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作文三国演义怎么写(汇集20篇)

浏览

2613

作文

770

三国演义的主要人物介绍

全文共 18528 字

+ 加入清单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三国演义的主要人物介绍,欢迎阅读。

诸葛亮

诸葛亮,字孔明,人称卧龙,汉末徐州琅邪郡阳都县(今山东沂南县)人,父诸葛珪曾为泰山郡丞,叔父诸葛玄为当时名士。诸葛亮兄诸葛不共戴天瑾仕于吴孙权,拜大将军、左都护,领豫州牧。亮从弟诸葛诞仕于魏,为吏部郎,累迁扬州刺吏、镇东将军、司空。兄弟三人“并有盛名,各在一国。于时以为‘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世说新语.品藻》注云:狗乃“功狗”之狗,虽非龙虎之比,亦甚有功之人,故曰并有盛名。)。

诸葛亮早年不得志,不为志向所屈,故结庐于襄阳城西隆中山中隐居待时。公元207年,思贤若渴的刘备三顾茅庐,请计于诸葛亮,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了统一天下应走鼎足三分,联吴抗曹的道路,也称“隆中对策”。这是诸葛亮为刘备提出的一条正确的政治路线相军事路线,也是诸葛亮一生的行动纲领。从此,刘备的事业才出现了转机。

公元208年曹操率三十万大军南下荆州,诸葛亮以其大智勇出使东吴,说服东吴抗击曹操,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为刘备取得立足之地。刘备称帝后,谙葛亮任丞相。公元223年蜀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他励精图治,赏罚严明,推行屯田政策,并改善西南各族与蜀汉的关系,有利于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他曾六次北伐中原。公元234年,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葬于定军山(今陕西勉县东南)。

诸葛亮的一生共两个二十七年。公元207年以前的二十七年,是他修身养性立志用世的准备阶段。他学有所成后没有北走曹操,也没有南归孙权,而是辅佐了“名微众寡”的刘备,这固然有客观原田,但也并非出于偶然。他之所以要选择兴复汉室的道路,说明他是一个维护封建纲常、崇尚儒家忠义道德的正统思想家。公元207年到234年的二十七年,是谙葛亮尽忠蜀汉的阶段。无论先主、后主都非常信任他。他没有恪守儒家教条,他尊王而不攘夷,进兵南中,和抚夷越,在三国中执行了最好的民族政策。他明法、正身、和吴、治军,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私奉献精神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他的忠公体国精神,生前就深受蜀人爱戴,死后更长期受到后人的敬仰,已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份遗产。

庞统

庞统,刘备谋士。字士元,襄阳(今湖北省襄樊)人。外号“凤雏”先生,与诸葛亮齐名。庞统其貌不扬,却胸怀韬略,素有大志,他是东汉末年、三国之初可遇而不可求的怪才。庞统平日和司马徽、诸葛亮、崔州平、石广元、孟公威、徐庶是要好的朋友。庞统和诸葛亮在这些朋友中是出类拔萃的大才。世人称:“伏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

刘备领荆州时,任庞统为耒阳县令,在县官位上不理县事,后经诸葛亮、鲁肃再三推荐,被刘备任为副军师中良将。在建安十九年(公元二一四年)与刘备进取川中时,在卉县(今四川省广汉北)落凤坡被刘璋手下名将张任用伏兵乱箭射死,当时只有三十六岁。死后追爵为关内侯。后人对庞统之死作诗叹息:

古岘相连紫翠堆,士元有宅傍山隈。

儿童惯识呼鸠曲,闾巷曾闻展骥才。

预计三分平刻削,长驱万里独徘徊。

谁知天狗流量坠,不使将军衣锦回。

《三国演义》的庞统有更多的智谋表现。而史实的庞统则与法正先后为刘备在野战、军事方面的倚重的智囊。陈寿先生比法正为程昱郭嘉,比庞统为荀彧。

三国演义之蜀国主要人物介绍

赵云

赵云,蜀国五虎大将第三位。字子龙,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人,以勇敢善战著称。原为公孙瓒的部下,后归刘备。刘备被曹军打败于当阳长坂坡,赵云六进六出曹操百万军中,救出了甘夫人与阿斗。刘备东吴招亲,赵云领军护卫,后拦江截救阿斗,一杆长枪,神出鬼没,浑身是胆,一生征战无数,屡建奇功,后拜翊军将军,中护军征南将军,封永昌亭侯。公元二二七年随诸葛亮进攻关中,失利于箕谷,退回汉中,不久病死,享年七十三岁。后人有诗赞赵云说:

常山有虎将,智勇匹关张。

汉水功勋在,当阳姓字彰。

两番扶幼主,一念答先皇。

青史书忠烈,应流百世芳。

马超

马超,生于公元一七六年,死于公元二二二年,蜀国五虎大将第四位。字孟起,右扶风茂陵(今陕西省兴平县)人,出身于凉州豪强家庭。

东汉末年随父亲马腾起兵打仗,任偏安将军、封都亭侯。父亲马腾被曹操用计杀害后,领兵为父报仇。建安十六年(公元二一一年)进攻曹操,与许褚大战于潼关,后被曹操用反间计打败,逃回凉州,又被扬阜等杀败,逃往汉中归附张鲁。后投归刘备,攻取成都时立下大功,拜骠骑将军,领凉州牧,封?乡侯。用一杆长枪,有神威将军的美名,是三国时期的名将。勇有余,谋不足。后病死。

黄忠

黄忠,蜀国五虎大将最后一位。字汉升,南阳(今河南省南阳)人。最初在刘表属下任中郎将镇守长沙攸县。当曹操南下时,仍忠守长沙。后刘备派关羽攻长沙时,城破被困,降了刘备。刘备平荆南四郡后,随其进取四川,常打先锋,勇冠三军。建安二十四年,刘备取汉中时,黄忠在定军山用计斩曹军大将夏侯渊,大败曹军,被封为征西大将军。使一口大刀,箭法精良,百发百中,年岁虽大,却常不服老。刘备为汉中王后,拜忠为后将军,后赐关内侯。220年,黄忠病逝于营寨中,享年七十五岁。后人有诗叹道:

老将说黃忠,收川立大功。

重披金锁甲,双挽铁胎弓。

胆气惊河北,威名镇蜀中。

临亡头似雪,犹自显英雄。

魏延

魏延,蜀国名将。子文长,义阳(今河南省桐柏)人。关羽攻长沙时,魏延杀主献城,后随刘备入川,一路战功不少。任镇远将军,汉中太守。随诸葛亮平定南蛮,在陈仓力劈曹魏大将王双,迁升为征西大将军,封南郑侯。诸葛亮死后,与长史杨仪争兵权,被诸葛亮生前安排的马岱诛杀。擅用大刀,刀法熟练。

姜维

姜维,字伯约,天水郡冀县(今甘肃甘谷县)人。父姜炯,天水郡功曹,后死于战场,姜维任参军。公元228年,诸葛亮兵出祁山,夺取天水、南安、安定等郡,镇守天水的魏将姜维归附蜀汉,为仓曹掾,加奉义将军。公元234年,诸葛亮病死五丈代。从文字上看,古代“羌”、“姜”字形相近,一音之转。

《后汉书.西羌传》:“西羌之本,姜姓之别也。”可证,姜维是三国时期为数不多的少数民族“干部”之一。

姜维的一生为蜀汉政权的巩固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他归附蜀汉后曾先后四次随诸葛亮出师北伐,立下了许多战功。诸葛亮逝世后,他从容镇定,有条不紊地整顿军马安全撤退。费祎死后,他总揽军权,曾先后多次出兵北伐,决心完成前人未竟事业统一天下。直到刘禅投降,西蜀灭亡后,他还想利用钟会复兴蜀汉,可见出他忠于蜀汉的坚定信念。

另外,姜维在继承相贯彻诸葛亮的“和夷”政策、改善民族关系、加强民族团结方面,也作了许多努力,有一定贡献。诸葛亮死后,姜维为凉州刺史。公元247年,汶山(今四川茂汶)变乱,姜维率兵前往平定。随后又出兵陇西、南安、金城一带,大战魏将郭淮、夏侯霸于洮西。这两次出兵,他都注意贯彻诸葛亮生前的“和夷”政策,安抚了少数民族,调整了民族关系,实现了民族团结的愿望。

有人说,诸葛亮特别器重姜维,除了姜维自身的才略之外,主要是因为姜维是少数民族将领,熟悉民族地区的人情世俗及自然形势。重用他不仅有利北伐,而且体现了“和夷”政策。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

刘禅

刘禅,字公嗣,小名阿斗,刘备的大儿子,建安二十四年(公元二一九年)立为太子。刘备死后继位于成都,称帝时十七岁。在位期间,由丞相诸葛亮辅佐执政。诸葛亮死后,因信任宦官黄皓,致使姜维从北伐中原的前线撤回汉中沓中屯田开荒。炎兴元年(公元二六三年)邓艾领军从阴平险道奇袭成都,刘禅出位投降,被封为安乐公。后人作诗叹息道:

追欢作乐笑颜开,不念危亡半点哀。

快乐异乡忘故国,方知后主是庸才。

关平

关平,冀州关家庄关定的儿子。关羽千里走单骑寻找刘备时收为义子。跟关羽学习武艺,深得关羽刀法,一生伴随关羽。关羽被东吴吕蒙、陆逊用计袭取荆州后败走麦城,关平同往,后与关羽一同被俘,遭孙权杀害。

关兴

关兴,关羽的亲生儿子。关羽遇害后,随刘备东征伐吴,英勇杀敌。诸葛亮伐魏时,关兴是主要战将,屡建战功。后杀东吴潘璋,夺回关羽的青龙偃月刀。

张苞

张苞,张飞之子。为替父报仇,随刘备东征伐吴。用丈八蛇矛,打仗勇猛,武艺高强,与关兴是当时蜀军中的优秀将领。随诸葛亮伐魏时,在战事中不慎趺落山中,头部受伤,不久死去。

蒋琬

蒋琬,生年不详,死于公元二四六年,蜀国大臣。字公琰,零陵湘乡(今湖南省湘乡)人。刘备自任汉中王时,他为尚书郎。后在诸葛亮丞相府任长史,诸葛亮死后代其执政,为益州刺史、大将军、尚书,封字亭侯,大司马。

孟获

孟获,三国时彝族首领之一,建宁(今云南曲靖)人。刘备死后,他与地方军队起兵反蜀。公元二二五年诸葛亮南征,他被七擒七纵,最后心服口服,誓不反蜀。后到蜀国作官,为御史中丞。

马岱

马岱,马超堂弟,蜀汉名将。随马超作战多年,归附刘备后作战英勇,随诸葛亮平定南蛮,在七擒孟获时多次立功。诸葛亮见马岱忠勇,临死前授以密计,在魏延造反时一刀诛杀了魏延。

刘封

刘封,刘备义子。赤壁大战时率领水军作战。刘备入川称帝后与孟达一起守上庸。关羽兵败,廖化向孟达、刘封求救,孟达挑拨刘封拒不发兵。关羽被害后,刘封被刘备杀死。

马谡

马谡,生于公元一九○年,死于公元二二九年,马良之弟,蜀国将领。字幼常,襄阳宜城(今湖北省宜城)人。得诸葛亮器重,升为参军,刘备临死前曾告诫诸葛亮说“马谡言过其实,不可重用。”建兴六年(公元二二九年)违反诸葛亮的命令,未在街亭当道驻扎,被魏将张?打败,失了街亭,蜀军被迫退军汉中。被诸葛亮以违犯军法之名斩首。马谡死那年,只有三十九岁。后人曾作诗道:

失守街亭罪非轻,堪嗟马谡枉谈兵。

辕门斩首严军法,拭泪犹思先帝明。

刘巴

刘巴,字子彻,零陵烝阳(今湖南邵东)人。祖父刘曜,苍梧太守。父刘祥,江夏太守、荡寇将军。公元l90年,刘巴祸避零陵,为郡主记主薄。公元208年,曹操南下荆州,刘巴北上投奔曹操。赤壁战后,奉曹操之命回江南招降。刘备深恨刘巴。诸葛亮劝刘巴留下,刘巴不从。因无法复命曹操,刘巴便南下交州,改姓张,辗转进入益州,投刘璋麾下。公元211年,刘备取益州,刘巴归附备,为左将军西曹掾。刘备称帝的第二年,刘巴病逝。

刘巴也是三国时期第一流的才智之士,每当重大事件,他都能以敏锐的政治眼光作出准确的判断。早在跟随刘璋时,他就曾谏阻刘璋不要引刘备入蜀。这在当时对刘璋来说不失为良言。但刘璋昏聩,终致亡。随刘备后,刘巴也多有奇策良谋。刘备攻成都时,为鼓励士气,曾许诺城破之日不过问府库财物。所以成都城破,刘璋数年的积蓄被士卒一扫而光。后来,军用乏绝,刘备问计于刘巴。刘巴建议赶铸面值百文的大钱,把货物定出价格,开放市场。结果,那些被士卒抢走的财物很快就回收了。诸葛亮曾称赞说:“运筹策于帷幄之中,吾不如子彻远矣。”(《三国志.蜀书.刘巴传》裴松之注)

同时,刘巴也是个性格化的人物。他恃才傲物,轻视张飞。公元221年,刘备议称帝,刘巴竭力劝阻。这也是他在蜀汉没能有更多建树的原因之一。

三国演义之魏国主要人物介绍

三国演义之魏国主要人物介绍

徐庶

徐庶,字元直,豫州颍川郡人;本名徐福;自幼好剑击,早年因在家乡闯祸,化名单福,从此折节向学,遍访名师。徐庶的其中一位好朋友就是司马徽。

因慕刘备仁德之名投靠他,助刘备破初次南下的曹军。但由于年老母亲仍在许都﹝曹操势力主管﹞,并被曹操威协,徐庶不得不回许都,临行前推荐诸葛亮给刘备,更发誓不为曹操出一谋。

钟 会

钟会,生于公元二二五年,死于公元二六四年,魏国儒将。字士季,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东)人,曹魏大臣钟繇的儿子。少年时博览群书,有才艺,志向远大,是司马昭的重要谋士、儒将,通晓兵法,机谋深远,景元四年(公元二六二年)与邓艾分兵灭蜀,与姜维结为兄弟。谋做西川王时,事发败漏被卫瓘领兵所杀。

邓艾

邓艾,生于公元一九七年,死于公元二六四年,魏国名将。字士载,义阳郡棘阳(今河南新野东北)人。曹操占荆州时,家迁汝南(今河南上蔡县西南),早年丧父,年十二随寡母移居颍川(今河南许昌市)。邓艾家世寒微,无祖荫可庇,且少孤贫苦,但他少年壮志,聪明好学,精通兵法,打仗善于利用地理,有谋略。任兖州刺史时,引兵在祁山多次与姜维交战,有功封为安西将军。景元四年(公元二六三年),率兵从阴平小路翻越峻岭,奇袭成都,灭了蜀国,创造了三国历史上划时代的战争奇迹。后被钟会诬陷谋反,与儿子邓忠一起被卫瓘杀害。西晋武帝司马炎泰始元年(265年)后得赦罪,冤案昭雪。

代表性战役:

1. 249 年,洮城攻防。

2. 255 年,毌丘俭兵变。110 回。

3. 255 年,洮西会战。110 回。

4. 256 年,段谷会战。111 回。

5. 257 年,长城之战。112 回。

6. 262 年,侯和会战。115 回。

7. 263 年,灭蜀汉战役。117、118 回。

典韦

典韦,陈留人。曹操名将。使一双铁戟,勇猛过人。曹操与张绣交战时,典韦驻守曹操大寨,奋力迎敌,终因铁戟被盗,受围断而死。在这一战中,曹操的长子和侄子也都战死了。事后,曹操亲自祭奠,痛哭失声。他对众将领说:“吾折长子、爱侄,俱无深痛;独号泣典韦也!”。

徐晃

徐晃,字公明,河东杨郡(今山西省)人。曹操手下名将,武艺高强。原为杨奉部将,时值汉献帝被李jue、郭汜劫持,保驾立功。后归附曹操,作战勇敢,兼有谋略,深得曹操喜爱。曹仁守樊城时,徐晃前往救援,不因与关羽有私人友谊而废公事,仍举斧与关羽大战八十余回合。孟达于新城谋反时,司马懿调徐晃急行军赶往新城,诛杀孟达,反被孟达一箭射中额头,回营后死去,享年五十九岁。

许褚

许褚,三国时魏国名将。字仲康,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在曹操宛城战张绣时,因屡建战功,赐关内侯。后与马超大战于潼关,威名大振。因勇猛知名,军中外号“虎痴”。曹丕称帝时,封万岁亭侯,升为武卫将军,总督中军禁兵。曹睿即位后,又进封许褚为牟分侯。许褚病死后,被追赠为壮侯。

张郃

张郃,魏国名将,字隽义,河间县人。早先为袁绍手下大将,官渡之战后归曹操。有勇有谋,能征善战。诸葛亮伐魏时,他率兵追赶,被诸葛亮用伏兵射杀于木门道中。

张辽

张辽,字文远,雁门马邑(今山西朔县)人。先为并州刺史丁原部下担任从事,后来又归附董卓,董卓死后,张辽又带兵投靠了吕布,在吕布手下任骑都尉。后来,吕布在下邳被曹操和刘备打败,最终归附曹操。武功高强,有勇善谋,多次建立奇功。建安二十年(公元二一五年),孙权攻打合肥,他率敢死队八百余人守城,奋勇突击,大破吴军。吴军一听见张辽的名字,便人人胆寒,连吴国小儿夜间啼哭,一听说张辽二字便不敢哭了。魏文帝黄初三年(222年),曹丕亲征,三路伐吴。张辽与诸将大破东吴大将吕范军,遂因病死于军中,谥刚侯。

曹洪

曹洪,字子廉,曹操的堂弟,魏国名将。曹操起兵時与曹仁一起加入。弓马娴熟,武艺精通,成为曹军的中流砥柱。转战各地,表现活跃,曾救过曹操性命。曹丕即位后,历任魏国卫将军、骠骑将军。

贾诩

贾诩,三国时魏国大臣。字文和,武威女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善用计谋,先在李傕、郭汜帐中任谋士,后又成为张绣的谋士。张绣曾在宛城用他的计策打败了曹操,张绣兵败后他则归降曹操。曹操在官渡战袁绍、潼关破西凉马超、韩遂,都用他的奇计。曹丕称帝后,官封太尉、魏寿亭侯。死时七十七岁。

代表性章回:

1. 198 年,反击曹軍。18 回。

2. 199 年,劝降张绣。23 回。

3. 211 年,离开韩马联军。59 回。

4. 217 年,劝立曹丕。68 回。

5. 222 年,谏伐东吴;不纳。85 回。

曹操

曹操(155-220),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本姓夏侯,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县)人,出生自一个大官僚地主家庭,长子。因其父曹嵩乃是中常侍曹腾之养子,故改姓曹。亦因这种关系,曹操自幼便有机会接触官宦子弟。日后的劲敌袁绍亦是曹操年少时朋友。曹操身长七尺,细眼长须。自幼放荡不羁,但很有才华,又足智多谋,善于随机应变。当年,汝南有个善于评论人物的名士,名叫许劭,评论曹操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汉灵帝死后,大将军以外戚身份把持朝政。但在诛杀殺宦官時,反被伏击。而此时有西凉之狼称号的董卓帶領大军接管京城。卓入城不久便改立少帝之弟刘协,是为献帝。大部份大臣纷纷逃出洛阳。曹操亦逃至陈留,集结义兵,声讨董卓。

初平元年,各路大将推举家世显赫的袁绍为盟主,西讨董卓。但因各将領心怀鬼胎,遂使义军失败。曹操在這战役中,初次见到日后的死敌——刘备。

初平三年,董卓为王允、呂布所杀。而二人又被卓部下李傕、郭汜所遂。獻帝乘亂與一眾大臣逃出長安,但被李、郭二人所追捕。而曹操接受荀彧、程昱所議,迎接獻帝至許昌。從此曹操便開始挾天子以令諸侯。

其後,曹操以獻帝名義東征西討。先後平定關東、關中一帶。而劉備亦曾成為其部下。接下來,曹操便要面對他的老朋友-袁紹。

當時袁紹盤據幽、冀、并、青四州,軍力雄厚,勇將如雲。雖然曹操己成中原霸主,但就兵力而言始終與紹有一定距離。

建安五年,袁紹大軍南下,與曹兵會戰於官渡。最後曹操用降將許攸之計親率五千騎兵偷襲袁軍糧倉。袁兵見軍糧被燒而大亂,曹軍乘勢出擊。袁紹敗走。官渡之役奠定了曹操在北方的霸主地位。

在官渡會戰勝利後,曹操用數年時間穩定北方,和追擊袁氏餘黨(紹兵敗後不久病死)。建安十三年,曹操親率大軍南征劉表。同年,劉表死,次子劉琮繼立。面對曹操如狼似虎的大軍,劉琮決定出降。曹操輕易地接管荊州。可能因為荊州得來容易,曹操決定趁勢東伐孫權。但權並非劉琮之流可比。

孫氏自孫策時已盤據江東,至今已人心歸順。加上長江天險,孫氏政權已有一個穩定基礎。當孫權收到曹操東來的消息後,曾召開多次軍事會議。會中主戰和主降派展開了激烈的爭辯。最後在周瑜和魯肅的分析下,孫權決定出戰。

建安十三年十二月,孫權大軍在赤壁迎戰曹軍。周瑜用計火燒曹操軍艦,曹軍大敗。從此曹操無力大舉南征。如果說官渡會戰決定了曹操在北方霸主地位,那麼赤壁兵敗便是曹操只可稱雄北方的一戰。

此後,曹操雖曾多次在東吳邊境挑起戰火,但雙方均互有勝敗。同時劉備西定益州,自封漢中王。三國鼎立之勢已成。連蓋世雄主曹操亦再無力改變這個事實。

建安二十一年,曹操進位為魏王。

建安二十五年,曹操病逝,享年六十六歲。

翌年,操子曹丕篡漢,建國號魏。追尊曹操為太祖武皇帝。

曹植

曹植(192-233)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三国魏杰出诗人。曹操第三子,封陈思王。因富才学,早年曾被曹操宠爱,一度欲立为太子,后失宠。建安十六年(211年)封平原侯,建安十九年(214年)改为临淄侯。魏文帝黄初二年(221年)改封鄄城王。曹丕称帝后,他受曹丕的猜忌和迫害,屡遭贬爵和改换封地。曹丕死后,曹丕的儿子曹睿即位,曹植曾几次上书,希望能够得到任用,但都未能如愿,最后忧郁而死,年四十一岁。

文学史上的建安时期,是指建安至魏初的一段时间。这时期的文学,以诗歌的成就最为显著。有不少作品能从汉乐府民歌中吸取养料,反映出社会的动乱和人民流离失所的痛苦,体现了要求国家统一的愿望,辞情慷慨,语言刚健。后人以“建安风骨”称誉这些作品俊逸刚健的风格。但有些篇章表现了消极出世的思想。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家有曹操、曹丕、曹植、建安七子等。曹植的生活和创作,以曹丕即帝位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有少数作品写出社会动乱和自己的抱负,诗的基调开朗、豪迈。如《白马篇》、《送应氏》等。后期作品则反映其所受压迫的苦闷的心情,部分诗篇参杂较浓厚的消极思想。其诗善用比兴手法,语言精炼而词采华茂,比较全面地代表了建安诗歌的成就,对五言诗的发展颇有影响。也善辞赋、散文。他的《洛神赋》抒情优美,富于神话色彩,影响甚大,是建安时期抒情小赋的代表作品。散文也有名篇,如《求自试表》等。

曹植墓:位于东阿县城西南10公里鱼山西麓,依山而建。墓室分甬道、前室、后室3部分。1951年,平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曾清理出土文物132件,其中除玛瑙珠、玛瑙泡、青玉璜数件较精外,其他大部为陶制明器,象车、案、壶、盆、鸡、狗、鹅、鸭之类。1996年被批准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曹 丕

魏文帝曹丕(187-226),三国时魏国的建立者。篡位废汉曹魏尊。公元二二○年至二二六年在位。字子桓,曹操的第二个儿子。建安二十二年,被立为太子。曹操死后继任为魏王,不久便废了汉献帝刘协,自己做了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爱好文学,为当时文坛领袖,现存有流传的诗歌四十多首,后人编辑出版有《魏文帝集》。

曹 睿

曹睿,字元仲,竞奢华曹睿早丧。他从小就很聪明,深得他父亲曹丕的喜爱。曹睿在位13年,死时年仅36岁。

曹奂

曹奂(246-302),是三国时魏国的最后一位皇帝。公元二六○年至二六五年在位。字景明,魏武帝曹操的孙子。甘露三年(公元二五八年),司马昭杀皇帝曹髦后即皇帝位,在位时,无可奈何成了司马昭的傀儡。咸熙二年(公元二六五年)被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取代,被封为陈留王。

司马懿

司马懿,字仲达,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南)人,出身于东汉以来累世为二千石的豪强家庭,其父司马防官至京兆尹。司马懿早年为郡小吏,建安十三年被曹操辟为文学掾。建安二十二年,曹丕立为太子,司马懿任太子中庶子,与陈群、吴质、朱铄同列为曹丕的“四友”,是曹丕智囊团的主要人物。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丕代汉,司马懿任丞相府长史,又为督军御史中丞。黄初七年(226年)曹睿继位,司马懿以顾命大臣迁抚军大将军,统领禁军。又任骠骑大将军,都督荆豫二州军事,坐镇宛城,主持荆州对吴攻战。景初三年(239年),魏明帝曹睿崩,太子齐王曹芳继位,司马懿、曹爽辅政。嘉平元年(249年),司马懿诛杀曹爽及其党羽,夷三族。次年司马懿病逝,其子司马师、司马昭辅政。公元265年,其孙司马炎以晋代魏,追尊司马懿为“宣帝”。

夏侯惇

夏侯惇,字元让,曹魏名将,沛国譙郡(今安徽亳县)人,他从小就学枪棒,到了十一、二岁时,武艺就已经很强。十四岁时,又拜师习武。有一次,有个人污辱了他的老师,性情刚烈的夏侯惇听说后,随即就把那人杀了,然后逃往外地。性情刚烈,武功高强。一生随曹操征战无数次,杀敌建功,最得曹操欢心,出入和曹操共驾一辆马车,而且可以不经通传,自由进入曹操的卧室。曹操死后,曹丕称帝,夏侯惇被封为大将军,数月后病死。

夏侯渊

夏侯渊,生年不详,死于公元二一九年,曹魏名将。字妙才,夏侯惇族弟,与曹操本是同族,勇力过人。曹操年少时在家乡犯了案,夏侯渊为他顶罪,曹操又设法把他拯救出来才免于难。为人颇重义气,有一年饥荒,夏侯渊为了养活死去弟弟的孤女,他放弃了自己亲生儿子。曹操起兵之后,夏侯渊一直追随曹操左右。曾随曹操平定庐江雷绪,于潼关攻马超、韩遂,战功较多,封为博昌侯,征西将军。建安二十三年,刘备军攻打汉中,被老将黄忠用计袭杀。

荀 彧

荀彧,字文若,豫州颍川颍阴县人;荀攸叔父。先为袁绍谋士,后投效曹操,参与军国决策,贡献颇大。后因反对曹操称魏公,被曹操忌恨,自杀身亡,被曹操追赠为敬侯。

荀彧是最早投靠曹操的主要谋士。曹操开始十分信任荀彧,不亚于汉高祖刘邦信任留侯张良。后来荀彧听说曹操有称王之志,才发现曹操不是忠贞的汉臣,他心目中的“明公”不是这个样子。这是荀彧个人的人生悲剧。后人对荀彧之死作诗表示感叹:

文若才华天下闻,可怜失足在权门。

后人休把留侯比,临没无颜见汉君。

郭嘉

郭嘉,字奉孝,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市)人。他“少有远量”,自20岁起便隐形匿迹,不与世俗之士交往,暗中交结英雄豪杰,谈论时势。这为他的谋士生涯奠定了基础。为了成就功业,他先在实力较强的袁绍军中出谋划策。后来他发现袁绍“多端寡要,好谋无决”,遂受荀彧的推荐,归向曹操。曹操本对颍川贤达怀有特殊感情,他认定“汝、颍固多奇士”,所以对郭嘉也就格外器重。

郭嘉从十个方面分析了曹操的优势、袁绍的劣势,认为曹操有“十胜”:

第一是“道胜”。袁绍作为世族军阀,礼仪繁多而杂乱,为其形式所羁;曹操“体任自然”,因时因事而制宜,“道”高一筹。

第二是“义胜”。曹操“奉顺以率天下”,顺应历史潮流,合乎道义。

第三是“治胜”。郭嘉以政治家的眼光分析历史和现实,认为汉末大乱是统治者“政失于宽”,而袁绍以宽济宽,所以无以御下;曹操“纠之以猛而上下知制”,宽猛相济的治理措施是切合时要的。

第四是“度胜”。袁绍外表宽厚而内心多猜忌,任人唯亲戚子弟;曹操则“用人无疑,唯才所宜,不问远近”,在气度胸襟上胜过袁绍。

第五是“谋胜”。袁绍临事无策,优柔寡断;曹操机警果敢,“应变无穷”。

第六是“德胜”。袁绍沽名钓誉,喜受吹捧,“士之好言饰外者多归之”;曹操以诚待士;“不为虚美”,讲究实用,刑赏必诺,“与有功者无所吝”,那些忠正而有远见的并且务实的士人“皆愿为用”。

第七是“仁胜”。袁绍怀妇人之仁,见人饥饿,恤念之情形之于表,而对于自己见不到的,则“虑所不及”。这不是政治家的胸怀。曹操对于眼前小事或有疏失,而对于天下大事则“虑之所周,无不济也”,恩德施乎四海。

第八是“明胜”。袁绍惑于谗言,而曹操则明辨是非,“御下以道,浸润不行”。

第九是“文胜”。袁绍是非不分,曹操对于正确的“进之以礼”,不正确的则“正之以法”。

第十是“武胜”。袁绍用兵“好为虚势,不知兵要”,曹操则用兵如神,士卒有所恃,敌人闻而畏。

用现在的观点来看,郭嘉所指出的这十个方面,包括了政治措施、政策法令、组织路线及各人的思想修养、心胸气量、性格、文韬武略等多种因素,这都是关涉事业成败兴衰的关键。郭嘉为曹操总结这“十胜”,也可能是初来乍到之际对曹操的夸赞,也可能是对曹操的鼓励、要求,希望他能保有这“十胜”,完成统一天下之伟业,自己也便有出头之日。……任何推测都意义不大。无论如何,郭嘉能说出这“十胜”,说明他不仅仅是一个临事献策的谋士,而且还有成套的理论。无怪乎曹操听后赞不绝口,“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遂“表为司空军祭酒”。

如同荀彧一样,郭嘉在重要关头也总是为曹操谋划。如:官渡战后袁绍病死,曹操乘胜进攻袁谭、袁尚,在黎阳(今河南浚县东南)“连战数克”。这时,有人主张加强攻势,彻底铲除袁军。郭嘉则主张缓兵以待其变。他认为谭、尚都深得袁绍宠爱,袁绍生前又无立嗣,兄弟二人之谋臣“必定斗其间”。如果我们攻之急疾,他兄弟二人将合谋图外;相反,“缓之而后争必生”,“不如南向荆州若征刘表者,以待其变,变成而后击之,可一举定也。”果如其言,曹军一摆出攻刘表的姿势,袁氏便出现内讧。曹军回兵各个击破,遂平冀州。郭嘉也被封洧阳亭侯。

建安十二年(207年),郭嘉随曹操平定乌桓。回兵途中郭嘉病重,不久去世,年三十八。谥贞侯。

郭嘉跟随曹操11年,“行同骑乘,坐共幄席”,君臣相得,亲密无间。郭嘉说曹操:“真吾主也。”曹操说郭嘉:“唯奉孝为能知孤意。”郭嘉病重,“太祖问疾者交错。”不幸而死,曹操“临其丧,甚哀”,并不无惋惜地对荀攸等人说:“诸君年皆孤辈也,唯奉孝最少。天下事竟,欲以后事属之,而中年夭折,命也夫!”拟交郭嘉以治国安邦之任,可见曹操是多么赏识其才。郭嘉死后不久,曹操上表朝庭,全面肯定了郭嘉一生的功绩,称赞他“平定天下,谋功为高”,述追赠郭嘉封邑。

郭嘉英年早逝,给曹操的统一大业以很大影响——至少是曹操认为这样。次年曹操赤壁失利,还深情叹道:“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后人有诗赞叹郭嘉说:天生郭奉孝,豪杰冠群英;

腹内藏经史,胸中隐甲兵。

运谋如范蠡,决策似陈平,

可惜身先丧,中原梁栋倾。

三国演义之吴国主要人物介绍

三国演义之吴国主要人物介绍

顾雍

顾雍,字元叹。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幼时拜蔡雍为师,学习弹琴和书法。他才思敏捷,心静专一,艺业日进,深受蔡雍喜爱。蔡雍赠之以名。故顾雍与老师蔡雍同名。又因受到老师称赞,故字元叹。

顾氏为吴郡望族,顾雍以门第、才德见重于世。十几岁受郡吏表荐和推举,任合肥(安徽合肥)县令,后转为娄(今江苏昆山)、曲阿(今江苏丹徒)、上虞(今浙江上虞)等县令。孙权领会稽太守,以顾雍为郡丞。孙权因军事屯吴,未即任,便令顾雍代行太守。孙权封为吴王,顾雍历任大理奉常、领尚书令,封阳遂乡侯。黄初四年(225年),继孙邵为丞相。赤乌六年(234年),顾雍染病,是年十一月病故,孙权着素装亲自吊丧,谥曰肃侯。

顾雍是三国时期有影响的政治家,东吴重臣。他仕东吴为相19年,以德辅政,多进良言,使东吴邦内清肃,国富兵强。

顾雍在朝秉公执正,不为权势所屈,虽每每和颜悦色进谏,但不苟合取容。公孙渊背魏臣吴时,顾雍同张昭一样竭力谏阻孙权遣使封赏公孙渊,孙权不听,他追至宫中伏地叩首不起,继续进谏,“以死争之”。孙权令左右扶他出宫,他陈说不止。他以国事为重,忠心辅政,深得孙权及朝臣的信任和敬重。

顾雍淡于爵禄,廉洁自奉。孙权为吴王后,顾雍连连升迁,但他从不告诉家人属下。事后得知,都惊叹不已。孙权曾以堂女嫁顾家外甥,孙权请顾雍父子及顾雍长孙、选曹尚书顾谭欢宴以贺。顾谭大醉失态,不能自持。次日,顾雍厉声斥责之:你谦恭不足,日后必将毁我顾氏家族。

顾雍贵为国相而谦恭克己,给吴国以很大影响。他死后十多年(258年),景帝孙休下诏称“故丞相雍,至德忠贤,辅国以礼”,并封其次子承袭爵位为醴陵侯。吴国末年,陆凯称“汉有萧(何)、曹(参)之佐,先帝有顾、步(骘)之相”,比之汉萧何、曹参,可见顾雍之德在东吴历史上的影响。

周泰

周泰,吴国名将。勇猛有名,一生打仗伤痕累累,曾多次冒死救护孙权,很受孙权敬重。

徐盛

徐盛,吴国名将。身经百战,出生入死,战功不凡。

诸葛恪

诸葛恪,生于公元二○三年,死于公元二五三年。字元逊,诸葛瑾的儿子,从小就因聪明而知名。孙权很器重,曾任丹阳太守,封都乡侯。孙权死后由他辅立孙亮,任大将军,太子太傅。后因领兵攻魏失败,被孙峻所杀。

韩当

韩当,吴国名将。武艺高强,参加过多次重要战役,屡建战功,熟悉水战,勇猛过人。

韩当,字义公,幽州辽西郡令支县人,与右北平郡人程普都是幽州人。因为长于弓箭、骑术,膂力过人,韩当被孙坚赏识,追隨他四处征伐周旋,数次冒险犯难,攻陷敌人、擒拿俘虏。勤奋辛苦有功劳﹝注引《吴书》『以军旅陪隶,分于英豪,故爵位不加』段待译),成为别部司马。等到孙策东渡长江,韩当追随讨伐扬州的丹阳郡、吴郡、会稽郡,升迁为先登校尉,孙策授兵二千,马五十匹。再追随孙策征伐扬州庐江郡的太守刘勋,在荊州江夏郡的沙羨县击破黄祖,回师讨平了扬州豫章郡的鄱阳县,兼領乐安县长,山越畏惧心服。

后来以中郎将身分,与周瑜等抵抗攻破曹操。又与虎威将军吕蒙奇袭拔取了荊州的南郡(州治、郡治江陵),升迁为偏将军,遥领益州永昌郡太守。222年夷陵之役,与大都督镇西将军陆逊、昭武将军朱然共同在南郡的涿乡攻击并大破蜀军。转任为威烈将军,封都亭侯。曹魏的上军大将军曹真攻击南郡,韩当保守东南方,在边境身为将帅,激厉将士同心固守,又敬重督司,遵行法令,孙权称善。223年,封石城侯,升迁为昭武将军,遥领荊州冠军郡太守,后来又加都督的称号。统帅敢死及解烦营兵万人,讨伐丹阳郡贼寇,击破。旋即病逝。儿子韩综承袭侯爵、统领兵马。

程普

程普,吴国大将。字德谋,右北平土垠(今河北丰润)人。早年曾随孙坚剿灭黄巾军,讨伐董卓军。孙策死后,与张昭共同辅佐孙权,周瑜为右都督,他为左都督。周瑜死后,代领南郡太守,拜荡寇将军。

丁奉

丁奉,字承渊,庐江郡安丰人,吴国名将。智勇双全,武艺高强,身经百战,功绩卓著。晚年,吴王孙休为帝,孙楙图谋不轨,丁奉设计在腊日大会上诛杀了孙楙。

太史慈

太史慈,东吴名将。东莱黄县人,字子义。弓马熟练,箭法精良。原为刘繇部下,后被孙策收降,与曹魏交战时战死,死时才四十一岁。后人有诗称赞太史慈说:

矢志全忠孝,东莱太史慈。

姓名昭远塞,弓马震雄师。

北海酬恩日,神亭酣战时。

临终言壮志,千古共嗟咨!

甘宁

甘宁,吴国大将。字兴霸,巴郡临江(今四川忠县)人。起初跟随刘表、黄祖。黄祖兵败被杀后,归降孙权。为著名水军将领,勇猛过人,打仗常冲锋陷阵,一生建立战功无数。曹军进军濡须时,他率敢死队百人,夜袭曹营,大胜而还,未伤一人。刘备伐吴时,被番王沙摩柯一箭射死,死时树上有数百只乌鸦,围绕着他的尸体,也不飞走。孙权得到甘宁已死的消息后,悲痛不已,并立庙祭祀他。后人有诗叹道:

吴郡甘兴霸,长江锦幔舟,

酬君重知己,报友化仇雠。

劫寨将轻骑,驱兵饮巨瓯,

神鸦能显圣,香火永千秋。

黄盖

黄盖,吴国著名将领。字公覆,零陵泉陵(今湖南省零陵)人。能征善战,有谋有勇,擅长使铁鞭,作战极为勇猛,一生立过无数战功。最初任乡间小官,后被推荐为“孝廉”,追隨孙坚打天下;孙坚死后,便追隨孙策;孙策死后,便追隨孙权。赤壁大战时,建议用火攻,配合周瑜,行使苦肉计,并诈降曹操,率船火烧曹操水军,立下大功。赤壁大战后不久,黄盖被拜为武锋中郎将。后来,长沙郡益阳遭山贼攻打,孙权加封他为偏将军,前去讨伐。就在这次出征中,黄盖病死。

诸葛瑾

诸葛瑾,生于公元一七四年,死于公元二一四年,吴国大臣。字子瑜,诸葛亮的哥哥,孙权的主要谋士之一。曾多次前往蜀国为使,向刘备索讨荆州。孙权称帝后拜为大将军,领豫州牧。

张昭

张昭,字子布,东汉末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年二十被举孝廉,辞不就。徐州刺史陶谦举以为茂(秀)才,仍不接受。陶谦认为他轻视自己,就收押了他。后经友人营救得释。张昭遂去徐州而避乱江东,得为孙策谋士。孙策拜为长史、抚军中即将。公元200年,孙策临终托弟孙权于张昭。孙权以为长史,待以师礼。公元221年,孙权封吴王,封张昭为拳侯。公元229年,孙权即东吴皇帝位,拜以为辅吴将军,改封娄候,邑万户。公元236年,张昭因病逝世,谥文侯。

张昭是三国时期的一个重要人物,他辅佐孙策、孙权兄弟二人开创并巩固了东吴政权,是东吴的开国元勋和决策人物。他少而好学,博览群书,长而有谋,才冠当世。作为东吴谋士,张昭最值得提及的是他忠直敢谏,刚正不屈。

张昭性情直爽,敢于犯颜谏诤,从不偷容取合。孙权好田猎,常冒险射虎。张昭谏曰:作为君主应“驾御英雄,驱使群贤”,而不应驰逐于原野,校武于猛兽。又孙权嗜饮酒,在武昌钓台饮酒大醉,“权使人以水洒群臣曰:‘今日酣饮,惟醉堕台中,乃当止耳’”。张昭愤而离席,孙权使人召,张昭正言谏曰:从前殷纣王,“为糟丘酒池长夜之饮”,你和他没有二致。

孙权创业之时尚能从谏如流,即东吴皇帝位后,就对张昭冷眼相看。但张昭依然故我。赤壁战前张昭主和,孙权当时只批评他“几误孤大事”,却一直耿耿于怀。孙权称帝后大会群臣,盛赞周瑜、鲁肃力主抗曹之功。张昭不失时机地举笏致贺,未及出言,孙权就说:“如张公之计,今已乞食矣。”可见,孙权早就对张昭不满。但张昭忠诚未减,刚正如初。他对孙权说:“昔太后、桓王不以老臣属陛下,而以陛下属老臣,是以思尽臣节,以报厚恩……志在忠益,俾命而已。若乃变心易虑,以偷荣取容,此臣所不能也。”

君臣冲突最严重的一次是公元232年10月,辽东太守公孙渊叛魏臣吴,孙权大喜,遣使大加封赏。张昭等认为其降有诈,谏阻孙权。孙权不能忍受,按刀大怒说:“吴国之士入宫则拜孤,出宫则拜君,孤之敬君亦为至矣,而数于众中折孤,孤尝恐失计。”张昭泪流满面,重念太后、孙策遗诏顾命之言,据理力争。孙权当时虽“掷刀致地,与昭对泣”,但仍拒谏不纳。张昭称疾不朝。孙权知其所以,益“恨之,土塞其门”。张昭更为气愤,便从里面也以土封门,表示决不再出。不久,公孙渊杀吴使。事实证明张昭判断准确,孙权后悔不纳张昭之言,故“数慰谢昭”。张昭不出,孙权“过其门呼昭”。张昭辞以疾笃。孙权放大火烧其门逼他出来,张昭仍不出,孙权急忙救火,久候门外。张昭终被儿子扶出,“权载以还宫,深自克责。”

晚年的孙权志衰昏愦,猜忌群臣,宠信佞人,刚愎自用,残杀忠良,张昭不会不知。但他屡屡犯颜谏诤,置性命于度外,这固然因其地位特殊。但这只是客观原因。更主要的还是他忠君爱国的思想和刚正不阿的性格,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陆逊

陆逊,字伯言,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陆逊出生于世宦之家,他的祖父陆纤官至城门校尉,父亲陆骏,任九江(今安徽寿春东)都尉。陆逊年十岁丧父,十五、六岁时就肩负起家庭生活的重担。公元204年,被孙权征召为掾属,历任东西曹令史,后出为海昌县屯田都尉,并代理县令职务。后,又因讨伐山越暴动、讨平鄱阳地区尤突等人的暴乱,被授予定威校尉。公元219年,受吕蒙举荐为荆州督。因巧夺荆州有功,升为右护军、镇西将军,封娄侯。公元221年,刘备称帝后,发动了夷陵之战。孙权拜陆逊为大都督,率兵五万西击刘备。次年六月,陆逊用火攻获胜。孙权加拜陆逊为辅国将军,领荆州牧,改封为江陵侯。公元229年,任上大将军、大都护,镇守武昌(今湖北鄂城)。公元244年,代顾雍为丞相,次年二月病逝。

陆逊是东吴继周瑜、鲁肃、吕蒙之后的又一个声望颇高、功绩卓著的将领。他智勇兼备,武能安邦,文能治国,并且品质高尚。孙权把他比做成汤之伊尹和周初之姜尚。

陆逊的军事才能主要表现在他足智多谋善于用兵。在讨伐山越暴乱时,他巧设疑兵,多建部队番号,乘夜进入山谷,到处鸣起军号鼓角之声,造成有干军万马的声势,从心理上瓦解了叛军。然后一鼓作气勇猛进击,终于用很少的兵力平息了几万人的山越暴乱。

巧夺荆州一战,他利用关羽骄傲自大的弱点,以卑下的言辞写信吹捧关羽。使关羽完全丧失警惕,全力对付曹操。这样,吕蒙才得以兵不血刃轻取荆州。

夷陵之战时,陆逊则又根据敌强我弱的实际情况,采取了诱敌深入、疲敌师志的战略方钎。刘备十万之众来势凶猛。陆逊则主动放弃大片土地和战略要地,把五、六百里的山区让给蜀军。待蜀军锐气顿减之时,陆逊巧用火攻大获胜利。从指挥艺术上说,作为一军之帅,陆逊的确是善于审时度势,做到了知己知彼,能准确捕捉战机,出奇制胜。

陆逊虽置身行伍,却还有一套治国安民的谋略。他任海昌屯田都尉时,政绩明显,深受百姓拥戴。他从当地土地贫瘠且连年干旱的实际出发,一方面开仓赈济贫民,一方面“劝课农桑,鼓励生产”,“百姓蒙赖”,称他为“神君”(《世说新语.方正》注引《吴书》)。他还曾上书孙权,对国家的严法苛刑提出批评,指出:“峻法严刑,非常王之隆业,有罚无恕,非怀远之弘规。”(《三国志.吴书.陆逊传》)他建议孙权要象西汉刘邦那样轻刑便民,用黄老之法治理国家,要尽量少动干戈,务以养本保民为要,只有与民休息轻徭薄赋才能富国强兵,统一天下。这些主张说明陆逊并非“一介武夫”,而是一个文武兼备的政治家、军事家。

吕蒙

吕蒙,生于公元一七八年,死于公元二一九年,东吴国大将。字子明,汝南富陡(今安徽阜阳)人。少年时不读书,后接受孙权劝告,读了许多兵书、史书,智勇双全。跟随孙权打仗有功,官拜虎威将军。鲁肃死后,掌管东吴军事,率军暗袭荆州,擒杀关羽父子,名扬三国。杀关羽后不久病死。

鲁肃

鲁肃,字子敬,临淮东城(今安徽定远县)人。从小丧父,靠祖母抚养。他少有大志,轻财好施,喜欢习武骑射,所以,在当地颇有名,袁术在寿春(今安徽寿县)称帝,特任命他为东城长。鲁肃辞不受命。周瑜任居巢(今安徽桐城)长,曾请鲁肃资助军粮。鲁肃慷慨地指给他一个装有三万斛粮食的大粮仓。周瑜感激不已,遂结为知己。

公元200年,鲁肃在周瑜的引荐下归附孙权。孙权非常器重鲁肃,与他“合榻对饮”,议论时事。鲁肃劝孙权“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三国志.吴志.鲁肃传》)孙权很佩服他的才能。公元208年赤壁大战时,鲁肃为赞军校尉。他首先向孙权提出了联刘拒曹的战略方针,并出使刘备处,以促成孙刘联盟。公元210年,周瑜病逝,鲁肃被任命为奋武校尉,领周瑜军,驻扎在江陵。后来,转屯陆口,被授予汉昌太守、偏将军。次华(214年),转横江将军。公元215年,驻兵益阳(今湖南益阳市)。公元217年,鲁肃病逝。

鲁肃也是三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他一生的最大功绩是倡导、促成并终身不易地竭力维护孙刘联盟,使三足鼎立之势能够形成。

赤壁之战,孙刘两家以弱胜强,打败了曹操,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鲁肃和诸葛亮的精心谋划。赤壁战后,曹操的实力仍然比刘备、孙权强大。作为一个高瞻远瞩的政治家,鲁肃对此非常清楚。他认为,无论是东吴孙权还是占据荆州的刘备,都不足以与曹操抗衡。摆在两家面前的有三条路:一是联合抗曹;二是各自为战;三是不战而降,归附曹操。只有走联合抗曹的道路,才是正确的选择。所以,他终生不渝地坚持这一战略方针,并为之竭尽全力。

公元215年,刘备取益州,孙权令诸葛瑾找刘备索要荆州。刘备不答应,孙权极为恼恨,便派吕蒙率军取长沙、零陵、桂阳三郡。长沙、桂阳蜀将当即投降。刘备得知后,亲自从成都赶到公安(今湖北公安),派大将军关羽争夺三郡。孙权也随即进驻陆口,派鲁肃屯兵益阳,抵挡关羽。双方剑拔弩张,孙刘联盟面临破裂,在这紧要关头,鲁肃为了维护孙刘联盟,不给曹操可乘之机,决定当面和关羽商谈。“肃邀羽相贝,各驻兵马百步上,但诸将军单刀俱会”。双方经过会谈,缓和了紧张局势。随后,孙权与刘备商定平分荆州,“割湘水为界,于是罢军”,孙刘联盟因此能继续维持。

这次“单刀会”,经戏剧家、小说家敷衍,关羽成了英雄,鲁肃反成了鼠目寸光、骨软胆怯的侏儒。那是艺术家的创造,并非历史。鲁肃一手促成了孙刘联盟,并为之“守之终身而不易”(王夫之语)。所以,刘备、孙权都逐渐强大,建立了与曹魏抗衡的蜀、吴二国,中国历史上才出现了三国时期。

周瑜

周瑜,生于公元一七五年,死于公元二一○年,东吴大将。字公瑾,庐江舒(今安徽访庐江东南)人。出身官宦之家,仪表英俊,聪颖过人,多谋略,人称周郎。孙策死后与张昭共同辅佐孙权,任大都督。建安十三年(公元二○八年)在诸葛亮的帮助下,吴蜀联合,火烧赤壁,大破曹军,名传华夏。后进取南郡时,被曹仁的伏兵射伤。为人器量狭小,阴狠刻毒,见诸葛亮比自己高明,便处处加以暗算。后被诸葛亮三次激怒,箭疮发作而死。

孙皓

孙皓,公元二六四年至二八○年任吴国皇帝。字元宗,又名彭祖,孙权的孙子,孙和的儿子。在位期间,专横残暴,奢侈荒淫无道,不得民心。公元二八○年司马炎出兵六路攻打吴国,王浚水师到建业时,仿照刘禅的前例,投降称臣,司马炎封他为归命侯,令他在洛阳居住。当了16年皇帝的孙皓于283年在洛阳病死。

孙权

孙权,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父孙坚,自称为春秋时大军事家孙武之后。曾任长沙太守,封破虏将军。兄孙策,为讨逆将军,封吴侯。

孙权15岁被举为孝廉、秀才,任阳羡(今宜兴)长,代行奉义校尉。公元200年其兄孙策遇害,孙权承父兄之业,保有江东。曹操表权为讨虏将军,领会稽太守。公元203、205年,先后两次出兵镇抚了山越(即秦汉时的百越),稳定了江东六郡的局势。公元208年,率大军亲征黄祖,夺得江陵,复与刘备联合,获得赤壁之战的胜利。公元211年,移治于秣陵,次年改为建业(今南京市)。公元211年,刘备为报关羽之仇,亲率大军伐吴。孙权一方面以陆逊为大都督迎战,一面向魏文帝曹丕称臣,被曹丕拜为吴王。次年三月大破蜀军。公元229年,曹丕死,孙权即正式建立吴国,称帝,都建业。公元252年病逝。

孙权是三国时期一个重要的政治人物,智勇兼备的英雄。他从兄长孙策遇害身亡之日起,在五十多年的时间内据有江东。其最大功绩就是开发了东南地区,促进丁东南地区经济的繁荣发展。

和曹操一样,孙权也很重视农业的生产。大约在建安七、八年间,他就开始推行屯田。东吴的屯田分为军屯、民屯两种,采用军中编制,设置典农校尉、典民都尉、屯田都尉等官职管理屯田事务。屯田兵且耕且战,屯田户只种田,免除役事。公元226年,孙权还采纳陆逊的建议,扩大屯田面积,并将自己驾车的牛由八头减为四头,用于耕地。他还身为士卒先,亲自耕田,“与众均等其劳”,这些作为大大鼓励了士农的情绪。

孙权还注意兴修水利。他在建业开凿东渠,宽五丈深八尺,把玄武湖水倾泻入秦淮河里。他又在句容开凿破岗渎运河,通往云阳(今江苏丹徒)。这些水利工程,既便于内河航运,又可供灌溉农田。

为了长江水战和江海交通的需要,孙权还大力发展造船业。他设置官员,监督工匠和罪犯造船。其造船技术已达到较高水平,船的规模也相当可观。有了理想的江海交通工具以后,为了扩大势力,东吴的对外联系也扩大了范围。公元230年,孙权“遣将军卫温、诸葛直将甲土万人,浮海求夷州、禀州。”吴军达夷州(即今台湾岛),开始书写大陆与台湾岛交往的历史。孙权还进一步巩固了对交州的统治,积极派人与海外的扶南(今柬埔寨)、林邑(今越南南方)谙国建立了友好关系。以后,又派交州刺史出使南洋诸国,与印度建立了联系。

同时,为恢复和发展生产,孙权还多次宽赋息调。夺取荆州后,他曾下令诸将,“尽除荆州民租税”,并加强武备,崇尚节俭。公元226、231年都曾下诏,放宽催收农夫所欠租税,不要再征租赋。

这些措施促进了东南地区经济的发展,提高了东吴的综合国力,在客观上也有利于农民生活的稳定和逐步改善。

孙坚

孙坚,字文台,吴郡富春(今浙江省富阳)人。中平元年(公元一八四年),与朱隽一起剿灭黄巾军。官职为别部司马、议郎、长沙太守等,并参加过诸侯联合讨伐董卓之战。公元一九二年袁术派他前去攻打荆州刘表,被刘表部将黄祖射死,年仅三十七岁。公元229年春,孙坚的二儿子孙权正式登基称帝后,追谥他的父亲孙坚为武烈皇帝。

孙策

孙策,字伯符,孙坚的大儿子,孙权的哥哥。小时候与周瑜关系友好。孙坚死后依附袁术。公元一九四年率领一支人马去江南,铲平当地地方军队,成为江南最大的豪强。建安五年(公元二○○年),曹操与袁绍打仗,孙策想秘密出兵袭击许都,尚未出兵,反被吴郡太守许贡手下的门人刺伤而死,年纪只有26岁。孙权登基称帝后,追谥孙策为长沙桓王。后人有诗称赞他说:

独占东南地,人称“小霸王”。

运筹如虎踞,决策似鹰扬。

威振三江靖,名闻四海香。

临终遗大事,专意属周郎。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关于《三国演义》读后感500字

全文共 520 字

+ 加入清单

三国演义》是我百读不厌的一本书,在读一年级的时候,我看的是连环画《三国演义》,它在我心中是一个个传奇的故事。这学期假期,我读的是青少版的《三国演义》,它在我心中是一篇长篇历史小说,它不仅使我懂得了许多历史知识,更让我记着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鲜活的人物: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忠胆狭义的关羽,粗中有细的张飞,赤膊上阵的许褚、抬棺上战的庞德、阴险狡诈的曹操、软弱无能的刘禅……

《三国演义》中,我最喜欢的一篇是草船借箭,主要写了周瑜千方百计想谋害诸葛亮,于是逼迫诸葛亮立军令状:三天之内造十万支箭。在第三天夜里,诸葛亮上了草船向曹营驶去,不一会儿,船上已经射满了箭。诸葛亮满载而归。这个故事让我们知道了诸葛亮战斗时的足智多谋:借助别人的势力来扩大自己的军队。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凡事都要经过深思熟虑后再做决定,不能果断行事。虽然以前没有什么高科技,但是人们靠智慧和双手战胜了敌人。

书中的人物多少年来被人们称颂,他的故事让几代人读了又读,如今,已不再是战火硝烟的年代,但他们的智慧、勤劳、民族责任感值得我们学习。它还让我懂得了做人要心胸开阔,做事要顾全大局,只有这样,才能成就大事。还要刻苦学习,立志做一个学识渊博、智勇双全的人,成为国家的有用人才!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三国演义》读书笔记及收获

全文共 1098 字

+ 加入清单

三国演义》这本书是四大名著之一,它由罗贯中所写,看完了这本书,我受益匪浅。

这本书描写了公元3世纪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在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是诸葛亮,他神机妙算、足智多谋、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刘备知道诸葛亮学识比得过张良、姜子牙,所以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己。刚开始关羽和张飞不服他,但是很快,曹仁大军杀往刘备所在的新野。孔明知道这一仗必须打好,于是就设计把曹仁的大军引到草丛里,再一把火把二十万大军烧掉。通过这件事,我觉得孔明是个神机妙算的人。

孔明不仅神机妙算,还足智多谋。在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经典故事是—草船借箭。周瑜嫉妒孔明的才能,一直想害他,故意找了个理由,让孔明在十天之内造好十万支箭。这根本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孔明神机妙算,观天文,知道第三天夜里会有大雾,就趁着大雾,用草船向曹营“借”了十万支箭,提前七天顺利的完成了任务。让周瑜的计划破灭。通用这个故事,我看了一个心胸狭窄的周瑜和一个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他知道周瑜要害他,却不动声色!利用自然规律和自己的聪明不费吹灰之力“借”来曹营十万支箭,难怪周瑜捶胸顿足:既生瑜何生亮!我对他的敬佩简直无法用言语形容。

不但足智多谋,而且有勇有谋。孔明指挥最好的战役还是火烧赤壁。曹操领百万大军杀向江南,只因北方人水土不服,无法渡江,只好先操练。庞统施连环计,骗曹操用铁索把船拴在一起,孔明又巧借东风,让周瑜用火攻把曹操的几万艘战船烧个精光。同时孔明还让周瑜派兵马在曹操的兵营门前备战,一见火光,就攻打曹操的军营,曹操大败而逃,百万大军只剩下十几人了。这个战役中,我觉得在那个英雄辈出的年代,周瑜也算是气度恢廓,大率得人的统帅,但因为他性格中有着嫉贤妒能、气量狭小的致命弱点,以致他在孔明的光环下气势大减。

我觉得在三国中能跟孔明才智齐名的人就是庞统。因为赤壁之战中,庞统能智胜生怯多疑、诡计多端的曹操,让其把所有的船拴在一起,可见其智绝才奇和出神入化的应变能力。“议取益州”更见识了庞统远见卓识的战略。但庞统性格孤傲、清高,因不满孔明插手而采取逆反的行动而后折翅落凤坡,走完短短一生,是个悲剧性人物!我想如果庞统听取劝阻,不一意孤行,是不是后面的官途跟诸葛亮一样辉煌呢!成就是谦虚者前进的阶梯,也是骄傲者后退的滑梯。当然,我还是很佩服庞统的,只是他的“星途”在诸葛亮面前一样暗淡无光!

聪明人常从万物中有所感悟,因为他的才能是从万物汲取精华。聪明是要用在造福百姓、传播能量的正轨上,而非在歪门邪道上。从这些战役中,我觉得孔明是个有勇有谋的人,他的聪明让他在三国鼎立非常严峻的局势下还能叱咤风云。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三国演义精彩片段摘抄

全文共 3730 字

+ 加入清单

三国演义》,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作者罗贯中,是四大名著中唯一一本根据历史事实改编之小说。下面是小编分享的三国演义精彩片段摘抄,相信你们有兴趣!

1、不一日,袁熙、高干皆领军到城外,屯兵三处,每日出兵与操相持。尚屡败,操兵屡胜。至建安八年春二月,操分路攻打,袁谭、袁熙、袁尚、高干皆大败,弃黎阳而走。操引兵追至冀州,谭与尚入城坚守;熙与于离城三十里下寨,虚张声势。操兵连日攻打不下。郭嘉进曰:“袁氏废长立幼,而兄弟之间,权力相并,各自树党,急之则相救,缓之则相争;不如举兵南向荆州,征讨刘表,以候袁氏兄弟之变;变成而后击之,可一举而定也。”操善其言,命贾诩为太守,守黎阳;曹洪引兵守官渡。操引大军向荆州进兵。

2、操引兵十五万,分三队而行。于路又连接刘延告急文书,操先提五万军亲临白马,靠土山紥住。遥望山前平川旷野之地,颜良前部精兵十万,排成阵势。操骇然,回顾吕布旧将宋宪曰:“吾闻汝乃吕布部下猛将,今可与颜良一战。”宋宪领诺,绰枪上马,直出阵前。颜良横刀立马于门旗下;见宋宪马至,良大喝一声,纵马来迎。战不三合,手起刀落,斩宋宪于阵前。曹操大惊曰:“真勇将也!”魏续曰:“杀我同伴,愿去报仇!”操许之。续上马持矛,径出阵前,大骂颜良。良更不打话,交马一合,照头一刀,劈魏续于马下。操曰:“今谁敢当之?”徐晃应声而出,与颜良战二十合,败归本阵。诸将栗然。曹操收军,良亦引军退去。

3、操引关公朝见献帝,帝命为偏将军。公谢恩归宅。操次日设大宴,会众谋臣武士,以客礼待关公,延之上座;又备绫锦及金银器皿相送。关公都送与二嫂收贮。关公自到许昌,操待之甚厚:小宴三日,大宴五日;又送美女十人,使侍关公。关公尽送入内门,令伏侍二嫂。却又三日一次于内门外躬身施礼,动问二嫂安否。二夫人回问皇叔之事毕,曰“叔叔自便”,关公方敢退回。操闻之,又叹服关公不已。

4、曹操自冀州回许都,常有取荆州之意,特差曹仁、李典并降将吕旷、吕翔等领兵三万,屯樊城,虎视荆襄,就探看虚实。时吕旷、吕翔禀曹仁曰:“今刘备屯兵新野,招军买马,积草储粮,其志不小,不可不早图之。吾二人自降丞相之后,未有寸功,愿请精兵五千,取刘备之头,以献丞相。”曹仁大喜,与二吕兵五千,前往新野厮杀。

5、策不敢违母命,只得勉强乘轿至玉清观。道士接入,请策焚香,策焚香而不谢。忽香炉中烟起不散,结成一座华盖,上面端坐着于吉。策怒,唾骂之;走离殿宇,又见于吉立于殿门首,怒目视策。

6、次日,夏侯惇为先锋,领兵五千来搦战。关公不出,惇即使人于城下辱骂。关公大怒,引三千人马出城,与夏侯惇交战。约战十馀合,惇拨回马走。关公赶来,惇且战且走。关公约赶二十里,恐下邳有失,提兵便回。只听得一声炮响,左有徐晃,右有许褚,两队军截住去路,关公夺路而走,两边伏兵排下硬弩百张,箭如飞蝗。关公不得过,勒兵再回,徐晃、许褚接住交战。关公奋力杀退二人,引军欲回下邳,夏侯惇又截住厮杀。公战至日晚,无路可归,只得到一座土山,引兵屯于山头,权且少歇。曹兵团团将土山围住。关公于山上遥望下邳城中火光冲天,却是那诈降兵卒偷开城门,曹操自提大军杀入城中,只教举火以惑关公之心。关公见下邳火起,心中惊惶,连夜几番冲下山来,皆被乱箭射回。

7、关公大惊,忙披挂提刀上马,请二嫂上车,尽出馆驿,果见军士各执火把听候。关公急来到城边,只见城门已开。关公催车仗急急出城。胡班还去放火。关公行不到数里,背后火把照耀,人马赶来。当先王植大叫:“关某休走!”关公勒马,大骂:“匹夫!我与你无仇,如何令人放火烧我?”王植拍马挺枪,径奔关公,被关公拦腰一刀,砍为两段。人马都赶散。关公催车仗速行,于路感胡班不已。

8、郭图谓袁谭曰:“曹操以女许婚,恐非真意。今又封赏吕旷、吕翔,带去军中,此乃牢笼河北人心。后必终为我祸。主公可刻将军印二颗,暗使人送与二吕,令作内应。待操破了袁尚,可乘便图之。”谭依言,遂刻将军印二颗,暗送与二吕。二吕受讫,径将印来禀曹操。操大笑曰:“谭暗送印者,欲汝等为内助,待我破袁尚之后,就中取事耳。汝等且权受之,我自有主张。”自此曹操便有杀谭之心。

9、却说操长子曹丕,字子桓,时年十八岁。丕初生时,有云气一片,其色青紫,圆如车盖,覆于其室,终日不散。有望气者,密谓操曰:“此天子气也。令嗣贵不可言!”丕八岁能属文,有逸才,博古通今,善骑射,好击剑。时操破冀州,丕随父在军中,先领随身军,径投袁绍家,下马拔剑而入。有一将当之曰:“丞相有命,诸人不许入绍府。”不叱退,提剑入后堂。见两个妇人相抱而哭,丕向前欲杀之。正是:四世公侯已成梦,一家骨肉又遭殃。

10、是夜风雨交作,及晓,不见了于吉尸首。守尸军士报知孙策。策怒,欲杀守尸军士。忽见一人,从堂前徐步而来,视之,却是于吉。策大怒,正欲拔剑斫之,忽然昏倒于地。左右急救入卧内,半晌方苏。

11、是夜月色微明。玄德在左,张飞在右,分兵两队进发;只留孙乾守小沛。且说张飞自以为得计,领轻骑在前,突入操寨,但见零零落落,无多人马,四边火光大起,喊声齐举。飞知中计,急出寨外。正东张辽、正西许褚、正南于禁、正北李典、东南徐晃、西南乐进,东北夏侯惇、西北夏侯渊,八处军马杀来。张飞左冲右突,前遮后当;所领军兵原是曹操手下旧军,见事势已急,尽皆投降去了。飞正杀间,逢着徐晃大杀一阵,后面乐进赶到。飞杀条血路突围而走,只有数十骑跟定。欲还小沛,去路已断,欲投徐州、下邳,又恐曹军截住;寻思无路,只得望芒砀山而去。

12、肃从其言,遂同周瑜来见孙权。权甚敬之,与之谈论,终日不倦。一日,众官皆散,权留鲁肃共饮,至晚同榻抵足而卧。

13、孙策既死,孙权哭倒于床前。张昭曰:“此非将军哭时也。宜一面治丧事,一面理军国大事。”权乃收泪。张昭令孙静理会丧事,请孙权出堂,受众文武谒贺。孙权生得方颐大口,碧眼紫髯。昔汉使刘琬入吴,见孙家诸昆仲,因语人曰:“吾遍观孙氏兄弟,虽各才气秀达,然皆禄祚不终。惟仲谋形貌奇伟,骨格非常,乃大贵之表,又享高寿,众皆不及也。”

14、孙乾见绍不肯发兵,只得星夜回小沛见玄德,具说此事。玄德大惊曰:“似此如之奈何?”张飞曰:“兄长勿忧。曹兵远来,必然困乏;乘其初至,先去劫寨,可破曹操。”玄德曰:“素以汝为一勇夫耳。前者捉刘岱时,颇能用计;今献此策,亦中兵法。”乃从其言,分兵劫寨。主

15、谭引败军奔平原,尚收兵还。袁谭与郭图再议进兵,令岑璧为将,领兵前来。尚自引兵出冀州。两阵对圆,旗鼓相望。璧出骂阵;尚欲自战,大将吕旷,拍马舞刀,来战岑璧。二将战无数合,旷斩岑璧于马下。谭兵又败,再奔平原。审配劝尚进兵,追至平原。谭抵挡不住,退入平原,坚守不出。尚三面围城攻打。谭与郭图计议。

16、玄德回新野之后,光阴荏苒,又早新春。乃令卜者揲蓍,选择吉期,斋戒三日,薰沐更衣,再往卧龙冈谒孔明。关、张闻之不悦,遂一齐入谏玄德。正是:高贤未服英雄志,屈节偏生杰士疑。

17、玄德乃辞二人,上马投卧龙冈来。到庄前下马,扣门问童子曰:“先生今日在庄否?”童子曰:“现在堂上读书。”玄德大喜,遂跟童子而入。至中门,只见门上大书一联云:“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玄德正看间,忽闻吟咏之声,乃立于门侧窥之,见草堂之上,一少年拥炉抱膝,歌曰:“凤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士伏处于一方兮,非主不依。乐躬耕于陇亩兮,吾爱吾庐;聊寄傲于琴书兮,以待天时。”

18、颜良败军奔回,半路迎见袁绍,报说被赤面长须使大刀一勇将,匹马入阵,斩颜良而去,因此大败。绍惊问曰:“此人是谁?”沮授曰:“此必是刘玄德之弟关云长也。”绍大怒,指玄德曰:“汝弟斩吾爱将,汝必通谋,留尔何用!”唤刀斧手推出玄德斩之。正是:初见方为座上客,此日几同阶下囚。

19、众将请曹操入城。操方欲起行,只见刀斧手拥一人至,操视之,乃陈琳也。操谓之曰:“汝前为本初作檄,但罪状孤可也;何乃辱及祖父耶?”琳答曰:“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耳。”左右劝操杀之;操怜其才,乃赦之,命为从事。

20、正饮酒间,忽见座上一人大哭而起,拔剑在手,直取甘宁。宁忙举坐椅以迎之。权惊视其人,乃凌统也,因甘宁在江夏时,射死他父亲凌操,今日相见,故欲报仇。权连忙劝住,谓统曰:“兴霸射死卿父,彼时各为其主,不容不尽力。今既为一家人,岂可复理旧仇?万事皆看吾面。”凌统即头大哭曰:“不共戴天之仇,岂容不报!”权与众官再三劝之,凌统只是怒目而视甘宁。权即日命甘宁领兵五千、战船一百只,往夏口镇守,以避凌统。宁拜谢,领兵自往夏口去了。权又加封凌统为承烈都尉。统只得含恨而止。东吴自此广造战船,分兵守把江岸;又命孙静引一枝军守吴会;孙权自领大军,屯柴桑;周瑜日于鄱阳湖教练水军,以备攻战。

21、苏飞在槛车内,密使人告甘宁求救。宁曰:“飞即不言,吾岂忘之?”大军既至吴会,权命将苏飞袅首,与黄祖首级一同祭献。甘宁乃入见权,顿首哭告曰:“某向日若不得苏飞,则骨填沟壑矣,安能效命将军麾下哉?今飞罪当诛,某念其昔日之恩情,愿纳还官爵,以赎飞罪。”权曰:“彼既有恩于君,吾为君赦之。但彼若逃去奈何?宁曰:“飞得免诛戮,感恩无地,岂肯走乎!若飞去,宁愿将首级献于阶下。”权乃赦苏飞,止将黄祖首级祭献。祭毕设宴,大会文武庆功。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篮球场上的“三国演义”作文900字

全文共 942 字

+ 加入清单

一日,初到篮球场,我看着打球风格不同的大家,想起了三国中性格迥异的人物。回家,又粗略地温习了一下三国,发现,三国无处不在。于是准备起次日的球赛。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我们五六年级4个班展开了篮球场上的“三国演义”。我们班的队员们个个生龙活虎。大中锋吴嘉轩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张飞,他在内线英勇作战,无人可挡;郑卓越是一个类似于马超的角色,长得挺帅,抢起球来简直是不要命;我则是能突能投,内外结合,但都很平衡,还是队长,类似于刘备的角色;胡彬彬貌似赵云,突入内线,给对方来个猝不及防的“回马枪”,上演好戏;王智凯则是黄忠,有些不如意,不愉快,但远射挺准。

我们的第一个对手是鱼龙混杂的601班,双方一交战,我们就立马露出杀手的本性,“赵子龙”手起枪落,挑死许多士兵。对方的弱小原形毕露,被我们杀得大败,节节败退,无奈,班师回朝。最后抵挡不住吴国的猛击,提前走向失败的终点。

然而,刚刚痛击了吴国的魏国势不可当,气势汹汹地向我们逼近。我们严阵以待。对方杀上来时,“张飞”“马超”突进他们阵中一阵砍杀,死伤不计其数。“典韦”——蒲海峰展现“恶来”本性,但仅仅得到可怜的2分。“张飞”突入内线,单打成功,颇有些当年张翼德大闹长坂坡之勇;“赵云”三步上篮后一个勾手,让我忆起当时赵子龙单骑救主,如此荡气回肠;“黄忠”连扔带投,我眼前浮现出定军山斩渊时黄汉升的锐不可当;“刘玄德”突破分球,我想起“三英战吕布”时刘备的英勇;“马超”抢断成功,我的脑子里浮现出葭萌关挑灯夜战时马孟起的无所畏惧……“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志在冠军的曹魏军团成功地被我蜀汉击退,面临他们的是“国破家亡”,连英勇无比的“典韦”也只好向曹操吼了一声“主公,快走!”拥有不错战绩的吴国,像我们发起了挑战。太史慈数箭齐发,使场上局势变成一边倒。十一比零的开场,使我们瞠目结舌。

但是,刘备志在江山,不会放弃收复大汉的梦想;张飞在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犹如探囊取物,不会杀得筋疲力尽;黄忠老当益壮,绝不会服老;马超英勇无比,不会让马蹄声远去;赵云乃百胜将军,岂会尝到失败的滋味!下半场,大家神勇的表现使吴国颜面尽失,走向了灭亡的不归之路……

篮球场上的三国演义就此画上了句号。但会有一天,句号会被改成逗号,持续到永远,永远……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最新三国演义读书笔记600字

全文共 968 字

+ 加入清单

世界著名的文学家莎士比亚曾经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的确,看书能带给我们许多好处。在我不计其数的阅历中,有一本我国著名的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在我的印象中颇深。《火烧连营》这个故事让我深有感触,从而得到了人生的启示。

在三国时期,蜀国的皇帝刘备,因为东吴杀死了自己的结拜兄弟关羽和张飞,心生悲愤,于是就一赌气率领七十五万大军进攻东吴。但由于刘备一时心急,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就草率的作出了决定。所以在与东吴的战争中,刘备一方由于扎营不当和气候问题,被东吴的军师陆逊采用火攻,导致蜀国的军队被火烧连营,将近全军覆没。

我不禁为刘备深感惋惜。七十五万大军,为了一口没挣到的气而丧命黄泉,多悲惨啊!本来蜀国粮食充足、兵多将广实力强大,文有卧龙凤雏,武有五虎猛将,完全有能力统一天下。但由于刘皇叔的冲动,让怒气冲昏了头,不听手下的劝告,气冲冲的去攻打东吴,结果把更多的兄弟的性命都搭了上去。这对刘皇叔是多大的耻辱!刘皇叔因自己的私人恩怨没有顾全大局。但凡已经发生过的事情,它都将成为无法改变的过去,自己的结拜兄弟在战场上牺牲,固然会悲痛欲绝,但是刘备应当更加有志有谋的统治蜀国,不辜负自己的兄弟对自己的期望才对。不要因为过去的事情影响现在,这才是正确的选择。

读了《火烧连营》,我不禁想到了自己。自己不也有因小失大的过错吗?

曾与否,我用自己的努力换来了一本精美的小本子。我对它爱不释手,正当我还美滋滋的想着这本本子的用途时,一个消息如霹雳般劈中了我:本子被弄坏了。正值气头上的我,找到了“凶手”后也不管她是谁,就朝她一顿骂。她低声辩解:“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我是不小心的,我……我就轻轻的碰了一下……”她紧张得语无伦次,我却火冒三丈,一时被怒气冲昏了头脑,居然提出了绝交这么过分的要求。她在心中也明知我不讲理,便一咬牙说:“.…..绝交就绝交。”打那以后,我们再也没说过一句话。

现在回想起来,我十分懊悔,后悔当初自己太冲动,竟因一本本子这样的小事失去了一段珍贵的友谊。

虽然过去遇到了许多波折,但是正因为我们无法预知未来,所以才会在前进的道路上频频出错。很多人忘记了,我们有改变未来的能力,却没有改变过去的能力。我们不应该沉浸在过去的悲痛之中,而是要展望未来。我们无法改变过去,所以不要再因小失大、冲动用事,要能屈能伸,否则,你将会失去更多。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三国演义歇后语锦集

全文共 402 字

+ 加入清单

蒋干盗书--上了大当

关公射黄忠--手下留情

诸葛亮吊孝--装模作样

鲁肃宴请关云长--暗藏杀机

关公照镜子--自觉脸红

诸葛亮吊孝--不是真心

吕布见貂蝉--迷上了

关公喝酒--不怕脸红

诸葛亮用空城计--不得已

东吴招亲--弄假成真

关云长走麦城--大难临头

诸葛亮唱空城计--没办法

司马懿破八卦阵--不懂装懂

关帝庙夫人--慌了神

诸葛亮当军师--名副其实

周瑜讨荆州--费力不讨好

关帝庙里拜观音--找错了门

诸葛亮当军师--办法多

鲁肃讨荆州--空手而去,空手而回

关帝庙里挂观音像--名不符实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吃曹操的饭,想刘备的事 --人在心不在

关胜战李遣--大刀阔斧

关云长刮骨疗毒--全无痛苦之色

董卓进京--来者不善

关云长刮骨疗毒--若无其事

刘备三上卧龙岗--就请你这个 诸葛亮(比喻请的就是你)

董卓进京--不怀好意

关云长刮骨下棋--若无其事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关公进曹营--单刀直入

刘备的江山--哭出来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三国演义》读书笔记

全文共 355 字

+ 加入清单

在这个假期,我读了《水浒传》这部书。

《水浒传》是施耐庵所著,里面刻画了梁山水泊一百零八位好汉。全书共一百二十回,第一位出场的好汉是九纹龙史进。全书讲述了宋代宋江等人领导的农民起义,揭示了当时官府的黑暗,奸臣当道,使天下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宋江一行人开始起义,反抗朝廷,后来,宋江一行人受朝廷招安,征讨贼寇,最后,在征讨方腊时,那替天行道的梁山好汉们却一个一个倒在了血泊之中。

从这本书中,我看到了梁山好汉的忠义;看到了朝廷的黑暗;看到了奸臣的阴险;看到了皇帝的昏庸无能……一时间心中难以平静。

武松打虎,林冲棒打洪教头等情节让我难以忘怀。还有一个情节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在宋江等人为救卢俊义时,遇见关胜,关胜能当万夫之勇,冲杀梁山兵马时,他看见梁山的喽啰兵们用自己的生命来守卫那“替天行道”的大旗,关胜深受感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三国演义读书好句

全文共 2113 字

+ 加入清单

1.强中自有强中手,用诈还逢识诈人,

2.前无去路,诸军何不死战?被袁军围困,曹操语

3.云长早出,直取管亥。两马相交,众军大喊。量管亥怎敌得云长,数十合之间,青龙刀起,劈管亥于马下。

4.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5.大丈夫处世,不能立功建业,几与草木同腐乎?

6.适欲烹小臣者,乃大王也;今欲使小臣者,亦大王也。大王犹自狐疑未定,安能取信于人?——芝对孙权语

7.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也。——曹操论英雄

8.愿陛下将息龙体!臣等尽施犬马之劳,以报陛下知遇之恩也诸葛亮语

9.独战东南地,人称小霸王。运筹如虎踞,决策似鹰扬。威镇三江靖,名闻四海香。临终遗大事,专意属周郎————后世对孙策的评价

10.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方今春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

11.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隆中对

12.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缝;手足断,安可续?

13.自古以来,有兴必有废,有盛必有衰,岂有不亡之国、不败之家乎?汉室相传四百余年,延至陛下,气数已尽,宜早退避,不可迟疑;迟则生变矣——王朗对帝语

14.为社稷之臣,不能匡君救主,空生天地间耳!——杨彪对朱儁语

15.君忧则臣辱,君辱则臣死!——吴质语

16.城上孔融望见太史慈与关、张赶杀贼众,如虎入羊群,纵横莫当,便驱兵出城。

17.赤面秉赤心、骑赤兔追风,驰驱时无忘赤帝,青灯观青史、仗青龙偃月,隐微处不愧青天——关公庙前的某联

18.操曰:“汝为清白,谁为污浊?”衡曰:“汝不识贤愚,是眼浊也;不读诗书,是口浊也;不纳忠言,是耳浊也;不通古今,是身浊也;不容诸侯,是腹浊也;常怀篡逆,是心浊也!吾乃天下名士,用为鼓吏,是犹阳货轻仲尼,臧仓毁孟子耳!欲成王霸之业,而如此轻人耶?”

19.古人云: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缝;手足断,安可续?——刘备语

20.壮士功名尚未成,呜呼久不遇阳春!君不见东海者叟辞荆榛,后车遂与文王亲;八百诸侯不期会,白鱼入舟涉孟津;牧野一战血流杵,鹰扬伟烈冠武臣,又不见高阳酒徒起草中,长楫芒砀隆准公;高谈王霸惊人耳,辍洗延坐钦英风;东下齐城七十二,天下无人能继踪。二人功迹尚如此,至今谁肯论英雄?——途经卧龙冈,某人唱

21.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

22.早有人来濮阳报吕布,说曹操被火烧伤肢体,到寨身死。布随点起军马,杀奔马陵山来。将到操寨,一声鼓响,伏兵四起。吕布死战得脱,折了好些人马;败回濮阳,坚守不出。

23.临难仁心存百姓,登舟挥泪动三军。至今凭吊襄江口,父老犹然忆使君——身处危难,不抛弃百姓,后世对刘备的评价

24.昔年救主在当阳,今日飞身向大江。船上吴兵皆胆裂,子龙英勇世无双!——后世对赵子龙的评价

25.此时人困马乏,大家面面相觑,各欲逃生。

26.箭紫髯碧眼号英雄,能使臣僚肯尽忠。二十四年兴大业,龙盘虎踞在江东后世对孙权的评价

27.子龙一身都是胆也!

28.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

29.人杰惟追古解良,士民争拜汉云长。桃园一日兄和弟,俎豆千秋帝与王。气挟风雷无匹敌,志垂日月有光线。至今庙貌盈天下,古木寒鸦几夕阳——后世对关羽的评价

30.大丈夫生于天地间,不识其主而事之,是无智也!今日受死,夫何足惜!——田丰死前语

31.陶谦劳军已毕,赵云辞去,玄德执手挥泪而别。孔融、田楷亦各相别,引军自回。玄德与关、张引本部军来至小沛,修葺城垣,抚谕居民。

32.子龙身故,国家损一栋梁,吾去一臂也!诸葛亮语

33.古者择贤者而让之。

34.原来孔融、田楷两路军马,惧怕曹兵势猛,远远依山下寨,未敢轻进。曹操见两路军到,亦分了军势,不敢向前攻城。

35.谁敢杀我?——魏延最后一句

36.孔明曰:“新野小县,不可久居,近闻刘景升病在危笃,可乘此机会,取彼荆州为安身之地,庶可拒曹操也。”玄德曰:“公言甚善;但备受景升之恩,安忍图之!”孔明曰:“今若不取,后悔何及!”玄德曰:“吾宁死,不忍作负义之事。”

37.膺指融曰:“此奇童也。”炜曰:“小时聪明,大时未必聪明。”融即应声曰:“如君所言,幼时必聪明者。”炜等皆笑曰:“此子长成,必当代之伟器也。”

38.周郎妙计安天下,陪了夫人又折兵!

39.生子当如孙仲谋!若刘景升父子,豚犬耳。

40.布平生不好斗,惟好解斗——辕门射戟前吕布语

41.挂印封金辞汉相,寻兄遥望远途还。马骑赤兔行千里,刀偃青龙出五关。忠义慨然冲宇宙,英雄从此震江山。独行斩将应无敌,今古留题翰墨间——关羽留书曹操,去寻刘备,后世对关于的评价

42.拚将一死酬知己,致令千秋仰义名——为报当日之恩情,关羽放了曹操,后世的评价

43.刘备,人中之龙也,生平未尝得水。今得荆州,是困龙入大海矣。孤安得不动心哉!——曹操语

44.新野牧,刘皇叔;自到此,民丰足流传新野民众的歌谣

45.父精母血,不可弃也。

46.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

47.曲有误,周郎顾——江东民谣

48.曹操于黄昏时分,引军至西寨,四面突入。寨兵不能抵挡,四散奔走,曹操夺了寨。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读《三国演义》有感450字

全文共 474 字

+ 加入清单

趁着放寒假,我看完了《三国演义》。一次次勇与力的互搏,一回回谋与略的较量,令人回味无穷,感慨万千。

《三国演义》围绕着汉室宗亲刘玄德展开。刘玄德虽为皇亲国戚,却十分贫穷,靠贩卖草鞋为生。二十几岁的时候,黄巾起义,刘玄德与同想为国效力的关云长和张翼德结为兄弟,斩黄巾除董卓,收了常山赵子龙后又三顾茅庐请来了诸葛孔明,在这些文臣武将的帮助下,他打出了一片天地,与东吴孙权、北魏曹孟德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势。

看完了书,我最佩服的当数皇叔刘玄德。其实刘玄德并不厉害,空城计他绝对使不出来,让他上战场领兵作战,他也不会打。但为什么他还是经常能赢呢?关键就在这两个字:仁义。因为他仁义,赵子龙才会死心塌地地跟随他;因为仁义,诸葛孔明才肯出山,为他出谋划策;因为他仁义,那么多平民百姓才这么信任他,这么支持他。他的仁义,弥补了他的一些缺陷。使他在诸雄争霸的时候也能异军突起,匡扶汉室,登上王位。

如果刘玄德不仁义,那么他或许也不会得到那么多猛将与谋士,他只会像一个草芥百姓一样,看着孙权与曹孟德对决,也不会那么出名,那么脍炙人口了。如此看来,仁义,真乃得天下之关键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三国演义作者是谁

全文共 342 字

+ 加入清单

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三国演义的作者是谁呢?以下是小编带来的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三国演义》的作者为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

《三国演义》反映了丰富的历史内容,人物名称、地理名称、主要事件与《三国志》基本相同。人物性格也是在《三国志》留下的固定形象基础上,才进行再发挥,进行夸张、美化、丑化等等,这也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套路。《三国演义》一方面反映了真实的三国历史,照顾到读者希望了解真实历史的需要;另一方面,根据明朝社会的实际情况对三国人物进行了夸张、美化、丑化等等。

《三国演义》全书可大致分为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在广阔的背景上,上演了一幕幕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编者罗贯中将兵法三十六计融于字里行间,既有情节,也有兵法韬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三国演义》读书笔记感800字

全文共 938 字

+ 加入清单

读了《三国演义》一书,使我受益匪浅。 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学名著。《三国演义》刻划了近200个人物形象,其中最为成功的有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等人。《三国演义》以三国时期魏、蜀、吴三个统治集团相互斗争为主要描写内容。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其中有庸主献帝刘禅,气量狭隘的周瑜,忠厚的鲁肃,勇猛的张飞,重义的关羽,纳贤的刘备等等,无不个极其态。这些人物给了我很深的教育。虽有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这本书当中所描述的几个英雄人物。

先说关羽。这是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我认为虽降了敌,但最后还是回来了,不但仍算忠,而且还要算一种难得可贵的忠。《三国演义》表现关羽的方法也极简单:“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后来加上“赤兔马”,刮骨疗毒不怕疼,斩颜良,诛文丑,几乎变得天下无敌。

国家的统治需要忠臣,需要一个能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这就是诸葛亮。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谋,而且一生谨慎,鞠躬尽瘁。他火烧新野,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骂死王朗,七擒七放孟获,空城计,七星灯,以木偶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我本以为这种人应该相貌非凡,可书中描绘的却十分简单: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

再说曹操。曹操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奸雄。他说刘备与他是并世英雄,说得刘备都不敢听,但是他没有杀刘备,虽刘备正是他的瓮中之鳖。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梦也梦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诸葛亮,与其誓不两立,只要把诸葛亮杀了,东吴的天下就太平了。后来又发现刘备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杀刘备,至少把他留在东吴,东吴的天下也太平了。目光短浅,气量狭小,非英雄也。这也与曹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还有赵子龙长坂坡单骑救主,巧用苦肉计黄盖受罚、三江口周瑜纵火等等...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各具其态,有长有短。总的来说,读过这本书之后我大开眼界,而以上几人也给了我很深的感受,他们很值得我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三国演义》学生读后感800字

全文共 840 字

+ 加入清单

三国演义》取材于自东汉末年到西晋统一全国的历史。作者罗贯中以历史为框架,稍作加工,精彩地演绎了一段曹、刘、孙三家鼎足而立,争夺天下的故事。“三顾茅庐”、“长板桥之战”、“火烧赤壁”、“空城计”等现在出现在戏剧电影中的著名故事都出自这里。在这些桥段中,曹操的奸诈,刘备的仁厚,周瑜的小气的形象被描述的栩栩如生。

我觉得《三国演义》其实是一组英雄人物的刻画所构成的,他们都有着别人所没有的特点,例如关羽的“义”,张飞的“莽”,诸葛亮的“谋”,等等。可我想讲的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虽然她在书中所占的篇幅不多,也没有真实的姓名,只有寥寥数笔,可在我心目中,却是个顶天立地的形象。她就是徐庶的母亲,徐母性格刚烈,在曹操利用她写信招徐庶来曹营后,十分羞愧恼怒,怀抱了必死的决心,将计就计,谆谆教诲儿子要忠于汉室,辅佐刘备,不要管自己,最后为了让徐庶没有后顾之忧,选择了牺牲自己。而她的教导和以身作则也深深影响了徐庶,最后他在曹营也没有助纣为虐,辅佐曹操。这就成了著名的歇后语——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在这个故事里,徐母的教育令人敬重,然而,她的宁死不屈和忠肝义胆的气节更加令人钦佩。

在徐母的故事里,固然是以徐母为“主角”,可身为“配角”的曹操的奸诈形象也被刻画的淋漓尽致。在当时的三国,曹操的奸诈也未必是一件坏事,这有助于成就一番大事业。可曹操在不该奸诈的时候奸诈,在需要三思的时候反而不奸诈了,比如,华容道之战,曹操考虑走大道还是小道的时候,多疑了一回,结果就到鬼门关上走了一遭,正应了前一句话,而火烧赤壁的时候,对庞统的计谋曹操言听计从,结果导致了百万大军丧身火海,正应了下半句话。

在那个战火连年的时代,曹操能够善终并吞并比自己强大数倍的枭雄袁绍已经是很了不起了,但其他人也同样建立了不世的功勋。这个时代是纷乱的,是精彩的,同时也是一个属于英雄的时代。读着《三国演义》,眼前浮现起那个时代的场景,我们生活在和平时代是多么的幸福啊!我们现在的努力学习,不就是为了更好的建设我们的时代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三国演义读后感1000字

全文共 1132 字

+ 加入清单

“滚滚长江水,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名着之一,作者罗贯中。该书艺术地为人们描绘了三国时期的历史画卷。从东汉末年宦官之祸到黄巾军起义失败,直到魏蜀吴三国鼎立,终于西晋灭吴,统一中国,共约90年的烽火岁月,大体上分为军阀混战、封建兼并、三国鼎立、西晋统一四个阶段。

《三国演义》之所以流芳百世,千古传诵,主要有赖于精彩惨烈的战争场面描写和对主要历史人物的个性刻画和他们之间纷繁复杂的关系分析。例如:官渡之战,此战发生在东汉末年三国鼎立局势之前,曹操不仅兵力少,且南面有荆州刘表,江东孙策与他为敌处于不利位置。但曹操客观地分析了局势(公曰:“吾知绍之为人,志大而智小,色厉而胆薄,忌克而威少,兵多而化分不明,将骄而政令不一,土地虽广,粮食虽丰,适足以为吾奉也。”)决定以自己所能集中的近万兵力抗击袁绍的进攻。元200年,袁、曹两军在官渡作战。在这场战斗中,曹操善于捕捉战机,能够跟据战场姿态的发展灵活地变换战术,以正兵抵挡袁军的进攻,以奇兵袭击袁军的屯粮库(乌巢),烧毁了袁军的全部粮草,使袁军军心动摇,内部分裂,最后击败了袁军,创造了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着名战役。其间各人性格展现的淋淋尽致,战场画面的描述也可圈可点,不失为精典。

《三国演义》毕竟是小说其中有不少不属实的记载,什么诸葛亮火烧博望、新野;关羽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美人计。。。还有许多历史冤案:周瑜,“性度恢阔”、“曲有误、周郎顾”,与《三国演义》中周瑜完全相反;鲁肃本是一代英雄,结果被说成胆小怕事,唯唯诺诺。曹操……

在我还未看《三国志》前,常为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沉吟良久,并为关公华容放曹、败走麦城而捶胸顿足,还对在彝陵火烧连营大败刘备的陆逊恨之入骨。先在回想,儿时美好的回忆被真实打碎,失望、后悔、伤心最后脸红。

而今吾已长大,理智少许,当我爱上“是非成败,转头空”后不再为得失而叹息。分久必和,和久必分。我开始钻研每一场战役的天时、地利、人和与人物间复杂的关系。于是我了解到了让国家强大不应只靠武力。在政治上,应联和其它势力,互相帮助。而对内在经济上应跟据民情收税,兴立屯田,发展农业生产。正所谓修内而安外。待时机成熟,再一鼓作气,完成霸业。这说起来很轻松,但要实施并完成,需要大家的不懈努力,并非易事。

其实每个人也是如此,故有“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行,增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还46天就开学了,这个班里个个都是高手,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可不学,当效吴下阿蒙。( 文章阅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三国演义》读后感250字

全文共 241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我读完了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一书,书中不少人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的事迹对后世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

诸葛亮足智多谋,料事如神,上晓天文,下知地理,历史上他的几个事迹草船借箭,火烧赤壁,空城计令人拍手叫绝。关羽义薄云天,英勇无畏,他手提青龙偃月刀,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真是一位武功高强,重情重义的大英雄。曹操既凶残奸诈,又有雄才大略。刘备爱民如子,爱将胜子,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受到大臣和老百姓的拥护和爱戴。

书中的故事让我铭记于心,书中人物的品格值得我好好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三国演义》个人读后感

全文共 759 字

+ 加入清单

放寒假了,我又把妈妈给我买的《三国演义》看了一遍,书中有许多英雄人物是我喜欢的。

诸葛亮,字孔明,干过许多惊天动地的大事:舌战群儒,巧借东风,六出祁山,七擒孟获……真是足智多谋,他用过好多计策,比如:空城计,疑兵计,火攻之计,激将法……

关羽,字云长,武功绝顶,义气深重,也深有谋略。有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等辉煌事迹。

刘备,字玄德,他用人有方,使天下许多英雄都投到他的旗下。他三顾茅庐,使诸葛亮出山,定三分天下之计。

这真是一本好书啊!

读三国演义有感3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神威能奋武,儒雅更知文。天日心如镜,春秋义薄云。”的确,关羽自始至终都不失一个英雄的本色。

关云长单刀赴会,水淹七军,刮骨疗伤,……都将关羽的忠义之举,智勇之能,一展无遗,其虎牢关的英勇,白门楼上的恩义,令赤兔马都为之殉命,何况人乎?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麦城之战失利,关羽面临着心与血的生死抉择,以他的才能,一旦受降,富贵权力会一涌而至,“玉可碎不可损其白,竹可破不可毁其节”他背负着忠君的沧桑与巍峨,透着不尽的壮烈与苍凉,留给世人一个从容赴死的背影,赤诚,隽永……

其实在当时,见风使舵已成气候,哪国强大就降哪国的亦不少见,像马超,姜维,张松……或许在当时会威名远扬,但当历史沉淀到今日,他们也就暗淡无光了。一臣侍二主可以长安乐,但关羽宁死不降,蜀国的耻辱就是关羽的耻辱,这时,体面的义无反顾是唯一的。因为,中国人不仅活在生命的百年里,还注重活在千年的历史中。

余秋雨说过:“没有悲剧就没有悲壮,没有悲壮就没有崇高”关羽的悲剧,又蕴含着多少沧桑的感伤和无尽的苍凉!都说胜者为王,我却一直在心里称他为“失败了的英雄”,不管定语为何,他依然盈满炎黄脉搏的英雄本色。

关羽,演绎了千年不变的精魂,演绎了荡气回肠的凝重。

忠义永存,英雄无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三国演义读后感与人物赏析

全文共 944 字

+ 加入清单

每个人都有一个英雄梦,手持一柄长剑,身披寒气凌冽的战甲,骑在最忠心的坐骑上,斩尽不仁不义之人,吟一首韵律悠扬的曲子,踏破漫漫红尘,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三国演义》正是演绎着一个战火纷飞,各路英雄豪杰纷纷割据一方的年代。“豪气万古观沧海,漫漫长路短歌行。千秋霸业传百世,唯有英雄堪比君。”曹操是三国里我最钦佩的人,他做事深思熟虑,敢于舍弃,是优柔寡断之流不能堪比的,自身相当于一代谋士,他的气魄和风范令我十分佩服,同时他还具有慧眼识珠的眼力和兄弟情分,但每个人思考问题的位置是不同的,同时他也背负千古骂名。诸葛亮在书中描绘的十分传神,火烧新野,草船借箭...虽然史实并非如此,很多都是虚构的,的是这个人物的智慧与谋略,人心把握之传神,不得不令人赞叹。赤壁之战,官渡之战,夷陵之战奠定了三分天下的格局,同时古人的智慧也让我赞叹不已。兵法,谋略,人心是我在这本书中最大的感悟。同时那独具一格战争风格和色彩在我脑中挥之不去,闭上眼仿佛千万只战马奔腾不息,黄土飞扬,热血激荡、喷洒,男儿流血不流泪的豪情壮志又一次浮上心头。每每阅读这本书,仿佛沉寂许久的热情与豪情又一次从骨子迸发出来,戎马一生抒壮志!或许我也发现了我们生活中的种种不足,只要有竞争何处不为战场?在这片看似平淡安宁的战场上,却隐藏着各种锐利的眼睛洞悉着战场的一切,将一切把握在手中,运筹帷幄从而决胜千里之外。我发现我看的太淡了,也许本性如此,但时局的逼迫下让我不得不再一次重新认识这个战场,重新重视这个战场,既然已经决定了,就不能放弃,自己选择的路,哭着也要走完,不抛弃不放弃,才是生活的宝典!

曹操的断事风格和诸葛亮的运筹帷幄都值得我在生活学习上多多学习,不仅可以培养我们的思维,还能让我们为人处事方面更加的进步,也许我真的应该试着改变一下,《三国演义》只不过是一个模版,真正的试炼和磨合还要在生活中见分晓。自此以后,这不仅仅是我生活中性格和行为方式的一个转折,同时也是我人生的巨大分水岭。开学就要面临初三,是一个压力与情绪十分低沉的一个阶段,我希望我能以最好的状态迎接初三。

《三国演义》这本书是史实与幻想的结合体,每个人物都具有独特的性格色彩,这本书被列为四大名著之一毫不夸张。在消化丰富剧情的同时,也让我收获颇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三国演义读后感1000字

全文共 1165 字

+ 加入清单

三国演义》人物纷繁,战役不断,引人入胜。官渡之战,赤壁之战,诸葛亮六出祁山更是家喻户晓,但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七擒孟获。

建新三年孟获率数十万军队侵略蜀军。诸葛亮亲率五十五万大军迎敌,将敌方主帅七擒七纵,让对方主帅输得心服口服。俗话说:“擒贼先擒王!”擒了王,却不杀王,反而将他放了,岂非徒耗国力。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孟获很得当地人心,因此,收服孟获也就相当于收服了那块地的民心。文中说:“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这也就解释了诸葛亮为什么说:“南蛮之地,离国甚远,人多不习王化,收服堪难,吾当亲去征之。可刚可柔,别有斟酌,非可容易托人。”而且,孟获之所以如此重要,不仅是因为他雄踞边境,更是因为如果南方不安定,以后怎么北伐谋取天下。

可是,在地形胜于蜀军,军队总人数不少于蜀军,军队战斗力不亚于蜀军的情况下,孟获为何又屡屡兵败,被诸葛亮玩弄于鼓掌之中呢?

我想,也许是因为这几点原因:

一轻敌自负。在书中,我们不乏看到这样的记载:“人每说诸葛亮善能用兵;今观此阵,旌旗杂乱,队伍交错;刀枪器械,无一可能胜吾者……”还未开始正式交锋,便如此轻敌,诸葛亮名声远扬,如此布阵,孟获也不思考是否有诈,而是直截了当做出了错误判断。此时孟获在寨中,终日饮酒取乐,不理军务,谓众酋长曰:“吾若与诸葛亮对敌,必中奸计。今靠此泸水之险,深沟高垒以待之……”刚刚被诸葛亮放出来,就放此豪言,而让他自信的理由仅仅是一条河流。不仅如此,孟获在被活捉时总是会说一些类似:“此非汝之能也……”,又或是:“此乃弟贪口腹之故……”等等话语,来表明他的被俘只是运气不佳,如此轻敌,怎能不败?

二无识人之才,乏精细之谋。在第三次与诸葛亮的较量中,他试图派弟弟孟优诈降,以达到里应外合的效果,打败诸葛亮。但是,这计谋实在是乏善可陈。一直顽强的孟获突然投降,诸葛亮根本不会相信,况且还不是本人亲自来,而是派弟弟来。光是这诚意就令人怀疑。不仅如此,孟优还是一个贪吃的人,被诸葛亮灌得大醉,别说里应外合了,就连睁开眼都是件难事。最后,偷鸡不成反蚀把米,被诸葛亮活捉。

三冒失挺进,不吸取教训。在第一次,第六次,第七次的较量中,都被诸葛亮用诱敌深入的战术击败。尤其是第七次,依靠着藤甲军,让蜀军难以抵抗。虽不是胜券在握,但也有不少的优势,却还是被胜利冲昏了头脑,让藤甲军冲入了峡谷,使藤甲军全军覆没。

四丧失信心,部下骚动。在不断的失败中,孟获的部下渐渐地对胜利不抱有希望,反而被诸葛亮的睿智、包容和自信所折服,认为孟获必输无疑,连自己也人头不保。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他们将孟获拱手交给了诸葛亮。

也许,诸葛亮正是看透了孟获的这些缺点,才使得他如此自信,将孟获七擒七纵。

从诸葛亮身上,我懂得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道理;从孟获身上,我学到了不能在同一个地方跌倒第二次的道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罗贯中《三国演义》读书笔记

全文共 835 字

+ 加入清单

三国演义》是我百读不厌的一本书,不同时期读它我就有不同的感受。我第一次读《三国演义》是在读三年级时,去书店,我看见有一本连环画的《三国演义》,就让爸妈给我买,爸妈一看是名著,不错,可以多读读历史名著,于是我有了第一本《三国演义》。

在我第一次看过《三国演义》后,里面的人物就给我留下来了深刻印象:神机妙算的诸葛亮、阴险狡诈的曹操、侠胆仁义的关羽、粗中有细的张飞、老当益壮的黄忠、比肩卧龙的庞统总而言之,言而总之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特点,而作者对于历史的合理改写也更加凸显了人物的特性,也符合了小说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写作风格。

这次读《三国演义》,我有了更深的认识。比如《三国演义》里最重要的战争之一赤壁之战。其实在历史中并不存在这一场战斗,是作者想象出来的,里面也有不少对人物的改写,比如:周瑜在历史上并不小气,反而十分大度,更不用说气死了。还有草船借箭并非由诸葛亮想出,而是吴国的主公孙权想出的。是孙权让黄盖借的箭而这些的改写多半从反面写出诸葛亮的足智多谋。

可见历史上诸葛亮确实有着可以“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能力,不然白让作者花了这么多笔墨去描写他了。再说说赤壁之战中用的计谋,其中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黄盖的苦肉计,说的是黄盖与周瑜在暗地商量黄盖假装去投降,周瑜大发脾气,叫人来抽打黄盖让曹操认为黄盖是真心想投降,便放下了戒心,这才有了后来的“巧借东风”、“火烧连环船”。这一场仗让曹操损失惨重,险些被捕,多亏了关羽讲义气放了他一马。作者这么写为了让三国势力达到鼎力局面,方便后面的创作。

刚开始我本以为结局蜀国必胜,因为它们文有卧龙凤雏,武有五虎。如同一支威武之师,所向披靡,可到头来,关羽、张飞惨死;刘备病死;阿斗(刘禅)无能,这都让蜀国走向了灭亡。不久只有魏国笑到了最后,趁其不备让司马氏长驱直入,被司马氏的人统一了天下。

故事我只猜对了开始,却没有猜中结尾,这也正是这部小说的能成为名著的理由。等我知识再长进一些,我一定要再去好好品读罗贯中先生的原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三国演义》学生读后感800字

全文共 809 字

+ 加入清单

暑假期间,爸爸推荐我和他一起阅读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刚开始,我并没有信心,担心自己看不懂,直到爸爸告诉我许多盖世英雄在那个时代大显身手,叱咤风云,正可谓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读完《三国演义》,我深深体会到中国文学的博大精深。作者罗贯中把所有人物都描述的栩栩如生,近200个人物形象中,我印象很深的有庸主献帝刘禅,气量狭隘的周瑜,忠厚的鲁肃,勇猛的张飞,重义的关羽,纳贤的刘备等。

我最敬佩的要数诸葛亮了,他是一个忠臣,一个能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而且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谋,而且一生谨慎,可为是个奇才!他火烧新野,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骂死王朗,七擒七放孟获,空城计,七星灯,以木偶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而他的聪明就是让我学习的最好榜样!

再说关羽,一个黑脸,大胡,丹凤眼,卧蚕眉的大将军,也是五虎大将之首。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我认为关羽虽降了敌,但最后还是回来了,仍算忠,而且还要算一种难得可贵的忠。

曹操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奸雄,而且我对他的感觉也不好,虽说是一个人才,非常聪明,且善于打仗,但有谋权篡位之心。不过他说刘备与他是并世英雄,而且没有杀刘备,虽当时刘备正是他的瓮中之鳖。这使我感到了曹操并不是很坏,毕竟他还有大度。但周瑜目光短浅,气量狭小,非英雄也。这也与曹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眼中只有诸葛亮,与其誓不两立,只要把诸葛亮杀了,东吴的天下就太平了。后来又发现刘备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杀刘备,至少把他留在东吴,东吴的天下也太平了。

还有赵子龙长坂坡单骑救主,巧用苦肉计黄盖受罚、三江口周瑜纵火等等。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各具其态,有长有短。总的来说,读过这本书之后我大开眼界,佩服不愧是名著!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三国演义中的歇后语

全文共 6781 字

+ 加入清单

1掩目而捕燕雀——是自欺也(第2回陈琳)

2驽马恋栈豆——必不能用也(第107回蒋干)

宋江的眼泪—— 虚情假义 李逵上阵—— 身先士卒

李逵穿针—— 粗中有细 史进认师父—— 甘拜下风

林冲上山—— 官逼民反 孙二娘开店—— 谋财害命

石迁偷鸡—— 不打自招 潘金莲给武松敬酒——别有用心

梁山上的军师——吴用(无用)

刘备当皇叔—— 时来运转 东吴招亲—— 弄假成真

曹操杀吉平—— 恼羞成怒 诸葛亮放孟获——欲擒故纵

吕布拜董卓—— 认贼作父 张飞耍杠子—— 轻而易举

许楮战马超—— 赤膊上阵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孙权嫁妹妹——赔了夫人又折兵

唐三藏取经—— 好事多磨 孙悟空拜唐僧—— 改邪归正

孙悟空72变—— 神通广大 孙猴子上天宫—— 得意忘形

猪八戒扮新娘—— 其貌不扬 猪八戒吃猪肉—— 忘乎所以

沙僧挑胆子—— 忠心耿耿 白骨精遇上孙悟空—原形毕露

贾府的大观园—— 外强中干 贾宝玉看西厢—— 戏中有戏

贾宝玉出家—— 看破红尘 贾宝玉游魂—— 误入迷津

林黛玉进贾府—— 谨小慎微 林黛玉的身子—— 弱不禁风

王熙凤的为人—— 两面三刀 刘姥姥进大观园——少见多怪

周瑜打黄盖——— 一个愿打,一个原挨

一个愿挨诸葛亮吊孝------装模作样

诸葛亮征孟获------收收放放

诸葛亮弹琴------计上心来

诸葛亮弹琴------计上心来

诸葛亮的鹅毛扇一·一神妙莫测

诸葛亮三气周瑜------略使小技

诸葛亮草船借箭------用的是疑兵计

诸葛亮挥泪斩马谩------顾全大局

诸葛亮当军师------名副其实

诸葛亮吊孝------不是真心

猪八戒进屠场------自己贡献自己

猪八戒进了女儿国------看花了眼

猪八戒戴耳环------自以为美

猪八戒的武艺一一倒打一耙

猪八戒三十六变------没有一副好嘴脸

猪八戒相亲------怕露嘴脸

猪八戒西天取经------三心二意

猪八戒不成仙------坏在嘴上

猪八戒拱帘子------嘴先进

猪八戒掉进万花筒------丑态百出

猪八戒照像------自找难堪(看)

猪八戒摔镜子------怕露丑

猪八戒买猪肝------难得心肠

猪八戒充英雄------只是嘴皮子拱得欢

猪八戒招亲------黑灯黑人

猪八戒卖凉粉------样数不多,滋味不少

猪八戒卖炒肝------这是哪道肺

猪八戒的嘴巴------自我欣赏

猪八戒啃地梨——什么仙人吃什么果

猪八戒戴花—————越多越丑

猪八戒吃猪啼 ——自残骨肉

猪八戒吃黄连一一苦了大嘴的

猪八戒吃人参果———————苦了大嘴的

猪八戒耍把式——————-倒打一耙

猪八戒过火焰山—————―倒把一耙

猪八戒了天拜佛------掸心不稳

张飞卖铁锤------人硬货了当

张飞扔鸡毛------有劲难使

张飞使计谋------粗中有细

张飞贩私盐------谁敢检查

张飞妈妈姓吴------无事(吴氏)生非

张飞绣花------粗人有股细劲

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张飞卖肉------光说不割

张飞战关公------忘了旧情

张飞吃豆芽------一盘小莱

张飞穿针------粗中有细

张飞绣花------粗中有细

张飞卖秤锤------人强货硬

张飞抓耪子一~大眼瞪小眼周瑜打黄盖一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周喻打黄盖------装样子

周瑜讨荆州------费力不讨好

周瑜打黄盖------两相情愿

诸葛亮要丑奏------为事业着想

诸葛亮招亲------才重于貌

诸葛亮草舶借箭------有把握

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诸葛亮用兵------神出鬼没

诸葛亮当军师------名副其实

诸葛亮的锦羹------神机妙算

诸葛亮当军师—————办法多

诸葛亮隆中对策———有先见之明

猪八戒背媳妇——舍得花力气

猪八戒肖媳妇———————心甘情愿

猪八戒想娶媳妇——一厢情愿

猪八戒发眸气———————又丑又恶

猪八戒照镜子———自找难堪

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草船借箭——自有妙计

草船借箭——巧用天时

草船借箭——用人的箭射人的靶

草船借箭——有误(雾)

孔明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

孙悟空钻进铁扇公主肚里——心腹之患

晁盖的军师——无(误)用

林黛玉葬花——自叹命薄

关公斗李逵——大刀阔斧

张飞穿针——大眼对小眼

孔明夸诸葛亮——自夸自

关二爷的胡子——然(髯)也

关公的脸——红到头了

关公的眼睛——睁不开

林冲买宝刀——中了诡计

林冲误闯白虎堂——单刀直入

林冲到了野猪林——绝处逢生

林冲棒打洪教头——专找破绽下手

林冲看守草料场——英雄无用武之地

林冲上梁山——逼出来的

猪八戒见高小姐——改换了头面

猪八戒见了白骨精——垂涎三尺

猪八戒拉着西施拜天地——压根不配

猪八戒招亲——凡心难丢

猪八戒进了女儿国——不想走了

黑旋风劈宋公明——错看(砍)了人

唐僧看书——一本正经

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周瑜摆手——嘟嘟(都督)叫

诸葛亮皱眉头——计上心来

刘姥姥出大观园——满载而归

贾宝玉的丫环——喜(袭)人

王熙凤害死尤二姐——心狠手毒

诸葛亮哭周瑜——假悲假叹

曹操杀吕伯奢——将错就错

唐三藏念紧箍咒——痛苦在后(猴)头

孙猴子吃蟠桃——自食其果

卢俊义上梁山——不请自来

张顺浪中斗李逵——以长攻短

李逵打宋江——过后赔礼

宋江上梁山—官逼民反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周瑜打黄盖———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猪八戒戴花—————越多越丑

张飞使计谋------粗中有细

刘姥姥出大观园——满载而归

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草船借箭——自有妙计

草船借箭——巧用天时

草船借箭——用人的箭射人的靶

草船借箭——有误(雾)

孔明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

关公斗李逵——大刀阔斧

张飞穿针——大眼对小眼

孔明夸诸葛亮——自夸自

关二爷的胡子——然(髯)也

关公的脸——红到头了

关公的眼睛——睁不开

周瑜摆手——嘟嘟(都督)叫

诸葛亮皱眉头——计上心来

诸葛亮哭周瑜——假悲假叹

曹操杀吕伯奢——将错就错

回答者:匿名 5-9 16:47

赵子龙上阵---- 百战百胜

诸葛亮弹琴--计上心来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顾全大局鹅毛扇

诸葛亮的-神妙莫测

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诸葛亮要丑--不知

诸葛亮三气周瑜--略施小技

诸葛亮用兵--神出鬼没

诸葛亮妻--为事业着想

诸葛亮的锦囊--神机妙算

诸葛亮草船借箭--有把握

诸葛亮当军师--办法多

诸葛亮唱空城计--没办法

诸葛亮吊孝--不是真心

诸葛亮隆中对策--有先见之明

诸葛亮当军师--名副其实

诸葛亮吊孝--装模作样

刘备的江山--哭出来的

想刘备的事--人在心不在

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

刘备编草鞋--内行

张飞拆桥--有勇无谋

张飞扔鸡毛--有劲难使

张飞使计谋--粗中有细

张飞贩私盐--谁敢检查

张飞卖秤锤--人强货硬

张飞卖肉--光说不割

张飞战关公--忘了旧情

张飞妈妈姓吴--无事(吴氏)生非

张飞吃豆芽--一盘小莱

张飞穿针--粗中有细

张飞抓耗子--大眼瞪小眼

关公面前耍大刀--自不量力

关公开凤眼--要杀人

关羽卖肉--没人敢来

关云长卖豆腐--人硬货不硬

关公喝酒--不怕脸红

关公赴会--单刀直入

关公进曹营--单刀直入

关公战李逵--大刀阔斧

关云长刮骨疗毒--全无痛苦之色

关羽打喷嚏--自我吹嘘

关云长走麦城--大难临头

关羽赴宴--有胆有魄

曹操下江南--来得凶,败得惨

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曹操遇蒋干--倒了大霉

曹操作事--干干净净

曹操杀华佗--讳疾忌医

曹操用计--又奸又滑

曹操战宛城--大败而逃

曹操杀吕伯奢--将错就错

曹操败走华容道--不出所料

曹操败走华容道--走对了路子

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

曹操转胎--疑心重

蒋干盗书--上了大当

黄忠射关公--手下留情

鲁肃宴请关云长--暗藏杀机

关公照镜子--自觉脸红

东吴招亲--弄假成真

司马懿破八卦阵--不懂装懂

关帝庙里拜观音--找错了门

鲁肃讨荆州--空手而去,空手而回

董卓进京--来者不善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 一个愿挨

周瑜讨荆州--费力不讨好

许褚斗马超--赤膊上阵

阿斗的江山--白送

张飞卖秤砣--人强货硬

司马夸诸葛--甘拜下风

黄忠交朋友--人老心不老

黄忠射箭--百发百中

黄忠抡大锤--老当益壮

庞统当知县--大材小用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华容道上放曹操--不忘旧情

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草船借箭——自有妙计

草船借箭——巧用天时

草船借箭——用人的箭射人的靶

草船借箭——有误(雾)

孔明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

孙悟空钻进铁扇公主肚里——心腹之患

晁盖的军师——无(误)用

林黛玉葬花——自叹命薄

关公斗李逵——大刀阔斧

张飞穿针——大眼对小眼

孔明夸诸葛亮——自夸自

关二爷的胡子——然(髯)也

关公的脸——红到头了

关公的眼睛——睁不开

林冲买宝刀——中了诡计

林冲误闯白虎堂——单刀直入

林冲到了野猪林——绝处逢生

林冲棒打洪教头——专找破绽下手

林冲看守草料场——英雄无用武之地

林冲上梁山——逼出来的

猪八戒见高小姐——改换了头面

猪八戒见了白骨精——垂涎三尺

猪八戒拉着西施拜天地——压根不配

猪八戒招亲——凡心难丢

猪八戒进了女儿国——不想走了

黑旋风劈宋公明——错看(砍)了人

唐僧看书——一本正经

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周瑜摆手——嘟嘟(都督)叫

诸葛亮皱眉头——计上心来

刘姥姥出大观园——满载而归

贾宝玉的丫环——喜(袭)人

王熙凤害死尤二姐——心狠手毒

诸葛亮哭周瑜——假悲假叹

曹操杀吕伯奢——将错就错

唐三藏念紧箍咒——痛苦在后(猴)头

孙猴子吃蟠桃——自食其果

卢俊义上梁山——不请自来

张顺浪中斗李逵——以长攻短

(一)红楼梦中的歇后语

1膊折了往袖子里藏——自掩苦处(第7回 焦大)

2坐山观虎斗——坐收其利(第16回 王熙凤)

3借剑杀人——不露痕迹(第16回 王熙凤)

4引风吹火——费力不多(第16回 王熙凤)

5站干岸——-不沾事(湿)(第16回 王熙凤)

6推倒油瓶不扶——懒到家了(第16回 王熙凤)

7狗咬吕洞宾——不识好歹(第25回 彩霞)

8千里搭长棚——没有个不散的宴席(第26回 红玉)

9丈八的灯台——照见人家,照不见自家(第19回 李嬷嬷 )

10黄鹰抓住了鹞子的脚——扣了环了(第30回 王熙凤)

11金簪子掉在井里头——有你的只是有你的(第30回 金钏)

12九国贩骆驼的——到处兜揽生意(第46回 鸳鸯)

13宋徽宗的鹰,赵子昂的马——都是好画儿(第46回 鸳鸯)

14状元痘儿灌的浆儿——又满是喜事(第46回 鸳鸯)

15黄柏木作磐槌子——外头体面里头苦(第53回 贾珍)

16聋子放炮仗——散了(第54回 王熙凤)

17梅香拜把子——都是奴儿(第60回 芳官)

18仓老鼠和老鸹去借粮——守着的没有,飞着的有(第61回 柳氏)

19清水下杂面——你吃我看见(第65回 尤三姐)

20见提着影戏人子上场——好歹别戳破这层纸(第65回 尤三姐)

21耗子尾巴上长疮——多少脓血儿(第68回 王熙凤)

22顶梁骨走了真魂——吓得要命(第68回 王熙凤)

23锯了嘴子的葫芦——没口齿(第68回 王熙凤)

24小葱拌豆腐——清的清白的白(第74回 王夫人)

25可着头做帽子——要一点富余也不能(第75回 鸳鸯)

26羊群里跑出骆驼来了——就只你大(第88回 贾母)

27含着骨头露着肉——吞吞吐吐(第88回 王熙凤)

28焦了尾巴稍子——绝后(第117回 众人 )

(二)西游记中的歇后语

1蛇头上苍蝇——自来的衣食(第28回 妖怪)

2乍入芦芋——不知深浅(第32回 孙悟空)

3皮笊篱——一捞个罄尽(第39回 孙悟空)

4糟鼻子不吃酒——枉担其名(第39回 猪八戒)

5磨砖砌的喉咙——又光又溜(第47回 众僮仆)

6尖担担柴——两头脱(第57回 猪八戒)

7吃了磨刀水的——秀气在内(第67回 孙悟空)

8狗咬尿泡——空欢喜(第71回 作者)

9铁刷帚刷铜锅——家家挺硬(第77回 作者)

10大海里翻了豆腐船——汤里来,水里去(第81回 猪八戒)

11和尚拖木头——做出了寺(第83回 哪吒太子)

12贩古董的——识货(第86回 小妖)

13苍蝇包网儿——好大面皮(第87回 葛仙翁)

14三钱银子买个毛驴——自夸骑得(第93回 沙僧)

15皮肉粗糙,骨骼坚强——各有一得可取(第93回 猪八戒)

(三)水浒传中的歇后语

1贼去了关门——迟了(第5回 周通)

2瓮中捉鳖——手到拿来(第18回 刘高)

3阎罗王面前——没放回的鬼(第21回 阎婆惜)

4花木瓜——空好看(第24回 潘金莲)

5马蹄刀木勺里切菜——水泄不露(第24回 郓哥)

6孙武子教女兵——十捉九着(第24回 王婆)

7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第26回 作者)

8披麻救火——惹焰烧身 (第21回 作者)

9灯蛾扑火——惹焰烧身(第27回 作者)

10一佛出世,二佛涅磐——死去活来(第39回 作者)

11割猫儿尾拌猫儿饭——自供自(第62回 蔡福)

12佛面上去刮金——刻薄(第83回 军校)

13雪狮子向火——酥了半边(第101回 作者)

(四)三国演义中的歇后语

1掩目而捕燕雀——是自欺也(第2回 陈琳)

2驽马恋栈豆——必不能用也(第107回 蒋济

周瑜打黄盖——— 一个愿打,一个原挨

一个愿挨诸葛亮吊孝------装模作样

诸葛亮征孟获------收收放放

诸葛亮弹琴------计上心来

诸葛亮弹琴------计上心来

诸葛亮的鹅毛扇一·一神妙莫测

诸葛亮三气周瑜------略使小技

诸葛亮草船借箭------用的是疑兵计

诸葛亮挥泪斩马谩------顾全大局

诸葛亮当军师------名副其实

诸葛亮吊孝------不是真心

猪八戒进屠场------自己贡献自己

猪八戒进了女儿国------看花了眼

猪八戒戴耳环------自以为美

猪八戒的武艺一一倒打一耙

猪八戒三十六变------没有一副好嘴脸

猪八戒相亲------怕露嘴脸

猪八戒西天取经------三心二意

猪八戒不成仙------坏在嘴上

猪八戒拱帘子------嘴先进

猪八戒掉进万花筒------丑态百出

猪八戒照像------自找难堪(看)

猪八戒摔镜子------怕露丑

猪八戒买猪肝------难得心肠

猪八戒充英雄------只是嘴皮子拱得欢

猪八戒招亲------黑灯黑人

猪八戒卖凉粉------样数不多,滋味不少

猪八戒卖炒肝------这是哪道肺

猪八戒的嘴巴------自我欣赏

猪八戒啃地梨——什么仙人吃什么果

猪八戒戴花—————越多越丑

猪八戒吃猪啼 ——自残骨肉

猪八戒吃黄连一一苦了大嘴的

猪八戒吃人参果———————苦了大嘴的

猪八戒耍把式——————-倒打一耙

猪八戒过火焰山—————―倒把一耙

猪八戒了天拜佛------掸心不稳

张飞卖铁锤------人硬货了当

张飞扔鸡毛------有劲难使

张飞使计谋------粗中有细

张飞贩私盐------谁敢检查

张飞妈妈姓吴------无事(吴氏)生非

张飞绣花------粗人有股细劲

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张飞卖肉------光说不割

张飞战关公------忘了旧情

张飞吃豆芽------一盘小莱

张飞穿针------粗中有细

张飞绣花------粗中有细

张飞卖秤锤------人强货硬

张飞抓耪子一~大眼瞪小眼周瑜打黄盖一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周喻打黄盖------装样子

周瑜讨荆州------费力不讨好

周瑜打黄盖------两相情愿

诸葛亮要丑奏------为事业着想

诸葛亮招亲------才重于貌

诸葛亮草舶借箭------有把握

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诸葛亮用兵------神出鬼没

诸葛亮当军师------名副其实

诸葛亮的锦羹------神机妙算

诸葛亮当军师—————办法多

诸葛亮隆中对策———有先见之明

猪八戒背媳妇——舍得花力气

猪八戒肖媳妇———————心甘情愿

猪八戒想娶媳妇——一厢情愿

猪八戒发眸气———————又丑又恶

猪八戒照镜子———自找难堪

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草船借箭——自有妙计

草船借箭——巧用天时

草船借箭——用人的箭射人的靶

草船借箭——有误(雾)

孔明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

孙悟空钻进铁扇公主肚里——心腹之患

晁盖的军师——无(误)用

林黛玉葬花——自叹命薄

关公斗李逵——大刀阔斧

张飞穿针——大眼对小眼

孔明夸诸葛亮——自夸自

关二爷的胡子——然(髯)也

关公的脸——红到头了

关公的眼睛——睁不开

林冲买宝刀——中了诡计

林冲误闯白虎堂——单刀直入

林冲到了野猪林——绝处逢生

林冲棒打洪教头——专找破绽下手

林冲看守草料场——英雄无用武之地

林冲上梁山——逼出来的

猪八戒见高小姐——改换了头面

猪八戒见了白骨精——垂涎三尺

猪八戒拉着西施拜天地——压根不配

猪八戒招亲——凡心难丢

猪八戒进了女儿国——不想走了

黑旋风劈宋公明——错看(砍)了人

唐僧看书——一本正经

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周瑜摆手——嘟嘟(都督)叫

诸葛亮皱眉头——计上心来

刘姥姥出大观园——满载而归

贾宝玉的丫环——喜(袭)人

王熙凤害死尤二姐——心狠手毒

诸葛亮哭周瑜——假悲假叹

曹操杀吕伯奢——将错就错

唐三藏念紧箍咒——痛苦在后(猴)头

孙猴子吃蟠桃——自食其果

卢俊义上梁山——不请自来

张顺浪中斗李逵——以长攻短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