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家乡的风俗”作文(精彩20篇)

导语:随着年龄的整张,我对垂柳有了更深的了解。你看她从抽出新枝就顾盼脚下的泥土,树干长得越来越高,树枝就垂得越低,甚至可以负着地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些关于树的作文,欢迎查阅与借鉴,谢谢!

浏览

2246

作文

394

八年级家乡的风俗议论文作文大全

全文共 662 字

+ 加入清单

今日,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

我们一家人五点就起床,按照习俗上山去“趟露水”。一路上我用双手捧起晶莹的露珠往眼睛上抹,一时间我觉得眼睛好像亮了好多。

回到家门口,我就闻到粽子香味,一进门就看见奶奶做了一桌子好菜专门等我回家吃。我洗过手来到饭桌前,我解了一个漂亮的三角粽子,撒上白糖就津津有味地吃起来。我们一家边吃边聊,屋子里弥漫着香喷喷的粽子味和浓浓的艾香,充满了端午节的欢乐气氛。

我一边吃粽子,一边看电视。正巧,我看到有一个节目是赛龙舟。这时,妈妈对我说:“你明白赛龙舟、吃粽子的来历吗?”我说:“明白呀!相传龙舟竞赛是为了捞救投进汩罗江而死的爱国大诗人屈原。把粽子投进江河,是让鱼、虾、蟹吃饱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遗体。”妈妈听了高兴地说:“我儿子懂得真多。”

奶奶见我们谈得这么开心,凑上来说:“你们明白吗?端午又称‘重五’,许多习俗也与‘五’这个数字联系在一齐。用红、黄、蓝、白、黑五色丝线系在儿童的脖颈、手腕或足踝上,称为长命缕。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龙船花。”“这倒是蛮好玩的。”我和妈妈一齐说道。

吃完饭,妈妈给我耳朵上抹了雄黄酒,给我嘴唇上抹涂了唇膏,给我手腕上戴了红线绳,把我打扮得和粽子一样香,说这是老古人留下的风俗习惯,期望孩子能健成长。之后爸爸、妈妈和我去散步。一路上,我唱着端午节儿歌:“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念着念着,爸爸、妈妈也加入其中了。

啊!端午节的学问可真多,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真了不起。这一天,我过得真是欢乐呀!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我心中家乡风俗作文

全文共 354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在陕西安康,这样一个山清水秀的好地方,它坐落在崇山峻岭的大巴山中。

十年以前的安康,街道两侧到处都堆放着垃圾,尘土四处飞扬,道路也很狭窄,人们住房条件也不好,到了下午,连卖菜的商贩都没有,晚上路灯若隐若现,因为年久失修,很多灯都坏了,整个城市显得破旧不堪。

而如今,安康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这样修建的三座大桥,把汉江两岸人民紧紧的连在一齐,街道越来越宽敞整洁了,也修建了垃圾处理中心,高层建筑这样一栋之后一栋,到了晚上,人们逛逛城墙,在望江楼看看夜景,健身器材随处可见,街道两侧的树上张灯结彩,做了各种点缀和装饰,把城市照耀的如同白昼,各个商店都敞开着大门,随时迎之后客人光临,透露着一派繁荣景象!

这样新时代的春风吹走了贫穷落后,吹来了我们这天的幸福生活!等我长大后,会把家乡建设的更美,更好,更富强!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描写我的家乡的风俗作文800字

全文共 758 字

+ 加入清单

轻咬一口,光滑细腻的皮儿在嘴中滚动,鲜美的汤汁浸透舌头,富有弹性的肉馅在口中跳跃——这,就是我最爱的家乡饺子。

每一年春节我都会回到山东老家,每一次和家人团聚的时候,奶奶都会给我包饺子吃。奶奶先拿起一盆面粉,在当中敲入几个鸡蛋,再用她那布满皱纹的手在盆里用力地揉几下,一个大团面就形成了。奶奶手中的团面才不像市面上的那么苍白,而是金黄的,散发着光泽,这是奶奶特地给我这个大孙子制作的,这时我会吃力地抱起这个团面,用手使劲搓成一长条,然后奶奶拿起刀娴熟地砍了起来,一个长条就迅速地成为一个个小三角,我呢,拿起这一个个小三角用力一拍,只听“啪”的一声,手上留下一个白印,桌上现出一个面皮。

面皮做好了,爷爷把馅也拌好了,白菜猪肉馅儿,所谓“百菜不如白菜好,诸肉不如猪肉香”,看着这诱人的馅儿,我不禁流下了口水。包饺子了,我用筷子夹起一撮肉馅放入饺子皮当中,学着奶奶的样子,把馅少的一半饺子皮按到馅多的另一半上,往皮子边上使劲一按,再轻握拳头,把两个侧边也使劲一按,嘿!一个半圆形饺子就在我的手中诞生了。边上是薄薄的皮,中间圆圆鼓鼓的裹着一大包馅,金黄半透明中有时一道绿,有时一道红,在红绿相交之中藏着的,定是美味无比!

在无数沸腾的气泡中,一个个饺子变得鼓鼓的,像一只只小肥猪。看着盘中热腾腾的饺子,奶奶笑着对我说:“博呀,咱这饺子里可包着运气、幸福和财富啊……”不等奶奶说完,我立刻抓起一个饺子直往嘴里塞,竟然咬到了一个硬币!我笑着对奶奶说:“奶奶呀,我吃到财富了!”全家人都笑了起来。

一声声敬酒令中,一个个饺子中,包裹和传递的是对新的一年的期盼:无论去年如何,今年会更加幸福!因为大家都有故乡,有家人,有饺子。在一片片欢声笑语中,在一桌桌天伦之乐中,闻到的都是美好,看到的都是幸福!

我爱家乡的饺子,我爱家乡,更爱我的家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400字

全文共 499 字

+ 加入清单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要过年了,大家都非常开心,期待着新的一年的到来。

过年,不论我们有多忙,都要回家看望长辈。我的家乡在山西,过年的风俗有许多,其中最让我们开心的就是“吃”。大年三十,一家人围坐在餐桌边,吃着汤圆和饺子。汤圆有橘子味儿,芒果味儿和芝麻味儿……咬一口,一股清香流出来,充满整个口腔。

汤圆虽然好吃,但更令我期待的还是吃饺子!

大年初一是新年的第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吃饺子。而且在家乡,还要在其中的一个饺子里放上一枚干净的硬币。谁吃到这个饺子,就代表着来年会交好运。为了吃到这个“福气饺子”,我是煞费苦心——用了外形分辨法、点名点将法、吸铁石探测法……每次都要吃平时饭量的好几倍。付出总有回报,包有硬币的福气饺子最终被我吃到了。拿着闪闪发光的硬币,畅想着来年的好运气,我高兴得嘴巴都合不拢。

除了元宵和饺子,家乡的春节还必须吃鱼、豆芽、鸡和面条。吃鱼,代表年年有鱼;豆芽和鸡肉分别代表吉祥、如意;吃面条代表着家人长寿平安……

我们还会在春节放鞭炮、贴春联、点旺火、看舞狮,赶大集,迎喜神,这都是春节的极大乐趣。

凉风习习,我们在欢声笑语和声声祝福中结束春节,我希望下一个春节快点到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家乡的风俗腊八节600字

全文共 1576 字

+ 加入清单

我还记得小时候,大人们都害怕过年,进了腊月便开始愁这个年怎么能过得不那么窘迫。那时候不比现在,称半斤肉都要掐着指头精打细算,更别提什么腊八节的十八种食材了。奇怪的是我们家却很神奇,每年的腊八都过得颇有滋味。

在那个与我来说艰难的年代,一碗甜糯可口的腊八粥可谓人间珍馐。初八的前一天我都会很认真地做一天作业,直到夜深的时候妈妈满意地跟我说声:“早点睡了,明天给你煮腊八粥吃。”我才用假装满不情愿的神色恋恋不舍地收拾好书包爬上床去,偷偷地一个人躲在被窝里乐。一个腊月有三个“八”,初八、十八、二十八,最有盼头的便是这头一个腊八了——等了一年的美味终于在这一个深夜过后就要品尝到,那将是多大的满足! There are three "eight" in the lunar month, the eighth, eighteenth, and twenty -eighth, the most hopeful is this Laba -wait a oneThe taste of the year is finally tasted after this night, how much it will be!

哪有那么容易睡着!蜷在被窝里偷偷朝外瞄——家里的三间瓦屋除了中间的厅堂和东房爷爷住,我和爸妈一家三口便是挤在西房了,大大小小的事都在这个小房间里完成:妈妈在四音桌上教我写字、看爸爸就着房门后用一块木头给我做枪、床前面红漆木踏板旁圈一个藤扁喂养十几只黄嫩嫩的小鸡仔……妈妈为第二天的腊八准备食材也就是在这个红漆木踏板边上了——

白天筛拣去了细砂粒的白糯米,用搪瓷面盆盛着;边上是一只开裂的水瓢,里面有外婆送来的几把红皮的花生,这种红皮花生是外婆亲手种出来的,味道很纯粹;红皮花生米里隐约能看到一粒一粒的扁豆,那是秋后妈妈特地盛了在麦地旁的水杉树下,专为腊月里可以做上三顿腊八粥的,扁豆粒粒饱满,那是她精挑细选的品种,个大、色润;中间还夹杂着几颗黄豆和绿豆;再往边上看时,那才是整个腊八粥最诱惑我的。

没有圆润黄白的莲子,没有香甜黏脆的桂圆,没有酥弹嚼劲的薏米仁,也没有营养美味的核桃,一只小巧的灰蓝色塑料淘箩里各式各样的豇豆就足以让我垂涎:个头的通体黑色的我们叫它“黑豆”,虽然个头大,但也是这里最不好吃的一种,嚼在嘴里沙沙的没味;周身通红的自然就叫“红豆”,有韧性,就着一口糯米粥在嘴里煞是可口,不过有时候也会碰到已经坏了的“红豆”,常常是被虫蛀了,味道就要差许多;还有米白色的“白豆”,墨紫的“紫豆”,青绿的“青豆”……端上一碗腊八粥,在碗里翻来覆去找的却是“虎皮豆”。那是豇豆的一种,身体上有暗红色的斑纹,个头是细细长长又圆润饱满的,不及“黑豆”那样魁梧,却也不失曼妙的身姿。倘在碗里发现这样的“虎皮豆”,于我是极大的幸福!那个年纪就一直固执地认为这是豇豆里最美味的了,现在想起,倒也不知道是真的吃,还是它独特的相貌使然,到今天妈妈在做腊八粥时还是会不自禁地拿筷子翻找,也是很有趣的一件事。

糯米要湿了以后慢慢地晾干,黄豆和绿豆得泡个大半天,花生米也需在水里浸小半个晚上,而豇豆则要从前一天晚上泡到第二天,所以妈妈依旧还是要忙活到大半夜。我便是在偷偷瞄开的被窝缝隙里,看妈妈里里外外忙碌的身影渐渐地甜睡进梦乡,我知道,那腊八的粥,一定会在这初七渐年的静谧夜晚下,酿得醉人……

而杭州名刹天宁寺,内有一储藏剩饭的“栈饭楼”,寺僧每日把化缘得来的剩饭曝干,积一年到腊月初八煮粥,供信众享用,称为“福寿粥”。

南宋周密《武林旧事》中记载:“用胡桃、松子、乳蕈、柿蕈、柿粟等做粥,谓之‘腊八粥’。”从此,民间也称它为“五味粥”。

古时有些地方,偏僻穷困,民间是用红小豆、糯米煮成,后来材料逐渐增加,才加入枣子、栗子、花生、白果、莲子或百合等,故又称为“七宝粥”。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家乡的风俗

全文共 423 字

+ 加入清单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民俗。

我的家乡在石泉,那里的山美,水美,人更美。山会在不同的季节绘制出不同的景色,水会在不同的季节 向你展现出它不同的舞姿,人更是热情好客,不管你们认识与否,只要你需要帮助,他们总是会放下手里的活来帮你。最令人喜欢的不是那的环境,而是那独特的风俗

我最喜欢家乡的春节,家乡的春节是最热闹的节日,也是最快乐的节日,大街小巷到到处张灯结彩,小孩子们把作业的烦恼抛到了九霄云外,在大街小巷中快乐的奔跑玩耍,大人们在家准备着年货,街上到处是美食的香味,除夕那天,天刚擦黑,几只烟花就迫不及待的冲向天空,在天空中绽放出朵朵鲜花,除夕之夜还要守岁,所以除了很小的孩子以外,几乎没人睡觉,除此之外除夕还有一项大的活动,就是吃年夜饭,每当此时,在外奔波劳碌了一年的亲人们都会回家感受家的温暖,在吃年夜饭时如果小孩子一不小心打碎盘子,长辈不但不会说你,而且还会愿你岁岁(碎碎)平安。

这就是家乡的春节,这就是家乡独特的风俗。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感受家乡的风俗作文800字

全文共 1107 字

+ 加入清单

每逢除夕的下午,我便沉浸在一片其乐融融中;每逢除夕的晚上,我便沉溺于饺子的飘香中;每逢除夕的深夜,我便沐浴在人间烟火中……家乡的除夕,没有城市的繁华喧嚣,却处处饱含着朴素的静好祥和。

除夕的下午,可谓是这个洛阳小县城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候。街巷上,老旧得有些落魄的白墙黑瓦被红红的对联所装饰;超市里、肉铺那儿,总是排着长队;细细一听每家院子里,总是传来七大姑八大姨的一嗓子。外婆把几斤重的饺子肉馅放进铁缸子里,一股脑儿放上许多豆瓣酱,撒上几把佐料,不仅要放葱,还要放蒜,嫌味儿还不够重,再把堆成小山似的姜混进去。这可不只是洛阳人的口味重,其实也是他们与众不同的豪迈,就和流经洛阳的黄河一样,他们并不清澈见底,混杂着泥土黄沙,但也是这红尘中的烟火纷乱、鱼龙混杂让他们有了独一无二的豪爽、包容与开放。

馅料已做好,厨房里的浓郁的香味再也困不住,整个院子都是香味。把一大袋面粉倒进另一个大铁缸,放入适量温水,直接下手,把面柔和成型,一大盆软软的、糯糯的面就展现在眼前,随之而来的是一股醇厚的面香。面团白得像瓷,两种香味在空气中相拥相撞,最朴素的食材,在乡里人手中跟变戏法一样,用手一揉,就成功诠释了什么是色香味俱全。

要说什么最有技术含量,那就是包饺子了。因为要做够一家人吃的,所以外婆通常都要找好几个帮手哩!一个小厨房,黑压压的挤了五六个人,跟上街赶集似的,每个人边包饺子,边聊天,咋咋呼呼,好不热闹。外婆把一大缸子的馅料分了家,放到三个大碗里,做成了萝卜馅的、韭菜馅的、虾仁馅的;外公在用擀面杖擀饺子皮,每一块面皮都是又大又薄;妈妈、大姨二姨都在包饺子,挑起馅放在饺子皮中间,还不忘捞一勺辣子油,手指一动,馅与饺子皮相融合,面皮变得有了颜色,就像一位隐士,落入凡尘,就体会到了人间疾苦,也尝到了甘甜。也是同理,再不近人情的异乡客,来到这个小城镇,也会沉浸在那红红火火的辣椒油的香味中,被它如火般的热情俘虏了真心,你一定会深深地爱上这烟火人间。经历了寒风的人,总喜欢这样的光明炽热。

冒着白烟的一盘盘饺子端上了桌,轻轻一吹,一咬,一咽,那种美味,迎合着白烟袅袅,恐怕是分不清梦境与现实,但味蕾感受到的满足却是肯定的答案——这是真实,要相信饺子的美味,人间的美好。

除夕的最后一刻,也是压轴之时。提前来到房顶上,看到的是黑夜作幕布,万家灯火为点缀的喧嚣人间。最后的一秒,烟花在空中接二连三地绽放,五彩斑斓。即使一片漆黑,也仍会有每家的灯火充数,和烟火照亮这个小城镇,把黑夜充作白天。

生活依旧如此循环,除夕的白天依然忙碌,夜晚仍旧明亮。月亮与落霞亲吻,来到人间漫步,得以见证这个小城镇豪放、炽热、温暖的除夕。我便如此沦陷于家乡的除夕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家乡过年风俗

全文共 433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在广西北流,按照我们的家乡的习俗。过春节从腊月十二的年夜就开始了。

小年夜这日,人们要包粽子,还要做年糕。第二件事是上街买鞭炮和玩具,贴近除夕就去买年画了。

到了除夕可真热闹!家家户户赶做年菜,贴对联。挂灯笼。挂年画等。男女老少穿起了漂漂亮亮的衣服。

家家灯火通明,鞭炮和烟花彻夜不绝,出门在外的人们还要守岁。

大年初一更热闹。一早,人们走出家门,到亲戚或朋友家去拜年。同时,风景区。游乐园。网吧等也更热闹了。大人小孩特别喜欢去游玩。

元宵一到,更是最热闹的时候。除夕很热闹,可是没月光,元宵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灯火通明,家家的灯笼不一样,有的是波璃的,有的是牛角的,有的是纸灯。宫灯,还有的灯笼里面有叮当作响的小铃铛呢。

外面有灯,家中也有灯,走马灯。纱灯。冰灯除了看漂亮的花灯。

人们还会吃汤圆,汤圆有用红豆沙做的。有的用花生做的。还有的用芝麻做的。吃元宵饭,人们预示新的一年快乐吉祥。

一眨眼到了正月16日,春节就结束了。人们又开始了往常的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家乡风俗高一

全文共 654 字

+ 加入清单

黎明的曙光揭开了夜幕,吐出了灿烂的晨光以及金色的太阳。这是一个崭新的开端。湛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小鸟欢快的歌唱,花儿伴着小鸟的歌翩翩起舞……大家都沉醉在新年的喜庆气氛之中。我揉揉惺忪的双眼,回想起昨天欢腾的除夕。

除夕早上,我们一帮孩子耐不住寂寞,也按捺不住喜悦,挨家挨户地串门,跟小伙伴们在楼下疯玩,玩着捉迷藏,踢毽子,有时还会看别人贴对联……直到大人们下楼叫我们回家时,我们才嬉笑着往家跑。

这天没有作业,可以说一整天都在休息。天刚擦亮,我们就会挂灯笼、放鞭炮。说起放鞭炮,还有个有趣的传说。鞭炮也叫爆竹,《神异经》里说:“西方深山中有人焉,其长尺余,性不畏人,犯之令人寒热,名曰山魈。以竹著火挂熚,而山魈惊惮。”这是爆竹起源最早的记载,说明当初人们是为了驱吓危害自己的山魈才发明了爆竹。因为山魈最怕火光和响声,所以每当除夕,人们便用爆竹将山魈吓跑。这样年复一年,虽然人们并不知道所谓的山魈是否真的存在,但放爆竹还是成为了欢庆新春的年俗。

我们家也不例外,一过年就买了各种各样的鞭炮,终于在大年三十晚上派上了用场。夜的黑幕拉开,将夕阳的霞光吞噬,这便是热闹的开始。一时间,大家都走出家门,十分热闹。大街小巷中,我们小孩子的爆竹都是柔和的,一晃就会闪出点星星光,两三根握在手中,像用银河的繁星织出的彩缎。大人们放的炮是迅猛的,火爆的。将炮捻子点燃,在震天的响声中,炮飞上天空,在夜空中绽放出一朵朵彩色的花……我们这些小孩子也被吸引了过去。

虽然那绚烂只是昙花一现,却照进了我们的心里,以至于每每想起,都回味无穷。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400字

全文共 492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是在农历初一,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

春节的习俗有很多!大年三十晚上12点睡可大敞开大门,焚香鸣炮,喜迎春节。春节说的第一句话做的第一件事都讲究好彩头,以翼一年之平安。早餐也是有讲究的,比如我们家每年大年初一的早上,奶奶一定会给我们吃长寿面和喝一杯粗茶。

早上吃过早饭后,就是焚香拜祖了。祖宗神位前的香炉中,点了轻烟缭绕的长香,红烛燃起辉煌的亮光,在祖先遗像前,点着香烛,供陈汤团、糕、饼、肉、饭,等东西。家人铜磬在一声声的敲着,弥漫肃穆的气氛。长辈带领男女老幼,男左女右衣冠整齐地站立两旁,向祖宗神位,焚香点烛,按辈分长次,向祖宗跪拜。跪拜完了以后,爷爷就会,拿出一个大铁盆,然后再把纸钱,纸折的金元宝和假钱一起放入盆中燃烧。爸爸则是拿了一根长香点燃,然后,拿了一些鞭炮到门口去放,一阵阵鞭炮声传来,弟弟妹妹吓地用手捂起了耳朵。放完鞭炮后还得再拜一次祖宗,但这一次不是跪着,而是站着拜。等纸燃尽时,就是要上酒啦!这也是我们小孩子最高兴的时候,我们几个小孩儿,一人拿一杯酒,往铁盆里,倒嘴里还要说一句:“老太喝酒。”

由于这次肺炎的缘故,我没有出去拜访亲戚,就只是在家里祭拜一下祖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家乡的风俗

全文共 687 字

+ 加入清单

你们小时候都爱干什么呢?我记得我幼儿园时,最爱播放我的周岁生日光盘。一放就是3、4圈,自己不看也不让爸妈看别的电视节目。我想那时的我是第一次当主角,所以被众星捧月般的感觉陶醉了。

那我就介绍一下我主演的周岁生日纪录片。

朝鲜民族历来就重视婴儿的周岁生日,再加上国家提倡独生子女的原因,很多家族许多年才会有一位新生的宝宝,所以更是把这一天当做父母双方家族的盛大家庭节日。

生日那天,众多亲属都是穿着华丽的民族服装。爸爸、妈妈更是打扮得像新郞、新娘一样漂亮。但全场最漂亮、最耀眼的还是我。伴随着祝你生日快乐的音乐声,爸爸、妈妈拉着我的小手,一步一步走在红地毯上,向我人生的第一桌盛宴走去。周岁生日桌可以称之为巨大,桌上分层摆满了水果、饼干、玩具、蛋糕、以及各种新奇的物品。

当我坐在生日桌前,随手抓起一样物品时,众多亲属们欢呼起来,爷爷、奶奶还站起来跳舞。原来这个环节叫“抓周”,是一种预卜婴儿前途的习俗。传统风俗中桌面上会摆放笔、本、算盘、钱币、小木锤等。这些物品每一样都有寓意,如:笔是寓意着孩子将来学习好;钱币寓意着孩子将来会挣钱;小木锤寓意着孩子将来从事秉公执法的职业。当时我抓的第一件物品是笔,难怪爷爷、奶奶会高兴得跳舞。在他们看来,小孙女一定是清华、北大的苗子。

抓周之后是点燃生日蜡烛、许愿;接着是奶奶、姥姥为孩子送祝福;然后是所有来宾们为孩子送上祝福;最后是全体来宾们一起欢歌笑语、手舞足蹈。

当所有的仪式都结束后,客人们开始推杯换盏进入酒精的世界。一切的节日都是为了吃,一切纪念都会在吃中结束。我的周岁生日也是如此,而且每年的生日都是以吃的方式来让我感受到家人团聚的快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家乡风俗六年级作文

全文共 528 字

+ 加入清单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个家。”我们的祖国大家园里有五十六个兄弟姐妹。他们都生活在同一个地方——中国。但是,他们虽然生活在同一个大家园中,却有着不一样的地域环境,不一样的名族风俗

在我们兰溪,到了正月初十,是我们那边一年一度的龙灯会。龙灯是灯会的主灯,龙灯中最有代表性的数“桥灯”,一般均有百余桥, 长者数百桥,甚至千桥。龙头下托以木板,上建支架,以 竹箴扎于板架,成棘龙形状。灯内燃点蜡烛,色彩鲜艳夺目。灯桥下托木板,板上设有灯架,每板两枝。龙尾是最末一桥,呈龙尾巴形状,披以绸缎彩虹。

在那天夜里,街上都会挤满了众多的人前来观看。大家聚在一起,有说有笑的。一起等待着精彩的舞龙灯。远远望去,好像是一片黑色的海洋。我也在这片“海洋”中等待。终于,在远方有了一片红红的灯火在这热闹的人群中蠕动。我背在爸爸的背上,向远方眺望。“哈!是舞龙灯的队伍来了。”我非常得兴奋,十分期待龙灯在我身边“游”过的那一瞬间。很快,前面的人渐渐散开。只见一条体型硕大的龙,在我的面前游现。

在我们那里,谁也不能从龙灯那里跨过,因为龙灯是具有威严的,谁也不允许有人这样侮辱他。要是谁敢这样做,指不定是一份打。

很快,龙灯在我们的眼前慢慢移动,我们也一步一步的跟着龙灯。想在他身上沾点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八年级家乡的风俗议论文作文大全

全文共 579 字

+ 加入清单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过年前夕,家家户户都要进行扫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除尘迎新,把一切“破旧”、“晦气”统统扫出门。

还有两天就过年了,家里要进行大扫除。一家人便开始忙得团团转。

“孩儿她爸!快去拖地!”“得嘞!”爸爸拎着拖把就起劲地忙了起来。“你!去扫地!”妈妈用手敲了敲我的脑袋。我得到了命令,抄起扫把就像个陀螺一样,在家里转起了圈。“妈!”“哎!”“你和我一起贴对联。”妈妈竟然连奶奶都不放过!

不知不觉地,到了中午。太阳散发出耀眼的锋芒。虽已是寒冬,可我们家里的人早已汗流浃背。

爷爷拎着一大袋子东西,一脚踩到了爸爸刚刚擦好、一尘不染的地面。“爸!”爸爸停下手里的活,他面色通红,浓密的头发上沾满了汗水。“抱歉啊,我先过去。”爷爷面带歉意地走在爸爸刚擦好的地上。“爸!”我从厨房里冲了出来,“吧唧”一声跳到了地板上,留了一双脚印。

完了!怎么办!我抬头望着爸爸:“额……那啥……嗯……拖完了吗?”

“没有……”爸爸摇了摇头,语气充满了无奈。

“那您继续加油,我先走了!”说完我咧嘴一笑,一溜烟地逃离了这个“是非之地”……

辞旧迎新,是我们对新的一年的美好祝愿。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欢乐而又喜庆的日子,这份欢喜就像一首美妙的乐曲刻在我的心中。

扫尘迎春——带着对新的一年寄托与期盼,开始新的一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家乡的节日风俗

全文共 993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在开封,开封节日民俗有很多,我来跟大家讲讲吧。

斗鸡:是开封人喜爱的一项民间传统博戏活动。斗鸡比赛勇猛激烈,精彩有趣。斗鸡的选择、饲养、调教、训练,都有一套严格、科学的方法,极富乐趣。开封斗鸡协会每逢旅游文化节日都要举行斗鸡比赛,场面十分热闹。

盘鼓:过春节,逢节庆,打盘鼓,是开封传统的民间文化活动。开封盘鼓节奏性强,套路多变,气势宏大。目前,开封有盘鼓队30余支,每逢元旦、春节、国庆和文化节、菊花花会、庙会,都要举行盘喜表演和比赛。那隆隆的盘鼓声,豪放的击鼓英姿,促人精神振奋。开封盘鼓队曾赴日本表演,广受赞誉。

风筝:四月春风放风筝,是开封市民家家户户喜爱的活动。开封风筝历史悠久,花样繁多,制作考究。每到春季,古城上空风筝纷飞,争奇斗艳。民间艺人制作的工艺风筝、微型风筝,是中外风筝爱好者收藏欣赏的佳品。

夜市:开封夜市久负盛名,位于市中心的鼓楼夜市规模最大,小吃品种最多。这里的风味小吃,调制精,风味雅,深受中外宾客的喜爱。“炒凉粉”、“杏仁茶”还曾远涉重洋,赴新加坡表演,备受欢迎。如今,逛夜市、品小吃、体味古都民俗风情,已成为游开封的一大乐事。

菊会:早在北宋时期就盛极一时,明清时代养菊之风更为盛行,已有近千年的栽培历史,品种繁多近千余种,有菊城之称。深秋时节,满城金菊盛开,游人络绎不绝,形成了传统的菊花花会。

鸟市:养鸟是七朝古都开封的风俗,(www.yuwenmi.com)是其他古都都所不及的特点。追溯汴京鸟市的历史,在《东京梦华录》中就有记载。从开封养鸟人家留下来的古董上,还可以看出在明代开封的养鸟、买鸟又有了新的发展。到了清代,开封的养鸟达到鼎盛时期,鸟市就在大相国寺。

灯会:开封的元宵灯会自宋代以来绵延千年。古都灯会继承了历史传统,不断发扬光大。灯会种类繁多,设计新奇,规模宏大。每当元宵之夜,市内造型各异的彩灯比比皆是。整个古城火树银花,璀璨夺目。一年一度的灯会,常常吸引大批中外游人前来观赏。每年的元宵灯会让人充分领略“火树银花不夜天”的绚烂风姿。

庙会:一年一度的东京禹王大庙会是展示开封民间艺术的大舞台,也是品尝开封风味小吃的好去处1993年,开封恢复了“东京禹王大庙会”这一传统的民俗文化活动,深受广大市民的欢迎。庙会期间不仅有民间祭祀活动,而且还有舞狮、盘鼓、旱船、踩高跷、吹唢呐、豫剧、京剧等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表演及风味小吃、旅游商品展卖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家乡的风俗

全文共 534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我们破例到乡下奶奶家过年。

“开饭了!”奶奶大声喊道,我从房间走了出来,这时,哥哥突然惊奇地说:“咦?外婆,您平时不是很节约吗?今天怎么……”我这才注意到,从房间到大厅,从楼上到楼下,凡是安着灯的地方,都金碧辉煌 .

我非常诧异地问:“奶奶,您这是唱哪出啊?”

叔叔开口解释道:“这啊,是在辟邪哩,相传,古时候有个‘年兽’,常常来吃百姓,后来,人们知道它怕响、怕光,就放鞭炮,点灯笼。这个风俗啊,就一直延续到现在。”

“喔!”,我们恍然大悟。

吃饭时,我也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大人们专挑一种叫“芥菜”的东西吃,两大盘芥菜一会儿就零星无几,但却很少去碰那盘美味的红烧鱼,等到那盘鱼只剩一截鱼尾的时候,却被奶奶端进了厨房里。我正纳闷呢,叔叔便向我们解释道:“为什么我们都爱吃芥菜呢?因为,芥菜的‘芥’的谐音是‘戒’,如果把芥菜吃光了,那就代表你在一年中的毛病、缺点都戒光了。而那盘鱼嘛,则是表示了‘年年有鱼(余)’,意思是:一年之中辛辛苦苦锝来的劳动果实并没有一下子用完,而有一些保存了下来,年年都如此,就积少成多了。”

饭后,我想:这些风俗和习惯固然代表了人们对生活的美好向往,但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一种无端的浪费,所以,我希望大家能放弃以往的风俗,过一个快快乐乐的新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关于家乡风俗作文600字

全文共 530 字

+ 加入清单

每到春节,人们都会把春联和窗花贴在自己家门前,据说这样可以辟邪,又可表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在我还小的时候,一回到老家过春节,爸爸就会拿出一张红色的纸,对折了几次,裁剪一些我看不懂的玩意儿:菱形、方形、圆形,奇形怪状,应有尽有。一开始我很奇怪:为什么把那好好的纸剪成那样?直到爸爸那张红色的纸给展开,一幅幅漂亮的花朵、福字出现在我面前,我才恍然大悟:这就是窗花!

爸爸把裁剪好的春联贴在窗前,那扇小窗一眼望去就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爸爸让我也自己尝试着做一个,我按着他的建议,一步一步地剪下来,可最后一打开,却什么造型也没有,不过是一张充满破洞的红纸。看来这剪窗花,也不是谁都可以信手拈来的本事。

转眼间,爸爸又拿出两条长长的红纸。这次,我不用猜也知道——他要写对联。爸爸拿起毛笔,蘸墨、提笔,书写,一个个飘逸洒脱的行书,一气呵成,那些龙飞凤舞的字,我虽不能一一识别,但肯定都是寓意着美好。把对联放在窗前晾干,再搬出凳子放在门前,一脚踩上去,刷浆糊,贴春联。来来回回,几下子,就把写好的春联贴在了门前。

当春节时,走出家门,看到家家户户的门前都贴着对联,贴着窗花,顿时就觉得那一条街的气氛都热闹起来。红红火火的装饰,像一条条腾飞的龙,带着人们新年最美的祝愿,翩飞如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家乡风俗

全文共 371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的家乡有一个习俗,每年的正月初一都要吃饺子。

正月初一早上,我早早的就起床了。妈妈说,我们一起包饺子吧!我想:“包饺子有什么难的呢?还不是把饺子皮捏在一起就可以了吗?

开始包饺子了,我先看着妈妈包饺子,然后我也拿了一张饺子皮,学着妈妈的样子包了起来。我把饺子皮放在手心里,再用另一只手把馅往里放,然后两只手合在一起,使劲一捏,一个饺子就包好了。正当我得意的时候,不小心把饺子皮弄破了,我红着脸赶紧拿了一张饺子皮,包住破的地方,谁知用力过猛,馅从另一边冒了出来,我又赶紧拿了另一张,这下可好,我包的饺子变成”胖娃娃“了。经过第一次的教训,我更加认真的做,不会儿包好了妈妈看见了说:”非常好。“虽然妈妈说我很好,可是我还是比不过妈妈说说家乡的习俗作文300字说说家乡的习俗作文300字。

很快我和妈妈把饺子都包好了,吃着自己包的饺子我心里美滋滋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家乡的春节风俗作文

全文共 560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自古以来,春节从未断过。

春节是全年中一个最重要的节日,所以习俗也很多。汉族人过春节时,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到处都贴着春联,到处充满着喜悦的气氛,辞旧迎新。人们贴“福”字时总会倒着贴,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把“福”字倒过来,才显得有一番“福气已到”的意思。贴春联有讲究,上下联的位置不能有丝毫差错。另外,左右对联的字数必须相等,左边联的末字必须发“平”音,右边联必须发“仄”音。

到了小年,便出现了另一番“天地”。大街上人山人海,全部都是来购置年货的人们,小孩子们牵着大人的手去选择烟花。到了晚上,大街上张灯结彩,虽然已到晚上,但是没有一个人休息。

有一首诗说道:家家愿尘去,户户盼福盈。第二天,所有女人都在家大扫除。在吃饭之前,男人们带着孩子去拜访朋友与亲戚,女人们则在家中招待亲朋好友,在大扫除的同时,人们会扔掉家中不能穿的旧衣服,旧鞋子,并购买更多的东西。

快过年了,超市里挤满了人,他们这里挑挑,那里选选,那模样简直是想把超市搬走。与平时相比,现在道路上的车更多了!从早上六点到夜晚十二点,从未停歇。

晚上,大家围在一起吃团圆饭,在外工作的人们,除非万不得已,都会回家来吃团圆饭,一家人团团围坐在一起。

我喜欢家乡的春节,也爱为春节默默付出的人们。春节不仅是新一年的开始,也承载着人们对新年的满腔希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描写我的家乡的风俗作文800字

全文共 913 字

+ 加入清单

每年春节,我都会回外婆家。

一厚沓纯净的面皮,一满碗喷香的肉馅,一脸微笑端坐着包饺子的外婆——这是一提起春节便首先浮现在我脑海中的画面。

我也算是跟外婆学过包饺子的,只是小的时候,我那些千奇百怪的饺子被丢进锅里后,通常都会像变戏法一般,散了,碎了,无影无踪了,也不知被外婆笑话了多少回。

但我依然喜欢包饺子,自然也是越包越好。

从面皮堆上轻轻掀起一张,软软的,凉凉的,不同于糍粑那么厚实,也不同于馄饨皮那样单薄。再从锅中舀一勺馅儿,均匀地铺在面皮中央,摆成长长的一条,接着在馅两边的面皮上沾上水,对折捏紧,然后从两边向中间将面皮边缘叠出花边。瞧,一个漂亮的饺子就完成啦!

我和外婆一个一个地包,一列一列地排,在说说笑笑中很快就包完了,甚至有点意犹未尽。接着,外婆起锅将水煮沸,把饺子一股脑地倒进水里,溅出了一颗颗水珠。看到正往前凑的我,外婆连忙把我往后挡:“小心,别烫着了。”

等外婆揭开锅盖,我又迫不及待地探出脑袋去看。呀,好多“白鸭子”在水里扑腾呢!只见它们随着荡漾的水纹上下翻滚,“肚皮”也越来越大。这时,外婆往锅里加了一碗冷水,它们立马就老实了,连“啤酒肚”也缩回去了。

外婆盖上锅盖,转过身,笑眯眯地对我说:“囡啊,别着急,煮好了第一个给你吃!”

我开心地守在灶边,看着外婆搅动着锅里的饺子,口水都要忍不住流下来了。当外婆捞起热气腾腾的饺子,我急忙伸手去抓,外婆迅速地拍掉了我的手:“烫!”我调皮地吐了吐舌头。

外婆将饺子盛在盘子里,又拿了一双筷子,一起递了给我,笑着说:“来,小馋猫,慢点吃。”我如获至宝,夹起一个元宝似的饺子,轻轻吹了一下,然后咬了一小口,香气和汤汁立即一起溢了出来。外婆连忙问我:“好不好吃?咸淡怎么样?”“真好吃!”我顾不得烫嘴,忍不住狼吞虎咽起来。我一口气干掉了十几二十个饺子,直到实在撑不下了才善罢甘休。外婆在旁边看着我,一边不停地说着“慢点”,一边满足地露出了慈祥的笑容。

在平常的日子里,我也会去各种饭店吃饺子,但是比起外婆和我一起包的饺子,总觉得少了些什么味道……

当大红的灯笼高挂于屋檐之下,当震耳欲聋的鞭炮敲响新的一年,当热气腾腾的饺子在唇齿之间生津,我明白,这才是让我念念不忘,饱含温情的家的味道。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家乡丧事风俗作文400字

全文共 439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们的家乡,有一些关于丧事风俗,这些丧事风俗有一些,我也亲身经历过。下面让我来给大家讲讲吧。

有一年,我的姥姥去世了,为此,我们家就要办丧事。所以,我就亲身经历了一些风俗。在姥姥刚去世的那5天,对于我的母亲来说是要在旁边守着的,不管是几天,反正不到埋葬的那一天,每天都是要收在姥姥的身旁,包括晚上。然后,在埋葬的那一天,上午都是要让乐队奏乐的,不到开饭,就不能停下来太长的时间。

然后,还有一个就是埋葬的那一天中午,走之前,都要有人唱戏,一场就有一段的时间,然后那些给唱戏的人伴奏音乐的人,再去的时候也要在前边伴奏。当我们埋葬完了姥姥以后,他们还要在巷子里唱一会儿才算完成了又一件风俗。

对我来说,让我最好奇的风俗那就是在埋葬完了人以后要吃馒头。不只是为什么,有好几次在埋葬人的时候,爷爷或奶奶要不就是爸爸从那里帮忙帮完了以后,就会拿一个或者半个馒头回来,然后要求我们必须吃下去,说是吃完了以后,牙齿就不会咯吱咯吱响了。不过,就算我再不想吃,也必须从命。

这就是我们家乡的丧事风俗。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家乡风俗

全文共 462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在四川,那里的各个节日的风俗和别的地方有所不同,那么就由我来把家乡的风俗介绍给大家吧!

春节是中国最隆重、热闹的传统节日,俗称“新年”。年节从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日。广大城乡年节前就开始备办年货,杀猪、羊、兔等,制腊肉、购食品、逢新衣,过年时大家穿好衣服、挂年画、贴春联,年三十吃团年饭,初二、三就开始走亲戚家拜年,祭祖等活动。这就是我们四川的风俗!清明节在一年的二月中旬,公历的4月5日前后,主要是郊游踏青、野炊;有的是祭祖上坟扫墓等活动。这一习俗活动也是城乡较普遍的活动。这就是我们四川的风俗!彝族火把节:火把节是四川凉山彝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时间为每年农历六月廿四日,家家饮酒、吃坨坨肉、并杀牲以祭祖先。人们穿新衣,开展具有民族特色的文体活动,男人们参加斗牛、羊、鸡、赛马、摔跤;妇女则唱歌,吹口弦,弹月琴。晚上把火把在房前屋后游转;第三天晚上成群结队地举着火把遍游山野,火光一片,然后又集中到一处点燃篝火,打着火把,喝酒、唱歌跳舞,一直玩到天亮结束。这就是我们四川的风俗!我们四川的风俗都很特别,我喜欢我的家乡!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