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家乡的风俗”作文【精选20篇】

导语:随着年龄的整张,我对垂柳有了更深的了解。你看她从抽出新枝就顾盼脚下的泥土,树干长得越来越高,树枝就垂得越低,甚至可以负着地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些关于树的作文,欢迎查阅与借鉴,谢谢!

浏览

2248

作文

394

七年级家乡的风俗的议论文

全文共 687 字

+ 加入清单

你们小时候都爱干什么呢?我记得我幼儿园时,最爱播放我的周岁生日光盘。一放就是3、4圈,自己不看也不让爸妈看别的电视节目。我想那时的我是第一次当主角,所以被众星捧月般的感觉陶醉了。

那我就介绍一下我主演的周岁生日纪录片。

朝鲜民族历来就重视婴儿的周岁生日,再加上国家提倡独生子女的原因,很多家族许多年才会有一位新生的宝宝,所以更是把这一天当做父母双方家族的盛大家庭节日。

生日那天,众多亲属都是穿着华丽的民族服装。爸爸、妈妈更是打扮得像新郞、新娘一样漂亮。但全场最漂亮、最耀眼的还是我。伴随着祝你生日快乐的音乐声,爸爸、妈妈拉着我的小手,一步一步走在红地毯上,向我人生的第一桌盛宴走去。周岁生日桌可以称之为巨大,桌上分层摆满了水果、饼干、玩具、蛋糕、以及各种新奇的物品。

当我坐在生日桌前,随手抓起一样物品时,众多亲属们欢呼起来,爷爷、奶奶还站起来跳舞。原来这个环节叫“抓周”,是一种预卜婴儿前途的习俗。传统风俗中桌面上会摆放笔、本、算盘、钱币、小木锤等。这些物品每一样都有寓意,如:笔是寓意着孩子将来学习好;钱币寓意着孩子将来会挣钱;小木锤寓意着孩子将来从事秉公执法的职业。当时我抓的第一件物品是笔,难怪爷爷、奶奶会高兴得跳舞。在他们看来,小孙女一定是清华、北大的苗子。

抓周之后是点燃生日蜡烛、许愿;接着是奶奶、姥姥为孩子送祝福;然后是所有来宾们为孩子送上祝福;最后是全体来宾们一起欢歌笑语、手舞足蹈。

当所有的仪式都结束后,客人们开始推杯换盏进入酒精的世界。一切的节日都是为了吃,一切纪念都会在吃中结束。我的周岁生日也是如此,而且每年的生日都是以吃的方式来让我感受到家人团聚的快乐。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家乡风俗初中作文600字

全文共 663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贵州贵阳有一项风俗,每年春节初二上山去拾柴,回到家以后再吃一顿热腾腾的酸汤火锅。

我还记得2017年春节,我和爸爸妈妈初二一大早就去黔灵山公园拾柴,那一天天气晴朗、阳光普照。我们到公园门口时,售票处已经人头攒动、车水马龙,进到公园里面更是人山人海,湖边、山坡、山顶到处都是人流,满山的树丛中都看得到人的身影。公园里到处听得见杜鹃鸟、布谷鸟、喜鹊叽叽喳喳的叫声,就好像在演奏一支交响乐;看得见黄色的迎春花、粉红的樱花、纯白的玉兰花尽情地开放,还散发出一些沁人心脾的清香,使人恨不得凑进了狠狠地闻一两下。人们三五成群,在赏花、跳舞、唱歌、演奏、登山,最重要的是在山里面拾柴。因为柴火的柴跟财运的财谐音,所以人们把上山拾柴就当成是上山拾“财”,回家再拿红布把它包起来,就寓意着来年会发财。我们随着人流逛了大半个公园,然后也捡了几根柴回家了。

回家以后,我们在家里吃了一顿酸汤火锅。在锅里烧开水后,倒入用西红柿熬成的底料,再根据个人的口味加入配菜。酸汤颜色鲜红,寓意着来年的生活红红火火、热气腾腾。酸汤并不辣,反而酸酸甜甜的,只要一凑近,这酸汤浓郁的香气,就会从锅中倾泻而出,闯到鼻孔中,让人沉醉在这香气中。这酸汤里煮出来的东西,也被这酸汤的酸甜给“渲染”了,在自己的本味中掺杂着酸汤的气味,使得整个酸汤火锅更加开胃可口。

拾柴和酸汤带给了人们许多的好运,所以这项风俗很受人们的欢迎,只可惜今年受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影响,人们不便出门,公园也关闭,无法上山拾柴了,我多么希望这场疫情赶快过去,人们可以继续在阳光下的公园中享受美好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特别的家乡风俗作文500字

全文共 566 字

+ 加入清单

新年到,家家都守岁。年夜里,大家都不睡觉,必等着通宵过去后,人们才可以睡下。

晚上大家都围坐在沙发上,观看着好玩的春晚,看着电视里播放的好玩乐趣的小品与各种年终的庆祝歌舞,欢天喜地,一派祥和,总令人激动与欢乐。

至于为什么要守岁,我也不大清楚,只知道好像最开始是为了在这一晚赶走什么东西似的,以保平安。所以一家老少在这一天都得守岁。尽管爷爷奶奶们大约在半途时候就会微微睡着,可年轻人却精气旺盛,通宵不累。

这不正巧又到了年上,我外婆已慢慢靠在沙发上,眯着眼睛睡着了。妈妈亲手亲脚地帮她盖被子,还是将她吵醒了,她立马叫嚷着说:“不用不用。我自己来就好,我还没有那么老呢。”我与妈妈听着这话,总忍不住笑开了。一边的姨妈好像不怎么专心,静坐在沙发上一会儿玩手机,一会儿敲电脑,有时还看看剧,好像对于电视里的春晚,并不是很在意。

我与妈妈则专心多了,坐在沙发上,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视。春晚的小品可逗啦,演员的动作夸张而有趣,台下的观众哈哈大笑,我和妈妈也都笑得人仰马翻。妈妈可不会放过任何教育我的机会,这时候总会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其实演员的动作就像我们写作文一样,可夸张,也可带些讽刺。细细地观察演员,说不定会让你的作文更加锦上添花。”……

在这些唠唠叨叨“爱的教育”中,又是一年除夕过去了,正月十九过去了,年也过去了,守岁也只能等到下一年再进行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家乡的风俗习惯

全文共 465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有许多传统的节日,我最喜欢的就是春节。

按照家乡的习俗,春节从腊月二十三就开始了。腊月二十三被家乡称为小年,这天,人们就开始打扫卫生,把房间的里里外外都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杀羊杀猪用来祭灶。从这天起,人们就开始办年货了:买对联、买糖果有些人家还要炸东西。

到了除夕就更热闹了,家家户户都在包饺子,到处都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上了飘亮的新衣服,出门在外的人赶紧回家团圆。到了晚上,人们都要吃年夜饭。

从大年初一到初十,是人们走亲访友的好日子。人们都要互相拜年,祝福亲朋好友新年快乐,全家平安幸福。家里来了客人,大人们都要拿出好吃的东西来接待客人,小孩子们也都非常开心,因为他们都可以收到压岁钱。

到了元宵节的时候,到处都张灯结彩的,整条街道都挂满了灯笼彩旗,非常好看,小孩子们都高兴地唱起来跳起来,高兴极了,家家户户也都挂上了火红的灯笼,吃着汤圆。这都寓意着我们大家都团团圆圆。生活和和美美。晚上,大家有的放着美丽的烟花,有的在放许愿灯,美丽极了。

过了正月十六,春节就这样结束了,人们又开始了忙碌的工作,我们也开始认真的学习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家乡的风俗450字

全文共 503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悄悄地跟着冬天的脚步,欢天喜地来和我们欢聚一起。你看!家家都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店铺也挂上了喜庆的红灯笼,整个世界都喜气洋洋,红红火火。

春节是中国的传统佳节,也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一进腊月,人们就像蜜蜂一样忙碌起来了:晒腊肉,腌咸鱼,晒腊肠,炸丸子,做藕夹·······还要为孩子们准备新衣服,压岁钱,希望他们来年学习更上一层楼,天天开心。虽然有些累,但每个人都开心地笑着,流露出幸福的神色。

中国红在这一天可谓是最受欢迎的颜色了:红红的鞭炮,红红的灯笼,红红的对联,红红的红包········红色,在中国人眼里,是吉祥色,幸福色!

大年三十了!一家人忙里忙外,做着团圆饭,小孩儿呢?则有懂事的大哥哥大姐姐带着,去放炮竹烟花,一声声烟花划过天空的声响,打破了夜晚的寂静,无数烟花绽放空中,描绘除夕之夜的美好画面。

“吃饭啰!”“我要吃鱼丸!”“我要吃鸡腿!”·····孩子们吃着,笑着,嚷着:“恭喜发财,红包拿来!”大家欢天喜地的接过红包,心里盘算着拿多少钱去买玩具,多少钱买文具····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烟花闪烁,鞭炮引吭,过年的气味仍弥漫空中,沁入心田。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家乡的风俗

全文共 945 字

+ 加入清单

正所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各民族有各民族的节日风俗,说到节日风俗,我想跟大家介绍一下我家乡过除夕和春节是怎么样的。我家乡属于广西省壮族,虽然比不上广东的风景好,但总比我们广东热闹。一到腊月,个个都忙得不得了,在外地工作的人,必须在腊月期间赶回家,和家人团聚。到了腊八,腊八粥可也少不了啦!除了熬腊八粥,还要做一些米饼、炸葱饼、炸油团等,好在过年的时候招待客人。

腊九,也该进行全屋大扫除了,把家里通通都打扫干净的。在这两天里,家家户户都会把过年时需要吃的、喝的、穿的东西通通准备充足。一年里最热闹的一天终于到了——除夕。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杀鸡,然后长辈召集子孙们到山上和庙里去拜神。下午,家里的长辈忙着做年夜饭,我们这些小的只好帮忙洗洗菜、削削皮罢了。年夜饭上都是各色各样的美味佳肴,鸡的鸡,鱼的鱼,总之是数不完的。而且每一户的人家都特别多,坐在一起就会非常热闹,男人们在猜拳、玩扑克、喝酒,女人们呢,就在这聊聊天,看看电视,至于孩子们呢,就在外面的空地或者一旁玩耍。那天晚上,家家户户都要守岁。每户人家都会坐在客厅里或房间里一大伙儿在一起聊天、玩耍。到了晚上十二点整,家家户户都响起了轰隆隆的鞭炮声,雷鸣般的炮竹声响遍了整个广西。到了大年初一,一大早就要全家人一起拜神,长辈们都会给孩子们压岁钱,以示吉祥。虽然那是大年初一,但我们必须在一天内不能吃肉,只能吃素。另外,年初一是不可以到别人家去拜访的,但可以上街市去赶集。在每年新年初一的晚上,城里都会聚集大家在一起,在广场里赏烟花。烟花的种类也是各种各样的,有的开得像萤火虫,有的像流星,有的会组成一个字,有的••••••到了大年初二,我们都会回外公外婆家,一起团圆。初三之后,大家就可以去亲戚朋友家拜访。对了,过年期间,我们还会包粽子,粽子也是各式各样的,都是采用山上干净的棕叶包制的。

我想,大人们最忙的时候就是在过年的时候啦。正月十五,又迎来了元宵节,人们又要去赶市集,上花灯,又可以轻松一下了。人们大约会在十五之前返回各地,又要开始新的工作了,孩子们都会在十五之后上学。这时,大家就各归各位了。我家乡的节日风俗虽然与广东人的习俗有些不同,但我们还是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一起开开心心、热热闹闹、团团圆圆地过一个快乐的新年!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家乡的风俗作文_500字

全文共 581 字

+ 加入清单

家乡有很多有趣的民风民俗,但是我觉得最好玩的还是要数端午节的了,瞧,又是一年端午时!

香喷喷的粽子熟了,黄澄澄的雄黄酒酿好了,赛龙舟的船也准备好了,端午节也就随着风而来了。

彩绘的龙舟,整齐的着装,如潮的人群,那热烈的场面实在令人悠然神往。今年荣幸地来到新会司前大范亲眼目睹一次久违的赛龙舟。

比赛在人们的翘首以待中终于开始了。青年桡手们意气风发,头上腰上各束一块红布,在朝阳的光线下熠熠生辉。鼓声响起,龙舟便如一支离弦的箭,在塘江上来去如飞。一时间,呐喊声、锣鼓声、劈劈啪啪的鞭炮声交汇在一处,在江面上回荡,震耳欲聋。

端午节又怎能少了粽子呢?我们新会司前的粽子是所有粽子之中体积最大、用料最丰富、做法最讲究的。咸粽内馅有咸肉、蛋黄、烧鸡、烧鸭、叉烧、栗子、香菇等;甜馅有莲蓉、绿豆沙、红豆沙、栗蓉、枣泥等;更有广东碱水棕、竹叶粽等。

然而这一天还得戴香囊,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佩香囊,虽是一种民俗,但也是一种预防瘟疫的方法。在夏季传染病开始抬头的时候,古人为了确保孩子们的健康,用中药制成香袋拴在孩子们的衣襟和肩衣上。

我喜欢家乡的端午风俗,很有趣,很热闹!如果你有机会到我的家乡来过端午节,相信你一定也会很喜欢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家乡的风俗

全文共 860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在杭州,杭州人在正月十五元宵节这天,都会和自己的家人聚到一起,包汤圆、吃汤圆,寓意来年“团团圆圆”,永不分离。

元宵节这天清早,我们全家一起出动,准备制作汤圆的材料。有人和面,有人准备馅心。和面的讲究可多着呢!妈妈手把手地指导我:“快把水加入糯米粉里,水一定要适当,不多不少,然后反复揉搓”我连忙按照指示,拿出糯米粉和水,用手不断揉面,加水。在“锤炼”之下,糯米粉渐渐和水融合在一起,摸上去恰似橡皮泥,韧性十足。我家的汤圆有很多种馅心,香甜的芝麻馅儿、鲜美的肉球馅儿、咸咸的蛋黄馅儿,这些都是我的爱。而我最喜欢,每年制作个数最多的还是芝麻馅儿,即使还没包进汤圆中熟,单单是芝麻那香甜的味道早已在空气中弥漫开来,闻一闻,足以让我咽下两三口唾沫了。

糯米面团和好了,馅心也已备齐,终于到了我最期待的环节包汤圆!我小心翼翼地扯下一块糯米面团,用擀面杖将面团均匀地擀薄,摊在手心上,再用勺子取出一大块芝麻馅儿,稳稳地放在面皮正中间。接着,最关键的步骤来了,将面皮完美合拢。要知道,一个汤圆的成败就取决于这一步,如果合拢时没合牢,有了裂缝,那么汤圆可就露馅儿了。合拢面团更要注意力气的把握,一旦用力过猛,汤圆里的馅儿就会被“挤”出来,这个汤圆就彻底报废,没有丝毫挽回的余地。我慢慢地将摊在手心的面皮转移到两手中间,再用手指轻轻捏起面皮两端,用一股韧劲把两端牢牢地黏合在一起,然后是另一边的两端。所有边缘都黏合后,汤圆基本上就包好了。接着,我把汤圆放置手掌中心,两手均匀用力,轻轻揉搓,揉至球形就可以了!一个个“小圆胖子”整齐地、舒服地躺在竹筛里,看着可爱的他们真叫我喜欢。

包完汤圆,便开始煮汤圆。我把汤圆一个个放入锅中,汤圆在水里一会儿漂浮,一会儿下沉,仿佛顽皮的孩童在水中玩耍,不亦乐乎。我的心情也跟着上上下下的,生怕有个调皮的“小鬼”把自己“玩”坏了!

很快汤圆就煮熟了,我把汤圆盛入碗中分给大家,所有人围坐在桌子旁,吃着晶莹剔透的汤圆,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此刻,汤圆真是连接亲人心灵的桥梁,让我们享受了无可替代的快乐!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家乡风俗六年级作文

全文共 528 字

+ 加入清单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个家。”我们的祖国大家园里有五十六个兄弟姐妹。他们都生活在同一个地方——中国。但是,他们虽然生活在同一个大家园中,却有着不一样的地域环境,不一样的名族风俗

在我们兰溪,到了正月初十,是我们那边一年一度的龙灯会。龙灯是灯会的主灯,龙灯中最有代表性的数“桥灯”,一般均有百余桥, 长者数百桥,甚至千桥。龙头下托以木板,上建支架,以 竹箴扎于板架,成棘龙形状。灯内燃点蜡烛,色彩鲜艳夺目。灯桥下托木板,板上设有灯架,每板两枝。龙尾是最末一桥,呈龙尾巴形状,披以绸缎彩虹。

在那天夜里,街上都会挤满了众多的人前来观看。大家聚在一起,有说有笑的。一起等待着精彩的舞龙灯。远远望去,好像是一片黑色的海洋。我也在这片“海洋”中等待。终于,在远方有了一片红红的灯火在这热闹的人群中蠕动。我背在爸爸的背上,向远方眺望。“哈!是舞龙灯的队伍来了。”我非常得兴奋,十分期待龙灯在我身边“游”过的那一瞬间。很快,前面的人渐渐散开。只见一条体型硕大的龙,在我的面前游现。

在我们那里,谁也不能从龙灯那里跨过,因为龙灯是具有威严的,谁也不允许有人这样侮辱他。要是谁敢这样做,指不定是一份打。

很快,龙灯在我们的眼前慢慢移动,我们也一步一步的跟着龙灯。想在他身上沾点光。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一年级家乡的风俗伊议论文

全文共 1379 字

+ 加入清单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大年三十,我们家的习俗是要吃饺子。妈妈一大早买来了饺子皮和馅,她把饺子皮放在了案板上,把馅倒在了盆子里。妈妈顺手拿起一张饺子皮儿放在了左手掌心上,用勺子舀了馅放在饺子皮上,慢慢用勺子把它们归拢在一起,右手的食指和拇指往里面轻轻一推,饺子像小船的船头一样做好了,她又如法炮制,船尾也做好了。接着妈妈的拇指和食指配合得像马达,又像一个缝纫机一样,边走边把饺子皮儿的开口缝上了,一只漂亮的小白船就做好了。小白船立在妈妈的手心儿里,仿佛真能航行。我看着妈妈那娴熟的动作,也想尝试一番。

我学着妈妈的样子,有模有样的把饺子皮放在手心上,五指弯曲,又舀了一大勺馅放在饺子皮上,我三下五除二就把小白船的船头和船尾做好了,就剩下一个开口了,我像妈妈一样捏紧,可总有一些馅儿像在外面贪玩的孩子一样不肯回家,我只好用手把它们塞回去,塞了这边那边又跑出来,就这样来来回回好几遍,我只好把饺子拆开,把多余的馅儿倒出来,费了九牛二虎之力,饺子才被我包好。唉,包饺子难,难于上青天!我把饺子放在案板上,可我的饺子像肚子里揣了个大皮球似的圆鼓鼓的,真难看!失败乃成功之母,我再包一次,我就不信我包不出来个小白船。

我又拿起一个饺子皮儿,舀了指甲盖一样大的馅包在了饺子里,很快一只饺子做好了,可它根本就不是个小船,像个枯树叶一样,又像一个吃不饱的穷人一样有气无力,怎么也立不起来,没办法,我只好让它靠在妈妈包的小白船上。这时,爸爸提醒妈妈:“别忘了洗两枚干净的硬币包在里面。”“为什么要放硬币呀?万一吃到肚子里怎么办?”我疑惑不解地问妈妈。妈妈说:“硬币是好运的象征,能吃到的人寓意来年一年都会有好的运气。”我立马把硬币洗干净拿来。妈妈把两枚硬币包在了饺子里。我的眼睛死死地盯着那两个饺子,就像两枚剑插在了那里。不一会儿,饺子包完了,我趁妈妈去厨房烧开水的功夫,用指甲在那两个饺子上面狠狠地掐了一下做记号,这样我就能吃到硬币啦!我可太聪明了!

过了二十分钟,妈妈喊开饭了。我一马当先冲到了锅边,我拿着勺子在里面扒拉了几下,饺子可真多呀,像天上的星星一样。它们一个个在锅里面泡着温泉,哪一个饺子里有硬币呢?看的眼花缭乱。我这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妈妈不耐烦的催着:“你去那边调水去,我来舀饺子。”哎,真是众里寻你千百度,你却不知在何处。妈妈把饺子端到餐桌上,饺子呀饺子,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我在餐桌前,你在盘子里,可我却不知道哪一个是真正的你,你是孙悟空还是克隆机器?能变出这么多替身!我开始发起猛攻,因为我吃到的饺子越多,越能吃到硬币。我一连吃了十个,可还是没有吃到。难道硬币在锅里?不行!我得去看看。我用大勺子在锅里翻了几下,还是没有。爸爸突然大声欢呼:“哈哈,我吃到硬币了……”我跟妈妈对视了一眼,目光中滋出了火花,现在可是三抢一了,我得多吃几个。我的嘴巴一连能塞下五个饺子,我一口气又吃了六七个,可还是没吃到,我的肚子已经撑得溜圆。算了,为了来年的好运连连,这点牺牲不算啥,大不了去运动一下。眼看盘中的饺子越来越少,我的肚皮像个定时炸弹一样快要爆炸了,在最后一刻,我的嘴巴狠狠地咬了一口:“唉呦,好疼啊。”我的心都要跳出来了,幸运女神终于降临了,我恨不得把硬币狠狠地亲上两口……

这就是我们家过年吃饺子的习俗,你们过年也会吃饺子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描写我的家乡的风俗作文800字

全文共 914 字

+ 加入清单

缓缓撕开墨绿的芦苇叶,轻嗅那带着糯米的清香,细品那黏糊糊、热腾腾的甘甜——这就是端午节我家乡盐城的不用线捆的粽子。

可自从我慢慢长大,接触的美食越来越多,粽子在我的眼中变得平凡了,吃得也越来越少了,以至于我上一次大吃粽子,还是在去年。

去年,有亲朋好友来我家过端午节,我们全家早早地准备包粽子。爷爷问我:“你知道你小时候最喜欢吃什么吗?”我摇摇头,汉堡?披萨?爷爷说:“嘿,是粽子!我们盐城粽子可跟买来的不一样!”我很好奇,有什么不一样的,形状?味道?我走过去一看,马上有了答案。

只见爷爷拿起三片芦苇叶,叶片在爷爷的蜡黄干枯的手里跳舞,犹如一个绿色陀螺在飞速地旋转,而爷爷的手就是它扬起的“尘土”。爷爷似乎明白我没有看清,就一边慢节奏包着粽子,一边对我说:“饭店里的粽子不都是用绳子捆的吗,我们盐城粽子是用针扎的……”只见三片芦苇叶先是卷成了漏斗形,用糯米和绿豆将漏斗填满,漏斗以外的芦苇叶把漏斗包裹住,再用一片叶子顺着漏斗四周裹一层,最后用针扎入粽中。

顺便说一下,这可不是一般的针,而是粽针——盐城人的神器,它扁扁的,有10厘米长,针孔特别大,把叶子尾部往针孔里穿,针一抽,一个粽子就好了。

震惊和兴奋之余,我更多的是内疚,为什么我只光吃着粽子,而从来没在意过这些细节呢?一个镜头从我脑海里闪过:小时候,我抱怨过端午节没有粽子吃,于是爷爷花了一天时间,包了够我吃一个月的粽子,而爷爷三天都直不起腰来,我却全然不在乎…为什么我从来没有为别人着想呢?

“爷爷,我也来包粽子吧!”我坚定地对爷爷说。我学着爷爷的样子,卷,裹,扎。正当我包好了第一个粽子,兴高采烈地给爷爷展示时,粽子因裹得不紧,散了,米和豆子落了一地。我正尴尬得下不了台时,爷爷笑了笑,然后用他枯柴般的手,手把手教我。包错了,爷爷说没事;包丑了,爷爷说没事;包坏了,爷爷还是说没事……当我可以包出一个像样的粽子时,第一锅粽子已喷香无比。爷爷在旁边乐呵呵地说:“我们潇潇懂事了,能干了!”

品味着这熟悉又陌生的味道,突然,一束强光扫过我的心田,我明白了为什么我们家粽子与外面不一样,不但是包法不同,还有是我对粽子的喜爱,家人对我的关爱,更源于我们对家乡的热爱!

那天的粽子,格外香。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家乡风俗的小学作文500字

全文共 535 字

+ 加入清单

一簇紫、一朵云、一碗香,就在不远的地方。走过去,你一定不由地赞叹。

一簇紫——紫荆花

我是一个正宗的柳州人,想到柳州,你们会先想到什么?对,没错,就是那无处不在的紫荆花。

整个柳州里,我可以和你打赌,即使是在最偏僻,最无人问津的地方,也至少会种上一棵紫荆树。整个柳州里的紫荆树加起来足足有26万株呢。

你知道哪里的紫荆花最美吗?最美的紫荆花分布在学院路、小桃源等地。学院路的紫荆花有紫有白、小桃源的紫荆花差不多都是白色的。因为紫荆花颜色的美,使它上了新闻热搜榜。

一朵云——云上之景

大家应该都知道地王大厦吧,它不论在哪儿,都是城市一颗耀眼的明珠。

是的,柳州就有这么一座地王大厦。

但今天,我要介绍的并不是地王大厦,而是它开发的一个项目——云顶观光。

云顶观光,一听名字就知道,这是一个在很高的地方进行娱乐的一个项目。人们在上面可以看到整个柳州的样子,可以在玻璃栈道上玩,可以在上面喝下午茶……只是一个云顶观光,就能干这么多的事情,也难怪“云顶观光”项目会那么受人们的喜爱了。

一碗香——螺蛳粉

一提到柳州,除了提到紫荆花外,就是提到螺蛳粉了。

螺蛳粉,一碗螺蛳汤、酸笋、螺蛳,再加上一两粉,就是一碗香气扑鼻的螺蛳粉了。在我家门口有一家螺蛳粉店,生意非常兴隆。

我的家乡柳州很美,欢迎你来参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家乡的风俗春节

全文共 1137 字

+ 加入清单

母亲的家乡在钟祥,那么钟祥也算是我的另一个家乡了。

按照钟祥的叫法,春节,叫过大年,而元宵,则叫做过小年。

要说过年的氛围,城区也许感觉不到什么,要想真正体验,还得去乡村田野间看看,领略保存下来的年的原汁原味。

相对于城里,这儿过年似乎着急一些:刚进入腊月,便能隔三差五地听见杀猪声。杀猪的是乡亲们用少许的烟和钱请来的,他们通常以此为生,乡亲们叫他们“杀猪佬”。“杀猪佬”一般由三至四人组成,自带工具和一个大桶。一到腊月,便挨家挨户地帮人杀猪。

到了腊月二十,要过年的气氛就更浓了。虽然是一年最冷的时候,可不久便是春天,所以人们并不因为寒冷而减少过年与迎春的热情。

进入腊月二十以后,人们便紧锣密鼓地开始准备年货。吃的方面当然是最重要的。春节必备菜,如蟠龙菜、鱼、蒸肉、香肠等都是必不可少的;当然还有瓜果:脐橙、苹果、芦柑……更是数不胜数;值得一提的,是钟祥的传统点心:交切(芝麻糖)、酥糖、金麻果……到了年三十儿,亲朋好友聚在一起,主人拿出这些,直看得小孩口水流!

从腊月二十起,街上的货摊子就多了——卖春联的、卖年画的、卖祭祀用品的等等都只会在这时出来。

到了腊月二十五、六,炒花生、炒蚕豆的时候到了。是需要用干燥的河沙炒的,但二十七到二十九是忌做这些的,民间有“七不炒,八不闹,九号炒了惹强盗”的说法。

二十七、二十八是做包子、蟠龙菜的时候。所谓包子也不是普通意义上的包子,是没有馅儿的,说白了就是“包子的外形,馒头的内心”。而蟠龙菜的工艺太过复杂,现在人们基本买现成的了。

到了二十九,家里的长辈便不再准备,等着在外拼搏的孩子们回到家的港湾。

年三十儿,大人们会去先辈的坟上烧几柱香,放几挂鞭,称上坟,以表达对先辈的怀念。外婆也常跟我和弟弟说,这是在请祖宗们过年。但现在为了低碳环保,放鞭炮的也就少了些。

到了下午,准备年夜饭时,是一片温馨祥和。妇女们在厨房准备饕餮盛宴,而男人们则张罗着贴春联,小孩们则坐在沙发上,对着取暖器,吃着、喝着、笑着、闹着。好一片其乐融融!

红烛和香点燃了!当家的烧着纸钱,口中念念有词。等放了鞭炮,便可开始大饱口福。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正月初一开始拜年。钟祥有“初一拜父母,初二走丈母”之说。初三之后,则根据亲戚的远近,依次拜年。当然,这是小孩们最高兴的时候,因为他们的红包是大人们免不了的。

元宵,是钟祥人民的小年,这是新年的又一个高潮。这天会有许多烟花盛宴,并有观花灯、猜灯谜、舞龙等节目。街上人们摩肩接踵,往日再冷清的街道也是车水马龙。人们无不沉浸在节日的喜悦之中。

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学生陆陆续续地返校,大人们又照常做事。“一年之计在于春”,喜庆的新年和春姑娘携手。新的一年,在火红的“福”中,在碧根的嫩芽里,美丽地绽放……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八年级家乡的风俗议论文作文大全

全文共 502 字

+ 加入清单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你明白这是描绘的哪个传统节日吗?

对,就是咱们中国最隆重、最温馨的节日——春节。在我的家乡,过春节是十分让人期待的,有几件事必不可少。

年夜饭。年夜饭必须是重头戏,这天一家老小会集聚一堂,主妇们一头扎进厨房为一大家子做上一桌“满汉全席”来感激长辈、犒劳老公、奖励小孩。我们家里的年夜饭是非十二个碗不可的,少了我爸绝对会唠叨我妈“寒碜”。

守岁。年夜饭过后我们能够自由安排活动,喝茶、嗑瓜子、陪奶奶聊天、看春节联欢晚会、看书、下棋……你乐意就行。可是最趣味的是守岁,比谁扛得住,守得越久的红包就越大,我每年信誓旦旦,每每又最早昏昏入睡。

穿新衣戴新帽。这一天必须是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必须崭新而又干净。

拜年。如果说大人们平时十分忙碌,像钟表上的发条不停奔忙的话,这几天的他们似乎都异常清闲,每一天悠哉悠哉,走街串巷、探亲访友,见面就说过年好,三句不离一齐喝两杯。我最喜欢跟着跑了,因为我人小辈份也小,大人总免不了要给我发红包,回家拆红包数钱是最欢乐的事情。

在我的家乡,春节的风俗还很多,乐趣无穷。你的春节一般怎样过呢?我很好奇天南地北的春节玩法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六年级家乡的风俗

全文共 484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到了,我们全村人举行了一年一度的欢庆活动——扒猪头。

扒猪头是我们村年前祈福的习俗,为了祈祷来年会更好。大人们在扒猪头前要先摆上祭祀物品,首先就是一个大大的猪头,还有一只大公鸡和一条活鱼放在一个大盆里,桌子上还摆上了酒、香、蜡烛、水果、元宝……人们进行祭祀大礼,放完鞭炮,把鱼放生,这时大家一拥而上,扒起了猪头。

小朋友们直喊:“我要鸡腿!我要猪耳朵!……”大人们则徒手上阵,用有力的大手精准地“庖丁解牛”,为我们分割,送到小朋友的手上,当然上阵之前他们已经好好把手洗干净了。等小朋友们都满足了,大人们则拿起酒杯,一边喝着酒,一边吃着猪头肉,庆祝新年快乐。

我喜欢吃鸡翅,于是我也加入了撕肉的队伍中,我扒下一个诱人的大鸡翅大快朵颐地吃了起来。最后大家把肉都吃光了,就发起了微信红包,抢完红包大家在欢声笑语中一起庆祝着新年快乐!这时忽然有人喊道:“下一家要开始扒猪头啦!”于是我也跟着大部队来到了下一家,开始又一轮地扒猪头……一直到了十点多才结束,大家互道晚安各自回家,我也跟着家人一起回家了。

扒猪头,是一年里我最喜欢的活动了,真希望明年快点到来,这样就能再一次扒猪头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特别的家乡风俗作文500字

全文共 566 字

+ 加入清单

说起习俗,相信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习俗。我的家乡在春节期间,有一项习俗就是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尘布新”的含义,其用意是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今年的腊月二十四,我家也不例外。一大清早,妈妈就喊我起床。我慢慢地睁开疲劳不堪的眼睛,因为小年夜实在玩得太开心了,导致睡觉时,一点儿睡意都没有。妈妈说:“我可不管你这么多,今天按规定是要扫尘的,赶紧起来帮忙。”被逼无奈,我只好起床、刷牙、洗脸、吃早饭,立马加入到除尘的队伍中。

外婆是这次除尘的总指挥官,外婆命令爸爸去擦玻璃,命令妈妈去整理储物间。命令姐姐去擦鞋架,终于轮到我了:“外婆,我要干什么呢?”我兴奋地问道。外婆思考了一会说:“要不然你去扫地吧?”我惊叫了一声:“啊?”外婆说:“你可不要小看扫地,地板相当于一个家的脸面,如果地板干净了,那说明这个家也干净了。”我兴奋地说:“原来扫地这么重要啊!”随即,我飞奔到门外去拿扫把。开始认认真真地扫地。不知过了多久,家里终于打扫得一尘不染。我们看着干干净净的家,脸上露出了自豪的笑容。

这就是我们家乡扫尘的习俗。是不是很有趣呀?那么,小伙伴们,你们家乡的习俗是什么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六年级家乡的风俗

全文共 507 字

+ 加入清单

提起元宵节的习俗,我们第一时间说出的大概就是吃汤圆了吧,但是再仔细想想,元宵节最有意思的,是不是还有看花灯和猜灯谜呢?

每年元宵节,市里都会举行元宵节花灯会。有人物的、动物的,各式各样,琳琅满目。从这条街的一头走到那头,满眼都是花灯,满眼都是看花灯的人。花灯和人在光与影的交错下,重重叠叠,模模糊糊,让人分不清梦境与现实。

人物的花灯,除了那些民族英雄与众人皆知的历史人物之外,还有一些神话人物。例如威风凛凛的孙悟空,脚踩着筋斗云,神气活现。还有坐在宝座上的玉皇大帝,看上去极其威严,不可侵犯。还有端详着蟠桃的王母娘娘,一大把白胡子的太上老君等等,就像是各路神仙在聚会。花灯仿佛让他们一个个有筋有骨,有血有肉。

动物的花灯有那些卡通版的小鹿,小兔,最可爱的还是攀在树上的那只猴子:一只手抓着树枝,另一只手准备去摘枝头上的那只桃子,调皮得很。

灯会在临近天黑时举行。整条街根本不用开灯,这些美丽的花灯就足以照亮。这些人物的,动物的花灯从天上向地面望去,就像繁星点点。

元宵节的花灯展是每年都要举行的。也许花灯上人物并不全是真的,但是这又何妨呢?只要我们有一颗纯真的,富有真情实感的心,那么他们就算是假的,也会一直活在你的心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家乡端午节的风俗

全文共 844 字

+ 加入清单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在端午节那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吃粽子,桌上摆的、街上卖的、人们谈的,几乎都是粽子。

粽子,似乎就是端午节的象征。

端午节吃粽子,是有来由的,有这样一个典故——在两千多年前,楚国有一位著名的爱国诗人屈原,因为楚国灭亡,悲愤不已,他忠贞不屈,含恨跳河自尽。人们怕水里的鱼吃掉屈原的尸体,便将米、肉等美味的食物,用粽叶包起来投入河中,希望鱼儿只吃粽子不吃屈原的尸体。屈原跳江那天是五月初五,在中国农历上属“端午”之日,为纪念屈原,人们就将这一天定为“端午节”,家家户户吃粽子,以纪念屈原的忠君爱国。

端午节吃粽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自己动手包粽子,已变成传统文化新风尚。可别小瞧包粽子,那也是一门技术活。主要分三个步骤:首先,要准备粽叶,将其刮毛、洗净,堆放整齐备用;其次,要准备粽馅,主要是以米为主,将米用水浸泡半小时,再配些花生绿豆之类的豆类,再配些肉块或蛋黄,搅拌均匀,调好盐味即可;最后,才是包粽子,左手托着粽叶,将粽叶按45度角对折成漏斗状,右手舀粽馅导入粽叶卷成的漏斗里,再将粽叶卷起来包裹住粽馅,完全密封并裹紧,然后用绳子捆紧,粽子就包好了。

粽子要蒸熟了才能吃。蒸粽子是最让人难熬的,粽子在蒸的时候最香,粽叶的清新味、粽馅的米香豆香环绕着肉香,直钻你心里去,让人心痒痒的,光是闻闻,就令人垂涎三尺!

吃粽子看龙舟赛,是我每年过端午节的最爱。我们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边吃边看。只听一声巨响,一条条龙舟箭似的飞射出去,一个个粽子皮齐刷刷地被剥开,选手全神贯注地盯着前方飞快划船,台下观众聚精会神地看着比赛——1号舟往前冲了,小朋友偷偷吃了一口粽子;2号选手超越了对手,大人们松了口气也停下来吃粽子,接着观察落后的3号舟,小朋友乘机也吃一块……舟冲,吃粽;舟停,吃粽;一口一个粽子,就在这惊心动魄的不经意间吃了个精光。

端午节,真有趣。充满了民族特色,弥漫着浓郁的水乡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人们缅怀先烈忠贞爱国,代代相传、继承发扬,祝福祖国美好人人幸福安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不一样的家乡风俗作文800字

全文共 804 字

+ 加入清单

金黄金黄的外皮,猪肉糜剁成馅儿,包成一个弯弯的半月型——哈哈,大家应该都猜到了吧?这就是我们家乡上海的美食——蛋饺。

说到蛋饺,不得不提到它的起源。上海吃蛋饺的传统由来已久,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张爱玲就在小说《半生缘》里提到过:“饺子、蛋饺都是元宝。”到了大年三十,上海人年夜饭的最后一道重头菜,都会是“全家福”,“全家福”可以是暖锅,也可以是砂锅,一般以高汤打底。讲究的,再加上几只虾,进一步调出鲜味儿。食材很丰富,但唯一不能缺少的就是这个蛋饺了。

做蛋饺的过程非常难!所以外婆和妈妈经常连夜一起做蛋饺。做蛋饺呢,要先用一小块肥膘或者猪油在圆勺里转一圈,以免粘住勺底(上海话,叫做“嘚底”)。然后倒入一勺打好的蛋液,再将勺子逆时针轻轻转上一圈,使蛋液均匀铺满整个勺子,成为一张圆形的蛋皮。蛋皮一定要厚薄均匀,这是最考验手艺的时刻。之后在蛋皮中放入一小团事先调制好加入葱花的肉馅儿。等到边上的蛋液刚刚凝固,马上用筷子尖儿小心地挑起来一边的蛋皮,慢慢地把圆形蛋皮一折为二,让两面合拢完全包盖住肉馅。最后在蛋皮周边,稍微压那么两下,封口——一个半圆形的蛋饺就大功告成了!

因为蛋饺的形状像元宝的样子,而且颜色金黄,所以有招财进宝的寓意,而且,外婆和妈妈对蛋饺也有一番别样的回忆。

对他们来说,蛋饺不仅是一种美食,更是一种家人相聚在一起吃“全家福”的幸福感。妈妈虽然现在很瘦,但她小时候也是一个十足的“小馋猫”。在她外公外婆做蛋饺的时候,常常期盼做出失败的蛋皮,这样妈妈就可以把做坏了的蛋皮一个个吃掉,那叫一个嗲啊!

可现在,蛋饺早已在市场上非常普遍。有新鲜现做的,也有速冻的,想什么时候吃就可以什么时候吃。可却缺少了一点什么……大概是那么一点过去的味道和快乐吧?所以我也要学会做蛋饺,以后在过年的时候也能亲手为家人亲手制作这份美味,和家人一起分享这种快乐,更是补上这一点属于过去的回忆。

小小的蛋饺,也是我们上海的老味道!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说说我家乡的风俗

全文共 1223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是一个小小的乡镇——张家港市合兴镇。但在这个小镇中,却流传着许多风俗。比如新娘离开娘家时,一定要痛哭,意示对娘家的依恋;来迎接新娘的新郎不能直接进入新娘家中,而要在新娘家门口等候多时,表示对新娘的真心。而使我印象最深的却是过年时做馒头与吃馒头时的情景。

在我的家乡,每逢过年都要做馒头。馒头做得越多越大就说明来年的运气越好,财气越旺。一般做馒头会选在过年前的某一天,全家男女老少,都要围着一张圆桌坐在一起,会包馒头的包馒头,会做馒头馅的做馒头馅,分工明确,井井有条。只见那些经验丰富的老年人,一手抓起一个面团,在手心里来回的一搓一揉,然后两手一合,就压成一个扁扁的圆形,把馅放入其中,再把四周的边一拗一拧,一个馒头就做成了。那些不熟练的人,就连抓起一团面疙瘩也要一段时间。做完了馒头,就把馒头一个一个地放入蒸笼中。大约蒸了一个多小时,馒头就可以出炉了,一个个馒头热气腾腾,那么丰满,活像一个个挺着大肚子耀武扬威的将军。这时,我们就会冲上去,抢馒头吃,不管馒头烫手不烫手,抢到以后就一个劲地往嘴里塞,哟,新出炉的馒头又软又香,别提有多好吃!有的小孩长得矮小,还没来得及挤上去抢就被别人抢光了,只能在一旁伤心地哭。每当这个时候,大人就会拿着一个大馒头,逗他说:“你不哭,我就把这个大馒头给你。”那小孩便立即停止哭声从大人手中抢过馒头就吃,这时周围的人看见那小孩狼吞虎咽的样子,都会忍俊不禁的大笑起来。

每逢端午节那天,人们都包粽子吃。听说这其中还有一个故事,据说,很久以前,有一位著名的爱国大诗人,他叫屈原,当初他被别人杀害了并且扔进了又急又宽的汩罗江里,人们知道了,怕江里的鱼虾把屈原的尸体吃掉,便包了许多味道鲜美的粽子扔进江里,这样鱼不会吃屈原的尸体了。正好那天是农历五月初五,善良的人们为了纪念屈原,把这天定为端午节,以示悼念。

知道粽子是怎么包得吗?让我来告诉你吧。首先把新鲜又绿油油的粽叶洗得干干净净,然后用左手托着粽叶,右手轻轻地勺起糯米,并加上绿豆、蜜枣、葡萄干、排骨、花生米,包起来用绳子捆紧,最后把美味的粽子煮上几个小时,熟透了就可以吃了。还在煮的时候那香味早已传遍了整个大街!你咬上一口尝尝,保证令你越吃越想吃,就算你不吃,闻一闻,都会令人垂涎欲滴,并且那香味直往心里钻。

一顿丰富的午餐过后,人们就扶老携幼从四面八方不约而同地来到河边,来观看激烈的赛龙舟。只见两队选手精神抖擞地坐在船上,手紧紧地握住船桨,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前方,整装待发。“叭”的一声,一条条龙舟像射出的箭一样向前冲。两岸的人们也欢腾跳跃,兴奋地大声喊着:“加油,加油。”那简直锣鼓喧天,响彻云霄,热闹非凡!

到了下午,人们也早已满头大汗,该洗个舒服的澡了。按着传统的习惯,人们把早已准备好的艾叶、菖莆、鱼腥草等烧上一大锅水。全家人都要洗,说是避邪气,其实按中药原理是杀菌除湿气。洗了以后,不会生痱子。

朋友们,欢迎你们到我的家乡来过端午节,那一定一饱会眼福和口福!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描写家乡风俗的作文800字

全文共 812 字

+ 加入清单

又是一阵淡淡的粽叶气息萦绕在我的心间,雪白的糯米在光的照耀下如清泉般在心灵上跳舞,袅袅的炊烟慢慢地散开,记忆深处那个粽子包裹着的温暖,如栀子花般在指尖上绽开了!

在我的记忆里,奶奶是最会包粽子的了——谁让我从小嘴馋呢?有一次看到邻居小伙伴拿着粽子大口大口地吞咽,我便非拽着在田中干农活的奶奶去包粽子。那时的我只知道粽子的香甜,却不知道奶奶要到几里地外的小河滩上摘上好的粽叶,只为满足孙子这个刻薄的小胃口。

和奶奶去河边摘粽叶,这一大片的芦苇叶中,她只挑不留一丝黑点、没有一点枯叶,甚至连一个小洞眼都找不到的新鲜翠叶放在竹篮中。摘得一篮,奶奶朝我微微一笑,背起我回家了。路上静悄悄的,只有汗水洒在竹篮上的“啪嗒”声。

回到家中,奶奶便去厨房淘米、洗叶,这时的我坐在灶台边上,不耐烦地玩弄着稻草。奶奶就这样一边准备馅料,一边还不忘为我披上一件衣服。

“奶奶,包好了没!”我焦急又有些无奈地喊道。“好了,快来!”我兴奋地跑过去,只见奶奶熟练地把一张粽叶卷起来,做成一个小尖锥,放进几勺糯米,均匀地填满,又放上几粒葡萄干,接着用手压紧,把小尖锥裹成三角状,最后再用线捆扎起来,就这样一个粽子便做好了!“我也要,我也要!”我吵着闹着也要去做。“好,好啊!奶奶教你做!”说罢,奶奶伸出右手,将我抱在她腿上,一只苍老的大手握着一只幼嫩的小手,轻轻地一卷、一放、一压、一裹……整个屋中是如此安静,一阵微风吹来,轻拂我的头发,把屋中的一丝潮湿也带走了。

粽子在锅中不知过了多久,连锅盖都急得跳了起来。终于,奶奶把冒着热气的棕子端在我的面前,我依偎在奶奶怀中,吃着粽子,心如同被云朵包围着,又仿佛沐浴在阳光中,温暖扩散到了全身。我知道,带给我温暖的不仅是这个粽子,更是奶奶对我的爱!

如今我回到老家,眼前依然是一盆奶奶早就准备好的粽子。又是那个粽子,又回到那个童年,又是一种温暖包裹全身。粽子的味道,雪白的糯米,袅袅的炊烟,全映照着我那位挚爱的人——奶奶!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