个方面;作谓语时可用表示方向、处所的介宾短语作状语;“双管齐下”所指只限于两件或两个方面;作谓语时一般不用表示方向、处所的介宾短语作状语。

成语谜面:二马拉一车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观察蜗牛的资料作文篇

全文共 288 字

+ 加入清单

蜗牛的触角有一对大的,一对小的,它的眼睛长在大的一对触角上,它的眼睛很小所以我们要用放大镜才能看见它的眼睛同时它的嘴巴、鼻子也很小,你碰蜗牛的这个触角这个触角就会缩回去,当你继续碰它的话它就会吓得躲进壳里。

蜗牛走路很慢,为了让它爬快点我放了一片菜叶在它前面,可它还是慢腾腾的散步,真气死我了。突然我想了一个主意我把蜗牛放在纸杯里倒满水,看它能不能爬快。它果然爬得快多了,原先它怕水啊!

蜗牛的粘液是透明的。你明白吗?有一首童谣说:小蜗牛,记性差,常常找不到家,

路上留下一条丝。所以呀小朋友认为蜗牛是因为怕迷路所以留下粘液的,其实呢,这粘液能够帮忙它滑行,要不它就真的寸步难行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