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谷雨的民俗文化(合集20篇)

中国结是中国特有的手工装饰品,始于上古先民的结绳记事。小编收集了谷雨的民俗文化,欢迎阅读。

浏览

779

作文

97

初一关于民俗文化作文

全文共 729 字

+ 加入清单

民俗文化中秋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在中秋这天,我们大家都习惯吃月饼。但是日本人与中国人在中秋节的时候吃月饼不同,日本人在赏月的时候吃江米团子,称为“月见团子”。由于这个时期正值各种作物的收获季节,为了对自然的恩惠表示感谢,日本人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

虽然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废除了农历,改用阳历,但是现在日本各地仍保留着中秋赏月的习俗,一些寺院和神社在中秋节还要举办专门的赏月会。而越南的人喜欢随着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的临近,商家之间展开的“月饼大战”、“玩具大战”,这么做使越南各地的节日气氛尤显浓烈。

与中国的中秋节有所不同,越南的中秋节是儿童唱主角。市场上口味各异的各式月饼、千姿百态的花灯、五颜六色的儿童玩具等节日食品、玩具应有尽有,孩子们的脸上溢满了对节日渴望。中秋节,首都河内的大小街道沿街摆卖月饼的店铺披红挂绿,上书“月饼”字样的大红灯笼高悬在店前的醒目位置,各种品牌的月饼摆满了货架。每年中秋节期间,越南各地都要举行花灯节,并对花灯的设计进行评比,优胜者将获得奖励。另外,越南的一些地方还在节日期间组织舞狮,常在农历八月十四、十五两晚进行。

当地人过节时或全家围坐阳台上、院子里,或举家外出到野外,摆上月饼、水果及其他各式点心,边赏月、边品尝美味的月饼。那里的小孩子们则提着各种灯笼,成群结队地尽情嘻闹。

随着近年来越南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千年中秋习俗也悄然发生了变化。许多年轻人在节日里或在家聚会、唱歌跳舞,或结伴外出游玩赏月,增进同伴之间的了解与情谊。因此,越南的中秋节除了传统的合家团圆之意外,正在增添新的内涵,逐渐受到年轻人的青睐。

中秋是我最喜欢的节日之一,不但是因为那天可以有圆圆的月亮看和可以吃到月饼,更重要的是中秋节是一个非常温馨的节日!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游深圳游深圳民俗文化村

全文共 647 字

+ 加入清单

走近民俗村,就看到一个大招牌“中国民俗文化村”七个大字一目了然地耸立在那里。

一进大门,看到了漫画阁,茶楼……各有乾坤,我们边走边欣赏着这仿古建筑,好像有回到了从前的小镇。

正走着就听见好热闹的喧哗声,把我的目光吸引了过去,一看原来是一群人在玩抛绣球,那可不是真抛绣球,是一块得分板,一个球,一根绳子,组合成的绣球,只要轻轻地甩着绳子一松手,球就飞向对面得分板。看谁得分最多,我也参加了一份,我的运气可没有这么好,抛了八个球只有两个打中得分板。可算是“倒霉”的了。

玩完抛绣球,在往前走一匹白色的马进入了我的视线,大家可能不知道,我可是一个“马迷”一看见马我就想遛一圈,无奈爸爸只好掏腰包了,我迫不及待地跨上马背,感觉可真好。可等我遛玩一圈回来就已吓个半死,真是后悔莫及。

我们边走边聊,看见了苗寨,布依寨……还有乐器,草鞋,蓑衣等等,每一个寨子都有自己的特色,看得我眼花缭乱。

最吸引我的还是“激流勇进”这个项目,我们穿上雨衣,座在象船一样的飘浮物,缓缓地向前开走了,一路上,看着两边的风景,看着一个又一个的动物模型,想象着动物模型是用来干嘛的?正想着,感觉有水喷到了我的脸上,这水从那来的?原来是从动物嘴里来的,真相大白。我们慢慢地漂着,有水帘,有浪花,我们都提心吊胆地向前漂着,还是防不胜防,喷了一身的水,他们用各式各样的法子来“整”我们。好不容易要上岸了,又被水枪射了两下。结果下来整一个“落汤鸡”的模样。

中国民俗文化村真是太好玩了,我在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朋友,如果你有机会就自己来游览一番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山西民俗文化作文:艺术

全文共 772 字

+ 加入清单

都说工艺美术馆是艺术的殿堂,是美的源泉。我今天有幸去了那里!

走进中厅,这里如仙境一般,光滑的大理石地面,美丽的水晶灯。正前方一块大屏风上,刻着几行醒目的大字,我迫不及待走进展厅,顿时目不暇接,山西工艺美术馆集中反映了山西省工艺美术行业的风貌,展示了山西省工艺美术不同时期不同类别的精品民间工艺代表作,表现了山西的民情风俗艺术作品有:木雕、根雕、砖雕、面塑、泥塑、剪纸、刺绣、推光漆器、陶瓷、家具、花画工艺等1000余件工艺品。悠久的人文历史闻名遐迩的平遥推光漆器、绛州澄泥砚、平阳本版年画、大同铜器、上党堆锦、黑釉陶瓷、云雕漆器等等。在2008年,传承上千年的广灵彩色点染剪纸入选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被誉为“中华民间艺术一绝”。

对于我这种不懂艺术的人来说,欣赏一件艺术作品的时候感受是浅薄的。甚至不能谈欣赏,面对着眼前这一幅幅错落有致、深浅相宜的水墨画、面对着一张张精彩生动的摄影作品,我只能以一个看客的身份而驻足,墨色的深深浅浅、曝光的多少、一个眼神的抓拍……每一个细节,都凝汇着艺术家们几十年走过的足迹。

多数艺术家是用心来创作的,他们的艺术作品就是他们心灵写照。所以,每一笔,每一划,都意味深长。第一次参观这样的艺术场馆,一见钟情的几率自然概率不大,但是,在艺术场馆里,静静流淌着的静穆和遐想,是我所希冀和钟爱的,这至少说明,我与艺术,不会只是这次的擦肩而过。

山西省工艺美术馆的建成,为山西旅游、文化产业的繁荣和发展增添了一朵绚丽的奇葩,为山西工艺美术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搭建了一个平台。希望每一位参观者用您的热心关注本土文化,留住中华文明的古老根须,将其发扬光大。

我做为一名地地道道的山西人,我对山西文化底蕴还了解甚少,通过参观山西工艺美术馆,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从而使我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我将努力学习更多知识,将来为家乡做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七夕的民俗文化

全文共 747 字

+ 加入清单

农历七月初七是我们中国人的情人节,也有人称之为乞巧节七夕或女儿节,这一天是女儿家们最为重视的日子。

七夕的民俗文化。七月初七之所以称为乞巧,是因为民间俗信这天牛郎织女会天河,女儿家们就在晚上以瓜果朝天拜,向女神乞巧,希望能求得。古代女子最重视“乞巧节”!乞巧,她们除了乞求针织女红的技巧,同时也乞求婚姻上的巧配。所以,世间无数的有情男女都会在这个晚上,夜静人深时刻,对着星空祈祷自己的姻缘美满。

在闽省,广东省及东南亚一带,最时兴于七夕拜七姐。这的确是旧日女儿家的大节日。大部份的省都有庆祝七夕的七巧节,唯大都当作一般庆典庆祝。闽,广省则相当的重视,尤其是广东省,大伙儿摆七凑热闹,十分隆重。谈到七巧节,不得不提人民间流传的爱情故事-牛郎织女,他们一年一度相会的七夕,被多情儿女视为爱情的象征。他们的爱情悲剧,在每个华人的心灵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因此,每到七夕的夜晚,多情人都会对着暗夜的星空祈祷爱情永恒不渝。

牛郎织女有许多的故事版本,最为人知的是:牛郎本来是民间的一名孤儿。一天,天上的织女和绪仙女下凡游戏,在银河洗澡。为牛郎耕田的老牛劝牛郎夺取织女的衣裳,织女便做了牛郎的妻子。结婚后男耕女织,他们生了一男一女,生活幸福美满。可是好景不长,这事很快的便让天帝给知道,使了王母娘娘下凡来,把织女带回天上,恩爱夫妻就此拆散。牛郎上天无路,后来还是老牛献出它的皮让牛郎上天去。牛郎上了天,眼见就要追到织女,岂知王母娘娘金簪一挥,天空出现一道天河,他们俩隔两岸,只能哭泣。后来,他们的爱情让天帝给感动,答应他们每年七月七日由鸟鹊架桥在天河相会。

当然,这只是个传说。乞巧的仪式源自古代织女桑神的原始信仰这种信仰结合了牛郎织女每年七月七日相会的说法,成为了我们今时今日的七夕七巧民间信仰。

[写民俗文化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民俗专家解读清明祭祀文化

全文共 1050 字

+ 加入清单

4月4日是清明节,祭奠先人的传统节日。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民俗学与社会发展所教授萧放从祭祀文化的角度,对当下清明节的种种现象作出了解读

民俗专家:祭祀是与先人对话 “代理扫墓”滑稽可笑

今年的清明节前夕,“代理扫墓”成为媒体关注的热点,商家们穿梭于各个陵园,明码标价按服务收费。有专家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简直无法理解”,“这些花钱雇人去扫墓的人属于忘祖”。

萧放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也表示,这是新出现的现象,还不清楚是不是炒作。

他认为,如果真的代理祭扫,那肯定是负面的、需要批评的、滑稽可笑的。但如果确实是因为回不了家,请人修理坟墓,也无可厚非。

历来的清明祭扫,国人有烧纸钱的习惯,还有烧各种电器等生活用品的。今年则出现了“烧纸糊iphone”的新现象。

萧放认为,祭祀时烧东西,是人情感的一种表达方式,无所谓迷信。“烧纸糊iphone”行为的出现,说明民俗的形式会随着社会发展而变化。当然,类似“烧二奶”等,自然属于不正当的。

烧纸这种习俗,近年来一般被视为不太文明的祭扫方式。对此,萧放认为,也不能说过去传下来的祭扫习惯就是不文明的。具体到烧纸来说,可能放在一个池子之类的里面烧,就不会有火灾等问题。

在他看来,过去和现代一些祭扫习俗的变化,只是方式上的改变,不适宜用“文明与否”去衡量。

萧放表示,中华文化的传统与祭祀有很大关系。 祭祀,表达的是对历史和先人的尊敬,“我们可以利用清明节与祖先对话”。

而且,清明的祭祀,不能狭隘理解只是祭祀家族的祖先,还应该有先贤、先烈等。从这3个方面来讲,祭祀对于社会文化传承,有着很大的意义。

祭扫之外的清明节:并非只是“鬼节” 也是馋妇期盼的“美食节”

清明节是惟一的一个和节气重合的重大节日,在祭扫之外,还有踏青等多重意义。

京味儿作家崔岱远就表示,在过去,清明并不是严格和“鬼”结合在一起的。这个节日强调的是从冬到春的变化。所以人们借着祭祖活动,同时也踏青郊游,还有放风筝、荡秋千、采柳枝 等。这些户外运动,也体现了顺应时气的特点。

在他看来,清明节兼有两层意义,一个是怀旧、奠亡,一个是求新、护生。

此外,和很多传统节日一样,清明也有其独特的饮食习俗。

崔岱远介绍说,南方一带过清明会吃青团,这是北京等地所没有的。

萧放也介绍说,南方地区过清明会用春天的艾草、染色的糯米粉等做成团子、乌饭、青精饭等。北方的山西地区则会用枣泥和面,做成“面燕”,传说是为了纪念介子推。

他还说,清明节与寒食节有很大关系。寒食节不让生火,有很多好吃的。所以,过去有“懒妇思正月,馋妇思寒食”的说法。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传承中国文化体验绿色民俗

全文共 699 字

+ 加入清单

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泱泱大国。 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自古就被誉为“礼仪之邦”,中华美德——礼仪的历史也源远流长。从孔融让梨、程门立雪到雷锋的感人事迹,再到今天的21世纪,礼仪体现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在家里给父母长辈夹菜、在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礼仪就像一朵美丽的鲜花,盛开在社会的各个角落,弘扬中华美德——礼仪。

今天我们作为一个中学生,也应该注重礼仪,见到长辈老师要问好;碰到同学、朋友要点头微笑;得到别人帮助时,要说声谢谢学会感恩;不小心伤害到别人时要说声对不起,这些都是最基本的礼仪。可是就仅仅这些又有多少人做到了呢?作为一名合格的中学生和新世纪的小主人,我们不仅仅应该做到懂礼仪,行礼仪,还应该向社会呼吁,弘扬中华美德——礼仪。

古人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说的是什么呢?用我们现代话来说就是尊老爱幼。既要尊重,关爱老人,又要爱护幼小儿童。在家里要多关心帮助弟弟妹妹,尊重关爱爷爷奶奶多帮他们做一些家务。在社会上,多帮助那些空巢老人,陪他们聊聊天,给他们带来温暖和关爱。

在路上看到小朋友摔跤主动扶他们一把,这些微小不值一提的举动的举动却体现出中华传统美德——礼仪。

说到尊老爱幼,我们不得不提到“孝”,我们先看看这个“孝”字怎么写,“老”在上,“子”在下,从这个字形上我们就可以体会到古人造这个字的意图就是要孝敬长辈《最美孝心少年》最能体现“孝”这个字,他们的父母或是残疾或是有病,但他们对父母不离不弃,用小小的肩膀担起了一家的重任,他们用行动传承了中华美德——孝。

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们担任着传承中华美德的重任,发扬中华传统,让中华美德源远流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中国民俗文化村之旅

全文共 765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大年初二,晴空万里,万里无云。妈妈带着我去中国民俗文化村游玩。走近民俗村,就看到一个大招牌“中国民俗文化村”七个大字一目了然地耸立在那里。

中国民俗文化村是国内第一个荟萃各民族的民间艺术、民俗风情和民居建筑于一园的大型文化游览区,它从不同角度反映我国多民族的民俗文化。游客在园内可经看到云南石林、海南椰林、千手千眼观音、民俗音乐喷泉。

首先,我和妈妈来到了蒙古包。蒙古包是蒙古族人民居住的地方。蒙古包是用布做成的,它的顶是圆形的,建筑得比较矮,连我这样的小孩进去时还必须弯下腰来。蒙古包内设备非常简单,在蒙古包的中央,摆放着一张小方桌,在桌子的四周,摆放着几把小椅子,在每张椅子前,都有一杯香浓的奶茶,让人们品尝。墙壁上,挂着蒙古族人民打猎用的弓和箭,还有他们非常喜欢的乐器马头琴。我和妈妈坐下来,一边品尝着香浓的奶茶,一边欣赏着蒙古包,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接着,我和妈妈来到了摩梭人的木楞房。那里的摩梭族人民为旅客们讲解了摩梭族独特的母系社会。在母系社会,家里男人们每天晚上都要到自己心爱的女人家去过夜,早上再回到家,这叫做走婚。男人和母亲家族生活在一起。就算男女双方结了婚,男女双方也不能生活在一起,也必须生活在各自母亲家里。如果这两个人生了孩子,这个孩子便留在女方家里,由他的母亲和舅舅照顾,而孩子的父亲却回家照顾他姐姐或妹妹的孩子。

我们边走边聊,看见了苗寨,布依寨……,还有乐器,草鞋,蓑衣等等,每一个寨子都有自己的特色,看得我眼花缭乱。

最后我们坐船游览翠湖码头,绿绿的湖水,还有几只水鸭嘎嘎的叫着。我们在船上欣赏满湖风光。

时间过得可真快,不一会儿,便6:30分了,天色已经很晚了。我和妈妈依依不舍地离开了中国民俗文化村。

通过今天的游玩,我知道了中国很多民族特有的风情,真希望以后,有更多的机会参加这样有意义的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民俗文化村之旅

全文共 534 字

+ 加入清单

民俗文化村生活着无数个少数民俗,他们和睦相处,团结一致,整天沉浸在欢笑之间……

在清明节这天,我来到“传说”中和谐的民俗文化村。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雄伟的布达拉宫,哦!不应该是缩小版的布达拉宫。虽小,却与真的一模一样:一样的房顶,一样的颜色,伴着香气甜甜的花儿,是那样美丽!那样宏伟!我深深地沉浸其中,情不自禁地着琢磨着:西藏是美妙的,拉萨是神奇的,那布达拉宫呢?是伟大的!

北京的长城是独立一地无二的,举世地双的。可现在却有了一个特小版!从嘉峪关到山海关,一直伴随着我的步伐与我同行。走了好久,一直不见长城的尽头,分明就是一条蜿蜒盘旋的巨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我的心头怦然一震:我的天啊!这可是特小版啊,连这么小的长城都无边无际,那真正的长城到底是它的几倍呢?

秦兵马俑是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它规模宏大。一个个将士们右手持刀,左手持弓,侧卧马背,大喊着:“为国家做殊死拼搏,冲啊!”沙地上尘土飞扬,喊叫声如五雷轰顶。这个缩小版生动地再现了秦军昂首挺胸,雄兵百万的气势。我大吃一惊:没想到秦军十万,在刀光剑影的战场上,也不惧怕,反为秦王做殊死搏!

今天,是一个风和日丽,阳光明媚的一天,我一会儿去了“西藏”,一会儿去了“北京”,一会儿又去了“西安”……真是忙碌的一天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传承中国文化体验绿色民俗

全文共 1294 字

+ 加入清单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对于中华民族而言,优秀传统文化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历经5000多年而不衰,成为世界几大文明古国中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就是因为没有抛弃传统,没有割断精神命脉,其“根”其“魂”一直绵延至今。

上下五千年,中国一路风尘仆仆走来,脚下踏的是深厚的文化底蕴,但在今天,一提及中国传统文化,大多数人并没有什么清晰概念,甚至一味的认为这种传统文化是过时的东西,因此,中国文化正在遭受着史无前例的迷茫与质疑。

人类已经有了几千年的文明史,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是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中走到今天的。当代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和发展,当代中国思想文化也是中华传统思想文化的传承和升华,要认识今天的中国,今天的中国人,就要深入了解中国的文化血脉,准确把握滋养中国人的文化土壤。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着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在生产生活中形成和传承的世界观,人生价值观、审美观等。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这些最基本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修齐治平、尊时守位、知常达变、开物成务、建功立业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有别于其他名族的独特标志。

然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处理人际关系的实践结晶,是人与人之间的行为规范的准则。

杨时与他的学友游酢为求得正确答案,一起去老师家请教,时值隆冬、天寒地冻,来到程老师家时,正逢先生在午睡,杨时二人不敢惊动老师,就恭恭敬敬立在门外,等候先生醒来,过了很久,老师一觉醒来,从窗口发现待立在风雪中的杨时,只见他满身披雪,脚下的雪已经有一尺多厚了,此后“程门立雪”的故事就成了尊师重道的千古美谈。

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富滋养,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一个国家的强大,既需要经济总量,军事力量等硬实力的发展,也需要思想文化、民族素质等软实力的提高。

礼仪已经成为一种规范,是表现了对他人的尊重,古人云“不学礼,无以立。”文明礼仪不仅是个人素质、教养的体现,也是个人道德和社会道德的体现。

东汉黄香仅九岁,就懂得尊老爱幼、孝顺父母,在冬天严寒之时,就用自己的身体将父母的被子温暖后,再请父母安寝。孝顺父母,从小事做起。

近百年来,由于种种原因,一些优秀的伦理、道德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如今的人们已经有了较之过去更为雄厚的经济基础,来孝敬老人,但是心已经没了,孝敬父母不是有心无力,而是有力无心。 中国传统礼仪应是体现精神价值的生活方式,传承它可以使我们

的礼仪文化发扬光大,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是每个华夏儿女的责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无愧的大声说:“我是中国人!”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中华优秀传统的传承者和弘扬者,青少年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文化创新和发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我们心中生根发芽。

青少年朋友们,让我们以实际行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共筑中华民族共有的美好精神花园,为实现伟大复兴的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民风民俗文化作文300字

全文共 313 字

+ 加入清单

过年期间,遇上建了新房的、娶了新娘的、新女婿上门拜年的、老人做寿的,竹马狮灯队会在主人家玩得更起兴、更滑稽,时间也更久。

玩的花样更有针对性,会敬称为:三星拱照、骑龙送子、五子登科、高堂拜寿之类。主人招待更客气、更丰盛。由于表演的时间长,白天没玩够,晚上会有继续表演,引来村内村外更多人的观赏。所以,春节期间我们老家一带的孩子都喜欢成群结队,争先恐后地追赶着舞狮队,跟着看舞狮、看唱戏,就成了他们乐此不疲的最主要的活动。

故乡的民俗浓郁,人们生活越来越富裕,文化活动日益丰富多彩。它就像甜在我心头的巧克力,醇香甘甜,成为了家乡人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每逢春节,我就迫不及待地赶回家乡,不光是为拜年,更是为去品尝家乡这醉人的风情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有趣的民俗文化

全文共 611 字

+ 加入清单

这个星期,我收集了许许多多的传统文化资料。有各种各样的泥塑,有精致的剪纸,还有一些赛龙舟的资料……其中我最喜欢泥塑,因为我从小就对泥塑特别感兴趣。

泥塑艺术是我国一种古老常见的民间艺术。它以泥土为原料,以手工捏制成形。或素或彩,以人物、动物为主。

我国泥塑艺术可追溯到距今四千至一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史前文化地下孝古就有很多发现。浙江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的陶猪、陶羊时间约为六千至七千年前左右;河南新郑裴李岗文化遗址出土的古陶井及泥猪、泥羊头时间约七千年前。

有一次,我到爸爸单位去玩。爸爸带我去了他的办公室,我在里面玩了一会儿,觉得有点无聊。就在这时,我看见了一团泥,我就快速跑到了爸爸的座位上,就像一只饥饿的小兔子看见了一根又香又甜的萝卜一样。我满心欢喜地拿起泥团开始玩弄。我一边精心捏制泥团,一边想:我要做哪人小动物呢?想来想去,我觉得今年是鼠年,我就做一个小老鼠吧!说着,我就开始动工了。

我用我那双灵巧的小手,又是拧,又是捏,不一会功夫就捏好了一只活灵活现的小老鼠。瞧,它的眼睛还在登我呢,多可爱的小老鼠啊。最后,我把这只小老鼠送给了我亲爱的爸爸。

中国的传统节日真是丰富多彩,它是中国的文化,我了解的传统节日还有:瑞午节、清明节、七夕节、中秋节、等。这些传统节日同样给我们带来了欢乐和幸福,所以我们要记住这些节日,并永远继承下去。中国的传统文化更是光逃灿烂的古老文化,作为我们新一代要加强学习,大力弘扬中国的这些传统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游深圳民俗文化村作文

全文共 448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深圳是一座美丽的海滨城市,三十年前,它还只是一个小渔村,改革开放30年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座座高楼大厦高耸入云,一条条笔直的公路纵横交错,一排排树木整整齐齐,到处车水马龙,环境非常优美。

在深圳你还可以看到一道美丽的风景,穿着红色马甲的义工随处可见,他们不顾辛苦劳累,一起将深圳打扮得漂漂亮亮,让街上干干净净的是他们,栽花植树的是他们,协助交通的也还是他们,他们给深圳付出了那么多,却不图回报。我相信,这不仅是一种环境美,也是一种心灵美,其实这些义工也像我们帮助新疆人民一样,证明了民族大团结。深圳游玩景点也是非常美的,最好玩的要数东部华侨城了。大峡谷的瀑布简直就应证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还有,你可千万不要不去云海谷了,你走进云海谷的深处,你就好像被雾罩住了似的,最美的就是茶溪谷了,那里的花一望无际,有红的,有绿的,五彩缤纷,我闻着那花的香味,真想摘下一朵,可当我想到花是给大家看的时,便打住了。东部华侨城很有趣吧,来到深圳一定不要忘了去游玩。

随时欢迎着你们的到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关于中华民俗文化读后感

全文共 1110 字

+ 加入清单

文化”的定义,往往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比较普遍能接受的定义,是1871年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其所著的《原始文化》一书中对文化的表述:“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惯等凡是作为社会的成员而获得的一切能力、习性的复合整体,总称为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简单来说,就是通过不同的文化形态来表示的各种民族文明、风俗、精神的总称。

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中国人一直以来就有着争议。早在二三十年代,主张全盘西化的是胡适之先生,主张中华文化优越论的是梁漱溟先生,各有一众拥趸,彼此互不买账。即使到了如今,有了兼容并包的觉悟,却仍未有很好融合。一方面,随着近年来的“国学热”和“文化自信”的宣传,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新审视传统文化,认识到其中蕴藏着丰富的宝藏,开始有意识地培育大众在中国传统文化上的兴趣,比如在非遗、诗词、民乐、昆曲等方面引导。而另一方面,人们又往往受到环境的影响而显得有些急功近利,尤其是对于年轻父母,为了所谓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从孩子3岁就开始学英语,4岁开始弹钢琴,5岁开始刷奥数,而对于国学的启蒙,则不知道要晚多少。或因其无用,而浅尝辄止。

张岱年先生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有两个基本精神,具有高度的理论价值,一是“以人为本”,一是“以和为贵”。孔子说“天地之性人为贵”,强调“人”;《礼运》曰“人者,天地之心也”,认为人是天地思维器官,人表现了天地的自我认识;孟子辨析“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强调了“良贵”观念,即人有道德自觉心。这些观点都强调了人的价值,人在宇宙中的地位,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以人为本”,与有神论相比,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

中国哲学特别重视和谐,强调“以和为贵”。所谓“和”,是创新的源泉,指多样性的统一。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和指人与人的团结合作。国与国之间,人类与自然之间经常相互矛盾斗争,把利益和力量之争看得很重要。而现在的世界更需要“和”,而不是“争”。“和”才是持续发展的准则。

“以人为本”、“以和为贵”,体现了祖先的智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国传统文化对世界的贡献,也是适合现代社会生存与发展需要的思想要素。历史的发展往往是螺旋式上升,新时代的发展,需要在历史的传承中吐故纳新,才能有所开拓创新。因此,“弘扬我们优良的民族文化传统,创造中国文化的新形态,是我们当代人的庄严任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小学作文:参观中国民俗文化村

全文共 697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民俗文化村坐落在广东省深圳市的郊外,它是全国五十六个民族风土人情的缩影。爸爸妈妈曾经带我去参观过,那时我虽然还小,但是民俗文化村的美景和各族的风土人情依然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中国民俗文化村大门内往左是一条食街,那里有着各民族的风味小吃和手工艺品。漫步在小街上,一阵阵浓郁的香味就会扑鼻而来,真使人想放开肚皮大吃一顿。右边是很大很大的广场,能容得下上千人。前面是石雕的十二生肖像,巍然屹立在广场上。广场上铺着像地毯一样的绿草。每当夜幕降临,各族人民就在广场上欢聚一堂,点起篝火,载歌载舞,直至天明。

广场后面是个像碗扣在地上一样的蒙古包。一看见蒙古包,我便迫不及待地冲进去,喝着蒙古叔叔端给我的奶茶,看着蒙古姐姐跳的草原舞蹈,我也感觉就像到了广阔的大草原一样。我快乐地拉起蒙古姐姐的手同她合影留念。

蒙古包的左边是一座喇嘛宫,好多的喇嘛在这里传播着他们的文化。顺着喇嘛宫前的一条大路一直往前走,一路上可以看到高山族、土家族、布依族……还可以欣赏到各族的风景,有恐怖的牛头马面,有挂在高高树上的秋千,还有竹子做的阁楼以及其他不知是用什么草做的房子,人们的生活是那么俭朴原始。我们还欣赏到了奇异的山洞、美丽的桂林山水、高高的千手观音……看着看着,不知不觉已近傍晚,我被一阵美妙的音乐吸引过去,挤进人群。啊!好大一个喷泉!当它喷出水时会发出美妙的音乐声,漂亮极了。一会儿,一道彩虹横贯喷泉上空。啊!美丽的彩虹姑娘也来到人间与我们共享人间美景了。

民俗文化村的风土人情真是看不完,听不够,我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回到了家。一天的疲劳把我带进了梦乡,我在梦中又回到了蒙古包和那里的小朋友一起欢快地玩着、笑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我家乡的民俗文化

全文共 479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在赣县,它位于江西省五大河流之一——赣江河畔,也有着许多民俗文化,而其中,美食,最具有代表性。

黄元米果算是美食中的极品了,它的制作有的地区还保留着传统的做法——制作黄元米果要先用黄元柴灰加开水过滤成灰水,冷却后浸米一夜,次日用甑蒸熟成饭,再将饭拌灰水,然后将这一大团的黄糯米放在一个类似于碗状的石器中,由几个人用木槌轮流敲打。完成上面的工作后,再用一根细绳来分解成一块一块金灿灿的黄元米果,再把这些米果放进一罐灰水中,可以保存三四个月,可随时取出来吃。那味道,简直是回味无穷啊!每当过年时有客人来了,总会送几块美味的黄元米果作为礼物。

还有一种美食——米粉鱼,是我们赣南的特产。那味道,简直是一流的,绝对让品尝者赞不绝口。米粉鱼的做法也是简单的。先将用米粉拌好的鱼块放在事先准备好的粉干上,再将它们放进一个蒸笼即可。待蒸好以后,一笼香喷喷的米粉鱼便出炉了。不论是粉干还是粉干上的鱼块,都是十分美味的。

这就是我家乡比较典型的民俗文化——美食的一小部分。我们赣县虽是一个小城市,但我爱这里,爱这里的民俗文化,从而胜过其他的大城市。这就是我家乡的民俗文化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关于中华民俗文化读后感

全文共 751 字

+ 加入清单

中华五千年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便如滔滔江水一般涌现在我眼前,中华五千年可歌可泣,不可计数的风流人物便漂浮在我脑海。仿佛有一股强大的磁力吸引着我,促使着我往下读。

当我读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时,我感到了团结合作之重要,力量之强大。

这是无可厚非的,无论是作战,还是实际生活,无论是人,还是动物,无论是古代,还是当代。团结永远都是如此重要。比如就拿日本侵华事件来说,如果当年国共两党没有联合起来抗击日本,如果当年全国人民没有团结起来一致对外。我想日本的阴谋就早已得逞了,哪里还会有新中国,哪里还会有中华民族,哪里还会有现在活得如此幸福的你我,中华传统文化哪里还会得以传承?还有,蚂蚁搬食物相信大家也不以为奇了,但是大家可否有想过,如果它们没有团结起来的话,又怎能将比自己大数十倍甚至上百倍的食物搬回洞穴了呢?

当我读到“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身而取义者也”时,我明白到,道义比生命更为重要。

我国从古至今这样舍身取义的例子也不以为奇。文天祥,一个家闻户晓的英雄人物。他之所以可以这样流芳百世,也只是因为他在生命与道义面前选择了道义,拯救万民于水深火热之中。但如果当年他没有舍身取义而苟且偷生,他是否还能名垂青史呢?我想,中国的历史不也随之而改变吗?他也必将遗臭万年了吧!还有2013年为救不慎溺水的游客而壮烈牺牲的郑益龙。他也在道义与生命面前选择了道义,而牺牲了生命,成为受万人敬仰的英雄。但如果他当时没有勇敢下水去救人而袖手傍观的话,那名游客的命运又将如何?

读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我认识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品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我品味到历代风流人物的可歌可泣,不畏牺牲,不畏艰苦;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发扬中华民族精神,与经典同行,与中华传统文化相伴终身。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游锦绣中华民俗文化村

全文共 509 字

+ 加入清单

12月9日,学校组织同学们去锦绣中华民俗文化村游玩。

这次去秋游,与以往不同:以往我们主要是去玩的,这次却是去看的。

那天天气很晴朗,我们早早地来到学校,坐上了旅游的大巴。一路上兴致勃勃,唧唧喳喳个不停。

我们先去参观全国各地的风景名胜.有:故宫、长城、天安门、秦兵马俑(当然,都是微缩型的。)······其中我最难忘的便是天安门了。天安门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北京市区中心,面临长安街。天安门原是明、清两朝皇城的正门,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建成,当时名叫承天门。清顺治八年(1651年)更名为天安门。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这里举行了开国大典,并被设计入国徽。1961年,天安门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接着,我们来到了民俗文化村。体验个民族村寨生活。有:苗寨、傣寨、陕北窑洞、蒙古包等。那一个个像小蘑菇的房子是蒙古包;陕北人不是睡在床上,而是睡在炕上,千奇百怪。

我们还看了一场大型的马战表演——金戈王朝。里面的马战使我眼花缭乱,精彩的表演使我禁不住拍手叫好。

这次秋游,让我受益匪浅。让我更多地了解到我国的风景名胜和少数民族。希望以后也能够多参加这种有益的实践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民俗文化素材:乡下纸牌

全文共 1192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现在在江南一些乡镇上,偶尔还能看到那种乡下纸牌,和青花瓷坛、桃红纸包着的酥糖放在一起,像一些散乱的令人伤感的往事。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写作素材,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在寂寞的日子里,忽然想起乡下纸牌来,窄窄长长的那种,只有手指那么宽,一大把拿在手里,像拿着一朵菊花。一屋子的祖母、外祖母,每人手里拿着一朵菊花,无声无息地坐在淅沥的雨声里,坐在萧瑟的秋风中,一任白露、霜降这样的节令在窗外飞逝。

很多上了年纪的乡下女人迷恋纸牌,我祖母就是其中之一。她们称之为抹纸牌,是抹,一点声音也没有。随便找一处有天井的老房子就行,就在悬着腌肉、艾叶、粽叶的天井里摆开了桌子。纸牌拿在手里,黑白两色套印着奇怪的图案,咒语似的,神秘莫测。常见一个女人隔一段时间提一只元宝篮来一次,鬼头鬼脑的,怕被人揭发贩卖赌博用品。揭开蓝布巾,才发现元宝篮里躺着一把把捆扎好的青色纸牌,像一捆捆小菜秧,也像豆腐店里的百页。我祖母其实并不清闲,乡下的祖母们都是这样:如果是春天,她要赶早踩着露水去菜园,拔几棵蒜,炒田螺或腊肉;采一把青菜苔,顺手再捋一些青白的韭菜花,好给孙子炒蛋吃。她们年年月月如此,却并不怨烦,因为有纸牌,日子便过得有滋有味,好像一上午的忙碌只不过是一个过程,只是为了下午能平心静气地坐着抹纸牌;好像年轻时生儿育女的劳顿也只是一个过程,只是为了到晚年能静静地抹纸牌。

春天,雨乱灯昏的路上,老房子里到处都有抹纸牌的女人,杏花桃花开得有些撩人,田蛙跳到后门口来了。接下来是夏天,抹纸牌不行,天热,蚊子也多。秋风一起,祖母们就笑了,六七十岁的老人唤着各自的乳名无声无息地坐在一起。房顶上大雁正在往南飞,红红黄黄的乌桕叶落满瓦沟,蜻蜓落在芝麻秸上,一只花蝴蝶飞进来,又从窗口飞出去。输和赢都是次要的,日月能这样静悄悄地过,该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呀!纸牌也有吸引我们这些孩子的时候,比如她们用季节性的乡土小吃作钱的替代品,到最后再换算成钱。春天,蚕豆上市,一颗蚕豆代表一分钱,秋天就用炒蚕豆或炒蚕豆,我有时候看到祖母面前蚕豆越来越少,替她着急,就偷吃别人的蚕豆,结果账算不对引起她们互相埋怨。我还见她们用屋外盛开的桃花或秋天金黄的乌桕叶代替钱。特别是经霜的乌桕叶子,金黄金黄的,真像金币一样。但有时候捎着黄叶的秋风会猛然破门而入,这时候牌桌往往大乱。冬天用得最多的是荸荠,紫红的长着芽嘴的荸荠在小油灯下像画家桌上的静物一样。我有时候也得到一颗,不吃,一直在手心里焐暖,然后荸荠连同我一起在祖母取暖的火桶上沉沉睡去。半夜开门回家,哇,一场雪下得好大啊!雪也是悄悄来的,雪光将我童年映照得像童话一样纯洁。

现在在江南一些乡镇上,偶尔还能看到那种乡下纸牌,和青花瓷坛、桃红纸包着的酥糖放在一起,像一些散乱的令人伤感的往事。每当我见到它们,总要想起我逝世多年的祖母,也总能闻到农耕深处散发出来的乡土芬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我身边的民俗文化作文800字

全文共 835 字

+ 加入清单

民俗文化,是依附人民的生活、习惯、情感和信仰而产生的文化。民俗文化增强了民族的认同,强化了民族的精神,塑造了民族品格,集体遵从,反复演示,不断实行,这是民俗得以形成的核心要素。

农历正月15叫元宵节,除了吃元宵外,还是我国传统的灯节。人们张灯结彩,举行丰富多彩的灯火盛会。

元宵灯节是一次艺术的展览,各种彩灯争奇斗艳,花样繁多,展示了我国人民高超的艺术才能,反映了人们对和平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向往。那象征五业兴旺的鸭子灯,造型优美,生动可爱,凝聚这劳动人民的智慧,抒发着劳动人民的情感。

元宵灯节,也是民间花会争相表演的节日,扭秧歌、推花车、舞狮子、撑旱船、跳竹马、踩高跷……都是人们多年来喜闻乐见的优秀节日。民间艺术多姿多彩,民间艺人更是大显身手,施展出劈叉、滚翻、跳跃、格斗等软硬功夫,有的动作健美,刚劲有力。这些节日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更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气氛。我国某些地方,还有撒路灯的风俗。将棉籽、稻壳等浸油,然后撒在大路边,街道旁,每隔一定距离放置一堆,点燃后,伴以锣鼓、鞭炮火焰,远远望去,如银河落地,灯光闪闪,如火龙下凡,火树银花,交捆辉映,呈现出五谷丰登的壮丽图景。

元宵节是我国的特色。而黄梅戏也不例外,黄梅戏原名黄梅调、采茶戏。被称为“怀调”或者“怀腔”,这就是今日的黄梅戏的前身。

黄梅戏形成初期以歌舞发展成“两小戏”和“三小戏”,后又吸收当地流行的一种叫“罗汉桩”的说唱艺术。从辛亥革命到1949年,黄梅戏逐渐职业化,黄梅戏迅速发展,从农村草台走到城市舞台。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黄梅戏迅速发展,从流星安庆一带的民间小戏,一跃成为安徽的地方大戏。它的表演朴实无华,通俗易懂,深入浅出,明白如话,如《打猪草》、《卖斗箩》等:它情趣盎然,机智嘻婆,表现出民间的幽默,深受群众的喜爱,如《夫妻观灯》等。黄梅戏是中国的乡村音乐。

民族文化是从古时候传下来的。比如清明节,中秋节和京剧、川剧、粤剧和黄梅剧……这些都是我们中国的文化和风俗,给我们带来了无穷的欢乐和向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民俗文化保护势在必行

全文共 663 字

+ 加入清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社会结构、思想意识发生了新的变化,对民俗文化的生存与发展带来了冲击,民俗文化面临着挑战。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现代化倡导全新的生活方式,破环了民俗文化生存与发展的土壤。而民俗文化是生活性文化,一旦失去其存在与发展的土壤,民俗文化就会慢慢消逝。所以对民俗文化的保护是非常迫切的。

但是单靠个人及民间组织是难以完成这一艰巨任务的。因而必须发挥政府在保护民俗文化中的主导作用。自2003年起,由文化部与中国文联共同实施的“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便是在政府主导下保护民俗文化的英明举措。

民俗学者从事民俗文化的研究,有着丰富的学术经验积累,并具有超前的眼光,因而应当在保护与建设民俗文化中充分发挥参谋和智囊的作用。许多民俗文化具有不可再生性,一旦消失必是一种历史的遗憾,中国拥有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因此民俗学者在全国范围开展对民俗文化的普查是非常有必要的。

我国现有的法律如《文物保护法》在很大程度上不涉及民俗文化,只有在云南等少数地区制定了相关的法规。我们应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以立法的形式保护民俗文化。

无论是端午习俗,还是春节、中秋节习俗,这些中国的民俗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记忆和民族往事,集中展示着我们的民族性格、民族气质、风俗习惯和精神传统,是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的重要标志。年轻一代很少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传统节日,更不了解传统节日背后的民俗文化内涵,因而对民俗文化缺乏认同。把传统节日定为法定节日,是十分必要的。让年轻一代切身接触到民俗文化,让民俗真正地融入他们的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游深圳游深圳民俗文化村

全文共 649 字

+ 加入清单

走近民俗村,就看到一个大招牌“中国民俗文化村”七个大字一目了然地耸立在那里。

一进大门,看到了漫画阁,茶楼……,各有乾坤,我们边走边欣赏着这仿古建筑,好像有回到了从前的小镇。

正走着就听见好热闹的喧哗声,把我的目光吸引了过去,一看原来是一群人在玩抛绣球,那可不是真抛绣球,是一块得分板,一个球,一根绳子,组合成的绣球,只要轻轻地甩着绳子一松手,球就飞向对面得分板。看谁得分最多,我也参加了一份,我的运气可没有这么好,抛了八个球只有两个打中得分板。可算是“倒霉”的了。

玩完抛绣球,在往前走一匹白色的马进入了我的视线,大家可能不知道,我可是一个“马迷”一看见马我就想遛一圈,无奈爸爸只好淘腰包了,我迫不及待地跨上马背,感觉可真好。可等我遛玩一圈回来就已吓个半死,真是后悔莫及。

我们边走边聊,看见了苗寨,布依寨……,还有乐器,草鞋,蓑衣等等,每一个寨子都有自己的特色,看得我眼花缭乱。

最吸引我的还是“激流勇进”这个项目,我们穿上雨衣,座在象船一样的飘浮物,缓缓地向前开走了,一路上,看着两边的风景,看着一个又一个的动物模型,想象着动物模型是用来干嘛的?正想着,感觉有水喷到了我的脸上,这水从那来的?原来是从动物嘴里来的,真相大白。我们慢慢地漂着,有水帘,有浪花,我们都提心吊胆地向前漂着,还是防不胜防,喷了一身的水,他们用各式各样的法子来“整”我们。好不容易要上岸了,又被水枪射了两下。结果下来整一个“落汤鸡”的模样。

中国民俗文化村真是太好玩了,我在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朋友,如果你有机会就自己来游览一番吧!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