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关于知己的论点通用20篇

论点是作者所持的观点,在逻辑学上,论点就是真实性需要加以证实的判断。如下小编就为大家收集了关于知己的论点,欢迎阅读!

浏览

4800

作文

180

做分论点

全文共 212 字

+ 加入清单

名言名句还可以作为分论点使用。如去年的高考作文,有位考生拟定的题目是《移植记忆≠获取能力》,在论述了“即使记忆真可移植,也只能是移植知识”之后,作者又灵活化用名句提出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一分论点,论述移植记忆无法提高自己的能力,即便靠移植记忆得到了某些知识,也不可能提高素质。能力只能在实践中培养,不要妄想凭空“嫁接”!全文论述呈递进关系,结构严谨,论点明确,说服力强,真正让人领略到了名言名句的巨大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论点证明什么

全文共 318 字

+ 加入清单

论点应该是作者看法的完整表述,在形式上是个完整的简洁明确的句子。从全文看,它必能统摄全文。表述形式往往是个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是明确的表态性的句子。

A.把握文章的论点。 中心论点只有一个(统帅分论点)

⑴明确: 分论点可有N个(补充和证明中心论点)

⑵方法

①从位置上找:如标题、开篇、中间、结尾。

②分析文章的论据。(可用于检验预想的论点是否恰当)

③摘录法(只有分论点,而无中心论点)

B.分析论点是怎样提出的:

①摆事实讲道理后归结论点;

②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

③针对生活中存在的现象,提出论题,通过分析论述,归结出中心论点;

④叙述作者的一段经历湖,归结出中心论点;

⑤作者从故事中提出问题,然后一步步分析推论,最后得出结论,提出中心论点。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一杯茶、一本书、一知己作文

全文共 809 字

+ 加入清单

茶如人生,淡中有味,虚怀若谷,怡然自得。喝出了苦和甜,清和涩。

人生就是一本,谱写出了成功和失败,幸福和快乐。

人生必有一知己无话不谈,无话不说。

人生何求?就像一杯茶、一本书、一知己……

一杯茶

“人生就像一杯茶,不会苦一辈子,总会苦一阵子”。人生该怎么走,这在于自己的选择,需像茶一样,靠慢慢品味,我偏爱沏香醇铁观音,静静放松心情,那散发着淡淡的兰花香,给人予味觉、视觉及精神上的享受。让我能看着清淡之物,品尝着它的原汁原味,品味耐人寻味的人生……

人生如品茶,一杯清茶,就像一个大千世界,每片茶叶恰似红尘中的芸芸众生。人赤条条来到这个世界,其实无论怎么过,都要有意义,都要让人有感悟,还要让人寻味,只是看你从那个角度去感悟,选择……

一本书

茶书益友,茶与书有着不解之缘,茶能醉人,而且醉得入骨。茶醉之人在茶韵里愈加显得飘逸而脱俗;书能醒人,人在书香里愈加显得清纯而放达。在书香茶韵中潜入心扉的深处,抛开浮华躁动之心,以坦白和真诚之心,每晚无事空闲时,看看自己喜爱的美文,品味真善美之人间真情。

有时细细品味,其实每一个人的人生就是一本百科全书,它谱写了人生走过了一段漫长人生道路的酸甜苦辣咸,成功与失败,幸福与悲伤,记载着曲折、坎坷,饱经风霜雨雪丰富的经验和生活阅历,是厚实的文化积淀,是一本厚重的书。

一知己

书之香,明静慧智,至善至美。爱人是可遇不可求,知己却可求不可遇,人的一生都是会有不完美的,正是这种不完美,人就必须需要有知己。那知己可以是同性也可以是异性,但知己必须是心心相应,能理解你,宽容你,认同你,牵挂你。彼此欣赏,彼此倾慕,彼此的关注,并渗入彼此心灵的最深处,能给你无穷的力量和勇气,是你倾诉的对象,是你的一件衣服,寒冷时,会给你温暖,炎热时,会给你又是一丝凉爽。会分担彼此的快乐与痛苦,让你知道被人彼此牵挂,难以言语的那种感动与幸福,从而使自己的生活得充实而快乐,使得人生更精彩。

[一杯茶、一本书、一知己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3:2024年高考作文指导:议论文分论点的提炼与表达

全文共 4523 字

+ 加入清单

对于一篇议论文来说,在很大程度上,分论点的有无、当否,直接影响到思路是否清晰,说理是否透彻,结构是否合理,最终影响到文章的整体效果的优劣。小编收集了议论文分论点的提炼表达,欢迎阅读。

一、怎样提炼分论点

论证某一方面观点、某一事理,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不同层次去展开,这每一层、每一面就是一个“分论点”。分论点是对中心论点的展开与说明,是中心论点的具体化。因此,提炼分论点的前提是先确定中心论点,并用一个句子的形式表达出来。提炼分论点的常用方法有:

1.追问原因法——即问一个“为什么”

追问原因法,就是把中心论点作为结论去追溯这个结论产生的条件和原因,或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或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从而形成分论点。由于因果联系是存在于一切事物和现象之间的一种普遍联系,因此,运用因果分析法形成分论点是议论文写作中使用得较多的一种方法。

例1:高考北京地区高考作文题为:以“安”为题材,“安”字含有“安定”、“安全”、“安宁”、“安逸”以及“安于”……等意思,自行选定角度写议论文。字数:不少于800字。

提炼:先把话题(题目)扩展成一个句子(中心论点),如:安全是生产得到保障的前提。再对这个句子表述的现象追问原因,于是得到分论点: ⑴没有安全,生产将受到威胁;⑵没有安全,劳动者生命得不到保障;⑶没有安全,长期赢利的目标无法实现。

例2:古训说:“不以规矩,难以成方圆”。现代人说,如何创新,就是要打破传统的框框,突破规矩。请以“规矩”为话题作文。

分析:先把话题(题目)扩展成一个句子(中心论点): 没有规矩,难成方圆。再对这个句子表述的现象追问原因,于是得到分论点:①没有规矩,个人不能成才;②没有规矩,集体不能稳定;③没有规矩,国家不能发展。(兰子曰:这三个分论点不是对原因的追问,而是对“没有规矩”的后果的追问,是对“难成方圆”的解释)

例3:高考话题作文“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提炼:话题“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本身就是一个句子(中心论点),无须扩展。对这个句子表述的现象追问原因,于是得到分论点:⑴世界千变万化,事物是复杂的;⑵人们看问题的方法、角度不同;⑶评判事物时所持的标准不同。

2.追问办法法——即问一个“怎么办”

所谓追问办法法,就是解决论证中的“怎么办”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和途径。这些具体措施和途径往往就是文章的分论点。采用“追问办法法”提炼分论点,也必须先确立中心论点。

例1:江西高考,话题“脸”

提炼:先把话题(题目)扩展成一个句子(即中心论点):城市的“脸”(即外显的给外人的整体形象)要美化。然后追问美化的方式:⑴美化自然环境;⑵改善城市治安;⑶提高市民文明素质。

例2:湖南高考,题目“谈意气”

提炼:先把题目“谈意气”中的关键词“意气”扩展成一个句子(即中心论点):人要有意气,然后追问:人怎样才能有意气?于是得到三个分论点:⑴坚韧不屈,不畏风霜,不畏冷雨;⑵勇敢不惧,勇往直前,不怕牺牲;⑶自信乐观,几多风雨阴霾,总能拨开云雾见阳光。(兰子曰:这三个分论点有些问题,这也是我们同学中常见问题,好像只要写出三个分论点就好了,不去管它是不是在同一个逻辑层面上,是不是有重复、交叉,这三个分论点都是在谈如何面对人生困境,实际上人生不仅仅有困境,还有顺境。可以用孟子的话来阐释意气,形成三个分论点: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如果实在想用这三个分论点也不是不可以,修改一下,可以改为:⑴坚定不移:朝着正确的方向持续努力;⑵勇敢不惧:勇往直前,不畏困难,不怕牺牲;⑶自信乐观,天生我才必有用,尽管几多风雨阴霾,总能拨开云雾见阳光。)

例3:命题作文《学会欣赏别人》。

提炼:标题就是中心论点,无须扩展成句子。围绕“怎样学会欣赏别人”提出解决问题的三个具体做法(亦即三个分论点):学会欣赏别人,要求自己有胸怀坦荡、虚怀若谷的作风;学会欣赏别人,就是要努力发掘别人身上的闪光点,学习并借鉴,不求全责备,不嫉贤妒能;学会欣赏别人就是要互帮互学,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3.追问结果法——即问一个“会怎样”

追问结果法,就是把由话题(标题)确定的中心论点作为前提,去推想在这个前提下将会产生的结果(意义、价值、影响)。

例1:话题“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提炼: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前提,可以去阐发“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意义(结果)。这样我们可以想到:⑴在思维领域,正因为答案的丰富多彩,才有那么多发明创造,才有“百家争鸣”的局面;⑵在文学艺术领域,正因为答案的丰富多彩,才有风格的多样、创作方法的多样,才有“百花齐放”的绚丽多彩;⑶在经济领域,正因为答案丰富多彩,我们经济才繁荣,社会生活才丰富多彩。

例2:以“拥抱生活”为话题

提炼:话题“拥抱生活”即为中心论点,无须扩展成句子,用推想结果的方法提炼:⑴拥抱生活,热爱生活,就会乐于为生活付出;⑵拥抱生活,热爱生活,就会有奋斗的力量;⑶拥抱生活,热爱生活,就会创造美好的生活。(这三个分论点不在一个层面上,是(1)和(2)导致了(3),即乐于为生活付出,有奋斗的力量,才能创造美好的生活。可以修改为:⑴拥抱生活,热爱生活,才能体会生活的美好,有发现美的能力;⑵拥抱生活,热爱生活,才能直面生活的丑陋,有改变恶的力量;⑶拥抱生活,热爱生活,才能超越生活的平庸,有创造新生活的信心。)

例3:题目《这山望着那山高》

提炼:题目《这山望着那山高》即为中心论点,无须扩展成句子,用推想结果的方法提炼:①这山望着那山高,人就会永不满足; ②这山望着那山高,人就会精益求精; ③这山望着那山高,人就会进取开拓。

4.追问对象法——即问一个“关涉到哪些人事物”

追问对象法,就是先将由话题(标题)确定的中心论点用一个句子表达出来,再看这个句子的谓语可涉及到哪些人(事,物),然后补出来或者具体列举出来,即成为分论点。

例1:广东高考,话题“雕琢心中的天使”

提炼:将话题变具体一点为“用爱雕琢心中的天使”,为它作中心论点,谓语“雕琢”可涉及的人有: 丛飞,李春燕,洪战辉等,于是可以组合成文章主体部分的三个内容:⑴丛飞用爱雕琢心中的天使;⑵李春燕用爱雕琢心中的天使;⑶洪战辉等用爱雕琢心中的天使。

例2:以“最美的颜色”为话题作文

提炼:把话题补充为“什么是最美的颜色”,于是可得到分论点:⑴绿色是最美的颜色,因为它是生命的颜色;⑵红色是最美的颜色,因为它象征热情;⑶白色是最美的颜色,因为它象征纯洁。

5.追问内容法——即问一个“关涉哪些方面”

追问内容法,就是先将由话题(标题)确定的中心论点用一个句子表达出来,再看这个句子的宾语可涉及到哪些人(事,物),然后补出来或者具体列举出来,即成为分论点。

例1:江西高考,话题“脸”

提炼:将话题扩展为一个句子:三国戏是一部“脸”戏(中心论点),再对宾语“脸”戏,进行具体分解,即得到三个分论点:⑴三国戏是一部关于“奸绝”曹操的“脸”的戏;⑵三国戏是一部关于“智绝”诸葛亮的“脸”的戏;⑶三国戏是一部关于“忠绝”关羽的“脸”的戏。

例2:《拒绝窝囊废》文题

提炼:题目即为中心论点。对“窝囊废”进行具体分解,可以形成三个分论点:(1)拒绝平庸无能者(提倡德才兼备);(2)拒绝怯懦无聊者(提倡敢作敢为);(3)拒绝鼠目寸光者(提倡志存高远)。

值得说明的是:⑴没有明确的话题的作文,如材料作文以及话题隐含的作文,都可以先将观点用一个句子表述出来,然后再根据以上方法提炼分论点;⑵在具体作文时,上述五种有时要同时用到其中的几种,如:广东考生一篇优秀作文,三个分论点为:洪战辉责把自己雕琢成具有责任之心的天使;徐本禹把自己雕琢成具有报恩之心的天使;李春燕把自己雕琢成具有执著之心的天使。三个分论点运用于了第四和第五种方法。

二、分论点的表述

使用分论点的要求是:扣得住、分得开、排得顺;同时要求语言表达警句化。

1.“扣得住”,是说所列的几个分论点应该从同一角度回答同一问题。如果是有的从“是什么”的角度说,有的从“为什么”的角度说,又有的从“怎么办”的角度说,就是没有“扣得住”中心观点,这样写文章实际上论点就难以集中了。比如有的同学以“读书乐”为题列了如下的论述提纲:读书是苦的,但苦中有乐;读书可以使人变得更聪明,所以其乐无穷;读书要有目的、有方法,才能真得其乐。这三条,每条回到一个问题,而不是从同一角度回答同一问题,就是没有“扣准”。(这种毛病与我们说的层进式结构不同,如果用层进式,应该是围绕一个方面深入表述,而不是全在面上,泛泛而谈。比如:提出问题:读书是苦的,哪有什么乐趣?分析问题:读书苦在过程,乐在结果。结果并不是最终的成败,而是自身的成长。解决问题:我们要不畏艰苦,化苦为乐。)

2.“分得开”,是说所列分论点之间界限清楚,不互相交叉重叠,没有包容关系。某同学以“读书乐”为题列的如下提纲就没有分开:读书可以增长知识,充实头脑,一乐;读书是一种高雅的精神活动,二乐;读书可以提高素质,陶冶情操,三乐。第三条所说的“提高素质”实际包容了第一条的“增长知识,充实头脑”,而“陶冶情操”与“高雅的精神活动”也有交叉:这就造成了逻辑混乱,思路不清。

3.“排得顺”是说分论点的先后顺序要合乎逻辑,合乎情理。也是以“读书乐”为题,某同学的如下提纲就有排得不顺的毛病:读书能使人解烦恼,振作精神;读书能给人丰富的知识,高度的智慧;读书能使人热爱生活,热爱工作;读书能使人树立远大的理想,培养高尚情操。这几个分论点都是从“为什么”的角度阐述“读书乐”的,所以是“扣得准”的。但它有“分不开”的问题,第1和第3似乎可以合并。这里还有顺序的问题,第1、第2,应本该先说哪一条?恐怕得先2后1;第3、第4,应该先说哪一条?恐怕得先4后3。如果1、3合并,那么比较合理的顺序应该是:读书能给人丰富的知识,高度的智慧;读书能使人树立远大的理想,培养高尚的情操;读书能使人精神振奋,热爱生活,热爱工作。

下面的提纲就符合“扣得住”、“分得开”、“排得顺”的要求:

⑴针对青年人,从“为什么”的角度回答问题:读书可以增加知识;读书可以明辨是非;读书可以增长才干;读书可以陶冶情操。

⑵针对曾经失去过读书机会的某些中年人,从“为什么”的角度回答问题:读书可以增补知识;读书有助于工作;读书有益于教育子女。

⑶针对老年人,从“为什么”的角度回答问题:读书可使老有所养(神);读书可使老有所长(智);读书可使老有所为。(可以修改一下:读书可使老有所长;读书可使老有所为;读书可使老有所安。)

⑷针对不善于读书的人,从“怎么办”的角度回答问题: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要注意“博”与“深”的结合;要注意学以致用。(可以修改一下:要明确读书目标;要注意方法得当;要学以致用。)

⑸针对不爱读书的人,从“是什么”的角度回答问题:读书乐在“学而有思”(知识的习得);读书乐在“每有会意”(情感的共鸣);读书乐在“学以致用”(技能的掌握)。

从上面的论说提纲我们还可以看到,同样是回答“为什么”,因为针对对象不同,回答的内容也有所不同,所谓“扣得住”,如果严格要求,就应该是这样的。如果从“排得顺”的方面看,分论点之间是有并列关系,有的则是递进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知己的友情

全文共 610 字

+ 加入清单

知己,字面上理解为“知道自己的人”。而这样的知己,现实生活中没有,却尽是些尔虞我诈、勾心斗角、貌合神离的朋友。看看古人做的多好!古人对朋友是多理解!

春秋时期,有个叫伯牙的人,善于弹琴。后来他遇到了一个知己——钟子期。伯牙弹琴的时候,子期就听着。伯牙弹关于泰山的乐曲时,子期说:“弹得真好啊,我好像看到了泰山!”一会儿,伯牙又弹到关于流水的乐曲时,子期又说:“弹得真好啊,我好像看到了江河!”子期死后,伯牙很悲伤,随即拉断琴弦,摔破琴,发誓终身不弹琴。

你们看,这不是对挚友吗?正如《论语·季氏》所言:“益者三友,损者亦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益。”意即: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也有三种。同正直、诚信、见闻广博之人交友,就能受益:同阿谀奉承、表里不一、夸夸其谈之人交友,就会受害。《庄子·山水》说得更透彻:“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如醴(“小人”指普通人)。就是说君子间的友谊淡的像水;小人之间的友谊甜的像甜酒一样。在战乱时,这种友谊显得更加珍贵。

汉朝人荀巨伯去看一个生病的朋友时,胡人来攻城。朋友说:“我快死了,你快走吧!”巨伯说:“我大老远来看你,却遇见敌人就要逃跑、苟且偷生。这事我决不做!”胡人攻破城后抓住了巨伯,问他为什么不逃,他说:“朋友有病,我不能离弃,愿替朋友一死。”胡人很感动,就放了他。

这么多古人都懂得珍惜朋友,现代人又何必花言巧语奉承人呢?好好珍惜身边知己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知己的友情

全文共 465 字

+ 加入清单

唐代著名诗人李白诗中写道:“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初唐四杰之一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写道:“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这都能证明如果人生没有了知己,那李白又怎能写出千古传诵的佳句?那王勃又怎能写出脍炙人口的诗篇呢?因此,人生需要知己。

《伯牙绝弦》中的伯牙为子期这位知己逝世而砸了琴,永不再弹琴。这个千古流传的高尚情谊,为后人所赞颂。如果没有了知己,就不会有这个为后人所赞颂的高尚情谊流传后世。因此,人生需要知己。

知己会在你危难时,伸出援助之手;知己会在你面对困难时,鼓励你前行;知己会在你伤心时,不停地安慰你;知己会在你被人误会时,第一个出来帮你澄清。知己不会看你走向无法自拔的道路、知己不会鼓励你去干坏事,知己只会在关键的时候,提醒你该怎样做、知己只会将你从万丈深渊里解救出来。

知已能够与你同荣辱,共进退,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哪怕风再大,雨再大,也视若无睹,因为值得!

知已能够与你团结一致,心灵相通,哪怕分歧再大,最终也能接纳对方,达到同舟共济,因为没有什么能比知已间的情谊更至高无上的了。

因此,人生需要知己。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第三至第五段,为分论点论述

全文共 361 字

+ 加入清单

这三段每段开头均为一个分论点,这三个分论点之间可以有两种关系:

一种是平行扩展关系,比如一篇谈论尊老爱幼的文章,分论点可以是

1)我国自古就有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

2)当今社会依然提倡尊老爱幼。

3)世界各国都把尊老爱幼当作一种道德准则。

这三个分论点从古今中外各个方面论述了论点,它们之间是平行关系。

另一种关系是递进关系,同样以尊老爱幼举例,递进的分论点可以是

1)尊老爱幼是个人道德水准高低的体现。

2)尊老爱幼是社会风气好坏的体现。

3)尊老爱幼是人类文明进步与否的体现。这种设置分论点的方法依照从个人到社会再到人类的层次递进,体现了逻辑的准确与思路的清晰,给人一种高水平认识的感觉。强烈推荐在高考中使用递进方式设置分论点,效果好,得分高。

分论点的句式最好使用统一的句式,比如排比。

每段的分论点写完后,就进入使用论据进行论证的阶段。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知己的近义词

全文共 818 字

+ 加入清单

一、【近义词

密友、好友、知友、石友、挚友、老友、心腹、相知、知交、知心、知音、深交、亲信、至友、良知

二、【基本解释】

知己zhījǐ

(1) [know oneself]∶了解、赏识自己

(2) [intimate friend; bosom friend]∶亲密的朋友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莫愁前路无知己。——唐· 高适《别董大》

(3) [bosom]∶彼此相互了解而关系密切的

知己话

三、【英文翻译】

1.(情谊深切的) bosom friend; intimate; understanding

四、【短语造句】

1. 戴克跟他很熟,是他的知己。

2. 你是他最知己的朋友。

3. 我们是很知己的朋友。

4.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5. 他恰巧又是州财政厅长的知己朋友。

6. 在罗杰斯退职后,我们就未必能成为知己。

7. 我可没有想到您还是佩里老俩口的知己朋友哩。

8. 实际情况是,我所求助的那些人并不是我的知己。

9. 他竟把那么一只闷忧忧,毛茸茸的猴子引为知己。

10. 他成了我最好的合作者之一,是我永恒的知己和密友。

五、【详细解释】

(1).谓了解、赏识自己。《战国策·楚策四》:“驥於是俛而喷,仰而鸣,声达於天,若出金石声者,何也?彼见 伯乐 之知己也。”《史记·刺客列传》:“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説己者容。” 宋 杨万里 《陈安行舍人阁学挽词》之一:“ 孝宗 最知己,交臂失城墉。” 巴金 《秋》六:“我没有一个指导我的先生,我也没有一个知己的朋友。”

(2).彼此相知而情谊深切的人。 三国 魏 曹植 《赠徐干》诗:“弹冠俟知己,知己谁不然。” 唐 王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听稗》:“莫道山高水远无知己,你看海角天涯都有俺旧弟兄。” 鲁迅 《书信集·致山本初枝》:“我也常想看看 日本 ,但不喜欢让人家招待。也讨厌让便衣钉梢,只想同两三位知己走走。”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二、论点与论述之间的过渡

全文共 388 字

+ 加入清单

一部分学生写议论文,提出中心论点,然后结合生活和社会现象对论点进行论证,但缺乏必要的语言过渡,使观点与材料分离。写作中,由提出论点到联系现实进行分析论证,学生常常使用“现实生活也有同类者”“我不禁想到现实生活中的同类现象”等句子进行过渡,形成观点与论述之间的自然转换,文气贯通。

1、由此,我联想到我们人类社会……

2、物性如此,我们人类何尝不是这样……

3、……这给我们一个深刻的启示……

4、物犹如此,人亦然。

【例2】

马卡连柯的话令人深思。对花赞赏之余,为什么要手里拿起铁铲、剪刀和巴黎绿呢?为什么不考虑花是否愿意接受呢?这是因为花虽美,但美中也会有不足之处,美中会有隐患。如果不及时清除那些杂枝、病枝、虫害,再美的鲜花也会衰败、凋零。物性如此,人类何尝不是这样,我们的师长在表扬肯定我们的优点和成绩的同时,更要指出我们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也就是说,要想“爱之深”,就得“责之切”。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写给知己的一封信

全文共 780 字

+ 加入清单

你还记得吗,那时的你,是一个很自卑而且胆小爱哭的女孩。

你总是告诫自己: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于是你强迫自己变的更好,做你心目中的“我”。可是你知道吗,其实你很脆弱,总会在寂静的黑夜里被孤独所俘虏,不争气的眼泪总是肆无忌惮的在脸颊上碎成一片一片。我明白的,我真的了解你当时的感受,你很害怕,无缘故地害怕,但是你总能很好地伪装自己,不让别人打破那层最柔软的防线。因为,你知道,那道防线一旦崩溃,而你,也再也坚强不起来了......你经常对自己说要加油,每天都是新的开始,可是只有我才知道你的自卑,你真正需要的是大家给予你的肯定,你真正想要的只是别人的一句“加油啊,你行的!”你经常面对同学都是一副大姐大的姿态,可是只有我才知道你内心的孤独,你所谓“坚强”的面具.......你常常都对自己说风雨过后就是彩虹,但我了解你眼底的遗憾,我懂得你失去机会后的不干与好强......

其实我觉得你很棒,真的很棒。不管有多么不顺心的事儿也好,不管遇到多大的挫折也好,你顶多也只是哭一场,哭过后你依然能扬起笑脸迎接暴风雨的洗礼。就像那次老师选拔你去参加英语竞赛的事一样,你很开心,也很努力,但是由于后来只能挑选一个人去,你落选了;当你在电话的这头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你哭了,很伤心地哭了,但是第二天你仍然带着两个熊猫眼“开心”地上学去了,因为,你懂得,眼泪不能解决问题,能者居之.....但我觉得你可以做得更好,用实力去证明自己的价值。

你说你的梦想是想去未名湖畔去读书,尽管你知道自己还差得远,但你还是努力的奋斗,竭尽全力去完成心中的理想,因为你懂得——人,应该忠于自己。你总是说自己很坚强,但是遇到什么事儿,你都会悄悄地流泪,以此弥补自己的失误,但你却不想让别人知道,因为你怕他们担心......

我很喜欢这样的你,尽管你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是,你一直在努力哦。愿你——快乐每一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议论文珍爱生命论点

全文共 277 字

+ 加入清单

生命对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所以我要珍惜生命。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天中午几个小朋友在家门口玩个个都玩的汗流浃背,其中的一个小孩说不如咱一起河边玩吧!这句话激发其他几个同学的乐趣。商议后便一起去河边,在去河边的路上他是有说有笑兴高采烈的就奔向河边。烈日使他在岸上呆不住,他下水在水里感觉到凉爽但让他忘水中的危险极速的河流使他站不住当他意识到危险来临时已经来不及。他被河流吞噬是生命这个故事告诉我:在不知道河水深浅的情况下不要冒然下水也不要因为好奇下入水中,我要对自己负责更要对自己的生命负责。

生命只有一次,我要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生命是一切宝物中最高的东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高中作文:人生一知己朋友当如斯

全文共 1188 字

+ 加入清单

巴金和冰心的友情,在文坛人尽皆知。

20世纪30年代,那时巴金等人在北平创办《文学季刊》,为了组稿而拜访冰心。由于此前二人都读过彼此的一些作品,所以初识便一见如故,后来一直以姐弟相称。在冰心眼里,巴金较腼腆,略带忧郁,而她深深懂得他的沉默,她自己说:“我知道他正在崩溃的、陈腐的封建大家庭里生活了十几年,他的充实的心里有着太多的留恋与愤怒……他离开了这个封建家庭,同时痛苦地拿起笔来,写出他对封建制度的强烈控诉。”而巴金则评价冰心“是一盏明灯,照亮我前面的道路。她比我更乐观。灯亮着,我放心地大步向前。灯亮着,我不会感到孤独。”

不仅是巴金与冰心二人之间,他们两家人之间都是彼此亲密的好友。可这样的交往不得不在“文革”时期终止——为了不给对方、自己带来麻烦,十年光阴二人音信隔绝,直至“四人帮”被粉碎。即使如此,他们的友情也从未被隔断。1977年3月11日,巴金给冰心写了十年多来的第一封信,这封信也让二人开始了北京、上海两地间的传书。1980年,二人受邀访问日本。访问期间,76岁的巴金与80岁的冰心在晚上开怀畅谈至午夜。

此后,由于两位老人年事渐高,行动不便,他们会面次数很少。1985年后二人就完全靠书信沟通了。然而冰心仍盼望着与巴金见面,惦记着他“血压还低否?手还抖否?”巴金也是无时无刻不关心着自己的大姐。

1985年,冰心的爱人吴文藻去世。次年冰心应某公司邀请去花房赏花,此事上报后,冰心坚持让好友吴泰昌(同样也是作家)把事件细节详述给巴金,她自己的话是:“还有一些具体的细节……你告诉巴金,也让他高兴。文藻去世后,他一定担心我情绪不好。”而1999年,冰心谢世,所有人向巴金封锁了这个消息。3月的一天,巴金从抢救室转到监护病房,第一件事就是要打电话给冰心,目的是对她说“我没事”。然而当天正是冰心的骨灰由家人迎回家中的那天……点滴细节,足见两位老人几十年惺惺相惜。

二人最后一次通信在1997年,冰心写道:“巴金老弟:我想念你,多保重!”巴金回复:“冰心大姊,我也很想念您!”二人用最朴实的语言吃力地写下自己的思念。

1999年,冰心去世;2005年,巴金去世。

冰心曾在信中告诉巴金:“你有着我的全部友情。”这是一句多么撼动人心,暖意浓浓的话语!培根也说过:“缺乏真正的朋友是一种彻底、可悲的孤独,因为没有真正朋友的世界只不过是一片荒原。”想象一下,无论你喜悦或失落,世界上总有一个人能理解你,与你共担风雨,共享快乐,这便是真正的知己吧!反过来讲,我听过的最精辟的一句话便是——“人们的错误就在于,总是把友谊当成利益,把利益当成友谊。”可见,如冰心与巴金这般保持如此纯洁的友情是多么难能可贵。

朋友不在多,有一人能与我知心交会,此生无憾。而我们更要相信友谊,毕竟这世上还有巴金和冰心,马克思和恩格斯,荆轲和高渐离,歌德和席勒,俞伯牙和钟子期……

[高中作文:人生一知己朋友当如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知己1000字作文

全文共 1718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打记事那天起,生命中总会出现一些人被我们称为“闺蜜”“死党”“哥们”,有些人是与我们同吃同住日久生情,有些人是彼此对脾气,知心。而有一些人则是年头的积累,被我们称为故人,旧人,“故人”在我理解一定是有故事的人,有经历,有曾经,是历史的见证人,他知道你的事情,哪怕是在幼儿园尿过裤子,他也都知道。

随着年龄的增长,知道了还有一个词叫“知己”字面理解应该就是最了解自己的人,“高山流水”“琴瑟之好”好多都是用来形容知音的词语。在网络更是铺天盖地,大多都是在说男女关系,可以超越肉体,超越情欲,是心灵与灵魂上的彼此交融,慢慢的我开始想象,也开始怀疑,知己到底是什么样的?无标准,无形态,再看看身边的人,哪个又可以被称为知己。

于是发现了,在生活中,被自己称为闺密,甚至与自己同吃同住,同床共枕的人也不是很了解你,被这些人曲解则更是一件痛心的事情。慢慢的,开始渴望,开始寻求,寻求一种懂得,何为懂得?我觉得懂得一个人不光要知道他的习惯,喜好,还要知道他的情绪,心思,要设身处地的想。太累了,浮生里的人忙碌的像蚂蚁一样,被生活的琐碎搅得一团乱麻,心神不安,谁还能去想你的心思,谁还愿意去听你的唠叨,不要做你的春秋大梦了。于是每个人都在感慨“千金易得,知己难求”。

“孤独”一词又衍生了,孤独总是被人们歪解冠以贬意,成了寂寞,空虚的代名词,象征着一种心理疾病,不积极,不阳光。其实,没有人喜欢孤独,只是,没有人喜欢听你的唠叨罢了,我认为,人的情感总是要有归宿的,要么寄于人,要么寄于物,无处可寄就会四处游离,它是不安分的,总跃跃欲试,什么时候你把它安顿好了,整个人也就安稳了。于是,有人喜欢文,有人喜欢画,有人喜欢乐,所以,我认为孤独可以衍生艺术,就像一些人总喜欢说我多愁善感,人不多愁善感怎么写文章那?不去用心感悟,想必,生活也如同白水一般。慢慢的我会被一些人认为是清高,不和群,特立独行,我也总是懒于争辩。

好多人都和我一样,喜欢写文,我觉得写文是最直接,最好的一种感情归属,喜,怒,哀,乐,五味生活,全都蛰伏于文字中,人也变得安静,祥和。昨天一个人百无聊赖的在网上闲游,一友友的qq头像闪动,说有一篇新作,邀请我去欣赏。能得到邀请,自然感到荣幸,我也很能理解他那份心情。我觉得,能去认真的品读一个人的作品那是一种尊重,也需要一种勇气。打开空间有一篇新作是诗歌,说实话,我对诗歌的鉴赏能力很差,也不敢妄自点评。我很惭愧粗粗的看了一遍却没看懂,我又仔细读了不下五遍,最后在空间留下了文字,他并未回复,我不知道他是过于忙碌,还是源于我没能透彻领会作者本意,让他有些失望。

其实写文,一方面是寄于感情,另一方面也是为人欣赏,何尝不是一种寻找,寻找一个可以读懂自己的人,寻求心灵上的互通。哪怕是一个人,也是一种心理慰藉。每篇文章写出来都是处于一种不确定的状态,身在其中心却茫然,总希望用别人的目光来对自己做出评判。我喜欢发贴,一次,在一家论坛发贴后,管理员并未审核,自己的文章被孤零的晾在那里,最后也是空间一友友跑去评论荐贴,他在下面评到,“文章语句注意再凝练些,能读懂文章的人点到即可,对于读不懂文章的人,你写一大篇子也不会有人喜欢看。”恍然间,我似乎明白了许多道理,能去欣赏品读一个人的文章需要一定的耐心与真诚。从那以后我没再去那个论坛发过帖子。

昨天写了一篇文《看病记》,写完之后一友友在空间留言:纯属精神作用。意思就是说,身体没多大毛病,都是自己吓唬自己。看过留言,我有些失望,因为他并未读懂文章本意,文字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它并不是单纯的情节概述,它是用来反映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我把文章发到一家网站,编辑耐心品读,评论道:文章语出自然,很好的把握了人们对健康的紧张,和对疾病的恐惧心理,鲜活的呈现现实看病情形,是一种讽刺,也是一种揭示,心理描写得淋漓尽致。对于编辑们的点评我有些暗喜,也很感激。

蓦然间,心却一阵惆怅,知己,何谓知己,永恒,又何谓永恒,茫茫人海,隔屏网络,我们在找寻什么?哪怕一时,哪怕一刻,至少在那篇文章,至少在那一刹那,我们是不是已经找到,能否把那片刻的相知定为知己,能否把那瞬间的共鸣定格为生命的永恒?

[知己1000字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使用事实论据证明论点,有几个问题需要特别注意

全文共 1894 字

+ 加入清单

一、要注意事实材料的确切与真实,切忌胡编乱造。

有的同学由于材料记忆不准,又懒得再去核实,把爱迪生发明电灯的事情安到了爱因斯坦身上,把居里夫人淡泊名利拿给孩子玩的奖章,说成是金表。材料虚假,自然要影响论证的效果。

如果所选论据不真实,不但不能使论点得到证明,反而会动摇论点。一般说来,道听途说的没有充分调查的事例、主观臆造的“想当然”的事例、由不合理推测得来的事例……都不能用作事实的论据。同时,所选事例必须与论点有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必须能切实有效地支撑论点。

二、要注意材料与观点的一致性,特别是那些内含丰富的材料,一定要仔细斟酌。

有时,一件事情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如果把握不好其中诸多因素的细微差异,就会造成论据与论点脱节。有这样一个材料:一位科学家,平时工作很努力,业余又钻研围棋,在接受了一个重要课题之后,由于时间有限,他舍弃了自己的爱好,终于在限定的时间内取得了成功。一位同学用这个事例来证明“勤奋才能成才”,这在逻辑上显然不够严密。这个材料的核心应该是为了事业的成功,要舍得割爱。材料的主旨与论点的意思根本不是一回事,怎么能起到证明论点的作用呢?

论据的选择面很宽,人类社会、自然现象等都是论据的选择范围。耳闻目睹的、从书籍报刊上了解的典型事例及数据,都可以作为事实论据。一般说来,“孤证独据”是难以让人信服的,所以所选论据应力求全面些,充分些。另外,所选论据最好能涉及古今中外,并且最好是历史事实、现实事例和数字实例这三类都能涉及,因为,历史事实常常是最过硬最可靠的论据,可以启迪人们认请现实生活中类似的现象;现实事例又大都是人们熟悉的事实,这些事实刚过去不久或仍在眼前,不容置疑;统计数字则更精确可靠,用它们来证明观点,当然正确、真实、鲜明、令人信服。

三、事例的叙述要有鲜明的指向性和强烈的论证意识,要使用概述的方法,将笔墨集中在能够证明观点的主要情节上。

有些同学叙事时缺乏论证意识,洋洋洒洒地把事情的全部经过描述一遍,占用的篇幅很大,却不能有力地证明观点。可《谈骨气》的作者只写了文天祥拒绝敌方收买的短短几句,因为作者在这里需要证明的是“富贵不能淫”,能够说明文天祥不为荣华富贵所动就足够了。在能够有力论证观点的前提下,事例的叙述,应是越简洁越好。

四、论据表达应力求概括,注意顺序

议论文中的事例,不同于记叙文中的事例。在记叙文中,事例是情节的有机组成部分,本身就是一种描写对象,因而,对它要展开描绘,以情动人。在议论文中,事例只是一种论据,是为议论说理服务的一种手段,因此,要简明概括,即用三言两语勾勒出事例的轮廓及侧重点,突现出事物、人物的特征即可。当然,有些读者不熟悉的事物,多说几句也是应该的,但是,不宜像记叙文中那样细细道来。

事实论据常出现同类事实的并列在一起,即多例组合现象,对这种组合的论据,既要安排好它们的先后次序(或按照时间、空间顺序,或依照事理性质次序,或沿着说理的逻辑层次来组织),更要注意克服以叙代议的倾向:多个事实论据概述以后,必须回到“议”上来,概述事实是为议论服务的,只“述”而不“议”就会降低或削弱事实论据的说服力。比如,为了证明“提倡大胆尝试”这个中心论点,作者先“议”--“综观古今中外,我们会发现世界上的每一种新发明、新创造都无不和发明创造者的大胆尝试紧密相连”;然后概述古今中外的三例--“就科技领域来说,诺贝尔制造炸药可以说是一次大胆的尝试。在文学方面,民国初年古今限制了写作自由,以胡适为代表的一些新青年创作了大胆的尝试,把白话文推广到了全国,使文学创作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再比如我国的改革开放,从某种意义上,不也是一次大胆的尝试吗?”如果概述到这里就结束,好像也可以,但总觉得论点还不够鲜明,这就是因为在“述”后少了画龙点睛的“议”,如果再添上这样一句议论--“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可以说,大胆尝试是各种新发明、新创造得以实现的重要条件”,效果就大不一样了。

[作文训练]

经济学家说,包装是商品经济的产物,它可以促进销售,宣传形象。

生物学家说,包装是一种本能,一种通过改变外在形象而达到目的的本能。

政治学家说,包装是一种借口,一种在众目睽睽下干坏事而不脸红的借口 。

犯罪学家说,包装是一种欺骗,是一种能使人黑白不分的骗术。

广告商说,包装是作广告,把优点扩大一万倍,缺点缩小一万倍。

商品需要包装,精美的包装,可以引起人们的购买欲,扩大商品销路。

现代社会多姿多彩,各行各业甚至于人都在追求形式多样的包装,对此你有什么感想,有什么看法?请以"包装"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1. 立意自定。2.文体自选。3.题目自拟。4.不少于8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我的知己作文800字

全文共 841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知己是一个特别美丽的小女孩。它长着一头乌黑发亮的头发,眼睛又大又圆,在一个高高的鼻梁下有一个小小的嘴巴。

她的名字叫王雪婷。

她是一个非常幽默的小女孩。有一天,她在操场上比赛跑步时,有一个人不小心把足球踢在了操场上,她没看见,不小心摔了个底朝天。我看见后不顾一切地跑了过去,问她:“你没事儿吧?要不我扶你去医务室吧/”他破涕为笑地说:“没事儿,只是累得躺下了,你想拿第一就赶紧跑吧。”我当时笑了笑就去跑步了,她立刻站起来跟上了我,脸上笑着对我说:“刚才躺了一会儿可真舒服,要不你也试一试?”我说:“不了,我们快点儿跑吧。”

她也是一个热爱书法的女孩。在一天的上午,我约她在游乐园见面。到了约定的时间,太阳已经在头顶上了。我等了她十分钟已经热得大汗淋漓了,我心想:是怎么回事儿呢?他可不是不守信的人啊!于是我带着这个疑问回到了家。到了下午她飞快地跑到我们家,气喘吁吁地对我说:“真抱歉,我在家练字耽误了时间。”这时我才明白,她没写好一个字就要写十遍,难怪她写字这么好!原来,她是这么写字啊!在每次的书法大赛上,她总是第一名,有许多老师好同学为她点赞,但她从不骄傲。

她有一个特长就是唱歌非常好听。在一次全国唱歌比赛时,她非常的害怕,心里忐忑不安,她对我说:“我唱歌并不是那么好,只是我……”她说着说着就低下了头。我对她说:“没事,你天生就是金嗓子,只要足够努力和足够有信心,就一定会成功!”说完她转悲为喜,对自己足够有信心。我相信她一定会成为第一名!她比赛回来了,兴高采烈地对我说:“我在全国比赛上拿了二等奖。”我真的很高兴,也很骄傲有这么棒的知己!

她还特别助人为乐,每当别人困难时,她总是第一个帮助的。有一次她帮助别人学习,可是她当时生病了要休息,但她不顾自己的身体帮助他学习。当那位同学得知真相时,送了她一份礼物,但她不要,对那位同学说:“这是我应该做的,不需要回报。”当时我被他感动了,我以后要向她学习。

王雪婷知道我学习,忘了说了,她学习非常好。她是我最好的朋友,还是我最好的知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感谢知己

全文共 466 字

+ 加入清单

是你们,从芸芸众生中选择了我,让我体会了另一种爱。是你们,教会了我心灵的沟通与触碰是真心地。是你们,在我苦不堪言时,给予我一股春风,它吹走心中的愁云。 依稀记得,军训时你我相识甚少,可我们互相帮助,让对家的思念减小减小,让对明天艰苦的训练的信心增大增大。

依稀记得,初一时,虽然你我不再陌生,渐渐的熟悉,你们让我对新的环境不再恐惧,而是充满美好的向往。依稀记得,因为生命中的一个小插曲我不禁流泪时,你们陪在我身边,帮我擦干眼泪,告诉我不要害怕,你们永远和我在一起面对。

那一次在校运动会上我要跑800米,最后的失败让我十分伤心。回家的路上我不禁哭了起来,你们告诉我:“萱,失败没什么,虽然在赛场上失败了,可你在我们心中就是最棒的!”我小心翼翼的用面巾纸擦干了眼角的泪水。

感谢知己,感谢你送给我一份永恒的礼物——“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爱。

也许这个世界在我眼中十分复杂;也许这个世界曾让我十分失望,可那些都不是永远的,真正的永远便是我内心对你们的感激。那些感激会随时间改变而不同,但我在遗忘的同时也选择了回忆。生活中的你们,至真至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人生难得一知己作文600字

全文共 607 字

+ 加入清单

人生难得一知己呀!知己和朋友不一样,知己是与自己关系紧密的,可以无所不谈的;而朋友则不然,朋友之间难免会有些避讳,而知己却没有。人的一生可以有成千上万的朋友,而知己却只有少数的几个。有人会问:为什么知己会这么少?我的回答是:因为两个人做朋友的要求十分少,而做知己的要求十分高。人生中朋友和知己比起来,犹如繁星与皓月般。

知己难寻呀?失去了知己就如失去了一半的自己。俞伯牙与钟子期是一对知己,俞伯牙因为钟子期死了,而摔琴谢知音终生不复鼓,以谢知音。鲍叔牙与管仲也是一对知己,虽然刚开始,他们不是辅佐同一个主公,但是鲍叔牙的主公——小白继承大统时,他仍没忘记自己的知己——管仲,将他推荐给自己的主公小白,尽管管仲后来当了右丞相。左伯桃与羊角衰也是一对知音,他们本想一同奔赴楚国尽显平生所学,但是因为环境险恶,只能有一个人能活着到楚国,左伯桃义无反顾的把衣物全都留给了羊角衰,让他一人独自去楚,而自己却被冻死了。后来,羊角衰因为失去了知己不久也拔剑自刎于左伯桃的墓前。

自古以来,人为知己是而失去自己爱的东西,甚至是生命的事例,不胜其多。如荆轲与太子丹,荆轲为报太子丹的知遇之恩,去刺杀秦王。等等,还有许许多多。鲁迅老爷爷曾赠送给瞿秋白老爷爷一副对联“人生的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这副对联表达了他们之间的深厚情感。

自古以来,每个人的知己都来之不易,我们大家就更应该珍惜我们的知己,以免失去后而惋惜。知己,易失难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篇我的知己作文

全文共 839 字

+ 加入清单

时间匆匆,过得飞快。转眼间我已告别童年,告别与我亲近了六年的母校,同时也告别了我最要好的知音,心里还是那么不舍,踏进了中学校园。

记得那是小学二年级,我谁也不认识,总是独自一个人坐在座位上享受着孤独与寂寞的冲洗,看着每位活跃着的同学,嘴角不自觉地上扬,好像很好玩呢…可是,他们对于我来说,是那么的陌生。

我永远忘不了那天,我与她认识的那天。

下课后,一位有着水汪汪大眼睛、飘逸长发的女孩走到我座位前,手中拿着一张粉色的卡纸,说教我折漂亮的衣服,我万分高兴,终于有人跟我玩了。兴致勃勃地跟她学起来。我们之间的友情,就这样慢慢相融了…

在她的教导下,我亲手折出了我以前从未尝试过的折纸。我向她介绍了我自己,她也开心地自我介绍,她叫小盈,大家都这样叫她。于是,那天起,我们成为了最好的朋友。每天形影不离,她在哪里我就在哪里,别人都说我们不是姐妹,却胜似姐妹,而且是一对人人都羡慕的好姐妹。

过不久,班里开始竞选班干部了,班主任按成绩与平时表现将小盈选为班长,我则选为学委。班主任常对我们说一句话:“你们俩是我最得力的助手,要同心协力,不准闹矛盾,尽心尽力负责班里的一切任务,要时刻记得‘团结’这两个字。”我们俩一起点了点头。

每当我成绩不理想的时候,小盈总是第一个用同一句话安慰我:“打起精神来,看重的不是成绩,应该是努力,努力就好,对自己不要太严格,加油!”每当我听到这句话,都会感动的不得了,不知道该是哭,还是笑。

而当我被老师批评的时候,失落地坐在一边,她也总是第一个看出我的心情,然后很调皮地捏捏我的鼻子,笑着对我说:“挨批没什么大不了的嘛,首先要想到自己的错误,下一次争取做的更好!”当我听完这句话,心中的乌云即刻散开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晴朗的太阳,我感慨着,我是多么幸福、有一个这么好的朋友。

我的知音:小盈。我最好的知心朋友,离开了你,我开始明白:成绩不理想时要想到自己努力了就算最好;挨批时要想到是自己的错误,下一次争取做得更好!谢谢你,你要我明白的,我都明白了,因为你是我的好朋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论点证明什么

全文共 320 字

+ 加入清单

论点应该是作者看法的完整表述,在形式上是个完整的简洁明确的句子。从全文看,它必能统摄全文。表述形式往往是个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是明确的表态性的句子。

A.把握文章的论点。中心论点只有一个(统帅分论点)

⑴明确:分论点可有多个(作用:补充和证明中心论点)

⑵方法:

①从位置上找:如标题、开篇、中间、结尾。

②分析文章的论据。(可用于检验预想的论点是否恰当)

③摘录法(只有分论点,而无中心论点)

B.分析论点是怎样提出的:

①摆事实讲道理后归结论点;

②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

③针对生活中存在的现象,提出论题,通过分析论述,归结出中心论点;

④叙述作者的一段经历湖,归结出中心论点;

⑤作者从故事中提出问题,然后一步步分析推论,最后得出结论,提出中心论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人生需要知己为题目的作文

全文共 585 字

+ 加入清单

一个人只有经历过无数次挫折与困难才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然而,单凭个人微薄的力量是无法闯过重重挫折与困难的关卡。只有人与人互相鼓励,互助前进,一起共患难,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而一起共患难过的人就能成为最亲密的知己。因此,人生需要知己。

唐代著名诗人李白诗中写道:“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初唐四杰之一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写道:“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这都能证明如果人生没有了知己,那李白又怎能写出千古传诵的佳句?那王勃又怎能写出脍炙人口的诗篇呢?因此,人生需要知己。

《伯牙绝弦》中的伯牙为子期这位知己逝世而砸了琴,永不再弹琴。这个千古流传的高尚情谊,为后人所赞颂。如果没有了知己,就不会有这个为后人所赞颂的高尚情谊流传后世。因此,人生需要知己。

知己会在你危难时,伸出援助之手;知己会在你面对困难时,鼓励你前行;知己会在你伤心时,不停地安慰你;知己会在你被人误会时,第一个出来帮你澄清。知己不会看你走向无法自拔的道路、知己不会鼓励你去干坏事,知己只会在关键的时候,提醒你该怎样做、知己只会将你从万丈深渊里解救出来。

知已能够与你同荣辱,共进退,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哪怕风再大,雨再大,也视若无睹,因为——值得!

知已能够与你团结一致,心灵相通,哪怕分歧再大,最终也能接纳对方,达到同舟共济,因为——没有什么能比知已间的情谊更至高无上的了。

因此,人生需要知己。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我的知己作文600字

全文共 616 字

+ 加入清单

记得我上一年级时,不太愿意和陌生的同学讲话,甚至当别人同我握手时,我也会礼貌地拒绝。

她是我的一个好朋友,我们一起分享自己喜欢的事物,彼此聆听对方介绍的歌,一同追看喜欢的小说。起初我和她并没有那么熟,直到三年级的某一天。

那天,我和她一同打扫班级卫生,当所有的人都走光了,教室里只剩下我俩的时候,我们都不说话,自顾自地低着头默默扫地。“要不要一起走?”我望向她,她笑着点点头。我把扫把摆好,背上书包,她跟在我身后,默不作声地走着。突然,我的肚子开始闹腾,一阵剧痛,大概是老毛病犯了。家里人都知道这个情况,可她却不清楚。见我蹲下来,她赶忙问我怎么了,我把实情告诉了她。她是个早熟的女孩,知道的东西可比我要多得多。她顺势背起自己的书包,把我的书包往前一挂,拉起我的胳膊放在右肩上,便扶着我来到教师食堂,找到了我的班主任。班主任得知情况后,立马打电话给我的家人,可那会他们都在忙,没空过来接我。我正盘算着怎么回去,她拉起我,一步步向校门走去。

“你不回家吗?”我疑惑地看着她。“说好的要一起回去,不能反悔啊!”她笑了笑,拉着我继续往前走。一路上,她和我讲起了许多发生在她身上的趣事,分散我的注意力。我发现她的经历和我竟有很多相似之处,她的性格也很好。就这样,我们慢慢拉近了距离。

到了六年级,我们都不怎么说“很高兴和你做朋友”这类甜蜜的话,改为互相损对方,但只有我们自己知道,再怎样闹,我们还是对方心中那个美好善良的她。

亲爱的知己,很高兴认识你。

展开阅读全文